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4:56: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企业战略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建筑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有效的来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并据此来进行管理,将更有利于保证建筑企业的长期利益。而战略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是对原有管理会计不足的一种完善与提升。这样的会计管理方法,更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其将企业内外部因素相结合,对建筑企业的资源进行了更为合理的分配,更加灵活的、全面的为建筑类企业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数据,为建筑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但是作为管理会计中的新兴型领域,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有许多的不足,有待人们进一步的去完善、改进。
一、建筑类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一带一路”的建设指导思想提出后,为我国的建筑类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对于该类企业的管理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筑类企业要想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走的更远,谋得更好的发展,首先应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以战略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这便要求企业应以更为科学的方法来进行企业管理,借以调控、整合好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以增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而将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到建筑类企业的管理中,可转变原有该类企业,只考虑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的弊端性经营行为,是非常有利于该类企业长远而稳定发展的。同时还将外部的国际环境因素考虑进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以帮助企业确定准确的未来发展方向。就这一角度而言,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完善了其原有的管理机制,整合了内外部资源,加强了自身的控制,为企业在市场未来的经营发展争取到了更大的空间,是顺应时展的一种必要性管理方法。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应用中的具体方法及作用
(一)价值链分析法的应用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将自身的管理提升到战略角度,将企业的外在环境因素考虑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价值链分析法的应用,就是根据外部的市场环境、企业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估、分析,进而对当前自身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缺陷,进行相应的改进与提升,以调整、制定出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目标。具体来说,建筑类企业的工程周期较长,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采购,工程的进行中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而该类企业只有在工程结束,项目成功运营后,才能收回相应款项,实现利润。而在这个建设周期内,外部的市场环境可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此时完工的项目,未必能实现项目实施初期所预计的利润。然而,若是将战略管理会计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则可将外部环境因素考虑其中,进而通过价值链分析法来对企业的未来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更适合企业未来发展,能为企业谋得更大经济效益的战略目标。
(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法
对于建筑类企业而言,恰当的、科学的来对企业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可更为全面的、有效的来对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在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法下,主要是对建筑企业进行两类的成本动因分析。一类为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一类是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其中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主要是对建筑类企业在项目的具体执行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分析。采用这一方法,可对现有的经营策略进行完善,更为合理的来分配企业的现有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则是对建筑类企业的基础性结构成本进行分析。换而言之,便是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结合市场的经济走势,来对项目运营中所产生的相应成本进行分析,以对项目的合理性、远期运营的获利能力进行评估,进而为企业谋得更好的发展,争取到更多的利润。
(三)竞争对手分析法
竞争对手分析法是战略管理会计中,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建筑类企业采用这一方法,可及时的了解到竞争企业的动态信息。进而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以吸取其他企业的精髓,改进、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对于企业而言,在恰当的、科学的战略管理目标指导下,企业将会得到更加持久的发展,获取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建筑类企业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类企业自身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虽然在当代,建筑类企业的市场运营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此类企业的经营管理却处在一种较为落后的状态下。这主要是因为,就企业利润率而言,该类企业的获利能力较强。因而多数建筑类企业,并未在思想上重视企业的成本管理。而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加未能引起其的关注。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迁,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原有的管理方法,将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赢得竞争上的优势。
(二)成本管理主体认识上存在偏差
在目前的建筑类企业中,进行企业成本管理的部门主要是财务部。而成本核算的主体也是围绕着,相关的财务数据来进行计算、分析的。然而对于企业而言,成本的核算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指标事项。因而成本的核算分析应涉及到建筑企业运营中的每一环节,只不过其以货币的形式所表达出来。而由于人们对于成本管理主体认识的偏差,进而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在建筑类企业中实施较为被动。多数建筑类企业并未真正的开展、实施这一管理方法,执行力度明显较差。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落实度不高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类企业已经处在了发展的成熟期。科学化的管理对于企业的进一步经营、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略管理会计有效的、深入的实施,将起到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的很多建筑类企业中,虽然也将战略管理会计引入到企业中。
(四)相关的体系尚不完善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进行中,未能深入化的实施,依然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表层管理阶段。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提出年限尚短,因而很多建筑类企业围绕其而实施、建立的相应管理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进而影响到了战略管理会计,在建筑类企业中的顺利实施,也未能对企业提供出有效的、恰当的战略管理方面的信息内容。
(五)相关人员的素质不高
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实际操作,是需要相关专业人员来完成的。因而此类人员的专业素养、道德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实施效果。而就目前建筑类企业此一方面的人员素养来看,多数人员专业水平较低,进而无法准确的来完成相应的战略管理会计工作,无法为企业提供有效地、恰当的相应数据,以帮助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来准确的完成战略目标的制定。
(六)原有的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在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有的成本管理方法,并不能有效的来完成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数据分析、收集、处理,进而无法有效的为企业提供出战略角度下的相关参考信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方针。
四、如何来应对当前建筑类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提升自身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
虽然建筑类企业从事的是一种相对粗线条的工作,但是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在对自身的管理上都应是精细化的。这与行业的性质不发生任何的冲突,而对于建筑类企业而言,要想强化自身的管理,首先应提高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充分的去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应用战略管理会计,以推动企业的经营与持续化发展。
(二)端正企业管理主体的认识
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将管理范围扩大到了企业的各个环节上。不单单只局限在财务管理的范围内,而是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上来对企业的各环节进行管控,此时战略管理会计的主体也扩展到了企业的各领域。因而,要想高效的对建筑类企业来实施战略管理会计,首先应端正对于管理主体认识上的偏差,明确成本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事物,应该由企业的多部门协调、配合来完成。
(三)深入化的进行战略管理会计在建筑类企业中的应用
建筑类企业应真正的将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到企业的各环节中去,不单单只是停留在管理的表层,将其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内部,此时才能将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发挥出来。进而促进建筑类企业以战略的角度来进行发展,实现企业持续化经营、发展的目标。
(四)完善相关体系,健全相应制度
对于建筑类企业而言,制度的健全、体系的完善是对战略管理会计有序化实施的保证。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了企业的管理流程,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在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有章可依。就这一层面而言,规范性的建筑企业管理,将管理提升到了战略的角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建筑类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相关人员专业技能、道德素质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求,使其更为专业的来完成相关数据的核算、分析、评估等工作。进而为企业提供出更有价值的战略管理数据,更好的来服务于企业。
(六)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建筑类企业应改善原有的相关管理方法,将如BOT管理模式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该方法的使用,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项目的运作效率,加大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也弥补了原有管理方法的不足,完善、提高企业管理,进一步的推动企业的持续化经营、发展。
五、结语
战略管理会计在建筑类企业中的实施,既保证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化进行,又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企业的管理,将企业管理提升到了战略化层面,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企业持续化发展的作用,顺应了当代的国际化发展,为完成“一带一路”的建筑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了来良好的基础,因而建筑类企业应加深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昱.关于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23).
