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志愿者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29 13:24: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志愿者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志愿者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联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48-02

一、非营利组织与志愿者

非营利组织,在学界也被称为第三部门。“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营利组织运营与发展,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参与。

志愿者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个人自愿行为,受一定的价值观引导。志愿服务是无偿的,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志愿者应具备一定的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技能和精力。公民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兴起,其志愿者管理,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主题。

二、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中的问题及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

学界从各个角度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进行了研究。志愿者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从外界环境来说,社会各界对志愿者活动缺乏足够的认知,往往低估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与效益。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还未制定,政府对志愿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力度还不足。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民政部以民函[2012]340号印发《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并自之日起施行。此办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对非营利组织来说,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不足,积极性不高,流动性与随意性较大,缺乏足够的计划性和延续性;志愿者管理的专业人才不足,专业性培训不到位,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能力较差;志愿者回馈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加强与创新,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提高组织的效率,促进组织的持久发展;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及专业化提升;有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发展;提升社会各界对于志愿服务的认可。学界对于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基本达成了共识,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进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对策。如对志愿者赋权、加强志愿者培训、保障志愿者的必要权益等。

加强和创新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笔者结合自身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认为可借鉴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社工义工联动模式,提升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能力。

三、社工义工联动模式

(一)社会工作与社工

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在我国,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以社会工作为职业的人员称为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社工具有显著的职业特征: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在工作中善于开发和整合社会资源;能实现发起者、调停者、倡导者、实现者、教育者、经纪人、充权者等多种角色的转变。

(二)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的基本内容

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在国内外达成了共识。社会工作在加强社会建设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全国各地在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社工引领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的具体实践,整合社工义工的人力资源,实现两工“联动双赢、互补互惠、互助共进”。综观各地社工义工联动发展推进社会服务,可看出,社工义工联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内容:

1.理念先行。

(1)以义工为本。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社工引领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虽义工处于协助地位,但在义工服务及义工管理中,社工以义工为本,以义工为重。根据义工的个别化需求与具体情况,制定或安排合适的义工服务,并调动义工参与各项决策,如培训内容的确定、义工队伍自身建设与管理等,充分赋权义工,让义工发挥自身才能,感到被重视。

(2)社会工作理念融入义工管理与义工服务。社会工作理念“平等、接纳、尊重”,要求义工们平等地看待、尊重并接纳服务对象,采取非批判的态度。

2.规范化管理。

(1)义工招募上,先了解义工的需要及参与义工服务的可行性,再制定招募计划,这样使招募更具针对性和计划性;根据义工个别化情况,分类建档,完善义工信息,加强义工管理信息化;多渠道招募义工。

(2)加强义工培训,重视义工成长。社工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义工基本培训、服务技巧技能培训、义工项目专项培训等,提升义工服务理念,增强义工服务技巧技能,提升服务专业化。

(3)规范并丰富义工服务。一是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流程、设计全套的服务记录表格等,理顺和完善服务流程,使服务更为规范化、常态化。二是义工服务过程中的转介服务。义工收集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后,将需要社工作进一步评估的服务转介给社工,社工单独或与义工一起评估服务对象的进一步需求,决定是否提供服务。三是与义工共同策划各种服务项目,使义工服务更具实践性,更丰富多彩。

(4)加强评估,重视服务督导。在义工服务全程,及时对义工服务进行自评与他评,总结分享,针对服务过程中的困惑,社工或资深义工进行专业督导,为义工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引。

(5)完善义工回馈激励制度。义工服务的无酬,不代表义工服务不需要激励。在社工义工联动模式中,社工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对义工表达感谢和鼓励。如温馨短信问候、赠送节日礼物、年度优秀义工评选、外出交流拓展、整合社会资源对优秀义工开展物质激励等。

