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8 16:11: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一 软课程也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效果

软课程是指那些非计划的学习活动,包括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班级中形成的校风、班风等因素。软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等软课程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软课程没有明确的“教育”标记,学生往往是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隐含于其中的教育,如何在重视正式课程的同时重视软课程的建设,是在加强和改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二 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中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探索进公寓、进网络、进社团。加高中学生公寓的德育和文化功能;加强公寓的德育功能与管理结合起来。辅导员与学生同住,做好学生的行为指导工作,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每个公寓楼都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宿舍楼管理委员会(简称楼委会)。每个楼委会聘请一名辅导员作为指导教师,并以公寓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为载体,强化公寓的德育和文化功能。负责做好本公寓楼学生的行为指导工作,同时指导“自管会”组织同学开展工作。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工作要做到趋利与避害相结合、管理与疏导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一是建设了一批校内的“红色网站”和“红色专栏”。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专题;针对教学、科研、生活等问题开设网上专题论坛;建立心理咨询讨论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上教学。二是锻炼出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岗两职,既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利用网上校长、处长等信箱,解决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加强学生与学校的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爱校情结。

高中院校学生各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这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补充,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积极协调协作有关部门将社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纳入到校园文化整体建构体系中,在组织、阵地、项目上加以保障;二是要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保障社团的健康发展;三是要贯彻星级社团评比制度,建立竞争机制,重点建设培养一批社团,组织有影响力的活动。从而保证学生社团良性、健康、有序发展。

三 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立项机制,旨在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打破系部格局,根据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队针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有计划、有组织联合起来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一方面做深入地调研、探索。通过人员组合,形成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队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模式,形成全体同志不仅努力工作,而且根据工作实际主动思考的工作局面,形成各团队系统性实践与研究探索创新相辅相承的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对各团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内容进行研讨,确定各团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侧重点。并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论证会上公开答辩。同时邀请领导、专家参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论证会,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建议和咨询指导,再以科研成果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结论。

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化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他们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实践上的标兵作用。学生党员是凝聚学生的核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首先,抓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要求党员不仅要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集体活动,支持辅导员、学生干部的工作。系团总支、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又是学校联系学生的纽带,他们丰富的活动内容既能自我教育,又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059-01

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由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环境要素所构成的。这些环境因素一方面存在各种差异,另一方面又具有多种相同或相似之处,而正是这些环境因素的共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1.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有机性与统一性。有机性是指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诸要素、各部分密不可分、相互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结构的统一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诸要素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影响时在作用方向、方式上的一致性。

1.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社会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社会活动的产物,社会性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生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个人来看,人们是通过社会化来使自身符合社会的要求、适应社会的生活。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来源来看,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故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属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构成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中社会性要素占据主导地位,在人的社会化(包括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关键性作用,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就具有社会属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范围来看,它也是指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的。

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及影响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每个高中生都有其特定的实践范围,在不同的实践范围中受到不同的教育环境的不同影响。根据高中生一般的实践范围和个人的成长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以及传媒环境四个部分。

2.1 家庭环境及其影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主要指家长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对高中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虽然现在的高中生相对比较独立,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但是其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等,往往会在学生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所以家庭的长期影响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性格、品行和对社会、对事物的基本态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成为家里重点关注的教育对象;另一方面,现代家庭早已走出孤立生产单位的时代,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密切相关,社会要求家庭抚养教育子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预期不断加强。也就是说,家庭的教育职能大大加强,家庭环境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相应加强。

2.2 学校环境及其影响:在我国,高中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地。因此,高中办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环境有硬环境与软环境之分。硬环境主要指办学指标、建筑、道路、实验仪器与设备、公共服务设施等;软环境主要指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学术氛围、管理艺术、师德建设等等。硬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影响,但相对而言,高中的软环境对高中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更大。首先是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影响。教学是高中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主要方面。各学科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坚持什么样的观点、立场去讲解,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很大。从这个意义而言,学科教学内容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能起极大的舆论导向作用。教师在教学环节的组织和教学艺术的运用过程中,能不断地使学生激思、励志、娱目和动情,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是校园活动的影响。高中不仅具有教书功能,而且具有育人功能。高中生个人能力及社会实践的锻炼,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各种校园活动。校园活动所涉及的面很广,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因素也较复杂,其中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如果对相关校园活动给予积极的引导,就完全可以用积极教育因素占领大学校园里的各项活动阵地,使高中生们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再次是教师榜样的影响。高中生尊重科学,渴求知识,必然尊重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师。在高中生心目中,教师既是他们业务成长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导师,也是指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进步的长者。所以,教师自身人格对高中生心灵的影响,是再好的教科书、道德格言和奖惩条例都替代不了的。最后是校园风气的影响。学生置身于校园环境三至四年,必然要受到校园风气的影响,这种影响或是直接的或是潜移默化的。校园风气是一种具有全局性的稳定的精神力量,它普遍存在于学校的各个部门,体现在全体师生员工之中。一个学校的校风一旦形成,就会对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师生产生感染与熏陶作用。

