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7 14:50: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一体化运维;电力信息;通信;价值探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39
0 引言
创建电力信息网络通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推进电力系统朝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实时掌控电力系统的工作运转状况、数据信息的详细准确以及资源的优化分配等。就供电企业而言,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一体化运维体系创建水平关乎其在供电市场的地位与服务质量。对此,本文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与现代化意义。
1 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发展概况
现代化信息的飞速发展,创新型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电力系统建设当中,且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在当前的发展形式下,现代化电力信息系统自动化、智能化运行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l展程度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其使用情况相关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其凭借着现代化科学技术赋予的智能化与自动化优势能够帮助电网实现全面性覆盖,在供电企业与使用用户之间搭设桥梁,进而实现与用电用户的双向沟通交流。现代化信息不断加快发展脚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是全体供电企业共同努力的基本目标,但是在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不断前进过程中,为了迎合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网络通信系统的不断增大建设规模与覆盖区域,其中包含六大工作环节(发电、输电、配网、用电、调度、变电),这六大环节同时也是发展中的难点。
第一,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这是电力系统实现网络通信的首要内容,但因为其比较容易受到专业资源与通信情况的制约,所以在运维管理工作中很难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定限度内对网络通信信息的发展造成阻碍。在不断优化运维体系的过程中,现有资源呈现着多样化特点,通信也呈现着多元化方式,此方面对一体化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管理措施未能得到有效统一,这对网络通信与信息资源的使用高效化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针对当前社会发展情况而言,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系统是一体化运维体系电力通信在发展过程中第二大重点内容,但在当前的建构体系中,信息系统与监督管理系统的独立性突出明显,监督管理系统功能数量较少且性能不够优越。通过监督体系系统检测得出的电网建设信息的精准度虽然能够满足当前要求,但由于其监测环境条件的制约,实际监测工作仍旧有待提升。
2 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展现的基本特征
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所凸显的基本特征普遍表现为以下四点,分别为:互动新、信息性、数字性以及自动性四个方面。数字性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一体化运维体系的信息通信数字电表以及其余用电设备中;信息性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体化运维体制中涵盖的电网信息、市场信息、用电用户信息以及宽带信息等共同组建的信息平台;自动性基本特征则具体体现在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掌控,用电用户客户端与变电站的自动智能监控;互动性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电能生产、输电以及用户的详细用电信息等为基础的互动与重大事项的调查与决策。
3 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管理完善策略
3.1 管理方法
一体化运维体系中电力信息网络通信的重要管理方法涵盖了创建信息管理机制、优化资源模型、配置及时报警设施以及整理与分析检测数据等内容。对此,我们应该针对在资源分配中容易出现不均衡的现状,创设资源优化模型,使各个不同的模型能够针对具体工作提供相应合理解决方案。但在模型转化的过程中需对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对不同的信息资源分类进行处理,依照由上到下,由重到轻的基本顺序进行规划,基于此,依照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全部资源进行整合。此外,在模型的转化中还应对电力信息的当前系统模式进行调整,确保具体信息与电力系统功能的有效匹配,准确反应出电力系统的工作运转状态。最后对所体现出的信息做出整体总结,以此推动资源使用高效化。
为了增强不同种类信息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分析检测数据的方式丰富检测功能,提高信息间的紧密联系性。配置及时报警设备的主要目的为优化与调整网络信息监管体系,监测与发展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固性与安全性。创建信息管理机制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与协调一体化运维体系管理模式,融入到发展过程的始终,提高运维维护的经济效益与层次性。
3.2 完善策略
其作为电网的关键部分,在体系优化的过程中应将其与电网业务进行统一设计规划。不断完善电力系统的网络构架,制定高效、切实可行且统一的网络通信标准,增强设备间、数据信息间以及操作的互通性。将具体业务内容向发电、输电以及用电用户的终端拓展、延伸,在实际运用环节中将其作为支撑电网的数据信息搜集、保护以及控制业务,促进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可信度与高效度。
4 结束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基本概况,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基本特征与发展中占据的位置,基于此,详细深入探讨电力信息一体化运维体系的管理方法与完善措施,望以上内容对智能与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建设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鹏,缪益平,战永胜等.基于NGOSS构架的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一体化运维支持系统[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35-36.
