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低碳经济的目标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9 16:08: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低碳经济的目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低碳经济的目标

第1篇

一、在传统经济的模式下,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多元性以及局限性

第一,电力企业传统的多元化的行为目标。

如果我们从计划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产权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国有企业可以说在微观经济中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并且电力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电力企业在微观经济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也都要围绕着国家的经济利益而展开。这是因为,电力企业并没有自主的权,而国家是通过企业的业绩来综合考量企业的业绩。这也就是说,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只能制定为产值的最大化。

然而,现在的社会正是处在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因此微观经济的主体产权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电力企业在影响力等方向还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从经营结果方面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企业在经营之后的利润不仅可以直接的反映出国有企业在创造剩余产品的时候的多少,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对国家的经济贡献的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就会自然而然的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行为目标。在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时候,电力企业就开始和其他一些的上市公司一样,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作为了新一轮的行为目标。然后,在事实上来说,这一行为目标的确定并不适合我国目前发展的国情,这一目标同时也很难被广泛的承认和实现。

第二,电力企业传统行为目标的局限性。

通过我们对于微观经济主体多元化的行为目标的考察,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产值最大化”或者是“利润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些行为目标都是以价值作为最终的考量标准。而这一行为目标制定的方向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样的大背景下力求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有一定的相悖之处。

并且“最大化”的目标带有一定的极端性的色彩,如果是出于低碳经济的框架之下,微观经济的主体应该出于多边治理的情况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将“最大化”作为行为目标,那么就会势必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微观主体目标的确定之间产生较大的冲突。这是因为,首先,将价值最大化作为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很容易就会让电力企业经济行为以及决策带有短期倾向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另一个方面看,“最大化”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缺乏了一定的边界而显得目标制定不够清晰。这也从某种角度上表现为最大化实际上就是无边无际的,同时它对于企业行为目标的实现也是不现实的。同时,电力企业的经营者主体由于受到方方面面的约束,所以在企业当中也并没有过多的激励措施,所以这一行为目标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二、将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进行重塑同时也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第一,在传统行为目标制定下的企业行为并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在国有企业传统的行为目标下,多元目标化下支配竞争的情形下,市场竞争的结果下也必然会受到这个行为目标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会造成生产过剩或者是低效率低质量的这种情况。并且很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一些“恶性竞争”的情况。

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行为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构成了中国转轨经济的一个微观的基础。这也就同时决定了在宏观的经济在运行中的一些基本的特征。例如说有大量的重复投资,或者是产生一些供大于求的恶性竞争、甚至会出现价格大战或者是全行业亏损的情况出现。同时,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产生,我们就一定要从根源上,从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变革上面来考虑和解决在生产中容易产生的生产过剩或者是低效率的问题。

第二,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制定应该和在低碳经济中所承担的社会使命与责任相匹配。

由于电力企业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占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不仅仅是能表现微观经济的一个主体,同时还是政府作为干预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领跑者,并走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在目前世界上资源紧缺,呼吁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之下,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人才、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来引起整个社会对于低碳经济模式的关注。用这样的经济形势带动起一个新的风潮。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本身也要自觉的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成为环境保护的优秀公民。

三、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选择

在低碳经济大背景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应该和宏观的经济保持一致,同时也要体现出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的导向,这也就是说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的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的制定既要做到利人,又要做到利己。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

第一电力企业的价值可持续增长的目标一定要与行为经济学的行为主体双重动机论做到相互契合。

从行为经济学上看,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一个显示偏好的假定的基础之上。这样就是说个体具有单一的自利的动机存在,而显示偏好就是这种动机的外在的表现形式。这也就要求我们只需要对观察个体所显示出的选择行为,而并不需要我们对行为背后的心理和动机做出考虑。然后从实际的情况出发,选择行为的不同完全有可能是出于不同的选择动机而产生的。这也就说明选择偏好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个体行为的本质。而自利与利他也同时应该作为在研究经济问题的一个逻辑的起点。这是因为行为个体的本性是自利动机和利他动机的双重行为动机,它预设每一个行为个体都是自利和利他的矛盾的统一体。

第二,电力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目标与可持续的发展、价值的增长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三者应该做到相辅相成。

如果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当中,那么实质就是要求电力企业要承担起一个社会责任人的身份。首先一定要带头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进行到底,并且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这样才能追求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总价值的不断增殖。同时,在自利和利他的双重的动机之下,才能做到自身的良性循环,进而会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行为目标的主体之下,微观的经济主体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考虑到的成本只是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同时也正是这种短期的效益观和经济观导致了资源方面的问题产生。

第2篇

三个指标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控制并减少CO2的排放量,如何才能从目前一个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重工业发展中国家逐步过渡到非石化能源依赖的温室气体(CO2)排放量比较合理的低碳型较发达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当前CO2排放的主要和直接原因。

1.1能源消费现状

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我国有着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迥异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大国,我国煤炭储量资源相对丰富,占目前世界探明储量的13.5%,总共为1145亿吨,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于世界第三位。而对应的石油、天然气的化石能源探明储量仅仅占到世界总储量的1.3%和1.1%。我国目前的资源禀赋可以用“富煤、贫油、少气”来形容。这种资源结构就必然导致我国的能源消费层次以“煤炭”为主。据2007年BP数据统计,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平均占28.5%、石油平均占比35.5%、天然气平均占比23.7%、其他能源如水电、风电和核电总共平均占比为12.4%。通过数据比较,相对于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我国能源中煤的消耗量所占比例超过70%,远远大于世界上对煤的平均消费量;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只占总能源的22%上下,而其他主要国家大都超过50%;核电和其他新能源我国也仅仅只有8%[3]。2013年最新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依然不容乐观,煤炭消费量比例为68%,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不变,依然为22%,水电、风电和核电则提高到了10%。这就表示我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还将严重依赖于污染能力最强,CO2排放最大的煤的开采与消费来进行工业和社会现代化发展,而减少CO2的排放量将主要集中在逐步减少社会发展中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上。

