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1 11:53: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系统治理理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分析;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中图分类号:TM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348-01
1.项目背景
我厂生产的车铣加工中心SVTM160,是一种性能良好、工艺范围广泛、生产效率高的先进设备,适用于各行业的机械加工。可用于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车端面、切槽、圆弧面及各种曲线面、螺纹的粗、精加工。机床适用于以硬质合金及陶瓷刀具,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部分非金属类零件的粗、精加工。
机床主传动由两个37KW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采用无级调速,二级立轴变速箱与工作台底座联接,变速由电磁离合器控制减速器,通过FANUK伺服驱动调速,使工作台得到2.5-315r/min的转速。
该机床采用FANUC数控系统,共5个数控伺服轴,1个PLC轴(旋转刀库),同时插补轴为3个,分别为X Z C轴,机床主传动双电机控制主要是考虑到,在车削加工时双电机采用共同方向进行扭矩输出,从而达到大扭矩输出,还能够节省机械结构空间,因为双电机结构可以降低齿轮齿条模数,从而提高齿轮齿条精度,降低齿轮齿条制造加工难度,节省机床主传动空间,在进行铣削加工时主传动将被当做C轴使用,这时双电机将进行反向运用,其中一个电机负责进给传动,一个电机负责消隙运动,这种结构主要是为了提高C轴转动和定位精度,只有这种结构才能解决大型机床C轴分度精度问题,同时机床使用海德汉圆光栅进行全闭环控制。
2.双轴同步联动伺服系统的建模
建立系统的模型是仿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建立模型的方法和思想直接影响到系统仿真的结果和准确性。
在工程实际系统中,由于系统存在着许多非线性因素,如齿隙、饱和、死区等典型的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系统,克服齿隙非线性因素的影响,达到高性能的指标,从系统的机理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具体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一.建立单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
二.双电机伺服驱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三.理想情况下双电机伺服驱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四.推导出复域模型
五.含尺隙的双电机伺服驱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3.双电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
依照现实体系的参数选取及其设置,各个环节的细致参数如下:
把现实参数用于双电机同步实时联动的上述模型里。
在阶跃特性响应下,包含齿隙双电机伺服体系模型的响应情况和包含齿隙单电机伺服动力体系的状况相比更加平和稳定、超调更小、响应更迅速,综合特性明显更占优势,更具特点,但是在正弦性质的响应之下,前者类型的体系响应伴随特征则显著比后者更好。可是鉴于本身参数误差的存在和一类非线性要素作用的抹去,模拟效果与真实体系比较明显包含了少许细微的不同之处,可在整体效果的角度分析,所构建模型的响应特征与效果跟真实体系的响应特征非常的吻合。
4.非线性环节对伺服系统的影响
在伺服系统中,传动链齿隙、摩擦死区等非线性因素的存在会对高精度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
1.大功率伺服系统通常采用齿轮传递动力,相互啮合的齿轮,总有微量的传动间隙。齿隙的存在,影响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性能。若将动力传动链置于闭环之外(即采用半闭环的控制方式),齿隙作用虽然不至于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但控制精度无法保证。
若要提高系统的精度,位置反馈必须取自负载侧,则齿隙环节必将包含于闭环以内。研究表明,齿隙非线性存在的情况下,二型无静差系统必然产生极限环振荡,因此必须要克服传动链齿隙对系统的影响。多数研究都采取了补偿控制方法,主要包括逆模型补偿、直接补偿、切换控制等。
2.高精度伺服系统中,摩擦和死区的存在会导致系统出现低速“爬行”现象和极限环振荡并严重影响跟踪精度。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予以考虑。多年来学者们对摩擦和死区的作用机理、控制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多种模型
关键词:水利 工程 施工 监理 质量控制
正文:
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有人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和施工环境因素等五个方面,通过监理工程师对这五个方面进行严格监控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顺利施工。
1.1 施工人员的因素。
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主体,参与工程的组织、施工和指挥。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在工程施工中容易产生误差,因此在工程建设中监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严格审查施工人员的技术资质和施工经验,监督施工人员按照程序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在施工中有违章作业的施工要求禁止,对工作人员的资质条件进行认真的审查。
1.2 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所用的材料有原材料、成品和配件等,建筑材料的好坏影响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利工程设施的使用[1]。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严格地检查建筑材料,要抓好材料的试验和检查工作,严格检查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的出场质量证明材料,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凡在检验中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或产品不得使用,施工材料验收必须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材料检验和使用标准,从材料上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
1.3 机械设备因素
监理工程师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的条件和施工方式对拟投入的机械设备进行仔细的审查,禁止使用陈旧和淘汰的机械设备,保证机械设备在工程建设中处于最佳使用状态,以防因为机械设备的不良运行造成施工事故的发生[2]。
1.4 施工方式因素。
施工的方式应该有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等,施工的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施工方式不全影响工程质量和增加成本。因此,监理质量审查必须结合工程情况,对技术、管理、组织和操作进行全面的分析,严格审核和控制施工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
1.5 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如自然环境、管理制度和劳动环境等,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复杂性,如温度、湿度、季节等影响着工程质量[3]。因此,监理人员应监督和帮助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
