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产后康复训练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7 16:33: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产后康复训练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产后康复训练培训

第1篇

1.1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对于产后有盆底功能障碍的63例患者给以盆底康复训练(采用Phenix产后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仪),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产次1.5次,50例为Ⅰ度子宫脱垂,7例压力性尿失禁,1例粪失禁,5例性生活障碍。患者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前后评估盆腔脱垂情况及手测检查盆底肌力。

1.2评估标准①子宫脱垂分三度。Ⅰ度:子宫颈下移至处女膜阴道口内,但不越出阴道口;Ⅱ度A:子宫颈脱出阴道口外,宫体仍在阴道内;Ⅱ度B:子宫颈及部分宫体、大部分阴道前壁脱出阴道口外;Ⅲ度:整个宫体脱出阴道口外,全部阴道壁外翻。②盆底肌力测定:分为6级,当肌肉收缩持续0s为0级;持续1s并重复1次为Ⅰ级;持续2s重复2次为Ⅱ级;持续3s重复3次为Ⅲ级;持续4s重复4次为Ⅳ级;持续5s重复5次为Ⅴ级。检查者用食指和中指按压阴道后壁与盆底肌肉接触,评估质量。

1.3护理干预措施

1.3.1宣教指导孕期盆底肌肉锻炼培训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孕妇应以休息、减少活动、增加营养为主,如果孕期运动会导致流产、早产的发生,产生不良妊娠结局。国外有研究认为,孕妇可以进行适当运动从而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美国妇产学院(ACOG)委员会认为,在没有禁忌症情况下,应鼓励孕妇参加规律的盆底肌肉锻炼。通过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可以减轻对下肢静脉的压迫,有利于自然分娩,减少难产发生,有利降低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有利孕妇身心健康,对于保证女性生育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孕妇建册产检、参加孕妇学校开始,宣教盆底肌肉锻炼知识教育,指导孕妇做产前体操,进行不断收缩和放松阴道加强生殖器官肌肉收缩力的培训。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制定妊娠期个体化锻炼计划,适合做多长时间,运动量的大小。孕期训练不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对于有早产及习惯性流产史者、羊水异常者、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前置胎盘者不适宜行盆底训练。如果在训练中出现有出血、液体流出,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要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诊。

1.3.2盆底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盆底损伤、盆底康复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指导产妇产后康复体操,自然分娩后24h开始训练,以晨起前和晚上临睡前为好,运动前排空膀胱,禁止饭后运动,注意室内温度,保持空气新鲜,每次持续约20min,运动强度根据各自身体情况进行调整,循序渐进。剖腹产患者以腹部切口愈合后开始训练。宣教产褥期避免感染,1个月内不参加体力劳动,2个月内不宜性生活,避免产后负重,让产妇了解盆底康复的意义,不要因为注意力在宝宝而忽略了自身的休养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1.3.3产后进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

产后42d回访时进行常规盆底功能检查,对于有盆底功能障碍者,给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具体方法为:患者排空膀胱后,将盆底训练治疗头缓慢置入阴道内,以产妇自觉盆底肌肉有跳动感而无疼痛为准,最大限度的收缩及最大限度的放松为准置为零标准,给以产妇生物电刺激,再根据生物反馈训练模块,给以生物反馈训练2次/周,10~15次为1个疗程。在进行盆底肌肉收缩力训练的同时让患者回家自行盆底肌肉锻炼,3次/d,20min/次,同时可以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训练间断排尿以达到膀胱收缩训练,改善尿失禁症状。期间宣教盆底肌肉锻炼的重要性,并教会正确掌握配合治疗及训练方法,给以技术指导,定时电话随访产妇康复锻炼情况,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2结果

2.12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改善总有效55例,有效率87.3%;对照组总有效26例,有效率41.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9.07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54例,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42例,有效率66.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3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国内大量研究调查资料显示,我国45%已育的女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表现,故对于女性盆底疾病的防治,我们应该给以高度重视和关爱。应该向广大妇女宣教健康保健知识,加强广大妇女自身重视更为重要,才能有效积极防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盆底肌肉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和治疗疗效早已获得肯定。通过对产妇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个性化康复宣教指导,让产妇了解盆底康复的意义,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有效增加其锻炼依从性,孕期就可以开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产后42d正确盆底肌肉锻炼疗效更好,能有效降低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利孕妇身心健康,对于保证女性生育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在生物反馈设备的帮助下利用生物信息原理,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不同频率的电刺激,盆底肌肉产生被动地收缩,指导盆底肌肉收缩训练,有效改善盆底组织肌力,取得效果后,可转为个体自身行为治疗。故在康复治疗前,对患者要进行专业性指导和教育,有助于患者准确的定位和有效的盆底肌肉收缩,对于提高疗效有重大的意义。

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产后保健指导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分娩产后42d的产妇200例,均接受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按照依从性评估结果分为对照组83例(依从性好)和观察组117例(依从性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产妇康复认知率、医务人员督促率、家属监督率、文化程度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产妇康复认知、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文化程度是产妇遵医行为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依从性与产妇康复认知、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临床应积极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及家属做好监督工作,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产妇;盆底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以盆腔器管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为主,尤其产妇,产后常易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引发该病[1]。有研究表明,产妇产后通过接受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有利于预防该病的发生,但多数产妇虽进行盆底肌肉测评,且结果显示需接受治疗,仍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拒绝治疗,因此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指导康复治疗工作执行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产后保健指导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分娩产后42d的产妇200例,均接受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按照依从性评估结果分为对照组83例(依从性好)和观察组117例(依从性差)。本研究经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年龄20~40岁的产妇,且产后时间≥42d;产后盆底肌肉测评需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且可接受;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存在盆腔急性感染、阴道异常出血者;有精神病病史者;④拒绝或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调查方法

