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文化的活动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6 10:22: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文化的活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文化的活动

第1篇

1.1豫剧二团不懈努力成绩显著

日子很苦,许多工作都做了。豫剧二团不懈努力,经常学习、排练,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工作做到更好。待遇不高,很多奖项获得了。虽然待遇不高,但是我们以煤矿工人为素材,编撰自己身边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的戏曲、小品,在各种比赛中斩获荣誉“。打鹿”在全国票友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爱心”在中国煤炭第四届艺术节大赛中取得银奖、“风雨故园”在中国煤炭首届专业组戏剧大赛中获一等奖;“卖苗郎”在全市专业组中荣获金奖;“安全五笔帐”、“安全生产大如天”,在局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路很难走,还要继续前行。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我们要以建设和谐矿区、打造艺术精品为目标,大力发掘煤矿工人的艺术内涵,传承煤矿工人的艺术情怀,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1.2节日文体活动深入人心

我矿小型活动不断线,大型活动季季有:民间文艺“,孝贤之星”颁奖暨晚会,春节系列活动“,三八”女职工趣味运动会,文化广场消夏晚会,“安全杯”篮球赛等活动,营造出了热烈、祥和、催人奋进的气氛,极大的丰富了全矿职工家属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矿区,促进矿区发展做出贡献。

2加大力度逐步完善

2.1如何协调好工作时间与活动时间的冲突

工会开展文体活动必然要从企业职工中选取部分人员,占用工作时间,势必会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如何有效的处理好生产与活动之间的关系?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采取由单位主要领导点将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在活动中不盲目追求规模、档次,重视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参加者的广泛性和竞赛项目的协作性。参与活动人员保证奖金、工资待遇与岗位员工保持一致,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前,向员工讲明活动的意义,进一步做好思想工作,让职工认识到参加活动是为了增强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职工荣誉感和企业凝聚力,把比赛中那种不服输的精神转移到安全生产中去。

2.2活动的场地修缮。

在硬件设施上提供支持,大力完善活动场所设施、场地的改建,该投入的钱绝不少出,能省的绝不多花一分。我矿投入280余万对俱乐部文化广场进行了改造,购置了LED大型显示屏,用来播放电影、科教、养生频道,进行宣传工作。2012年7月1日,我矿俱乐部广场全面改造完工。俱乐部广场全面改造4300平方米,新建塑胶球场两块,铺设水磨石羽毛球场三块,购置健身器材四十余件,分别安装在文化广场、职工住宅小区,以便于职工更好的进行文体娱乐活动。

2.3工会活动室规范化管理

工会活动室规范化、制度化进行中。完善读书室、扑克室、象棋室、军旗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健身房等文体活动场所的建制、规划。从外部环境上,对整个工会楼进行了装饰,给大家一个明亮、舒适的环境;从内部环境上,加大企业文化的宣讲力度,特别是走廊文化、室内、外文化宣传,从传统的古典文化、名人名言等方面对企业文化进行了诠释,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3未来文体活动目标

3.1职工是企业活力之源、竞争之本

在平等、和谐、融洽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中,让广大职工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人生的价值,真正感受到劳动者的乐趣和生活的意义,这种高级的精神建设是金钱所达不到的。文体活动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主要载体,是工会组织助企业发展、助员工成长的重要举措。以文化促发展、以文化树形象,一定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大活动的宣传引导力度,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我矿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文来自于《学术论坛》杂志。《学术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3.2为了更好的发挥工会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2篇

关键词:QC以人为本企业文化体现促进

QCteamandenterprisecultureofhumanism

QieweiguangLiJiao

(QingzhouShanDongCigarretteFactoryPostcode:262500Tel:0536-3239437Fax:0536-3239552Email:LJZZY@)

Abstract:FromtheaspectofQCteamactivity,principleandit’smeaningtothedevelopmenttheenterprise,thearticleproposetheideaofteamistherespectofenterpriseculture,andtheopinionofdevelopingtheactivityofQCteamcouldpromotethedevelopmentofenterpriseculture,andthisarticle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QCteamactivities.

Keywords:QC,humanism,enterpriseculture,reflect,promote.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是企业兴盛发达的有力保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起着巨大的作用,对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驱动力,对外具有极大的渗透力、影响力和竞争力。QC小组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深入开展QC攻关活动,能够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效益,通过成员的共同学习、互相切磋,有助于

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因此,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

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人、财、物是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而人力又是其中最为活跃、最富于创造力的因素。即便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最完备的物质资料,没有了人的准确而全力的投入,所有的一切将毫无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但是人的创造性是有条件的,是以其能动性为前提的,硬性而机械式的管理,只能抹煞其才能。“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是有生产力的员工”,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创造能使员工充分发挥潜力、各尽所能的环境,以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

QC小组作为群众性质量管理的一种形式,其着眼点就是提高员工素质,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的体现。在攻关活动中,他们自选课题,与自由结合组成的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改进工作及周围环境,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人们有了这样的感受,便会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自身的潜在智力和能力才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这样,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得以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把员工真正当作最大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觉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拼搏进取的精神。因此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态,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科学,也是现代企业兴盛的必由之路。QC小组提倡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这个特点使广大员工的智力资源得到融合和充分的发挥,参与攻关小组的可以是企业领导,也可以是一线职工,在攻关活动中,充分发挥岗位优势,共同对课题展开攻关。山东青州卷烟厂开展QC活动的成功经验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在小组活动中,领导重视是QC小组活动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始终将QC小组活动作为企业强身固本和促进质量体系与产品改进的重要手段列入企业的方针目标和“创先争优”管理,对在攻关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小组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的鼓励,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的