作者:王瑞庆 王弗雄 过晓娇 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PJM电力市场的历史数据,对正态分布、t分布、广义误差分布(GED)的EGARCH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ED分布的EGARCH模型的VaR估计精度较高,但电价的多季节性特征及其与负荷之间的相关性未能得到有效处理.文[13]的研究表明VaR的估计精度严重依赖于残差的分布形式设定,因此如何正确地选择残差的分布形式是有效管理电力市场价格风险的基础.电价受负荷、气候、输电网络、装机容量等多重因素影响,具有均值回复、异方差、波动集聚、尖峰跳跃、多季节性等特征[14].在评估电力市场价格风险时,须考虑到电价的上述特征及与负荷、气候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本文从电价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出发,建立了考虑电价的多季节、异方差、波动集聚、尖峰厚尾及其与负荷之间相关性的电力市场VaR计算模型,对正态分布、t分布、有偏t分布和GED分布下的GARCH模型族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残差的概率分布设定对VaR估计结果的影响.VaR是一种以规范的统计技术综合衡量市场风险的方法,是国际上通行的风险计量技术.VaR是指市场正常波动条件下,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某一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面临的最大可能损失:(式略)VaRc为置信水平c下处于风险中的价值.设电力公司在t期的电力需求为Qt,零售电价为P0,现货电价为Pt,且Pt=-Pt+εt,其中-Pt为第t期的预期电价,εt为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随机波动.则第t期内电力公司的经营损失为(式略)2)电力公司的电力需求Qt和零售电价P0均可视为常数,不失一般性,本文假设Qt和P0分别等于1和0.如果εt的条件密度函数为fεt(x|)It-1,其中It-1为直到t-1期的可用信息集.则在给定置信水平c下,电力公司第t期的在险价值VaRc,t可表示为(式略)式中:Fεt(x|)It-1为εt的条件分布函数,F-1εt为Fεt的反函数.GARCH-VaR模型设Pt表示t期的现货电价,dt表示t期的系统负荷,εt表示t期残差,ht表示εt的条件方差,zt表示归一化残差,则描述电价变化的GARCH模型可表述为:残差的分布形式设定在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时,需要对残差的分布做出相应的假定.为了更准确地捕捉电价的尖峰厚尾特征,本文分别引入正态分布、t分布、有偏t分布、GED分布来描述均值为0、方差为1的归一化残差序列zt的条件分布.有偏t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式略)
模型的求解文[15]分析了模型参数的不同求解方法对VaR估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样本下,最大似然估计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本文通过最大化条件对数似然函数来估计残差不同分布假定下GARCH模型的参数.若记ξ=(α,)β,φ,γ,κ,则zt服从有偏t分布时的条件对数似然函数为:(式略)式中:T表示样本容量,lt()ζ=lnfzt(x|)It-1表示第t期观察值的条件对数似然函数.通过最大化L()ζ,可以获得模型参数ζ的估计值ζ.由于L()ζ是关于ζ的非线性函数,初始值的选取关系到L()ζ能否收敛到全局最大值.为了增加估计结果的精度,本文采用先求解简化模型,然后以其结果作为求解复杂模型的初始值的逐次逼近方法.1.4VaR估计的回测检验本文通过实际失败率来对VaR的估计精度进行回测检验.实际失败率定义为失败次数与观察次数比值的百分数,失败次数是指电价的观察值超过预测的VaR的次数之和.若模型设定正确,则实际失败率应该等于计算VaR时指定的置信度1-c.Kupiec统计检验方法[16]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回顾测试检验方法.设样本容量为T,N表示电价的实际观察值超过预测VaR的次数,则有(式略)如果置信度1-c下用于计算VaR的模型正确的话,则It,t∈[1,]T应该服从概率为1-c的二项式分布.因此可以定义零假设N/T=1-c来检验实际失败率是否在统计意义上等于期望失败率.如果零假设正确的话,则可以证明以下的似然比LR满足自由度为1的χ2分布.也就是说,在指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如果所计算的LR检验值大于该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1的χ2分布的临界值的话,则应拒绝零假设;反之,则应接受零假设,即认为所采用的VaR计算模型足够准确.本文的研究样本来源于美国PJM电力市场2007年6月1日至2010年9月9日的日平均现货电价和负荷,样本总数为1197.表1给出了日平均现货电价和日平均负荷序列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1可看出,两个样本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都显著异于正态,现货电价和负荷序列均呈现明显的右偏形态,同时具有较为明显的尖峰厚尾特征.J-B统计量非常显著,说明样本期间内现货电价和负荷的分布具有非正态性.GARCH模型族估计结果对样本数据的趋势图、相关系数及偏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可将GARCH模型具体化为(m,u,v,rh,sh)取值分别为(52,1,1,1,1).给出了GARCH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VaR回测检验表3给出了VaR估计与实际损失覆盖程度的Kupiec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正态分布在高置信水平下容易低估电价的波动风险;t分布在低置信水平下容易高估电力市场的VaR值;计及残差分布的偏度(有偏t分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型描绘了正态分布、t分布和GED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尾部.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态分布的尾部较薄,不能有效地刻画电价分布的厚尾性;t分布的尾部最厚,置信水平较低时的分位数大于GED分布,因此在较低分位数时容易高估市场风险,但随着置信水平的增加,GED分布的尾部逐渐薄于t分布,因此当置信水平大于99%时,t分布的估计结果要优于GED分布.
