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文教学的困惑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7 16:19: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文教学的困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文教学的困惑

第1篇

困惑一:

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网络普及,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反映了时展的需要,与时代紧密结合。但在农村中学,信息还是相对落后,虽然现在学校配 有电教设备,但拥有率及普及率还比较低,再加上图书资源和相

应的教学参考书籍的缺乏,造成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层面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这使得很多教师发出感叹,我们何时拥有跟城市中学相匹配的教学资源。

困惑二:

教师的期许值与学生的现实存在较大差距。“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但在农村的小学教育阶段中,一些学校或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产生了偏颇,比如: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让他去打球、绘画、跳舞等等,还美其名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从而忽视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一些学生升入初中后,甚至不知道声韵母、声调是怎么回事。

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把原来对小学的压力转向了初中,而初中语文的教学由于受中考的影响而受到了限制。教师不由得感慨,我们何时能有城市中学这样的生源。

困惑三:

农村语文教材相对单一和受限制。我认为农村的语文教学要和城市里的学生的语文教学有所区别,要体现农村的特定环境。因此,语文教学的创新要体现在教材的创新上。教材的内容要让农村学生所喜闻乐见,更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而当前我们农村中学现行的语文教材,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自己本省的情况从中选定的版本。这套教材成了命题的唯一依据,因而没有人敢越雷池一一步。事实上,单一的教材无法与农村这种特定的环境相融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而,它需要一套与之相配套的乡土教材,可何时才会有这样的教材呢?

困惑四:

第2篇

学习;工具性;人文性;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62―01

我县初中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已有五年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本人切实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教师在课堂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尽其所能地去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整个课堂的文学色彩很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应用,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但是,我们在体验到喜悦的同时,也感到理论与实际不好统一的矛盾与困惑。为此,本人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指正。

困惑一:文言文教学该怎样教

为了让学生继承和吸收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在我国各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都有一定量的文言文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语言的变迁,再加上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这使得学生对这类作品的理解相当困难。因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浅显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得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对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如对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教文言文呢?“读――释――说――背”是我主张的学习文言文的四环节。强调诵读,其好处就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听、学、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研究的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困惑二:怎样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最有效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几个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又有效呢?我认为,小组组成规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适时调整分组。比如,活动时间短,小组规模就可以小一些;活动时间长,小组规模则可以大一些;学习任务重,困难比较大,小组规模则可更大一些。在一般的教学中,我认为4人小组最合适,小组的成员组成最好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小组成员在知识基础、认知技能、学习风格、年龄、性别、个性等方面应具有差异性。组间同质即各小组之间应大体均衡。在4人小组的组合中,由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担任负责人,每次的讨论负责人要做好牵头作用,让各成员广泛交流意见。

困惑三:如何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新课程中确立的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人文性在教材中的取向更明显一些。但作为一个学科,仍需有特殊的知识体系,但这套知识体系在新教材中是什么位置?如何处理?很多教师感到很困惑。所以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工具性,在教学中以训练、做题为主;有的教师则只注重人文性,在教学中只注重感悟,这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要不要进行?我认为,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第3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转型期,一方面应试教育普遍存在于各大中学,另一方面素质教育逐步深入人心。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少一些对立多一些统一。而真正想做好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目前农村高中的语文教学,真可谓难上加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底子薄,基础差

当今的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对语文不够重视,对老师要求的作业不能认真去做,甚至连一些基本字词都不能掌握。或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不知道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懂得弥补自己知识点的不足。并且,阅读面窄,阅读量小,不能达到新课标对中小学生的要求。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样,语文的学习就缺少基本的积累,更谈不上深厚的积淀。

二、学习方法不当,习惯不好

在语文课堂上,我向来采用启发式教学,但结果是启而不发,劳而无功。原因是,他们不爱思考,只习惯于记现成的答案。比如,上古文课,他们不愿记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不关心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总是要求老师把文章翻译抄给他们。如果抄过以后,能够认真揣摩、领悟倒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关键是抄完后就扔之脑后,从此不闻不问。像这样的学习习惯,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怎么可能提高成绩?

