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医综合基础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5 15:12: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综合基础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医综合基础知识

第1篇

1. 贯穿几何复习课始终,培养思维迁移的习惯

如果学生在解题时,能通过条件寻找隐含条件,把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纳入曾经解决过的旧问题中进行解决,就能表现出知识迁移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采用一题多解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维迁移.

典型例1:初三几何复习课《圆的有关证明》,课堂环节一中选用下面例题,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进行正面知识迁移的例子.

如图,在O中,∠ACB=∠BDC=60°,AC=2cm,(1)求O的周长.(2)BD是O的直径时,求O的周长.(3)D在优弧BAC上运动,与B、C不重合, 求O的周长.

解法 1:利用圆周角定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来求解,连接AO并延长交O于E点,连接EC.

解法2:利用圆心角、弦、弦心距和弧的关系求解,连接OA、OB,作OEAB于E.

解法3:利用圆心角、弦、弦心距和弧的关系求解,连接OA、OB、OC, 作OEAB于E.

解法4: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重合的性质求解,连接OA,作OEAB于E.

显然,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可以将知识迁移到圆的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心角弧弦长和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四种途经建立直角三角形,然后用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来解直角三角形.这个案例很好地演示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迁移能力.

在几何复习中精选”一题多解”的案例,有利于拓展学生思路,并且能把较多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思维迁移的能力.这时,学生会开始发现很多定理之间原来是可以联系起来一起运用的,无形中增强学生通过复习学好几何的信心.

2. 加强双基训练,构建几何基础模型,夯实知识迁移的基础

知识迁移实现的途径是联想,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基础知识扎实是思维灵活的前提,是实现联想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难由问题联想到认知结构中的相应知识,也就难以提取相应知识来求解决问题.许多学生对这一点的认识不够,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只有基础扎实,思维才能灵活,才能实现广泛的迁移,以不变应万变.

典型例2:《圆的有关证明》这一复习课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如果对圆的相关定义、定理都不熟悉,对基本几何模型不理解,又怎么能产生知识迁移.下面我们来看中考中有关圆的证明题.

(2010广东广州)如图,O的半径为1,点P是O上一点,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点D是上任一点(与端点A、B不重合),DEAB于点E,以点D为圆心、DE长为半径作D,分别过点A、B作D的切线,两条切线相交于点C.(1)求弦AB的长;(2)判断∠ACB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ACB的大小;否则,请说明理由;(3)记ABC的面积为S,若=4,求ABC的周长.

这是一个综合题,很多学生很难下手,无法产生知识迁移.实际上这个题,既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也考查了许多常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掌握地扎实,也就能在基本方法上实现突破.教师适时引导,对问题进行分解,可以看出这就是平时的常规问题.

分解1:如图1,O的半径是1,点P是O上一点,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交点为点F,求弦AB的长.

分解2:如图2,点P是O上一点,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点D是弧APB上的任一点(与端点A、B不重合),求∠ADB的大小.

分解3:如图3,D是ABC的内切圆,∠ADB=120O,求∠ACB的大小.

分解4:如图4,在ABC中,AB=,∠ACB=60O,D是ABC的内切圆,DEAB于点E,设DE=r,试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分解5:如图4,在ABC中,AB=,∠ACB=60O,D是ABC的内切圆,DEAB于点E,设ABC的面积为S,若=4,求ABC的周长.

很明显,每一步的分解都离不开对圆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数学知识的迁移创造有利条件.

3. 训练知识迁移的方法,拓宽解题思路

第2篇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ATA-ⅡD type automatic traction bed and simple and practical trunk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linical efficacy,quality of life and explore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practical trunk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From Octo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5,60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had 30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and practical trunk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abl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TA-Ⅱ D type automatic traction bed,the treatment period was 2 weeks,the health status and pain scores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 (SF-36)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raction therap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ultifunctional traction bed; Quality of life; Simple and practical trunk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able

First-author’s address:Liwan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17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4.013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1]。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其发病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2-5]。自2012年10月-2015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运用自行研制的简易实用躯干综合治疗台(专利号:ZL201120567190.7)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9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80±6.08)岁,平均病程(8.15±5.21)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4.50±7.64)岁,

