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2 16:04: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班健康教育内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

第1篇

关键词: 高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学法

90后高职生面临自身成长成才和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双重压力,高职教育肩负着将他们的发展潜能、理想追求与社会需要、现实可能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任。目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已普遍开展,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课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让这门课发挥它特有的功效,大家都在积极探索。

一、对大班课的理解

对大班课程的理解,以我院为例,40人以下为小班,40-54人为标准班,55人以上为大班。对教师而言,通常说的大班上课即两个小班或两个标准班合在一起上课,即合班课。单班上课即为小班上课。

基于大学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公共基础课如心理健康教育课、思政课、大学英语等为大班上课,甚至有些专业基础课也实行大班上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通过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后,以32―36个学时开设,但很多高校只开设16学时,甚至有部分高校还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自2010年9月由选修课纳为必修课的范畴,开设32学时。课程对师资基本要求一般为心理学或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担任学院学生日常心理咨询工作等,对专业性的高要求使得各高校师资力量不足。以我院为例,很多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甚至设在大学二年级。受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诸多条件限制,高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时,基本都采用大班上课模式。

从教学效果看,多数教师喜欢小班上课,人员单一,人数少,课堂纪律好,课堂活动易操作,甚至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大班课两班合上、人数多、教室大、课堂纪律不易管理、课堂活动操作性差、教师精力耗损等现象的存在,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改革教学模式是关键。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大班教学常见教学法的运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任课教师既要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又要让学生体验到心理活动和必要的心理调适技能训练。如何从教学方法入手,达到教学目的,同行学者们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教学方法的使用。笔者通过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认为以下常见教学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有效提高大班上课效率,使教学效果明显。

1.课堂讲授法

这是传统的授课法,也是大班上课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的课堂讲授法由过去单一课本加黑板板书讲授,演变为在多媒体教室用多媒体课件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也是目前各高校在各课程中用得最多的模式,可以说是教学的主流模式,尤其是在大班上课中。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包括要使了解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异常心理表现,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等等。对于这些知识层面的教学内容而言,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要想运用课堂讲授法赢得一堂出彩的课,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多学科的背景知识要求较高。课堂讲授法教学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多半取决于心理任课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低。我们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授课时,除了要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外,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要张弛有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如果任课教师的课件制作过于单一,比如每张页面只有字,字体颜色与底版色彩不搭,学生看着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从心理上不愿看,进一步不愿听,或睡觉或讲话,影响课堂秩序。因此,课件的制作要充分考虑图片和声音、视频的比重,做到既生动有趣又不喧宾夺主。第二,授课过程中控制好板书与教材的转换。现在上课,基本上都用多媒体教学,只要动动鼠标、键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中的黑板板书基本被遗弃,原来的照本念书,变成现在的念课件,课件当板书。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持续集中。为使课堂生动,活泼,在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中,不要放弃传统板书,不能站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地念课件,可以使用激光笔代替鼠标,这样教师可以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便于互动。

2.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案例法作为讲授法的补充,师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开展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课教师一般为双肩挑,即一方面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做日常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因此,教师有很多第一手的案例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甄选案例。比如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压力与挫折应对”等专题中,要选一些大学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做案例分析,具有普遍性;在“大学生人格塑造”、“心理障碍的救助与识别”、“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等专题中,则可选一些严重心理问题或异常心理问题的案例做教学用。

不管选用何种案例,教师首先要注意在运用案例的过程中隐去当事人的姓名等相关信息。笔者在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中,接受过几例因其他老师上课选用案例给来访者造成一定困扰的个案咨询,甚至害怕自己此次的心理咨询被当做案例在全年级公开。其次,尽量选用积极的案例,特殊极端的个案不适合作为一个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恐慌和对心理健康课的反感。再次,老师在引出案例前,要表明案例仅作教学讨论用。有些同学觉得老师上课所讲的案例就是针对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最后,教师作为指导者,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勇敢表达,积极交流。总之,任课教师要注意自己所选用的案例对学生来说是安全的,没有歧视性的,非极端的。