三、面广点多,见效慢

语文科目的考试非同一般,它具有面广点多的特点。就考点方面来说,就有字音、成语、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得体连贯、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小说阅读、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作文等等。单看字音方面就够麻烦的,虽说考的是常见常用的字词,但数量之多、易错易混之复杂、再加上受到方言土语影响的习惯性错误,想把它掌握得非常熟练又谈何容易?因此,短期的学习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这恰恰会给学生造成学也没用的错觉,最终采取放弃的态度。

四、初高中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初中阶段重视知识的学习,中考涉及课内知识多,因而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要学习方式;而高中阶段重视能力的培养,高考涉及课内知识少,检测能力题居多,死记硬背已经难以奏效。所以,高中的教学与初中的教学因目标不同而存在着差别。很显然,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不过,这不是大问题,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指导与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会改变过来。最为麻烦的是初中语文早已淡化语法,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少提及语法。那么,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就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而高中语文的语法知识则麻烦得很,教师课堂教学,语法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几乎所有的考点都跟语法有关。比如说语言表达题:要求以“罪恶历史”为主语,重组一个句子。学生如果不懂什么是主语,做这个题目就无法下手。再比如病句题,任何一种病句类型都跟语法密切相关,如:现在,他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此句中动词“看到”与宾语“乡音”不能搭配,而学生根本就不懂动宾搭配的概念。最麻烦的应该是文言文教学,讲解倒装句不仅费劲而且效果差。什么定语后置,什么状语后置,什么宾语前置,什么主谓倒装,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稀里糊涂。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五、高考分值高,考法活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076―01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自由地展示自我的风采,超常地张扬自己的个性,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语文基础知识,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在以下一些方面迷失了。

1. 小组讨论形式运用不当。新课程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是体现团队精神的良好渠道,它能使学生学会参与、倾听、尊重、团结他人,但是在小组讨论运用中往往出现一些偏差。

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即会,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讨论时间不合理。要么是讨论时间过少,只是蜻蜓点水,要么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讨论成了学生的休闲聊天机会。

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老师成了旁观者。讨论中,需要老师科学点拨,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否则,其讨论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

2. 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主要表现有:其一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表演见到“罗敷”的神情;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其二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活动方式单一。现在有些语文课堂中,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地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根据课文及课堂情形,老师可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3. 信息技术运用泛滥。主要表现为:课件是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写得东西全部输入电脑,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这违背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致使学生体会不到文字的无穷魅力。录音代替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多媒体手段贯穿教学始终。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着在学生的眼前晃动,取消了老师、学生动笔,动口的权利。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第5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困惑;思考

一、引言

五年制高职学生多为没有被高中录取而选择到职业学校学习技术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对于学习缺乏积极意识,学习习惯不好,没有掌握正确地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质量相对较弱。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后,语文由原来的核心科目变为基础学科,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再投入精力学习,主观上的不重视造成行为上的懒惰,以至于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不重视阅读等等问题层出,甚至造成语文教师的教学不能顺利展开。面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语文教师们高度重视,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困惑

(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心理排斥

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普遍有抵触心理。一些学生坦言,学习语文是浪费时间,认为与自己的专业没有直接联系,职业学校的学生只要学好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学习语文。他们忽视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基础性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倦怠感,读课文的时候不愿意出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积极回答,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开小差”、聊天、玩手机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一些学生还在课堂上睡觉。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教师的情绪就会被学生所影响,师生之间没有充分地互动,语文课堂上没有活泼的气氛,语文教学的进度受到影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都是自问自答,教师独自在讲台上“表演”,课堂气氛低沉,非常尴尬。