[2]芦燕.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09.
关键词:水电建筑 企业 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状态。近年来,我国水电建筑施工企业取得了显著发展,然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水电施工企业缺乏健全的战略管理,制约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就对水电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了探讨。
一、水电建筑施工企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水电建筑施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水电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行业中居于基础地位,不仅稳定了经济,还有效地解决了城镇人口的就业问题。从总体上来分析,我国水电施工企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企业不能够持续经营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约24%的中小企业的寿命不足2年,有约60%的企业寿命不足5年;在美国的《纽约》杂志中也曾经对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过调查和研究,得出。造成企业破产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企业未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经营管理不善等。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产生企业破产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健全的战略管理,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健康且持续地发展。
总而言之,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地位和生存状态,尤其是对于那些严格遵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的大型公司制企业,只有制定出明确的企业战略,才能够规范企业的正常运作以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水电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严重不足,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经营管理不完善、技术水平较低、战略管理缺位、经济效益较低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水电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水电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如今,在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导致很多企业出现了不充分建设和中小水电建筑项目下马,约占水电建筑企业总数的90%。由于这些企业资金不足、管理不善、规模较小等,在市场环境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行业贸易壁垒不断降低,国内外市场逐步融合,国内市场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外国企业凭借着自身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优势,抢占我国国内市场,特别是建筑工程承包市场。所以,水电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由于水电施工企业自身的不足,所从事的工作多属于工程项目中基础性工作,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建筑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但是当前很多水电建筑施工企业危机意识较薄弱,未考虑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理念也不能够与时代同步,在市场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水电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状,就需要实施企业战略管理,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优势。
在新经济形势下,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复杂多变,然而在这样的现状下,很多水电施工企业缺乏战略管理,从而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技术革新方面不能够满足发展需求。因此,水电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很重要的。
三、水电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实施
(一)水电建筑施工企业战略分析
一般而言,进行战略分析的目的就是评价影响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关键因素。通常战略是指:一、确定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企业战略管理制定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的出发点;二、外部环境分析。企业进行战略分析了解当前所处的市场环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分析出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企业自身条件。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以及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对企业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对企业自身条件的分析可以从水电建筑企业的内部环境和水电施工企业竞争者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战略态势分析,企业战略包括发展型战略、稳定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其中发展型战略又可划分为集中经营战略、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等;紧缩型战略又可划分为放弃型战略、转变型战略和破产清算战略等。
(二)水电建筑企业战略决策
制定战略是实施战略管理的核心,水电建筑施工企业在自身发展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应用采取积极的战略措施来改变自身被动的地位。通常适合企业的战略方案有:
1、品牌战略。品牌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技术、市场日渐饱和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被社会各界认可的项目,因此,品牌具备很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水电建筑施工企业要时刻将“质量就是生命”这一理念作为自己的使命,时刻将施工质量放在首位。水电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树立自身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就应该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经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倘若遇到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相互冲突的情况时,要树立起长远利益,不能够为眼前短暂的经济效益诱惑;
2、专业化经营战略。当前,中小水电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点多面广,经营较分散。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要改变固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实施灵活的经营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逐步向着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优化资源组合,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要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品,即使是劳务分包,也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3、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也被称为“特色取胜战略”,它的关键是凭借施工经营特色取胜。也就是说企业通过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凭借在市场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得到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帮助企业在这个行业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从而尽量避免外界的冲突,改变企业在市场中被动的地位这样就可以保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4、联合战略。由于当前很多水电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仅仅凭借自身的能力在市场中占据地位是很困难的。所以,水电施工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采取战略联盟措施促进自身实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采取战略联盟政策多是与其他企业共同开展多元化经营战略,促进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了生产质量,还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我们要明确,对于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经营战略,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的时候要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具体发展状况是很重要的。
(三)水电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的实施和控制
水电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管理和控制体系,为促进战略的实施,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1、加大战略执行力度。科学的战略是需要正确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水电建筑施工企业不仅要注重企业战略的制定,加大战略执行力度也是很有必要的;2、要时刻将创新战略融入到战略制定和实施环节中。众所周知,战略管理对水电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就需要企业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水电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经营理念和企业的创新,建立起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要求的组织架构,健全决策机制,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为提高企业整体技术管理水平而不断努力。
