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数学网络课程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6 10:22: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数学网络课程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数学网络课程教学

第1篇

一、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选择

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三节算法案例的学习的时候,课本介绍了3个案例,这3个案例都很经典,也很实用,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鉴于这种情况,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搜索,寻找新的案例——排序算法,作为校本课程一个课题。排序算法有很多种,那下面的教学课例主要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种排序算法——冒泡法。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课例

(一)媒体思路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实物投影仪,用课时间前收集好的信息材料制成网页课件(如图1)所示以便课上师生及时查看、阅读、捕捉、筛选、交流、评估和应用信息。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通过演示Excel表格中的排序引出排序算法案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点开数学成绩Excel表格这个网页,要求他们将这份数学成绩按降序排列。教师根据他们的操作提出问题:这些操作的背后计算机是如何执行我们的指令的呢?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直接在界面操作,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迅速地进入了探究问题的状态。

(2)通过排序游戏引出排序算法。

学生点开教师制作flash小游戏,通过玩游戏,共同讨论游戏方法,写出算法分析。

游戏内容:桌面上有五个盒子,每个盒子装有大小不同的一个数字,在看不到盒子里的数的情况下,如何移动盒子才能将盒子内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游戏规则:每次只能比较且交换两个盒子。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游戏,把他们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激发他们学习和解决。

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

2.合作讨论,探索新知。

让学生自己体验游戏过程,通过合作讨论给出排序算法分析。

Step1:用第1个数与第2个数比较,若前者小,则两数不变,否则,交换两数的位置。

Step2:按照这样的原则,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前者大则两数不变,否则交换两数的位置……直到比完最后两个数(称为第一轮)。

Step3:若前一轮的比较中交换次数为零,说明排序已经完成。否则回到第二步。

由于已有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发现解题过程,积极探索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3.理性概括,整体把握。

根据所给的算法分析给出相应的程序框图。(让学生自己写,找出他们常见的错误及找出最优的框图设计)

校本课程的学习,不是学生完全式的自主学习,它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授,对学生获得的信息进行真假的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4.拓展探究,指导应用。

探究:还有其他的排序算法吗?

若学生找不到第二种排序算法,让同学们通过网络自己查找及学习另一种排序算法,通过网络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通过实践,由观察、思考、对比、相互交流、归纳得出的结论和方法要比教师直接注入理解的更为深刻牢固。因此,要留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再创造数学知识,符合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三、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一)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数学校本课程的意义。

实施排序算法这个课题的校本课程教学能力目标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在网络的环境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与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程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敢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适合他们发展,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正是以改变学生单纯性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从形式上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目标、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概括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努力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形成科研成果,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辅助教学,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知识素养。

(三)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选择。

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拓展,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教材中,只要最终目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就不难找课题。当然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的选择形式是多样化的,只要能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都可以作为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

(四)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实施形式。

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形式是多样化的。下面提供一些供参考:

(1)网络环境下数学竞赛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放的竞赛环境。

(2)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形式,如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数学史,对数学史进行了解,得出体会,进行发现和探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平台。

(3)网络环境下对数学软件的学习形式,如对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学习,其中完成函数图像作图,通过变化参数,发现函数图像的变化,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函数的性质,从直观上,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完成立体几何的作图,能更形象的展现立体图形,拉近学生与立体图形的距离,克服学生对空间立体几何的心理恐惧,培养他们空间立体感;通过画圆锥曲线,追踪轨迹,更能形象地理解圆锥曲线的几何定义,为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探究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研究平台;总之,为加深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

(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实验,通过数学实验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经验和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际问题的实际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问题的数学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形式是多样的,不管采用何种模式,不能使得校本课程学习成为了形式化,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完成教学目标。

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供研究的课题是无数的,实施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这都要靠我们去挖掘、探索。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索为中心,避免以教师为核心。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一定能把数学校本课程做好。

参考文献:

[1]孔庆邮:《上海数学新教材探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的探索与思考》,《中学数学教学》2004年第5期。

第2篇

关键词:虚拟机技术;计算机网络课程;VMware

中图分类号:TP393-4

如今,计算机技术已渗透至社会每一个角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显得更为重要。为培养此类人才,学校大都增设有计算机网络课程。该课程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在实践时存在着成本较高、网络设备不足、系统风险较大等问题,妨碍了课程教学效果。为此,可在课程中引入虚拟机技术,借助一系列软件,通过对真实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模拟,同时对多个系统进行操作,以实现预期目的。

