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有机合成经验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0 10:31: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有机合成经验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有机合成经验

第1篇

关键词: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机制;路径

南京,作为我国长三角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对跨区域合作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先后提出南京都市圈、“一小时都市圈”、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宁镇扬城市共同体、宁合昌新三角等跨区域合作设想,并在物流、基础设施、科技资源共享等多个领域尝试跨区域合作。但时至今日,南京跨区域合作成效并不明显,预定目标多数没有实现。这与南京跨区域合作模式选择、空间取向、合作内容等定位不清密切相关。跨区域合作呈现由传统要素推动向创新要素推动转化的趋势。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本质是通过区际创新要素共享,增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1、南京实施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战略意义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要时期,南京跨区域合作以创新合作作为“凝聚核”,既有内在机制的推动,又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由外延式向内生式转变,实质是实现由依赖传统要素的增长向依赖创新要素的增长转变的过程。在我国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制定中,增长极发展战略被广泛应用,其基本的理论假设是增长极的经济辐射,将形成增长极与经济腹地间的扩散效应,产生大规模的就业增长影响(Hermansen,1972;Erickon,1975)。这些思想建立在传统要素区际流动形成的空间经济联系基础上,但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掌握技术、知识等的创新人才与创新型企业,掌握核心要素,是抓住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以南京为核心的跨区域创新合作顺应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其次,实现毗邻城市间合作模式创新。当前跨区域合作研究主要从要素互补、产业转移等角度展开,但由于交通运输规模经济的实现,毗邻城市间增长溢出的主要渠道并非投入一产出联系,这种联系可能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展开,而不局限于本区域,这是政府政策无力改变的事实。而创新要素尤其是创新人才、创新型企业在空间上的扩张,毗邻效应更为明显,成为核心城市对周围区域发挥辐射作用、形成增长溢出的重要渠道。创新溢出在内生增长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国内外研究多次强调,但创新流动的规模与影响随地理距离增加而下降,而且,对国内的影响大于国际。因此,创新导向的南京跨区域合作,为毗邻城市间合作模式的创新探索发展路径。

第三,引领中西部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2010年6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对南京城市功能的定位是“发挥南京沿江港口、历史文化和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促进皖江城市带发展,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由此可见,南京在国家整体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南京地处我国经济重心――长三角经济区,同时是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的枢纽城市,因此其经济发展对于承东起西、促进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南京沿江向西及两翼的较大范围内无特大城市,这就决定了其在接受上海直接辐射的同时,可以向西辐射长江中上游经济区、开发内地资源和市场,具有传递辐射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示范作用。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有效实施,为其他城市间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展开提供经验借鉴。

2、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形成机制

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形成机制在于:市场机制推动创新要素的跨区流动及创新活动空间外部性的存在,使区际创新过程中产生空间依赖,空间位置邻近的区域之间形成显著的协同发展效应。因此,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是科技一产业、区际互动发展机制的形成基础,是跨区域创新合作形成的内在机制。

2.1 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机制

从区域层面,技术创新分为内生型和外源型两类。内生型技术创新即自主创新,主要是依靠区内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形成创新要素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构成的区域创新网络,形成持续的新技术来源。外源型技术创新主要依赖于外部技术输入,如通过技术市场交易、区际贸易及跨区投资过程实现的技术扩散。因此,区域的创新能力首先取决于创新要素禀赋条件,即使是选择技术输入型发展战略,引进技术能否转化为自身竞争力还取决于区域创新资源禀赋约束的区域创新吸收能力。

创新要素的空间分布一方面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耦合的典型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往往是创新要素集聚的区域,两者形成明显的正反馈机制;另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行政区域中心集聚化特征,即创新要素尤其是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水平与行政区域中心性特征相耦合。南京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科教资源的集聚优势十分突出:拥有各类高校60多所,江苏进入全国前100名的15所大学中,有10所位于南京;科研院所500多家,占全省2/3以上,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处于领军地位的电子、船舶类的大型研究所,省部级以上重点试验室等科教文化资源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就人力资源来说,拥有在校生70多万人,每年毕业大学生20多万人,各类科技人才70多万人,院士数量处于全国前列。显著的科教资源和人力资源集聚优势,是推动南京实施跨区域创新合作、形成区域创新中心的前提基础。

2.2 创新要素的空间扩散机制

创新要素的扩散特征与传统要素不同,空间取向、作用强度等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是区域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过程。创新空间扩散包含2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企业间创新溢出,二是区域间创新溢出,这两方面是内在统一的,企业间的创新溢出是区域间创新溢出的微观载体,而区域间创新溢出是空间表现。在区域系统中技术变化内生于宏观增长理论中,空间相互依赖通过要素流动、创新扩散和贸易影响技术变化和增长。创新要素空间溢出效应取决于地理位置的邻近性与技术的相似性程度。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创新要素空间流动的地理约束大大降低,但大量与创新过程相关的新经济知识是难以复制的,而且不具有完全获取性。这种新知识由大量技术、组织及实践构成,其扩散要求直接接触及密集的交流。因此,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这已经由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内创新要素扩散特征的研究成果所证实。另外,创新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

具有地方化特征,区际溢出是创新产出区际差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跨区域创新合作过程中,扩散是双向的,存在重要的反馈机制,其形成依赖于创新主体间密切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直接受到空间因素的制约。这也就是知识、创新扩散往往存在明显的毗邻效应的原因,地理位置的邻近再辅以技术上的相似性,为反馈机制的形成创造了优越条件,也为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深化提供保障。

2.3 科技一产业互动发展机制

科技与产业间具有互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方面科技发展是产业不断升级的保证;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不断为科技创新提出新需求。而区域的科教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区域创新资源优势、科技要素能否转化为创新要素,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科技与产业的互动发展。区域科技优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比较静态特征,只有与区域产业部门形成互动发展才能转化为区域创新优势。各种创新要素的组合方式和效率决定了创新绩效,打破科教资源流动的小循环,形成区域内科教资源、产业资源等的大循环,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对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实现自主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南京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在诸多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处于全国领先;另一方面,丰富的企业资源,雄厚的产业实力,为创新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市场条件。高校院所的学科团队与企业结对合作,共建“校企联盟”,包括生物医药、风力发电、光伏太阳能、半导体照明、轨道交通等领域。如南京大学与连云港共建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使南京大学在高新区、特色产业基地等建设的研发中心达到10家;南京农业大学在高邮、宿迁、常州、张家港、南京市六合区等地设立了产学研办公室,开展深入合作。正是通过科技与产业的互动化发展,实现双赢,为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2.4 区际创新互动机制

