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5:12: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目前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整体不高,对于艺术行业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普遍不足,而且职业追求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此外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思想道德问题。为了促进艺术类高校学生综合发展,必须加强道德素质教育,整体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道德素质教育;对策
【立项课题】浙江音乐学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6SZ008。
目前,艺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属于高收入行业。很多青年为追求表面的“亮丽光鲜”,加入到艺术学军中。相比之下,抱着“一夜成名”心态的学生众多,而真正热爱艺术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受到社会、家庭、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普遍下滑。因此,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对于纠正以及调整他们的心态、思想乃至价值取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应是积极向上的,应该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拥有很强的责任心与崇高的理想抱负,具有明白是非的思想观念,具有持久的学习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不高的问题较为严重。以艺术类大学生为例,他们所接触的环境以及文化熏陶形式多样,部分家长与学生将艺考作为回避文化课高考的“通幽曲径”。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一些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问题,其中包括理想信念问题、道德观念问题、道德行为问题等。这对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特点
(一)金钱观念不够成熟
中山大学针对大学生网络信贷进行了课题研究。调研报告显示,在各专业当中,艺术专业与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对于网络信贷的意愿最为强烈。调查显示,超过20%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网络平台或者亲友推荐了解网络信贷的,10%的受访大学生则是通过平台宣传和媒体广告等途径得知,7%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微信与微博等平台了解网络信贷的,超过50%的受访者之所以有网络信贷意向,主要是因为短期缺钱。其中部分学生最后发生还不起钱的情况,将债务转化给父母,可以说是变相啃老。武汉女大学生裸贷5000元最后利滚利欠26万元的新闻炒得火热,而且媒体相继爆出多起女大学生裸贷新闻。新闻当事人多用贷来的钱购买化妆品,旅游等。裸贷现象并非单独指向艺术类大学生,而是基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一种网贷现象。由于艺术类专业特点与接触人群,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更加重要。在实际生活中不乏学生为了接触不同的圈子进行网络信贷,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是当下高校开展道德素质教育,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1]。
(二)业道德认知水平浅显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对于自身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有着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影响,而近39%的艺术类大学生对自身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不甚了解,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虽然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在心理上认识到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努力加以改变。多数学生认为专业水平才是工作能力的最重要考察标准,而非职业道德素养,因而在日常学习中出现了只注重学习专业技能而不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情况。艺术类大学生在高校都接受过道德素质教育,理应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是当代高校道德素质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理想信念时而动摇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种价值观充斥,网络文化冲击,加之家长与学校的管理存在“盲点”,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容易感到迷茫困惑,难以树立并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受到市场功利性影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人生目标与正确的价值判断,过分贪图物质享受,关注自身利益,导致道德水平低下。
三、影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总的来说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因素。当下,很多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某种程度的认识误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艺术类学生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难以抵挡外界诱惑,奉行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道德观念出现偏颇。
二是学校因素。部分艺术类高校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未能做好学生道德思想的及时纠正。
三是家庭因素。学生进入高校后,摆脱了父母的监督和约束,与父母的沟通变少;而父母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减小,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知之甚少,没有做好教育引导。
四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思想不坚定,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缺乏社会经验,难以正确取舍,使得理想信念与道德观念等方面产生问题,甚至犯罪[2]。
四、加强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
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明确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时期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人生的轨迹。对此,教师首先要了解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心理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发展水平,做好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正视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时下热点话题,如“多位老艺术家的片酬抵不过一位当红明星‘小鲜肉’的片酬”,让学生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和发掘老艺术家们的艺术造诣与职业道德精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业内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为学生举办讲座,面对面交流,这样更具有教育意义。此外,艺术类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艺术家的世界,利用教学设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很多知名艺术家早年的奋斗史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为学生形象立体地实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二)注重价值观念教育
无论是基于思想价值观,还是职业价值观,艺术类高等院校在开展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时,需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念的引导。现阶段艺术类大学生,甚至整个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或多或少都暴露出一定的价值观念问题。在校园内,艺术类学生追求多元化的发展与个性化的审美,有的学生无视纪律,甚至质疑道德的意义。虽然一小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拥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拥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时,教师一定不要去搜索宽泛且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或者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举例教育。例如,可以利用优秀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其实艺术类学生普遍很努力,不仅参与专业训练,而且要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加强对他们的道德素质教育,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学生的道德观念淡漠,除了社会因素外,家长与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家庭教育不只是中小学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更是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必不可少。对此,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中来。学校与家庭要协调统一做好引导工作。教师和家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通过言语与行为来影响学生,感动学生,使其能够自觉端正言行。大学生已经迈向成年,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但是其思想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地变化,因此道德素质教育正如登珠穆朗玛山,在于不断地坚持,不断地渗透,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必然会有相应的收获[3]。
(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作用
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可以说都是外力,只有学生内在真正意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之后,才能由榷外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遵守纪律与规范行为等方面入手,做好基础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理念理论教学,使其明确艺术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同步提升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目标,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4]。
五、结束语
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方面入手,做好道德素质教育常态化,营造教育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灿平,王思思.浅谈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21):74-75.
[2]林畅,刘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9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探析――以三峡大学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01):94-99.
