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老龄化社会的危害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2 14:50: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老龄化社会的危害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老龄化社会的危害

第1篇

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的发展历经了从无法无天到所谓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过程。伴随此过程,社会大众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中国式法律情结,即将法律当作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良方,对任何问题的终极解决本能地求助于炮制一部立法。

此种对立法的浪漫主义、功利主义的对待,不仅没有提升法律的权威,反而陷入了古人所称的“法律滋彰,盗贼多有”的困局。

如果一部法律不能实现其立法设计的初衷,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会催生出对法律本身的不信任。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指引,一旦正式颁布实施,社会大众应该保持一体遵从。对法律条款自身设计的异议应仅在开放立法的过程中遵循正当程序予以表达,任何法律条款的设计不当不影响其正式法律效力的发挥。在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款没有依据正当法律程序修改或者废止之前,任何个人或者组织不能因为对法律条款的不能理解或者高度质疑而拒绝法律的执行,这些便是法律权威得以形成的真谛。

因此任何有关法律完善与否的讨论,其宗旨应为如何促进法律更好地实施,而不能是怀疑或者消解法律的权威。

“看望条款”的执行,首先可能遭遇的难题是,该条款使用了“经常看望”这样不确定的时间表达。“经常”一词在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持久不变的”,对此条款中“经常”一词的解释肯定不能使用这样的语义。正确的理解方法,是将其植入个案的具体情境并遵循社会的一般常理来加以确定。

不过,“看望条款”按其性质只是一个道德法律化的倡导条款,通常情况下它并不具有可诉性、可裁判性和可执行性,因此,个案的考量其实是一个虚置的指标。按照社会一般常理,父母与子女之情是人间至情至性的亲密关系,逢年过节子女当然应探视看望,这些节日至少应该包括了春节、中秋、重阳以及父母生日等,但是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急剧社会变迁撕裂了田园牧歌式的人间温情,诸多子女父母天各一方的现实使这种看望的期待沦为梦境的想象,加上其他原因如制度的不配套、时间的匆忙以及客观经济条件的不具备,更易使看望的责任蜕变为“父母在那头、子女在这头”的唏嘘。

“看望条款”的立法原意旨在解决空巢老人的精神孤独与落寞问题。对老人物质生活拮据和生理残缺的刻意忽视与粗暴对待,达到一定危害程度的,则由刑法上的遗弃与虐待罪来予以追惩;或者由民事制度的侵权赔偿制度来给予克服矫正。

空巢老人是中国晚近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与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密切关联。按照联合国的统计规定,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总人口的7%,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自1999年即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全国老龄办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从2001年到210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将经历快速老龄化、加速老龄化和稳定的重度老龄化三个阶段,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社会未富先老,这对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处理创造财富者的工作、生活福利与养老的社会责任分担之间的矛盾,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老龄化社会的过早到来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也意味着中国家庭形态的剧变。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是中国农耕社会形态下积累的对付人生不确定事态的重要经验,于是多子多福成为人生的重要规训和理想愿景。这样的人生践履造就了儿孙满堂、几代同居的家庭形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展开,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强制性减少人口为目标的计划生育的推行,使得典型的中国式大家庭变为“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梦幻,并造成“421”式的家庭形态(一对夫妻养四个老人、一个孩子)急剧扩张。

在正常情况下,本来应该由国家承担起作为主要养老主体的义务,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建立起完备的养老保障体系,兴建优良的养老设施。但是,由于社会保障资金存在的大量缺口和国家财政资金的力不从心,中国的养老社会保障尚不能称为公民的一项完整的积极公民权利。《老年权益保障法》第五条第二款所规定的“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对当下某种程度上颇为尴尬的养老现实的准确反映。

国家养老制度的不尽如人意,也消解了人口计划生育制度的正当性。国家当初推行计划生育时,为了打消社会大众的顾虑,曾承诺养老由国家来负担,可当公民履行计划生育的法律义务后,国家的承诺却是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

第2篇

这是一个探讨未来企业发展方向的倡议,也是一个着力于解决当下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倡议,四个新的议题,将从崭新的角度,更具有创新性与接地气的行动框架,吸引更多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企业的广泛参与和深度思考。

“积极老龄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机会的过程。积极老龄化的观点是以联合国提出的“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的原则为理论基础而概括出来的一个政策理论。

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欧洲早已将老龄化作为企业经营中重要机遇与挑战来考量。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CSR Europe)于2010年发起“企业2020”倡议之初,就将携手企业、政府等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作为倡议的重要课题。老龄员工带来的代际沟通问题、员工培养问题等等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共同探讨的方向。而由老年人带来的金融、地产、社会服务产业等银发经济,也成为了欧洲经济振兴的重要方向。

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之时,中国却远远没有做好准备。专家指出,中国老年人面对三大困难,一是半数老年人基本生活缺乏社会保障;二是整个社会的养老服务业滞后,急速的城市化没有为老年人留下多少社区活动空间;三是长期护理的设施缺乏,长期照料机构和护理人员严重缺乏。这一切与积极的老龄化相去甚远。2014年3月,民政部、中国保监会、全国老龄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重视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公益性,引导保险公司重视社会效益。不仅是保险业,2011年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就明确规划了医疗卫生保健,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老年旅游服务等领域发展方向,并要求行业协会组织等支持老龄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刊拟将与更具有老龄化社会应对经验的CSR Europe携手发起这一议题,将为企业参与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把握这一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带来具有可参考性的操作方案与实践经验。