1.2温室气体排放

行业按温室气体(CO2)排放量来统计,我国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由于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同时,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在低端制造业也独占鳌头,使得电力与热力、制造业与建筑业的CO2排放量超过总排放量的80%,而其他国家大体也就50%上下。这就表示在接下来的不到7年的时间内,我国控制CO2的排放量将主要集中在电力与热力部门和制造业与建筑业部门。

1.3单位能耗效率

从能源工业单位产品能耗的角度比较(如表1所示),我国在几乎所有的能耗指标上都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单位能耗。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折合为26.5亿吨标准煤。基础能源消费量1863.4百万吨油当量,占世界基础能源消费量总量的16.8%,但创造的GDP仅占世界的6.0%。以占我国电力70%的火电为例,虽然能耗从2000年的363克煤当量/千瓦时降低到2007年的333克煤当量/千瓦时,效率提高了近10%,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落后了11.4%。总体比较,我国的能耗效率在2007年相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近20%。换句话说,如果我国的单位能耗效率能够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应的CO2排放量将相应降低20%。2012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更是达到36.2亿吨标煤,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因此,在未来不到7年时间,我国可以从提高单位能耗效率的角度间接减少CO2的排放量,同时提高单位能耗

1.4核心技术

我国的能源工业核心技术或关键材料大部分都控制在美英等发达工业国家。以新能源中的风电为例,我国目前虽然也有上兆瓦级别的整机以及部分的零部件生产能力,但更为关键的整机控制技术、叶片设计技术、新型碳纤维叶片材料、以及叶片检测和轴承技术还大规模依赖于英美发达国家进口。我国风电专利的十大申请厂商中,前三名都是国外厂商,前十名中中国也只占三位,专利总量仅仅占总比例的20%。这就意味着我国必须提高国内能源领域的科研水平,逐步掌握能源工业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低碳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1.5森林覆盖率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偏低(如表2所示)。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5.81%,日本更是高达64.57%,而我国按下表的统计仅仅达到16.6%。我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盖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而森林是CO2天然的净化者,这就意味着我国将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在广大西北地区推广种植高CO2吸附能力的森林植被,以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达成向世界承诺的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

2针对以上障碍的五大应对措施

以上仅仅是从硬件条件上客观分析我国能源和技术现状,不包括我国制度环境,人文素质等情况。总之,能源现状比较严酷,要达到我国2020年制定的CO2减排和新能源消费比重占15%的目标,任务比较艰巨。但是,危险总是意味着机会的到来,我国可以在今后的不到七年时间以着重解决上述五个问题的方式来进行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1大力发展新能源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资料显示:全球的化石能源资源将在22世纪内开采殆尽。按照当前世界能源使用量推测,全球煤炭探明储量可供生产使用133年,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供应更少,分别为40多年和60年。将当前的能源储量与我国能源消费需求情况比较可知:我国化石能源供应前景不妙,三大化石能源中煤炭剩余储量仅仅100年;石油探测储量的保证程度不足20年;天然气探测剩余储量也不足30年。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依赖煤炭的特点,国家应该调整发展思路,将能源开发逐步转向其他能源种类。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未来国家更多的要依赖于包括自然能源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由可再生能源的衍生能源:比如生物燃料、氢能的新能源;还有核能源的发展。争取在未来的7年时间内,在稳定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条件下,降低煤的能源比重到60%,增加新能源和核能比重到15%以上。

2.2可再生能源及绿色建筑针

对我国CO2的排放量主要集中在电力与热力部门和制造业与建筑业部门的情况,国家应该逐步控制相关行业的CO2排放,减少部门对环境气候的污染,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如表3),新能源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对煤炭的能源依赖,还能极大减少碳排放量。针对制造业和建筑业中对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国家要坚决关停或限期要求升级制造设备和提高工艺水平,同时提倡绿色环保技术,比如建筑业中提倡绿色建筑等。

2.3推广先进技术针

对我国的单位能耗效率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情况,国家应整顿高能耗企业,提高能效技术国外引进和自主研发与推广相结合方式。在中国的科研能力处于起步阶段之时,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出新标准”的技术模式。以我国核能发电的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电站CAP1400(C即代表China,中国)项目为例,它就是我国在引进美国较为先进的AP1000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全面掌握,再创新并开发出来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功率上更为强大的核电技术,电功率由AP1000的125万千瓦一次性提升15%到了140万千瓦。像这种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技术革新手段也不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2.4打破垄断,激发创新

针对我国能源领域核心技术控制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国家应该“打破垄断,建立风投,激发创新”。针对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等部门的垄断,已经使得我国失去技术创新活力。国家应该只在做好监管的前提下,放开民间市场,鼓励风险投资,激发国民创新活力,让民营资本在高新技术和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承担高风险的同时获取高额利润回报。国家在制定税收等收费政策时对这部分企业降低收费标准,同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贷款利率优惠等。

2.5植树造林

针对我国森林覆盖率低的问题,国家应该针对不同地域给与不同的政策激励。对于广大西北干旱地区,国家应该通过生物工程来培植耐旱、耐咸类植物品种,同时激发当地人的植树造林热情,给以相应财政补贴,落实专款到户。对于西南边区等贫困地区,国家应鼓励当地居民大量种植生产乙醇的甜菜、甘蔗等和生产生物柴油的棕榈油、可可籽等经济类作物,既帮助当地居民提高经济收入,又可以改善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

3国家战略

第3篇

[论文摘要]在草地畜牧业标准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成本利润分析和经济核算的方法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任何管理决策都要对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只有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方案。才是可接受的方案。初步探讨在建立贵州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本利润分析和经济核算的方法尝试介绍一些能运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方法和表格,以帮助农户和技术人员更加方便地掌握成本利润分析和经济核算的方法.