平均病程(7.95±4.9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即:(1)经MRI明确诊断,均为单个或多个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2)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麻痹疼痛感,活动困难,腹内压增加时可诱发加重疼痛,疼痛与有明显关系等[6]。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35~55岁;(3)影像学资料证明突出的髓核组织未形成游离的碎块脱落于椎管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腰腿痛者;(3)合并有重度骨质疏松或腰椎管狭窄症;(4)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5)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者;(6)国家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如盲、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等)。

1.4 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简易实用躯干综合治疗台进行牵引治疗。患者俯卧于简易实用躯干综合治疗台(专利号:ZL201120567190.7)上,胸部和双膝下垫一软枕,固定带固定胸廓,戴踝套将双下肢后伸牵引,重量常规为40~60 kg,,使腰部过伸牵引状态后,根据髓核突出情况,调整水平移动和侧旋治疗台参数,每次牵引20 min,1 次/2 d,连续治疗2周。

1.4.2 对照组 采用普通仰卧位机械牵引治疗。患者仰卧在ATA-ⅡD型自动牵引床(广州羊城医疗器械厂生产)上,用固定带固定胸廓和骨盆,牵引重量为30~50 kg,每次牵引20 min,1 次/2 d,连续治疗2周。

1.5 评价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程度、生存质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是将疼痛程度用0到10共11个数字表示,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11个数字中挑选1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又称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包括8个分量表,共36个条目,涉及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方面,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生命质量标准化测量工具之一。根据各条目不同的权重,计算分量表中各条目积分之和,得到分量表的粗积分,将粗积分转换为0~100的标准分,分值越高,健康程度越好。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致腰腿痛的机制主要是腰椎间盘髓核向后突出,对相应神经根形成直接的机械压迫效应和通过压力损害其血供而产生的间接效应所致[7-8]。因此,在治疗LDH时,应尽快解除神经根的机械压迫状态,并最大可能回纳突出的髓核组织或改变受压神经根与髓核间的位置关系,减轻压迫,恢复血供[9]。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中医药;整脊;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81-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整脊医学的发展趋势及整脊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整脊职业的任职资格标准,充分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特点,中医药类高职院系所设整脊专业应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整脊临床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整脊人才为目标,建立结构合理、互补性强的综合性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便加强课程与学科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从而形成有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整脊专业课程体系。

1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的综合性课程体系

整脊专业作为中西医骨伤和推拿、导引等相结合形成的新兴医学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有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脊诊、整脊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有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骨伤、针推、脊诊、整脊等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人文素养,这就决定了其课程体系的综合性。综合性课程体系能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统一,人文与科学技术素养教育相融合。

通过对整脊行业的调查和对整脊人才培养规格的研讨,我们认为职业院校整脊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人文课程体系、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体系、整脊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5个方面,而每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又可分成若干课程模块。

2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1人文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立德树人就成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文课程体系正是以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文化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献身医学、爱岗敬业、救死扶伤、仁爱助人、甘于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等。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学制短等特点,其人文课程体系可分为2个子课程模块,即基础性人文课程模块和应用性人文课程模块。

(1)基础性人文课程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律观等,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人文素养。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应用性人文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工具性知识、技能和身心素质,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开设的必修课程有4门: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应用文写作。

2.2现代医学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整脊医学职业教育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尤其是必须、够用的脊柱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和脊柱病变的诊断技能基础。为了便于教学,我们将现代医学课程体系分为2个子课程模块,即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和现代医学专业技能模块。

(1)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必须、够用的脊柱解剖、生理、病理知识,为整脊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可选修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执业医师考试。

(2)现代医学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现代诊断技能基础,尤其是脊柱病变的诊断技能基础。开设西医诊断学基础1门必修课。

2.3中医学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由于整脊医学属中西医骨伤、推拿、按摩、导引等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应具备足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治技能。所以,其中医学课程体系也应分为中医学基础知识模块和中医学技能模块2个子模块。

(1)中医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医古文选读、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学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针灸、推拿技能和内、外、骨伤、妇科等常见病的诊疗技能。开设的必修课程有6门: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

