时间:2024-01-06 16:57: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田水利发展趋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下,在农村地区推广高效的节水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农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但如何合理并节约的利用水资源,是水利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以粗放式进行,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灌溉技术。根据国内外的科技发展情况和近期的水利发展趋势,介绍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展望和科技发展。
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趋势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直接为农业增产而服务的。我国初步规划到本世纪末在农村水利方面的奋斗目标是:争取新发展灌溉面积8 500万亩,增加排水面积4 800万亩,改善盐碱地和渍害低的农田5000万亩。对大中型灌区输水渠道积极采用防渗措施,对80%以上的井灌区采用微灌,解决了农牧区人畜饮水的困难。
1.1 节水技术
节水技术是国内外都很重视的问题,也是扩大灌溉面积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当今大多数灌溉土地的使用方法都采用地面灌溉法,所以我们在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发展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效的成果。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新型灌水技术是间歇式灌水法,这种灌水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间歇地方式向灌水沟送水,造成涌流状态,使沟内水流加快,推进速度,并使水分沿程入渗均匀。这种灌水方法比一般的灌水法省水 30%~50%,在有风的条件下,灌水效率要比平时高出很多。我国近几年在地面灌溉节水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灌溉方面研究出了既节水又增产的灌溉技术,旱田地膜覆盖灌水技术等,在井灌区区管道输水代替明渠输水,洼灌中采取大面积水平洼灌等都具有很好的节水效果。
1.2 调水技术
该技术在美、日、法等国应用较广,有明显提高用水效率的作用,并且有节水节能的效果。自动化灌水技术,在日本和欧洲已实施多年,因投资大,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尚未能进入大面积应用阶段。国外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除采取节水措施外,主要是搞调水。已实现的较大调水工程有:例如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年调水150亿~200亿m,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270亿m。大规模调水工作,将灌溉工程技术、机电提水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促进了灌溉经济分析、灌溉生态环境等灌溉学科分支的发展,并解决了一系列规划、设计、施工、提水、环境评价等技术问题。
1.3 节能技术
节能和节水是息息相关的,是分不开的,所以国内外普遍在节水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低压喷、滴灌系统以及太阳、风能在农田水利方面的应用,是节约能源的主要措施之一。
二、推广农田水利技术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生产受耕作技术和耕作习惯的影响,长期存在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情况,在很多地区都存在对水资源的浪费。农业是用水大户,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那么,就会对农业周边的城市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在农业产区推广农田水利技术,可以再很大程度上控制农业粗放型生产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2.1 从农业增长增收的角度来讲,完善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可实现有针对性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使建设生态农业成为一种可能。在进行水资源的调配的同时,进行各类农业技术革新实验,再通过农业技术革新实验对农田水利利用技术进行革新,这种相辅相成的方式既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也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2 从较大的背景上来讲,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的极其不平衡,然而我国的农业产量分配的也不均衡,这就造成了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匮乏,如果再不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那么就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紧张。尤其是目前我国农业产区先进生产和灌溉技术的推广不够,大面积灌溉在成大量的水资源蒸发和流失,没起到实际的灌溉作用。
三、国内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发展新思路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水利设施与灌溉技术存在差异,开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工作可以改良灌溉方式、改变储水和蓄水方式,进而实现对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
3.1 优化农作物结构,推广节水种植技术
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它的需水量也就不同,在实际种植作业中,可采用不同作物间作的种植模式,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调整农田作物的种植比例,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适当推广抗旱品种,进而使得灌溉区域用水量降低,达到节约是资源的目的。还可以在部分地区推广节水种植技术,特别是用水量较少的地区,可积极推广坐水点种技术,进而提高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2 改变灌溉方式,推广系统灌溉模式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沟灌、管灌、滴灌喷灌等技术,然而在一系列的灌溉技术中被应用次数较多的主要有沟灌、喷灌和管灌。农业生产要依托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为了节省灌溉成本,农业生产者发明了沟灌这一传统的灌溉技术,利用河流周边的天然水道,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技术虽然节省成本,但灌溉效率相当低下,在水资源的输送过程中,大部分都会流失和浪费。根据这样的情况,水利技术人员应针对农田水利运行情况和水利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灌溉方案。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使用覆膜技术,进一步提高灌溉效率,改良沟灌,建立系统的沟灌模式。除了改良沟
灌以外还可以在种植农作物类型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这些灌溉技术由于将水流转化为水滴、水雾,就等于直接降低了灌溉的用水量,对水资源的节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灌溉技术,利用地下管道实现回流,从而很大限度的控制了水的消耗和浪费,一般情况可节省用水量达到50%左右,灌溉效率还可以提高 10%左右。
结束语
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不能进行合理利用、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讲,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也是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建立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农田水利科学技术应紧密围绕上述问题,重点研究节水、节能、节约投资的技术措施,对现有工程进行挖潜改造,同时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在促进农业生产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将我国农田水利科学技术提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曾光慧.推广节水技术带动农业发展[J].贵州农机化,2004,(2).
