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14:48: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消费观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
基本生活费用。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吃、穿、住、行、用几个方面。
娱乐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非凡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家庭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消费与低消费差距比较悬殊。在调查中,最高消费的达到2000,而最低的只有500,两极分化严重。
2.消费结构呈多元化
现在的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电脑、手机、恋爱、旅游、健身、服装、美容化妆等消费几乎构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人际交往消费支出已占到相当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在满足基本生活外,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大学生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在消费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轻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轻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
(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轻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妆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3)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
2.原因的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消费特点的分析,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在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在社会中,他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①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熟悉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进入了学校,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失变得越来越坠落,变得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②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③媒体的不良诱导。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2)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大学高校在消费教育方面也都存在欠缺。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消费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还主要归因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的年龄阶段。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首先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最易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其次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因特网最大的使用群体,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
(2)学校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要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就要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首先,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其次,整顿学校风部及学校四周的商业秩序和商品经营范围,校园内外的消费环境主要是满足学习和生活,不需要搞得像商业街那样繁华;最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家庭教育。现代的中国家长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4)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积累消费经验。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②提高法律意识。作为现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③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要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存在许多问题和潜在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海燕.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28-129
[2]张玮文,丁尚等.北京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13(3):84-89
[3]杜丽娜.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J],价值工程,2012(23):228-229
[关键词] 大学生 科学消费观念 教育 思考
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消费行为总是影响着一定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尚,它不仅仅意味着怎样花钱,而且还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人数在不断攀升。这一群体具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同时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的教育,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1.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
2.大学生消费盲目追求时尚和名牌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吃、穿、用等方面都追求高档、名牌、品位。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的消费心理存在误区,他们把穿名牌作为家里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种攀比、歧视、怕人蔑视的现象的存在,使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受到周围同学高消费的影响和压力,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扭曲。同学间产生了不必要的隔阂,人际关系恶化,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氛围。
3.大学生消费的依赖性与超前性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总体看来,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有着理性的认识和态度,但不可否认,一些大学生已成了超前消费的追随者,并接受或实践着“借贷”、“信用”、“透支”等一些全新的消费理念。
4.大学生消费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
许多大学生消费时往往是看到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先要有,别人档次高,自己就要比他还高。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二、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活跃、模仿心理强,对来自社会上和校园内的诱惑辨别力不够,容易产生羡慕心理或盲从。这既有他们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还有他们的审美和消费知识欠缺等因素。笔者认为对他们的教育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价值观是对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人们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消费观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观的变化。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自觉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一掷千金,这些不良现象影响了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价值观教育,让他们懂得人生的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于是否对社会有贡献,一个人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2.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教育
科学消费观的核心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节俭这一朴素的消费伦理观,充分体现人们对艰苦劳动及其成果的尊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必须代代相传。而今天,随着消费主义的泛滥,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产生了怀疑,而对西方消费主义观念推崇有加。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科学消费观念教育。
3.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
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消费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一是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理财价值观的教育;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财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养成合理计划的消费习惯。二是进行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消费与市场的关系,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三是进行消费品常识教育,提高大学生评价和选择消费品的能力。四是进行消费文明教育。文明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学校要教育大学生做有道德的消费者,有道德的消费者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素质:具有判断消费品的价值的能力;具备对自己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能力;具有消费的自主性;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4.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人的本质与完善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当前,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审美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些审美的误区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误区,审美误区也是导致一部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一是进行马克思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教育,让大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了马克思美学的基本观点,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二是组织各种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对什么是美有直观的感受,同时明白一个人的美在于内在修养和品行,而不在于外表的漂亮、衣着的华丽等。在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培养高品位的审美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三、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育大学生摒弃非理性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多管齐下,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工队伍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有较强的政治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辅导员、班主任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和接受。这些人员要与时俱进,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尤其是加强消费知识的学习,在日常消费上要给学生起好示范作用,做科学、合理消费的典范,同时,要对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
大学生消费知识匮乏,有必要在大学开设消费教育专修课或有计划地邀请消费教育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进行消费知识专题讲座,以增强大学生的现代消费知识,提高他们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3.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利用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与消费有关的活动,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二是充分发挥校内大众传播工具尤其是校园网络的作用,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三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摒弃非理性消费。
4.建立学生消费咨询、指导机构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很多是由于他们是独身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不会消费,盲目模仿别人而形成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学生消费咨询指导机构,向学生提供消费咨询和指导服务,给学生的消费提供建议,帮助他们确立哪些消费是合理消费,哪些消费是不合理消费,逐步提高大学生消费的自主能力,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从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5.建立大学生消费约束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有利于约束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意识。
6.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作用