“可持续包装”

包装行业是随着互联网经济以及日消、物流行业等兴起而繁荣起来的一个特殊行业,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却在不经意之间已经成为了环保的一大难题。2014年5月14日召开的北京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新闻通报会上消息指出,北京正在研究制定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污费征收办法,本次北京计划增收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主要针对排放量较大、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影响较明显以及征收后对民生影响不大的工业行业,而包装印刷就成为了其中之一。在此背景下,更可持续的包装无疑将降低包装行业的经营成本与政策风险。

可持续的包装是什么?将涉及哪些行业领域?哪些企业将能够参与这一议题?在本刊上期封面文章《“绿派”戴尔》中的戴尔模式可以作为参考之一。这家ICT企业通过联合供应链企业,将秸秆、蘑菇、竹子等等化作包装材料,最大程度降低由于包装产生的环境影响,探索可持续包装的路径。

可以想见,包装物的生命周期,涉及到的产业链很长,能够从化工或农业、林业延伸到轻化加工、日用消费品或ICT、物流行业、社会服务业、回收处理行业等等,其中的每个企业都将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这个社会议题中,成为息息相关的共同体,如何联接起来,创新性地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与商业模式,将提升它们的可持续竞争力,并开启一片新的市场领地。

“绿色制造”

2012年4月1日,科技部印发《关于印发绿色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并对“绿色制造”进行了解读:绿色制造是一种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使产品在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拆解与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对人体健康与社会危害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制造业领域的问题引发的环境问题与资源挑战已经不容小觑。我国制造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有限的资源已难以支撑传统工业粗放型增长方式,这要求装备制造业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早期的安全、标准、性能等方面延伸到资源和能源节约、再生利用、保护环境等领域,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此外,由于全球绿色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提高生产能效,同时显著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绿色消费将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代消费浪潮。

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显著的生产模式,绿色制造无疑将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并助力我国从源头上解决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摆脱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迈向制造业强国之路。

第3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挑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9-0074-02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人口老龄化”有微观和宏观两层含义。微观层面指的是组成人口的个体人的老化,即我们通常的人由年轻变老;宏观层面是指整个人口群体的老化。无论是微观的老化还是宏观的老化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个体老龄化是单向运动过程,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人口群体的老化则以个体老龄化为前提,受社会、经济、人口规律及政策的影响,是可逆的,是双向运动的过程,当人口的生育率回升时,人口老化过程就会出现逆转,就有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简言之,人口老龄化就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的动态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动态过程。迄今为止,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老年人社会界定标准有两个,即1956年联合国和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所制定的标准: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从老龄人口结构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的人口属于老年型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是必然现象,是发展与进步的表现,但随之而来的社会养老保障面临诸多的问题也巫需研究与解决。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力图建立起覆盖面广、经济有效、公平可及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预防、诊疗和老年人照护等多方面的内容。

按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将在2015年把作为主要健康指标的人均期望寿命提高一岁,达到74.5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老龄工作”,这在党的报告里还是首次出现。从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出发,中国现阶段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养老保障事业由城市向农村发展,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拓展,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破除城乡壁垒和地域壁垒,实现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相结合,逐步形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养老保障体系。专家指出,如何降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延长老年人寿命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有统计显示,在未来二十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比现在翻一番,如何应对老龄化,让老年人更健康更有质量地生活,对中国来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国家在有关老年人口生活福利方面都面临着政策挑战,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不同在于,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出现在,它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或其它一些东亚国家。

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的农村,农村老年人口占中国老年人口总数绝大多数且数量仍在增加。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地区流动,改变了农村老年人口依靠家庭养老的状况。这种变化反映在农村的居家安排的改变,即与成年子女同住的农村老人的比例已经从1991年的70%下降到2006年的40%。虽然外出打工的成年子女往家汇款增加了农村老人的收入,但农村老人在年龄很大时还得下地劳动并要照顾留守儿童,这对他们是很大的负担。而且,目前这种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结构也会增加对成年子女的压力,需要他们在缺乏政府持续支持的情况下为老年父母提供经济支持。如何处理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正在成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显得疲软无力,应当进一步完善来适应人口老龄化。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将人口老龄化问题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前瞻性研究,及时把握老龄化的突出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和政策;加大人口普查力度,建立人口老龄化的经常性监测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设置过渡期人口政策;建立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长效机制,降低人口性别结构与年龄结构交织在一起对人口安全形成的危害,努力促进老龄社会男女性别结构和谐。

2.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多渠道筹集资金;在适当的时候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在管理上可以采取属地持有、公司管理的模式,即全国各地的社保基金委托若干家在全国范围内运作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这样盘子大了,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作;在管理体制上可以成立由行政、人大、企业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对重大问题如养老金的缴费与福利水平进行决策。这些可以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保证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这样虽然减少了政府行政部门对养老金的干预能力,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政府直接承担的责任和风险。

第4篇

关键词:老龄化;老龄用品;北京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23

1 引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进一步深化,老龄用品市场成为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

狭义的老年用品是指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各种各种食品、用品、服饰、仪器、设备等,包括所需的应用软件,以满足老年消费群体因残障、疾病或体弱而产生的对物品的需求。总的来说,老龄用品属于“物品”范畴,并不包括老年服务。

