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9 11:17: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

第1篇

为了认真做好我县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录取工作,根据《*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录取工作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组织形式

继续实行*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时的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反映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与考试

(一)命题

初中学业考试中的文化考试由市教育局委托*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命题。命题以《*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为依据。试卷卷首统一冠以“*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市卷)”字样。

命题注重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究能力、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能力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文化课全部实行闭卷考试。

(二)考试科目

1、文化考试

学业考试的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政治社会(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五科,注:①初中地方课程内容列入《社会·思品》考试范围,包括省、市两级地方课程,共10分。②各科考试均不再允许使用计算器。

2、技能测试

(1)体育测试。满分30分。测试要求按附件一《*县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实施办法》。

(2)实验操作。由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县教育局负责实施,满分15分。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3)信息技术测试。由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县教育局负责实施,满分5分。具体办法另行通知。*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二级以上合格者,可以申请免考,分数按满分计。

3、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总成绩包括文化考试590分和技能测试50分,总分为640分。

(三)阅卷与成绩评定

1、阅卷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主观题的阅卷分科目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轮流承担,客观题由市教育招考中心统一组织。

2、试卷的评分标准应科学、合理,并体现开放性、宽容性、激励性以及思维的过程性。对开放性、探究性的主观题,阅卷前要统一评分标准,阅卷后认真复查,作文阅卷要坚持三人独立阅卷制度,确保评分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3、考试成绩以分数制和等级制两种方式同时呈现。初中毕业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等级分为A、B、C、D、E五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待及格”,其中“优秀”为15%左右,“良好”为30%左右,“待及格”控制在5%以内。各等级所对应的分数线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统一划定。学业考试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可参加由各初中学校自行命题和阅卷的补考,补考成绩不作为升学成绩。高中招生以分数形式呈现。

三、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方案见《*县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四、优惠加分

(一)下列考生享受5分加分:

1、*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B级获得者。

2、参加市级各项素质特长比赛(学科竞赛除外,以下同),前1-3名获得者;

3、参加县级体育竞赛个人项目前3名、集体项目第一名的队员。

4、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5、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三等奖、市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获得者。

6、父母双方均为农村户口且已领证的独生子女。

(二)下列考生享受10分加分:

1、*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获得者。

2、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全国会演、竞赛获三等奖以上,省级会演、竞赛获二等奖以上,市级会演、竞赛获一等奖以上者(限四人以下的演唱、演奏、舞蹈、美术及书法五类)。

3、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

4、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二等奖获得者;

5、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三)下列考生享受15分加分:

1、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科技发明奖获得者:

①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获得者;

②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2、参加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省级体育竞赛个人项目前六名,集体项目前六名的队员;市级体育竞赛单项前三名,集体项目第一名的队员(集体项目必须是主力队员,且不超过全队人员的50%)以及获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称号的应届毕业生。

(四)下列考生享受20分加分:

1、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英雄模范人物。

2、参加重大国际比赛(由世界及国际体育比赛组织举办的各种体育单项比赛、锦标赛、综合性比赛和运动会)以及由国家举办的全国性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以及全国竞赛计划中安排的各种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前六名的考生。

(五)少数民族考生享受35分加分。

以上五项优惠不重复累计享受,如同时符合上述一项以上条件的考生,按其中高分一项享受。没有特殊说明,特长类优惠加分项目时限均限定为初中阶段。

五、高中招生录取工作

1、普通高中招收的高一新生分正取生(含委培生、分配生、普通生和民族生)、县内择校生、特长生三大类六小类。

2、从开始取消省一级重点中学跨县(市、区)招收择校生计划,任何重点普通高中不得擅自跨县(市、区)招收择校生。其他各类高中学校(含民办学校)要进行跨县(市、区)招生,必须进行招生计划申报,经批准后执行。

3、为保障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严格控制学生跨县(市、区)择校的数量,确保高中招生计划的严肃性,有效引导部分学生不盲目到外地区择校。从开始,对有意愿到*中学和缙云中学就读的学生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所招收的学生以委托培养的方式,由*中学和缙云中学组织教学。