所有产妇产后42d均给予常规盆底肌肉测评,并对其进行相关盆底康复治疗指导(如适当运动、自我训练等指导),同时通过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自制的《产后产妇资料调查表》采用咨询、问诊、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居住地等基本资料,附表包括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自制《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认知问卷》(评估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认知情况)等,记录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等,在调查前开展预调查、调整部分问卷的内容等使其通俗、易懂且符合本研究的目的和需求,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向产妇讲解调查须知,取得同意后指导其进行填写,完毕后复查,确认是否填写完成、有无缺失项、所填写内容是否与问题相对应等,对缺漏或填写不明确等及时更改或补全。

1.3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产妇在治疗后采用电话、复诊等方式随访3个月,采用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自制《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遵医行为调查表》评估遵医行为依从性,统计分析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遵医行为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分界值为30岁,分娩方式包括阴道分娩、剖宫产,居住地包括城市、农村,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上、初中、小学;《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遵医行为调查表》采用5级评分法(1~5分),包括正确康复训练动作、适当活动、定期复查等,共12个问题,总得分60分,得分越高代表依从性越高,>48分为完全依从,36~48分为依从,<36分为不依从,完全依从、依从者归为依从组;《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认知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1~5分),包括盆底康复基本知识、康复训练动作、盆底肌肉危害等,共12个问题,总得分60分,得分越高代表依从性越高,≥36分为合格,<36分为不合格[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产妇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对照组产妇康复认知率、医务人员督促率、家属监督率、文化程度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年龄、分娩方式、居住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多元素分析

产妇康复认知、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文化程度是产妇遵医行为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3讨论

妊娠分娩是一种正常的人类生命活动,由于孕妇随着妊娠其子宫不断增大,会对盆底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孕妇在分娩后可导致的盆底功能降低或受损,易增加尿瘘、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通过有效锻炼盆底肌肉以改善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有利于预防该病的发生[4]。刘海静等[5]研究表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虽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多产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未能有效接受或依从康复工作,导致该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产妇康复认知率、医务人员督促率、家属监督率、文化程度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康复认知、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文化程度是产妇遵医行为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P<005)。该结果表明多数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遵医行为依从性较差,且与上述因素有关。考虑其原因可能为,康复认知、文化程度低的产妇对妊娠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其不良影响认知不足,不重视康复治疗,且可能由于对康复治疗相关知识不了解,未能正确有效地执行,从而导致依从性差。因此,应积极加强对产妇进行相关知识的知识宣教,增加产妇对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并积极指导产妇掌握相关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措施,使其积极主动参与。缺乏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者可能是由于产妇刚经历分娩,仍处于恢复期,且由于对盆底疾病紧张、焦虑或因康复治疗涉及隐私部位而羞涩等,导致未能有效遵从康复治疗工作的进行。因此,在康复过程中,医院应努力给产妇提供一个安静整洁、健康舒适的康复环境,并积极引导产妇调节自身心理状态和加强对产妇的督促,同时应积极与产妇家属沟通并取得其同意,指导家属监督或陪同产妇进行相关康复治疗,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使产妇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综上所述,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依从性与产妇康复认知、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临床应积极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及家属做好监督工作,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王晓阳,杨丽霞,覃爱开,等.66例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调查研究,2013,20(9):35-37.

[2]张雪梅,谭清元.107例产妇对产后盆底康复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16):2267-2268.

[3]郑惠容,成金焕,王丽,等.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5):2306-2307.

[4]吴涛,王忠民,李海英.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及盆底康复技术对其疗效的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0):807-811.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41-01

前言

在产后阶段,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层面都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如果缺乏全面、有效的护理,可能会使产妇产生身心不适,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效果,进而出现产后抑郁、心理障碍并问题[1]。在此背景下,如何为产妇提供有效护理,促进产妇及早康复,成为医学临床的关注话题。此次研究将产后保健护理引入到产后护理中,起到了良好应用效果。现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7年1月~2018年3月间,抽取166例产妇入住我院,在患者知晓并同意此次研究方案后,对此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实验组产妇83例,年龄在(22~34)岁之间,平均(258±38)岁。对照组产妇83例,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261±45)岁。对比两组产妇一般数据,P>005,数据差异不明显。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产后为其营造良好住院环境,进行健康宣讲,产妇出院后叮嘱其定期复查。

122实验组护理方法实验组产妇进行保健护理,为康复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在了解产妇具体情况后,为产妇进行上门指导,并提供康复服务。通过与产妇进行密切交流和沟通,消除产妇负面情绪,向产妇具体讲解产妇抑郁症相关知识,并协助产妇采取具体的预防措施。在产妇具有一定活动能力后,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为其设计适用的康复计划,并指导产妇进行具体的形体训练。通常在产后第二天,护理人员就可指导产妇进行保健操,通过形体训练,降低产妇出现痔疮、膀胱膨出等问题的可能性,避免产妇乳房下垂,助力产妇形体恢复,降低其腹围。在康复训练的同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对产妇饮食情况的控制,要保障必要的营养补充外,以豆类、瘦肉、蔬菜、水果等食物为主,降低糖类、脂肪、油类食物的比例,防止造成产妇肥胖。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奶姿势,通过婴儿的吸允,加快产妇子宫恢复,同时对于产妇的新陈代谢系统恢复,也可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13评价指标在为产妇进行护理一月后,对两组产妇生理康复情况进行评价,若产妇恶露不净、子宫长、宽、厚长度合计达15cm以上,判定为子宫恢复不良。使用妇产科评定标准,对产妇子宫后倾后屈、阴道脱垂等情况进行评价。BMI值=体重/身高的平方,标准值在(20~24)范围内。使用软尺对产妇腹围进行测量。

