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产业市场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22 15:05: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产业市场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产业市场分析

第1篇

摘 要 常州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高,具备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软硬件基础条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自然物质基础雄厚,经济发展快速,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健身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壮大,群众参与休闲体育的意识强烈等,通过这些分析阐述常州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 常州市 休闲体育产业 产业政策 优势分析

常州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在沪宁线的中间,自古就是江南水乡,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是全国公共体育服务先进城市。随着常州市民假日和自由时间日益增多,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休闲需求也愈来愈强烈。休闲体育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常州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有着诸多的优势,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常州市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常州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基础

常州市是全国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众多的市区公园和园林、恐龙园、嬉戏谷、茅山风景区、天目湖风景区、度假山庄、其他风景名胜区的众多自然资源丰富,为常州休闲体育产业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基础。常州市的地形特点突出,市区河道纵横,平摊无山,园林覆盖率高,植被丰富,很多市民利用空闲时间在这些场所中休闲锻炼,常州市的两个郊县溧阳和金坛则有很多山区丘陵地带,水库和大型湖泊纵横,风光秀丽,有多处国家4A级以上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的本外地客人来观光休闲。此外,常州市投资开发的恐龙园、嬉戏谷及淹城野生动物园等游玩场所近年来也成为成熟的娱乐休闲场所。随着常州市政府大力打造的西太湖休闲旅游圈的进一步开发,常州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物资基础将越来越稳固。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政策的倾斜扶持,为南京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一)经济高速发展对南京休闲体育产业的拉动

近些年来,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二,常州市虽然经济总量上在省内已经被南通等地区超越,但是人均GDP还是位居前五,而且呈现出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和增长势头明显的特征,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必为带动常州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政策对南京市休闲体育产业的支持

从2011年开始,常州市政府就制定文件,要把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做到产业统计标准化、市场行为规范化、龙头产业规模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场馆经营效益化。而且,要求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应该稳固在GDP的4%以上,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要逐步增加,体育系统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要达到千万元以上的级别。另外,还规定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体育赛事的外包和承接活动,丰富市民生活,提高体育产业活力。

三、体育健身休闲服务组织及服务人员不断壮大,为南京休闲体育产业提供人员组织保障

据相关报道的统计和实地的市场调查,目前常州市健身场所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目前有近百家各类健身场所,还存在大量的体育培训机构,体育健身和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正在大幅度的增长。

四、市民休闲观念的进步及积极参与休闲体育运动,为休闲体育产业做出行动上的努力

(一)人们对休闲观念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

以前有相当多的公众对休闲价值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休闲”是在浪费生命,唯有工作才能体现人的存在价值。由此,面对这些错误的休闲观念,常州市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以科学引导,让人们认识到休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和潜在意蕴,领会到它作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真正内涵,领略到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只有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相和谐才能达到完美的人生境界,也只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真正契合才能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们还认识到,休闲不等于消费,真正的休闲状态并非只是物质的满足,而应看成生命活动的积极准备,正是这些可喜的变化,为常州开展休闲体育产业提供思想基础。

(二)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休闲体育实践活动

1.休闲体育消费投入不断增大

休闲体育消费是一种“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近些年来,常州市民无论在休闲体育消费的吃穿住用行,还是在高层次的情感式体验式消费中都不断增加消费之处,为拉动休闲体育产业经济做出了贡献。

2.休闲体育生活方式业已成常B生活化

休闲体育生活化对于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开发的助推作用。一方面,休闲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是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开发的有效途径。“休闲体育生活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都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大休闲体育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拉动了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的开发;再有就是休闲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是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开发的最佳状态之一。“休闲体育生活化”强调一种以休闲体育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居民将自觉地视休闲体育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亦将维持和加大休闲体育参与广度和深度,推动休闲体育市场开发的良性循环,加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常州较之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更为优越,居民的休闲体育意识更高,休闲体育在优越的经济环境下更容易转化为市场需求的现实条件。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 要 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退壁垒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体育产业组织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大多数体育企业具有区域性特征,产业规模偏小,规模不经济;体育产业呈现出垄断与过度分散竞争并存的格局;属于高风险、高回报产业,产业进入壁垒较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产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目标模式,提出了优化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结构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市场结构 对策

一、前言

当今世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全球经济增长明显趋缓,以及一些产业经济状况恶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总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体育产业近年来发展明显加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体育体制正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发展规模逐渐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显现。但对我国体育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的文献没有。因此,如何宏观管理我国体育产业,如何有效引导我国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是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结构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市场结构的主要分析指标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进退壁垒的高低。综合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退壁垒这三方面的分析,就能大致地勾勒出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三个因素在不同市场上的特点,罗宾逊夫人将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四种基本类型 。