电力商品的特性使得电价比传统商品的价格波动更加剧烈,如何有效地识别、评估、控制电力市场价格风险尤为重要.在对电价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电价多季节、异方差、波动集聚、尖峰厚尾及其与负荷相关性的GARCH-VaR计算模型,分析了残差的概率分布设定对VaR估计结果的影响.对PJM电力市场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残差的概率分布设定对VaR估计的有效性影响显著;低置信水平下GED分布的估计结果较为精确,高置信水平下t分布的估计结果更加有效,且计及残差的偏度(有偏t分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型的估计精度。
摘 要 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营销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电力企业中,由于产品的特有性质,电力营销在企业的经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电力营销应该立足于电网,做好供电的技术和服务工作,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本文对电力营销管理做了准确、科学的思想定位,同时分析了供电企业实施电力营销管理的总体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规划。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我国的电力营销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营销管理 策略 供电
一、思想定位
1.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主体必须围绕市场这个中心,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电力的营销管理要以市场为导向,一切活动都围绕营销这个中心来进行。在电力企业中,由于电能这种商品的特殊性,营销活动显得更为关键。
2.确立电力营销的原则。电网是联系企业和用户的纽带,是电力营销的基础;技术和服务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对于原有的不合理的配电网络要加大改造力度,使得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得到满足。在日常工作中,要引入现代的办公系统。如通过计算机、网络、先进的通讯技术,减少故障处理时间,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根据买方市场的基本特征,转变电力营销理念。由于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以卖方市场为基础的,对客户的服务比较被动,没有形成积极的服务意识。在新的形势下,这样的营销理念很难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树立以买方市场为主体的服务理念,主动满足客户的需求,以适应市场竞争。
4.要做到运营商业化和管理制度化。政府机构改革后,电力企业实行了政企分离,拥有了独立的法人地位。然而,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还会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严重制约。所以在电力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时,要严格遵守政府的有关规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合理的营销管理策略。
二、总体策略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电力的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当前,曾经的“拉闸、限电”几乎成为历史,供需逐渐趋于平衡。在社会经济的压力下,我国加强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各种新能源出现在能源供应的市场上。在电力的营销中,可以把电力资源打造成清洁无污染能源的代表。随着传统能源如石油、煤炭的逐渐枯竭和新能源的飞速发展,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势在必行。根据我国的能源利用规律,做好电力需求的预测工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拓宽电力营销的范围,稳定好工业用电,同时积极开拓居民、商业、市政用电等市场。营销的总体目标就是扩大电力的市场份额,增加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中的比例。电力营销管理的总体策略包括:
1.加强清洁能源的品牌建设。电能具有清洁的特征,不会产生废弃物等垃圾,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巨大的环境压力下,推广电能势在必行,也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长期措施。在这种形式下,加大对电能的宣传,推广电能这个清洁能源的品牌,是电力市场营销的一个良好切入点。
2.在电力的市场营销中打好提前量。在这一方面,要做好下面的两个方面:第一,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网建设,为市场营销活动的进行营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第二,对未来市场做好预期,提前做好电能取代传统能源的准备,寻找合适的场地,建设服务于全社会的充电站。
3.提供优质可靠的产品。产品的质量是客户满意的基本要求,更是市场营销的前提。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要狠抓电网的建设和电能的质量,来提高供电可靠性。
4.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了增加电能在市场中的份额,提高服务水平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供电企业的服务应该贯穿于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增加客户的满意度为己任。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员工要树立客户第一的理念,全员都要重视客户的诉求,接受现代的营销理念。在为客户服务时,要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客户建立起新型的供用关系。
5.发挥电价的激励作用。在电能的定价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透明化。在当前的电价中,包括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基本电价包括网耗等方面的内容。这种电价政策,是否合理很难衡量,给客户一种疑惑之感。要改革电价政策,取消各种额外收费,让客户明明白白消费。在制定电价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灵活的电价变动体系。
6.建立合乎市场的营销管理模式。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营销理论日新月异,发展迅速。通过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电力营销管理时,必须改进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以便使得营销策略能正确反映市场的变化。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7.推广实用安全的新技术。在营销活动中,要大量加入新技术,发挥新技术的优势,使得自动化水平在电力企业的销售中得到提高。在推广新技术的时候,一定要看推行新技术在应用中的效果。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完善营销管理系统,完善电力客户数据库,为营销活动提供软件上的保证。
三、实施规划
1.建立新型营销体系
供电企业,不能紧抓原有的陈旧理念不放,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营销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原有的用电管理工作不能放松,还要转变职能,使得电力营销落到实处。新的营销部门,要具备现代营销的基本特征,具有开发产品和咨询、合同管理和电力销售、品牌管理和市场推广、方案策划和客户支持等职能。科学设置有关营销的各个系统,真诚地为客户服务,做好客户的咨询、售后服务工作。
2.积极拓展市场份额
第一,电价的变动要灵活,努力加大市场的份额。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电力也存在着这种情况。价格刚性市场,对电价的变动影响不大;而价格弹性市场对电价的变动有很大反应,而价格敏感市场在电价提高后,会寻找替代的能源。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做好产品定价方案能更好地扩大电力企业的市场份额。具体措施有:面对大工业企业客户,供电企业应该给与一定的优惠措施,以稳定工业用电的市场;利用价格杠杆,实行分时定价的方案,使得不同时期的电价有所差异;增加对居民用电情况的了解,引导居民合理用电;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细分原则是一个有效的原则,在电价制定中也可以使用,如负荷率电价、节假日电价等;响应国家“三农”方针,降低农村电价。
第二,推广电能的使用范围,增加电能的用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污染日益严重,解决城市的污染问题十分迫切。而电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控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供电企业应当加强宣传力度,向人们宣传使用电能的好处,力争占领传统能源的市场。
第三,细分市场,重点突破。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抓住重点。在今后5年内,可以重点把握居民生活用电和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有关加热等电气设备;企业结构升级主要促使企业更多地应用电锅炉。在农村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农村电网,扩大市场占有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在的电力企业中,营销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效益,直接决定着企业市场的占有率。供电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的理念,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能适应市场的营销机构。在供需逐渐趋于平衡的形式下,在电力的营销中,可以强调电力清洁无污染的特点。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做好电力需求的预测工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晓龙.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6):11-13
[2]毕世宗,马君红.浅谈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中国科技信息.2010(11):15-17.
