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0 10:51: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教育政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Analyze of the Education After Junior Middle School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Based on System Theory
QIAN Xue
(Education School,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Systems Theory is a subject to study the general pattern of researching system, structure, and principle。The education after junior middle school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is a social project. Government, schools, and families should corporate to solve this question.
Key wordsSystem Theory; rural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education after junior middle school
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就业,其子女也随父母到城市读书和生活,在流入地长期居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二代移民”。受户籍制度和高考政策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日益凸现。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政策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个利益主体,只有各方力量协力配合,构建相关的因素模型,多元化的观察这一问题才有取得突破的可能。
1 对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的系统论认识
所谓系统,简单的说就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政策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由政府、学校、企业和家庭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开放系统。政府、学校、企业和家庭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职能,但它们又不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而是与外部环境有着复杂联系的开放系统,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首先要认清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于是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在城市生活p生产相对稳定后,一部分人把生活在原籍的子女接入城市读书和生活,此外他们还在城市生儿育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二代移民”。在义务教育阶段,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办法来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利,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在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不断取得成效的同时,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的问题却日益凸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文件规定,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成了教育政策系统的一个盲点和断层区。搞好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其次要认清“二代移民”的独特性。与农民工子女的父辈不同,一方面“二代移民”有着不同的生活追求和心理预期,他们是未来的城市新公民。当他们较多的体会到与迁入地人群的生活地位差距时,在心理上会产生更多的被歧视感,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另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大,初中毕业的农民工子女正处于青少年期,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上海市对外来务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显示,初中毕业后继续读书是农民工子女及其父母的主要意愿,而在流入地继续就读是农民工子女的主要期望。①所以创造条件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接受初中后教育,已经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了。
2 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的主要障碍
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也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系统,教育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要依赖外部环境,要时刻与外部环境保持物质p能量p信息的交换。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等各个利益主体。下面我们就从系统论出发来探讨影响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的主要障碍因素。
2.1 制度性因素的限制
(1)户籍制度的限制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首要障碍。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几乎所有的省市都明文规定,当地高中(含中专,技校,职高)只接纳有本地户籍的初中毕业生。虽然部分地区有所松动,但成效不大。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不能享受与本地学生接受初中后教育的平等权利。教育制度的颁布实施和户籍制度也有密切的关系,教育福利直接与户籍本身挂钩。由于初中后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非本地户籍人口没有纳入当地的教育财政预算,难以享受到优越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福利。②
(2)高考政策的限制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初中后教育的主要障碍。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严格执行按户籍报考的规定,非本地户籍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这说明,即使农民工子女有幸在流入地高中学习,也无法在当地参加高考,只能回原籍参加高考,而各地的课程设置不一致,教材也大不相同,而且有的省市实行高考自主命题,这就使得回原籍参加高考的农民工子女面临巨大的困难,使得他们高考困难重重。
2.2 财政性因素的制约
由于初中后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国家缺乏针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经费投入。地方政府预算也只考虑了本地户籍的教育经费。所以幸运进入高中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除交纳学费、杂费外,还要负担一笔借读费和择校费。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家庭处于城市贫困群体中,根本没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学习费用,只能对高中阶段教育望尘莫及。
2.3 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1)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大多数农民工都希望孩子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对进入高中学习有较高的预期。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比较稀缺,高中学校的规模受到师资、校舍、经费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无法容纳数量众多的农民工子女。所以学校处于自身因素考虑设置了较高的入学门槛,来限制进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和质量,使得众多的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流入地高中学习。③
(2)与高中教育资源短缺不同的是,职业技术类学校资源相对宽松。目前部分职业类学校存在生源不足的现象,职业类学校的教育资源仍有较大的剩余空间。这就形成了一个结构性的失调问题,一方面高中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职业类学校还存在生源不足的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可以考虑在职业类学校就读,即充分利用了职业教育资源,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初中毕业后的教育问题,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和职业技能。
综上,我们从制度性因素的限制、财政性因素的制约,以及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的主要障碍。可见各个因素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互交叉的。所以我们不能独立的来分析每一个问题,而是要综合起来考察事物,把它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来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3 系统论视野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探析