要使大学生摒弃非理性消费,树立科学消费观,还必须依靠和发挥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将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要求,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这个过程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也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内化”的心理过程。
参考文献:
[1]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
[2]朱存梅: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
[3]吴方乙:大学生也要艰苦奋斗[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3):77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2012年我们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进行一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选取一至四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样本的有效回收率为96%。此次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家庭年收入及家庭所在地区,学生的消费支出水平及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几个方面。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消费收入单一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主要来自家庭、贷款和勤工俭学三大渠道。样本显示,约96.3%的同学把家庭供给作为消费的主要来源,占其消费总额的92%,家庭收入越高,对大学生提供的数量越大,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与家庭的收入呈正方向变化。由于家庭收入存在地区、城乡等差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同时反映了这一差异,其中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学生消费收入要明显高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来自于勤工俭学,约占大学生总收入的11%,有极少数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消费收入完全依赖于此。为了维持自己的开支,有的学生同时兼任几份家教,并利用空闲时间到街头散发传单、推销产品,在调查中显示,约48%的学生为了增加消费收入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贷款是少数大学生收入的另一渠道,由于贷款数量和名额的限制,只有少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得到贷款资助。
2、消费支出层次化。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呈现多层次性。其中,月支出额在500元以下的占6.26;有2.42%的学生支出高于1,500元,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和800~1,200元之间,两者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47.78%和39.44%。调查中显示,面对消费支出的层次化,不同消费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70%以上的同学对于自己目前的消费状况表示不太满意,尤其消费水平低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经济条件差不能与他人礼尚往来,面对时尚产品没有能力购买而觉得低人一等,由此产生了自卑心理,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少部分高消费水平的学生表示很满意自己目前的消费水平,这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经济困扰可以跟着潮流走,在精神上无忧无虑,相对低消费水平的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很轻松;还有部分消费水平不高的同学表示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消费状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谓的攀比和消费上,因此也很少有经济上的心理负担。
3、消费结构多样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过去支出单一地用于学习和生活的消费方式转向了多样化的消费,尽管生活和学习消费仍然占支出的主要部分,但用于交往娱乐、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其中女同学用于美容及化妆品的支出已占支出的较大比重,并且用于非生活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现日渐增长势头。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局面,大学生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花费也在日渐增多,这是近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用于各种资格证书和技能培训的费用约占支出比重的8%。此外,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他们使用的物品上,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普及率不低于95%;电脑拥有率也在85%左右,12%的人拥有PDA,高档消费品也渐渐进入大学生的消费中,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一些名牌产品备受大学生的青睐。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作为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映,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心理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大学生处成长的青年时期,自我需求强烈而多样,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总希望用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我,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来表示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引领着青年消费的潮流。
2、贪慕虚荣,攀比消费。攀比消费是目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往往相互影响,相互攀比,他们消费时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消费行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要追随去购买,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理。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西方时尚的 “消费主义”也日渐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少估量的影响。在西方推崇物质消费、追求享乐、及时行乐思想的同时,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不少同学认同及时享乐的观点,在日常消费中,常不顾自己家庭条件,为满足虚荣心,使用时尚电子产品,追求个性化,超前消费,购买高档名牌商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发生了盗窃行为。有的大学生甚至把消费、享用物质财富的多样化作为彰显个性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从而走入消费的误区。
3、激情冲动,非理性消费。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初次自行支配钱财,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开支的计划性,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经常受到其他因素冲击而改变消费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 “跟着感觉走”。现代是信息社会,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的途径,媒体通过制作大量形象和信息,向大学校园传递着外界的消费潮流和时尚,常使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不能够真实地认识现实世界,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着,跟随着媒体创造出的新潮流亦步亦趋,在消费上失去应有的判断力,造成很多非理性的盲目消费。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消费观是消费者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消费者对消费内容、消费目标、消费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各种因素的一种价值判断的态度。消费观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面对着传统与现代消费观的冲突,产生了很多困惑,在消费中出现许多误区,社会、家庭和教育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笔者认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为大学生的消费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加强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的认识。
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消费不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过程,也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无论你是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无论你觉得其他人的行为对你的影响有多么小,你都无法逃避消费环境的影响。因此,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非常重要。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时,首先应该积极呼吁媒体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做科学健康的消费宣传。据调查,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媒体,大众传媒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主渠道,成为联结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桥梁和纽带。媒体把外界的消费信息毫无保留地传输给了大学生,但是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易于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盲目消费。因此,要为大学生营造健康消费的社会氛围,必须呼吁各种媒体宣传正确、积极、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同时,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帮助大学生弄清楚媒体“创造出的新消费”、广告中虚构出的消费需求与自我需要的界限,辨明媒体诱导下的通过物质消费以彰显个性的误导,分清基于需求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正确进行消费决策,不被流行所诱惑。明确消费是为了健康的生存,消费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不能被媒体所左右。人的消费应该具有理性,更多的无谓消费并不等于自身价值的提高,要引导大学生控制消费的冲动性和被动性。其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要为孩子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子女提供正常的消费支持,这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经济支柱,可以免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要掌握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内容和结构,对于大学生的消费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大学生做好预算安排,并及时纠正一些消费误区。家长要转变 “无私奉献”的无遏制供给观念,适当提供给大学生的消费,同时,还应该把上一代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言传身教给子女,切忌自己平时消费时大手大脚、无预算、铺张浪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帮助子女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2、加强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的教育。学校在加强消费教育时,应该把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一方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观念;另一方面提倡在消费时不过分节俭,应该使个人的消费支出与消费收入相适应。把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结合起来的消费观念,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节俭消费的传统美德,又承接了提倡积极消费的现代消费观,既不是禁欲主义,也不是享乐主义,既重视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又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并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学校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大学生的消费教育,一方面把消费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具体的消费教育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学生。首先,在大学生中开设消费指导和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学习科学的消费知识,提高其辨别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提出合理的消费建议;其次,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不同层次的消费咨询与指导部门,对学生的日常消费提供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在选择丰富多样的商品时,注意经济适用,克服随意性,增加消费的计划性、自制性,从而减少消费误区;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浪潮,代表世界先进消费伦理观念的绿色消费将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巨大冲击。这种新的消费观主张以知识和智慧的价值代替物质主义的价值,以适度消费代替过量消费,以简朴的生活代替奢侈和浪费的生活,消费生活转向追求生态保护和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生活方式。这种消费观念代表了消费的未来主流,学校应该大力宣传,用这种科学的消费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使大学生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消费重点,实现可持续消费,建立现代科学健康的消费观。
主要参考文献:
[1]许霄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05.6.
[2]闫缨,任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J].昆明大学学报,2004.1.
[3]张立彬.大学生消费道德亟待关注[N].光明日报,2002.1.30.