关键词:电力企业; 管理创新; 发展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基本特征
1.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电力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电力需求、电力生产、电力销售和电力建设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原有体制下形成的某些管理套路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创新电力企业现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1管理创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互联网为人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便捷通道,其带来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及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都将我们固有的企业管理模式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使我们必须在管理上进行创新,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1.2管理创新是企业全面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趋势。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必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等。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供电企业只有加大经营管理创新力度,转变观念,健全组织和机构,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全面推进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1.3管理创新是供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电力行业内部竞争形势加剧,迫切要求供电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创新,及时调整策略,转变观念,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盈利能力。
1.4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管理创新,可以有力扭转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落后,缺乏竞争力的局面。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更合理的配置企业资源,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5管理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以管理创新为起点,引领企业各项工作,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征。
2.1管理创新具有突破性。创新是一个“破旧”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破旧立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管理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管理创新具有挑战性。管理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管理,它要创造新的管理模式,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是对它所取代的旧的管理方式的挑战,因此,挑战性是管理创新的基本特征。
2.3管理创新具有风险性。挑战意味着风险,打破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不可能一帆风顺,因而创新与风险是相伴而生的。
2.4管理创新具有实践性。创新的目的就是运用,实践就是把创造的新的管理模式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去,运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经济发展。管理创新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坚持管理创新原则,形成适应本企业实际、具有本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
二、电力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创新
1.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表现在各个方面。现代管理理念中,由单纯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转向通过社会利益最大化、客户价值最大化来达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利益的最大化。电力企业要不断转变观念,更要关注现代管理理念发展,形成自己的理念,在管理中不断创新。
2.建立管理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应建立企业管理创新责任制,增强管理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创新要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把管理创新活动纳入企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企业实际出发,组织、研究、制定管理创新的方向、目标和规划。以人为本,加强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大力培养管理创新人才。对管理创新成果给予奖励。
3.把制度创新作为管理创新的重点。
企业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技术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技术水平是体现一个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5.环境创新是经营管理创新的条件。
我们必须全面总结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内部创新为重点,以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为目标,努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职工利益最大化相结合,为企业改革发展提营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氛围。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立法”。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企业不断积累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变化。要培养企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建立诚信管理;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学习型组织”;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三、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及管理创新趋势
1.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
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目前看,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缺乏深度和广度。这是由于大多数的电力企业长期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适应市场经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创新主体错位,造成创新动力不足和创新能力较弱。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的配套性不强,政府干预过多,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等。
2.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趋势。
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2.1生产方式的创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制造业能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与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可从物料资源规划发展到企业资源规划和企业流程再造。要通过网络协调设计,进行生产方式的创新。
2.2人本管理的新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这种管理思想既把人视为管理的主体,也把人和人际关系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管理者与职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劳功者参与管理的意识;加强管理的公正、公平、公开性,实现有序的竞争;塑造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等。
2.3知识管理的新出现。知识管理是指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把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转变成可以在企业广泛共享和恰当利用的企业知识。加强知识集成和创新,产生新知识,促进知识共享,形成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良好循环。