区际创新生产率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区内市场推动的研发发展差异来解释,但同时,区域创新存在明显的外部性,并与经济增长关系显著,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是每一区域必须考虑的显著因素,使空间层面上总量水平并非收益递减。而从整体上来说,创新的空间扩散过程限于相对较小的地理范围。技术知识转移一般发生在有限地理空间范围内,区位和接近性直接影响区域创新性。知识溢出要求主体间频繁的接触与相互作用,知识溢出的成本随距离而增加。专利与研发活动也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溢出效应的发生具有高度的区位性,仅存在于大约300公里范围内。也就是说,生产性主体的区位和接近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区际存在知识溢出,而且地理上邻近的区域间溢出更加显著。

对我国的研究也取得了相似结论,国内研发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而且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本省的吸收能力。省域创新行为在空间上并不是分散分布的,创新产出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也就是说存在着空间上的创新集群现象。因此,实施以南京为中心的创新合作战略,要充分考虑空间效应的内在机制,在创新合作区域的选择上注重毗邻性、技术接近性。

3、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的优化路径

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需把握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内在机制,通过完善市场、协调供需、培育创新网络及制度创新,实现合作模式的创新。

3.1 实现创新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提升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

实现创新要素共享、区际无障碍流动,能够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整合,形成紧密的区际创新网络,是提高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的先决条件。

围绕创新活动的市场一体化建设,需要着重加强以下3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市场一体化,为创新主体提供创新收益保障机制。通过知识产权竞价,使创新要素收益最大化,有效减少机会主义和“搭便车”行为,增强创新活动的利益驱动;探索多样化的知识产权实现方式,鼓励知识产权与实物资本的结合;整合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打破行政区划约束,形成一体化运作模式,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二是高端人才市场。保持系统中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活力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整合区域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以高素质人才引领创新型经济发展。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要与创新平台的建设相辅相成,促进创新人才的集聚,从而加速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三是加快南京科技金融中心建设。资本市场不仅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更具有科技孵化功能,推动创新型产业发展。金融资本流动的市场化导向比较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突破行政区经济的刚性约束,助推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南京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探索,积极为新兴产业提供资本的支撑和各种平台的支持。

总之,围绕创新活动的市场建设,是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保障,其中资本市场的建设是先决条件,形成高效、规模化、创新资金投入与退出机制健全的资金保障环境,带动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等的集聚化,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3.2 强化创新供需双方“耦合”效应

创新主体错位、产学研之间合作力度不足,最终表现为南京在创新设施、投入方面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创新产出的优势,出现典型的创新需求与创新供给失衡现象。2009年,每十万人专利授权数南京不仅低于苏州、无锡,甚至比镇江还低,在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方面也远低于苏州,说明产学研之间的合作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见表1)。

产学研供需失衡、创新合作困难主要源于创新要素供求信息不对称,这是组织效率题。一方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人才主要专注于一些基础领域的创新,而对成果的应用性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广大中小企业合作开发技术的需求比大企业强烈的多,但由于其资金规模较小,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意愿不强。而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也大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元器件和关键设备,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强。企业技术需求与学研的技术供给不对称情形,进一步降低区域创新效率。因此,以创新为导向的区域合作关键在于对产学研的集成和组织。

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应积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首先,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优势,创新高校多样化办学模式,真正发挥企业所需人才“摇篮”的作用。科教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为区域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本,进而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经济活动产生区域吸纳效应。建议利用现有的职教硬件资源,加上优越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软资源,采取灵活化的人员管理模式,形成产业工人的输出基地。其次,强化创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科技园区建设的“耦合”。鼓励园区企业与大学里的实验室建立定向联系,公司员工参加学校的研究讨论,参加相关研究项目,进一步拓展教育机构在科技园建设中的职能作用。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将实验室“搬进”园区,不断提高研发项目的市场敏感度,直接面

向产业发挥辐射作用。

3.3 优化区际创新网络

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系统维持并不断发展的运行机制保证。各创新主体间形成的相互作用链,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系统。

实施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过程中,通过区际创新要素共享,构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组织网络化互动机制,真正实现创新共享。创新型网络是在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并反过来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进一步演化。首先基础工作是建立创新要素的共享信息系统。对各类创新要素禀赋条件进行系统摸底,如各类大型仪器设备、各类科技人员、科技企业及科技园等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分类整理,为创新需求方和供给方提供充分、准确的信息查询。同时实行区际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在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的申报上发挥“拳头”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弥补区域投入有限的不足。如有效整合重点行业的研发、生产要素,形成在更大区域层次上的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着重于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开放性、可持续性强的专业型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培育科技创新综合体。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打破市界、校界限制,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3.4 构建跨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

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实施过程,关键在于突破行政区域经济利益的刚性束缚,探索新型合作机制,前提是解决合作成本的分担、合作收益的共享题。

第2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是一个全局的概念,是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发展做出的全局性、长期性、决定全局的谋划和规划。由于城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巨大系统,因此在关注城市发展战略时我们必须关注城市的整体以及长远的发展,避免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而破坏城市长远发展问题的产生。

一、目前城市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由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再转向目前的生态文明。然而,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上却留下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的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化地步伐不断加快,必不可少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活垃圾的增多。然而,我国的垃圾处理方式却是极其不科学的,主要是实施“污染物转移”,即将生活垃圾集中起来,进行填埋。然而,现有的亟需处理的垃圾数量以及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大量垃圾露天堆积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一个大难题,不仅占地过多,而且对大气、水体以及土壤都会带来一定的污染,甚至会传播一些有害的生物传染疫病。

除此之外,公众的环境意识明显不够。目前城市中的垃圾已经基本实现了密闭收集,但这也需要每一个城市居民能够自觉配合,将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然而,有些居民却任然有随手扔垃圾的习惯,特别是一些塑料袋,这些都给现代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很大意义上是取决于每一个公民的素质。同样地,环境问题也需要每一个公民自觉的从小事做起,注意自己平时的一举一动,谁都不愿意将自己生活的城市变为一个“垃圾王国”,因此必须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坚持做好垃圾的分类工作,从源头上将垃圾问题遏制住。

(二)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

在1999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一份空气质量监测报告中,对我国的335个城市做了一份综合的评价,其中太原、阳泉等3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较差,特别是太原,已经被列为世界10大空气污染城市之首。

大气污染是城市工业发展带来的又一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有:工业技术较为落后的工业城市,工厂大量分布,导致SO2排放量增加;一些以燃煤为主要燃料的工厂,对燃煤的污染控制力度不够,燃煤中还有大量其他污染气体;另外,城市中车辆的增加,导致汽车尾气排放量超标,给城市大气带来了污染,当然还有以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总之,大气污染为城市的发展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三)城市的噪音污染和水污染严重

