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慢性病防治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0 10:31: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慢性病防治知识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90-02

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而人们的健康意识却相对滞后,体力活动逐渐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不合理饮食,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快速增长, 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与上述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脑肾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成为对人类健康的首要威胁。全国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约25%的城市居民患各种慢性病,60%的就诊病人为慢性病人[1]。重视三级预防,全面构筑针对慢性病的各道防线已刻不容缓。

1 慢性病对健康的危害

高血压作为最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是造成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从110/75mm Hg(1mm Hg = 0.1133kPa)开始,随者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性持续增加, 血压>180/110 mm 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性增加10倍,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危险性的40%,冠心病事件约15%,心血管死亡率33%,总死亡率20% [2]。我国高血压人群存在 “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如何提高人们对高血压危险性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综合控制高血压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病残率,将是今后医务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胆固醇是增加最显著的危险因素, 血总胆固醇(TC)降低1%, 冠心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降低2%, 他汀类治疗3~5年可使冠心病患者、冠心病高危患者、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卒中和猝死等严重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0%~40% [3]。

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致死率以及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可使糖耐量减低,从而使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46%,即一级预防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干预和强化治疗即二级预防可使脑卒中、心功能衰竭、眼底病变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30%~60%,明显减少与糖尿病有关的死亡。同时在发病后做好三级预防即防治病残和医学康复工作,可预防或减少后遗症和功能障碍,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二者并存,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对靶器官的损害是高风险的联合,血压水平相同的高血压患者,有无糖尿病使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差10~20倍[4],因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肿瘤病因除了与机体因素有关外,80%~90%由环境和社会生活习惯引起,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消除职业性致病因素、识别并消除医原性致癌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等是预防肿瘤的重要措施。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普查,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患病率、病死率,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医务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卫生宣教,唤起全社会共同参与。

2 慢性病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存在许多问题:健康教育工作深度不够,普及面较小,人民群众防治知识欠缺,绝大部分地区还是以大中型医院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服务,重个人、轻群体,重治疗、轻预防,重生理、轻心理的现象还很普遍,巨额卫生资源更多地投向了疾病晚期的被动治疗,而不是用于主动预防。胡大一等著名专家多次提出:全国心脑肾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防治亟待实施新思维新策略,要转变目前慢性病的防治模式,变以医治病人为重点的“下游干预”为防止危险因素生成的“上游预防”,变经验医学为循证医学,变单学科对单一危险因素干预,为多学科联合进行多种危险因素综合控制, 从以大医院为中心的治疗转向以社区为中心的预防。防危险因素、防发病、防严重疾病事件、防疾病事件严重后果、防疾病事件后复发,三级预防是慢性病预防控制的一道道防线。

3 如何做好慢性病防治

发达国家多年的防治经验表明: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和病人治疗管理活动,是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关键措施。以社区和家庭为中心,提供连续、长期、整体和个性化的卫生服务,是实行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的最佳途径[5]。通过健康管理,倡导社区居民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引导大家遵守健康的“种子(S-E-E-D)”法则:即①睡眠(sleep)法则 :合理睡眠、午间小憩;②情绪(emotion)法则: 情绪稳定、心态平和;③运动(excise) 法则:有氧运动、动静结合;④饮食(diet) 法则: 科学饮食、营养均衡(包括戒烟限酒)。教会慢性病患者掌握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策略:即A. 阿斯匹林(aspirin)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nhibitor)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B. 受体阻滞剂(blocker)和控制血压(blood pressure control);C. 降胆固醇(cholesterol lowering)和戒烟(cigarette quiting);D.合理饮食(diet)和控制糖尿病(diabetes control);E. 运动(exercise)和健康教育(education) [6]。增强人们防病治病的主动性、自觉性和依从性,使之能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早日实现构建“全民健康社会”这一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丁静,杜雪平.有关冠心病社区防治的现状和问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 6 (4):226.

[2]李莉.高血压治疗:从临床指南到临床实践[J].中国临床医生,2007,35 (3):67-71.

[3]“十年百项”会议资料.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 (8):63-646.

[4]陈国伟.高血压与糖尿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200.

[5]谢广宁,李应光,王继泉,等.现阶段高血压防治工作现状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4,2(4):486.