(一)市场集中度

集中度是衡量某一市场(或行业)内厂商之间市场分额分布的一个指标,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常用的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绝对集中度指标――行业集中度(CR)、相对集中度指标――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此外,还有试图以单一指数反映集中度的指标如赫芬达尔一赫希曼(HHI)、罗森布拉指数(Rosenbluth Index)等。本研究主要利用绝对集中度指标衡量体育产品市场集中度。市场绝对集中率又称CRn指数,在此用来表示体育市场垄断与集中度,它是指规模最大的前n位(n的取值取决于计算需要,通常n=4或8)体育企业的有关数值(如资产额、员工数、生产额、销售额、增加值等)占整个体育市场的份额。其计算公式是:

(二)产品差别化

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间替代的不完全性的状况。企业产品差别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产品个性化获得顾客的认同和偏好,从而扩大其产品市场份额。产品差异是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也是一种非价格壁垒。产品差别化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方面影响市场集中度;另一方面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三)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中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在关于市场结构的研究中,对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的分析,侧重于考察产业内已有企业的市场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现实的竞争企业的数量和竞争强度。而对进人壁垒的分析,则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市场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考察产业内已有企业与准备进入的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强度。进入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赚取超额利润时,能够阻止新厂商进入的那些因素,如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规模经济、政策法律、阻止进入策略行为等。进入壁垒的高低会影响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从而影响市场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三、体育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市场规模

随着体育产业资产重组的改革,我国体育产业集团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中体产业集团是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唯一控股的上市公司,拥有职工1300人,其中管理人员237人,下设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中体健身集团和中体竞赛集团三大集团。主营业务涉及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无形资产经营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业、体育高科技业、体育广告业、体育房地产业、体育金融业等。

(二)市场集中度

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我国新兴的体育产业中,处在当之无愧的“国家队”的地位,它是我国体育产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其净资产总额在发行前为20769万元,发行后扩大为45844万元。但我国体育产业中的用品业和制造业的年营业额及制造业的总资产看,指标的CR8均小于40%,因此,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市场仍属于集中度低的竞争阶段,体育企业规模还比较小。相对而言于美国、英国等体育产业在千亿美元以上而言,我国体育产业集团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还需要较大力度的整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规模经济。

(三)进入壁垒

随着国家对于体育产业集团化改革力度的加大,目前,体育产业的进入壁垒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政策法律壁垒逐步降低。由于体育企业长期受体制束缚,市场意识、市场开发、经营效果都不太好。但随着近几年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方面的政策也越来越宽松,这有利于各体育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其次,在必要资本量方面也不存在较高的门槛。大多数体育产业在开办初期原始投入不够甚至根本就没有投入,长期依靠借贷和赞助维持作坊生产的体育产业在发展中更是捉襟见肘,资本实力有限,因此,对于新进体育产业不存在资本壁垒,但是随着近几年体育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集团的资本进入壁垒越来越高。

四、结论及建议

(一)加强我国体育产业集团化战略

我国体育产业经营起步晚,实力差,集中度低。走集团化发展道路优化体育产业组织结构应当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有利于尽快改变目前我国体育企业小而散、规模不济的状况。如中体产业集团股份公司的组建就极大地加强了行业的竞争力。

(二)调整品种结构,实施产品差异化行为

总体上看,我国的体育产业差异化,主要有两个方面。1.水平差异加大,从体育产业整体来看,我国平行的体育集团业务范围各不相同,已经很大程度上整合了体育市场及其体育产品,水平差异化逐步加大。2.垂直差异加大。从同一类型的体育集团中看,体育集团的经营从围绕内容生产的产业链向跨体育、跨行业的产业链扩张,垂直差异化逐步加大。因此,体育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尽快转变生产格局,依据地方特色,发挥地方优势,形成相互促进、特色互补的区域体育产业格局。

(三)进一步提高进入体育企业进入壁垒

体育企业除了少数几家大企业外,大多数企业无法形成绝对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多数企业的必要资本量也不大;同时,阻止进入行为要求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条件下为数不多的几家寡头垄断企业相互协调,制定统一的行业价格时才能奏效,采取驱逐竞争对手行为的企业则必须有承受低价格亏损的能力,因此体育产业集团中的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设置行为性进入障碍的条件。这些进入障碍依靠企业行为都难以形成,只能依靠政府限制在客观上形成某种进入障碍。

参考文献:

[1]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42.

[2] 杨公仆,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58-159.

[3] 干春晖.产业经济学教程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6.