3.角色扮演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所运用的角色扮演法,特指心理情景剧,即由学生扮演日常学习、生活情境中的角色,把他们的焦虑或困惑等现象用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讨论。大班上课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堂组织时工作难度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也不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可以把心理情景剧这样的实践环节加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由学生小组协助任课教师完成课堂组织工作。

以“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交往技巧”为例,在涉及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时,可以“寝室人际关系”为主题设置心理情景剧。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愿报名、自愿结合,选择相关素材和剧本,由教师课余时间加以指导,学生排练,最后在课堂上表演。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细胞体,部分高校由于资源有限,出现8人间宿舍,房间小,人员多,难免出现各种矛盾和摩擦。即使4人间宿舍,这种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宿舍矛盾也不可避免。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个案接待中,因宿舍关系引发冲突的心理咨询最常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宿舍关系问题,由几个学生通过心理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宿舍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方式解决,然后以情景剧形式带到课堂上和全班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恰当方式。这种形式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课下的自我实践和教师课下的指导,在课堂上有目的地研讨和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语

大班教学在高校公共课堂上不可避免,学生人数多是常态,对教师而言,大班上课时课堂比较难以掌控也是事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课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既可采用单一的讲授法,又可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合理运用,扬长避短,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彩娟.大班环境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2]唐明军.基于少学时大课堂背景下的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第2篇

一、享受过程

只有从理念到行为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使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享受成功、创新、合作、快乐的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1.更新健康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健康的前提。教师是传播健康的使者,幼儿是生活的主人。《 纲要 》中指出,幼儿应是拥有健康权利的个体,教师要为其健康加油、喝彩!教师的每一个观念和行为、每一处环境创设,都要为每一个健康活动的主体即幼儿着想。幼儿园的每位成员应集中时间“话说健康”,使“重温健康”“对话健康”“反思健康”“健康第一”的健康教育观念在每个人的头脑中生成。在幼儿园,教师们,情有独钟系健康;孩子们,伴随快乐牵健康。

2.规范健康教育行为

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应体现在健康教育活动之中的健康行为。幼儿园应紧紧把握健康的脉搏,将健康教育包含在丰富新颖的游戏材料之中,融合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表演之中,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将健康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部分,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将早操、晨间锻炼、集体教学、小班拍球比赛、大班亲子运动会等比赛活动每个月安排1~2次,让幼儿健康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中,让幼儿健康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此外,幼儿园还应注重传统运动项目的开发,对幼儿活动的开展有预见、有准备,不断完善和修改规则,使其更适合园情,既避免了短期强化训练之累,又免去了教师全盘开发创新之苦。

3.创设健康互动环境

《 纲要 》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应充分挖掘幼儿园环境潜在的健康教育价值,让环境不再只是一种单调的背景,而是在它的每一处、每个角落都闪现出健康教育的光辉,既温馨、富有童趣,又充满健康和有效的互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1)充分利用空间。幼儿园每一个角落都应设置成幼儿开展健康活动的快乐区角。如围墙上可以安装动物投掷箱,幼儿随时可用皮球、报纸球、沙包进行投掷练习;在鹅卵石小道上,幼儿会穿上毛线的、棉布的软底鞋,尽情地扭一扭、跳一跳,甚至脱下鞋子勇敢地走一走,让他们尽情享受自然和健康。幼儿园的每一处都可以点缀幼儿的多彩生活,还能把健康教育的本质升华为快乐的生活教育,激起幼儿健康成长的渴望。

(2)合理利用时间。体育锻炼的效果是长期的,只有坚持每天锻炼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幼儿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幼儿的活动密度,发挥各段时间的有效作用,避免活动过程中过多的让幼儿排队、站立等待现象,让幼儿在体育活动及自由活动时自由选择滑梯、荡椅、跳羊角球等;将幼儿园的场地分成一定的区域,由幼儿园统筹安排时间,使各年龄班活动时间错开进行,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满足了幼儿健康活动的需要。

(3)结合日常生活。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教师应利用幼儿平时入园、离园上下楼梯的机会,有意识地让幼儿练习上下楼梯、跨楼梯、边走边数楼梯级数、提水桶上下楼梯等,增强幼儿的下肢力量,提高其身体动作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或散步的时间,师生一起做放松活动,活动头、肩、肘、膝关节,用手摩擦手心、手背、脸部、耳朵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松弛大脑。