第2篇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老年多发的常见病,其预后不良。本文主要从病因、日常生活、饮食调理、康复锻炼、家庭氧疗等几个方面叙述慢阻肺患者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康复和降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防治

寒风起,天气逐渐转凉,又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发季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全球十大疾病“杀手”之一。有半数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已严重下降,且造成了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极大的经济负担。然而慢阻肺并没有受到大众的高度重视,许多患者对自己得了慢阻肺也茫然不知,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气短或呼吸困难,随着疾病的发展,当肺功能严重受损时,患者在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活动时就会发生气促,甚至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胸闷气急。患者在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往往会发生慢阻肺的急性加重,表现为咳嗽、咳痰增加,胸闷、气促加剧,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慢阻肺早期可没有症状,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对于一些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常规的肺功能检查非常必要。如何判断自己可能患上慢阻肺了呢?有以下五个问题,你三个回答“是”,就应该到医院去做肺功能检查:1、你抽烟吗?2、你年龄超过40岁了吗?3、你经常咳嗽吗?4、你经常有痰吗?5、与同龄人相比,你是否更容易气短?当然,超过40岁的长期吸烟的男性,即使没有症状也最好每年去医院检查一次肺功能,有利于早期诊断。

慢阻肺的病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为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其他引发慢阻肺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环境污染、职业性粉尘和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气候骤变、衰老与遗传等。研究证明能提高慢阻肺患者生存率的干预措施之一就是戒烟,戒烟是目前唯一有效的阻止慢阻肺肺功能下降的措施。上呼吸道感染极易引起慢阻肺急性发作,一年四季中尤其是冬天和早春,要注意防止受凉,在雨雪霏霏或多雾的天气,不要外出,选择在室内活动。在冬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减少感染机会。室内要保持一定温湿度,以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以进行流感、肺炎等疫苗的接种以及定期口服免疫增强剂对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有帮助的。若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尽快请医生治疗,迅速控制消除感染。另外在天气干燥秋冬季,年老体弱的慢阻肺病人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因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加重呼吸困难。所以要及时给予祛痰止咳药,鼓励病人有痰尽量咳出来,解除呼吸道阻塞。对于无力咳痰的老年病人,可采取坐位或俯卧位,医务人员或家属将手掌蜷曲呈覆碗状,自胸廓边缘向中间,胸下部向上中部有节奏地拍击,增加空气振动力量的同时,让患者自动咳嗽,或在患者用力咳嗽时用双手用力压迫下胸部或上腹部以增加膈肌的跳弹力量,促使痰咳出,以清除呼吸道阻塞物,保证老年患者进行正常呼吸。

愉快规律的日常生活很重要,慢阻肺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只是日积月累生活无度的结果。因此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戒烟酒,保证睡眠,千万不要干力所不及的劳动,有心慌气短者更应掌握好自己的活动量,以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好心肺功能。医护人员和家属要有爱心和耐心,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给予详细指导,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本人更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莫为鸡毛蒜皮之事去劳心费神,拥有乐观、开朗、豁达的心理状态,对于治疗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消化吸收不良、能量需求增加和分解代谢增强等原因,常发生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所以患者们要合理调配好膳食,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及脂类、碳水化合物的平衡,还必须补充好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影响呼吸肌功能的电解质如磷、钾、镁等。摄入的营养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0%,脂肪35%,蛋白质15%。如体重为65公斤的男性慢阻肺患者,每天可给予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米饭、面食等)282克,脂肪88克,蛋白质84克。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调理在本病治疗、恢复和巩固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病情较稳定时,给予鸡蛋、牛奶(以新鲜牛奶为主,少用炼奶及奶粉)、瘦肉、新鲜淡水鱼、豆类制品等。天冷时可选用羊肉、牛肉、狗肉等,但发作期最好暂时停用狗肉、羊肉等,宜用理气止咳化痰的食物,如莲子、百合、枇杷等。缓解期可用健脾补肾养肺之品,如胡桃肉、红枣、白木耳等。应少食糖类及含糖较高的食品,因其在代谢过程过易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增加肺部的排气负担,减少氧的有效利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适当食用燕窝、蛤蚧、鲍鱼及剑花、草莓、白果等。还有张仲景在太阳病篇桂枝汤方后提到的生冷、粘滑、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均可列入忌食之列。对食欲不好,消化吸收差的病人,必要时可静脉输入脂肪乳、多种氨基酸等,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坚持适度康复锻炼能起到增强体质、抵御呼吸道感染的作用。须知适度的户外运动有益无害,患者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有氧活动,例如散步、小跑、太极拳、中老年健身操等,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渐增强运动耐力,运动后以自我感到舒适为度。患者还可以进行耐寒锻炼,先用冷毛巾擦头面部,逐渐扩展到四肢。对体质较好、耐受力强和呼吸功能Ⅲ级以下者,可全身大面积冷水擦浴,坚持到9、10月份后再恢复到面、颈部冷水摩擦,耐受力强者可坚持到冬季,水温在15℃-20℃,每次5-10分钟,可使身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增强耐寒能力,有效地改善气道营养,防止慢阻肺的发作。此外,呼吸锻炼亦很重要,有一种反自然式的呼吸锻炼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双目微闭,排除杂念,自然入静,意守丹田,吸气时要即刻提肛缩腹,在吸气过程中应慢、深、匀,以逐渐增加腹压,随着腹压增大腹腔内血管的阻力也随之增大,而同时胸腔内为负压,气道也处于相对扩张状态,可促使主动脉的血液向胸腔和头部流动,有利于支气管动静脉血液顺利通过气管平滑肌。呼气时再慢慢舒肛展腹,将气徐徐呼尽。可每晚睡前和清晨各做二次,每次30分钟,既能改善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又有利于对大脑的血氧供应,促进大脑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简易的缩唇呼吸操是在深吸气后,嘴唇呈吹口哨状,缓慢呼气,也能增强肺功能。呼吸肌锻炼,重点是训练腹式呼吸,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