3.人性化关怀。社工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等方法,及时对义工进行情绪疏导,定期开展义工交流,组织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4.项目化管理。设立各种义工服务项目,运用项目管理办法,将社会工作各项实务方法融入项目运作中。整合政府、企业等资源购买义工服务,宣传推广义工精神、提升义工服务的社会认可;宣传城市文明、提升文明氛围;同时项目资金充实了组织的经费来完善义工回馈激励制度。

总之,各地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的具体实践,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发展,促进了义工队伍及义工服务的发展,使义工服务及义工队伍管理逐步走向良性循环。

四、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中的借鉴

非营利组织整合有限的志愿者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使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收获自我成长的同时促进组织的良性发展,达到多赢。这样的理想状态的达成,可以借鉴社工义工联动模式。

(一)以志愿者为本

非营利组织服务领域广泛,有着自身的服务对象,但非营利组织的运营与发展,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二者息息相关。非营利组织关注服务对象的同时,需加强对志愿者的关注,以志愿者为本。从志愿者的需求出发,对接适合的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赋权志愿者骨干;让志愿者共同参与到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决策中来,感受组织的力量,在志愿服务中成长。

(二)认同并学习社会工作理念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人员需认同社工理念、对社工服务技巧感兴趣,愿意与志愿者一同成长。认同并学习社工理念与知识,可为优化志愿者管理奠定基础。

(三)规范志愿者管理

志愿者招募、培训、使用、评价、激励,是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每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才能充分运用志愿者资源,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1.广渠道、细分类、满需求、促发展。非营利组织可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采用多样化且有针对性的招募渠道,吸收志愿者。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有着不同的意愿与需求,对志愿者进行分类建档,便于志愿服务对接时有针对性,满足志愿者的各类需求;可充分利用志愿者的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在志愿服务中成长。

2.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志愿者培训,能使志愿者清晰地评估自己,提升志愿服务技能。非营利组织对志愿者入门培训、本组织志愿服务技巧技能培训、项目专项培训、志愿者素质拓展培训、志愿者骨干培训等方面应加强,将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提高志愿服务水平,促进服务专业化,拓展志愿者能力与素质。

3.规范志愿服务过程。首先需完善组织的服务标准流程及各项服务记录表,以便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时做好服务记录。对于服务记录中需进一步跟进的服务对象应及时告知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评估与跟进。

4.加强评估与督导。社工开展服务全程,会对服务进行评估,并对服务过程中的困惑提供督导,这样有利于服务水平的提升及服务者的成长。非营利组织应加强志愿者服务全程的评估与督导,采用多种评估、督导方式,如自评、服务对象评估、组织评估、组织管理者督导、资深志愿者督导等,让志愿者在评估与督导中明确自己的不足及优势,加以改进,提升往后服务质量。

5.人文关怀,完善回馈激励制度。志愿者的基本权益需非营利组织给予保障。非营利组织给志愿者一定的车费补贴、保险等基本保障,有利于调动志愿者参与的可持续性;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对志愿者表达感谢和鼓励。同理心,代表着对志愿者无限的人文关怀。充满人文关怀的组织,越能留住志愿者,激励志愿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四)增强志愿者团队建设意识

志愿者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重要资源,志愿者管理者可采取各种方式,及时疏导志愿者情绪,处理服务过程中的困惑;积极回应志愿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交流,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五)采用项目化管理,培养志愿者骨干

非营利组织做实项目化管理,每个项目及其子项目确定好志愿者负责人,有利于培养志愿者骨干。同时将项目常规化,品牌化,吸引政府、企业等资源购买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提升组织与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92.

[2] 武琪.从应对志愿人员危机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J].沈阳大学学报,2009,(10).

[3] 郭泽保.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与开发[J].华东经济管理,2009,(4).

[4]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2-3.

[5] 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研究[DB/OL].2006-02-22.http:///article/llyjlm/200706/20070600000391.shtml?5.

[6] 冯现.“关爱空巢老人服务项目”下的社工义工联动[J].中国社会工作,2012,(3).

[7] 梁健玲.江门市借力“社工+义工”模式推进社会工作[J].广东民政,2012,

(12).