关键词:80、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原因分析;教育与指导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当人们消费商品的时候,社会关系也就显露出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80、90后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更是值得人们的关注。
本文中的对80、90后的定义采用目前学界公认的定义:80后为出生在1980至1989年的群体,90后为出生在1990至1999年的群体。
一、8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特点
80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人,他们生存在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消费行为有着与其他时代的人的不同点。
1.既追求个性时尚,又讲究实用性
80后的大学生买东西的标准不是好或坏,而是喜欢或不喜欢。他们坚信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同时他们又很注重商品的实用性。他们不愿意买小摊的便宜货,认为那些质量不好,他们追求名牌,追求时尚,不仅仅是因为品牌好看,还因为品牌耐用。很多研究都表示80后大学生,不仅在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还是在基本消费、学习费用,都表示出既追求个性时尚又讲究实用性。
2.消费结构多样性
80后的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学习和基本生活物质上的消费了,许多研究表明,80后的大学生在技能培训和资格考试的消费占很大的比例,同时他们在电子产品的消费也有明显的不同,如手机、电脑、MP3、MP4等,体现出了80后大学生消费的多样性。
3.消费不均衡性
虽然80后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带有他们这个时代特有的特点,但是家庭的经济状况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消费因素。因为80后的消费资金主要来自于家庭,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因此80后大学生消费出现不均衡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特点
1.追求时尚但存在攀比
90后的大学生喜欢穿独一无二的衣服,他们认为那样可以显示出他们的个性,他们追求品牌,追求流行,追求一切新鲜事物。但又存在攀比,“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在90后的大学生里,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一些电子产品已经很普及了,他们本着大家都有我也应该有的原则,使得这些东西得以迅速普及。
2.追求自我又有群体意识
90后大学生比80后大学生更自我,更出位,更有抱负。他们喜欢出位又不出轨的感觉,追求自我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群体意识。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建立社会圈子,然后大家一起消费。同时90后在消费中的民族情感浓,90后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是比较强的。
3.时尚的消费方式
90后大学生出生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追求标新立异,乐于发现新事物,并接受新事物。在这个网络经济时代,90后大学生更是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便利作用,他们在网上购物,认为在网上购物既便利又便宜。追求便利快捷的网上购物方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新趋势。
三、80、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80、90后的大学生也受到了影响。甚至一些商家研究了他们的消费心理,制订了针对性的策略,从而刺激学生消费。在当前社会中,许多媒体都在宣传引导社会消费,用以激活市场和经济,但他们忽视了如何科学全面的引导消费者消费,只是片面的单纯鼓吹消费的重要性,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即将走向社会,并奢望走向社会前列的大学生是一种误导。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的消费观念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孩子的消费观念,因此父母要做一个好榜样。而且80、90后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过于溺爱,对于孩子们物质上的要求更是尽量满足。一些传统观念如“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使得家长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考虑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没有为其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使得孩子产生了错误的消费观念。
3.学校因素
高校教育工作者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而把消费当做大学生个人的私事,丝毫没有注意到学校周边的歌厅、舞厅、网吧、游戏厅、咖啡厅等都已经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消费的催化剂。高校教育者虽然呼吁学生要节约,但却忽视了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缺少对大学生勤俭节约以及理财的教育,没有及时帮助大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自身因素
大学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未真正走向成熟的阶段,许多学生不知金钱的来之不易,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在大学中更是脱离了父母的控制,使得他们的消费更加随心所欲,而且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观,使得他们在消费上容易产生冲动,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容易产生攀比、从众等不良的消费心理。
四、80、90后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与指导
1.为80、90后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社会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为80、90后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倡导健康、合理、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积极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反对腐朽的生活方式,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社会风气。改变学生的不良消费,从而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增加学校教育中的消费环节
高等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同时应当强化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及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首先加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通过开展专门的教育课程,把消费观念加入校风教育,让更多的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熟悉消费方式,掌握消费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其次,应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大学生的实践教育。科学的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理念。科学的消费观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理性,表现为会花钱;二能够针对个人的情况,合理的消费;三根据收入来源,量入为出。
3.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消费观念,教会孩子合理使用信用卡,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如果孩子的自控力特别差的话,应该避免孩子使用信用卡,特别注意避免,不要让孩子的信用卡透支。其次,家长也要做好表率作用,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应该注重加强自我修身,把勤俭节约作为我们大学生的消费信仰。80、90后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智商,还要有一定的“财商”,要做到懂理财、会消费,通过正确的消费行为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和理财能力,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培养健康完整的人格品质,为走出校门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更为良好的基础。
社会应该帮助80、90后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也需要家庭以及学校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而且80、90后大学生也要加强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参考文献:
[1]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23-124.
