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5:05: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环境工程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环境工程;施工优化;对策
1环境工程基本概念分析
环境工程是以有效的环境污染保护和质量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工程,通过生态、医学、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与环境科学卫生相互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环境化学物理保护,逐步完善环境工程的创新发展水平,以有效的核心环境污染治理为基础,不断提升环境工程的保护建设,对相关的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对噪声、废水、废物和废物进行分析,确定实际污染的来源和治疗标准[1]。环境狗南城科学是以有效的污染为治理标准,明确测量方式、经济方法、环境系统等,提升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水平。
2环境工程管理的问题及现状
2.1环境评估没有有效的标准
面对重大的环境问题没有有效的评估标准,需要建立有效的系统,按照环境标准进行困难分析,明确实际项目施工的环境隐患问题,对资金、方法、职责、机构、监控等相关文件进行分析,这可能造成无法配合的细则问题,实际的配套措施也无法落实。
2.2环境工程的人才缺乏
我国的环境工程管理人才往往缺乏有效专业的知识,对各种环境问题、污染水平需要有效的治理标准。高校环境没有有效的专业设置标准,环境工程管理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学科体系,环境工程管理培养人才不足,缺乏优秀的人才,这直接影响并制约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
2.3环境管理工程取法有效的系统化
我国的环境工程缺乏有效的系统化管理,没有科学的评估标准,没有对环境工程预期目标和后期结算的分析,对环境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苦难,没有有效的实施标准,对资金、方法、职责、监督测试过程缺乏有效的配合,这些问题都造成实际配套措施的无法有效实现。另外,不合理的监督测试方法,无程序化的文件细则配合,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环境管理工程相关系统化的统一。
2.4市场管理不足
环境工程缺乏有效的市场规范管理,即客户、生产、政府三大主体,作为管理有效的执行者,政府对实际的市场没有有效的把握,没有合理的法治规范,对实际市场的法律法规、市场行为、市场监督标准进行有效的建设。从微观角度分析,环境工程市场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的整体调节效果,尽可能的完善生产商与开发商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结合效果,市场管理力度不足直接影响环境工程体系的建设[2]。
2.5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人们只能通过环境工程体系的合理运转,不断完善环境工程的有序规范性水平,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处理措施,不断完善环境工程制度中的各种规范标准,尽可能的提升工程监督、招标、验收水平,降低工程质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问题。
3环境工程有效优化的对策办法
3.1加强环境工程的体系化建设
按照环境体系建设标准,尽可能的完善落实环境措施内容。根据环境措施的宏观决策标准,准确的分析环境保护法相关管理内容,明确实际环境领域的相关环境规范意识。按照各个开发区域的重要经济技术标准,合理的调节实际知识产业结构,明确实际环境测评影响的试点工作内容。按照重要经济建设决策标准,合理的分析产业结构化水平。组建有效的党组班子成员,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3.2提升人才培养管理
加强环境工程的管理规范,需要优秀的人才建设。建立高校培养环境工程制度,规范高校人才培养的岗位责任划分标准,对在岗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进行考评和更新培训,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
3.3建立良好的环境资源市场
按照企业实际发展需求,逐步提升环境资源市场的准入标准,规范环境监督管理制度的执行,以合理的市场和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结合,提升环境工程的建设水平。引入外资,完善环境工程管理的多样性,提升环境工程管理的水准,确保环境工程施工更加符合社会的整体发展需求。
3.4完善环境工程的管理效果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不断促进环境环境工程施工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陈传永,乔书建,邢鹏(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59)工程准入制度的建设管理,以合理的市场管理机构和资质为依托,提升市场环境的建设,完善环境的管理,避免政府参与,提升社会市场需求选择的准入标准,提升环境工程的法律法规建设水平,明确实际操作标准,提升环境管理的标准建设。
参考文献:
[1]孙宸宇.试论环境工程施工现状与优化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5(9):239+241.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对策
引 言:当代社会,环境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努力地进行着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就也为严峻。因此,在我国在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人们已经渐渐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性,从而树立其环境保护的意识,继而建立起环境工程管理。
1 环境工程概述
所谓的环境工程就是研究以及从事防治环境污染与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之中的医学、生态学之中的环境医学与环境卫生学,以及环境化学与环境物理学有关。因为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而环境工程学是在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环境工程的这门学科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环境工程学,其实就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方法与原理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对噪声、固体废物、废水、废气,以及对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热、电磁波等的防治技术;有人则是认为环境工程学除了研究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2 环境工程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估非常不充分
目前,对于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评估指标不全面、未成系统的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样在制定大环境因素目标与指标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和不足,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指标不够“坚挺”导致资金、方法、职责、机构、监控手段及相关程序文件方面无法配合实施细则,相应地配套措施也无法落实。