2 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监理控制的内容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阶段,通过施工把水利建设项目变成实体。施工阶段是监理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施工中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健全机构、人员、管理制度、技术资料及必须设备自身质量检查体系。2)对开工条件进行审查。施工合同签订后,对施工所需要求进行严格审查,核查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质量认证体系是否健全,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人员和设备的配备情况,劳动组织和施工人员的技工水平,遇到自然灾害时将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已经到场情况,施工图纸准备情况和技术交底情况等。3)对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必要时组织人员进行图纸设计、划分工程项目,然后呈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4)做好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质量和规格的检查,对购买材料的检测报告、原始凭证和质量合格文件等进行核查,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对不合格的工程材料、相关配件及工具禁止在工程中使用,并要求承包商及时运出施工现场。5)监理工程师依据工程施工质量的标准对施工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检查机械设备性能是否良好,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要求当场报废和更换新设备。6)对水利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查看施工过程是否按照施工要求规范操作执行,检查一些隐蔽工程和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协助项目施工单位处理工程质量事故有关的事宜。7)协助业主处理好在施工中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8)参与水利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撰写水利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书,在验收报告和验收证明上签证,行使工程质量监督的否决权。
3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监理工程师亲临现场查看施工全过程,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巡视,对施工完成的建筑实体进行检验。在项目建设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项目检查、监督和评估的方式,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领域、易产生质量问题的重点阶段设置质量检查点或控制点,严格监控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检测的方法分为仪器测量法、直观法和实验法。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要求施工单位自身对施工程序和工程材料进行检验,然后质量监理单位或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材料或施工质量进行检验,以便提高工程质量合格率。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单位要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项目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客观、公正和合理的工作态度处理合同中发生的矛盾,既要保证合同施工的质量,又要适当的加快建设进度。在工程施工中,监理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全程施工控制,以施工中控制为重点,施工前期和施工后期控制为辅助,监理工程师通过施工材料、计算机技术、管理技术和专业技术对施工过程的质量问题进行事前预测,并对施工单位和人员进行指导性的质量保证培训。
4 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4.1 严格做好事前技术报告审批关和开工条件审查关
在施工之前,监理工程师应该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和质量保证书,查看施工的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技能水平,工程施工材料能否满足建设需要,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报告、施工方案、质量报告、施工图纸等,以确保施工的质量保证。
4.2 建立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制度
建立工程申报制度,购买和验收建筑材料及设备制度,施工材料和施工工具质量检验制度,质量检验及缺陷处理制度,隐蔽工程和工程关键领域的监理制度,施工中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制度和工程施工及工程质量的检验制度等。
4.3 制订工程质量检测的工作程序
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检验必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质检和联检”。首先施工承包商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对不符合工程要求的建筑进行拆除和重新建设,并做好检测记录和填写《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通过自检合格以后,由监理人员协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对施工建筑进行二次检查,并评估工程质量的优劣和等级,对涉及重大隐患的隐蔽工程及工程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检查,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的标准目标质量执行。再由建设部门、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监理部门、项目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联合组成质量检查监督小组共同检查,并评定工程施工的质量等级。施工质量检查与评定程序和标准必须依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和《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的有关条款和规定。
4.4 施工现场全程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从施工前期、施工中到施工后期对原材料、操作工序、操作规范和工程质量检查等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应该及时向施工单位负责人提出,并要求立即改正,质量检查程序及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按照要求执行“三检制”情况。
4.5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在工程质量检验中,必须在上一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以防止施工产生质量问题而无法解决。水利工程检查验收可分为阶段性施工验收、分阶段或工期工程验收、单位施工工程验收和工程整体竣工验收。监理人员或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评定规程》复核工程质量,如果发现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工程,应该要求施工单位立即修补、返工或停止施工。
4.6 运用合同文件进行工程质量控制
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发现施工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时,应该以《现场指示》或《监理通知》的方式干涉施工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正确施工,对施工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建筑实体给予拆除或修补。
4.7 利用支付控制手段对工程质量控制
监理单位或监理工程师可以通过资金分段支付的方式来控制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检验并评定工程质量的等级之后,把业主赋予的支付控制权力予以实施,才能给施工单位支付项目资金,这样有利于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的保证。
5 结 论
水利工程是基础性工程,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利民富民工程。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劣质的工程将会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和威胁。由于工程质量所引起的工程事故逐年增加,国家对工程质量问题非常关注,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法律措施严格控制在工程项目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中质量不存在问题,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工程。
参考文献:
[1]莫明海.浅析水利工程监理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35(03):88 - 90.
