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5:08: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集体经济发展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自坪山新区城市化依来,社区集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政策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探索一条既符合时势发展要求又契合社区发展实际的路径,是社区集体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审视和探寻坑梓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必须置身特区一体化与坪山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重要背景,加快集体经济管理与运营体制机制的创新,着重在转变发展思路和探索多元经营上寻求突破。
第一、体制政策
首先要把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与社区综合党委、工作站、居委会从机构设置、人员、职能、账目、经费等方面严格划分开来;并且要理顺好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职责和关系,明确社区工作站就是办事处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承担社区公共服务的职能;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主要职责是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剥离社会管理职能,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道路,这是体制机制突破的基本方向。关于现阶段的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重点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社区股份公司一旦剥离了社会管理职能,即意味着社区股份公司就无需再承担公共管理费用支出的义务,但是市、新区财政能否全盘承接此笔费用,需要慎重考虑。据坪山新区发财局“以2009年实际支出数为测算基础”统计,社区一年经费支出约为1.3亿,这对于深圳市、坪山新区财政而言也无疑是多增添的经济负担。二是坪山新区的集体经济开发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化路程还有很远的路程,还有相当艰巨的土地整备等中心任务,如果社区股份公司完全按市场化运作,缺乏政治因素的制衡,那么势必影响党委政府决策在基层的落实成效。所以基于以上原因,可考虑每年推出一至二个条件成熟的社区进行试点,再着手推广,逐步释放改革压力,当前更为重要的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实施财务相互独立核算制度,健全集体资产的管理机构,做到制度健全,监管到位,为改革做好准备。
第二、技术政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技术涵养是破解土地、资源及人口紧约束矛盾的重要途径。从坑梓社区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可考虑做大做强物业经济,注重促成现有物业的转型升级,从单一的收租型向可以提供专业物业管理与服务的路径转变;另一方面,抢抓坪山大开发大建设的历史机遇,介入发展投资风险较低的实业经济,逐步实现从“物业经济”单腿走路向“物业经济与实业经济”双腿走路的模式转型。在技术要求上制定相关政策能对集体经济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如宝安区2009年就制发了《关于扶持股份公司发展的指导意见》,内容涉及土地利用、旧屋村和旧工业区改造、实业投资、物业管理和服务、交流与合作等方方面面,极大推动了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技术方面的政策制定重点要做到四个引导:一是引导社区集体经济对那些建成年代较为久远的破旧厂房实施功能再造,以提高物业的收益水平,切实利用好每一块地,投入到新型的集体经济中来。二是引导坪山新区社区集体经济通过独资、合资或合作等形式,结合公司所在片区的产业规划及功能定位,开发建设一批投资风险小、管理经营难度不大的商住酒店等实业项目。如老坑社区可以利用毗邻新区中心区的地缘优势,可考虑合资或合作开发一批高档酒店项目,吸引投资者或者由政府投资建设,不仅能吸引外来人员的人口流动,增长经济,也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做改善;再如秀新社区地处圩镇中心,可考虑合作开发中心商务项目等等,把经营方式放远,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三是引导社区集体经济以土地入股或利用征地资金参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参与新区工业园区的物业开发,及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配套性生产服务,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展开经济发展铺开一条更加广的道路。四是引导社区集体经济引进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对旧屋村或旧工业园区进行合作旧改,改善被拆迁户的居住条件,加快城市面貌的改善和产业升级。
第三、财政政策
要加快坑梓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就必须在政策与资金方面有所突破,重点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建立政府财政补贴与社区集体经济共同负担户籍居民社保的保障机制,并减免土地税、房屋出租费等相关税费,通过让利于民,让居民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二是建立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保障机制,帮助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走出当前困境。一方面,对各社区现有出租厂房及工业企业,相关部门要开通绿色通道,在企业年审、土地办证等方面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在引导优化产业升级和土地整备的过渡时期,对社区集体经济的厂租收入实行财政补贴,确保社区集体受益不受损害。三是加快整备社区集体土地资源。在我们的调查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工作人员还专题对各社区经济合同进行了核查清理。审查数据表明,辖区各社区违规签订需要取消的土地合同共145份,涉及面积约133万平方米,金额约3亿元。政府可考虑利用政策或资金杠杆,将这部分土地收归国有或集体所有,实行集约高效利用。四是将社区股份公司长期承担的城市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剥离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转型打牢基础。
[关键词]浅析;角奎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策措施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农村中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下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彝良县角奎镇21个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养殖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村集体经济缺乏新的收入来源和基础,集体经济发展至今仍处于“空壳”状态,严重影响全镇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因此,对如何组织发展角奎镇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组织收入,解决村集体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角奎镇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现状
角奎镇是彝良县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彝良县中部,是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辖3个社区,21个村委会,500个农业社,有农户26101户,农业人口103986人。耕地面积94002.1亩,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5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54元。农村经济主要是以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全镇无一个村有集体经济,普遍存在村级集体债务,农村集体经济一直处于“空壳村”状态,每年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2万元经费维持工作开支,无其它任何收入来源。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国有企业都改制了,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村集体资产和资金管理不够完善
各村按照上级要求都相应的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有明文规定,但部分村在管理和使用集体资金上还是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置制度于不顾,缺少民主,缺乏透明度,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3.村干部思路不清,认识不足
有的村干部只会陉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难做,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不会挖掘地方潜力,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4.村集体债务沉重
在取消农村税费以前,维修村委会、架电、修建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集体公益性事业的贷款、借债,累积至今造成村级大量债务。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停滞,缺乏新的收入来源和基础,无法偿还。据统计至2007年6月30日止,全镇21个农业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债务,共有债务930428元,沉重的债务包袱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对策及思路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用好、用活、用足相关扶持政策
