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理课导入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2 16:04: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理课导入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地理课导入方法

第1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76-01

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注重每一节课的导入艺术。因为一节课开始的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接受知识最迅速、反应最敏捷的时刻,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氛围。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因人、因时、因地、因教学内容各不相同。下面试举例探讨。

一、歌曲激趣

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时,我给学生唱了几句《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当学生沉浸在歌曲中的时候,我趁机抛出问题:“为什么黄土高原刮东南风和西北风,而不刮东北风和西南风?何时刮东南风,何时刮西北风?”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到教学内容上来。几句歌词,学生很熟悉,教师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地理课堂趣味盎然。而且,这种做法非常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理念,使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建立地理学习的需求感与内驱力。

二、 故事引路

上课伊始,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会使学生很快安静下来,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时,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 从前,在日界线附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某一年,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行。航行途中海上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一个女婴,5分钟后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她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天。这种罕见的情况,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惊讶不已,兴奋中心被迅速激活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他们讲授有关概念和换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了。

三、乡情激发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地理《河北省》时我这样导入:华北平原是小麦和棉花的主产区,顺平县位于华北平原,但为什么大片农田却不种小麦,一年只种一季玉米,让学生思考原因。把身边地理现象与教学课堂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提高了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实用性;同时,也造成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导入积极和主动的思维过程。

四、图像引入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图表、图像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北部内陆两区一省》,可引导学生先看三河马插图:“三河马是全国有名的畜种,为什么呢?请你们用笔把三河马描红。”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种出乎寻常的做法,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此时,教师侃侃而谈:“三河马身材高大,体型美观,全身披着枣红色的鬃毛。它跑得很快,一千米只用一分二十秒就能跑完。”学生们发出惊叹,“那么,它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这样,顺利地转入新课。

诸如此类,课本上的彩图和各种图表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五、引述导入

第2篇

一、复习导入法

这是我在课堂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知识的衔接,特别是在需要进行知识对比的时候尤其适用,比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按教材顺序是先讲自转,然后讲公转,设计课时都是2课时,在讲到地球公转的时候,公转的绕转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现象等与地球自转部分的知识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此时采用比较法能够更容易地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所以,需要借助已经学过的有关地球自转的知识,这节课,我的导入部分如下:

“前面二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有关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如自转的绕转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现象,下面请四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分别讲述。”。待同学们讲述完之后,我道出这节课我们的课题以及三维教学目标,同时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去找关于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现象,每组同学派出代表讲述,然后我用多媒体把这两个知识的对比展示出来,从课堂反馈练习的结果看,学生掌握的效果很不错。

二、故事导入法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 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海陆的变迁》的时候,我就引入《神仙传・麻姑》这一故事,我搜集了不同的故事版本,进行了整理,故事一导入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后还有好多同学要拷贝我找的故事资料。

三、提问导入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但对于问题的设置很有考究,问题太浅显,有的同学会感觉到没有挑战而不屑一顾,问题太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回答不上,也达不到实际效果,所以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如,在讲到《中东》一节时,我以提问方式导入,提问如下:

“The middle East”你知道如何翻译吗?”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回答:“中东”,我说道:“很好,看来大家的英文水平很不错,那你对中东了解吗?能不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道:“中东地区处于亚洲的西部”,有的说道:“中东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石油产区”,有的说道:“中东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战争,其中第一次就是以色列的建国战争”有的说到:“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淡水资源很缺乏,而且经常为了淡水而战争”,在同学们叙述的同时,我在黑板上做了简单的记录,而后对同学们的讲述进行归纳,之后自然就过渡到中东地区的位置等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的“主体”地位。

