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气污染特征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3 10:38: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气污染特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气污染特征

第1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特征;现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形态的不断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丹东市把保护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为环境治理的主要工作,通过实施“蓝天工程”等工作,使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得以有效改善。

1丹东市大气污染特征

近年来,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良好,各年度PM10、SO2和NO2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达标天数均保持在350d以上,其中Ⅰ(优)级天数稳定在120d左右,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

11空气污染特点

污染物来源复杂,季节地域变化幅度大,扬尘污染、煤烟污染、机动车尾气、工业污染等多种污染并存,呈现出复合型污染的特点,空气污染防治难度大。

12季节变化特征

根据丹东市区2006~2013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季节、各项污染物年均值由大到小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并且具有冬季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污染物浓度的特点。各项污染物(PM10、SO2、NO2)年均值冬季分别是夏季的173倍、365倍和236倍。

13功能区污染特征

根据丹东市区2006~2013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各功能区中交通区污染最重。各年度3项污染物最高值均出现在交通区。

从表2中可以看出,SO2交通区污染最重,居民区和工业区次之,清洁区最轻;NO2交通区污染最重,工业区和居民区次之,清洁区最轻;PM10交通区污染最重,清洁区较重,居民区次之,工业区最轻。PM10清洁区相对污染较重是由于该点位三面环山、地势较低、周围地表植被覆盖较少等原因引起。

14受气象条件影响

丹东市环境空气质量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明显。当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使空气污染指数有很大的差别。

2006~2013年,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共有135d超标,其中有128d是由特殊气象条件影响,占超标天数的948%。4a间,春季受内蒙古中部地区沙尘天气影响,出现13d超标,占超标天数的96%;冬季受雾、雾霾及逆温等天气影响,出现115d超标,占超标天数的852%,详见表3。表32006~2013年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天数

与特殊气象条件统计

年度超标天数特殊气象条件沙尘雾雾霾逆温200620112720072822420082331820091921720101511211201113210201242220131383合计1351310348

大气污染物浓度除取决于排放量、排放方式等主观因素外,还取决于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程度,而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则受气象条件的支配。

风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在春秋两季较为明显。总体来说,丹东市年平均风力

降水对污染物浓度影响显著。丹东地区降水较多,全年降水量的80%集中在夏季。夏季,由于降水对于污染物的冲刷降低了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

2丹东市大气污染趋势

“十二五”后期,随着丹东市大范围的市政工程及房地产项目相继开展,空气污染物仍将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其污染趋势会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全市污染负荷会呈缓慢下降趋势。短期内城市燃煤结构和燃烧能效难以有较大幅度改善,随着“蓝天工程”的实施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落实,丹东市环境空气质量将呈现缓慢改善的趋势。

21PM10变化趋势

PM10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受经济社会等因素导致波动幅度较大。

从表4中可以看出,PM10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13年出现较大波动,这是因为丹东市大范围的市政管网、道路及万达等房地产项目,露天尘源急剧增多,导致PM10年均浓度出现较大波动。然而,随着市政工程的完成和对于扬尘监管的不断深化,丹东市PM10浓度将逐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22SO2变化趋势

SO2浓度逐步趋于平稳,未来将出现下降趋势。

“十一五”期间,丹东市以污染减排为重点,通过严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使SO2的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辽宁省“蓝天工程”的实施,丹东市SO2浓度城区逐步平稳的趋势。“十二五”后期,随着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省政府“蓝天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将对现有10t及以下的燃煤小锅炉进行拆除,对工业企业开展脱硫改造;同时,随着天然气管网的铺设和对燃煤锅炉的替代,丹东市SO2排放将呈现一个逐步下降趋势。

23NO2变化趋势

NO2浓度总体呈现小幅上升趋势,未来将逐步平稳。

随着丹东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会不断增加,加之近年来丹东市市政道路、管道施工增多,局部封路限行造成道路负荷加重,交通不畅,车辆行驶常处于怠速状态,使尾气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然而,随着“蓝天工程”的开展,电力、水泥等行业脱硝改造不断深化,将会抵消一部分机动车NO2排放增量,所以NO2在下一阶段将呈现逐步平稳趋势,但NO2防控形势依旧严峻。

3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31严控机动车尾气污染

机动车是近年来城市空气污染的又一重要因素,也是NO2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已经实施的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三方面:实施了“环保绿标路、区”创建工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对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交车全部采用LNG等新能源;不断加强机动车环保检测,全地区落实IC卡互认制度,从源头把住尾气检测,机动车环保检验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32强化城市扬尘污染治理

强化源头治理与开展专项行动相结合,强力推进城市扬尘污染整治工作。联合多部门对建设施工与拆除、道路保洁、物料运输与堆存、采石取土、养护绿化、道路及管线施工等扬尘污染进行综合整治。从强化文明施工、严控物料运输遗撒、防控堆场等大型尘源污染等3个方面开展,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拆迁洒水抑尘、土方覆盖、进出车辆冲洗等工作,落实码头、堆场等尘源围挡设置和物料覆盖、物料装卸抑尘等控制措施。对储煤场、堆场及运输车辆等扬尘污染防治予以量化和规范。

33进一步调整能源、产业、供热结构

积极推进“蓝天工程”工作,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从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清洁利用、严格环境准入和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等几方面开展工作。

331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扩大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的燃烧能效。实施新建耗煤项目燃煤等量替代制度,严控新增燃煤项目。

332积极推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压缩过剩产能。

333积极推进区域集中供热,实现“一县一热源”。

334在“十二五”期间逐年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严格限制新增燃煤锅炉,坚决取缔原煤散烧和燃用其他高污染燃料的大灶、茶浴炉、10t及以下的锅炉,并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期内改用清洁燃料或并网。

34抓源头,强化工业污染源防治

341不断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通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综合整治等活动,将检查与抽查相结合,不断加大对涉气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各类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342严格环境准入,优化市区工业布局,开展对位于主城区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沥青混凝土搅拌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同时,不再审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炼焦、有色、铁合金等新增产能项目。

343继续推进加大工业污染源管控力度,推进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不断强化监管手段。实施火电、水泥等行业除尘、脱硝及脱硫设施提标改造工程。

35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通过不断加大环境绿化力度、生态修复、推进道路绿化、小区单位绿化、城市内河堤坝绿化、城市及周边地表绿化和公园绿地建设等措施,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从而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4结论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丹东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丹东市区空气质量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冬季污染最重。各功能区中,交通区污染最重。当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丹东市区空气质量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明显。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不断攀升,根据丹东市大气污染特征对症下药,只有采取卓有成效的控制措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丹东市环境质量报告书[C].2006-2010,2011,2012.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Z].GB3095-1996.

第2篇

关键词 制造业;大气污染;环境规制;广东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104(2009)112-0073-05

近年来,在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污染排放总量也呈上升趋势。2007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6%,工业增加值增长19.8%,增速创近八年新高。但2000―2006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显示,2006年广东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3584亿m3,年均增长10.2%。广东省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但由于燃烧废气的排放上升,导致空气质量略有下降。2006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126.7万t,比1990年增长3倍。烟尘、粉尘排放在样本期的后半段呈下降态势,这说明广东的环境规制是有一定成效的。

由于总体污染排放尤其是sch排污量居高不下,广东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重,全省多数地区酸雨污染仍然严重,其中酸雨酸度最强的是佛山市,酸雨量占总降水量的43.6%。广东省气象局公布的《2007年广东省大气成分公报》显示,2007年广东全省灰霾日数达75.7天,比常年显著偏多,这表明广东省各大城市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日趋严重。2007年是近50多年来广东灰霾日最多的年份,全省有27个市、县的年灰霾日数破历史最高记录。其中尤以珠三角灰霾较重,年灰霾日普遍在100天以上,其中东莞、新会分别达到213天和238天。灰霾严重表明广东大气尤其是城市大气污染加剧。研究显示,珠三角地区大气中的光化学污染严重,尤其是大气中的细粒子颗粒物比重在增加,造成灰霾天气时能见度明显下降,同时对人体危害更大,造成人体呼吸道、心脑血管、肝、肺等内脏受损。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需要理解产业特征、环境规制与污染排放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理。