[8] 李丹丹.“长者心声热线”见证社工和义工的共同成长[J].中国社会工作,2012,(9).

第2篇

一、好学校必须有好校长

校长在学校处于受关注的核心,在取得人气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位平易近人、大公无私的校长,容易得到教师的拥护。不然,校长充其量是学校的校长,不是教师的校长。如何成为一个好校长,我个人认为校长首先要有副校长3-5年的管理经验。其次要善用人才、富有人情味,亲和开明、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了解情况。同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校长的行为、工作方式要有一贯性。品行端正的校长在学校里常常是一呼百应、很容易受到教师的爰戴和拥护。另一方面要“言行一致”这样才能获得教师员工的信任。领导的品质决定学校的品质,校长为人正直、率先垂范,才能领导好自己的团队。

(二)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管理机制。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校长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校长也不应该有特权,应该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来管理学校。学校要完善《学校发展方略》、《学校办学章程》《学校管理方略》,要让制度成为师生教育教学行为的底线。

(三)管好自己的领导团队。一所学校的成败,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管理学校不能靠校长的单打独斗,而是强调管理团队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依靠的是相互信任,强调的是团队精神。

(四)深入教学第一线,校长听课比上课重要。校长应深入教室、课堂,深入师生中,还应与任课教师们进行座谈,这有利于了解教学第一线情况,获得教师们对学校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校长要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现代型的校长应该具有创新精神,有科学的判断力和决断力,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独到的见地。

(六)阶段性自我反思与总结。校长要经常反思自己工作的得失,比如在过去的半学期中,取得了那些成绩,还有哪些不足。并写出文字材料与领导层共勉,以便下一步工作的改进,只有在反思中,才会不断丰富教育的正能量。

二、好学校必须有好的教师团队

好学校一定有好的教师团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有了优秀的教师团队,不仅仅使学校升学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赢得家长、学生的认可。培养优秀教师团队是校长的职责。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呢?

(一)优秀教师的标准。爰岗--教师认真工作就是敬业。专业--有了专业精神、专业技术、教学经验就是专业。学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新东西,才能够掌握和传授新知识。

(二)学校对新教师的要求。新教师首先要通过培训熟悉学校的制度建设,学校对新教师工作的要求。其次了解胜任工作内容:备课、上课、作业设计、试题编制及学校其它工作内容。现代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还必须会运用媒介技术能力。

(三)通过各种培训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教师发展要经过新任教师、胜任教师、骨干教师、校内名师四个过程。学校应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对新教师“结对帮扶”制定新老教师之间的帮扶制度,明确帮扶的内容、形式、时间和预期效果。

(四)好教师必须有好的师德师风。先学做人,再为人师。无论哪一门学科,教师仅有这种学科专业身份是不够的,还要拥有道德教师的身份,教师的质量决定学校的质量,学校必须树立“教以师为先,师以德为重”的职业观。

三、学生快乐,教师如何作为?

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性、理想都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培养优生,更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差生。

(一)学校学生的数量不宜过多,2000人为宜。成班级率不能太大,45-50人为宜。因为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当学生过多时,教师无法顾及。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爰好。学生在学校听课、做作业、考试,差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惩罚,长此以往,学生跟不上学习的步伐,学校成了学生最想逃离的地方。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对于那些厌学的学生,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校本课程,比如:社会实践活动、书法艺术课等。

(三)上好班会课,通过班级授课、讲座、观看视频资料,把生命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学校管理制度等传授给学生,做到计划、有行动、有总结、有反思。让每个学生成才成人,即使不能成才但一定要成人。

(四)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规范每一个学生的行为。比如:设立学生文明示范岗、学生青少年志愿者。让学生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同时通过校园网和学生信箱让学生收集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五)家长学校。家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好学校的校园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让学校的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实验室文化、图书馆文化、运动场文化、建筑文化等活跃起来。校园关注每一个脚落,教学关注每一个环节,让教师、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校园环境要美。栽好树、种好草。让校园里四季花开、果实飘香、绿树成荫,创意连连。