城市中车辆的增多,带来的另一直接后果是城市的噪音污染。噪音污染对居民的正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而且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音响下,对人们的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另外,由于一些工厂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将一些工业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严重污染了水资源,而且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饮用水问题。要解决水污染及噪音污染问题,首先是政府要加大投入进行整治,其次是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避免再次污染,减轻为害和损失。

二、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环境问题的越来越严重,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我国开始渐渐将城市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自从环保事业在我国逐渐兴起,《环保法》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保护环境和防止生态的破坏,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随着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我们开始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指的是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由于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在城市发展历程中,必须加强对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避免走上“重开发,轻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在一些重大经济发展建设问题上对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的影响,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做打算。

另外,应该坚决贯彻环境保护法,对于一些违反环保法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严厉的打击。企业是环保政策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措施,避免企业负责人只顾眼前和局部的利益,而不顾长远以及全局的利益,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予严厉地处罚。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帮助企业处理污染物的排放,使其达到环境标准,避免造成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污染。

总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体系和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除了在对现有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外,还必须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通过栽花,种草,种树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既美化了环境改变了环境,又调节了气候,削减了城市噪音及煤尘的污染,有益于市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目前城市森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森林与综合竞争能力等,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社会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的家园到处充满着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联合国SEEA系列手册为序展示了环境经济核算的国际研究进程,并指出各手册的特点为:SEEA-1993提供了环境经济核算的总体框架,SEEA-2001〕提供了实施步骤,SEEA-2003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拙上给出了方法指导。

环境经济核算的主旨是要在国民经济核算基础上,着眼于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进行全面核算。为进行环境经济核算的一套理论方法即所谓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s,简称SEEA )。在环境经济核算的研究和实践中,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方面是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对研究实践成果予以总结和提高。其中最引人注目、影响最广泛的就是联合国主持下编纂的一系列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本文拟对这些手册进行简要评介,并借此勾画环境经济核算的国际进展。

一、SEER-1993:环境经济核算总体框架

对国民经济核算提出质疑并试图构造出环境经济核算框架,这种尝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类似的尝试、设想、研究、实践累积起来,直到1993年,伴随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修订版的,环境经济核算较为完整的框架才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附属核算账户由联合国推出,即《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临时版本)》,简称SEEA-1993手册。通过该手册,整合了此前“数年中讨论和应用的不同概念和方法,把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领域不同学派的方法综合在一起”,通过综合,由此确定了环境经济核算的基础和有关基本概念,给出了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并为下一步的研究实践提供了空间。

首先是确定了环境经济核算的起点。尽管有人认为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内,不可能很好地处理环境问题,但大多数国民核算专家否定对常规国民核算账户做重大改变。所以,最终选择了以下设计方针:在国民核算账户传统框架之外建立一个特殊的附属体系,用于描述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以作为综合环境经济政策的数据基础,用以建立不仅包括经济变量也包括环境变量的全面的经济模型。

进而形成了环境经济核算的总体框架。在概念扩展基础上,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对应不同内容,形成了环境经济核算的积木式框架,其中包括若千个版本,这些版本分别代表了环境经济核算的不同阶段,它们递进延伸,为环境与经济之相互作用提供越来越综合的核算。

版本一是根据环境经济核算需要对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的重组,目的是为环境经济核算内容的展开提供一个基础。

版本二试图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内,分解那些与环境有关的流量和存量,具体核算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包括在现实经济流量中的环境防护活动核算,二是包括在经济资产中的自然资产存量核算。它只涉及已经包括在经济核算之中的环境要素,因此不是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

版本三扩展了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范围,试图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基础上具体描述经济与环境之间发生的实物流量,并把有关环境的实物流量和存量置于国民经济核算结构之上,形成环境(实物单位)经济(货币价值单位)的混合核算。

对有关环境的存量和流量进行货币价值核算构成了版本四的主题内容。由干估价方法的不同,具体形成了三个子版本。版本四.1体现市场价值估价法的环境成本,版本四.2中所包含的是按照维护成本法估价的环境成本,版本四.3核算的环境成本则是或有估价方法和市场价值估价方法的结合。结合环境成本的核算,给出了相应的’‘经环境因素调整后的国内产出(EDP)”。

最后,版本五涉及到对环境经济核算范围的进一步扩展。这部分扩展内容的核算更加具有争议性,因此不代表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EEA-1993仍然是一个理论性的核算框架,关于核算的具体贯彻实施和具体核算方法,关于环境经济核算的实际应用,则相对着墨甚少。到那时为止,各国除了局部的实物核算以外,还较少环境经济核算的实际应用案例,因此,它实际上只是对理论框架讨论的总结。

二、SEEA-2000:环境经济核算实施的步骤

SEEA-1993就环境经济核算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工作,提出了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随着一些国家就环境经济核算进行实验所积累的问题和经验,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在2000年又7《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操作手册》,简称SEEA-2000 ,其主要贡献在于,是要为如何具体实施环境经济核算以及分析应用相关结果提供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指示和建议。

各国实验表明,很难一下子编制出完整的环境经济核算表,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基础数据缺乏,二是对估价方法存在很大争议。而且,由于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常常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着眼于应用,实际上没有必要做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而是应该针对优先的环境主题进行核算。面对这种情况,特别有必要将环境经济核算的内容进行拆解,形成相互联系的不同部分和循序渐进的实施步骤SEER-2000就此进行7总结,提出了核算内容拆分的五个部分和十个步骤。

第一部分,应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进行环境分析,具体包括三个步骤。

步骤一是编辑包括资产存量的产品供应使用账户,

步骤二是识别和编辑环境保护支出数据进行核算

步骤三是分别不同产业编辑生产性自然资产账户,重点是那些培育性生产资产。

第二部分,自然资源核算,所覆盖的自然资源主要是国民经济核算所定义的经济资产中的非生产性自然资产,具体包括第四和第五两个步骤。

步骤四是编辑自然资源实物账户,目的是用实物测度单位(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记录自然资源存量及其在当期内的变化。

步骤五是要对自然资源进行货币估价,编辑货币单位的价值账户。

第三部分,环境资产核算,所覆盖的环境资产是指所有权不确定、无法从其使用直接获得经济收益的那部分资产,包括空气、水体、土地、野生动植物等。这些核算内容作为第六步骤,主要是用实物单位编制环境资产账户,反映其资产存量及其变化。