对于COPD的病人,有条件的可进行家庭氧疗。长期氧疗能纠正低氧血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慢阻肺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病死率。但并非所有的慢阻肺患者都需要长期氧疗,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并做相关检查。氧疗要特别的注意,是持续低流量,就是吸入氧的浓度不能高(28%--30%),持续的时间要长每天要进行15个小时以上,否则是达不到预期的疗效。要说明的是使用氧气不会成瘾,氧气不会爆炸,却会助燃。由于新的氧疗技术的产生和氧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不仅提高了氧疗效果,也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方便,使长期氧疗的应用更加广泛。家庭氧疗也被认为是最能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根据慢阻肺严重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对于轻度患者只需气促时临时用些平喘剂,对于中、重度患者可长期吸入一种或多种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福莫特罗等。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医辨证多属肺气血亏、肺脾气虚及肺肾两虚型。因此,采用的中医康复疗法大多为补肺、健脾、益肾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方法,临床常用玉屏散、四君子汤、黄芪健中汤、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等方药加以调治。日常药膳有黄芪山药羹、枸杞大枣小米粥、参粥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种病因复杂,不易治愈的老年慢性、常见病。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保健,提高机体素质,积极参加肺部康复讲座,了解慢阻肺相关知识,有助于病情好转和康复。同时慢阻肺作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定期的随访有助于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和防治。所以建议即便是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也应定期到门诊做常规的肺功能检查,通过测定肺功能情况来评估气道阻塞程度。全科医生在社区医疗工作中,应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加强技术业务水平,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医讯,发挥社区医院的优势,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必要时上门随访和指导,帮助广大患者安然度过严冬。

参考文献

第3篇

“四分之一”的启示

早在80年代末,美国有医学专家报告说,在80岁上下老年人的尸解中,1/4左右身体内患有肿瘤,但这些老人生前都无与癌症有关的任何症状。而他们的死亡,也是由于其他疾病或原因。换句话说,在老年人体内,出现肿瘤是十分自然之事。

近有海归学者黄又彭教授,在欧洲从事免疫学研究,自诉曾每年解剖近200例尸体,80岁左右老人100%地体内存在隐匿性的、无任何症状的肿瘤。他预计如人的平均寿命达到100~120岁,每个个体体内的肿瘤将达到3~4个。但多数情况下,这些肿瘤并不一定威胁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甚或一定条件下不影响他们的生存期限。

以上海地区和美国为例,每年新发癌症患者比例都约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三,如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以80岁计,约1/4的人在一生中会因癌症而求治。这再清晰不过地表明了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是一种伴随着衰老而出现的常见疾病。

最近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预测,假定美国公民期望寿命达到90岁,那么,将有47%的男性和32%的女性死于癌症!

人类还不可能攻克癌症,只能预防某些癌症的发生或减缓、延迟其发生的时间,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带癌生存的时间。从本质上说,多数上了年龄的老人所发生的肿瘤,是一种伴随着机体的衰老过程而难以避免的生理偏差,就像老人会患骨质疏松、脑组织会变性(早老性痴呆)一样。

众所周知,癌细胞是细胞(主要是干细胞)的分化障碍,也就是说细胞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生物学现象。正因为有这种偏差,生物才会进化或衰亡。越到老年,细胞复制的次数越多,出偏差的概率就越高。因此,老年人好发肿瘤。当然,这时,老年人自身的免疫监视、识别、清理系统等的功能,也随着衰老日渐弱化,偏差增多。故异常分化的癌细胞难以及时被识别和清除,也促成了癌变。

研究表明,如今临床上80%的癌症发生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努力纠正诸如酗酒、抽烟、过食肥甘等不良生活方式,至少可以减少30%-40%肿瘤的发生,延缓许多肿瘤出现的时间。这等于是抗击了肿瘤,延长了生命。此外,中老年后,适当用些调整制剂,特别是有明确的调节免疫、诱导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的中成药,是有积极的防范或延缓癌症发生功效的。

对付癌症的六字方针

肿瘤是种难治性的慢性病。人类对付肿瘤,应打“组合拳”,强调综合措施。在过去的20多年实践基础上,医生们总结出了医、药、知、心、食、体的六字方针,作为“组合拳”的核心内容,实施10多年来,收效显著。

