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未来的科学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20 16:57: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未来的科学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未来的科学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旅游产业;科学技术;技术支撑;机遇威胁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93-02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扩展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规律不断被揭示出来。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的生存与否开始基于它们对科技的掌握程度,这一规则对于新兴产业旅游业而言同样成立。科技兴旅是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之一,旅游科学研究及技术的引进与创新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实际上,旅游产业的科技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1]。

旅游发展的科技保障需要多学科的学术和技术支持。旅游产业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它涉及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多个生产部门,仅景区的研究而言,就需要地质、地貌、水文、生态、地理、建筑、工程、规划、园林、历史、文学、艺术、美学、宗教、旅游、经济等多学科的交叉。目前,中国以景区为主的旅游区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就是重视科学不够,尤其是地理科学知识。在风景名胜资源普查评价、确定风景名胜区类型和功能、制定景区总体规划、编制景区自然保护方案、编写具有科学内涵的解说系统、进行风景区的科学研究等,都需要有地学的支持。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可靠科技保障。旅游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种利用不仅发生在旅行商的旅游产品的销售上,也直接体现在潜在消费者的音视服务和无人售票机的售票方式上[2]。从这个角度看,信息技术的每一次改进,都意味着旅行商的旅游产品销售和旅游者的购买过程中的交流成本的降低。

国内旅游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旅游业的信息供求态势,建立面向国内旅游研究与发展的信息库,是保持中国旅游业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

从世界范围看,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航空业政府管制强度的弱化,旅游信息服务的角色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直接地改变了CRS(中央预定系统,Central Reservation System)的覆盖范围,它不再仅仅是信息和预定系统,同时还具有营销和分销系统的作用。CRS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其应用领域,除为客源地的潜在游客提供信息服务,也为目的地的现实游客服务。与CRS对应的是旅游地管理系统(DMS,Destination Management System),它可包含以下内容:旅游地概况(包括天气)、游览项目和特殊节庆日、食宿和交通情况、吸引物和娱乐、体育设施、与旅游相关的商业网点、价格及从业人员状况[3]。DMS的发展有赖于公共及私营双方的努力与合作,它既是一种竞争手段,也是一种管理和营销的手段。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中国旅游业的信息化还远远滞后于世界旅游业。如从产业管理角度看,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部门线性割据较为严重、信息流的多层分道及断裂状况依然较严峻。汤书昆① 认为,目前中国旅游产业管理最关键的问题是整体的有机性与适时性连通不足,导致“内卷化低效量增”与“信息流断裂”两大弊端。

最低限度地说,一套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是由数据库组成的,但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所包含的信息系统、所采用的信息技术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交叉等,都是可变的因素。系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容纳的信息的准确性和新颖性,但是由于旅游信息时间概念很强,特别容易过时而成为无效信息,因此它们给系统设计者带来了困难。如果预订功能也是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一部分,那么可用性信息的时间概念就更强,更要求供应商愈加频繁地提供最新信息。

作为旅游资源管理的重要科技支撑,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有着主导性作用。这类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于对旅游者的直接调查,具有重要的质量控制价值。

旅游业对以上各种信息系统的高度依赖充分说明了旅游业与科技密不可分的关系。张广瑞①在其1999年的著作中便已前瞻性地指出:旅游业一直是采用高科技和先进管理技术的前沿产业。开世界主题公园之先河的迪斯尼乐园对高科技的依赖更是日盛一日,旅游者使用的旅游观光缆车、电子导游器、摄影摄像技术与设备,不仅保证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安全、舒适,还强化了人们的旅游经历,提高了他们的旅游质量。

伴随着大众旅游的蓬勃兴起和纵深发展,现代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的“快餐式”旅游,而更多的开始追求待在一地的“深度”旅游,回归了通过旅游放松身心、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真正意义。这就要求旅游景区的开发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对固有资源的浅开发、粗加工上,而应该深入资源的内里,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提炼资源的特色主题,做到深度加工、主题开发。娱乐,是21世纪的通货,是21世纪的特征,是21世纪人的真正渴求。而娱乐必须通过参与来完成,通过互动来体现。中国传统景区的优势在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但由于表现形式过于严肃、古板,致使多数旅游者无法解读,只能望“文”兴叹,更别提互动与娱乐了;新兴的主题公园虽然注意到了传统景区的这一不足,但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娱乐不够,互动不足,参与不深。因此,景区的创新发展应以娱乐为中心,运用科技创新,充分体现参与和互动。逐步从传统景静人动的观光型消极参与过渡到景动人静的节目表演型被动参与,最后过渡到景动人动的大型节庆和游乐项目型主动参与和娱乐互动[4]。通过技术开发,用产品显著的娱乐性、强烈的参与性、适宜的互动性创造出令旅游者满意的娱乐体验。