积极性;技术人员的参与,为QC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质量知识,熟练掌握QC活动的方法及数理统计统计的使用,能够在理论上提高QC小组活动的水平;处在生产一线的职工,掌握丰富的现场操作经验,对于生产现状能够提供第一手资料,最熟悉问题发生的原因,他们的参与,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QC小组打破了部门、岗位界限,使广大员工拥有了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小组成员质量意识、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明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行之有效的解决了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诸多问题。

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人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文化模式,其基本点就是强化管理中人的作用。其着眼点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的合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尊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站在人性的立场上表述了满足人的尊重需求的重要作用,QC小组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锻炼人、提高人、尊重人、满足人,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人本管理的内涵,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实质的充分体现。

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能不能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平台的表层竞争转向深层次的理念平台的竞争,企业的短期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动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却只能从企业文化的理念中获得,塑造和提升企业文化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方面,开展QC攻关活动,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企业,只有拥有了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够进入高层次境界,才能够“长寿”。为什么杜邦、奔驰、可口可乐等企业历经百年却长盛不衰,而中国巨人、爱多等企业辉煌一时便早早夭折?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应当是竟争力,尤其是有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市场、技术、成本、管理和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而品牌则是核心竞争力最集中的体现,核心技术则是支撑品牌成长最关键的要素。版权所有

1966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预言:“通过推行这个(QC小组)活动,日本将在世界上进入质量领先地位。”这不久便成为世界公认的历史事实。倡导QC小组活动与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相结合,通过QC小组开创性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职工积极向上、勇于开拓、改进创新的企业精神,而且能够大大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青州卷烟厂在发展的道路上就深刻意识到了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对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创新是企业保持领先的内动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出奇制胜,因此自1997年以来,企业更加重视QC小组活动和加强组织领导,累计注册QC小组200余个,取得成果290余项,QC小组活动涉及原料基地、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过程控制、软件开发、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多领域,紧紧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开展创新,使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功打造了以八喜为龙头的龙形品牌体系,产品凭着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另一方面,QC成果的交流发表能为企业和产品树立良好的形象。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消费者给予企业无任何企图的赞扬,形成有口皆碑的效果,这就是美誉度,这种美誉度是无价的,是最可贵最可靠的市场资源。”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在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已意识到通过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来展现企业形象,进而使众多的潜在顾客变成了现实顾客,以良好的企业形象推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良好的形象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现,一个企业的QC小组活动开展的越好,说明这家企业的职工队伍的素质越高,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越好,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而QC小组在活动中,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小组成员的质量理念,随着活动的开展而不断提高,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升华一个个QC小组活动及其成果,不断地丰富着企业的质量文化;QC成果的总结、交流和发表,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科学总结成果的能力,并能够起到相互激励、共同提高的作用,通过高层次的成果交流,能够在较大范围展现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展现企业良好的风貌和文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使企业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组织重点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060-01

随着当前企业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职工大型文体活动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需要引起企业工会等群团组织的重视。提升企业文化活动组织水平,就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准确把握当前企业文化活动发展趋势,筛选确定组织重点,为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奠定基础,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培育人的作用。

1 企业文化活动的发展趋势

1.1 活动导向由“高端”向“低端”转变

“高端”文化活动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但对观众欣赏水平要求较高,过去企业有时会组织开展类似书画大赛、乐队演奏等文化活动,但这些活动参与门槛较高,企业基层职工参与性较低或是欣赏水平不够,造成活动组织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但职工参与较少、效果不好。当前,企业文化活动组织向群众性转变,更多的是结合群众的兴趣爱好和欣赏口味,通过降低参与门槛,组织“低端”群众性文化活动,比如有奖竞猜、工作岗位摄影等活动,让大家能够方便的参与,实现活动参与的广泛性。

1.2 活动策划由“命题”向“选题”转变

传统的活动组织多是由上级部门命题,规定开展什么活动就开展什么活动,缺乏灵活性。而随着当前职工岗位性质差异造成的工作时间、活动需求不同,可以在制定统一活动计划基础上,区分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开展“选题”活动,让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和本单位职工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实现职工主动策划和参与活动,将活动主动权交给职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1.3 活动参与由“个体”向“全体”转变

过去企业活动组织,由于没有考虑基层职工接受程度和时间、交通等因素,造成活动开展不合理,有的职工因自身因素,主观想参加活动、但客观难以参加。对此,要注重在活动组织中考虑全员参与性,通过分阶段开展活动解决时间不统一问题,既设置专项活动又设置普遍性活动解决个别活动参与门槛过高问题,实现活动组织向“全员参与”转变。

1.4 活动内容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过去企业文化活动的组织,多是球类、歌咏比赛、拔河等群体性的文体活动,在当前新职工年轻化趋势下,职工对传统文体活动的兴趣较低,而对影视、游戏等新型活动兴趣较高。为此,要在组织开展好传统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岗位竞赛等文化活动基础上,结合职工的兴趣爱好,穿插组织开展一些符合年轻职工兴趣的特色活动,实现职工文化活动组织的多元化。

