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1 16:56: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进行引导、启发,创建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1.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有:①直觉层面的兴趣,容易被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所吸引,只停留在现象的表面,不会探索其现象的内在原因;②初中多数男生具有较强的操作兴趣,但实验结束,兴趣也就随之消失;③部分学生有探究事物因果关系的兴趣;④少部分学生能够概括认识,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喜欢做一些难度大的综合性习题。同时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具有思维定势、思维片面和形象思维的特点。
2.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改革又着眼于课堂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以物理教学的任务和建构主义的物理学习观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应遵守以下四条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育核心的职能是要促进个体的人的发展,教育改革亦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即“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侣“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侣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中和深入实际的生活中去学习,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2 整体建构的原则。这里的建构原则包括课堂内容的建构与结构的建构。
2.2.1 课堂内容的建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应将每个知识点与技能孤立、分割开,而是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每个知识点嵌入在整体知识的适当部位,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要求物理教师应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明确该知识点在整体中的地位,明确该知识点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前后知识相互连贯,使学生学得明白、学得主动。
2.2.2课堂结构的建构。物理课堂结构的建构不等同于若干个教学环节的顺序安排,或者将四十分钟作简单的划分和确定,而应对教这一具有特殊性的活动过程加以考察和确定。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原则,其次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指导。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同的教学思想,一堂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如将物理课堂的四十分钟划分为0.5+2.5+1结构。即课前五分钟通过听写、提问、练习等手段回顾与木节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或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中2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板书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结合学生活动、实验等等,完成木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后10分钟将通过练习等方式,检测学生本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2.3 及时反馈补偿的原则。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惑、会提到的问题,即课堂信息的反馈,并要做好补偿措施,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进程正常进行,避免错误的思维模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例如,讲过浮力后,教师说:“既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为什么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有的物体却沉到水底呢?”很多同学都做出了正确解释,个别学生转不过弯来,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得出物体能否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不是由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它所受到的合力决定,即虽然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同时也受到重力作用。同时也为学习浮沉条件做好准备。认知规律是客观的,个性差异也是难免的,整体调查和个案处理在所难免,故教学设计中反馈补偿是非常重要的。
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3.1 解读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内容是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它既具有基础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能让不同潜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必须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加工与处理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转化成学生易接受的信息。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本课时哪些教学内容应达成,哪些内容应删除,哪些内容应从略,哪些物理知识应补充,木节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以及通过哪些方式和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哪些内容落实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何处理好联系中的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如何针对不同学生提出质与量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被教材束缚,并在教材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3.2 改进备课方式,创新教学设计。采用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智慧汇集的基础上,既减少了劳动的重复,又彰显了个人教学特色和教学风貌,同时对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也起着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者的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教师的成长绝大部分来源于教学反思。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增加“课后反思”这个环节,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审视和分析其教学行为。通过理论分析与反思,不断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三种目标,而是教学的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三个方面,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学会,也就是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双基”目标;“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会学,即要求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立足于学生乐学。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
教学目标怎样细化,将决定具体教学活动如何展开。那么在细化物理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系统性原则:即根据横向和纵向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系统中各要素,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⑵全面性原则:即要求从实际教学出发,制定出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一体化。⑶科学性原则:即要求应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⑷层次性原则:即要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根据以上原则,以“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为例,我们可以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建立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阅物质的比热容表;(3)会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4)能对有关物质比热容、温度变化或吸放热等简单问题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敢于猜想,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法的设计教学法是指教师为完成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前置知识、技能、心理和思维特点而设计的教学过程的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根本保障。
二、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法设计的依据
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法。这必须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据初中生的能力及其特点、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师生双方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教师转变成为善于学、善于干、善于钻研和总结的创新型教师,进而培养出创新型学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法制定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法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原则: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科学原则:让学生大胆地去观察、思考、实验和总结,通过教学媒体的应用,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刺激学生的大脑,采用不同的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
四、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步骤
新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根据以下内容和步骤来进行设计:
首先进行任务分析。在每节课设计前,不仅是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更要注重学情分析,包括对学生知识、经验、思考、能力等方面的了解。要通过与学生对话等形式,确定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而不是只凭主观揣度,认为讲了学生就会掌握了来安排学习的顺序和创设教学环境。我们要为学习者设计教学,要注重分析学生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
最后确定教学内容。由于新课标中物理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所以确定物理教学内容时物理教师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①教材哪些内容应从略,哪些是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②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完善;③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⑤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⑥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⑦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参考文献:
[1] 陶忠林. 教学设计要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1(10)
1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特点
教学设计是推进教学的主要手段,新课改对物理学科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突显对教育思想的转变.打破传统的物理知识的传授模式,要突显对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教学方法上,立足基本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让学生从趣味中来参与教学,培养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关心;二是突显对物理学科具体内容的掌握,新教材总体来讲降低了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但更加注重对科学知识、社会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实验教学部分,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理现实,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三是突显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地位的转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要从传统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将物理课堂构建成师生互动参与的过程,讲究物理知识的探究,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发现知识、体验物理,提升兴趣.可见,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为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而对于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必然需要从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将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作为问题,来吸引学生从中探讨、内化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能过于简略,也不能过于文字叙述,而应该在多种教参、教研中,整合教学知识,优化教学方案,突出课堂教学设计的多元化,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和参与积极性.