200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给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应结合角奎镇实际,积极做好扶持村集体发展项目的申报、立项,通过实施项目开发来增加集体经济。
(2)大力开发集体资源
田地资源较丰富的村,须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提高农业效益,如大河村、漆树村应大力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樱桃、李子等水果生产,花桥、河湾、马窑村应着力发展蔬菜生产供应城镇。
(3)做好“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工作
通过合法的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建工业、农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
2.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
在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3.选准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强化培训
关键词:新时期;乡镇经济;特色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国的乡镇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民增收难,社区低收入群众人口比重大,城镇居民贫困突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驾驭市场能力水平不高,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机关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层出不穷,具体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镇领导及居民受旧思想制约比较严重,对经济的发展缺乏创新性
由于乡镇居民多是以土地为生,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的思想比较保守,对农村的基本的风俗习惯比较熟悉,对农田的基本建设、农村计划生育等工作比较上心,对创办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的新项目比较陌生,也不去积极地发展和学习,觉得只要地方治安不出现问题就可以了,缺乏创新的精神和魄力。一些乡镇的居民多是干一些小生意,成本下,风险下,固守于自己的小事业和小家庭,不干放开手脚去干,缺乏把生意做大的胆量和资本。城镇居民的经商意识还不强烈,只是在土地死干,缺乏经商的观念。
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信息滞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化进程难以形成规模,农民增产增收较慢,人民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较低,财政增收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低而困难。乡镇居民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长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缚,开放、探索、创新意识差,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匮乏
乡镇人口中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中总量供给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仍有局限性,也不够合理,发展不平衡。农村产业开发的条件差,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少,产业结构调整上有很大困难。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整个经济发展的缓慢。现在大多数地方的乡镇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较慢,缺乏富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乡镇整体产业缺乏合理的布局。
目前村民自治没有严格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够强大,领导性较差,村民委员会职责和村民自治工作得不到应有体现,无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委员会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在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中,没有号召力、缺少凝聚力。而且乡镇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缺乏固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乡镇的经济建设。
(三)乡镇经济的支柱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作为乡镇经济的支柱产业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在总体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许多乡镇企业由于财务及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导致企业的资金比较紧张,周转不开,不能对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以至于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仍处于较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生产效率低,产品缺乏较强的竞争力。
目前,中国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多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科学管理,无法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因为乡镇企业的领导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在实际的管理中带有较多的个人感彩,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同时,乡镇企业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缺乏对外界足够的交流与沟通,缺少对当前的最新市场信息的了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在员工的聘用上一般采取就近的原则,缺乏完善的用人机制,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就导致乡镇企业难以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严重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二、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乡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副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鼓励乡镇居民进行蔬菜种植、养殖等比较有前景的副业,实行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在发展畜牧业和蔬菜种植的基础上,要结合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乡镇经济的特点,着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镇经济,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道路,以区域的特色来增强乡镇经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二)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
乡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乡镇企业的大力扶持,乡镇企业要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和金融市场,协调好与农村信用社的关系,协同发展,提升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要加快制度创新,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以及技术设备,降低生产成本,以质取胜。同时,还要增加对企业设备和技术改良方面的资金投入,增加对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资金投入,从长计议,从而获取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经营者要改变以往传统观念,大力引进企业所需技术人才,摈弃陈旧设备,采用生产效率高,无污染的生产设备,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先进企业的技术。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人才管理机制,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科学的管理,发展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结语
另外,乡镇领导还要加强乡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乡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发展,促进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镇领导不但要解放思想,以身作则,还要努力促进乡镇居民的思想改变,摒弃传统的保守思想,努力接受新思想,用新思想中有利的一面来发展乡镇经济,大胆创新,培养对经济发展的企业创办的魄力和勇气,逐步改变乡镇经济的现状,完善乡镇经济发展体制,推动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惠国琴,胡胜德.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J].商业经济,2006(12).