1.5 活动载体由“场地”向“多元”转变

油田企业基层作业单位点多面广、较为分散,传统活动需要场地支持,配套大量的车辆等后勤保障方便职工参与,产生较大的成本和安全问题。所以,要借助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组织开展好传统场地文化活动基础上,打造网络文化活动平台,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网络交流平台等,方便职工沟通交流、集中学习。

1.5 活动激励由“评比”向“讲评”转变

在当前企业降本增效压力加大背景下,活动奖励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特别是个别职工本来想参与活动,但担心名次不好,得不到奖励、甚至影响所在部门的成绩而不便参与。为此,当前活动要将传统“评比”向“讲评”转变,通过对职工活动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等,将职工参与活动与所在部门脱钩,直接给予员工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既降低了活动成本,又提升了职工参与度。

2 企业文化活动的组织重点

2.1 着重把握“三个注重”

职工大型文化活动要围绕服务企业中心任务这一主线,与宣传企业文化和精神结合提来,重点把握好“三个注重“。一是注重“集中”与“平时”结合。大型文化活动作为群体性活动,在组织中要注重做好主会场、分会场以及集中表演与平时节目筛选等工作的结合,通过集中与平时的结合,增加群众的参与度,方便基层职工参与。二是注重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特色企业文化,大型文化活动要注重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通过组织开展活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展示,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凝聚和团结职工为企业发展服务。三是注重与职工需求结合。文化活动不仅承担着愉悦职工、让职工放松的目的,同时还要注重职工完成岗位工作要求,通过文化活动开展,培育文艺骨干分子,推动基层文化活动有更多的人才支撑,持续提升文化活动的组织力量。

2.2 着重把握“三个发挥”

文化活动涉及到众多内容,在活动计划实施全过程中,都要注重发挥各方面力量。一是注重发挥文化活动推动作用。在活动组织中要统筹不同阶段的筹划、宣传等工作,最大限度的扩大活动参与面和影响力,通过活动开展提升职工对文化活动的认知度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发挥文化活动对企业中心任务的推动作用。二是注重挥好文化活动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活动是一定阶段职工的谈论焦点,通过活动组织可以让职工更好地认识文化活动骨干和文化活动主题,发挥好导向和示范作用,不断提升职工文化品位,营造格调高雅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发挥文化活动的展示作用。企业中都有工会组织,大型企业还有文工团等组织,通过文化活动开展,可以向职工展示文工团的作品,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同时,通过在作品创建中结合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生产任务等进行专题性作品创建,可以通过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的展示,在提升文艺作品艺术水平和创新力的同时,发挥好文化活动宣传展示作用。

2.3 着重把握“三个需要”

文化活动是由具体的文艺作品和项目组成的,在主}、选材、表现表演形式等方面,要注重把握好不同群体需要。一是符合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每个企业都有特色企业文化,要注重符合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将文化活动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二是符合职工精神文化需要。当前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在文化活动组织中注重表演形式、作品内容的创新,使作品更加接地气,满足职工欣赏需要。三是符合弘扬企业发展成果的需要。要将企业发展成果通过文化活动宣传出来,实现激励和引导职工的作用。

3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活动作为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在组织中通过把握发展趋势和重点,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文化活动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文化管理建立在科学管理之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文化管理的宏观背景下,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充分发挥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观念层次上培育员工高度认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行为层次上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在物质载体层次上,设计包括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发展前景等企业形象感官认知系统。

企业文化这三个层次的建构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密切相关,然而文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影响作为生产经营行为主体的员工来实现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良性互动,从而不被束之高阁。我们认为,企业文化通过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来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互动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柔性路径,即在精神层次上通过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等的认同来实现企业文化内化于心,此路径以精神的自律来实现;另一种是刚性路径,即在制度层面上通过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的遵守来实现企业文化外践于行,此路径以制度的他律来实现。

一、强调“自律”的柔性路径

企业文化最初源于无意识的文化创造,是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它必须首先在企业内部得到广泛的认同,而后经历有意识的塑造过程。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构建过程必须是逐步渗透到员工内心并得到广泛认同的过程,而后通过无形的文化力量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作为企业灵魂的展现,每个企业文化体系都蕴含着自身特定的企业精神,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囊括企业经营理念、企业道德、企业使命等的价值体系。

企业文化体系,不管是物质层、行为层,还是制度层、精神层,只要得到员工认可并主动遵循便会内化为员工的思想观念并形成一种“自律”的导向作用。它通过员工不断凸显的主体自觉和主动性来实现,在员工行为上变“要”为“我要干”,达到员工对个体行为的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等,从而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一条重要路径。

这一路径的重点是企业文化必须占领员工的思想高地,通过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理念的认可和契合,不断的内化为其思想观念并演变成其主体自觉性,从而以一种“自律”的柔性路径来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

二、强调“他律”的刚性路径

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观念形态的集合,还是企业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的总和,发挥着制度监督的作用。制度层面的企业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更是要求员工务必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一旦违背便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企业制度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运转的有力保障。