总而言之,企业战略管理是水电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发展命脉。因此,水电施工企业要立足于市场中,就应该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牢固树立战略管理意识,注重战略管理的分析和总结,不断革新经营理念,统筹规划,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管理模式,认真做好企业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优势,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强大。
参考文献:
[1]李宝成.对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开展战略管理的思考[J].四川建筑.2011年6月
关键词:中小建筑企业;内部环境;战略管理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or our national life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gro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trategic choice, through to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building, be helpful for an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enterprise purpose and mission, in the business field of benefit to the enterprise to the right choice of businesses and advantages of location.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建筑业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重大的,其已经成为国民生活总值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我国,建筑业可以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整个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国民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国家实力也有了较大的增强。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普遍较低,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建筑企业更是如此。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中小建筑企业如果不能正视存在的问题,不积极地实施有效的战略管理,则直接影响到中小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的立足。因此,探讨我国中小建筑企业的战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中小建筑企业的内部环境
我国中小建筑企业的内部环境涉及到了物质及文化,应该从内部管理、财务以及市场营销等多角度进行管理,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发挥企业的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2.1企业内部管理
中小建筑企业通过内部管理,要保证企业有秩序地使用内部相关资源,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分工与协作、集权与分权等工作之间的关系。管理层负责人应该通过各种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为只有员工怀有积极的支持态度,才能更好地开发企业战略制订、实施等一系列工作。
2.2企业财务管理
中小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企业的资金,通过适当的方式从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企业的财务状况指标对于企业的战略制订也是极其重要的,如:负债比例、利润率、资产利用率等等。
企业也可以通过分配决策来管理企业一部分财务资金,也就是借助于股利的分配实施决策,对于分红以及利润留成的比例进行决策,这是权衡利益的关键点。因为如果分红比例太大的话,就会影响企业今后持续发展的资金供足;但如果分红比例太小的话,又会影响到企业股东的相关权益。
2.3市场营销的管理
中小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主要从市场定位以及市场营销组合两个方面着手。其中,市场定位是依据企业自身可提供的服务确定有针对性的目标市场,从而创造定位优势。而市场营销组合则主要是指用于影响市场需求及竞争的所有营销方法,主要有价格策略、分销策略等。
3中小建筑企业的战略选择
中小建筑企业跟大型建筑企业相比,由于资信较差,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又少、资本积累缓慢,企业自有设备较少,影响企业的施工能力和企业的年产值。中小建筑企业管理不够规范,体制不够健全,一向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和大型建筑企业相比,中小建筑企业的资质低,使得企业不能直接承揽较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只能承接规模小、利润低的一些项目,企业的创优工程少,致使企业的信誉度不够高。忽视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是很多中小建筑企业的通病。致使企业老板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变化,缺乏应对特殊情况的措施,使得一个企业可能在遇到特别困难的时候,转眼间就会变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中小建筑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问题的源由,提出针对性的战略,这才是保证中小建筑企业健康发展的良策。
3.1构建协作化、专业化的战略方案
中小建筑企业的工程业务大部分是从大型建筑企业分包过来的,可见与大型建筑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中小建筑企业应该极极接受大型建筑企业的分包业务,并做好所有相关的配套工作,努力构建专业化经营模式,以“小而精、小而专”的基本发展宗旨,不断提高企业本身的装备水平,可以将一些工程做精、做强,这也是促进中小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举措。
3.2加强联营战略的实施
一般情况下,中小建筑企业的实力相对较强,技术水平也不是很高,规模优势更无从谈起,但是中小建筑企业之间可以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联合起来,实施联营的战略方案。中小建筑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取长补短,共同求得生存与发展。通常情况下,联营方式主要有三种:
法人型联营战略:该联营战略方式是最紧密,最稳定的形式,主要让联营的中小建筑企业方以财产、技术以及劳务等形式进行出资,并由法人企业独立承担相关的民事责任。而合伙型联营战略则是根据出资比例以及协议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就的民事责任。另外一种是合同型联营战略,该战略是指联营的中小建筑企业方都不出资,也不组成新的经济组织,只是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协作,民事责任也是由各方承担。
3.3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
风险管理主要实现对风险的识别、评价以及控制,力求使用最小的成本让风险损失达到最低。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主要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以及风险控制技术,采用多种管理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对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来说,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立足于企业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的核苦已竞争力。只有这样,中小建筑企业才会做大做强,我国建筑业才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4总结
总之,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小建筑企业要以企业的现行现状和行业未来发展为切入点,正确分析和把握企业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明确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比较竟争优势、避免自身劣势,选择合适的战略对策,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强控制和调整。这样对于解决大部分地方的中小建筑企业存在的战略管理问题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战略人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由美国管理学界提出,早期研究侧重于人力资源理论与组织行为学理论领域,后来逐渐转变到转为宏观的战略导向,着重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整体关系。90年代,Wright和Mcmanhan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部署工作;而Snell则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系统整合理论,他指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组织内各类人员自我提升和自我控制来达到协同企业战略发展的目的;Delery和Doty进一步明确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成内容,即内部职业机会、正规培训体系、业绩评测体系、利润分享、就业安全、员工意见反馈及工作规划等内容。
根据上述理论,现代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通常会侧重于三个方面:人才选拔、人才培养和绩效管理。人才选拔方面,目前有很多企业有着严格而富有特色的人才选拔机制,通过不同的战略发展需求制定不同的富有侧重点的人才招聘策略,确保迅速有效得从人才市场中找到迅速满足当前企业运營需求的人才;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和完善员工培训制度,激发员工潜能,营造差别化和竞争氛围,促使员工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绩效管理方面,企业通常会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吸引人才为其贡献聪明才智,使得员工与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互相投资,权责一致。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微观层面的部门,而是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推动作用,从各个方面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框架。
二、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建筑设计行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设计行业本身从业人员是在从事一项需要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统筹性的工作,需要在从业环境和工作条件上获得较高的自主性。另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体制下,许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设计院一时间都难以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接受和运用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多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筑设计企业由于社会资源的积累处于起步阶段,无心、无力更无勇气去部署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建设内容。具体而言,笔者主要归纳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人才招聘和储备缺乏战略层面规划,结构失衡