以往有关环境规制的研究往往集中于产业区位布局、生产率减污支出的效应,而几乎没有关注产业特征,如产业的资本密度、产业规模、产业能源消耗和R&D支出与污染排放的关系。例如,Gary和Shadbegian(2003)检验了造纸行业环境规制活动与空气和水污染的排放关系,发现减污支出和受污染影响居民的特征会减少污染排放。本文以广东省制造业为例,集中研究产业特征、环境规制和污染排放强度的相互关系,从而有助于评价污染排放的各个决定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为政府制定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理论与经验依据。

1 基于产业特征的污染排放机制模型分析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Pargal和Wheeler(1996)的研究模型,考察产业的污染排放机制。该模型认为,污染排放相当于一种商品,其均衡水映了各产业对环境服务的需求及社会对环境服务的供给的相互作用关系。

1.1污染需求

决定产业环境需求的因素包括能源、要素密度、产业规模、生产效率、现代生产工艺的采用以及技术创新。

(1)能源投入。大多数空气污染物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我国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明显,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要也增多。而产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矿物燃料越多,对污染的需求也越多。因此,高能耗的产业往往是污染产业。

(2)要素密度。①物质资本密度与污染。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美国和英国单位产值减污成本最高的产业同时也是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Antweiler等,2001)。因此,依赖机械设备的产业比依赖劳动投入的产业产生的污染较多,部分原因是产业的物质资本密度与能源密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②人力资本密度与污染。人力资本密度与污染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与低技术产业相比,高技术的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往往是效率较高、污染较少的清洁产业。另一方面,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能较为清洁,因为污染产业通常需要较高的人力资本(熟练劳动)来维持。因此,人力资本密度与污染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3)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指产业中单个企业的附加值。一方面,产业的总产出与污染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产出的增加使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下降,这说明资本使用以及污染控制可能存在规模经济。另一方面,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成为政府环境管理机构监控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规模收益。因此,企业规模与污染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4)效率。污染排放与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具有效率的产业往往是单位产出污染排放较少的产业。

(5)现代生产工艺的采用。新建企业或采用现代生产工艺的企业更为清洁。由于环境规制不断提高,现代的生产工艺往往更加节约资源,因此,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也较少。

(6)技术创新。产业的技术创新会减少污染需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目标就是实现工艺创新。而工艺创新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废物循环利用,减少原材料投入,从而减少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

1.2污染供给

环境规制包括正式规制和非正式规制。正式规制是指政府代表公众利益对污染实施控制,包括传统的命令和控制方法以及经济手段,如污染税和排污权交易。发展中国家由于正式规制较弱甚至缺失,因此,公众通过谈判或游说的非正式规制更为明显(Pargal and Wheeler,1996)。

2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被解释变量E表示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本文使用空气污染物中三种不同污染物的排放强度(s02、烟尘和粉尘)对方程进行估计。变量ai和di分别表示产业和年份的特定效应。本文使用19个制造业和7年(1999―2005)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所有的货币单位都以1990年为基期进行折算以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这19个制造业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与食品加工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和帽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

的复制、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本文的污染排放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广东省统计年鉴》和广东省环保局提供的环境统计数据。其他变量的数据均来自相关年份的《广东省工业统计年鉴》和《广东省统计年鉴》。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工业内部的不同产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差别很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变动幅度分别为7861.67:1(烟尘排放强度)一60 921.00:1(粉尘排放强度)。这就意味着,即使是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动很小,产业平均污染密度也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动。因此,本文以广东省制造业为例,集中研究产业特征、环境规制和污染排放强度的相互关系。

2.1对需求变量的说明

如上所述,广东的大气污染严重,因此本文侧重于对大气污染产业特征的研究。Nit表示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包括煤、焦炭、原油、柴油、煤油、汽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消耗。物质资本密度PCI以单个工人创造的附加值的非工资部分衡量,即,(产业附加值一工资)/就业人数。人力资本密度HCI以单个工人创造的附加值中支付给熟练工人工资的比重衡量,即工资/产业附加值一非熟练工人工资×就业人数。规模变量SIZEit以单个企业的附加值衡量,即某一产业的附加值/该产业的企业数目。现代生产工艺CAPit是产业的资本支出占附加值的比重,本文以《广东省统计年鉴》中“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建设和投资总规模”衡量资本支出。产业的资本建设投资越大,产业的机械设备就会越新,因此该数据是衡量产业采用新工艺的较好指标。RDit以《广东省统计年鉴》的新增固定资产衡量。

2.2对供给变量的说明

方程中的REG是一组反映正式和非正式规制的向量。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对国家没有制定标准的项目有权限自行设定地方标准。因此,当地方政府实施这些环境标准时就会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由于环境规制具有地方性特征,因此需要分析正式规制和非正式规制的地方层面的影响因素。衡量正式规制的指标如下:第一,地区的污染投诉率。其含义是地区的污染投诉数量/该地区的产值。第二,地区的失业率。由于地方政府实施正式规制取决于当地的社会问题,因此使用失业率衡量地区的社会状况。失业率影响地方环境规制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一个地区的失业率越高,投入污染治理的资源就越少;第二,如果污染企业能提供就业机会,地区的公众会容忍这些企业的存在,这种效应在高失业率地区尤其明显。因此,高失业率会导致宽松的环境标准和吸引更多的污染企业。

衡量非正式规制的指标如下:第一,收入。相关研究表明,收入与规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Daspupta等,2001),收入越高的地区,对清洁环境的需求越强。富裕地区对污染影响的关注程度高于贫困地区。同时,一个地区的就业机会越多,向政府进行游说以反对污染企业的集体行动的力量越大。本文使用失业率衡量地区收入。

第二,人口密度。一方面,地区的人口密度越高,意味着受污染影响的人口越多,因此反对这些污染企业的公众也越多。另一方面,高人口密度地区的排污效应与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相比,不易引起公众的注意。因此,人口密度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并不确定。

第三,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包括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年轻人口比重高的地区更为关注污染问题,对污染企业进行游说的可能性也越大。本文以15岁以下人口衡量年龄结构这一变量。另外,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对环境污染的后果意识就不强。而且,这些地区可能对现有的正式规制渠道的使用也非常有限。因此,污染企业倾向于布局在教育程度较低的地区。本文以地区获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重衡量受教育程度。

由于本文的污染数据和产业特征数据要求产业层面而非地区层面的数据,而上述衡量规制指标的变量都是地区层面的数据,因此,需要把地区层面的规制数据相对应转化为产业层面的数据。下面以污染投诉这一变量为例说明如何进行转换。

其中,下标i、r和t分别表示产业、地区和年份,s表示地区r的产业i的产出占全国该产业的比重,PROSit表示地区r的污染投诉占该地区总产出的比重。因此,某一产业占该地区的产出比重越高、污染投诉率越大,PECoprns的值越大。其它变量如地区失业率(REG)、人口密度(REGm)、人口年龄结构(REGagepop)和教育水平(REC-edu)的计算方法相同。这些变量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据计算而得。

3 计量结果

表1是使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方程的估计结果。通过对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豪斯曼检验(HausmanTest),结果显示,对SO2而言,Hausman检验的概率值为0,000,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即解释变量与误差项存在一定的关系,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更优。对于烟尘和粉尘而言,Hausman检验的概率值分别为0.754和1.000,因此无法拒绝原假设,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更优。所以,对于SO2本文侧重于讨论固定效应模型,对于烟尘和粉尘侧重于讨论随机效应模型。