[2]曹云升.新时期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与现实,2006(04).
1.1土地价格的攀升是导致房价盲目抬高的首要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大,也就使得人均居住面积相对减少,致使人们对于房屋资源和房价缺乏一个合理的认识。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土地可谓是寸土寸金,很多政府在向房地产开发商拍卖土地时,经常不设上限,投资商对土地势在必得的心理客观上抬高了土地的价格,房价的下降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因而产生了房价虚高的现象。1.2我国消费者对房屋的预期认识不清房价连年攀涨,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给大部分的房屋投资者带来了一种投资错觉:他们认为至少在未来的几年内,房价都不会有下降的趋势,而房屋升值所带来的利润又相当可观。所以不断有投资者加入到购房的大军中去,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购房者是基于自身经济水平的考量,他们认为如果现在不抓住时机购房,那么,几年后房价继续上更会加剧买房的经济压力,不如在承受范围之内先买下。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消费心理和购房行为,政府才通过提高房价的手段控制旺盛的购房量,而房价越高又会加剧消费者的购房欲望,如此循环下去,才使得房产行业失去了原有的平衡。
2针对我国房产经济现状提出的调控措施
2.1加大中央政府行政及法律的干预力度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制订还有待强化和补充。一些开发商正是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或利用法律方面的漏洞,钻了法律的空子,来为自己进行不法牟利。所以,针对这一方面政府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加大执法惩戒的力度,不让房地产开发商有机可乘。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行政机制来调控房地产价格,对房产价格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保证房价的稳定性。在土地出让环节,政府也必须严格把关,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通过稳定土地出让价格降低开发商的开发成本,进而控制房价的上涨。2.2购房者要加强自身对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学多数的购房者和投资者对房产投资领域的理论知之甚少,盲目投资给自身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尤其在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过多的情况下,购房者和投资者更应该趋于理智,尽量避免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在作出购买决策之前,可以参考政府部门或社会舆论对房产行业动态做出的科学分析,从中提取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其次,要全面了解研究房产行业当下发展的大环境,作出比较科学客观的判断;再次,要强化自身对房地产行业理论的学习,掌握其变化规律,抓住购房的最好时机,最大化减少房产泡沫对购房的影响。只有加强预防,理智消费,才能最大程度的阻止风险的发生。2.3国家要合理利用土地,限制土地的过度开发土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最基本要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程度的开发其使用价值是人类一直以来所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现状是人多地少,只有采取有效办法缓解人地矛盾,才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有效的向前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土地开发热潮,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难免有土地滥用,价格虚高的现象产生,房产开发商受到利益的驱使,不惜高价购地,而政府也趁势抬高地价,两者结合更是催生了土地高价的现象。而开发商将巨额的土地成本通过高额房价的形式间接转嫁给了终端购房者,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针对这一土地市场乱象,政府必须通过和制订和实施相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予以严格打压,从根本上遏制房产涨价的源头。只要政府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对症下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利趋势必将扭转,房产行业回归正常也指日可待。这是因为:其一,房地产行业也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它的发展必然存在着波动,只是波动幅度的大小不同而已,但最终肯定要回归到正常水平。其回归的速度和时间不确定,这还要视政府和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及政策实施效果而定。当然还会受到客观因素诸如地区差异和地区政策不同的影响。其二,找到泡沫经济的突破口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在结合政府措施的同时,要从自身出发,主动出击,胆大心细,尽快找到造成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关键并制订相应对策,以求有效的规避房地产市场所带来的价格风险,摆脱房地产行业的困境。否则将会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使其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被新的经济形式所取代。
3结束语
1、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方而的含义:一是指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对各种房地产品的要求,又要满足子孙后代未来发展的需要。其中,包括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住宅业的稳定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完善及人居环境的改善等;二是既要保持产业自身不断增长,又要与社会以及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主要包括社会的公平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如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建材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等等。
2、房地产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议论不断、争论不休。但是,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业在近十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过程中的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必须要明确目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