(二)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楼梯、办公室等创建校园文化。

(三)开展校史教育。让学校的档案馆(室)、校友回校照片展、校庆纪念日、学校网站等,培养教师、学生“以校为荣”的学校认同。

第3篇

关键词 知识经济;素质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18-0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重视科技、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时代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1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从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要求来看,人才应具备四方面的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这四个方面的素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德育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难以大有作为。高职生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成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公民。

文化素质在人才的诸素质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知识面要宽一点儿,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知识。

业务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更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社交与表达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良好的身心素质应具有自信、豁达、乐观、坚强、果断、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和人格气质,有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社会。同时要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适应艰苦环境,具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2 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素质教育的思路

面对未来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高职教育体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育观念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适应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职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学校在全校树立“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观念,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

2.1 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使教育思想真正从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变接受式教育为创新式教育,变知识再现型学生为知识发现型学生,变学生的适应型学习为创新型学习。学校近年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广泛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好评。

1)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学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根据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以社会为市场,提出培养具备“三观”“四能”(坚定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审美能力)、基础扎实、专业面宽、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纠正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的“过窄、过专、过深”的弊端,使过去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树立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思想。

①逐步完善学分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成为改革的大趋势。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减少必修课,增加综合知识类选修课,拓展专业口径,向真正的学分制过渡;试行高职生导师制,加大学生的选课自由度,扩大选修课范围,允许学生跨专业修读课程;改革考试方法,实行重修制。

②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坚持因材施教,注意个性化教育;推行主辅修制,允许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学校鼓励学生在本专业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辅修专业,成绩合格发给辅修证书。

③优化课程结构。每个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上都形成宽基础、多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使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专业理论比较扎实、专业知识宽而新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指导原则,由教务处统一组织,每学期开出30多门供全校学生选修的各类素质教育课程,包括文、理、工及其交叉的综合课程。除此之外,还要求每个专业、每学期必须开设供全校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的素质教育类讲座,全校每个学期开设此类讲座近百场。

2.2 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以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把毕业生的质量以及他们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构建适应21世纪的新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

1)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学校认真贯彻落实《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按照拓宽基础口径、淡化专业意识、有利于加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全面修订教学计划。

①加强实验教学。加大对教学实验设施的投入和对实验室的更新改造,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减少课内学时,加强实践教学,对实验课进行整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加强综合训练和社会实践。

②注意综合素质教育。在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在强化学生的业务素质的同时,增加了“语言表达艺术”“大学语文”“中外文化”“社交礼仪”“中外名著欣赏”“影视欣赏”等素质教育课程。

2)深化教学改革。知识经济条件下,遵循人才市场的需要,确立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通过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保障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①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在教学内容上要删减过细的繁琐内容,增加实践教育的分量,更新教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面,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②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创新。积极鼓励教师大胆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摒弃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习惯。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研究性质。

③改变考评方法。把面向学生的对所学知识记忆和解题方法熟练程度的考核,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考核的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动态性。对知识的考核采取应试的方法,对创造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或调研等方式做出综合评价。

2.3 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2]。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为前提,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为基础,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修养教育。加强教师思想政治修养和先进教育理论学习,增强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坚持开展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乐于奉献为核心的师德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3]。加强教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学校大力倡导广大教职员工发扬“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宽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经常性开展教师英语、计算机、教学法的培训,通过进修、培训等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教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教法、学法和考法研究。近两年,开展各类教研课题100多项,发表教研论文80多篇。

3 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3.1 思想道德教育是基础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道德建设的方向。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和开拓创新的良好风尚,是应该完成的目标。

1)积极拓展思想道德教育新渠道。

①充分发挥“两课”(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主渠道作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学校把“两课”的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同时搞好形势与政策教育[4]。通过法律辅修、法律选修课程及法律专题讲座等法律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培养出一定的法律意识。