[2]罗勤林.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
[3]李芬.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08(12).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观念 理性消费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其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彰显出了一些全新的特点,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成为饱受热议的一个问题。
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和生活形态研究报告(简称CUS21)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具备更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动机,他们每学期的平均收支水平接近5000元,全年约为10000元左右,这个数目已经超过了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8000元~9000元的水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是家庭,这样大学生消费也就成为家庭消费的重大支出,尤其是近几年,大学生的科技消费增长迅速,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科技产品方面的消费幅度增长很快,这就更增加了家庭负担,因此有必要对现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做一下分析,并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改变大学生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消费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大学生消费观念分析
1.消费构成呈现多元化,消费结构不合理。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由生活费(包括衣食住行)、学习费、交际娱乐费构成,但用于日常饮食的费用、学习的费用非常少,原因是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失衡性消费与虚荣的“时尚消费”的并存。这种消费观念已明显偏离了学生消费的正常轨迹;同时大学生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往往呈现出超前消费、炫耀消费和时尚消费的特点,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慢慢滋生蔓延。而精神文化消费却相对滞后,重娱乐性、消遣性消费,轻发展性、智力性消费,由此造成精神生活缺乏动力和感情,只能领略占有物品和享用物品的乐趣,而不能领略精神创造和道德升华的欢欣。
2.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价值。当代大学生非常注重物质生活的舒适富足,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并使之高大,或以此来提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在校园里,有部分同学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对精神生活投资甚少。有资料统计显示:有23.6%的同学未曾光顾过书店;与之相反的是学生们对吃喝穿上的“慷慨”,穿名牌时装不乏其人,名贵的化妆品倍受青睐,多数大学校门外的餐馆终日高朋满座,练歌房的歌声不绝于耳。大学生消费走向非理性化的发展趋势。而在消费行为中获得的价值满足感有着虚假的、盲从的成分,人的内在精神价值往往被忽视。
3.崇尚名牌,追求档次。大学生中存在一种炫耀性、攀比性、虚荣性消费,相互攀比,爱慕虚荣,追求档次,崇尚名牌。许多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作为炫耀的资本,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这样的消费观念导致了高消费不断升温,大学生的消费已不再是需求消费,而是一种欲望消费了。
4.独立意识差,依赖性强。据调查,目前94%以上的大学生所需的所有费用,都是靠家庭供给,即使有少数同学从事勤工俭学,有80%以上也不是以赚钱为第一目标的,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他们中的大部分能够考虑到自己尚未独立,父母赚钱艰辛,所以消费行为较为理性,大部分大学生能从自己的现实情况出发,所消费的商品价格与类型层次都在一个比较低的范围内,不去购买自己暂时不需要的物品或是价格太高的商品,他们不会盲目的去消费。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走在时尚的前沿,买名牌衣服、名牌化妆品、做新潮发型,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假思索的买下,看见别的同学买了新的、好的东西立刻产生了攀比心理,甚至于买更好的。他们是本着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观点,一些大学生甚至用借来的钱去高消费,衣服是名牌,手机要最新款的,这种盲目消费是对自己和家人的极不负责的行为。显然,这部分同学经济独立意识极为淡薄,导致一种不适当的大学生消费行为。
二、大学生不合理消费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观念上存在误区,出现一系列不合理的消费问题,既与大学生自身及心其心理有关,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心理上说,他们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由于他们从小到大一直有家长的关怀和照顾, 许多家长为了不分散他们的学习精力,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家里的一切,尤其是经济状况,因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又缺乏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 一般不会有计划地开支,还容易受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盲目消费。每当钱花完了,就利用种种理由向家里“诉苦”,钱就邮来了。而且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学到了知识,参加工作后马上就能取得较高的工资收人。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常常是一些学生高消费的动因。
2.社会环境的原因。大学生生活在象牙塔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自己特殊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观念。但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消费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市场日益繁荣,产品琳琅满目,为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主要表现在扩大了消费范围、拓展了消费空间,如手机增强了沟通的时效性,网上购物拓展了空间性。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方式、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期望。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的白发性导致大学生消费行为非理性因素的增多,因此社会要倡导一种正确的消费理念,遏制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确立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家庭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被家长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总是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消费,甚至满足孩子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那些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把孩子当成未来的全部希望,宁可自己吃咸菜也要让孩子跟得上城市的步伐。长期以来,中国的家长大多奉行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理念,不知不觉却把“溺爱”这一“最可怕的礼物”送给了孩子,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教育对策
1.加强学校教育,培养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准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 理性定位,使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做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消费具有群体从众心理和行为特征,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应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培养消费道德,形成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因此,高校应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2.学校、社会、家长多管齐下,合力解决大学生消费过高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应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培养消费道德,形成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另一方面, 对大学生加强消费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从多方面完善政策、制度和措施,从根本上堵塞大学生过度消费的管理漏洞。同时家长要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对于没有独立生活经验的学生,家长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约束”一下。 当前的大学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3.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独立理财的能力,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因此需要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加强财商的培养和教育。首先是让大学生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其次是让大学生了解并实践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加强大学生的消费实践,学会怎样去合理消费。
大学生正日益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群体,我们思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他们能够理性消费,尽力不依附于家庭,加强学习,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要让大学生知道他们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因为我们还是消费者,所以不必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要学会精打细算,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可支配资金。
参考文献:
[1]白士萍:《浅谈大学生消费教育》.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武惠庭:《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1.1.1 研究背景
当前大学生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大学生消费群体在我国消费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点和类型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印象中,大学生消费水平较低,消费能力非常有限,一般以生活消费为主,消费领域集中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等自然性消费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富裕,大学生群体的经济状态也得到了改善。部分大学生手持高级手机,身穿高级服装,出入高级饭馆,进行短期旅游,个别学生在校外租赁公寓居住,极少数学生甚至还拥有自己的汽车。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信用卡的消费越来越多,甚至在大学生中已出现“卡奴”现象,这种超前消费的意识会对大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发展产生危害。这些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已处于社会群体中的较高水平。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消费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在规模上急剧的扩张,在消费水平上也在不断地提高,消费总金额也不断地上涨。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也日趋分层化,层次之间的差异在持续扩大。
正如弗洛姆说:“消费异化一方面加强了接受型心理倾向,窒息人仅存的一点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把消费当做目的,因此总是喜新厌旧,以至于忘记了在他自己国家里和更贫困的国家里还有许多衣食不济的人”。欲望一旦扩张文秘站:就会滋生浪费甚至罪恶。大学生因为追求高消费而引发的偷盗、抢劫等非法谋利行为时有发生。个别大学生为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选择打工,虽然可以增进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但是它随之产生的大学生学业压力增大,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则更是令社会各界担心。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地理集中性,导致个别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对周围的大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示范效果,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模仿它们的消费行为进行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发展趋向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并引发了许多争议。由此,大量的教育研究者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给予了关注和研究,以期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给予指导。本研究就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消费观培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支持。
.......................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消费观的研究,由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生产力发展阶段的具体特点,我国消费观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
(1)关于消费文化的研究。李辉在《西方消费文化理论研究》中对西方消费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指出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消费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我国进入消费社会做好理论方面的准备。张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一文中又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我国的消费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提出当前对消费文化观念进行革新是保证社会正常发展的重要手段。张谦在《高校大学生消费伦理研究》中指出,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上的主要问题是,淡化了传统思想和民族精神,消费方式和成材目标相脱离。这些研究从学科总体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我国消费观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消费观的总体发展趋势。
(2)关于消费观核心指导思想的研究。主要观点集中于包含科学发展观在内的可持续发展观。廖菲菲在《论可持续性消费》中提出,可持续性消费的实现一方面要在理论层面上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划分出内涵并建立起评价机制,另一方面,则需要对群众的消费观念进行干预,建立起系统的、可持续性消费观念的、从理论教学到习惯培养再到保障机制的体系。凌云在《论可持续性消费伦理》中对可持续性消费的伦理进行了探讨,提出当前的消费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的弊端,必须就可持续性消费进行伦理学的研究,为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进行指导。在他的提议中,对可持续性消费的伦理研究包括内涵、基本原则等。孙艺文在《消费伦理约束下消费者产品功能需求意向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中,对生产领域中的消费伦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为可持续发展,应当在生产领域中重视消费伦理的作用,提倡重视理性消费思想。
(3)关于当前社会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消费状况和特点的研究。张兴桥在《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中,对消费异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当前消费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伦理问题,其中,消费异化是问题的核心。在文章中,他试图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能够规范当代消费观念的道路。这些研究从前端科研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探讨了当前的社会主流思想对消费观提出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当前社会消费存在的消费异化等主要行为问题和消费伦理等思想问题。陈力在《消费认同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消费现象研究》中提出,给大学生消费带来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有:消费享乐主义的蔓延、功利主义思想的渗透、价值虚无主义的出现、人的主体性的弱化。
.......................