在还是以传统自然资源景区为主体的国内,也已涌现出很多科技创新“前瞻者”,最成功的当属由梅帅元、张艺谋、王朝歌等人在桂林阳朔开发的《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剧,该剧演出极显著的延长了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时间,被评价为国际领先的文化旅游创新项目,在全国旅游界和艺术界同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追风效应,著名旅游目的地争相邀请张艺谋、梅帅元班底,投资打造《印象·西湖》、《印象·丽江》等同类节目,形成了一股“印象风潮”。《印象·刘三姐》的艺术创新,关键在于舞台实景化、道具灯光大尺度化、表演群体化、演员非专业化,以及艺术动感化[5]。

人们常常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同样地,高新技术给旅游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带来威胁。下面我们就具体来探讨下“虚拟现实”这种当前最热火的科学技术对旅游景区带来的冲击。“虚拟现实”是我们这个时代创造的专有词汇,虚拟现实技术并不单用语言或图像来刺激人们的想象,而是利用计算机给予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尽管真正的“其境”是在千里之遥或百年之前。虚拟现实技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有人相信最终我们将能够通过虚拟做任何事情,体验任何事物。但目前,该技术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6],系统还主要依赖于文字和图像,而真正的虚拟现实则还应该作用于其他感官。

已有几个案例表明虚拟现实对旅游景区所产生的影响:(1)英国已出现了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娱乐中心,如“激光探索”(Laser Quest)中心,这些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现实景点,其中一些中心同时还采用了计算机游戏交互图像的技术;(2)飞行模拟器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杰作,已被证明是很受欢迎的“景点”,特别是公司客户经常会租用一天作为公司培训或接待服务的一部分;(3)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世界顶尖级的博物馆,以富于想象力的方式将历史重演。

也有学者将虚拟现实译为虚拟旅游,从娱乐角度而言,二者定义基本是等同的。虚拟旅游在国外出现得比较早,发展也相对成熟。美国著名的虚拟旅游网站“第二生命”,采用三维图形技术模拟出一个大型虚拟世界。虚拟游客可以坐地环游世界上的1 000多个景点。在国内,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过一个名为“超越时空的紫禁城”的虚拟旅游项目,主要是利用3D技术,为那些不能实地到紫禁城的游客在网上打造了一个虚拟的环境。

许多专家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旅游成为更“绿色”的活动。这种观点的考虑是,如果家庭和所在社区可以为人们提供虚拟现实旅游的经历,人们想外出寻求休闲活动的愿望就会降低,这样一来旅游需求就会减少,尤其是一日游的形式,从而可以减少旅行交通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但从旅游景区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一种威胁,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会大大削弱旅游者对传统旅游景区的访问需求,从而导致景区游客数量的大幅度减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景区认为必须把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它们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中以应对挑战的原因。

总之,在未来的几年里,科技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将愈加明显,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旅游行业对高新技术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科学技术是旅游业未来的竞争力,它将极大地促进旅游的产业革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530.

[2] Bruce,M.New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of tourism[J].Managing Tourism,1991,(4):243-245.

[3] 格里芬.创造市场营销与旅游规划的统一[J].刘伟强,译.旅游学刊,1993,(1):27-29.

[4] 洪清华.透过“嘉年华现象”看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EB/OL].中国旅游规划联盟,2006-03.