2.2 环境工程管理优秀人才缺乏
在我国,虽然公众环境意识有所提高,但公众对环境工程管理的认识仍然一知半解,即使各地出现了一些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但运行效果依然是个疑问。公众看法尚且如此,整个社会的认识也好不到哪里去,以各大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为例,环境工程管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这对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缺乏优秀人才是环境工程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2.3 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还未能够对重大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系统以及科学的评估,这就直接导致在后期制定大环境因素的目标及指标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继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形成较多的软指标。没有完善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作为保证,就很难从资金、方法、职责、机构、监督检测手段及必要程序文件等方面同实施细则做有效配合,同时也无法落实配套相关措施,从而不能确保它的统一性。
2.4 缺乏合理的市场管理
在环境工程市场三个主体,即政府、客户、生产商中,作为宏观管理的执行者,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何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其对环境工程管理的调整作用,则是当务之急。环境工程的市场管理从根本上讲是法制管理,即完善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督。同时从微观上放开环境工程市场,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调整客户与生产商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步建立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作用的市场管理体系。
2.5 环境工程管理缺乏监管
环境工程管理在建立与运行一个管理系统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我们只有通过这个系统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转,环境工程管理的有序性、规范性以及它的有效实施才可以得到保障。为此一定得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保障实现各项环境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然而我国没有完备的工程监理、招投标制度、验收制度,十分的容易引起工程质量纠纷和工程中个人腐败等问题。
3 加强环境工程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
体系化是使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纳入正常轨道的关键步骤,应通过落实以下措施加以完善:(1)所有涉及环境保护的宏观决策,都必须有环境保护部门参与,环境管理工作应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在所有与环境相关的领域中都应体现环境意识。(2)在进行区域开发、重大经济技术决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决策之前,必须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工作。(3)建立由党政领导、人大政协、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监管制度,完善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集合全社会的力量管好环境工程建设。(4)建立环境工程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通过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5)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问题举报、听证会等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公众、媒体的监督与批评,创造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3.2 高度重视环境人才培养,利用多种途径促进成才
提高环境工程管理水平,需要有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不拘一格,应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成才。可以通过高等院校培养环境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提高在职人员理论水平;更鼓励职工教育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使在岗人员能够不断获得理论的补充和知识的更新。
3.3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整合环境工程资源
在我国从事环境工程的企业数量并不少,仅广州市环保设计公司最少400家以上,竞争也挺激烈的,但水平却不怎么样,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准入门槛低,以致鱼龙混珠。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一是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并加强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管理规范制度;二是放开市场,现在各地仍遗留计划时代的影子,当地政府往往将工程任务交给当地公司;三是引入外资,提高环境工程的建设水平。
3.4 加强环境工程的有效管理。
完善环境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的制定,加强环境工程的有效管理,使各处的环境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利用,这样一来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条例及法规的明确化、人文化及具体化,可操作性也随之得到了强化。同时在环境工程市场中,政府要完善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市场管理机构和资质认证机构。政府的职能虽然并不直接作用于市场,但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建立、完善市场,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往政府直接参与环境工程管理而带来的许多弊端。
4 结束语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对我国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许多地方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影响到经济建设,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虽然现阶段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没有一套很完整适用的管理办法,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的支持、科学的管理以及不断的努力,环境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安娜.解析中国环境工程设计现状及其新发展[J].才智,2013(14).