第四部分,排放账户,是针对经济过程排放的残余物所编制的账户,其内容组成了第七和第八两个步骤。

步骤七是安经济编辑扫澎账户,按实物单位核算。

步骤八要估算关于排放的维护成本,即要用货币单位估价排放对环境资产所产生的影响。

第五部分,总体描述与分析,是要对环境经济核算的最终结果予以总体反映,并使之成为分析应用的工具和基础。具体包括第九和第十两个步骤。

步骤九是对核算结果予以综合并列表显示,中心是要进行价值核算,对传统经济核算总量进行环境因素调整,如自然资本总量,经环境因素调整的国内净产出(EDP)等。

步骤十是用国民经济核算的传统指标与环境经济核算的经环境调整指标进行比较。

三、SEEA-2003:实践经验总结基础上的方法指导

由于普遍面对的环境压力,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各国的推进,近几年环境经济核算实践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与此相适应,有关此方面的研究也是异常活跃的,一方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要将这些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方法。SEER-2003(最后草稿)就是这样的一份方法性指导文件。

和SEER-1993和SEEA-2000有所不同,SEEA-2003更加强调现实应用成果的总结,文中尽可能地包含了各种实际应用案例的讨论。如果说SEEA-1993勾画出了环境经济核算的理论框架,SEER-2000就是要说明应该如何去做,给出了可能的操作步骤,试图使核算成为可行,进而,SEEA-2003就是要总结实践中已经做了什么,通过这些实践检验,说明不同核算内容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总体来看,在前两个手册基础上,SEEA-2003对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组成做了进一步的归纳和扩展,将环境经济核算的内容归纳为四组账户,同时扩大了国民经济核算作为环境经济核算基础的范围,加强了对各部分具体核算方法的讨论。

第一组账户是经济环境间流量的实物核算和混合核算,相关核算内容得到了详细的讨论,而且介绍了类似核算的应用案例。通过这一组账户,可以最大限度地集合现有各种分散的、具有不同目的的环境数据,将其初步纳入SNA的既有框架中来;同时,可以将环境数据与原有的经济数据进行比较,考察经济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和环境对特定经济活动的敏感程度,反映关键性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目标。

第二组账户是环境保护支出账户和与环境有关的其他交易核算账户,是就现实发生的与环境保护、恢复、管理有关的活动所构造的核算框架。其中,一部分是针对现实发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活动进行核算,另一部分是针对现实中利用各种经济手段来有偿使用环境的情况所进行的核算,比如征收环境税费。

第三组账户是环境资产存量及其变化的核算,其中区分三个宽泛的类别:自然资源、土地和生态系统,给出了实物型和价值型资产账户。

第4篇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游戏程序;研究和设计;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044-01

近年来,在网络游戏发展过程中,图像的呈现质量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人工智能游戏已经成为决定一款游戏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并受到了游戏开发商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目标性、竞争性、互动性、情节性的娱乐作品,它的智能水平对游戏的质量和可玩性具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将计算机图形学和人工智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人工智能中的预测、路径规划、搜索、学习等技术有效的应用到网络游戏的研发工作中去,不仅能够提升游戏的质量和可玩性,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游戏开发企业的发展。

1 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人脑可以用一套较为独特的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并且还能够从正反两面的行为差异中进行学习,经过研究发现,人脑是由十万种类的遗传因子中的十万亿个细胞组合而成,人工神经网络就相当于模拟人脑功能的一个数学模型。其中神经元作为人脑系统中处理基本信息的单元,是人体神经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轴将各个神经元进行有效连接,而其他神经元的发送的信号能够使当前神经元产生相应的反映,这一反映如果能够达到特定的阈值,就会逐渐产生一种新的信号,并且沿着轴将信号传输到其他神经元[1]。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就是由各种节点相互连接组合形成的,节点类似于人脑的各个神经元细胞,会存在一些节点连接外部环境,主要负责相关的信息输出和输入工作,被称作是输出点或者输入点,而另外一些网络内部的节点,通常被称作隐藏节点。隐藏节点的信息输出通常是输出节点的信息输入,输入节点的信息输出通常是隐藏节点的信息输入。

此外,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核心思想就是对人类大脑神经系统功能进行模拟的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并且通过对系统内部各个神经元的各种连接参数进行反复的调节,使得神经网络系统得到训练,并且在遇到一定情况时能够做出最佳的反映[2]。总之,神经网络作为一项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其在解决相关问题之后,将会使网络游戏的智能化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2 人工神经网络中的游戏学习设计分析

与传统方法相比,神经网络解决问题的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具有着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不断的学习,ANN可以从未知式中的各种复杂数据信息中发现规律[3]。这种神经网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方法在分析中的复杂性以及各种模型函数选择的困难,通过训练对问题进行解答,ANN可以较为快速的建立解决问题的非线性和线性模型。如果想要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运作,首先就需要让网络进行学习,不断的训练网络,帮助它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最后将这些信息有效的存储起来。一旦完成相关的训练和学习,就可以将知识有效的存储在权值中。在游戏的开发过程中,将神经网络模型看作是人物建模的基础,通过对玩家将要进行的动作或者选择的画面场景进行预测,运用神经网络进行信息存储,并且在游戏的运行过程中要保证学习元素的有效运行,进而让神经网络潜移默化的学会相应的自适应技术,最终实现游戏的可玩性和趣味性,提升游戏的开发设计质量和效果,进而吸引更多的游戏玩家。

3 BP神经网络游戏开发设计分析

在神经网络的众多模型中,BP算法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神经网络,一般分为输入层、输出层、中间层等三个部分,各个层之间按顺序进行连接,因为中间存在隐含层,可以从中发现一定的学习规律,可以通过对这种网络的有效训练,进而形成一种较为复杂、多样的决策界面[4]。同时,BP神经网络具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其主要就是能够封装一个将信息输入映射到信息输出的非线性函数。假如不存在隐含层,那么神经网络只能发现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但是,仅仅是为感知网络增添一个隐含层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非线性激活函数为网络连接提供相应的非线性元素。大多数的非线性函数基本上都能够进行使用,但是多项式函数除外。

在游戏中,设置网络作为神经网络实现的基本步骤,可以将特定数据当做输入训练网络,并且在游戏的具体输入中进行实际应用。在游戏问题的神经网络设计中,应该注意结构、学习、神经元特点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中结构主要就是指要进行构造的神经网络组织、连接方式以及基本类型。而且在神经网络中节点数设计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就是越少越好。神经网络中的节点数越多,那么神经网络搜索正确解的空间范围就越广阔[5]。神经网络中输入节点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模式匹配或网络分类的变量数,例如,篮球类型的游戏中,运动员投篮命中、灌篮动作、球员分布、难度等级等变量数。

4 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具有着较强的生活模拟性和互动性,深受广大社会群众的喜爱。因此,我国应该重视游戏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网络游戏的开发和设计,将神经网络有效的应用到网络游戏开发的实践中去,尤其是BP神经网络,它不仅可以预测玩家的行为,及时提供信息反馈,同时还能提高网络游戏的可玩性和趣味性,提升游戏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有利于促进我国游戏开发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余颖.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人工智能游戏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1.