1.1系统合理设计的实现基于web的设计思想,是在其三层体系结构:browse(r浏览器)、server(服务器)、database(数据库)上进行合理设计,以实现对数据进行高效的操作。在这个结构中,服务器端包含的资源组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些组件有对数据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应用程序。对于用户,只需要具备浏览器,就能通过浏览器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被送入数据库进行存储或是对数据库进行其他相应操作。以此保证了数据库内数据的完整性、实时性。系统合理设计思想的实现依赖于web服务器的选择。LotusDomino结合了WEB服务器技术和NOTES技术得特性,并将其优点做了合理的整合,因此是我们的首选。任何的WEB浏览器虽然有自身的访问权限的限制,但是却可以访问Notes中的数据和程序。大多的数据库和用户界面完全分离,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互不干扰。而对于Domino这种文档型数据库没有与用户界面完全分离。Domino的WEB应用程序存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在该程序中,用户通过浏览器的帮助就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URL地址进行获取并指向。这样,如果用户要申请访问文件系统的网页,Domino就会快速地根据该文件在文件系统的位置,找到并读取其信息,然后将其通过HTML展现给用户。对于浏览器中的JAVA应用如Java小程序这种远程客户端的java程序,就可以借助于CORBA/IIOP对Domino对象类型进行访问。
1.2系统关键功能部分的实现因为本系统针对的是日常办公,因此对于办公中所涉及到的诸如:公司组织员工出差、员工的加班申请、公司所接收项目的管理等过程都要在OA中进行编码及实现。具体模块化分包括待处理任务、处理中任务、完成式任务以及任务交付流程监控。该过程可以描述为:系统管理者根据下达的任务表在对应的待处理任务视图中添加需要处理的任务,并根据任务安排的时间及需要完成的时间进行任务排序。之后,员工接受到系统的提醒,根据自己需要处理的任务内容,并对自己的任务内容进行确定后,使得自己接收到的任务状态自动发生改变,即由待处理的任务转变为处理中的任务。需要说明的是,该系统的用户需要根据相应权限对系统中的某些文档任务进行编辑,如:添加、修改、删除、查阅等操作。对于任务交付流程的监控过程,参与的人员必须具有流程管理员的权限。通过监控视图对工作任务的状态进行查看并作出相应的处理。由管理员对员工进行督促某一任务的进行,这个过程需要管理员通过系统向员工邮件通知。对于待处理任务的添加过程,中间会有管理层的审核。即待处理任务提交后会经过系统告知管理层进行任务审核,审核通过才会变为待处理任务表单中的一项。以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申请工作为例。
1.3数据库集成处理针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在此OA系统中通过建立的图书及知识管理子系统进行企业信息及组织过程资产的管理。主要采用LS:DO对MSSQLServer创建的assert数据库中的pro-ject表进行连接。采用LS:DO的原因是:其可以利用自身的控制结构及语言提供管理员对外部ODBC数据进行读写及访问操作的权利。下文将以简单的访问project中的数据为例,阐述访问过程的实现。该过程的实现使得原有的通过人力进行资料传递的方式转变为通过网络实现,既节时又省力。对于在该OA系统中的流程技术,其应用主要是通过事件驱动结合消息通知完成流程处理,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有效提高了办公的效率。
2结语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也是越发的重要。现在,如何更好的开发、分享和使用知识,更好的为企业的各部分人员提供便捷、为企业创造价值,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也就是KMS,是一个企业实施具体的知识管理技术的重要支撑体系,并且在整个的管理过程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以下的几个方面:
1、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和结构的相关问题的分析。
2、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方法和实现的技巧经验。据目前既有的分析结果来看,其中涉及到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方法来帮助KMS更好实施的研究是比较少的,从而这也就容易造成一种KMS的实施与基本组织的应用背景产生脱离比较严重的一种现象,对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所以本文就从知识管理系统如何运用先进的理念的角度,对其进行新的探讨和研究,从而对知识管理系统如何更好的实现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和策略,并且给出相应的理论分析的框架。
二、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的分析
1.关于系统分析的思维模式
我们在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需要的是综合多个方面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等等,所以需要主要运用系统思维的方式。也就是说要从系统的整体结构开始,并且散发到各个的子系统,逐层的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所以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的分析,我们首先就是要建立一种系统思维的方法。
2.对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
在对于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要明确它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知识(其中含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者都不可忽视)、人、用于进行知识交流的场所(要考虑到现实的工作场所和虚拟的电子交流的空间这两个部分)。知识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这些的要素之间进行知识转换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知识的管理与信息的管理是密切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如图一所示。并且跟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相关的环境也是有很大联系的。所以企业知识管理不仅需要对显性的知识进行管理,同时要更加注重对于知识交流、转换所需环境的重视,更好的实现显性、隐形知识转移的过程,简单说来,也就是要实现知识管理的动态性和资源性的相互统一和协调。
3.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层次分析
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为:方法层、技术层、应用层和战略层。
(1)方法层
对于知识管理的方法层,简单点来说,就是将知识管理的相关策略进行更好的实施和具体的推进。并且从方法层的角度来说,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管理的动态性。企业为知识管理和实施提供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帮助在企业内部更快、更有效的实施知识管理的推进、应用和改善,从而使它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2)技术层
技术层的重要作用是确保企业内对于知识管理,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平台和工具。其中涉及的方面也是非常多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其全面性。一般来说,必不可少的平台有:知识管理的IT系统平台、为知识管理运营而提供保障的安全系统平台等等。除此之外,专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具体的实施方法也是非常必须的。
(3)应用层
应用层是从知识管理实施的效用的视角,通过对于知识的管理提供一系列的决策方法的支持和相关的业务方面的帮助。并且知识的积累、沉淀和管理,为大家组织并且实施最佳的实践机会。并且帮助职员在进行业务交流和进行集体协作的过程当中掌握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不断的进行学习。还可以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更深一层的积累和优化,从而促进自身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4)战略层
战略层是将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的综合性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认为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企业在市场变化当中竞争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而作用。并且他们把知识看成是非常珍贵而重要的一部分资源。认为企业内部对于知识的管理、实施和有效运用,对企业的盈利情况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整个的战略层面,企业对于知识的管理表现在相关的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理论和管理框架的认可,并且知识管理的战略计划、组织结构上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视,都会为知识管理的运营提供非常有利的保障。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很多的企业都会设立知识总监(CKO),并且每个部门都会有专职的知识工程师,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推荐知识管理的实施,并且在整个的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知识共享、交流、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有效的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