2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概述
消费主义思想在社会上的蔓延并形成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培育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基础一方面是对消费主义的理论研究
形成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是现实对消费主义研究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消费观培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要同时对理论进行总结,对需要将进行明确,通过先进思想的指导实现培育。 2.1 基本概念
2.1.1 消费主义思潮
消费主义思潮是指以消费主义为理论核心,有一定的社会群体基础,在现代生活各个领域产生影响的思想潮流。而消费主义是一种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道德现象,是调节消费者行为、思想、情绪、愿望及相应的实践行为的总称。
消费主义按照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所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并认为消费主义所制造出来的“需求”使人们(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消费者)总是处在一种“欲购情结”(Buying mood)之中,从而无止境地追求高档商品符号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的消费,这种无形的意象不断被制造出来,人就陷入这种被不断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之中。也就是说,人们所 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背后被人为创造出来的符号象征意义。具体表现为人们在消费行为过程中无休止、无顾忌的对自然资源大肆掠夺和物质生活资料的过度消耗,把消费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形成“消费至上”的人生价值观。它强调物质消费的满足感,忽视精神消费的提升;重视商品的“名牌”效应,忽视其使用价值效应。其中典型的消费行为如:时尚攀比性消费行为,奢侈浪费性消费行为等。因而其具有欲望性、符号性、炫耀性、虚假性、异化性等特点。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定义及内涵,诸多学者的看法相对一致。一般认为,大学生消费观是指大学生在日常消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规范性、系统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对大学生满足自身需要所进行的消费行为具有主导作用。
本文认为,由于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特殊性,他们进行消费行为时对消费价值问题所持的根本看法也与一般的社会群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大学生在对消费关系进行价值判断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就是大学生的消费观。
..........................
2.2 理论与现实依据
2.2.1 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
(1)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也有精神需要。“需要”作为一般的范畴,表明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状态即摄取状态。任何生物有机体,为了实现自己作为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其他生命活动,都要摄取营养物,以维持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2)认为,人的需要及社会活动又促使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我们知道,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人们必须进行生产劳动。由于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不能单独同自然进行奋争。因此,人们的活动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即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
国内外理论界一般认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可以归纳出一个基本的需要体系或称需要结构,其中包括四个环节,即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一般需要或称经济需要、精神需要。
自然需要,即人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在马克思的着作中,这一需要主要是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由于自然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马克思有时也称之为“直接需要”。
而社会需要的内涵要复杂一些,对其含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是指人类进行社会交往与活动的需要。
经济需要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需要,但将其单列主要是指商品经济、尤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对货币的需要。马克思说“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精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人作为主体施展自身的才能的需要和作为个体享用人类文化成果的需要。精神需要也具有物质性,都要通过具体的物质产品来实现。
2.2.2 当代消费主义思潮的理论阐释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质,首先,它具备一定的理论形态即消费主义理论,并以一定思想理论为指引。其次,它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和思想倾向,是特定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综合形式。主要表现为:
物欲享受是其内在驱动力。所谓物欲享受是指对物质的需求及追求得以满足和实现。而消费主义思潮极力鼓吹的就是一种贪图享乐的、不断消费来满足无限的物质欲望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所表现的就是享乐主义。享乐主义贬低精神生活,强调感官享乐和物质享受,所以它的流行毫无疑问会导致人的物欲膨胀和精神堕落。
........................