委托培养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招生,学校没有招生录取权。除委托培养计划外,学校不得再向其他县(市、区)招收学生。委托培养招生实行在“初中学业考试”前,由学生根据招生计划情况和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同时在学业考试报名时报名和在*教育网上报名),由市教育局根据学生志愿和初中学业考试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实行统一录取,并向社会公布。有关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4、凡要求在*市范围内从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入学的所有初中毕业生必须参加学业考试。没有初中学业考试成绩的学生不能注册高中学籍。

5、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应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适者录取”的原则。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6、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为各级各类高中招生录取的前置条件,所有要求升入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学生,必须思想表现优良,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达到2A2P及以上。要求进入其他普通高中、综合高中、职业高中学习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达到4P以上。

7、不再执行一级重点普通高中保送生制度,但继续实行音体美特长生、少数民族计划单列等招生制度。

有招收特长生计划的学校,要在学业考试前对要求“特招”的学生进行特长测试,并根据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划线入围;入围的特长生在学业考试后再根据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录取的名单须向社会公布。有关特长测试必须制定测试方案,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施行。

8、继续实行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分配生制度,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分配生计划为50%。分配生必须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县教育局根据初中毕业生数将名额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并向社会公布,以校为单位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划线录取。分配生录取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具体最低控制分数线由县教育局确定。

9、普通高中和中职校招生计划严格按照普职1∶1比例编报。

10、各校要高度重视高中段民族教育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初升高比例。

11、烈士子女可根据志愿录取到当地省级重点中学。

六、普通高中新生学籍录入及审核

1、各普通高中学校必须严格按分配生、普通生、民族生、县内择校生、特长生五类别申报招生计划。各校一律不得无计划和超计划招生。市教育局按下达的高中招生计划设定各校新生学籍数量,无计划和超计划招生一律不编学籍号。

2、学校在初中学业考试成绩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招生录取工作并根据录取名单录入新生初始电子学籍,市教育局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籍审核工作,并产生正式电子学籍。

市教育局的电子学籍审核工作,严格按录取名单对照初中学业考试报名名单等相关信息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方能通过。

如发现学校提供的县内录取名单与县内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报名名单不符,委托培养名单与市教育局统一录取的名单不符,或发现私自跨县招生,一律不予通过审核。

3、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学校以外的各类高中学校不得向省一级重点高中转学。高中学校间转学必须经县教育局同意报市教育局批准,电子学籍方可进行变更。

七、配套制度

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通过制度创新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应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与考评制度等,杜绝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

学业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要求,考试费用的收支,高中招生办法(含收费标准、退费办法、贫困学生的补助办法)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使每一位教师、初三学生和家长人人知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2、诚信制度

建立和完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成长记录和高中招生的诚信机制。各级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考试诚信教育,参加组织施考、监考、阅卷、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培训制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每位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使有关人员明确各项目测评和综合评语撰写的内容,基本程序和要求,统一标准和尺度。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以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及权威性与可信度。

4、监督机制

纪检监察、教育督导、教育行政等部门应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实行领导责任制,同时制定相应制度,实行社会监督。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中,可能危害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县教育局或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5、考评制度

第2篇

近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贯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闻会。据悉,山东现在学校里面“小眼镜”“小胖子”较多,其中,超重和肥胖率达24.01%,近视率达58.66%。

山东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10位

“根据2018年山东省体质健康抽查复核和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依然较高,为24.01%;总体近视率为58.66%。”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表示目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加强中小学健康促进,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2017年排第12位,2018年排第10位。”邢顺峰表示,根据2018年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我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在肺活量、速度、耐力、柔韧度、爆发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但体质健康水平较低,优秀率仅为2.07%(良好率为15.46%)。

邢顺峰表示,根据教育部的抽测,山东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指数,2017年排第12位,2018年排第10位。从全国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邢顺峰表示,下一步,我省相关部门将从健全促进学生健康工作机制,补齐学生健康工作短板和完善学生健康保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健康山东行动主要指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备受学生和家长关注的是,我省正进一步健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在全国率先采取“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的方式确定体育科目成绩。体育科目成绩分别计入学生中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高中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制定《山东省县域学校体育工作评价办法》,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状况列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列入各级教育部门业绩考核指标,列入学校校长工作考核指标,列入教育督导检查指标体系。

