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信息资源的意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4 15:56: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信息资源的意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信息资源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电子政务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089-02

信息、物质、能源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项基本资源。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也实现了跨时空的发展,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逐渐向不同的领域覆盖,信息资源已经与人力资源一样成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具有潜力的一种战略性可再生开发资源。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取得成就的重要助力和关键因素。信息的掌握和占有也成为现代国家之间实力竞争中与人力资源并驾齐驱的重要部分之一,即谁能及时快速尽可能地占有更有效的信息资源并加以合理应用到管理中,谁就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优势,就能够拥有生存权和发展权,便可以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而也就此出现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而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资源生产者、拥有者、处理者和使用者,掌握着全社会信息资源中价值更大、质量更好和可信度更高的信息,不可否认它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对完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

一、政府信息资源及政府信息管理的内涵

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所有活动所涉及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它包括信息内容资源以及收集、处理、传输、、使用、储存信息内容的技术、设备、网络和人力等资源[1]。根据政府信息资源我们能够简单地判定出政府信息管理就是政府对于所采集处理,利用交换的信息或数据资源进行管理的活动。但在复杂的政府事务中,政府信息管理相比要更加复杂多样,受到多元因素影响,因而我们进一步得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和控制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系列活动,将政府信息资源活动中的各项要素(包括信息、设备、机构、技术、人员、资金等)作为管理对象[1],从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经济、人文等方面去综合管理政府信息资源,以保证政府信息资源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

二、我国政府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起步早,技术手段先进相比,纵观我国当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不难发现,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背景下,才开始发展政府信息化管理工作。到今天才三十多年的时间,在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交换等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人们的意识和观念落后,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严重,信息互不沟通。如各地建立的119,110,120,122等应急指挥中心,共享意识落后,基本上是分散调度所属资源,缺乏强有力的协调运作机制,不能有效整合,信息无法互通互联,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

再如政府信息公开不够。2005年发生在哈尔滨市的水事件,市政府于停水的次日上午才第一次停水公告,是一种信息公开不及时的表现。对于这类危机事件,应该在出现之时就及时地向公众公开信息,为应对危机首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避免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民众恐慌心理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另外在事件中,政府公告回避了停水原因,检修停水时间“约为”四天的说法也很容易引起市民对停水原因的猜测,导致市民对政府的威信产生怀疑,造成谣传。这种不及时与不透明的信息不公开行为,是导致政府危机处理延时的重要原因[2]。所以说,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与服务时如果存在着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公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无法将问题控制在最合适的范围内。

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中,政府等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第一原则就是及时快速的对信息进行处理与公开,所以在危机事件中公众对于政府的信息公开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的汶川地震、2009年的钓鱼执法、2010年“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和广西桂平市“3・11”水上交通事故、温州动车事故,2011年日本海啸引起的福岛核电站泄漏造成的购盐恐慌等突发事件,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内容对公众的公开程度无不影响着政府危机管理的水平。正是由于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危害性、复杂性等特征,如果政府不能够及时主动的将信息公开,与新闻媒体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和提供准确的事态进展情况,就会使公众很容易听信来自各种渠道的谣言与流言,并且立刻陷入恐慌,甚至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我们说政府信息管理的好坏对于政府的行政能力与国家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政府信息管理的意义与作用需要我们正视。

三、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围绕政府信息资源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以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核心,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信息政策法规作为保障,信息素质的培养作为关键。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对于提升政府信息资源价值,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1.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有利于政府决策制定的科学民主性与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促进行政的高效运转,有利于行政机关内部信息的交流沟通以及信息的有效传递,并能够使得政府快速准确地掌控大量的外部信息以及公众的反馈意见与建议同时对此进行开发和利用,发挥政府在社会中的正外部性,提升政府信息资源价值,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利用率,为政府的快速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科学民主地制定行政决策,同时它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强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因为信息的收集和掌握的多少对于决策的制定阶段起着不容忽视的意义,信息掌握的越详细,在做出决策和计划的时候,考虑的相应也会更多,也越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和在执行阶段的有效性。

2.加强政府信息管理,更新与改进政府信息管理设备、技术,能使政府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高效地管理信息。能够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中,因信息不畅导致的重复建设、盲目决策,造成巨大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和由于信息处理手段落后、造成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闲置问题。减轻政府内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工作量,节约人、财、物,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政府开支,有利于精简机构。政府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把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变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信息的,引导市场竞争向规范和健康的方向发展,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政府机构的变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完善调控能力、宏观运行能力和服务管理能力,促使政府事务公开、高效、透明、廉洁和共享,有利于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和阳光型政府,廉洁政府,有利于我国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迈进。例如今年上海自贸区开展的“一站式”服务,政府通过互联网打破时空的限制,将各种办事服务和审批服务通过网络技术,提供一个协同办公的环境,在网上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电子采购与招标服务、电子税务服务、电子证照办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服务,逐步实现了政府行政审批等项事务的网上办理,建立并拓展便民、利民的电子政务体系,较好地吸引辖区外的新客户和企业伙伴接入,促进经济贸易区和全球联结的发展。

4.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实行政务公开,有助于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密切政府与民众的联系,保障公民知情权,激励公民参与权力监督,抑制在传统行政方式中容易滋生的公权力滥用现象,改善政府的公众形象,转变政府的传统管理职能,积极发挥政府在社会中的服务职能,同时能促使政府工作人员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公开行政和透明行政。比如,这两年各级地方政府建设的官方网站,使得民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政府的政策同时积极建言献策,实行公民的监督权,特别是一些政府官方微博等的普及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为反腐反贪提供了有力的渠道,所以保持政府与公众、中央和地方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对于营造良好的官民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政府信息管理是实现政府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必将强有力地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信息资源中心”,政府管理国家的过程就是搜集信息、加工处理、科学决策的过程。政府职能的正确履行依赖于适时准确的信息。政府信息化无疑对政府搜集处理信息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对政府管理乃至整个社会地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在政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我们还必须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达到“社会公众对公共信息需求满足程度”,“人类绝大多数成员共同平等地享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服务”。

四、我国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方法

我国目前虽然采取了电子政务,开通政府官方网站,但是政府在信息的公开,收集,处理等方面明显的存在不足,如政府网站上大多公布的都是职能介绍,法规政策文件,公告指南等常规内容,并且信息的更新速度比较慢,好多都是两三年以前的信息或者其信息的内容多为大肆宣传政府功绩而民众的意见专栏多成为摆设。

所以,为了保证政府服务与管理职能的实现,保证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政府行政的高效运转,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和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要求,我国在加强信息管理方面可以根据国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而采取多种手段:首先,可以成立专门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于来自网络、民间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并及时向上级以及下属部门进行反馈和传递;其次,可以加强政府与民间的非官方思想库的合作以及发挥专家、官方思想库的作用,充分调动民间的力量和资源,鼓舞他们的积极参与性,适当的放权给非政府组织,有利于政府掌握到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再次,按照统一规划标准、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保障安全的原则,建立国家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全国性的联网,打破各级政府机构之间和机构内部之间存在的信息流阻碍,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尽量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第四,加强制定和建设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政务有关的法律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政策作为支持,并且开发此方面的人力资源作为技术储备,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的建设,广泛地收集且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以通过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实现政府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塑造一个科学、民主、透明、高效的政府。

参考文献:

[1]杨志芳.信息管理基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62.