2.4整脊学课程体系模块: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整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高技能整脊医学专业人才,能胜任整脊临床工作并有所创新、可持续发展。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整脊学课程体系可分为2个子模块,即整脊学基础知识模块和整脊专业技能模块。

(1)整脊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整脊医学基础知识,如整脊的基本概念、原理,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诊断、预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开设的必修课程有整脊学基础1门。

(2)整脊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整脊临床工作的诊疗技能和脊椎病的预防技术,并提高学生对脊柱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所开设必修课程有3门:整脊学技术、整脊治疗学、整脊保健学。

2.5实践课程体系模块:整脊医学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实践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体系,是整脊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根据实践课程的性质、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实训和实习3个子模块。

(1)实验课程模块:采取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对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尤其对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有直观的认识。实验课程的教学采用穿插式,安排于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的各科目课程的教学中。

(2)实训课程模块:实训课程是中医学技能模块和整脊学专业技能模块的主要教学模式,应占总教学课时的50%。实训课程教学也应采用穿插式,安排于各技能科目课程的教学中。

(3)实习课程模块:实习课程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于整脊临床的主要教学模式,在整脊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习课程集中在第3学年进行,为期44周(10个月),由学校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并切实加强对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注意提高顶岗实习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吻合度。

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本研究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有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整脊专业课程体系。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学校2008级医学生58名,其中男31名,女27名,年龄20~22岁,本着学生自愿原则将学生分为参与改进型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活动的观察组(32名)与参与常规临床实践活动的对照组(26名),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实行改进教学方案。包括:(1)临床实践教学实验室配备电子计算机及投影设备,采用DB2数据库及pureXML格式存储人体经络及经穴数据,运用图像、三维模型等方式实现直观化教学。(2)实验室配备人体发光模型、脉象模型及舌苔模型供实践使用,首次临床实践课由教师讲解模型用法及基础知识,实验室开放时间由学生自行使用。(3)教学活动类别主要包括中医检查、急症处理及中医护理技术等,由教师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及示范,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讨论,实践活动中由教师指点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4)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规定考核内容由学生重点练习,考核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及笔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评分标准以操作时间及准确性为准,笔试则以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准。(5)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制度,除少数贵重物品外,学生可随意使用设备及模型进行学习活动。

1.2.2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临床实践活动。仅进行传统的临床见习活动,以病例观摩及讨论为主,穿插于理论课的讲授之间,不进行教学实验室活动。

1.3成绩评价

实际操作能力考评包括经络、穴位识别、针灸操作、手法按摩等,所有学生的考评成绩均由同一考官给出,按照操作时间及准确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档。中医基础知识测验方面,两组学生采用同一份考卷作答并评分(由于本次教学活动为试验性教学,以上成绩均不记入学生档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法,检验水准设定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际操作能力考评

实际操作能力考评中,观察组共31人达到良好以上评价(96.88%,31/32),对照组共18人达到良好以上评价(69.23%,18/2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中医基础知识测验

本次测验满分100分,其中观察组平均得分为(85.5±9.2)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79.3±9.7)分,观察组中医基础知识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1089,P<0.05)。

3讨论

目前综合性医学院校中,中医教学仍处于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临床实践能力。虽然各大院校均安排了临床实践教学课程,但主要仍以见习模式为主,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较为有限,因此,医学生在毕业后往往不能立即进入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而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期,严重影响了高等中医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1]。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模式,其对于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案的解释均与西医体系存在较大不同,对于新生来说,许多中医理论较为晦涩难懂,甚至是不可索解的。中医诊断方式亦与西医有所不同,医师需要直接与患者接触,而不能仅仅通过病历及检测报告作出判断。因此,单纯的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无法满足中医学教学的要求。相比之下,更为直观和具体的实验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往已有学者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指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操作的能力[2]。蒋筱等[3]的研究显示,中医基础实验教学是一种医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医学院成立了中医临床教学实验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但当前中医临床教学实验尚存在一些问题[5-8],主要包括现代化技术应用不足、师生重视程度较低、实验室规模及管理不理想、教学模式无法脱离课堂教学的套路、实验室开放时间短、考核制度不完善等。