(二)学生主观不重视,纪律意识淡漠

五年制高职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像高中那样的严格,学生也没有升学压力,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意识,教学秩序散漫,一些学生在教师已经开始讲课之后,仍然不断进出教室。还有学生经常在课堂上随意接话、哄笑、打闹,教师往往不能专注于讲课,经常要停下进度维持课堂秩序,讲课思路被不断打断,授课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均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语文教学方法单一化

由于职业学校对基础学科的重视度不够,基础课老师缺少对外交流和沟通的渠道,而本身无升学压力的教学致使基础课老师无心科研,而且职业学校相对滞后的教学设施也导致了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另外,相较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语文水平而言,教材内容比较深奥,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学好语文知识是存在一定难度的[1]。再者,语文知识的时代感不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既不能深入理解,更不会灵活运用,逐渐地,对语文的学习会愈发地失去兴趣。再加上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从学生的知识需求出发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四)考评方式落后

高职学校对于语文学科成绩的评定往往还是通过期中、期末的卷面考试成绩来衡量测评。由于生源本身的质量问题和入校后敷衍的学习态度,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往往很难取得高分,卷面成绩不及格现象比较普遍。由于职业院校本身的特点,为了不影响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往往只要参加补考的学生语文就都给了及格的成绩。这种方式更加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程度,更助长了他们敷衍语文学习的做法,更让他们认为在职业学校没有学习语文的必要。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困惑的主要原因

(一)读书无用论

虽然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人情因素的存在,使得一些学生虽然成绩不好,但是通过关系却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对于这样的客观现实,一些学生就会产生心理的不平衡感,于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托人情找工作上,甚至还持有“学习无用”的态度[2]。

(二)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主要是由教师进行的,教师对课文进行分析,总结课文的主题,明确课文的写作特点,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室里一片沉闷。这使原本就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对学习的疲劳感愈发强烈,另一方面,由于学习语文知识本身也有一定的困难度,学生们更加抱有为难情绪,更加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学生缺乏情感认同

目前,社会上的普遍看法是认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普遍是学习不好的孩子,他们自我管理约束能力相对较差,以后即便完成学业进入社会,也是技术工人,进入不了社会较高层次。从学生角度而言,一些五年制高职学生有很严重的自卑情结,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他们往往是不被老师重视的一类,由于成绩平平或者相对较后,要么被老师忽视,要么就是被树立为反面典型。所以,长期的不受重视,他们本身对老师也持冷漠态度,这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恶性循环的过程中,这些孩子很难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以至于越来越抵触厌学[3]。

四、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困惑的解决策略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要严格落实课堂管理制度

五年制高职学生纪律性差,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要进行规范,而且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对于学生的不当行为要予以严肃的纪律处分。严格管理,对于任何错误问题都不能听之任之,要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约束。每一所高职学校都有其相应的课堂管理要求,比如,课堂上的手机管理,规范用语的使用,课堂互动、课堂听讲、回答问题情况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听课质量做出评估,对于课堂纪律不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分数量化。严格执行课堂管理制度,设置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点都设置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规定语文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不允许延期提交[4]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

一些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很少思考,也不思进取,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没有进步的心态,写作业散漫,不能按时完成,还出现严重抄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语文课上要主动纠正学生的不当态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要做好过程化考核工作

进入职业学校以后,语文教学是与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接轨的,虽然课时上相较于初中阶段大大减少了,但语文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加深,许多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之前的语文基础不扎实,加之学习态度上的问题,想达到语文卷面成绩的及格对他们而言不是轻松的事情。以至于为难情绪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缺乏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所以,改革语文教学模式,将课程评价渗入其中是非常可行的做法。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对于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也要有客观的自评,不再仅仅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绩、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自觉地关注学习过程,主动地配合语文课程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5]。

(四)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整个班级学生情况熟悉以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组建不同的语文学习小组。让相同程度的同学在学习小组里面相互促进,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采用这种分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彼此勉励的环境中激发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通过热烈的讨论、思想的交流,使得语文学习的氛围更加浓重,逐渐地对语文学科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五)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班主任旁听制度