所谓“医”,就是医师、各种医疗措施。除人们熟知的手术、化放疗外,还强调肿瘤科医师给予病人的,绝不仅仅是医疗中与治疗肿瘤有关的东西,还可以给得更多。许多老病人常半月、一月或三五个月来到医院一次,或为了改改方,听听建议和鼓励;有的说白了,就想来感受一下圆桌诊疗氛围,听听医生的说法,给自己来打打气,“充充电”,回去就心里坦荡踏实多了。

所谓“药”,就是医院所给予的中西药物,也是治疗中“组合拳”的主体。当然,是以中药为主,汤方、片剂等都有。医院不时还建议配合一些必要的西药,这须以病人确有需求,且代价最小,利益最大为宗旨。

所谓“知”,是认知、知识、态度。关于癌症,人们普遍存在着认识偏差,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精神心理问题。而这些又是促使人们对癌症高度恐惧的根本原因,也是肿瘤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祸根之一。认知疗法认为,只有改变了认识问题,才能形成正确的知识和相应合理的应对过程,也才会有正确的态度。医师给病人的首先应该是关于癌症的正确认识。

所谓“心”,就是精神心理。心理治疗绝不是一句空话或一种点缀!它既实实在在存在着,又实实在在地有效。这其中充满了伦理、智慧、方法与技巧。

所谓“食”,就是饮食问题。癌症患者通过良好的营养维持,能够提高和巩固疗效。可根据不同病情、年龄、体质、嗜好等的特点综合调配,忌口不宜过多,应掌握新鲜、营养、清淡、对味、少食、多餐的原则。

所谓“体”就是体能锻炼问题。关于体能锻炼,各地癌症康复乐园组织了心身锻炼功,如新郭林气功,均已形成惯例和制度,肿瘤学员们普遍反映效果很好,可分别寻求相近之处的相关组织支持。

分别对待癌症

临床上,癌症异常复杂,即便是同一种类型的癌症,也常常千差万别。对此,应对方略应早期、中期、晚期有别。治疗的短线效果与长期利益兼顾。

对于早期癌症,一般比较好应对。这些患者大多是体检中偶而发现的,若整体身体状态许可,应强调先以手术、放疗、化疗等措施为主。先求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消除可能的隐患。与此同时,中医药零毒抑瘤可积极配合,既能对这些创伤性治疗措施起到“减毒增效”之功,又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整其免疫力,同时积极防范复发与转移。手术等治疗方法着重于短线效果,调整免疫和防范复发转移则是着重于长期利益。

对于中晚期患者,情况比较复杂,需区别对待。首先,中晚期,特别是晚期患者,若仅仅追求短线的杀死所有癌细胞,完全清除癌症,既不现实,又无可能,且代价巨大,每每得不偿失。因此,短线治疗的目标应定位为首先消解症状,改善或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尽可能控制癌症的进一步发展,能稳定下来就算上策。能稳定的同时癌症明显缩小或有所消失,更是上上策。即便暂时不能稳定,但发展趋势明显减缓,也是值得庆幸的。再加一把力,很可能就稳定住了。

而长线所追求的,当然是进一步控制或减缓癌症的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用中医药零毒抑瘤为主,如3~4月内发展变缓,5~6个月内癌症发展有所控制,后续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因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长期控制肿瘤的疗效大大优于短期疗效。这可能是中医药对内环境、微环境的调整,以及诱导癌细胞分化,并诱导其凋亡大都是一个需要慢火细熬、假以时日的“细活”,3个月内发展变缓,就有可能6个月内稳定,1~2年后甚至逐步缩小、消失。

第4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幼儿教师慢性咽喉炎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将2006年~2008年对皇姑区幼儿教师体检中慢性咽喉炎病例统计分析。结果幼儿教师患慢性咽喉炎的比例各年平均为39.5%,且患病数构成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幼儿教师慢性咽喉炎的病因除共同因素(病毒、细菌感染、粉尘、化学气体刺激、饮食)外,还有其独特的职业因素,该病的预防及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

慢性咽炎及慢性喉炎常合并存在,习惯上称为慢性咽喉炎,应是教师职业的常见病,因职业特点而发声过度,长时间受粉尘刺激及呼吸道有慢性炎症,长期咳嗽及脓性分泌物刺激咽喉部,急性咽喉部炎症长期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最后都容易引起慢性咽喉炎。

t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6年一2008年皇姑区幼儿教师体检中慢性咽喉炎病例,分类统计见表1。