[2]王淑琴.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f潭凯.神经网络在即时战略游戏中的应用[D].福州大学,2014.

第5篇

关键词:城市化 空间形态 旅游综合体 土地利用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旅游产业成为全世界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行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上旅游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纵观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正在由“观光时代”和“休假时代”转向“文化游乐时代”和“旅游产业时代”。

第三,旅游综合体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旅游综合体发展的过程当中,会经历多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发展重心,最终才能形成一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

3.旅游综合体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从单一的旅游景点,到旅游区,再到集多种功能相融合的旅游综合体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也对城市化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可以从旅游综合体的优势出发,来分析对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综合体的出现能更好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有利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匮乏对城市发展起到的约束作用。众所周知,在城市化过程中,集约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及更高的土地利用率一直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扩张的城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存在巨大的矛盾,而综合体形式的出现,从本质上解决了这一矛盾,更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合理的发展。

以往城市的的旅游点布局,往往从“点”上来思考问题,即哪里适合建公园就建造公园,需要宾馆就建造宾馆,缺乏相应的规划与空间纽带,城市从规划上看,各个片区相互独立,且内在联系性弱,不是缺乏必要的服务功能就是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将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引入后,在综合体的组织下,原先的旅游景点成为了一个集观光、休闲、会展、美食、演艺、运动为一体,规模大,功能全,品质高,环境优、服务好的城市空间,城市布局从功能上互相有贯通,各个功能相互协调性增强,完善区域旅游服务功能的同时,可以减少重复建设与资源的浪费。

第二,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国内一些大型的主题公园,往往是以综合体的形式出现,这些旅游综合体往往与酒店、旅游景观、房产、会议中心、购物中心等产业同时出现。打破了以往旅游点“门票制”的经营方式,将目光集中到以旅游为基础的第三产业上,增强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产业结构的必然提升和转型,都市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都市产业一般呈“集群”的空间形态,服务业一般呈功能和业态的集聚或复合形态时才更有空间效率,二者呈现互动时则更能提升产业竞争力,而旅游综合体将各类服务业进行整合,增强了各行业间的联系,在土地集结的过程中,带领产业的发展,将地产业、教育业、商业、金融业整合到原来单一的旅游服务业中,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第三,在旅游综合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城市旅游综合体可以很好满足“一站式服务”的多种需要,将单一的旅游观光与其他形式的休闲类型结合起来,增加游客停留的时间。旅游综合体在不断的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在满足旅游所必须的各项功能的同时,也对城市居住环境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结语

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城市综合体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体既传承者城市的固有结构,又展现了新的经济形态。旅游综合体,因其自身的环境空间特性及经济融合性的特征,对城市规划与景区设计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为城市化进程点明了方向。在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在旅游综合体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的进程也将更为进展的更为顺利。

基金项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课题编号:j-10030。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井下作业;油层保护;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E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081-01

一、井下作业过程中油层保护的必要性

油层在作业过程中再一次受到污染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二次污染。对石油开发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两个标准是影响硬性油层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在井下操作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影响,因为作业过程被污染物质会造成输油管道的堵塞,造成管道堵塞的物质不仅包括有机固体,还包括估计固体和各种聚合物。井下作业过程中油层的二次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油过程中对油层的二次污染

试油过程中需要进行射孔操作,在射孔时压井液密度极不好把握,若过高可能使油层漏失,如果过低则又会发生井喷现象,也会损害油层。例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胜3-26井,经勘测其地层压力为14.9MPA,油层深度为1544M,依据测试得出的结果是油水同层,于是射孔时压井液密度经计算确定为1.18,但是实践过程中出现井喷现象,造成90方泥浆和104方卤水的漏失,漏失到油层中的泥浆和卤水严重污染地层。

(二)酸化过程中对油层的二次污染

石油开发时酸化也会对油层造成二次污染。酸化过程会对地层造成一定的损害,因为酸化产生化学沉淀,这些化学沉淀在地层中聚集极易堵塞孔道,从而损害油层。

(三)压裂过程中对油层的二次污染

井下作业过程中压裂项目也极易造成油层的二次污染。压裂过程中使用的压裂液会滞留在油层,造成压裂液堵塞的现象。压裂液残留下的残渣对油层造成一定的损害,使粘土矿物出现膨胀反应,并且转移颗粒。压裂液和原油发生乳化反应,造成堵塞后支撑剂使用容易破碎,加上杂质较多,极易降低压裂后的裂缝导流能力。

(四)修井作业过程中对油层的二次污染

修井作业较为复杂,从洗井到入井各道工序都可能发生油层二次污染。包括洗井、压井、冲砂等都会造成残渣残留,替喷过程中,如果出现压井液漏失问题也会损害到油层。在修井过程中必须保持入井管的干净洁净,否则杂物会损害油层。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压油气井作业时,不能采用泥浆压井。

二、井下作业保持中油层保护的新技术措施

(一)推广油管传输负压射孔技术的使用

所谓油管传输负压孔技术是指油管传输过程中,采用大直径的射孔枪和射孔弹射孔,保证射孔测试一次成功。油管传输负压射孔技术的排液速度极快,是近年大量推广使用的安全可靠的新技术。其最大的好处是在探井作业时,压井工序不需要使用到泥浆。油管传输负压射孔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①负压射孔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迅速产生回流,回流能够使射孔孔道保持清洁,彻底消除碎屑。②射孔枪为大直径,射孔弹深渗透,提高了射孔枪的射孔效率,甚至能够穿透地层的污染带。③负压射孔技术中射孔段长,结合各种测试工具,从而保证射孔测试的一次成功率。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减少了射孔液压差,也就使地层最大限度脱离压井液的浸泡,保证射孔的水平。促进油层的健康安全。

(二)增加试油井排液手段,提高试油井排液技术,降低污染

常规试油过程中,排液是极其重要的一道工序。实际操作中,在低压易漏失层地层一般使用单流凡尔气举。但是使用多级气举孔排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排液的速度,最高可提高10倍以上,速度提高了试油周期也就减短了,所以,应增加试油井排液手段,提高试油井排液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地层试油污染。