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许多五年制高职学生纪律性差,行为习惯不好,在课堂上不听从教师的管理,甚至还与教师顶撞,发生言语冲突[6]。因此,建议班主任要定期进入到语文课堂中听课,以保证课堂纪律的井然有序,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集中精力,专心教学。

五、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教学困惑;基本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实用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进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既有体验新课程的兴奋和喜悦,当然矛盾和困惑也在所难免。带着这种实践和探索,我进行了调查和探究。现将我调查的情况作以整理,形诸文字,仅作教学反思和抛砖引玉。

一、调查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二、调查范围

金洞初中语文教师和初中学生。

三、调查方法

走访、问卷调查、座谈、情况统计。

四、调查报告

困惑之一: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探究?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才从小学脱离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学生,让他们在实际的课文学习中去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一是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二是学习中探究的组织和实际效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际价值,达不到应有效果。

在与老师的交谈中,百分之三十的老师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且颇有心得,也有一定的收获;百分之三十的老师主张阅读教学以教师讲为主,这种传统的教法他们得心应手,而且学生也已经适应了;百分之四十的老师,介于二者之间,不讲,则探究式学习到底怎样组织,他们实在困惑。讲吧,又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叛逆,况且很难让学生满意。

在对学生的问卷中,一部分学生力主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开发智慧,发展个性,这当然是那些学习优秀的同学;一部分学生则留恋老师讲学生听、记的方法,这主要是大部分女生和较差的男生;而大部分学生则无所谓,这一方面是懒惰,习惯于不劳而获,另一方面则是对自主探究没有把握。

困惑之二:古诗、文言文教学到底要不要逐句翻译讲解?

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和文言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语言的变迁,加上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使他们对这类作品的理解相当困难。因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知识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基本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得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如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老师在这方面的观点,也是分庭抗礼,莫衷一是。主张讲的,自然是文言功底较好的老语文教师,主张不讲或少讲的,当然是比较年轻观念较新的语文教师。学生呢,也是各占半壁江山,不相上下。其实主张讲的居多。

困惑之三: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当如何进行?

现在的初中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不全也读不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和韵母,亦不能熟练的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写起作业和作文来更是错别字满篇,病句连天,让人哭笑不得。

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唱起流行歌曲则精曲联唱,乐此不疲,说起明星趣闻轶事,更是如数家珍;读起文章来往往语音不准,结结巴巴,更不用说节奏、音调、情感了,而说起电视剧和言情小说却是争先恐后,精彩纷呈;动起笔来简直是“别字大全”,鬼画桃符,所谓龙飞凤舞难以辨认。凡此种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颇感棘手,又不知从何入手抓起。

困惑之四:教材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是否城市味太浓,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中学的实际?

现行新课程教材新增了语文综合性活动,设计的语文活动虽然花样翻新,但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的确很难。专家们似乎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简单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生活在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村孩子。试问,他们怎样去查资料,怎样去做调查,怎样去野地探险,怎样去胜地旅游?可是如果不做这些准备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因此从现状看,对于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这种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确是十分头痛的矛盾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这种活动只是说说而已,有的甚至跳过。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活动也是毫无兴趣,有与没有,上与不上,根本无所谓。在教学实践和调查中,我本着“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倒也颇有收获。到底怎样解决以上这些也许长时间困惑一线教师的问题,在调查中,通过商讨、辩论、论证、查询等方式初步研究出解决问题的一些主要措施。

其一,转变角色,服务主体。“教师永远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所谓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方法。在阅读课中,教师就是要利用课文这个“例子”,激发和引导学生们去大胆而自信的去听、去说、去读、去写。所以,我们应该多在如何给孩子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打开思维闸门的恰当情境上下足功夫,把课堂的主人公角色还给学生。