14统计学方法借助于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将统计学标准设定为005,当P

2结果

如下表1所示,在接受产后保健护理后,实验组产妇仅出现2例子宫恢复不良问题、3例阴道脱垂、1例张力性尿失禁,各中产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第4篇

益高旗舰店高级私人教练

国际飞萨弗体适能高级私人教练

AASFP高级私人教练

国家二级运动员

国家二级散打裁判员

个人专长:散打、形体塑造、增肌、减脂、功能性训练、腰腹训练、特殊人士训练、针对常见性慢性劳损、退行性疾病及运动损伤的康复性训练。

一、什么是私人教练?

私人教练是经过专业机构培训,具有较深专业知识,能为健身人士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全面、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并提供一对一贴身服务的专业健身教练。

二、为何需要私人教练?

1.协助健身人士分析及定制合理的运动目标。

2.督促训练及完成计划。

3.安全、快速地达到运动目标。

4.特殊人群(如孕妇产后恢复、患者康复训练等)的需要。私人教练根据医生或运动专家的意见进行安全、系统的训练。

5.得到私人教练的专业意见,学习掌握健身知识及技能。

6.时尚、减压等方面的需要,也是健身产业发展的方向。

三、私教服务有哪些内容?

1.定期进行健身测试。包括肌力及肌耐力、心肺功能、脂肪含量、柔韧性、身体围度、身体姿态评估等。

2.对训练全过程进行监控,并根据训练者的身体状况及感受随时调整训练内容。

3.跟进训练。每次训练均做跟进记录,让训练者随时掌握自身的提高及训练进度。

4.经常变化训练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加趣味性,减少枯燥感,让训练变得轻松,增强训练者运动的主动性。

5.根据健身人士的运动目标,提供饮食及运动营养方面的建议。

四、私教服务与普通服务的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私教服务在某一时段只为一人服务,而普通服务在同一时间为多人服务。

2.服务内容不同。普通服务只能得到一个大众性的训练计划(不是运动处方,且无针对性),训练时得到一定的保护和一些练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其他一般性的建议;而私教服务的内容是全面、系统且有针对性的。

第5篇

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重要意义。残疾人是一个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

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帮助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举措。

(二)总体要求。全区要按照市政府关于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加大投入

,加快推进,务求实效。坚持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与全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坚持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的原则,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区社会保障和公共

服务体系并予以优先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三)目标任务。到2015年,残疾人“两个体系”更加完备,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救助补贴制度,确保残疾人享有生活保障

(一)加大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力度。提高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标准,对低保家庭中一、二、三四级残疾人专项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100元、60元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150元、100元。城市

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50%以内的残疾人参照我区城市低保家庭补助标准执行,今后贫困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标准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同比例调整。自2012年起,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一户

多残、无自理能力的重度肢体残疾人、重度精神一级残疾人、孤寡老年残疾人,在享受现有残疾人补贴基础上,每人每月再给予50元的特殊生活补贴。

(二)加大对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一、二级残疾人,在其享受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之后,对其个人所负担的医疗救助规定范围内住院和大病

门诊费用,再给予30%的救助,年救助金额累计不超过5000元。

(三)提高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标准,扩大受益面。从2012年起,将低保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0元,并覆盖低保边缘精神残疾人。

(四)加强贫困残疾人住房保障。逐步落实贫困残疾人廉租住房保障政策,今后规划筹建的廉租住房要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城中村改造对残疾人应予以照顾,要优先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住房困

难。

(五)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待遇。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给予政府补贴;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给予补贴。

贯彻落实重度残疾人提前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相关规定,加大落实城镇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力度。

(六)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福利水平。贯彻落实好残疾人在享受税收减免、生活用电、水、煤气费用、就医就诊费用、盲人读物邮件寄递费用、聋人手机短信费用、聋人和视力残疾人家庭数字电视初装

费和收视费以及视力一、二级和下肢残疾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汽(电)车等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七)做好困难残疾人家庭的走访慰问和救助工作。逐步加大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困难残疾家庭的经费投入,自2012年起,将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经费增加到30万元,基本实现重大节日困难残疾人家庭的走

访慰问全覆盖。

三、建立完善的康复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一)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区级医院及80%以上的街道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设立康复科(室),充分发挥好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和街道康复中心对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

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功能训练、心理辅导、康复知识普及和残疾预防宣传等工作。依托各级医院和社会服务组织,确定一批残疾人康复定点机构,承担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在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地方

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水平的康复站,完善社会化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2012年实现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全覆盖。

(二)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将各级康复机构服务人员纳入政府教育和技术培训计划,将残疾人康复技术服务纳入全区卫生系统相关培训内容,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规范化建设。推动康复服务工作项目化,进一步完善学龄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精神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水平,积极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开展

(四)加强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和产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孕期、产后保健服务;强化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和监察,加强对出生缺陷与残疾的监测和对7周岁以下残疾

儿童的监测,有效控制残疾发生。对0-7岁残疾儿童实行抢救性康复,逐步提高康复救助标准。在定点机构康复的残疾儿童达不到入学条件的,救助年龄可放宽到9周岁。

四、建立完善的托养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身心关爱

(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托养照料。建立以机构托养为主、社区日间托管和居家照料服务为补充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捐助等方式,实施多元化的托养服务支持,适时提高托