在贵州省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中,除了优良品种的选育、人工草地的建植、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外,我们还需要对养殖场(或养殖户)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和经济核算,从而帮助养殖户或养殖场获得理想的利润。为此,对经济核算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探讨。

1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经济核算的方法

在开始建立草地牧场之前,农户应当首先考虑自己的资金是否足够建立一个牧场,特别是开始两年的预算尤其重要。预算包括建立牧场所需要的启动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

1.1建立牧场所需要的启动资金

启动资金成本是指在建立牧场时进行施工、购买各项设备物资所需的成本,通常发生在经营的第1年。一般来说,启动资金成本除自筹部分外,均需要通过借贷来支付。借贷款及其利息的偿还必须通过经营预算后,将启动资金成本按年度摊派,这样就可让养殖农户更加合理使用资金去经营牧场,并有经营利润产生。

1.1.1在建立牧场前,农户应当首先考虑的是(1)测算所需要的资金和所需成本内容,并在表格中填写出来。(2)估计资金数量及何时需要这些资金,每个阶段各需要多少?(3)完成第1年的预算,并决定资金总成本以及所需要的借贷数额。在表格上记录这些数目。(4)完成第2年的预算,计算牲畜的状况。然后,在第2年的预算表上填写相关数目,完成表格。

1.1.2建立牧场所需的成本(1)建筑及设备成本。包括畜圈、青贮池、围栏、给排水系统、照明、动力、便道、挤奶设备等。(2)基础牲畜的购买。(3)肥料购买。(4)人工草场建植。

1.2建立牧场所需要的经营成本

第2年以后的预算主要集中在经营成本上,能够显示出牧场较长远的效益。经营成本是指在牧场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开支,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兽医及技术服务成本、补充饲料成本、牲畜销售(不同大小、性别和健康状态的牲畜价格不同)、运输成本、人工草场维护成本、贷款偿还、围栏、道路、圈舍等硬件维护成本和其它成本(水电、税收等)。另外,每年因为牲畜数量及类型会有变化,所以农户必须重新评估畜群的价值,并且牲畜的价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比较科学地掌握其变化,可以使用表l来计算。例如:l户农户计划购买5头奶牛经营,第1年启动的预算明细表和第2年的牲畜对账表及预算明细表,见表1、表2、表3。

2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经济核算的作用分析

2.1放牧可减少常年经营的成本,保护生态,生产无公害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

使用人工种草划区轮牧技术饲养奶牛等草食牲畜,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牧场的饲料成本和管理风险。以独山草种场为例:该场目前饲养奶牛300头,全部采用全天候划区轮牧的饲养技术喂养。以平均每头牛日采食12kg营养平衡干物质计算,日需配合精饲料14kg,价值24.5元,但由于该场奶牛采用全天候放牧,每天采食鲜草7okg,每天仅需补精料1kg,价值15.75元,比传统圈养节约饲料成本8.75元。该场全年可节约饲料成本95.8万元。在节约饲料成本的同时,由于采取的是划区轮牧技术,牲畜粪便直接排泄在草地上,通过分解成为牧草所需的最佳肥料,促使牧草生长,减少了施用肥料的成本,达到草畜和谐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的目的。

2.2圈养以青粗饲料为主可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没有放牧条件的城郊地区,饲养牲畜一般采用圈舍饲养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喂养牲畜应对日粮的构成成本进行核算,以期把成本降至最低,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精料对于食草家畜不一定都是营养最平衡的饲料,它只是用作家畜的补充饲料之一,且价格较贵粗饲料营养价值很低,也只能在加工处理之后作为家畜的另一种补充饲料。但是,如果在夏、冬两季采用引草入田的方式,即夏季和冬季分别在田土中种植适应该季节的牧草,用青绿饲草替代精粗饲料。经测算,大约6kg鲜草可生产1kg营养平衡的干物质,约合市场价1.2元,1kg配合饲料干物质的市场价为1.98元。由此可见,饲喂青绿饲料的成本最低,而且营养价值最高。

2.3种植豆科牧草。减少肥料投入

种植豆科牧草或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方法,利用根瘤菌可将空气中的氮固定于土壤之中,施用磷肥可以促进根瘤菌形成,进而促进牧草生长。这样就可以大量减少氮肥的施用,减少人工草场建植成本。

2.4栽培有药用价值的牧草,减少家畜的保健成本。利于生产有机食品

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家畜的疾病控制是一笔较大的成本,为了减少疾病控制成本,农户可以在牧场混播栽培一定数量的药用牧草让家畜采食(如蒲公英、马齿苋等等),以使牲畜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少生病或不生病的目的。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要求的不断提高,有机畜产品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有机食品对生产的环境、家畜健康、饲料、加工等方面要求严格,传统的家畜疫病处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生产有机食品的要求。因此,种植适量的药用牧草也町很好地解决有机畜产品生产的问题,促进牧场的产品朝着有机食品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种草养畜的效益。

2.5利用杂交优势。缩短饲养周期,生产优质畜产品

采用优良的家畜品种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本地黄牛品种普遍存在生长慢、个体小,因而饲养成本较高。但利用引进品种(如荷斯坦、西门塔尔公牛等)与本地品种杂交生产出的杂交品种牛不仪个体比本地黄牛大,母牛泌乳(抗病、抗寄生虫)强的优点。由于杂交品种在泌乳量(指母牛)、体重、净肉率、肉质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可显著地增加经济收益。

3通过经济核算提高管理水平

经济核算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任何管理决策都要对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只有能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方案。才是可以接受的方案。通过对成本和利润的分析,可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1选用高素质的人才

要对生产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就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生产中对各个环节作到成竹在胸,作出有效的管理。

3.2建立关键性评价指标

要想达到经济核算中各个环节所规定的目标,管理者还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并拿出具体的指标,这对整个牧场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3畅通运输环节

通过经济核算,町以知道农户在能力范围内能够接受的最有效的运输方式和工具,保证产品对外输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3.4开发优质产品。具备竞争能力

通过经济核算,我们知道只有不断提高优质牲畜的种群数量,开发有特色的畜牧产品,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增强牧场的竞争能力。

3.5保护生态环境

由于采用不破坏原生植被的人工建植草场全天放牧或人工种植优质牧草饲喂牲畜的生产方式,除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外,还能够以草定畜、以畜管草、草畜平衡,达到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3.6进一步提高完善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

第4篇

(一)低碳经济的认知度不足

由于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商业银行对于其认知匮乏,同时也由于当下低碳经济成功的案例较少,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因难以确定可靠的投资收益,对于低碳行业的投资热情不高从而导致低碳经济类的相关业务难以得到开展,低碳经济的社会地位停滞不前,对于整体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造成阻碍。