(三)选择合理酸液配方,提高酸化施工工艺技术

酸化过程中对地层的损害主要机理是酸化后的沉淀物问题,酸化后的沉淀物聚集堵塞孔道。为了减少酸化后化学沉淀对地层的损害,应该选择合理的酸液配方,减少沉淀物或者去除沉淀物。首先在施工前进行系统的岩矿分析,了解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指导矿物的化学组成成分,进行实验。然后根据所分析出的岩石的特性和所作的岩芯失重的实验,选择最佳酸液配方。在操作过程中,砂岩地层的碳酸盐含量高的处理方法是用盐酸对碳酸盐做预处理。再次用土酸酸化时,为了防止铁离子沉淀,可以在酸液中可加入铁离子稳定剂。最后作业前,对经过配液、酸液处理的池罐和井筒进行彻底清洗,并且在施工后最快速度排液,以免水化硅等胶状物的沉淀导致油层的二次污染。

(四)大力推广无固相压井液的使用

施工过程中偶有低矿度水或者泥浆滤液渗进到油层中,会造成油层中粘土水化发生膨胀现象或者运移粘土颗粒,从而导致孔道的堵塞。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浓度了百分之二的氯化钾溶液进行压井,抑制粘土的水化。

(五)应用聚合物盐水液

所谓聚合物盐水液是指用聚合物代替粘土,因为聚合物可以产生适当的粘度和切力,加上各种各样的固体桥接剂的利用,保证无固相液体难以漏入到油层中。其中桥接剂包括酸溶、水溶和油溶三种,桥接济将分散好的固相颗粒准确接在地层孔隙的入孔处,从而形成一道紧密的滤饼,保证洗净液的滤液与地层隔离。就算有少量的滤液或洗净液渗入其中,聚合物会产生抑制作用,防止洗井液对地层的损害。这道施工完成后,去除桥堵固相颗粒不会影响到原始的渗透率,对地层的伤害微乎其微。

三、加强管理,关注施工质量

最大限度降低地层污染,必须严格施工操作程序,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和质量标准,确保每道工序都规范合理。例如:在修井过程中,保证压井液的质量和性能;在地产压井作业中,不允许采用挤压井操作;保证入井管柱的清洁性。另外,有关本门和单位应加大对技术攻关的投资力度,加大创新,提高效率,缩短井下作业的周期,保证井下作业过程中各个工序都规范合理,严禁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油层保护涉及到油层开发方方面面,在油田勘探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当前石油挖潜过程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好油气层保护工作,通过新技术的推广与使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保证施工质量,最大限度降低地层损害,坚决杜绝二次污染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玉立.井下作业过程中油层保护技术研究和认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7:46-47.

[2]杨东明,李葵英,蒋淑婷,等.疏松砂岩油藏油层保护技术综述[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03:295-299+311.

第7篇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 特色集群优势 分工网络 区域品牌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一些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取得成功,使一股产业集群热在国内许多地区升温和蔓延,并被许多地区政府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泉州市以家庭企业和各具特色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泉州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有助于为其它地区提供借鉴。

一、主要特点

泉州市产业集群主要特点是:

1、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主体。改革开放初期,泉州市鼓励农民依靠侨资侨力,以联户集资方式发展家庭企业,地区工业化从以私有产权为主体的家庭工业起步。许多家庭企业由于资金投入量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制约,只能选择专业技术不高的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建陶、石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并使工业化主体在产权制度和产业技术的选择上沿着既定路径演进,形成产权制度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产业技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目前,泉州市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建陶、石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7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造产值占工业总产值95%左右,占国民生产总值87%左右。

2、企业组织中家族企业占比较高的比例。一般而言,当企业家创新活动成功落脚在某一区域并引起周围模仿后,产业便开始对外传播和扩散。产业传播和扩散路径,一般是沿着血缘、亲缘、地缘的脉络向外扩散的。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信息传播渠道有限,与自己具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人自然成为最可靠的信息来源以及合作和模仿对象。泉州市工业化初期,家庭企业资金的来源大多是国内外亲朋好友的支持。家庭企业扩张的合作对象首先也选择具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人。而且泉州农村以宗族和姓氏聚居的村庄比比皆是,以血缘和亲缘关系为纽带的产业扩散,使一个人在某一行业取得成功后,往往会带动整个家族从事同一行业,从而出现许多从事同一行业的家族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泉州市产业集中布局过程看,产业群落的形成和扩散完全是民间自发的,其空间的分布更符合市场规律,其专业化家族企业集群,虽然单体规模不大,却表现出极高效率。

3、区域产业呈模块化布局。90年代中后期以来,泉州市为了解决农村工业发散性发展,导致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离散度大、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把规划建设工业区作为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的有效措施。特别是近年来,坚持把突出产业特色作为提升开发区内涵和功能的主要内容,使一个个同类企业组织相对集中的特色工业区成为主导产业生产基地,使一个个产业集群在布局上相对集中在一个固定区域,形成一个个“块状经济”,呈现模块化生存格局,先后争创了“中国鞋都(晋江)”、“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中国建材之乡(南安)”、“中国树脂工艺之乡(丰泽)”、“中国石雕之乡(惠安)”、“中国芦柑之乡(永春)”、“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中国工艺陶瓷之乡(德化)”等众多国家级区域品牌,提高了泉州货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4、具有较大的总量规模、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产业群中大多数企业虽然单体规模不大,但都有几千家甚至上万家同类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较大的总量规模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纺织服装集群共有企业数千家,产值达400多亿元,40%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鞋业集群共有各类企业4000多家,鞋类品种1000多个,产值大200多亿元,年产各类运动鞋、旅游鞋5亿多双,占全国运动量旅游鞋产量近一半,占世界运动鞋、旅游鞋生产量的五分之一,皮鞋近亿双,成为全国三大制鞋基地。建陶石材集群共有企业4000多家,年产值200多亿元。工艺品集群(陶瓷、树脂、石雕、玩具等)共有企业3000多家,产值250多亿元,其中树脂工艺品产量约占全世界36%,是世界最大的树脂工艺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艺陶瓷出货值占全国67%,是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和主要陶瓷产区。玩具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广东澄海、上海并称为中国三大玩具生产基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带来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目前泉州市已经打造出富贵鸟、安踏、七匹狼等6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富贵鸟、亚礼得、安踏、爱乐、特步等5个中国名牌产品(全国123个),分别占福建省的42.9%和62.5%。泉州鞋业共有全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福建省著名商标84件,名牌产品80项。 二、成长机制