[2] 李哲,王尚勤,张晓东.我国节水技术现状及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3,(1).
【关键词】 农田; 水利; 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一﹑目前农田水利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况
我国的节水灌溉农业起步晚,发展慢,同时我国水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6%,是比耕地资源(占世界总量的9%)更紧缺的资源,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灌溉方式的不合理,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已迫在眉睫。这也是传统农业向高产、高品质、高效率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况
纵观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正在研究或已经得到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多达数十种。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各自的适用条件。只是一些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一些技术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完善。一般条件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输水方法、灌溉方法、灌溉系统、田间辅助等环节,下面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2.1 输水过程中的节约措施
在漫长的农业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农业生产采取的大都是采取挖渠道把水输送到灌溉地头。但在输送过程中,许多水资源被蒸发掉,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专家调研统计,当前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渠道未能得到充分运用,一般来说仅有 50%~60% 的水被用于农田灌溉,剩下40%~50%的水并没有被输送到它应到的地方去,在水资源输送过程中,渗漏和蒸发是导致水资源流失的“罪魁祸首”,这些都表明节约农田用水的重点,是要搞好的输水环节,为农业用水开辟一条更节水的“道路”,这对于节约农业成本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2.1.1渠道防渗
为防止渠道渗漏,我们有多方面的材料选择。一般运用较多的主要包括干砌块石、浆砌块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等。当前水利建设运用较多的则是“ 三面光”渠道。在运用砼护面过程中发现渠道较小时则选择用U型砼渠,从而有效改善了输水流量,使得过水断面变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渠道防渗是解决渗漏的主要方法。
2.1.2管道输水
只要是渠道输水,在输水环节中总会出现水面蒸发、渠道渗漏等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发生,若采取管道输水就能显著减少这些输水损耗。如果对喷灌、滴灌和微灌等要求较严格时,则进行地面灌溉择就要选择低压输水管。以便达到更好的灌溉效果。
2.2 节水灌溉方法
通常所说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就是田间配水,当灌溉水被输送到农作物根系的分配方式不一样时,其产生的效果也存在较大的不同。由此节水灌溉方法可分为微灌、喷灌、灌溉渠道防渗、步行式灌溉等方法。以下详细讲解:
2.2.1微灌
现代农业生产中对于微灌技术的运用,常会涉及到的技术是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等。按照不同的方法划分,会有不同的分类。若按照设备性能进行划分就包括常压微灌和重力微灌;若按照灌溉设备的情况来划分则包括铺设于地下灌溉和地面灌溉。微灌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对农作物灌溉水量的消耗进行严格的控制,其包含的灌溉控制系统、水过滤系统、输水管道等结构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节约水资源。
2.2.2喷灌
喷灌技术的使用必须要结合相应的设备,一般采用的设备有加压水泵、动力机等,不过有时候也可以利用水自然下降的动能把水压缩在管道里,再经过喷嘴把水喷到空气中,然后完整而均匀的抛洒在整个田里,为农作物提供水源。从已运用的技术中来看,喷灌技术的运用范围是所有节水灌溉方法中最广泛的,其在所有的农作物灌溉中都能得到普遍的运用,是极值得推广的节水灌溉方法。
2.2.3灌溉渠道防渗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常采用的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通常包含混凝土衬砌、石头衬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等,其已取得理想的效果。能基本解决渠道渗漏的问题。
2.2.4步行式灌溉
步行式灌溉的优势之一是其设备在拆装改进时非常的快捷方便,能够快速组装灌溉设备组,运用于拖拉机实施灌溉。步行式灌溉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从根本上实现节约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标。
2.3 节水灌溉系统制度
2.3.1不完全灌溉
在灌溉时选择较为充分的方式能够保证水资源的较为充分的利用,但在单位水量中得到的产量并非最高。因此这种方法的运用有一定的限制。
2.3.2水稻薄浅湿晒灌溉
现代技术中对节水灌溉系统制度提出了薄、浅、湿、晒等,可以解决早期的水稻灌溉中的各种弊端,以保证良好的节水作用。
2.4 节水田间处理
不管采取何种灌水措施,主要是对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进行湿润,这样才能达到让作物充分吸收水源的目的。主要方式包括了中耕保墒和麦秆覆盖。中耕保墒主要是利用在灌后把土表耙松,从而把毛细管切断处理的方法来阻止水分过分蒸发,从而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麦秆覆盖主要是把麦杆切碎后铺在土表上,建立一层覆盖膜后防止水分蒸发。其原理与大棚蔬菜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种方法是目前运用的最广的田间节水处理办法,均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三﹑我国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节水农业技术虽具备一定的基础积累,在农业生产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重要的技术瓶颈,尚不具备为建设现代节水高效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下几方面为笔者归纳的我国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
3.1应用生物技术充分挖掘植物本身节水潜力,从作物本身机能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这一技术是实现用水从传统丰水高产型向现代节水优质高产型转变的关键性技术。但其技术研究在近期仍属于储备阶段,大面积应用时机尚不成熟。