(二)与企业自身经营目标存在矛盾

目前大部分企业主要是以营利为目标,其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而低碳经济表面理解是在经济发展时降低相应的能源消耗,从而保证经济的长久发展。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借助于先进科学技术的低碳经济模式需要前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巨额的成本投入与未来的投资回报是否成正比,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这也成为了当前企业是否选择低碳经济模式的最大矛盾。

(三)缺乏对风险的可靠计量

由于低碳经济往往具有较长的周期性,而风险性和安全性是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开展集资项目时优先考虑的内容,在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前往往需要对企业进行资质审查和风险评估,但是根据目前我国市场现状,低碳经济类风险预估缺乏一个标准、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风险的不可估以及担保中介机构的缺乏导致很多银行机构对于低碳经济相关的项目投资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四)政府关注度不够

对于目前市场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较为模糊,政府对低碳经济的行业补贴以及政策引导还远远不够,使得低碳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政府未完善法律法规,使得很多指标以及资质都缺乏认定,从而导致其中空白性较大,对于其有效的监督管理也是极其不利的正是这些原因,让一些商业银行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持有怀疑态度而不愿出资尝试。

二、低碳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府宣传力度

对于低碳经济发展,商业银行是当之无愧的最大的资金支持者,而目前最为缺乏的则是该经济体系对低碳经济的认可,而政府部门则需要带头充当这一认可角色,即首先对低碳经济加大宣传的力度,从而保证让商业银行熟悉低碳经济,认识其发展的前景,并且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需要将国外的成功案例代入到低碳经济项目经营中,让银行机构体会到低碳经济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多利益和价值。

(二)促进战略目标形成

很多企业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往往存在盲目性,而政府部门则需要推行一些优惠政策,让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雏形能够形成,而各大商业银行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情况以及市场情况制定相应的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商业银行与企业合作的顺利达成。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出面作为担保机构,让更多的银行得以放心放贷,降低低碳经济放贷风险,实现低碳经济战略目标同时惠及企业和商业银行。

(三)把握时机推出低碳类金融产品

当前国际已有不少大型商业银行参与到低碳经济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也可紧跟时代潮流,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等,可采取金融工具的创新,如适时推出低碳经济类投资基金、碳排放量期货交易等金融衍生品,在市场上释放流动性,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也将吸引大量人气,加快低碳经济产业资金周转。

(四)强化人才培训

人才可以说是任何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低碳经济这种新兴经济,更需要有新型的人才作为支持,即而对于人才的培训,商业银行需要培养一支精通低碳经济的人才队伍,熟练掌握相应的金融操作和业务知识,同时在银行内部设立专门服务低碳经济的柜台,为企业提供便利。在业务开展后,配备专人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跟踪了解,定时汇报分析,有效防范风险。

三、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环境效益

低碳经济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每个国家需要以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低碳经济在不同的国情下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对资源和能源有着巨大的消耗量,而走低碳经济道路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此,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实施。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指的是利用更少的自然资源和更少的能源,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此提高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环境效益。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低碳经济:第一,温室气体的排放速度应当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生长速度;第二,实现零排放;第三,绝对排放量的减少。这三个方面的理解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追求的绝对的低碳经济,也就说实现零污染和零排放;而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们追求的目标是相对的低碳。也就是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在于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能够消除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政府在针对低碳经济的的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应当将温室气体的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速度相联系,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作为前提,通过有效的生物技术生源应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全面的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以控制石化燃料的消耗为主要的目标,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1.经济增长性。这一特征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也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体制;另一方面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应当以不会造成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作为前提。总之,低碳经济反对的是奢侈和浪费,在此基础上要保证居民生活水平不受影响。

2.技术创新性。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低碳技术,也就是说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这种背景下,要求人们要不断的加强对能源服务和技术的提高,同时要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这些都需要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来实现。

3.目标和谐性。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浓度,不会对全球的气温和气候造成巨大影响,不会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实现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保证不会影响到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基础上,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并且不断加大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及动因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目标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制定过程中,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第一,使能源的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都获得较大程度的降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利用当前较为先进的能源技术完成工业生产,减少加工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三,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不断地提升其在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开发力度,以此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第四,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的谈判和碳规则的制定,为我国工业生产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因

第一,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我国未来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能源供应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净增长趋势严重不协调,这更加凸显了我国减排形势的严峻。节能提效与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必然带来公路、铁路、桥梁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我国在减排方面遇到的国际政治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要树立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国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第三,不论从产业盈利潜力还是创造的就业机会来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朝阳产业,这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动因。

三、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

1.合理的调整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中,尚且无法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能够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加大力度,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将煤炭资源在传统的矿物资源中的比例进行调整,减少煤矿的比例。这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煤炭资源产生的碳排放,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开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当前,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其他的减排方式相比,通过扩大进口的方式来改善我国国内的能源结构是成本和风险都相对较小的一种途径。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对煤炭净化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开发力度,以此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提供基础。

2.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

低碳经济提倡的减少能源消耗的发展思想,不仅能够节约能源,保证工业生产有充足的能源供给,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技术的进步,提高环境效益。当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将能源效率的提高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发达国家在新能源的应用与开发方面,主要是将传统的能源燃料的清洁技术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我国也更加注重对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积极开发各种新型的燃料生产技术,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储存与开发。虽然我国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造成了能源强度的下降,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能源强度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开发空间。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另外,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燃料的供应都需要进行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科学化。

3.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低碳经济的理念需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理念和战略目标。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应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来考虑。着眼于未来30~40年的国际竞争力来培养。应制订国家战略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下降纳入考核体系之中。

4.积极参与国际减排活动

低碳经济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更加依赖于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以及环境效益的增加。与此同时,低碳经济在为国人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为发达国家也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和技术的专注,在国际上开展各种减排技术交流活动,正是一个有效的契机,我国应当积极地参与国际上关于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交流活动,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索取也逐渐的增多,由此而造成的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低碳经济也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成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低碳经济,有效地解决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问题,其核心的思想在于实现能源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此来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低碳经济也可以视为一场能源革命,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为基础,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旭.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0(19).

[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

[3]付加锋,郑林昌,程晓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内差异与国际差距评价[J].资源科学,2011(04).

