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09:52: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司网络监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广电网络;物资管理;采购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离不开对资源的控制和管理。物资管理是企业对资源管理的浓缩体现,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所需各种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供应、合理使用和综合利用等一系列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强化物资管理不仅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更是企业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广电网络行业的物资管理非常重要,同时又非常敏感。一方面,是因为广电网络行业涉及到的各种设备和物料有上千个品种,物资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广电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关系到用户体验、市场竞争和公司的经济效益。说另一方面,是因为物资管理工作涉及物资采购权和物资付款权,容易产生不廉洁问题。天津广电网络公司在物资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根据物资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五个确保”,即确保规范管理,确保及时有效供应,确保物资质量,确保降低成本,确保物资仓储安全。具体如下。
1确保物资管理
规范制度是规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近年来,天津广电网络十分重视物资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供应商考核管理办法》《电子采购系统管理办法》《NC系统管理办法》《单一来源采购管理办法》《物资全面质量管控办法》《确保物资及时有效供应管理办法》《机顶盒售后维修管理办法》《物资仓储管理办法》等二十多项管理制度。第二,就是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制度不是摆设,不能流于形式,关键是要执行到位。物资部门制定《物资采购人员工作守则》,明确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日常行为规范和工作职责;要求每个岗位必须按制度要求去执行、去落实,履行的各项程序和手续必须留痕,有记录,经得起检查。公司对物资管理工作制定专门的考核方案,有日常监督考核、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奖惩兑现。第三,就是利用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做到规范管理。如在物资采购审批环节上,全部采用OA管理,审批程序上严谨规范。机顶盒和EoC终端维修管理上都采用电子化管理手段,做到科学规范,提高效率。
2确保物资及时有效供应
我们发现,由于物资有时供应不及时,导致平台不能及时扩容,网络工程建设进度延迟和市场推广暂停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市场竞争力。为此,各部门、分公司对物资部门的意见很大。天津广电网络针对以上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确保物资及时有效供应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采取以下两项措施。(1)针对抢险、抢修等紧急项目所需的物资可办理紧急借料,相关分公司或使用部门可在借料后十个工作日内,补办申请审批和正式出库手续。针对应急性物资和日常维护消耗的常用物资设定安全库存量。紧急项目如无库存且必须紧急购买时,可先采购后补办申购及审批手续。(2)为了避免立项审批和物资采购周期而延误工期,在立项审批过程中分公司可就比较紧急的物资需求提出预估采购申请,经工程管理部门确认后转物资部门先实施采购。在立项审批过程中如需紧急施工,经工程管理部门确认后,由财务部门协助在NC系统中建立项目账户,物资部门将紧急需求的物资申请导入NC账户中,由物资库房办理出库手续,其他物资待项目立项审批结束后再办理领用出库。
3确保物资质量
广电网络是云管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涉及到的设备、器件和材料有上千种。如果任何一个设备、器件和材料出问题都会影响到网络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都会影响用户体验。为此,把控好广电网络物资采购质量至关重要。天津广电网络针对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制定了《物资全面质量管控办法》,采取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质量管控措施。一是通过制定技术规范、样品管理和到货验收进行事前质量管控。在采购之前,由申请或技术部门对所采购的物资制定技术规范,将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检测方法作为供应商生产以及我公司采购、使用、维护该物资的基础文件,并在采购文件中明确要求。实施样品管理,招标或首次采购时由供货商提供相关样品,经确认合格后由仓库负责管理,作为后期入库检验或出现质量纠纷时的审核依据。采购物资到货后,根据不同产品采取外观检验、指标检验、加电测试、委托第三方测试等不同手段进行质量管控。二是通过使用现场、项目验收等环节进行事中质量管控。项目监理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负责检验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物资的质量情况,并通过项目验收确认物资质量是否合格。在以上环节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现物资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产品质量投诉书》进行投诉。三是通过质量事故处理、设备故障率统计、供应商质量考核评价等措施进行事后质量管控。针对在项目建设、验收或后期使用过程中向相关部门提交的《产品质量投诉书》,物资部门将申请该物料初次采购时的评价小组与供应商进行责任判定,判定依据为技术规范、样品、检测报告及问题物资;如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将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问题物资进行检测。如判定是物资质量问题,将依据原采购合同规定要求对方进行赔偿(扣除质量保证金)并提供补救措施,同时记入供货商质量档案。采购批量使用的有源设备采购时,物资部门会同技术、使用部门共同确定开箱合格率和保修期内故障率要求,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要求;后期通过网管、GIS以及终端产品维修管理系统定期统计产品故障率。根据故障率统计结果和供应商质量档案记录,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价。
4确保降低采购成本
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以降低采购成本来提高利润。一是公开招标。天津广电网络针对一次性采购金额较大的设备或系统以及常用物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均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是将买卖双方博弈变为卖方之间互相博弈,更容易达成较低采购价格。二是价格谈判。针对采购渠道单一的项目,我公司采取价格谈判的方式实施采购。价格谈判策略的合理运用对于谈判成功非常重要。首先要明确市场行情、对方基本情况,对可能的成交价格有一个预判。其次对价格谈判过程进行分析,巧妙运用各种策略使对方让步等。三是运用电子采购平台。我公司于2014年建设了一个电子采购平台,目前非渠道供货的日常采购工作主要通过该平台的竞价、询价方式实施采购。该平台与公司网站实现链接,达到公开采购信息,吸引更多优秀供货商参与我公司采购活动,实现采购工作信息化,增加透明度。从供货商引入到完成采购工作的全过程都可以通过系统管理,方便公司对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同时可以利用该系统丰富的竞价规则,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此外,从2016年开始我公司与京东平台合作,针对标准产品直接从京东自营采购,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实施阳光采购。四是付款折让。针对一些供应商希望尽快回笼资金的想法,我公司与其协商采取提前付款价格让利的方式。这样既解决了供应商紧急资金需求,又降低了我公司采购成本,得到了我们和供应商双赢的结果。五是科学设立安全库存量即库存定额。为了保障我公司工程建设、运行维护所需常用物资及时出库,提高采购工作效率,物资部门根据近年使用情况、订货周期、库房存放条件以及个别物料使用趋势,合理设定常用物资安全库存量,既保证了物资供应,又控制了库存成本。六是废旧物资综合利用。对于废旧设备实行筛检再利用,主要用于雨季雷击的及时周转和替换,解决了雨季无法预估网络通用器材备品数量的问题,避免了过多的备品对资金的占压。
5确保物资仓储安全
阵地建设是文化宫、工人俱乐部整体工作的基础,既包括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也包括职能、管理、队伍等软件建设。在当前经济发展、人们文化需求多元化的形势下,阵地建设几乎成了制约文化宫、工人俱乐部发展的关键所在。要使我们的文化宫、工人俱乐部适应新的形势,满足职工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新要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就必须勇于和善于突破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努力探索全新的工作思路,全新的工作格居。本文试从目前职工文化发展和工人俱乐部工作的现况入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探讨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向“网络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格局。