②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基地体验生活、参观学习,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引导或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科技宣传、文化服务和智力扶贫等活动;积极引导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2)营造浓厚的道德教育氛围。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建设,配齐配强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抓好日常思想教育和“三义”“三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无神论教育,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以团小组或团支部为单位建立“理论学习小组”,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学习活动,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有效扩大了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围绕“学会做人”,做一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要求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人,开展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如制定《基础文明公约》,开展“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等。

3.2 文化素质教育是切入点

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于2003年开展了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要求、途径、评价方式等,将“第一课堂”的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活动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第一课堂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计划课程模块中设立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并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对理工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课程。全校已开出100多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规定各专业学生必须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模块中至少修读12学分,其中文科与理科、工科之间交叉学科的学分必须达到8学分以上。同时要求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第二课堂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实行“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素质培养资信证书”制,既建立起一种新的素质评价体系,又对文化素质进行了引导。举办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和沙龙等,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邀请知名学者、专家、作者、艺术家来校演讲,如“经贸论坛”“现代管理论坛”等已有50多位专家、教授登上论坛。引导学生阅读文化名著,提高自身的人文涵养和文化品位。学校精选了百余部文化名著作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阅读书目,推荐给全校学生,举办了“人人读好书”“五月读书节”等多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健身、娱乐文体活动,活跃学生校园生活。全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50多个,每年定期举办学生科技文化节暨文化素质教育月活动,以及各类学术节和专题学生活动近40个,如“社团文化节”“校园拒绝”“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接力”等大型活动。举办运动会、足球赛、辩论赛、演讲赛、英语活动月、英语演讲竞赛、电脑节、读书会、影评等,尤其是注重结合重大政治活动和节庆日,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将爱心洒向社会。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环保世纪行”“乡村采风”等社会实践活动。

3.3 创新教育是重点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性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培养创新教育机制。学校建立学生创新教育的合理机制,从专业教育和人才教育模式的选择确立,到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相应地进行全方位、根本性的调整,给有专长的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发展空间,形成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学校加大投入,优化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条件,建立学生创新基地。

①设立学生科研专项基金。在制定《高职生科技工作实施办法》的基础上,成立了校、系两级学生科技领导小组,使科研活动有了组织和制度保障;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学校每年拨一定专款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经费,使学生科研活动有了资金保障。在系学生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选拔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织课题小组,由系里为其配备骨干指导教师,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学生科研活动的深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②建立创新教育激励机制。学校改变以往主要以“理论考试”分优劣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的正面引导作用,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生科研活动评奖评优制度。学校建设各种科研奖励基金,表彰科研活动“先进个人”和“先进组织”,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显著成绩的可获得创新学分。

2)多方培育科研实践基地。学校多方培育科研实践基地,如通过加强管理,开放现有实验室的办法,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通过吸收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培养其科研能力;利用各类课程实习、设计等机会,进行课题研究等。开设带有研究性质的实验课、实习课和大作业;把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纳入某项课题的研究之中。

3)开展科技活动。开展好课余科技学术活动,以大学生科技社团为载体,成立科技活动中心、科技兴趣小组、科普活动中心等组织。每年定期举办学生科技文化节、科技活动周,在此期间举办科技作品评审会、论文交流会,开展设计(制作)大赛和科普知识竞赛,宣传发动学生参加国家(省、部)级科技竞赛活动等,藉此来营造科研氛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彭坤明.知识经济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京文.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第4篇

[关键词] 感染管理;组织体系;质量检查;卫生规范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4-148-02