而广义的老龄用品则是指一个产业链,包括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一和第二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适合其特殊需求的物质产品,也就是狭义的老年用品;第三产业则指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1997年中国老龄委员会提出了:老龄用品涵盖了因老年人特殊需要而产生的涉及饮食、化妆品、服装鞋帽、保健用品、健身器材、托老服务、旅游、老年病医院、保险、老年玩具、金融、保健、房地产、老年教育等相关产品和多个领域。

本文中界定的老龄用品指能够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日常生活用品,精神文化用品、医疗保健器械用品以及针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等需求类别。

2 北京老龄用品市场的发展背景

2.1 老龄化情况严重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数量多,经济较为发达,但同时北京的老龄化程度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国排第二,且老年人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平均每天增加的60岁以上老人达到500余名。

据估计,北京将在2030年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老龄化达到重度,到2050年户籍老年人数量将超过630万,每3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从而步入超老龄化社会。

2.2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北京市在2014年的人均GDP已超过1.7万美元,经济总量已突破2万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9.9%。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58元,同比增长8.9%,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步伐一致,有较强的经济消费能力。北京经济将延续较快发展的趋势,居民收入的增加也将扩大整体市场容量。

2.3 老年人寿命延长

由北京市卫生计生公布的数据,北京市户籍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由2010年的80.81岁增长至2015年的81.95岁,北京市户籍居民健康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和相对固定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壮年时期相比,老年期会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而递延。从这个角度来说,北京市老年人的买时间也会呈现累积式增长的趋势,由此增加的购买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3 老年人需求分析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在低层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消费者不会萌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一理论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就有一项用来排列个商品的属性。我们也可以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主体将老龄用品进行划分。

3.1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主要指维持老年人生活的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包括吃、穿、住、行等。比如老年人浴缸,除了要具备传统浴缸的功能,还要针对老年人做出一些改善,比如增加把手,加强防滑功能等。针对许多老年人常见的老年病,如风湿、关节炎、腰腿疼痛等,还可以采用有水疗功能的按摩浴缸。

3.2 老年人的安全需求

是指老年人希望保护自己精神和身体不受到伤害,包括医护保健、养老保障等需求。比如现在已有的复合生态社区型老年公寓,公寓内不仅配备了老年人常用的医疗设备,如检验设备,生命监测设备等。还有一整套的安全体系保障,公寓内设有专职人员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3.3 老年人的情感和归属需求

老年人虽然开始远离社会生活,但是依然希望和他人保持密切交往,获得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同时希望归属某一社会团体,得到团体的关心和帮助。比如一些社区活动,老年婚介所等。许多原先只针对年轻人的交友网站,也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婚介服务。甚至有些企业看中老年人结婚时受当时环境和经济的制约,留下许多遗憾,所以推出了补办老年人婚礼的服务。

3.4 老年人的尊重需求

尊重是比较高端的需要,主要是渴望自己能够得到社会的赏识和别人的高度评价。比如老年人通常喜欢通过发挥余热,为他人提供帮助从而获得尊重。

3.5 老年人的自我实现需求

老年人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依然有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他们希望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使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有些企业看中老年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熟练的技术,也会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北京市在这一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北京公交车站的很多引导员就是老年人,每天为乘客有秩序的乘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 北京老龄用品市场发展的局限性

北京由于经济发展较快,老龄化问题出现较早,经过前几年的发展,较其他城市比,产品的广度和宽度都有较大的改善,但由于我国的老龄用品市场总体起步较晚就目前而言还存在很多不足,虽然理论界和一些企业对我国的老年市场比较看好,但是却不敢轻易涉足。因为很多企业觉得老年人的消费观念陈旧,收入不高,并且老年人可能对新产品比较挑剔。另一方面,老年人觉得很难买到适合自己的商品。老龄用品市场的产品样式陈旧、产品单一、质量不过关、价格还比较贵。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很少。

4.1 老龄产品供给缺乏系统性

北京市目前老龄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种类不齐全,市场细分还不到位。产品的供给处在一个自发型、盲目型、分散型的状态。没有系统性的规划和整体的布局。产品定位趋同性比较严重,一家生产了这种功能的产品,其他企业生产的也是同样功能的。这样很难快速发展,直至涉及老年人生活的细微方面。同时,老龄产品对品牌的宣传还不到位,没有让老年人一下叫出来的品牌,尤其是服装行业,基本以小品牌为主,品牌与品牌之间没有个性化的特征,只是一个标签的作用。

4.2 缺乏创新,科技含量低

从技术角度来说,目前老龄用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产品,缺乏技术创新,高科技较少应用在老年用品中。就拿针对老年人的电子科技产品手机为例,虽然现在市面上号称老年手机的产品很多,花样层出不穷,但只是做表面功夫,把手机键盘、屏幕做大,手机音量调高而已。完全没有针对老年人的心里、生理特性和需求去进一步研发和创新。大多数涉老企业并没有专门的老龄用品的研发部门,只是通过整合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拓宽产品线。

4.3 缺乏市场监管和行业标准

老龄用品的市场监管一直匮乏,如老年人消费较多的保健品行业,由于没有必要的行业标准,有关部门只审批,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社会普遍存在着一些欺骗老年人的现象,“送药”、“义诊”、“免费体检”的旗号夸大宣传自己的产品,虚假宣传,引导老年人消费,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老年人贻误病情。