环境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为一体,提供多种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环境工程专业为社会培养具备环境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部门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本学科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能力的人才,包括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环境健康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管理和规划的技能。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人才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近年来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学科专业人才逐渐成为社会紧需人才,因此,对环境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及经济的需求,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环境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环境学科面临的重要任务,有必要对现有环境学科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本文结合近年来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对目前高等院校环境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思考,提出针对本专业实验教学的一些改革与探索,旨在为本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使学生通过本学科实验教学得到更加完善的训练,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
2.环境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固定单调
环境学科可开设实验课程较多,如“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实验“”环境微生物”等。这些课程基本首先制定教材,根据教材编制实验讲义,多年重复使用,实验内容的选择及实验方法的选定较为固定和单一。以本学校“环境监测实验”为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及水中污染物(苯、挥发酚等)的监测。虽然实验内容涉及了多方面,但实验方案较为单一,大多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进行。学生用到的仪器最多的就是分光光度计,对很多其他新型仪器设备基本没有概念。学生采用固定模式完成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对实验方案的设计知之甚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对于其他实验课程的内容,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对实验课程安排的课时不足,一些实验课往往只是做简单的了解和观摩,并不能真正的通过实验掌握实际能力。
2.2课程设计缺少实践和研究性
环境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实际问题,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环境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更具综合性和实用性,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然而,目前高等院校对环境专业的实验教学还没有真正与实践相结合,更多的是局限于教材和讲义。对于一些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基于课时的限制,往往只是采用模拟性实验的方法在实验室中走完实验过程。而对于真正环境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及环境现状,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学习和了解。结合上一条问题,对实际环境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并没有建立起多方位思考、多途径解决的思路。这与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实用型高素质环境工程科学人才的初衷相违背。
3.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3.1构建多级实验课程内容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多级实验课程内容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样以环境监测实验课教学为例,可以构建如下三级实验课内容。
(1)基础实验。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从实验原理出发,按照基本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实验技巧。
(2)扩展实验。针对实用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如环境噪声的监测与分析,采用不固定学时及地点的方法,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行安排实验的进行,并通过团体合作的方式,对采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3)探索实验。除了实验课教学,大多学生还经过创新性实验等的培训,因此,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创新性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项目,有助于巩固和升华学生的研究思想。实验课教学中,针对某一项课题,比如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监测和处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采集数据,教师进行评价。
(4)综合实验。
3.2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
研究性实验室及科研项目是高等院校特有的资源,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而且,研究性实验课题已经成为现代实验课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对传统的传递式—被动接受式的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学方式由原来的固定式转化成开放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研究课题,针对前沿性科学问题展开思考,由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探索。指导教师应该把最新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科技前沿知识,体会到科技的进步和竞争。而且,研究性实验课题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在实验室、校园,很多时候需要走出去,进入实际企业,了解企业需要,启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新思维和新能力,同时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3.3多学科融合教学
实验性学科不同于纯理论学科,不能局限在课堂,局限在有限的知识框架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环境质量的关心已经走入普通居民家庭。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最终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就需要多学科资源的有效融合。比如,能源动力对环境的影响、高新材料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应用、土木电气等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学科本身属于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实验教学过程主要针对当前最主流的环境问题,如大气固体颗粒物PM2.5、汽车尾气、室内甲醛等。除了掌握基本的处理技术,还应在多学科融合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水污染控制,就需要结合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体系的指导学生利用多学科综合技术进行污水治理,既包括实验室基础技术,如采用最近研制的新功能性材料进行物理吸附,化学催化分解,同时带领学生利用建筑、能动等技术进行工程模拟实践。综合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培养是锻炼工程学科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4.结语
关键词:环境工程设计;现状;发展措施
引言
在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其环境污染问题也趋于严重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因此,要想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环境工程设计工作,加强对环境的治理,将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
1环境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1.1合理的环境工程设计是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其不仅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要想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就需要做好环境工程设计工作,科学合理的规划工程建设,让人类从根本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2环境工程设计可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其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企业,通过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可以使他们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环境治理市场,培养企业污染环境的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引导。环境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以有效推动环境污染治理企业发展壮大,优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2环境工程设计的特点