第2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未来课堂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9-02

教育技术是指用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技术方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以改善未来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设计和开发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并通过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对未来课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未来课堂可以理解为一个集结了信息技术与软件,并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和选择,以达到规定目标的课堂;在未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多,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环境更加自由,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加之,各种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1.教育技术在未来课堂教学中角色分析

近年来,教育技术学科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数量愈来愈多,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在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比较先进,为此,我国在教育技术学研究过程中,可以借鉴外国的发展经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相互借鉴与交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必须要考虑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以确保不会因为教育成本越来越高,而影响教育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教育技术在未来课堂中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应该与学校教师同理合作,相互头痛,促进教育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快速发展。比如,通过教育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大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监测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长期效果的评定,比如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往往不能在这种考试中反应出来。但是,教师如果使用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效果,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在未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评价体系研究,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技术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教育技术在未来课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使用,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高科技应用下的智能化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更加智能化的学习空间中接受所学知识,而且,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未来课堂教学将不仅仅局限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包含人与技术、技术与技术等诸多方面的互动。现阶段教育技术在未来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2.1未来课堂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

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设备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信息设备的应用一直都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室的设计过程中,学校应该注意为未来技术的采用预留空间。比如,课堂上的多媒体集成控制器、电子白板、显示屏幕等等,对于建设虚拟在线课堂,创建课堂教学情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在未来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来增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对于现阶段受有线连接约束的投影仪和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可以发展无线网络,提高这些信息设备应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手机,研发某一特定的客户端软件,让学生的手机成为一种表决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2未来课堂中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

首先,教师在课堂设计环节,应该转变传统的以行列方式组织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迅速的寻找到合作伙伴,提高课堂学生的团体活动意识,注重合作性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主动的与同学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为此,在未来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不一定要放在课堂的最前方,相反,教师可以在课堂的不同位置,设置多块写字板和显示器,让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虚拟的学习系统和虚拟实验系统,让学生在不同的空间中感受不同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2.3未来课堂中空间的设计改造

课堂的空间设计要考虑的设计元素包括,教室的类型、布局、桌椅的摆放、电源、空间、安全性等等。首先,从教室的类型角度分析,可以将教室分为研讨班、会议室、固定座位、自由座位以及礼堂等多种类型,所以在进行教室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用途,确定桌椅的摆放方式,以确保空间的设计符合教与学的特点。其次,在教室的空间布局层面,要充分考虑到教室所要摆放的桌椅、教学设备的数量,并确定电子白板、投影仪的位置。比如,在一间小教室内,设计人员只需要设计一个投影屏幕和几个显示屏,其中较大的显示屏用于教师的课堂整体教学,小的显示屏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使用。再次,在教室的灯光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教室的大小、白板黑板的位置、墙体高度、窗户位置等。比如,在播放多媒体课件时,往往需要将课堂最前面的灯光调暗,以便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最后,依照学生学习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空间设计,并配置相应的环境,设计出与现实环境相对应的虚拟学习系统,帮助学生相互沟通交流。

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习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元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都集中在课堂上,为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对课堂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教育技术学主要关注人类的学习过程,它对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的开发,对于提高未来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课堂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注重课堂教学环境设计,让学生在更加完善的教学环境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Kirschner,P.,盛群力,沈敏.旨在获得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环境设计[J]. 远程教育杂志. 2004(04)

第3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计算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因此,计算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计算技能的培养和计算素质的提高。

计算技能包括: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运算基本技能不佳,就会导致计算产生困难。计算技能的重要性,越是在基础部分越是凸显。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鉴于《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本文将结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课的二位教师的不同设计来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切实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认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设计,两位教师都在充分地理解教材基础上,合理运用主题图,根据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进行了灵活适当处理。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都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资源为数学学习的情境。分别通过春游乘船、植树乘船等一系列环节,把整节课内容,自然地的串成一个完整的生活情境。不仅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同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张老师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兴趣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增强了。在主题图的使用上,刘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张老师略有不同,刘老师灵活呈现了教学信息,先给出了4个班每班的人数,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开放处理主题图的信息,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会积极投入到思考问题中来,也会提出多种方法,体现了全方位、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真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计算教学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也才有活力,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二、自主探索呈现个性化发展,合作交流感悟多种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把自主探索学习引入教学中,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的发展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和放大。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以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计算过程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才会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比如:张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说:1.“下面我们来算一算,验证一下这个精确结果是在我们估值的范围之内吗?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做完以后可以和你附近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对他所说的你有没有异议和补充。” 2.“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注意把计算过程说清楚、说完整。”刘老师教学中也设计了“自主尝试,探究算法”的环节,引导学生说:“如果你是船长,你怎样设计乘船方案呢?同桌讨论乘船方案。”