第2篇

关键词 医学信息 搜索引擎 信息检索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trieve in Information Age

SHANG Hongyi[1], YIN Xianbiao[2]

([1] Jiangxi Dermatology Hospital Information Sec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46;

[2] Jiangxi Radio & TV University, Open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46)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 to discuss research methods and steps to retrieve medical information network,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Cited the way the network retrieves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pth of the fa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 get medical inform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Key words medical information; search engi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医学信息检索是一个综合的技能,和医学、传播学和计算机技术主题密切相关,相互渗透。医学信息检索旨在建立和完善信息检索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服务模式的发展经验,探讨医学信息检索技术和方法,总结继承的高级文件管理和文献资料的使用规则。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数据信息量大,开发了不同的专业数据库,根据各种数据库的专业特点,有着不同的服务模式和检索方式。医学信息资源在网络上不同的存储形式,如何有效获取检索途径及方法对于医学研究工作人员和非医学研究工作人员都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1 医学信息资源

信息是用来描述所有事物和其属性状态反映的物理符号。医学信息是其中的一种,包括了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等内容,涵盖了医疗和保健信息的所有东西,人类疾病和死亡等所有事物的状态都是医学信息。医学信息是有别于任何其他信息的,统计数据显示生物医学期刊的数量是占了整个科学期刊的1/7。据统计,在互联网的所有信息中医学信息资源达到15%以上,在所有学科中居于数量之冠。在工作、生活当中,人们不断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产生了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的医学信息。为了使未来的人从中总结、获取经验,人们通过某些物理符号将使用这些医学信息记录在不同的载体上形成了医学信息资源。

人们在分享已有的医学信息资源这一宝贵财富的同时,使用它来为人类服务,然后生成新的医学信息。这些新的医学信息在人类各种实践活动中,显性、隐性地指导着医疗实践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网络医学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医学信息资源形成一个有序化的整体结构。然而,庞大的医学信息资源和人们所需的具体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矛盾,所以必须使用搜索工具和检索技巧才能获得特定有效的医学信息资源。

2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检索的途径

2.1 国外搜索引擎

2.1.1 Medline数据库

Medline数据库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花费300万美元设计、开发的第一个大规模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完成于1964 年,也是第一个基于计算机,将检索服务提供给广大市民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医学数据库,是MEDLARS系统30多个数据库系统中最大的一个,是目前用户数量最多,使用最频繁的生物医学文献计算机检索系统。1971年底,Medline数据库网络系统正式上线,用于远程医疗资讯中心在线搜索,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在线医学文献数据库。1997 年以来,Medline数据库一直对个人免费开放,该数据库收录文献约有88%是全英文版的,数据库涵盖了从 1950 年到现在的各种有价值又系统的生物医药与健康医学文献。大多数的搜索引擎都可以检索到Medline站点的内容。Medline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又十分实用的医学专业数据库,包括了大量的作者、题名、摘要、目录、正文。包含了全球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0多种生物医学期刊。但是该数据库有两个缺点:(1)有部分文献是收费的。(2)大部分文献格式为PDF。这两个缺点会影响用户的检索,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站点进行元搜索,结合其他医学专业数据库的优势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 Medseape

Medscape是目前最实用的综合性医学搜索引擎。美国公司Medscape公司1994年研制,1995年6月投入使用,由功能强大的通用搜索引擎AltaVista支持,可检索图像、声频、视频资料,至今共收藏了近20个临床学科,拥有会员50多万人,临床医生12万人。Medscape是Web上最大的免费提供临床医学全文文献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CME)的网点,提供根据疾病名称、所属学科和内容性质(会议报告、杂志文章的全文或摘要等)的英文着个字母的分类检索(The Medscape Index)。

2.1.3 PubMed

PubMed是一个不需要注册的免费网站。由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2000年4月开发的,基于WEB的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它是NCBI Entrez整个数据库查询系统中的一个。但是该系统只提供作者、题名、摘要、目录并不包括期刊论文的全文,但可能提供指向全文提供者(付费或免费)的链接。

2.2 国内搜索引擎

2.2.1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是专门针对生物医学领域量身定制、开发的专业医学信息数据库。据官网统计截止2013年3月,《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医学类现刊1432种,过刊691种,医学相关期刊5600多种, 120种刊被SCI、Medline等收录。累计收录文献量超过900万篇。《CHKD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80家医学院校以及300多家其它院校,其中为独家博硕士论文供稿单位共计208家,文献总量超过30万篇,年更新量达30000篇。《CHKD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论文集5437种,年更新9万多篇。《CHKD报纸全文数据库》收录报纸15种,相关报纸1000多种,年更新3万篇以上。

2.2.2 万方医学网

万方医学网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医学权威机构、医学期刊编辑部、权威医学专家推出的,面向广大医院、医学院校、科研机构、药械企业及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医学信息整合服务链接全开放平台。一是针对医院的科研需求,提供科研支持、成果管理、学术推广、医患教育四个方面的信息服务;二是针对药企推出学术推广卡、学术专题、学术监测等信息服务;三是针对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服务。

3 总结

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医学的进步搭建了一个共同攻破疑难病症的无国界医学组织平台。医学信息检索已成为国内与国际医学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在网络上提供功能强大的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在互联网使用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检索医学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步骤,才可以迅速找到用户需要的信息,再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率。但在信息检索过程中,检索方法很重要,同时检索经验也很重要,需要我们平时的搜索过程,总结检索方法,积累检索经验,提高检索策略,旨在尽可能的提高检索效率。

参考文献

[1] 付爽,乔欢.国外网络医学健康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综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12.

第3篇

关键词:期货 信息 贸易 政府宏观调控

信息资源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是微观经济单位决策的基本依据,而且会改变经济形态、甚至影响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因而具有卓越的战略意涵。此外,发达的信息资源体系亦是大国崛起所需的基本要素。

现代市场体系中,期货体现着大量交易者的预期,对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价格具有良好的促发或引导作用。经过深加工的期货交易信息还可以成为经济的晴雨表,能更好地被用于观察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国际实践表明,掌握期货信息资源,并充分合理利用,不仅有助于健全市场机制,增强市场活力,而且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来说,期货市场方兴未艾,很多部门和民众对期货所隐含的信息却又认识和利用不足。借鉴国外经验并根据本国国情,从多角度、多途径加大期货交易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并向全社会传播推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利用信息安全维护金融安全,美国金融危机的警示

经济和金融安全是所有国家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在以往,经济或金融安全主要从国外和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内部运行机制进行考虑,但是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向金融危机的演化则警示人们:信息安全的内含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资源的开发、披露、传播和利用必须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

1、美国金融危机中隐含的信息披露难题和监管困境

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2008年又演化为冲击全球金融安全乃至实体经济安全的严重金融危机。关于这次危机的产生机制究竟如何,尚在经济学家的研究之中,但是衍生品在危机中的作用也成为无可否认的关键一环。客观考虑,衍生品是一个中性的工具,所有的衍生品最初的设计目的都是用来防范或转移风险。那么,美国金融危机中场外衍生品(其实只是CDS)怎么推动了危机的持续蔓延呢?问题的根源就在于CDS等信用衍生品存在严重的信息披露难题。

首先,资产负债表无法显示市场隐含的巨大风险。在金融机构从事衍生品交易活动后,会计平衡表仅能记录表面上的资产和负债信息,很难揭示出实际隐含的风险内容和风险规模。正因如此,作为表外业务的衍生品交易就可能会逆转、加速或者减弱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因此在危机产生后,美国大量金融机构出现大规模资产减计和流动性不足,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危机的传播和演化。

其次,OTC衍生品交易缺乏足够的报告制度和披露制度。监管当局、交易对手方及其他机构很难对公司信用等级和交易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当市场承受压力时,缺乏关于某公司市场及信用风险方面的信息,以及对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从多方面冲击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一是,在谣言、市场恐慌等不利信息作用下,使债权方撤资,最终损害公司的融资途径。二是,导致市场参加者进行防御性头寸调整。

2、不合理的现代信息传播方法也促成了美国金融危机

互联网在世界金融体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和有益的作用。“十多年来,互联网使信息民主化的作用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它能赋予个体投资者力量,让混乱的金融市场更加透明,并且创造出了新一代的普通投资者,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投资从标准普尔500指数到棕榈油期货的任何东西。”“信息需要自由,信息能够创造一切”到21世纪达到了顶峰。