关键词:图书馆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又是必然要求,也是其重要保证[1]。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必须打破历来“见书不见人”、“重知识轻育人”的传统单一的以书本教育体现的功能定式,充分发挥教育和情报的双重职能作用,利用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环境优势,成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1.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1.1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文化的殿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加油站,对开启学生的智慧,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大学生爱好和才能起着重大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以及联网后的网上信息资源,门类齐全,不仅有大量专业书刊,而且还有大量的马、列,哲学经典,宣传革命传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世佳作,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可谓包罗万象。它不仅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知识,还可使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目标从各种文献中汲取知识,特别是图书馆收藏的表现人的精神世界的人文科学文献,对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独特作用。通过阅读文献,可以使大学生各个层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能更好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这是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最大优势。
1.2环境优势
图书馆服务环境就是图书馆为发挥其职能、保证其服务质量, 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服务以及为满足服务所组织起来的各种要素的综合体[2]。一是指馆舍及各种现代化设备,二是指图书馆独特的文化气息和氛围。图书馆大多位于校园中心,环境优美、舒适,建筑庄重典雅,富有艺术感染力,馆内清净整洁,书香四溢。丰富的文献,浓厚的文化内涵,现代化的设备,快速的网上信息传递,多媒体阅读等,以及图书馆科学的管理,优良的服务,文明有序的秩序,堪称科学的殿堂。这些都会对培养大学生的品德、气质、情趣、行为、素养有一种导向作用和熏陶作用。特别是图书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个性特色及创新精神。
1.3服务优势
先生曾说:“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长期工作在图书馆一线的馆员,通过馆藏,为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和学生接触最广泛密切,随时可以和学生交流思想,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认真负责的精神、热情服务的态度、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虚心好学的品质,势必无意中留在默默读书人的脑海之中,势必对学生起到持久的熏染作用,这无言的教育,这春风化雨的影响,是其它教育形式所难以取代的。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源泉。
2.深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能力的提高
2.1.读书育人,坚持正确导向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要的一环,是加强把关导向、正本清源[3],社会上种种精神垃圾、污染主要通过各种文化传媒、载体而施加影响于青年学生。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主任悉尼.沃在接受《远见》杂志记者采访曾经说过:“哈佛大学最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在藏书建设基础上,注重有深度、高品质的资料。”图书馆整体考虑书刊的购置。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加强对新书的采购、把关,着意选购优秀书刊,特别是重视选购马列主义社科人文书刊、具有新科技、新思维、新方法的自然科学的专业书刊,加强对原馆藏书刊的审查、筛选工作,注意剔除在各个历史阶段遗留下来的思想文化糟粕,同时还要补充不同载体的文献,如:电子图书、音像资料等,从数量上,品种和质量上满足开展素质教育的文献要求。通过这些载体,经读者的阅读而进行正确思想、科学知识的传递、接收、转化来实现,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内化产生正确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探求生活的真谛、寻求人生的答案,使图书馆的文化资源起到塑造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并进一步使图书馆创建出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自觉追求自身完善。
2.2环境育人,营造教育空间
图书馆是人类思想、知识、智慧结晶、荟萃的地方,它承载着传播和继承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承担着教育读者、净化读者心灵的时代重任。高校图书馆高雅的文化环境和文明服务氛围,对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效果。其馆舍风格、绿化、室内空间结构、采光照明、色彩、装饰等,为学生构建了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空间。清静、整洁、幽雅、舒适的教育环境,图书馆工作人员文明礼貌、热情优质的服务,可以给学生以舒畅的心情和愉悦的感受,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情绪。图书馆不仅要有为读者使用的静态的阅读空间和闭架、开架的借还图书室,还应设置多种提供社会服务的动态空间,如各类会议室、多功能报告厅、展览室、陈列室、自修室、还可以开展诸如书展、书评、画展、书法展、摄影展、举办演讲、讨论、知识竞赛、学术报告等形式,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他社会活动的新型图书馆。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在精神层面上会得到提高,在思想意识方面上受到启发。通过邀请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定期举办内容广泛的学术报告会,给学生以自由地进入各种学术领域,吸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多种思维方式的借鉴。大学生素质的提高,还应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如学生有意识地参与一些科研课题的研究;利用寒、暑假参加科技服务、社会调查、教学实践、了解省情、市情、乡情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接触社会的体验。图书馆可以给各院系,搭设“平台”,铺设“基地”,使这些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有光有影,使学生终生难忘。
2.3服务育人,提高馆员素质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美国图书馆界有这样的共识: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文献信息资源占20%,图书馆各种设施占5%,而图书馆员却占75%,他们认为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料和财富[4]。图书馆的教育主要来源于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既是“服务员”,也是“教育者”,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重在以其文明文化气息对读者的感染和熏陶,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就必须将服务工作提高到育人的高度来认识,不断强化馆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完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品位和质量。在加强本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技能、熟悉馆藏,更新知识结构,熟练计算机操作,加强网络知识学习,提高外语水平,使知识结构趋于合理,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中,图书馆应依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德育为先技能为重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资源保障体系,责无旁贷地充分发挥好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文南、环境和人才三大优势,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叶玉清,肖文学.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92.