目前,针对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我国部分地方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反映出了地方政府对解决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的重视。但要全面解决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的问题,仅仅靠地方政府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从一般系统论出发来综合寻求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使得各方力量协力配合来解决这一城市边缘群体的教育政策问题。
3.1 采取分层推进策略,逐步打破户籍限制,为农民工子女接受高中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采取的严格户籍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倾斜性的诱导政策,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放松对户籍的限制,分层分步骤地从户籍制度逐步向居住证制度过渡,逐步打破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限制。有选择地放宽对农民工子女进入高中的入学限制,使高中教育资源更有效的发挥作用。这样也许短期内会引起大量的农民工子女为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涌入城市,引起对教育资源恶性的争夺。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来规范准入的标准,设置一定的条件,满足条件的人才能获得本地居民所享有的教育权利和利益。④
3.2 充分利用职业类教育资源,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便利
在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各行各业对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中等职业受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着眼于满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就业需求,中等职业教育无疑会成为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一个重要选择。因此,政府和职业类学校要采取措施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便利,降低入学门槛,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途径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问题,多方位多渠道的吸收民间资金,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以此解决教育经费问题,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便利。
3.3 建立法律保障机制,从法律的高度来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权利
教育是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前途的事业,农民工子女属于城市的边缘群体,政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权利。政府在建立法律保障机制时要考虑种种因素,以及防范特殊问题的发生,是一个有待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吴晓燕,吴瑞君.大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初中后教育的现状p问题及难点分析―基于上海市的专题调研[J].教育导刊,2008-12(上半月).
②雷万鹏.从多元需求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一“、情境”激趣,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具辅助教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成为教师教学“好帮手”的同时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氛围更加轻松,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普遍应用也给初中政治教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的书本内容以充实丰满、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音乐、视频中引发其情感体验,从而迅速地理解课本知识并形成深刻的记忆。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初中政治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吸引力。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节内容的开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段充满生命气息的影像,影片中既有新生的婴儿,也有地震、洪水来袭的场面;有人群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的景象,也有一些捕杀野生动物的冷酷场景……通过多媒体影像绘声绘色地全面展现,促使学生们在观影后更加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实践证明,在如此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是传统政治教学所不能比的,学生在内心触碰中也将感受到学习政治的魅力。
二“、案例”导学,合理选择典型案例深化教学
由于初中政治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就对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还要创设一定的实践环境让学生来实践,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案例教学法作为政治课程中普遍适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教学期望,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案例引入和讲解,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最终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此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更加频繁,讨论更加激烈,这些有利条件使得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朝着可喜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才会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例如,在教学“法律护我成长”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学生身边的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事案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违背了什么法律,形成了怎样的危害,从而帮助学生深化法律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时政”促思,密切关注时事热点巩固教学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探索;实践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初中政治课程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试只是对学生能力考察的一种形式,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宗旨并没有变。因此,在教学中要一如既往地贯彻新教改的理念,逐步改变教学方法,禀承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在政治课堂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1.让学生切身感受,自我认知,加深理解。
初中学生虽然在知识层面有一定积累,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比较固定的校园生活使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社会生活经验相对不足,如果只是依靠想象来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困难的。《课程标准》增加了与学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力求把大道理的灌输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的传授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学生当前和未来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知识为载体,渗透政治,经济,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教育。因此,我在教学 中尽可能的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来领悟课本知识。
如在教学《保护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时,我准备了一些道具,请几个同学分别来体会残疾人,老年人生活上的不便:让同学蒙住眼睛扮成瞎子远处取物;让同学扮成聋哑人表达复杂意愿;模拟老年人拄拐杖与其他同学比速度――看到同学的情境表演,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伸出援助之手,纷纷表示要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帮助。其他课程中,我也根据课标要求,能模拟的情境就不用语言表述,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来认同观点会让他们记忆犹新,远比教师满堂灌的效果要好的多。
2.组织学生走访调查,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同一种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学生参予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序言中明确提出:要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基于这种要求,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使课堂的外延不断扩大,使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不断拓展,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研究,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还原,在生活中领悟课本知识,继而用理论知识去指导生活行为。