另一个缺乏监管的是老年代步车,这些代步车速度相对较快,客户群主要是老年人。但其实很多代步车属于非法拼装产品,也没有合法的登记手续,拍照、保险等。而且,购买这些代步车的老年人通常没有驾照,存在很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5 北京老龄用品市场发展策略

5.1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标准。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影响较大的产品,要逐步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然后,制定针对老龄康复用品,护理用品等老龄用品的配套标准,从而使老龄用品行业逐渐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其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产品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的老龄产品流入市场,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严格监督,防止不合格的产品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破坏市场的秩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老年消费者的权益以及合法企业的利益。一旦查到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监管部门要严加管理,加大处罚力度,给整个行业以警示。

作为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老龄用品知识产权保护,并对注册商标和专利产品进行保护,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在未来的老龄用品行业,创新必定会成为核心竞争力,作为政府,只有鼓励和保护产品创新,企业才能主奴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

社会也要起到监督的作用,随着社会大众开始对老年人越来越关注,老年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步加强,社会大对于老龄用品市场的监督力量也开始增强。很多时候,政府很难全面的了解市场状况,这时就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及时反应老龄用品市场出现的问题,密切监督企业行为,促使其提供高质量,重信用的服务,在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下,老龄用品市场一定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5.2 企业加大科研力度

老龄用品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融入科技,开发出方便,舒适的产品,关注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老年人提供细致入微的人性化产品,才能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提升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结合市场化、人性化、多元化的科技开发,促进老龄产品业的技术进步,是涉老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5.3 着力打造知名品牌

涉老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品牌化,确保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的老龄用品。提高老年消费者对自己品牌的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很多老年人或其家庭成员其实对老年人有强烈的需求,但是缺乏了解的途径。北京市可以叫的出的老龄用品品牌也只有“夕阳红”,“银发美”这寥寥几个。所以企业要加大营销力度,建立产品展示或推广中心。此外,老龄用品企业除了要重视产品销售,也要重视配套服务和用户反馈。老龄产品的消费群体较为特殊,他们消费谨慎,对产品的价格,实用性,售后服务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大品牌会给他们以信赖和安全感,作为企业来说,除了重视销售前的宣传推广,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指导和维修服务。同时,老年人又是情感依赖相对稳定的群体,一旦认准了某一品牌,不会轻易改变,用户忠诚度和用户粘性极高。

6 总结

北京人口众多,老龄化程度在全国范围内位列前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寿命的延长,北京市的老龄用品消费市场将会继续保持快速扩张的趋势,但就现状而言,北京市的老龄产品市场仍然处于知名品牌缺乏,科技含量低,产业体系和体制不完善、不规范等不利因素,需要一个较长时期进行市场培育和产业规范。老龄用品市场兼具竞争性和盈利性,前景良好,需要从政府、社会、企业自身入手,支持和引导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亮亮,鲍晓娜.我国老年消费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

[2]彭亨琦.老年消费市场研究[D].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5.

[3]赵昭,张晨.中国老年消费市场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

[4]张芳燕.浅谈老年用品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消费经济,2015,(1).

第5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家庭医疗产品;发展前景;健康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045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以适宜现代家用便携式医疗器械电子产品为核心的企业。致力于专业检测家庭化、个人化和专业理疗家庭化。该公司的理念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够很方便、快捷、精确的了解自己身体,为全球各大医院的医生以及医疗机构提供最先进便捷的血压诊断工具。已经成功推广的产品包括电子血压计、血糖测量仪,以及低频治疗仪、多路低频治疗仪等。同时,也在全球HHCE相关医疗器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子血压计一个单品更是进入世界六强。

1 九安医疗电子快速发展原因

1.1 经济发展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健康观念的逐渐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也在持续增强。疾病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老百姓越来越的关注如何自我治疗、自我保健。整个医疗电子产业市场保持稳定快速发展,而医药行业的平均利润总额远没有医疗健康产品的高。

1.2 政策支持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还得益于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有效实施。医改的不断深入,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持续加大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并鼓励社会关注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1.3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速度持续加快,截止2015年底,我国老年人超过60岁的人口已经达到2.13亿,占总人口的15.6%。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对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2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

2.1 人口老龄化使得人们对医疗健康产品的需求量增大

多年的医学临床研究显示,中青年人身体健壮,患病风险远低于老年人,而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也会提高。对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量也正在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而不断增大,使得九安医疗电子也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渐发展壮大。

2.2 用作老龄人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明显,高龄人口不断增多,并且老年人患病的概率变大,医疗相关资金也就随之增加。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注老年人医疗服务情况,给予的费用也在大幅度提升。近些年来,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老人医疗费用的增加,会使他们更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九安医疗电子产品,如电子血压计、血糖测量仪等这些家用医疗器械给人们带去方便和快捷,深受老百姓尤其是老人的关注和喜爱。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对全社会的健康问题与人们的保健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3 人口老龄化使得医疗服务行业的结构发生变化

传统的医疗服务行业的主要保障对象是免疫力较差的婴幼儿和劳动力人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正常情况下可以活到老年阶段。因为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变差,发病率相较于青年人会大大提高,所以社会医疗服务行业的重中之重就是保障老年人群体的身体健康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急性病已经不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隐患,取而代之的慢性病才是无形中的杀手。老龄人口对长期保健服务和预防医疗的需求增加,必将促使医疗服务行业的结构向这方面转变。