3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的特点及分析 ........................... 14
3.1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特点 .................. 14
3.1.1 追求品牌消费符号化 ............... 14
3.1.2 攀比透支消费超前化 .......................... 15
4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现状 .......................... 21
4.1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成果 .................... 21
4.1.1 理论研究提供客观研判和教育依据 .............. 21
4.1.2 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消费观予以分析和引导 ................. 21
5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对策 ......................... 26
5.1 优化消费观的培育环境 .................... 26
5.1.1 社会消费舆论环境的倡导 .............. 26
5.1.2 学校消费教育观念的引导 ................ 27
5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对策
5.1 优化消费观的培育环境
大学生的消费观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更加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要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培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在不同方面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大学生培育良好的消费观创造合适的条件。
5.1.1 社会消费舆论环境的倡导
我国在由出口型经济增长转向消费型经济增长后,国家的政策是通过扩大内需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使我国的社会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保证我国内需的增长,社会舆论就会引导民众进行消费,以扩大内需市场规模。但是,社会的消费舆论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影响,它不仅对社会各阶层的民众会产生影响,也会对各级别学校内的学生产生影响。而高校大学生因有独立的消费空间和消费时间表现出受社会消费舆论的影响更为重大。社会消费舆论对大学生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教育必须要对社会消费舆论进行改变。
社会消费舆论环境的塑造,在
宣传上主要包括对商品的介绍与“消费捆绑”。当前社会消费舆论采用的诱发式消费引导无止境地刺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对大 学生的消费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此,应当改变社会消费舆论环境,由诱导式变成引导式,让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回归到理性的角度。在这方面,当前对烟草的消费舆论变化可作为一个参考的方式:原本烟草的广告中典型的是“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而现在的烟草广告中都加入了“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通过警示语的提醒,使烟草消费者能够对吸烟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盲目消费。同时,对消费舆论环境的塑造还应涉及到语言词汇的“禁”与“限”的使用。当前社会消费舆论中,对奢侈品经常采用的“尊贵”、“高级品位”、“成功人士”类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在舆论上将奢侈品与身份、地位等进行捆绑,利用社会舆论塑造出消费层次。社会消费舆论这种“消费捆绑”行为,是对消费观的不良诱导,对此现象,在塑造消费舆论环境中应当采用“禁限用语”,避免产生误导。 社会消费舆论环境的塑造还包括对消费焦点的转移。社会消费舆论对消费的引导作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对消费方向的引导。在以物质消费为基础的消费观念中,由于物质消费的衡量标准是以物质的消耗为指标,更容易形成符号消费和盲目消费。而以精神消费为基础的消费观念中,精神消费的衡量标准是以人的精神素质的水平为指标,更容易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并且精神消费会提高消费者的自身的素养与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文化表现,有利于消费者的成长与社会价值的提高。因此,当前社会消费舆论对消费方向的引导应当以引导民众的精神消费为主。
......................
6 结束语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行为;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1)理性消费成为主流,消费观念成熟。在调查中发现,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对合理的消费观念表示积极的认同。他们比较成熟理性,体贴父母,克制自我,能够在家庭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合理消费,他们没有高消费群体的优越感,也没有贫困生那样的困境。这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群体,呈现理性消费的计划性和自律性特点。(2)消费水平两极分化,群体差异性明显。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经济来源于家庭供给,经济来源的单一性和依赖性使得大学生生活消费存在较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男女差异、年级差异。有不少学生“贵族”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好,父母给的生活费多,可以随心所欲,尽情享乐,是大学生中的“高端”消费群体;与之相对的是生活处在贫困线以下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一切费用主要依靠借贷解决,仅能进行基本的生活保障消费,是大学生中的“地段”群体。(3)“攀比”心理普遍存在,超前消费意识强烈。大学生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出于好奇和对都市生活的向往,加上身边少部分学生“贵族”高端消费的刺激,许多大学生开始炫耀性消费,并陷入攀比争抢、愈演愈烈恶性循环。他们高端消费需求大部分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属于没有实际消费价值的浪费性消费,是非理性的消费形态,其结果必将造成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入不敷出,甚至负债累累,激发少数学生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望。(4)消费结构多元化,社会性特征明显。现代大学生的消费不再是局限于基本的饮食和日常生活需要,其他消费支出明显增多,涉及人际交往、旅游、电子通讯、恋爱等各个方面,凸显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多元化属性。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观也开始从以生产为中心中解放出来,并在开始逐步盲目追求西方的消费文化观,表现为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以享乐主义、虚无主义、主义为支配的异化消费文化观。大学生热爱新事物,自我判断和约束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类意识形态的影响,讲品味,比潮流,认为自己不和别人一样,就是不合群,根本不考虑家庭的经济能力。(2)家庭环境的影响。80、90后大学生的父母大多经历过上山下乡、极其困苦的日子,他们在心理上对贫穷有恐惧感。家长们为人处世的虚荣心也对孩子的消费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于根据对方的穿着打扮来判断其社会地位,这种观念表现在消费观上,就是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被别人关注和认可,就会在一些方面对自己进行刻意包装,通过“包装”来获取他人的尊重和赞赏,这样自尊就演变成了虚荣,并导致大量不合理消费的产生。(3)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接触社会过程中,经受形形意识形态的冲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观的树立面临巨大挑战。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形成并没有发挥主流引导作用,反倒那些“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观占据了主导地位。校园整体消费环境日渐恶化,最终必然导致大学生走进消费误区。
三、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现阶段,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通过理性分析拨开学生心头的困惑,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诱导,使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2)加强国情教育,引导适度消费。目前,高校国情教育大都流于形式,浮在表面,重视程度不够。国情教育的缺失使许多大学生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水平、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认识不够充分。高校思政教育要加强基本国情教育,使大学生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走“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道路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3)校园消费文化的建设。作为高校应将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消费文化氛围。一是组织有关消费知识的专题讲座,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消费常识,增强他们的理财能力;二是拓宽课堂教学的范围,开设诸如“消费法律知识”、“理财知识”等选修课,增加大学生获得消费知识的途径,引导他们建立自己的消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有益的课外消费教育活动;三是重视对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的整治和管理,让健康、低碳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流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肖辉赞.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略论.社科纵横.2009(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大学生消费观;内涵定义;主要类型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举措,因此,世界各国的消费品都不断向中国市场涌现,其中不乏一些奢侈品和高端产品。大学生作为时尚消费一族,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而消费观作为其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观也是其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防止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非理性、冲动等不正确的观念,必须要深入研究学生消费观念的具体含义,然后才能够提出如何进行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