3.2非传统水资源开发技术,其研发的主要内容应集中在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也是近期我国应大力支持与加大投入研发力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3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3S技术在不断推进节水管理高效化和现代化作物水分监测与信息采集、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这一工作的研发力度有利于技术的研发与大面积应用,将对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3.4先进制造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促进了节水产品开发与升级换代,耗能低、环保化是节水灌溉产品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应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新材料,加快了节水产品开发进度,改善了产品性能,让节水产品为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
四﹑结语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是发展高产,高品质,高效率农业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我国成为真正的农业大国的重要的一步,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最大的前提,快速、大幅度地扩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面积与范围,使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取得更好的节水效果、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普特,冯浩.中国用水结构发展态势与节水对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5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agriculture, building economical society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Analyses th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ie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随着我国环保形势日益严峻,水资源紧张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推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是要改变自古以来的传统耕作习俗,以科学的方法按照最好的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传统农业向高产、高品质、高效率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纵观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正在研究或已经得到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多达数十种。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各自的适用条件。只是一些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一些技术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完善。一般条件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输水方法、灌溉方法、灌溉系统、田间辅助等环节,下面分别具体分析。
1 节水灌溉技术
1.1 输水过程的节约措施 长期农作生产过程中,我们的农业生产采取的均是采取挖土成渠把水输送到灌溉地头。但在输送过程中,有的水资源已经被白白蒸发掉,造成水量流失。专家调研统计,当前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渠道未能得到充分运用,仅有 50%~60% 的水被用于农田灌溉、这些都表明节约农田用水的重点要搞好输水环节,制定正确的方案实施节水策略,这对于节约农业成本是很关键的。
1.1.1 渠道防渗。对渠道防渗而言,其运用到的材料是多个方面的,每种材料都会发挥出自己的性能。一般运用较多的主要包括干砌块石、浆砌块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等。
当前水利建设运用较多的则是“ 三面光”渠道。在运用砼护面过程中发现渠道较小时则选择用U型砼渠,从而有效改善了输水流量,使得过水断面变小。
1.1.2 管道输水。不仅仅是渠床渗漏,在输水环节中也会出现水面蒸发或者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若采取管道输水就能显著改善这些输水损耗。而当喷灌、滴灌和微灌等要求较严格时,则进行地面灌溉择要选择低压输水管(< 200 kPa)。
1.2节水灌溉方法 通常所说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就是农田田间配水,当灌溉水到达根系的分配方式不一样时,其产生的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节水灌溉技术多数包括以下几点。
1.2.1 微灌。现代农业生产中对于微灌技术的运用,常会涉及到的技术集中于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等待。若参照微灌设备性能进行划分又包括常压微灌和重力微灌;若参照灌溉设备的情况则包括铺设于地下灌溉和地面灌溉。微灌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对作物灌溉水量消耗严格控制,其包含灌溉控制系统、水过滤系统、输水管道等结构。
1.2.2 喷灌。选择喷灌技术则必须要结合相应的设备进行操作,一般采用的有加压水泵、动力机等,有时也可采取水自然下降的势能把水压缩在管道里进行田间输送,再经过喷嘴把水喷到空气中,最后再完整的布置在整个田里,为农作物提供水源。从多有的技术中看,喷灌技术运用范围最广泛,其在所有的农作物灌溉中都能得到普遍运用。
1.2.3 灌溉渠道防渗。当前生产中常遇到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通常包含混凝土衬砌、石头衬砌、浆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等,其取得的效果十分理想。
1.3节水灌溉系统制度
1.3.1 不完全灌溉 在灌溉时选择较为充分的方式能够保证良好的作物产量,但在单位水量中得到的产量并非最高。
1.3.2 水稻薄浅湿晒灌。早期的水稻灌溉主要是运用较深的水层,这样来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而部分区域采取了串灌、漫灌等方式效果不显著。现代技术中提出了薄、浅、湿、晒等制度,以保证良好的节约作用。
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推广应用农业节水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来自各种因素与条件的制约和阻碍,只有在不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基础上,才能取得节水、增产、增效的推广应用,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发展。
2.1 根据作物类型和水土条件,因地制宜选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应根据种植的作物类型和当地的农田水土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对产出效益相对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在采用农业节水技术中,应重点考虑以改进地面灌溉方式为主体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对资金投入较小的减免冬灌机械化免耕秸秆覆盖技术和膜垄沟灌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适当选用投资相对较高的喷灌和滴灌技术。