Strengthe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 Content

WANG Meihua GONG Guangming ZHOU Hongfang

Jiangsu Nantong Tumor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Nantong 226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andards,hospital infection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Based on the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hospital care to consider the interdependence of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exploring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Key words] Infection management;Organization system;Quality inspection;Health standard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多学科、多部门,其重要性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正为人们所广泛认识[1]。2010年我院以创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为契机,狠抓内涵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立体网络,规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成立了由院长挂帅、副院长为主任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季度活动一次,研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规划和实施步骤做出决策。实践证明,院领导直接参与有效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各临床科室成立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和护士组成。感染管理科每月召开一次监控员会议,反馈信息、布置任务、指导工作。这样,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监控网络形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起来。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完善各类制度和检查标准,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消毒管理责任制、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流程、医院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方案等,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2 规范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为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各种可能,专职人员每天深入病房进行前瞻性调查,结合微生物实验室报告单,查看阳性患者和高危患者,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并与床位医生沟通,采取严密控制措施。一旦发现感染病例,床位医生通过院内网络直接上报感染管理科。在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省内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血源性职业暴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ICU医院感染,每季度对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并在委员会会议上通报。每年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我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分布规律、不同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感染管理科的职能决定着它必须按要求进行环境卫生学及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确保医疗安全[2,3]。感染管理科年初制定监测计划,实行科室自测与感染管理科抽测相结合。全体医务人员严格按各项操作规程执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无菌操作意识。

3 加强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人群的管理

加强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部门和人群的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主攻方向,实施的主要措施包括制定“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质量标准;每月对各科室进行不定期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对临床科室进行实时反馈,对于存在问题在每季度委员会上进行通报,提出整改措施。遇有医院重点部门改、扩建工程项目,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重点科室管理制度,配合后勤部门,对施工图纸认真审核,提出建议,使一切工作及未来结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医院重视供应室管理工作,对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均有严格要求,考虑到清洗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灭菌成败,医院实行了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所有待灭菌物品均送供应室清洗,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考虑到肿瘤专科医院实际,医院为减少配制化疗药物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护士职业损害,2007年成立了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中心成立后,我科高度重视医务员工职业防护,并通过各种具体措施,有效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和感染管理工作质量。

4 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全院安装了非手触式水龙头,增设干手纸、提供快速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分期分批对所有员工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及考核,提高医务员工手卫生依从性。去年4月在院长室关心、支持下,全院开展了“健康在您手中―规范洗手周”活动,医、技、护、行政、后勤等全员参与。“规范洗手周”现场活动日,院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等带头参与,南、北院共有772人(约65.00%)参加了现场洗手活动,“手卫生工作志愿者”接受了到场每位员工“洗手六步法”的正确演示操作。跟踪调查显示,“规范洗手周”活动开展后,全体医生、护士、工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洗手正确率及洗手依从性均得到了明显提高。“规范洗手周”活动,作为落实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市卫生局组织的相关培训上进行了介绍,手卫生作为主题的活动,在当地医疗机构相继开展,对手卫生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5 医疗废物管理常抓不懈

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废物、污水的管理。定期对全体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杜绝混放,达3/4满进行有效封扎并挂放中文标识及文字说明,每天由专职人员按规定时间、路线去各相关科室收集医疗废物,保证科室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医疗废物严格交接,产生地与暂存地台帐相符。医疗废物暂存地严格管理,按规定对暂存处、运送车辆工具等进行消毒。因我院实施化疗患者较多,听取了上级检查组专家的意见,将细胞毒药物西林瓶作为医疗废物处理,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桶内,打包时挂放细胞毒药物名称的标签;细胞毒药物安瓿作为损伤性废物处理,放入锐器盒内,确保无化疗药物废弃瓶外泄。

6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全员感控意识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素质的高低是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医院每年派专职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活动,学习者视野拓宽的同时,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也得到整体提高[4];感染管理科作为重要职能部门,注重制订培训计划,有效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院对新上岗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是立足源头、防患未然的重要举措,通过培训,他们不仅能够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而且真正体现了从我做起。

7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专职人员及医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感染管理论文多篇。立项课题《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研究》获2010年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立项课题《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研究》正在施行中。

总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表现,它不仅体现了对患者生命的尊重,而且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 TrimJC,ElliootTSJ. 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aive strate gies[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3,(53):237.

[2] 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552.

[3] 张勤英,张蕾薇. 加强组织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J]. 现代医院,2007,7(3):114-11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