三、结语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型调度;应用
随着我们国家的电力体制在不断深化改革以及特高压的电网建设在不断推进,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让相关调度的人员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在一个方面智能的电网建设是目前新的发展方向,集合传统和现代电力的工程技术、监视技术、高级的传感技术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输配电的系统,其运行的方式非常多变,相关的数据结构和应用也是不断复杂化;在另一个方面,现在电力市场化的改革在不断推进,对于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非常重视,作为整个电网的指挥和控制的中心,其电力调度的部门除了需要承担传统调度的任务之外,还需要增加一些与节能环保、电力交易相关增值的工作,其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承担的任务和角色非常繁重和复杂。本篇文章主要对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实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且展望建立出使用方便、功能完善、能够在线自主的协调运行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相关决策支持的系统应用前景。
1.智能型的调度在电力系统里面的必要性
1.1市场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在厂网的分离,各种竞价上网电力的机制出现,我们国家的电力市场上面掀起了大改革浪潮。在现在竞争不断激烈市场的环境里面,电力系统调度不但要考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经济性,为了能够将两者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目的实现,一定需要对其自身运行的情况进行改善,优化其调度的方式,采用智能技术能够更好运用在整个电力系统里面。与此同时,一个国家经济基础的扎实与否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作为整个国家关键基础性的设备,其电力系统朝智能型的调度方向发展是一种必然的需要。智能型的调度有安全战略的防御措施,可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将电力企业经济的效益提高,所以智能型的调度在整个电力系统里面的运用是市场与国家发展的共同需要。
1.2现在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
智能型的调度是全新电力的调度方式,其快速的发展是社会、市场、国家一级电力企业的综合性作用结果,同时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一种现象,随着我们国家电力系统的特高压骨干的电网建设成功之后,全国联网电力系统的规划模式在不断实现,也是将我们国家电力的系统在国际上面地位提高首要的任务。随着各种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的技术发展,在大区域下面电力调度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了一种大趋势,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很复杂,需要非常高的技术,为了能够确保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要依靠智能型电力的调度。
2.智能型调度应用的可行性
先进的理论发展给电力系统的智能型的调度提供一定外部条件,相关电力工作者以及科研人员不断的努力给电力系统的智能型调度建立了坚实基础。其电力系统的智能型调度可行性主要是表现在下面五个方面:①我国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不断积累大量经验、数据和软件的成果,例如EMS。我们国家电力工作人员对于智能型的调度相关工作的研究比较早,并且做了大量研究的工作,累积一定成功的方法与原理,并且采取与电力系统各个级别调度的合作,将原理与方法进一步的验证和应用。②先进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在整个电力系统应用的过程中给智能型的调度实现提供了一定的保证。FACTS的技术成熟和应用给电力系统的智能型调度灵活的操作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各种各样快速、稳定的算法和故障识别的算法给智能型的调度分析与评估提供了相关算法的支持。脆弱度的分析、风险的评估等方法让智能型的调度能够对整个系统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有效平衡。AGENT的技术应用让智能型的调度集中于分散处理的大系统成为了一种可能。同时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将智能型的调度智能化的水平不断提高。③软件的工业发展给智能型的调度提供必要软件的基础。图形的处理技术能够提供可视化图形界面,让调度的信息更加直观简洁。并行的处理技术可以将系统处理的速度有效提高。④材料的工业发展给智能型的调度提供必要硬件的基础。并且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与处理的容量快速提高给智能型的调度对海量信息进行迅速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光纤以及其他现代化的通信材料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让整个电力系统数据和操作的指令可以快速上传下达。⑤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国力不断提高,给电力系统的智能型调度发展提供非常稳固经济的后盾、技术的基础和充分人才的储备。
3.智能型调度决策系统支持的功能
智能型调度的决策和支持系统目标是可以模仿相关的调度人员各种合理的决策的能力,给相关调度的人员提供智能化、全面化决策和支持,帮助调度人员准确、快速完成各种复杂调度的任务。在现在应用条件或者是未来能够预见现场的应用条件下面,智能调度的据侧和支持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种功能:①对于大区域的电网,其系统要具备一定在线稳定的监控能力,提供电网在各种各样扰动之下能够稳定分析的结果和量化稳定的程度,对于可能造成整个系统丧失稳定的扰动,一定要能够让整个系统保持稳定的运行。②对于电网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时,智能型的调度决策和支持系统能够对电网安全性与经济性进行一定的评估,提供能够让整个电网的运行处于优质、经济、安全三者相结合方式下决策的方案。③一旦当电网出现故障的时候,该系统能够对于各种各样报警的信息进行立即的分析与处理,并且执行故障的诊断,判断出整个故障的设备,同时要对整个故障的过程中与开关和保护的装置动作的进行一定的评价,等到诊断结束之后可以提供整个故障处理所需要故障的恢复方案和相关故障的操作指导。④智能型调度的决策和支持系统里面各种各样的软件都应该可以在对电力系统的状态感知的基础上面,可以进行自主的运行,同时能够通过彼此的协作将相关调度的决策方案共同制定出来,给调度的人员提供一定决策上面的支持。⑤当该设备需要进行检修或者是电网需要对其运行的方式进行变更时,能够提供满足调度的规程要求调度的操作票或者是变电站的操作票,并且知道相关调度的人员将电网的操作任务完成。
结束语
实际上,智能型的调度运行在整个电力系统里面不但是需要,也是必然的结果。因为电力系统技术复杂、规模庞大,智能型调度在能够满足各个方面的功能同时,进一步的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相关智能型的跳读技术在其他功能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能够研发出越来越多与电力系统想适用的功能,为人类的电力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一、BPR的基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生产要素重构
(一)BPR的基本思想
BPR即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业务过程重构之意。源于1993年迈克尔。海默在《企业流程重构—管理革命的宣言》一书。是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的新思想和新方法。BPR的基本思想是过程导向,即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不再将精力集中在狭义的任务上。突破企业中部门间的界限,将分散的在各功能部门的任务整合成过程流。过程是一组有界的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和活动集合,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每种输入和输出都是通过特定的转换机构实现的。怎样运用BPR的基本思想,重构现代企业的生产要素呢?