作为对员工行为的硬性要求和外在监督力量,制度层企业文化的首要特质便是强制性和规定性,即不管员工内心是否认可都必须共同遵循,从而通过这种强制规定性达到对生产经营行为的“他律”。由此将员工行为置于特定的企业规章制度、个人行为规范等的监督中。在这个层面上,企业文化一方面减少了制度建设所需要付出的昂贵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一路径通过对员工行为的约束性、规范性、程序性和强制性来实现。它使企业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准则成为塑造员工行为的强制性力量,强调员工必须遵守或者违背规则后会出现惩罚性后果,是以一种“他律”的刚性路径使企业成员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三、“刚柔并济”,构建企业文化的两大渠道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公认,然而有形的企业文化建设投入怎样才能获得相应的产出从而不断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只有深刻理解并疏通企业文化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两大渠道,从“自律”的柔性路径上做到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力度;从“他律”的刚性路径上做到企业文化外践于行,加强企业管理中的制度建设,才能实现企业文化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发挥其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作用。

(一)从观念上强化文化认同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束之高阁,必须坚持全员参与,保证员工参与的真实性和广泛性。这就要求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时刻与员工互动,提升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一是在企业文化形成之初广泛征求员工意愿,以在企业内部广泛达成共识;二是在企业文化形成之后,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契合和认同感;三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动态的企业文化系统衍生机制,强化员工的主体力量和主人翁精神,引导员工在企业文化母文化系统下,衍生出具体多样的子文化体系,不断丰富原有的企业文化系统。

(二)从行为上强化制度约束

企业制度一旦制定便具有普遍约束力,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个人不得不遵循的行动准则和依据,企业文化发挥其导向作用必然要加强制度建设。企业制度体系一般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各岗位说明、企业组织结构划分及职责、值班考勤制度等岗位性制度;二是指专业性管理制度,如工作流程、管理报表、休假及报销制度等。这些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废旧立新并完善制度体系,确保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另一方面要陟罚臧否、奖惩分明,使制度具有执行力,发挥好其对生产经营行为的强制性、约束性和导向性。

四、结论

企业文化不仅靠其无形的文化力量影响员工行为,还通过强化制度管理约束员工行为。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致力于员工参与的广泛性和主动性,不断强化其对企业文化核心体系的认同,形成对生产经营行为的“自律”,发挥好企业文化影响无形、润物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要致力于企业制度的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普遍有效的约束力和导向作用,做到对生产经营行为的“他律”,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掷地有声。

“一年成功靠运气、十年成功靠经营、百年成功靠文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只有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路径,才能有效的避免“企业文化政治化”、“企业文化口号化”、“企业文化文体化”、“企业文化表象化”、“企业文化僵化”等误区,从而发挥企业文化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珍,程省文.企业文化[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991.

第5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启动仪式,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动员全公司干部员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深入贯彻省市公司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部署,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刚才党委书记就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了动员讲话,工会主席宣读了公司20__年企业文化建设计划,营销副总经理宣读了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生产副总经理宣读了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倡议书;部分二级单位代表也作了表态发言,并且举行了赠书仪式。我认为此次活动很有开展的必要,对于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是一项重要工程,各单位要把该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努力把“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推向新。下面,我就这两项活动的开展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确看待公司作风建设的成绩和问题

公司党委一贯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不懈“抓作风、促党风、带行风”,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近年来,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成绩斐然,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以“三个百分百”满意率和99.89的高分取得黄州区行评第一名,并荣获了“湖北省第十届消费者满意单位”、“湖北省电力公司纠风和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这些荣誉证明了公司行业作风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当然,在看到公司作风建设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公司少数干部职工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意识不强,二是务实意识不强,三是办事效率不高,四是服务意识不强,五是自律意识不强。虽然成绩是主流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问题的个别存在、局部存在,因为正是这些个别、局部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和谐企业的创建,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势必会对我们的事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消极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增加紧迫感和责任意识,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

二、突出重点,认真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公司关于作风建设的要求,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党委根据公司作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别作出了开展“作风建设年”、“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的工作部署。这两个活动名称不同,各有侧重,但内涵相通、要求相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单位要紧扣主题,把握重点,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用求新务实的精神开展好“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

要切实改进领导作风,特别是以“转变作风,促进发展”为主题,以“十查十看十抵制”为重点,有条不紊地开展好学习宣传、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总结提高四个阶段的工作,大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改进行业作风,牢固树立“大经营”、“大服务”理念,加强行业自律,转变行业作风,塑造内质外形,以细节为重要立足点,实现公司优质服务工作观念的提升和工作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全体员工服务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通过服务细节的打磨锤炼和深入完善,促进企业自身的持续改进和不断超越。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年”活动,着力构建全面精细化管理模式,全方位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各个管理环节的细化量化,进一步倡导流程管理、流程改造和流程优化,倡导根据流程理顺结构,明确角色及职责,使业务有序运作,真正做到职责明晰、分工明确、执行有力,全面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

要在公司范围内要倡导学习,努力形成学文化的良好氛围。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文化学习,为员工带好头,领好路。各支部要充分发挥堡垒作用,充分发动员工,到员工中去,利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引导员工正确的文化价值倾向和政治倾向;员工也要将自己置身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勤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为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坚持四到位,确保“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

(一)建立工作机构,确保组织领导到位。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公司要成立两项活动的专门领导机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领导。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做“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先行者,亲自抓,带头抓、深入抓;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抓紧构建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党团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为“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做贡献。(二)落实活动方案,确保具体措施到位。