3 九安医疗电子的发展前景

3.1 国际形势

纵观全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医疗电子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医疗新模式带动了医疗电子行业的新发展,其中包括了移动医疗、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市场销售额在2015年末已经达到了229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5.86%。其中,由于移动医疗具有方便快捷易携带的特点,发展最为迅猛,市场价值达4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为50%。

3.2 国内形势

中国在步入新世纪以来,医疗电子产业进入全面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销售总规模179亿元,2014年增长了14.28倍,为2256亿元,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医疗电子市场。2015年国内医疗电子行业的销售总额已经达到了308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24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0.05%。该产业已经日渐成熟,专业门类十分齐全、产业链条安全可靠、产业基础资金雄厚,已经跻身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势头很好,人们的需求也在逐年提高,是一个生命力十分旺盛的朝阳行业。国内医疗电子设备技术的不断完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已经向基层延伸。并且,医疗新模式如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投入到实际运用之中,为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推进,政府对全社会医疗服务体系愈发重视,同时实施“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化目标。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创新化发展。

3.3 自身优势

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战略转型,投入主要力量用于自主品牌的开发,实现了与移动互联网的强强联手。2012年公司研发的可佩带式手表计步器依托加载传感器进行运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公司的血糖仪产品为技术领先世界水平,拥有一定的技术与价格优势,目前正在尝试借助Apple平台,植入自己的血糖仪。

从外销渠道看,公司主营医疗方面的客户、超市配送方面的客户,以及通过互联网消费的客户几乎都是综合性供应商,其采购的产品包含全系列产品;从内销渠道看,人们可以直接在超市、专卖店、药店等购买医疗健康电子产品。因此通过电子血压计这种二类医疗器械为立脚点,实现客户资源的积累和互联网营销模式的构建,为公司其他产品提供方便快捷的销售渠道。

九安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并不是孤军奋战,和全球各大医疗电子公司也都有合作和交流,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关系,能够迅速、准确的了解市场信息和研发方向。单单电子血压计一个专业研发团队就汇聚了100个精英人才,并且公司新产品的平均研发周期仅仅只为三个月,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保证了企业的生活活力。对于需要从基础技术开发的新产品,研发周期则增加一半,为六个月。

4 健康老龄化

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面临老龄化的问题,而近些年国内的老龄化问题也越发的突出,今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问题只会越发的严峻。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庞大的基数作用下,我国步入老年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口老龄化已经是摆在政府和人民面前的现实问题。使用家用医疗器械,时刻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推动健康老龄化政策目标的实现。健康老龄化不仅要提高老人人口群体的寿命长度,更重要的是寿命质量的提高。

5 结语

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行业未来市场潜力非常巨大,随着人们保健观念的日益加强和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尤其是全球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的需求逐年提升。在未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罗漾.我国人口老龄化所致社会问题的法律对策[D].长沙:湖南大学,2007.

[2]颜惠宜.试析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服务产业的影响[ ].新西部,2015,(20):16.

[3]丁学东.2016-2020年中国医疗电子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B/OL].http:///view/b1fd1ae8a6c30 c2258019e,20160623.

第6篇

>>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十三五”背景下我国的老龄化发展问题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方式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机构养老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思考 当前所在位置:]

(一)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

由于人类整体的结构从以前的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逐渐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化,使老龄人口的所占比例逐年提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图1 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图

同时,老龄化正在从“量变”向“质变”转变,老龄人口群体本身的平均年龄在逐渐增长,即老龄人口中高龄人口比例上升。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图1)可知在未来几十年里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快速增加,而与此同时8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也在增长,人口呈现出了高龄化。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2006年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道》,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逐步入老龄化社会,现在的中国正处在快速老龄化的阶段。

表 1

从表1可看出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正在高速增长,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同时数据还显示出0-14岁的低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正在不断下降,其年增长率也在下降。老年人人口比例的上升和低龄人口比例的下降加剧了我国老幼比例的增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进一步凸显。

图 2中国老幼人口比例变化图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原因分析

1、政策因素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主张“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一度暴增。虽然到了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成为了基本国策,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惯性,因此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依旧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到了21世纪初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开始逐渐显现,我国出生率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出生率的减缓使得老年人口在整个人口结构中的比重开始增加。

生活水平提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环境的改善、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随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在发生改变。现在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养生意识越来越强烈。主动参加各种锻炼,做好预防疾病的防范措施,积极配合治疗,这些都使得人均寿命延长。长寿使得年均死亡率下降,从而使老龄人口比重增加。

3、医疗水平提高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医疗水平、医疗条件也在不断提高,许多疾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医疗保障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之中,对解决老年人晚年医疗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降低了死亡率。

在逐渐减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双重影响下,使我国老龄人口在数量上呈绝对数的增加,在比例上呈相对数的上升。

老龄化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1、影响金融产品创新方向

老年人的低风险偏好使其更偏向于收入稳定的金融理财产品,如国债、经营较好的公司债券等。针对老年人的需求,金融产品的创新方向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近年来,人寿保险、老年医疗保险、个人住院医疗保险等适合老年人的保险产品不断增多。如在2012年的“两会”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原总裁杨超就提出了老年护理保险的提案[ 资料来源: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应对老龄化挑战,]。可见人口老龄化对金融产品的创新方向具有一定影响。