4.开展健康系列活动

幼儿园除了进行健康教学,还应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有机融合,探讨健康教育的新形式;开展幼儿健康教育作品征集、知识竞赛、健康自助火锅、“健康宝宝”评比、亲子操、亲子运动会、家庭情境表演剧等系列活动,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以活泼、生动的方式巩固健康教育的成效。例如大班亲子运动会,胜利后的母(父)子相拥,跌倒了带着泪痕继续前行,拉拉队加油的呼声,成了每个与会者脑中永远定格的画面。

二、享受结果

1.收获师生的共同成长

开展幼儿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以来,我园多次被评为市、县模范幼儿园。在市、县幼儿健康教育特色活动、体操比赛中,我园均获得一等奖;形成了良好的园风、教风和班风,涌现了许多先进年级组和班集体;幼儿园洋溢着团结、活泼、向上的精神气儿,师生身心健康互惠共生。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在设计活动项目类别时,在每次制定和修订活动规则时,在参与评比过程中,在活动过后的讨论中,在为“健康宝宝”的健康加油喝彩时,教师进一步澄明了理念,规范了行为,净化了心灵,获得了专业的成长。幼儿园各班户外活动、健康教育正常化,幼儿在晨间锻炼、早操、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情绪良好,提高了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锻炼了意志,学会了谦让分享、团结合作;其主体地位、独立意识、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明显增强。

2.收获新型的家园关系

我园由园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保健员、保育员、家长代表、社区负责人等组成健康教育小组,构建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了新型家园关系。教师与家长群策群力挖掘了许多民间体育游戏,开发了传统玩具,例如竹马、竹子与木板制作的小推车、稻草制作的飞镖等。在市、县幼儿健康特色活动评比中,从内容的设计到组织都是教师指导帮助、幼儿自选伙伴、家长协助收集材料、大家共同制作玩具、创设情境,各班串联进行,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减轻了教师单向准备的苦累,享受到家园互助、携手共育的乐趣。

3.收获丰富的课程内容

第3篇

一、圣贤教育的价值

圣贤教育,是指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圣先贤人物或经典文献为载体,传承文明,弘扬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适应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往往容易忽略。幼儿园开展圣贤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正如一位学者的观点:成人养德,少年养志,童蒙养正。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3~6岁的幼儿正是语言能力形成,记忆力增强的时期,幼儿园以圣贤教育为切入口,让幼儿参与种种活动,学会与人交往,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蕴涵的文化底蕴

文化影响心理健康是多方面的。圣贤思想和智慧强调通过自身的反思来认识自我,认为心理具有整体性、个别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受此影响,传统的心理健康观注重个体主观调整后的内心平淡与和谐。通过圣贤教育的诸多实现形式,如教育理念提炼、综合资源配备、校本课程开发、系列活动实施,可创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彰显幼儿园深厚文化底蕴的办学理念。将学校的特色活动或常规活动从促进学生认知和身心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规划,把活动纳入校本课程,融入课表,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适度地开发和加工,形成体系,实现幼儿的和谐发展,以圣贤教育打造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形象。

以圣贤教育为载体,通过丰富活泼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味的校园文化,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通过学习,可让每个幼儿都能开发出自身就存在的、本性具有的纯洁的心灵、感恩的心灵、孝亲尊师的心灵。学习圣贤文化,享受圣贤教育的滋润,可以为幼儿将来化解迷茫和困扰,得到真实的幸福与和谐的人生,从而奠定文化的准备。

三、圣贤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

教育是各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实践来看,圣贤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1.家园互动模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鼓励家长对幼儿的识记经典作品等活动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各班有互动平台,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入孩子的家庭进行指导等。

2.大带小模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共同学习促进双方的发展。将圣贤教育的内容和感受的意义以各种形式教给小班幼儿,使其得到锻炼,如让大班小朋友和小班弟弟妹妹一起背记圣贤经典。通过大带小这样的模式,使大班幼儿建立自信,培养责任心;使小班幼儿学会合作和共处。