四、事例导入法

采用事例导入法能够更容易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特别是时事性的事例的引入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在学习对自己有用的地理知识,可谓“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比如在讲到中国地理当中的《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一节时,我以前不久刚刚被新闻媒体广泛关注“韦帕”台风为例引入新课,刚引入,下面就有同学就举起手来说:“我知道,我知道”,这时我便选择几位同学为大家介绍,在他们简单介绍基础上我又进行了适当的资料补充(以多媒体形式展示),然后进行了简短的小结:“台风作为我国沿海地区夏季常见的天气系统,有着很强的破坏作用,除了台风之外,我国还有很多很多复杂的天气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有关我国的气候”。再如,在讲到《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的时候,我就从同学们身边的事例引入:“大家知道我们学习门前这条路叫什么?”,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新华路”,那你知道在新华路修好以前,我们这里是什么样吗?有的同学想了想之后回答道:“以前这一带都是比较破旧的街道,商店、超市都没有几个,但是现在已经很多了”,我接着问:“那你觉得新华路的铺设有什么作用?”,很多同学说道:“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接着我又引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例子,同学们也能够很快地说出它的作用。所以,可见源于生活的导入法能够更直观、更形象地让学生融入课堂,掌握知识和培养技能。

五、活动导入法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导入新课 教学方法

一、活动导入,形象直观

实践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方法。初中生的好奇心都很严重,并对自己充满信心,是最爱动手行动的年龄,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学习,将生活实际和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地理教学中,很多东西都是和我们生活有关系的,一些自然现象,一些原理等等。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分别让两位学生扮演 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中心、周期、产生的现象。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使学生形象地掌握所学的知 识。

二、事例分析,吸引注意

事例分析法是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与传统的质疑法同样是教师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思考。所不同的是,事例法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现实事例,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事例由生活而来,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容易激发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师生、学生间质疑反驳,能有效地提高其思维与表达能力。如在学习“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这一内容时,在上课伊始,我为学生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许多学生都非常熟悉这首歌曲,他们都跟着哼唱起来,一首歌曲播放完毕,学生深受歌曲的感染,处于亢奋状态中,此时我让学生思考:歌曲中所唱的老人是谁?他在哪里画的圈?包括哪些城市?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首歌曲与地理知识有什么关系,这首歌究竟包含了哪些地理信息,这样学生在优美的歌声的感染下顺利地进入了新知识的主动探究中。

三、巧设悬念,引起注意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是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如讲授“中国的疆域”时说:为什么同样是在春节期间,北国的哈尔滨的人们冒着-28℃的严寒,观赏“冰灯游园会”,而在南国广州正举办“迎春花展”。又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我国东部美丽的乌苏里江上到处洒满晨辉、渔歌阵阵、波光闪闪,人们已开始一天的劳作;而远在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却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悬,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悬念一出学生交头接耳寻求答案,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总结: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的缘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疆域》。如此简单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在问题与已有的知识间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了解决心中的困惑,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导入实现了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转变,使得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与积极的学习行为参与到主动探究活动中来。

四、图像投影,丰富经验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以多媒体来呈现地理知识,既可以以图文声像来呈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同时又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以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多媒体所创设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多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地图,但多媒体与地图二者各有优势,多媒体不能取代地图,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多媒体和地图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五带的划分”一节教学时,展示景观投影片“热带、温带和寒带景观”,然后引导学习观察对比, 思考两幅景观图中儿童的衣着、房屋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问:热带与寒带的阳光照射有什么不同?住在热带的儿童为什么将箩筐顶在头上?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总之,导入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导入的方法有许多,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我们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巧、奇、新的简短而有力的导入,使导入成为课堂教学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郑国全.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法新探.考试周刊,2008(15).