一、职工文化阵地“重心转移”的现壮分析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是以市、区两级的文化宫、俱乐部为中心、为重心,组织职工开展活动的。而现在这种局面开始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称为“重心转移”也就是说职工文化活动的重心开始转移和扩散到基层和社区。一些基层单位和社区居民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和需求纷纷建起了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阵地,开展起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文化、体育活动。这个转移和扩散的出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现实问题。这种形势的出现,故然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文化宫、俱乐部经济实力不足、设施陈旧、功能乏力;另一方面则是广大职工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和需求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在不断提高,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发展载体,展现出一个方兴未艾、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这一消一长之间,首先说明了我们自身的滞后,滞后就是落后。这种滞后一方面反映在经费、设施等基础力量的薄弱与陈旧,同时也明显地反映出我们自身观念、意识和适应能力、决策能力的滞后。当然这种滞后也反映出上上下下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是我以为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我们自身观念意识的滞后,这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我们只有从这个基点来认识变化了客观形势,分析问题,才能冷静地理清思路,认清形势,探索新思路,开拓新领域。
二、职工文化阵地“网络化”建设的基本设想
面对阵地转移和扩散的客观现实,我们首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问题。这种转移和扩散正是职工文化摆脱原有格局,摆脱不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种种束缚,寻求新发展的可喜的突破,表现出广大职工群众对先进文化向往与追求的迫切愿望与巨大的创造力,这正是促进我们文化宫、俱乐部改革发展的社会动力。我们只有认清这个大好形势,义无反顾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转变自己的观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我们的功能意识,服务意识,科学地、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格局,力求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适应新形势,调整、改革的切入点在哪里?答案还应当从“重心转移”的社会现实中去寻找。因为“转移”和“扩散”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趋势和特点。这种局势的形成虽有工会组织和工人俱乐部多年来的工作基础,但就其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看,主要表现出职工群众和基层组织极为强烈的自发意识和创造意识。阵地活动从基层热起来、火起来。这个多元化、多层面的发展形势,就是我们探索“网络化”阵地建设极好的切入点,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我们进行改革创新的雄厚的基础力量。
职工文化阵地“网络化”建设的初步设想是:充分发挥工人俱乐部专业人才软件优势,利用和适应充实其原有条件,形成咨询、培训、信息中心,与有条件、有基础的基层活动阵地多点布局,相互联通,把活动重心转移向基层,形成上下结合、优势互补、沟通联动的“阵地网络”。
1 这个网是个有机体,而不是随意捏合。区工人俱乐部可以是市区总工会与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之间上下沟通的活动策应中介,可以是辅导培训基地、信息交流和咨询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与基层网点阵地建立对应的职能关系,及时沟通,联合运作。
2 这个网是个多色彩、多功能的网络。各基层阵地在中心和相连网点的协作支持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色,开展喜闻乐见而又能逐步提高品位的群众性活动。
3 这个网是个不断拓展的动态发展网络。本着自发、自愿,由小到大的原则,可以逐步发展延伸到辖区内的处个基层,边建设边拓展,逐步向市区结合,横向协作,纵向发展的大文化发展格局。
4 这个网是培养、锻炼职工文体队伍的综合阵地。它为基层职工文化、体育骨干队伍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通过市联结合、培训交流,各种团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有利于职工文化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5 这个网是建立在转任联通基础上多业态发展的文化经济网络。在网络联系中,可以开展咨询、培训、展览、比赛等有偿服务;还可以开展文化体育器材用品及场馆使用等多种经营,以此补充阵地活动的经费之需,形成多点活动、多种经营的多业态发展格局。
三、职工文化阵地网络化建设(阵地联网)需协商统筹、有计划、有步骤实施
实施阵地联网,首先应征得各级工会组织的支持,以及区内文化部门的协作配合,努力营造相互协作一体联动的大文化氛围。
其次,区工人俱乐部与各基层工会协商研讨,密切协作,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效益共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
【关键词】网络安全与执法 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教学内容建设
随着网络应用种类增多及普及程度上升,网络犯罪发案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具有显著区别。网际空间犯罪分子具有明显的跨区域性、隐蔽性并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没有明确法律条文规范等问题。我国不少公安院校将网络安全与执法作为学院着力发展的专业,并以该专业学生的培养为依托,为公安机关输送一批批的网络警察。如何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合格网络警察,是我们进行该专业建设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文中就该专业开设的必要性、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等内容进行阐述。
一、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开设意义及必要性
“网络安全与执法”是一新兴公安技术类专业,属公安技术学科,大类为工学,属国家控制与特色专业。其核心内容是:“研究预防网络犯罪、控制网络犯罪和处置网络犯罪的理论、方法和规范,以计算机技术、网络轻薄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取证技术、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监察技术为核心技术,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理论,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事件不时发生,网络犯罪逐年攀升,对网络安全管理需求不断提高。需要公安干警掌握管控网络虚拟社会的技术体系,全面提升自身“网上防范控制、打击处置及技术对接能力,提高虚拟社会阵地控制、信息获取、情报分析整体水平。”所以,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培养出大批网络警察意义重大,具有明显的开设必要性。
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鉴于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开设的重要意义及广阔的市场需求,各地公安院校相继开设该专业(或方向),培养该领域的专门人才。但前期调研发现,各地公安院校对该专业(或方向)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等等理解各异。以四川警察学院、湖北警察学院、浙江警察学院等地方公安院校为例,其专业名称、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等对比。
通过对多家公安院校的调研,笔者认为,公安院校对网络安全与执法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从计算机能力、法律知识、公安干警通识能力(格斗、战术、射击、体能等)、公安信息化知识等综合知识及能力的培养。其培养目标也应定位于具备对涉及计算机、网络案件、异常事件侦办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研究方向
笔者认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研究方向可考虑以下几类。
一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的底层核心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为更好发展该专业,必须有教师投入精力扎实研究信息安全技术。即研究信息安全技术相关的知识体系。这包括对密码学知识的研究及用户口令分析;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原理及数据库安全检测;网络协议分析;多媒体信息安全等内容。
二是信息安全管理。公安院校培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向公安机关输送合格警察。就是能够熟练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对虚拟网络社会进行动态管理及涉网、涉机案件进行侦办的公安干警。所以,与上述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研究;虚拟网络社会管理过程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信息安全产品管理、相关人员的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学上的关键问题,都可作为该专业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三是公安信息化。公安信息化是公安部“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内容。是将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在公安系统中具体应用的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更强调“执法”层面。在研究内容上涵盖了电子设备勘查取证、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网络安全监察等等。电子设备的侦查、取证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犯罪案件侦查技术和电子证据的司法鉴定技术等。从电子证据的收集、固定、分析、鉴定检验等方面研究涉网涉机犯罪案件中的电子数据证据侦查、取证技术及管理执法。“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大势所趋。对公安情报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研判及热点难点问题剖析等都是值得研究的关键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公安工作情报分析面临的海量信息无法快速甄别处理、情报信息挖掘关键技术、情报聚类分析存在的瓶颈等问题。在网络安全监察方面,对恶意代码进行分析检测、对常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 LINUX等进行内核分析,对网络攻防技术进行研究、控制网络舆情信息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