第5篇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护士培训;中医医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6-02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病床增多,平均年增加新护士50人。增加的护士中,多为刚毕业的新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欠缺,临床护理风险性增加。同时,我院作为一家综合性中医医院,需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而新入护士并不全是毕业于中医院校,约50%的护士在进入医院之前未接触过中医护理。为使新入护士更好地适应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我院于2009年起开始实行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入院的本科、专科毕业护士67人,其中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36人,中医院校毕业32人,非中医院校毕业35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形式

1.2.1.1 护理部集中培训 采用集中授课、摸拟演示、操作训练等方法,由护理部选定课题,每周1次进行培训。

1.2.1.2 科室轮转培训 护理部制订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手册,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束分配科室后,由所在科室按照手册内容对护士进行培训。科室配备专门的导师,对培训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价。编制内护士五年内不定科,每一年每季度轮转一个科室,第2-5年每年轮转一个科室。

1.2.2 培训目标 由护理部分层次确定培训目标。工作第1年: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8项中医操作技术,熟知各班岗位职责并能独立完成工作。工作第2-3年:掌握本专科常见药物的相关知识、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能给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第4-5年: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逐渐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并具备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能力。

1.2.3 培训课程设置

1.2.3.1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以理论培训为主,时间1周,内容包括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护士职业素养、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及职业防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以及人际沟通和团队精神。

1.2.3.2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以护理部集中培训为主,课程分为西医“三基”理论和中医理论知识。“三基”理论包含伤口造口护理、循证护理、深静脉置管护理护理、护理安全等内容。中医理论课程设置则以《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础》为蓝本[1-2],由浅入深依次涉及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经络与穴位、辨证施护、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等,再由各科室根据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优势病种培训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1.2.3.3 护理操作培训 操作培训以科室培训培训为主,分为西医“三基”操作和中医护理操作。“三基”操作第一年以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静脉输血等23项基础护理技能为主,第二年及以后要求掌握CPR技术,能熟练配合抢救。中医护理操作培训项目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蓝本[4],包括艾灸法、中药换药法、中药熏洗法、拔罐法、中药熨烫法等。

1.2.4 考核 科室每月按照培训考核手册规定的内容对培训人员进行操作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操作考试(由护理部组织项目抽考)。所有考试成绩均记入培训手册,不及格者须补考,要求最终合格率100%。

2 结果

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临床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培训前后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率,见表1。

3 体会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化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5]。而在中医医院中,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将规范化培训与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三基”“中医”两手抓,对于提高中医医院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规范、有效的运用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3] 李向真.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5):1337-1338.

第6篇

【关键词】中医教育;低龄化;现状;意义;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09-02

在我国,虽然中西医并重的发展理念早已确立,但与西医相比,中医药的发展却是相形见绌,甚至屡屡有国内学者提出废除中医的论调。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韩国等邻国大展移花接木之术,“洋中医”发展如火如荼[1]。

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医,关键就在于教育。长久以来,我国的中医教育一直沿着一条传统之路缓慢前行着,教育制度上的缺陷使得发展道路崎岖不平,“张悟本事件”更为中医学界敲响了学术边缘化、危机化的警钟。“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2]提出:“目前,我国中医院校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我们需要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来继承和发展中医。”如何找到“适合的道路”已成为中医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在思考继承发展的同时,创新也不容忽视,中医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明确现状、有效继承的基础上跳出传统“金箍”加以创新。因此,建立中医教育的创新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1 中医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医类院校的建立和成熟,中医教育逐渐形成了以本科专业教育为主的常规教育模式,即通过高考选拔学生,用若干年时间对其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及后期临床培训。该教学模式确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中医专业人才,但长期遗留的教育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1.1 中医基础知识薄弱

中医是一门拥有庞大知识体系的学科,不少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阶段经常通宵达旦,因而会产生“学医苦、学医累”的消极观念,而最终在中医学术上有所造诣的却是凤毛麟角。其中原因错综复杂,但过于薄弱的中医基础绝对是影响中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庞大的记忆量是大学才开始接触中医基础知识的学生所无法接受的。即便是医学世家,由于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和参加高考,也很少有精力或难得有机会向家人请教。因而,大学本科生在入学初期往往因为缺乏基础而入门太晚,这就给中医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极大困难。

