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5:08: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化技术要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094-02
近几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的发展,对变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要求愈来愈高,实现变电站自动化,可提高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减少基建投资,并为推广变电站无人值班提供了手段。随着电网复杂程度的增加,各级调度中心要求更多的信息,以便及时掌握电网和变电站的运行情况。为提高变电站的可控性,要求采用更多的远方集中控制、集中操作和反事故措施等。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可改变传统二次设备模式,实现信息共享,简化系统,减少电缆,减少占地面积,对变电站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
一、早期的变电站远动技术
早期远动设备由3部分组成:(1)被控站远动设备,即厂站远动设备(RTU)。它包括远动主设备、调制解调器和过程设备3部分。过程设备包括信息输入设备(如变送器等)、信息输出设备(如执行盘等)以及调节器。过程设备面向电力生产过程,它把强电特性的信息转换为电子技术能处理的小信号,或相反。变电站的各种告警、状态和位置信号经过光电隔离转换之后送入主设备,测量量来自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经变送器转换为直流电压或电流信号后送A/D转换,再经主设备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处理之后,按一定的通信协议发往控制站。如果有遥控或遥调命令,则由控制站发出,被控站接收后输出给执行盘、调节器,以控制电力生产过程。(2)控制站远动设备,包括远动主设备、调制解调器以及人机设备3部分。人机设备有模拟屏、数字显示设备、打印机、记录仪表及控制操作台等。控制站远动设备又称主站。它接收被控站送来的遥测、遥信信息,经处理后反映到模拟屏、数字显示设备、打印机及记录仪表上,让调度员通过操作控制台发出命令,送往被控站,进行遥控、遥调操作。(3)远动通道,包括控制站和被控站的调制解调器(Modem)和传输线路。远动通道又称数据电路,通常通过远程通信系统来实现。
二、变电站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变电站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采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可方便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
变电站实现自动化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供电质量,提高电压合格率。由于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含有电压、无功自动控制功能,故对于具备有载调压变压器和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变电站,可以大大提高电压合格率,保障电力系统主要设备和各种电器设备的安全,使无功潮流合理,降低网损。(2)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水平。微机保护装置和微机自动装置固有故障自诊断功能,使采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可靠性大大提高。(3)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变电站实现自动化后,监视、测量、记录、抄表等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既提高了测量精度,又避免了人为的主管干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和上级调动通信功能,可将检测到的数据及时送往调度中心,是调度员能及时掌握各变电站的运行情况,也能对他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具各种操作都有事件顺序记录可供查阅,大大提高了运行管理水平。(4)缩小变电站占地面积,降低造价,减少总投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于采用家算计和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由于硬件电路多数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结构紧凑、体积小、功能强,与常规的二次设备相比,可以大大缩小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减少总投资。(5)减少维护工作量,减少值班员劳动,实现减人增效。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各自子系统有故障自诊断功能,系统内部有故障时能自检出故障部位,缩短了维修时间。微机保护盒自动装置的定值又可在线读出检查,可节约定期核对定值的时间,而监控系统的抄表、记录自动化,是值班人员不必定时抄表、记录,可时间少人值班,如果配置了与上级调度的通信功能,能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则可完全实现无人值班,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阶段
(1)国外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国外变电站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始于70年代。根据1981年5月在英国召开的第6届国际供电会议资料报道,英国、意大利、法国、西德、澳大利亚等国,于70年代末,新装的远动装置都是微计算机型的,个别有用16位小型计算机的。布线逻辑的远动装置已开始淘汰。当时仅英国南威尔士电网还在使用(该地区当时也已计划用微机远动装置代替),同时,第6届国际供电会议的有关文章资料还指出,监控系统的功能有扩大的趋势,供电网的监控功能正以综合自动化为目标迅速发展,除三遥外,一般还有:①寻找并处理单相接地故障;②作为保护拒动或断路器拒动的补充保护;③负荷管理;④成组数据记录,其中包括负荷曲线、最大需量、运行数据、事故及事件顺序记录等;⑤自动重合闸及继电保护。这些资料报导,证明了国际上随着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已于70年代中、后期开始。
(2)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开始于80年代中期。1987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研制成功第一个符合国情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山东威海望岛变电站成功地投入运行。该系统主要由3台微机及其接口电路组成。望岛变电站是一个35kV的城市变电站,具有两回35kV进线,两回35kV出线,两台主变压器,8回10kV馈电线路和两组无功补偿电容器。该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三台微机组成,分成三个子系统,担负了变电站安全监控、微机保护、电压无功控制、中央信号等全部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生产工作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多的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厂家的注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能够全面提高变电站的技术水平,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管理水平。近几年来,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将成为今后新建变电站的主导技术。
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概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由简单到复杂。最早的保护是熔断器,随着发电设备容量和供电范围的扩大,在许多情况下,单纯用熔断器不能满足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因此,开始采用直接动作式的电磁型继电器,并利用它构成过电流保护。直接动作式过电流保护最初是与柱上油断路器装在一起的。随着供电容量的增加、供电范围的扩大和电压的提高,直接动作式过电流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都不再能满足要求,于是在1901年出现感应型电流继电器构成的过电流保护,1908年又提出了电流差动保护。随着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出现了各发电厂之间的并列运行和双回路线路供电,也出现了环形电力网。此时,电流保护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相继出现了方向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高频保护。为了提高保护的灵敏性,广泛采用了零序电流、电压滤过器,负序电流、电压滤过器和非线性元件组成的保护,并与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自动重合闸等)配合使用,提高了它的实用效果。我国建国初期,电磁型、感应型继电器大批量生产,其组成的保护装置主要用于中小型机组和高低压电力网。