当前设计院的人力资源储备普遍存在结构性问题,由于各大建筑院校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培养普遍采取精英式教育,对于建筑设计一些基础性教育普遍缺乏,所以院校培养并提供的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与设计院实际工作需求脱节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大量在设计院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在学校并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院应该在人力资源储备工作中做好充分准备,,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人力资源储备结构,否则就会出现招收的人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当前院校培养出的方案设计能力固然是建筑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设计企业人员组成结构决定了方案设计工作只能由少数人来完成,大多数人从事的是方案细化工作,对于这两方面人员配比、人员储备和人员转换等工作缺乏战略层面统筹和规划。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有待加强
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是该企业乃至该行业最宝贵的核心资源,但是由于长期的体制惯性,很多建筑设计院以及完成改制的建筑设计企业仍然或多或少存在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意识。一方面表现在没有在领导层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的设计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部门。
3.绩效管理手段单一
设计企业普遍采取的是薪资激励的绩效管理手段,简而言之就是产值提成。对于已经具有职业资格和丰富设计经验的小有成就的设计师而言,薪资激励使得其大部分的工作和精力放在无休止的重复性劳动上,难以抽出时间进行创新,从而影响企业品牌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对于新入职的年轻设计师而言,由于职业经验的缺乏导致产值产出较低,在整个设计公司内难以获得认同感,需要通过隐形福利及培训制度予以弥补。
三、建筑设计企业人才管理体系的战略构建
基于战略人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结合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笔者建议从人才选拔储备、内部成长机会、绩效管理创新、组织文化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人才体系构建:
1.人才选拔储备方面
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去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地位,将人力资源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根据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战略目标,及时调整人力资源规划,并构建灵活而不拘一格的人才招聘和选拔机制,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高校进行双向评估,选定人才输送稳定和适应性更高的高校作为战略人才储备基地,建立长期的实习培训关系,延长培训实习期,做到应届毕业生和企业工作需求的无缝对接。
2.内部成长机会方面
设计企业应当给员工构建多层次系统性的培训体系,特别是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帮助员工提升业务素养和创造能力;为员工提供多方面的成长机会和职业发展方案,设立员工培训专项费用,通过多种渠道使得员工获得成长,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成长绝不专指职务或者薪资的提升,而是员工全方位的晋升通道,为员工提供多元的价值取向,比如推行合伙人晋升制度等。
3.绩效管理创新方面
首先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打破以“唯产值论英雄”的管理思路,根据企业战略发展定位,不断提升员工创新环境,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建立和加强股权激励制度,实施企业剩余价值分享,使得个人的薪酬激励同企业发展和利润增长同步,不断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领导力。
4.组织文化创新方面
基于知识型员工和创新型工作的特点,创造新型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赋予各个项目团队较为充分的决策权和自我管理权,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塑造,实施以效率和成果为考核关键指标的弹性工作制度,加强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组织化的各项文化建设和后勤保障制度,不断丰富和强化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契约,使得员工在组织中获得较强的心理认同感,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承诺。
【参考文献】
[1] 赵曙明. 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M], 中国工业经济出版社, 1996(4)
[2] 波特. 竞争战略[M], 华夏出版社, 1998
[3] 宋典, 袁勇志, 彭纪生.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创业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12): 134-139
【关键词】企业财务战略 资金投放 后金融危机
一、引言
企业要得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博取生存和发展,势必要对企业财务管理及经营策略进行精细化管理。而财务战略是企业为在市场上得以生存和发展筹集资本、组织管理、运用资本的策略。如上所述,企业制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客观性和紧迫性的要求。
(一)财务战略管理的特性
财务战略是战略管理理论在财务学上的应用,所以,它必须具备一般战略管理基本特征(全局性、长远性和相对稳定性)。同时,财务战略研究的对象是流动资金,因此,财务战略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动态支持性
财务战略是对企业资金营运的全面分析后制定出的。财务战略动态性要求,当企业的财务战略环境和基础随宏观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时,企业的财务战略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因此,企业的财务战略必须支持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进而为企业整体战略提供财务保障。
2.全员性
企业财务战略涉及企业多方面的利益,不仅涉及企业整体还涉及财务资源在企业内的配置与整合。因此,企业财务战略与企业内各部门和各个人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3.综合导向性
财务战略不仅以价值尺度全面衡量企业战略期间的人、财、物和供、产、销的总需求、使用方向、耗费水平以及企业生产经营预期产生的效果,而且还明确了战略期间企业重大财务活动预期实现的总目标和主要行动方案。因此财务战略管理具有综合导向性。
4.风险性
由于企业的理财环境随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这就给企业制定财务战略带来困难。如何使企业财务战略与不可控的理财环境相适应,是财务战略制定的难点之一。而解决这一难点企业主要是依靠财务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力。只有正确的财务战略,才能给整个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反之,则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财务战略管理影响因素
1.资本市场与财务战略
资本市场为企业筹集资金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它不仅使企业筹集资本在数量上有保障,而且在效率和质量上也符合企业扩张的及时性安排和低成本意图。因而,资本市场是制定筹资战略首先必须考虑的前提。
2.管理者风险偏好与财务战略
由于每个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对风险都持有不同的态度,那么也就会在财务战略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表1所示。
3.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战略
公司治理与财务战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公司的内外部治理环境上。由于董事会和管理者存在权责划分的不同,则财务战略的选择的方式亦有所差异。
(三)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定位
科学系统的设置财务战略管理目标,有利于企业创造价值,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当前财务管理理论所运用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于建筑企业有其自身的经营特殊性,所以本文认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短期财务战略目标;而涵盖利益相关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其长期财务战略目标。
二、财务战略管理的内容
财务战略是以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为基础,把协调和平衡企业资金的合理流动为目标。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是:资金筹集战略、资金投放战略、资本收益分配战略等。
(一)资金筹集战略
资金筹集战略是在企业依据当前和未来宏观经济环境的科学判断下,对企业需要筹集资金的目标、结构、方式以及渠道等进行的系统长期的规划。旨在为企业战略实施和企业长期竞争力提供资金保证。
(二)资金投放战略
企业把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行为被称为资金投放战略。资金投放战略是企业战略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资金投放战略是在科学分析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后,对企业资金投放所制定的整体性和长远性战略部署,而资金投放战略必须在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否则会事倍功半。
(三)资本收益分配战略
资本收益分配战略,是明确企业获利程度的战略目标。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本收益的管理、股份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等。