(二)现代企业的生产要素重构
传统的生产要素仅指原材料、机器设备、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与传统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而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时代,在企业生产要素中,科学技术的含量和信息要素显得愈来愈重要。
企业是个生产经营体系。企业为了从事生产或劳务,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就必须具备实现目标的特殊功能,即必须拥有生产某种产品、提供某种劳务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反映这种要素相互结合运动的各种信息。因此,企业系统主要是由人、财、物、信息、目标等五个要素所组成。(见图1)
(三)现代企业系统是生产要素输入和输出的特定转换机构
由上述要素组成的企业系统,可以抽象地看作是一个转换机构。这个转换机构的功能是将输入转换为输出(见图2)
企业系统输入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经过转换机构的加工处理,输出物质产品、增殖了的资金、局部革新了的技术、以及具有新作用的信息等。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生产单位。社会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影响、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国际形势、社会变动、政府的方针政策、经济动向、市场状况等,都会对企业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必须使自己的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吻合,密切衔接,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和变化,并对整个社会经济体系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现代企业系统的流程重构
现代企业系统的流程包括四大流程:企业的产品流程、企业的价值流程、企业的人事流程、企业的信息流程。
1.企业的产品流程
在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作为商品,具有两重性:有用性和价值。产品的有用性由三方面组成,一是物质实体,即产品由何种原材料制成;二是效用特征,即产品的用途、性能等,它是根据社会需求通过设计、加工制造而成的;三是外观,即产品的形状、涂色、包装等,使产品不但能用,而且外观要美。产品形成、生产出来之后,就可投入市场销售。社会需求不断发展变化,产品也要不断更新变革。产品更新变革之后,生产过程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或多或少的调整、改造,或根本性的改造。这个过程的运动程序是: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决策,进行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制造,生产出产品;经过销售供用户使用和消费;在使用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并了解和研究使用中的要求,进一步改进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以便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投入市场。这个过程就是企业的产品流程。
2.企业的价值流程
企业的产品流程,同时随着资金的筹措、投入运用、耗费,获得资金成果的价值流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耗费各种各样的资源,产品销售之后,要对各种耗费进行补偿,同时要获得盈利。所以对整个产品流程要用货币形式,从价值方面进行核算、监督、控制,使产品在充分利用资源和最经济、最合算的条件下生产出来。这就需要有一个价值系统、财务系统来表现企业的产品流程。伴随产品流程,并以货币形态来反映、监督、控制产品流程的资金运动过程,就是企业的价值流程。
3.企业的人事流程
生产经营活动的客体是物质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过程,而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者的录用、调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奖惩、升迁,以及质量要求、数量控制、各类劳动者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应按照企业产品流程各部分的客观要求合理安排,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和合理的规章制度,协调人事行为,以劳动的数量、质量、管理方式、劳动技能、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来主导产品流程正常、有效地进行,这样的人事发展变化过程,就是企业的人事流程。
4.企业的信息流程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信息进行的。通过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控制为管理服务。企业的计划系统也包括在企业信息系统之内。由于它的作用重要,因而在企业系统结构图中单列出来。反映产品流程、价值流程、人事流程的运动过程,并对上述过程进行调节、控制,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管理信息运动过程,就是企业的信息流程。企业作为一个系统,从属于更大的系统。企业要根据国家法律、法令,根据国内与国际形势、市场状况、经济动向、国家计划等方面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适应外部需求,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控制系统重构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系统结构的特征
1.企业系统是人机系统
企业是由提供劳动力资源的人和形成劳动手段的机器设备、设施、工具以及资金、信息、其他物质资料等构成的。企业功能的发挥,要通过人的作用,以人为主体实现人机结合。企业系统中的问题主要是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有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发挥劳动力手段的效能,在人的合理结合中,创造企业效益。
2.企业是动态的开放系统
外部环境的变化,经常影响企业系统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内部、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就是为了适时调整结构和行为,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提高企业自身适应能力。同时,对环境施加影响,争取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3.企业是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
如果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它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分系统,如科技开发分系统、生产分系统、营销分系统、财务分系统、人力资源分系统、后勤服务分系统等。分系统又可划分为若干个更细的子系统等,例如,生产分系统可以划分为各种产品的生产体系,每种产品的生产可能就是一个分厂,分厂中设有车间、科室、工段、班组等。由上所述,企业是个多层次的系统。企业系统与分系统、分系统与子系统、分系统与分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表现为总目标、分目标与各项具体目标之间的关联,因而企业系统又是个多目标系统。根据企业系统的层次和目标,来设计企业的结构和功能,并使其合理化,是企业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控制的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企业对出资者资产的保值、增殖负有责任。如何反映和控制这种责任呢?在产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为:销,且供销环节的外部经营环境相对稳定。因而,成本控制仅限于“制造成本”领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是根据“订单”进行生产,根据生产任务进行原料采购,其经营环节为:销产供,且供销渠道变化,价格波动频繁。因此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应冲破偏狭的“制造成本”领域,在更广阔的范围进行研究。
(三)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功能重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目标是追求投资者资产达到最大的增殖能力,这就要求经营者创造出经营资产的最佳获利能力。其对策是建立责任成本控制系统。责任成本控制系统不应是封闭系统,更不是孤立系统,应属于一个环境适应性很强的开放系统。因此,该系统从空间角度分析,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还应涉及到设计成本和流通成本;从时间角度分析,不仅包括责任成本的事中控制,还应包括事前、事后控制。具体讲,该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1.决策预控功能
系统的决策预控功能是指企业不同层次的经济责任单位,在该责任单位经营权力所能调节和控制的责任成本范围内,对各种经营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把传统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预控行为。这种事前预控应包括的内容为:第一,决策风险的预知性。市价的波动性带来决策的风险,这种风险必须在正式经营生产之前,予以充分揭示。因此,各责任单位的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拟定出最不利条件下的经营方案。把决策风险,预先控制在正式生产经营之前;第二,决策单位的层次性。责任单位的层次,也许是车间,也许是厂部,也许是某一企业集团。不同的责任单位,有不同的责任预控目标。衔接各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责任单位的利益所使用的计算工具——科学的内部转移价格;第三,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判断决策方案是否可行所依据的原则只能是经济评价的原则,即不仅要评价该方案生产技术上的可行性,而且要评价市场上的可销售性,更要评价经营方案的可获利性;第四,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企业实施责任成本的预警系统。决策过程,正是各责任单位,根据确定的决策目标,不断发现、补充、优选方案的过程,即科学化决策过程。