继电保护技术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电力系统的发展,使得系统容量不断增加,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系统接线及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为满足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提出的4个基本要求,继电保护也由简单的过电流保护开始,相继出现了方向性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高频保护、微波保护、行波保护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仅与电力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电子通信、计算机、信息科学等新技术、新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机组和超高压电力系统的出现,晶体管型和整流型继电器也从研制转入批量生产。
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趋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特点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电子装置的兴起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的应用;(2)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提升了变电站自动化应用的水平;(3)数字化视频图像监视技术逐渐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成为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新领域;(5)光电传感器的应用将给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带来新的变革;(6)电能质量的在线监测将丰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内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方向发展。具体如下。(1)随着数字化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使用,互感器能直接送出数字采集量,间隔层的模拟转换功能将在过程层完成,越来越多的间隔层功能会下放到过程层完成。(2)随着电子嵌入式设计技术发展,利用嵌入式软、硬件,设计者可以在单元装置单片机上实现以太网技术。以太网速率高,开放性强,易于和PC机、工作站、广域网连接,能更好满足变电站自动化要求。(3)在保留电量采集系统基础上,可以发挥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的功能,将P、Q、U、,测量由监控/保护单元中转移到电能表上,能较好地解决一体化单元中的一些难题,避免不必要的冗余。(4)新型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结构形式,使数据库和设备之间建立了相互对应关系,提高了程序模块化和灵活性。(5)和调度中心(集控中心)之间的网络通信方式,借用现代信息通信最新技术使传统远动通信有本质变化。(6)变电站远程图像监视系统的应用和变电自动化协调互补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7)微机、电子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更加趋向小型化,多功能、高稳定性方向发展,而各专业和各分支系统的融合渗透(加五防、消防保安、谐波系统等)进一步使变电站自动化简捷、高效、经济。
作者单位:中广核中电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盛和乐.对220―500kV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探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研讨会,南京,1995.
[2]杨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力系统通信,2007,28(12):1―5.
常规X线颈椎摄影有:第三至七颈椎正位,颈椎侧位,颈椎左,右斜位,第一二颈椎正位(张口位)。从X平片可以观察到的改变有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椎孔变窄,韧带钙化,椎体生理曲度改变,外伤性骨折,脱位等。颈椎片拍摄容易,但是常因,理解,角度及数字化摄影参数运用不当,至解剖图像不标准,图像不清,失真,甚至左右标志错误而导致误诊和漏诊。本组资料收集了近5年来的426份颈椎片,其中正位248份,颈椎左,右斜位132份,张口位46份,年龄15-78岁,其中男256份,女170份。对426份颈椎片进行了综合评比,分为标准片和非标准片。
非标准片占有很大比例,总体合格率仅占58%。因此需要了解正确的投照方法,了解正确的影像解剖,了解非标准影像及不良原因。从第一二颈椎正位(张口位),顺序第三至七颈椎正位,颈椎侧位,颈椎左,右斜位,做逐一描述并分析。
1 张口位正位(第一二颈椎)
摄影:前后立或卧位,口尽量张大,头稍向上仰使上颌切牙咬合面与乳突尖连线垂直于台面。中心线对准上下切牙的中点摄入[1]。
影像显示:第一二颈椎于上下齿列之间显示,上切牙冠于枕骨底部相重,齿状突不与上切牙及枕骨重叠,齿状突与第一颈椎两侧块间隙对称,环枕关节呈切线状显示。
不良现象及原因:齿状突部份或大部与枕骨或上切牙重叠,是因其头部过仰或低头,致使上切牙及枕骨的连线未能与射线中心线平行。上切牙如与枕骨重叠,则就标准。很多情况下中,老年人即使标准,齿状突尖部仍会与上切牙或枕骨重叠,相比年轻人中,老年人更不易照出标准像。
2 三至七颈椎正位
前后站立或卧位,头后仰,下颌前下缘与枕骨下缘的连线与中心线平行。X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度角,对准甲状软骨下方摄入。
影像显示:三至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投影在照片正中,横突左右对称,椎间隙与钩突显示清晰,下颌骨下缘在第2、3颈椎间隙水平高度上显示。
不良现象及原因:第三颈椎未完全显示,是由于下颌骨下缘或枕骨下缘部份与第颈三椎重叠。要重点注意下颌骨下缘与枕骨下缘的连线必须与中心线平行,第三至七颈椎则能完美显示。
3 颈椎侧位
站侧立位,下颌抬高听鼻线与身体冠状面垂直两肩尽量下垂,手臂放背后,双手紧握,双臂伸直,使双肩胛骨尽量后移并同时向中心线收缩。
影像显示:1-7颈椎序列全部投影于照片正中,下颌骨下角不与颈椎重叠。
不良现象及原因:第七颈椎不显示,常见肥胖和颈短的患者。在颈椎冠状面,斜方肌与第七颈椎重叠,使影像重叠。双臂放背后,双手紧握,双臂伸直,双肩胛骨尽量向后向内移,在冠状方向错开斜方肌与第七颈椎,能有效避免重叠,此方法亦能用于上部胸椎的摄影。
4 颈椎左、右斜位
侧斜立于胸片架前,颈部和驱干与台面成45度,头部矢状面与台面平行。选择左、右后斜摄影时,球管向头侧倾斜10度,选择左、右前斜摄影时,球管向足侧倾斜10度[1]。
影像显示:第1-7颈椎投影于照片,椎间孔呈卵圆形,椎弓根投影于椎体正中,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诸椎体及椎小关节清晰可见,椎间隙明确易辨。
不良现象及原因:下颌骨未能完全转出,与第1、2颈椎重叠。均因头部矢状面未能与台面平行。
椎体呈类三角形椎间孔不呈现卵圆形,椎孔边缘部份不清,是由于球管未能向头侧或足侧倾斜,或虽有倾斜但颈部长轴向球管侧偏移。
颈丛和臂丛神经从脊髓分枝后呈10-15度角穿过椎间孔,所以球管应倾斜10-15度,使中心线顺着椎间孔轴线穿过。
颈椎双斜位左、右定位标记错误,在使用右前斜时,右侧椎间孔投影片中,而使用左后斜(即右前后斜位)时,右侧椎间孔也投影片中,名称和不同,投影是一样的。如对命名原则不了解,对椎间孔的构成不了解,容易造成左、右定位标记错误而致误诊。以上分别描述了各投照方法,影像显示,不良原因分析,在操作中认真细致则各种不良影像都可避免。在数字化条件下参数的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数字机的高宽容性,多样性的参数调整,更有利于影像显示,恰当的宽容度可以使颈椎影像信息更加丰富,合适的对比度调节和边缘增强可以使椎体,椎小关节,钩突的形态更加清晰可辨,频率调节可以提高细小结构的分辨率。而不恰当的参数调整可使影像清晰度降低,甚至可使重要的影像信息消失殆尽。因此参数调整的不恰当性,也是造成影像质量不佳和造成漏诊误诊原因之一。
种地用得上数理化吗?/问题在于更高要求自己
问题不在文化知识能不能用得上,而在你努力去运用了没有。这里,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要求自己。如果只是每天跟社员一样下地劳动,没有更高的要求,那就会觉得数理化用不上,就会感到屈才。我们应该要求自己更高,因为党培养我们念了十多年的书,学到了文化,有了科学知识,理应比普通社员发挥更大的作用。脑子里有了这个观念,就会发现许多地方都能用得着数理化。
我刚回乡的时候,就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劳动力来要求,因此,我感到只要有力气就行了,别的都用不着。经过党团组织的教育,认识到应该要求得更高,这样,才促使我开动脑筋考虑到怎么起作用的问题。这一来,过去学过的东西,很快地就用上了。比如棉花问苗时,队里要我计算一下株距多少。他们预先告诉我亩数以及每亩地的苗数和行距,我就运用代数里的一种公式把它计算出来了。原来我以为xy在农村根本用不上,这下可成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有用工具了。