养补贴标准。逐步拓宽托养覆盖面,将托养服务政策由低保家庭残疾人向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延伸。

(二)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化。开展托养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和“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活动,对规范达标的托养机构给予表彰奖励。残疾人托养机构中的医疗卫生室取得市基本医疗保险社区

医疗定点资格的,在该托养机构中入托的参保残疾人纳入社区医疗保险管理,享受社区医疗保险相关政策。

五、建立完善的教育就业制度,确保残疾人享有公平发展机会

(一)进一步发展残疾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开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使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

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以及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到义务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保证适龄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入学率水平。保

障各类特教学校和康复教育机构的教师待遇不低于普通学校教师,并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晋级评优以及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贯彻落实残疾人培训的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施免费

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高一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每人最高1000元标准据实给予奖励。

(二)积极实施“扶残助学工程”。贯彻落实市级困难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的教育救助政策,提高教育救助标准。在外地中等专业学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区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每

人每年给予2000元生活补助。考入全日制高等院校的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给予生活补助(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助学补助的学生,高于补助标准的不再补

助,低于补助标准的补足补助标准)。对考入全日制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按照大专生每人3000元、本科生每人4000元、研究生每人6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参加全国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播电视大学考试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残疾学生,按照大专2000元、本科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同等学历只奖励一次。

(三)加大促进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以及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安排“就业特别困难残疾人”就业,新签订1年或3年以上劳动合同,

每人每年按照上年度我市最低工资额20%或30%的标准分别给予岗位补助。鼓励用人单位为残疾大学生提供毕业实习和就业岗位,在实习期内,每安排一名残疾人实习生,按照上年度全市最低工资额50

%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对安排残疾大学生就业一年以上的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按照每名残疾人大学生应缴社会保险费的50%予以补贴。鼓励用人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在现有优惠政策基

础上,每超比例安排一名残疾人再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助。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规定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四)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需经费给予保障,保证人员、场所和设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公共就业服务场所

要设立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专门窗口和服务项目,将残疾人就业信息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实施资源共享。

六、建立完善的文化体育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健康快乐生活

(一)鼓励支持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将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纳入文化强区建设内容;对获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艺术人才、运动员及其教练员给予与健全人同等的表彰和奖励。建立残疾人文化

人才和优秀运动员的培养、选拔、输送、激励机制,妥善解决其就学就业问题。

(二)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文娱活动室、阅览室、书画室等功能作用,加大向残疾人免费提供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力度。区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社会

公共设施和场所要向残疾人免费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

(三)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城市公共体育健身场所要配置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健身器材及健身路径,残疾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达到35%以上。

(四)为经常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提供经费保障。设立经常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专项经费,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趣味运动会、健身活动、各类文化艺术比赛等经常性残疾人文化

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七、建立完善的维权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合法权益

(一)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对《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规定》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加强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提高残疾人的法制观念和维权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维护残疾人合法权

益的意识,确保残疾人平等享有合法权益。

(二)积极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和工作。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站作用,对符合条件并有救助需求的残疾人实施法律救助。健全残疾人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应急处理机制,加大对侵害

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

(三)加快城市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建筑物、交通设施、旅游景点、居民社区等应当按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执行。严格把好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审批

关、设计审查关和竣工验收关。积极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政务信息要实现无障碍公开,公共服务机构要提供无障碍服务。组织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

八、强化“三项配套”措施,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组织保障配套

1、加强组织领导。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的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成立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推进小组,研究决策残疾人“两个

体系”建设重大事项,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一体化和服务均等化。

2、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区残联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标准,保证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街道残联由在编人员主持日常工作,街道残疾人专职干事和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其工作补贴

、误工补贴、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区残联机关干部队伍中,残疾人干部比例不少于1.5%。区残联理事长可按程序推选为同级人大或政协常委候选人。残疾人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

,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和服务措施得到落实。

3、建立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队伍。在残疾人工作领域引入社会工作机制,“十二五”期间,在残疾入托养、康复、法律救助、心理疏导、就业服务等领域开发设置100个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岗位,建

立一支专业化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队伍。

(二)资金投入配套

1、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财政资金投入残疾人事业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残疾人事业投入随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确保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要加大购买服务的

资金投入,拓展购买社会化服务领域,增加残疾人特需服务项目。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康复、就业指导、文体娱乐等活动。各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和完善能够满足残疾人需求“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

供服务。

3、收足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执行好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地税部门代收制度,做到应收尽收;机关事业等用人单位要按规定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应缴未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由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催交。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力度,实行统筹管理,充分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

(三)发展环境配套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不断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残助残慈善事业。加强信息统计管理,将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纳入社会事业

第6篇

[关键词] 产科;优质服务;护理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7(a)-14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分娩的认识在逐渐加深。产妇及家属已不仅仅满足于医院提供安全的助产技术,更渴望在孕产期间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关爱、体贴和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获取专业的健康知识和育儿技巧。产妇这一细腻、敏感、求知欲强的特定群体,决定了产科护理服务必须适应产妇的需求,改变护理服务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1]。为了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近一年来,笔者通过改变护理人员排班模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开辟多种护理服务渠道等方式,进一步夯实基础护理,体现产科人文关怀,推行在新形势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新模式的尝试,收到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树立以人为本的产科护理理念