2.2 依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确定各类农业节水技术 根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即压缩耕地面积扩大林草面积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确定各类农业节水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单方水的经济产出和效益。
3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国情,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①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今后攻关的重点是应用高科技术系统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②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③地下灌溉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④地面灌溉仍是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⑤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节水灌溉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每个地方,每一种条件都可以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这样可以维持良好的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为农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问题;发展对策;安徽芜湖;三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80-02
1 基本情况
三山区隶属安徽省芜湖市,位于皖南北部,长江下游南岸,区域面积276.1 km2,耕地5 220 hm2,总人口14.6万人。地貌以平原圩区和沿江洲滩地为主,南面为丘陵和低山区,除长江、漳河过境客水外,境内主要有龙窝湖和峨溪河两大水系,全区地面高程多为7.6~3.1 m(黄海高程,下同)。
春末夏初随着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输入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气通量的增加,开始进入梅雨季节;6月至7月上旬副热带太平洋高压西冲北挺,北方不断有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的交锋往往就发生在江淮流域一带,同时在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附近常有低气压产生,并沿长江流域东移,致使本地阴雨连绵,常有暴雨发生;夏秋季受副高压控制,天晴少雨;9―10月受台风影响,常有狂风暴雨产生;冬季少雨[1-2]。
2 农田水利现状
2.1 圩口
全区现有大小圩口16个,3 333.33 hm2以上大圩1个,5个万亩圩,其中3个圩口为农业耕地。分别为浮山联圩、门楼圩、大有圩,圩口保护面积共52.6 km2,保护人口3.73万人,保护耕地1 533.33 hm2。圩口基本情况见表1。
2.2 灌溉工程
圩区供水水源主要是沟塘蓄水。不足部分由涵闸引水,建设有引水斗涵11座,水源主要引自漳河及其支流。全区共建成灌溉泵站1座、装机1台、容量30 kW、流量为0.22 m3/s。全区灌溉渠由于使用效率低,塌方、冲毁等损坏严重,过水断面大大缩小,应进行加固处理。三山区水量控制设施只在部分支渠以上进水口设立,由于量水设施布局少,给计量用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3 防洪工程
全区主要防洪堤防总长约152.5 km。按照规划的防洪标准,全区5个万亩以上圩口中除浮山联圩、门楼圩堤身比较单薄,尚未达标外,其余3个已经基本完成达标任务。万亩以下圩口防洪标准较低,部分堤防需要抛石固基,堤防加固,提高防洪标准。
2.4 排涝工程
全区已建成排涝站12座、装机25台、容量1 477 kW、流量17.88 m3/s。三山区排水沟由于长期未清淤,淤积严重,过水断面大大缩小,应进行开挖清淤。
2.5 运行管理
2014年,三山区出台了《芜湖市三山区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管护改革实施办法》,逐步实施水管体制改革,鼓励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但一种农民自己组织的建立并要形成有效用水、管水的机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目前农水工程依然主要靠基层乡镇水利服务站管理,管护经费投入不足,水管员待遇低,管理薄弱,运行困难,存在“重建轻管”和“建、管、用”脱节的弊病[3-4]。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防洪除涝标准偏低,部分地区抗旱能力有待加强
三山区的防洪除涝工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堤身单薄、堤顶高程不足;排涝设施不健全,现有排涝站的抽排能力低、建筑物不配套,排水沟不成系统等。由于圩堤防洪标准低,有的不足10年一遇,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全区灌溉农田,基本在3个圩口内,占区域总灌溉面积90%,正常年份缺水现象不是很突出,可是特殊年份和地理位置较高,蓄水工程少,又无补给水源,干旱缺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3.2 农田水利投入机制仍需探索,重建轻管现象普遍
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机制不健全,办法不多,依赖政府投入思想严重,群众参与式建设管理一直还没有建立起来。由于水利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全区水行政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缺少创新,水管人员工资待遇低,“重建轻管”现象普遍,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行业管理亟待加强。
3.3 农田水利缺乏统一的规划
由于缺乏统一的农田水利规划,使各部门的农田水利投入不能很好地相互协调和沟通,投入的资金不能产生综合利用的目的,甚至存在浪费的现象。
4 发展对策
4.1 科学规划,高标准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合理规划,建设高标准排灌站。完善的除涝、灌溉设施,能有效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是保证农业生产发展、粮食安全的基础。大力开展农田节水渠建设,做到规格要高、质量要好,同时结合田块整治,合理规划,促使排灌利于农田水系畅通。充分结合排灌站、节水渠建设,全力推进圩堤加固,建设高标准排涝站,形成信息化管理,确保群众生命及财产的安全。加大河道、河塘清淤,保证集水面积和河道畅通,以及保证灌溉取水和泄洪,并使农村水环境生态处于良好的状态。
4.2 广辟筹资渠道,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3 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与节水工程建设相结合
旱田灌溉采用管道式喷灌,发挥管式喷灌投资少、使用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微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强化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4.4 加快水管体制改革,形成整套合理管护机制
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发挥应有效益。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应确权登记,及时颁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证,所有权人与具体管护主体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工程管护责任、管护范围,规定所有权人与管护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制定水利工程日常管理运行制度,形成水利建设产权明晰、滚动发展的新机制。