房产业的最终产品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房屋能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园林花木业、家庭通讯业、房屋金融保险业、物业管理业、家庭特约服务业、搬家公司、房屋买卖中介业等等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场所。如果没有房地产业为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场所,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难免会受到瓶颈的制约。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龙头产业,可以带动诸多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需要国民经济中的建材、设备、机械、冶金、陶瓷、仪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相配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性十分明显。据测算,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每投入200元的住房资金,可创造相关产业140~440元的需求;每销售200元的住宅,便可带动260~30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因此,住宅建设若增加20个百分点,可望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个百分点,住宅行业每吸纳200人就业,可带动相关行业300~400人就业。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1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空间资源鲜被认识,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中,资源的机会成本及合理利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3.2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开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房地产在发展中建筑密度过高,容积率过高,产生“钢筋混凝土”丛林。城市缺少绿色空间,市区污染不易向周围散发,城市空气质量差;人们居住、生活感到压抑紧张;人们远离自然,使人类与自然隔离。更有甚者,长江中游部分地市围湖造田,开发房地产,大大降低了湖泊的蓄排洪能力,对整个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经济造成潜在威胁。
3.3与房产发展相配备的金融基础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已完成了基本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有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首先是房地产信贷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贷款长期倾向于开发贷款,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不足。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住房消费信贷一般占到整个房地产信贷总额的70%左右,而我国消费信贷占房地产贷款比例最大的银行还不到10%,仅占银行全部贷款总量的1%强。同时,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也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房地产贷款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金融二级市场缺位。还有,住房公积金缴纳范围和比率的扩大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低进低出的运营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和显失公平。
3.4商品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
空置房地产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与外部客观环境不相适应引起的空置,包括上文提到的大大超过当地人口规模的房地产,以高利润为目标,不顾市场需求的房地产等。第二类是由于内部因素造成的房地产空置,包括开发商资质较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存在问题、销售不畅、与周围已有项目雷同,缺乏自身特点,由于没有特点,没有优势导致的空置等。空置房地产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资源,长期下去,还必将危害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4、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4.1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首先要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努力使房地产经济向对资源集约利用的方向转变,尤其要提高对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应作好房地产发展中的科学规划,房地产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既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带动经济增长,也要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的行为。
4.2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房地产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在建设项目决策之前充分听取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科学规划,在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物质功能,树立“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同时,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美好的生活办公环境;要求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更加自然和优美,与周围的绿化、园林、小品等和谐搭配,相得益彰。
4.3逐步完善相关的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房地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根据我国目前的房地产金融发展现状,应重点做好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增加消费贷款比重,并注意防范风险。另外,为解决房地产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期限错配问题,资产流动性问题,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业还应着手研究并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实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将一、二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金融大循环,打通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还能有效分散银行贷款风险,提高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转轨,提高整个房地产金融的效率。
4.4加强市场监管与宏观调控,保障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公平、高效的外部环境的创造。一方面,政府应将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根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严格执法、取消不合理收费。另一方面,完善现有房地产经济法律法规,包括制定各项明细的实施规则,尽量做到法律、条令、规则之间能相互配套,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依靠市场原则优胜劣汰,提高开发商的素质,使房地产项目与人口、源、环境相协调,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将房地产开发的短期行为和投机减至最低。
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问题,这也是中国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如果单从居民收入角度测算,中国房地产价格明显偏高,超出居民的支付能力。如果不能有效压低房价,会产生重大的民生危机。房价调控的主体是政府,而土地财政的受益方也是政府,正是基于政府角色的特殊性,这也是调控的难点所在。
收入分配不均衡。纵观整个中国社会,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倾向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二次分配又未能落到实处。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5,中国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分配决定收入,收入决定消费,而消费又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分配不公会削弱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从另一面说,分配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也是一个事关中国稳定的政治问题,倘若社会日益两极分化,会激增社会矛盾,势必影响中国的持久稳定。