但是,信息自由也造成了金融中不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等。这种不对等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付费信息与不付费信息之间存在差异,使投资者划分为有能力获取信息的人和没有能力获取信息的人。其二,信息分析能力的不对等。普通投资者在享有信息自由的同时,往往会淹没在数据当中,无法全面了解和深入评估其投资的产品。而交易商、银行业者和金融策划师则建立起了随时跟踪、分析和选择各种信息和产品的捷径。因此,那些大量数据形成的数据迷雾“帮助华尔街一些自作聪明的人像玩电脑游戏一样轻易地劫持了全球经济――凭借的是即时信息和数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

因此,避免下一次类似危机的办法就是改进信息资源的传递机制,加强互联网整合信息的能力,使所有的普通投资者、政府以及监管机构能合理享有和充分利用金融产品信息。今后,金融体系必须能够对信息做出解释:现在的金融市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警惕什么。

3、建立以期货交易所为模式的正规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是实现金融安全的基本归宿

客观而言,美国金融危机中的CDS等信用衍生品是非常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其之所以发展成为危机的“肇事者”之一,关键的原因是存在着严重的信息披露不足和监管困难。作为场外交易的衍生产品本身就具有表外性,因此信息披露和监管本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缺陷。这从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场内交易期货和期权的安全性和重要性。在危机过程中,那些在期货和期权交易所进行衍生品交易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并没有出现大规模亏损和倒闭。因此,从衍生品市场的角度看,实现金融安全,防范金融危机,应将加强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信息机制重新构建。可以选择的方式有:第一,将部分场外交易的衍生品移植到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第二,场外的衍生品应选择合理的交易系统或平台。第三,利用清算所或者期货交易所的清算所对衍生品进行集中清算。这些选择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合理的信息披露途径,使更多的投资者能够有机会对交易产品的价格信息和风险特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也有助于监管层对衍生工具交易过程隐含问题的展开动态持续监管。

4、信息安全范围扩大成为影响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

一般看来,信息安全的解释和理解或从技术角度考虑,或从保密角度考虑,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忽略了基于经济和金融安全角度的信息安全问题。从美国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信息安全的内含和外延都应有所扩大。不利于实现经济安全或者金融安全的信息体系必然隐含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安全或信息不对称问题。从理论上看,信息内容上的不完全、信息传播体系的缺陷甚至信息需求者对信息分析能力的巨大差异,都应构成信息安全理论的新的要素。

所谓信息不完全应有多方面的理解。第一,市场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能力存在限制。第二,经济或市场本身不能生产足够的信息。第三,即使信息充足,市场也不能有效地予以配置。这些方面的信息不

完全经过积累或发酵很可能成为金融不安全或经济不安全的诱因。所谓信息不对称则是指不同市场主体对信息拥有能力的差异。应该说,如果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将在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并影响金融安全。

因此,确保衍生品市场的信息安全,并有助于实现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从内容上看应至少包括:第一,风险预警机制,如建立起完整、可靠、灵敏、精准的金融和经济风险预警体系;第二,信息获取能力的公平性,如要使普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具有平等的信息获取能力,或者应控制大型机构对信息资源的滥用;第三,信息需要合理规范的平台,如通过建立规范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正在交易的产品的风险;第四,信息应成为监管的重要内容。政府当局不能只重视金融机构、投资者的具体交易行为,而且更要将重点向信息监管进行一定程度的转移。

二、利用期货信息服务实体经济:中国最现实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实体经济面临日益增多的国外国内市场风险。将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转移,并协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科学化解风险,合理安排生产,有效促进流通,往往需要借助期货市场所蕴含的丰富信息。

1、利用期货信息发展现代贸易流通

健康的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在国际上,粮食、石油、金属等大宗商品的贸易,均以期货价格作为合同的定价基准,即商品现货价格主要参考权威期货市场对应的期货价格。利用期货价格和基差信息已经成为安排商品流通的基本形式。例如:利用基差信息对商品进行定价和交易在美国商品现货流通中具广泛运用。商品买卖双方确定的未来价格往往是期货价格与基差之和。这就使得美国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能真正融为一体,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利用,现货贸易流通方式也实现向更高级形式发展。

如今,我国众多生产、贸易、加工、消费企业开始利用期货价格来组织采购、生产、物流和营销等经营活动,并取得不少进展。在有色金属行业和大豆行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跟踪利用有色金属和油料油脂期货市场的价格,这些行业企业要比那些不利用期货信息或缺乏期货信息作为指导的行业企业能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例如上市公司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等采取“上期所月加权平均价”作为合同定价基准,浙江宁波金光采用“基差+DCE豆粕期货价格”的方式的解决了现货贸易中定价的难题和贸易方式的缺陷。但是,与美国经验相比,我国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利用期货信息安排商品生产

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机制可以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期货价格。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都是在期货市场内完成。因此,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制定生产计划、选择销售时机、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已成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

我国各行业对期货信息的利用已经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以农业为例,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由小家小户的农民组织完成。对于广阔和剧烈变动的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而言,绝大多数农户缺乏对信息的准确把握,因而大大制约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但是近些年,在期货市场逐步发展并被农民逐渐了解的地区,期货信息已经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农产品生产销售中,大豆、小麦、玉米、橡胶等期货价格也已经成为东北、华北、云南等地农民以及农业产业组织安排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确定销售计划、锁定预期利润的重要依据。例如,东北豆农和云南胶农充分参照期货市场的信息把握销售时机和价格,实现了收入的较大增长;云南农垦近年来通过期货市场交割比现货市场销售价格平均每吨高出1,000元,垦区2005年人均收入1.07万元,较2000年增加了69%;2006年黑龙江省海伦市农民根据专家建议,决定多种玉米,少种大豆,当年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使农民增收10多亿元。

3、推动建立完善产业信息化体系

当代经济体系是一种高度依赖信息的经济体系。在全球大宗产品供求关系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价格信息对现代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信息化体系特别是农业信息化体系发展依然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这里以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例进行说明。农村信息化体系落后的一个体现就是缺乏完整的信息整理、机制,信息数据库也不完整。期货市场是一个公开的信息市场,在现代通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期货市场接受来自销区、产区以及世界各地的信息,在期货市场上新生成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迅速传播出去。可见,农产品期货市场本身就是农产品信息集散中心。因此,可以利用其支持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农业信息体系。第一,可以利用期货市场信息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第二,利用期货信息促进信息标准的统一,并推进公用农业数据库建设的实用性。第三,一些期货信息能够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如天气期货,为农业生产规避因天气变化而带来的自然灾害起到强大的市场引导作用。

4、利用期货推动建立“期货农业”模式

期货农业是订单农业的一次提升。在订单农业中引入期货交易、期货标准、期货信息,有助于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第一,利用期货推动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只有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才能保证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和统一规格,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大规模进入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由于期货交易对交割货物的标准有统一的要求,农产品购买者更愿意通过期货市场放心购买具有统一规格的农产品,农民更加愿意生产优质品种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存在能够促使农民自觉地了解标准化,增强标准化意识,从而在生产全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标准化生产,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第二,利用期货交易完善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在我国推行起来存在很多现实难题,如何保障订单的履约始终是关键缓解。发展期货农业,不仅可以如前所述,为农产品提供充足合理的市场信息,同时也有助于对冲农产品购销各方的市场风险,确保订单农业的稳固运行。

5、问题的紧迫性

尽管这些年我国实体经济中各部门对期货信息予以了关注,在部分领域取得一些进展。但是目前的进步只是个开端,全方位深入利用期货信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依然发展滞后。如,我国目前有近百家央企从事大宗商品进出口和生产加