四、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内容建设
(一)网络安全与执法专科课程体系开设
笔者认为,专业教学内容的建设必须与专业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导向。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下述能力:首先,基本素质方面要掌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并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当然,作为理工科学生必须具备的通识知识:数学、英文、计算机等理论知识体系必须掌握。其次,业务能力方面,学生需要能够进行互联网网络安全监察、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能够根据等级进行网络安全保护;对涉网、涉计算机案件能够进行快速侦办;能够面对海量互联网情报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搜集工作等等。其他素质方面,应具备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具备格斗、查技战术、警体、射击等方面的要求;具有独自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等等。
综上述,该专业课程内容应主要包括:网络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监察、网络信息监控技术、电子证据分析与鉴定、网络对抗技术、网络情报信息获取与分析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与取证等内容。
(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建设的保障条件
一是师资保障。鉴于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难发现,该专业课程的教授涉及计算机、信息安全、法律、管理等交叉学科。为保障这些课程的顺利教授,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当然,各公安院校为了更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都积极推出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质量工程,并鼓励教师到一线去锻炼,或到大学去丰富专业知识。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仍然存在“以教师定课程”的问题。即存在系部现有教师能上什么课、甚至上什么课省事就开什么课的问题。一些公安院校是近几年升入本科的院校,部分资历较老、学历偏低的教师往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及选择教授课程上具有优先权。但部分教师直接从专科学生的教授跨越到本科学生的教授,部分老资格专业教师十几年、几十年教授专科学生,专业知识深度不够,知识结构存在老化问题。而这些同志往往主导了专业学科建设。这无疑阻碍了专业课程建设,设置的专业课程内容也有所偏差。所以,公安院校需要理清管理机制和体制,选择职称、学历较高并具有基层实践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
二是实验室建设。显然,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内容的教授必须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不少公安院校在公安技术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一些实验室建设定位不明,仅局限于机房,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特别是公安信息技术实验室的建设,据了解,这类实验室的建设因涉及学院与各省公安厅、地市公安局的共建,并没有成熟模式可借鉴。关键问题在于信息系统真实系统接入还是培训系统接入的选择(如各地市综合警综平台、大情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系统的接入)、真实数据源获取数据的清洗、双方合作的费用等关键问题。所以,公安院校应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紧密关联,并制定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对科研方向正确定位,将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基地;将研究成果不断地在教学中及服务一线中得以实践。
五、总结
总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是各地公安院校建设的重点与热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必要性。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可确定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在业务能力上应具备计算机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等基础,并具备软件开发、网络监察、情报分析、电子证据侦查取证等方面业务素质和能力。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厚基础、重实践”的模式设定教授课程体系,并克服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公安系统培养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靳慧云. 地方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探究[J]. 信息网络安全. 2011年第10期.
[2]佟 晖, 齐莹素, 刘长文, 尤 慧.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3]郭风海, 贾春福. 信息安全开放实验探讨[J]. 计算机教育. 2010年第10期.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网络文化;建设;思考
一、当前大学生公寓网络的应用现状与分析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学生公寓的网络建设潜意识的建立在商业规则之上,学生公寓的网络普及已成为现实,面对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和网络文化的多元化,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网络中垃圾文化的传播严重误导了大学生价值的形成,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学生公寓中的电脑及网络的应用,使原本不便管理的网络增加了隐蔽性,失去最大限度的监督和管理,而大学生生活的自主性特点又滋生了公寓网络的发展。因此,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信息,正确使用网络信息,增强自律意识,认真开展学生公寓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积极探索公寓网络文化建设的途径和举措
在公寓网络文化建设中体现出两面性,一是网络的普及增加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但另一方面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信息的前沿性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参与增加了文化建设的难度。因此只有因势利导,驱利避害,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式的学生公寓网络文化建设措施。
(一)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作为一个新的道德领域,出现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尤其需要我们去注意,由于网络具有隐秘性,网络空间存在的是各类信息而非具备人格身份的人,这充分满足了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需要,激发了信息的自由流通,也比较容易引起部分学生产生不良侥幸心理,例如部分学生将自身完全置身于网络的虚拟性世界中,并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非直观面对性充分向网友展现心理的阴暗面,发表一些违法言论甚至做一些与现实道德法律完全相悖的事,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因此多形式多途径对广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素质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和迫切,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网络世界也是自由与责任相统一的世界,是一个有着道德规范的世界,另外一方面,积极开展网络法制、网络责任、安全教育也是当务之急,通过各种形式,增加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二)发挥公寓网络优势建立健全公寓网络平台
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互联网在学生公寓的普及为开展公寓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采取适当措施让学生在公寓正常上网,可以减少学生在校外上网的行为,有利于学校对学生上网时间及内容的控制和监管。
在公寓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中,学校要采取一系列创新而贴近学生的措施,使网络信息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建立一批有影响的主题站点,在网上正面、真实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号等有效用户名上网,并可以开展网上讨论、信息等,从而达到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宣传舆论氛围。