3.社会生活实践模式

如在幼儿园设立圣贤教育墙,圣贤教育周等。组织应不流于形式,让幼儿有自主参与、有参与锻炼的机会等。

第4篇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各方面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幼儿会经历许多转折,同时也会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如认生、入托、入园、家庭环境与居住环境的改变等,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冲动、攻击、破坏、孤独退缩、不良习惯等。

幼儿在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偏异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心理上的失调或异常,并不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其根源大多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因此,幼儿的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他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人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因此及早帮助他们矫治不良行为,则他们一些行为上的偏异会得到矫正,或者完全消失,或者即使终生保留也不会引起其他行为方面的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

(二)具体目标

(1)矫正与预防幼儿心理与行为问题,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2)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包括自主坚强的人格、对他人关爱的品格,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快乐向群的情绪情感。

(3)开发幼儿心理潜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包括幼儿的好奇求知欲、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三)各年龄阶段目标

(1)学习

小班: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乐于探索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中班: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能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爱动脑筋,遇事喜欢问为什么。

大班:遇事多动脑,思考问题懂得求异,参加竞赛活动懂得重在参与。

(2)生活

小班:学会独立穿衣、吃饭等,乐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

中班:有初步的方位感,能认识一些自己常去的路线,乐意参加各种活动,并能自己整理玩具、用具,养成良好的习惯。

大班:喜欢指认、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标记,懂得一些粗浅的自我保健常识。

(3)交往

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纠缠成人,离开父母不哭,遇到不高兴的事不生气,不哭闹,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

中班:在各种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遇到不高兴的事告诉父母、老师,乐意与小朋友一起共同完成成人委托的任务。

大班:受了委屈、挨了批评不迁怒于人,遇事与小朋友一起商量。

(4)自我

小班:敢在人多时或陌生人面前讲话,能在大人的提醒下与客人打招呼。

中班:真实而自然地表达情感,懂得做事不一定一次成功,可以重新再来。

大班:敢在人面前表现自己,失败了不灰心不气馁,总结经验重新再来。

(5)品格

小班:知道事情没有做好不哭,能耐心听大人分析,重新再来。

中班: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乐意与小朋友合作,不怕困难。

大班:学会做事一心一意,为达到目的而坚持到底,勇于探索。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启示

(一)教师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中,在引导幼儿行为上,教师对幼儿的过失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很少作具体细致的分析,常把它一概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极少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研究,矫正技术、技能也十分贫乏,往往采用否定性词语来矫正幼儿的言行,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从反面对幼儿进行限制和干涉较多,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

(二)教会孩子适度的渲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情感早期发展的特点,容易转移、容易冲动、容易外显和容易受感染等。情绪的过分抑制除了对理性思维产生影响之外,它也明显地妨碍技能活动的效能。因此,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用幼儿可理解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与幼儿进行沟通不仅需要考虑一些技术问题(如奖赏或惩罚技巧),同时,还需要体验他们,真正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去。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设身处地和将心比心是取得同感的最好方法。

(四)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让家庭参与其中

与其他幼儿教育活动相仿,对于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活动通常必须考虑让家庭成员参与到其中。大部分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行为习惯以及情绪表达方式直接相关。让家庭介入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帮助家庭成员统一思想,做到积极配合;第二,让父母始终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过程。第三,在帮助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与父母讨论问题,并在必要时进行家庭辅导或夫妻治疗。第四,必要时还要考虑让家庭以外的社区介入其中(譬如,对于某些具有暴力或其他行为问题的家庭)。

(五)分清幼儿行为障碍与行为偏差

第5篇

幼儿在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偏异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心理上的失调或异常,并不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其根源大多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因此,幼儿的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他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人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因此及早帮助他们矫治不良行为,则他们一些行为上的偏异会得到矫正,或者完全消失,或者即使终生保留也不会引起其他行为方面的问题。

(一)总目标

(二)具体目标

(2)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包括自主坚强的人格、对他人关爱的品格,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快乐向群的情绪情感。

(三)各年龄阶段目标

小班: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乐于探索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大班:遇事多动脑,思考问题懂得求异,参加竞赛活动懂得重在参与。

小班:学会独立穿衣、吃饭等,乐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

大班:喜欢指认、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标记,懂得一些粗浅的自我保健常识。

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纠缠成人,离开父母不哭,遇到不高兴的事不生气,不哭闹,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