产业经营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中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国如今已进入成熟的经济状态,必须选择集约型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国企作为资源消耗的大户,而政府作为调控主体,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①价格机制。政府可将资源分为民用资源和工业资源,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提高其对资源的使用价格,增加企业对资源的使用成本,迫使企业对产业的优化升级。
②税收政策。提高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资源产品税率,比如,焦炭、电解铅等国内紧缺而且污染环境的产品出口;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进口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在国内建设加工园区并满足国内市场,以保障国内市场的需要。
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外需不足,一方面是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我国制造业处于生产的低端产业链,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不具备竞争力。为改变当前不利的生产局面,最为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创新,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本身的创新,着力提升产品的科级含量;二是企业的创新,包括产品营销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品牌维护创新等。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才具竞争力,中国制造才能真正变成中国创造。
破除地产经济垄断,促使房价软着陆。从当前居民收入角度角度看,中国房价明显偏高,其绝大部分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提高开发商的用地成本,获取丰厚的土地使用金,进而推高房价。如何使房价软着陆?调整准备金率或征收房产税,可能会对房价有所触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房价问题应重点解决地方政府对土地使用收益的垄断,地方政府必须将土地收益的大部分上交中央国库,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失去了抬高地价的积极性。
【关键词】房地产 经济 政策 建议与措施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调控政策分析
从2003之后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房地产政策,对房地产的调控主要从信贷方向着手。2003国务院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再一次声明了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房地产供求出现了空前的膨胀的局面,经济的发展逐渐失去了控制。次年,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文件,指出了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不能够低于百分之四十。2005年房价依旧飙升不降,央行决定取消房贷优惠政策,并且部分地区的房贷首付从百分之二十上调至百分之三十。但是尽管如此,房价依旧呈现只涨不降的现象。2011年之后出台了“新国八条”,房地产行业有了相对应的改善,但是一直呈现着增长的现象,房价增长缓慢,但是并没有停止增涨。从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当中,很容易发现我国对房地产的市场调控从未松懈过,从关注角度和重点来说一直都保持着高昂的状态,从整体上改变了房地产的结构,对抑制房价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采取了信贷、税收、住房保障等相关手段,并且掌握了房屋经济发展的关键,多次调控的时候都取得了显著地效果,但是房价上涨的局面仍然存在,并没有被彻底的改变。2013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出台了“国五条”的政策,其中包含了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住房以及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住房的建设、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机制等等。这项政策的出台,不再是为了解决新的问题,而是在以往政策的基础之上为了能够稳定问题,从而稳定房地产市场。
二、分析房地产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我国房地产在不断的出台新的政策控制房地产的发展,但是却不能够真正的改变房地产的局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说起。第一、国家出台的相关房地产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冲突,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渐加速了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房价的不断飙升。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直接关联到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导致房地产经济得不到更好地发展。第二、房地产的调控机制尚不健全,没有有效的控制好房价的稳定性。我国的房地产调控机制和政策尚不健全,一般来说处于短效机制模式中,这种情况直接性导致房价控制度降低。从房地产的调控机制来说,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且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很多部门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不能够形成统一、协调的目的。第三、目前我国的房地产政策尚不完善,变动非常频繁。其中包含了税收、土地、信贷等多方面的内容,一定要保证政策之间的一致性,才能够保证房地产的价格受到一定的控制。第四、从目前我国调控政策来看,并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采取的方法还很单一、市场监管力度并不严格,居民的合法住房权益并没有得到保障,影响了房地产调控的效果。第五、房地产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并没有落实到位,限制了调控的作用。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地方部门落实不到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令人担忧,很多政策在地方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但是并不像文件中所阐述的一样,出现了不属实的现象。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调控的政策是否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这是调控政策的执行是密切相关的。即便我国出台的房地产政策再完美,不落实到实处那么这项政策的出台和没有出台是一样的效果。我国的住房制度还有待提升。我国的住房制度出现了很大的漏洞,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了我国房价在不断的攀升。从我国最初的福利分房制度、一直到商品房和保障房共存。我国房价的增长程度可以说呈势不可挡之势、居高难下。