3.1污染需求变量的估计结果

表2显示,三种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能源密度与污染排放强度呈正相关且统计上显著。另外,烟尘和粉尘的排放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中,物质资本密度、人力资本密度与烟尘和粉尘的污染排放强度呈正相关,这说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密度高的产业同时也是高污染密度产业。人力资本密度的符号在理论预期上是不确定的,但估计结果表明,高人力资本产业往往污染密度更大。这一结果与美国和英国的产业特征一致,这一观点在国内首次提出。

表2还显示,烟尘和粉尘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中,企业平均规模与烟尘和粉尘的排放强度呈负相关。但是,资本支出作为现代生产工艺替代变量在统计上并不显著。SO2和粉尘估计方程的结果中,R&D与SO2和粉尘的污染排放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3.2污染供给变量的估计结果

表2显示,SO2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中,人口密度与SO2的排放强度呈正相关,这说明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区,产业的污染排放量越大。这是由于人口密度高的地

区,污染企业不易发现,因此规制压力小,产业的污染密度高。另外,教育程度与SO2、烟尘和粉尘的排放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环境规制越严格,污染排放越小。人口密度与各污染排放物的关系不显著。

4 结论和政策建议

4.1结论

由于产业特征与污染排放之间的联系紧密,因此对于政府部门和企业而言,理解影响产业污染排放强度的产业特征至关重要。本文使用广东省19个制造业2000―2006年的数据对产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排放强度与能源使用、物质资本密度和人力资本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污染排放强度与企业规模和R&D支出呈正相关关系。污染排放强度与资本支出呈负相关,但统计上并不显著。

就环境规制变量而言,本文使用污染投诉率衡量正式规制,估计结果显示,该变量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为负且统计上显著。地区人口密度、失业率、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对污染排放强度有影响但不显著,这说明非正式规制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

4.2政策建议

(1)根据能源使用密度与污染排放的关系,提出区别污染产品与清洁产品的污染税。本文的结果表明,如果规制指向能源使用,成效将会较为显著。尽管能源使用的下降将会减少污染密度,但根据能源的污染含量而征收不同的能源使用税对一些污染物(例如SO2)将起到明显的作用。因为产业不但具有减少能源使用的动机,而且还具有转向使用清洁能源的动机。例如,转向低硫排放的煤炭或者从煤炭转向天然气。

(2)根据物质资本密度与污染排放的关系,需要辅之以其他政策来抵消物质资本密度不断提高导致的污染排放上升。如果我国制造业的资本累积密度不断提高,这意味着物质资本密度和人力资本密度也随着不断提高。由于这两个产业特征变量会增加污染排放强度,这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需要接受和克服的难题。尽管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FDI的流入加快了资本的累积进程,这意味着资本密集型产业将逐步获得比较优势。因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污染排放必呈上升态势。

第3篇

关键词 大气降尘;污染特征;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X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050-02

现代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环境、优质生活也一直以来都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科技越进步,工业化程度越高,人们赖以生活的环境被破坏得程度就越严重。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就是“污染”,食物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各种污染侵蚀着人类,人们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当务之急。

其中大气污染问题己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大气污染给农业、林业、建筑物(包括历史文物)以及天气和气候等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尘类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占有很大部分,对重工业基地而言,尘类污染更加明显。如綦江县是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体的资源型重庆重工业基地。境内煤炭、煤层瓦斯气、石灰石、铁矿石、大理石等矿产储量丰富,地处渝南,东邻万盛,南接贵州,西连江津,北靠巴南,至今已有近1 400年历史。全县幅员2 182km2,辖3个街道、17个镇,人口95万。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享有“中国西部齿轮城”、“中国农民版画之乡”等美誉。拥有松藻煤电公司、綦江齿轮传动公司等机械加工、能源、冶金、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綦江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区地表起伏,北部比较平坦,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88m~1 814m,綦江县煤矿是我国重点产煤大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41亿元,同比增长16.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5.5亿元,同比增长51.4%。2010年全年原煤产量超100万吨;瓦斯抽采380万m3。未来十二五期间将有79个项目、近380亿的投资在开工建设,着力构建400亿煤化工、200亿齿轮机械、200亿能源、200亿冶金“4222”千亿工业格局。因此,我们也看到綦江县在较好的生产总值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大气降尘环境问题。三废排放量在全省领先,进入90年代煤炭工业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新的压力,伴随綦江的工业速度每年以24.8%的速度增长,其污染负荷将有成倍增加,全县共有32家煤矿、诸多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化肥农药加工企业。据统计綦江县污染物的80%~90%来源于煤矿、水泥、农药、化肥,它每年向綦江县排放大量SO2及烟尘。

那么什么是大气降尘呢。大气降尘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气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m以上。本文选取连续12个月(2010年)县城降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1 大气降尘监测研究方法

1.1 布点与采样

布点:根据本县人口及区域环境特点分布,共布设两个降尘监测点,分别是环保局、人民医院监测点。各测点均按照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样,采用玻璃材质、底部平整、内壁光滑的容器做集尘缸,规格一般为内径15cm,高30cm。放置于距地面5m~12m的建筑物,距取样平台1m~1.5m,以避免平台扬尘的影响。监测频率为连续采样1月,每月取样分析一次。

样品的收集:

1)采样方法: 150玻璃集尘采样缸,无动力连续采样法;

2)放缸之前的准备:于集尘缸中加入60mL~80mL乙二醇(C,H O,),以占满缸底为准,加水量视当地的气候情况而定。加好后,罩上塑料袋,直到把缸放在采样点的固定架上再把塑料袋取下,开始收集样品。记录放缸地点、缸号、时间;

3)样品的收集:按月定期更换集尘缸一次(30±2d)。取缸时应核对地点、缸号,并记录取缸时间,罩上塑料袋,带回实验室。取缸的时间规定为月底5天内完成。遇到雨季,应注意缸内积水情况,为防止水满溢出,及时更换新缸,采集的样品合并后测定。

1.2 降尘测定

测定方法:重量法,采用国家环保局编制《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测定仪器:EP214C电子天平。

1.3 数据处理方法

1)计算公式

降尘量[t/(km2 ・3Od)] = (W1-W0-Wc)×30×104/S/n

W1为降尘、瓷坩埚和乙二醇蒸发至于并在105℃ ±5℃

烘干恒重后的重量,g;

W0为在105℃ ±5℃烘干的瓷坩埚重量,g;

Wc为在与采样操作等量的乙二醇蒸发至干并在105℃

±5℃烘干恒重后的重量,g;

S为集尘缸缸口面积,cm2;

N为采样天数(准确到0.1d)。

2)降尘年均值、季均值、月均值均采用算术平均值计算。

1.4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分析

分析方法:Daniel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即

式中:di=Xi―Yi;

N为代表时间的周期;

Xi为代表周期i到n之间按照浓度值的大小排列的序号;

Yi为代表按时间先后排列的序号。

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与spearman的相关系数统计表中的临界值Wp进行比较分析,如果RS>Wp,说明变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如果RS 为负值,说明为呈下降趋势。

2 降尘的空间分布特征

区县名称 测点

由表1可见:由于降尘来源不同,同一城市不同功能区域降尘分布情况存在差异。降尘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环保局监测点每年均明显重于人民医院监测点,而总体上区域平均一季度最高,甚至超出年平均值。綦江县2010年不同的功能区域平均降尘量在6.05t/km2・月~9.21t/km2・月之间,按照降尘量大小顺序排列为:环保局监测点>人民医院监测点。

綦江县是重庆重工业生产所在地,由于机戒加工、农药、化肥等工农业集中,降尘颗粒、烟尘排放量较大。两个监测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背景不同,降尘量的分布有极显著差异。两个监测区域均分布城区内,人民医院监测点靠近桥河齿轮工业园区,而綦江县本身地势南高北低,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88m~1 814m,是重庆的南大门,属于亚热带立体湿润气候,故受到大气亏染影响较大。4季度统计结果表明:环保局监测区为8.02,人民医院监测区为6.96。从以上分析来看,人民医院监测区降尘量最低,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