三、建筑施工企业资金投放战略的制定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投放战略就是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指导下,依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状况及其趋势对企业拥有的资金所进行的整体性和长期性谋划,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战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资金投放战略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制定资金投放的总体原则应该有: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系统权衡风险收益原则。建筑施工企业制定资金投放战略目标,首先要充分考虑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政策。其次,要科学分析和判断企业自身资金需求量、筹资难易程度、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等。再次,企业要对本行业的发展和市场总需求及成长性进行科学判断和预测。最后,要对目标行业中企业的竞争对手的技术能力和营销渠道等进行综合评价。只有经过上述科学的分析判断之后,企业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的资金投放战略,才能避免企业在投资部署上的失误。
(二)资金投放战略选择
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是在建项目,而项目投资一般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额度大等特点。这就使得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金投放,以保证各个项目顺利完工。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合理运用自身的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优势,以实现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和短期经营目标。
1.一体化经营
建筑施工企业应着力发展自身的主营业务,加强“一体化经营”策略。建筑企业经营投资战略得以实现的首要重点是投资战略。借鉴国外建筑企业的发展经验,我国建筑企业目前可采取的“一体化经营”的投资战略的模式如下:
(1)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公司按照与业主的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与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负全责。
(2)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公司按照业主的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3)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公司根据合同关系、承包范围、风险划分、计价方式的不同,还存在多种工程总承包的变型。
2. 一业为主,多元发展
“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是建筑企业分散经营风险,整合内部资源优势,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当建筑施工企业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后,应在加强核心竞争力产业为主营业务的同时,适时采取多元化经营的经营思路。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效应和资源整合的能力(如管理资源和财务资源),从而达到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目标。
3. 两化一聚
建筑施工企业应发展专业化投资和产品差异化战略,并采取聚焦战略。对于利润高、专业性强的大型工程(比如地下隧道工程、高墩大跨桥梁工程等)其内在要求投标的施工企业具有“专、特、精”的优势和能力。因此,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攻克行业技术制高点,提升企业核心技术,逐步形成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核心专业技术优势,实现企业主营业务标识化、专业化,从而形成企业产品差别化优势。而实施“两化一聚”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是技术创新。
四、资金投放战略实施和评价
(一)资金投放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中最耗时且最复杂的环节,为了使得战略实施顺利进行,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全面权衡管理活动的各方面,和企业组织内部的所有因素。其次,还要专门设立战略实施组织机构以确保战略成功实施。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将目标与收益结合起来考核,充分调动内部领导层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战略实施要点:
1. 构筑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个蓬勃发展的经济体,资金短缺是其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在有限的资源中,企业如何才能求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高管所必须面对的现实。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存在懂技术人员的不懂财务,懂财务人员的不懂技术,这就限制了企业战略决策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学财务,懂财务,用财务来分析和解决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提高决策能力。
2. 树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理财观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同时也要协调好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方利益达到最佳平衡,以达到双赢。
3. 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财务管理人员委派制度是指母公司在各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财务人员应由母公司下派到各下属单位,以实行人员、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减少下属公司资金管理混乱的机会。
4. 强化成本控制,保持成本领先优势。
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要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盈利,只有凭借自身的成本优势和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低成本、高质量、短工期和高效率的经营观念。
(二)资金投放战略评价体系构建
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资金投放战略。企业必须利用战略评价体系对战略进行不断修正,以确保财务战略不偏离企业的战略目标。如图1所示。
建筑施工企业应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构建资金投放战略评价体系。而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为财务指标,企业选取的财务指标必须具备综合性,也就是说该指标要便于反映企业的营利能力、资金状况、变现能力和管理水平。
本人认为,由于建筑企业运营方式及其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应分别对母公司下属的子、分公司和项目部分别构建其评价体系。
1. 工程项目部执行财务战略的评价体系构建
对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部应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并对其项目进行质量、成本和工程进度的进行控制。项目部必须以母公司下达的责任成本承包合同和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运作进行全面动态管理。项目部对项目目标成本应进行层层分解,层层签定经济风险承包合同,实行责任目标成本风险抵押承包,调动全项目工作人员参与目标成本管理、并调动全员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积极性。
成本控制和投入资本使用效率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的重要财务指标,因此,可以将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作为项目部的主要评价指标。
(1)成本费用利润率
(1.1)
成本费用总额=工程直接费用+工程间接费用+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2)
由上式可知: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越高,表明建筑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反之亦然。该指标便于不同的工程项目之间进行比较。
(2)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1.3)
由上式可以得出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建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越强,获利能力越强。不同的工程项目投入资本不同的情况下,该比率可以综合反映各项目的资金运用效率和盈利能力,便于各项目的横向比较。
2. 子、分公司执行财务战略的评价体系构建
母公司对其下属的子分公司施行资金投放战略后,为及时准确了解子分公司资本运作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必须及时构建资金投放战略评价体系。评价子分公司资金投放效率的评价指标有:公司业绩财务评价指标和EVA评价指标。
(1)公司业绩财务评价指标。
①净收益。净收益是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剩余部分。作为业绩计量指标,净收益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
净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1.4)
净收益指标反映了子公司工程施工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质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②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率是公司收益与所使用资产的比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投资和收益由多种不同的解释。最常用的投资报酬衡量指标是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1.5)
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管理人员综合利用资产创造净利润的业绩,能综合描述公司整体的经营效率。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6)
该指标反映了每一元股东权益所赚取的净利润,可以衡量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
(2)EVA评价指标。EVA是经济增加值模型(Economic Value Added)的简称,是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的价值分析工具和业绩评价指标,EVA是基于剩余收益思想发展起来的新型价值模型。
该体系指标是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或一种方法。附加经济价值是指从税后利润中扣除资本成本或资本费用后的余额,它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附加经济价值=税后利润-资本费用(1.7)
上式中的税后利润为营业利润减去所得税额。
资本费用=总资本×平均资本费用率(1.8)
其中:平均资本费用率=资本或股本费用率×资本构成率+负债费用率×负债构成率
五、结论与展望
我国建筑行业起步较晚,与世界一流建筑承包商相比,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只有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与转变经营理念,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傅仁章.中国建筑业的兴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4.