3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途径

3.1 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微观环境。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区这些微观环境的建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培养高尚的道德风尚,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而且还可以影响和改善宏观环境。要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要优化学校环境,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广大教职工和学生,解决他们的精神支柱问题,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要优化工作环境,创造公平、民主、团结的理想氛围。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 思想 教育

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一、高中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单纯,社会阅历浅,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还尚未成熟。他们思维活跃、新颖,个性突出、能迅速接受新生事物。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在信仰、道德、行为与法纪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日常行为极不规范。不爱学习、不想学习的学生逐渐增多,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有甚者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2.缺乏明确的信仰和远大的理想,没有艰苦奋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当代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比较顺利,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远见和雄心壮志,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部分学生劳动观念不强,不珍惜劳动成果,过分讲究吃穿玩乐。

3.缺乏集体主义和法纪观念。部分学生集体观念、团队合作精神不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欠缺,遇事不能顾全大局。有的学生对班级漠不关心,不但不能为班级争光添彩,反而损害班集体荣誉。

4.缺乏道德修养和辨别抵御能力。有的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缺乏应有的正义感和公民意识,言行举止不文明,不爱护公物和公用设施,对有悖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表现出惊人的冷漠。

二、当代高中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错误思想的影响。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假冒伪劣问题,黄赌毒、诚信危机、人际关系冷漠问题,拜金主义及不文明行为普遍问题,传媒误导问题等等,都会给学生的思想、心灵造成精神污染和严重危害。

2.优裕物质生活产生的负面效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上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等思想也有所滋长,对学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给不谙世事、可塑性强的高中生产生很大的腐蚀和误导作用。

4.学校教育思想偏差和德育工作不力。较长时期内,许多普通中学严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有的做德育工作,不顾实情,不讲实效,搞形式主义。有的德育内容较片面而且缺乏针对性和比较性。

5.家庭教育失落和三结合教育不协调。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百依百顺,助长了不良个性和习惯的形成。有的家长只关注子女的文化成绩和智力开发。有的家长严加管教有余,但不讲方法。有的家长一门心思赚钱,无暇顾及和关心教育子女。有的因家庭破裂或重组,造成孩子心灵上难以抚平的创伤。另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联系不够密切,不能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性互动局面。

三、搞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针对上述情形,强调如下几点:

1.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今天的高中生就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在现阶段的思想是否受到良好教育和正确引导,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从长远看,则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未来。

2.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要抓出成效,就应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体系和科学的运行机制。要形成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德育网络体系,在党政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全面协调,发挥各自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做到“校内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校内无闲人,人人都育人”,从而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3.改革方法,更新手段。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符合高中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鼓励、信任学生,坚持说理、引导、激励的方法。其次,应将科学理论与活生生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鲜活的材料,典型的事例,有针对性和有说服力地进行。学校德育应从中受到启发,把先进传播技术引入课内,并延伸到课外,力求德育丰富多彩,喜闻乐见。

4.扩充内容,紧抓心理健康教育。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要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5.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搞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关键要有一支业务过硬,品德优良、人员稳定的高素质德育工作者队伍。学校要在师资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通过培养培训,使德育工作者不但要具有丰富学识,而且在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文明行为、生活作风、开拓创新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

6.搞好三结合教育,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下力气营造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的德育工作格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改革教育评估方法,完善德育测评体系,发挥正确导向作用;社会各界要通过德育基地建设等形式,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长要注意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承担德育主要任务的学校,除了搞好校内各项德育工作外,同时要主动加强同家庭、社会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联系,定期交流情况,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制订有效的教育方案,务求教育的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1]王洪波. 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