四、管理创新已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为竞争提供了广阔空间,为管理创新提供了制度基础。企业要深入研究知识经济提供的巨大的机遇和严峻挑战,高度重视电子化和信息化问题,努力创新企业管理。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管理创新,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开辟新的增长点。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内容、方法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程度上,创新是目前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进入新时代,市场环境与竞争策略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提升竞争力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多变的市场需求。认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管理创新的途径,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许小燕.信息时代的管理创新[J].经营与管理,2003,(7).
关键词: 电力负荷预测;几种常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电力负荷预测的几种常用方法
1. 1 单耗法
按照国家安排的产品产量、产值计划和用电单耗确定需电量的单耗法分“产品单耗法”和“产值单耗法”两种。采用“单耗法”预测负荷前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产品单耗或产值单耗。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一般规律是产品单耗逐年上升, 产值单耗逐年下降。
1. 2 趋势外推法
就是根据负荷的变化趋势对未来负荷情况作出预测。电力负荷虽然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但在一定条件下, 仍存在着明显的变化趋势, 例如: 农业用电, 在气候条件变化较小的冬季, 日用电量相对稳定, 表现为较平稳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为线性或非线性, 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等等。
1. 3 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法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它是针对整个观测序列呈现出的某种随机过程的特性, 建立和估计产生实际序列的随机过程的模型, 然后用这些模型进行预测。它利用了电力负荷变动的惯性特征和时间上的延续性, 通过对历史数据时间序列的分析处理, 确定其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 预测未来负荷。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型和随机性两类, 确定型时间序列作为模型残差用于估计预测区间的大小。随机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可以看作一个线性滤波器。根据线性滤波器的特性, 时间序列可划为自回归+ , - . 、动平均+ /, . 、自回归-动平均+ , - /, . 、累计式自回归-动平均+ , - 0 /, . 、传递函数+ 12,几类模型, 其负荷预测过程一般分为模型识别、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负荷预测、精度检验预测值修正3个阶段。
1. 4 回归分析法
回归预测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 建立可以进行数学分析的数学模型, 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其特点是将预测目标的因素作为自变量, 将预测目标作为因变量。回归分析法中, 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因变量是非随机变量, 根据给定的多组自变量和因变量资料, 研究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得到的经验回归方程式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预测系统将来的负荷值。
1. 5 指数平滑预报法
用过去数周的同类型日的相同时间的负荷组成一组时间上有序的y( t)、y( t- 1)、y ( t- 2),对该数组进行加权平均, 计算时应该加大新近数据的权系数, 减小陈旧数据的权系数, 以体现过程的时变性。
二、 电力市场下对负荷预测技术的新要求
负荷预测是传统的能量管理系统( EM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力市场下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1)负荷预测软件要能与电力市场的各类软件有效的接口;
2)在电力市场条件下, 负荷预测的精度对市场中各实体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影响, 对负荷预测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为满足实时电力市场的需要, 对负荷预测算法的速度也有较高的要求;
3)在电力市场下负荷预测必需考虑负荷对实时电价的响应, 这也是在电力市场下较新的研究课题。
三、 预测对用户侧开放所起的作用
从综合资源规划的角度看, 用户积极参与电力市场, 其身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用户”, 而是作为一种资源进入电力市场。例如: 用户通过可中断负荷的参与, 相当于为电力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备用容量。因此, 电力市场中对用户侧的分析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简要分析预测对用户侧开放所起的作用。
3. 1 电力需求预测对用户调查的作用
电力部门面对用户侧开放的电力消费市场, 首先应该进行深入的用户调查。电力公司对居民生活用电和电力用户两大类,用户用电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工作, 就调查的组织、方法、内容、结果分析作了叙述。根据这些调查结果, 可以设计不同的预测方法, 例如: 于神经网络的用户需求预测。这方面研究主要针对中长期预测进行, 研究重点是: 研究可调查的数据范围; 针对不同大小的用户, 设计规范的调查表格; 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 以调查为基础的预测方法研究; 等等。
3. 2 预测对用户管理措施的影响
电网峰谷差日渐加大、调峰问题日益突出, 是电力系统面临的迫切问题。采用适当的用户管理措施, 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当考虑用户管理措施后, 预测问题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此, 研究直接负荷控制、需求侧管理措施对预测的影响, 特别是对系统移峰填谷的效果分析, 是提高预测精度、提高全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的关键。将改变生产班制、改变上下班时间、调整用电曲线等措施通盘考虑, 建立综合模型, 是考虑用户管理的预测方法的研究重点。
3. 3 用电意愿曲线的建模与预测
用电意愿曲线, 即电量- 电价曲线, 表示在使用某数量的电量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相当于发电侧市场的报价曲线, 也称为电力需求曲线。这是电力市场的一个基本观点, 即认为用户的需求不总是恒定的, 需求一般随电价变化。电力需求曲线的趋势是: 电价上升, 用电数量下降, 它反映了用户的支付意愿。在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后, 该曲线的调查与预测非常重要。可以从用户调查入手, 分析用电情况;根据调查所得到的用户数据拟合曲线的基本特征,选用数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 从而得到用电意愿曲线。
3. 4 电力需求预测基于弹性
应用电力弹性系数法进行电量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领域沿用多年的基本方法。但这个弹性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 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 GDP) 和电量相对增长量之间的比例。实际上, 在经济学中, 弹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市场环境下, 使用更多、作用更大的应该是电价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 市场价格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 即需求量的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之比。前面提到的用电意愿曲线实际上就可以用来描述电价弹性。利用电力需求对价格的敏感性进行预测, 例如, 考虑分时电价价格引起的移峰填谷, 将是更为有效的方法。从这个角度讲, 电价可以被看作是电力市场中调节需求的杠杆。
3. 5 分类预测与余量预测问题