建立有效的BBS系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时性,每幢学生公寓要建立由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的BBS管理系统,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并由专门的教师对一些思想、观点进行疏导解释,形成正确的导向,积极引导学生做理智的网民、文明高尚的网民,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办公,特别就学生关心的问题形成定期网上反馈。甚至于可以由学校牵头建立网上联合办公机制,即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定期与师生在网上见面,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代表学校给出答复或提出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利于增进学校与师生的了解,也会激发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建立视频点播站,把思想政治教育片、电子教材汇集到一起,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一方面可以将一些生动的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影片挂在公寓网上,组织学生观看,另一方面学校应当积极探索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技术融合,建立学生公寓有线视频局域网,方便学生了解网络信息和电视信息。
学生公寓作为一个学生相对集中、时间相对自由的公共场所,要利用公寓网络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和辅导,建立专门社区和网站将专业课程辅导资料、学生现场答疑等内容融入到公寓网络中。形成网络不仅是获取外界信息的平台而且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良好空间。
(三)建立公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要以专职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楼层管理员为主建设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统筹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建设一支包括政工干部、“两课”教师、班主任、有关部门与单位的人员等组成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网络辅导员,实行轮流值班制,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帮助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及时反馈情况。要进一步加强政工干部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培训,为他们提供熟悉和使用网络的条件,以便在网上了解师生思想情况,及时进行正确引导。
建立专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学生社团网站,建立一支稳定的网络信息员,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对有益的信息要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对有害信息要及时删除。
同时积极开展公寓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如成立公寓网页设计兴趣小组、网络管理小组等,定期开展学生网络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如以寝室为单位的寝室网页设计大赛、网上寝室设计大赛、网上寝室文化建设评比等活动。对学生公寓个人计算机上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既保证学生的正常上网又要对学生的上网行为做出一些限制措施。
(四)构建健全的公寓网络社区、发展社区文化
校园文化进公寓。要把校园文化活动延伸到社区,加强社区文化阵地的建设,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占领社区的文化阵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加强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在社区开辟文化活动场所。要加强社区网络文化的管理,倡导学生在网上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建立社区宣传栏,介绍社区的情况,表扬好人好事;建立社区阅报栏;建立社区活动室;评选“文明楼层”,“文明寝室”活动,以及开展宿舍歌咏比赛等各种以宿舍为单位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公寓有一种“家”的感觉。
同时建立健全学生公寓社区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社区组织的作用,实现公寓网络学生自我管理,要在学生公寓建立党支部、楼层团支部、楼层社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并明确学生公寓社区组织的的重要地位与工作职责,以学生公寓社区组织为切入点,加强学生自律和诚信教育,同时积极发挥楼层专职管理员的管理作用,通过这些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生实现学生管理、学生监督
(五)突出管理、因势利导
1、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公寓网络建设机制。所有楼栋宿舍都不能绕过公寓局域网主机,以其他方式连接校园网和互联网,对BBS要实施实名注册制和版主责任制,要通过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的制度化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和流量及浏览内容,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或因通宵上网干扰了其他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2、加强物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高校应当利用公寓网络建设和管理机会改进社会化公寓条件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探索利用网络等媒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培养学生胸怀祖国、居安思危的良好情操为目标,加强进取精神与诚信友爱教育。
【关键词】网络宣传;舆情监管;工作思考
0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在大多数国家得到迅速普及。在这种强势的信息交流技术的冲击中,网络宣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的生产状态、交往空间以及发展条件,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时代网络环境。人们在经过对网络的新奇、狂热以及迷茫之后,开始重新思考网络宣传和网络舆论本身引起的混乱,本文以此为根据,展开讨论。
1 网络宣传和网络舆情爆发的特点
1.1 可控性和自由性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传输信息的方式日渐多样化。网络渠道的畅通,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日渐顺畅。网络给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是,网络也身处在社会中,网络也有自身的游戏规则,并非不受制度、纪律和条例的制约。可见,网络的控制性和自由性是相伴而生的。
1.2 及时性和互动性
网络宣传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信息的交互式宣传。在这种多渠道的途径表达中,人们是大众信息的传播者,信息得以交互式的传播。网络宣传在实现信息海量传播的基础上,还实现了信息的交互式交流,实现了网民和网络之间的互动[1]。
1.3 多元性和丰富性
网络宣传的多元性指的是网络的舆情信息包含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再加上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实现了社会意识的自由流转。这种多元分散的状态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不同的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得到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抵制不良网络宣传带来的问题,是新时代下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的重大挑战。
1.4 外显性和隐匿性
外显性指的是网络宣传的过程中,使用的不是人的真实信息,在情绪和信息的表达过程中。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能够将心中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与外显性相对的是,是网络宣传的隐匿性,人们通过隐匿自己的性别、年龄以及职业,能够起到一定隐匿作用。有人就曾经说过:“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2 加强网络宣传和舆情监管工作的必要性
网络舆情的爆发式形成是社会公共事务在一定刺激下形成的。在网络舆情形成后,人们的情绪不断高涨,形成一定量度和强度的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的爆发式大范围内的人们群众不同意见和观点的碰撞。网络舆情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网络宣传的上述特点预示着在新时代下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具有必要性。
2.1 政府管理机制不健全
世界上没有绝对自由的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是处于信息社会下人们进行信息表达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建立了健全的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机制,但就目前而言,对于网络等媒体的政府管理机制还是存在着不足。首先,网络媒体的政府管理机制众多,在权限的交叉中,出现了权责不明的情况。同时,地方政府设置的政府网站没有很好地实现舆论引导工作,网站的设置形同虚设。
2.2 网络舆论管理手段落后
就网络宣传的管理手段而言,网络技术的控制指的是利用网络技术保护进行网络信息系统和网站信息资源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网络舆情的引导要利用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利用这些正当的技术合理全面而长远地保障网络安全。因为信息技术本身是两面性的东西。新阶段,就网络舆情的监管而言,存在着众多的管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存在,是实现网络舆情合理引导的重大障碍[2]。