俗话说的好“谈设计离不开工程”,环境工程设计具有其自身较为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环境工程设计涉及的范围不同,导致其设计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环境工程设计的对象包括废水、废气及废固体等,当一部分水处理专业技术人员被调到废气处理时,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导致工作无从下手。大量的环境工程设计与工业生产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而且他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正相关。总的来说,环境工程设计不仅要求设计人员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更好的适应时展需求。
②自知自终环境工程设计都需要围绕环境这个概念进行,其更多的侧重于社会效益,因为经济效益一般是无法进行有效衡量的。无论新建项目,还是老厂改造、旧项目扩建,都需要较高的环境工程投资费用。同时,在改建工程、扩建工程中,环境工程设计要保证不会对原来主体工程造成损坏,不会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此时就需要环境工程设计人员对各个环节的设计、规划进行详细缜密的考虑,以确保环境工程的顺利施工。
3环境工程设计的现状
(1)环境污染治理企业在进行设计师所需要面对的对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环境污染的诱发因素比较多,而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环境工程设计人员所要面对的对象范围比较复杂,基本上包括废水、废渣、废气、大分子空气颗粒等,他们的治理方法和流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每一个污染区域所处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都会导致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存在加大的差异,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同时,大多数新型的污染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环境工程设计的难度,从而导致环境治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2)环境污染治理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业主和建设单位对环境工程设计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相关配套设施处在一个附庸的位置,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对于一些较大污染源(如污水的排放处理、城市垃圾的填埋等)进行处理时,缺少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环境工程设计脱离工程建设,大部分企业只顾着盲目施工,未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反而加剧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导致环境的治理有名无实。
(3)环境工程设计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工程设计处于起步阶段,从而导致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而且各大高校对环境工程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比较少。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会给环境工程设计造成较大的影响,致使其设计方式和设计内容不够科学,对环境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理。由于环境工程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其需要跟着时代的发展法不断的变化,因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也能够具备较强的认知和独特的见解,以确保环境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4)环境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缺乏统一性。目前,环境保护行业属于我国新兴的产业,我国还未能够制定与之对应的收费标准,导致大部分环境工程都是以双方之间的协议为准。由于缺少统一的收费标准,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非常激烈,大部分企业为了获得项目而故意压低自己的报价,并在环境工程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致使环境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影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最终效果。
4环境工程设计的发展前景
(1)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使建筑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当然,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环境方面的影响,因为其施工过程中不会对破坏环境的平衡,而且还会给周围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所以环境工程设计的发展迫在眉睫,其能够保证污染治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保证环境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衔接。虽然,我国环境工程设计发展有着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在国家相关政策实施之后,对环境工程设计给予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环境工程设计将会迎来以此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将会使环境保护不合格的工程设计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不断优化市场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市场朝着国际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2)环境工程设计方法的优化。同一个污染治理项目,可以有不同的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并且他们所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着手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最终选择出一套适合时展的最优方案。在进行环境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如气候、水质、水量、地型、土地费用、处理程度、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等)来进行各个环节的设计,选择出最优设计方案。同时也可以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优选设计方案,如下式所示:Ct=I(r+R)+Cm式中:Ct为年总耗费;I为全部工程的一次性投入费用;r为工程设施年折旧率;R为该企业年利润率或银行贷款年利率;Cm为年运行维护费用。当Cm值最低时,我们所得到的环境工程设计方案是最优的,其主要受运行维护及投资费用的影响。无论如何,在进行环境工程设计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从设计材料的选择、施工到最后的竣工验收,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把环境工程设计考虑其中,并将其落实到实处。此外,在工程施工中,还需要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理念贯彻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并从长远的角度对环境工程进行设计,将环保意识贯彻到底。
(3)完善环境工程设计相关制度。目前我国已有的环境工程设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环境工程设计缺乏统一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因此需要根据我国环境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一套与之对应的制度,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其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得环境工程设计内部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4)提高环境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进行环境工程设计过程中,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并对环境工程设计人员的考试实施办法和环境工程师的认证资格做出了明文的规定,大大提高了环境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环境工程设计人员还要不断的学习相关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使自己不断的与世界接轨,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有效推动我国环境工程设计的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因此需要做好环境工程设计工作,借助一些先进的设备及材料,优化污染治理工艺,引进绿色能源,并将环境工程设计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和保护工作,以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人类生活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敬麟.环境工程设计现况和发展前景[J].科学时代,2015,6(13):29~30.
[2]郭瑾,李佳珏.当前环境工程设计现状及发展[J].企业导报,2015,12(21):143~144.