我还感到数理化不仅能够解决农业本文由收集整理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学会农业技术。因为许多农业技术,可以运用数理化的原理来解释。比如我回乡不久,有一次和社员一起锄玉米,开始时,我累得满头大汗,但速度仍然很慢,质量也很差,就去请教老贫农。原来是我抓锄柄的方法不对头,应该是往柄头上抓,不应该往锄头附近抓。按照老贫农的指点去做,果然既省力又稳当。我就想,这是什么道理?后来才懂得,这就是物理学上所讲的“杠杆原理”。往后,我就处处用心,注意运用原有的文化知识,这样,就帮助了我更快地学会农业劳动。
现在我才更感到,高中学生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不是屈才,有时候还感到缺才哩!生产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懂得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解决,而我却懂得很少。比如:芽苗移栽时为什么要好天气、窝小、水少、苗小呢?如何防治棉铃不脱落,使棉花大幅度增产?滴滴涕遇水生成白色沉淀,生成物是什么反应?……这许多问题还需要用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才能解决,这难道不需要数理化吗?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技术;矿山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TD17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81-01
高速发展的经济使我国社会各领域对矿业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我国矿山建设与生产的要求,而矿山测量工作是矿山建设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对提高矿山开采安全、保障矿山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到矿山测量中已成为其主要发展趋势。传统的矿山测量技术由于受到自身因素限制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疏忽和误差,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因素和人为操作因素等两个方面,而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矿山测量精度,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在矿山测量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发生。
1.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概念
矿山测量中的数字化测量技术主要包括采集、调度、功能、包装以及核心等五大系统,其中矿山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功能都是通过采集系统完成的,采集系统在实际上具有测量、勘探、传感以及文档等四个子系统,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矿山测量中将数字进行数字化处理。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的调度系统主要负责提供拓扑的建立和维护等功能,同时也负责查询与分析空间、制图并输出、数据访问控制、接口开放以及生产调度等功能,功能系统在数字化测量技术中主要负责提供各种专业模拟和分析功能等模块,其主要包括SC、SA、AI、MCAD等。包装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主要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三维建模工具,并可以对多源异质矿山数据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过滤、封装以及组合,核心系统主要负责对矿山测量数据、模型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整个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决策、分析和支持等功能都是在核心系统中实现的。
2.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2.1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其主要通过对模型进行立体化描绘和理解的方法实现数据体表形式的一种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对矿山内部空间信息、矿体与地表地形的空间位置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可以帮助测量人员更好的对矿山内部空间、矿体等进行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三维动画软件作为主要手段,而3DS MAX和Maya等软件一直被广泛运用到三维可视化技术中,这是因为这两种三维动画软件不仅具有视觉效果和三维效果的制作功能,同时还具有当前较为先进的毛发渲染、运动匹配以及建模数字化等实用功能,而且三维可视化技术所运用的这两种软件具有灵活、简单以及完善等特点,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更好的提高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品质,同时也可以保证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制作效率可以满足矿山测量要求。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建模、贴材质、渲染、动画制作,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无法脱离三维动画软件的支撑,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字化测量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矿山测量领域。
2.2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
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是数字化矿山测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测量工作主要包括对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储存等,而矿山测量数据一般都是数字、图形、文字以及表格等类型,传统的人工处理矿山测量数据容易因为疏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而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在实际运用中主要依靠计算机进行辅助绘图,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预设要求对测量数据进行电子图表化处理,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实现测量资料、数据的共享等,大部分矿山测量人员都会根据实际需求使用AutoCAD和VB等软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而二次开发主要是面向对象的CAD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矿山测量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利用Activex Automation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并通过绘图对象或非绘图对象对其提供的AutoCAD对象进行操纵,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中的测量绘图的开发,基于二次开发所建立出的数字化测量应用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更加方便、准确的实现数字化测量数据处理和图纸制作等功能。
2.3数字化测量技术
数字化测量技术主要是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以及计算机等设备支持下建立的,其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根据相关规范并按照测量重点进行工作,同时也要求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应用中要根据测量工作地点以及内容对其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提高矿山测量质量的目的。现阶段电子经纬仪、全站型仪器、GPS接收机以及多种岩层变形监测仪器都已广泛运用到数字化测量技术中,这些新型数字化设备仪器的广泛运用提高了矿山测量的工作效率与精度,在降低测量工作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有效保障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等。矿山测量部门在使用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过程中要选择新型设备仪器,要求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在使用中必须具有先进性、综合性等特点,例如,电子速测仪、GPS技术、数字摄影测量、遥感以及GIS等,这些现代化的矿山测量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都具有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在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后,可以更好的实现数字化矿山测量工作并提高测量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对促进我国矿山企业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结语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被运用到其中,同时数字化测量技术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进行创新,对实现我国煤矿产业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本立,周青青,王建有.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0.