工,但是参与期货市场的却很少。相比之下,95%的国际500强企业都是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我国的粮食企业,目前进行生产、加工、储运、流通形成有规模的粮食企业至少几十万家,但是根据期货交易所统计,粮食方面的法人客户还不到1万家,更不要说农民或农民组织了。因此需要各界联合探索,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发展期货市场、推动期货市场信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利用期货信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1、现货市场价格作为调控依据具有滞后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具有不同的市场基础,一是基于现货市场独自发展的调控,二是基于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共同发展的调控。由于现货市场是空间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期货市场是时间上的资源配置方式,因此具有不同市场基础的宏观调控方式、调控信息、调控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在没有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的经济体系中,一般来说,观察通货膨胀和经济走势时首先会想到CPI与PPI,但是这两个数据是每个月公布一次,且所反映的是前一个月的状况,就某种层面来说,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落后性质,这对于需要把握先机的交易者和宏观调控主体来说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政府在做宏观经济决策时,会因为现货市场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而缺乏有效性和前瞻性。即使调控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模型和测量工具对未来市场价格信息做出预测,但这种预测和判断往往不具有准确性。另外,由于现货市场价格的调控存在“消耗效应”,也会使调节效果逐渐削弱。

2、期货市场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新的信息源

与只有现货市场体系相比,在衍生品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则具有了新的决策信息源。由于期货价格能够不断根据变化的市场信息,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调整,并最终形成一种体现未来市场供求变化的动态均衡价格,因此这种期货价格要比通过宏观经济模型做出的价格预测更为准确,也要比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调研更省力,因此完全可以成为调控部门的决策参考选项。例如,在成熟的期货市场上,期货价格的长期大幅度上涨和下跌,可能预示着多方面问题,如供求关系可能或者已经出现失衡,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构筑合理的商品期货指数,有助于宏观调控主体根据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变化及时调整经济政策,避免陷入滞后调控和盲目调控的被动局面,降低调控成本,提高调控效果,即,使宏观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深入契合现代市场运行规律。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在积极使用利率和外汇期权、期货以及远期合约进行市场分析,其中包括英格兰银行、美联储、日本银行、法兰西银行以及意大利银行在内的一些主要国家的银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商品期货交易的信息含量对于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部门政策的预警作用和决策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亦是发达期货市场国家宏观部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如,CRB指数是一种较好反映通货膨胀的指标,可以成为通货膨胀的早期预警指针,为观察通膨状况的重要依据。CRB指数与债券收益率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应借鉴路透CRB商品指数经验,组织国内期货交易所以合理的产权形式,建立适合国内需要的商品指数期货,更好地为投资者和宏观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利用期货信息增强宏观调控的基础性力量

我国拥有庞大的农产品储备体系。储备物资的轮换不仅要从产品宜存角度考虑,而且应根据期货市场价格走势选择合理的轮入轮出时间。如期货价格走低,国家的储备物资可以轮入现货;价格再轮出储备物资,在客观上也有助于削减市场价格波动幅度。

4、增加宏观调控的影响途径

期货市场信息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具有先导性。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不仅需要研究期货价格走势,而且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工具和手段来引导期货市场的交易价格(甚至在危机时刻直接参与期货交易),进而通过期货市场影响现货市场,再通过现货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化,达到宏调目的。

四、利用信息开发培育更完善的期货市场功能

期货市场所具有的功能是众所周知,又被人们广为乐道的话题。一般而言,期货市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但是,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传播与期货交易的链接与融合,以及投资主体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和信息需求水平的提高,期货市场的另一种功能属性――信息开发功能,开始凸现出来,并逐步发展成为与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一样的又一功能。这个新的功能并不和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等功能相割裂,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融合交流,共同推动着期货市场发展的高度化。

1、期货交易信息是价格发现功能的基础

通常而言,由于现货价格在形成过程中的时滞性、分散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其价格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以现货价格作为市场信号和决策依据,不仅会形成高昂的交易成本,而且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对于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的期货市场来说,由于具有公平的交易规则和日渐合理的交易方式,众多买家和卖家能将自己掌握的各方面市场信息充分汇集到期货价格中。期货价格中所融入的各种市场信息不仅包括了现货价格的实际变化、投资者对各种市场信息的判断,而且也包含了其对历史交易信息的整理加工、对即时交易信息的深度挖掘利用。由于期货交易定单流可以将宏观经济信息的判断或预期等各项内容都考虑到或者融入进来,因此很多投资者(当然不是全部)完全可以将期货交易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载体,通过深入分析期货交易历史信息和价格动态做出买卖决策。由此各类现货信息和历史期货交易信息集中过滤所形成的期货价格,将有助于较快速度地反映真实的供求状况及其未来价格变动趋势,形成合理的价格信号。

2、利用期货交易信息完善风险管理功能

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所有参加者熟知的一项功能。这个功能虽然有其固有的基本交易策略,但是也不是动辄就能完美无缺,很多期货交易者在实践中往往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损失。风险的来源主要源于对平仓时机的选择。何时平仓必须依靠对基差信息的深入分析。所谓基差实际上就是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实践表明,基差的变动可以使套期保值者的头寸状况得到改善或更加糟糕;例如,对于将来要卖出现货的空头套期保值者来说,基差出现扩大就意味着套期保值出现盈利。相反,基差出现缩小,则套期保值状况出现恶化。因此,所有套期保值者不仅要分析基差历史变化,而且也要就要深入了解影响基差的变动各项信息,在最尽可能有利的基差点上完成套期保值。

3、信息开发:期货市场的新

功能

在期货交易的方式、价格、流程及利润源中,信息是充斥在各个环节的,信息作为期货交易基础能更好地解释期货交易的过程,期货市场中信息场的存在更能说明各种信息的综合作用对期货交易基础的演变过程。单从前述的两个方面看,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虽然是发达期货市场自身所具有的功能,这种功能从根本上看,离不开期货市场的高度通畅的信息流。应该说就此而言,交易信息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的影响已经足够大了。但是,问题并不仅仅止于此。事实上,假如期货市场所的市场信息开发过程能和期货交易活动真能实现高度融合,那么在期货市场中必将酝酿出一项新的功能――信息开发功能。

期货市场的信息开发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选择和整理信息的功能,保存和传递信息的功能,重组和创建信息的功能,改造和开发信息的功能。从客观条件看,期货交易所在期货的信息场中处于枢纽地位,具有整理交易数据的先天性条件。对于期货交易所来说承担着三个方面的信息开发职能。

――设计合理的交易机制和市场规则。这是提高信息效率的基础。

――采集、挖掘、过滤和整合信息。这属于信息开发本身范畴。 ――披露和传递各种信息。期货交易所开发信息必须有完备的信息披露内容和规则,也必须有高效的信息传播途径,以此保障信息功能的高效性。

事实上,如果期货交易所能够主动、自觉地开发期货交易信息,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和各种传播渠道,那么很明显期货市场的信息开发功能将明显提升,并系统地促进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

总之,高度发达的期货市场将是一个信息资源得到高度开发和利用的市场,期货市场的信息开发功能不仅有助于从质量上提升期货市场功能,同时也拓展了期货市场功能的范围。无论对于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而言,要想不断将期货市场的功能向更高度予以推动都离不开对期货市场信息开发功能的挖掘。期货交易所的信息开发职能始终是期货市场信息开发功能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五、利用信息服务创新增强期货交易所竞争力和定价权

1、全球期货交易所竞争日趋激烈

期货交易所是争夺定价权的前哨。近些年,全球期货交易所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各国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定价权的争夺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争夺对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期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市场控制力,即交易所力图通过品种和规模的扩张增强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第二,信息控制力和影响力,即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标准、服务水平来影响增强市场影响力和经营收入水平。这两方面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相应,相互促进。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全球一些主要的交易所掀起了合并浪潮,在合并过程中关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四个趋势。第一,信息供应逐渐被国际大型期货期权交易所控制和垄断。第二,以市场的成熟为基础,对期货交易信息进行一定形式和程度的收费成为潮流。第三,信息服务为交易所经营和扩张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第四,调整交易时间,加快技术整合,提供各洲的不间断交易,扩大信息影响力。从国际经验看,世界很多证券期货交易所的收入来源已经发生变化,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收入途径的变化,不仅增强了交易所实力,而且也反过来为其信息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国际期货交易所信息开发与服务收入