2.成本预测功能
企业全面的成本预测,是使企业“内部”生产能力适应于“外部”市场状况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途径。传统的责任成本控制理论,对责任成本控制的研究,停留在“制造成本”领域。其责任成本的层次关系。如图3所示。
传统的责任成本控制理论与产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是相适应的。这是因为在产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供、销环境相对稳定,抓住了“制造成本”,就等于抓住了经济效益的“源头”。
当企业的销经营模式被销产供模式所取代时,客观上宣告了传统的责任成本控制理论的过时。
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所建立的责任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从“源头”控制,即从设备选型、产品设计开始。因为“源头”控制的缺陷,对于产品制造成本而言,是一种先天不足。“源头”控制,直接影响“制造成本”的料、工、费、责任成本控制,应以“源头”控制为起点。“源头”控制,离不开市场调查和成本预测。责任成本“源头”控制制及成本预测功能如图4所示。责任成本控制系统的预测功能,是建立在设计、生产,销售各部门的责任成本预算的基础上,具有准确性、可信性、全面性的特征。
3.责任预算功能
责任预算是责任目标的具体化,是责任成本控制的分项展开,其实施步骤为:
第一,计算责任成本的预算差异。责任成本预算差异=责任成本实际发生额-责任成本预算成本其中:责任成本预算额=(实际产量×单位变动项目的责任预算成本+固定项目的责任预算成本)
第二,分析责任成本预算差异。按财务分析的“连环替代法”或“差额计算法”分析责任成本预算差异并分析计算出“量差”和“价差”,查找产生差异的各种原因。
第三,追溯责任成本预算差异。责任成本预算差异的追溯过程,是各经济责任单位所负责任的追踪过程。例如,销货部门反馈的信息是:产品质量差、次品废品多,退货、退款频繁,其追踪过程,如图5所示。
第四,责任预算、绩效考评。各经济责任单位的净收益=该责任单位提供的实物量或劳务量×内部转移价格-责任成本实际发生额4.产销预调功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中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责任成本控制系统的出发点,应是追求投资者资产达到最大的获利能力,而最大获利能力的取得,有赖于从“工厂”到“市场”的全方位的衔接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产品仅属于获利的载体。因此,从生产到流通全方位降低获利载体的劳动消耗,使产品从“工厂”到“市场”的“惊险跳跃”中,风险最小,获利最大。“惊险的跳跃”的全过程,正是产销预调功能发挥作用的过程。产销预调功能,如图6所示。
「参考文献
1、陈荣秋。生产与运作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荣秋。生产计划与控制:概念、方法与系统。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利工程的需求在不断扩大,水利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开展起来,水利工程的质量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建立了质量保证管理模式,而监理是这一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监理发挥着监管的职能,监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一、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1.施工人员的因素,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主体,参与工程的组织、施工和指挥。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在工程施工中容易产生误差,因此在工程建设中监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严格审查施工人员的技术资质和施工经验,监督施工人员按照程序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在施工中有违章作业的施工要求禁止,对工作人员的资质条件进行认真的审查。
2.机械设备因素,监理工程师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的条件和施工方式对拟投入的机械设备进行仔细的审查,禁止使用陈旧和淘汰的机械设备,保证机械设备在工程建设中处于最佳使用状态,以防因为机械设备的不良运行造成施工事故的发生。
3.施工方式因素,施工的方式应该有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等,施工的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施工方式不全影响工程质量和增加成本。因此,监理质量审查必须结合工程情况,对技术、管理、组织和操作进行全面的分析,严格审核和控制施工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
4.环境因素,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如自然环境、管理制度和劳动环境等,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复杂性,如温度、湿度、季节等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监理人员应监督和帮助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关于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系统的构成
1.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个工程项目的兴建,最重要的是工程质量符合建设要求,实际建设投资低于预算投资,实际建设工期低于计划工期。对承建者而言,一个工程项目的兴建,最重要的是施工成本、施工工期、施工质量都能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尽可能地争取较大的盈利,获得最好的质量。
2.建设项目建设目标的控制系统投资、工期和质量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投资、工期和质量应该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它是一个矛盾体,矛盾的各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两个因素的变化, 因此监理工程师在监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三者之间的整体关系, 必须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进行控制。适当增加投资金额,快速施工提供经济基础,在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的同时缩短工期,从而提前完成工程,而业主也能尽早使用,由此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而足够的资金是建设项目的经济基础,可以有效地调动人力、物力等资源, 减少由于人手或者设备条件不足而延误工期情况的发生,同时坚实的经济基础又能有效地避免偷工减料、采用不正当手段降低成本现象的发生,保证建设项目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
其次,投资、工期和质量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业主对质量要求比较高,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如果要求尽早完工,那么对于质量势必会有影响。因此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个好的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一定是通过将质量、成本、时间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来实现的。
三、关于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措施
1.监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原理,监理控制的原理主要包括4个部分:建立控制系统、控制过程的监测、采取纠偏措施和目标动态控制原理。建设控制系统主要是指控制检测单元和调节单元,控制检测的任务是检测出实际情况与计划之间的偏差, 从而采取措施调节两者之间的偏差。控制过程的监测,是利用反馈原理,采取反馈控制和预先反馈控制的方法,组合成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控制。采取纠偏措施是在控制和调节偏差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目的在于从实际出发保证质量控制的实现。目标动态控制原理,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各种投入中必然会碰到干扰,因此要检查是否出现偏差。基于这一控制原理的监理系统可以使总目标达到有效控制。
2.监理质量控制系统的措施,监理质量控制系统的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