1.2 课堂教学难见成效

很多学生反应,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宽泛而晦涩,加上学习时间紧迫,缺少充足的课余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巩固和深入,基础学习很不到位。即便如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也仅仅算是中医领域的九牛一毛。于是,专业知识的片面和缺乏使得许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到困难重重甚至失去信心。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中医专业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课堂授受为主、学生课后预习、复习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首先,不仅很难使学生体会临床实践的思维过程,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有限的自学时间和临床实践时间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课外知识的扩充和临床技能的提高[3];另外,中医古籍教学的缺乏和临床实践与课堂教学的分离又大大减少了学生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拓展,使得学生难以尽快入门。

1.3 学医兴趣严重缺乏

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经过调查发现,医学类院校学生在回答为什么选择学医这一问题时选“父母所愿”、“被迫无奈”的占了大多数,而选择“兴趣使然”的很少。

兴趣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影响。通常非医学世家的子女在上大学之前很少有机会接触中医,因而也就错过了培养兴趣的最佳时期,即使在大学阶段开始产生兴趣并勤奋努力,相比之下,学习成效也必定打了折扣。

以上问题如果得以解决,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医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长足进步。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引入符合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创新教育模式。

2 中医教育低龄化的意义

中医教育低龄化是以加快中医现代化建设为目的,通过可行而有效的方式将中医基础知识在青少年中进行普及的新型教育模式。其独特之处在于,选择青少年这一特殊人群作为普及对象。青少年拥有较好的记忆力和较强的接受能力,对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充满好奇,是中医这一文化瑰宝最佳的传承者。将中医基础知识在青少年中广泛普及对中医创新发展、中医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影响不言而喻。

2.1 增加中医“粉丝”人群,改变中医发展窘境

中医师承授受经历了漫长的古代和近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适应中医学术特色的教学规范[4]。但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限制,师承授受教学模式几乎都是从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才开始。考虑到师承授受融入义务教育可能性极低的实际现状,中医教育低龄化必须另辟蹊径,以适合青少年的形式展开。

如果在中小学阶段就能够在青少年中实现中医基础知识的普及,使中医教育年轻化、低龄化,就能够有效扩大中医学习的基数人群,让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中医,培养学生的学医兴趣,挖掘学生的学医潜质,也为学生将来的专业选择提供依据,筛选出一批真正适合学习中医、从事中医事业的人才。而在学习时形成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必将引起社会对中医的再次高度重视,中医倍遭冷落的境遇也将一去无回。

2.2 缩短本科在读时间,改善年轻中医师无人问津的现状

第7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支援西部地区中医医院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于2005年底派出医疗工作组参加了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期一个月的对口支援工作。工作组深入调查基层县中医院的基本状况,了解到基层中医院缺乏急诊急救知识,处理临床危急重症经验不足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查房、门诊和带教工作,并先后多次对县中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如“心肺复苏术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规范”、“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规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等。培训主要在急诊急救、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规范等方面。经过培训前后两次基础知识测试表明,培训后基层医务人员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要求和扶贫支援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一般情况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湖北省示范中医院,现有病床204张。参加知识问卷调查的职工均为临床医生,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21人;学历大学本科毕业11人,大专及中专毕业28人;男性26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32•7岁。

2急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与培训前后的对比

3分析

3•1关于心肺复苏术现场急救基础知识的培训

有关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知识经过培训后,医务人员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的认知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如心肺复苏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等都能够达到记忆、再现和理解水平。其中对于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和深度,除颤能量的选择等正确回答率可达到100%,对于心肺复苏相关药物的认识也有进一步提高。但应该注意到,虽然此次培训后答题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但培训中所包含的概念性、记忆性内容较多,而大部分医生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并没有真正碰到过类似的场景,更没有具体的操作体验,因此培训的真实效果还有待实践来检验。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必须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有效应用水平。将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每年用一定的时间来定期培训,不断强化基础知识和模拟实战相结合。