第4篇

一、故事法:

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如讲《保护环境》一节时,一上课,老师第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有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这是什么病呢?仅1963-1977年就死了不少人。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原来,在这个地方一条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工厂废水中含镉。工厂的废水流进河流,用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巨大的疑问,激发着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呀!”教师板书:保护环境。故事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

二、质疑法:

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如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说:“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大航海家麦哲伦丢掉的一天(引起兴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后,回到西班牙,船员们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这是怎么回事呢?(产生悬念)大家能不能帮忙把这天找回来呢?”讲到这儿,同学们的兴奋中心自然被吸引到这节难点内容上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他们讲授有关概念和换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学生思维推向。

三、复习法:

《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如讲“黄河”一节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提问:“长江为什么是我国的第一大河?”由学生回答出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通过江口入海的年径流量均为全国首位。以后,又问:“黄河的情况怎么样?”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教师抓住这一机会,指出“错了!(学生大吃一惊,引起注意)为什么呢?请大家把黄河的长度、流域面积和入海径流量与我国主要河流比较一下。”……顺理成章,转入讲授新课。

四地图法: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都必须依靠地图。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旧有的知识,为获得新的知识开启大门。如:讲“亚洲”,上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亚欧大陆图”或“两半球图”。教师提问:“亚洲的全称是什么?”“亚细亚洲。”“全称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学生寂然。老师边指图边讲道:“亚细亚洲的名称由来已久,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腓尼基人生活在地中海沿岸(指图上位置),他们善于航海,航海定方向时就把’太阳升起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洲。这个古老的名字沿用至今。现在我们知道亚洲的位置就是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和东部(指图)。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亚洲的概况。”利用地图解释题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或所讲知识的范围。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导入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课导入虽然不能称之为难,但是如果新课导入策略运用不当,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应该尽可能运用科学、恰当的新课导入方法。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新课导入方法。

一、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顾名思义即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的一种方法。这种新课导入方法运用起来较为简单,只要教师选择好合适的话题之后,引导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就可以有效实现。

例如,执教《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笔者这样问道:“同学们听说过楼兰古城吗?”由于之前很多学生都看过与楼兰古城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因此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听过!”这样的答案在笔者意料之中,于是笔者接着问:“那么,你们知道楼兰古城现在还存在吗?”生:“消失了!”师:“楼兰古城为什么会消失呢?”生:“因为楼兰古城地处沙漠地带,常年受到风沙的侵蚀,因此几千年后楼兰古城就消失了。”听到这样的回答笔者感到非常满意,说道:“是啊,风沙是一种很可怕的自然力量,它可以让一座城市消失不见。如今我国北方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荒漠化,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那么荒漠化的现象会危及全国,进而让我们整个国家在这个地球上消失……”

笔者利用楼兰古城消失这一话题有效进行新课导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讨论兴趣。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谈话导入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可行的新课导入方法。

二、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教育技术。自从有了多媒体,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在众多的新课导入方法中,笔者也经常会采用多媒体导入法。学生在多媒体新课导入法的影响下,学习兴趣也成倍提升。

例如,教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呈现了黄山、长江三峡等地的遥感地图。看到这些遥感地图学生并未感到新奇,他们认为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看到学生的这种表现,笔者接着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如何得来的吗?”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纷纷表示不知。看到他们困惑的表情,笔者接着说:“古时候人们绘制一张地图可能要花费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并且所绘制的地图不是非常精密。现代人有了遥感技术之后,花费很少的时间和成本就可以绘制出高精密度的地图。这一切均源于遥感技术的有效应用。”听到笔者这样说,学生才恍然大悟,由此也增添了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视觉刺激,因此采用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无疑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新课学习状态。在多媒体导入的过程当中,教师还需要加以一定的语言引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多媒体新课导入的质量。

三、故事导入法

所谓的故事导入法是指以故事为基点的一种新课导入方法。为了激发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均采用过故事导入法,所取得的效果也令人感到满意。

例如,教授《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一课时,笔者采用了故事导入法。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两伊战争期间,一位战地记者采访了一名美国的飞行员。战地记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马上就要执行轰炸任务了,你知道即将去轰炸哪座城市吗?”这名飞行员立刻回答说:“不知道!”记者接着问:“那你怎么去执行任务?”这名飞行员回答说:“这个很简单,我只要按照全球定位系统的指引就可以完成任务,这和平时玩计算机游戏没什么区别。”故事说完,很多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看到学生狐疑的表情,笔者顺势说道:“全球定位系统如今在军事和民事两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节课即将会对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进行介绍,请大家和我一起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第6篇