如在教学《适合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时,我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家庭成员的收入与支出情况作了系列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活动,使学生明确这些信息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真实性,增加了教材的可信度,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切都源于我国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采取课本与学生手中资料相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理论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今天,人才已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作为对学生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的主力军,必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大力倡导课本知识引导下的创新思想,创新行为。
如在教《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时,我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是:体现民族精神的特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形式是模拟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完美假期”的节目形式,让每组参赛者将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进行简介、评价,小^众们投票选举出最佳设计方案,创新设计方案等……同学们各显神通、集思广益,有的组设计“井冈山革命老区教育游”,有的组设计“体验游”,有的组设计“四川藏族文化特色游”……
此次活动在独具特色的形式中,让同学们去体会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精髓,学生深入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在过程中不仅将课程标准的具体知识贯穿其中,更使同学们的收集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设计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课堂效果非常好。
同时,我们也适时搞一些小规模辩论赛等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如讲到《走艰苦创业之路时》,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组织了一场关于艰苦奋斗的辩论赛,正反方分别抽取过去物质条件差、环境艰苦、生活困难提倡艰苦奋斗是必要的、现在物质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就不必要了等题目,正方陈列了发扬艰苦奋斗的诸多理论。思想政治课通过一系列辩论、演讲活动,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竞争与合作精神。
4.精讲释疑,提升层次。
在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到精讲点拨,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层次。教师在精讲点拨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突出重点、难点,理清思路、方法。二是要讲清疑点和易混点,必要时可联系现实进行讲解,并分析个别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防止的办法等。三是要及时补讲学生在“三论”交流中存在的与教学重点、难点有关的“遗漏点”、“忽视点”,从而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四是要强调德育的落脚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品德实际,进行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结束语:
总之,在不断深化与优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政治课实效,朝着素质教育目标大步踏进。
【参加文献】
一、德育教育在常规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首先,德育教育应在初中政治常规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应注意的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德育教育内容在政治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如果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传授抽象的知识概念,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效率。所以,政治教师必须将学科与实际相结合,利用生动形象而又具有丰富道德内涵的典型事例、时事新闻、历史典故等,使抽象难懂的知识通俗化、具体化与生动化,将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科学、全面地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自立自强》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名人自立自强的事例,如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青年舞蹈家刘岩自强不息、台湾脑瘫画家黄美廉成才之路等,让学生在搜集与讲述、讨论与探究之中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
二、德育教育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渗透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德育教育也应利用多媒体教学实时互动、声色并茂的优势,使学生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有效强化,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例如,在教学《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节时,笔者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京剧、皮影戏、瓷器等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使学生为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而感到震撼,同时产生思想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这样一来,原本枯燥、抽象的政治教学内容一下就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可感了,让学生很好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德育教育在社会实践教学中的渗透
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类学校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与社会零距离接触的重要方法。初中政治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学习、生活、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参观访问活动、调查实践活动,充分关注家乡的人文特征、风情风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优秀思想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学生分组的形式,采取竞赛比拼、分工合作等模式来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参与、善于竞争、乐于探索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竞争、合作、发展的乐趣,使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德育教育在师德示范作用中的渗透
在初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学生眼中,教师往往是知识渊博的智者与学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是否具有优秀的教学水平与高尚的道德情操,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树立起远大的目标与理想。
可以说,只有在教师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下,学生才能对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合理的调整,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祖国21世纪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应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问题
1.1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
经济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经济收入的有限必然导致教育投入的缩水。尽管国家特别关注教育问题,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但是,对于有些农村学生家长来说,在家务农或者外出打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的经济收入一直呈低水平,对其子女上初中、高中、大学的经济支持度就低。
1.2“读书无用”思想泛滥
近年来,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打破了过去上了大学就包分配、吃国库粮的格局,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统一包分配,而是实行“双向选择”,机关事业单位招录都是“逢进必考”。也就是说,举全家之力供养孩子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找得到好的工作,这种现实严重挫伤了农村家长希望孩子读书成才的积极性,使他们滋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
1.3 思想政治课中考分值比重小
随着中考体制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小,无论是在教师眼中还是在家长和学生眼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成为名副其实的小科,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视程度降低。例如,2011 年临沂市中考,总成绩860分,思想政治课50 分,还不到总成绩的6%,分值比重很小。