3 时间分布特征

从各功能区及全县2010年降尘月均值可知,全县降尘污染二季度>一季度> 四季度>三季度。从每个月各功能区来看,降尘量大于8t/km.月的月份集中在11、12、1、2、3、4、5、6、7月,并且均在环保局监测点,环保局监测点的年平均降尘量均大于人民医院监测点年平均降尘量(这同上面空间分布特征结论是一致的)。1季度是降尘污染的高峰期,2季度降尘量又开始下降,3季度开始最低,4季度又缓步上升,污染分布不均匀。各功能区每月降尘量变化也基本符合环保局监测点>人民医院监测点的规律。

3.1 月际变化

从綦江县降尘月季变化来看,最高值出现在2月份,月均降尘量为9.21t/km.月,最低值出现在10月份,月均降尘量为6.05t/km.月,才是4月份的65.69%。上半年变化较大,下半年相对平稳,且下半年平均降尘量低于上半年,仅是上半年的81.04%。

3.2 季度变化

由2010年统计数据可以了解,1季度平均降尘量最高,为8.99 t/km.月,且明显高于其他季度。3季度平均降尘量最低,为6.46 t/km.月,4个季度平均降尘量的排序是一季度>二季度>四季度>三季度。从以上分析,在三季度綦江县降尘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

4 降尘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利用上述陈述的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分析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綦江县2010年降尘污染变化趋势进行趋势分析可知,2010年綦江县大气降尘量年均值在a为0.05置信水平上较为显著稳定下降波动趋势,说明一年来,总体上全县降尘污染较为明显减轻,特别是三季度降尘量削减幅度最大,与降尘量最高的一季度相比,削减了29.86%,比二季度削减了14.67%,这是我县加大了煤炭、烟尘控制治理力度的结果,但是降尘污染依然存在。四季度降尘监测数据统计显示,监测的两个区域又有上升趋势。降尘量达6.96 t/km・月。

造成降尘污染的因素:一是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是污染严重的国家;二是污染源排放的影响。綦江县是我国重点产煤大县,是重庆的重工业基地,在大气环境中,综合污染指数为5.8,位于重庆地区之前列;三是气候条件影响。亚热带湿润气候更由于潮湿,加重了烟灰、煤炭废气、农药、化肥的传播,致使我县大气降尘污染更加严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2010年綦江县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冶炼、农药、化肥为主,灰分含量高,产煤过程中,煤灰排放量大。虽然大气降尘量有明显减低趋势,但局部区域降尘污染依然严重,从上述分析来看,降尘污染主要集中在环保局监测点,人民医院监测点受到了一定程度污染,降尘污染物分布与功能区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条件、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2)降尘污染一季度>二季度> 四季度>三季度,从2010年每个月平均降尘量来看,环保局监测点远比人民医院监测点重,因此降尘污染时空分布是一致的;

3)大气降尘对人民医院监测点产生了一定程度污染,该区降尘高的原因:一是靠近桥河工业区;二是附近有在建的房地产。随着我县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降尘污染不可等闲视之。

5.2 防止大气污染建议

1)加强城市规划,大气污染以防为主。全面规划和工业合理布局,对綦江县防止大气污染和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在防范大气污染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规模;

2)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由单项、区域治理转向生态治理,即由点到面的治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高科技技术,调整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县城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3)根据我县大气降尘污染的特点,增加对重点污染企业的资金投入,加大降尘环境污染的治理,强化管理,不断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产品,积极扶持和推进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废为宝;

4)大力植树造林,完善县城绿化体系,增加绿地覆盖率,改善县城生态环境。綦江县是一个重工业县城,污染负荷较大,环境容量有限,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使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就必须降低自然因素对县城大气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谭隆春,等.烟尘和有机废气治理[J].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国家环保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王赞红,等.大气降尘监测研究[M].干旱区资源与监测,2006.

[4]国家环保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5]綦江县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年鉴(2003~2010).

第4篇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雹等[1]。酸雨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公害之一,酸雨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浙江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导致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治理措施的不当,使浙江省成为全国的酸雨重污染区之一。目前,浙江省酸雨污染主要有两大块区域,分别为浙北和浙东南地区,其中临安是浙北酸雨区里最严重的地区[2]。临安大气本底站建成于1983年,位于长3角腹地,是我国最早建设的3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之一,也是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GAW)区域大气本底站。临安大气本底站的观测数据对长三角地区大气本底环境状况的评价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酸雨的研究有很多。宋晓东等[3]对1992—2002年浙江省酸雨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认为浙江省的酸雨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林丰妹等[4]对杭州地区的酸雨污染现状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2年杭州市酸雨频率为43.9%~73.3%,呈逐年上升趋势;杭州市区和萧山区的酸雨发生频率在70.0%附近波动,而临安酸雨发生频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指出,杭州市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中SO2、NO2的扩散。徐虹等[5]分析了杭州市大气降雨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后,认为杭州降雨中的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工业源和地壳源,部分来源于海盐粒子。洪盛茂等[6-10]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临安大气站的酸雨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临安大气站的降水酸度逐年增加,酸雨频率逐年增大;对比雷雨与非雷雨酸度后表明,雷雨酸度低干非雷雨酸度,雷雨中的酸雨频率也低中非雷雨中的酸雨频率;梅雨与非梅雨相比,降水酸度要低,酸雨出现机会也少些;降水化学分析表明,阴离子以SO2-4和Cl-含量居多,阳离子则以NH+4最多。虽然很多学者研究了各地的酸性降水分布特征、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但是针对临安酸雨的研究主要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缺乏对近年酸雨的研究。近年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特征研究对于分析我国东部酸雨成因、最新发展态势和影响因素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该文以临安大气本底站近6年酸雨为研究对象,对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轨迹计算模式Hysplit4.8[11-12],研究影响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的污染物来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说明采用临安大气本底站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的逐次酸雨观测资料,1985—2009年酸雨的年均加权pH,2008年的SO2、NO、NO2、NOx、CO和O3逐时浓度资料。

1.2研究方法定义pH<5.6的降水为酸雨,其中4.5≤pH<5.6为弱酸雨,pH<4.5为强酸雨[13]。酸雨发生频率:F=A/R×100%式中,F为酸雨发生频率(或强酸雨发生频率),A为pH<5.6的降水天数,R为降水样品采集的总天数。计算月、季和年平均pH,均采用氢离子浓度和降水量加权法。根据业务规定:毛毛雨为0.1≤P<2,小雨为2≤P<10,中雨为10≤P<25,大雨为25≤P<50,暴雨为P≥50,P为降水量,单位mm。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预测评价指标的升降趋势,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来判断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探究影响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前体物来源,利用轨迹计算模式Hysplit4.8,轨迹模式的气象场资料是NCEP(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的GDAS(GlobalDataAssimilationSystem)数据,对2008年间的降水观测样本计算48h后向轨迹。根据2006年华东地区的SO2年排放量[14]分布,将后向轨迹分为4类,并利用判别分析对2008年间所有的后向轨迹进行归类。

2结果与讨论

2.1特征分析

2.1.1时间分布特征

2.1.1.1月均值特征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pH的月变化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pH各月均值均小于4.5,均达到强酸雨的程度。降水pH最高值出现在7月,为4.07,最低出现在9月和12月,分别为3.75和3.76。2.1.1.2季均值特征从降水pH的季节分布来看,夏季临安地区的季均pH为3.99,酸雨污染状况比其他季节轻;秋冬季节,降水pH相对较低,季均pH分别为3.83和3.84。与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pH的月变化特征相吻合。临安大气本底站的强酸雨和酸雨发生频率都表现为夏季低、秋冬春季高;夏季的强酸雨和酸雨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个季节(见表1)。