关键词:地方入伍研究生管理 科学发展观 面向对象双重管理

近年来,军校研究生分配到基层部队的比例逐年上升,从反馈的情况来看,人才培养质量与部队用人要求仍然不完全匹配,主要表现为军事素质不过硬、军人养成不合格、训练场上拿不出、战士管不住、服不了。而从地方大学考入军校的研究生由于缺乏本科四年的磨练和熏陶,这些缺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鉴于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面向对象的管理模式,根据地方入伍研究生的特点,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更好的适应部队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

1、地方入伍研究生的特点

1.1入伍动机多样化

很多学员热爱军营,渴望军旅生涯,有的学员拒绝了地方企业的高薪聘请,坚定地投身军队;有的甚至因为来到军校,实现了携笔从戎的理想而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但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地方就业压力太大,部队待遇越来越好而选择军营。总体说来,军校研究生学习是为祖国和军队做贡献的动机较少,奉献意识较为淡泊。据调查,只有20%的军校研究生学习的动机是为祖国为军队做贡献,较多的是考虑个人的现实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打牢思想基础,筑牢研究生献身军营、服从分配的意识值得深思。

1.2思想状况

地方入伍学员思想积极上进,很多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入党,而且党员比例逐年上升,有的已经达到96%以上。这说明他们的思想基础很好,这是进行思想转变的有利条件。

但是由于他们在地方大学四年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基本定型,习惯了自由的生活,思想比较活跃,纪律意识和服从观念较差,个人主义比较严重,不理解军队严格的制度,对严格的管理有逆反心理,不认同部队一些规章制度,如早集合、晚点名,带队上课,集体收看新闻联播等,认为“没必要”、“傻”、“浪费时间”。

1.3军事技能

新入伍的军校研究生在体能上底子比较差,读研阶段主要工作是学习和科研,锻炼的时间更少,总体上体能素质不及一般战士,难以胜任基层指挥官的要求;军事理论接触较少,对军事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军队基层管理方法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对政治工作的要领和意义缺乏必要的掌握;研究生生活“军味”较淡,不利于新入伍学员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和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军人意识。在一些方面不像个兵。

2、科学管理,在促进转变上下功夫

针对地方入伍研究生的这些特点,在对他们的管理上要加强思想队伍建设,注重思想意识的转变,突出军人作风的培养,筑牢军魂、打牢献身国防的信念。

2.1加强队风建设,注重环境影响

军队院校具有强制的管理特点,特别强调令行禁止,整齐划一,通过严格的日常制度来培养学员的优良作风,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以适应军队工作的需要。地方入伍学员一开始对严格的管理不适应,这时要通过建立有章可循的制度,依照条令条例进行管理,形成团结上进、严肃守纪的队风。通过坚定的政治立场,威武雄壮的队列,严格的纪律,整齐的内务,端庄的举止,周全的礼节礼貌来影响和同化学员。尤其要利用非新入伍学员的影响、帮助和教育促进新入伍学员思想上的转变,使他们在严谨上进的队风中获得归属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尽快适应部队的生活规律并融入其中。

2.2加强条令学习,注重作风养成

条令是我军几十年建军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我军的治军法宝,条令规范了我军各方面的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操作性。熟记条令条例的内容,将纪律要求融入思维方式里,转变为下意识的行动是良好的军人养成的保证。要在政治教育中贯穿条令的学习,联系工作生活实际阐述条令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实例讲解触碰纪律这根高压线的后果,避免政治学习流于空谈。更为迫切的是地方入伍学员之前接受的保密教育较少,保密意识不强,对便利的互联网已经习惯甚至依赖,研究生期间在教研室可能涉及机密内容,失泄密的可能性更大,必须着重加强保密教育,使保密意识溶入学员的血液里,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2.3加强柔性管理,注重示范引导