从理论上分析,资源在区域的集聚、市场的有效供给和制度的有效供给是一个产业成功实现集群的重要条件。此外,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对产业集群生存发展也有一定约束力。从泉州市的情况分析,推动产业集群成长主要来自四种力量:

一是制度创新启动。制度创新在产业群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工业化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约束十分明显背景下,制度创新对推动工业化和产业集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联户集资家庭企业在开展业务方面受到许多体制上的束缚,为了推动联户集资家庭企业迅速发展,1978年晋江陈埭镇由镇企业办申请20张集体企业牌照,由企业办统一申请银行账户,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联户集资企业挂靠企业办的集体企业牌照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货款进出通过企业办帐户,联户企业向企业办交纳一定管理费。这种经营方式上的制度创新,为各种不具备独立生产经营地位的家庭或个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合体,将其生产经营活动挂靠在具有法人资格的公有制企业(或者政府)下,从而取得合法身份开展业务活动。后来,理论界把这种制度创新概括为“挂户经营”。挂户者和被挂者之间通过合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被挂企业一般对挂户者提供介绍信、合同书、银行账户、统一发票使用权,同时代征相关税款。挂靠者按照营业额的一定比例或按照挂靠时间向其交纳一定的“管理费”。在较短时间内,泉州其它县(市)及晋江其它乡镇相继模仿,在晋江、石狮、南安等地涌现大量挂户经营企业,逐步形成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建陶、石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

2.专业市场拉动。由于早期集群内企业组织大多企业没有实力独建营销网络,必须依靠相对集中的交易市场,于是各产业集群周围便形成一批专业市场。专业市场的繁荣又会催生新企业,在生产与市场互动中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从80年代到90年代,以闻名全国的泉州市纺织服装批发市场、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晋江东方陶瓷城、石狮服装批发市场、陈埭鞋业原辅材料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周围都积聚着大量企业,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鞋业是晋江陈埭镇的支柱产业,但陈埭原来既没有制鞋原辅材料产地优势,也没有工艺上的传统继承。改革开放后,陈埭人看到市场上买不到鞋,便萌发集资办鞋厂的愿望。他们依靠海外关系多、信息灵、技术好和农村劳动力充足的优势,通过联户集资筹集资金,以海外寄带回来的鞋为样品,到市场上购买原辅材料,请国营企业老工人为技术指导,办起鞋厂,走出一条“市场、技术、原材料”的路子。晋江磁灶镇拥有建筑陶瓷磁土资源,历史上也生产过日用陶器,但产量很低。改革开放后,磁灶镇供销人员带着其他地方的产品为样本取回定单后,聘请技术人员和厂家合作开发建筑陶瓷,逐步形成建筑陶瓷和石材产业集群。陈埭鞋业原辅材料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达三十多亿元,成为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鞋业产销基地;晋江东方陶瓷城专业市场和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年成交额分别达高五十多亿元和八十多亿元,产品辐射全国各地,北到中俄边贸,西到中俄、中缅边界,成为全国较主要的建陶石材批发集散地。

第8篇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溃疡性结肠炎;奥沙拉嗪钠;合成;精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56-0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是高等学校本科“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更新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实验的创新性主要体现为实验是设计型、研究型的,实验本身不以简单地重复已经发现的规律为目的,而在于设计新的系统,研究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2]。有机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组在历时13年的教学内容改革中,除了精心挑选有机化学基本操作和传统的基础合成实验内容外,逐步增加了以有机合成为中心的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内容。而创新型的内容,无论是对巩固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还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尤其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或者对以后工作有帮助的实验内容感兴趣,这样的实验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比如将药物的合成设计以及对目前文献报道中合成工艺的优化改进作为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种的创新型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即是在课程组教师科研工作的基础上,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个创新实验选作内容。并且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对文献中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奥沙拉嗪钠(Osalazine Sodium)是一种治疗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化学名是3,3′-偶氮(6-羟基苯甲酸)二钠盐,英文名称是3,3′-azobis-(6-hydroxybenzoic acid)disodium,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奥沙拉嗪钠于1989年在丹麦首次上市,是当时以及目前临床药物柳氮磺胺吡啶的一个替代产品,它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本药物口服后,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在胃肠道吸收较少,而在弱碱性的结肠部位被分解成两分子的5-氨基水杨酸,使局部血药浓度达到最高,从而显示抗菌消炎的效果[3]。目前文献报道其合成路线主要以水杨酸为原料,通过甲酯化,硝化,甲磺酰化,氢化还原,重氮化,偶合,碱解等合成步骤而制得,此合成步骤长,操作烦琐,成本较高[4]。尽管最近有研究者对其合成路线进行了改进,但最后还是存在产品外观差,杂质含量高等缺点[5]。学生在创新实验教学过程中,设计以5-氨基水杨酸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偶合,精制三步可制得奥沙拉嗪钠,缩短了合成路线,降低了成本。最为关键的是,制得的产品纯度高,外观好,适合工业化生产。其合成路线见图2。

一、实验步骤

在装有搅拌的50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5-氨基水杨酸10.0g(0.065mol),水150mL,浓盐酸25mL,搅拌降温至0℃左右,缓慢滴加NaNO2约5.0g(0.072mol)的水溶液,保持反应液温度在0~5℃,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控制滴加的量,滴加完毕后保持此温度反应2h。反应完毕后抽滤,滤饼依次用冷水、冷乙醇洗涤后得到氯化重氮水杨酸,无须干燥,备用。

在装有搅拌的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NaOH13.0g(0.325mol),水150mL,水杨酸8.3g(0.065mol),搅拌全溶后降温至0℃左右,分批加入上步所得产物氯化重氮水杨酸,保持反应液温度在0~5℃,加完后保持此温度反应2h,随后升至室温反应1h。反应完毕后低温条件下用浓盐酸缓慢中和反应液pH值至6.5~7,接着反应液升至室温搅拌1h后抽滤,滤饼用冷水洗涤后烘干得棕黄色粉末16.9g,收率75%。

取上步所得奥沙拉嗪钠粗品15.0g,水160mL,乙醇40mL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升温至90℃待产物全溶后,加入活性炭0.5g,搅拌回流10~15min后趁热过滤,滤液缓慢降温至5~10℃后静置2h,抽虑,滤饼用冷乙醇洗涤后真空干燥,得亮黄色粉末,收率82%。

二、结果与讨论

精制后的奥沙拉嗪钠亮黄色粉末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含量>99.5%,其中单个杂质含量

三、结束语

目前,国家对药品质量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原料药中单个未知杂质的含量不能超过0.1%,将是以后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一个趋势,国外已有许多国家实行了这样的标准。本实验分别从合成过程和后续的精制严格控制来达到这样的目标,这将对以后的工业生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借鉴课程组教师科研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奥沙拉嗪钠合成设计研究结果,以此作为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个创新实验选作内容,课前要求学生查阅奥沙拉嗪钠合成设计的研究进展,引导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合成路线与文献进行对照,实验过程中分别安排3~5组学生按照文献报道方法进行合成,以比较实验结果。最后写出综合性(含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进展、本实验合成路线、实验结果和讨论、本合成设计的创新性等)实验报告,最终起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延玲.对高校实施创新性实验的认识和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12-15.