三、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了能够将房地产的经济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认为首先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相关数据表明,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在一个较高的阶段,货币的超额发行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较大的隐患。无论是从社会安全还是说经济角度来说,货币的稳健政策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逐步的回归稳健,这样既能够有效的控制好货币的供应量,同时还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的现象,能够有效合理引导信贷,对产业机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加强地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我国房地产经济政策始终不能够落实到位就是因为地方政府和基层部分执行力度不到位。从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来看,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划分,地方的资金相对比较薄弱,才会出现依赖房地产进行投资提升政绩的现象。所以说一定要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权利和事物权利,要不断的给予地方财政权利和相对应的应事权利。同时,中央还应该加强地方的监督管理工作,将房地产经济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作为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内容,设置地方问责制度,将相关的地方产调控政策落实到实处,从而保证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完善市场住房保障制度。在住房分配过程中出现了福利公平的问题,政府在制定经济适用房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解决中低家庭收入的问题,应该减免相关的税收。很多房地产商虽然表面上执行政府所实施的政策,但是背地里却从这个政策中砖空子,利用政府出台的政策,获取了大量的利润。打着政策经济适用房的幌子,不改变房子的价格,从而赚取一定的利润,这不但没有改变房地产市场经济现象,而且助长了腐败滋生的趋势。中央所下发的财政补贴并没有真正补贴到真正需要的家庭中,反而成为了开发商的利润和中等消费的优惠额,这对低收入的家庭是非常不公平的,违背了经济适用房推出的初衷。各地政府可以取消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对一些收入较低的家庭采取补贴政策,补贴的标准应该按照当地居民的收入来定。同时对于廉租房实施优惠政策,这两种政策的建立和经济适用房的推出来比较而言更具有说服力,要不断的避免行政干预所造成的市场影响,同时要积极鼓励人民买经济适用房,政府的补贴应该让人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
总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房地产的发展占据着一定的位置,直接性的关系到了人们居住的问题。本文针对房地产政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相信在政策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一定会改变不足的地方。
一、我县非公经济现阶段发展的概况
截止20__年12月,全县非公经济总户数6492户,从业人员22149人,注册资金77513万元,非公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992万元,啬值达84048万元,上交税金3685万元。个体私营企业主要涉及采掘、化工、冶炼、能源、种植、养殖、建筑、建材、批发、零售、餐饮、旅馆、娱乐、运输等14个行业的个体私营企业及部分集体企业中的个体私营企业及部分集体企业。
经初步调查,我县的非公经济企业主要进行的是产品的初级生产、初级加工和粗放型经营,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形成企业规模的个私企业为数很少。如煤矿企业,我县的煤矿企业及非煤矿山企业多数从事的是对原始资源的采掘,没有形成有规模上档次的相应的产品加工配套设施。有的煤矿企业采取土法炼焦的形式对原煤进行加工,这不仅浪费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并且污染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和破坏。蔬菜种植,除能进行简单粗加工外,在没有其他手段对蔬菜产品进行深加工。在兴起的养殖业中,只是进行简单的养殖而没有出现有规模的加工行业。总之,在个体工商户当中,多数从事的是种植、养殖、饮食、饲料、服装、批发、零售的经营,规模较小,形式单一,但灵活多变,适应性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非公经济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从产值、规模和从业人员来看都有了很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形势依然严峻,前景令人担忧,不容乐观。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主要有:
1、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政府缺乏有力的调控措施,从整体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自党的十五大以来,省、州、县都相继出台了一些切实的政策及措施,以便鼓励、引导、支持、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起了积极的作用。我县是一个以烤烟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县,长期以来对非公经济特别中小企业的发展认识不足,使很多政策难以贯彻落实到位,对非公经济的发展没有采取有效的调控、引导和规划等服务工作,全镇的工业发展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使很多企业的发展缺乏正确的引导,长期处于盲目状态。
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发展没有进行很好的调控和引导,企业也就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显得迟钝,不能充分用好用足相关政策,从而错失良机。企业投资的目的大多出于眼前利益的驱使和引诱,很难从整体和长远利益进行企业的发展规划,从而处于一种盲目自发的投资状态。例如我县的煤炭产业,由于煤炭资源的市场价格急剧飚升,仅在去年就兴建了多个洗煤厂,还有几个小型的手工操作洗煤厂,到现在又建成小型焦化厂,这些厂在投资兴建时,对原料供应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必将影响其产量效益的提高和规模的提高。其实根据我县目前的实际产量,只需建两至三个上规模上档次的洗煤厂和焦化厂就已足够,通过合资入股的方式完全可以做到,既能保证充足的原料供应和企业经济效益,又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和抗风险能力。
2、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弱,综合素质不高,没有正常的筹资融资渠道。
我县有一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主的文化层次都在初中以下,有的甚至一个字都不识。家庭式经营和家庭式管理仍然是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低下,缺乏专业化管理人才,没有形成稳定的资金筹措渠道,全部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停留在产品的初级生产、初级加工和粗放型经营的基础上。企业职工的劳动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老板粗暴地对待职工的事时有发生,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使得企业里职工流动性很大,企业里很难有长期稳定的工作人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在未来的发展中,很难适应市场的竞争。
3、安全意识不强,环保意识淡薄。
在调查中发现,尽管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职工的安全意识仍然不强,环保意识的树立还有待时日。
从全县的范围来看,因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在环保方面,有部分企业从投资兴建到投资生产,其厂址的选择和建设,明显不符合有关环保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给周围的环境和农作物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在部分乡镇投资兴建的小型铁合金厂、锰合金厂,还有煤矿企业的土法炼焦。这些都有待政府及有关部门作好引导和管理。
三、发展措施及对策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