地方入伍研究生经历的人和事都比较多,不会被声色俱厉吓住也不会被虚情假意感动,在管理中要真情带兵,真正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想问题,用爱心、细心和责任心搭起官兵沟通的桥梁,充分考虑学员的心理需要和情感诉求,既要做他们的管理者,也要成为学员队良师益友。学员犯错误时,不能一味斥责而要耐心引导;学员遇到失败时,不能不闻不问而要真诚鼓励。管理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摸清学员的个性差异和特点,由重共性、轻个性向共性、个性协调发展转变;发扬“端盘子”、“搭梯子”的功能,以身作则,勤奋工作,对学员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让学员感受到领导的人格魅力而心悦诚服,自觉进步。

3、以人为本,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是院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必须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员队与教研室双重管理,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3.1发挥学员特长,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地方入伍研究生本科时自由地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擅长演讲、主持、舞蹈、音乐、绘画、书法的大有人在;参加过各类竞赛,获过各种大奖的也比比皆是,这些都为部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应当充分发挥学员们的特长,为学员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员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突出双重管理,学员队与教研室共同育人

双重管理教育工作是对现在的研究生管理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固化了系所教研室、导师与学员大队的联系沟通,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加强了管理教育力度,将管理教育延伸到研究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做到了“横向管理到边,纵向管理到底”。学员队管理中加强与教研室的沟通,发挥导师的思想引导作用,可以很好的实现学员队与教研室共同育人。

参考文献:

[1]赵琳.军校研究生心理管理研究,2005.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导课艺术

导课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但是却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高超的导课艺术,可以增加教学的艺术性,优化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导课艺术进行导入教学,也成为各科教师关注的重点。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高中地理课导课艺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方式

导课即导入,导课如同戏曲的序幕,导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03)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的教学要求,这给高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改变过去那种机械灌输的学习方法,通过艺术导课手法构架通向知识宝库的桥梁,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热情。高中地理课堂导课基本要求是导课要有趣味性、艺术性和启发性。常见的导课方式有复习导课、情景导入、实例与实验导入等,导课是一门教学艺术,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在讲述有关洪涝灾害有关的知识前,教师可以用图片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讲述本年夏季东南亚洪涝灾害带来危害,或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洪涝灾害的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地理位置、降水、台风、地势等自然因素思考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然后由教师进行教学主题导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能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2高中地理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导课、导课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来看,高中地理导课教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导课方式单一,缺乏新意;导课形式新颖,但是语言艺术运用不到位,难以营造有利于学生深思的教学环境;导课形式新颖,但是内容老化,导课的作用有限。如有的教师在导课教学中思想准备不足,导课方法单一,导课方法始以提问法、教学主题直观导入为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则错误地认为,导课方式要力求新鲜,否则就很难激起学生兴趣,为此,他们在教学中更乐于采用那些看起来很炫很新鲜的教学手法,但是很多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如在讲述高原地质地貌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的教师会运用多媒体影像讲述一些奇怪的地理事件或播放一些精彩刺激的有广高原探宝的影视片段,导致学生的注意力纷纷转移到一些干扰信息上来,课堂纪律难以维持。这样的导课方式,新鲜有余而实用性不足,是不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策略

3.1精心设计,突出导课的针对性

教学导课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这是导课的价值所在。如果课堂导课指向出现偏差,多精彩巧妙的导课方法都没有任何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导课时要结合教学实际,科学进行导课设计,使导课内容、目标与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结合起来,为课程教学任务完成打好基础。如在“自然灾害及其防治”一章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以漫画“地球出汗了”、“地球发怒了”、“地球流泪了”、“地球口渴了”来进行课堂教学导入,不仅要做好导语设计,还要把握好课前导入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在提出问题时,避免用一般疑问句来提问,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把握好导入向教学主题和更深层次的内容过度的时间,以避免导入的随意性,提高导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利用生活化导入增加导入的可接受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要求高中地理教师采用多样教学方法,诱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生活化教学作为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也因此受到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视。高中地理教室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看到的现象、产生的问题、用到的语言来进行导入教学,以增强导课教学的可接受性。如在“大气与天气、气候”一章,在“季风”、“气压”等新知识导入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东风急,备斗笠”、“秋高气爽”等谚语、成语进行导入教学,也可利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进行内容解释所用的气象图来讲述读图分析能力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感受气候的重要性及图表在本章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