一、大学生消费观定义和内涵
消费观主要是指消费者对于消费的一种态度和观点,大学生消费观,顾名思义,就是大学生进行消费时的一种观念和观点。可以说,这种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消费内容、消费形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的方式。大学生消费观是大学生生活和消费时的重要观点和态度,对其消费行为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当然,反过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是其消费观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的消费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大学生的消费观是其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冲动等不正确的行为,那么代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失误,因此说,大学生的消费观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密切。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培养。学校作为一个微社会,每个学生的出身和家庭实力各不相同,一部分比较富裕的学生寻求的是比较高端的消费,而部分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盲目攀比,产生错误的消费观念,这就代表着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严重失误,因此,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紧密。最后,我国高校工作重点是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密不可分。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的错误类型
目前来看,大学生群众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错误的消费观念。
第一,炫富型消费观。部分大学生比较注重面子,强调自己的家庭条件好,在消费中讲求“高、大、上”,国际品牌消费、高价消费是其消费观念的具体体现。尤其是科技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部分学生还是不断的更新,譬如手机、电脑等,完全不注重使用价值,盲目的追求高价位和国际品牌,这就是非理性的消费观念。
第二,超前型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念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够根据家长提供的生活费用,过度追求时尚和个性。他们认为应该引领学生的潮流和趋势,作为潮流前线的他们追求美食、服饰,或者是化妆风格和游戏等。这些大学生片面追求时尚,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根本无法投入当正常的学习当中去,造成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微乎其微,最后影响到了自己的发展前途。
第三,攀比型消费观。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条件不比其他人差,所以不应该比别人花钱少、消费少。由于极度的自尊心,盲目地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进行攀比,在消费中,别人逛街花2000元,她(他)就花3 000元,以满足自己虚伪的内心安慰,最后过度消费,给家里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四,冲动型消费。由于大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还没有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和不良商家的诱惑,导致自己的冲动消费。大学生选择购物如通常都是在商城促销、元旦双节的时候,由于等商家各种活动的诱惑,如满100元返50元,满1 000元返1 000元这些商家的大让利噱头可以吸引学生消费,导致很多大学生自愿上钩,最后冲动购买了很多无用的东西,浪费钱财,还造成了自身的心理阴影。当然学生上当受骗等现象也就层出不穷。这些和学生的维权意识淡薄也有一些关系。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出现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原因
“任何事情和观念的存在都是有其存在的原因”大学生错误消费观念的存在也是内外因共同发展的结果。
首先,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不健全,消费观念错误。大学生刚刚离开家庭在外求学,由于自我生存的能力不强,在消费观念上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其本身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健康的、正确的消费观念,因此,比较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比如西方的拜金、享乐主义影响了一大批当代青年。而且大学生虽然没有经济来源,但是一些家庭通常会给予丰厚的生活费用,这也就让学生没有那种理财或者节约的消费意识。
其次,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也就是说家庭对学生各种观念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抗拒的,如果家庭的父母也是铺张浪费的,那很难保证学生能够形成节俭的消费观念。部分家长为了孩子不在学校吃苦,也给孩子很多的生活费用,让其不能比别的学生差,这种教育理念也让孩子的消费观念产生了误区,不能够按着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造成了盲目攀比型的错误消费理念。
再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也是造成学生错误消费观念的又一外因。部分学校过度重视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尤其是培养学生消费理念和能力课程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蚀,形成错误的消费理念。另外,当下高校教育是应试教育,即使能够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政治工作,比如消费观的引导课程,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导致了理论学习不足,实际效果更加微乎其微的后果。
最后,社会外界的影响也是导致学生错误消费观的又一原因。当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消费思潮也是不断地弥漫扩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大众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冲击,造成了消费的各种误区,学生也深受其害,不能自拔。
四、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为了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培养健康、理性、正确的消费理念,高校有必要对学生的消费观念加以引导,并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长、社会、学校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行为。
第一,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消费观念的引导。学校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尤其是消费观念引导的课程,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勤俭节约的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追求个性、时尚,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第二,家长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不冲动消费,不盲目的和同事、朋友进行攀比,通过家庭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而不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些错误的消费^念,让孩子也受到不良影响,上行下效,产生错误的消费意识。
第三,大学生要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提高自身的节约意识和理财意识。目前,大学生们的生活大多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对于生活费用也是毫不顾忌,应该通过勤工俭学等形式,让大学生体会到“一针一线来之不易”,这样才能够为其节约用钱、合理消费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加强对社会消费观念的干涉与引导。国家不应该为了经济收入,盲目的引进国际奢侈品牌,让大众形成跟风、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国家应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或者是讲座等,引领大众的消费,避免消费误区影响更多的人。同时,对于不良商家的假广告等诱惑消费方式进行严厉的惩罚,让消费氛围更加的趋于理陛。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消费观
消费是人们通过消费商品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和过程。商品不断地被消费,随之产生了社会关系和文化导向,所以消费这个过程一方面展现了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交换过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高校扩招,当代大学生无疑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不仅是整个国家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并对将来消费文化的形成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从而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管理。于是,近些年,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普遍性消费观
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方式等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态度。消费观是一种观念,社会经济的现实会在人们的头脑中映射出来,而一经稳定形成,又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股强大的反作用力,并具有深远的影响。消费观的形成和演变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结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发生变化
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他们的消费结构中,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消费比例正逐步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学生认识到只有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除此以外,大学生的消费还体现在他们的生活用品、手机、着装等方面。他们通过自己独有的审美观来修饰打扮自己,以求彰显个性、突显自我。
2、引领潮流,走在时尚的尖端
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接受新生事物频繁、面临社会角色转化、自我需求迅速扩张的时期,所以希望以一种标新立异的形象向成人社会展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思想成熟,从而证明自己的存在,也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时髦前卫来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特别是在当下,这种所谓时尚的消费意识和新潮的生活方式,各种来自广告、媒体所宣传出的消费理念,使得当代大学生为满足时尚新潮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建立起一种不拘一格的消费方式。