2、影响金融机构服务方向

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投资受到其自身的专业知识限制、可投资金额的限制,使得其对投资咨询和信托的需求增加,因此金融机构的投资咨询、储蓄业务和信托业务会有所增加。如中信银行在2010年就推出了老年人专属的银行卡“七彩华龄卡”,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周到的金融业务服务。

3、影响社会企业筹资方式

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的筹资方式倾向于发行股票。但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市场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而失去一部分的资金来源。一方面股票市场的资金总供给减少,使股价下跌,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可能会调整股利政策,增加现金股利的分红,使筹资成本增加。而与此同时债券市场的资金供给增加,相对而言企业的筹资成本较低,因此这些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可能会从股票筹资转向传统的债务融资。

(二)造成内需疲软

由于种种原因老人的消费水平偏低,因此在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容易出现内需疲软现象。

首先,随着生活经验和消费经验的逐渐累积,老人在购物时会充分考虑自己对某商品的需求度和购买能力,然后再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这与年轻人购物习惯相比理智许多。除基本生活必需品外,老人对其余物品的消费需求不大,随着老龄化下老年人口的增加,必然使得整个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量降低。

其次,老人的收入来源相对年轻人较为有限,大部分依靠退休金和家庭成员的供养。由于老人的收入水平较低,可支配的收入也较低,因此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下降。

再次,大部分老人属于风险规避者,银行储蓄等保守型投资将成为老年人最普遍的理财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社会的可贷资金供给在增加,但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却没有同步上升。这就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进而使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内需自然会出现疲软现象。

(三)增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压力

1、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且平均寿命的延长将影响财富的再分配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人口老龄化却在加速。为了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维持社会稳定,减轻年轻一代因为赡养而造成的经济压力,国家财政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方面的财政支出势必有所增加,增大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压力。同时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其总体的数额也在不断扩大。这都充分说明了老龄化背景下老龄人口增加给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2、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成为越来越热门的一个险种。为了使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也为了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购买了商业性养老保险,这对保险机构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参保人数增多,保险机构需要支付的保险金总额和需要提取的准备金也会增加。随之而来的资金运营、业务设置等如何与老龄化社会相匹配将是保险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

(五)提升机构投资者地位

在老龄化社会中性业务将会逐渐增加。因为相对于那些只拥有闲散的资金和较少的投资经验的老年人而言,机构投资者有着技术优势、资金支持和规模效应等使其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收益,因此老年人更愿意把资金交由专业机构投资者来进行投资。故而相对于其他社会形态而言,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老龄化社会中的投资地位将会提高。

建 议

(一)加强老龄金融产品创新

当前适合老年人投资的金融产品并不是很多。主要停留在国债、养老基金、养老保险等传统产品上,导致部分老年人有闲置资金但找不到合适的金融产品。因此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金融创新,结合老年人的投资特色、性格特点、资金数额等方面推出适合老年人口投资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挖掘老年人市场。

(二)鼓励老年人适度投资理财

虽然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有限,但由于其消费支出水平也较低,因此很多老年人仍持有一定的闲散资金。基于老年人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鼓励老人进行个人理财活动,选择适当的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既能加速资金流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还能使老人的财富得到保值甚至增值,进而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三)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因此应尽快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包括加快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养老金保险制度等的建设。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用”,保障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国情做出调整,完善社会福利的再分配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保障老年人的正常晚年生活,同时尽可能合理分摊由老龄化给年轻一代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压力。

(四)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

老龄化社会中机构投资者的地位提高,为了避免出现垄断、操纵市场、黑市交易等不良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督管理,尽量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加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做到人人知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其次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从根本上减少风险。同时机构要完善内部监管体系,加强内部监管力度。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力量,建立嘉奖机制,对于如实举报揭发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人们监管的热情。通过切实落实以上几点,最终实现内部监管、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的全方位监管体系,从而使得老年人的投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加大银色产业金融支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银色产业[ 银色产业是指从第一、二、三产业派生出来的新兴的综合性的特殊行业,是专门为老年人生产和提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各行业的集成和集合。]将成为朝阳产业。金融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银色产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目前看来银色产业中的金融支持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很好的发挥。因此对于银色产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当加以扶持,在财政拨款、税收和利率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从而使银色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我国高房价的利益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3):30-33.

[2]夏淼,吴义根.人口老龄化与我国金融机构的变迁[J].西北人口,2011(2):124-129.

第7篇

一、“我”眼中的世界――“我”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题中有“我”是社会与思品学业评价卷命题的重要特点。其中的一个角度就是考查学生(“我”)对社会、人生、他人、历史的理解和判断。以2011年绍兴市学业评价试卷第23题为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反映的趋势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什么?

(2)图二反映的变化,对我们应对上述挑战有何积极意义?