2.3 网络用户自律性不强
网络宣传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自律监管不周的情况。网络用户的自律是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措施,在缺乏执行手段和保障手段的工作中,难以实现有效的自律监管。
比如,网络环境中,敌人自律组织代表着强大的利益集团意志,网络宣传中出现了大量的灌水帖和删帖。为了争取一定的人气和知名度,非法经营网络宣传。个人在进行言论的传播中,没有良好的道德意识规范,使得网络舆论的整体水平不高。
2.4 网络立法不足
信息立法工作在我国一直得到重视,从我国的立法质量和立法内容上可见一斑。但是,现有的网络法律存在着立法层级低和主体缺陷的问题,没有一部基本的网络立法保障网络工程的实施。另外,网络立法还存在和兼容性不强,网络空间是日益开放化的信息化工程,兼容性的缺乏严重阻碍我国网络工程和世界网络的接轨。最后,网络立法在内容上存在着缺陷,如网络知识产权和网络广告行为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加强网络宣传工作和舆情监管工作的对策
舆情是社会的晴雨表。随着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能够保证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渠道的顺畅。网络舆情引导的客体是社会公众,主要是指新闻受众。牢牢把握舆情工作的主动权,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3.1 建立完善的网络宣传和舆情监管体系
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首先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分析。对网络舆情动态的掌控中,实现舆情信息管理。海量的舆情信息中,通过分析热点和敏感话题,能够有效提升网络舆情的管理与领导能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利用先进的搜索引擎与信息挖掘技术,通过网页的自动采集与管理、敏感词的过滤,实现相关单位的舆情监督管理。在一系列的分析管理中,确保大众互联网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3.2 推进网络建设的法制化管理进程
依靠技术手段解决网络技术问题,无法从根本上保证网络的安全。防范技术的加强甚至会引起某些人的猎奇心态,进行网络犯罪。通过借鉴国外的网络建设管理法律,能实现我国网络发展建设的有效推进。首先,加强非法舆论的监控,设置网络警察进行相关内容的监管。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同时,明确我国立法的目的,完善相关网络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在制定基本法律的过程中,注意法律的兼容性问题。另外,通过建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基本法律的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3]。
3.3 用社会主义思想引导网络舆情建设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重视网络信息的宣传工作,是实现现代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网络宣传和舆论工作在不断加强的同时,要和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提升网络宣传教育的战斗力和感召力。首先。构建网络思想的道德教育工作,首先网上和网下的结合,加快政府“声音”的传播,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网络舆论工作建设。其次,提升网络的思想工作水平,强化网络建设的思想工作队伍,提升网络宣传和舆论工作者的形象。
4 结语
网络宣传的力量巨大,重视网络宣传和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够全面掌握社情民意。通过对网络宣传和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够有效实现思想工作的宣传。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是顺应时展的大趋势。通过严格的网络舆情监管,实现政府和民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人们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发挥网络舆论对人们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来华.论网络舆情与舆情转换的影响[J].社会科学,2010,4(16):17-19.
关键词: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区域性;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200-03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标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内外文献信息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因特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尽快实现中国文献资源网络共建共享已成为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对外贸易、经济开放和进行技术交流、招商引资的重要开放地区。为满足生产和科研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将这些机构中分散的图书馆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积极作用,是我省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从河南科技、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看,区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包括公共信息资源在内的科技资源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省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发展急需一个区域性权威性的公共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来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科技文献信息保障,从而提高全省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保障能力。
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目标
按照“统一协调、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河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体系,并成立共建共享领导协调机构,各成员馆在文献信息资源网络的公共平台上实现信息系统互联,开展馆藏文献的联合采集与资源建设的馆际协调;全省图书馆联合编目;馆藏书目数据的联网检索;网上馆际互借和预约外借;网上数据库资源共享;联合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建立良好创新服务机制。建设目标分二步实施:第一步建立全省科研院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体系,以综合集成,创新创业为指导,合力建设河南区域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第二步建立全省公共、高校、科研三大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体系,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共建共享网上信息优势,为建设河南经济强省、科技强省和文化大省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二、文献资源网络共建共享的障碍
1.思想、观念障碍。首先是文献资源网络共建共享意识淡薄,满足现状。维持现状,不愿耗费财力、人力、物力的思想,对网络共建共享必要性认识不足是影响本省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共建共享最大障碍之一。其二,文献资源网络共建共享意识淡薄,缺乏主动参与意识。表现在人们注重局部和当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如果都采取固守不前的态度,根本无法形成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共建共享格局。其三,文献资源网络共建共享意识淡薄,缺乏全局观念,还表现在人们的本位主义意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只考虑本单位的情况,在购买设备时,缺乏网络标准化意识,各自为政,为了节省开支自编、合编或请人编制管理软件。虽然暂时满足了本馆内部业务管理自动化和局域网内服务自动化,但造成各馆管理软件使用情况混乱,给将来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共建共享设置障碍,增加了不必要的损失。
2.知识、技术障碍。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共建共享与图书馆自动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其发展进程包含:首先应完成以图书馆内部业务处理为核心的图书馆管理自动化;其二,应完成对外面向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自动化;其三,才可能实现以网络为基础的文献信息服务自动化。而我省只有少数成员馆程度不同地实现了图书馆业务管理自动化和局域网内文献信息服务自动化,还有相当一部分成员馆现代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均很落后,致使各成员馆之间基础管理自动化方面参差不齐,发展极不平衡。由于使用自动化系统的成员馆软件不规范、不标准,出现劣质、低速甚至数据丢失无法正常运转等现象,最终无法形成文献信息资源网上服务功能,更别谈网络共享。