[4]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J].节能与环保,2009(06).

[5]乔永平.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

[6]丁丁,周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03).

[7]国胜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第6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公共工程项目;项目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9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1―0069―04

一引言

近年来,“温室效应”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温室气体对环境巨大的破坏作用。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是产生于人们温室气体减排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之下。现在,低碳经济的理念越来越为国际国内社会接受与重视。而我国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时,由于较少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考虑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导致项目在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引起诸多的环境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在进行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时候没有考虑低碳经济理念,不能对公共工程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碳排放量、碳污染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评价。这显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不符合,也与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理念不相符合。

随着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投入的不断加大,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已经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现有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理论入手,在总结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特征以及现有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成果之上,分析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提出绩效评价的目标和评价内容,综合阐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2003年提出,只有短短七年。同时,由于低碳经济内涵丰富、涉及的学科广泛,如经济学、社会学、环境能源学等,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先后可见到国内外各方的多种定义。

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是市场机制下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以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模式[1]。这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李胜、陈晓春等人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实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低碳化体系[2]。付允等人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刘晔、耿涌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促进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模式转型和生活消费朝向低碳、节约、文明方式转变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方式[4]。

目前各国学者对实现低碳经济的模式和途径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微观的技术层面来研究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碳捕获和存储技术(CCS)( Barbara 和Katja,2009)、清洁发展机制(CDM)(Patrick 2008)[5]、碳信用额度交易等。我国学者除了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了详尽的研究之外,还从宏观方向研究探讨实现全社会低碳经济的途径,即建立低碳城市、低碳建筑。这些都是低碳经济内涵的扩展和延伸。

此外,低碳经济既然是一种经济模式,就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这种经济模式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影响。最新的低碳经济研究集中于减少碳排放、改变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Dagoumas 和Barker(2010)[6]利用宏观经济“能源―经济―环境”混合模型,以英国政府实现不同深度碳减排目标为例,通过建立模型表明不同程度碳减排目标对整体经济GDP的影响不同。

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低碳经济的内涵可以被认为是:通过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碳捕获和存储技术,提高碳生产率和碳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新兴经济模式。具体的发展模式包括建立低碳建筑和低碳住宅,发展低碳社区和低碳城市。三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

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可以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和企业管理的角度讨论。

(1)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目前,国内对政府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绩效评价技术的微观层面。李林(2007)利用平衡记分卡法、逻辑框架法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7]。罗辉(2007)认为公共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要从“3E+1F”原则出发来构造具有公共支出项目特点的绩效指标[8]。

(2)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关于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①不同类型项目的评价框架和评价指标选取。如John(2007)研究了香港地区合作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9]。②评价模型的选择,这是学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Gabriel & Rafael(2007)采用一个能同时衡量实际成本和时间的绩效控制曲线方法[10],Han(2008)采用6δ原则建立绩效改进目标和评价绩效改进的度量方法[11]。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3年第1期李林,朱沙沙等: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内涵探析 尽管目前的这些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这些理论和评价方法都没有结合低碳经济的特点,不适合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四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

绩效评价的内涵 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就是根据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明确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确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内容。(一) 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评价目标

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评价有其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直接目标是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衡量我国政府管理各项公共工程项目的效率,尤其是减少碳排放的效率,这样有利于加快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实现我国既定的碳减排目标,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碳交易主动权做准备。

间接目标是唤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的低碳意识。首先,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公共工程项目是由政府主导和管理,从低碳经济角度评价公共工程项目,能够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生态保护等低碳工程的建设,树立低碳消费的模范作用,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其次,社会大众是公共工程项目的参与者和被影响者,低碳公共工程项目宣传的低碳知识能够让社会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推动他们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和使用低碳产品,从而在全社会都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

(二)低碳经济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

(1)项目绩效评价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的趋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在建立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发展低碳公共工程项目、低碳建筑也应该成为公共项目建设的主流方向。所以,在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理念、设计是否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吻合。

(2)项目绩效评价更注重评价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以及项目完成以后对社会的影响。低碳经济要求项目的全过程都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经济也不仅仅只是针对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是否能继续使用清洁能源、新项目是否有利于周围群众低碳意识和低碳生活模式的形成等等问题,也要在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上体现出来。

(3)项目绩效评价要提高政策前瞻性,推动结构性改革,推进提高增长质量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应包含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环境、能耗等评价内容。同时对碳排放、新能源、环保等方面给予更大的重视。

(4)项目绩效评价需要一套碳排放评价标准来有效控制和降低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如,建筑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化石能源的利用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项目使用过程中的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碳排放量也很大,因此,在项目绩效评价的时候,就必须建立一套碳排放评价指标来有效控制和降低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三) 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评价内容

(1)技术绩效评价

技术绩效评价包括两个方面: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主要的指标内容:项目是否采用了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包括提高供能效率方面的技术和用能效率方面的技术,采用的程度如何。项目是否采用(采用程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应用技术;温室气体回收利用技术;废弃能源回收技术;二氧化碳清理和存储技术;资源节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项目中节能工艺的创新等等。

b.能源消费结构指标,即项目所消耗的非煤能源在项目消耗的整个能源利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众所周知,煤是含碳量最高的化石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非煤能源在公共工程项目的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碳排放量越少。在考察和评估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时,必须要考察这些内容:非煤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推广应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程度;节能产品、设备和机械的使用率等等。

(2)经济绩效评价

从表面看,温室气体减排、开发新能源等可能增加成本,但是它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够降低营运成本,又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排放量,能为项目赢得后发优势。低碳经济下公共项目经济绩效评价指标内容包括:低碳公共项目对所在地区的GDP增长的贡献率;项目周围居民绿色消费价格指数;能源结构高度化指数;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产值能耗;高新技术增加值等等。

(3)社会绩效评价

目前国内各个低碳城市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主要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中,希望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虽然我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但发改委官员姜克隽2010年5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可见,为了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公共项目必须建立科学的低碳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如项目能否引导群众使用节能产品、是否帮助群众树立了节能减排意识;是否有利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传播;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等技术进步对工业、建筑能源利用的影响;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效果;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对公众传播低碳意识的效果;对群众绿色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人文发展指数,包括人居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等等内容。另外可将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工业等指标融入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当中。