2.1.1.3年均值特征及趋势分析图2显示了1985—2009年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降水pH分布情况。可见,降水年均pH均小于5.6,全部达到酸雨程度;其中最高值出现在1985年,为4.88;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为3.73。年均降水pH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酸雨污染日趋严重。自1991年起,降水年均pH突破4.5,达到强酸雨程度。采用Daniel趋势检验,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如秩相关系数大于零,表明为上升趋势;小于零,则表明为下降趋势,并进行显著性检验。1985—2009年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年均pH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780,经检验是显著的。这说明,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pH呈下降趋势,酸雨污染程度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2.1.2风速与风向风是表征大气对污染物输送、扩散的重要动力因子。近地面风对酸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14]。风向决定着大气中污染物的输送方向,风速则决定着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稀释速度[15]。从图3可以看出,发生酸雨时,NNE~ENE风向区间的频率为51.55%,S~WS风向区间的频率为18.02%。其中,弱酸雨时,NNE、SW、SSW和NE分别为38.18%、12.73%、9.09%和9.09%;强酸雨时,NNE、NE、ENE和SSW分别为28.42%、15.84%、7.38%和6.72%。经计算可知,NNE~ENE风向区间的酸雨发生率为96.03%,WS~S风向区间的酸雨发生频率为94.20%。由此可见,临安大气站酸雨的形成主要受NNE~ENE和WS~SSW风向区间输送污染物的影响。风速的大小不仅反映了本地大气污染物扩散传输的速度,同时也预示着当地受上风向污染源影响的潜在程度。当酸性污染物的输入小于输出时,风速才能起到降低降水酸度的作用;反之,将会引起降水酸度的升高。从图4(图中小横线位置代表标准差大小,最高点代表样本的最大值,最低点代表样本的最小值)可以看出,3种类型样本的标准差相差不大,说明样本的离散程度类似,3种类型具有可比性。对比3种不同降水类型的平均风速,发生非酸雨时的平均风速明显大于其他两类的平均风速;酸雨时风速多在4m/s以下;风速越大,降水pH越小

2.1.3降水量降水强度与酸雨的形成关系密切。统计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发生时的降水强度(见表2)。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发生率在各降水等级下均较高,普遍达到93%以上。总体上看,中雨和大雨时,酸雨和强酸雨发生率较高;暴雨和毛毛雨时,酸雨和强酸雨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2.2SO2、CO、CO2、O3、NOx和PM10对酸雨的影响浙江省是能源消耗大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85%左右。酸雨的产生与大气中SO2、NOx等酸性气体和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有密切关系[16]。以临安大气本底站2008年逐次降水的pH与降水开始前24h的SO2、NO、NO2、NOx、CO、O3和PM10的浓度进行相关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降水pH与SO2呈负相关关系,经检验为显著;而与NO、NO2、NOx、CO和PM10浓度也是负相关,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与O3浓度呈正相关,同样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临安大气本底站

2.3污染物来源的分析根据2006年华东地区的SO2年排放量分布(分辨率为0.5°×0.5°),将影响临安大气本底站的气团轨迹分成4类:A类源自浙江以北、SO2排放量较大的沪、苏地区;B类源自SO2排放量较大的浙中南地区;C类源自SO2排放量较小的浙江以西地区;D类源自海洋(见图5)。临安大气本底站2008年全年的酸雨发生频率为99%,强酸雨发生频率为92%,全年降水加权pH为3.94。由表4可知,气团的来向与酸雨污染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其中源自浙江以北、SO2排放量较大地区(轨迹类别为A),酸雨污染较为严重,强酸雨发生率最大,为97.3%,平均降水pH为3.77。源于海洋地区(轨迹类别为D)的降水pH相对最大,达到4.04,强酸雨发生率最小,为82.9%,酸雨污染程度较轻。源自浙中南和浙西(轨迹类别为B和C),介于二者之间。从pH大小来分析,源自浙西(轨迹类别为C)的酸雨pH最低,源自海洋(轨迹类别为D)的降水pH最大。可见,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污染受到其北部地区和浙西地区的酸雨气体物输送的影响较大。

2.4降水化学组成的分析SO2-4和NO-3是降水中阴离子的主要成分,二者质量浓度值占总阴离子质量浓度值的90%左右[4]。降水中SO2-4与NO-3比值变化的研究,对该地区酸雨类型的确定和变化有重要意义。表5是2006—2009年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中SO2-4与NO-3的比值。从表5可以看出,临安大气本底站2006—2009年降雨中历年SO2-4/NO-3平均比值为1.69,小于同期全国其他的大气本底站[17-18](如瓦里关大气本底站,上甸子大气本底站,龙凤山大气本底站);对比1985—1997年SO2-4/NO-3平均比值4.28[19],2006—2009年临安大气站降雨SO2-4/NO-3在震荡中有下降的趋势,可见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化学组分中NO-3在降雨酸性中所起作用有明显增大趋势,表明临安大气站的酸雨污染特征已由原来的硫酸型[6]转为硫酸型与硝酸型并重。

第5篇

关键词:大气有机污染物;颗粒物;相关性

大气有机污染物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干扰或破坏生态平衡。文章利用苏州的大气有机污染物观测资料和颗粒物资料,分析了有机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颗粒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1 有机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

如图1所示,苯、丙烷、丙烯、BC、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EC、OC、异丁烷、正丁烷日变化基本上呈现“双峰双谷”分布,峰值分别在上午与下午/夜间取得,谷值则分别在中午和凌晨取得。由此可见,有机污染物的日变化与人类活动和大气层结稳定度是紧密相关的。

2 有机污染物的季节变化特征

图2为苏州市苯、丙烷、丙烯、BC、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EC、OC、异丁烷、正丁烷的季节变化图。丙烷、甲苯、邻二甲苯、EC、OC、异丁烷和正丁烷在秋季取得最大值;苯、丙烯、BC、间,对二甲苯则在冬季取得最大值。秋冬季节出现高值与PM2.5、PM10、SO2、NO2、CO的最大值类似,但是这些污染物的最小值大部分不在夏季取得,与PM2.5、PM10、SO2、NO2、CO差异显著。

3 有机污染物与颗粒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

图3为PM2.5与苯、丙烷、丙烯、BC、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EC、OC、异丁烷、正丁烷的相关性图,发现均为正相关,其中PM2.5与EC高度相关,与苯、丙烷、丙烯、BC、甲苯、间,对二甲苯为显著相关,与OC、异丁烷、正丁烷低度相关。正相关性表明PM2.5与这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同时这些污染物是光化学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有利于PM2.5的生成和浓度的增加。

图4是PM10与上述这些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图。图中显示均为正相关,但与PM2.5相比,相关系数明显减小。这主要是由于PM10中的大粒子来源主要是扬尘等,并非来自这些污染物参与的化学反应。

4 结束语

苏州市大气污染中的苯、丙烷、丙烯、BC、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EC、OC、异丁烷、正丁烷浓度日变化基本上呈现“双峰双谷”分布,峰值分别在上午与下午/夜间出现,谷值则分别在中午和凌晨出现。由此可见,有机污染物的日变化与人类活动和大气层结稳定度是紧密相关的。

上述特殊污染物均在秋或冬季出现最大值,这与PM2.5、PM10、SO2、NO2、CO的最大值类似,但是这些污染物的最小值大部分不在夏季出现,与PM2.5、PM10、SO2、NO2、CO浓度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显著。

根据相关性分析可知,PM2.5与苯、丙烷、丙烯、BC、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EC、OC、异丁烷、正丁烷均为正相关,其中PM2.5与EC高度相关,与苯、丙烷、丙烯、BC、甲苯、间,对二甲苯为显著相关,与OC、异丁烷、正丁烷低度相关。正相关性表明PM2.5与这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同时这些污染物是光化学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有利于PM2.5的生成和浓度的增加。