第3篇

关键词: 广场休闲体育产业;SWOT分析;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142-020 引言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与文化是濒临相连的,西安市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具有西安地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西安市休闲体育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历史基础。

2011年国务院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西安是中国唯一一个被定位“历史文化基地”的城市。西安是发展迅速、产业兴旺的城市。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经济增长连续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健身的需求日益提升,从而迎来了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体育产业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广场休闲体育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和青睐。因此,对于健身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实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构建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文化品牌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以下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展开分析。并对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新城广场、南门广场、西安市电子商城广场、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西安市樱花广场的实地走访中调研。

1 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s)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地处中国的地理中心,作为联接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已形成了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主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西安北濒黄河水系最大的支流——渭河,南有被称为中国国家公园的秦岭,东与骊山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南至北秦岭主脊;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自然景观优美,市政设施齐全,现代化水平较高,便利的铁路、公路、航空、港通运输环境,已经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的门户城市。由此看来,西安市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为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便于资金、人才的聚集的良好市场环境和体育商品服务信息。

随着近年来西安市全民健身工程的顺利实施,投资兴建了一大批以全民健身为中心的体育场地设施,如:大雁塔北广场,新城广场、南门广场、西安市电子商城广场、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西安市樱花广场等等,从而形成了以“西安市都市圈”为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休闲体育产业集群效应,并为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硬件保障。

第4篇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体育用品 集群

近几年,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异军突起,在占全国面积1.06%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产值占全国20%,体育产业的产值占全国近35%,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引起了体育界,经济界的广泛研究。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结合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板块,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19个大中城市。

产业集群是指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原则形成的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群,以及相关支撑机构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具有现代产业意义上的集群现象,主要以地区集中度作为产业地区性集中的主要界定标准。在全国30个大类的制造业中,其中最高的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集中地区为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 特别近几年在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高达46.8%。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中,除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外,还有与体育用品密切关联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运动服、运动鞋等)、皮革毛皮羽绒制造业(皮革球、滑雪服等)。目前,世界体育用品的制造主要集中在中国,我国已成为世界体育用品制造中心,占世界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其中运动鞋超过70%,乒乓球超过80%以上,羽毛球、羽毛球拍和网球拍等也占到世界总产量的70%~80%。本文针对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高度集群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特点和运行机制,分析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竞争力,保证体育用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从省份和产量上看,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5省(市),集中度超过了80%。见表二,从企业聚集密度和产品类别上看,运动鞋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慈溪、江苏省的昆山、上海、福建省的晋江、莆田、广东省的东莞,;运动服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的石狮、广东省的中山、江苏省的苏州、浙江省的海宁;体育器材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富阳、苍南,江苏省的江都、泰州,河北省的沧州;篮、排、足三大球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的奉化、富阳、江苏省的太仓。目前, 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体育用品生产的主产地之一和销售的集散地。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网站及调查资料整理。

二、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特点

1.生产布局专业化

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业产业集群一般以市(县)、镇(乡)、村为地理区域,大量的体育用品企业主要围绕同一产品或紧密相关产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乡)一行、一市(县)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形成育用品生产的专业村、专业镇。在具体思路上,一是通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优化地区体育产业结构与布局;二是通过加强地区体育产业合作与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通过共创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政策环境,降低体育产业经营的成本。

2.产品生产集约化

生产企业找准优势和合理定位,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主导体育产品,扶持相关配套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最大的优势是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率,企业内部形成规模经济。产业集群将某一特定的最终消费品制造过程分解为众多的中间产品(零部件)的制造环节,并分别由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企业进行生产和组装,这种企业之间围绕产品链而形成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以少数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基础,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企业及半成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其配套,大量中小企业作配套的协同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更符合市场规律,其专业化企业集群,虽然单体规模不大,却表现出极高的产业集群系统的整体效率。

3.生产协作社会化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利用信息流、人才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地理上的优势,通过合资、合作、合营或建立企业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增值活动,构成了一个由上游供应商、企业、营销渠道、客户构成的庞大产业网络,形成社会化的生产协作,提升区域经济优势和地区的产业竞争力。逐步形成了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和生产成本低廉、市场反应灵敏、区域性的整体规模经济优势。积极组建体育产业联盟或联合会,统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行业标准,互相认可体育经纪人、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资格,建立一个不被行政关系和垄断力量扭曲的区域体育市场,实现区域共同市场内资源的高效配置。

三、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优势

1.有利于创建规模和成本优势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高的众多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生产,提高集群中企业的生产效率,地理空间上的接近便于生产要素的转移和优化组合,可以使集群内的企业原材料、中间产品的采购,零部件或产品部分工序的委托加工,实现本地化、批量化,使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能享受“零部件规模效应”,形成规模化效应,使原材料价格降低,节省了采购费用、运输费用和储存费用等流通费用。降低了有关的成本费用,如人才及信息的搜寻与交易成本、契约的谈判与履行成本等等。而且降低了流动资金占用的费用,大大降低群落内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价格竞争。处于同一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还可以共享由政府提供的专业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也有助于集群中企业降低自己的成本。

2.有利于建立信息优势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各种专门人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交流、传播、创新与扩散,激发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既能够跟踪前沿领域的发展,又能够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机会,并降低创新成本。产业集群还营造了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环境,这种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存在的竞争压力、协作的合力构成了集群中各个企业的创新动力。如组织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等。