国际主要期货交易所的市场数据销售大都是通过数据卖主进行的。数据卖主获得交易所授权后,将市场数据销售给个人或机构用户。部分交易所不仅通过数据卖主销售数据,而且可以通过数据传输专线直接向终端用户供应数据。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最终用户可以从认可的数据卖家或者直接从交易所通过CME数据传输专线获得数据。一些交易所还允许卖主将数据销售给下一级卖家,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卖主经批准后,可以作为直接的或间接的卖主,从事再次销售市场数据活动。

近些年,期货交易所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由于现货和衍生品市场交易的不断活跃,交易者对信息的需求相应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由此也带来了期货交易所信息服务收入的增长。总体来看,国际主要期货交易所2001,2005年期间的信息服务收入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例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报价数据费在2004财年内增长了15%。从信息服务收入占交易所总收入的比重来看,大部分交易所的这一数据在14%~18%之间。总体上看,随着市场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信息服务已从昔日的“副产品”转变为期货交易所的正式商业业务,信息服务收入也随之成为期货交易所的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3、我国加快期货交易所信息资源的开发迫在眉睫

第4篇

【关键词】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途径

随着国家档案法规的修订完善以及医院自身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医院档案工作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对医院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同时,作为一个高水平、高标准专科医院更应该注重对档案潜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因为它是高水平、高标准专科医院综合实力的有力诠释。

1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

我院档案室集中全院各类档案,是医院信息的集散地,有文书、人事、党务、医疗、财会、科教、基建、设备、声像、实物等十大类档案。在我们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时,不可能各个兼顾,而是按需开发、讲究轻重缓急。为了使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最优化使用,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是党的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依据。医院人事档案提供借阅全面、系统、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料,以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人事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的调配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1.2病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病案是医疗部门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记载病人的病情、检验、诊断和处置方法的案卷。它是最能为真实体现患者的病情及医务人员的诊疗过程的原始资料。这样的原始资料即能为医院的诊疗、科教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又能在处理医患纠纷、民刑事案件、各类医保、伤残事故等方面具有法律效用。特别是在处理医疗纠纷中,责任判定举证环节病案的证据极其重要。它是公安、司法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司法裁判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法律依据。因而,它在判定医患双方责任是非,维护医院利益和声誉、保护医务人员权力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切实加强病案的源头管理,从病案的书写、整理、装订、上架排续、调取等工作必须保证高质量,准确无误。每月对新病案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核对,确保工作质量。医院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病案的查阅利用,从而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

1.3档案的计算机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事制度及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入,医院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也显的尤为重要。医院档案室提供借阅全面、系统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料。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库,为我院拓展档案管理工作领域、内容、手段提供了技术支持。逐步向电子档案管理发展,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互换性,提高工作效率。

1.4科技档案的管理

科技档案是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催化剂。科技档案真实的记录、储存着各项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书、科研成果鉴定证书、计划任务书、科技总结报告、合同书、课题项目评审意见报告书,实验记录、经费使用、性能检测报告以及标准等有关学术活动的全部过程,因此成为科研成果鉴定申报乃至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院科技档案有七十多卷。各种科研成果获奖信息资料完整,为医院的科教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1.5其它方面的开发利用

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通过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基建基档案以及声像档案等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医院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的光辉历程。

2实现医院档案信息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途径

2.1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努力做到多角度、多样化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热情、主动、准确、迅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从而得到尊重和信任。档案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重在“开发”。开拓收集范围,多渠道提供利用,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要克服档案原件不被广泛系统利用的缺点,多层次收集。

2.2要转变服务意识,提高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服务质量

现代医院的各项工作,都在追求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档案工作也是如此。所以档案工作人员要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去努力拓宽档案利用的途径。要破除过去视档案为党案,只管不用或者重管轻用的服务观,要转变过去“守门待客――为用户找档案”的被动服务方式;树立“上门服务”,“为档案找用户”的主动服务意识。

2.3应重视档案人员的在职培训,注重知识积累

提高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抓好培训和断续教育。因此,应积极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新技术学习班,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在实施教育培训的同时,还要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及时获取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管理方法及相关信息,解决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进一步拓展学习领域、更新知识结构。

2.4要把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轨道上来,做好信息支持工作

医院档案作为一种可靠的信息来源,它是医院领导决策、处理问题、安排布置工作、制定计划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医院档案室要认真做好业务基础工作,熟悉本机关业务知识、工作动态,及时了解领导意图和决策计划,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为领导提供档案信息。这就要求档案室一方面了解需要什么材料,做到积极提供,主动服务。另一方面注意各个部门利用档案的需求规律,力争把准备工作做到前面。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对档案管理意义的认识,不断探索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新途径,使档案信息资源在医院现代化发展中充分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是档案业务工作真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珏.医院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3):201.

[2]温力伟.论医院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管理.《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43.

[3]于秀珍、陈春玉.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北京档案》,2009(9):29.

第5篇

面对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出师不利,人们不得不反省这种整合思路的合理性。

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信息共享,共享的目的是创造效益。效益是信息系统生存的基础,缺少有效的成本核算是资源整合低效益的重要原因。整合工作需要成本,用户使用信息资源也需要成本,如果共享的效益不足以抵消整合与共享的成本,那么资源整合就会因亏本而难以持续。

从经济学考虑,提高资源整合效益可从两方面给力:

一方面选择整合目标,提高整合的价值。只有整合有高效益应用的部分信息资源,而不是整合所有资源,才会得到较高的整合效益。目前,有些信息整合任务布置与最终效益考量是脱节的,因为整合作为目标自有投资来源,资源整合者也不需考虑总成本。这种投资体制就很难考虑整体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整合可学习企业的订单生产模式,剔除价值低的资源整合项目,总效益自会提高。

提高效益的另一方面工作是降低整合成本。资源整合最大成本不在技术而在行政。有些工作人员总想将数据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认为只有物理上集中才能实现资源整合;总想以行政手段排除整合障碍,结果反而使整合变得更不可行。数据强行集中会带来维护更新的困难,数据质量下降会导致整合失败。实际上在检索技术高度完善的今天,资料的物理集中已不再是资源整合的关键,谷歌、百度没有行政力量,不靠数据集中,仅靠检索能力已取得了信息资源整合的巨大成功。

利用检索技术能够绕过行政障碍实现低成本的资源整合。例如法人库与企业信用库建设,将各政府部门收集的企业数据集中到一个部门的行政成本太高而难以实现;如果改换思路,数据还是由原主管部门向外提供,面对用户的信息查询可以通过检索软件遍访各部门的数据库,再将各部门的查询结果整合向用户提供,其效果与先集中数据是一样的。新模式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数据质量。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 档案信息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 G2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档案是高校在其各个历史时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真实记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档案在服务高校各级领导正确决策,服务教学管理、科研进步等方面发挥的基础作用愈来愈突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如何加快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高校建设服务,是摆在高校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所谓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将档案信息资源中所蕴含的各种价值全面系统的予以揭示,获取较为系统集中或者有特殊价值的档案信息,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之直接服务于社会各项活动或工作,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发,一是利用。档案开发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指寻找获取集中系统的档案信息,档案利用是指及时、准确、有效的为档案用户或者社会提供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紧密相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档案信息在社会上真正发挥作用、实现其价值是通过利用来实现的,档案信息的利用是档案开发的目的。同时,正是由于档案信息的利用这一社会需求,才促进了档案资源的开发。档案资源的开发是影响档案利用的关键因素。