[2]王婷.论图书馆服务环境的优化[J].河北科技图苑,2011 ,(3):23.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这里所说的“新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时期,而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段我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时期。尤其是近几年大学生的生活状况等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必须适时地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主要应包括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等。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要受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是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从外部制约即社会环境来看,改革开放尤其十四大以来我国呈现出极好的发展趋势并不断取得优异成果。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政治民主不断向前推进,法制不断健全,科技飞速发展。我国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就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有利条件。大学所设专业趋向多样化,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学生的选择也趋向自主化。另外,电脑、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的精彩。这些都促使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复杂,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加,有时会出现思想道德素质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从内在转化即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来看,有一项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五强五弱”。
“五强”:一是主体意识强,对传统的习俗和说教具有逆反心理;二是进取意识强,不甘寂寞、不甘平庸,勇于进取,具有“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三是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的能力强;四是个体竞争意识强;五是参与社会的意识强。
“五弱”:一是社会责任感较弱;二是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较弱;三是集体主义观念较弱;四是政治辨别能力较弱;五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然这份调查只能做一定的参考,不能全面精确的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的面貌。
新时代的学生的特点极易导致大学生出现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是狂傲。很多大学生自视过高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表现就是狂傲自大、目中无人,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第二种现象是颓废。这类学生的心理素质极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产生低落情绪,甚至一蹶不振、自己看不起自己,特别是受到批评、遭遇挫折的时候,表现为自卑、无所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行为特点。对此一定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并积极鼓励与发扬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点。从世博会及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了积极向上,热情善良的大学生,充分显示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坚强、勇敢、还有最明显的纯真与善良。虽然有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但通过网络等便捷的通信设备,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能够体察到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欢乐与痛苦。新时代大学生表现突出的追求个性与无所谓的态度并非全是负面的。追求个性并非脱离社会,而是为了在社会中保持自己、展示自己。“无所谓”并非一切都无所谓,而是能够分清主次,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新时代大学生看重的是精神上的财富,注重友情、富有爱心,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但不会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里迷失自已。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应注意加强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主要指宏观的社会环境,一般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和大众传播媒介。新时代大学生所在的社会环境前面已有说明这里不再赘述。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家庭环境。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赡养关系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新时代大学生不论生长在何种家庭,首先物质生活上是无需担忧的。另外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了起来,若在家中受到过分溺爱就容易像温室的花朵一样经不起外面风雨的历练。同时,随着离婚率的上升,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也不少见,而单亲环境若处理不好,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中起阻碍作用。
(三)学校环境。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规范、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历代积累的知识、技能,使之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人才的场所。大学不仅要传授大学生们专业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之适应即将步入的社会,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活跃大学生的思维,即从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自身因素。自身因素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内在因素。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兄弟两个,一个事业很成功,一个却沦落入狱,当问及他们成功或堕落的原因时,他们的答案却都是“谁让我有一个落魄的家庭、一个坐牢的父亲”可见面对同样的环境态度不同、目标不同结果也会不尽相同。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是我们自己。
三、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途径
(一)理论教育。
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如《心理学》、《哲学原理》等课程。这种方法比较系统,但同时应注意讲课方式和技巧,如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进行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刻可以古为今用,而且浓厚的文化氛围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也很受大学生欢迎;使用一些故事讲道理,故事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令人记忆深刻;利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热点,学以致用,这样学生比较有积极性;还应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如开展形势政策专题讲座等;同时应注意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到业务课内。在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贯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概括地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威力,“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但二者都要靠教师来体现。另外进行理论教育还要注重情感教学。因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同于其他业务课程,它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二)实践教育。
这里说的实践教育就是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实践教育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利用好各种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写活动计划书、活动记录、实践报告、实践心得体会总结等,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的转化。
(三)建设优良校园文化。
对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环境就是校园环境,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构建健康人格,提高整体素质。建设优良校园文化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其一,努力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整洁简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不仅能体现出学校的管理层次和办学水平,而且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其二,健全制度,赏罚分明,鼓励公平竞争形成良好学风。在大学里当升学压力不如中学时,有很多人就会松懈下来,在大学里虚度光阴。为防止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应积极采用各种考试制度,赏罚制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产生,进一步以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其三,以多种形式促进良好精神文化的形成。如开展演讲赛、运动会等活动,支持并合理引导社团的各种活动,倡导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文艺晚会,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也可利用名人名言框、标语牌等进行宣传教育。这些可一起构成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对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四)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及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特殊教育。
教育只有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校教育中应注意几方面有针对性的教育:其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如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渡过大学生活等内容的教育为主,帮助大一新生减少盲目行为,具体来讲可举行大学生学习及生活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对大二、大三学生在鼓励学习的同时也支持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对大四学生,进行升学指导、就业指导等教育,鼓励考研的学生努力学习,并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加以支持,对面临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知识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进而在社会中保持健全的人格。其二,应针对不同时期社会状况开展教育。在国内或国际出现重大新闻,引起广泛注意时,鉴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适时开展主题性讲座,使大学生能深入了解事件事实及背景,学会冷静地思考问题。如,解读十七大报告、针对抗震救灾活动及举办世博会开展爱国教育,奉献爱心教育等。其三,还应针对大学生进行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对大学生易产生的恋爱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以举办讲座、座谈会、选修课、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特殊教育。