1 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当前各个领域都紧密相连。鉴于其重要性,许多学校都开设有相关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熟悉掌握网络应用技术,且将后者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从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硬件设备不足

因经济条件限制,部分学校缺乏建立专用网络实验室的能力,教学活动多在普通机房开展。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用许多软件和操作系统,如除了Windows XP系统,经常还需要Linux、Windows 2003等系统。这些在普通机房难以实现,因为普通机房多通过硬盘保护卡维护系统安全,不能随意更改系统。另外,多媒体教室在当前教育中已是寻常物,但只有一台机器,多是单击状态,若想直观地将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在演示网络服务器的配置时,包括邮件、DNS、DHCP等,需要涉及多台计算机。

1.2 系统风险增加

系统安装、设置以及网络服务器的配置等都是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若在实体计算机上操作,带有一定的风险,极有可能破坏计算机安全。如安装新的系统,很容易对原有系统形成冲击,甚至导致计算机瘫痪。

受这些因素限制,学生很难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引进虚拟机技术,模拟真实的环境,在维护系统安全的同时,可有效节约费用。

2 虚拟机技术及其特点

2.1 简介

物理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而虚拟机则是一些软件,这些软件建立在运行的操作系统上,占据计算机部分内存和空间,但通过模拟物理计算机,也有虚拟的内存、硬盘、CPU、光驱、声卡等设备。而且,在这个模拟的计算机中,同样可以进行系统安装、软件安装等操作,从而可实现1机多系统的操作。此外,还能够模拟网络环境。

2.2 虚拟机技术的优势

2.2.1 具有极强的仿真性。虚拟机技术即是通过一些软件在物理机上模拟物理机的性能,可提供一个较为真实的硬件环境,同时操作多个系统。并能模拟虚拟的局域网环境,与真实网络完全一致,而且能够避免硬件之间的冲突。使用该技术,有利于生动地演示局域网的操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2.2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物理机经常会被木马或病毒侵入,一旦系统遭到破坏,就很难再恢复。而使用虚拟机,它只是几个软件,是安装在物理机上的应用程序,但在运行中却拥有物理机的全部功能,如系统安装、硬盘分区、软件操作、格式化等。与物理机一样,虚拟机也可能会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但只是虚拟机操作系统崩溃,与物理机的操作系统无关。

2.2.3 维护方便,有利于节约成本。虚拟机的文件存储在映像文件包内,使用时可直接将映像文件包复制到别处,节约了安装系统的时间,很适合机房中多机统一部署。若不采用此技术,学校为满足教学要求,往往要加大投资成本,如在一个简单的局域网组建实验中,每个学生至少应配备2台PC和1台交换机。采用此技术后,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组建局域网络、设置IP地址等操作。可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延长设备寿命,维护工作也更加方便,进而节约费用。

2.3 虚拟机技术选择

当前应用较多的虚拟机软件包括VMware、Virtual Box和Virtual PC,均能够在Windows系统上模拟出多个计算机。其中VMware能够支持Windows 7和Linux等多种系统的操作,网络功能更强大齐全,且操作效率较高。因此,选择VMware技术进行仔细分析。

3 VMware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 课前准备

借助VM虚拟机模拟两台计算机构成的简单局域网络,首先将计算机、网线准备齐全。利用网络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2003 Server提供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信息服务和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实现http:// 的。选择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2003两个操作系统,VMware 7.0虚拟机软件。

3.2 教学实施

3.2.1 安装软件。先在计算机中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然后安装VMware 7.0软件,并在虚拟机中安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继而设置虚拟机和计算机主机网络连接模式为桥接模式。因虚拟机中的硬件都是软件模拟而成的,安装后需对显示效果加以调整,可安装VMware Tools,会是操作更加方便。

3.2.2 IP设置。软件安装完毕后,开始设置IP地址,如将计算机主机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2,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255.0;虚拟机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3.2.3 IIS网站。在虚拟主机的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2003的管理工具中找到IIS服务,将网站导入到IIS的网站中即可实现http://192.168.1.1,设置过程如下:首先,打开IIS找到网站选项,右击新建输入网站名称:jsjx,单击下一步,分配IP地址为192.168.1.1,然后将网站存放的文件导入;其次,右击刚创建的jsjx网站选项属性文档添加:该网站的首页名称index.asp,并将其上移至最顶端,然后在地址栏输入:http://192.168.1.1。同样,在计算机主机地址栏 中输入:http://192.168.1.1。

3.2.4 域名的实现。从Windows Server2003中找出DNS服务,将域名指向IP地址192.168.1.1,完成域名访问。首先新建区域,输入名称:,然后右击刚创建的选项新建主机;选中反向查找区域选项右击新建区域反向区域名称,ID为:192.168.1;右击192.168.1.x.Subnet选项,新建指针。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作用日益突出,为减轻课堂硬件设备成本,实现更好的教学,有必要引进虚拟机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网络环境满足教学要求。教学中需注意,虚拟机其实是一些软件,需占用计算机一定的内存,为使其流畅运行,至少要保证其内存在512M以上。

参考文献:

[1]冯佳.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7):109-110.