第3篇

关键词 青年足球 体育技能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体能训练,主要指体育专业运动员基本的生理机体运动能力,是运动员体育竞技的基本技能之一。体能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体育竞技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技能、运动素质等身体综合素质。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是身体形态、身体技能,而运动素质则是核心因素。然而,令人堪忧的是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素质普遍较差,这也是我国足球竞技水平发展缓慢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分析其原因,一是对于足球项目的制胜规律、足球运动的负荷特征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二是缺乏对足球专项体能与其他要素之间联系的科学、客观、准确认识。因此造成足球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练什么、练多少、如何练的迷茫现象。这样的训练模式,是很难提高足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

1青年足球训练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足球专项体能是由专项耐力、专项速度、专项力量、专项柔韧、专项灵敏等因素组成的综合能力。笔者在调研文献资料、开展专家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国评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指标:非乳酸无氧能力、有氧耐力。通常情况下,有氧耐力的评价指标有YO―YO测试、Cooper测试(12min跑)、无氧阈测试。其中,YO―YO测试指标,是通过模仿足球运动节奏,结合足球专项运动和体能测试的特征,以此给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以合理的评价。该测试方法,是最近几年从国外引进来的。

作为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一种评价指标,无氧阚测试的应用还不成熟,不仅无氧阚测试的精确度仍需进一步的论证,而且其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眼下,只有在训练监控中一定程度的引用该方法。非乳酸无氧能力评价的常用指标是,各种变向跑测试。该种方法重点评价运动员的速度计力量素质,而且经常相结合的评价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和灵敏性素质。而力量素质的评价,常用的方法是进行各种跳跃测试,以此评价运动员的爆发力。该种方法单一的评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绝对力量,尤其是青少年的腿部爆发力。从我国体能检测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优秀男子青少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主要有YO―YO测试、速度灵敏性测试、原地双脚纵跳摸高测试等评价指标。

2青年足球体能训练的方法创新及途径

通过上述对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论述,我们知道,做好青年足球体能训练不仅对提升青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为足球团队的赛事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好的帮助。

2.1扎实基本训练方法,做好速度训练教学

足球实战过程中,运动员移动速度快,未必就能说明踢的好。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仅仅是锻炼运动员的位移速度是远远不够的。此外还需要综合训练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等多方面素质。具体来说:一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教练员可以拟定训练计划,并根据训练需求,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二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速度,应重点训练运动员快速、简捷的处理球技术动作,培养运动员出脚快、出球快、动作快、思想快的“四快”习惯;三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位移速度,可以在简单的冲刺跑中适当的安排游戏比赛,缓解运动员的情绪波动。

2.2丰富耐力训练内容,提升运动员耐力素质

目前,有很多耐力素质训练方法,各种方法也各有其独特之处。其中,最常用的耐力训练方法主要有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高原训练法、循环训练法以及比赛游戏训练法等几种训练方法。总之,提升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也是体能训练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考验足球运动员能否踢完全场,保持好良好的耐力等重要的途径。

2.3强化力量训练指标,提升运动员身体素养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实施不同负荷的训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力量的增强效果。力量训练,运动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日常训练,持之以恒;比赛近期训练,小比重;比赛远期训练,大比重。具体来说,大负荷的训练,是最好的增强运动员力量的方式,然而同时注重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能力、休息放松;而中等负荷的训练,尽管提高耐力的效果不明显,然而却能够训练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促进肌肉的发育,改良运动员的神经系统技能;小等负荷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肌肉的耐力,增多肌肉毛细血管、线粒体含量,提高运动员的耐力。

3结语

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不仅关系着一个足球团队竞技技能的提升,也对我国培养新时期足球竞技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在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这个系统工程中,各级教练员有着工程师的地位。足球训练,不仅需要注重技术技能的教育,同时还需要注重体能教育。除此之外,还应为运动员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规范和饮食搭配规范。

参考文献

[1] 丁力.现代足球运动的训练手段及其思考探究[J].运动,2011(05).