第6篇

关键词:工业园区;PM2.5;PM10;污染特征

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064-02

1 引言

随着城市工业园区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各界对园区大气颗粒物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目前针对城市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水平[1]、组分特征[2]、来源解析[3]、健康风险[4]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工业园区而言,特别是较长时间尺度下颗粒物污染特征的研究较少[5,6]。因此,开展工业园区大气颗粒物的研究对于提高园区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于2013~2015年期间对江苏省某工业园区大气颗粒物及气象要素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了PM2.5、PM10的污染特征及其主要污染源,望能为该园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 实验部分

2.1 观测地点与观测时间

大气观测点布设在江苏省某工业园区中心位置,采样口距离地面高度约为10 m,观测点用于该工业园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2.2 观测仪器

利用美国Metone公司生产的BAM-1020β射线衰减法粒状物质监测仪在线监测大气PM2.5、PM10。仪器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进行。同时利用VaisalaWXT520气象观测仪器对大气压、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等气象要素进行连续观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年均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

2013~2015年,PM2.5年均值分别为73、71、70 μg/m3,PM10年均值131、122、106 μg/m3。二者年均值均呈现下降趋势,PM2.5下降4.1%,PM10降幅为19.1%,表明近年来该地实施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轻了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指出工业区PM2.5、PM10年均浓度限值分别为35、70 μg/m3,因此,研究区PM2.5、PM10年均浓度处于相对较高水平。PM2.5与PM10浓度比值(PM2.5/PM10)依次为57.1%、60.3%、65.8%,表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细粒子(PM2.5)的含量高于粗粒子(PM2.5-10)的含量,PM10大部分由 PM2.5构成。

3.2 季节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

图1给出了PM2.5、PM10浓度季节变化情况,总体上二者浓度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PM2.5浓度最低值(43 μg/m3)出现在2013年夏季,最高值(113 μg/m3)出现在2013年冬季;PM10浓度最低值(87 μg/m3)出现在2015年夏季,最高值(173 μg/m3)出现在2013年冬季。这是由于冬季风速相对高于夏季,较容易致使地面扬尘增加,使得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并且冬季大气层稳定度较高,容易形成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同时冬季降水稀少,对大气颗粒物的冲刷作用不明显。

3.3 气象因素的影响

3.3.1 降雨量

梅雨期(6~7月)PM2.5浓度(62 μg/m3)比其他月份(74 μg/m3)降低16.2%;PM10浓度(106 μg/m3)比其他月份(123 μg/m3)降低13.8%。梅雨期平均降雨量为231.2 mm,其他月份为178.1 mm。在降雨的作用下,颗粒物中的可溶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随雨水降到地面;另一方面降雨对大气颗粒物有一定的冲刷作用。

3.3.2 风向与风速

由图2得知,研究区主导风向为东东北风(20.1%)、东风(17.8%)、东东南风(11.9%)、东北风(11.4%),PM2.5、PM10浓度随风向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而言,PM2.5浓度在西西南风、西风、南东南风下较高,依次为97、94、91 μg/m3;PM10浓度在西南风、西西南风、南东南风、西风下较高,依次为173、167、166、151 μg/m3。在观测点西南、西西南、南东南、西等方向上存在某些大型石化、热电、钢铁等企业,可以推断PM2.5、PM10浓度随风向变化的特征与这些企业的排放有一定关系。此研究结果也为该区域实施大气颗粒物网格化监管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4 结论

(1)2013~2015年研究区PM2.5年均值分别为73、71、70 μg/m3,PM10年均值为131、122、106 μg/m3,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二者年均值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2)研究区PM2.5、PM10浓度每年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PM2.5最低值为43 μg/m3,最高值为113 μg/m3;PM10最低值为87 μg/m3,最高值为173 μg/m3。

(3)研究区梅雨期相较于其他月份PM2.5平均浓度降低16.2%,PM10降低13.8%。

(4)观测点西南、西西南、南东南、西方向上某些污染企业对研究区PM2.5、PM10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王黎佳,邵 科.杭州市大气颗粒物监测及现状分析[J].绿色科技,2016(16):45~46,50.

[2]Zhao P S,Dong F,He D,et al.Characteristics of concentration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for PM2.5 in the region of Beijing,Tianjin,and Hebei,China[J].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13,13(9):4631~4644.

[3]林 瑜,叶芝祥,杨怀金,等.成都市西南郊区春季大气PM2.5的污染水平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16,37(5):1629~1638.

[4]张 恒,周自强,赵海燕,等.青奥会前后南京PM2.5重金属污染水平与健康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16,37(1):28~34.

[5]张 进,程金平,许 谭,等.上海市某工业区大气颗粒物(PM10)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分布特征[J].环境化学,2007,26(5):689~692.

[6]梁俊宁,刘 杰,陈 洁,等.陕西西部某工业园区采暖期大气降尘重金属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2): 318~324.

[7]王黎佳,邵 科.杭州市大气颗粒物监测及现状分析[J].绿色科技,2016(16).

第7篇

【关键词】秦皇岛市;采暖期;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气象因素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onitoring of PM2.5 and PM10 in two month(Heating season is one month; Non-Heating season is one month) is given to show the changes in characteristic pollution of PM2.5 and PM10 in heating season and non-heating season, and association between heating season’s PM2.5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Qinhuangda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level of PM2.5 in heating season obviously higher, almost 1.13 times than in non-heating season. Moreover, the share of PM2.5 in PM10 during the heating season also higher than the non-heating season. Qinhuangdao has severe PM10 pollution. Daily average PM10 exceed the Secondary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of China 12.7% and 14.0% in heating season and non-heating season. The diurnal variations show an inverted S-curve between PM2.5 and PM10 in heating season and non-heating season. (Show peak in morning and evening) PM2.5 influenced by variou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has show a good correlation of diurnal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and evaporation capacity.

【Key words】Qinhuangdao; Heating season; Non-Heating season; Atmosphere particles;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 Meteorological factors

0 绪论

国际上把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该粒径范围的颗粒物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它们可以吸附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特别是那些易致突变致癌的物质。一旦这些颗粒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久累积下来,便会产生遗传毒理作用,进而危害机体。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肺动力特性试验组研究报告提出:5~30μm粒径的颗粒物会沉积在鼻咽部和支气管上部;1~5μm粒径的颗粒物大部分沉积到支气管,少数进入肺部[1]。由此可见,PM2.5较PM10危害性更大。

秦皇岛作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其旅游业(第三产业)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秦皇岛的经济发展。目前,对秦岛大气颗粒物污染物特征、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等方面都有了一些研究,但只局限于PM10方面,对PM2.5污染特征以及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是对秦皇岛大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实测,探寻秦皇岛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PM2.5质量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以期为秦皇岛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对策。

1 采样方法与设备

1.1 采样地点与时间

采样地点位于海港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招待所三楼平台,距离地面约8米,周围无明显污染源,主要为文教及居民区。此采样点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本研究的采样周期为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两个月,秦皇岛的采暖期为每年的11月5号―4月5号,本研究采暖期的采样时间为2013年11月5日至2013年11月30日,非采暖期的采样时间为2014年4月6日至2014年4月30日。颗粒物日变化曲线的采样时间为2013年12月16日~17 日、2014年4月16日~17日进行。

1.2 采样方法与设备

PM2.5采样参照《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HJ656-2013)进行[2]、PM10采样参照《环境空气PM10、PM2.5的测定 重量法》(HJ618-2011)进行[3]。

PM10、PM2.5采样器采用青岛崂山应用技术研究的崂应2050型空气/智能综合采样器,电子天平采用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FA1004型分析电子天平(可读性为0.1mg ,线性为小于等于0.2mg),滤膜采用青岛崂山应用技术研究生产的玻璃纤维滤膜。