2010年卫生部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全国各试点医院逐渐展开。“优质护理服务”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不同以往的整体护理。尤其是产科专科性比较强,手术量大、危重症多、病床周转快、不确定因素高、护理对象是女性和新生儿。这些特点决定护理工作模式要有独立性和创新性。优质护理服务最主要的在于引导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病房,贴近社会,让患者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真正实现全程人性化的服务。特别是产科,面对的是产妇这一特殊人群。作为女性,她们细腻、敏感;作为准妈妈,她们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和求知欲。她们不是患者,她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照顾,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以人为本的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强调以产妇为中心,以关注产妇的情感需要为特征,其核心体现在尊重、 理解、关心、鼓励产妇及家属,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真正做到视患者如亲人,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从以助产技术为主的服务观念,向以助产技术与提妇身心支持并重的观念转变。

2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新特点

2.1 护理服务上升为重点

当一个产妇处于生儿育女的状态时,所有的积极治疗都不能减轻其紧张和焦虑的心态,而产前、产后关怀中几乎一切针对患者的操作只有“照护”和 “关怀”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所以对绝大多数的产妇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家人的陪护,心灵的“关怀”与身体的“舒适”。

2.2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在产科的护理服务中,家属也成为医护人员服务或培训教育的对象。护理人员在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必须对其家属进行必要的教育。因为多数家属对护理产妇以及新生儿护理缺乏必要的准备,处理时容易手忙脚乱,导致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上的缺乏[2],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平时也要加强对家属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促进产妇家属共同的身心健康。

2.3 产妇复杂的心理状态

产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非常复杂的过程, 处理不当或者不重视产褥期保健,可能形成产褥期疾病或远期后遗症,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3]。因担心患儿,产妇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症状或者情绪过激,由于心理、社会或生理尤其是内分泌等多方面因素作用而产生情感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喜悦、紧张、沮丧、焦虑、缺乏信心、情绪不稳、恐惧、处事能力下降,期待履行母亲职责,缺乏自由感,有的感觉室内憋闷压抑等。因而,在产妇护理中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4-5]。

3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方法

3.1 完善各项护理制度

结合科室特点,完善《母婴床旁护理工作制度》、《产科病房探视制度》《产科护理安全制度》、《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孕产妇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母乳喂养制度》、《母婴病房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等各项护理制度,保证了所有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3.2 着手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

主要包括护理礼仪和技术操作。人性化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在服务时必须用规范的文明礼貌用语。要求护士们将“您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您需要我做什么?”常挂在嘴边。见到产妇不直呼床号,当产妇遇到困难时,要说“我尽力去做”。对产妇提出的困惑问题,耐心准确地回答和解释。

3.3 结合专科特点,改变排班模式

护士作为护理工作的参与者、实施者,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最合理地配置护士资源。本文笔者将试点病区现有17名护士,按照1∶0.4的床护比划分责任小组,保证每个产妇和新生儿在院期间都能得到责任护士的全面照顾。同时,配备用药指导。护士专门负责加药和指导产妇安全用药知识,坚持每天到床旁为产妇讲解用药方法、剂量、注意事项等常识,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3.4 完善硬件设施,改造病区环境

病室重新装修。以暖色调为主粉刷房间,凸显了母婴病房温馨的氛围。走廊内张贴了很多宝宝进行沐浴、抚触的图片和产后健身操、科学做月子的宣传画。在每个病房内悬挂母乳喂养图解,将母乳喂养的各个环节步骤,直观地展现在每个产妇面前。同时,购进床旁洗头机、吹风机、产后足浴盆、按摩仪等设备,提升基础护理的服务品质。在病区配备温奶器、微波炉,免费提供给产妇及家属使用。在每名产妇的床头配置了温馨提示卡。将产妇的经治医生、责任护士、将要进行的检查处置等注意事项明显的标示出来。

3.5 开展温馨护理,推出服务亮点

3.5.1 产时专人陪伴、家化待产、导乐分娩[6] 产房设有家化待产室,配置有独立卫生间,床旁胎心监护与中心监护仪相连接。产妇可由一名家属陪伴。产后,我们推出了为产妇送上一杯红糖水的服务。

3.5.2 为新生儿免费照第一张出生照片 由专门的护士到病房为新生的宝宝拍照,照片上产妇的姓名、宝宝的出生时间、性别、体重等自然情况一目了然。

3.5.3 进行新生儿智护训练 科室配置了智护训练教材,护士坚持每天为宝宝进行大运动、精细远动等训练。利用图片、按摩球、发音棰等智护器材,刺激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对宝宝智力进行早期开发。

3.5.4 指导产妇进行康复训练 根据产妇产后的身体耐受情况自编了一套适合产妇的形体恢复操。通过对产妇的四肢、盆底肌肉、全身肌肉进行有计划的恢复训练,从小关节运动到全身锻炼促进产后康复。为术后患者开展中药浴足。通过中药为患者洗脚、泡脚、按摩双下肢。结合产科手术患者专科的特点,运用中医学的时间医学“天人相应”的基本观点,中西医结合。