1.4 思想政治课教师力不从心
由于思想政治课在中考中所占分值有限的缘故,平时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间安排相对不足。不论是自习时间还是辅导时间,见到的往往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教师的身影。
同时,有些教师也给学生灌输学习思想政治无用的思想,致使思想政治课学习时间被占用现象时有发生。
1.5 学生歧视思想政治课现象严重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程受到学生的严重歧视,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即使是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做数学题或者学习其他科目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思想政治课学习量很难保证。 转贴于
2对策
2.1 多种措施提高农村经济收入
2.1.1 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对农村农民经济扶持和帮助力度,为农村子女上学提供可靠经济基础和保障,缩小城乡差距。
2.1.2 农村农民积极进取,抓住国家的一切惠民政策,如种粮补贴、生猪养殖贴息贷款等好政策,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努力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等,为家庭增产创收。
2.1.3 积极响应国家的好政策,主动争取国家的各种贴息贷款,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从而使他们各自的家庭收入逐年增加。
2.2 强化教育,杜绝“读书无用”思想
读书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举措。即使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实行统一分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不管在哪行哪业的人都要有较全面的知识。成才不在于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 转变教师思想政治课教育观念和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观念
2.3.1 转变教师思想政治课教育观念。尽管思想政治课在中考中占有比较小的比重,但是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一样重要。一方面,利用校内的资源,如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来扩大自己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争取和利用校外现有的资源,如去当地的公安派出所、法庭、工商等部门,看看他们是如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来维护国家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从而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方面的知识;把课堂知识用来指导社会实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与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为教师讲课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排忧、解惑,才会使学生感到政治课的实际用途。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45-02
在现阶段的新课改背景下,要全面倡导创新教学,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初中政治作为教育教学的学科之一,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课堂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抓住改革的衔接,树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好的在初中政治中进行理性思维以及对想象能力的有效培养,以此来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一、兴趣是关键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唯一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有趣的导入形式来进行教学。所谓趣味是吸引学生的良好途径,有趣、和谐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开心、愉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性,让学生发散其思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礼貌”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类似的环境,如巧遇教师的这样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应当如何处理呢?再如:教师在讲解中,应当向学生仔细说明所谓礼貌是什么,怎样才算是礼貌的打招呼,为什么要进行礼貌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言传身教,也是一种良好的新课导入形式。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视频以及图画来进行新课导入,这样能顺利的将学生代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各种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更有兴趣,尤其是初中政治教学,其本身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讲课再是枯燥乏味,那学生学起来就会毫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让初中政治课更加充满趣味,并以此来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及有效地提升初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现代学生之所以对初中政治学习食之无味,主要是被应试教育所束缚,因此,在现代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务必让学生改变这一观念,真正理解政治教育的宗旨,全面地感受初中政治的良好魅力。
二、生活化的初中政治教学
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正所谓“教育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因而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时应当充分落实其教学,彻底的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礼貌的重要性”这一章节时,大多数独身子女并不能充分理解礼貌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才算是礼貌?他们往往会单纯的认为说谢谢就算是礼貌,但是礼貌的范畴并不仅限于此。这样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让学生间进行相应的情景模仿,让学生亲眼看看何为礼貌,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到礼貌的重要性,然后从学生本身拓展开来,让学生彻底的明白礼貌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形式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将学生引入积极思维问题的状态中。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时,教师当堂进行法律讲解,让学生来判断是非对错,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错”,此时有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是对就是错,是不是有其他角度来看待整个问题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法律角度的思考,此时,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学生会以极高的热情进行教学内容学习。这样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激发其求知欲,并且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再如:教师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劳动的可贵”这一章节时,大多数城里的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劳动是什么,什么样的活动算是劳动。他们往往会单纯地认为打扫家务就是劳动,但是劳动的范畴并不仅限于此。这样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把学生带到学校旁的乡间,让学生亲眼看看农民进行劳动,看谷子和麦子是怎么被打出来的,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农民的重要性,然后从农民本身拓展开来,让学生彻底地明白劳动的重要性。正如人们常说的“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实践于生活,学习于生活。课堂仅仅只是学习的一小块地方,而课堂上,我们进行的不仅是学习,更是生活!所以,快乐愉悦的生活,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认真学习。活跃初中政治课堂,体会政治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教育教学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应当充分积极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更加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教学更加生活化,倡导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逐步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初中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以此来提升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明凤.有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1,(35).