3.3因地制宜,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能因地因时制宜,巧妙进行教学导入,必能激发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环境濡染及其治理”章节课前导入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天天气污染指数或学生课桌上放置的口罩来讲述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然后再切入主题,进行书本知识讲述。同样,在讲述有关“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方面的知识时,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前苏联宇航员的话“地球的名字应该是水球而不是地球”导入基础知识教学,讲述海洋在世界地理组成中的作用。而在讲述海水运动和海气运动知识时,在课堂下半节知识讲述即将结束、学生精神较为疲惫时,用“二战中英军封锁直布罗陀海峡的情况下而德军照样能进入地中海”的故事深化知识,刺激学生的精神。

由上述可知,导课是的教学的一种手段,高中地理导课教学是一门艺术。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教材、知识和教学特点精心进行导课教学设计,利用导课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如频.导课艺术在离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2):235

第8篇

摘要:在高中地理的实际课堂教学之中,导课可以说是一个开端,是实际进行地理教学中的第一个难点。如果导课的运用比较合理,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就可以促使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思路,从而进一步优化学习的状态,使地理学习获得最好的效果。从目前的高中地理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对地理课堂的导课起到充分的重视,导课的应用也少之又少,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导课的作用,并且根据实际课程以及课堂的具体环境来进行导课的安排,从而进一步对学生需要的进行满足,进而加强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益。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

在地理课堂上的导课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就是像文艺演出的开场白一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在上课前的备课过程中仔细计划出如何进行导课。如果在高中地理上课过程中的课堂导入部分十分特别,那么就可以有效的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的状态当中。作为合格的教师来讲,应该进一步对课堂导课的技巧进行加强,以便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效果。

1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中导课方面显现出的问题

在课堂开始时没有进行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有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错误的以为导课并不会对上课的实际效果造成任何影响,更有甚者以为导课不过是卖弄的手段,常常都是在刚刚播放上课铃声后就自己进入了讲课状态,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感受。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在上课铃声刚刚播放完毕时,一部分学生的思绪很有可能还在上节课之中,或者还有的学生还在保持下课的状态正在休息或交流。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将精力投入到刚刚上课的地理学科之中。如果在这个时候地理教师通过一系列导入的语言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课堂上来,那么就很容易使学生们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即将开始的地理课程。有些高中地理教师地理课堂导课的设计很乏味,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部分的高中内部的地理教师在开始上课时也加入了课堂导入的环节,但是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原因就是导课的设计无趣,缺乏对高中生的吸引力,这可以从下面几点表现出来:首先是进行导课的方式十分枯燥,模式十分刻板,体现不出创新的意识,对学生的感召能力不足,无法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第二点是实际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语言不够深刻,无法使学生更深一步的进行思考;第三点是导入的效果不是过于复杂就是没有强调到重点,虽然看起来像是比较别致,但是却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有一部分高中生并不重视地理这门学科,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来,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们无法及时进入上课应有的积极状态,整个地理课堂的气氛都不活跃。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而又生动的课堂导语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就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于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整个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2高中地理课堂实际进行课堂导入的要点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否成功关系到整个地理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导课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一定要进行创新,不能一成不变。但不管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导课,下面这些要点是必须要遵守的。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导课的实际目的,要有一定的实际针对性。首先,导课的内容一定要从教材的出发,并且按照考试大纲的实际信息进行设计,要对整堂地理课的教学负责,如果没有按照这一要点进行设计,那么无论导课的语言多华丽也是天花乱坠起不到什么作用;第二点,在导课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年龄特点,分析其心理以及兴趣,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导课的启发性。第一点,教师在导课的内容方面要多下心思,要有一定特点,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点,要设计多种形式的导课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加强。可以说导课最为核心的特点就是充分激发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导课的趣味性。高中生的年龄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在这一年纪的学生实际行动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出发,那么如果说教师通过优秀的课堂引导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将会更加认真、更加主动,正因如此,导课在实际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这一特点。导课的趣味性并不是指要去都小学生,而是对地理课堂的整体节奏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握,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首先,教师的语言不能死板。其次,实际进行导课的方式最好要创新要新颖。最后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导课的效益。导课的语言应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可以有效的节省时间,实际进行导课的时间大约在两分钟到四分钟为最佳。