[2]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3]曾肇河.建筑公司战略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一.建筑企业国际工程发展现状
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企业是在既缺资金、又缺人才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1978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为135万美元,2007年达到776.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为406.4亿美元(见图3-1)。
数据来源: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历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统计年报》
虽然同发展中国家的承包商相比,我们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同欧美大型国际承包商相比,我们的劣势也非常明显。中国建筑企业在参与国际工程建筑项目时,不仅要与国际承包商共同迎接具有共性的挑战,而且还将跨越我们自身不足带来的障碍。
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1制定符合宏观经济形势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企业要根据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经济大背景和国家“走出去”战略,通过与国际标杆建筑企业的比较,制定完善的科学发展战略,并依照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实力的变化,修订和完善战略中不合适的部分,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服务,才能为企业培育国际竞争力提供基本条件。
2提升核心技术,加大企业科技投入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大力培育自主核心技术,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加大建筑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建筑管理的科技含量,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地进行工程报价、设计和管理。
3.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化人资体制
中国建筑企业要取得跨国经营的成功,应培训和锻炼一批懂外语、通商务、精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国际工程管理人才,从依靠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向依靠劳动力的质量优势。建立、完善国际化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与激励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追求、市场意识强、熟悉国际规范与国际惯例、具有较强国际化运营能力的职业经理团队和国际化人才队伍。
三.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管理意识
1战略分析研究
1.1市场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稍纵即逝、变化莫测的市场。唯有了解市场,研究市场,挖掘市场,企业才能有效的应对市场。目前,国家或地方每年投资兴建的建设项目虽多,但分布的地域及其数量和比重极不均衡。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分析比较企业各个时期所承接项目在地域、工程类别的差异性和国家(地方)投资与企业的占有率,就可以明确企业的经营现状,研究企业的经营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经营和发展对策。
1.2竞争对手的分析
由于施工项目分布的不固定性,决定了竞争对手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了解竞争对手,包括了解其管理手段、技术水平、竞争能力、社会关系、公关策略等。同时也应了解在同一市场各个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等,做到知己知彼,明确差距,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竞争力。
1.3业主分析
业主即建筑业的顾客,能够赢得业主青睐,就赢得了市场。综合不同业主对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质量、造价、服务以及业绩和品牌等多方面的需求层次,分析业主的投资能力和对项目社会经济效应的定位,以便采取相应的经营手段,制定合理的投标策略,灵活机动,为业主服务。
2提高决策能力
决策力是指企业的决策意识和决策能力。建筑施工企业属于资产回报率较低的行业,如果在企业发展和多元化经营上定位不准,决策不慎,或经营过程中盲目求大,忽略资产质量,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衰落,甚至破产。企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洞察力和决策力,方可在建筑市场激烈竞争中,对企业的发展、结构调整、资本运营等方面做出稳重、明智的决策,使企业在竞争中扬长避短,具有较强的把握机会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3增强竟争能力
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经营手段、质量安全以及品牌效应等方面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施工企业必须进行长远规划和阶段性的安排,致力于开发适应工程项目需要、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占领科技制高点,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优势;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和施工项目信息化建设,形成以项目成本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优势;精心塑造别具一格的优质工程和独特服务,形成以先进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为核心的品牌优势,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4.保证优质服务
信誉和品牌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因而认真履行合同条款,烙守承诺,提供各项优质服务,建立稳定的客户网络至关重要。在工程竣工后,必须建立业主档案,制定用户投诉、工程回访和保修制度。保证优质的服务,企业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四.加强国际金融外汇管理能力
1.合理评估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中由于汇率的意外变化而使企业的营业额受到影响,或者是它的国内经济投入和产出的价格相对于其他方面价格的变动而产生的影响所带来的风险。作为一种潜在的风险,经济风险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海外的经济效益和投资的经济价值。分析经济风险的目的在于评估由于意外的汇率变化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的变化。
2.建立长期经济战略,确保货币增值保值
相对于外贸公司来说,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使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时有以下特点:
第一,外购施工机械设备的套期保值工作主要由国内母公司运作。这是因为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海外承揽项目的资金在现阶段主要来源于国内银行,用于项目建设的外购施工机械设备一般由国内母公司代购并代垫资金,所以外购施工机械设备的套期保值工作主要也就由国内母公司运作。
第二,工程的收入保值和成本保值常常相互分离。工程收入是随着工程的进度逐步获取,通常都长达数年,对工程收入的保值只能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其保值的对象一般都是当地币结算的部分。但工程成本中需要保值的是那些大部分在工程初期业已支付的外购机械设备及动员费等,其保值的对象是所支付货款的外汇部分,期限一般都短于一年。由于工程收入与成本的时差大,保值对象不同,所以工程的收入保值和成本保值常常是相互分离的。
关键词:建筑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概念;必要性;方法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涵义
时代的发展导致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战略成本管理最早由英国学者西蒙德在1981年发表的《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提出,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等人1993年出版的《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使战略成本管理更加具体化。我国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明确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目前,从发表的论文看,从事战略成本管理专门研究的学者(如陆正飞、卓敏、杨雄胜、林万祥等)对战略成本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概念、目的、特点、内容和方法等)尚存在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强调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降低成本而且要提高企业的战略地位,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获取超过平均水平的效益。战略成本管理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从成本角度分析、选择和优化企业战略:二是对成本实施控制的战略。前者是企业战略中的成本侧面,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而对成本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等所进行的谋划。
综上所述,战略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分析的全面性和管理的整体性: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结合: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
二、我国建筑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有超过80%的美国和日本企业运用和开始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手段,如通用汽车、波音公司、IBM、松下电器和国际商用机器等著名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已成为各国先进企业持续经营,不断扩大发展所必须重视和使用的管理手段。我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20年来,建筑企业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迫切需要企业顺应国际潮流,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新理念。
(一)顾客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渐趋缓和,大中城市商品房空置率高居不下,建筑业顾客基本居住需求已达饱和。社会已从对建筑物“数量”的需要转向对建筑物“质量”和“价格”的需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条件下保持或降低建筑施工成本操作难度较大,迫切需要企业进行战略成本规划。
(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剧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高级成本管理水平――战略成本管理与之匹配。
(三)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
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既给国内建筑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冲击下的微利时代,国内建筑市场存在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施工单位,大量生产力闲置,要继续保持国内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就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强化成本领先的核心竞争优势。
(四)社会、政府和顾客等对建筑企业的要求和限制逐步提高
由于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垄断行为、环境污染等,引起了社会、政府、顾客对建筑企业的不满,从而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和限制。近20年,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寻租成本”:招标投标制度有效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规范了建筑企业工程承接行为:建设监理制促使业主的技术力量与建筑企业平衡,减少了其在施工中以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社会成本的提高迫切需要战略成本管理与之适应。
(五)工程计价体制实施了重大改革
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体制在全国的实施,工程造价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市场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体制比实行传统的定额计价体制,能使工程造价降低5%~15%,这就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问更小了。工程量清单计价体制要求企业统筹兼顾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报价,迫切需要建筑企业引入战略管理理念,不断改进成本管理。
(六)建筑资源日益短缺
建筑业产成品中物质消耗高达60%~70%左右,这种由供应商发生的成本在项目实际发生中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有数据显示:我国在工程造价和材料预算中至少10%的损耗成为惯例,和国外发达国家93%至97%的利用率相差较大,在建筑资源紧缺,建材价格猛涨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筑企业将供应商和顾客成本与产品制造成本一视同仁,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三、建筑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步骤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没有一个部门不需要建筑产品,而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向建筑业提供不同的材料、设备、生活资料、知识或各种服务。据统计,仅房屋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有76大类、2500多个规格、1800多个品种,包括建筑材料、冶金。化工、森工、机械、仪表、纺织、轻工……等几十个物质生产部门。庞大的前后关联度,使建筑企业内外部成为一种特别复杂的、变化的、难以预料的环境,因而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对环境、市场、顾客、政府等进行深入分析,以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制定合理的战略成本控制方法,以保证成本管理战略目标能够实现;必须建立健全战略成本管理保障和绩效评价体系,以便使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长期持续下去。