[2]叶晓燕.试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海外英语,2011,(02).
关键词:初中政治;政治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79-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学生的教育已经不止停留在传统的知识教育阶段,政治教育也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教育除了要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之外,还应该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初中教育中,尤其应该要加强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的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比较多,在具体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将挑战变为机遇,促进初中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整体水平。
一、初中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当前社会和经济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学生的思想受到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初中教育中加大对政治教育的力度,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设以及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学校都加强了对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当前的初中教育过程中,在课程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给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空间以及时间。在很多初中的教育工作中,都将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必修课程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治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初中也加强了对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师资力量上有一定的投入,配备了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很多学校还加强了心理中心的建立,为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为初中的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必要的条件。虽然我国初中对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仍然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初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当今很多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常常容易养成个性较强的性格特征,加上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其思想道德品质不过关,对政治教育更是没有深刻的概念。当前一些诚信问题和不讲道德的行为在初中学生中还时常有出现,这些都是政治教育工作不足带来的后果。另外,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进行初中的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作保障。当前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师更注重科研,而忽视了学生的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导致初中政治教学水平受到影响。
二、初中政治教育对策
1、提高对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的重点主要在教育的手段上,传统的教育都是依靠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教学管理实现的,缺乏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新形势下加强初中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对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首先要对初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状况进行准确的了解和定位,对于一些少数的但是影响很大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要进行解决,注重思想教育的整体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思想品德理论课仍然是初中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这门课程的教学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出发,因人、因时、因地而宜,并且要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制定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得政治教育工作能落实到实处,如何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是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政治教育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入心理的辅导,比如开展团体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团队的活动中改变一些行为方式,不断改善人际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再比如进行个人心理辅导,则是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展开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把握学生的问题关键点,开展有效地引导。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有助于初中学生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此外,在日常教育中要将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往一个合格人才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方向靠拢,还要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开阔眼界,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3、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性
在初中的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比较切合实际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各种热点问题分析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调动学生对政治教育课程的积极性。这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实践。当前初中的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通病就是缺乏时代感,侧重于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脱节。往往导致学生对政治教育课程提不起兴趣。因此在初中的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要贴近生活,跟着时代的脚步,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对于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思想观念以及行为,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防止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侵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另外,还要将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结合,利用学校的各种文化平台进行充分的宣传,比如校刊、橱窗、广播等,都是进行文化宣传的重要场地,对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在初中的教育过程中,政治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程不断加深,当前很多初中都在积极改革政治教育方法,针对当前初中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层次。