(1)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水利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系统最重要的一种措施,也是其核心。技术措施不仅仅指技术设备,还包括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监理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从事本行业很多年有相关经验的人和单位才能胜任,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因此技术措施对于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过硬的技术措施,质量控制也就无从谈起。
(2)组织措施,组织措施在质量控制中也非常重要。一个工程的建设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在监理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配合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的顺利进行需要的是团队的精诚合作。专业团队的团结与合作是信息传递、沟通融洽的保障,也是工程监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3)经济措施,经济措施是质量控制的支撑, 一个工程的建设必须有强大的经济措施作为支撑。如果忽视经济预算,工程项目就会出现亏损。
(4)合同措施,合同措施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合同订立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合法、平等与自愿。由于水利工程行业与其他建筑工程单位一样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此它面临着任务少、不少施工单位时常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因此不少单位为承揽工程,不惜采取非正当的手段,通过欺诈、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签订不平等的合同。这种违法行为,不仅将导致合约无效,而且施工单位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工程的建设需要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签订合同,承包商与监理之间也必须签订合同,这样才能保证双方正常的利益得到法律的保护,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质量控制是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存在的缺陷给监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与业主多沟通,掌握工程建设的第一手信息之外,还必须与相关部门理顺关系,保证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造出让业主满意的工程项目。今后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监理的能力和技术要求会越来越高, 要求监理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彦婷,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质量控制[J] .技术与市场,2013,(04)。
[2]郑秀华,李玉军.浅谈常见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监控要点[J].科技信息,2010,(07)。
[3]陈俊涛.浅谈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体会[J].四川建材,2011,(03)。
[4]莫明海. 浅析水利工程监理的探讨[J]. 四川建材, 2009,35( 03)。
(一)人力资源退出机制是人力资源职能系统的必要环节。选、育、用、留、退构成了人力资源职能管理链。这五个环节的循环使企业与外部人力资源市场能有序交流与置换,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人力资源退出机制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也要在变化中寻求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三)人力资源退出机制是有效的激励工具。成功的企业除了要留住核心员工之外,还要有能力并且愿意解雇那些对企业的生产率造成不利影响的员工。
(四)人力资源退出机制是减少人员退出消极后果的关键。如果没有标准化的、系统的人力资源退出机制,容易对被解雇人员造成重大伤害,容易打击员工士气,容易损坏企业社会形象,甚至会引起暴力行为的出现。只有建立人力资源退出机制,对退出人员安排周详的补偿计划,并为离职员工提供心理辅导、再就业支持等服务,才能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和后果。
二、退出机制的实施
(一)理念先行。只有把人力资源退出的行为纳入到企业文化整合的范畴中,才能使人员退出从计划到操作、从理论到实施成为可能,才能获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但要使人力资源退出机制得到员工的认同,可谓困难重重,这就需要人力资源工作者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不断宣传人才市场化、社会化的思想,鼓励人才遵守市场规律合理流动,要员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识到企业建立人力资源退出机制的原因和必要性,从而使员工理解企业行为。
(二)确立人力资源退出标准。人力资源退出标准主要包括:无法胜任工作者、无法适应公司发展战略者、无法适应企业文化者等几类。人力资源退出标准的建立是建立人力资源退出机制的关键和前提,没有标准员工会感到不公平,会感到突然,会感到无所适从。建立人力资源退出标准,能明确员工奋斗目标,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公司欢迎的,什么样的人是企业不需要的。即使有一日成为被迫退出公司,在感情上也是可以接受的。同时,对企业而言,只有确立了标准,才能使人力资源退出机制程序化、公开化,才能有效消除人力资源退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建立“自动稳定器”。目前,企业人力资源退出多采用分流、裁员等人为手段进行,而忽视了杠杆的调节作用。企业可利用工具建立人力资源退出的“内在稳定器”引导人员流出。例如: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建立绩效和薪酬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体制,使对绩效不尽人意的员工自动被淘汰。这样不仅避免了裁员、分流要付出的高额补偿金,而且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退出程序化、有序化。
(四)重新谋职咨询。企业首先对退出员工进行心理咨询。消除员工由于失去职业造成压抑、自卑等消极心理,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然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更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根据退出员工的技能、爱好、性格特征、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等因素对员工进行求职咨询,并能向其他单位主动推荐退出人员。
三、人力资源退出机制操作注意事项
(一)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企业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一定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首先,退出方法要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制定,必要时要向当地劳动部门咨询,甚至可以把退出方法到当地劳动部门备案,确保退出方法的合法性。其次,要有书面材料记录员工相关行为,使人力资源退出具有充分证据。最后,在人力资源退出时,要和劳动部门做好沟通,解释裁员原因,取得劳动部门的支持。笔者近年来办理了几起因员工违反国家法律或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案例,感触颇深,体会到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管理,严格按法律程序签订和解除劳动合同,无论对企业还是劳动者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采用渐进措施执行退出计划。立马走人的裁员方式反映了企业的不成熟。人力资源退出的人性化和理性化是衡量人力资源退出管理水平的标志,而人力资源退出管理的水平又是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标志。可以把员工分为A、B、C三类,根据每年的考核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把排名靠后的员工归为B类,B类是个缓冲区,如果B类员工表现优秀仍可返回A类,但如果表现依然不尽人意,则归为C类,解除劳动合同,使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保证了人力资源退出的良好效果,值得借鉴。
(三)人力资源退出要人性化和柔性化。退出企业的员工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如果在操作过程中,过于刚性而缺乏柔性,最后必然导致矛盾激化,使企业失去道义,员工失去信心,人力资源退出成本也必然会大大增加。人力资源退出要采用充分和员工沟通,不要暗箱操作,要有充分的时间和员工面谈,提供心理辅导、再就业支持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保证退出方法的人性化和柔性化。降低员工的心理失衡,降低人力资源退出成本。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人力资源退出机制,势必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把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的层面、管理的层面,科学、理性进行人力资源的退出,这样既可以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质量,又能保证员工连续的职业生涯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彭剑峰.理性校正中国企业HRM错位[J]人才开发,2004(12).