[2]时宁宁.论数字化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开发应用.2012.
关键词: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应用探讨;发展方向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gital integrated safe guard system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meaning and function, and then expounds the security system of digital realiz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modern digital security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introduced, and finally analyses the digital comprehensive safety system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words: digital; Safe guard system; Discusse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 TL3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发展的迅速崛起和推广掀起了当前的数字化浪潮,各个产业都卷入到这股大潮之中,相关产业也朝着这个趋势发展,安全防范系统中更是不断深化这数字化改革。运用现代化传感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和数字化通信技术等得以实现的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实现了各项安全防范信息采集、运输、处理到集成的系统化操作。本文简要介绍该系统的实现和规划设计的同时,分析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
数字化综合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特征
2.1 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特征
数字化的综合安全防范系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高速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出现的,正在朝着一体化和联动智能化发展方向扩展的现代领域。数字化的安防理念及数字化安防建设是为了适应数字城市建设及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被提出,所以数字化安防同智能安防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有明显的区别。一方面数字化安防建立在网络基础上,具有网络的架构,拥有数字信息化的功能,智能安防建立于智能的子系统基础至上。数字化安全防范更能充分的实现现代数字信息采集、传输到处理的一体化操作,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集成及共享。另一方面智能安防仅适应于小的建筑内部或者小区内容智能子系统集成及联动控制的需要,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属于数字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奠定着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基础。
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依赖于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提高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首先,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增强了网络技术功能,利用完备全面的广域网络和局域网络,能够实现智能化及远程的监控,并能够实现安全防范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监控需要。其次,应用了现代数字技术的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全面实现了现代化传感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各项尖端科技,保证了信息传输速度的高速化,而且保证了安全防范系统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功能要求及其安全性要求。再次,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增强了智能安防整体水平,实现安防信息资源充分的共享,优化了整个系统。最后,作为数字城市基本的组成单元,数字化安全防范建设给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条件,奠定了物流、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的安防监控基础。
安防系统数字化的实现条件
首先,要能够实现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同社区的局域网、计算机和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业务的通信和交流。其次,要能够实现同外部的通信网络及国际互联网之间畅通的联系。另外,所完善的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要保证能够同其他的输出设备良好的连接,例如紧急广播、背景音乐设施和交换机设备等。光纤、同轴电缆及双绞线及他们之间的混合布线,配合5类或者以上的配置要求,综合建立布线系统便能达到以上三方面要求。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由于其拥有一体化联动安防平台,必须建立独立的数字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综合的管理平台加以实现。一方面数字化安全防范内网必须具备足够的安防设备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服务、社区的安防网络教育和服务,外网要便于互联网的服务及宽带的接入。另一方面远程的安全防范监控要包含远程的安防设计,对各种数据的调整和设计、远程安防教育及信息服务必须满足足够的要求。
现代化安全防范工程规划设计
完成数字化的安全防范系统项目工程的第一步是设计安全防范系统的规划,这一步工作的合理正确得到对后期整个工程实施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现代化数字安全防范系统规划设计要从整体规划角度出发,遵从形影的规划设计原则,以开放的互联网系统作为核心,密切联系建筑设施,满足监控需要和承受的能力。首先,要满足发展同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小到一栋大楼大到一个城市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必须考虑监控的需求,兼顾建筑设计定位于城市总体设计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其次,满足最优化进行配置的原则,各项计算机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机械设备系统必须保持联动,所有设备及资源要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优化处理。
综合数字化安全防范产业的发展前景
5.1 数字化安全防范产业发展认识和分析
从常用的设备硬盘录像机来看,目前主流的有三种,第一种是低压缩比实时类别的录像机,其拓展性有限,技术上较为明确清晰;第二种是没有国际统一的新型音视频的压缩技术设备,其数据容量较小但是功能强大;第三种是没有操作系统的功能上类似于前两者但是更加稳定的设备,预留的数字控制接口更具有实用价值。尽管各项产品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从具体的需要选择来对待产品选择非常重要,仅从硬盘录像机来讲,其发展主要会受到技术、行业折射到市场需求等方面影响。
5.2 数字化的安全防范产业未来前景