[2]王世刚,王纪凤,尚玉莲,赵学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虚拟机技术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1):130-131.

[3]张宇航.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03):129-131.

[4]余翠兰,杨群林.基于网络模拟器和虚拟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体系构建[J].计算机时代,2013(07):145-146.

[5]邱桂华.基于VMware虚拟机软件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战教学[J].商情,2012(51):187-189

第3篇

>> 以生为本,多元融合,推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以生为本,多元融合,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基于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多元评价 以生为本的多元英语教学 “多元模式”彰显以生为本的历史教学 以生为本,多元评价 以生为本,多元解读 教学“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学会数学 以生为本,快乐教学 以生为本,优化教学 以生为本,分层教学 以生为本快乐教学 以生为本 快乐教学 以生为本和多元共生 以生为本,改革作文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要“以生为本” 落实以生为本,激活数学教学 以生为本,教学“简单”数学 融合MOOC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以生为本 多元融合 推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以生为本 多元融合 推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朱长江 郭艾 杨立洪")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探讨了互联网对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影响与渗透,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在大学数学课程建设中组建大学数学教学团队,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技术实验、数学文化培育五个方面进行改革的经验,提出了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下一步方案。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非数学类专业的数学基础课程统称为“大学数学课程”。当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对教育带来了变革,其影响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育结构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特别是随着“慕课(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引进,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大大拓宽,学生可以不受学校身份的限制、不受地区空间的限制,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如何让学生在从各种形式丰富多样的数学资源中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体验到发现知识结果的科学探索过程,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这是对大学数学教育提出的问题和挑战。

华南理工大学在大学数学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中,组建了大学数学教学团队,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技术实验、数学文化培育五个方面进行融合,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一、实施“以生为本,多元融合”的大学数学教育改革

1. 老中青结合,整体提升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水平

华南理工大学在第三期“兴华人才工程”建设中,组建了两个校级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分别是微积分教学团队、工程数学教学团队。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带头人享受首席教授津贴,成员享受团队津贴。

教学团队中有一位校级教学名师人,一位广东省优秀教师“南光奖”,并有多位教师曾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具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是进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力量。

学校设立了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指导小组,成员由学院院长和资深教授担任。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在大学数学课程建设中担任“设计者”和“指导员”,负责课程设置、资源建设、数学实验体系构建等设计工作,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大学数学教学团队通过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开展集体攻关,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在大学数学课程建设中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近三年,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14项,发表教研论文9篇,获得教学奖12项。

我们还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研讨班,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安排青年教师为教学优秀的教授做助教,对青年教师实施传、帮、带,通过示范课、听课、集体讨论等提高教学水平。

2. 编写系列教材,录制教学录像,全方位进行教学资源建设

教材是教学之本。从2004年至今,教学团队教师依据学校的基本定位确定教材的难易程度,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研究国内外多种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组织编写出版了大学数学课程系列教材:《高等数学》(配套《高等数学教学辅导书》)、《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数据挖掘与数学建模》、《数学模型》。

我校“高等数学”、“概率统计”课程是广东省精品课程。我们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和副教授,全程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门课程并进行录像。全部教学影像资料放在精品课程建设网站上,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观看学习。

3. 开展分级教学,建设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根据各类人才培养对数学素质的要求和不同专业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将微积分类课程分成5个层次。“工科数学分析”(192学时)面向数学基础好、数学学习能力较强,并且专业课对数学知识需求多、要求高的学生,如信息工程卓越班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全英数学分析”(192学时)面向全英计算机创新班开设;“微积分Ⅱ”(160学时)面向对数学基础知识需求较多的机械类、电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开设;“微积分Ⅰ”(144学时)面向对数学基础知识需求略少的化工类、材料类、生物类、食品类各专业开设;“微积分初步”(64学时)面向数学基础薄弱的艺术设计类和文科类各专业开设。