2、于保平.调查:裁员与公司的收益无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
如果你是一位监理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总监理工程师,抑或是项目监理部一名普通的监理工程师,你是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报告或资料.在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新员工加入组织.常因不能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而很难入手在项目运行中,员工需要向具有专长的专家咨询时,却发现没有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这些问题其实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知识管理是企业在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企业员工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等手段便捷地获取、共享和重复使用企业的显性、隐性知识.最终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监理企业的知识是指从建设领域信息和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过滤、提炼及加工而得到的有用资料,一是显性知识,是指监理企业以管理制度汇编,台账.技术标准.项目档案等形式记载于文件、电脑等媒体中的知识.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二是隐性知识主要是指监理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创造性知识.是从长期的实践和观察中、从经验教训中积累得到的它只存在员工的大脑中不能直接输入到记载媒体中,属于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的内涵:其对象是组织及个人的知识,其工具是信息技术,其目标是利用获取的知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本质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本,并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其职能是知识发现、知识传播、知识运用。
2知识管理的理论模型
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在知识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学术界极具影响力的知识转化SECI模型.系统阐述了知识转化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nralization)、整合化(Combination)和内在化(Intenralization)等四个螺旋式的转换过程。这是目前知识管理研究比较权威的模型。SECI模型的实施步骤包括: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审核知识、知识、利用知识、更新知识、淘汰过时知识。基于以上的SECI模型.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可划分为以下模块。
2.1清点和编目
知识库中存储的是企业显性知识的载体——文档。因此考虑知识的分类时,实质是对知识载体的分类。知识清点和编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咨询专家.公司文档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
2.2知识的采集
知识的采集可以是显形知识的直接输入.也可以是隐形知识的转换。在系统中我们将知识的采集和项目管理充分结合起来,从项目管理的日常流程中直接提取知识,进而沉淀为企业知识库的一部分。
2.3知识的利用
与其他资产不同,知识不具独占性.知识同货币一样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不断丰富.才能使企业的知识增值。知识利用的方式有查询,邮件,推荐.网络刊物等形式。知识的搜索可采用全文检索的方式。将常用的知识作为索引保存起来,从而可以实现快速的全文检索。
2.4知识的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保持持久的领先。员工论坛,内部黄页,企业群提供了一个让所有员工共同交流的网络空间。员工通过沟通,交流,辩论获得了从一般书本中得不到的知识。另外可提供在线音频视频培训.对培训结果进行反馈,从员工中得到创新的知识。
2.5知识的保护
一个企业的知识库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对于知识要在充分共享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知识库的保护。通过权限验证的方式,分不同级别,不同的用户得到不同数量的知识。甚至可以对客户.竞争对手也提供分部门知识但是如果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知识.就需要通过购买等方式来实现,当然核心的知识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要严格限制其流转。
3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构建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项目地域分散的问题.使项目部之间以及项目部与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更便捷可以在系统中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考评员工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进而完善激励机制:还可以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由员工自行选择培训的时间和内容,逐步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从而更好地实施建设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本文在参考SECI螺旋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建设监理咨询企业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当前企业信息平台开发的技术,提出适合监理企业现阶段需求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此框架基于intemet/intranet,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无论员工在什么位置.使用何种上网终端.均可快速访问企业的知识资源并可相互交流。
3.1文档管理
这里的文档管理是对规范化的文本文件和用文字表述的经验知识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显性知识的管理。它包括:程序性知识、科研性知识、监理项目知识、项目管理知识、法律规范性知识和行业技术动态等模块。同时还可以通过对隐性知识的载体——工程项目案例的管理,来部分实现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3.2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辅助员工进行快捷、准确知识定位的工具。快速搜索。对知识时所带的附件进行标题正文、附件进行全文搜索,可以搜索附件名称和附件内容.支持常见的office文档pdf等图文处理文档格并实现附件的html格式快照.打开快照可以预览附件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搜索效率和搜索范围。(2)精确搜索。通过建立文档的摘要和索引信息,可以实现对早期纸质文档的搜索,同时根据索引信息搜索者还可以便捷地搜索到与此文档某个主题相近的文档。系统将按文件匹配程度向用户提供搜索结果.从而提高搜索大量知识库使用效率。
3.3信息交流
知识只有通过交流和共享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用,对于员工头脑中高度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尤为如此。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使隐性知识在企业中广泛传播,并不断完善优化,经过沉淀,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显性知识。(1)信息。可以使员工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企业的重要信息和最新信息,如会议通知,近期重大事项安排等。(2)知识论坛。信息交流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论坛功能.其拥有的电子社区、讨论群组、家园广播等功能可以在那些寻找知识和拥有知识或能够访问相应知识的人之间建立联系,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在BBS上贴一个有谁知道的帖子,知道的人在回复时就完成了知识传递的任务。(3)网上调查。网上调查是企业与员工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方式,是企业及各个职能部门以便捷的方式了解员工对某个事件或某项提议的态度和意愿征求员工的反馈意见.为企业决策和判断提供理论依据。(4)知识问答。知识库中不可能存储全部所需知识.当用户遇到知识库中找不到的知识时,可通过积分悬赏问答的方式发起提问。在所有回复的答案中选择最佳答案.选择完成后可将该问答转化为知识纳入知识库,从而实现隐性知识的挖掘。
3.4专家地图
对于一些隐性知识.有时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有效的方法是找到掌握这类知识的个人,进行直接交流这就将直接检索知识的问题转化为寻找掌握相应知识的个人的问题。通过对企业员工的专业背景、工程经历、专长等的确定.建立企业的专家数据库,使企业知识和个人相对应,方便员工按图索骥,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3.5培训考试
培训是企业传播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使组织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员工的个人知识。通过把过去培训的视频录像和PPT上传.开展网上教育培训。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知识的共享率,减少重复性工作,又能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网上培训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在线考试等功能模块.员工可以参照培训计划,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进行网上培训,并在培训之后通过在线测试模块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3.6移动客户端
目前,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知识管理也不例外。更加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监理工作的特殊性,一线监理人员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工地,并无充裕的时间坐在电脑前访问PC版的知识管理系统,所以很有必要同步开发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移动客户端。本移动客户端基于HTML5CSS3和Ja~caScript等技术的HybridApp混合模式开发,具有开发速度快和运行速度快的特点,是目前流行的移动客户端开发技术。通过手机客户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浏览、信息、信息回复、收发站内信等基本的社区操作,以及知识推送及社区互动。手机客户端功能亮点在于现场拍照上传以及语音发帖等个性化服务.可帮助现场员工针对现场工程疑难问题随时拍照上传,通过语音发帖.寻求公司技术专家的解答.该功能有利于员工方便快速地获取现场监理所需知识。在流量上移动客户端是绝对的精简,对于图片进行压缩传输,方便用户在信号不好和节省流量的情况下使用。知识管理系统的移动客户端版本能够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企业知识资源抢占用户的碎片时间;用户在现场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能够通过移动客户端快速找到相关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增强用户的黏性.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逐步培养用户协作和知识分享的理念。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