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绰绰战功,为使这种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加强政府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功能,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上级政府和部门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
要使省州县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落到实处,使企业真正得到实惠,政府就必须发挥其在宏观调控中的职能和作用,为企业提供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服务宣传活动,为企业反馈相关市场信息,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作好长远规划,形成合理布局,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鼓励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在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为非公经济发展搭建平台的同时,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着眼于全县经济健康发展长远目标,利用舆论宣传及资金奖励等形式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个私经济企业抓质量,创品牌,树立大市场观念。
2、在经营分散、经济滞后的情况下,要想使企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和龙头,必须走企业联合或合并之路。
我县现在的煤矿企业及非煤矿企业从全县范围来看,在数量及其产量方面是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但没有一家能形成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实行家庭式经营、家庭式管理,没有全局和长远观念,不能很好的向外扩张和发展,相反,却使得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矛盾重重。因此,要建立几家具有整体竞争实力,适应市场变化的骨干企业,必须以投股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合并或联合,以有限公司的形式对企业进行改组,从而形成行业内部良性互动,一致对外的良好局面。譬如,可以把洗煤厂和焦化厂合并成1至2家,各自以其固定资产作为入股份额进行重组,使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各自为战,盲目发展的局面。
这种联合式合并,需要政府牵头、引导、鼓励和支持并提供帮助和给予相关的政策优惠,使各企业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此建议可能会影响甚至损害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主的眼前利益,但从长远和整体的目标来看,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
3、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
在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商会组织应该受到重视并使其发挥作用,商会组织建设应该优化,建立商会同行业商会、同业公会,在经济活动中充当政府和企业无法替代的角色,发挥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通过现在__煤炭协会、红砖销售协会,旅游协会的运作效益来看,成立协会,提高整体竞争力,规范无序的市场竞争有很长远的前景,也是从整体上提升我县非公经济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构思。
4、创建品牌意识
__的经济还处于原始积累时期,这时期各企业的发展大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出现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但正在这个时期,是品牌处于萌芽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舆论和一定政府行为把抓质量、创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抓死抓牢,扶持出一部分有影响力、有代表力的品牌,让其发展壮大,成为__的龙头是很有必要的。
5、加强教育,造就一批非公有制经济领军人
在干部任用上,用强人、能人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教育干部坚持原则办事、公正办事,严于律己,干净干事,躬身为官,挺腰做人。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专题讲座,从思想深处使各级干部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做到政府政策指导由既撑舵又摇桨向只撑舵不摇桨转变,对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上由指挥者向服务者转变。适时有计划召开非公有制经济培育研讨会,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让有潜力,发展前景好,并做出贡献的成功非公有制企业老板走上讲台,走上报纸,走上电视,在介绍成功经验的同时造成一种舆论倾向。培育地方人的精神,建立各种培训机构,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恋家不守土,走四方而把根留住,敢冒知进退,既能睡地板,又能当老板,双赢重诚信,做生意,共生且共荣,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你好我好大家才会好。培育地方人的技能,人才无定论,长城唯"砖"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里,承认强者,淘汰弱者,这就必须培养起一大批向高科技靠拢,与高科技结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才。为此,各企业与教育部门应联合加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储备库,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培训、服务中心";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人才评审机制;对于现有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士可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取经拿宝",也可采用请进来的方式"摘花造林"。
6、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积极向外拓展市场。
关键词:公路经济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 增加经营形式
我国公路系统的经济发展是需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策略方向的。然而,当前的公路经济发展还存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建设思维意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对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旨在使公路系统经济建设的一线工作人员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上来。此外,还对现阶段公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使公路经济发展的更好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公路经济是指与公路建设、运营以及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经济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公路运行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发展公路经济能够拉动所在地区的经济内需,如在某地区建设公路工程时,就需要大量的施工建设材料、施工建设人员以及相应的运输条件等。这就为当地创造了一定发展机会,与此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当公路工程建设完成后,就会为沿线带来大量的信息流、物流以及客流等交易机会。除此之外,还会促进公路沿线地区的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向前发展,从而实现乡镇现代化。在为公路建设沿线带来一系列商机的同时,还增加了乡镇对外开放的程度,这种情况对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二、公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随着我国公路网络的日益完善,其所发挥的经济效益在呈几何式的增长。然而,伴随着公路的车流量、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公路的损坏情度日益增加,使得对其进行养护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大。尤其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超速超载问题,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路原本的使用寿命。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公路经济的发展与公路的养护维修没有达成一定的平衡。长此以往,公路系统的建设就会陷入经济发展的越好道路损毁越快的恶性循环。