人口问题是当今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人口问题考查“我”对世界、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判断,在近几年社会与思品考试中频频出现。

在本题中设问一的关键词是“图一反映的趋势、机遇和挑战”,要查找出机遇和挑战是什么,首先要看清图一,找出绍兴市人口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这一点体现了“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形势”和“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两个课标要求。然后根据图一反映的人口趋势回答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体现了“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课标。

设问二“图二反映的变化,对我们应对上述挑战有何积极意义”承接设问一,才能正确得出应对挑战的积极影响。体现了课标3-3-2“列举实例,表明人口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要求。

从考试的情况看,考试一结束就有学生大叫:“我们的资料里没有绍兴市人口问题,我们怎么会做?”“太难了,找不到。”学生的这种叫苦,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我”,不重视“我”对人生、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听到这些言语时,我们是否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到底在教什么?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呢?还是把学生变成一个只会抄资料的机器?

试题的设问是“活”的,知识是“死”的,怎样起死回生?没有捷径可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回归课标,依标施教。强化课改意识,把握要求,分解课标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依据课标开展教学活动,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只有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会了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掌握了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钥匙,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当答案中出现“绍兴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有的老师大声疾呼“负增长”,这一答案已超出考试大纲等言论。但静下心来,仔细回味,扪心自问,不是试题超纲了,而是初三教师自己出了问题――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教师们为考而教,自己认为中考只考中国的人口问题,不考世界的人口问题,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就自作主张地删去了“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一节。而在这一节中涉及世界的人口形势,发展中国家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问题及影响,发达国家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问题及影响,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专题探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问题”分析了印度和日本的不同人口国情及产生的影响和相应的解决措施,正是渗透了“我”对世界的看法。如果教师眼中没有学生,为考而教,急于赶教学进度,凭着多年任教初三的所谓经验,对教材进行粗糙的处理和简单的再加工,导致学生的人口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不扎实,只牢记中国的人口问题,如: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日益老龄化,等等,不了解世界人口形势(如: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不会分析现实问题,就难于应对这种试题。从本题的阅卷情况来看,此题的错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把“绍兴市”写成“中国”;二是在阅读“十一五”时期绍兴市人口增长状况图时,不能把日本等国的人口增长形势迁移到绍兴市的人口增长形势上,于是学生扣分严重,归纳不出“绍兴市人口增长不断下降和负增长”,直接抄“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分析归纳、概括综合的能力,缺乏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句话,没有“我”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要结合这类试题,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本题为例,就是要教给学生从图表中认识社会的能力和方法:先看标题,标题是“十一五”时期绍兴市人口增长状况图,关键字是人口增长;次看图形,图中有两条线,一条是60岁以上人口比例线上涨,说明绍兴市人口日益老龄化,第二条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线,关键数据要看到“零”,此线说明2006―2008绍兴市人口增长不断下降,2008―2010绍兴市人口增长出现负增长。图中反映的机遇是指绍兴市人口增长不断下降的意义,而挑战则是指绍兴市人口日益老龄化和负增长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解题,更掌握了认识社会、思考社会的方法。

二、世界中的“我”――“我”对问题认识和做法

题中有“我”的另一个角度是考查学生(“我”)对问题的认识和做法,如果前述“我”眼中的世界体现的是课程的综合性,是一个认识问题,那么世界中的“我”更侧重于体现课程的实践性,是一个实践问题。如2012年绍兴市学业评价卷第25题:

第8篇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54-01

一、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

(一)人口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由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此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将面临着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四个高峰,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男女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凸显,如何更好的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人口就业难,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问题带来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资源供应等问题长期恶化,生态环境长期处于不良状态,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人口的素质低下,人力资源投资少,导致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不出,更严重的是这已经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一个重大包袱。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的安置,新的劳动力又处于待业状态,数亿失业大军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口的剧增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2020年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到2040年达到峰值年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17%。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二)资源问题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也是一个资源小国,从资源总量上来说是一个资源大国,具体到平均人口就是一个资源小国。伴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急剧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以及资源的浪费引发的资源结构性短缺。例如,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大多是一些对经济建设需求小的金属矿,劣质能源占的比例高,贫矿过多导致开采冶炼的成本提高。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持续减少,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科学技术能缓解一部分压力,但是某些资源的衰竭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环境资源的主要生物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超负荷的状态。例如农业资源的日益紧张,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缺,粮食需求迅速扩张,使中国将长期被严重的粮食紧张所困扰,严重威胁着中国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三)环境问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迅速蔓延,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是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人口的发展史,从一定的角度来说就是人口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一方面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影响深刻;另一方面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危及到人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我国正面临着最为严峻的环境考验,生存着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环境承载力已经到达了临界点,但是人口还在持续的增长,这已经侵害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一旦环境政策出现松动,将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后果。

二、可持续发展问题

经济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我们的后代需求产生危害的前提下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当代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日益问题突出,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情况下,要想发展国家经济都无法回避人口、资源、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国家发展中的功能及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事实上与自然辩证法有共通之处,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讲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以我们又有了另一种说法,自然辩证法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和哲学基础。在唯物主义自然观下,我们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平衡。

第9篇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8~2009年老年伤害流行特征,为控制老年伤害的发生,制定老年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8~2009年深圳市医院老年急诊伤害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08~2009年,深圳市伤害监测系统共登记老年伤害患者3 169名,占监测总数的2.99%;老年人伤害发生以意外伤害为主(97.00%),多发生在休闲和家务劳动时(84.61%),发生原因以跌坠落为主(53.50%),多为轻伤(80.95%)。 结论 跌倒为老年人群伤害防治的优先问题,在老年人中应积极开展跌落等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减少老年伤害的发生以及伤害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的影响,为实现健康老龄化作贡献。

【关键词】  老年人;伤害;监测

analysis of features of injuries in the elderly in shenzhen city from 2006 to 2007 in shenzhen .

zhou hai-bin, yang li, peng ji, et al.

shenzhen municipal centre for chronic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injuries in the elderly in shenzhen in 2006-2007.  methods the data of elderly injuries were collected from hospital-based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injuries in the elderlies was 3 169 accounted for 2.99% of the total injuries registered by the monitoring system. 97.00% of the injuries were accidently and occurred when doing homework and at leisure time 84.61%). most injuries were flesh wound (80.95%),mainly due to fall sown (53.50%). conclusion attention be paid to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and care be offered at anytime and everywhere to prevent accident injuries from occurrrence to the elderly .