网络视频监控的服务器同其他的设备要以兼容作为前提,辅以排斥特征,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安防技术全面的数字化进程。从整体上角度来看,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要求,必须建立健全一个庞大有效的网络数字化的监控网络,继而同安防产业各项产品联网形成网络产品体系。未来的控制讲完全按照设备使用职能进行划分,产品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数字化的安全防范控制发展将全面涉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6.结语
国家和政府由于安全防范领域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对安全防范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从政策上到经济上予以支持。数字化综合安全防范系统凭借其尖端的科技水平含量和高度的在安全防范监控工作需求中的满足程度,势必引起安全防范行业的革命。把握住数字化综合安全防范系统的工作特征,随着数字化产品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安全防范系统数字化时代的逐渐临近将实现人们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建筑学
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已经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设计方式、方法的转变。面对数字化的时代,建筑学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更好的生存下去,需要建筑师对未来的建筑学进行认真的思考,要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来丰富建筑学,从而保证建筑学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数字化时代对建筑学的影响
所谓数字化就是将所得到的全部信息都通过数字信号来表示。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是核心,在数字技术的依托下,将信息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得信息得到更好的传播。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所有信息都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入电脑,由电脑做技术处理和通过网络传达,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建筑学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领域,在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当代建筑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
1.1促进建筑绘图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建筑学领域中,建筑师在进行绘图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比较传统,主要是依靠手工方法,而这种手工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不高。而在数字化时代里,效率化已成为时代的代名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绘图方式的转变,建筑师在绘图的时候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信息进行反复的甄选和修改,从而大大的提高绘图效率。同时,建筑数字化技术,绘图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节省了成本[2]。
1.2数字化对城市的影响
建筑作为城市文明的标志,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对建筑需求、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数字化时代里,在数字化技术依托下所创造的高科技生存环境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师在城市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借助建筑数字化的设计软件,如3Dmax、CAD等,将现实的和虚拟的建筑与城市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物质生活需求、精神生活需求的城市环境[3]。
1.3拓展建筑学的形态
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研究者可以将不同的元素进行艺术拼接。而建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学形态得到了拓展。建筑学不再是以功能性为主,而是朝着美学性、艺术性的方向转变。
2面对数字化时代建筑学的发展策略
建筑学是一门研究空间形体和建造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哲学、历史、地理、技术以及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4]。而在数字化数字里,显示的建筑和城市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触发线,要结合社会发展形势以及人的需求来进行创作,从而创作更好的建筑和城市环境。
2.1加大专业建筑学人才的培养
数字化时代里,建筑学正在逐渐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建筑设计也开始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在这种背景下,对建筑学相关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学人才是建筑学发展的保障,在建筑学未来发展道路上,应当加强专业建筑学人才的培养,要结合数字化时代对建筑学的要求来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强化建筑学人才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加强他们能力的训练,让他们熟悉各种数字化软件,加强建筑学设计实践,在不带内的实践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5]。
2.2落实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理念
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的功能性应当建立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基础上。在数字化时代里,建筑师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功能、精神需求基础上。因此,在建筑学未来发展道路上,建筑师必须更加以人为本的设计和建造来进行建筑设计,拓展建筑整体环境功能、建筑空间和形态、建筑美学等基本方面的研究[6]。另外,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保护环境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建筑设计和城市建造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未来的建筑学应当全面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理念,要积极做好建筑、人、环境的协调发展。
2.3加强国际合作
就我国当前建筑学发展水平来看,与国外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数字化时代里,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这种便捷性也为我国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要想缩短我国建筑学与国外的差距,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学设计理念、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学设计水平。
3结语
综上,数字化时代里,我国建筑学迎来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设计方式的转变,为建筑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数字技术的应用取代了传统建筑学设计方法,使得那些虚幻的东西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真实的展现出来,更好地满足建筑学发展的需求。但是,数字化时代里,新兴的发展形态也使得建筑学必须不断革新。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机遇我们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面对挑战,要自己应对,要结合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将我国的建筑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起来,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烽.数字化2.0———从数字范式到数字文化[J].城市建筑,2015,(28):3.