“教育即解放,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使学生僵化的头脑能异想天开,使学生萎缩的人格大方异彩,使学生的表情丰富起来,让社会富强起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何水清,我所亲历的西南联大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08.10
[4]黄志坚,把守护良心纳入思想道德教育范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0
[5]姜俊红,心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2-191页
[6]刘强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5-158页
作者简介:
【关键词】跆拳道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29-02
跆拳道运动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比较新颖的体育项目,是朝鲜民族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其主要目的便是锻炼自身的手脚技术和搏击能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播,现已成为风靡全球的竞技性体育项目。在中国,自从我国创办跆拳道协会以来,我国的跆拳道运动在很多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国际赛事的频繁获奖更说明了我国跆拳道事业发展的蒸蒸日上,对此也吸引了越来越的观众和青年学生参与其中,并对他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则主要就跆拳道训练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旨在加深我们对跆拳道运动的认识和了解,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对于广大高校而言,他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着的主要任务便是不断提高人才的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学校所肩负着办学目标所决定的。整体而言,细化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而且通过体育训练活动的开展,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就学习跆拳道的意义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习跆拳道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自身的防身能力。使他们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以及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伸展和伸缩能力都达到最大限度的锻炼。此外,由于跆拳道是一项充满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因此,从事跆拳道活动还能不断提高练习者的速度、灵敏度、耐力等诸多因素,也能不断增强他们的抗击打能力。学习跆拳道的第二个意义便是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众所周知,在跆拳道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的技能就是懂得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则表现为在保护中开展进攻,在进攻中实现自我保护。就跆拳道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而言,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就已经出现了,而当人类懂得并学会了自我保护以后,跆拳道的原始特征就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第三个意义则表现在跆拳道运动自身所彰显出的观赏性和审美感。从视觉欣赏角度上看,跆拳道也是一项极具有观赏性的体育项目之一,这种观赏性主要体现在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策略,还应给人一系列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斗志,鼓舞他们不断进取。
二、跆拳道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1.跆拳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高校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媒介场所,对于高校中的学生而言,由于所面对的环境已经与中学阶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比较突出的便是要处理好个体自身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而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在跆拳道运动中强调的是"以礼始,以礼终",并将这一运动贯穿到了运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学生通过对跆拳道运动的学习能够意识到跆拳道追求的并不是逞强斗狠,而是懂得做人的道理。
2.跆拳道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
跆拳道作为东方传统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项目之一,它的出现和发展都深受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学习跆拳道项目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跆拳道发展、变化的基本认知过程。通过对跆拳道基本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巧,了解到强身健体的方法,还能够使在此基础上丰富他们的民族体育文化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3.跆拳道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对于任何一件事物而言,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都会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和制约。跆拳道运动作为一种人为艺术,其产生和发展都与人自身的影响密不可分。而人的需求和发展又都是建立在生产和生活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而实现的。在跆拳道运动中伴随着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会出现大声的叫喊。这种叫喊能够分散对手的注意力,而且也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比赛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对手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真实的判断,从而为最后的胜利做好准备。通过跆拳道的练习和比赛能够化解心理压力,从而使人们的感情得以抒发。
4.跆拳道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
就当前的高校大学生而言,大多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这一年代出生的孩子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家人的溺爱,也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以后大多意识消极,选择退缩,极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由于在跆拳道运动中倡导"以礼终"的尚武精神,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锻炼强健的身体,也在此基础上侧重了对他们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所以,学习跆拳道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自信、坚毅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积极向的意志品质。
5.跆拳道可以促进大学生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跆拳道教室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可以在跆拳道教室内悬挂国旗,使每一个参加跆拳道训练的学生在训练前、训练后都养成向国旗行礼的意识,增强他们心中的爱国精神。此外,在当前的跆拳道教学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新视角。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克服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于每一位参加训练的学生而言,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他人的学习负责,全体成员也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学习的目的。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能够给大家营造一个团结、自信、自豪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6.跆拳道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6.1培养大学生道德礼仪
尽管跆拳道是一种以格斗为主的体育项目,也不论在比赛过程中对抗是多么激烈,都是建立在练习者以磨练意识、提高技术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双方的内心深处都必须持有对对方表示敬意与学习的心理。主要表现在练习或者比赛前后都要向对方敬礼,这也是我们日常所提起的跆拳道运动中所倡导的"以礼始,以礼终"精神。
6.2 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在跆拳道运动中大都需要练习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对于练习者的体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在训练过程中,练习者要想熟练跆拳道技能的话必须要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此外,在跆拳道练习过程中对韧带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对训练者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这也有益于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锻炼。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跆拳道运动作为当前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广的过程中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2)通过跆拳道训练不仅可以使练习者达到内修精神和性情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外修身体和技术,从而培养出常人难以达到的意识和谦让的美德。
(3)通过跆拳道训练,能够使大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尤其能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稳步提高,有利于缓解他们学习的压力。
2.建议
(1)大学生在学习跆拳道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跆拳道运动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要理会跆拳道运动中的礼仪精神。
(2)跆拳道运动要体现它的社会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竞争性,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岳维传.中国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素质教育;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80-02
在科技、经济和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更是面临着新的挑战,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全新的理念。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更是有着不可代替的位置。如今,它不仅已悄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更受当代大学生的追捧和青睐。因为它不仅能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身心上的愉悦,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是一个时代进步的体现!又因为它是培养教育人、美化优化人的重要手段,社会发展需要我们不仅仅具有渊博的科技文化知识,同样希望在我们的身上能看到一个具有光芒四射的民族精神与活力!因此,它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各大院校都竞相推动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建造健康的、高雅的、文明的、全方位与时俱进的校园氛围。有的学校甚至设立了艺术团、舞蹈团、交响乐团等等,有的是大学生自发形成的舞蹈队,还有现代舞蹈队和民族舞蹈队等等。这些都标志着当代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喜爱度。因此,舞蹈教育走进课堂,不仅是学生们的期盼,更是舞蹈教育者的欣慰!