3.有利于树立品牌优势

体育用品企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效应。体育用品企业集聚,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区域间人力资源、资本、信息、技术和物资的流动,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形成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本身,在这一产业方面的声誉有利于扩大影响,可以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前来。加上当地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多方面的扶持和推动作用,通过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系列化服务,从而有利于加强区域的品牌效应。产业集群的这种区域品牌整体竞争优势是单一企业所无法达到的。

4.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提高体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依托产业建市场,发展市场兴产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和市场集群落的共生现象,建立起企业集群与市场群落的协同互动机制。通过构建专业市场集群,可以实现制造业企业与商贸业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使它们共享销售网络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中间产品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企业集群与市场群落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和行业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区域性规模经济效益。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产业集群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机会,还使它们实现规模生产,提高了产业集群整体生产效率。

5.有利于建立体育产业政策一体化制度,构建共同发展的政策平台

各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以及土地政策等,对产业集群地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同时,在各地方政府的统一指导与协调下积极组建体育产业联盟或联合会,统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行业标准,加强区域内体育产业的联动。鼓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差别化竞争。建立一个不被行政关系和垄断力量扭曲的区域体育市场,使区域内真正的市场主体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公平的市场竞争,实现区域共同市场内资源的高效配置。

五、结论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开放地区。而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特征是体育用品业产业集群一般以市(县)、镇(乡)、村为地理区域,围绕同一产品或紧密相关产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以产业布局专业化、产品生产集约化、生产协作社会化形成规模和成本优势,信息和创新优势,区域和品牌优势,产业与市场优势,政策与环境优势。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优势资源的综合利用趋于合理,使该区域内体育产业的布局与结构,实现了错位经营与发展,产品竞争层次化。竞争有序,优化组合,协调发展,形成浪性循环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席玉宝: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6):22~25

[2]谢立新.产业集群产生和演进:泉州的实践与思考[J].发展研究,2003,(11):50~52

[3]魏 江:产业集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

实现高校体育产业化就是转换现行体育教育机制,使体育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包括对体育教育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私人和社会投资的强度和力度,提高体育教育产出的质量和投入效益,促使教育市场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变化。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受传统思想束缚,不能与市场接轨,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

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的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速度。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体育产业大多是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给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繁荣。但从长远目标来看,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注入更新的教育理念。而相当一部分办学的领导和管理者,对教育基本理论知之甚少,不熟悉教育规律,对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在办学思想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在办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

2.产权关系不明晰,体育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二者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权、利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减弱,致使经营管理效率差,造成资产闲置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率逐年提高,而在城市中可供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设施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发展,远不能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体育锻炼的需要。从另一方面看,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年加大,高校体育设备功能也都较为齐全,在满足学生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同时,还能为全民健身提供好的服务设施。高等院校在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都聚集了本专业的一流人才,也能解决社区体育缺乏体育指导员的问题。但是,现阶段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脱节,造成了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闲置和群众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如何有效的利用高校的体育场馆,如何协调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成为了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意识和手段

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思想保守,缺乏产业意识,对高校体育产业潜力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经营管理形式单一,没能充分利用机遇,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目前市场经营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对体育市场分析研究不够,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查;第二,由于市场经营管理者素质偏低,经营决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较差,市场分析能力差;第三,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效益不好;第四,缺乏先进的理念,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这都严重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深化。

4.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缺乏

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体育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是一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基础。一般来说,体育产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备市场经营和体育运动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中的人才现状是,具备体育知识的人不具备经济知识和市场经验,而具备经济知识和市场经验的人又缺乏体育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体育产业的人才问题。就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而言,当前我国缺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教育产业、体育教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高校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高校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5.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运作。获得的企业赞助也只是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一个窗口,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来发展。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不仅要懂得体育知识,还要有企业、市场、科学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想办法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弥补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三、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措施和对策

1.转变观念、更新体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产业思想体系

多年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福利性的教育事业支出不得不让位于生产性支出。体育教育的组织者也仅把体育教育看作是社会的一种浪费,并不追求经济效益,体育教育的规模、数量,以及对体育的需求都受到财政拨款或福利基金的限制。显而易见把体育教育限定于事业型之中,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在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的过程中,让学校体育产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规律,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

2.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培育有自身特点的体育产业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并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服务为突破口,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一批社会分工明确、服务配套规范、经济运作独立的体育服务机构,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一批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产业服务机构。

3.建立结构合理的高校体育市场体系

按照国家制定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纲要》精神与对我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后给高校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积极引导发展体育消费,实现高校体育消费稳步增长,积极扩大高校体育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以体育教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用品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体育市场体系。紧紧围绕高校第三产业的总体目标,加强高校体育的产业经营,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使高校体育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合理化。