5 参考文献
[1] 曹鹏宇.农村改革新时期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探讨: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9):87-92.
[2] 中国老年科协农田水利专题调研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水利,2009(11):21-22.
[关键词] 农田 水利建设 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88-01
前言
我国自成立以来,农业的发展始终是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现阶段,水利设施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而在积极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科学性和针对性,要想应用水利工程推动农业的进步,相关部门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先进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中的缺陷
1.1 技术和设备落后
据有效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构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因此,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拥有相对落后的技术以及较低的灌溉能力。此类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很多设备因长期没有得到科学的维修和保养而失去了正常运行的能力,而老化现象在多数工程中也开始越来越严重。针对设备来讲,由于运行时间过长,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导致其功能、运行效率都明显降低[1]。面对这一现状,在没有及时的维护和更新设备的背景下,较低的灌溉效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呈现出来,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进步也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1.2 缺乏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这主要体现在,部分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还在沿用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同时,工业废水对农田灌溉源头的污染严重,治理力度薄弱;输水过程中的部分渠道产生了堵塞现象,导致部分传统农田水利工程被废弃等。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先进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为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做贡献[2]。
2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为了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节约水资源同配水过程实现了结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综合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与新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2.1 喷微节能灌溉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对环境以及生态造成了破坏,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了节约能源的战略目标,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节约水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灌溉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从这一角度出发加大水资源节约力度,积极构建农田水利工程至关重要,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3]。该技术具有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强的特点,在灌溉过程中,针对大面积农田可以有效应用自带喷头,而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便能够完成工作,由此可见,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节能的目的。
2.2 将节约水资源同配水过程相结合
输水管道是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灌溉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信息化和智能化特点在输水系统当中得以实现。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及开外渠道是灌溉渠道防渗工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环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完全实现了机械自动化。与此同时,在配水的管理当中,相关人员也可以在对计算机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提升调控和检测的效率和精确性,从而在控制输水时,精度得以提升。由此可见,在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过程中,将这一理念同配水过程进行紧密的结合,不仅能够促使灌溉的效率有效提升,更能够保证水利工程成本的降低。
2.3 综合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与新技术
我国农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传统的农业灌溉技术,这些技术虽然存在落后的特点,但是其自身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对传统灌溉技术中的优势进行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促使二者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根据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逐渐形成适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灌溉技术[4]。而这一切措施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模式得以形成的基础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和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多样性成为现有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特点,不同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都拥有自身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从而为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波.新时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3):37-37.