1.2诊断标准与方法

诊断标准:凡有咽部发干、刺痛、灼热、发痒、异物感等自觉症状之一和咽部粘膜充血及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半年以上者诊断为慢性咽炎。间接喉镜下见声带充血肥厚,闭合不良,声带小结或息肉且患病在三个月以上并自觉声音嘶哑者诊断为J漫性喉炎。

1.3方法

按统一设计表格,进行病例资料统计,算出慢性咽喉炎病例占体检总人数的比例。

2结果

慢性咽喉炎各年平均病例占体检总人数的39. 58%,且患病数有逐年上升趋势。见表to

3病因分析

幼儿园教师慢性咽喉炎的患病率占体检人数的构成比很高,这表明幼儿教师的发病原因除共同的因素(如病毒、细菌感染、粉尘、化学气体刺激)外,还可能与其职业因素有关。

3.1职业因素

即长期不恰当的发音和过度用嗓,幼儿教师长期讲课及发音方法不科学,使喉部和咽部粘膜在强气流的长期冲击下充血肿胀,易发生慢性咽喉炎。

3.2精神因素

由于幼儿教师责任重大,心理压力大,大脑神经系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失去对中枢或外周免疫器官的有效调节,继而神经末梢递质和多肤与淋巴细胞膜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介导对免疫系统调节失调,致使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慢性感染。

4慢性咽喉炎的预防

4.1注重环境卫生

减少不良刺激,建立优美整洁的教学环境,注意室内清洁,空气流通,保持温度适宜,干燥的室内应用加湿器,避免有害粉尘,气体刺激鼻咽喉,气管等上呼吸道部位,保持口腔清洁。

4.2保持心情舒畅

尽量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心理失衡、伤心、焦虑、愤怒而感到不愉快,从而产生气郁不畅,最终导致咽喉疾病。

4.3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机会,

4.4科学饮食

少食油炸、煎、炒、荤发海鲜、辛辣食物,力戒烟酒。

4.5学会科学发音

就是充分利用共鸣器官及合理利用气息,使用“高位置声音,低位置气息”的科学方法,这样减少声带负担,防止声带疲劳,使声音洪亮、浑厚、清晰。

5慢性咽喉炎的治疗

5.1药物治疗

慢性咽喉炎可选用中成药健民咽喉片,桂林西瓜霜、草珊瑚含片、华素片等,中药可选用黄氏响声丸、清音丸、金嗓子喉宝。也可使用复方硼砂溶液,吠喃西林溶液,2%硼酸液含漱,含漱时头后仰,张口发“啊”音,使含漱液能清洁咽后壁。急性发作时可采用雾化吸入法,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4万单位一8万单位和地塞米松5毫克放人超声雾化器中使药液雾化,让病人吸人雾化药液,每日一次,4-6次为一疗程。

第5篇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治疗时机;治疗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55

Treatment opportunity, measure and method for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ZHONG Lian-na. Guangdong Zhongshan City Chen Xinghai Hospital, Zhongshan 5284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reatment opportunity, measure and method for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asure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urative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3.33%, which were lower than 2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8.09, P

【Key words】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reatment opportunity; Treatment method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主要是指女性体内生殖器和生殖器周围盆腔腹膜、结缔组织发生的炎症, 在一个部位或者多个部位发病, 以人体输卵管卵巢、输卵管炎最为常见, 具有发病率高、迁延性等特点[1, 2]。目前在临床中尚无特效、规范、统一的治疗方式, 因此, 本院对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 收治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7月, 120例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根据B超检查、妇科检查、妇科病史相结合诊断:①均伴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慢性盆腔痛主要包括下腹部疼痛、坠胀, 常在月经前后、后、劳累时加重;③月经失调、月经量多以及月经不规则。120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不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32岁, 平均年龄(26.15±2.2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1~33q, 平均年龄(27.05±2.1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北京恒生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1333)治疗, 将0.9 g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1次/d。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患者月经期中期给予患者口服散结镇痛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30127)治疗, 3次/d, 口服4粒/次;若患者伴有明显症状时, 则给予患者采用甲硝唑片(上海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5258)治疗, 1次/d, 0.2 g/d。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 4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治疗后,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妇科检查结果均正常。有效: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治疗后, 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并且妇科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治疗后, 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并且妇科检查结果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9, P

2. 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 P

3 讨论

近年来,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慢性盆腔炎性疾病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主要包括盆腔腹膜炎、输卵管脓肿、子宫内膜炎等,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后衍变而成的, 易引起不孕症、异位妊娠、月经不调、疼痛反复发作等情况,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在临床中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方式具有多种, 但是其治疗效果均不理想[4-9]。因此, 本院对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时机与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为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提供有利依据。