参考文献:
[1] 郭树奎.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情,2012(12)
关键词: 英语学习 焦虑症 体现 对策
“情感态度”作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已写入《英语课程标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积极情感的参与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抑制、沮丧、怀疑等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一、焦虑症在英语学习中的表现
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情感可分为两种:促进性焦虑和妨碍性焦虑。适当的紧张可能会使学习者保持一种特殊的、活跃而敏捷的状态。这种轻度的、不能完全放松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外语学习。但过度紧张就会形成退缩性焦虑,从而阻碍或影响学习者成功地掌握外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了焦虑症的以下症征。
1.课堂焦虑。
在课堂中常表现出退缩躲避行为。如胆小害羞,过于拘谨;不开口读书,有由于受挫或发不出或发错某些音而产生被批评、被取笑的心理障碍;怕老师提问,回答问题时会发抖甚至出冷汗,担心一旦出错被嘲笑等。
2.作业和考试焦虑。
表现在不会做作业又不得不做,为了应付而随便乱写;听说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
3.交际焦虑。
沉默寡言,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不敢正视对方,心慌脸红,过度焦虑,甚至有意退缩躲避。
4.评价焦虑。
过于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缺乏信心。
二、形成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
1.学生的性格特征。
性格内向的学生自信心不足,不善交际,适应环境困难,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课堂上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易被唤起。性格外向的学生反应敏捷,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易适应环境,不介意别人的评价;课堂上比较主动,学习积极性容易被唤起。但无论是什么类型个性特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因受挫而产生心理压力,压力就会带来焦虑,焦虑则使学生陷入紧张、害怕和不敢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情绪中,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再加上独生子女的意志薄弱、受挫能力差,更容易产生焦虑情感。
2.学生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情绪有很大影响。和谐、温馨、舒适的教室,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教学环节;如果进入竞争和紧张的教室,看到板着脸的老师,焦虑之情会油然而生。
3.教师的负面影响。
教师的课堂行为和态度也是引起学生学习焦虑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还没有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氛围异常紧张;教师给学生任务的难易度也会导致焦虑;有些教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缺乏容忍,学生一犯错误就呵斥不止,这也是加重学生课堂焦虑的重要因素。
患有焦虑症的外语学习者往往自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够,用消极的方法来避免犯错误,整个学习是在一种压抑的心境下进行。这种心境会阻碍外语学习的进步。
三、降低或克服英语学习焦虑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见学生的焦虑情感在英语学习中的副作用非常突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尽可能减轻甚至排除其消极的情感态度,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克服焦虑而产生的心理屏障。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教会学生克服或减轻焦虑症的方法。
(1)深呼吸,尽量使自己的肌肉放松。当发现自己比较紧张时,可以进行几分钟的深呼吸,然后用意念来使自己的肌肉放松。
(2)自我心理暗示。自己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学好英语,犯错误没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有信心改正并完成任务。
(3)倾吐自己焦虑的心情。根据心理学的原则,将不愉快的心情倾吐出来,是摆脱焦虑不安的第一步。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也可以向自己的好友、老师或亲人诉说。后一种做法可以得到亲朋好友的安慰和劝告,对降低焦虑程度有更好的效果。
(4)哼唱歌曲。轻轻地哼唱某些歌曲或随意的某些旋律,不用刻意记歌词,不用多好的嗓音,用“滴答滴答”代替即可,想怎么唱就怎么唱,能开心放松就好。哼唱可以释放心中怨气,冲淡不和谐的气氛和情绪。
2.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情感教育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者在课堂中更易形成焦虑。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如可以适当降低条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较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进行小组活动时,多走近他们中间与他们互动,使其在课堂中获得成功,树立自信,消除紧张不安,形成坦然心定,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非消极避让者。
3.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降低学习焦虑。
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焦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应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友好、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松自己,积极大胆地说英语,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的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组织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总结讲解,化难为易。同时,教师传统的权威性教学会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互教互学,让教学成为一种互动的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样有助于每个学生都能放松地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过程。学习者和教育者的情感因素对教学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会并运用好一门外语。因此,不论是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应该充分重视情感活动管理,促进认知过程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阅读课文;整体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56
一、引言
英语阅读能力作为一项语言技能在《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有着明确的分级目标和教学指导意见。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其中五级为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五级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有以下几点: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要达到新课标的五级阅读要求,探索初中英语阅读课文教学的策略至关重要。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文教学现状