1环境工程硕士教育现状及弊病
环境工程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1970年在新成立的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不懈努力下,环境工程学科的地位得以在美国确立。经历了确立后20多年的发展,目前环境工程学科在世界范围内正处在强劲的发展阶段。
作为一门集理论、实践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具有鲜明的特点:(1)环境工程已发展为典型的交叉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计算机、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重叠和交叉;(2)环境工程在研究上朝着更微观的方向发展,而在工程上体现对节能高效工艺技术的需求;(3)不断出现的环境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新理论更新了专业知识和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使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日渐消失,表现在:
(1)对当今与环境工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特别是一些正在探索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不敏感缺兴趣,少研究,不能或不敢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地提出和分析新问题,更谈不上有多少带创新性的学术新思想、新观点。
(2)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自主选题难、科研上手慢、研究思路不活跃、研究方法偏传统、攀登高峰缺勇气、开拓创新欠实力等现象,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多,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更少,因而未能充分起到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生力军的作用。
(3)学生进入社会后,面对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快速变换的环境问题、日新月异的工程技术及先进的污染监测治理手段,面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大量新课题,无论是专业知识、基本素质,还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均达不到社会对环境类高端人才的要求。
2硕士生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发展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理念,尤其在实验与实践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陈旧的硕士生培养模式己不再适应当前对人才需求的形势。如何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实践和创新型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借鉴国内其他高校本专业的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实际,青岛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从教学体系、实验环节和课外实践3方面进行了部分改革。
2.1教学体系的改革
我国传统高校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特点在于培养其自己获取知识并将之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使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讲课时重点启发学生在环境工程学术领域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增加实验与实践性选修课的比例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硕士教学计划中选修课,尤其是实验与实践选修课所占比例太小,选择范围限制太大。环境工程硕士生相较于本科生来说科研范围更专业化,研究性、实验与实践性更强,而且环境工程专业本身具有多学科交叉的性质,因此要求选修课程的范围更加广泛,尤其对于研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性的硕士生来说,跨专业,甚至跨学院选修课的安排显物专业的课程,水质自动化监测控制方向的学生需要研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环境污染物迁移建模方向的学生需要研修数学专业的课程。
传统的教学计划会导致同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没有明显差异性,极大地限制了环境工程硕士生今后的科研发展,制约了其个性与能力培养。如果选修课少的原因是缺少师资,建议采取跨校选课和跨校授课的方式解决,同时在本专业选修课中増设CAD制图、工程制图、计算机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工具类课程,増加自主实验与实践性题目,以提高硕士生在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中的整体素质。
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实验着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以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与实验就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15。
与本科生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不同,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将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引入到教学内容中,通过分析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自己查找资料,参阅文献,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对策,设计解决方案,到实验室实验或到企业实践。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在环境工程学术领域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实验与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
取各校之长,办有自身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各高校在保证环境工程硕士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的同时,应结合各高校的特长加强相应的课程,办出有自身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例如: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可在农业环境方面有所侧重;地质院校的环境专业可发挥其地质优势,多涉及地质或自然环境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内容;海洋院校的环境工程应促进其海洋环境生态的保护研究;化学化工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可以更多设计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转化,以及各种污染物质的反应机理研究;而环境工程专业历史较长的综合院校也宜进一步拓宽基础教学,加强培养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环境工程硕士的环境人文精神环境工程硕士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我们在环境工程专业中融入环境社会和环境人文科学的内容。作为环境工程高层次的硕士研究生人才,更应该在精神和道德层面上加强对于环境工程学科内涵的理解,增强忧国忧民,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负责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作为21世纪环保型人才所肩负的历史重担,从而更加热忱和富有激情地投入到环保事业中。
在我校的环境工程硕士课程中开设有“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政治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并且经常以实时出现的环境问题为题目让学生开展广泛的研讨会,并通过论文的形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或整治策略,从而让学生树立起环境意识与环境道德观、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保护全球观、环境政策法制观,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责任与价值,建立起道德底线与价值底线。
2.2实验环节的改革
环境工程硕士的传统实验教学缺乏综合性和创造性,基本实验技能多是从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中学得的,或是通过参与导师和高年级学生的实验课题获得。在本科的实验教学中因为学时有限,实验条件不足,实验安排仅能做最基本的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师也仅仅是满足教学计划要求,缺乏主动性及与学生的互动性,所以造成升入硕士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跟随导师和高年级生的实验课题学习实验技能,往往造成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实验方法和技能,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差。因此改革现行的环境工程硕士生的实验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环境工程硕士生的实验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理解还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综合的能力,因此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16。综合性实验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加强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可以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针对选定的专业问题,运用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验,可以完全自主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在强化综合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増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由于实验中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因此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下一步投入科学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密切联系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将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密切联系,不仅可以提高硕士生的实践能力,还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实际工程中所涉及的实验,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探索和研究性质,由于以工程为背景,使实验更有针对性,实验内容更加鲜活,学生不仅能了解局部,而且能了解全局,更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挥聪明才智,从而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针对盐度对污泥降解污染物和沉降性能影响的问题,设立污泥生物相监测和污泥特性分析实验,掌握污泥降解污染物和沉降性能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分析监测技能后,进一步通过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对不同盐度条件下的污泥特性进行分析,考察污泥盐度对活性污泥降解性能和沉降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查找资料,对问题进行分类总结,提出活性污泥降解污染物的最佳盐度范围和极限值,为实际工程提出相应的工程指标。