(4)生态绩效评价

根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可知,公共工程项目生态绩效评价的内容必须重点突出:项目直接产出物的生态环境绩效指标;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以及植树造林所增加的碳汇;项目对碳平衡的影响;项目对生态重建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影响;项目对周边景观的影响;项目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污染损失比重;废弃物碳排放强度等。

(5)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

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必须满足自然、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建立一些可以衡量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绩效指标。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这些方面:反映项目促进可持续人口居住发展的指标;项目对区域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对区域投资绿色GDP的贡献;项目对区域低碳可再生能源的贡献;能源创新能力的贡献;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贡献;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贡献;环境整体质量改善等等。五结语

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下,建立一套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将其应用到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以及绩效评价目标。最后从技术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绩效五个方面分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构建了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大体框架。当然,具体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还需要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在大框架的基础之上,建立实际可操作、详细的考评指标。 [参考文献]

[1]刘杨.低碳经济文献综述及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24-25.

[2]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4.

[3]付允,马永欢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4-17.

[4]刘晔,耿涌. 低碳经济认识探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123-126.

[5]Patrick Nussbaumer. On the contribution of labelled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of CDM projects[J]. Energy Policy,2009:91-101.

[6]A.S. Dagoumas , T.S.Barker. Pathways to a lowcarbon economy for the UK with the macroeconometric E3MG model[J]. Energy Policy ,2010(38):3067-3077.

[7]颜艳梅,李林. 基于平衡记分卡法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J].社会科学家,2007(1):168-170.

[8]罗辉. 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本量效”分析[J].财政研究,2007(7):44-47.

[9]John F.Y, Albert P. C,Chan, Daniel W. M. Development of a partnering performance index (PPI)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Hong Kong: a Delphi study[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 Economics, 2007,25,(12):1219-1237.

第7篇

关键词:低碳审计;低碳经济;审计监督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4-0094-03

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最大化地充分、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审计监督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应该发挥积极而重要作用。

一、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加强审计监督

气候变化,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与人类的活动有关,尤其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更敏感。由于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使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可以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比。能源的低消耗和高效利用是低碳经济的实质所在。开发新能源和实现绿色GDP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低碳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这种经济形态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手段,通过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使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以便减缓气候的变化,使人类能够实施可持续发展。

2003年,在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5年2月16日,1997年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有了法律依据。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标志着低碳经济将成为美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这将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在全球发展。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资金、技术和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总理在会议上表示,中国愿意同各方一道,以哥本哈根会议为新的起点,切实履行承诺,加强合作,尽早完成“巴厘岛路线图”谈判,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但是,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尚需要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还不十分清晰,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审计监督的漏洞需要补充和完善。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节能可能不减排、减排可能不节能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有可能对企业的决策产生误导。如果把不利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于企业发展中,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使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在这方面的审计监督还没能及时跟进,审计监督的方法需进一步创新和探索。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探索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审计监督新方法是客观需要的。

二、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审计监督方法创新

低碳经济审计的目的应该是督促被审计单位把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目标落在实处。所以,在实施低碳经济审计时,应该以“低碳”为核心,根据审计对象的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审计。

(一)建设低碳审计制度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是审计信息的重要特征。审计信息的这种特征对于补充市场缺陷,找出并纠正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审计关系中有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另一方面审计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力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通过建立低碳审计制度,可以规范审计主体的行为,有利于审计动机的转化,使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制度可以成为低碳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依据。为了对低碳消费成本和效益进行客观评价,需要建立信用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这样还可以加快低碳审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建立低碳经济的评价标准是实施低碳审计的关键所在。目前,在低碳消费审计监督方面,没有完善的标准可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的正确判断和决定,使低碳审计没有足够的依据可循,审计风险也会由此而生。在建立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时,应该关注低碳消费的某些特殊性。鉴于低碳消费在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可以使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具有现实性。在不同行业,低碳消费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在审计中也应有所区别。总之,企业只有做好结构低碳、基底低碳、方式低碳,才能满足低碳消费要求,企业应该发挥高新技术、低碳技术的作用,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更新改造;通过运用新能源使低碳消费得到实施;把低碳消费方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以此作为建设低碳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基础。

(二)强化企业低碳审计

建设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在短期内的付出将会大于收益。为了促使企业自觉开展低碳消费,需要强有力的监管,需要对企业实施低碳审计。企业低碳审计(企业低碳消费社会责任审计),是依据低碳审计标准,委托低碳审计主体,运用低碳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所承担的低碳消费社会责任,从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方面进行鉴证。经过企业的低碳审计,可以找出低碳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使企业实行低碳消费模式。

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变化有可能引发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可以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对相关人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鉴定(低碳经济审计)并应用其审计结果,调整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低碳经济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作为审计主体进行低碳经济审计。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它们将会把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嫁给社会或他人。这一外部性仅仅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办法彻底消除。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其权威性,组织税务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环保部门等单位进行联合审计,这样便于监督企业低碳消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在低碳消费社会责任方面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如果低碳消费对企业的产品销售产生影响或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获取产生影响,那么内部审计部门就应该对相关部门低碳消费的情况进行及时检查与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力保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优势。

为了提高低碳审计效率,需要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一方面,要目标明确。企业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出低碳消费的合理目标;明确低碳消费的社会责任,坚持节约与高效并存;明确企业低碳消费的管理目标,给出经营活动的预期效果;明确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保证高效率实施低碳消费活动。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把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贯穿于产品生产、制造、使用的全过程。

在企业的低碳审计方面,考察一个真正的低碳产业,一方面要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排放的碳量;另一方面要考察企业采购的产品是否为低能耗和低碳量,考察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链条上的碳排放量。对于一个产品的低碳性质,一是要考察该产品碳的直接排放量;二是要考察该产品碳的间接排放量,包括与该产品有关的配套设备、生产该产品时所消耗的能量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包括该产品在不同环节中的增加的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量。由此可见,在低碳行业中的企业未必就是低碳公司,在新能源行业中的企业也未必就是低碳公司。同样,某产品具有节能和减碳的效果,但其未必就是节能或低碳的产品。例如,广泛使用的太阳能能源,它的应用是非常环保的。但如果太阳能光伏产业采用的是单晶硅或多晶硅时,那么它仍属于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把这些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叠加起来,所形成的碳排放量就会非常大。而当太阳能光伏产业采用非晶硅时,所形成的产业则是低污染和低能耗。因此,企业可以借鉴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进行低碳审计。在低碳审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或事后审计的方式,发现的问题及时追究。企业的低碳审计,既可以通过政府进行审计,也可以由事务所进行审计。