第4篇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培养;德育教育;自觉性

【中图分类号】G444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同时他认为习惯不嫌其多,当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叶圣陶先生的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建章立制,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学生的行为。然后建立评价体系,落实养成教育。同时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习惯要从小培养

有资料显示,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与人的年龄的大小成反比关系。有这样一份报道说:“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所提到的都属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形成,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二、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陶先生“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的理论提示我们,对于青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要注意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发现学生习惯教育的问题所在,通过对问题的整理筛选确定不良行为习惯问题,找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向,注重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情境引导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写到:“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获得。”[5]借鉴这一理论,我们在青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逐渐改掉不良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这一点上形成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活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活动中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相互帮助、尊敬父母、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学用结合,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三、习惯要在规范约束中养成。

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校纪校规规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实施规范约束,首先要明理,要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灌输教育。其次要有激情,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景,宣传规范,使学生从内心自觉接受。再次要促行,要发挥规范的督促、制约作用就要经常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及时发现学生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对学生中产生的不良行为要对照要求,及时矫治,使规范落到实处。

四、通过榜样示范养成良好习惯。

青少年儿童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

学生日常不良习惯问题也与家庭教育有关。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子女性格和习惯是不同的。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运用教育手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指导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极为重要的原则。作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因人因事而异,这样才能有实效性。五、将学生的养成教育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

我校实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力评价中主要从学习能力、审美与健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采用三年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力抓手。实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可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文明守纪、爱护公物、家庭表现等方面系统制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量表,可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的方式,用月评和学期评的方式对学生良好行为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相结合能促进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促进自我要求和自我评价。

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指导学生“自我反省”,实现行为矫正。

第5篇

关键词:代际沟通;逆反心理;全面评价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父母家庭的影响也绝不能够忽视。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良好环境。目前有些家长把目光盯在了学校教育上,完全忘记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或有些父母虽然了解家长的责任所在,但教育方法陈旧落后,没有适应当今青少年发展的客观需要,种种现象都暴露出了家庭教育方式的不足,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课题。

1加强代际沟通,注重感情交流

家庭中的两代人由于年龄、社会经历的不同,在心理、行为、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差距,人们把这种差距称为“代沟”,以表示两代人之间的不同。家庭中代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且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可能更为明显。但是做父母者不能任由“代沟”的进一步拉大,应尽其全力努力缩小家庭代际之间的差距,加强代际沟通。首先应该承认彼此之间的差距。其次要经常互相沟通,避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产生。只有沟通才能相互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再次,要抱着正确的态度进行沟通。要学会从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尤其是做家长者,由于阅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更要主动地学会从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最后,就是家长要逐渐学会采取折中和包容的态度解决问题。父母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子女,要学会在互爱的基础上,对于非原则性问题要相互迁就。至少可以部分的采纳子女意见。家庭是充满感情的地方,家长和青少年之间的沟通要以情感交流为坚实的纽带,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父母要与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父母应常与子女交谈,一起做游戏、共同郊游等。通过一定的家庭活动增进相互感情,同时掌握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家长和子女保持深厚的感情和及时的沟通,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真正状态,是实施有效家庭教育的关键。

2重视心理健康,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现在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比较沉重,中国家长中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大有人在,无形之中也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其实青少年的成长,学习成绩虽然重要,但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为重要,尤其是心理的健康与否是当今做家长者不可忽视的方面。父母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当表现出所谓“逆反心理”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孩子们的“逆反”,防止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是逆反,只是因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畅造成的。可能是孩子说了一句话,家长觉得不满意了,就大声教训,孩子受到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或以沉默对抗,或以反叛行为对抗……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就形成了反叛。再者,有时孩子不满意父母的某些行为,但又不便说出来,便会以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另外,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关系。有的家长教育方法过于专制,总是以命令的口气与子女说话,要孩子顺从一切,这类家长若是碰到个性温和的孩子,可能就会顺从父母的权威,若是遇到个性刚强的孩子,则会反弹。反弹的结果,便会形成所谓的逆反行为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A•马尔库沙认为,教育的伟大艺术与普通教育技巧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善于准确地把握分寸。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是减少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孩子若有少许的叛逆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认定孩子开始变坏了,而应该像以前一样的关怀他。到了一定阶段这种叛逆的行为一般会自动消失。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用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子女的反叛。青少年在反叛的时候,言语和行为常常如急风暴雨,难以自控,但家长却一定要冷静。尽量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对青少年不恰当的行为,家长应开诚布公地说出来。注意:一定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轻易不要对孩子的人格做出负面评判,否则会造成孩子的防卫心理,使其不甘心认错。对待孩子的一些问题,家长最好是进行引导而非教导,启发青少年自己进行思考。