在美国舞蹈教育以具有普遍性,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舞蹈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已形成一个体系,并且将舞蹈教育列入了《美国教育法》中艺术教育的重点。无论各方人士,在高兴之余都会手舞足蹈一番,以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再看六、七十岁的老人,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依然是精神矍铄、气质非凡、昂首挺胸且风度翩翩!这些除了自身的内在涵养之外,是与从小接受的舞蹈教育密不可分的。
我们在高校的舞蹈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明确其目的性,培养的是通识人才,以素质教育为先导,造就优秀的多元化人才。拥有着一技之长的同时,在今后的各个领域更显得“多才多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有别于专业的舞蹈教材及授课内容,这和培养演员有本质上的不同,选用和制定教材上要有针对性。由于课时有限,必须建立特殊的教学内容及实用性、科学性的教材,要去难存易、重风格重情趣。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改变体态、陶冶情操 、扩大人文知识等出发。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教学内容:
一、锻造健康体态
舞蹈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化的强身健体运动,高校的素质教育虽不比专业教育要求严格,但通过学科的训练一样能达到改善体态、提升气质、增强体质的效果。针对这一方面要在基础训练中得以解决,因此把它作为整个教学内容的第一部分。基础训练是一个涉及身体各个部位的一个非常细致的、科学的训练体系,从头、脖子、肩、后背、臀部、腹部、膝盖、小腿、脚腕等等有着科学的训练方法,可改善人体各个部位的不良体态,如:O型腿、内八字、驼背、耸肩、松懈拖沓等不良体态。训练内容强度不宜过大、过多,能达效果即可。
我们可从简单的坐姿入手,也就是地功,对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进行正确的直立训练,练就正确仪态,对颈部的直立、肩部的下压、后背的挺拔,先有一个初步的正确认知。循序渐进,再上把杆进行站姿训练,有了地功上身直立的基础后,再进一步对腹部、臀部、腰部、腿部、膝盖等部位进行收紧、直立的科学训练,最后加入简单的手臂动作的配合,丰富动作语汇、增加动作美感,这样,一套科学、系统而又简洁的形体基础训练就形成了。经过长期有序的训练,定能达到强身健体、身材挺拔、仪态端庄且气质高雅的完美体态。
二、扩展人文知识
经过了相对枯燥的基础训练后,我们把民族舞组合的训练作为教学的第二个板块出现,着重与协调性的训练,能掌握不同地域的风格特点即可。其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民族舞组合即小舞蹈的练习,使同学们能够得到舞蹈艺术的熏陶,亲身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对艺术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在课堂舞蹈组合的训练中应以简单、有趣、优美、风格特点突出等方面来编排组合。舞蹈本身具有表演性,程式化的动作连贯、流畅、易记忆、丰富的舞蹈语汇以及内心的情感表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同时通过训练掌握大量的舞蹈语汇,为今后应用打基础。经过对组合的反复练习,提高身体各部位的灵活度,加强四肢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寻找美的感觉,增强舞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舞蹈组合与音乐配合,在选音乐时,要与舞蹈风格相符,特点风格要突出,好的音乐会增加课堂气氛,容易调动学生的情趣,淡化技能训练的枯燥单一,调节身心的疲劳。同时让学生感到舞蹈语汇和音乐语汇有机结合产生的魅力。体验舞中之乐、乐中之舞的神奇魅力。
以我国为例,民族众多、风格特点各异,比如说藏族舞,那里的人们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造就了他们的基本形态。所以在藏族民间舞蹈中,松胯、弓腰、屈膝、曲背等这些常见的基本形态就是从生活中经艺术加工而来的。那么新疆人民的性格就相对的开朗外向、自由奔放、自娱自乐性强,从小孩到老人都能歌善舞。在新疆舞蹈中最直观的动律特点就是扬眉动目、晃头移颈、拍掌弹指等特点,基本造型是昂首、挺胸、立腰。蒙古族堪称是马背上的民族,草原上的雄鹰,居住在辽阔的草原,培养了豪迈、奔放、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他们擅长骑马、射箭、摔跤等,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在蒙古族的舞蹈中会经常出现活泼多样的马步、模仿矫健的雄鹰、摔跤、赛马等等舞蹈动作。而汉族民间舞以东北秧歌为例,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淳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
从舞蹈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当地人民生活的再现,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风格。我国民族众多,通过中国民族舞学习有助于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和众多舞种的认知和了解,对传承民族传统艺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爱国主义情节,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桥梁作用。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可接触、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各国民族风俗,例如,看到踢踏舞,就想起了美国百老汇、看到斗牛舞就想到了西班牙等等。通过舞蹈素质教育可以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风俗等方面状况,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和风土人情。
三、教育功能
舞蹈以它的美来吸引人,也能以它的情来感动人,更能用它独特的手段来教育人。它是艺术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艺术,将舞蹈素质教育融入知识教育体系,才能够培养出更高品位的、拥有健康体态的复合型人才!舞蹈家吴晓邦说过:“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 尤其是在集体舞的参与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训练、表演、创作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坚忍不拔的吃苦耐劳精神,对德、智、体、美都有很好的教育功能。我国民族众多,风格特点各不相同,在丰富多彩的舞蹈世界里、在寓教于乐中自然轻松的就扩大了人文知识面,更多的了解本国及异国的风土人情及风格特点,广泛的了解掌握书本以外更多的知识,是任何教育手段所不能代替的。除了自身的练习外,教学中还应加强对优秀舞蹈作品的欣赏,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能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道德。从真、善、美、丑、恶的艺术形象中得以认识、感染和熏陶,来培养人们正确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崇高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并从中得以心灵上的净化,拥有一个高尚的、理智的、丰富而充实的灵魂。
俄国革命家加里宁曾说过:人要是学会了舞蹈,连走路都会美观、文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经过舞蹈训练过的与其他未经训练的相比,他们的形体将更加挺拔、匀称、修长、曲线玲珑,姿态优美、气质高雅等等,太多赞美的词语举不胜举,一举手、一投足都表现出高贵而优雅的气质。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素质教育;思考
舞蹈是人类最富于表现力的艺术文化之一,其运用肢体语言传达了情感,展现了舞者的内心世界。高校的舞蹈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肢体的协调,还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且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而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处于舞蹈的氛围当中,大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健康愉悦的身心之美,心灵的感触由内而外表现为舞姿的表演,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出了大学生乐观向上的品德。此外,舞蹈作为校园内一个全新的领域,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1高校舞蹈教育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1运用舞蹈教育推动德育
艺术运用它独特的神韵感染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精神,引领人们向善,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高校的舞蹈教育让大学生有了途径表达内心世界的情感,并且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著名的舞蹈《飞天》里的“长绸舞”,跳舞之人通过展示丝带飘逸的曼妙舞姿以及营造如梦如幻的场景,渲染了遨游天际的意境,深深感染了身临其境的表演者,让人们心中升起无限的正能量。
此外,高校进行团体的舞蹈教育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使他们对组织纪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其中,舒缓的舞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细腻的性格,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快节奏的舞蹈能够促进大学生坚毅品行和忍耐韧性的培育。舞蹈训练向来异常艰苦,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想要学成舞蹈这门技术非一日之功可成,所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是贯彻始终的基本要求,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考验。
1.2运用舞蹈教育推动智育
舞蹈教育的基本作用是提升学生的特殊技能,而其在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全方面发展学生素质方面更是功不可没。舞蹈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学舞之人需要有高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足够的想象能力和观测能力,对舞蹈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用心的观摩,静静感受它的神韵,才能跳出美好的舞蹈。此外,舞蹈有多种多样的体裁以及展现方式,所以舞者在训练不同舞蹈的时候,能够大大提升大学生各个感官的敏锐性,发现其中的不同,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保证生理以及心理的共同成长。
1.3运用舞蹈教育推动体育
规律的舞蹈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体态,还可以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到达其他体育项目所带来的效果。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之后,学生身体的耐力、掌控能力、平衡性以及协调能力等素质能够得到了很大提升,体形姿态也变得愈加具有线条美,气质也会变得优雅,人的整体感觉都会有所不同。大学生时期学生的形体还可以塑造,舞蹈教育能够优化学生的形体,塑造健美的外形,为大学生的外观形象加分。
1.4运用舞蹈教育推动美育