气象资料来自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秦皇岛的同期气象资料。

2 结果与讨论

2.1 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2.5、PM10的平均浓度水平

根据2013年11月(采暖期)及2014年4月(非采暖期)的日监测数据,通过计算得出采暖期与非采暖的日平均浓度以及比值,如表1所示。

PM2.5在采暖期的日均浓度大于非采暖期,其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低、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小、相对湿度较大、大气稳定性好、不易形成良好的扩散条件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秦皇岛地处北方,11月5号开始进行锅炉取暖,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污染。PM10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都保持着较高的污染水平,非采暖期PM10的平均浓度更是超出采暖期的水平,其原因是本研究非采暖期的平均值仅是2014年4月日均值的月平均,不能很好的代表秦皇岛非采暖期PM10的平均浓度,非采暖期采样恰好处在秦皇岛的春季,春季秦皇岛多大风天气,西北地区的粉尘经大风长距离的输送到达本地,以及本地建筑企业粉尘的交加,致使秦皇岛春季表现出较高的粉尘浓度,粉尘中PM10占了绝大多数。这与张宝贵等研究结果:秦皇岛春季多为沙尘,PM10的高值多出现在2月~5月,峰值出现在4月相一致[4]。因此秦皇岛春季表现出较高的PM10浓度。

据表一可知:采暖期PM2.5在PM10中的比重为0.41,非采暖期PM2.5在PM10中的比重为0.35.由此可以看出采暖期对于PM2.5贡献比较大。这与锅炉大量燃烧煤炭,产生大量的细微颗粒物及采暖期较差的空气扩散条件有关

2.2 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2.5、PM10日变化

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2.5、PM10的日变化趋势,见图1所示。总体上,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2.5和PM10均呈现“倒S”的日变化趋势(即早晚双峰),但采暖期与非采暖在变化幅度,峰值大小上有所差异,这与刘鲁宁的研究结果PM10的日变化趋势呈现早晚双峰的变化趋势相一致[5]。

采暖期PM2.5的峰值分别出现在8:00和20:00,最低值出现在14:00左右,峰值浓度分别为76μg/m3和90μg/m3;非采暖期PM2.5的峰值分别出现在8:00和22:00 ,最低值出现在14:00左右,峰值浓度分别为 53μg/m3和76μg/m3。从图一看出:6:00~8:00 PM2.5的质量浓度呈现增加的趋势,其原因与交通早高峰有关,此时段汽车排放大量的尾气,增加了空气中细微颗粒物的浓度。8:00以后PM2.5的质量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为太阳辐射加强,大气的不稳定度增加,颗粒物扩散条件较好。傍晚后PM2..5呈现增加趋势,主要原因与交通晚高峰有关,此时汽车排放的尾气较多,这增加了空气中细微颗粒物的浓度。

采暖期PM10的峰值分别出现在8:00和22:00,最低值出现在14:00左右,峰值浓度分别为203μg/m3和155μg/m3;非采暖期峰值分别出现在8:00和0:00最低值出现在10:00,峰值浓度分别为210μg/m3和194μg/m3。PM10呈现与PM2.5相似的规律。

2.3 采暖期PM2.5的质量浓度与气象因素关系分析

采暖期的PM2.5质量浓度比非采暖期高,对采暖期的PM2.5进行综合研究有着更现实的意义。采暖期PM2.5质量浓度不仅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还会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根据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秦皇岛同期气象资料中的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蒸发量、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日照时数、平均地表地温等9个气象因素,分析PM2.5的质量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通过研究发现,平均相对湿度、蒸发量与PM2.5的质量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最高风速、极大风速、日照时数、平均地表气温等与质PM2.5量浓度关系不太密切。鉴于时间等原因,本文重点对采暖期PM2.5质量浓度与有着密切关系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

2.3.1 PM2.5质量浓度与平均相对湿度的关系

PM2.5、的质量浓度与平均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2所示数据均进行扣除了无效数据及偏离值的处理)平均相对湿度越大,PM2.5的质量浓度越大,可见平均相对湿度与PM2.5质量浓度存在正相关性关系。这与李凯等的研究结果PM2.5的质量浓度与日均相对湿度呈著的正相关相一致[6]。其原因是: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较大时,某些颗粒物如:艾根核膜(Aitken)可以发生成核作用,即可以作为凝结核,促使饱和蒸汽在颗粒物上凝结为液滴(也就是说大气中的颗粒物附着在水汽上),蒸汽溶解在微粒中,空气湿度大不利于颗粒物的扩散等原因造成的。

2.3.2 PM2.5质量浓度与蒸发量的关系

PM2.5质量浓度与蒸发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图2所示数据均进行扣除无效数据及偏离值的处理)蒸发量越大,PM2.5的质量浓度越小,不难看出蒸发量与PM2.5的质量浓度存在负相关性关系。这是因为:蒸发量与太阳辐射有着密切的关系,蒸发量大表明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强,其近地面的温度较高,这加强了空气的垂直交换,空气的扩散能力在增强,细微颗粒物的浓度自然得到降低。蒸发量小时,太阳辐射较弱,空气的扩散能力下降,大气较稳定,不利于空气扩散,进而导致PM2.5的质量浓度增加。

3 结论

3.1 秦皇岛市采暖期PM2.5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非采暖期,约为1.13倍。采暖期PM2.5在PM10中的比重明显高于非采暖期PM2.5在PM10中比重,秦皇岛春季PM10污染较为严重。

3.2 PM2.5、PM10 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日变化均呈现“倒S”型(早晚双峰),日变化趋势受交通高峰及采暖的影响较大。

3.3 PM2.5的质量浓度与气象因素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与PM2.5的质量浓度有关的气象因素不是单一,往往是复合的。其中平均相对湿度、蒸发量与PM2.5的质量浓度有相关性关系。

3.4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秦皇岛颗粒物的污染深受季节的影响,春季秦皇岛的PM10浓度较高,建议政府部门在春季应严格监控建筑等易产生粉尘的行业,秦皇岛采暖期PM2.5浓度较高,这与汽车尾气的排放及采暖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强机动车管理,严禁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上路行驶。PM2.5与气象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建议做好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蓉.环境化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11.

[2]HJ656-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S].

[3]HJ618-2011 《环境空气平PM10、PM2.5的测定 重量法》[S].

[4]张宝贵. 秦皇岛市空气污染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8.

第8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现状;成因

引言

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城市酸雨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所带来的后续反应已经逐渐加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存等都带来了很大威胁。加强对城市大气污染的问题治理就新的比较关键,这也是当前城市化发展当中比较重要的课题。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分析探究,就能有助于从理论层面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1.城市大气污染的特征以及现状分析

1.1城市大气污染的特征体现分析

城市化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在城市化发展中愈来愈突出。从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来看,在细菌的含量方面相对比较高。由于城市的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在绿化的面积上比较小等,这就使得大气当中有着大量细菌存在[1]。特别是在工业区的细菌量是比较大的,然后就是在城市的商场以及街道等领域的细菌含量比较高。这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城市大气污染的特征还体现在,总悬浮颗粒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相对比较高。对大气污染的成分分析来看,其中在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方面的浓度是比较高的。这些物质是对人体有着严重危害的。大气污染当中的煤烟型是比较主要的污染类型。这就和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应用有着紧密联系,在对经济发展的同时,煤炭的使用也对大气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大气污染中的新兴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是比较严重的。

1.2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来看,主要的污染是以煤炭污染为主。我国作为煤炭能源消耗大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当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煤炭资源的消耗。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下,家用汽车的增多,在汽车尾气的增加下,对城市大气的污染就有了加重。而这些大气污染最为主要的源头就是煤炭资源的消耗所致[2]。再者,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以及在新兴的城市污染方面有了加重。在这些层面的污染方面,就对城市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有了加强。