4.注重培养国际化高校体育产业人才,提高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国际体育产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体育产业的人才竞争。为缓解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流失,关键在于要提供一个有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发展环境,要解决利益机制、创新环境和工作条件等问题,因此要建立人才评判评估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形成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具有相关经济和法律知识的专门性人才队伍。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在世界服务贸易商海中得以不断成长壮大的基本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品牌和产品的竞争力。

5.采用校企联合,共扩校企知名度

多数高校都拥有自己的运动队,由于运动队在参加比赛时所需经费都是学校自己来负担,使各高校在经费支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运动队外出参加比赛、交流的机会减少,有时不得不放弃参加一些比赛,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应主动将运动队推向市场,开展与企业联合办队,由企业出资解决比赛、训练的费用,运动队冠名企业的名称参加比赛,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可不断提高运动队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同样,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积极争取企业出资赞助。争取费用的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工会活动,指导企业体育文化活动和运动队的训练,这样就丰富了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产业 市场经济

一、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必要性

体育作为一种产业,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经济发展的客观性。简单来说,体育产业是一个以体育运动自身生产财富和提供服务的产业。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的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国家财政的付出,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的单一,国家每年投入体育的经费远远不能适应体育发展的需要,并已成为制约体育发展主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的机制不仅强烈地冲击着封闭式的高校体育体制,而且强化了体育的竞争意识和效益观念,使体育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就高校而言,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招生人数的逐步增加,体育经费的需求额已明显上升。尽管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在不断增长,但学校用于体育的投资却很少。这种社会发展与经费投入的反差现象,已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科研、群体竞赛的需要。体育经费的不足,既阻碍了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高校体育长期习惯于依赖型、福利型的消费机制,以及学校管理机制的问题,如:学校包的多、统的死,导致自身的“造血”功能低下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现状的研究,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服务,已成为当高校体育工作中急待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1.高校体育在开发体育市场的同时应转变观念。目前,校其它学科已纷纷走向市场,如开发科技、企业联姻等,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唯独体育仍在校园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五天工时制的实施,余暇时间的增多,新的休闲方式层出不穷,体育必将是容量大,而且是非常开阔的消费市场。因此,必须抓住机遇,确立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倡导健康的体育生活。

高校体育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在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下,敞开校门、横向联系、服务于社会。目前,体育市场已经形成的有健身房、康复中心、台球室、旱冰场、游泳池等营业性场所;而高校的这些场馆设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高校还可提供技术辅导、知识咨询等服务。所以高校应积极面向社会,这样不仅能满足社会体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2.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服从于高等教育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高级人才和提高人才素质这个总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中,高校体育要按照《课程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通过体育产业的开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校时能体质健康、精力充沛地完成学习任务,为将来几十年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随着体育覆盖面的逐渐扩大,老人、儿童的体育消费不容忽视。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围绕老年人和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特点,如健身操、健美、康复中心、体育游戏等,开发这类潜力巨大体育市场。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捕捉社会信息,研究市场动态,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供求关系,以高校的信誉及高质量的服务去求得更大的发展。

三、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现在的高等教育仍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受市场经济作用而不断完善和调整的,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对高校体育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了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些又为高校体育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因此,高校体育应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步伐,大力发展。

1.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研究。高校体育可在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加强对体育产业的研究,要依托高校人才、知识、设施、信息技术的优势,面向社会培养各类体育人才。如开设体育专业班、武术专业班等,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活动特点,开设康复中心、太极拳班、健身健美中心等。素质教育的兴起,使得本身就属素质教育范畴的体育教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还可组织专业人员研究儿童体育活动特点,开设儿童娱乐体育、体育游戏和各种技能班等。这些方式,既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提高高校体育师资整体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并促进体育设施的更新与完善。

2.校企联合,大力拓展体育市场。高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可以利用高校体育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办运动队或培养运动员,或组织运动员到企业表演宣传,在体育比赛和各种体育活动中宣传企业及其产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推销企业产业、树立企业形象,这些以体育技术服务、以商品实现其价值交换的方法,能实现双赢的效果。

3.广开渠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空闲时间的增多,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体育健身是个投入小、产出大的项目,花钱买健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如今不少人已参加到以健身、健美、娱乐、休闲为目的体育活动中去。因此,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当确立市场经济的理念,要借助自身拥有的场、馆、池的优势,敞开校门、横向联系、服务于社会,向社会要效益,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这样既能满足社会体育消费的需求,又能使高校体育增加自我补偿,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活力,使场地设施得到扩充、改善和更新,从而实现体育产业的良性循环。