3.资金、利益障碍。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共建共享同样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从我市到我省乃至全国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情况看,资金短缺十分严重。无论是建设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还是建设文献信息系统技术网都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共享网络建设更需大量资金投入。河南省各成员馆的经济来源完全依靠财政拨款和本单位内部调拨分配,其调拨图书馆有限的资金来源还不能满足购书的情况下,根本无力购置大型设备,使得有意参与网络建设的成员馆由于资金不予支持其业务管理自动化建设工作难以实施。提到资源共建共享就会引出利益分配问题,如果利益分配不明确,必然对文献资源网络共建共享形成障碍。河南省县市图书馆已经使用自动化系统的单位,由于认为目前系统尚可运行,在是否必须更换标准软件的问题上认识不统一,对联网后对本单位在利益方面究竟有多大价值,经费上的再投入能否收回超出成本的回报等,都使他们还不能下决心更换原有系统。
4.管理、组织障碍。宏观的组织调控和规范化管理,是实现文献资源网络化建设的保证。而目前河南省各成员馆中多种集成管理系统并存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文献资源网络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和统筹规划,各图书情报机构盲目上马,独立或联合开发管理软件,造成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应用情况十分混乱。河南省各馆也不例外,自研开发的软件,其中多数技术含量较低已停用,在运行的系统因格式不统一,标准化程度差只能在本单位局域网运行,无法参与、利用、共享公共信息网络资源。因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样阻碍文献资源网络共建共享的实现和发展。
5.体制、法规障碍。由于管理体制力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图书馆文献资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致使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相互缺乏有机的联系,这种分散管理,各成体系的运行机制,同样阻碍文献资源网络共建共享的实现和发展。就本省已有的图书情报协作网各成员馆情况看,它包含公共、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图书馆,其文献资源、技术设备、专业人员各具特色,而且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但在建设文献资源网络共享实体时,仍受到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由于没有建立政策法律性的组织机构进行统筹规划,没有建立强有力的文献资源网络共享政策和法规制度,无法以法律手段对各成员馆实现文献资源网络共建共享发挥导向和制约作用,最终只靠公共馆的协作组织也无力协调共享网络建设局面。
三、构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
针对本省文献资源网络共建共享障碍,可以采取以下适合本省发展的策略。
1.建没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以河南省科技信息网和网上技术市场为依托,综合应用网络通讯技术、信息资源和数据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建设资源共享综合应用平台,开展馆藏文献的联合采集与资源建设的馆际协调;全省图书馆联合编目;馆藏书目数据的联网检索;网上馆际互借和预约外借;网上数据库资源共享;联合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等工作。通过文献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和图书情报服务成果。
2.形成全省联网的书目信息系统。网络成员单位应遵循统一的协议,以集中平台和分布建设的方式建立全省的联合编目中心和公共书目查询系统,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和网络化的书目信息系统,使各图书情报机构能利用联机查询中心的书目数据,共享原始编目成果。目前河南省图书情报机构书目数据建设存在着重复、分散、学科覆盖狭窄和外部利用困难等现状。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由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设一个集中型的河南地区图书情报机构的联合目录数据库和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用户只要进入查询系统就可以一次性地批量检索;其次,根据河南区域经济特点与发展的需要,以集中平台和分布建设的方式,自建一些重要的专业特色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
3.建立联合采购信息系统。联合馆藏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任务。尽管河南省在国外期刊的采集方面已有了较好的人工协调机制,虽有较明确的收藏重点,但在其他文献、特别是高价的电子文献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协调机制。必须通过资源共享网络进行采购协调并组织集团购买,对于高价格、高利用率的检索型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可以由中心购买后设立镜像站点,提供所有成员馆使用。各成员馆必须根据各自的服务对象、馆藏基础、经费多少、人员结构等多方面因素,从文献类型、载体、学科等各方面统一协调。通过相互协调合作,建立覆盖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的较完整的并各具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对一些边缘性的、高价的、利用率不高的学科文献则完全可以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与长三角相关单位的文献信息资源馆际互借共享来满足这部分文献的需要,使全省信息资源建设向生产规模化、分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4.构建多层次文献资源传递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传递网络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物流系统。目前中国高校系统等已开展了网络文献传递服务,省内大多数高校参与其中,但由于各系统条块分割,省内各馆很少跨系统参加文献传递网。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的平台上,运用馆际互借软件系统,建立全省大型网络文献传递服务中心,很有必要。传递服务中心可由各省内高校图书馆,各地、市、省级图书馆,信息所及专业图书馆组成,各馆指派专人负责。通过该中心的传递服务,来弥补全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不足,对省内无法满足的文献信息资源再通过各系统原有的文献传递网络的渠道与优势,充分利用国家信息资源,从而使河南省信息资源品种齐全、内容充实,将有限的经费获得最合理的使用,取得更大的服务效益。
5.开展多功能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河南省的图书情报机构要做好多功能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创新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馆藏和网上信息优势,创建以读者为中心,集网上信息咨询、信息检索、信息传递于一体的文献信息服务新模式,为读者提供网上文献查询与传递,参考咨询,学科信息导航。同时,整合全省的信息资源,并联合科技文献服务机构及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构建为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服务的信息资源支撑保障体系及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提供国内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支持和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一站式”的信息服务。
6.建设数字科技图书馆。数字科技图书馆建设将是河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我省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相关领域,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分别建设河南省的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科技分馆。针对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对信息的需求建立数字科技图书馆咨询系统,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导航,逐步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
7.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纳入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国家基础建设核心任务,应该纳入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体系。根据河南省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需求,由政府统一制定信息资源发展规划,重点扶植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和较强开发实力的政府公益性图书信息服务机构。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发展动态和我省科技创新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状况,合理利用文献经费,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加强网上免费信息资源研究和利用,对网上的收费信息资源,要和传统信息资源进行技术经济的对比分析研究,寻找最合理、最经济的文献信息采集和利用途径,提高全省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保障能力。
总之,在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系统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在保证区域内计算机联网的基础上,还要考虑与国际网络连接,最终实现全球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筱玲.中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2006,(2).
[2] 李家清.中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3] 赵美娣.关于建设浙江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
[4] 庄慧.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J].福建图书馆学刊,2003,(1).