在将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密切联系的过程中,不仅应强调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重视,还应该强调其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价值和应用潜力。因为环境工程学科是工程性较强的专业,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将科学研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将科研结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2.3课外实践的改革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环境工程硕士生具有很强的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但是我国高校大多没有建立与环境工程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象。通过环境工程硕士课外实践环节的改革,总结出如下经验。
开展大型科技活动和工程设计竞赛通过开展大型科技活动和工程设计竞赛,激发环境工程硕士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培养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増强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不断充实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我校每学期都举办专家、教授讲座,举办科技活动周,开展学术研讨、环境工程类设计竞赛等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对环境工程前沿技术的兴趣,并锻炼其实践能力。
校外参观定期安排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环保设计公司、环境监测局等单位进行认识实习,先了解企业的污染物处理等情况和处理工艺,以及面临的难题,然后将实际问题带回学校,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探讨。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动手做相关的模拟实验和工程设计,为工厂和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措施,再将解决办法和思路带回到企业。务必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工程专业必须面对实际的环境和工程问题,决不能理论偏离实际。
建立实践创新基地建立实践创新基地的目的是激励硕士生刻苦钻研,提高素质,勇于创新,多出成果。通过与本校合作的企业和工厂内设立相关的污染物治理实验室和工程设计室,将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生送去学习和实践,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兴趣,还可让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充分了解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促使其在实践创新基地实习中更主动地去掌握专业领域里的各项基本技能,使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强化对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加深了对工厂和企业产生污染物质的方式和污染程度的认识,为明确研究方向、适应环境规划与治理工作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快速变化,逐步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工程的变化。什么是环境工程?它是一项技术,这项技术是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的,提高环境污染防治和治理,最终目标是利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理论手段来控制污染的环境。而对于环境工程管理,顾名思义,是在工程和环境标准下,评估环境因素,同时,对环境影响的不利因素,最大控制,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因此,对环境工程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不足;方法
1环境工程的任务和管理方法
1.1目前环境工程的任务
目前,环境工程的任务是确保人类活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和谐。环境管理体系是提高项目管理战略的升级,是为了环境达到更完美的状态。因此,环境工程,不仅要完成任务,并使成本最低,获得最佳的环境保护效果。例如,一个产品在在使用中有可能受到环境影响,并影响环境,所以通常做法是把这些产品由其他质量更好的产品所取代,另一个办法是提高产品的周边环境,让他们的工作能力在良好氛围内工作能力最大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工程管理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体系和产品的环境要求之间没有冲突,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在这过程中很难避免冲突,而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就是管理系统升级。
1.2目前环境工程应该使用的管理方法
目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序、合理和谐统一的管理体系,保证管理的制度顺利实施。此外,为了做好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我们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及制度,使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同时,也要责任明确,让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更到位。有效监督环境工程管理,确保科学规范工作顺利进行。
2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在管理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缺乏科学性及综合性的预测,导致这些因素指标的制定有很多困难,因此软指标多,硬指标少。因此,影响各指标之间的和谐统一。环境工程管理认识度不高,人们了解很少。我国设立此专业的大学不多。因此,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鉴于资金和技术的缺乏,环境工程管理培训不多,导致环境工程管理不容易。许多人不了解环境工程管理,这样很难避免浪费资源。由于缺乏宣传,导致大量的环境工程管理信息不能及时公布,透明度底低,没有及时发现工程质量的不足,没有让环境管理发挥重要作用。环境工程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对环境工程管理监督不到位,导致有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但都不作为,这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标准和规范。同时,环境工程管理的上级管理者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服务价值很小。
3加强环境工程管理控制的方法
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对环境管理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立足实际,充分认识到形势,分析和解决问题,优化管理体制,让环境工程更好的服务人民,维护人民更好的生活水平,让管理层对此体制认同。在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先进管理模式,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一个标准,为以后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同时,管理系统和规划目标要高度一致,两者相辅相成,不断完善,保证目标规划的实现,也验证管理系统的合理性,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规定相关的环境工程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化法律法规,使其更具操作性。还要注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制定合理的计划,让员工按计划推进,从而精确的完成工作。应鼓励大学院校发展环境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优秀的管理人员,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可以定期邀请环境专家、环境管理专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增强环境管理能力。应尽可能加大宣传环境工程和管理的力度,通过特殊的网络和优秀的管理案例,使人们了解环境管理的经验及杰出成就,并积极参与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
4结语
总之,环保工作已引起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关注,环境工程管理尤为重要。在环境项目管理中,它具有领先的地位和先进管理体制,保证了环境工程管理的可持续运行,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运行。因此,采取合理措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我国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缺乏重视。不仅许多部门都没有意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它的技术、方法和如何操作了解不够,这也是不被重视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环境工程管理研究,探索合理的对策,是迫在眉睫的。
作者:王新宇 单位:盘锦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韩仁才.关于环境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5:32-3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环境工程;实施;调查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经理学院首创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上的讨论、教师的点评和总结等过程完成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性,有助于把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有机统一起来。案例教学法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案例教学法是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法学等教学中常用的方法[1]。环境工程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