以前论述的几个分析为基础, 可以提出“分类预测与余量预测”的思想。即, 首先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用户的调查, 对某些占市场比重较大的用户进行异动分析, 在预测工作中, 完全可以将这些用户的行为从电力系统总量中分离出来, 单独进行分类预测, 得出这些大用户的变化规律; 然后对于剩余的电力用户, 采用外推的预测技术进行余量预测(这更能使用那些规律性强的传统预测方法), 然后再叠加生成总量预测的结果。由此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比直接进行总量预测更为准确。这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包括不同节点用户需求的概率性预测等。分类预测与余量预测的思想同时适用于中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3. 6 负荷预测对电力市场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预警分析是预测学和统计学应用的分支,包括监测和预警两个方面。监测是指对系统目前的运行状态进行适时性评价, 以发现系统运行的异常及其成因, 为及时进行调控决策提供依据。预警是指对系统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期性评估, 以提前发现系统未来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 为提前防范提供决策的依据。监测预警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决策风险越大, 监测预警的重要性越突出。许多行业和企业都已经或正在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用以防范和规避风险, 如, 宏观经济、金融、保险等行业。电力行业也有必要建立一套监测预警体系, 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可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借鉴国内外已经建立的各类预警监测系统的模式, 研究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电力供需监测预警系统, 根据客户调查得到的数据信息, 特别是及时采集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信息, 采用系统、科学、量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的电力供需形势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 为电力发展规划和电力营销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1
一、企业文化建设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构成企业竞争的各种传统因素逐步被削弱,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形成的竞争优势日益明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国际化,迫切要求电力企业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因其不可复制性、价值优越性、稀缺性、持久性、整体性的特点,成为了提升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企业及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企业发展目标是企业自上而下发展诉求与员工自下而上发展期盼的有机结合,是企业员工参与发展目标确立和为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工作的过程。电力企业文化因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共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转化成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内动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文化管理的必由之路。世界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人治”为特征的经验管理、以“法治”为特征的科学管理,步入到了以“文治”为特征的文化管理阶段。传统的管理理论没有把“人”作为真正的中心,而文化管理将“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是企业管理的新方法,而企业文化则是文化管理的有效载体。电力企业的文化管理就是要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将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经营等活动,融入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
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必备的市场竞争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被动摇,昔日的风光已不复存在。但电力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所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定势,仍存在着“电老虎”的思想。在此影响下,部分员工比较缺乏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缺乏成本观念、效益观念,使得企业在市场中灵活性和竞争性不够,从而会失去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
(二)缺乏共同的企业文化建设。地域性的文化建设明显,共性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足,是目前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基本按照辖区划分,各电力企业主要面向辖区内的电力用户和居民提供服务,这就决定了电力企业显然能够与地域文化较好地融合。然而,电力资源配置跨区跨省交易的有效开展,电力已不是一个省的电力、一个区域的电力,而是市场的电力,电力企业必须打破区域界限,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电力供应格局,并以此构建起一个共同、有机的文化网络体系。
(三)缺乏全面的文化内涵理解。企业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是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好与坏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电力企业和职工对企业文化存在着模糊和片面的认识,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文体活动,是宣传口号,是规章制度等等。
(四)缺乏特色的企业文化熏陶。企业文化建设的“跟风潮”日益明显,电力企业没有将自身的发展特色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而是借鉴、引用别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也就必然导致企业文化不能生根发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优秀的电力企业文化是在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具有原创性地高度凝练自身特色,而不是借鉴和引用其他企业的文化。
三、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培育企业精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电力企业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业垄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电力企业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以培育优秀企业精神为核心,不断增强电力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推进安全生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自电力被发明和应用之后,电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也呈现逐年猛增的趋势,200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3659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4%,增速比上年提高0.95个百分点。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先行官的地位,使其担负着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因此,电力企业在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将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企业经营的首要前提。例如,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居住分散,输电距离远,用电量小,输电损耗大,电力企业基本上都是亏损经营,大多数企业都靠城市供电的部分收益来填补农电亏损。这些都是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集中充电模式;电动汽车调频;策略度
1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发展的整体动力结构逐步融合新的技术,集中充电模式在现代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汽车应用的能源保障,完善现代社会资源管理结构,促进现代技术在社会整体发展中的综合应用,拓展新型技术在我国现代技术应用与发展中的创新应用。
2集中充电模式分析
集中充电模式的作用是通过外部电力供应与电池资源的电力相互补充,达到电动汽车形式能源的供应,从而实现资源应用的良性循环。如图1为集中充电模式的设计图。结合图中分析结构可知,集中充电模式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集中充电站得到电力充电指令,将电力资源补充到指令接收系统,系统内部进行电力资源的循环应用,一部分电力发电站将电力资源应用到外部电力供应系统,另一部分应用于内部电池供应系统,从而实现现代电力系统的整体资源结构平衡,当电动汽车驱动中需要电力供应,外部直接电源供应系统将电力资源转换为内部存储电力,应用外部电池则维持汽车行驶中所需要的电力能源,从而达到电动汽车集中充电模式,合理实现电力资源应用的补充和良性循环,是现代资源综合应用的重要体现。
3集中充电模式下的电动汽车调频策略研究
3.1系统检测
本文选用的集中充电站测试系统内含2000套充放电设备,为8个电池配送站提供充电服务,以此对鲁棒优化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其基本特征。从实际情况来看,每天不同时段的电动汽车出行情况会有所变化,但整体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本文假定该系统中各个时段的电动汽车出行规律具有相似性,可以根据当日的电动汽车出行比例预测次日各交易时段的电动汽车出行状况以及各个配送站的换电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电力市场的负荷预测信息或历史数据对能量市场中次日各个时段的充电电价、调频市场中各交易时段的上调频率服务、下调频率服务的能量价格和容量价格进行预测,本系统设定其预测偏差均为±10%。以此建立监测系统,对鲁棒优化模型进行具体分析。