(一)战略成本环境分析
建筑企业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影响企业成本的外部环境分析,该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产业环境分析等。凡是对建筑企业成本有影响的企业外部因素都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这些因素有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因素等,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企业在成本方面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2、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建筑企业内部基本环境因素有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管理、企业资源、企业文化等。由于影响成本的因素纷繁复杂,分析的重点是找出具有关键性影响的优势与弱点。
3、竞争对手成本分析,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及其战略,以确定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相对成本地位,以便企业采取相应的竞争措施。实际应用中,影响成本的因素是多重的,关键因素是特定的,这要求分析人员和决策者具有良好的判断力。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战略措施发挥效能的滞后性与长期性,决策者对关键因素的判断正确与否存在某种不可验证性,这要求分析人员和决策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对企业发展的信念。
(二)战略成本实施控制
建筑企业战略成本分析为明确应该采取的战略方法和措施提供了依据。为了满足获取成本优势、提高企业利润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建筑企业常采取以下有力措施控制成本:
1、以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为目的的方法措施,主要包括重构价值链、控制成本动因、长期成本计划与目标成本管理。
2、以日常成本管理为主要目的和方法措施,主要是一些制度性控制方法,如建筑企业责任成本制度、标准成本(或定额成本)制度等。战略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控制过程包含研究控制因子,确定控制标准、及时处理与传送控制信息等。当战略目标已实现或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超过了建筑企业控制能力时,则需进行战略调整,即重新开始进行战略环境分析。战略成本管理进入新一轮循环。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407・9;C9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2-0132-03
0引言
我国国有建筑业企业受计划经济时期管理体制的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生产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大型建筑企业。国有建筑企业中,中央及发达地区的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明显优于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建筑企业。总体来看,国有建筑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源队伍庞大,人员构成复杂、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整体偏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落后等。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方面,我国国有建筑企业也开始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中有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也是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改革中重要的一个方向。
随着以波特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理论为代表的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成熟,人力资源管理开始转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1]。1981年戴瓦纳(Devanna)在《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战略观》一文中提出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1984年比尔(Beer)等人的《管理人力资本》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飞跃[2]。舒勒(Schuler)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企业寻求通过人来达到目标有关的各个方面,是在员工们努力完成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影响他们的行为的所有管理活动[3]。我国魏明将其定义为一个以组织持续竞争优势为目标,与组织经营战略互动的管理系统。但Wright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Wright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为使企业达成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4]。
为了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提升组织竞争优势,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构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型如Wright等人(2001)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包括招聘、职位分析、薪酬设计、培训、考核评价等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二是人力资本存量,包括组织的管理型人力资本、知识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和普通型人力资本的总和;三是组织成员关系和行为,强调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个人意愿、相互情感和认知能力等[5]。我国文跃然教授提出运用GREP模型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诊断,将其评价和诊断结果和企业的人力资源及其管理机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作为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的策略要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其中GREP是指:企业治理结构(Governance)、企业资源(Resource)、企业的企业家(Enterprise)和企业的产品与服务(Product & Service)[6]。
1构建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型
本文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构建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基于企业激励机制的薪酬系统、基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子系统,它们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
1.1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关系。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应围绕产权和经营业务规划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包括基于组织变革的人力资源组织规划和基于企业经营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
1.1.1 基于组织变革的人力资源组织规划
国有建筑企业应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母子公司产权关系,减少独立法人层次,强化母公司管理监督职能,建立以母公司为管理核心的扁平化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基于组织变革的人力资源组织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决策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如果是国有独资公司,一般不设立股东大会;另一方面,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国有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就是要理清母子公司的产权关系,减少管理机构,缩短管理链条,形成“决策层-职能层-事业部(子公司)”这种扁平化的管理结构。
1.1.2基于经营业务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是对企业未来某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总量、专业结构、学历层次、技能结构等进行事前预测并做出相应的规划。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总量规划和人力资源结构规划。对于人力资源总量规划要做到控制和精炼普通管理人员队伍,吸引和扩大企业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运营管理人才;对于人力资源需求规划要重点建设三支队伍即建立以董事长、总经理为核心的高素质管理团队,树立全新的市场营销意识,打造高级营销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市场营销辅助人员的三维一体专业化营销团队,完善管理技术团队结构,积极吸收高层次的管理技术人才,并使得各级各类管理技术人才队伍达到合理比例。
1.2基于企业激励机制的薪酬系统
基于企业激励机制的薪酬系统就是将激励机制运用到企业的薪酬系统的构建当中,通过建立科学的报酬体系,来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等。国有建筑企业薪酬系统可分为工资系统、福利系统和员工持股计划三个部分。
1.2.1工资系统
工资是指员工按月或按年度领取的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一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组成。依据国有建筑企业员工的职位划分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工资可分为年薪制、职位工资制和弹性工资制等不同形式。
第一,年薪制。年薪制是国有建筑企业普遍适用的高层管理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年薪制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业绩和所承担的责任风险,确定其年度收入。年薪制将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收入同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者的工作业绩联系起来,对高层管理人员可起到了一定的激励约束作用。
第二,职位工资制。对于企业的普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可采用职位工资制。薪点制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职位工资设计办法,薪点工资结构首先依据员工的职位或职称划分确定工资等级,称为薪级,明确每一薪级的工资范围;然后,在同一薪级中依据员工学历、资历等不同条件划分不同的工资点,称为薪点,在薪级范围内明确薪点的具体数额。
第三,弹性工资制。对于企业中一些特殊岗位和特殊员工,为了加大激励力度,增强工作业绩,提高工作积极性,我们可采用弹性工资制度。如国有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应采用项目提成工资制,并缴纳一定的风险保证金,确保其工资收入的合理性、合法性。
1.2.2 福利系统
福利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除工资、奖金之外的各种保障、补贴、服务或实物报酬等。国有建筑企业的现代薪酬体系中,福利是工资的有效补充,是体现企业有意改善员工生存质量,关心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1.2.3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是指由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股权,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员工持股会代表职工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的一种新型股权形式。员工持股计划是将员工由雇员身份转化为企业所有者,员工和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因此,员工持股计划具有良好的长期激励效果。目前在发达地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二级企业中产权多元化已逐步推进,如北京建工集团同民营企业浙江广厦集团合作新建二建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其中广厦以现金入股占总股本56%,原二建公司以实物资本入股占34%,经营者群体以现金入股占10%[7]。
1.3 基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
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输入有力的人才支持,保证企业各项战略规划顺利实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可分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培训计划、创新用人机制三个方面:
1.3.1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员工的工作经历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的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同个人素质、个人工作能力以及个人努力程度有很大关系外,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从根本上也决定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国有建筑企业正处于产业重组、制度改革、人事调整的重要时期,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给员工制定一个科学的个人发展规划,对吸引和留住人才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3.2 员工培训计划