本院在患者月经中期实施治疗, 其效果显著优于月经期, 主要因素为:月经中期为人体下丘脑、卵巢轴、垂体内分泌功能最为旺盛的时期, 患者活跃、机体雌孕激素水平均升高, 在该时间段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而在患者月经期实施治疗, 由于患者月经期常伴有盆腔充血情况, 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加重, 易导致自身情绪波动较大, 为了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常常给予患者使用药物, 从而分散了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治疗药物的效果, 使患者正气未补、瘀滞未化、邪毒未解,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时机应选择在患者月经中期[10-13]。

西药对于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多数患者实施该种治疗方式后, 易导致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 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4-17]。因此, 临床不推荐西药单方面进行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等特点, 应采用通络止痛、活血化瘀、利湿止带、清热解毒原则进行治疗, 在患者月经中期给予患者采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 散结镇痛胶囊具有龙血竭、浙贝母、三七、薏苡仁等多种中药成分, 对患者体内多种细菌具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增强患者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改善患者微循环, 从而发挥较强的抗炎作用, 能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再给予患者采用甲硝唑治疗, 不仅能杀灭患者体内的病菌, 还能弥补临床单一用药的不足, 能有效减少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促进患者较快恢复健康。因此, 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18, 19]。

本文研究表明,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9, P

综上所述, 在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月经中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不仅能有效减少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还能增加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新霞. 盆炎汤保留灌肠加腹部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62例. 中医外治杂志, 2011, 20(3):22-23.

[2] 李咏梅, 黄敬东. 微波结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260例.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36):423-424.

[3] 韩矗 韩超, 曲淑君. 高压氧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66例疗效观察.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6, 23(3):239-240.

[4] 吕亚利, 许粉利. 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60例疗效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2(28):3699-3700.

[5] 吴舒. 盆炎汤保留灌肠加腹部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82例. 光明中医, 2012, 27(9):1812-1813.

[6] 张蕾, 李妮.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7):61.

[7] 王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40例临床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 2013(11):485.

[8] Ness RB, Randall H, Richter HE, et al. Condom use and the risk of recurrent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hronic pelvic pain, or infertility following an episod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4, 94(8):1327-1329.

[9] S敏, 吴宁宁.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62例. 河南中医, 2012, 32(9):1205-1206.

[10] 杨柳明, 陈丽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11):75-76.

[11] 李芹, 张帆.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214例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9):117-118.

[12] 侯玉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不孕疗效观察. 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1):22-23.

[13] 陈丽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50例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6):153-154.

[14] 张惠.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5):288-289.

[15] 李文英, 刘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86例疗效观察. 甘肃医药, 2010, 29(5):522-524.

[16] 徐静.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2):108-109.

[17] 黄宏娟, 容素仪. 中西医结合治疗186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体会. 中国卫生产业, 2013(25):146-147.

[18] 张亚洲.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52例. 河南中医, 2015, 35(3):602-603.

第6篇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低钠血症;病因分析;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12-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其发展至失代偿期常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低钠血症为其中之一。据调查,慢性重症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占半数以上。慢性肺心病患者合并低钠血症,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对于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1]。本文对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住院治疗8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均符合199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诊断标准[2]。其中男49例,女31例;发病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75.3岁。低钠血症指血钠

1.2 临床表现 轻度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头晕,淡漠;中度低钠血症除有上述症状外,还有恶心、呕吐,皮肤弹性差,脉搏细速,浅静脉及眼窝凹陷等;重度低钠血症有神志恍惚,肌肉痉挛性抽搐,木僵状态,昏迷等。凡是有意识障碍、抽搐者,均经颅脑CT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同时排除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钠血症及严重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而致的假性低钠血症。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积极寻找病因,去除诱因;同时积极纠正低钠血症,低钾者同时补钾。肺心病并低钠血症患者多为稀释性低钠血症,轻者以治疗原发病,纠正心衰为主,低钠血症可随心衰纠正而好转。①轻度缺钠者,可暂不静脉补钠,可在饮食中补充氯化钠5g/d,注意观察患者的饮食、精神,定期检测电解质。3-5天后血钠未恢复正常,按缺钠0.5g/kg加上每日4.5g/d生理需要量为补钠总量,当天先补充总量的1/2或2/3,直至血钠恢复正常。②中度缺钠需先计算缺钠总量,先以1ml/min的滴速静脉补充3。氯化钠150ml-200ml/d,其余以等渗盐水补给。③重度缺钠患者常伴意识障碍,以2ml/ml滴注3%氯化钠100ml后减慢滴速为1ml/min,直到血钠升至>120mmol/l,继而补充等渗盐水,同时静脉注射速尿,根据心功能及利尿情况,观察血钠变化,8-14天使低钠血症得到纠正。

2 结 果

8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经治疗后,73例临床症状消失(91.2%)。院内死亡7例,均为重度低钠血症者。其中1例因并发急性心肌梗死,2例因并发高血压脑出血,4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 讨 论