3全面评价,善于发现优点

第6篇

(一)第一批实验区一律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制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批实验区20*年中考实行“两考合一”的考试办法,毕业考和升学考合为一张试卷,一个总分。

(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分值和时间表(见PDF文档)。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两考合一”考试的呈现方式均采用分数制。

中考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中旬,具体考试时间由市招办另行通知。

(三)省教研室编制的《20*年*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标准和说明》和《20*年*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和学业评价的依据,是试卷质量分析评价和各地复习的主要依据。

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控制考试试题难度,适当控制题量,杜绝偏题怪题。第一批实验区“学业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第二批实验区“两考合一”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0以上。

(四)中考工作由市招生委员会、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命题、组考、阅卷等考务工作由市招办会同教研室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招生工作分别由基教处、职成教处会同招办组织实施。市区(含*区、*区,下同)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阅卷。

(五)考试形式要多样化。社会政治科目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英语科目安排听力测试;数学和科学科目的考试允许使用不带记忆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二、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市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一)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各实验区均须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综合素质评价应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初中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

(二)测评项目定为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验操作)、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四类。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份组成。1、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初三班主任撰写、教务(政教)主任审查、学校领导核定。2、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等第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P、E等第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以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各初中学校要制定实施细则,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工作班子。各实验区要根据相关政策,统筹安排,逐步规范与综合素质测评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招生中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二)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第一批实验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要求升入省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获得2A以上;要求升入其余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其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在同等条件下,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获A等多者优先录取。

第二批实验区在参照第一批实验区开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工作后,体育和自然科学实验操作考查以等级制形式体现,不计入中考总分。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中,应将其结果作为录取的依据之一,具体办法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

(三)继续推行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省重点中学学习的招生改革试验。推荐录取的比例控制在该校招生数的5%以内。推荐录取的条件为:

1、初中阶段被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

2、初中阶段参加省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学生或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

3、初中阶段获小发明、小创造省二等奖及以上或*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学生;

4、初中阶段在*省初中数学、自然科学竞赛,*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获省一等奖以上的学生;

5、初中阶段参加市及以上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学生。

其中3、4二条中两人以两人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

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在学生本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经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学校应认真审查推荐学生的材料,并可通过面试、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学校确定的正式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四)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扶持薄弱学校,各县(市、区)要实行省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改革试验。20*年省一级重点中学应拿出一定比例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依据办学水平和初中毕业生数等因素分解到各初中,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或“二考合一”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各地计划内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各地应于20*年3月底前向市教育局上报招生方案,经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不允许高中学校在4月份以前招收新生,也不允许任何学校或部门组织任何形式与招生有关的学科性纸笔测试。

(五)改革中考优惠加分制度。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精神,对以下考生在录取中实行优惠加分政策。

1、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二级证书的考生可加5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2、下列考生,可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台胞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2)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

(3)市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一、二等奖及省二等奖获得者;

(4)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三名优胜者(比赛须经省、市教育、体育部门共同认可,所有项目均须经预赛选拔,决赛须六人或六队以上参加,集体项目限主力队员,下同)。

(5)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三级证书的考生。

2、下列考生,可加2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烈士子女;

(2)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3)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4)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二名优胜者。

3、下列考生,可加3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一名优胜者;

(2)获省级体育竞赛四至六名优胜者。

4、获省级体育竞赛前三名优胜者,可加5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凡获得多项优惠加分的考生,以最高分为限,各项不得累加。各类获奖证书的有效期限为20*年9月1日至20*年5月31日。