其二,分层教学,因势利导。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上客观存在的水平差异,尽力避免教学中的“一刀切”,即尽量避免造成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消”。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把语文知识点根据其难度大小进行一定的拆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要求,而对感到吃力的学生给与一些难度较低的要求。如对生字词的积累掌握中,就提出会读、会写、了解用法和掌握读音、写法、意义及用法的不同要求。学习文言文,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较为透彻的掌握课文的主旨和写作特色,还要求他们把每篇经典的文章完整的背诵下来以积累语言材料;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基本了解文章的意思和特点就行。

第7篇

关键词 教学资源乏 教学观念 教育信息闭塞 评价方法单一 农村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教材与传统的语文教材之间最大的不同点是:语文新教材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重点指出语文教师们应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足够重视,积极创造性地类综合开展各性学习活动。特别是众多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大自然条件,并进行因地制宜地开掘,带领语文教学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还是采用最原始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对计算机知识学生们知之甚少,甚至部分语文老师都无法熟练操作计算机,上网查资料更是一句空话,优质资源的来源途径闭塞,教师无法走出去,新的教学理念也无法引进来,所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 语文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

调查表明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严重滞后,他们把语文教学简单地认为就是让学生识字,以及对基础知识训练,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没有站在大纲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文章一段一段地讲,讲成了一堆堆的零件,使文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讲解课文和提问上,不考虑学生是否听得懂,也不考虑提问是否真的有意义,教师们讲完提问完后便让学生们做类似“抄”的作业。重复相同的教学模式,使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严重脱节,完全没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2 语文教学评价标准方法单一,缺乏多维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然而,对农村的孩子家长和社会来说,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英雄,这就对平凡的乡村教师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逼迫着他们视成绩为脸面,所以在日常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得把所有学习时间都耗在了反复讲练之上,但这并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事,有时却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于是又只好在应试中且行且止。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年度的行教行为,就在这反复选择中困惑地前行着。

3 改变当前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3.1 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做到资源整合,重视多媒体的作用

在“两基”工作中,很多的农村小学都配置了仪器、图书和远程教育设备。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有所帮助的。但在农村小学中,这些成了一种摆设。图书室的书积满了灰尘,远程教育设备不知道怎样接收和管理,至于利用就无从谈起了。其实这些资源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比如指导学生去图书室借阅图书,让学生到远程教育室观看课件等。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有所帮助的。如: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容量大等诸多优点,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艺术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有更强的现场感,这对于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课堂上还可以在观看片段的基础上开展讨论,能增强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增强进取意识。通过多媒体营造的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既让学生学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情商。

3.2 改革目前的考试和评价制度

在语文学科上逐步建立起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考试检查制度,对教师和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制度,这是我们推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它能把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引导艺术、激励艺术反映出来,是一个教师高超教学艺术与教学机智的体现。好的评价语能够开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智,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发积极的学习动力,建立起学生们足够的学习自信,甚至可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恰当运用课堂评价,相信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能力。例如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的演讲,课堂知识抢答、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满足学生表现自己的需要。

3.3 更新教学观念

第8篇

现在九零后的学生,尤其是高职学校的新一代学生们,他们有着新的思想、新的喜好,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笔者对此感触颇深。多年的教学让笔者逐步了解到,现在的青年学生喜欢什么题材、什么内容,但是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不可能根据他们的喜好来编排教材。为了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文化,几乎每一册书都是各种题材和体裁都有所涉猎,内容丰富多彩,这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原本是件好事,可当这一切都放在九零后学生身上,尤其是高职类学校学生身上,笔者真的很困惑,语文课堂有时竟会如此苍白无力。

一、唐诗宋词,这一代经典已经在他们面前苍白无力

记得笔者在教学《雨霖铃》、《声声慢》时,深切感受到我们新一代的学生已经在物质至上的今天,情感匮乏得可怜,他们不能够理解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情感,更不认同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甚至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理解为女人的空虚寂寞、无病。这些经典的诗词已经无法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好多老师也经常和笔者说起,在教学诗词时,古人真挚的情感和创造的意境在同学面前真的太苍白了,他们无心欣赏,浮躁的心不愿意去探知别人的内心情感。