3•2关于常见危重症中西医基础知识的培训

常见危重症基础知识的培训主要选择的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塞的诊疗常规经过进一步培训后,大部分医生对于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典型改变和诊断要点的理解掌握可达到90%以上,对溶栓治疗的认知率可达到92•6%,比培训前的比例多出近1倍,对PTCA治疗的认知率也从7•7%上升到22•2%。这表明当这些经过培训的医生再次面对急性心梗病人时,他们选择最佳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将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医务人员培训后对急性左心衰竭诊疗规范中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本治疗方法的掌握已达到80%以上,这说明培训对提高基层医生处理临床常见危重症的能力将有所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对中风的概念和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较高,因此中医诊断符合率高达100%,对于头颅CT在确诊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大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在培训结果的分析中除了可以看到系统培训带来的有效成果之外,也应该看到基层医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基层医生对急性心肌梗塞相关酶学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不高,这可能与基层单位在先前的临床工作中没有广泛采用溶栓疗法有关,另外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组复杂的综合症候群,易与很多疾病相混淆,因此,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缺血性中风诊疗规范中血压管理的认知率从7•8%提高到51•9%应该看作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这说明很多基层医生将来面对相关病人时,可能不再只知道单纯一味地降低病人的血压。管理血压而不是降低血压,虽然只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但却可以使更多的病人避免遭受到脑灌注压不足带来的第二次危害。遗憾的是培训后刚到一半的认知率显然还是偏低了。

从此次培训的结果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在中医诊断、辨证、立法和方药等方面表现出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具体表现在诊病过程中普遍忽视对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四诊内容的采集,套用书本现成的模式,不能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所掌握的的病历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因此,一方面中医理法方药各方面基础知识普遍欠缺,另一方面工作中又存在的对传统中医的消极态度,这就造成了对中医理论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日渐衰减。这些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基层中医院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恐怕与日常工作中普遍重视西医诊断治疗,过度关注西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轻视中医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对中医治疗危重症的信心有关。

4对策研究和展望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高林密,交通闭塞,人口50万,但居住分散。当地经济欠发达,多数人为农业人口,只有少数煤矿、化工和制烟业为经济支柱产业,因此人们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当地百姓就医时,小病多在乡镇卫生院解决,大病才到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如果解决不了,个人经济情况又许可的话,则会到州中心医院或省级大医院就医。这就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收入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医疗设备相对滞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内地大城市医院相比相对薄弱。前来就医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多样,这不仅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医疗环境(医生的技术水平,病人的文化水平等)有关,还与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有关。贫穷是健康的最大杀手,当地很多病人由于经济拮据,小病硬扛,终成大病;而来住院的患者只带着一两百元钱押金又是常事;病虽重但尚可医的病人,却常因无法承受经济负担而回家放弃治疗。另外,矿山、印染等行业工人由于缺乏严格的劳动保护措施,矽肺等职业病更是屡见不鲜。这就造成了病人身上常常是病多而复杂,病重而无钱医,有钱诊断而无余钱治疗的尴尬情况,让人感到扼腕叹惜,束手无策。而湖北恩施州建始县的这些情况(医疗、经济、交通、地理环境等)在西部贫困地区不是唯一的,而是普遍存在的。

基层中医院面临的困难巨大而复杂,既有经济上的,又有政策上的,还有人才上的。对于领导班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没有生存,就谈不上发展。经济条件的限制迫使很多基层中医院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工作中,千方百计搞创收,因为没有钱就无法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没有钱就不能发放足额的工资奖金,没有钱就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培训人才。因此,偏重于经济效益较高的西医检查和治疗是很多基层中医院无奈和现实的选择,传统中医的检查和治疗不能带来足够的利润而被人忽视,被置于从属地位。#p#分页标题#e#

第8篇

作者:黄泳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有关针灸学的选修课已经开讲了三轮。综合选课情况、授课过程以及学生的反应等等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总结,并对针灸学进一步的选修课开设有所设想。