五、加强领导,确保我市中考改革顺利进行

(一)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程序,细化环节,建立制度,规范操作。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各级教研室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二)要严肃考风、考纪,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命题期间,命题组织单位要与每个参与命题的人员(命题人员、审题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合约,并对保密合约进行公证;施考期间,要加强监考工作,加强对考点的巡视与管理,防止发生各种泄密、舞弊事件。要加强对考生的安全教育,制订防范预案,周密防范,严格管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杜绝考试过程中发生师生伤害事故。

(三)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不得过早结束新课;不得只抓少数“尖子”学生,特别要防止在考试复习阶段放弃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更不允许强迫这些学生提前离校放任自流;不得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不得擅自编印或要求学生订购各种形式的考试说明和复习资料;不得进行区域性的“抽测”、统考。要加大对违规教学行为的查处力度。要严格考试收费及经费使用的管理。

(四)统一中考加分条件。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规定,结合*实际,20*年继续对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证书的考生实行加分,自20*年开始,这一政策将予以取消。为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制定的中考优惠加分标准,未经市教育局批准,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不得自行制定加分项目和加分值。

(五)做好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考试结束后,各地要做好试卷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并于20*年7月底前提交相关材料报市教育局教研室。

(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确保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各类高中招生办法等等,应及时告诉学生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2.诚信制度。逐步建立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和高中招生的诚信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与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签订诚信协议并为其建立诚信档案,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监督制度。教育行政、纪检、监察、督导等部门应对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同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社会监督。

第7篇

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构建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在现代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倡导下,教育者既要尊重科学的价值,强调科技教育,又强调道德教育,关注学生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有人情味。人文主义教育是为培养完善的人格而不懈的努力,着眼于提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重视把教育和生产相结合,培养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能力和合作精神,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关心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培养人的责任感,为建立一个人文化的社会而努力。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步扩大,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正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中离不开人文教育的内容,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为现代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功能上,人文教育既重发展人也重发展社会;在教育制度上,重精英教育更重普及教育。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课堂再现生活的真实,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总而言之,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在实践上是既教人会做人,又教人会做事。对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已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教育生活观的基本理念“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二、现代中学生思想的时代局限

1.情感独占和情感冷漠的心理倾向

现代初中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过于优越的环境中,享受父母及整个家庭过分的宠爱,青少年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久而久之就淡化了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意识的膨胀,形成了许多独生子女所常有的通病,具有情感独占和情感冷漠的特点,独生子女比例之大和“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溺爱,我们的使得独生子女体现出道德情感的淡漠,即道德责任心与道德使命感的缺乏,加上许多父母为了自己的子女不惜重金进行智力投资,望子成龙之心极为迫切,而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是否健康发展却充耳不闻。而有些教师也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把学习成绩的优劣看作是评定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伦理道德的变化、社会观念的趋向及多元化社会的形成都影响这学生的情感走向,这些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为、承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的杠杆作用日益增大,当我们的社会趋利轻义,每个人都希望人人为我,却很少考虑我为人人,结果社会上处于一种自私自利的情况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学会从经济利益出发来选择自己的行为,设计自我发展的道路,当经济利益突显出来,青少年的理想随之弱化,个人独立性与自主性逐渐增强后,在孜孜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越来越强烈地感到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感只是与自己相距遥远的外在的东西。

2.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混乱状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转型。这一切都在影响、改变着人们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个人需要的发展,人的需要更加具有多层次性、无限性、广泛性和复杂性,进而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趋向多元化。当代中国价值选择多元化并趋于实惠,在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的核心价值体系未完全建立之前,多样性的价值选择和多维性、宽容性的价值评价,往往会导致判断是非标准的模糊、相对化困境,使人们感到困惑,处在传统与现代、主流与非主流、东方和西方、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处在不确定和茫然状态中无所适从。社会的多元化既丰富了学生的思想,促进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的了解社会,又导致了思想潮流的多元化,多元化思潮冲击着学校和家庭,同时又给学生的个性成长和性格培养带来了更多的变数。是非善恶界线模糊,个体自利意识高涨,个人价值选择的重利倾向相应地会导致价值选择混乱、社会舆论评价莫衷一是,缺乏共识,容易让学生善恶是非产生混淆。