低钠血症是肺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在急性发作期肺心病的发生率可达到50%,且病死率高[3]。慢性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可使临床症状加重,常与肺心病本身的病情进展和肺性脑病难以鉴别,易误诊而延误治疗以及不适当地治疗增加病情的危险性。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的病因较为复杂,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长期反复使用利尿剂或利尿过猛,使尿中钠离子排泄增加。②长期低盐无盐饮食或因右心衰竭限制钠的摄入而不限制水的入量引起稀释性低钠。③心衰时心排血量减少,有效血容量减少,使ACDH分泌增加,导致水钠潴留引起稀释性低钠。④肺心病高碳酸血症时儿茶酚胺分泌亢进,可引起大量出汗使氯化钠大量丢失。⑤肺心病为慢性消耗病,常出现低钾血症加上呼酸,可使细胞外钠移入细胞内,与细胞内钾进行交换而发生低钠。⑥长期单纯输注葡萄糖液而忽视电解质的补充,在右心衰的基础上可引起严重水肿稀释性低钠血症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脑水肿。若血钠低于120mmol/l,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使病情加重[4]。

临床上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①提高对慢性肺心病易并发低钠血症的认识和警惕,加强水和电解质代谢知识的学习;②对新入院肺心病病人检测电解质的情况,严密观察肺心病住院病人的病情演变,当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应当同时检查动脉血气和电解质,必要时行头颅CT等检查,以便及时确定原因;③避免过分限盐,长期大量应用强效利尿剂及单纯输注葡萄糖液等容易导致低钠血症的因素;④对纳差、呕吐及应用利尿剂,激素的肺心病病人,应注意电解质及全身各脏器功能的监测并及时发现异常并合理治疗;⑤补充钠离子时应注意输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突然加大,加重心力衰竭和发生肺水肿,并同时寻找处理低钠血症的原因,以纠正慢性肺心病患者并发的低钠血症。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疗中应对慢性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提高重视,注意其电解质情况,定期复查,对饮食情况的调整,尽量不长期使用利尿剂。及早发现电解质的紊乱并且进行纠正,对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Valli G,Fedeli A,Antonucci R,et a1.Water and sodium imbalance in COPD patiants[J].Monaldi Arch Chest Dis,2004,61(2):112.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199.

第7篇

饮食治疗原则 掌握膳食总热能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同病情的营养治疗原则见表1。

调节膳食中电解质主要包括钾、钠、钙、镁、磷等。当患者出现浮肿时,应限制钠盐;当合并严重腹泻、呕吐时,为了防止出现低钠血症应及时补充钠盐,膳食中钾含量应根据病人血钾检查结果进行调整;磷已在低蛋白膳食中得到限制;镁一般多在临床设法处理;膳食应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通过膳食调节钾、钠、钙、镁、磷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同,以下不再赘述。

水分的控制 液体控制计算公式如下:总入量=不显性失水-内生水+显性失水+前1天尿量;不显性失水=经肺和皮肤丢失的水分700~1 000 ml/日;内生水=体内代谢过程中生产的水分300~400 ml/日;显性失水量=呕吐、腹泻或引流的失水量。

药膳举例 赤豆粳米粥:赤小豆约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赤小豆鱼粥:鲤鱼(或鲫鱼)1条、赤小豆约50g。

选择食物类别及量见表2。

慢性肾小球肾炎饮食防治

饮食治疗原则 此病病程长,营养治疗目的是减轻肾脏负担,设法消除或减轻症状。肾功能损害不严重的轻型病人,膳食限制不必过于严格。蛋白质供给量为0.8~10 g/(kg・日)。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如浮肿、高血压等和出现程度,限制食盐摄入量。

水分的控制 液体控制计算公式如下:总入量=不显性失水量-内生水量+显性失水量+前1天尿量;不显性失水=经肺和皮肤丢失的水分700~1 000 ml/日;内生水=体内代谢过程中生产的水分300~400 ml/日;显性失水量=呕吐、腹泻或引流的失水量。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等。

药膳举例 姜附烧狗肉:狗肉100g,熟附片10g,生姜片50g,水发玉米片50g,香菜20g,酱油15g,葱段20g,姜20g,料酒25g,清汤100g,湿淀粉20g,植物油750g,精盐、味精、桂皮、花椒、白糖、醋各适量。

赤豆粳米粥:赤小豆约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选择食物类别及量见表3。

肾病综合征的饮食防治

饮食治疗原则 营养治疗主要针对临床特点,如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纠正蛋白尿、浮肿和营养不良。发病初期,可供给高蛋白膳食以弥补尿中丢失的蛋白质。