[2]谭成波.解析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江西建材,2014,(19):29,32.
[3]董春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建筑学报,2010,(04):20~23.
[4]谢向平.关于数字化时代的建筑学思考[J].四川建材,2006,(01):64~65.
[5]田韧.数字时代的虚拟建筑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一)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认识不全面,观念落后
城建档案数字化不只是将城建档案信息从传统载体转化为数字化载体那么简单。数字化后形成的城建档案信息与传统载体的城建档案信息内容虽然相同,但毕竟载体形式完全不同,造成管理方式、保管模式和利用手段都不相同。数字化后的城建档案信息在计算机环境下,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数字信息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能够给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带来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大的利用价值。如果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认识不全面,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功能缺乏清楚的认识;不能按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就会造成建设初期因缺乏规划,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事后还要进行再次建设,从而使投入资源严重浪费。
(二)基础条件限制,对城建档案数字化水平和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作为保证,如人员、技术、设备和经费等。由于受到单位幵展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基础条件的限制,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水平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城建档案数字化标准和规范有待细化
在城建档案工作中,建立城建档案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一直是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有关档案数字化的国家标准目前只有由国家档案局于2005年4月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和2009年11日的《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是直接针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这两个标准都属于行业标准,对档案数字化工作提出了原则性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这两个标准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标准和规范。比如有关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实施的细则、有关城建档案数字化的流程及工作要点和质量管理办法等。以便强化数字化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和安全保障,这样才有助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的控制。
(四)城建档案数字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参与,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其中主要的是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和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人员的素质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影响最大。
(五)安全问题直接影响
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工过程中对实体城建档案的安全问题,其二是计算机及网络安全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的影响。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很多环节都需要直接接触城建档案原件。安全工作不仅在于城建档案原件的物理安全,也包括城建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也就是不能泄密。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成果的管理和利用需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和网络环境下进行,这就涉及到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问题。包括:系统的安全、病毒的防范、非法入侵的预防等。
二、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中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措施保障
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基础条件城建档案数字化离不幵相关基础条件的保障。没有良好基础条件作保障,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难以提高。基础条件提高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城建档案部门依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幵展城建档案工作,加强城建档案工作宣传,获得社会用户和各级领导部门支持。目前国家对城建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大量有关城建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例如《重大建设项目城建档案验收办法》中规定,“项目城建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城建档案验收或城建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竣工验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规定“科技管理部门在下达科研计划时,同时向课题组下达建档任务。城建档案部门负责对建档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这些要求使得各级领导对城建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
(二)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前期调研与组织规划
1.开展馆藏城建档案情况调研
馆藏城建档案信息调查是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前期工作之一。主要是对实体馆藏城建档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洋细调研。进行城建档案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加方面快捷、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服务。
2.正确选择数字化软件选择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是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之后,城建档案部门开展城建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因此,应当根据单位或部门对城建档案数字化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各个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开发部门开发的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特性正确选择。一般应选择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管理软件。因为这些管理软件代表了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最新技术。适合于今后对城建档案数据资源的迁移和通过网络进行交换。另外,还应考虑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规模。在选择城建档案管理系统时就应当选择功能各自独立,操作时只显示相关功能界面的软件。这样也符合在城建档案管理和利用时加强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的要求。
3.正确确定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范围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量大,投入资金多。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定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对象的确定原则是“应当对所要进行数字化的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确认,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纸质城建档案文献才能进行数字化。”其中的原则包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价值性原则。价值原则主要指“应永久或长期保存的、社会利用价值高的城建档案可列入数字化加工的范围制定合理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方案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开展之前应该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使参与加工工作的人员了解整个加工工作有哪些阶段;明确每一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完成每一项任务所需要的设备和质量要求;以及达到要求应采取的措施。加工流程的制定应当根据前期调研所了解的馆藏城建档案情况、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方式、设备和人员等情况制定。
4.依据国家制定的标准
结合实际设定相应加工标准和参数依据国家制定的标准,结合实际设定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的标准和相应参数,建立规章制度是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的又一关键。目前,国家制定的档案数字化标准有《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和《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具体标准和规范以及相应参数。标准和参数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到本单位工作情况、数字化管理软件的功能等。但是,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有了巨大发展,计算机存储容量发展到T时代;用户对数字化后的城建档案原件的利用要求也会有所提高。如果仍然按最低标准参数的设置进行扫描,有可能不利于今后的管理和利用。应当根据城建档案部门城建档案数字化基础条件,用户需求的情况,对具体城建档案扫描参数做适当调整。以满足管理和利用需求为基础。
5.加强城建档案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中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字化建设的质量。为保证数字化工作能高质量完成。必须在开展工作之前对从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参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人员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二是城建档案加工人员。针对不同人员应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对从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特别是对于传统载体城建档案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加强应用新技术设备和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教育。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人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库应用能力。针对他们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有关城建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相关参数和要求控制方法等。使他们能够依据制定好的数字化加工标准和参数开展工作,减少著录、分类、扫描等方面的错误。同时,加强城建档案工作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6.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制定