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都不同程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都设计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悟的过程,得到了个性化发展,同时感悟多种思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探索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思维碰撞中经历多样化,呈现个性化发展,理解算理中引导最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学生只有在合作交流中,计算过程方法的多样化和创造性才会得以充分的呈现,才会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和合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经历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发挥了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发挥了集体的作用,培养了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在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既然存在着多样化,那么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认为那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应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对于自己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不断地体验、反思,可能会发现原来的方法又不适合自己,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法,这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呈现算法多样化时,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指出最优化的方法。因为计算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探究计算方法。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明晰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教学中,要使学生会计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所以,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明晰算理,得出最优化的方法。也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比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中,23+31=,可以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的计算方法,可用23+30=53,53+1=54;也可以用20+30=50,3+1=4,50+4=54;还可用竖式计算等等方法,只要学生能说明算理,并能计算出正确的答案,就可允许他们用,等他们用了以后他们会找出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在后面的32+39=中,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最优化的方法去进行计算。此外,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要注意计算方法多样化的优化,要遵循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需要适时优化。

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的多个环节上,都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中明算理、引导最优化的计算教学理念。在二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都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算理算法,他们的引导和评价语言也渗透着启发学生理解算理,引导优化算法的意识。(如:张老师:1.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做完以后可以和你附近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过程。2.在今后的计算中,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刘老师:1.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注意把计算过程说清楚、说完整。2.依据刚才加法的算理,相信你能够独立完成减法的口算。学生列式并口算,同桌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全班交流算理,强调口算退位减法注意事项。3.遇到问题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简便最、适合自己就用哪一种。)这样的教学,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计算课的教学,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个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并由此实现计算学习由知识、技能性学习向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转变,以形成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四、思维碰撞中感悟多种思维,形成技能,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保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是“标准”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必须注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灵活计算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检查验算的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

我们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计算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的碰撞,感悟多种思维和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形成技能,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计算习惯培养上,虽然有所体现(比如张老师在教学中评价到:以上大家在解决问题中不仅用到估算和准确计算,还学会了验证的多种方法),但体现得还不够,对估算的意义理解不透彻,没有很好体现估算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估算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信息化 发展趋势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历史步伐

已去的20世纪,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英国数学家布里顿・艾伦・图灵和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5年到1936年间由图灵设计的抽象计算机“图灵机”成为计算机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因此,图灵被人们公认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冯・诺依曼在1945年总结了ENIAC计算机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逻辑设计方案,1952年成功设计建造,它在体系结构设计中实现了数字化的计算过程、存储程序控制并按电子学原理工作,这三点奠定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因此,人们又把现代计算机称之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1947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威廉・肖克莱、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莱顿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他们一起成为了晶体管之父。11年之后,美国物理学家杰克・基尔比研制出第一块集成电路(IC),从此,以晶体管为基础的芯片按照摩尔预言的速度发展,带来了今天计算机的普及,基尔也成为了电子学革命之父。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微处理器的出现,其直接成果就是带来了计算机的高性能和快速小型化,1971年,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4004问世,1978年,英特尔公司开发出了8086,首次用于IBM PC机中,电脑走入家庭。一个全新的概念“个人电脑(PC)”取代了“微电脑”的概念。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到发展的原因

2.1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起初对计算机的时代需求为“二战”时期,有着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的欲求,这样促使进算计的研发运用。随后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存储功能不断强大,使其在教育、经济等领域迅速发展普及。市场激烈的竞争之下,计算机要顺应社会需求,不断的研发变化着,无形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2.2稳定的选择机制基于计算机技术。对于相互竞争的技术价值做出一个共识性判断之前需要一段时间,这种不确定因素可能最后影响选择机制。大多数,同时发挥作用的围绕计算机技术的若干选择判据和机制及其影响要素,选择的环境常常是非常敏锐和稳定的,这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实践中,最强的技术性创新,把经济之间的激烈竞争转化为了技术性的较量。其计算机的发展在工程学科和应用学科也给我们许多启发。这使计算机的选择机制判断更加稳定明显,这样就更容易解决计算机在生产生活的运用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2.3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新一代的技术与其他领域结合,又为了满足其需求不断的研发更新,慢慢计算机技术成为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并成为其他行业生产中重要的工具,直接与间接的促进了各个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水平。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具体发展趋势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3.1智能化。智能化计算机是指设计结构独特并采用平行的处理技术,对计算机中的多个数据及多种指令可进行同时处理和分析的一种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相对于普通的计算机来说有着更高的运算速度。这些更智能化的计算机跟接近与人类大脑的性能,可以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更可以在某些高端行业,帮忙处理大量繁杂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与成本。