2改进教学方法的思路和对策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知识点多与生活相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融入生活案例,并从师生间的探讨、交流中来强化课堂环境的搭建,引导学生从参与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
2.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
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参与到物理学习中,从实践中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步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就需要合作,使合作探讨成为课堂教学方法转变的主要内容.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从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借助于小组合作探究,关注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树立科学态度.小组探究的过程是渗透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要从学生的兴趣导向上,把握初中物理课改内容.以生活化的实例入手,从现象中来挖掘问题,梳理教学思路,并从小组探讨中,对相关问题展开交流,激发学生在物理知识探究中增强科学思维能力.
2.2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
学案是教师编制的课堂教学规划和实施方法,也是指导学生从中掌握相关知识点,提升认知能力的参考依据.学案教学方式能够从教材资源中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知识建构和自主学习上提升能力.因此,学案教学在设计上,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学案设计要与新课标相一致;二是学案内容要强调知识点,并突显重、难点;三是学案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知识的衔接性和连续性,特别是对知识背景的拓宽,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习惯;四是学案设计要具备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通常情况下,在物理学案设计中,要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从学生认知水平入手,有步骤地渗透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的层次性、问题设置要贴近学生生活.可见,对于学案设计,本身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教师也应该从自我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加以提升,科学设计.
2.3强化对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31-01
初中物理课堂在新课标指导下发生了新变化,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新课标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成为具体落实改革的焦点。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往往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学习的内容、讨论的问题引起的。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重视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上“光的直线传播”时,由于学生生活中对光有一定的了解,教师上课大可不必手舞足蹈,应该把表演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可以是带领学生总结评比各组实验的优劣得失,启发学生找出使演示效果更好的办法。这样上课,学生不仅轻松愉快,学到了终生不忘的知识,而且培养了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锻炼了思维和创造力。
二、研究课堂教学特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特点,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特点,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利用教学设计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上,不是教师讲的越多越好,也不是学生活动越多越好,只有当教师所讲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发生共鸣,与学生活动产生共振,才能使教与学生成最大的效能。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特点,熟悉教材内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根据选择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既利于自己教又利于学生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与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即以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被教材所束缚,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三、以师生互动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物理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的意识。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以实现教学相长。物理学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建构。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流,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物理学习的促进者,由物理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为“导演者”。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物理学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思维互动”作为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动”上。
四、注重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的形象性非常重要,物理教学语言技巧性的特点是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语言要符合科学性、思想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用准确无误、合乎逻辑的语言来讲。语言要注意严谨性、针对性,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达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确切和精练的,常常是少一个字不行,多一个不可,前后颠倒也不行。例如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就不能将“所”漏掉,也无需在“平面”之前加什么修饰,不能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置互换,更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体现了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还要考虑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也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五、优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能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得老师的教学技巧更加娴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同学科的整合,学科互相渗透,共同提高。如分子排列和三种物态的物质特征探究,使物理和化学相互渗透。
总之,面对新课标、新课改,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新就是教材编排的更新,而应该是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更新,对学生培养要求的更新,以及对教师自己的更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孙威立,杨祖念:《物理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学科,也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抽象化和公式化的特点,学生难以直观地进行理解,很多学生都感觉比较难学,有的学生甚至会陷入学习困境而产生厌学心理。高效课堂是一种现代、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在有效课堂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益,促进教学目标顺利达成。高效课堂强调的是高效率、高质量,倡导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创新,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应用能力,因而非常契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打造物理高效课堂,采取有效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索,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一、新课标下物理高效课堂的特点
高效课堂强调的是高效率、高质量。在高效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传统教学者变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师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合作关系,教学方式也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践行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特点,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合理处置教材重点、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课堂教学明确、详细、符合学情和标准要求。要运用各种灵活实用的教法,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性;既要激发个性,又要注重情感与知识、技能的融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从教师层面分析