大班:受了委屈、挨了批评不迁怒于人,遇事与小朋友一起商量。

小班:敢在人多时或陌生人面前讲话,能在大人的提醒下与客人打招呼。

大班:敢在人面前表现自己,失败了不灰心不气馁,总结经验重新再来。

小班:知道事情没有做好不哭,能耐心听大人分析,重新再来。

大班:学会做事一心一意,为达到目的而坚持到底,勇于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启示

在幼儿园中,在引导幼儿行为上,教师对幼儿的过失性行为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很少作具体细致的分析,常把它一概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极少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研究,矫正技术、技能也十分贫乏,往往采用否定性词语来矫正幼儿的言行,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从反面对幼儿进行限制和干涉较多,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

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情感早期发展的特点,容易转移、容易冲动、容易外显和容易受感染等。情绪的过分抑制除了对理性思维产生影响之外,它也明显地妨碍技能活动的效能。因此,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与幼儿进行沟通不仅需要考虑一些技术问题(如奖赏或惩罚技巧),同时,还需要体验他们,真正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去。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设身处地和将心比心是取得同感的最好方法。

与其他幼儿教育活动相仿,对于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活动通常必须考虑让家庭成员参与到其中。大部分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行为习惯以及情绪表达方式直接相关。让家庭介入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帮助家庭成员统一思想,做到积极配合;第二,让父母始终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过程。第三,在帮助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与父母讨论问题,并在必要时进行家庭辅导或夫妻治疗。第四,必要时还要考虑让家庭以外的社区介入其中(譬如,对于某些具有暴力或其他行为问题的家庭)。

第6篇

(一)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

1.重视体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中,充分利用自然因素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如编排幼儿早操、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身体姿势及体操练习、器械活动、感统训练,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让他们提高自信,获得积极情绪的体验,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2.行为习惯教育形式多样。第一,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和安全知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开辟种植园地,指导幼儿按季节种植瓜果蔬菜,饲养鱼、虾等活动,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环保意识。第三,选择与幼儿生长发育中相关的健康知识作为教育内容。例如,在《我的身体》系列活动中在小班“认识五官”,学习保护五官的基本知识;中班开展“好玩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大班“我们的皮肤”“食物的旅行”等比较抽象的健康知识内容。第四,在教学中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例如,“预防龋齿”,教师可借助故事、歌曲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教幼儿学习怎样刷牙,相互讨论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主要方法。在活动中通过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调动相应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3.安全教育扎实有效。第一,教会幼儿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及电器设备,尤其是带有危险性的物品,如剪刀。第二,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的训练。第三,认识部分安全标识并学会使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第四通过消防演习,防震、疏散等演练,开展防火、交通安全、危险自救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的自我保护意识。4.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薄弱。现代社会现象复杂多样,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的幼儿由于家庭或是托幼机构等的教育缺陷,特别是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的比例增加,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导致不少幼儿表现出行为偏异、情绪障碍及人格等方面的缺陷,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比较薄弱。

(二)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及方法

1.正确选择教育教学手段。在健康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手段与学习内容、学习经验的关系,结合健康教育的特点,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启发幼儿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哪些地方及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对一些生活技能和健康行为,可利用观摩情景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形式,让幼儿讨论、开展自我学习。如在幼儿学习穿脱衣服、叠被子等生活技能时,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练习,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2.注重多种教育形式有机结合。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除了实施有目的的集中教育,还注重其他活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渗透教育。如“洗手”“进餐”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在跳绳、滑梯时教幼儿在运动中保护自己。

二、思考和建议

(一)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1.明确“健康”的内涵,健康应由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诸方面组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只是“健康”的一部分,或者仅仅是“健康”的一种生物表现。“心理健康”是构成“健康”的另一部分,甚至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以“身体健康”中的大脑健康为前提,常常决定着或制约着“身体健康”的其它身体部分的健康。2.明确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身体锻炼、卫生和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到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其次,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幼儿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再次,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二)将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