   

key words:  elderly; injuries;  monitoring;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发展,我国老年居民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伤害严重威胁着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深圳市老年人群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本文分析了2008~2009年深圳市老年伤害监测资料,诣在为老年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分别抽取深圳市、区、镇3所综合性医院,以2008~2009年到急诊科就诊的60岁[1]以上患者作为监测对象。制定统一的伤害监测报告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询问。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伤害发生时间、地点、伤害的性质及临床处理等。

1.2  方法  监测报告资料经整理、核对,用access 2003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8~2009年,伤害监测系统共报告因伤害就诊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3 169人,分别占2006年、2007年总报告病例数的2.38%和3.43%。其中男性1 483人,女性1 686人。男性平均年龄(68.24±7.13)岁,女性平均年龄(68.72±7.6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05),老年伤害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老年伤害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略)

2.2 伤害发生时间和地点

伤害发生季度分布上,依次为四季度(970例,30.23%)、三季度(904例,28.17%)、一季度(719例,22.41%)和二季度(616例,19.20%)。在时间分布上,则多发生于上午9~12点及晚上18~21点。

老年伤害发生在家中1 745人,占55.06%;公共场所615例,占19.41%;道路和街道582人,占18.37%。

2.3  伤害意图、原因及性质  2006~2007年监测报告的老年伤害患者多为意外伤害,共3 068人,占97.00%;他伤70例,占2.21%;自我伤害25例,占0.79%。伤害意图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3,p<0.01),男性他伤比例(54例,占3.64%)高于女性(16例,占0.95%)。老年人伤害多发生在休闲活动时(2 169人),占68.53%;发生在家务劳动时509人,占16.08%,驾乘交通工具时发生伤害240人,占7.58%。各种原因所致伤害中,跌坠落居第一位,其次是动物伤和交通伤。前五位伤害原因占总伤害的94.84%,伤害原因的性别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45.51,p<0.01),结果见表2。

   

老年伤害的种类分布见表3。前五位伤害种类占老年伤害患者的98.42%,主要伤害种类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1,p<0.01)。

表2  老年伤害发生原因分布(略)

表3  老年伤害种类分布(略)

2.5  伤害部位、严重程度及结局  老年主要受伤部位是下肢(933人,29.44%),其次是上肢(812人,25.62%),头部(623人,19.66%)、躯干(469人,14.80%)和多部位广泛伤(291人,9.18%)。轻度伤害2 532例(80.95%),中度伤害575例(18.38%),重度伤害21例(0.67%)。各部位伤害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门诊治疗后回家的有2 648例(84.65%),观察/住院者474例(15.15%),死亡5例。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平均寿命明显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越发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中伤害问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根据2006~2007年深圳市伤害监测结果,对老年人伤害情况作了专门的分析并报告,以期更深入了解老年人伤害的特点,为老年伤害的防制提供有效措施。

2006~2007年深圳市共报告因老年伤害就诊患者3 169例,流行分布上有以下特征:①时间分布:老年伤害多发生于四季度(30.23%)和三季度(28.17%),在一天内,则多发生于上午9~12点及晚上18~21点,这两个时间段多为老年人家务活动和户外运动时间,由于老年人日常活动具有规律性,提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老年人伤害是可被预防和控制的。②地点分布:老年伤害主要发生在家中(56.17%),其次为道路和街道(29.20%),两者合占85.37%,这是由于老年人多在进行户外运动和家务劳动时受伤有关。因此,在老年人活动的街道等公共场所中应考虑防滑设施,同时家庭布居方面应考虑防滑和绊倒。③发生原因:本次调查中,跌落造成老年伤害发生(53.50%)为发生原因第二位“动物致伤”(15.75%)的3.4倍。跌倒对老年人的“危害”不仅局限于躯体,而且影响精神、情绪,多表现为长期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跌倒恐惧症”,跌倒已成为危害深圳市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作为该人群伤害防制的重点。④发生性质及部位:老年人伤害多为软组织挫伤,受伤部位多为上/下肢(55.06%),虽然80.95%为轻度伤害,但研究表明老年人伤害医疗费用多高于其他年龄段[2],且考虑到老年人多在家庭中承担着部分、甚至全部的家务,老年伤害无疑会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和工作,由此可见老年人群伤害的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严重性。

人口老龄化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已经将健康老龄化纳入了《2001年全球解决老龄化问题》方面的奋斗目标,可见老年人健康问题已受到相当的重视。伤害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杀手,政府应加大投入,组织疾病控制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老年人进行伤害防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减少伤害发生以及伤害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的影响,为实现健康老龄化作贡献。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