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实施以后,初中课堂教学成效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不少教师尚未完全转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也没有及时创新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不高,课堂教学也比较低效。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极大地制约了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在实验教学中,一般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与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的机会很少,既无法深入理解实验的本质,也无法感悟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另外,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还有一些教师片面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使得初中物理课堂变成了应试学习的天地,制约了学生科学素质和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从学生层面分析
一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不高,因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逻辑性比较强,知识内容枯燥、难理解,随着课程难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学生会逐渐对物理产生厌学或惧学心理。没有了学习兴趣,也就相应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可行性,这直接阻碍了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概念和公式比较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对于概念与公式的实验推导和论证,则不能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也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三是初中物理知识尽管只是基础知识,然而,部分学生物理基础较差,或者思维转变慢,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也制约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设计备课预案,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
良好的备课预案能够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从如下两点设计备课预案:一是充分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然后,再将各知识联系点、切入点、重难点等逐一进行明确,理清教学思路,以便准确把握知识脉络、教学思路,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流程;二是时刻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围绕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通过巧设悬念的趣味问题和游戏方式等进行课前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第一时间吸引到课堂上来,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语言描述、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节奏的快慢、对时间的把握、例题的设置等,为课堂教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兴趣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先导,改革后的物理课程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物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场景,以情感策略为主线,做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物理现象,从而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只要物理教师循循善诱,便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进行研究的,而实验操作能力也是中考重点考察的五大能力之一。初中物理教师应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强化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将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避免出现“纸上谈兵”。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课堂高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多媒体能够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展示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呈现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物理世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体现物理世界的奥妙。因此,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扬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创新改革,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导向下,以学生为本位,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学习,从而真正构建教与学完美统一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湘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5).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人性化;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G622
前言: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多方面的学习得知,知识不是仅靠传授就能获得的,还得靠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利用一定的学习素材,加上自身的理解和教师或者同学的帮助,方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得到升华。原来在物理的教课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将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略了让他们自我创新和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模式由于我的教学方法而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形成不了他们自己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发扬新课程改革的崇高精神,考虑新课标的重大意义,争取通过我们教师的努力引领学生一个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一、新课改的优越性
1、“物理概念”教学的人性化设计
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大多数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极其难懂、抽象、不易学的学科,很多学生反映说在上完物理课程后,根本听不懂老师讲的是什么,或者有些领悟能力强的学生感觉课上听懂了,但是下课之后大脑就一片空白,当然就更别说做题了,究其根源,就是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模糊化。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生活实践中抽象总结出来的,而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最大瓶颈就是无法将抽象的文字表述与生活实践有密的结合起来,导致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步履维艰,所以,物理概念的重要性在此就不言而喻了。尤其是我们处于知识快速更新和发展的社会,而以往物理教材的那种单一的知识架构不但挫伤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还会让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产生厌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了对物理的学习动力。而新课标正是改变了原始教材的单一设计,逐渐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然后再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关心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
2.知识框架以人为本
以往的教材,课程设计均是以知识为本,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人们带入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由此,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就变得日益丰富起来。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书本知识产生相关的疑问和见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而使教师很难既能解答学生的疑问又能传授完成的知识课程,因此,这种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设计很显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新课改就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同时也让老师从单纯的物理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探究式实验综合能力和联系生活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因为物理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化的,再加上以往的教材所涉及的实验虽然是经典的物理实验,但是和现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前沿是很难相匹配的,因此,学起来难免会让学生感觉到吃力和枯燥。而新课标所体现的本质为探究式学习,即以体验和感受为基础,以发展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所需要的能力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相对比较严格了,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主动积极的去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只有把两种学习方法有机的联系结合起来才能大大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发扬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确保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1、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三贴近”,即“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强调活动探究、合作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注重在学生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理解上产生了偏差,认为既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只要学生自己学习就行了,把课堂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也使学生对新课改的学习陷入迷茫。实际上,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互动过程,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教,反而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的教学思想,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结合实际,探讨教法、学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教,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好学生学习的导航人