工作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应重视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城建档案信息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损害和泄密是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的重要环节。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次,采取措施从技术手段上保证城建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例如使城建档案数字化系统服务器和客户端计算机与外网实现物理隔绝。防止网络入侵和黑客攻击;加强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对城建档案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另外,严格选拔数字化加工人员。要求参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人员具有责任心和较强业务素质。对数字化城建档案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清楚的认识。
(三)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前期整理工作
城建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的首要工作是对传统载体城建档案的整理,这是顺利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前提条件。主要工作包括:城建档案鉴定、城建档案修复和城建档案规范化。城建档案鉴定主要是依据以确定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范围,对具体城建档案进行鉴定。将具有较高价值、有特色或利用率高、需求大的城建档案挑选出来,作为数字化加工的对象。
(四)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登记制度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环节较多,每一环节的质量都对下一环节和整个加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为保证每一环节工作质量。在加丁.的各环节都应该建立登记制度。例如在城建档案整理过程结束后填写《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交接登记表》,详细记录城建档案整理后每份文件的起始页号和页数。在城建档案扫描工作结束后应填写《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交接登记表》,登记扫描的页数,使实际扫描页数与城建档案整理时填写的文件页数一致。
(五)加强各个环节检查、监督、验收及评估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幵展过程中,需要对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验收及评估。这是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城建档案数字化成果质量的关键手段。通过检查和监督可以保证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技术要求正常进行,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通过调整各项参数等方式加以解决。验收包括各环节的验收和总体验收。各环节的验收保证了交往下一环节的工作能正常开展。总体验收是保证加工成果能满足城建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要求。评估工作是对整个数字化过程中,城建档案的扫描质量、城建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城建档案数字化成果等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价。
(六)注重城建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
城建档案从传统载体转化为数字载体的过程中,应注意城建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问题。不能将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简单化、形式化。城建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城建档案,并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利用条件。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完善城建档案著录信息,是对城建档案深层次加工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城建档案著录主要内容包括:文件名称、责任者、文号、页号等。城建档案数字化中如果仅是将这些信息转化到数据库中,就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也不能完全体现出数字化后著录信息对城建档案工作带来的更多优势。城建档案数字化应充分体现计算机数字库管理系统对信息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城建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元数据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描述。可以表现城建档案文件的来源机构的层次关系,也可以通过主题标引实现城建档案文件事由方面的集中。因此,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应该加强对城建档案著录信息的关注度。通过著录来描述城建档案文件之间的深层次的联系。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对主题标引信息描述,因为通过主题标引可以增加对城建档案信息背景的描述,对用户的检索具有特别的意义。
三、结束
【关键词】 工程测量 数字化测绘技术 应用研究
1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意义
数字化测绘技术对于现代工程测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工程测量无法解决的难题,推进工程测量迈进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常用的工程测量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地图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成图手段两大类。
(1)地图数字化技术。传统的工程测量,因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一般对于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无法完成输入工作。而出现地图数字化技术以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扫描矢量化仪器以及手扶式跟踪数字化,顺利实现了大比例尺地图的输入工作。如今扫描仪器大都能够对地图信息高效、便捷、准确地进行数字化处理操作。其也是GIS系统的重要工作内容,所需时间较多,所以,作为工程测量单位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数字化处理工作效率。
(2)数字化成图技术。在传统工程测量中,测绘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针对工程图和大比例尺地图而言,需要开展野外测绘,这项工作十分艰苦复杂,且周期较长,因此经常无法达到客户预期要求。而出现数字化成图技术以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数字化成图技术能够全面提升地图质量,保证较高精度,且简化了工作流程,让测绘成为一项简单的工作。另外,数字化成图技术使测量工作的劳动强度全面降低,有利于方便、准确地存储测量数据。当前的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有电子平板模式和内外业一体化模式两种主要模式,应用较多的是内外业一体化模式,其借助全站仪、电子手簿等相关设备完全测绘工作,具有精度高、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技术同传统手工绘图比较而言,其优势特点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成图精度较高;(2)更好满足需求;(3)展示直观方便;(4)易于存储应用;(5)提高应用水平;(6)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随时修改测量信息,并且能够提供修正后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率,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近年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并对工程测量的顺利完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处理原图。工程测量时,如果数字地形图没有提出更高要求,并且工程经费相对紧张时,可对原有图形进行数字化处理。其能够有效利用原图的价值,测量人员通过计算机一级扫描输入设备,短时间内即可运用数字化软件获取有用的地图。数字化处理原图一般有扫描矢量化、手扶跟踪数字化两种方式。扫描矢量化相比手扶跟踪数字化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更胜一筹。然而,如果同原图相比较,通过扫描矢量化而获取的数字图精度较低,究其原因是由数字化处理时的误差引起。并且,因扫描矢量化一般仅能对白纸成图过程中的各个地表、地物外貌进行展示,呈现出来的适时性较弱,通常只在工程测量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时适用。如果原图的精度、比例等因素如果符合要求,即可直接通过数字化仪器进行处理。
(2)数字化绘图。工程测量时,测绘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和工程图是工作重点,同时更是测量工作精度的难点所在。应用数字化绘图,对相同地点但不同需求比例的绘图能够直接按照现有的地形测量图,得到不同比例的多元地形图。并且一般比较小的地形图信息详细,其中包含有比例较大的地形图信息,可以满足不同工作需求。
(3)地籍测量。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力度,随之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也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地籍图需求量急剧提升。开展地籍测量,主要是为确定城镇土地的属性、面积、位置、用途、经济价值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等,从而为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资料。
(4)航测数字成图。如果某测量区域较大,即可通过航空摄影机对地面影像进行航测,在外业判读的基础上,建立内业地面模型,再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在模型上进行量测,即可获取到数字地形图。近年来,测绘技术迅速发展,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成功开展了数字摄影测量,并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其能够将外业测量工作转移至室内实现,具有成图速度快、图像精度高、工作成本低以及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点,尤其对于城市及大测区的大面积成图最为适用。
(5)数字地球。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整合社会与经济发展等诸多要素,实施地理坐标的构筑统一,形成统一框架体系,并且对重要社会信息做好保存。当客户需要时,即可能够通信网络访问上述相关数据,得到所需重要数据信息。作为全新的系统工程,数字地球复杂而庞大,科技含量极高,涉及内容广泛,综合性能较强,其并非是单独一个部门可以作业完成的,所以要求空间技术、信息科学、地球科学以及其他应用部门等多部门做好协调与配合才能实现。测绘人员在工程测量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获取到所需的重要空间信息,进行处理后形成形式多样、内容完整的信息源,客户再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即可得到这些重要信息。
4 结语
总之,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优势明显,相信将来的数字化测绘技术定会迅猛发展,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为此,作为工程测量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与交流,认真探究,开拓思维,才能真正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测绘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祖勋,张剑清.数字摄影测量学[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10.