第4篇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权威者自居,学生成为了教学的客体和改造对象,教育内容缺乏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教育变成了强制灌输,这种以升学率为根本指标的功利性思维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为高中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提高高中德育实效,就应该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生活方式为落脚点,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所主张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相一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社会生活,在教学中确立高中生的主体地位、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关注高中学生个体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成为当前提高高中德育实效的必然选择,这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所散发的生活气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疏离生活的表现

(一)教育目标理想化,忽视高中生的主体差异性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以高考为指挥棒,承担着为高等院校选拔学生的任务,因而高中教育变成了专才教育和精英教育,而非通才教育,由此导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公民”、“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抽象的概念,目标过大、过高,偏于理想化和政治化,成人的标准、整齐划一的要求偏离了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对高中生个体的现实生活需求和精神追求关注不够,忽视了高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接受水平,没有尊重高中生在现实生活成长中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忽视绝大多数学生,使得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大众基础,很难为学生所认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进而使学生形成一种逆反心理。

(二)教育内容过于知识化,远离高中生复杂的社会生活

在旧课程标准中,高中思想政治遵循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双基”标准,强调常识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使理论知识变成带有理想化色彩的规训和教条,导致教育内容过于贫乏和空洞,忽视了高中生学习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社会实践,内容编排与高中生的生活进程没有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没有紧扣时展的脉搏和高中学生成长的实际,不能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不能充分发掘和利用现实生活的生动教育资源,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停留在理论和抽象的层面,与社会生活相分离,不容易被高中生所接受和理解,不利于提升高中生的生活品质。

(三)教育方法理论化,脱离高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受“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教师的说教为主,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中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机械地执行,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这种静态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教育活动中所蕴涵的与个人生活体验紧密相连的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因缺乏生活的气息,导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偏重认知,注重说理,忽视践行,从而造成高中生不能将已有经验和新学习材料联系起来,很难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探索

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关注高中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同时注重开发高中学生的禀赋和潜能。

(一)教育目标注重层次性,体现个体差异

1.确立由精英到大众为实践基点的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以广大的高中生为对象,从他们的现实需要出发,并为广大高中生服务的,即从广大高中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来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确立由精英到大众为实践基点的目标。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回归到广大高中学生,以广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据,从现实生活出发,制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目标,而不仅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

某一部分高中生群体,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2.构建由单一到多层的目标体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层次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根据高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层次的思想意识和人格素质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梯进式特点,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目标。这种层次性的目标是由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思想品德状况的层次性和它的梯进式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当我们面对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时,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单一层面走向多层次,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区分不同的层次,构建由单一到多层的目标体系,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使不同思想层次的高中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定位,不以服务高考为唯一定位,进一步体现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育内容要立足现实,联系生活

1.教育内容贴近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由生活来决定的,它取材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更要立足于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确定教育内容一方面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中生的实际,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要尽可能多地研究生活、融入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取材,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思想的、社会的、价值的、道德的问题与困惑出发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只有从我们的实际生活出发,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活力,不至于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从现实生活出发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素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教育内容应“知行”并重。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师生之间彼此交流,互相增长知识的过程。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充当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在他们的生活中去深化、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不仅要知道和掌握知识,更要在现实的生活中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融入到生活中去,把生活当成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真正做到“知”与“行”、“学”与“做”的统一。因此,我们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生活体验所得到的结果。

第5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生与大学生相比较而言,其自制能力明显不够,毕竟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并存、“鲜花”与“陷阱”同在的虚拟世界。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包括像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媒体技术更多地应用到教学当中,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提供帮助,但也为思政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现阶段国内高中生的行为特征现象分析

1.1情感丰富,观念开放。

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已经步入了青春期,而这个时期正是高中生心理发育的强盛期,任何事物对于他们而言都极具神秘感、好奇感。也正是因为这种局面,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凸显的比较关键。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情感比较丰富,思想观念也过于开放,包括一些打架斗殴、谈恋爱等行为,都是思想易受波动的表现。

1.2彰显自我主义,价值取向利己。

高中生在校园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经常呈现为一种不良状态“心理上的断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叛逆”行为。高中生大多处在14岁到18岁之间,“心理上的断乳”这种状态在他们的身上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仅是学生家长经常反映,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这种我行我素、自诩独立的思想状态就充分的体现出来。通俗点讲,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太过自我,不懂得体谅家人、关心同学。