3、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异化

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21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凸显的时代,关注人类生活,关注人的生命,已成为人们探索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体现。21世纪的青少年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价值观的异化体现在行为与认识的脱节:对“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高尚的人生观比较淡漠,又对崇尚自我完全抛弃社会国家利益的私利主义嗤之以鼻。现实的践行中,顺应并且认同了较低的社会道德行为模式。以致当今的青少年在认识与实践、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相当多的青少年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取决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甚至是人际关系,而与个人的道德品质没有直接关系。人生价值观向金钱和个人倾斜,同时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为特征的全球化浪潮也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需要及满足,以好莱坞、麦当劳、可口可乐、流行音乐、流行舞蹈为特征的西方大众文化对思想正在影响走向成熟的青少年,西方的工具理性取代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教义,西方文化的渗透是整个西方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思维模式较前辈人普遍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被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所替代,追名逐利成为很多青少年的人生理想,人与人之间关系逐渐冷漠、隔阂。

三、学生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的途径

为了更有效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人文素养,笔者以思想品德拓展课为教学平台,汲取生活中的素材,展开实践活动,努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知识,着力提升学生良好的生活品质和人文素养。

1、以人文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的生活能力的提高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学习即生活”的教育思想。生活能力的内涵是什么?目前理论界的界定多种多样,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即面对生存应有的智慧;.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具有同情心,关怀体谅他人;具有正义感,尊重人权,憎恶错误行为;具有开朗乐观的品格,热爱生活,乐于奉献;自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责任感和自助精神;正确获取和选择自己需要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和健体的能力等等。可见生活能力是一种健全人格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前提、发展的条件。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的生活认识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思想品德学相关知识,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教育的真正内涵,例如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生活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生活中的挫折让学生拥有学会反思的智慧。让学生在挫折中不仅要学会坚强,更要在挫折中学会反思。要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首先就要应该的是挫折感,在课堂上,笔者邀请班里能够正确面对挫折的同学介绍经验,给班里的同学以借鉴。然后组织同学认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挫折,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凡是能够联系学生实践的教育内容,笔者尽量让学生以主体的角色参与进来,在小组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生活常识有了更清晰完整的认识;重新认识了生活的内涵,在自己今后的生活中,知道养成良好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密切联系,并懂得了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生活能力。

第8篇

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对于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重塑中华民族的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音乐鉴赏教学这一途径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将是音乐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1 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荣辱观”的必要性

1.1了解“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树立要求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

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高中音乐鉴赏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学习了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高中音乐鉴赏课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他们面临着人生的选择与社会大环境的考验,如何在困惑中进行正确的抉择?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1.2音乐鉴赏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

1.2.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音乐鉴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观应该是准确地辨别事物的本质,有正确的荣辱感,更主要的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现在在学生中间存在着许多消极的审美视角,有狭隘的个人主义审美观,有消极的颓废思想,有功利主义世界观,甚至有奇怪的“暴力”倾向。鉴赏音乐可以明辨是非,可以荡涤灵魂,但是如何听赏音乐并从音乐鉴赏中取得借鉴,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必要的。

1.2.2倡导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传承是音乐学科的重要义务和功能,而荣辱教育恰恰是对中华美德的传承与解释。学生在鉴赏音乐过程中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美德与正义,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音乐鉴赏是理性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概括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音乐及相关艺术形式中总结经验并得到借鉴。音乐鉴赏也是感性的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有冷冰冰的听赏,这样会失之于客观,缺少人的参与的音乐鉴赏是机械的。而学生在参与学习,感悟音乐的过程中,就是进行荣辱教育的最好时机,教师要成为引导者。

2 音乐鉴赏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的可行性

2.12008江苏高考方案的出台,为“荣辱观”教育提供有利契机

2008江苏高考方案的出台,是高中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方案规定,“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包含于“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生的审美与表现能力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2008江苏高考方案的实施,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关注自身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社会也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为作为思想道德素质核心的“荣辱观”教育提供了契机。