3.5.5 专业营养指导 在产妇住院期间,选派获得营养师资格的专职护士,为他们提供合理膳食指导,保证产妇摄入充足的营养而又维持正常的体重。

3.5.6 全面推广母婴床旁护理 使用床旁护理车,由护士到每个产妇身边,指导产妇和家属新生儿沐浴、抚触的手法和室内温度、物品准备等注意事项。

3.5.7 开辟产后复诊的“绿色通道” 为每个产妇发放复诊卡片。凭卡片可以直接到科室进行产后超声复查和新生儿复查。

3.6 积极开办孕校,拓宽服务内涵

开辟出专门的房间作为孕校教室,为孕产妇讲课。房间配套设施齐全,有宝宝模型、知识图谱、新生儿智护器材等设备。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将产前的孕期营养、妊娠保健、入院准备、分娩方式的选择、母乳喂养的准备、产褥期保健、产后形体恢复、新生儿护理常识等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每天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按照课表的内容讲授不同的知识。通过图片、文字、影音资料等,为孕妇提供孕婴保健指导。同时,开展新生儿抚触、游泳的互动,让准爸爸、准妈妈参与其中。

3.7 利用网络资源,推广纵深服务

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快捷优势,在腾讯QQ上成立了孕妇群和妈妈群。每天有专业人员在线为她们答疑解惑。通过孕妇QQ群和妈妈QQ群,广大家长可以同科室医护人员交流宝宝的健康、饮食、成长等方面的信息;准妈妈也可以在线求助孕期需要注意的细节。

4 结果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新模式的开展,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强了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和安全感。促进了产妇和家属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新生儿护理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大增强。

5 结语

新形势下的产科护理服务必须适应新时期孕产妇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实践过程。随着社会的变迁,医学的发展,新问题的出现要引起我们认真面对。通过理性思考从专业的角度,用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实践,不断更新思路和理念,使优质护理服务更加深入全面地在产科开展。

[参考文献]

[1] 金艳.以人为本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2010,5(5):1041-1042.

[2] 刘遂.人文服务理念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 7:250.

[3] 曹典姣.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4):760-761.

[4] 戚慧岚.浅谈家属陪伴产妇分娩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学,2009,16(10):33-34.

[5] 唐秀清.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92.

第7篇

【关键词】延伸护理;产褥期初产妇;母婴照护能力

产褥期指的是产妇分娩结束后,产妇身体和心理进行调节和康复的过程,通常时长为40天左右[1]。在此过程中,产妇主要是进行休养,尽快恢复自身生殖器官等各个器官的健康。对于初产妇而言,由于是初次生产,在照护自身和婴儿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极易出现问题,在临床中该时期的产妇需要格外重视。为其进行全方位、高质量的延伸护理。本研究选取180例处于产褥期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延伸护理对其产生的影响,现将研究资料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80例产褥期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包含90例产妇。在研究组中,产妇的年龄均在22岁至30岁间,平均年龄为(24.12±0.45)岁;产妇的孕周在38周至40周间,平均孕周为(39.21±0.85)周。在常规组中,产妇的年龄均在23岁~31岁间,平均年龄为(25.13±0.51)岁;产妇的孕周在39周至41周间,平均孕周为(39.36±0.93)周。对两组产妇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本研究产妇及其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纳入标准:产妇年龄在20~35岁范围内;产后产妇有1~2名亲属照顾;无精神疾病,无沟通障碍;患者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良好;无其他危重并发症。

1.2方法

常规组仅接受常规护理,例如监测病情、健康宣教等。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延伸护理工作,详细如下:(1)建立延伸护理小组,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建立由护理人员、营养师、康复师以及育儿专家等共同构成的延续护理小组,并实施为期42天的随访观察。小组内成员需定期接受产褥期相关护理知识培训,并在产妇出院当天为每位产妇建立母婴回访档案,详细登记每位产妇的家庭信息、文化层次、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新生儿健康情况等情况,并制定针对性延伸护理方案。(2)随访:待产妇出院后,需每星期定期进行随访,在出院后14天、28天、42天对产妇实施家庭访视。值得注意的是,实施随访时必须加强对产妇的母婴保健延伸护理,观察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恶露持续时间、康复训练情况、新生儿有无脐带脱落等情况[2]。了解产妇是否有破裂、乳汁分泌是否充足以及产褥期饮食不当等情况发生。对于产后恢复效果较差的产妇必须增加电话随访频率,以便加强护理效果。(3)产褥期护理事项:心理护理。初产妇为第一次生产,缺乏照护自己和婴儿的经验,难免会产生消极心理,如焦虑、抑郁等,所以护理人员积极地与产妇进行交流,及时解答产妇存在的问题,对产妇进行安慰,缓解产妇的焦虑心理。建立产妇母乳喂养的意识。对产妇进行延伸护理,使其了解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的重要性,并对喂养的方法进行指导。产妇乳房护理。由于产妇的乳房直接接触婴儿,残留乳汁若不及时进行清洁,极易滋生细菌,对产妇和婴儿健康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对产妇乳房护理进行指导,提升产妇自我护理能力。饮食指导。告诉产妇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母乳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的SDS、SAS量表的评分,分数越低,产妇的心理状态越优。观察产妇的母婴护理能力。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hortform36questionnaire,SF-36)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即(x±s),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进行表示,数据对比应用x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sDs和sas量表评分的比较

分析两组产妇的SDS和SAS量表评分情况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产妇的量表评分更优,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1。

2.2两组产妇母婴照护能力的对比

分析两组产妇母婴照护能力的水平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母婴照护能力更高,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常规组与研究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活力及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3。

2.4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分别为98.9%、6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4。