相比其他行业,建筑企业更需要一专多能,适应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科学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①做好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建立在人力资源规划基础上,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系统中,我们明确勾画出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结构和对人力资源各个方面的总体需求,并确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以及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此外,培训需求分析还应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协调,调查员工个人的学习要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符合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②建立长效培训激励机制。国有建筑企业向员工提供培训,要建立相应的竞争制度,尽可能提供机会让有能力,有潜质的员工早日享受培训机会,并且建立培训与员工的考核、晋升等个人发展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追求进步,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③建立培训结果反馈机制。定期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做好下一阶段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如调查收集员工对整体培训安排的满意度;对以接受培训的员工要进行测试与考核;定期测算培训回报率、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贡献等相关指标,衡量企业的培训投资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应有的回报等。
1.3.3 创新用人机制
为了有效利用优势人力资源,增强国有建筑企业的凝聚力,创新人才机制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和择优的原则;建立重真才实学,重工作业绩的用人标准;积极推行“干部聘任制”、“职务任期制”、“任前公示制”等制度;保障企业职工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
1.4 企业文化建设
国有建筑企业要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工程建筑企业,就必须加强柔性管理,建设、培育富有企业自身发展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创新文化理念,推进全体员工思想理念的更新。在企业文化上要确立明确的企业使命,培育、弘扬先进的企业精神;在员工思想上要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和积极进取的生产经营观;要实现用制度管事,用文化树人,改造经营者和员工的思想观念,以观念更新不断推动企业的变革和创新。②积极宣传,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全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知识、是理念,而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主体,企业要真正实现良好的文化氛围,就要建立一个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与人力资源管理相配套的全员文化培训和传播体系。③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员工整体能力素质。企业要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理念;制定各种学历培训、继续教育、岗位培训计划等学习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评估指标体系,把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着力点,放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上,推动企业内部的不断变革与知识创新。
2结束语
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人力资源规划系统是基础,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分析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未来一段时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出的系统描述和规划;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和薪酬激励系统是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的保障措施,保证人力资源规划能够顺利实现,从而为企业实现战略规划提供人才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创造品牌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维持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程德俊、赵曙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科研管理》2004(9):52-59。
[2]林艳:《浅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9):59-60。
[3]许庆瑞、郑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49-53。
[4]倪敏玲:《试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与特征》[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2):76-78.
[5] Wright P M. Introductio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source in the 21st century [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998.(8):187-188.
关键词:现代建筑 施工企业 战略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079-01
1 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
战略成本管理是以经济环境和新型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施工阶段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最主要的阶段,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采用有效的决策技术,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最佳路径。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是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进行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较好地构建起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通过战略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型产业,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根据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必须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服务的。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以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地位之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有些企业战略方案的实施要求的成本很低,但缺乏竞争力,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采取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创新成本管理的多元化格局,加强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2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业属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内厂家多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属于易产生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我国建筑业中大中小企业数量分布不均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而大型或者特大型企业数量远多过于小型企业,形成了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在行业内部,大中小企业合作分工不合理,造成同等级或者临近等级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在专业做承包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参加市场竞争下,其他企业的中标率越来越低。
(2)市场需求多元化。
建筑市场在投资商和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影响下逐渐成熟。在过去,我国建筑投资主体一般以单一的国有投资为主。我国民营经济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投资主体也不再单一,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转变,也表明客户的需求的变化。另外,经营差异必须同时控制实现差异经营的成本,以便将差异性转化为显著的盈利能力。客户要求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正在进一步提高,对服务方式的要求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
(3)成本竞争集中化。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呈现成本竞争集中化的特点,成本竞争越来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焦点。随着建筑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焦点日益向成本价格集中。现代建筑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法律监督的不断健全完善,对于大多数建设工程而言,质量、安全、工期、技术保证等是客户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企业的经营差异战略必须为客户所认同,成本和价格也日益成为客户选择的重点,成本管理水平成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3 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是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三种,其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1)价值链分析。
企业基本价值链分为企业的基础活动和企业的支持活动。企业可以通过整合设计单位的价值链和施工企业的价值链,形成新的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价值链,使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环节充分了解。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价值链的整合,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以提供比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更加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另外,通过与上下游关系的改善也可以优化建筑施工企业行业价值链,如改善与上游建材及设备商的关系,可以使公司稳定的获得物美价廉的建筑施工所需的建材及设备。
(2)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分析即分别从行业维、市场维和战略维来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采用的战略,并制定相应的成本策略。在总体战略确定的基础上,建筑施工企业需通过产品分析来确定企业采取何种总体战略,通过对企业优势劣势的分析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建筑施工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企业所处的环境,联系企业经营目的,正确分析和判断竞争对手的成本费用水平,确立目标成本,树立成本标杆,在技术开发、项目设计、项目管理、售后服务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同行中的其他企业。通过企业外部价值链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整合和优化,使企业始终保持成本的领先地位,确保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3)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战略成本动因与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管理成本,企业的特点不同,具有战略地位的成本动因也不同。一旦企业的竞争战略得以确定,企业就要进行成本动因分析,从战略上找出影响成本的因素,然后寻求降低成本的战略途经,为改善价值活动和强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途径,以配合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想要追求收入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可以通过成本动因分析,找出影响企业成本的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控制成本动因、重组价值链来管理成本。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深化了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内容,虽然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势在必行。只有从战略层面对成本进行管理,在制度上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保障,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内容,丰富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才能为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周国恩.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9(4).
[2]沈福元,姜晓波.对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