“大学数学网上学习平台”由网上自主重修平台、答疑平台和自主检测互动平台组成。“大学数学网上学习平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它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线答疑使教师与学生实时沟通;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选择知识点进行在线测试。“在线考试系统”设有“在线单元测验”,使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状况,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线考试系统”由题库管理系统、试卷管理系统、用户系统、成绩管理系统、评卷管理系统和考试管理系统六大子系统组成。系统具有自动成卷、存储功能、成绩保存的功能。系统对学生的答卷和教师的阅卷设计了存储功能,教师在网上实行无纸化阅卷。阅卷完成后,学生可以查阅教师对试卷的批改和得分情况。

4. 结合工科背景,创建“三个层面多个模块”的数学技术实验教学体系,成功申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我校结合工科学科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创建了一套融合数学技术、工程应用、创新活动的三个层面、多个模块的数学技术实验教学体系。例如,针对数字信号处理、材料力学、高分子物理、机械原理等课程,设计了数学模拟仿真实验项目。目前,共设计基础型数学实验项目51项,应用型数学实验项目27项,制作数学实验教学课件31个,设计典型数学实验案例30个。2012年,我院数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 每年举办数学文化周,运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校每年在校庆期间举办一次数学文化周活动。在数学文化周活动中,一些教学名师、资深教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数学建模培训课程、数学实验培训课程,同时,一些数学教师会介绍自己的科研项目,吸引学生加入,启蒙学生的科研意识。

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教师把科研项目和成果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将教学、科研、竞赛结合在一起,打造“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完成了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数学建模、“挑战杯”等科技创新竞赛及各种科学实践活动。我校学生在历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挑战杯”竞赛中,屡创佳绩。近3年获全国性的奖励达96项,位居全国高校的前列。 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设想

1. 深化大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大学数学教学无疑是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校在大学数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以生为主,探索性地开展了一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今后,传统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学生变了,教学方式变了,大学数学教学团队的全体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理论,完善教学改革实践机制。

2. 建设教研双优的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坚持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为动力带动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需要,一个科研能力弱的教师很难去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吸收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加入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去深入钻研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尽快成长为科研教学都优秀的双优型教师。

3. 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载体和传播技术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和渗透正在为大学数学教育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我们设计并不断建设的大学数学网络教学平台,是以传统纸质教学资源为基础,以多媒体、多形态、多途径传播知识为手段的大学数学学习平台。

近两年来,MOOC给传统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应对挑战,我校也正在制定MOOC建设计划。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将积极建设自己的MOOC课程资源,进行基于课堂云的教学设计,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1]。

4. 推进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我们拟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相融合,改变传统的课堂上课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做练习的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2]。

教学方式是:学生自主选择时间自行观看教学录像视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线作业或在线测验,在线下的课堂上主要进行师生间的互动研讨,教师作为引导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充分讨论。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术志趣,进而为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对教师本身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应对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工作量来说,原来备课只需讲授内容,课堂上基本上是自问自答,而在讨论式的课堂上不仅要事先设计好要讨论的问题,引导组织学生讨论,还要回答讨论中学生即时提出的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

5. 以生为主,完善分级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正在成为很多国家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向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我校现有大学数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重点改革以下两种类别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

(1)对设计艺术类、新闻传媒学院和法学院学生开设数学文化类课程。该课程以深浅适度的微积分知识为载体,着重传授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重新发现数学之美。对数学文化课程的考试形式实行多样化,可以以平时作业结合课程报告或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

(2)我校多个学院(电信、力学、材料、机械、化工等)开办了本、硕、博连读的创新班或卓越班,其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拔尖人才。对于创新班的学生来说,大学数学课程是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因此,从数学对创新培养的作用出发,针对我校这样一批精英(300~400人),构建一个良好的数学创新教育环境,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拟对这类学生开设小班数学专题研讨课程,研讨课程由学术造诣颇深的教学名师担任指导,由科研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青年教师担任辅导,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实现与导师的充分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思维能力。

6. 学用结合,加大数学实验教学,高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深化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将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为起点,并依据数学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多种学习路径,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宏达目标[3]。继续以数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按照以学生为本,教学、科研、竞赛“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生的科学实践与科学研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4]。

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建设数学技术实验课程。通过数学技术实验课,让学生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的应用问题,解决许多学生一方面知道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了数学却不会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尚志. 我思我行我MOOC[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2): 4-6.

[2] 朱长江,胡中波,曹阳. 实施“四个转变”推进本科教学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13(20):43-44.

[3] 朱长江,徐章韬.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寻找认知的固着点:目标、路径和成效[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0): 48-5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