制订方案、周密部署,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公司党委精心制定的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方案内容丰富,关键就是要抓落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载体明确、步骤明确、目标明确。

(三)加强宣传工作,确保舆论宣传到位。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思想基础。公司将在局域网上设立“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专题,对活动的开展做专题介绍。各单位要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舆论宣传工作。要重视先进典型的挖掘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在全公司上下营造浓厚氛围,展示电网企业文化建设、优质服务、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

(四)健全考核机制,确保活动保障到位。

我公司是地市所在地供电企业,承担着重大的政治及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将对提高公司员工素质、改善工作作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活动的开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健全的机制和严细的措施来保证落实,更需要切实有效的考核机制来保证实效。对活动开展情况,公司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办法,要将此两相活动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年度业绩考核内容,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对于活动开展流于形式及出现作风问题的情况,要严究当事单位及个人的责任。要将“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与公司生产经营、落实40项制度以及优质服务等工作统筹安排、有机衔接,互为促进,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力求通过作风整改,真正使公司广大干部员工有触动、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有干劲。

第6篇

关键词:并购 企业文化 整合

并购是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扩张的经营手段,即一家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取得另一家企业的产权或经营权,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该企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其具体形式有兼并、收购和接管等。它属于企业资本的外部投入实现增长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并购既可以实现交易内部化,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获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又可以推动企业资产存量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实现企业资源要素的合理优化与重组,是一种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有时,企业更愿意选择并购这种外部的增长方式来实现内部增长。事实上,也是企业实现扩张和增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普遍接受了用并购的手段发展企业,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地位。

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经营业务,正确的战略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战略决策或者运作的失误也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同时,企业并购行为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方面的失误,都会对并购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并购研究也自然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企业并购与生产要素整合的关系

虽然企业实施并购活动的具体动因各有不同,但根本动因不外乎是改善经营状况,获得对社会存量资产的最大利益,即并购后的公司在业绩上应当比原来的两个公司独立存在时曾经预期或要求达到的水平高。

然而,在对企业并购活动的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并购活动在不同的企业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的企业在并购后经营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也有不少的企业在购并交易后陷入了泥潭,生产经营活动处处受到制约,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仍然步履艰难,成为母公司的一大包袱,尤如一颗非常苦涩的青果,更为决策者尴尬的还是不知这颗果实是否能够成熟。而在现实的企业并购活动中,这种尴尬绝不占少数,美国麦肯锡公司的调查表明,有2/3的并购活动是以失败而告终的[1]。国内外也有不少鲜活的案例。

企业并购是一个十分复杂且综合性极强的过程。它表现在重组过程复杂、参与者广泛、操作的技术和专业性强且周期长、影响涉及面广以及各阶段衔接要求高等等。其中,整合阶段是并购活动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次真正成功的并购交易与一次失败的、或没有完全达到目标的并购交易相比,其主要差别可能就在于前者有一个界定明确、管理细致的兼并后的整合过程。

“整合”一词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的含义是指当一方获得另一方的资产所有权、股权或经营权之后进行的有关生产要素的系统性筹划,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按设计的目标、方针和战略运营。

并购交易的成功,仅仅实现了生产要素重组的可能性,要真正实现生产要素的重组,还有大量的工作。重组如果仅在存量上实现物理叠加(1+1=2),显然没有完成并购的战略动机,而如果重组的效用还不及重组前各自生产资源的效用之和(1+12),通俗地说即发展前景更乐观,运行机制更灵活,产品组合更合理,市场竞争更有力,内部成本更经济,人力资本更优化,最终是企业财富更多,效益更大。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在企业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承认和遵从的日趋稳定且独特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念。它包括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经营哲学、生产目标、价值观念和思想信仰等等,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企业风范和企业精神等。它是影响、调节、制约群体的行为和心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反映企业风貌和形象的重要标志。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处处存在,从横向看,它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领域,从纵向看,它包括了物质(表层)文化、制度(中层)文化和观念(核心)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的生态系统。企业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系统无时无刻地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与之相同,企业文化系统也在企业与环境的变化中发展和变化。具体表现为,当现有企业内部环境(如企业战略、企业规模、组织结构、人员、技术、产品等)和企业外部环境(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科技因素、产业特征等)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当企业战略发生重大转变或企业大举扩张后,企业文化更要相应地发生调整,以便与之相适应。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在于:对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获得企业经济效益的主导功能;对科学管理和充分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动力功能;对企业员工队伍的建设的凝聚功能;对企业和员工行为引导和制约的导向功能;对员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的激励功能和对企业形象建设的主体功能。尤如人一样,一个人的完整的形象仅靠外表是无法支撑的,还需要人体内在的“精、气、神”,更多的时候,人的内在气质更能体现出本质形象。鉴于此,我们也可以把企业看作是“企业之魂”。

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企业必须依赖于企业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在共同的目标之下。正因为如此,也有学者将企业文化管理称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三、文化整合是企业成功并购的关键

重组关系的建立,一方面意味着原有的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都要按协同化的要求实现“磨合”与“整合”,生产要素资源的整合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另一方面,企业将利用重构的企业生产要素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正是企业并购活动是否成功的标志。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行为是否成功的关键。这个结论的得出有以下几点理由:

1.生产要素资源的整合的过程是需要人去实现

涉及到企业员工(实施并购的企业与被并购的企业)对企业并购行为及企业未来前景的认同感。员工的认同感强,对资源重构的积极性高,磨合期短,资源整合效果好。而员工的认同感差,则极容易产生对资源重构的积极性低,磨合期长,资源整合效果差的现象。而对企业并购行为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认同感正是企业文化整合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各种要素资源整合的首要任务便是企业文化的整合。

2.并购后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制度规范

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是管理活动,而管理行为主要依靠制度去规范,而制度文化属企业文化的一个层面,企业文化的性质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能。并购企业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和执行中,需要结合企业并购战略目标和运营环境的实际情况,并汲取原企业(实施并购的企业与被并购的企业)管理制度中的精华部分为新企业所用,这种吸收、汲取和重构过程,其实质也是企业文化整合过程。

3.实现企业并购战略目标需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并购的成败不在于是否完成并购交易,而在于并购后的企业经营业绩。并购交易的成功仅仅是个开端,而真正实现企业并购战略的实现需要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企业生产经营是长期存在的,为追求企业财富和效益,同其他企业一样,企业需建立自己的“魂魄”,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但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该企业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实施并购企业的文化与被并购企业的文化对新企业的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因此,需要对原有的两家企业的文化进行重构、整合。

对现实并购活动的调查也证实了文化整合在并购活动中的地位。1992年,英国库珀斯-莱布兰会计咨询公司对英国企业的并购成败原因调查,其中,“文化差异”被列入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首位[2]。

四、在并购活动中实现企业文化整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文化整合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也正是这种重要地位,决定了企业文化整合工作应贯穿于企业并购活动的全过程。

在并购交易的准备和协商阶段,并购工作小组的成员中应当有熟悉企业文化知识和业务的“软”专家参加。在此阶段应注意收集、考察能反映目标企业各层次文化的信息,这其中包括了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建设、职工福利、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企业精神、管理模式、价值准则等等,并加以分析和提炼,而工作应有侧重,重点考察目标企业的文化性质;重点分析与自身企业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重点准备处理好目标企业与自身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的“吸纳”与“改造”的关系,以便确定采用合适的文化整合类型,为整合阶段中文化整合的实现打好基础。

有了准备和协商阶段的良好基础后,在整合阶段,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意选派深谙自身企业文化并模范践行的管理者进入并购企业担任领导。他们熟悉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也重视这项工作,善于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整合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这些人员的进入,使企业文化整合活动有较强的领导力量,使文化整合的顺利实现有了重要的前提保证。

第二,注意观察和调整企业员工的心态。员工在并购实施过程中引发的心态是十分复杂的,且每个员工不尽相同。一般地,对被并购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企业并购后的组织中权力和地位的重新调整和配置,会造成他们削弱或丧失在原来企业中的尊严和权威,从而产生不满和抵制情绪。而对被并购企业的一般员工来说,原有的作业和管理方式将被改变,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引起焦虑、沮丧等消极情绪,士气低落。因此,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员工的不良心态进行调适,以提高员工对并购行为的认同感。

第三,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并购实现后,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有的组织结构不一定能适应新的战略目标的要求以及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因此,其组织结构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如在并购前采用直线制组织结构的小型企业在并购了其它企业后,在直线制基础上增设职能机构,形成直线职能制。大型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考虑其新的用途,在开辟新的发展项目后,可以成立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而组织结构和机构的设置是企业文化的一种现实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风格,同时,先进科学的组织结构也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整合。

第四,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带有强制性质的义务,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将规章制度涵盖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并购企业的规章制度应当充分考虑实施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情况,重点在两者的文化的融合性上,或选留或修订或制定,力争全面而系统,使企业管理走向正规。这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也是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第五,在生产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树立起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切合企业实际的新的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仅将企业文化整合工作停留在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上是远远不够的。成功的企业要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把核心文化整合做好。即,要结合实施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文化氛围,提出新的富有个性的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从而优化企业文化性质,强化企业的根本向心力、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些并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工作方能达到的目标。

当企业并购交易完成后,不同特质的企业文化必然共处一个时空环境,相互冲突、碰撞、接触和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接纳和渗透,其实质就是企业文化的整合。由于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企业文化的整合也就成为了企业生产要素整合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只有在企业并购的全过程中高度重视文化整合工作,并将此工作贯穿始终,才有可能保证文化整合的顺利实现,从而使企业并购战略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陈重.公司重组与管理整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 孙亚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策略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0(05) .