开发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了教学、科研、党政、基建、设备、人事、财务等众多门类。要把档案信息转化为高校发展的推动力,必然离不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整个高校档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档案工作为高校、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通过档案信息有效开发利用,能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教育改革等工作的开展,为校务公开、高校评估提供依据和凭证。开发利用其成果是档案工作为教学、科研、高校建设、教育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直接体现,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和社会对高校档案工作的认识和评价。同时,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有力地促进高校档案业务基础建设,对其他各项档案工作如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等起到推动作用,这无疑会进一步提升学校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

二、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高校档案是高校重要的本源性信息源,它同众多的信息资源一起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高校档案事业在新时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当前高校档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其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问题是:其一,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高校档案工作者受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影响,仍然存在着“重管轻用” 的思想,对于如何开发档案信息,提高档案利用率考虑较少,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其二,高校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档案基础工作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基础工作如果跟不上,如不具备丰富的馆藏,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检索手段和服务方式等必备的基础条件,开发利用就只能是无源之水。当前,不少高校在基础工作方面做得很不够或不到位,制约了馆藏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其三,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建设资金不足。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先进的软硬件支持和不断的更新、维护。因此,档案信息的建设工作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目前,高校办学经费日趋紧张,而档案工作又没得到高校领导的足够重视,投入到档案建设的经费严重不足,成为制约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建设的重要因素。其四,服务技术手段落后。虽然多数高校档案馆已引进了计算机等先进设备,但大多用于办公文字处理,档案信息的加工、存储和开发利用仍处于低效率的手工操作阶段,缺乏对信息的再加工,缺乏专题编研,这必然导致档案信息利用效率低。其五,档案开发利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档案学与其它学科体系一样,有它自身的原理和运行规律,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的队伍素质整体偏低,不少档案工作人员从未接受过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开发建设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都很不理想,导致高校档案开发利用、研究工作滞后。

三、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充分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新时期的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提高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紧跟社会和高校发展的步伐,积极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的思路,并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从而真正提高高校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同时,大力开展档案宣传工作。高校档案部门要不断完善档案宣传体系,通过开展座谈会、讲座、报道等形式及校内网站等途径,积极主动宣传《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法规,介绍本校档案信息系统和利用方式,增强师生的档案意识,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2、加强高校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一是规范档案管理,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鉴定等工作,使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这是做好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二是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造物质条件。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以合理的馆藏为物质基础,只有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才能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工作对象,并保证开发利用工作的质量。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尽可能地收集档案资料,最大程度地丰富馆藏。档案收集工作要全面,要涵盖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力求馆藏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完整精炼且质量优良。三是编制科学、实用的档案检索工具,以提高检索效率,促进高校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随着科学技术和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对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及程序设计与开发经验、较强的文字加工与处理能力,同时在高校做编研工作要懂得教育规律、管理科学以及科研发展趋势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脉搏,主动提供有价值服务和超前服务,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服务。这就要求高校档案机构在配备本单位专职工作人员时,要充分考虑人员的学历、知识、能力等诸多因素,特别是档案人员的知识面要由单一的档案知识向复合的知识和能力方向发展。

4、创新高校编研工作。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部门主动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者服务的一种重要的开发形式。创新编研工作,一是档案部门要树立强烈的同步意识,摸清学校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及时了解、掌握学校发展动态,系统收集有关的档案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二是鼓励学校师生员工参与编研工作,这可克服档案编研人员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局限性,以便创造出高质量、深层次的编研精品。三是开展联合编研。即由多个档案部门联合承担,或通过档案部门与社会上其他信息机构联合承担某项课题编研工作。联合编研不仅能解决单个档案部门馆藏信息不够全面、系统的问题,同时还能集各家所长,提高档案编研成品质量,增强档案编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5、依靠科学技术,提供馆藏信息,服务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公众对档案馆利用方式及需要的变化,必然使档案馆传统的服务手段受到强烈冲击,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现代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一是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档案馆实现现代化服务提供前提条件。二是档案馆要根据馆藏内容及用户的需求,建立数据库。三是要克服档案馆在地理位置上分散及馆藏内容不足造成的利用率低的问题,加快网络化建设,提高档案馆的服务能力,让广大用户快捷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作者:武汉纺织大学教师,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标准

毫无疑问,因特网已成为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它包括网页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和文件系统信息资源等,人们正越来越大的利用、依赖网络信息资源。然而,随着因特网信息资源量呈爆炸式增长,人们查找有用信息的难度越来越大,网络信息用户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变得无所适从,在网上获取和选择所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犹如大海捞针。另外,因特网信息资源还存在良莠不齐、真伪难辨、信息空间秩序混乱、整体质量水平下降的现象,许多有价值的可利用的信息被淹没于大量的各种冗余信息之中。为了方便地使用因特网信息资源,网络信息用户有必要对因特网信息资源进行评价,从而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起到指南、导航作用。因而,掌握几个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也就变得很有必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既包括对网页内容信息资源的评价也包括对网站相关信息资源的评价。网络信息用户关心和利用的是网页内容信息资源,但网页内容信息资源和网站相关信息资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既要对网页内容信息资源进行评价也要对网站相关信息资源进行评价。

一、网站相关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

(1)链接性。链接性指网络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之间、网站信息资源与网站信息资源之间以及网络信息资源与网站信息资源之间的链接关系。包括:网站设计的内部链接是否丰富;所链接的资源是否保持新颖,是否与主题、学科相关,是否只提供文本信息;网站设计是否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是否具有审美性与吸引力;链接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有背景链接和描述;是否存在空链、死链、错链;网站设计的链接是否灵活;如果是学术信息资源的网站,设计的链接是否有利于网络信息用户的研究需要等等。(2)稳定性。稳定性指网站相关信息资源的某些性能和指标保持不变的特性。网站所在的地址是否稳定并且易记,将影响用户是否顺利地找到该网站。网站是否提供全天服务也影响用户是否能正常链接网站。稳定性包括:网站是否有专人维护;网址有变化时,是否通知网络信息用户;网站是否不间断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相对来说,大型和著名网站由于有雄厚资金和充足的人力作为背景,一般比较稳定,能为网络信息用户提供不间断的网络信息服务,这特别适合于学术信息资源用户的需要。(3)创建者。创建者指网站的设计和维护人员,包括:网站的建立者是机构还是个人,如果是机构的话,是政府机构、教育机构还是商业机构;是否提供网站建立者的联系方式,例如电子邮件地址,该电子邮件地址是否有效;网站创建的网络信息资源是否正确、真实、客观、公正,创建者是否提供网站的背景信息资源,例如办站的有关宗旨、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发展动态等;是否添加其网络信息资源的附加价值,如描述性介绍等。(4)用户界面。一个好的网站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表现出友好性,使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更易于接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更得心应手。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是否有条理,有一定的逻辑性;检索系统操作使用是否方便快捷;检索结果的输出格式是否多样;是否有用户满意的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界面是否直观,搜索引擎是否对整个资源作了索引,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结果是否符合用户提问的要求,是否能够与用户需求相匹配,这些对用户都非常重要。(5)多媒体设计。多媒体设计指网络信息资源媒体多样化的设计,多媒体设计能提供文字、声音和图像信息,使表现的网络信息资源图、文、声并茂,更直观和自然,使网络信息用户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设计能否刺激研究者的思维和创造力;多媒体设计能否使网络信息资源更吸引人;能否增强信息资源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会不会因多媒体的效果而转移人们对信息内容的关注,多媒体的设计与资源内容是否相适应;网站信息资源看起来是否有趣,是否让人有兴趣去浏览;采用的视觉效果是增强了信息内容,还是分散或替代了信息内容等等。(6)交互性。交互性指网站信息资源的创建者与网络信息资源用户的联系方式,包括网站是否提供多种交互界面、联系方式;是否经常主动与用户联系,提供或获取各类相关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用户是否能够通过网络与网站信息资源的创建者取得联系,反映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把自己的信息需求告诉网站信息资源的创建者等。交互性是信息交流和畅通的前提,交互性越好,网络信息资源就能发挥越大的作用,由此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越大。(7)费用。费用指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以及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需的开支,连接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器的费用包括通讯费用、信息流量费用和系统维持费用。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需的开支包括网络信息资源中与知识产权相联系的费用和商业性的盈利费用。如何既确保用户最大可能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又使用户的费用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是网络信息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8)安全性。安全性指网络信息资源能在有效范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特性。它包括:对于专用和保密信息是否使用专用的网络服务器,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黑客攻击的机会;网站对于敏感内容是否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病毒和黑客的侵入;网站及其提供的网络信息资源的防病毒、抗病毒能力如何;是否安装有安全防火墙;是否安装有防病毒软件,并且及时升级等。