2.2时刻注重“荣辱观”教育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

音乐鉴赏新课标更加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与音乐鉴赏的教育功能,并与现实紧密联系,对学生而言有一种亲切感。尤其是一些重要内容可以展开大的讨论,例如,在鉴赏“人民音乐家”这一专题时,可以结合社会对“左翼音乐运动”的相关评价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就要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家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不屈不挠、精忠报国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靡靡之音”无法达到的精神境界。在这种扬弃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荣辱有一种最直观的认识。

2.3注重思维记忆的“弥漫性”,坚持“润物细无声”

思维记忆有强烈的“弥漫性”。例如:一首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老鼠爱大米》,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听到这种旋律,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会演唱它了。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荣辱观”教育就是要强调它的弥漫性,反对一曝十寒,许多爱国主义教育,都不是喊口号能完成的。不需要每节课的生搬硬套,需要的是经常性的灌输。

如听赏《黄河大河唱》时,可以想到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等等。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道理后,“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爱国主义教育就顺理成章。

2.4反复的刺激,形成记忆知识能力的不断转化

理论倡导容易,实际践行困难。往往是触及灵魂的感动,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会在关键时刻体现出良好的教育成果和完善的“荣辱观”教育。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进行“荣辱观”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对典型音乐作品和典型音乐人物形象进行教学。

育人与育才的有效结合,才能根本扭转教育的偏差。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中“人文教育”的中心内容。在新教材中,很多方面体现了“荣辱观”教育。因此,在具体教学目标里,要强调重视知识生成中的人文背景,重视情感教育的价值观,使学生由记忆上升到知识,由知识转化为能力。

3 音乐鉴赏教学中树立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前瞻性

3.1以小见大、抛砖引玉,倡导多种学科帮助学生树立“荣辱观”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渗透“荣辱观”教育,而在历史、语文、艺术、劳技等多种学科均需注重学生的此类教育,高考这“无形中的指挥棒”更是时时处处倡导“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这种有利于学生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导向,笔者将全力支持,并始终坚信:未来的教育,将培养出更懂得“荣辱”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2用音乐荡涤灵魂,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第9篇

关键词:青少年;素质教育;含义;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具有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何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素质教育,下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一、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源自于素质概念的提出。素质教育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个是可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一个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形成创新能力;一个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一词的含义应该理解为人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的基础。也指人的解剖生理特点等。人的某些素质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形成,通过学习和实践等活动获得和形成。所以,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和人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共同形成人的品质属性,是各个层次的高度融合,而不是单一层面的理解。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教育确定的方向,即为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让人才的概念具有新的含义,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能力提高。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一个系统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目标全面的特点。青少年活动中心不属于学校教育,也不属于家庭教育,而是属于社会教育,是三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成立和建设,具有极其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在经费来源、活动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特征,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比如,科学知识、兴趣特长、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不同与学校的考试评价,这里的学习检验更为科学化和人性化,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比如,在青少年中心创建实践教育基地,基地以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为目的。连同家长一起开展亲子活动、户外生活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尊敬长辈,体会父母在自己成长中所付出的心血。

2.科学实施教育方式

在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个性能力的形成。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效率呈正相关。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大力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老师依然不太能放得开教学的手脚,学生依然是听得多,参与得少。而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则不同,在活动中心,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宗旨,那就是在活动中育人。所以每一项活动都是师生的互动。体现了活动中形成能力、活动中提高素质、活动中获得知识、活动中具有创新等特点。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脚。青少年活动中心本着学生参与教学的原则,提倡学生进行手脑互动的训练,手眼协调的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训练,学生亲自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这种参与式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都得到了训练,青少年在这里茁壮成长。

3.广泛实施教育内容

青少年活动中心较之学校教育而言,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和能力形成的本质属性。青少年活动中心丰富的校外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多方面、多层次上形成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青少年在多方面形成能力,开发自身具有的潜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好基础和辅助。比如,开展的夏令营活动、艺术节活动、素质教育拓展等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没有校内教育的多种束缚,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社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突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