4.注重公关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在我国多方位产生积极作用,其活动领域和方式也正在不断扩大。当前,重大的体育竞赛活动都离不开公共关系所引起的协调和引导作用。因此,运用公关手段挖掘高校体育工作组织内部潜力,形成紧密团结的群体,是保证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程路明:国外体育市场分析与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1)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体育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业化就是顺应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改革现存体育教育体制,使体育教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体育教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高校体育教育社会化、系统化、结构合理化,按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和合理化的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教师自身知识和素质, 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切实向素质教育迁移。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既是我国高校体育事业适应市场经济客观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新时期深化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其产业化进程也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僵化教育制度的制约, 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一直未能得到酣畅淋漓的发展, 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在此,本文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的现状

1.思想不够开放,组织行为封闭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现行的学校体育组织行为仍是主要限于校园之内,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大部分高校的场馆与师资力量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在课余休息日、节假日造成极大的浪费,使高校体育的功能与优势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市场取向动机不强,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过分闲置,不能使其得以充分利用。

2.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

高校体育产业化,在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而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将体育产业化理论规范化,缺少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化法规来规范体育市场,因此,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市场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市场分析研究不够,缺乏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3.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进程,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所以获得的企业赞助只是单纯建立在广告的基础上,去掉广告因素,就是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赞助和公益型赞助,企业还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环节,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

4.缺乏市场条件高校体育产业管理、经营的人才

高校体育产业管理者不仅要熟悉高校体育产业的特点,而且要具备经营管理能力。高校中虽然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一流专业人才,但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的现状来看,由于学校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以及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培养与提高,使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5.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

体育产业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体育产业路线而制订的行动准则。它是国家规范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也是国家宏观指导、调控、优化和监督体育产业发展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它对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政府行政部门在制定体育产业政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有许多方面如资金、税收、土地等因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而使发展受到限制和制约,这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6.高校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必须通过市场调节,生产要素按市场法则流向能产生更大效益、回报率更高的领域。多年来,由于体制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原因,管理者和经营者不能适当、适时地对高校体育产业结构进行重组和转变,无法做到产业要素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流动性,出现体育产业各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7.产权关系不明晰,缺乏体育产业经营的有效管理

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教学部门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两者关系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权、利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减弱,约束不到位,科学管理失去条件,致使经营管理效率低下,造成资产的闲置和浪费,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市场结构、层次、技术、服务有较大的局限性,没有统一标准,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管理。高校的体育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未能开发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产品与服务,没能达到应有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1.转换经营观念,引入市场机制

只有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才能推进高校体育资源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缓解社会体育资源短缺的矛盾。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以体育教学部或学校后勤产业开发部门为核心,坚持“以教为本,多种经营”的方针,明确经营的责、权、利,在学校监督体制下,经营者有自和决策权,施行独立方式运作,避免学校的行政干预。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运作成本,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依照市场规律不断拓展经营空间,使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在经济上形成良性循环。

2.积极探寻适应高校发展的产业项目

首先,应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师资力量搞培训,包括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社区体育干部、体育辅导员、健身指导员、裁判员及各类体育项目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培训与培养等。高校还可通过开设函授班、进修班、自考班、远程教育、留学生班等形式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其次,应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以“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为依托,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全民健身器材、全民体质测量器材及运动竞赛器材等。高校要抓住运动器材设备项目的开发生产的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实现高效益。充分利用高校人力、科技、场地、器材等资源,大力开展高校和社区健身活动,并建立相应机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性、小型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如健身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气功、武术等培训,以及组织体育旅游等。这样,高校体育不但可有力地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且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

3.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

在体育市场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解决体育市场人才资源短缺和提高运作人员的素质,是体育市场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具有能够提供良好市场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否则再好的市场策略也没有意义。要实现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大力培养产业人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加强体育院校体育管理、体育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体育系、经管系、中文系和美术系等专业相互间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建立新兴的体育广告、体育新闻、经济体育等专业,培养互补型的人才。

4.完善体育产业结构,实现体育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根据区域体育人口的现状和不同消费结构特点,深入而细致地研究区域群众的生活习性和消费层次结构,及时而科学地调整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发展的结构。按不同地位的产业层次合理配置体育资源,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在产业结构的市场运行中不断完善产业功能,不断调整体育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为高校体育教育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6.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开拓培育体育市场

高校集高知识、高学历的体育专门人才和先进的基础设施于一体,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和设施的优势,在完成正常教学、训练、工作任务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实现教学、创收的双赢之策。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实行企业化管理,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服务,实现“自我补偿,自我更新”的能力;与社会建立协作机制,互动、互补和互助,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组织承办大型文体活动和比赛,增大体育的文化含量,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利用图片、板报、校报、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园网站及社会媒体做好高校的体育文化宣传。通过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技术及市场运行机制的综合调查、研究,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为开拓市场提供发展依据。

7.明确产权关系,理顺高校体育市场秩序

体育产业管理有其自身特点,高校决策者们应划分清楚体育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明晰对资产的经营权,处置权及受益权,避免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同时,随着高校体育市场不断拓展,高校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体育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将得以全面开发,体育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健身娱乐市场、竞技表演、体育传媒、体育服务、体育用品的产销等,将会带动高校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高校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体育商机。因此,围绕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必需要有相应的制度综合配套,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完善调节机制,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理顺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明确发展政策,避免体育经营活动的无序竞争,保证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高校体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是高校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保证。