[2]黄少江.浅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4(12):210.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创新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农业用水问题,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利用农田周边的水资源,结合现代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技术,实现对农田的节水灌溉,这一办法的实施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促进农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地区灌溉技术依然落后,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严重影响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一、现代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一)节水管道输水技术
管道输水技术用管道取代明渠,将水输送至农田实现农田灌溉,其水资源的来源主要是附近的水井、水库与池塘以及湖泊等,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外力因素对农田灌溉工作造成的影响,但是在利用管道进行输水时需要保证水质,水中不能含有淤泥与杂草之类的,在进行输水前需要将水源进行沉淀。输水、配水网络系统是农田管道输水中的核心部分,该系统主要是由多个管道与分水设施以及管道保护装置组成,管道输水技术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农田灌溉工作,农田灌溉属于地面灌水,利用管道输水技术可以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同时还可以节约水资源。低压管输水技术是管道输水技术中的一种,是最常见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的技术,其主要是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其利用管道技术进行灌溉用水的输送工作,将水输送到灌溉区域内,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需要注意一定要采用超低压力,用压力管道系统进行用水输送,可以有效合理的利用该技术可以减少灌溉用水的渗漏与蒸发现象。
(二)节水喷灌技术
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喷灌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在使用喷灌技术进行农田灌溉时,需要使用加压水泵或者动力机以及电动机等设备,利用水泵加压或者自然落差产生的压力进行水输送,在农田中铺设管道进行水输送,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利用喷头进行水喷洒,使水可以均匀的散落在农田中[1]。
(三)节水微灌技术
节水微灌技术经常被运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主要分为滴灌与脉冲灌溉以及微喷雾灌溉等,微灌设备的性能不同所以微灌又分为常压微灌与重力微灌,此外根据微灌设备的使用类型划分为为地面微灌与地下微灌。节水微灌技术利用灌溉控制系统、输水道系统以及水过滤系统进行协调配合,实现对灌水量的合理控制,在最小的用水量范围内,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
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设备的组装工作相对而言要简单些,其常见的组装设备是拖拉机,利用拖拉机进行农田灌溉,不仅使用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提高灌溉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农田灌溉的成本,同时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量,这项技术不仅在农田灌溉方面使用,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节水方面[2]。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创新
(一)智能化监测技术
农业自动化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的农田水利的建设中,智能化的灌溉技术正在不断地进行推广使用,而智能化的农田灌溉已经成为了现代农田水利建设中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农田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与综合分析,为农作物提供科学的合理的生长环境,包括农作物需要的水分环境与温度环境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的节水灌溉效率。
(二)网络化管理
网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网络化农田灌溉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在进行农田灌溉管理工作前,需要利用预先编制的管理控制程序,设定相关的可以反映农作物需要水分的参数,利用计算机监测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需要进行灌溉的农作物区域进行灌溉,利用自动启闭水泵或者按照轮灌的顺序进行农作物的灌溉,保证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降低农作物灌溉的成本[3]。
(三)科学合理的选择灌溉技术
由于农作物以及农田类型种类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水土条件以及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低产出的农作物,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的高产出农作物需要采用最优的灌溉技术,例如喷灌技术与滴灌技术。在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种植方案的调整,灵活利用灌溉技术,保证最大限度上节约水资源,调整种植方案主要是对耕作的农田面积进行合理的压缩耕种,合理的减少高水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林草的种植面积,将提高农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终极目标,不断地向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向迈进。综上,不断进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改进与管理,可以促进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节约水资源的利用,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文中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做了简单的论述,同时还对节水灌溉管理的工作创新做了简单的论述,意在提高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效率。
作者:张志杰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王晓林.浅析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5,(51).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困境;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现在倡导新农村建设,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农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影响农业经济的一大因素是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若不及时解决,必定会影响农业的经济,进而影响农业的发展进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以改变我国农业大国落后的面貌,提升我国的社会地位。
一、现阶段困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在我们国家,农田水利建设一直就是一个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我国地域宽广,有广袤的平原、巍峨山地、还有丘陵半丘陵地区等,这些复杂的地形也决定的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较大、困难较多,针对不同的地区还要有不同的措施,而且农村水利建设的过程也比较繁琐,需要政府大力地投入。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在现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1、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短缺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国家也投入了很多的资金来推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而在农田水利方面显著的变化也只是给农户们多打了几眼井,农田灌溉由原来的柴油机为动力变成了电力为动力,其他的并没有更突出的变化,因此,农田水利设施并不是特别地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农业生产。
2、农业技术发展有待提高