关键词: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网络
1 功能实现
(1)每一个监控点的图像传到监控中心。
(2)监控中心通过控制键盘可以控制各监控现场的摄像机和电动云台。
(3)分控中心可以显示和控制监控点的摄像机和电动云台。
(4)图像实时、连续、无失真录像存储及回放。
(5)摄像机、云台、镜头、控制系统和解码器等设备安全可靠实用。
(6)系统有扩充余地,便于今后系统扩展和系统转移
2 系统分析
(1)系统设置:本系统初步设置25个视频监控点,二个中继点,一个主控中心,二个分控中心。
(2)系统分布:本系统共设置三个控制室,其中主控室一个,分控室三个。
(3)现有条件:各监控点与监控室之间可以利用专用传输通道;各分控室与主控室之间已铺设好光缆。特殊点位考虑采用无线传输的监控点至中继点空间无遮挡,且相距不远。
(4)控制室功能设置。
主控室:接收、显示、存储和控制每一个监控点的图像和相关设备。
分控室:分控室通过网络观察、控制各分控点所辖图象信息。
3 系统方案
3.1 系统组成
(1)前端设备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摄像机、镜头、电动云台和防护罩。
(2)传输通道包括图像传输通道和云台控制指令传输通道。
(3)系统终端主要包括主控室和分控室单元。主控室可利用视频服务器实现对各个视频监控点的观看、录像及控制;分控室利用分控点电脑实现对所辖监控点的观看和控制,但不录像。
3.2 具体布置及实现功能
(1)主控点(即公司大楼内)。
①一楼监控点信号(包括一楼大厅、营业收费厅、营业收费人员三个点)接入一台视频编码器后利用网线到公司五楼交换机;财务科利用视频线接入视频编码器后接入交换机。
②一厂和二厂信号利用光纤网络交换机通过光纤与公司联网。
③公司五楼主控计算机担当一台视频服务器,可对各个监控点实现包括图像采集、图像传送、图像接收、图像显示、图像存储、云台控制、镜头控制等功能。
(2)一水厂分控点。
①二泵附近监控点信号(包括二泵房值班室、二泵房车间、一泵房车间、门卫四个点)接入一台视频编码器后利用网线到二泵房值班室的交换机;滤池信号利用视频线接入视频编码器后接入交换机。
②仓库中继点下辖的仓库监控点利用视频线接入视频编码器(此视频编码器安装位置在仓库),水源监控点的信号、控制利用无线电视监控系统传输后接入仓库的视频编码器。
③一厂利用光纤网络交换机通过光纤与公司联网。
④为实现一厂的现场观测和控制,建议在一厂也配置一台分控点计算机。
(3)二水厂分控点。
①二泵附近监控点信号(包括二泵房值班室、二泵房车间、中化室大门、中化室东围墙四个点)接入一台视频编码器后接入二泵房值班室的交换机;滤池附近监控点(包括门卫、氯瓶间、加氯机处三个点)接入一台视频编码器(安装位置在加药间值班室)后,通过网线到厂办办公楼后利用光纤网络收发器通过光纤联网二泵房值班室的交换机;高杆灯信号利用视频线接入视频编码器后接入交换机。
②厂区监控点:信号、控制利用无线电视监控系统传输后接入二泵房的视频编码器,然后接入二泵房值班室的交换机。
③一泵房中继点下辖的一泵监控点(包括大门、一泵房车间、泵房围墙、水源观察点)利用视频线接入视频编码器(此视频编码器安装位置在一泵房内)后,利用光纤网络收发器通过光纤联网二泵房值班室的交换机。
④二厂利用光纤网络交换机通过光纤与公司联网。
⑤为实现二厂的现场观测和控制,建议在二厂也配置一台分控点计算机。
5 系统功能特点
(1)监控中心主要功能。
①中心采用全中文人机界面,操作简单、方便易学。
②中心能够显示分公司所辖网点全部摄像机的图像,可任意选取不同网点的不同的录像机信号进行16画面同时显示。又能根据需要切换成单独一幅图像循环显示。
③运用监控中心软件通过对视频编码器调用,完成视频信号的读取、对视频编码器、摄像头、云台等设备的控制。
④系统具有二级密码管理权限设置,管理员密码可进入监控中心软件进行简单的处理等操作。
⑤系统对视频编码器所记录的图像资料进行监控中心的本地录像及备份。
⑥监控中心软件中的设备管理程序能对设备进行设置,包括设备的添加、删除,设置IP地址的分配及设备的测试(2)分控点主要功能。
①支持多种客户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98/NT/2000/XP等);
②专业监控系统设计,易学、易用。各种功能按钮、界面及控制面板简单直观、非常方便;
③使用者利用IE浏览器和客户端控件,实现对远程现场的实时监控和对镜头、云台进行控制;用户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择用键盘功能键来控制摄像机上、下、左、右、变焦、聚焦等动作,也可以用鼠标点击控制面板来控制;④用户可以在线查询录像信息、报警信息,并且回放或下载保存相关资料。
(3)无线电视监控系统。
①摄像机采集到的现场图像信号首先送入微波图像发射机。发射机输出微波信号经由发射天线向空间辐射出去。②接收天线接收受到微波信号后,通过专用的微波电缆送入微波图像接收机。
③微波信号经过接收机解调后,恢复出原来的现场图像信号,经视频电缆线送入视频编码器后显示。
④用户根据监控到的现场情况,可以选择录像机的记录功能,对现场情况进行存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培训;应用
在煤矿企业中,工作重点正在逐步从生产管理转移到人力资源管理,只有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达到目标要求,才能确保生产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由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网络培训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大程度落实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效。
一、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其包含了一系列完整的工作,主要有规划人力资源、选拔招聘、人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基本工作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给煤矿企业提供素质过硬的专业人员。由于煤矿生产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因此,就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参与到煤矿生产中,通过专业操作避免诱发安全隐患。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拔招聘环节,可以实现优质人才的输送。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煤矿企业运转效率。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对整体人员配置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贴合工作实际。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绩效管理方面的工作,优化绩效考核模式,以此激发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加强煤矿生产安全。通过员工培训方面的工作,可以设置一些与生产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升生产员工的工作技能水平。进而,可以使员工在井下生产中能够通过更加专业的技能进行采煤作业,确保井下安全。
第四,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煤企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丰富,不论哪一个方面的工作得以落实达成目标,都可以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如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可以减少人员方面的开支;通过员工培训,可以提升生产的经济效益。
二、网络培训
网络培训是在网络不断深化普及的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其是以网络为依托,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展开培训教育。网络培训最初主要是用于软件开发和网络营销方面的课程培训,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都对网络培训有着切实需求。
网络培训的功能丰富,主要包括了远程教育、网络会议、学术交流、教育管理、资源共享以及信息化等。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教学活动;网络会议通过网络培训系统进行会议;学术交流和网络会议的形式一样,在内容上存在不同;教育管理就是通过网络培训系统对各个接受培训的学员进行管理;资源共享就是在学员与平台之间、平台与平台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交流;信息化是实现教育体系的信息化构建。
网络培训的优点十分显著。首先,网络培训可以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利用。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和覆盖性,通过网络可以将相关资源辐射到更广的层面,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次,网络培训可以实现自主学习。网络培训的各类学习资源都储存在网络中,学员只要具有读取权限,就能对全部的学习资源进行利用,实现自主学习。再次,网络培训可以实现交互性学习。网络是一个十分便捷的传输体系,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院之间都可以实现便利的信息传输,实现交互性学习。与此同时,网络培训可以实现管理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培训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可以实现自动分配学习资源、自动收缴费用、自动评阅作业以及录入成绩、进行统计等工作。
虽然网络培训的优势显著,但是其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忽视,互动性不足和教师资质难以认证就是两个最大的弊端。因此,在煤矿企业中应用网络培训,应当认清网络培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合理的利用。
三、网络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一)构建培训体系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可以构建适用于煤矿企业的培训体系,展开员工培训。
首先,构建人力资源网络培训基本结构。根据煤矿企业实际情况而言,进行员工网络培训,需要设定对应的权限级别。对于不同的员工,需设置不同的学习级别,在网络培训中给予其对应的课程权限。
其次,构建网络培训教学体系。以教学资源作为核心,构建讲师、学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对应权限,确保网络培训能够顺利展开。
最后,细化网络培训的基本功能。对于网络培训而言,监督工作是最难落实的。因此,需要在培训平台中设计签到、计时、打分、用户验证等多种细小的功能,以此确保网络培训能够落到实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水平。
(二)展开员工培训
在构建完善的网络培训体系之后,就可以展开员工培训。一般来说,员工培训一般可以分为两块:一是新入职员工培训,二是老员工培训。
新入职员工由于刚刚进入企业,对企业业务、工作等认识还不全面,所以培训内容主要以认识企业、了解企业为主,以便新员工能够快速对企业形成认识了解,尽快融入工作当中;老员工在企业认识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只是在业务技能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培训应该以专业知识技能作为重点。
不论是新入职员工培训,还是老员工培训,网络培训都可以发挥出切实的效果。网络培训平台的教学资源丰富,具有高度自由性和共享性。尤其是在智能化网络终端不断普及的情况下,网络培训甚至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所以,利用网络培训展开员工培训,可以获得显著的培训成果。
(三)进行员工考核
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对各级员工展开培训之后,还需对其培训成果进行考核,考核可以通过网络培训平台进行。
不论是哪一级别的员工,考核都应该以培训内容为主,可以适当向实际工作进行延伸。比如,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考核时,可以通过网络培训平台随机分配测试题目,测试员工对企业的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企业生产的一些技术、设备等进行深入考查,检验新员工的培训深度;对老员工而言,考核就应该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实际问题检验老员工处置问题的能力。