3.2数据模型计算
本文将集中充电站作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基于这方面考虑,其系统调度策略的确定,还需要考虑一些不确定因素。包括集中充电站次日各个交易时段的充电价格的变化因素、下属电池配送站的换电需求的变化因素、电动汽车参与系统调频服务的能量价格与容量价格的变化因素等。在实际情况下,集中充电站会有备用电池,处于满电状态,以满足换电需求,因此暂不考虑换电需求的不确定因素。并假定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以根据某种策略进行预测,比如回归分析法、实践顺序法、人工神经元网络等。则鲁棒优化模型属于线性规划问题,待求解的优化变量为日前能量市场的决策变量PCH(t),日前调频市场的决策变量为PRU(t)和PRD(t).对偶变换引入的辅助决策变量为p1,qCH(t),qRU(t),qRD(t)以及yCH(t),yRU(t),yRD(t)。则-yCH(t)≤PCH(t)≤yCH(t);-yRU(t)≤PRU(t)≤yRU(t);-yRD(t)≤PRD(t)≤yRD(t)。
3.3电动汽车调频数据分析
我们在以上数据模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于电动汽车调频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以便于全面提高充电模型下电动汽车调频的质量与水平,更好地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与M步。具体来讲,首先,我们需要结合实际的例子对于以上结果的真实性进行科学验证。比如:可以通过系统测试的方式来完成。其次,我们需要对于单向能量传输模式下鲁棒优化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确定综合成本下鲁棒控制系数。再次,对于双向能量传输模式下鲁棒优化结果进行有效分析。最后,对于以上两个方面的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对比,最终制定出专业化水平的违反约束概率表,使得有关的充电站可以依据自身实际的情况进行电动汽车调频策略的优化选择,为充电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智能电网 信息化 数字化 自动化 互动化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还是一个初期的基本阶段,很多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还没有明确规定。我国电力研究人员在进行智能电网发展的相关研讨中确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即使未来的中国电网系统成为集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为一体的安全经济、高效环保、稳定可靠的现代电网。以下本文就逐一为大家介绍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
一、 信息化
智能电网信息化是指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和利用。我国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实施开展是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的。早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还不够成熟,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中也仅仅只是用于各种数据的计算和设备监测等方面。自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几乎遍布整个电力系统的工作内容中。近年来,电力信息化更是成为电力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使信息化进一步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高度融合。
1、电力信息化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存在重复建设;信息孤岛众多,信息集成度低,无法相互协作发挥整合效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控制系统通常相互分离,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过多地投入到设备的自动控制、数据信息的收集共享,,却忽视了对信息的整理和挖掘。
2、对于电力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1)在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发展规划的指导下, 按照相关的成熟信息技术标准体系, 统一数据编码, 统一制定软件架构标准体系, 统一制定电力业务标准、文档标准和服务标准等相关规范。
(2)整合现有各信息管理平台, 争取尽早实现整个电力大企业的数据一体化、集成应用一体化、电力服务一体化。
(3)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力生产控制系统有机结合,加强数据深层挖掘研究和应用。
二、数字化
数字化是指电网对象、结构及状态的定量描述和各类信息的精确高效采集与传输。电力系统数字化概念的提出使电网的运行管理有了一个新的发展。电力系统数字化的具体内容涉及面较广,几乎覆盖了整个系统的运行工作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管理以及外部环境对于电力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实现对研究对象的实时描述与再现两个方面的功能。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数字化主要采用电力系统离线仿真软件和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器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在电力系统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电力系统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厂站侧的数字化进程滞后于调度侧。数字化变电站仍然处于示范阶段, 离实际的规模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调度侧的高级应用系统缺少集成和统一的标准。对某些元件的数学模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缺少系统以外的重要信息, 如光照、风力、地质运动等。
2、对电力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1) 积极推进厂站侧数字化进程。实现输电元件的测量、保护、控制、通信一体化, 实现对输电元件的数字化监测以及分散式的智能决策;实现发电厂的数字化生产。
(2) 加强调度侧高级应用系统的集成和标准化建设。将分散的EMS、电网广域动态监测系统、在线稳定分析预警系统高度集成, 调度人员无需在不同系统和平台间频繁切换, 便可实现对电网综合运行情况的全景监视并获取辅助决策支持。
(3) 加强系统元件数学模型研究,积极与公共服务系统配合,将对系统安全稳定影响较大的外部信息数字化, 并集成到相应的决策分析系统中,为电力系统避免自然灾害导致的大停电提前做好准备。
三、自动化
自动化是指电网控制策略的自动优选、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控和故障状态的自动恢复等。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已经有接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动化技术,由原来的调度自动化、厂站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发展到今天的在数据库、安全防护、电力营销等等,多个层面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尽管如此,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和水平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仍然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与进步。
1、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存的问题
在我国的智能电网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制约电力自动化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调度侧各种控制系统或辅助决策系统,种类较多,缺少集成和统一标准;另外, 调度侧仍需人工参与才能实现闭环控制, 缺少智能专家系统支持。配电自动化水平仍较低;各种控制措施以分散、独立控制为主, 缺少彼此间的协调优化。
2、自动化发展的建议
(1) 类似于数字化与信息化中的标准化建设, 统一调度侧各控制系统的功能、接口、数据库等。
(2) 加快智能控制方法的工程化进程,。依靠智能控制方法, 减少人工参与, 实现实时在线的定值修改、策略搜索、在线自动控制等功能。
(3) 借鉴国外在综合自动化方面的经验, 积极发展配电自动化。
四、互动化
互动化是指电源、电网和用户资源的友好互动和协调运行。互动化是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最终目标,是智能电网的本质要求。主要包括发电与电网之间的互动和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这两种形式。近年来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条件,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1、电力系统互动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电力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点:在发电商竞价上网的过程中,三公 原则的力度还不够大;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相关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用户侧硬件装置和软件配置还不具备与电网互动的智能化条件。
2、关于电力互动化发展的建议
(1) 建立公开、透明的统一电力市场信息平台, 并逐步纳入电网统一信息平台之中。另外, 随着特高压全国联网的实现, 有必要加快全国电力市场的建设进程。