1.3严重迷恋于网络世界。

在我校,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基本都是进入到了自己的网络世界,其中包括看电影、打游戏、聊天等,当然也有很多学生利用周末空余时间在网上下载一些学习资料。但是,通过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所上网的内容基本与学习无关。很多学生常常因为晚上玩游戏,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精神恍惚,有的学生甚至直接逃课。

2.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1积极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大众化、教育对象自主化。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往往拥有着学生不可置疑的“高深理论知识、思想权威、教育特权”,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摧残之下,虽然学生没有受到外部不良信息、价值观意识的侵害,但是学生所接触到、学习到的教育信息实际上是一种无中心主义思想。当下,随着网络多媒体更多地应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当中,这种教育主体大众化以及教育对象自主化的程度被进一步增大、增强。

2.2负面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由于互联网络本身固有的开放性、自由性、隐蔽性等特点,再加上网络监管机制不健全,致使学生过多地处在一个极度复杂化的网络环境当中。主要表现现状如下:

2.2.1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资源掺杂着大量的有害信息,而高中学生大多都是未成年人,其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淡薄,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毒害。

2.2.2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学生群体网上道德严重弱化,青少年行为失范。长期以往,学生会慢慢的被吞噬着,最终变成一个缺乏责任心、粗言恶语、恶意攻击他人、侵犯他人隐私的失德青年。

2.2.3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学生,由于缺少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很容易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3.网络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

3.1转变教育方式,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传递者,而学校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传递者。当下,互联网作为一种正在迅速崛起发展的新型教育媒体,理应当成为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新途径、新选择。面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与矛盾,必须直面的去解决,在策略选择与实施方面,可以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以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为基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在校园内开办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文化实践活动来正面宣传网络信息、交流互动、学习生活等相关信息的传播方式、网络行为。

3.2净化网络文化。

各级政府和学校单位要切实结合着校园教学实际,针对当前网络环境所呈现出来的道德弱化等问题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方案,以此来倡导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去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利用校园内的传统媒体,例如校园广播等,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一些不道德现象行为进行谴责,并将其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来,让学生去对这些不道德行为现象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实践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素质。

3.3加强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宣传。

之前对我市几所重点普通高中学校进行过调研,调查资料显示,71%的高中学生对现行的网络道德、网络法规不理解,并且有将近40%的高中教师对网络管理法规知识不了解。这些问题都充分说明了当前国内高中学校“只顾教学、不懂教育”,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这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一些相关的法制案例与学科教材内容进行联系,在丰富学生网络法制法规知识理论的同时,更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以后应当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尤其是在一些多媒体课堂或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采取兴趣开发的教学模式,游戏是高中生这个年龄段最受欢迎的一项内容,学校可以开发出基于思想政治学习的游戏软件,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其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将游戏中潜在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达给学生,最终达到并实现一直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镜秋.网络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命教育;思想政治课

Abstract:There is advantage to use the life education in Politic Subject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text show the importance and the way of using the life education in Politic Subject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aim is to enhanc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Key words:senior high school;life education;politic subject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何为生命教育?顾名思义,“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指以生命的孕育、发展的知识为起点,使学生珍惜自己,关爱他人,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1.1高中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高中阶段从心理学角度看,按照年龄划分为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这个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学生身体发育已臻成熟,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基本保持平衡,但神经系统的联系和机能复杂化仍在继续。在认识方面,高中学生绝大部分能正确处理好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也有部分学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自我意识过强,抗挫折力差,自控力弱,缺乏辨别能力,叛逆心理严重等,导致种种漠视和践踏生命的行为屡屡发生。从高中生身心发展来看,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进行生命教育的物质条件,更有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高中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1.2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

教育要实现人的生命的总体生成,需要借助各门学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而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把德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感悟、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健康的生命情感,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培养热爱生命、积极生活的学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工具化了。教师受制于升学指标等行政性压力,教师的精力过多地被各项考核和单一的考试机制所牵制,久而久之,教师成了教会学生取得高分的“教书匠”,失去了教学上的自主权和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思想政治课在学科中处于“副课”的地位,这就使思想政治教师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这样使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处于无奈和倦怠的职业和生活状态中。试想,这些教师又怎能成为优秀的政治教师,又怎能成为生命教育的实施者呢?