(三)发挥财政低碳审计作用

财政低碳审计应重点关注财政预算草案的编制过程、追加预算的审批和拨付等环节、材料采购、设备购置以及减少排放、节约资源等方面。审计人员还应检查监督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对企业和社会实行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激励政策的情况,应该检查监督补贴资金的拨付情况。

对于各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审计,审计人员需要检查监督这些财政资金的使用部门在资金的使用上是否符合预算安排及低碳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选择的交通运输设备、照明设备、材料等,是否符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节能减排要求。在绩效审计方面,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节电、节油、节水方面的措施是否得力,成效是否明显,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是否发挥了国家机关应有的表率作用。

(四)做好低碳审计宣传

为了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应该做好低碳审计的宣传工作。采用正面宣传、从严处罚和公开披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适当的媒体进行宣传。宣传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并以审计机关的影响力,推广它们的先进经验。对那些管理混乱、浪费严重、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不力的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坚决给予从严惩处并曝光。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全社会倡导自觉节能减排,逐步建设成节约型社会。

(五)其他方面的低碳审计

1. 关于政府推行的低碳经济制度实施效果的审计,一是要把握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二是要为低碳经济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好服务工作。

2. 关于对低碳经济资金方面所进行的绩效审计。主要对资金预算方面、资金筹措方面、资金管理方面、资金使用方面、资金投资方面等进行审计,对其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做出评价。

3. 关于对政府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价,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是否合理、项目计划是否科学、目标执行是否有效等所做的评价。

低碳经济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地出现,低碳审计的方法需要作出及时的调整、更新和完善,使审计监督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祖达.碳审计在总体规划中的角色[J].城市发展研究,2009,(11).

[2]李兆东.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和内容[J].审计月刊,2010,(8).

[3]钱英莲,樊鹏燕.煤炭企业低碳审计内容与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1).

Research on Auditing Monitoring method Boosting the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Wang Weiya

(Auditing Depart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第8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来自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共识。我国从2007年开始布局低碳产业的试点工作,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们正在摒弃过去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机制,推动低碳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这一思想理念,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所提出的,主要是通过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以此实现减少温室气体的目的,保证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构建形成一种协调统一的状态。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是保护环境的必经之路,对于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达成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可以促使各厂矿、企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努力降低本单位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其次,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碳排放,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必然需要在技术上实现改革创新,促进各行各业在技术革新、创新改革方面加大投入,从而直接或间接推动产业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低碳经济还会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改变以往“小、散、乱”的局面,逐步形成“大、聚、合”的新型产业结构。最后,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切实减少能源消耗,对于提高能源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煤炭和石油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性资源,而这两类资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经年累月的消耗必将不断减少。一旦能源不足,则会威胁国家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保证能源安全。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一)在规划中纳入减排目标

降低碳排放,这既是责任,也是任务。到2020年,我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需要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我国对世界的承诺。要实现这个承诺,就需要在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将节能减排的目标纳入其中。对于社会上的各个企业、单位、机构来说,也需要将减排目标纳入到发展规划中,从短、中、长三个阶段制定目标,使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到井井有条。

(二)树立典型引导效仿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很多行业都是高碳经济,依靠能源的消耗来换取经济利益,这样虽然可以一时间获得利润,但是却难以长久维持。发展低碳经济,虽然很多地方都有了认识,但是如何发展却还不是很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树立典型,分享经验,引导其他地方合理效仿,结合地区实际发展符合本地的低碳经济。比如,深圳就是国家住建部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在深圳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这就可以以深圳为典型,将这些经验和方法向全国推广,号召其他城市学习深圳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本地实情,快速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

(三)构建专门的监督机构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监督管理。毕竟市场这么大,低碳经济发展得怎么样,这是很难从表面上认知的。需要通过监督管理工作,获得各种调研数据,才能从这些数据背后,分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各个地方就需要建立起专门的低碳经济监督管理部门,对市场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实时进行监督。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展开管理,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单位做出改进,及时消除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

(四)建立健全制度和政策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也离不开配套政策的指引和扶持。首先,在制度这个方面,要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指导制度,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目和意义,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规划,突出不同行业的责任。同时,还要加紧相关政策的建立,比如人才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吸引高精尖人才汇聚,为技术创新和产业重组提供人才保障。完善土地使用配套政策,为产业转型打下基础。建立资金保障制度,为发展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等。通过制度和政策上的双重保障,为低碳经济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发展低碳经济,舆论宣传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不少企业未能形成认识,尤其是社会上的普通民众,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非常有限,这样的状况急需改变。所以,要通过舆论宣传手段,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推广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切实参与其中。

三、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必然趋势,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言。在具体实践中,要将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纳入总体规划,树立典型,建立监督管理机构,完善制度和政策,做好舆论宣传,创建一个良好的低碳经济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洪波.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效率测度及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6):116-119.

[2]谢志祥,秦耀辰,沈威,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7,37(03):1-9.