[3]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公司并购与重组[M] .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第7篇

企业开展员工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培养企业的活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娱乐的同时,使得企业的文化深入人心。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出现主次颠倒的情况。有些企业在开展文化活动的时,会安排大量的娱乐性活动形式,而这些活动形式,与企业的历史,发展以及经营相去甚远。那么企业应该在保证娱乐性,不让活动单一的情况下,更大程度的与企业的经营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二、职工文化活动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1.领导团队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管理层对职工文化活动的重视是开展职工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从决定开展到经费的预算都需要管理层的批准才能行得通。同时管理层也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活动中来,不要古板的认为职工文化活动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金钱的无意义的活动。领导层参加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文化活动更加积极的展开,而且能够缩小领导和员工之间的距离,使同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还能使企业更具有活力。

2.是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同时以增强员工素质为目标,使得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始终坚持小型活动常保持,大型活动不间断;始终开展形式不同、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的活动,让员工在活动中忘记烦恼,同时也能够增强同事间的友情。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增强员工体质,促进职工体质健康发展,不仅能使员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还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3.使企业职工文化活动成为固定活动

企业职工文化活动经常会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而产生变动。这些突然变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天气原因、场地协调、领导意见等。想要改善这种状况,第一,要在企业中牢固树立职工文化活动的权威性,像对待其他工作计划一样对待员工文化活动;第二,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多提意见和建议,让员工认识到职工文化活动不是与自身无关的事情,要充分的表现出企业主人翁精神。同时也要站在公司的角度,为公司着想,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就照计划执行、有意见活动结束后再说。

4.企业职工文化活动形式要到位

活动形式单一是企业文化活动形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些可能是因为经费和场地的局限,但是更多是考虑到企业员工年龄层次的不同,企业在举办活动时总是希望更多员工能一起参与,以为这样能节省资源消耗。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企业应该以员工的需求为主体。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分别展开不同的文体活动。如青年职工就可以开展一些略带竞争的项目,如:篮球赛,足球赛等:而中老年职工则可以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项目,如:太极拳等体育活动。同时企业和企业之间也可以相互开展体育活动,进行友谊赛等等。这样不仅对可以使员工得到发展,也使得企业得到长效发展。本文来自于《大众文艺》杂志。大众文艺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重要意义;职工文化;作用

一、发展职工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职工初进企业时,最先了解的就是企业文化(培训或个人感知)。可以说,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反映了该企业的发展理念,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职工对该工作的态度。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职工更好的融入企业,开展工作,糟糕的企业文化或者没有企业文化,职工就会完全站在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待工作,想到的也只能是如何能从企业获取更多利益,对待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文化对职工文化的反映。最大利益的获取,无外乎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升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者不顾及职工感情,无休止地榨取职工的剩余价值,如没有加班费的无休止加班、制定苛刻的管理制度、不合理的罚款、不考虑职工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等等,这就是没有深刻理解企业职工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职工文化的建设,其结果就使职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归属感,甚至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马虎,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企业要想获得发展,积极建设优秀的职工文化是必须的。

二、职工文化对企业的作用

(1)优秀的职工文化有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和谐是一个广泛概念,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人际和谐、生产和谐、发展和谐。人际和谐是指职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将自身看做企业的一份子,职工之间充满友爱,职工与管理者关系和谐;生产和谐是指职工在工作中态度认真,工作积极,一丝不苟;发展和谐是指在企业的内部生产、管理、建设顺畅。这三者是互为基础,互为促进。职工对企业有归属感,企业的全体职工如一个大家庭,人际关系就要简单得多,职工与职工,职工与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就会少得多;发展和谐是指企业内部的完善、改进进行顺利。由此可见,和谐对于企业内部自我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在对外活动中,如销售,危机管理等,职工与管理者上下一心,成功抵御风险的几率就大得多。(2)职工文化的开展有助于舒缓紧张的工作压力。现代企业发展迅速,对于职工的要求也就更高,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中,压力是难以避免的。如果紧张的压力不能得到舒缓,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工作中可能由于紧张而出错,给企业带来损失;紧张的情绪容易让人失控,人际关系的紧张可能产生。职工文化的开展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舒展身心,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工作,成效远比在巨大的压力下更高。(3)职工文化有助于企业内部团结一致。职工文化的开展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团结友爱、互相信任的和睦气氛;能强化团体意识,凝聚企业的向心力。职工文化也能反映出企业对待职工的价值观。职工文化活动开展得顺利,职工的价值观就会与企业的价值观形成一致,减少企业内部的不和谐因素。两个力要想达到最大,一个方向是前提。团结一致的企业能发挥出100%的力量,而由于分裂造成的力量分散对企业的影响是负面的。近期国美电器内讧事件,给国美造成了损失,股价大幅度下跌就是一个例证,充分说明企业要在内部形成一致的价值观,职工文化的开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因为归根到底,企业的领导者也属于企业职工。(4)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迅速自我调节。企业内部也有不和谐因素,职工与职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由于工作要求的不同难免会有分歧,如何有效解决分歧,尽快作出决策,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成为联系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的纽带。在职工文化活动中各部门各人员加强联系,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共识,有利于企业内部就分歧达成一致。这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十分重要,一个快速做出决断的企业,往往能取得市场先机。(5)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发挥群体智慧。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将职工联系在了一起。每位职工都是整个群体的一份子,在这种氛围下,职工对企业充满了责任感、使命感,愿意为企业出谋划策。群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共同参与进来解决;一个技术难关某部门解决不了,相关部门协同参与。职工在企业第一线工作,对企业的认识会更深刻,看待问题的角度往往方向性更直接,能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善于听取职工意见的企业,发展往往更迅速。

参考文献

第9篇

精神文化需求是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主题。而基层工会职工文化工作既是职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配合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是基层工会职工文化工作的基本任务。工会组织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就决定了它的一切活动都不能采取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等带有强制性的方法来保证职工参加,而只能靠活动的吸引力吸引职工自愿参加。吸引力是职工文化的生命。因此,本文想对如何提高企业职工文化活动的普及率做粗浅的探讨。