[2]黎华,肖伟等.三维真实感地形生成的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4).
纸质档案数字化是指采用高像素、大幅面扫描仪或高清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即利用计算机技术、高清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传统的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化档案,实现档案安全高效的管理和利用。档案数字化使档案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转变为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的不足之处,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得到了更深层次的体现。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高校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发展高校档案工作,提高高校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适应高效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客观需求。数字化档案等同于原件而且要替代原件,数字化档案建立以后,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翻阅次数,进一步延长了档案原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档案原件丢失和损坏的风险,有利于纸质档案的保护,保护了档案原件,保存了历史记忆;同时节省了人力达到了高效准确的效果,大大提高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节省了档案存储空间,缓解库房紧张的压力。
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实现档案准确、方便、快捷的利用,可以展现档案的原版原貌,是一项大工程,但是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纸质档案才能进行数字化,属于归档范围且应永久或长期保存的、利用价值高的档案才可以列入数字化加工的范围;而且要经过主管领导同意,检查是否含有敏感信息,有些纸质档案是否能够高温扫描。
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资源建设工作,把现有的档案资源从库房转移到计算机上,工作量大;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基础业务工作;是一项中心环节工作;是一项需要雇佣专门工作人员完成的劳动密集型工作。
档案数字化工作要遵循抢救性原则,防止档案破坏和丢失;遵循价值性原则,利用价值高的档案要优先数字化;遵循实用性原则,满足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等。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基本要求
2.保护档案原件,对历史负责的需要
3.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需要
4.教师和学生的强烈需求
5.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数字化硬件技术缺乏
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刚刚起步,手工管理模式还是高校档案的主要管理模式,以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为主,较少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硬件设备投入是必要的物质基础,各高校档案馆基本上都配有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数码设备,但这些数码设备的配置并不先进、比较简陋和落后,而且其运行还停留在维持日常业务的简单管理上,不能满足数字化建设对数码设备的高要求。有些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多为单机版,存在着过时的情况,缺乏操作简便、能够满足数字化工作实际需要的现代档案管理系统。
2.档案管理人员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人才队伍,许多高校档案馆缺乏掌握数字化知识的档案管理人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的管理水平,许多高校档案馆缺乏既具备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计算机扫描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满足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和高校档案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一类是有着丰富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的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同志,但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能力一般,就是部分档案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胜任。另一类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有着较强的数字化处理能力,但缺乏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3.档案数字化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档案管理的特点之一是安全性,许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保护和防范措施,单靠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备份数据,这在系统瘫痪的情况下后果严重。同时档案数字化系统比较脆弱,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计算机病毒产生,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感染和黑客的攻击,严重威胁档案数字化系统的安全,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4.档案数字化投入资金不足
高校档案数字化以计算机技术、高清扫描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支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各高校档案馆要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经济实力。如购买能够满足数字化要求的硬件设备、购买满足数字化要求的现代档案管理系统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资金的缺乏成为了高校档案数字化的主要障碍。
三、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高校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数字化意识,配备数字化所需要的硬件技术设备和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加大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为数字化工作提供物质需求和基础保障。一是改善硬件设施,配备先进的、主流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数码设备。二是加大智力投入,加强软件建设,选择技术水平高、功能设计满足档案工作实际需要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2.加强档案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当今国际上的激烈竞争,是以科学技术水平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档案数字化过程应用到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成败。
高校档案部门要打造一支专业化、技术化、高素质的档案数字化建设人才队伍,应该培养既具备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计算机扫描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这是高校档案数字化事业做好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对于一般的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档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能力的培训;对数字化处理能力较强的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的进修学习。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培训,支持他们参加业务研讨会、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等,使他们能够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发展。同时,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感,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注意做好保密性工作。
3.做好档案数字化安全保障工作
要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必须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如防病毒等,增强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感染和黑客攻击的防范,做好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备份工作,定期备份档案数字化信息,一式两套,本地与异地各一套。
高校档案馆要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