针灸选修课很受同学们的欢迎,报名参加课程学习的同学十分积极。每轮选修课,都有来自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影像专业、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等不同专业、以及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同学们。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纷纷表示,对针灸学的学习非常有兴趣,对于针灸学的选修课开设非常欢迎,对于了解有关经络、脑穴、针刺方法、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治疗等等方面非常渴望。非中医专业的学生想趁这个机会多熟悉和掌握一门临床有用的技术,中医专业的学生有的等不及挨到三年级才学习针灸,有的已经系统完成了针灸学的学习,但还是希望能够有机会多了解针灸领域的最新动态。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授课教师。我们认识到针灸学选修课的开设,在南方医科大学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欢迎的,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医学素质是有用的。我们的教学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加有信心搞好选修课的教学工作了。针灸选修课的开设对象相对杂一些,医学知识背景和对针灸学的期望了解值都不是十分一致。在开设选修课时,应该充分考虑针灸学专业特性,在难易程度方面和课程的独立性方面都要仔细斟酌。

比如,针灸学的基础知识是中医基础理论,不懂得阴阳、脏腑,就不懂得经络系统中根据阴阳多少和脏腑联系关系来命名的十二正经,不懂八纲辨证,就不懂实证要泻、虚证要补;又比如,没有经络和脸穴的相关基础知识,也就无法学习和运用针法灸法,拿着一根针不知穴位的话,就不知道往哪里刺;还比如,没有学习过中医对疾病的基本认识,不懂得辨证论治,就学不好针灸选穴处方,掌握不好临床怎样组合穴位、运用适当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层次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就是缺乏这方面的基础学习,但是他们又有着高涨的学习热情。另外,选修课的课时也有相当的限制,一轮20至30学时。那么,如何才能开好针灸学的选修课呢,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呢?经过3轮授课的实践摸索,我们认为应该开设系统的、多层次的针灸选修课程体系。我们应当建立一个针灸学选修课的系列课程体系,把针灸学选修课做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立体课程。一方面,介绍了祖国医学的特色疗法,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我们下一步的打算是,至少开设4种层次的针灸学课程: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知识。拟逐步开设“经络学”、”腑穴学”、“针法灸法学”等有关针灸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的课程,针对没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又向往学习针灸学的同学;第二个层次是临床实用层次。拟开设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疗法介绍课程,让学生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以针对非中医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让他们在学习自身专业技能之外,再兼修一门临床实用技术,对于日后的临床工作一定会有裨益的;第三个层次是提高阶段。拟增设关于专病的治疗前沿介绍,以及针灸界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

比如,结合我们的医疗特色,专门开设针灸减肥、针灸治疗瘫痪、针灸治疗疼痛等等课程,或介绍临床新型技术、新型针灸器具、国际潮流等等,以针对中医专业高年级的学生,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巩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四个层次是针灸学的修养方面的介绍。拟开设关于针灸发展史、针灸著名医家、针灸学的不同流派、针灸在国际上的动态以及针灸医案医话等课程,从一个相对的角度学习针灸、了解针灸,使得学生的针灸知识更加丰满、更加有层次。这个方面的课程可以针对所有对针灸感兴趣的学生。除了内容的选排和重组,我们还认为针灸选修课应该充分突出学科特色。针灸学的学科特色是什么呢?它既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又是一门充满朝气的学科,它既是一门中医的学科,又紧密结合着现代医学知识。尤其是当今世界的针灸热方兴未艾,作为替代疗法,针灸技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我们学校就不断地有各国留学生前来研习针灸。因此,基于针灸学走出国、走向世界、在医学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形势,我们应该注重针灸选修课的双语教学的开展,注重运用针灸学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我们的理解是,选修课不能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但是可以作为兴趣和方向的培养基地。用一个不太贴切的比喻来形容,选修课不是满汉全席,它仅仅是一道快餐。如何让它更加丰富、更加可口、更加精良,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思考并加紧行动的课题。

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 中医考试 ; 改革和实践

【基金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623)李冰为项目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24-01

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的例子已屡见不鲜,也是近年来社会和教育界高度重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中医类独立院校中也不时出现。而形成该类现象的原因,既有学校自身教学和管理体制的问题,也有社会方面的元素。而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学习而学习,就会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到学校学习是抱着功利的心态而去的,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获取毕业证和学位证书,而这种落后的学习理念直接导致了厌烦情绪的产生。这在中医类独立学院内更是普遍。