舞蹈教育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它不仅包含其他体育项目强健身体的作用,还蕴含着它们不可企及的特殊魅力,与时代精神的完美契合,使其赢得了大众的欢迎。对舞蹈的审美,使学生经历了人的形象思维以及人的内心感觉,感受到艺术的美妙。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感觉与想象,在内心油然升起对美的感受,不觉追寻起美的脚步。此外,良好的审美能力有利于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塑造学生内外兼修,身心具美的人格。
2高校舞蹈教育能够拓宽学生知识结构
世界各国都有自成一体的舞蹈文化,大学生在进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许多国家的风俗人情以及本土文化。舞蹈种类繁多,主要有芭蕾舞、古典舞、现代舞等等。学生学习舞蹈的时候,既要牢记每种舞蹈的动作,还要用心领悟其风格特点,例如,学习华尔兹的时候,由于华尔兹是由宫廷舞演变而来,所以学生能够领悟出宫廷舞的特殊舞风。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领悟,学生能够加深对舞蹈本身以及舞蹈文化的了解。并且逐渐丰富了舞蹈知识,还可以学会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提升创新思维。
身处于艺术领域,接受艺术的熏陶的时候,塑造了学生优雅的礼仪姿态以及道德素养。例如:跳舞时的着装应该合乎场合、整洁大方,这不仅是对舞伴的一种尊重,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邀舞”“跳舞”“止舞”的时候,应该举止得体,落落大方,注意自己的形象。学习这些基本的礼仪素养有利于我们今后踏入社会与他人的接触。
3高校舞蹈教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的校园文化面向的是大学生这一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需要着重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是大学生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培养的直接途径,深深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因此,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忽略,多开展校园娱乐、体育项目,推广劳逸结合、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培养多方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气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教育体制在逐渐完善,高校文化的建设也在与时俱进,开始与市场有所交集。此时的校园文化,有了时代的特征,有利益也有弊端。但是不可否认,新的校园文化深受广大的师生的欢迎。
大学师生的踊跃参加舞蹈的训练使得艺术项目的质量有了改变,于是新一轮的规范出台了。舞蹈教育的推广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了全新的艺术环境。各种舞蹈俱乐部、舞会等形式的舞蹈团体出现了,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反之,师生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舞蹈本身,活力四射的体育活动配合以优雅的舞蹈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4总结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培养多元化高素质的人才是高等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完整的教育离不开素质教育。舞蹈在艺术教育中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就包括舞蹈,人们的内心情感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得以表达、升华,它使人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因此,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优美的舞蹈动作,还可以让学生的肌肉线条变美,使得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爱,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一、舞蹈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舞蹈教育对大学生“内外兼修”方面的作用
“内外兼修”就是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生活中的美是片段的,不完整的,不连贯的,只有通过艺术的渲染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完美,和谐统一。舞蹈教育就是来培养大学生的这种美的,通过这种美来提高素质修养。大学生通过舞蹈教育,使其气质、情感、形貌、言谈举止等方面都更加高雅,内心真实的情感也可以在舞蹈中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二)舞蹈教育在人格魅力中的作用
在大学的舞蹈课堂里,教师用特有的教学方式讲解着舞蹈基础知识,以及优美的舞蹈动作,完整的舞剧排练,能使学生们有着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而且在排练团体舞蹈的时候,还可以培养出学生们的团体协作和集体荣誉精神。同时也可以通过舞蹈肢体语言来宣传惩恶扬善的思想,使其心胸变得豁达开朗,心地善良。可以说高校开展舞蹈教学是想让大学生达到自己亲自参加、亲自体验、亲自感受的教育意义,它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舞蹈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应该注重的是全面发展自身的潜能,很多人认为舞蹈教育只是简单的肢体运动,而不需要掌握知识,不需要脑力思考,其实并不然。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表情以及音乐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但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大脑的思考、想象,才能完成特定的肢体动作,进而来表达情感。所以舞蹈本身就是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下而产生的。在长期的舞蹈熏陶下,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好的发展,从而使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且对学生实行的教育方针是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潜能,保证学生可以进行自我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发掘学生潜在的智慧。
(四)舞蹈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是通过舞蹈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的释放,从而达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通常音乐伴随着舞蹈动作,不同风格的音乐,产生着不同的肢体动作,从而抒发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来消除因生活、学习带来的压力。二是舞蹈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我情感。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有它的特定心理活动,开心了就活蹦乱跳;痛苦了就垂头丧气;感情激动就用跳跃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当遇到不开心、不高兴的事情时还可以通过愉悦欢快的动作来调节自己的内心,从而赶走那些坏的情绪。三是舞蹈可以建立自信心,因为学习舞蹈变美,使自身的自信心变强,从而消除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自卑感。
二、当下高校舞蹈教育的状况分析
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起来,而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进入大学课堂,这让许多热爱舞蹈的人们感到振奋。同时,怎样上好高校舞蹈课程,怎样发挥好舞蹈教育的素质教育,也是我们大学舞蹈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单纯的是为了培养舞蹈演员,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多元化人才。由此,高校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大,多以实践为主
长期以来,国内教育受封建社会“八股取士”的影响,进入大学就应该坐定读书,与教室和图书馆打交道,广大的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基本与舞蹈绝缘,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艺术教育的一种缺陷。从目前来看,大多数的舞蹈教育教学内容是以学习成品的舞蹈为主,学生的接触面窄,没有创新能力。所以在学校里相比较其他的学科而不受重视。它也不是一个普遍的学科,更有很多的高校没有舞蹈这门课程,只是为了参加活动而编排舞蹈,或者只是学生们自发成立的舞蹈团,进行练习。
(二)没有完善的舞蹈教育体系,课程单一
通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很多高校开设了舞蹈课程,但是局限性却很大。目前来看由于每个高校的舞蹈课程和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没有统一的完善的标准教材和目标,舞蹈教师只能自己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各校在教学进度、内容和深度等方面不统一,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且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局限在民族舞蹈。而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除了软硬件条件达不到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舞蹈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没有明确的地位。
(三)舞蹈教育与其他社会学科教育相脱节
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要比单纯地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技能更加的重要,即舞蹈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出舞蹈家,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比如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结合。
三、展望高校舞蹈教育的未来