1.将健康教育结合到环境创设中。首先,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及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其次,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健康成长。最后,通过幼儿园墙饰布置向幼儿宣传健康知识,利用教育专栏向家长宣传预防幼儿传染病的基本常识等,让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2.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根据健康教育的不同内容及其特点,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随机进行教育。例如,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发展自我保健的能力等,一定要结合幼儿一日生活进行随机教育,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督促、指导,以形成习惯。3.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渗透到各领域的教学中。例如,语言活动《我不怕冷》中教育幼儿不怕寒冷,坚持锻炼的勇敢精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了解必要的安全知识;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体质,培养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1.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许多转折点,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挫折和矛盾,他们的心理特别脆弱,容易受外界影响。但幼儿园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因此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加强心理保健和心理保育,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2.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活动,除了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整体发展,还要考虑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对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幼儿给予关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四)引导家长参与,提高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第7篇

(一)填鸭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大学基础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情况下,会采取大班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参与,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既使教与学相脱离,又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的偏离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三个级别:一级目标是预防,面向全体学生;二级目标是解决;三级目标是治疗。由于受到传统消极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影响,我们通常只关注于后两个目标,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级目标——预防教育,而通常来说,后两个目标只针对少数学生。因此,侧重于以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与治疗,这偏离了总体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不现实

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文化课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化课注重的是对大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心理健康较更注重学生的切身感受,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安排、大班制教学,以及教师缺乏活动型体验式教学经验,导致心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脱节。

二、活动教学法的优势

(一)全面促进心理健康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了向社会输入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人才。活动教学法既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又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

(二)感受直观

活动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直接参与活动,在理论和实践中找到平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意义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教学使大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健康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这也正是活动教学法的优势,我们可以采用传授与活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心理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的独特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学方式分为传授知识和体验活动两种。传授知识主要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采用案例分析与理论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将理论与学生自身经历相结合能够使他们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体验活动首先需要学生分享自身心理存在的问题,之后由指导教师进行分析与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三、如何实践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来认识、掌握所要传授的知识或技能,或者通过唤起学生以往的记忆表象来实施教学。

(一)自由分组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家”。之所以叫做“家”,而不是“小组”,是为了让“家”内的每个成员都有种归属感。每个“家”都要设一个“家长”,家内成员一起为这个“家”起名,定“家”训,教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时,组内成员自由讨论之后要轮流发言。

(二)“融入式”课堂

教师会在每节课中将事先准备好的心理学相关的知识通过活动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每一次活动都完成一个教学目标,这样能够使学生能够确立每节课的学习任务,且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他们会很快地思考问题,并努力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立此环节,是想要使学生主动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三)交换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家”围成一圈交流、探讨,成员们互相交换曾经或者现在的心事和难题,并获得解决方案。通过此环节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助于他们找到解决问题措施,还能够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那些急需帮助的学生,要给他们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要在课堂上起到指导者和剂的作用。

(四)自我反思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针对心理活动课的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自我反思,让他们做到:对自身的问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迅速地改正那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加强正确的行为;努力开发自我潜能,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不灰心,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活动教学法主要是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体验活动,并让他们在活动中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吸收,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强化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比如与此次心理学知识点相关的电影、文章、诗句、漫画等,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观赏和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结语

第8篇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本地10所普通高中的学生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文件检索查询等方法,结合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统计处理调查数据,以研究本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实施现状。

二、结果与分析

1. 教师对模块教学的认识较高,但选项教学执行程度较差

在受调查的30位老师中,85%参加了校级以上的新课程培训并对模块教学有一定了解。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模块教学有较独到深入的见解。但一是由于教学器材、场地等原因致使模块教学难以推行;二是由于高中注重升学质量,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度不够高;三是领导对体育与健康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这三点原因造成选项教学举步维艰,而选项教学是模块教学的前提,没有选项教学就不可能有模块教学。调查的10所高中皆按照新课标开设了田径项目、健康教育等教学模块,时长为18个学时,但实际教学施行过程中,依照课程设置上满18个学时的学校只有1所。究其原因:一是文化课安排课时数多,侵占了体育课的时间,尤其是高三的体育课几乎被文化课占用或者放羊式安排学生自习;二是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度不够。