一、出现厌烦学习现象和能力下降的情况的原因

中医类独立学院学生出现厌烦学习的现象以及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考严进宽出,学生没有学习的压力;毕业分配和用人体制的不健全,不能完全体现择优录取的制度等。而考试方法的老旧和不合时宜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对于出现厌烦学习的现象和能力下降现象的原因此处不再赘述,下面我们将探讨中医类独立学院考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二、中医类独立学院的考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遇到的问题

(一)制度尚不完善

考试的改革,首先是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没有一套严谨、健全、有效的考试制度作为保障,任何科学的考试方法都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这个方面来说,目前需要解决的首先是命题和阅卷体制的法律化。以往那种由任课老师一人命题、监考和评阅试卷的做法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潮流。尽管近年来已经开始实行题库、教研室、系部、甚至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叉命题以及集体流水线阅卷、双盲评卷等考试模式,但是因为受以往习惯、学校条件和近年来社会对教师心理元素的影响,导致这样的先进阅卷方法并没有得到普及。目前的问题是怎样将这样的办法法制化。

(二)考试纪律得不到保证

在考试纪律方面,当前的问题是无法可循或执法不严格等等。近年来独立院校学生在考试时舞弊的现象屡见不鲜。责任恐怕是学校内部和教师方面,特别是教师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家长在知晓这一现象时,也并未严厉阻止学生舞弊。

三、中医院独立学院考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一)完善考试制度

完善考试制度还得从促进学生的自觉性着手,而改良考试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升学习效率、锤炼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挖掘更多的“知识宝藏”的重要渠道。

考试方法和制度的改良,应在命题的科学化上做文章:第一,拓展考试题的知识面;第二,注重学生实际利用能力的考试;第三,考试题种类应多元化,使其既能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定义、基础理论的了解、记忆和把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要科学化地明确各种考试题的比例。通常来说,考核教学纲要和教学内容的基础性试题应占总题量的50%-60%;考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综合利用的试题占总题量的20%-30%;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试题应占总题量的10%-15%。例如,就中医医疗专业来说,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课程主要需要学生把握和记忆。因此在试题种类上,考核知识把握程度和记忆程度的试题应占较大的比例;而临床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利用医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考试时应设置有关临床问题的试题。

(二)临床实习的全方位考核法

对于临床实习的考核,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而言较难处理。当前,大部分实习医院和科室仅凭借印象就判定成绩的好坏,极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准。为此,有的中医类独立院校推行了临床实习的全方位考核法,即将临床实习考核分成考试和考查两个板块。考试侧重于考核各类临床实践中所牵涉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按一定的构造,例如记忆、了解程度、综合解析、思维及创造力等,设计记忆题、理解题、综合解析题,按照适当的比重进行考试;而考查包含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性格(进取心、坚持性)、能力(实践能力、概括能力、表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打分。以上两类板块分数各为50分。这类办法虽然有不健全的地方,但与印象评定的方法相比就要先进得多了。

(三)毕业考试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中医类独立学院的毕业考试,就医疗专业来讲,应侧重于考核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医疗实践的基本能力,将专业知识考核融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中,具体来说,可分成两大种类。第一,分析解决问题的部分(理论部分),可以依照教学纲要的要求,收集或编纂模拟病历材料,让学生进行综合解析,提出初始诊断、进一步诊疗的方法以及处置意见。此外,还可将答辩试题附于试题后,将考试和答辩有机结合;第二,实际操作能力部分,可通过病史的搜集、身体检查、解析化验单据、分析心电图和X光片等实践活动,进行现场考查。这类考核办法可以将试题内容和毕业实践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督促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毕业考试和毕业实践,并且可从基础知识、实际能力以及临床辩证思维三个大项进行全方位了解,并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此外,考试结果还能回馈很多信息,进而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

中医类独立学院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目前的高等教育已变得愈来愈重视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考试将更客观、更科学地评定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科学的考试观、健全的考试体制和考试办法,是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两个助推器”。总之,考试作为反映学习成果的“道具”,与中医类独立学院的人才培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医类独立学院应调整考试体制、考试内容以及考试模式,以符合新时代人才培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秋菊.独立学院考试改革的路径探讨――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J].市场论坛,2012,(3):88-89.

[2] 宋瑞丽,霍振宏,牛大伟等.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3,(13):159-159,16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