3.2新型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是基于硅芯片技术的不断更新,但由于需求的不断加强,硅芯片的研发潜力已近极限。所以很多新型计算机就成为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3.2.1纳米计算机。计算机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便有了纳米计算机。纳米元件与电子元件相比,其体积较小,质地优良且导电性能较高,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硅芯片。纳米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纳米作为一种计量单位,它的目标是使人类可以自由的操作原子。使用纳米级芯片组成的纳米计算机的能耗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性能上远远高于现有的计算机,所以纳米计算会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3.2.2量子计算机。量子力学的原理来对大量数据进行运算以及存储和分析处理的源自可逆计算机的一种物理装置,而量子计算机就是基于这个。量子效应是量子计算机研发的基础,这种计算机中,开与关的状态是通过激光脉冲来改变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决定的。由于量子的叠加效应,与传统计算机对比而言,量子计算机存储的数据量要大得多,还有就是,其运算速度是传统计算机的十亿倍。除了其存储性能及运算速度方面的优势外,其在安全性及安保体系等方面的优良性能也远远高于传统计算机。这也成为了计算机发展的另一趋势。

3.2.3光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是利用光子进行计算,用光子代替传统的计算机通过电子进行数据计算、传输和储存。并把传统计算机的导线互联转变成了光互联。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结构复杂,多数为电子硬件,而光子计算机则为光子硬件,并为光运算,不同的数据是由光的不同波长表现出来的,对于复杂的任务可以进行快速处理。成为新型计算机一员。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也听见别人抱怨学生学习中的出现审题不清;知识不会灵活变通、运用;解决问题能力弱;遇到难题不会求教……有的问题我们一再强调,要求学生改正,我们也总说要培养学生这方面、那方面的能力,但效果甚微。是什么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进步的步伐?在一系列的反思中,我认为问题出在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下面我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不可为”。

一、帮助学生读题“不可为”

学生刚进入一年级,很多孩子不认识字,读题需要老师的帮助,甚至在期末考试时大部分学校明确要求老师读题。作为老师也认为理所应当,因此,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的是,老师读题,甚至不需要学生指一指,读完,学生就直接做题,我们认为这是在帮助孩子,殊不知,是在害他。时间一久,学生养成了不读题的坏习惯,拿到题目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数字用加、减、乘、除胡乱拼凑在一起,更为恐怖的是,这样的拼凑在低年级往往大部分还是对的,因为一节新课结束,往往相关的练习也是与例题类似,加上题中出现的数字也比较少,题型变化不是很大,所以只要运用例题的解法,不读题也有可能做对,巩固了学生不读题的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养成了不读题的坏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审题能力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习惯之一,它需要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地思考方法为保证。我认为不管学生认不认识字,首先,要让学生有读题的意识,老师读题时,要指导学生用手指指好,读到哪里指到哪里,教师可利用实物投影做好示范,并让学生逐句跟读;也可以请班中认识字的小朋友带领其他学生一起读题,这样既使认字的小朋友体会到了愉快、自豪的情绪,还会激发其他孩子积极去认字、去读题。其次,对于题中重要的字词可以引导学生用笔圈一圈、画一画,以帮助自己理解题意。

二、帮助学生分析“不可为”