二、网页内容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

第8篇

摘要:大数据智能分析能为图书馆深度实施用户需求驱动战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资源建设决策、评价指标的完善与业务流程的再设计提供了智力支撑。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115-03

学科资源与学科服务是图书馆业务运行的双翼,信息资源是学科服务的基础,脱离了学科资源而开展的学科服务。学科服务是体现学科资源使用价值的必由之路。要完美地完善信息资源建设的三要素:深入调研和分析用户信息需求、深度契合用户需求进行资源采选、最大限度地对接或激发并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首要任务就是构建起大数据分析护航下,以需求为内驱力的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建设与用户信息需求契合度更高的异构同存、高度整合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1]。

1以用户需求为内驱力的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必须以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和内驱力,优化业务流程和服务流程,类聚整合异构同存的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与服务获取的便利路径。图书馆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搭建数据管理平台,挖掘、类聚、整合D书馆大数据,才能构建以最大限度契合用户需求、有效提升信息利用率和服务满足率为决策依据的资源建设新模式[2]。

1.1PDA的实质及借鉴意义

卞丽芳等认为[3],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从文献使用上看是先用后买策略,从图书馆工作流程上看是预流通策略,从供需关系上看则是供需链合作策略。笔者建议将 PDA译为“供需互动采购”,其本质是图书馆借助外力(用户、书商和网络)实现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精准化及个性化的工作模式。笔者认为,PDA是图书馆实施用户需求驱动战略的有效途径,大数据思维及大数据智能分析则能为该战略的深度实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1.2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用户需求为内驱力

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执行一系列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流程,包括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层次制订资源建设方针、多途径调研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编制资源采集方案和实施细则、按需进行资源采选、信息需求契合度和用户满意度的评价等。2010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了未来大学图书馆的十大发展趋势,其中“馆藏的增长取决于用户”名列第一。因此,构建以用户需求为内驱力的资源建设模式势在必行,这是以各类型用户的多层面需求以及资源的利用现状为依据的针对性更强、契合度更高的资源建设方式[4]。

1.3信息资源建设决策的关键因素

图书馆应根据现有馆藏资源的结构和特点,结合用户群的规模、需求层面、需求特点、信息使用习惯等确定资源建设的发展定位和采选策略,搭建起资源建设与推介及用户利用一体化的资源建设互动平台。信息资源建设与用户需求契合度的高低,资源的建设开发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易用性、实用性和参考性,决定着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户的满意度[5]。

2大数据智能分析是全面实施需求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

图书馆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知识服务机构,不仅需要掌握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及服务,更需要通过信息及服务产、供、销、用的联动关系去挖掘、预测和分析,以便通过信息服务主题内容和服务平台的提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消费。无论什么行业,如果决策者能透过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预先把控用户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脉搏,谁就将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有望成为本行业的领头羊,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6]。

2.1大数据的特点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

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等特征,只有汇聚大量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才能挖掘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思维及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系统有的放矢地大力推动需求驱动战略的实施大有可为。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概括并细分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建设与用户信息需求契合度更高的异构同存,高度整合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也就有了思想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必要支撑。

2.2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与业务拓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细节化测量信息用户的阅读需求、阅读行为、阅读情绪和阅读满意度成为可能。大数据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全样本,在全样本的研究框架下,往往能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和研究成果[7]。因此,图书馆应注重收集和存储用户信息行为数据,借助已有的数据分析手段和研究方法,透过用户信息行为数据了解用户需求的变化特点,细分用户群体,建设分布式和整合式的资源集成平台。大数据在图书馆的应用促成各项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包括基于数据整合的一站式资源服务、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科知识服务、基于数据应用的信息可视化服务、基于数据挖掘的智慧服务、基于智能分析的辅助决策平台等[8]。

2.3大数据分析助力需求驱动战略的深度实施

用户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直接影响着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管理模式的适应性变革,因此图书馆必须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挖掘、识别与分析隐含在用户行为中的海量数据,寻找他们的显性与隐性诉求,从而拓展并优化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的模式和路径,最终达到图书馆资源及服务与信息用户需求的双向理想控制。图书馆应高度重视各类数据的汇聚、存储和管理,实现用户利用信息资源的数据分析和信息资源选择的用户主导决策[9]。

2.4图书馆大数据的来源与大数据智能分析结果的应用

图书馆的大数据主要来源于馆藏数据、业务管理数据、用户数据和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等。对各类数据的智能分析,能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访决策、服务项目的设立与动态调整、资源和设备的优化配置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为图书馆再造资源建设模式提供可靠的智慧支撑。系统完整地类聚数据、选择适用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科学决策数据分析目标及其对应的数据源、选用精通图书馆业务运行规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业务团队等是图书馆大数据功能得以全面实现的基础[10]。运用多种大数据智能分析工具,如数据关联关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大规模图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及移动平均线分析等,挖掘聚集并智能分析图书馆的大数据,有助于归纳类聚用户的当前需求和预判其远期需求、挖掘潜在用户和用户隐性需求、对信息用户进行价值分析、信息服务需求障碍预警、建立知识服务的数学模型、建设新型知识服务引擎以及搭建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等[11]。

3以业务流程顶层再设计为前提的信息资源建设方略

3.1构筑以效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信息服务运营新体系

构筑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运营新体系的行动纲领包括:①服务理念必须以“用户第一、服务至上、用户便利”为宗旨,“效益最大化”必须上升为高校图书馆的办馆理念。②服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以“流程优化、利用便捷和降本增效”为准则。③业务流程再设计必须与资源布局和服务格局相匹配。④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满足率,而高保障率是前提,资源的布局管理与信息服务格局是助推器。⑤服务平台的建设以“一站式获取、快速响应、实时互动和动态发展”为目标。⑥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必须以用户数量、需求层面、需求层次和服务总量相得益彰[12]。

3.2信息资源采选决策的关键因素

关键因素包括:①确定高校图书馆各学科图书的采购比例,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各学科用户的数量和比例、各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水平、已有馆藏学科图书的入藏量和利用率等。②避免不同载体资源内容上的重复,要考虑不同类型资源获取方式和利用的便捷程度,处理好各类型资源的采集范围和比例关系。③科学提高资源建设投入与产出的比率。④动态确定每N图书的最佳复本量,参考因素主要有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的规模、馆藏现状、馆藏利用率和典藏库室的数量等因素[13]。

3.3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包括:①最大限度地契合本校用户的信息需求。②参考馆藏现状,注重馆藏的特色建设以及馆藏资源的连续性和系统性。③参考已有馆藏的利用率。④重点保障重点学科和重要科研项目的需求。⑤适度加大新增专业所需资源的建设力度。⑥确定本馆的核心出版社和核心著者。⑦对实体与虚拟馆藏进行整合[14]。

3.3.1科学动态地确定每种采选图书的最佳复本量。借鉴秦嘉杭等基于需求驱动的图书复本采购模型,动态确定每种图书的最佳复本量[15]。笔者总结了担任采编部主任十年来的业务实践和管理经验,概括出动态确定每种图书最佳复本量的关键因子:学科与主题内容、用户规模及满足用户需求的层次、著者、文献类型、出版社、出版时间、已有馆藏的数量。