1 调查的方法、内容及样本情况
为了具体了解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实施现状,推动环境工程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对南京七所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2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30份,有效回收率为71.43%。
2 案例教学法实施现状
2.1 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
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从大一至大四年级累积有55.19%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不了解,尤其是大一新生,比例高达74.07%,显然案例教学法的普及性不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程度随学生年级的提高而增加。在环境工程专业中,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和了解程度不一样,随着年级的提高,接触到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增加,对专业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了解也相对多一些。
2.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频率
目前,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的学习中,授课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并不是很多,案例教学偶尔会被老师运用到课堂中,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年级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年级之间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一样,低年级的学生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相对较多,对专业课的涉及比较少。因此,案例教学法在低年级应用得较少。
各高校中,各有50%左右大一、大二学生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对案例教学法不了解。但师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很重要,并对实施案例教学法都持有积极态度。师生认为凡是专业课都有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如排水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CAD、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专业主干课程。教师认为专业课用案例教学法效果较好,91%喜欢并支持案例教学法;学生也认为案例教学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很重要,调查显示,如果采用案例法,有67%的学生表示会参与其中。
2.3 案例准备情况
89%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包括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和科学性、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分析以及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积极参与。其中,选择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和科学性的比重最大。41%的教师认为获取所需案例比较难,87.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设计案例题库。而认为目前教师在环境工程教学中提供的教学案例质量很好的学生只占10%。
纵向看,每个学校中选择案例质量很好和较好的学生累积达52%,选择一般的达46%,因此,总体上案例能够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而不同学校之间也有差别,学校d、f认为案例的质量都是一般以上等级,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学校a、c、f认为案例质量很好的学生比例很高,这可能是因为这几所学校的案例教学质量较好。由于大部分大一、大二学生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他们的选择不具代表性,所以只比较大三、大四、研究生对案例质量的看法。从大三至研究生阶段,对案例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案例现状的满意程度也逐渐降低。
2.4 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所有教师都认为普通教学应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并不能取代普通教学。以普通教学为主还是以案例教学为主,不同的老师观点不同,52.07%的老师认为目前的教学中还是应该以普通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贯穿其中;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可以以案例教学为主,普通教学为辅,或者二者并重。个别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应取代普通教学。具体情况见表4。
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中,98%的人认为在环境工程专业中,案例分析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是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方法。
2.5 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55%的教师与学生都认为教师是促进者、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86%学生认为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案例教学实施有影响。其中37%认为影响很大,认为案例教学法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另外49%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主要依靠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教师认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性;案例教学授课课堂内学生众多,教师缺乏相关实际经验,缺乏外界联系,典型性案例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授课课时有限,学生参与不够积极等因素的限制使其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改革,增加案例教学课时,增加校企之间的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展示案例,指导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分析;集体归纳,回归教学内容;总结评价,提升学习水平。
3 推进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实施建议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等具有显著优势,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良好途径。能使学生在大学时期进行相关的专业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能够为以后的岗位要求缩小差距,缩短适应工作的时间,为自己赢得主动。
3.1 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的推广实施
从组织教师学习案例教学法,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交流,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途径推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另外,对制作案例和组织案例教学给予奖励,鼓励教师投入精力[2]。从而真正推进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实施。
3.2 优选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案例的选择需要与教材紧密联系,既要能体现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又能反映目前环境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案例要有时效性、典型性、区域性,典型且真实的案例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加深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产生强烈的现实感和使命感,面对的实际环境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钻研兴趣[3]。
3.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的成败也取决于教师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引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师需要把握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结合教学需要,提高自身专业及教学水平;结合日常教学需要,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参与社会项目,把握前沿环境工程动态[4]。
3.4 加强与企业、设计院的合作
产学研的合作模式是以企业需求和教学目标为双导向的教育模式,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双方以共同发展的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高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5]。加强与企业、设计院合作可以使案例符合社会实践技能与前沿科研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科研意识。同时,可以利用企业和设计院的资源获取质量较好的、处于学科前沿的案例。
4 结语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探讨工程实践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广泛引入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将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法对师生的要求比较高,有时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案例教学需要以学生的主动积极地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为保证,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洪友.法学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62-65.
[2]裴云.论师范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推广:方向、困难、原因、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53-56.
[3]蒋艳红,蒙冕武,邓华.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0):64-65.