从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来看,在农业技术的发展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已经基本上用农业机械替代了人的劳作,现在的农村人养种几亩土地要比三十年前要轻松地多、简单地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用机器替代人,把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可是,以农田灌溉为例,很多的地方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变化,还是沿袭着原来的灌溉方式,既落后又浪费,相比先进的节约的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等,还没有大面积地投入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要进步,科技是关键,但是很多地区的农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对农业新技术认识不足,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3、建设保障机制不健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国在农业发展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农业资金都是由政府提供,还是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国家提供的哪点资金还远远不够,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保障机制并不健全,保障的程度也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不到位、资金短缺的情况,这就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进行,导致农田水利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资金中断,设施跟不上的现象。没有相应的后续措施,使国家投入的资金白白地浪费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二、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对策分析
农田水利建设是关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事,但是现在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必将影响我国农村的经济,也会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形式。因此,在现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好农田水利建设与新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好农田水利建设问题。
1、政府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现在很大的一部分投入都放在了农业机械、粮种补贴上了,而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就出现了不足,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应多方筹措资金,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力量,或是依靠政府出大头,农民自己出一部分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的问题,使农田水利建设也能有保障,而逐渐富起来的农民也有能力出资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
2、要加大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农业生产方面也有很多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如果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必将改变原有的落后的生产状况,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活力。因此,要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意识,以达到不仅能节约成本,而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能把农民从艰辛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做支撑,农田水利的建设就会上一个档次,使先进的技术能为农业生产服务,让广大的农民也能够享受到科技来带的效应,从而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3、要完善现有的保障机制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虎头蛇尾的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完善现有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进行,也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保障,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就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本着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来为农田水利建设申请到筹措到更多的建设资金,从而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进行。另外,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组织的作用,基层政府组织是与农民最直接打交道的领导者,他们最熟悉农村的基本情况,因此,在农村水利建设中,要将基层政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把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地解决,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交流,把农民的愿望反映出来,尽量满足农民在水利建设中的要求,为实现农业的稳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我国的新农村的建设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农田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能为农田水利建设的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此来带动我国经济的改观。
参考文献:
[1]郑发平;浅谈水利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1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1节水灌溉技术
输水过程的节约措施:以往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挖土渠的方式将水直接输送到需要灌溉的地区,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水在蒸发和下渗的作用下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浪费,这样也就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灌溉水利用率只有50%左右,接近一半的水全部被浪费,而利用率就是农田灌溉渠道一直处在落后状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要想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就一定要对输水的环节予以严格的控制,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使用相对较为先进的设备,这样也就避免了水资源大量被浪费。此外还要规划出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案和策略,这也是节约农业用水非常关键的一个内容。
1.1.1渠道防渗。渠道防渗运用的材料种类较多,每种材料性能不同。一般运用较多的主要包括: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块、现浇混凝土护面等。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运用较多的是“三面光”渠道。在运用混凝土护面过程中发现渠道较小时选择U型混凝土渠,可有效改善输水流量,使过水断面变小。
1.1.2管道输水。不仅仅是渠床渗漏,在输水环节中也会出现水面蒸发或者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若采取管道输水就能显著改善这些输水损耗。而当喷灌、滴灌和微灌等要求较严格时,则进行地面灌溉择要选择低压输水管(<200kpa)。
1.2节水灌溉方法
通常所说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就是农田田间配水,当灌溉水到达根系的分配方式不一样时,其产生的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节水灌溉技术多数包括以下几点。
1.2.1微灌。现代农业生产中对于微灌技术的运用,常会涉及到的技术集中于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等待。若参照微灌设备性能进行划分又包括常压微灌和重力微灌;若参照灌溉设备的情况则包括铺设于地下灌溉和地面灌溉。微灌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对作物灌溉水量消耗严格控制,其包含灌溉控制系统、水过滤系统、输水管道等结构。
1.2.2喷灌。选择喷灌技术则必须要结合相应的设备进行操作,一般采用的有加压水泵、动力机等,有时也可采取水自然下降的势能把水压缩在管道里进行田间输送,再经过喷嘴把水喷到空气中,最后再完整的布置在整个田里,为农作物提供水源。
1.2.3灌溉渠道防渗。当前生产中常遇到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通常包含混凝土衬砌、石头衬砌、浆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等,其取得的效果十分理想。
1.3节水灌溉系统制度
1.3.1不完全灌溉在灌溉时选择较为充分的方式能够保证良好的作物产量,但在单位水量中得到的产量并非最高。