城市大气污染重的扬尘污染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城市的迅速发展期,由于对房屋的拆迁以及施工建筑等,就造成了大量的扬尘,对城市的大气环境有了很大影响,使得整体的大气环境质量大大降低。这就不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对于这些层面的问题就要能充分重视,并要能找到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从根本上进行有效解决。

2.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以及防治的措施探究

2.1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

造成当前的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人们在环境保护的意识层面没有加强,以及在环境保护执法过程中没有加强,这就使得大气污染的问题比较严重。城市化进程中,政府的只能发挥是比较重要的,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推动有着重要责任。但是一些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的增加,对环境保护的问题就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对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面没有加强,这就必然会影响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另外,由于在对产业结构方面没有注重优化,在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方面没有合理化实施,这就造成了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工业能源的消耗方面,主要是煤炭为主,在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重能源利用的合理性,在产业结构方面没有注重优化等,这就造成了大气污染问题的出现[3]。还有就是在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层面相对比较缺乏,这也是造成大气污染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

2.2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的措施探究

为能有效防治城市大气污染,就要注重多方面措施的实施。笔者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探究,通过相应的方法研究,就能有助于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

第一,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大气污染问题进行防治,就要能充分注重让全民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控能力方面不断加强。环境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愈来愈重要,加强大气空气的问题解决,就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及时性的转变。政府方面要将自身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妥善实施,能结合具体的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空气监测管理体系。注重对城市居民在大气环境保护层面的教育工作实施,从基础做起才能有利于保障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

第二,加强法律层面的制度完善制定以及执行。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解决,要能从法律层面进行着手加强。通过法律体系的完善实施,注重城市大气污染的法律体系完善化建立,才能真正有助于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在当前的法治化进程中,在法律方面的加强就能有效对大气污染问题得以解决[4]。这就需要按照《21世纪议程》以及《中国21世纪议程》当中的环保原则加以执行,并要充分重视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法规原则加以严格的遵循。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利于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

第三,注重从产业结构方面科学化调整,对颗粒物的排放量最大化控制。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就要能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在产业结构层面能够及时有效的调整。其中在重工业的污染源问题上就要针对性解决,对环保型以及技术型的重工业发展进行加大扶持,并对严重污染的工业发展进行整改以及关停等措施的实施,要能使得废弃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相应的标准。工业企业自身要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良好树立,并能对自身的环保措施的实施有着使命感。只有在产业结构层面得到了优化调整,才能真正有利于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

第四,注重城市扬尘以及机动车污染源的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中,扬尘以及车辆尾气的排放是重要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威胁。这就需要能够注重将城市扬尘的污染治理工作得以完善化实施。在建设工程中的施工,就要在施工中设置围挡墙,防止扬尘的大量扩散造成空气环境的污染[5]。并要在汽车尾气的排放方面加强技术的应用,注重对汽车的环保检验的工作良好实施,对不达标的车辆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解决,在尾气排放量方面能够达到一定标准。这些方法都是对大气污染问题解决的有效措施。

第五,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要能在资金投入上能充足化的呈现,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上能得以完善化实施,以及注重植树造林的工作实施。通过多方面的手段方法实施,就能有助于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

3.结语

总而言之,对城市大气污染的问题解决,就要能注重多样化措施的综合性利用,在技术层面以及管理层面和政策上等,都要能和当地的环境问题相结合,针对性的解决才能有助于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为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娟,郭治敏,李刚.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11).

[2]王海云.城市大气污染的特征及其防治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03).

[3]张越,张国峰,佟霁坤.试论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J]. 科技展望. 2016(06).

[4]乔晶晶.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6(02).

[5]杜庆萍.浅析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J]. 绿色科技. 2014(02).

第9篇

【关键词】混合型污染;污染源;人为污染物

1.绪论

由于城镇人口众多、工业发达、车辆密集,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硫氧化物、悬浮颗粒、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光化学氧化剂等,多达100 多种,这些物质不仅危害人体的健康,而且影响了城镇的形象和发展环境。

1.1 城镇污染源的类型

大气污染源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其中天然源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气的天然污染源主要包括森林、自然尘及火山活动, 草原火灾排放物,生物排放物、海浪飞沫。人为污染源按照产生污染部分,可分为民用源、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交通源等;按照能源结构分为焦炭、煤炭、重油汽油、天然气、柴油等。同样人为污染源也可以按照流动源和固定源分类,按照排放轨迹分类。

1.2 城镇大气污染的特点

现在,我国大部分发达城镇处于由煤烟型污染过渡向机动车尾气污染为主的光化学污染时期, 光化学污染的主要特点是高浓度的臭氧和细颗粒物。欠发达中小城镇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主要特征为二氧化硫、颗粒物。

我国受到广泛关注的大气污染物是颗粒物,据统计,在我国有监测的343个城市中,60%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超标,并且颗粒物成份多样且复杂。

2.大气污染源分析技术

2.1 大气污染源分析技术的意义

空气质量与污染源排放息息相关,污染源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即“源-受体”关系,因此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关注的核心问题。大气污染源分析技术是区分和识别大气污染的复杂来源并定量分析其源贡献率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它是确定各种排放源与环境空气质量之间响应关系的桥梁,是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非常复杂的课题。

2.2 大气污染源分析技术简介

据资料显示,对大气污染来源的研究始于以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分析和以污染源排放清单为基础的扩散模型(源模型),20世纪70年代将着眼点由排放源转移到受体,开始了受体模式的研究。目前大气源分析技术的两大基本技术分别是:①基于源的大气扩散模式的源解析技术;②基于受体模型建立起来的源解析技术。其中源解析技术可以广泛用于一次及二次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的来源解析的;受体模型的解析技术主要用于具有复杂来源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这两种解析技术方法各有优缺,不能相互替代,通常是将这两种方法联合起来进行污染来源解析研究,出现将源清单、扩散模式和受体模式集成加以综合应用的趋势。

现在,发达国家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污染源清单及数据库、各种源的排放因子系列和源排放化学成分谱库、各类大气扩散模式系统以及各类受体模型,为研究和确定源-受体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大气污染源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 研究大气环境中的源-受体关系、确定影响空气质量的重点污染源, 是空气质量管理的关键。现今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2.3.1有机物示踪CMB 模型

示踪物是一类污染源的特征化学指纹的代表,是确定各类源排放的关键。大气颗粒物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有机物,其分子组成具有很强的源特征性, 是源示踪物的最佳候选者,在一些示踪功能消失或污染源排放的无机特征物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机物对污染源的示踪作用日益明显。

2.3.2受体模型和扩散模型的联用

现在, 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要求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将受体模式和扩散模式这两类模式结合使用,成为源解析研究的趋势之一。扩散模式可以计算由于成分谱相似而使受体模式无法解析的某些特定污染源的贡献, 使得污染治理方案更有针对性,受体模式的优势在于不要求对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 不依赖于气象资料和气溶胶在大气中的许多特性参数, 能解决扩散模式难于处理的问题。

2.3.3反向模式技术

反向模式是将传统的受体模式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式结合在一起, 引入空气质量观测资料的约束,运用一定的数值方法,计算包括污染源在内的一些输入数据和参数的调整因子,使得大气化学模式在利用调整后的源排放和其它参数进行模拟时,污染物的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程度得以提高。

我国大气污染源分析工作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缺乏研究的广泛性和系统性,今后应该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加以发展,从而进一步解决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

3.结论

城镇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如何防治城镇大气污染,降低危害程度,是全球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是:在工业污染源或固定源的污染未得到根本控制之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必须以命令控制型和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手段无疑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

治理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措施,在一些城镇加大治理力度,已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我国环保事业尽自己微薄之力,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科]

【参考文献】

[1]韦洪莲.中国城市大气颗粒物解析研究及空气质量[A].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天津:南开大学,2003.

[2]董树屏,刘咸德,Willy Maenhaut.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A].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天津:南开大学,20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