2. 学校对模块的设置和选择不甚合理

在参与调查的实施选项教学的10所学校中,模块设置数量最多为8个,最少仅为2个,平均设置模块数为4个,从而导致学生的选择范围小,学生兴趣度不高,参与性不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学校规模和经费有限,体育设施场地不足,体育器械购买经费欠缺;二是因为师资水平不高,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只对跑步、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研究比较深入,对健美操、射击、武术等学生兴趣比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研究较少;三是因为传统项目对健康保健的优点和作用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田径、健康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此外,通过和100名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学生对新兴的体育项目抱有较大的兴趣和热情,比如滑板运动、花样自行车等,但由于专业教师较少,学生在校求学无门。

3. 模块组合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模式设置不合理

经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发现:在组合教学上,85%的教师一是选择难度较小的田径运动,如跑步、跳远等;二是对健美操等缺少游戏性和教学难度较高的教学项目安排较少;三是对竞技球类的理论、技巧、战术讲解太少。此外,在四种授课模式的安排中,其选择情况为:全校选项排课模式(占0%)、年级选项排课模式(47.2%)、年级大班选项排课模式(占33.1%)、班内选项排课制模式(占19.7%),可见,年级大班选项排课或年级选项排课的授课模式采纳程度较高。同时,在四种授课模式的排课效果调查中:有 48.9%和31%的学生认同年级大班或年级选项排课,有 19.8%的学生认同班内排课,仅0.3%的学生认同学校排课。

4.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有待加强

通过对3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体育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整体上不均衡,特别是教学创新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此外,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合理,学生得不到激励和纠正指导。

三、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块教学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调查现状,笔者认为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块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为学生践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除了优化学校体育器械之外,提升模块教学的有效措施还需要努力做到:一是要明确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施行“模块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愿、自觉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二是要做到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爱好的体育课程,真正体现出模块教学调动学生兴趣的能力,让学生成为体育运动的参与者,实施者;三是体育授课教师应以身作则,完善自身体育素养;四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大胆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五是根据季节、气候的发展变化,结合学生的兴趣,科学、合理地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六是提高体育授课教师备课的意识,增强其科研能力,多组织开展集体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促进授课教师专业成长。

第9篇

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 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在语言学习上,健康的婴幼儿都在三岁前就能学好一种以上的母语。因此,证明学习力是愈小愈强,而由上述小朋友的实证,显示早龄阅读是所有健康小孩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加以诱导便能显现此方面的才能。培养一个爱看书的孩子,目的是要帮他在往后的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在这知识爆炸的多元化社会里,孩子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融会知识的能力,才能面对快速变迁的二十一世纪。

帮助孩子培养阅读兴趣时,父母亲的态度是关键,须创造一个无压力的空间,每个孩子的学习发展过程并不太相同,是不能比较的,父母须以爱心、耐心以及鼓励的态度与孩子共同成长。 如何才能创造适合孩子读书的环境呢? 如何安定孩子的读书情绪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音乐是能安抚情绪,尤其是柔和,舒缓的美好音乐"最能帮助学习,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 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多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从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摒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 各种活动中,从多角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 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家园勤沟通,为家园合作做好保证家园勤沟通,传统意义上的家园沟通通常是家长会,都是教师说家长听,会中几乎没有交流和重要的讨论,因此家长没有参与性。很多关于孩子的发展问题也不能解决。除此之外与家长基 本就没有其它的沟通方式了,这中间的教育就会出现断层,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被忽略了很多。所以要想家园合作好就要经常进行沟通和讨论,及时的对孩子问题予以解决。家园反映表 家庭与幼儿园各自对幼儿的每日情况进行相互的反应,并且把情况都记录在各自反映表里。家园可以很容易的针对幼儿的习惯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准确的制定出适合每一个幼儿的培养方案,这样有效的沟通才不会耽误孩子良好发展。例如,我在实践中有效地运用家园联系本,每天都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及学习情况等,家长也每天给老师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我也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更有利于家园合作。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为此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即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构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发展性为主模式是将全体幼儿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针对幼儿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同时兼顾少数有障碍的幼儿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心理卫生咨询工作开始,从解决幼儿的心理障碍人手的。但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以全体幼儿为服务对象,以发展为主、治疗为辅将成为人们的共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立足于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体现教育内容内涵的变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