3.3.2科学圈定核心出版社。确定核心出版社,首先要注重本馆长期以来所购图书中从该出版社所选购图书的数量、图书利用率等情况的对比分析;其次要看其重点出版主题及其内在的出版质量;最后考量其是否具有与本校设置学科相对应的专业出版特色及其在全国出版发行中的比例。核心出版社的确定,能避免采访馆员因缺乏相关学科及专业知识等主观因素造成资源建设质量的下降,为切实提升资源建设水平提供了高效实用和操作性强的捷径[16]。

3.4利用大数据分析适时调整资源建设与服务方略

图书馆要最大限度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满足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以多种途径和方式切实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②利用图书馆拥有的大数据持续调研预判并及时反馈用户的信息需求。③利用丰富的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工具助力以用户需求为内驱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契合并满足用户的需求。④在服务平台上全方位进行信息资源与服务项目的推介。⑤为用户提供最大便利,简化和优化服务流程。⑥跟踪调研用户的信息利用效用及其满意度,不断提高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的水平。

4结语

为了切实提高资源建设的成本效益比,笔者自创并不断完善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访决策流程是:①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持续调研分析和预判用户的信息需求。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确定必选信息资源的学科范围。③根据不同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水平,决策各个学科信息资源建设的深度和采全率。④依据不同学科用户群体的规模,科学设定各类图书的基础复本量。⑤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根据不同学科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及其特点,动态确定每种图书的最佳复本量,定制并主动推送各具特色的信息资源与服务项目的个性化套餐。

参考文献:

[1]于静,赵敏.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采访组织模式与保障机制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3(6):58-61.

[2]袁芳.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的变革[J].图书情报工作,2015(18):91-94.

[3]卞丽芳,袁润,王正兴.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 辨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109-114.

[4]樊国萍.用户决策采购:用户需求驱动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6):57-61.

[5]王若琳.图书采选质量影响因子及其控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0):57-61.

[6]刘江玲.面向大数据的知识发现系统研究[J].情报科学,2014(3):90-92.

[7]和婷.大数据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4(1):64-68.

[8]陈传夫,钱鸥,代钰珠.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7):40-45.

[9]韩翠峰.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J].图书馆,2013(1):121-122.

[10]王玉林,曾咏梅.图书馆大数据功能实现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7):48-51.

[11]樊伟红,李晨晖,张兴旺,等.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图书馆杂志,2012(11):63-68.

[12]刘菊霞.业务流程、服务管理模式和成本效益比的互动关系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11):65-70.

[13]蔡迎春.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学科图书采购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21):36-39.

[14]张甲,胡小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36-39.

[15]秦嘉杭,郑建明.基于需求驱动的图书复本采购模型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5):118-121.

第9篇

关键词: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医院;发展;意义

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涉及到的工作比较广,并不是科室自身做好努力工作即可完成,还需要医院领导以及医护人员给予足够的支持才能够顺利的开展,所以医院各层人员必须加入其中,才能够共同促进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发展。

1 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意义

1.1 能够提高医院对病案信息资料管理的意识

医生针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整个治疗过程都会进行详细的记录,而病案资料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治疗过程的记录资料进行管理,其是科研研究、卫生统计、医疗事故鉴定等依据。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这一点,很多医院都已经意识到。早期医院对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并不重视,因此出现了很多医疗事故无法鉴定的问题,大大加深了医患之间的矛盾。现如今,医院发展中,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越显重要,很多综合性的医院设置了专门的科室来管理中病案信息资料,还有很多医科院校,也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目前从事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水平越来越高,如果未能经过正规的编码资格培训,没有取得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允许从事该项工作。从中可以发现,医院已经逐渐的意识到病案信息的潜藏的价值,医院内部人员也已经有这样的意识。目前有很多医院开始着重加强病案信息资料管理,以此来促进医院发展。

1.2 能够有效提高医疗水平

对于临床科室而言,医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的学习与总结,医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获得提高,但是管理病案信息资料的科室则不同,由于病案信息资料涉及的问题非常多,需要医院加强管理,所以不能只是单纯的依靠科室的努力,还应该有医院领导与医生、护士的支持。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医院负责管理方面的领导,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将病案信息工作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不能敷衍了事,要认真的分配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只有如此,医院医疗水平才会明显的提高;第二,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了解信息管理知识,还是熟知医学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应该涉猎卫生统计方面的理论,能够进行严密的统计分析,将病案信息资料中潜藏着的价值充分的挖掘出来。早期我国医学院校并未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从事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都是其他科室人员或者其他专业人员改行,但是现阶段这类素质不高的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者已经无法胜任工作,尤其是此项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工作者必须具有专业性的理论知识;最后,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医生与护理人员进行全力的配合,病例资料必须填写完整,书写必须规范。病历是医生治疗的最原始的信息记录,后阶段的所有统计都要以此为依据,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做好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必须全院共同努力,各方都要负起相应的责任。

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只有如此,医院人员才能够认真的对待病案信息资料管理工作。病案信息管理的规范,实际上也就是在规范医疗行为,这能够大大的提高医疗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2 病案信息的作用

医院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不能离开病案信息,主要是因为病案信息具有非常大作用,其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用作社会医学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医疗方面的资料,主要保存在病案之中。病历资料的真实完整保存及编码处理,可为医疗机构及医疗机构之外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社会医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能为研究当地疾病病种分布、年龄分布、死因构成等提供重要信息;.用于治疗方案的分析比较。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根据病案记载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弄清疾病发生、发展特点,科学地进行检查治疗,尤其是在处理某些疑难杂症时,往往需借助以往的病案进行分析;用于教学。教学工作做离不开教材,病案就是最直观的教材。新从医者从病案中既可以学习病案记录格式、内容等,又可以学习疾病治疗知识。病案信息不仅可用于新上岗医学生培训学习,也可用于在校生的教学。

3 提高病案书写质量措施

病案主要由住院医师、进修医生、研究生书写,而这些人恰恰临床工作时间短,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不足,对病案信息的规范管理更是陌生。要提高病案书写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新就业学生和在读研究生,应进行病案信息规范记录方面的短期上岗前培训,让他们一接触实际工作就养成良好的病历书写习惯。实践发现,一些部门科室只重视诊治疾病技术培养,忽视规范病历资料书写。一些从中小医院调入的医护人员,虽然医术水平尚可,但已养成了马虎、粗心、不认真规范记录病历的习惯,要他们改掉坏习惯并不是容易的事,有些人从医几十年病历资料也规范不起来。.针对在职医护人员抓好岗位培训。病案信息管理学科也在发展,特别是与电子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结合,病案管理方面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病历资料书写及后期资料处理的方法程序也在变化,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工作中也要不断学习、适应这方面的变化。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病历书写专题讲座,进行病案书写评比,让医护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病案信息管理者应定期对病案书写工作进行检查,对其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之处予以通报,鞭策警示促其改进。提高病案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经常性的对病案质量进行评定,让医护人员屏弃敷衍心理。病案管理工作水平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着直接影响,客观上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很难想象一个病案资料记录不规范的医院会是一个现代化的高水平医院。搞好病案信息管理需要医护人员、病案信息管理人员和医院领导者共同努力,提高病案信息管理工作水平,也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医院发展过程中,不能离开信息资源管理,因此医院必须集中人力物力开对其进行管理,培养专业人员,同时专业人士不仅要懂得资料管理理论,同时还应该对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孙晶.浅谈病案信息特征及其利用[J].医学信息,2001(3).

[2]孟洁.掘金病案信息[J].中国处方药,2003(5).

[3]田丽杰,徐力,董建兵.抓好病案信息工作,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J].中国病案,2004(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