遇到新的类型或难题,老师往往会有抢在前面“冲锋陷阵”的情结,一怕,时间花得太多影响课堂效率;二怕,学生在这一“堡垒”前会“阵亡”,对自己学生的能力不自信,因此,我们总是一再地“剥夺”学生分析能力的权利,像父母对待婴儿那样,把食物嚼碎地喂给孩子,全然不管他是否已经长出牙齿,是否需要磨牙,是否需要锻炼,甚至有时学生分析了题目,老师没有耐心去等待,听他讲解,在没有了解孩子的想法前就一棍子“打死”了。慢慢地,孩子失去了分析题目的兴趣与能力,反正有人帮我分析,我只要等着就可以了,这就是为什么孩子遇到难题不愿主动分析,总是一味地喊叫大人的原因了。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性”。哈佛大学教授、教育学家霍姆斯说:“蒙台梭利理论体系的精华是她对下面这个真理的有力论断:除非在自由的气氛中,儿童既不可能发展自己,也不可能受到有益的研究。”即给孩子最大的自由,给他们以尊重,让他们学会独立做事,独立判断。所以,在孩子遇到新的题目类型或具有一定挑战难度的题目时,不妨让我们退到一边,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与鼓励,把信任送给他们,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通过交流、反思、修正,去寻找解题的正确道路。当他们需要指点,遇到具体的瓶颈时再作出提点,这样会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课堂的节奏,我想这是必须的、也是合理的。

三、帮助学生订正“不可为”

“面批”我们总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批阅方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一个班级往往有几十个学生,而且更多时候数学老师不是教一个班,学生出现的每一个错误,老师有时间一个个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做出指导吗?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请孩子到身边来订正往往是依据我们的想法,认为孩子在某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根据我们的想法作出指导,请注意是“我们的想法”,这就造成了教师的指导不一定是孩子的想法与需要。教师这种强行介入不但起不了好的效果,还会有许多的“后遗症”,常见的是孩子反思机会的剥夺,会变得不善于反思,不会去寻找出现问题的根源,那么,“病”就不会痊愈,以后会出现反复,而且作为孩子,在老师旁边订正,比较紧张,也不利于思考,经常会出现越讲越不会,越不会老师越急,越急学生就越紧张。面对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把学习反思的机会交回给孩子更好呢,当他实在想不出时,引导他去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不要包办,只有自己从内心想要解决,鼓足勇气去请教,他才会珍惜这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是不是比不论他想不想要,我们都一味地强行“推销”,要来得好呢?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自我实现无为无不为。虽然这讲的是治国之道,但我认为教育同样适用,也更符合教育的规律。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年1月第1版

[2]任代文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

第6篇

    关键词:新型教育模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 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的整合

    一、“intel·未来教育”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以美国教育为背景,吸收了当今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理念,它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中心,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突出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合作学习。

    1、“intel·未来教育”的模式特征

    它在设计上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的重要性;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性;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该模式打破了单一学科限制,教学周期由一课时延长为星期甚至学期。下图是三种教学模式的对比表:

    2.“intel·未来教育”的课程特点

    “英特尔·未来教育”采用模块化教学,它以策划“单元计划”——创建作品——“结队共享”——制作“评价量规”为主线,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出框架问题,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发生的问题来建设课程。其中“单元计划”是整个活动的灵魂,它重在框架问题设计: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必须能体现现代教育要达成的总目标和具体的目标,又要涵盖学科的演变、发展和影响;其外延必须能形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供学习者展开自主探究学习。

    它的特点是:(1)指向学科的核心;(2)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历史和人们学习过程中自然地重演;(3)孕育了其他重要问题,单元问题是学科特定和主题特定的。

    它的特征是:(1)为基本问题提供了学科特定及主题特定的通道;(2)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3)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内容问题是指向事实性知识的问题。“问题乃通向理解之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结队共享”能不断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高级思维技能的提升。

    二、“intel·未来教育”的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关于网络安全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intel·未来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水平,以促进学生智能培养方式和教学规律的发展。

    1、课题策划——精心完善单元计划,做好框架问题设计

    选题是探究的开始,策划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对整个教学计划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案例在制定研究课题时,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网络技能等多方面去精心设计、思考。在选题时还注意到课题的趣味性、开放性、挑战性、真实性和成长性。

   以下是制定的框架问题:

    2、课题开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单元计划

    在研究课题开展前,本案例创设了单元情境,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之明确学习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地去解决“框架问题”。

    在组织实施单元计划教学过程中,本案例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做到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题实施步骤为:

    搜集整理资源感悟创新知识制作整合作品。

    3、作品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是整个课题开展实现目标的重要一环,它包括对学生个人参与状况的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演示文稿的评价等。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接第96页)它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个手段,对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微观调控。