2.公路系统的经济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公路系统的经济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仍然采用半下放式的经济管理模式来发展经济。其具体运行过程为由省厅拨款这一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为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提供资金。与此同时,公路系统的行业发展管理也是由省厅来负责,而地方政府仅负责人事行政等细节内容的管理。这种半下放式的经济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公路系统行业发展的范围。但是,由于省厅对于公路系统沿线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透彻,这就使得省厅制定出的管理制度不符合当地的实际运营情况。当地的建设就很难将公路系统的经济管理制度落于实际。
3.公路系统建设资金不足。
公路系统的经济建设项目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的,对于公路工程的建设与养护也是一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发展不断加快,原材料、人工等方面都在逐年上涨。这就意味着在公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施工材料和劳动力的应用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伴随着建设成本不断的增加,资金的投入也需要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这就为公路系统建设资金的筹集工作带来了困难。这种资金困境使得每年的财政拨款都难以满足公路系统的建设需求,迫于无奈只能采用负债的形式来进行建设。
三、解决公路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1.规范车辆行车安全。
要想获得公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真正益处,必须针对公路的实际情况对过往的车辆进行严格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在车流量、运输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保证公路使用的耐久性。具体措施有:在相关路段设置限速标识并安装摄像头,对超速的车辆进行处罚。通过小惩大诫的方式使车辆的驾驶人员将行车规范重视起来。此外,还要组织交通管理部门对车辆超载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这些都是增加公路使用寿命重要的方式方法,也是确保公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与此同时,超载检查、限速处罚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驾驶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想发展公路经济,规范车辆行车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2.完善经济体制,提高建设效率。
想要提高公路经济发展效率,必须将其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完善。首先,应在公路系统内部建立经济管理部门,并在建立之初明确其主要职能。这样就可以使其所行使的权利与应负的责任是透明公开的。其次,在这一机构中应制定出与实际建设条件相符的经济管理运行的流程和规章制度。这样就可以对公路系统中的各项经济项目环节的运营情况进行控制,使其所发挥出的经济效益更能服务于人民群众。此外,还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义务,划分管辖范围。这样一来,出现问题就可以实现责任到人的解决路线。在快速提高公路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其稳定性,从而实现公路经济市场化运营。
3.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经营形式。
随着公路工程的主框架和公路网络的不断扩大,这就使得其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公路系统的建设资金的投入金额也在不断增大。在这样的建设与资金需求的双重压力下,仅依靠省厅或者是其他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公路系统的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公路系统的建设者要采用拓宽融资渠道的建设策略来获取建设资金。具体渠道可为:招商引资、银行贷款以及申请资金补助等,这些渠道都可以为公路系统的经济建设提供有效助力。对于公路系统的建设,在“开源”的同时还要进行一定的“节流”措施。这里的“节流”是指增加公路系统经济发展的经营方式。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公路系统的经济发展经营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一过程中,公路系统应积极调整内部的经济结构,将经营的形式站在市场的角度上来进行发展。
4.加强公路系统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公路经济发展效益。
公路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其系统人员的服务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公路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换句话说也就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源问题。加强公路系统人员的服务意识,能够直观的体现出公路经济发展力度。具体方式为在公路系统内部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并在培训的过程中挑选出表现突出的员工提升工作环境。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公路系统内部的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上来后,就会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这样一来,公路经济的发展就会在服务意识逐渐增加的状态下进行,经济效益、管理水平也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就这几点问题分析出了与之对于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公路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其具体的措施有规范车辆行车安全、完善经济体制提高建设效率、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经营形式以及加强公路系统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公路经济发展效益。
参考文献:
[1]鞠婧.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及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111.
[2]生红丽.论公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与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117.
[3]李常勇.论公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与解决措施[J].商,2013,24:52.
[4]柳春萍.公路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8:114.
[5]李霞.理性看待社会转型期的收费公路问题——对路桥收费问题引发争议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