一般根据尿中的丢失量而增加膳食中蛋白质含量,供给量为1.5~2.0 g/(kg・日)。热量供给应充足。

要限钠盐,应为1 000~2 000 mg/日;若水肿严重,应限钠500 mg/日。

水分的控制 液体控制计算公式如下。

总入量=不显性失水量-内生水量+显性失水量+前1天尿量不显性失水=经肺和皮肤丢失的水分700~1 000 ml/日。

内生水=体内代谢过程中生产的水分300~400 ml/日。

显性失水量=呕吐、腹泻或引流的失水量。

脂肪选择 以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油脂类为好,如花生、鱼类。应注意补充钙、磷、铁、维生素。

第8篇

【关键词】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预防并发症;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这种慢性疾病,难以治愈,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血压控制,因此,针对该病的管理模式非常的重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1]。为探讨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特选取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为(50.21±1.26)岁;观察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为(50.24±1.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高血压患者;②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疗法,给予患者血压检测、高血压知识宣教等。

观察组患者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措施为[2]:①针对患者的性别、性别、身高等资料建立完善的管理档案,方便查看。②健康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③根患者血压监测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④定期为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知晓率和依从性。⑤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1.3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之中,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用(±s)来表明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P值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明显好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相比于对照组的22.22%,观察组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症,引发的机制非常复杂,与患者的遗传、精神状况、生活习惯等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症状表现为头痛、心悸、头晕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需要给予关注[3]。

高血压患者的典型症状就是血压较高,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的状况,会对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形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非常的重要,一旦治疗不合理或血压控制不当,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衰竭疾病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4]。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至关重要,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提高患者治疗过程的依从性,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同时,还应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密切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的稳定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因此,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5]。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慢性病管理模式,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古继红.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6(1):188-189.

[2]张一英,李安乐,邵月琴,等.上海嘉定区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谱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11):870-872.

[3]张伟华,曾广民,胡海霞.社区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伴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9(11):825-827.

第9篇

图1 上海市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原发性肝癌在世界癌症中男性排名第3,女性排名第5。主要流行在亚洲和非洲人民中。该病病情重、病死率高、病程短、死亡率和发病率之比达0.92,素有“癌中之王”之称。中国的肝癌病例和死亡均占世界肝癌病例和死亡的53%,防治肝癌既是我国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也是一项国际主义义务。从图1可以看出,上海市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0年来长期、持续、稳定地下降,这是上海市防治慢性病中少见的一个成功典范。

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① 靠吴孟超、汤钊猷院士及所有在肝癌临床领域不懈努力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抢救了大批病例的生命,获得各级领导的赞誉和群众的好评。② 靠不断地普查、筛查、体检,使早期病例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③ 靠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发病率能够持续下降。苏德隆教授提出的肝癌预防七字方针,即管水、管粮、防肝炎的措施持续有效地进行中,并取得显著成绩。如上海市饮水中藻类毒素和直接致突变物与肝癌关系系统研究的深入,黄浦江、青草沙水源地的改造,食品卫生的加强和防霉去毒的成效,体内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测定表明上海市人民处于安全水平,这些都为肝癌预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以来,长期坚持对新生儿进行出生后24 h内、 1个月、6个月三剂全程乙肝疫苗的接种,加上上海市进一步扩大免疫到中小学生、新兵、新大学生等中去,使广大居民从婴幼儿开始形成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屏障。上海市十几年来小于10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始终维持在1%左右的水平,该年龄段乙肝的发病率也维持在零上下。

上海肝癌防治的实践能为今后上海市慢性病防治提供些什么经验?① 慢性病需要多方协作,全面出击。不仅需要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增添病房和病床,还要研究影响发病下降的因素,增强其有效的预防措施。② 狠抓主要危险因素,打蛇要打7寸。防治慢性病要分析影响发病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如肝癌预防的7字方针是长期流行病学研究的成果。③ 每年减少1%?2%的慢性病是可行的目标,要加强上层设计。④ 控制肝癌的行程已过半,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如何提高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和免疫的成功率;对HBsAg阴性但HBV DNA阳性病例的防治[2];不同型别、亚型别及突变株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等 [3]。对肝癌另一病因丙型肝炎也应予以重视,大规模应用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进行人群防霉去毒效果的监测也需推广应用。

慢性病防治任重道远,不要忘记国家制定的8个目标、24个指标、3项原则、7项策略和5项保障[4]。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吧!

参考文献

[1]俞顺章,郑莹,吴春晓,等.上海市肝细胞肝癌防治40年[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6):637-641.

[2]Yao QQ,Dong XL,Wang XC,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positive and HBsAg-negative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mong mother-teenager pairs 13 years after neonatal hepatitis B virus vaccination[J]. 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2013,20(2): 259-275.

[3] Tong ST, Li J, Wands JR,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genetic variants: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2013)2,e10; doi:10.1038/emi2013.10. 摘自:/emi

[4]俞顺章.慢性病防治的战役已经打响[J].上海预防医学,2002,24(11):585-58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