3讨论

相对于已有生育经验的女性而言,无论是在经验还是认知深度方面,初产妇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因此在照护自己和婴儿时,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消极心理,而消极心理会对机体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如新陈代谢出现紊乱等,最终影响产妇的康复和婴儿的健康,形成恶性循环。延伸护理能够在产妇分娩后,对产妇的母婴照护能力进行加强,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促进产妇的康复[3]。本研究选取180例处于产褥期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延伸护理对产妇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产妇的SDS和SAS量表的评分更优,由此可知,延伸护理的实施,能够明显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两组产妇的母婴照护能力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产妇的母婴照护能力更强,产妇分娩结束后为其实施延伸护理,能够明显提升产妇自我护理和婴儿照护的能力,使其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组产妇经延伸护理后其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实施延伸护理时对产妇及亲属进行疾病知识的相关健康宣教活动,使其对产科护理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进而达到加强亲属对产妇的关怀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产妇安全感,降低产妇的焦虑感,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变化,有利于产妇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而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后使产妇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进而影响产妇的护理积极性,因此该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该满意度结果与以上评分结果相对应。

第8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重症护理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务人员不仅会听到“多种语言”,医疗领域也将面对“多种文化”,即多种生活方式、多种为人处世方式和多种思维方式的冲击,面对多元文化的环境,护理对象、护理内涵等均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是当前的发展趋势

面对具有不同文化底蕴的护理对象,提供具有不同内涵的多元文化护理是当前的发展趋势[2]。多元文化模式对人的健康、疾病、治疗、护理、保健、照顾的认识和需求有所不同。当患者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时,因受到陌生文化冲击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失衡。临床护理涉及的文化冲击常见于语言、、饮食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等问题[3]。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之前应先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站在多元文化角度为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1 语言的多元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表达、传递、储存、延续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是重要的护理内容。随着文化交流的无国界化,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并不罕见。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够减少心理上的惊慌和失措,可见,护士掌握2门以上外语是很有必要的。

1.2 生活习惯的多元化 了解患者的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如患者信奉伊斯兰教,每周都要做礼拜等。

1.3 伦理、价值观的多元化 不同国籍患者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不同[4]。如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对于心理素质较脆弱者,应对其保密;对于性格开朗者,特别是欧美患者则认为有必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对所患疾病有知情权。

2 护理的多元文化特征

2.1 护理学科理论体系的多元化 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5]。在各国、各地区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文化社会,护理学引进人类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更加强调“整体人”的概念;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进行整体护理学科的研究。理论体系涉及面广,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而且呈动态变化,随社会需求和医学体系的不断改变而改变 。

2.2 护理对象的多元化 随着文化交流的无国界化和人口流动的日趋广泛,护理对象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度。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使不同个体差异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在护理实践中溶入艺术,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

2.3 护理职能的多元化 护理工作摆脱机械唯物论的束缚,克服只注意人的生物学特性而忽视人的社会性的弊病。护理职能的转变要求护士角色向多元化发展,未来护士将成为健康的保健士、疾病的护理士、生活的助理士[3]。

3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的举措

3.1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的前提之一是就医环境的人文化,应该以“舒适、方便、安全”的就医环境为宗旨。首先在建筑设计上以方便患者就诊流程为原则,在环境布局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恰当地使用装饰物、背景音乐等,使患者有“家”的感觉。如产科可根据孕产妇不同阶段制定产前、临床分娩及产后的标准护理计划,产前饮食文化、用于胎教及松弛情绪的音乐文化、产后修养区环境文化、形体康复训练等,进行有的放矢的宣教。

3.2 从患者根本利益出发,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通常是多元化,不仅限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护患双方都有属于自身的知识、感觉、情感、对健康与疾病的看法以及不同的生活经验,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相互的感觉和期望,并进一步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即护理效果。只有成功的交往、掌握沟通艺术,才能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实现其工作目标。美国一项调查表明,文化护理是把方便让给患者、把实惠送给患者、把温馨留给患者,从而加快患者身心康复,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如我院眼科一位傣族患者,对医疗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疗效也很显著,病情很快好转,通过观察和沟通,护士得知因地区差异导致患者在饮食上难以习惯,进而产生焦虑、烦躁。其责任护士尽可能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从而满足了患者基本的需要。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护士具备整体观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程满意的服务和护理。管理人员接受新观念,用新的思路解决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在院内实行“星级护士”评选,把“品牌意识”、“温馨工程”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张洪君,王雯,苏春燕.临床护士多元文化护理培训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7, 7(12):88-89.

[2] 王怡君,陈静,马丽莉,等.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2013, 19(11):112-113.

[3] 袁圆.浅谈提高护理职能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1, 02(12): 225-226.

[4] Barbaranne JB.Multieultural issues in home health care[J].Journal of Multieultural Nursing and Health,2011,17(3):21-25.

第9篇

【关键词】 孤独;双亲;个性;精神卫生;儿童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31-03

个性及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而孤独症儿童父母其个性可能有较明显的趋向性特点(冷淡、离群、冷酷)[1]。这种不良个性特征本身就会影响其社会生活的顺利进行。由于孤独症(Autism)儿童主要症状表现是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2],并且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实际治疗所需长期高强度的康复训练,给儿童家长造成了很大物质、精神负担,加剧了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压力,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情况令人担忧。本次研究旨在比较孤独症儿童父母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之间的差异,关注并减少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问题的发生,预防由于父母个性问题而导致的孤独症儿童养育环境的不良因素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组: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之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进行行为训练的患者67例,上述患儿均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至少副高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生或儿科医生诊断,符合美国DSM-IV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以这些儿童的父母作为病例组的调查对象(其中65名患儿父亲、64名患儿母亲参与了本次调查)。患儿平均年龄为(4.45±1.26)岁。对照组:在普通幼儿园儿童中,将经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状况检查未发现有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发育延迟的67名正常儿童为入组对象。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父母文化、职业因素进行匹配。要求与病例组儿童年龄相差不超过3个月,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基本接近,将该儿童的父母纳入对照组(其中有56名对照组儿童父亲、62名对照组儿童母亲参与了本次调查)。对照组儿童的平均年龄为(4.52±1.32)岁,与病例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构成与病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1.2.1 父母个性特征评定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 EPQ)成人版进行个性测试与评价[3],共88个项目,4个维度。测试后按EPQ手册分别计算精神质(Psychoticism, P),内外向(Extrovision-Introvision, E),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N),掩饰(Lie, L)各维度粗分,然后根据其年龄和性别的常模转换为T分,按T分分界值(43.3,56.7)将内-外向E维度分为内向型、中间型、外向型3种个性类型,将情绪稳定性N维度分为稳定型、中间型、不稳定型3种个性类型,分别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父母个性特征的分组判定。