[2]吴新开,徐学军,彭双光.创新性实验的组织与指导[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5-7.

[3]朱晓慧,韩俊芬,游桂荣.奥沙拉嗪合成工艺的改进[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6,14(6):20-22.

第9篇

【关键词】石煤机公司 ERP 实施 经验体会

一、石煤机公司ERP项目背景分析

石煤机公司1939年建厂,原直属煤炭工业部。为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河北省明星企业,是一家集生产、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多元化经营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2008年,被中国机械工业管理协会评为中国机械500强企业,综合实力在全国机械工业中排名第383名。

石煤机公司属离散型制造业,生产工艺过程齐全。生产方式属单件小批类型,加工过程非连续。在生产组织划分上,主要是按生产工艺及设备能力划分,车间内设备分布是按设备类型和工艺特点布局。全部生产、物流过程、成本核算都是以成本号为联系进行生产组织。产品生产周期一般为两至三个月以上,影响周期的主要因素是:物料品种、零部件品种繁多,计划投放以及批量既无规律又无规模,产能不均衡等因素均能对产品配套及交货造成影响。此外,企业难于精确核算产品成本,其核算结果难于反映产品真实成本。原始的管理手段根本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通过信息化建设,旨在促使企业管理实现革命性的转变。

二、石煤机公司ERP项目的选型及方案

1.ERP项目选型

能否应用于机械装备制造业,选择适用且成熟的ERP软件非常重要。公司用了两年多时间对国内多家知名ERP软件供应商及其机械制造业成熟应用者进行了细致考察调研,选择了北京科希盟软件有限公司的HCERP VER 8.2系统。该公司的ERP系统在煤机制造业中的成功案例多于其他任何软件公司。

2.石煤机公司ERP模块介绍

石煤机公司实施的HCERP系统是以管理会计为核心、以物流管理为基础、以信息流为主线,全方位覆盖企业产、供、销、人、财、物各项资源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实施ERP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的统一。

石煤机公司的ERP系统涵盖了以下方面:

(1)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子系统、物料清单及工艺管理。

(2)物流管理系统:包括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

(3)人力资源系统:包括人事管理、绩效考核。

(4)财务管理系统:包括存货核算、采购核算、销售核算、成本管理、应收应付、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等。

(5)生产管理系统:包括主生产计划管理、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质量管理、设备能源管理等。

(6)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产品分析、市场分析、资金分析、盈亏分析。

(7)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收发文管理、事务交办、BBS等。

三、石煤机公司ERP项目实施经验

石煤机公司一期进销存模块上线运行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据了解,没有任何一家类似石煤机公司这样管理复杂的企业能够做到。经验是:

1.重视对ERP项目的领导。总经理亲自挂帅项目领导小组,常务副总经理亲自挂帅项目实施小组,为项目顺利实施和有效协调提供了组织保证。

2.广大员工对企业上ERP项目认识统一报以期待。一期进销存模块上线的2个多月的时间里,广大干部员工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累计加班1800多天,研讨和培训120多次,上机操作培训1300多次,编制了各种编码93000多条,对全部库存物资进行了详细盘点,对客户和供应商的往来账全部进行了核对,核实了暂估物资和赊销物资,完成了所有必须录入的数据。

3.组建实施小组是扎实和快速推进ERP项目实施的保证。实施小组负责制定实施计划,指导、检查计划的落实,制定各项流程管理规定;负责各项操作培训、数据的审核和录入,与软件公司有效沟通和合作,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等。

4.科学的实施方法是ERP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公司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和议事方式。在每个模块上线前,都要制定实施方案。实施小组根据实施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在项目实施的关键时刻则天天召开ERP工作例会,安排、协调和现场解决各项问题。制定了REP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奖罚分明,保证ERP项目顺利实施。

5.做好持续的培训是ERP系统有效运用的关键。在ERP实施过程中,从三个层面进行培训:一是对实施小组成员进行业务流程的培训以支持项目的实施和今后系统的维护;二是对终端人员的系统操作培训;三是对公司领导层的培训。持续培训提高了员工操作技能。

四、实施效果

石煤机公司通过实施ERP系统,把公司的采购、库存、销售、生产、财务、成本、OA办公自动化等相关业务实现了高度的集成和共享,管理流程更加科学合理,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1.ERP系统编码对企业标准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石煤机公司REP编码涉及物料编码、部门编码、员工编码、库房编码等。通过编码规则的制定以及对物料名称型号的规范,使得各部门使用的物料名称型号写法统一,编码成为唯一的数据源头。由于有了“共同语言”,信息的传递更加顺畅、快捷、明晰、准确;通过对客户、供应商的梳理,使往来账管理更加清晰;通过部门职能的合理定位和授权,使公司组织架构更加合理,职责、权限更加明确;通过对工作中心的划分,使公司产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

2.各项管理流程得以进一步再造和优化

在ERP每一个模块的实施过程中,公司领导和ERP实施人员都要对ERP软件的管理流程、管理理论、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融入企业的管理实践,固化为新的管理制度。石煤机公司的某些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已经吸收进ERP软件中。在ERP实施过程中,企业各种管理审批流程、生产组织方式、成本核算方式、责任制考核体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今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管理基础。

3.摸清了家底,为企业的物流、财务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在实施ERP的过程中摸清了家底。原来采购计划、生产计划的净需求的不准确导致形成积压库存,无法充分利用。经过MRP的精确运算,真正做到按需采购,按需生产。企业的负债管理也更加完善。

4.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通过实施ERP系统,财务管理真正实现了财务业务无缝集成,不再只是从报表数字看问题,而是从报表数字可一直追溯到业务单据,使得企业决策层可从问题的表面深入到本质。财务人员从繁忙的核算、汇总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分析、评价的管理会计中,为企业经营者出谋划策,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

通过实施ERP系统,石煤机公司的管理理念更加清晰,管理职责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固化,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企业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参考文献:

[1]姬小利.ERP原理、应用与实践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