三、结语

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为世界各国所强调和重视,高校体育产业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高校体育产业及运行机制必然要发生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变革,高校体育的产业化必将有利于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速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高校体育的产业化来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东:体育产业开发政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2 , (3)

[2]徐本力:对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

[3]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于军:关于学校体育教育产业问题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1,157:19220

第8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影响;融合

中图分类号: F59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9-0073-03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起来,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虽然在现阶段,两者还没有实现良好的融合,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体育产业和旅游业要各取所长,互相促进,实现共赢。本文就体育产业发展对旅游产业的影响谈谈看法。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据专家对区域型经济案例的演算,截至2007年,体育产业年增加值约12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比重在0.7%左右。该产业吸纳就业人口42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0.5%,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1.5%。从2000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速度在17.38%左右,带动就业的增长率是9.43%。体育产业的发展,正从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

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吴必虎先生在《旅游规划原理》一书当中,将体育旅游纳入新兴旅游产品体系,从理论上肯定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国家旅游总局曾将1996年的主题定为“度假休闲年”,2001年又将主题定为“中国体育健身游”,并开展一系列全国及地方性的大型体育旅游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增添了国人的信心,也拓展了体育旅游发展的空间。

3体育和旅游产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融合理论依据研究深度不够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同为新兴产业的体育产业和旅游业,都在寻求最合适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有研究者认为两者是相互独立的产业和体系,甚至认为两者之间是对立的,非此即彼,两者之间是互相制约的关系,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利旅游业的发展,或者是旅游业的发展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两者之间竞争大于合作。笔者认为这些观点过于片面。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应该是相互融合、促进的关系,两者的协调发展能够互惠互利,形成合理的经济循环链。

正由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新兴产业,关于两者的理论研究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学术界众说纷纭,缺乏定论。理论依据的缺乏,研究深度不够,也造成了两者融合困难。

3.2 缺乏合理规划造成资源浪费

体育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体育旅游规划和管理比较混乱。许多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并没有经过必要和科学的规划,盲目上马,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或者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体育项目的旅游功能和旅游效应的开发,也是浪费资源的一种表现。体育旅游规划需要综合旅游业和体育产业各自的特点,考虑体育产业和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双重需要,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协作,合理规划,更新产品体系,完善产业结构。

3.3体育旅游项目重复建设缺乏特色和竞争力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非常注重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和特色性。许多体育项目不重视其旅游功能的开发,就会使项目的建设有所重复,体育旅游产品没有特色和竞争力,产品可替代性大,没有市场占有率,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如没有市场指向性、没有一定规模的健身场馆、季节性过强的水上体育项目,就是个中典型。

3.4融合力度不够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出现了融合的苗头,但是在很多方面融合力度并不够,在市场分析、产品定位、服务体系等各方面还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并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体育产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推动作用,不能够产生体育旅游应有的规模效应。

4体育产业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

4.1 体育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相对于“旅游就是吃喝玩乐”,“旅游是一种高消费,平常人家是消受不了的”观念而言,“健康就是福”这样的观念早就深入人心,并且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刺激人们的体育旅游消费。借助体育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旅游观念和意识的推广,相对来讲比单纯地普及旅游意识和观念要容易,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很好的思想基础。

4.2 体育设施能改善旅游环境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托良好的旅游环境,良好的旅游环境除了包括旅游业发展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之外,还包括旅游目的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旅游设施设备,旅游道路交通等多方面。其中,旅游设施设备十分重要,会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质量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修建相关的体育设施设备是首要条件,很多体育项目必须依托一定的设施设备才能够完成。在现代社会中,各类体育场馆,体育设施设备越来越功能多样化、齐全化,其外观现代化、独特化。体育设施设备的这些新特点,恰恰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良好依托。外观独特的体育建筑,能够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增添当地的旅游观赏值,比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当中,它们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为北京观光旅游再添一景。与此同时,规划合理的体育场馆,体育中心建筑,能够形成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成为开发参与式旅游项目的场地,更能够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方便,让他们在得到实惠的同时,积极地投入到当地的旅游开发中去。

4.3特色体育项目可形成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和变化,参与性强、个性化服务的旅游产品也成为必需。近几年,“健身热”已经成为消费新时尚,城市中的游泳、健美操、跆拳道、太极拳等体育健身项目已经是传统项目,瑜伽、攀岩、蹦极等新兴体育项目带动了新的消费潮流。有些旅游目的地,有规划有组织地开展冰雪旅游,开发冰雪体育项目;也有的依托本地资源,开发水上体育旅游项目,如漂流、冲浪等,都将成为旅游消费的新亮点。这些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能够组织新的旅游线路,更新旅游产品组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旅游目的地特色,强化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