    例如,对学生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评价时,本案例从内容、技术性、演示等方面考虑,力求多元化评价。下面是病毒与“病毒”案例的评价量规:

    三、结束语

    在新旧教学模式的转型阶段,为避免走“课本搬家”、“课堂搬家”、“为用技术而用技术”的老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浩瀚的知识与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积极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教学,以转变教师角色及旧式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科学;发展

1引言

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当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的最重要衡量指标,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推动整个科技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概念是一个较为宽松的概念,包括众多的子学科。如: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等。我国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因此,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这也是导致当前阶段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2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今时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现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起步较晚,没有抓住发展的机遇,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也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存在。当前阶段我国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人才问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我国不断发展之后,我国各大院校都先后设立了相关的专业。但是大部分的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都只能从事低端的技术维修工作,而不能进行技术上的创新。而现阶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文/杨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被广泛的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去,逐渐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因此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但是人们在使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本文当中,笔者分析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发展与使用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在未来的发展状况。

2.2产业环境问题

当前阶段我国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产业在产业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市场环境问题。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因为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需求,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当前阶段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整个产业的发展遭受到了严重的恶化,一些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第二,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例如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中的关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是很全面,特别是在新技术保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2.3结构问题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结构是推动电子技术更新的内部动力,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产业虽然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但是政府在“铺摊子”的同时忽视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结构的升级,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使得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缺少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

3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

3.1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在理论方面经历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两个阶段,我国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阶段,即将计入光电子阶段。许多科学家曾经预言21世纪是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得到发展的世纪。光子可以作为一种能量与信息的载体,同时逐渐形成了信息光子学与电子学,并且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时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3.2计算机技术向智能化发展

计算机技术也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技术概念,其中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等多种不同的技术形式。当前阶段关于计算机硬件的技术已经较为发达,但是在只能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便利性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智能化设备开始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总体来看,我们西方发达国家在智能化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谷歌公司开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基本完善并能够投入使用。根据谷歌的相关实验数据表明,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安全行驶了500万公里。

作者:杨森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成.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8):197-198.

[2]李兆铭.论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J].黑龙江科学,2013(12):257.

[3]赵阵.信息时代军事技术变革对作战方式的影响[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

第8篇

美国、日本和欧美地区最早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但我国在八十年代才开始引用计算机教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也可增加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广泛性。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不仅对我国现代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渐渐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现代教育 计算机科学技术 应用

本文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简略的说明,在分析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影响。作用举例的形式说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应用的情况并说明其优点,并与未采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育进行比较。最后总结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它将会给未来的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

1 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1.1 简略说明计算机科学技术

计算机问世以来便发展迅速。计算机科学技术包括软件方向技术、网络方向技术、多媒体方向技术、数据库、微机原理与接口、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图形等多方面的知识。总体上可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分为硬件、软件和网络工程三大部分。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习、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信息数据库和教学咨询等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不仅涉及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涉及到深层次的教学体制和学生管理的变革。

1.2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可采用的方式

教师在熟悉简单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例如Word、Excel等),然后教师可将自己需要学生预习、上课的重点内容、课后的习题等制作成相应的ppt等课件。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可考虑教学的时间和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情况,对所做的课件进行删减,以致能做出最符合教师要求并让大多数学生理解的课件。教师可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制作试题。教师可通过计算机的网络技术筛选教师要求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单元检测、期中考试等,可以减少教学中所需的时间。

2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及其应用情况

2.1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可避免传统教育在时间上的约束。计算机科学技术可帮助教师储存相关的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就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地处理教学信息,从而打破现代教育在时间上的约束。例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把相关内容储存在计算机上能够方便学生学习。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可避免传统教育在空间上的约束。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教育信息。这不仅避免了教育在空间上的约束,还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例如,学生可在电子图书馆查询资料。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可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下,学生和教师可进行学术上的沟通。这可让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发问,教师也可回答学生的疑点。教师和学生能进行课外沟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主动学习。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中拥有了灵活性和自由性。当计算机以人机界面的形式实现人机对话的同时,不仅加强了师生的沟通增强师生联系,也体现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正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自有性的表现。不仅教师能够自由教学,学生也结合知识点和自身学习情况对学习时间进行自由选择。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使用教材。编写教材不仅仅有课本知识地学习,也有实践的部分。当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的应用中可以减少教学所用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学校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部分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多的时间实践,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2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这使得学生能够课前进行预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减少书写繁杂板书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项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现象,还可拓宽知识面,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把制作的课件传输到网站上,可方便远程教育。