1. 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养成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就是“逐字逐句”翻译,忽视了语篇的整体思维和写作意图。这样的教学方法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一味地在被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自主的思维意识,从而导致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制约。
2. 没有给足学生充分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一堂初中英语课,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在这四十分钟里,教师一系列的教学目标。从生词的导入到词组、句子,再到课文,很多方面教师都想面面俱到,导致整堂课都在赶时间。很多教师往往限定学生的阅读时间,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完成语篇的阅读,没有给足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语篇就只求快,不求精,不能很好地体会文章的精髓,阅读兴趣就会慢慢减弱。
3. 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应用
很多教师会有一个误区:以为把语篇中涉及的所有语言知识讲解到位,学生就会根据这些语言知识答题,那这篇文章就学会了,忽视对语篇本身的阅读和思考。这种误区会阻碍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 缺少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培养
教师把重点过多地放在语言知识上,弱化了对语篇的阅读和思考,缺少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培养。忽视学生自主阅读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学生阅读习惯出现一些问题:有声阅读、手指逐字逐字指着阅读、一碰到生单词就退缩或查词典等现象。
5. 忽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学生课内阅读时间有限,因此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如果忽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指导,会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选材和难易程度上出现偏差,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初中英语阅读课文整体教学实施建议
1. 注重阅读课文整体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目的在于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注重阅读课文的整体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整体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设计的每个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设计情景尽量真实。要有具体的操作要求,难易程度符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太简单,学生则认为没有挑战的意义;活动太难,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和积极性。因此,“跳一跳,能够到”的活动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学习知识既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整体教学活动应包括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过程,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同时,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加强整体阅读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篇阅读的整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整体阅读策略的指导,理解英语句型的结构和语用功能,初步运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等。培养良好的英语感知能力和语言学习习惯,如碰到生单词,学生应该通过上下文的意思推测生单词在文中的意思;形成无声阅读语篇的习惯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和示范不同的英语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不断地尝试各种新的阅读策略:克服逐字读,尽量扩大视距,也就是《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二级中提到的“按意群阅读”;寻读所需信息;寻读具体细节等。指导学生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寻找主题句,并运用主}句去推测、揣摩作者意图,运用归纳、对比、演绎等技能,运用背景知识去探索、挖掘语篇深层含义。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深入地体会作者的语气和感情基调。比如,作者是赞同、反对、否定、疑问、厌恶、惊讶或讽刺等,以及句子后面的标点符号:句号、感叹号等。再如一些关键词、形容词、副词等,都有利于推测语篇的深层含义,不断地提高和改善整体阅读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初中英语阅读课文整体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1. 阅读前导入
导入是语篇教学的重要前提。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语篇。导入的方法多样:有故事讲述法、师生问答法、英语歌曲欣赏法、英语电影欣赏法、语篇背景介绍法等。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备课、熟悉教材、设计好精彩的阅读前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笔者以一堂浙江省“百人千场”活动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8 How to survive(生存)on the Island ? Unit 8 Section A Period 2 (3a-3c),杭州东城中学钱佳筠老师的公开课为例,详细阐述一下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文中实施整体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钱老师先创设一个情景:假如你乘着一艘豪华游轮在旅行,听海风的声音,还有海鸥在海面畅游,钱老师播放了一个音频,让学生闭眼,想象自己就身在其中,很惬意,很享受。突然之间,又转换成了另一个音频,海上发生了一个暴风雨,游轮侧翻了,所有人都掉到河里了,你拼命的游,游到了一个荒岛上。那接下来,你一个人在荒岛上应该怎么生存呢?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钱老师很自然地导入到文本。同时,由于假设是学生自己在荒岛上,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更真实自然。
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钱老师导入四个单词:ship, knife, gun, mark,为接下来的整体阅读做铺垫。
What are the things on the sand?
Something you use to travel in the sea: ship
You can use these to cut things: knife
You can use these to shoot things: gun
Signs(号) left behind by someone or something: mark
2. 阅读理解
(1)泛读,把握语篇大意和重要事实
泛读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章,通读全文,把握语篇大意和重要事实。形式多样:判断正误、回答问题、课文内容填空等。
在How to survive(生存)on the Island ? Unit 8 Section A Period 2 (3a-3c)中,钱老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泛读语篇,快速找到Robinson一个人在岛上,What to eat, where to live, what to use?