教师要融汇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首先,自身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通过互动传递给学生;其次,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正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生命教育不但要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要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2.2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挖掘生命教育内容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把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开来,把完整的生命体仅当作认知体来对待,从而使课堂教学丧失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功能。教师充当教材的搬运工,单调的知识灌输使课堂教学显得死气沉沉,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乐趣。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要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生命意义,追求生命质量,使课堂教学透射出生命的气息。

如在《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正确消费观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消费观,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尊重他人劳动、孝敬父母的思想情感。通过《哲学与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制消极人生观的能力,确认生命的意义在于自身的精神生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2.3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政治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命性,实现学生的整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高中生对我们空洞的理论说教往往不乐于接受,我们的教学方式应以生命化的活动为载体。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广泛推行的“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模式,都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去反思,逐步达到生命意义的把握和追求。

高中政治课新课改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模块构建的,关注生命的教育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高中政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生命是一个不断生长、发展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共同的生命互动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课堂教学要注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才能展开,学生才能焕发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不断地体验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快乐。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各种教育形式的最终指向。“生命”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育的形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有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机渗透,才能构建生命化的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7篇

从教育教学发展过程来看,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完全不顾学生的主观情感和理智,并且长期以来都是以教育者的教导、解惑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唱“独角戏”,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这一切都影响和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影响了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纵观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笔者发现,要想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最终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的,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转变思想理念

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观,其核心是要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其对象是人,而非机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和促进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来开展,将学生真正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其内在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成为自主、能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达到情感相通、心灵相融。

二、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育教学模式上要改变那种以灌输某种观念为重心,以说教为特征的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为造就独立人格、理想人格的教育。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往往采取灌输的形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选择,也不顾学生的需要、动机和情感。在方法上采取压服式、说教式,把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强加于学生。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其结果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反而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理智、情感和自主意识。

三、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要是向学生进行基本观点教育,使其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方面要体现国家、社会对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育内容,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要重点讲解和积极引导,即要主动抓住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正面教育学生;要针对社会的消极现象,正面引导学生,寻找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如学生自身发展问题,耐心开导学生,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四、变革教育教学技巧,提升教师基本素养

首先,要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备灵活驾驭、运用教材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理与加工,合理增减与取舍,把握重点与难点,学会提炼和概括要点。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并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的教学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以生动形象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情感、合适恰当的肢体语言,运用多媒体技术准确、具体、生动地诠释教学内容。

最后,要积极创新,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讨论。这是试验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为了使讨论的问题更具有吸引力和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将讨论分为全班、小组、四人小组讨论和两人小组讨论,并对四种讨论形式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2)口头或书面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打破旧的学习方式方法,激发思维活动。教师应该把活跃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为此可以设计一系列激发学生思维力的活动,如课堂辩论、撰写小论文的活动。

五、转变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具体做法是:(1)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讲人。(2)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从内容上看:一是总结上一周(节)的教学得失,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加强;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明确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目标的定位,确定教学方式方法。

从要求上看:坚持“四个统一”,即学进度、学目标、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经集体讨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讲人提前准备一周所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集体备课时参与人员发表意见进行补充完善。每个教师再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增删,进而形成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

重视教学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有位学者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积累经验,扬长避短,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虽然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一些困惑。比如:怎样做到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衔接,建立怎样的长效激励机制能让学生保持激情,怎样让每一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有所得,怎样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等等。

第8篇

【关键词】高中 生命教育 内容 设计

我国学生中轻率对待生命事件频频发生,说明学生的生命观出现了很大问题,现阶段则需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包含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不断提升的五个层次,健康教育是基础,信仰教育是最高需要。

一、高中生命教育内容设计与创新的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命教育内容的设计与创新需要一定理念的支持。首先,生命教育应该符合一定的情境。生命教育需要为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帮助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试,评价应该考察学生的生活表现。同时,生命教育应充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将学生置于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价值判断中提升人文素质。其次,生命教育的顺序性和持续性,整体性和完整性。生命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终生的教育,具有持续性;从心理学的维度考量,生命教育需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同时还需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全面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通过内化——外化——再内化的过程循环进行。最后,生命教育是一项综合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坚守信念,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在高中生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使得生命教育能够实现其现实意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设计