通过网络培训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在线考核,还可以对所有员工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员工在培训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可以根据相关培训规定,对其进行重新培训或是补充培训,达成培训目的。
(四)培训总结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还需对培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培训结果,可以对员工培训考核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横向分析就是对同级别员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部门或个人;纵向分析就是对同一职位的各级员工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对网络培训的成效进行总结,明确网络培训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网络培训的应用进行优化升级,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四、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传统方法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网络培训依托网络,构建起了辐射范围广阔的网络平台,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应当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网络培训的应用,以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真.员工网络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09(06).
[2]祖钦先.论企业远程网络培训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1(15).
关键词:网络时代;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管理;问题及建议
在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网络既有利也有弊。利表现在网络可以迅速传递信息和实现资源共享。弊表现在网络传播的有害信息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大部分学生喜欢在网上发表言论,和老师的面对面谈话几乎很少,因此学校要平衡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吸引力之间的关系。
一、网络时代下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
1.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由于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影响,很多老师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和操作能力非常重视,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较为忽视。另外,由于职业学校的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上缺乏经验,面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时,很难及时、有效地对症下药。
2.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缺乏监督
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提高工作激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导致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由于解决措施陈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使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时难以有效开展管理工作。
二、网络时代下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网络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手段,很多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使老师快速适应网络教育和网络管理的工作模式。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虽然校园网络在职业学校中普遍建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较少。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中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版块。首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宣传党和政府的重要思想和重要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其次,建立电子布告系统、聊天室、新闻服务器等,通过热点问题展开热点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及时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希望进行思想交流的内容设置网上论坛等,并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参加讨论和给予意见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树立明辨是非的价值观。
(3) 提高网站的吸引力。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心理特点,不断充实网站的信息内容,并且使信息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信息内容更具可信性、可读性、服务性。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要顺应时展,本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传播健康信息和正确言论,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不仅要精通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思想政治的工作业务。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对学校提倡的道德规范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还要不断激发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和效能,使自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中。
3.建立科学的网络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重要保障,不仅可以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变化,还能促使老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效果。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学校先建立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并使全校师生树立健康网络和安全网络的意识。因此老师要加强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管,并重视网络不良道德观念对学生的影响,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2)加强网络的规范管理。建立和健全网络管理的组织,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准则,通过对校园网和局域网的严格管理,有效监管学生的网络行为,如果发现黄赌毒等不良信息时,要及时清理;如果发现学生有思想问题时,要及时展开针对性教育。
(3)培养网络道德的意识。通过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的自律行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规范合理的网络行为,并积极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良观念。
(4)加强网络安全的立法。职业学校要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网络制度,通过网络安全的立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4.探索符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律
(1)趋利避害。对网络问题进行处理的基本原则是趋利避害。首先,要看到网络的利,深刻认识网络的发展力量,并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其次,要看到网络的弊,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网络问题。在网络的利弊关系中,要保持清醒认识,通过兴利除弊,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和有效降低网络的危害性。
(2)引导和监督并重。引导和监督是进行网络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和监督的并重,主流信息和扶持正面信息,从而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做到对网络信息堵疏结合。另外,学校要培养思考能力较强的骨干力量和政治立场坚定的党员学生,带动其他学生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3)网上教育和现实教育同步。网络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在展开网上教育的同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形式,并以现实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网络教育的基础。首先,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主要受现实的教育和经验影响;其次,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要通过现实思想教育解决;然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难点和热点在网上难以透彻讲解,需要对学生展开行针对性的现实教育,而网上体现的学生问题,也需要老师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措施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孙圣雅.网络时代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析[D].烟台:鲁东大学,2013.
[2]陈江茹.网络时代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网友世界,2014(14):163.
[3]陈国成.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4]房晓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5]陆培中.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