第9篇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低碳经济;战略目标;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097 — 02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规模庞大的企业群,地方经济的发展受到能源与环境方面的压力,突显出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低碳经济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齐齐哈尔市要保持经济和社会长久和谐发展,必须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机制。根据复杂科学理论,低碳经济系统本质上属于复杂巨系统,一个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系统由三部分构成:作为系统运行的主体——生态经济系统;作为运行的支持系统——绿色能源和环保技术;以及政府作为保障(如图1所示)。〔1〕本文基于低碳经济系统的视角研究齐齐哈尔市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战略目标和保障措施。

一、齐齐哈尔市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齐齐哈尔市低碳主体系统存在的问题

1.能源结构单一

齐齐哈尔市冬季长而且寒冷,因此供暖需求较大,煤炭的消耗远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其能源结构较为单一。另外,齐齐哈尔市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均不能自给。比如:天然气加油站只有二马路和南市郊。

2.产业结构不合理

(1)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大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组织结构是“大而全”“小而全”形式,大企业本地区专业化配套产业集聚作用不强,社会化专业化协作生产程度差,大企业对本市经济拉动小。

(2)工业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外缘不断向延伸,很多工业企业分布在中心城区,工业布局分散、零乱,未能及时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工业园区。

(3)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存在“大企业发展难,小企业难发展”的现象。大企业的产品,如机床、铁路货车、轧钢设备等产品水平基本为国内先进,提高档次需要的科技、固定资产、资金投入偏大,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小企业规模太小,原始资本积累还没有完成,不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4)地方财政对工业扶持力度小。近年地方财政对工业企业基本没有资金投入,国家出台的一些税收和融资扶持政策,因企业存在债务冗员等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政策享受不到,影响工业企业发展。

(二)齐齐哈尔市低碳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

1.节能技改资金缺口问题

节能技改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难点。

2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到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严峻形势,齐齐哈尔市的一些涉及出口和国际生产的部分企业效益受到很大冲击,节能技改资金供应不足,严重制约着企业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节能技改工程的建设上马。

3.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发展齐齐哈尔市的经济来说,迫切重要,但是政府、企业到社会公众普遍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部分企业依然没有摆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GDP的提高,却忽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甚至还有些企业被明令并停的设施,依然明关暗不关的现象,检查时关闭,检查后偷开、偷排,这些现象屡禁不止。

4.市民对节能减排的参与不够

从齐齐哈尔市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来看,仅停留在重点县区、重点企业的减排上,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不高,程度不高。如果公众参与意识提高,通过舆论等手段监督到位,也会使很可能使一些企业偷开、偷排现象有所收敛,减排的效果会明显提高,而不是流于形式。

5.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新能源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性和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新能源产业的资金投入较为谨慎,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从而限制了新能源产业自主研发的进程,严重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三)齐齐哈尔市低碳保障系统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短期受到的损失严重

节能减排工作关系到企业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到政府绩效指标的考核,关系到员工安置、经济补偿、债务清算等善后处理问题,工作难度大。齐齐哈尔市为了节能减排工作需要淘汰和关停的对象,通常是主要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淘汰工作阻力太大。因此从政府到企业因以上的财政税收压力对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不力。

2.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

齐齐哈尔市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但是总体上看来,其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还需完善。如新能源规划与能源总体规划之间脱节;新能源的各种优惠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性等。要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还需加强整体规划等相关制度建设。

二、齐齐哈尔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齐齐哈尔市在低碳经济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因此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本文根据系统科学对齐齐哈尔

(一)长期目标

1.制定具体的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效目标

到2020年把煤炭资源在总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降到50%以下,到2030年把煤炭资源在总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降到40%以下,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比例。把总量能效控制目标分配到各个产业,通过合理的分配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

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到2030年,齐齐哈尔市基本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化。由于资源过度消耗,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这个转换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必须做好每个环节,最终实现完成模式转化。

3.建立比较完善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到2050年,把齐齐哈尔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碳的排放,加强低碳社会的建设。

(二)中期目标

1.加强能源市场管理,深化能源市场体制改革。齐齐哈尔市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根据自身情况优化能源市场结构,保障能源市场安全,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2.通过合理引导社会能源需求,来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一个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的管理体系。

4.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体制。

(三)近期目标

1.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齐齐哈尔市必须继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来应对能源短缺、能源安全等多种问题。

2.改变不合理的能源结构现状。化石能源仍然是齐齐哈尔市消耗的主要能源,这是齐齐哈尔市碳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这些能源的消耗比例,最终把化石能源淘汰出历史舞台,实现碳的减排。

3.大力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齐齐哈尔市必须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加强企业间、省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在新能源技术上的实现突破,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能源利用道路。

三、齐齐哈尔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构建

为了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构建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系统,需要有效的战略保障机制,具体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立法扶持和财政支持

立法和财政支持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建立健全能效标准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规章制度;其次是实施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在财政预算中增列低碳经济发展预算支出项目,建立政府低碳经济投资增长机制,明确政府低碳投资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二)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

实施碳交易,即政府对一个部门或者企业规定温室气体排放的上限并派发许可证,如果企业的排放量低于这个量就可以将剩下的指标放到碳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而买方就是那些超出许可证上限的企业单位。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碳排放的问题,通过将利益从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转移进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交易的市场机制能够克服强制性限制以及自愿性的不足,更好地推动湖南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从生产和生活的角度来看,生产最终产品的中间过程是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降低中间需求的碳排放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手段。齐齐哈尔市应向“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方向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劣势企业。用现代科技改造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降低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降低单位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高耗能行业和高能耗产品的比例,促进节能和高能效产业发展,并最终降低GDP的碳强度。

(四)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和低碳产品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支持,特别是齐齐哈尔市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更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强有力的保障。目前齐齐哈尔市能源结构以传统的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资源为主,而水电、核电、风电等低碳能源所占比重很小,发展低碳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空间很大,因此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对降低或减少碳排放具有直接、明显的作用效果。

(五)加大超额排放的惩罚力度

对于超额排放的企业要加大惩罚的力度,务必使碳排放权交易的成本要小于惩罚的额度,这样理性的人为了使成本最小就会自觉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地防止了非法交易、私下交易和幕后操作等行为。此外,基于配额的交易数量渐渐增多,交易法规必须根据交易变化积极应对,细化二氧化碳排放的各项法律法规,包括温室气体排放许可、分配、收费、交易、管理等内容的规定,符合齐齐哈尔市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加强企业间合作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在政府总体发展规划支持下,一方面鼓励工业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一方面支持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形成自主低碳创新能力。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七)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

提高民众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齐齐哈尔市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倡导低碳生活。通过合理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的空间布局、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改分散供暖为集中供暖、改变建筑材料及建筑结构等手段;推进新建筑节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符合国家认证标志的节能产品;强化政府对节能的监管、引导,促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抓好农村节能,大力开展沼气发电,推广省柴节煤灶;鼓励购买节能小排量汽车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