高中生的生命教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的延续和拓展,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和目标,内容更加深刻。根据高中学习的具体要求,生命教育的课程主要涉及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而高三就需要高中生生运用整个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调试,是对之前所有教育过程的检验。高中阶段生命教育涉及的主题有:良心与良知、人活在关系中、智慧启蒙、生死尊严、社会伦理、社会关怀与正义。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每个年级分为上、下两个学期,分别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欣赏生命,主要设计为认识生命奥妙、勇於面对生命痛苦与苦难、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良心与良知,主要设计为良知的价值与标准、良心的来源与运用、培养良心与良知的方法;人活在关系中,主要设计为认识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全球关连;智慧启蒙,主要设计为辨别思想的正误、认识不同的思维方式等内容;敬业乐业,主要设计为兴趣与人敬业奉献与享受生活;生死尊严,主要设计为生死的一体两面、认识死亡的价值与意义、人生的哲学思考等内容;社会伦理,主要设计为认识地球村,包容人事物、培养科学信仰态度等内容;社会关怀与正义,主要设计为了解社会关怀的重要、明确正义的标准与判断、参与社会活动等内容。

这八个主题及其内容是依据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而设计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内容涉及了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教育、全球化观念;理性与价值追求的教育;道德、伦理、美学的教育、自我发展与责任感教育,帮助高中生科学认识自己、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培养高中多种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提升高中生的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帮助高中生认识自我,树立不同立场人的想法等。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综合目标,即感悟生命真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生活,和谐处理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此外,通过对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设计,可以直接看出高中生命教育是对上一阶段命教育的高度升华,这些内容也是满足高中生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为高中生人生道路和价值判断选择提供可靠参考。

三、高中生命教育内容设计与创新的合理性分析

在人本思想指导下,结合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缺陷和高中生的健康心理、交际交往、价值追求、人生态度、伦理规范、公民法制意识等方面,设计与创新了高中生命教育内容。

(一)符合高中生思想政治发展需要

现阶段的社会情势也十分危机,受到多元文化影响,高中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理想不明确,信仰不坚定等现象亦亟待解决。同时,受到只重视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高中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没有完全发挥,这些问题都是生命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课程设计是符合高中生长期发展的需要的。

(二)具有高度的内在逻辑性

欣赏生命和人活在关系中这是对人生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为高中生对待生命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念;良心和良知与社会伦理的内容是对道德、社会伦理的高度概括;智慧启蒙和敬业乐业是对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思想教育,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保证;生死尊严和社会关怀与正义是高中生面对人生信仰和人生追求的必要条件。这八个主题体现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高度概括,不仅符合教育部门和高中生的需要,还是对初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延续,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参考

这样的设计理念是符合创新型高中生培养的需要,也是高中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而提供参考。这八个主题氛围四个学期进行,每个学期只需要学习两个主题,给高中生充足的时间研究每一个主题,并且通过知、情、意、信、行逐步内化和外化,将其真正意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有用性,又以实际行动落实到社会生活实践中。综上可知,这一设计是符合设计理念的,是符合高中生发展需要的,是科学合理的。

总而言之,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与创新仅仅是为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还需要教育者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和手段传授给高中生。同时,师生的重视和实践是这一内容得到落实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定功.青少年生命教育国际视察[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主体性;发挥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以及高中新课改的贯彻落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创新地学习,以自我为主体,主动的配合教育者完成教学任务,选择教育者给与的正确的影响,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意识体系,并且能动地把思想外化为行为这样一种属性” [1]。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

1、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这一纲要的提出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因此,面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应相对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为成为科技人才提供条件。

3、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学生发展的客观需求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时期,虽然他们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还不足,这让他们在认识自我和认识事物的时候会产生困惑,因此在这一时期,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学生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的原因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重教师主体,轻学生主体,这些观念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一定的改变,但许多人仍然很赞同。一些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致使学生主体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师生之间主体错位

“教育是一种互动过程,是教育者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3]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体性。但一方面某些教师过分放大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一味地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又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被动的学习,学生主体地位迷失,师生间主体错位。

3、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消极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开始流行,高中生也受到了这类思想的影响。江苏高考模式改革后,政治不再是主科,有些学生便认为政治课不再重要,对高考也没有帮助的想法,这种价值理念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政治课的不重视,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就更不可能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了。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1、转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

马克思说:“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4]。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客体地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确立学生主体性,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通过确立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出努力。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更加充分和自由地发展。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教导,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学习,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丰富与创新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有利发挥人的主体性的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5]。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依据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材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使高中生学会学习。

参考资料

[1]黄崴.主体性教育论[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