Robinson Things to live on
what to eat:
where to live:
what to use:
在通读全文找到Things to live on之后,钱老师进一步提问What has Robinson done to get things on the island?让学生找出Robinson为了得到需要的东西所做的事情。
What has Robinson done to get things on the island?
① He______________________animals and birds for food.
②He______________________to grow fruit and vegetables.
③He______________________already______________________trees and______________________a house.
④He______________________many things he can use______________________food, drink, tools, knives and guns.
(2)精读,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推理和判断能力
精读要求学生细细品读语篇,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全文结构,抓住关键信息;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深入理解语篇深层含义。同时,解决一些语言知识、重难点,更利于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复述课文、短文改错、课文内容填空、回答问题、判断正误等。
在How to survive(生存)on the Island ? Unit 8 Section A Period 2 (3a-3c)中钱老师要求学生再次精读文章,培养学生对语篇的深层理解、推理和判断能力。在一个荒岛上,Robinson有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但是光有物质还不够,特别是在一个荒岛上,Robinson在精神上也有需求,于是钱老师设计了以下表格,以时间为线索,清楚明了地讲述Robinson遇到Friday的整个过程。
A friend to live on
How does Robinson meet Friday?
Time Events
A few weeks ago I found the ________ of another man’s feet on the _________.
Not long after that Some cannibals tried to _____two men. One man died but the other ______ ______ me.
Now Friday _____ with me and _____ me.
接下来把go for it书本上的3c纠正句子的习题做了一下,来检测和巩固学生对于语篇的整体把握和深层理解。
3c. Correct(纠正) the sentences.
①Robinson Crusoe arrived on the island with enough food and drink.
②Friday made a small boat.
③Robinson had some food and tools when he first arrived on the island.
④Robinson used the ship to build his house.
⑤Friday saw some marks of another man’s feet on the beach.
⑥Robinson tried to kill the two men.
3. 强化巩固
通过学生对语篇的泛读、精读后,学生对语篇的内容、结构、主旨等已有深层理解。接下来就是对语篇知识的强化和巩固,知识的适当扩充,补充语篇的背景,加深巩固学生对语篇的了解和产出。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游戏、比赛、复述等方式对语篇进行强化和巩固。
在How to survive(生存)on the Island中,钱老师设计了游戏和复述两部分。钱老师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和拓展关于Robinson Crusoe的更多知R。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you______________________Robinson Crusoe yet?
-Yes, I have.
A. Did read B. will miss C. Have read
(2) How do you make fire on the island?
(3) How many years has Robinson stayed on the island?
A. 12 years B. 28 years C. 35 years
(4)A person who eats humans(人类).
(5) Who is the author(作者) of Robinson Crusoe?
A. Daniel Defoe B. Mark Twain C. Shakespeare
(6) What do you think of Robinson Crusoe?
(7) How does Robinson leave the island?
(8)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does Friday probably say to Robinson in the picture?
在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活动后,钱老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巩固课文内容。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这个语篇的内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阅读后输出
在经过了充分的阅读输入之后,输出就变得切实可行。初中英语学习语言的输出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模仿、背诵、复述、情景对话、书面表达、角色扮演、做游戏、习题巩固等。
钱老师这堂课最后的输出环节,联系实际,让学生列举非常真实有用的生活小贴士。如果你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你应该怎么生存。学生个个开拓思维,提出大量利于生存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Group work
Tips(小贴士) for surviving on an island:
(1)You can cut down trees to build a house.
(2)Try to grow fruit and vegetables.
(3)Use leaves or animal fur for clothes.
(4)Try to make fire and cook food.
(5) ...
最后,钱老师提出两个问题 How does Robinson survive on the island? What spirit(精神) does Robinson have?让学生去思考。Robinson能在荒岛上生存,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不管生活有多艰难,都不放弃的精神。在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下,他才能成功脱险。升华文章主旨,深入挖掘语篇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情感文化。
How does Robinson survive on the island?
What spirit(精神) does Robinson have?
Although I have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t lost my life. I will not give up and I will wait for another ship.
The spirit of never giving up.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