高中的教育分为文理科。理科的内容虽较为复杂、深奥,但教师在教学空闲时间给学生播放相关影片,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生物的内容很难让学生进行想象。教师在教学人体结构的过程中,将人体相关的每个器官在图形进行标示,学生就很能理解每个器官的形状、所处的位置、功能等。文科的学习虽然热萁衔简单,但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对每一部分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后对学生进行测试,这可帮助学生的记忆。例如,在学习近代史的过程中,教师以时间的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行排列,可帮助学生记忆近代史的内容。

3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影响及其未来的发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等方面皆有影响。现代的教学中计算机科学技术运用在高中和大学教育较为普及,在初中等较少,未来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将会更加普及,学生的学习可能会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4 结语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师应注重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尽可能的发挥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的优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家长也可根据教师的ppt等教育课件让孩子进行再次学习。总之,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上会更完善,更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润.浅析现代教育工作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03).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杨莉,女,汉族,陕西汉中,1976.5.9-,汉中市种子管理站

1引言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至今,已经差不多过去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从原来的体积庞大,速度慢成本较高的计算机,到如今,越来越微型化,智能化,多样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促使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不断投入资金和精力进行研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的发展在军事和民用上的分化越来越明显:一是计算机不断往微型计算机方面发展,进入到企业和家庭之中,二是计算机在全面应用在国防、军事以及科研等重要的领域,在军事应用中开始普及[4]。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云物联,大数据的需求,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纵观我国计算机的发展,不难发现计算机每一次的革新和发展都是符合社会潮流的,每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都使得计算机更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2.1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广泛性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计算机来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世界风光、网络购物。一些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超级强大运算能力代替了人类对商业数据和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军事等多个领域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广泛性的影响。

2.3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智能性和专业性

计算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普及,使得计算机越来越专业,其计算机的功能,也越来越综合,特别是微电子、集成电路、半导体晶体管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计算机也正向着智能性和专业性的方向发展。例如,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引入家庭,使得家用电器开始越来越智能化,其功能也越来越专业化,同时物联网的应用,也极大方便了人民的生活,能够让人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2.4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实用性,在生活方面,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更加快捷、更加广泛的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在工业应用中,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过程、辅助设计过程、信息管理、集成制造等方面的完成都是由计算机的通信技术和程序编程来实现的。在教育方面,计算机的实用性更为突出。例如:现代教育中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更提高了教学效率。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计算科学与技术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不断的和世界接轨,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某些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还没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这使得我国的计算机有技术,很难有所突破,这也使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的发展道路越来越窄,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应该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整体的把握:

3.1计算机技术会朝着更高层级发展

随着计算机性能以及运行的速度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会朝着高层级能方面不断发展,目前英特尔公司已经拥有十亿以上的晶体管处理器,在一个计算机中同时使用上千个处理器,而目前很多国家最高级的计算机都使用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这使得英特尔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走的越来越远,处理器的基础,决定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水平,因此,计算机的处理方式更加的高级的同时,也使计算机技术会朝着更高层级发展不断发展。

3.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化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到全世界各个领域,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大力的发展,因此,未来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在广度上有着前所未有的拓展。因此,笔者认为,未来计算机将完全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家庭的必备电器,我们的学习和上班将会完全电子化,而计算机的价格未来也会非常的平民化,成为人们最日常、最普通的日用品。3.3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网高层级和全面化发展,最终会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的往智能化方面发展,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发展,能够帮助人民分析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人民提供最多的帮助[3],因此,笔者认为,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最明显的就是,将计算机往智能化方面设计,让计算机更具有感知能力,具有了更加高级的思维能力,让我们运用计算机的时候不再是单一地输入汉字和语言符号,而是能够通过手写文字、用表情、用语言直接与计算机进行沟通,让我们直接感受到真实的人类与计算机直接交流的场景,而不是电影中虚幻的先进技术,这是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的体现。

4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应该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整体的把握,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对我们过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有利于推动我国计算机科学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龙.浅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196-19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