3结语

导课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教学艺术。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只有开拓思路,充分施展导课艺术的魅力,才能在第一时间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魏永刚.浅论导课艺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3(42):120-121.

[2]蔡如频.导课艺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6):235-235.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62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讲课时深入浅出,降低课程难度。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点和难点,对于任何老师来说也是一个重要任务,地理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很强的技巧性,作为地理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究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方法,使用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一、认真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充分准备

老师要想让地理教学的效果达到理想目标,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需要教师在地理课前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讲课时多使用适合学生的讲课方法,从而提高讲课效率。关于课前备课这个问题,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作为地理老师,只有自己能够全面的解读课本教材,把握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才能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详细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地理老师。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材,其中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多样,在讲课技巧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地理老师能够足够的熟悉课本教材,掌握好所要讲解的知识,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使用合适的讲解方法,才能够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方便学生学习地理课程,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喜欢学习高中地理。

另外,老师在地理课前进行备课不仅要备课本教材,还要备学生。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才能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一种教学方法别人实施起来教学效果很好,但却不一定适合自己,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讲课方式,老师的讲课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地引导性,学生只有能够接受老师的讲课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学习。所以老师的讲课要有自己的特色,并且要适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能生硬地将别人认为有效果的教学方法搬过来使用。老师在地理课前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将自己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整理清楚,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使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也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技巧之一。

二、注重课程导入,营造课堂氛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地理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只有及时的将学生引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合适的情景教学,才能让这堂地理课程有一个好的开始,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课堂效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导入可以使用复习式导入,提问式导入,以及联系实际情况导入等适当的方法。

复习式导入就是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从而衔接到新的课程内容上来,温故而知新,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扎实所学的地理知识,还能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自觉地接受本节课所讲解的新的课程。提问式的课程导入方法就是老师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在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中寻找答案并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联系实际情况的课程导入就是让老师在讲课之初先列举一些本节课所有条件的知识内容的实例,例如在讲解地形地貌的知识环节时例出一些具体的地点,这样方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地理内容,方便学生学习。所以在地理课堂上如果课程导入进行的比较成功,就能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课程,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保证课堂效率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地理课程的关键,所以老师要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地理课程学习环境。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然而在课堂上,老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只有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学生才能学好地理课程。

首先,老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讲课时声音要洪亮富有感情,思路要清晰有条理形象要积极向上,老师的讲课最能直观的影响学生,老师讲课讲得好,可以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动力。其次,课堂效率的提高还需要老师注意课堂学习的方方面面。没有严肃的课堂纪律就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所以老师一定要要求地理课堂纪律不能松散。同时在保证课堂纪律的情况下还要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说通过课堂提问或者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等方法,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构建一个高效课堂。

四、加强学生的自我检测,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

要想让学生学好高中地理课程,不仅要让老师提高自身素养,掌握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还要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自我检测环节,很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在同样的学习强度下,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课程学习比被动接受学习效率有极大的提高,所以老师一定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变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与学习目标,让学生重视地理课程,从而认真学习。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