二、战争类作品,也是学生深恶痛绝的题材

记得笔者在教学《辛德勒名单》时,先是播放了一段精彩视频,希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想到十分钟不到,大部分学生竟然睡着了,这部奥斯卡获奖大片到了同学面前竟然成了催眠曲。

于是,笔者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向他们详细讲解二战时期的历史,德、意、日法西斯对世界各国展开了残酷的侵略和屠杀,日本选择了向中国开战,德国选择了向法兰西、波兰、苏联等国开战。《辛德勒名单》讲述的就是那一段血腥的历史。笔者从二战讲到德国,从德国讲到希特勒,从希特勒讲到犹太人,从犹太人又讲到辛德勒,他们似乎听得津津有味,但当笔者再次选择《辛德勒名单》中的教学片段让他们欣赏时,他们虽然已振作起精神来,但在观看之后仍然毫不客气地说:“老师,我们真的对战争题材不感兴趣。别说德国了,就是中国的我们都没兴趣。”

学生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告诉笔者,青春偶像剧最好看,一定要有帅哥美女。无怪乎《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要用超强的明星阵容来吸引九零后的眼球,否则这些新一代年轻人根本不会主动关注中国历史。

三、文言文,是学生最惧怕和痛恨的

每一册书上都有几篇经典文言文,学生怕学,厌学,老师上课也经常遭受打击。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们的学生害怕翻译,自己不愿意动脑子;二是老师讲了他们也懒得记;三是,长此以往,没有积累,文言水平越来越差,每次遇到学过的文言词汇仍像第一次见到一般生疏,因此越来越怕。

其实,究其根本,无非就一个字:“懒”!语文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只能唱唱独角戏了。

以上只是列举一些例子,面对着高职类大专学校不断更新的学生,我们越来越困惑了,语文课究竟该如何上才好,我们该如何改变现状?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播,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成长,去探索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高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一)自信心弱,内心深处有些自卑

一方面,由于中考的失利和不如意,另一方面,社会上对于高职院校的不正确评价,使学生入学后思想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们会觉得现实与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相去甚远。这种思想包袱使得他们在肯定自我的同时,又常常迷惘、困惑、怀疑自己。

(二)缺乏自律性,成绩不理想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业成绩不良、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律性较差。他们大多经受不住各种娱乐活动的诱惑,对课外活动过分地投入,整天为组织各种活动而忙得不亦乐乎,从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而且在当今信息社会,高职院校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使得学校教育的权威影响力在减小,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不少学生因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三)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比较差

现在的学生都是九十年代出生的新一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放弃。

(四)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较深

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又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在社会上哪有什么竞争力,将来还不是给人打工,既然打工,这些知识就用不上了,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学习,不如在校园潇洒走一回。

基于以上的心理因素,学生们便很难在课堂上投入学习,甚至总想用自己“个性化”的言谈举止来挑衅老师,跟老师较劲,其实这是他们在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长此以往,若不加以引导,他们将不仅仅是成绩不理想的问题,精神层面也会逐步滑坡,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语文老师,作为精神文化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去改变他们的精神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努力。

(一)高职班的语文课可以不必过于强调知识性,应该多多凸显它的人文性,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和改变学生的精神思想,因为对于这些孩子,精神层面的提升更加重要。我们可以透过文学知识让他们从中汲取人生向上的力量,懂得优雅、得体、高贵和尊严的意义,摈弃浮躁、颓废、堕落、混乱的思想,净化心灵,使他们从文学中得到真善美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我们可以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去理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刻内涵,透过每一个人物去了解人心,洞察世事。让学生从那些钟灵毓秀的女子身上懂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懂得优雅与高贵的内涵,摈弃庸俗与拙劣。