2、注重与学生之间课堂上的有效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单纯一味的让学生埋头钻研或者学生压根就不思考就直接养成好问的习惯都是很不利的,不但不能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习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淡化的毛病。所以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的沟通,在此为了提高课堂上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对此,我们可以在讲解课后习题时采用分组抢答的教学模式,并对表现优异的一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们的团队意识、沟通、独立思考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这就与我们新教改所提出的“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吻合,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并且也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小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的策略和学生的观念、思想方法、文化观、价值观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来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习,切实做到在新教改的驱动下,我们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服务于生活,使学生真正达到学有所用,用有所得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帮建.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探讨[J].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4期
关键词:新课标;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感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3-007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课题二——《原子的结构》涉及到的是微观粒子的内部结构,人教版新教材编排时,把“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离子”的相关知识也融入了其中,使得原本就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复杂。新课标对这一课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较以往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都只是“知道”层面,只有对“离子”的要求是“理解”层面的。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教师在教学时感到“无从下手”。去年9月,南通市化学教学研究室针对这一现状,拟定课题《原子的结构》,开展了化学优秀课评比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现将我对该课题第一课时的设计感悟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划分课时的纠结。由于课文包含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三个主题,为了保证主题呈现的完整性,在划分课时时,我将“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划分在同一课时,这样的划分使得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变得异常繁重,几乎无法完成,设计教案时我几次改变方案想把“离子”的教学分离出来,但又破坏了“核外电子的排布”对“离子”教学的铺垫作用。新课标提出:利用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知道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在物理课中对原子构成已有的了解我最终决定维持原有的课时方案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中我将两个主题分了三个层次:一、原子的构成;二、核外电子的排布;三、离子的形成。
要设计并上好这堂“超大容量”的抽象课,教师必须按照课标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所谓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就是教师对教材、教学辅导用书、实物、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课堂上可能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可将视频、PPT、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提高课堂效率。
“原子构成”主题的教学设计,我将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课本P53图3-9以及PPT进行优化组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图中发现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活动:
原子的构成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3图3-9及图左侧文字,思考屏幕上的问题。将自己的认识归纳出来。
(投影)问题:原子由哪些粒子构成,它们所带电性和电量如何?这些粒子是如何构成原子的?
(学生板书)原子
2.教师提问:原子核带电吗?说说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活动)表中列出了几种原子的实际构成情况,请观察各粒子的数目,讨论后说说你的发现。
(教师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投影问题):请讨论,氧原子和碳原子的本质差异是因为哪种粒子的数目不同造成的。
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又大大节约了授课时间,而且实践证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
另外,离子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较高,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立足点。于是我想到了高中课堂上的“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剧烈的燃烧现象的冲击也许能打破课堂的死闷和沉寂。
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相互吸引形成氯化钠,除原子、分子外,离子也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
对物理教育“特培”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了研究,并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了生源情况、教学素质等方面调查后发现,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实验技能类课程课时偏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某些教学类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语言基础的不同导致语言类课程需要调整;教学实践的质和量都无法保证,且形式单一;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教材等存在问题。
二、综合上述问题,对物理教育“特培”课程的设置进行改动
1.专业课类
(1)对《高等数学》、《解析几何》课的改造:数学是物理的基础,但考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需求更高以及课时量的限制,应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简化和改进。内容应侧重于在力、热、电、光学中用到的矢量运算、微分、积分及概率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即可,可将两门课合并为一门课程:《大学数学》,且课时数不宜增多。具体安排如下:《大学数学》;目的:为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专业识打好数学基础,能运用基本的高数和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处理物理问题;内容:以矢量运算、微积分、概率统计的概念及运算为主,多结合物理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时间:第一学期;课时:72课时;考试形式:闭卷考试(重点考数学方法在物理问题中的运用)
(2)对《专业维语》的改造:在“特培生”培养过程中,要求语言教学不断线,因此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基础维语(汉语强化)》的学习后,第三、四学期应继续学习维语或汉语,并直接学习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维、汉语表达,即训练双语教学。为使学生打好基础,能全面学习中学物理知识的双语表达,应增加课时。随着生源的变化,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自己选择学习专业维语或是汉语,以弥补自身在双语教学语言方面的不足。具体安排如下:《专业维语(专业汉语)》;目的:为实现双语教学,加强学生用维语及汉语表达物理专业术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内容:以初中物理教材为载体,细致讲解物理术语的维(汉)表达,侧重听说能力的训练;时间:第三、四学期;课时:每学期各64课时;考试形式:笔试口试相结合(笔试:闭卷,以物理专业术语的翻译为主;口试:听力和口语测试相结合)。
2.专业技能课类
(1)对《课程与教学论概要》的改造:由于本课过于理论抽象,学生不宜实践,建议删除。