一、尊重职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职工文化活动的社会定位与社会功能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基层文化工作者明显的感觉到困惑,在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面临种种困局,怎么样走出困境,打破僵局,我觉得,首要是对群众文化重新定位。既然职工是活动的主体,那么开展活动就不能以我们的或企业领导同志的好恶为准,职工需要、喜欢什么活动就开展什么活动。

审美趣味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是受人的文化素养制约的,因而它有雅俗之分。工会文化干部的文化素质通常要比职工的平均文化水平高一些,这就要特别注意爱职工所爱,如果不顾职工文化水平的现状,一味追求高层次和高雅,职工文化活动势必会冷冷清清。

职工还有职工的审美习惯。中国职工的审美心理当然受中国传统美学理想影响最大。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且系统性极强,外来文化比如不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就很难在中国立足。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印象派绘画、太空霹雳舞等由于不符合民族审美习惯,虽可喧嚣一时,但转瞬即成过眼云烟。而通俗唱法却越唱越红,其原因在于它注意了与当代中国民族、美声唱法的交汇与融合,现已成为中国声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社会时尚。

二、发挥职工文化充分满足职工参与意识的优势

职工文化有自己的优势—自娱性。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在自娱的同时,兼可娱人。自娱性是职工文化,乃至整个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用自娱性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参与意识是群众文化的特有优势。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强和职工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职工在文化活动中表现自己个性,展示个人才华的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自娱性的活动越来越受欢迎,传统观赏式的演出活动越来越受冷落。这就是专业文艺演出日趋萧条,群众文化却日益兴旺的根本原因。

在文化娱乐活动中,设法提高观赏者积极参与的程度,可以使观赏者获得更大的精神享受。对此,中国的艺术家们早已认识,近年来,舞台的开放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在通俗文艺的演出活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外的艺术家称“让观众参加演出,是当代艺术的一大进步。”体育活动更是这样,人们常说:没有观众,便没有足球。比赛中观众的倾向性已成了影响胜负的要素之一。

三、以职工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满足职工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化是由职工年龄、性别、文化修养、社会角色等各方面的差异决定的。企业工会职工文化工作者,必须研究各层次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不同特点,进而以多层次、多功能、多系列的活动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需求。

在职工文化活动中,中老年人喜欢参加积蓄能量的活动而且偏爱传统的文化活动;青年人则相反,他们喜欢发散能量的活动,并对形式新颖的活动感兴趣;女同志对具有生活实用的文化活动兴趣最浓。

职工文化活动要增强普及率,就必须尊重,并设法满足职工对文化活动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需求。兴趣小组活动就是满足职工多层次需求的好形式。职工在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中,互帮互学、互促互补,共同提高,它不仅有利于发挥职工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职工文化自娱的优势,而且也充分体现了群众文化群众化的特点。

集体文化活动从内容上可分为单一的和综合性的两类。对综合性的集体活动(如联欢会、文化博览等),要注意用一个主题将不同层次的多种形式的活动贯穿起来,赋予它一个灵魂。使其在满足各层次职工需要的同时又能发挥集体活动应有的功能。有些内容单一的集体活动可通过扩大它的外延,使其能够满足更多职工的需要。如组织足球赛,水平高的运动员上场比赛,其他队员做候补或做后勤保障工作;兴趣一般的做观众、球迷组织啦啦队,同时可搞现场抓拍、速写、评球、评选最佳队员、评选最精彩进球等有奖比赛,把一部分本来对足球不太感兴趣的职工吸引到球场上来。

四、不断提高职工文化活动的水平和普及率要保持并不断增强职工文化活动的普及率,就要不断提高活动消遣技能水平,同时对活动内容和形式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使职工对活动总保持一种新鲜感,保持和增加职工提高自己消遣技能欲望的强度,同时也可以刺激职工精神文化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提高有两层意思,一是引导活动向高层次发展。职工文化是社会文化中普及性的文化,但是,它也必然随职工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向高层次发展。职工文化工作,要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根据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文化活动的层次,以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的另一层意思是不断提高职工消遣技能的水平和消遣技能在职工中的普及率。职工文化工作是一项普及性的社会文化工作,它必须以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为基点,必须以普及为主要任务。绝不能脱离群众搞精英文化。当然,普及也是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就如没有球星的比赛是黯淡的一样,没有尖子的职工文化活动也是乏味的,尖子可以为职工文化活动增色,但脱离了群众也就失去了他的光彩。抓普及率的提高是我们的目标,抓尖子人才和骨干的培养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衡量一个单位职工文化工作的优劣,则主要是看它消遣技能普及率的提高幅度和广大职工消遣技能的层次和水平。因此,我们要始终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普及上,重点抓普及,同时抓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活动的吸引力。

职工文化工作还要不断创新。我们所说的创新,不是文化市场上那种为迎合一部分人的需要的花样翻新,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工文化必须对活动内容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不断加以改革,以适应职工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消费方式,娱乐消遣方式的变化。如:中国社会人口趋于老龄化,就必须增加老年人活动的比例;家庭趋于小型化,就要注意将活动向家庭延伸;社会文化趋于多元化,我们就要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职工文化对社会发展不断适应的过程,就是职工文化工作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过程。

五、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