要改变教学理念,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没有开设舞蹈课程,对舞蹈教育不够重视,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让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充分意识到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舞蹈对高校大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高,对高校学生的身心,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舞蹈课堂的内容上应当有所改变,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一是要提高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二是对舞蹈教师进行多样化的培训,例如:心理学、建筑学、美学等。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努力钻研,将舞蹈课程更加系统,更加完善化。同时根据不同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比如舞蹈课程可分为实践型课程和理论型课程。舞蹈实践课程多以成品的舞蹈为主,同时注重舞蹈的多样化,多种舞种可供学生们选择。而舞蹈理论课程多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主,在开设舞蹈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多加以舞蹈艺术的鉴赏,如果可以的话此门课程可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注意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在进行舞蹈艺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的形式外,还应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多一些舞蹈教学或舞蹈表演的机会,使舞蹈课堂与实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应使高校的舞蹈教育成为技能教育专项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索未来和追求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兴趣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通常是对感兴趣的事物要更快更好地接受,没有兴趣的事物通常会接受得很慢。因此,要多运用教育心理学,调动起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把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主动型教学。综上所述,舞蹈在社会责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祖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努力完善强大的高校舞蹈体系,在高校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教育,让舞蹈艺术发挥出更加光芒的色彩,让它获得更多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吴丽萍.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姜莲.论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04):2.
[4]黎宗建.高校舞蹈教育与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探析[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9):154.
【关键词】舞蹈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017-1.5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其通过培养受教者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以其广博的功效性,有效促进受教育者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以其独到的表现传达着人类的共同追求和情感,使受教者在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结构的同时,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运动的情感艺术,是人们表达情感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由于舞蹈自身的特性,通过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而且,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舞蹈教育与大学舞蹈教育
舞蹈艺术是一门由教育学、艺术教育学和舞蹈学所组成的独立学科,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它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智力,而且还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高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大学舞蹈教育主要是指在校园中对大学生进行形体美的教育,学校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出的舞蹈教育活动。大学校园里,集体舞、交谊舞、娱乐舞(街舞、啪啦啪啦舞等)以及舞台表演舞等等,各见所长,十分活跃。其中,舞台表演舞属于校园高雅艺术文化,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舞台表演舞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同时,舞台表演舞也是学校舞蹈教育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
二、舞蹈教育的功能和意义
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在高校中,美育就是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舞蹈教育是美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舞蹈教育是审美教育。它的功能不仅是情感的陶冶和塑造,还是情感的满足与抒发。舞蹈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全面素质方面是其它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是美育教育最具广泛性的形式之一。这种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美的形体,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道德情操美,使学生外在形体和内心人格形成完美的统一。
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说过,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通过舞蹈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高校开设舞蹈课程,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舞蹈知识、原理的讲解,能使学生对舞蹈艺术有更深一步的认识、理解,能逐步养成他们积极、乐观的思想情绪;舞蹈训练通常要进行大量的集体训练,以达到步调一致。久而久之。舞蹈教育是培养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同时,持续的舞蹈训练可以达到磨练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的功效。舞蹈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体现在通过学生自己体验等形式来实现的,真正体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教育原则,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舞蹈教育的智育功能。长期以来,大多数人认为舞蹈教学只属于技能训练而没有知识传授的内容。其实不然,学生进入大学后,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对潜能的全方位的开拓与挖掘,而好的舞蹈作品可以传授自然、人文、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从侧面更多的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舞蹈动作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大小脑的并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现能力;舞蹈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从而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舞蹈教学中形象的语言、精练的舞蹈动作能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高校舞蹈教育现状及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建设中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手段之一,其教育价值被大大地扩张,受到了不少教育者的重视。在许多高校都设立艺术系,建立了艺术教育中心、舞蹈团,开始了舞蹈的普及教育,我们看到这些变化都显示了素质教育的提倡和对舞蹈教育的认可,使得舞蹈教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目前良好势头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高校舞蹈教育仍然处于边缘地位,普及面不大。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高校中仍然注重一般文化知识、书本知识,而对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认识不足。舞蹈教育在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再加上舞蹈教学师资严重短缺,许多教师未受过专业训练,在学校的普及面不够大,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制约着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
高校舞蹈教育地位畸形,没有与人才素质培养相结合。虽然高校现在已经逐渐认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但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许多高校的舞蹈艺术仍然局限于学生活动、文艺演出,平时的课程也往往是以舞蹈比赛为目的,舞蹈更多的成为了一中观赏活动,地位畸形。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艺术认知和培养人才素质结合起来,与素质教育脱节。
高校舞蹈教育学科局限,为很好与其它人文社会学科相结合。高校舞蹈教育作为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艺术,更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如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结合。刘青弋教授曾说:“舞蹈的跨学科理论主要包括舞蹈与人文社会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舞蹈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以及与自然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从而丰富、完善舞蹈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容。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舞蹈教育较局限,未融入其他学科。
四、致力高校舞蹈教育创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著名教育家昊晓邦认为,教育要以心灵的教育去带动身体的训练,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不是造就一些只有身体技巧的匠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这种教育思想和模式为高校舞蹈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想指导和建议。舞蹈教育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改变旧的教育理念,把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
创新高校舞蹈教育课程设置,提升普及型。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设立舞蹈艺术公共选修课,让更多的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这门艺术;根据普通高校学生特点,广泛开设舞蹈作品赏析课,可以使学生了解和领略舞蹈艺术的魅力、开阔学生的视野等,领略到舞蹈艺术的真正魅力;同时要贯彻好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辅舞蹈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上,开设一些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艺术哲学等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大力发展和弘扬民族舞蹈,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