3、陷进误区,消费过度
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存在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有的大学生认为要有以“享受生活”为核心的消费观念,把节俭看作是“寒酸”,走入了消费的误区。大学生的消费误区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意识逐渐减弱,高呼提前消费、提前享受;重视对各种情感上的投资,比如流行的友情消费、追求恋爱中的浪漫等;脱离自己的经济能力,在对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已经不是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等等。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存在,造成了大学生消费欲望恶性膨胀和经济能力不堪重负之间的矛盾,显现出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4、在各种传媒的蛊惑下忘我消费
现在的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渠道很多,除了人脉就是传媒。当今是网络技术发达的年代,不管是广播、电视、广告还是微电影,都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学生灌输消费观。它让大学生认识到,要有市场经济的头脑,要根据整个商品市场来决定自己的需求和生活风格,从而让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跟着传媒的风向随波逐流。事实上,大量制作出来的影像和画面,虽然唯美动人,但还是不能让我们真实地认识现实所在,只是从情感上让大家接受,再去慢慢尝试领会宣传意义的所在,进而才能接受并产生想要消费的冲动和欲望。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听到很多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心动不如行动!可见,传媒的力量,不能小觑。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理性化的表现
1、对勤俭节约的认同
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而且要发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当今这个重视消费的年代,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非常赞同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的,也认同节俭的价值观。这足以证明大学生并没有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2、消费结构以用于学习方面为主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范围存在多样化,但用于提高自身素质和促进自我发展方面的消费比例在渐渐增大。为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大学生会报考各种专业资格考试,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班,购买各种需要的专业书籍以及学习工具。
3、经济独立的意识增强
在中国,子女的教育费用一般都是由父母来承担的。但如今不一样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有很大的变化,他们觉得完全可以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通过勤工俭学或者兼职的形式来赚取生活费。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经济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想根据自身需要努力实现经济独立。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观非理想化的表现
1、盲目攀比,虚荣心作祟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消费根本不是根据自身需求,而是看到别人拥有的,自己也要拥有。平时用的手机、电脑和MP3要讲究新潮,吃饭讲究地点、档次和排场,穿衣也要注重品牌。虚荣心造就无休止的攀比,攀比进一步膨胀虚荣心,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大学生在追逐时尚消费的过程中,在对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已经不是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而是一种虚荣的心理,觉得一旦拥有就是时尚,就会被成人社会所认同和接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认识、态度和情感的宣泄,否则会被“瞧不起”、“会有和社会脱节的错误幻觉”甚至“被无视存在”。
2、过于物质化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相信在他们大一的时候就有学到过,但往往现实中大学生的种种行为与理论有些背道而驰。他们更多注重享乐、富足、安逸的生活,而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或者一种感恩的心态却被忽视。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相当超前,鲜明的特征表现在:首先,消费是为了开心,为了享受,特别是消费之后内心产生无比的愉悦和畅快的心情,有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部分大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勤俭,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干嘛不潇洒点,把自己弄得那么“寒酸”。这类人群对传统美德中的“勤俭节约”基本没有什么概念,“享受生活”已经成为消费观念的核心。其次,大学生中蔓延着这么一种消费心态――“潮”。只要是前卫的、新潮的,一律是被关注的和被追崇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一年一年的成长,他们的自我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张,他们沉迷于所有与时尚和时髦相关的东西,甚至达到“另类”的效果。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大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展现并且炫耀青春、张扬、标新立异和能量。
3、消费需求与价值的背离
消费行为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是源于需求,二是源于欲望。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消费是满足人的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一旦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如果经不住消费诱惑,肆意放纵原本的生活需要、贪图享乐的话,就会导致非理望的出现,从而对物质消费过度需求,形成一种非合理的生活消费观。拿大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攀比性、虚荣性的消费。
4、节俭意识淡薄,毫无理财的概念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消费没有理性的思考,手上有多少钱就花多少,在理财方面就更加无从谈起了,大有“月光族”的风范,有的甚至到月中就没钱了,还要靠借钱度过剩下的半个月,所以“提前消费”在大学生当中很是流行。他们在拿到生活费时,不会去提前计划一下这些钱该怎么用,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完全没有概念,也不能合理安排和控制本月的支出,于是两种极端的现象出现:有钱就大手大脚,没钱就借钱度日。大学生的普遍年龄都在18岁以上,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据调查,将近八成的大学生觉得生活费勉强够用,有一成的大学生觉得每月的生活费根本就不够用。这些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存在着冲动和盲目的因素。难道真的是父母给的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科学理财意识已经成为各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倡导理性消费
人的存在过程就是消费物质资料的过程。每个生存阶段会有不同的消费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人们的消费观也会随之改变,所以作为特殊消费人群的大学生,他们的需求应该顺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总体趋势。
1、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树立科学消费观
我们提倡的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要让大学生把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家庭经济的情况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之所以要提倡这个消费观念,目的是要让大学生明白,消费要俭而有度,节俭是美德,我们当然提倡,但是万万不能是吝啬型消费,这样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要避免以物质消费的多寡来衡量自身价值的高低。大学生要学会自主消费,自己心中要有衡量消费的价值意识,不要盲从,适度、理性的消费才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消费观念。
2、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当今大学生都是象牙塔里养尊处优的王子和公主,对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意识相当淡薄,衣食住行都是由父母来承担,没有赚钱,根本不能体会赚钱的辛苦。如果光靠说教一般来讲收效甚微,而通过勤工俭学的活动,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就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提高他们自强自立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3、大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如果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等同于对物质的占有或者永无止境地消费的话,那么何来的精神需求,那还跟其他动物有何分别?大学生的生活要以精神生活为基础,物质生活是建立在此之上的,只有远离对物质需求的贪婪才能真正从精神上获得满足,如此之良性循环,才能称得上有意义的有品质的生活。
4、加强大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提高其科学理财的能力
我们要将此纳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当中,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让有限的钱发挥最大的效益,引导他们将钱用在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上,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让他们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 侯玲等:大学生消费文化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3] 武小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2).
[4] 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广西青年干邵学院学报,2012(10).
[5] 戚世钧:大学生的消费观及其引导[J].河南大学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