1.3.2水稻薄浅湿晒灌。早期的水稻灌溉主要是运用较深的水层,这样来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而部分区域采取了串灌、漫灌等方式效果不显著。现代技术中提出了薄、浅、湿、晒等制度,以保证良好的节约作用。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刻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新时期新形势下影响水利建设的因素,提出合理的措施来发展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以便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1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设备长期的应用,设备磨损也会逐渐变重。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农田水利工程设备不断的老化,配套设施也不是十分的齐全。其对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也有着十分不利的作用。在新时期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同时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其在这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可以有效的推动现代农业的建设,保证粮食的安全,同时也可以对我国农业水平的提升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资力度。政府在工作中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和投入不足,所以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足,这样一来也就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农田水利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此外,还要重视社会资本的合理投入,集中社会资本,使得投资的形式更加丰富,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也解决了资金方面的问题。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拥有了资金的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就不是问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2.3加强基层政府的指导工作。农田水利自身具备覆盖面广,公共性显著的特征,在农田水利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基层的政府部门一定要按照分级负责的规范体现出政府的具体职能。从而使得农民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县级的政府可以在工作中制定出一个科学的水利建设规划,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防止了政府工作中出现不作为的状况,保证我国的农田水利得以顺利进行。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首先是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在不断的成熟,以后攻关的重点内容应该是高科技系统的应用,这样也就可以使得灌溉用水的精确性更强。其次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它也是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当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第三是地下灌溉成为了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因为我国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和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第四是地面灌溉依然是当前最为关键的技术。高校田间灌溉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以后发展的内容是头痛药使得配属水低压管道化。最后一个就是喷灌技术的应用,这项技术还需要提高其综合性。
3结束语
一、提高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农民认识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业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农民自觉的在政府引导下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大多数农民固有的观念和思想,即使意识到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相应的收益,但是却在行动上缺乏作为,积极性不高。这是有很多因素的:农田水利设施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大、受益范围广,使用期长,人人都需要,对于我国以下进行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来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成为最典型的公共产品。而我国,在农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也是将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来建设的。比如,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在生产之余公益的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长期以来在计算农业生产投入时,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农业用的是天然的雨水河水,在计算农产品成本时并不考虑水库,水渠的费用的;在其他年份,成本计算也只包括了农民花钱买灌溉用水的支出。农田土地、水利设施的成本并没有计入农产品成本。而这一部分成本就是由集体或者政府承担的,久而久之,在农民的思想认识中,这些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公共产品,自然没有积极性自己个人去承担农田水利建设。
二、农业收入已不再是主要收入来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是主要来源。农民主要是以务农为主,加上计划经济时代公社期间集体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比较完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只需要将农田水利设施稍加改动就可以加以利用了,因此,在这个时期,农民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是有一些积极性的。在耕地少的地区,农民会积极的开发荒废土地,扩大自己的耕种面积,增加家庭收入。在一些地区,承包地耕地如果发生了被水害损坏或水体流失,承包者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以修复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再也不局限于土地,开始发展副业,外出打工,收入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农业收入再也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家庭收入中占的比重也不断在下降。青壮年对于农业生产经营热情和积极性并不高。在各个地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不同。平原地区,易于机械耕种,这就使得闲置土地相对较少,劳动强度也相对较小。除了退耕还林因素外,在广大山区和丘陵地区,闲置废弃的土地越来越多。大多农民宁可发展其他副业,也不愿在土地上过多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整治土地,疏浚渠塘沟堰更是少之又少。有一部分人通过承包别人的土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经营收入。但这些人也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收入所得投入到农田水利设施的修缮中去。因为农田水利设施的收益期限是长期的,而包租种植的期限却是短暂的。而对于政府来说,更多的是关注农业外产业的发展,招商引资和财政收入,而农业投资大却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大,长久以来是需要财政补贴的产业,难出政绩。他们认为这是上一级政府和中央的责任,与自己无关,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三、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农民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最直接和最终受益者。因此,发挥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阶段,我国重视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社会也迎来了新的形势,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通过最直接的货币奖励激励农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农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是对社会有利的劳动,是应该得到报酬的。多年来,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农民的经济行为也理应换回应有的报酬。但是市场经济体制本身难以对农田水利建设这类基础设施进行调控和倾斜。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公共产品投资可以建立相应的回报机制或和政府签订必要的回报协议保证的前提下,许多像农田水利设施这类的公共产品也开始由私人来提供。因此,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宏观方面,采用必要的现代机械设备;微观方面,将农民的生产劳动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结合起来,采用报酬奖励机制。不仅实现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让利广大农民,而且在以后长期生产中让广大农民受惠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