1.2.2 质量控制 病例组儿童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或精神科医师依据美国DSM-IV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且结合孤独症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的得分情况。病例组家长问卷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指导填写;对照组家长问卷由幼儿园统一召开家长会,集中指导填写。

1.2.3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资料统一编号,利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双份录入,并利用VisalFoxpro 6.0软件进行双份检核,确保数据准确性。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父母个性测试各量表分均值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病例组儿童父亲的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父母E,N维度各类型的分布比较 由表2可知,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父亲的情绪稳定性维度中稳定型、中间型、不稳定型3种类型的构成有很大差别,病例组的稳定型少于对照组,而不稳定型多于对照组(χ2=8.84,P=0.01)。内外向维度的3种类型构成中,病例组的内向性格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P=0.28)。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母亲的情绪稳定性维度中稳定型、中间型、不稳定型3种类型的构成有很大差别,病例组的稳定型少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多于对照组(χ2=9.72,P=0.01)。内外向维度的3种类型构成中,病例组的内向型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5,P=0.15)。

3 讨论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它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所致的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大量的研究使孤独症的遗传基础已得到普遍的认同, 与此同时, 孤独症亲代的精神状况的研究也成为孤独症主要表型研究的一部分,开始日益受到关注。Bishop等[4]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人格表现出较多的焦虑、冲动、孤僻、退缩、过度敏感等特质,且这些特别的人格特征可以聚集出现在孤独症的家族成员中,其中一些特质可能体现出孤独症的易患性。

本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父亲较正常儿童父亲的个性更内向倾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得分高,与刘漪等[5]、郭海燕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在内外向分型各类型分析时,孤独症儿童父亲的内向性格所占的比例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某些研究结果[7-8]一致。考虑可能是样本量带来的影响,应继续扩大样本深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症儿童父母同时还表现出了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征。孤独症儿童父母亲明显不同的个性所体现的生物学特征,也印证了遗传学上关于孤独症病因的探索[9],佐证了儿童孤独症发病是有家族因素影响的。有报道显示,情绪不稳定型(N分较高) 的母亲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差,孕期及产后容易产生抑郁、沮丧症状[10]。结合本次研究中孤独症儿童母亲情绪稳定性差的个性类型,是否情绪不稳定的母亲围产期的心理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形成了与孤独症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孤独症儿童父母个性的不良特征表现,还预示着这样的负性性格特征在营造教育环境中埋下了隐患。有研究证明,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11]。父母的个性不但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气质类型,而且还会通过对孩子的期望、态度等产生间接影响[12]。提示孤独症儿童的父母需注意克服自身可能出现的不良的、激进的个性特点,改善教育方式,调整健康的应对疾病和儿童康复治疗的心态,创造自然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让父母在保证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同时,创造良好心理健康环境,并减少在环境因素上对孤独症儿童造成的伤害。

本次调查还显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已与正常组出现了明显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作为主要抚养者的母亲,担负着孤独症儿童长期进行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特殊的病情和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使母亲的情绪表现出比正常儿童母亲更加不稳定、精神质程度更高的特点。有研究证明,孤独症患儿的母亲所承受的压力比患有慢性病孩子的母亲所受的压力要重, 更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的比例也更高[13]。提示社会工作者及专业人员应该更多地关注孤独症儿童父母在实际康复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供有效的帮助措施,减轻父母的压力,关注父母心理健康发生的变化,避免不良心理状况的出现,保证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健康、有序的生活。

4 参考文献

[1] 李雪荣.孤独症诊疗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33:105-109.

[2] 邹小兵,静进.发育行为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4.

[3] 龚耀先.艾森克个性手册.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6:1-49.

[4] BISHOP DV, MAYBERY M, MALEY A , et al. Using self-report to identify the broad phenotype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 study using the Autism-Spectrum Quotient.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04,45(8):1 431-1 436.

[5] 刘漪,杜亚松,赵志民,等.孤独症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602-604.

[6] 郭海燕,李智永,刘淑华.孤独症患儿家长心理状况调查.社会医学杂志,2006,4(12):3-4.

[7] 冯淑瑜,朱明芬,张继永,等.孤独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175-176.

[8] 韩瑛,张萍.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及早期干预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7):123,135.

[9] 戴旭芳.自闭症的病因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6(3):84-87.

[10]DAVIS EP,GLYNN LM,DUNKEL SCHETTER C,et al. 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during pregnancy is associated with infant temperament. Dev Neurosci, 2005,27(5):299-305.

[11]翟书涛,杨德森,著.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 201.

[12]KOCHANSKA G, FRIESENBORG AE, LANGE LA, et al. Parents' personality and infants' temperament as contributors to their emerging relationship. J Pers Soc Psychol, 2004,86(5):744-75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