(2)对《教材分析与教学法》的改造:本课较理论,但涉及到对中学物理教材的详尽分析解读,是学生全面深入学习中学物理知识并深挖教材的重要过程,因此非常有必要继续学习并加大课时,可设置为两门课。具体安排如下:《初中物理教材讲练》;目的:使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查漏补缺,对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及编排熟悉到了如指掌;内容:以初中物理教材为载体,详尽讲解教材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各个知识点、实验、习题等,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时间:第三、四学期;课时:每学期64课时;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中学物理教学法》;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规律、方法,明确中学物理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新课标及教学设计的要领;内容:以典型案例解析新课标及介绍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方法;时间:第四学期;课时:64课时;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和分析能力)
(3)对《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的改造:本课侧重于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模拟真实的中学物理教学情景,应以学生训练为主要形式,是较好的教学实战演练。具体安排如下:《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能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技能达到教学目的;内容:如何进行物理教学设计、备课,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及相关技能,学生重点模拟训练课堂教学环节;时间:第四学期;课时:64课时;考试形式:考查(侧重考查学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讲授能力)。
(4)对《中小学物理科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改造: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以教师讲解分析实验为主,学生动手练习操作的机会较少,关于实验的拓展也少,没有达到提升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能力的目的;且实验教学应安排在实习前进行。另外,中学物理仿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作为现代物理教学中两种常用的教学和实验手段,开设这两门课能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学思路,但课时量不宜过多。具体安排如下:《中学物理实验讲练》;目的: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设计、重难点、操作等,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实验教学能力;内容:对照各实验,学习实验的设计、内容、操作、教学等过程,学生重点模拟训练实验教学环节;时间:第四学期;课时:32课时;考试形式:考查(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能力)。《中学物理仿真及数字化实验》;目的:使学生能够利用电脑软件模拟复杂的物理实验过程,并能将其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内容:仿真软件制作物理课件的方法,数字化实验的基本操作,并用两种办法模拟典型的中学物理实验;时间:第六学期;课时:64课时;考试形式:考查(重点运用两种方法模拟中学物理实验)
三、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和对课程设置的想法,建议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针对每一门课做好具体的课程设计,从教学大纲开始,逐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计划、设计考核内容和形式等,以此充分体现每门课各自的特点且避免了不同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提高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做好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工作。
目前,多数传统课程给学生及教师配备了教材,而一些新开的实践类课没有教材或仅为教师配了教材,即使有,教材的内容及编排也不完全适合学生和教学实际。选择教材应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出发,为师生配备最适用的教材。没有教材的要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
(3)提高物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措施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师必须要积极从传统教学中脱离出来,进一步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升级。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事实上是一个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因此加强学生的探究体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为探究式教学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前提,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仅需要一个具有鲜明主题的问题本身,同时还要考虑到利用方式、引入方式、预计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问题的方式等。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启发学生相互解疑。创设“微科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加强对于问题情境设计的思考,从而使问题情境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抛砖引玉的重要作用。
二、注重探究式教学的体验过程
探究式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突出的是学生在思考中对于物理知识的情感迸发。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信息的获取与事例,要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力争通过“做”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探究式教学设计要注重过程性原则,从问题的引出、提出假设、搜集证据、分析与处理信息、评价与交流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锻炼学习的推理、思维、实验能力。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在内容的安排上运用梯度法,应该从易到难,逐步加深探究的难度性,从而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探究式教学中
近些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多媒体数字化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时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以及多媒体的资源与设备优势,为学生的物理探究创造更好的条件。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教学课件,包括课堂所需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等,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具象化,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物理探究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布置课余作业,要求学生课下自行在网络上搜集与课堂讲解内容相关的信息,并带到课堂中来与同学们共同讨论,从而拓宽学生的探究实践空间。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探究主题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激起学生物理探究的热情。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叙述案例为:在寒冷的冬天,气温骤降到零下10 ℃。但是由于不久前刚下过一场雨夹雪,因而地面上结了一层冰,为了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扫清积冰,避免出现交通事故,并且让持续落下的雪能够不再结冰,有人提出了要在路面上撒食盐除雪。实践证明,被盐撒过的地面果然没有再结冰。此时,教师则可以将这一案例联系到物理知识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检验水中加食盐后对水结冰快慢的影响。
1.提出问题:纯水与盐水哪一个结冰容易?
2.猜想与假设:如果把食盐加入纯水中,那么这水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结冰。
3.实验设计:取若干个相同的容器,分别加入等量的同温度的冷水,其中一个容器不加盐,另几个容器加盐的量依次为由少到多。充分溶解后,同时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观察记录一次。
4.实验步骤:(1)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加入300毫升冷水。分别标以A、B、C。(2)容器A中不加盐,容器B中加入10克盐,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容器C中加入20克盐,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3)在三个容器中均插入一根小木棒,然后把三个容器同时放入冰箱。(4)每隔15分钟检查一下容器,并记录三个容器中小木棒能否移动。
5.得出结论:在水中加入食盐会延长结冰的时间,即盐水结冰比纯水慢。
通过此种探究式实验,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明白物理的实用性,同时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新课标领导下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关系到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关系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科学教育的最终成败。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群策群力,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时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效地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物理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焦新建.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