创新高校舞蹈教育方式,提高舞蹈教育地位。要创新高校舞蹈教育方式在重视理论建设基础上,注重实践性教育形式,在进行舞蹈艺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的形式外,还应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扩大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深化进而达到通过艺术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
舞蹈教师创新观念,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高校舞蹈教育要做好,舞蹈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升必不可少。教师首先要创新教育观念,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作一项创造性活动的参与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那就抓住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否得到发挥的关键;要完善专业知识机构,融合舞蹈专业知识和心理学、美学等知识。
总之,高校舞蹈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培养教育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效应;它能够使受教者情感境界超越功利层面,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正确定位;它能够使受教者知识丰富、技能发展,心理机制健全,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将把普通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最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仲华,温李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引导
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主体,是当前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质,还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引导作用,使大学生对艺术教育建立全新的认知,对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品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的价值体现
(一)情感教育
艺术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深入到人的情感当中去,有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艺术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情感,引导心理、行动的变化,具有情感教育的效果。通过情感教育,大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学习的热情有了极大的提升,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审美能力的提升
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会得以提升。艺术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某一艺术形式的专业领域,艺术技巧和能力同样也不是艺术教育的全部。而在以往的高校教育模式当中,艺术教育所潜藏的价值并没有挖掘出来,始终无法发挥素质教育的职能。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艺术教育除了培养艺术技巧和能力之外,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艺术作品当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传达给大学生,其中包括对“正能量”的赞扬和“负能量”的批判,让大学生能够从中明辨是非黑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质。
(三)创新能力的提升
直觉、灵感和想象力是提升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重要元素,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需要。通过艺术教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大的提升了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大脑的开发,拓展思维空间,提升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有效弥补了以往高校教育当中存在的不足。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艺术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结合当前的社会文化形势,将艺术教育有效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新时期的高校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得以体现。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非艺术类高等院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的艺术教育体系。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有待于提升,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非艺术类高校未能真正将艺术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当中仅仅是在专业教学中有所展现,艺术教育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艺术技巧、能力的培养,艺术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价值未能有效的体现。
(二)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从高校大学生自身出发,受到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在了专业学习当中,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没有时间去学习,艺术教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对艺术缺乏一定的兴趣。导致大学生对艺术教育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除了以上所述之外,大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同样是最主要的原因,加上高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艺术教育有待改进。
三、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创新思路
(一)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
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艺术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素质教育推广与普及有着深远的影响。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为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充分反映了当前时代的需要。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是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艺术环境的创设,给艺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教学活动能够更加轻松愉悦的展开。高校要给予艺术教育足够的重视,为艺术教育提供生长的土壤,让大学生从中受益,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下,大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得以显著提升,对大学生良好素质、品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实现艺术教育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深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去。通过艺术活动的有效开开展,大学生对于艺术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升,对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转变教育观念
一直以来,艺术教育都是围绕着专业技巧、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教学,对于大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对学生的艺术潜力挖掘不够。在高校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形势下,艺术教育的观念需要适时的转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良好素质、品格的养成,以更加坚强、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正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充分体现出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
(三)推进艺术教育的层次化发展
艺术教育的标准化发展,容易将其固定在某种模式当中,需要做出适应性的转变。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能力、水平等个体差异,开展多层次的艺术教育,首先确定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然后依次为参照,进行层次化的课程设置,分成多个类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层次开展不一样的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以获得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
四、结论
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新时期高校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引领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围绕艺术教育的价值体现,针对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艺术教育观念的适应性转变,艺术教育的层次化发展,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玲梅.论艺术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素质中的价值与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52-53.
[2]武海蓉.当代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61-62.
[3]刘晓婷.探析艺术审美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J].艺术教育,2009,(0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