(2) 加快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系统安全稳定影响的研究, 并制定、完善相应的并网标准。
(3) 着力开展双向互动营销技术、高级量测技术等研究, 并开展智能电器和智能电表研发。
(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主要介绍我国电力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政策、营销特征等,同时也对我国电力营销的未来发展模式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电力;营销模式;特征;发展
1电力营销模式的基本特点
电力工业在改革过程中针对建立市场的体制形式进行了改革,即电力市场模式。电力工业主要包括4个重要环节,即发电、输电、配电、供电,此外电力市场主要有市场交易机构与监管机构,而电力市场模式就是指这些内容之间形成的关系。目前,电力工业的市场模式正逐步朝着管理集中化、经营垄断化以及市场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通常衡量电力市场的营销模式与该国国情是否相符应以以下3个方面为依据:第一,一般商品市场的要求是否满足;第二,在营销中是否结合电力商品的实际特点,电力商品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在电力营销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充分的保障;第三,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持续与稳定发展是否能够通过该营销模式得到促进与保证。
2我国电力营销模式的发展历程
基于上述标准,可将我国电力营销模式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5—1985年,此阶段我国电网营销模式为垂直一体化垄断运营。国家实行这种模式长达数十年之久,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问题,其中电力短缺与电价过高这一矛盾尤为突出与集中。第二阶段为1986—1997年,此阶段国家实行集资办电、开放电价的营销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电力工业发展的需求已经难以通过国家财政投资而得到满足。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改变电力短缺的困难局面,从1995年起我国就开始针对电力工业进行一系列改革,实行集资办电政策,电厂由民营企业家办理,而国家对电网进行集中管理,以此吸引社会投资,促进发电厂建设,并对原有的不计成本的电价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对新建电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第三阶段为1998—2001年,该阶段我国推行由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营销模式。1998年8月26日,国家电力公司向经贸委上报了《实行厂网分开,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实施方案框架(试行)》,并获得通过,随后在六省市进行试点工作。第四阶段为2002年至今,“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依旧是我国电力营销实行的政策,此次国务院高层基于试点工作的总结,对我国电力工业行业垄断的情况进行总体改革规划,并在2002年4月11日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对我国电力体制进行调整,将电厂与电网的管理分开,并对发电与电网企业进行重组;同时采用竞价上网的方式,以电力市场运行规则与政府监管体系为依据进行管理与运营,这标志着我国电力批发市场的区域竞争性与开放性初步确定起来。
随着我国电力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电力供应足以满足居民和企业的用电需求,电力产出供大于求,这个时候厂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电力企业依靠自身实力改变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转而去引导市场,将自己的发电产出销售出去,从生产主导转换为需求主导。但是到2000年,我国又出现了用电荒,电力企业的营销政策又发生了变化,回到了第一阶段,继而到后期又是供大于求。由此可见,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是根据用电需求而变化的,当然,其中少不了国家政策的调整。下面将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和用户需求,深入分析近年来我国电力营销的模式及其特征。
(1)垂直一体化垄断运营。自建国以来,由于技术及经济原因我国长期处于供电严重不足的状态,这也是影响居民生活、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时候,国家将解决电力问题的重心放在电力生产上,电力营销在当时基本是零,更不要说服务了。有许多学者认为这个阶段我国电力发展是高度垄断经营,但笔者认为更多的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当时电力生产模式是计划生产、以产定销,至于营销,在这个时期基本是不需要考虑的因素。
(2)集资办电、开放电价。在这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均有相当提升,电力供求关系上也发生重大变化,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过渡到供大于求状态。这个时候电力生产厂家需要考虑如何将多生产出来的电销售出去,加上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这就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市场化。于是各家电力企业纷纷成立市场部、营销部等,为自己的企业做营销。由于市场的竞争,各家电力公司也开始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服务质量均有所提升,2001年被认为是“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3)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第三阶段出现过短时期的用电荒,国家在2002—2004年存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用电不足现象,该时期电力企业一方面想尽办法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另一方面也在千方百计地加强自身电力建设和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合理利用电力资源。此外,这个时期电力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基于原国家电力公司,实施资产剥离,主要针对发电资产和辅业务单位、“三产”和多经企业的资产进行调整与重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5家主要发电公司,即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国电、中国电力投资、中国华电,并且建设了4家辅助集团公司,即中国水电工程顾问、中国葛洲坝、中国电力工程顾问、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基于此,我国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并针对现有电力工业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化改革,方案中指出,针对大用户发电企业可直接提供试点工作。
3未来电力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电力营销模式将得到进一步改进,大体趋势是将竞争引入发电领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电力建设与电力运营,具体可分为两种模式,即批发竞争与零售竞争。目前大部分人认为批发竞争模式仅仅是为了过渡,由于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因此零售竞争模式更加合适,然而在采用零售模式之前,批发竞争模式的过渡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电力营销模式由批发竞争过渡到零售竞争时,用户就有权利进行选择,电力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开始建立比较完全的竞争关系,包括发电、售电等。用户可以直接选择独立的发电公司,而发电公司也可选择用户,体现出营销过程中双方能够相互选择的特点。在这一模式下,电力行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完全独立性与开放性,并且供电零售公司开始出现在市场中,电网交易中心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从一个买电机构转变为拍卖商或者说是经纪人,电网输送成为双方签订交易的必要条件。
零售竞争模式被普遍认为具有先进性,对于一些电力系统较为复杂的发达国家而言,该模式可以说是明智之选。但该模式只有在具有相对完善的市场结构、政策和法律规范的条件下才适用,所以电力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还要看国家政策和市场架构的完善程度。
[
参考文献]
[1]常康,薛峰,杨卫东.中国智能电网基本特征及其技术进展评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
[2]刘秋华.电力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刘思强.电力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测评分析及对供电企业经营启示[J].大众用电,2004(12).
[4]刘思强,李湘祁.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探讨[J].电力技术经济,2005(1).
[5]刘秋华,韩愈.电力市场运营模式与市场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06(13).
[6]傅书逷,白晓民,张扬,等.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及运营方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9).
[7]周任军,胡军,罗潇,等.发电资产最优组合分配的WCVaR风险度量方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