(二)高职班的语文课无需拘泥于课本上设定的篇目,既然不以升学为目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可以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抓住一切契机让学生学有所得。

例如,有一次上语文课,因为班里学生话太多,上课铃声已响,他们居然还叽叽喳喳闹个不停,不肯上课。于是,笔者什么话也不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八个大字“乐而不,哀而不伤”,然后笔者说:“把这八个字送给大家,你们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他们顿时安静下来,不作声了,过了一会儿,有同学说:“我们明白你的用意,但这句话不会解释。”

笔者便细细讲解起来,,是过分,整句话的意思是:快乐的时候也不要表现得太过分,哀伤的时候也不要太悲伤了,乐哀都要有节制。这句话节选自孔子的《论语》,原是对《关雎》的评价,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文化批评态度:中和。由此,我们当然可以透视出孔子的中庸之道。今天为什么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呢?原因大家都已猜出来了,对于自己的情绪,甚至课堂气氛都要有节制,凡事有个“度”,失去了这个“度”,人也就不可爱了。我们应该做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也是孔子名言。接下来我让学生根据这句话讨论何为“君子”。虽然这不是原本设定的教学内容,但笔者认为只要对学生有所帮助,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这堂语文课就是有效的。

(三)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彷徨和自卑,呵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尽量不要去戳破他们的保护层,可以通过课堂创造和谐的师生氛围,走近他们的内心,和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慢慢树立自信心。

(四)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功效,读书有用。这个阶段的语文课已经不像小学时期的读书就是能识字,它的功效确实不明显,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功效在于提升一个人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情感、生活非常重要,将终身受用。

告诉学生,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妨读一读《平凡的世界》,从孙少平的身上可以汲取到生活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力量;当他们抱怨拥有太少、成天对家人牢骚满腹时,不妨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会明白上天如此眷顾他们,生活如此美好,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当他们劳累了一天身心疲惫时,回到家中品一杯香茶、听一听音乐、读一读美文,疲惫全无,心情多么惬意呀。

第9篇

1.师资力量落后

我国教育事业中师资力量的分配是相对不均的,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很多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达标,基本能力有限,加之部分地区条件艰苦,很多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失去了原本的教学态度,敷衍了事。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的基础教育,意义重大,而这样的教学基础显然会造成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新课改后,不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教材都发生了变化,很多教师难以接受这种教学转变,新课程教学改革也就无法顺利开展。

2.教学资源落后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要利用互联网技术,运用新型教学设备开展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就农村地区,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即使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地区的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然无法达到实际教学标准,因此,很多地区就教学方式而言,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简单的黑板、粉笔完成教学,教学效率低下。除了教学设备外,其他教学资源也较为短缺,如课外读物、教学技术、微课资源等等,这也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使得新课程教学改革无从开展。

3.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农村小学的地理位置、地区观念等原因,致使农村教育事业教学理念的整体落后,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多为基础教学,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教师不得不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素养都相对低下,没有良好的基础,从而形成了一条恶性循环链,学生越来越离不开教师,而教师的教学负担越来越重,无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二、基于现状引发思考

1.实现城乡互换,共同进步

为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小学可开展城乡教学资源互换及共享,城镇带动农村共同进步,让城镇教师为学生开展教学,让农村教师进入城镇学习,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便于教学后期的交接,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拥有更好的教学经验和技术,配合政府的鼓励政策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过渡,不再单一地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和文学表述能力,逐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2.创新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兴趣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教师在自素质身提升的基础上,要逐步脱离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多种方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结合实际进行创新,除了教材的基本教学外,还要利用课程资源,开展课外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知识面,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方式的具体创新方法则需要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来实现,应结合教学实际,尽量避免形式主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体现教学价值,实现教学意义。同时,教师及学校要积极寻找政府或相关单位的资助,尽快弥补教学资源的短缺,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课堂。

3.针对较高年级开展能力教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