4.4体育产品的同质差别性可作借鉴

众所周知,旅游商品的无差别性、无代表性、重复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旅游业的发展。在中国,相隔万里的风景区买到的旅游纪念品可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任何地方特色和纪念价值可言。

但是,在体育产业中各类的体育商品、体育用品却能够做到同质差别。虽然,现代市场竞争,强调商品的差异性,但由于体育项目的同质性却决定了有些商品必须是同质的,必须要满足同一种体育项目的基本需要。在体育产业链条中,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也是重要的一环,他们在产品质量、产品档次、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市场定位等方面显现出同质商品的差异性,使自己企业产品之间,自己和其他企业之间,体育产品和其他产品之间的区别明显,有力促进了体育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比如,李宁和阿迪达斯,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它们在商品的同质差异上就做很到位,从产品质量、市场定位再到产品标识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各自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再比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因为有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质地、不同的市场定位以及丰富的商品内涵,使福娃的销售大获成功。

体育产业中体育商品的同质差别性,其中的技巧性非常值得旅游产品开发和销售借鉴。

4.5重大体育赛事直接影响旅游业

重大体育赛事从经济、环境与交通、宣传、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对旅游业产生影响。

(1)从经济的角度讲,重大体育赛事能够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之内形成旅游经济规模效应,在举行体育赛事期间,各国各地的旅游者大量涌入,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创造良好的旅游经济收入。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的旅游外汇收入约4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约1400亿元人民币。

(2)为了迎接重大的体育赛事,体育比赛承办地都会大规模的改善环境,修建各类体育场馆和设施设备,完善当地交通道路条件和交通设施,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地旅游环境,提高当地的旅游可进入性。如北京亚运村、奥运村,还有正在修建当中的广州2010年亚运村,都从建筑、设施设备、道路交通条件等方面提升了旅游便利性。

(3)在重大体育赛事举行前期,会有大量宣传活动,有大量的户外广告、媒体广告等涌现出来,并且都是上品、精品。在宣传体育赛事,宣扬体育精神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旅游形象宣传作用,这比单纯的旅游宣传成本低,收效大。

(4)为了保障重大体育赛事的顺利举办,都会公开招募志愿者或者是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满足在体育赛事期间的服务需要。这个人员招募和培训的过程,其实也是旅游服务意识、旅游服务技巧培训和推广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当地旅游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旅游人文环境。

4.6体育明星对旅游宣传效果显著

现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旅游形象大使”选拔的热潮,无论是旅游城市还是旅游风景区,都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其中。由于体育运动的强号召力,体育明星效应是非常大的。比如篮球明星姚明,跳水皇后郭晶晶,飞人刘翔,他们在体育赛事中以精湛的技艺,良好的职业素养赢得了比赛,更是赢得了大众的心。在赛场下,他们同样是万众瞩目的明星,代言了各种产品,也引领了健康向上的时尚观念。相比之下,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作用更明显,也更加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4.7体育精神可推动旅游业发展

体育精神是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永不言败奋斗拼搏的精神。由于旅游业也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发展也需要这样的精神支柱,需要各个相关行业的通力合作,需要旅游住宿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部门、旅游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的沟通和协调,需要每一个团队加强协作,努力奋斗。有了这样积极的体育精神作为引导,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实现良性循环。

5 结 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现阶段,体育产业和旅游业还没有实现良好的融合,但是,体育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体育产业和旅游业要各取所长,互相促进,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李香花,钟兴水.体育健身与旅游[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谭白英,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9(3):22~25.

[4]连桂红,刘建刚.论体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第9篇

>> 不良案例对中国体育彩票销售和发展的影响及风险规避 影响我国体育彩票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女性购买体育彩票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居民体育彩票消费者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体育彩票网站之间的虚拟竞合关系研究 地域文化对体育彩票销售影响的探讨 体育彩票互联网销售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青岛市体育彩票现状及销售对策 基于市场分析的上海市体育彩票销售薄弱区域发展研究 河北省体育彩票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体育彩票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衡水市体育彩票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彩票的发展历程与对策研究 北京体育彩票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体育彩票发展现状及部分热点问题的研究 对现阶段体育彩票发展策略的研究 消费者购买竞猜型体育彩票之影响因素初探 临沂市兰山区体育彩票发展现状调查 开发国内体育赛事竞猜型体育彩票的影响研究 体育彩票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推动与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湖州市政府网站:.

[4]杨耀华.我国体育彩票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2):43-47。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Sports Lottery Market

-Taking H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Zhang Lili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ofsports lottery's selling in Huzhou, and prob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through selling positions, ways, sellers, customers, and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counterrneasures about administrative facility, lottery propaganda, customer team, sellers.

Key words: sportslottery

selling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