关键词: 专业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
一、引言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交流,使人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更方便地进行国际交流。因此,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需要,高校在英语课程教育上设置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基础英语有各个高校的外语学院承担,着重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专业英语以前作为选修课在不少专业做了设置,现在变得更为普遍,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有专业外语,而且作为必修课,成为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英语交流信息”,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根本,开设专业英语这门课当然也不能偏离这个根本,应该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特点和表达方式,能够阅读并获取国外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信息,并能够与国外的同行进行交流。
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需要查阅大量国内外科技文献,是对专业英语的应用阶段。但大部分学生在查看外文资料时,困难很大,大大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也影响了毕业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虽然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在应用时却是如此不尽人意,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教学环节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现状
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仍然存在应试倾向,基础英语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因此学生就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展开学习。一旦通过,基本上就可以停止英语学习了。事实上即使通过了国内统考,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较差,很难进行日常的外语交流。
本科三年级开始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很多同学并不清楚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只是为了毕业凑学分,很少有同学是为了提高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就退缩,抱着能及格即可的心态学习。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表现低调,不敢出声阅读,不能积极回答问题,只能靠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2.重视度不够,师资队伍不强大
目前各高校的专业外语教师一般有专业教师担任,且大部分是年轻教师,虽然精通专业知识,但外语水平有限,对外语教学方法和规律知之甚少。教学过程中经常是孤军奋战,缺乏团队支持,几乎没有专门的英语培训,个人外语能力难以大幅度提高。因此专业外语课就变成了汉语专业课,或者是学习专业词汇和翻译,学习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专业外语课对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执教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课程设置不恰当,学时太少
专业外语课程的学时设置一般都不太多,新疆高校农业院校为20~40个学时,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32学时。一般设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与基础英语的课时相比,专业英语课时太少,在这么短的课时安排下,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应用,如果不在课下有较多的投入,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4.教学内容陈旧、方式单一
目前专业英语教材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公开出版的教材较少。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有些教材所选文章过于陈旧,有些教材专业性与通用性不能兼顾。而且教材一般选用外文原版文献,句子冗长,结构较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大。针对课文的词汇或短语解释以及配套的长难句翻译,相对课文来说较少或个别存在错误;课后练习缺乏、设置不尽合理。目前为止,公开出版的教材没有配套练习册,使学生缺乏相应的训练。由于教材所限,课堂成了翻译课、解释课,致使学生认为学习专业外语就是学习词汇、学习如何翻译。
三、建议
师资力量薄弱、教材落后、学时较少等问题,几乎是工科院校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太少,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队伍,教师队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重中之重是加强师资,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一个体现,其次是延长课时并改进教材。
1.加强师资
专业外语对教师要求很高,尤其是外语水平,一方面,可以引进有国外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任课教师;另一方面,对
专业教师进行适当的外语培训,提高其外语交流和应用能力。另外可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这可以增加教师的积极性。
建立专业外语教学团队,增加人力投入,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外语基础较好的等思想活跃的教师,大家定期讨论,群策群力,对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上课形式采用全英语或必要时双语教学,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和英语思维的习惯。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编写合适的教材、选择期刊、准备多媒体素材,创新教学形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2.改进教材,延长课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加大投入力度是关键。清末的设置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中外交流所需要的外交人才,历史证明其教学富有成效,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懂外语的外交人才,这些人成为晚清、民国外交舞台的重要人物。学制8年,以英语学习为主,兼学其他学科,重视汉语学习,认为只有汉语学好了才能正确表达外文资料;重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方式有笔译(英汉互译)、口译(将汉语译成英语)、写英语作文等。我们的专业外语学时只有32学时左右,又因枯燥、厌学等原因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借鉴的经验并按照我国高校教育英语四年不间断的要求,将专业英语由一个学期改为四个学期,从大三上学期开始一直到毕业结束。
(1)第一学期开设专业概述类课程
由于学生直接阅读专业文献困难较大,我们可以为其做一些铺垫,从专业概述类课程开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选择通俗易懂又结合专业的材料,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可以是目前热门话题,也可以是国外环保方面的成功实例介绍、区域循环经济实例,从接近日常生活的话题着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注重听说读写的练习。由于这方面的题材较广泛,可以从网站下载一些视听资料,课堂上在听的基础上用英文写出所介绍材料的大意;另外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用英文总结课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将课下自己阅读的材料做成幻灯片讲给同学听,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到专业课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学了就要用,把看到的、听到的通过说或写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他们看到学习的进步,逐步建立学习兴趣,由厌学变成愿学;另外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简单的专业英文表达。
(2)第二学期开设较深入的专业课
在初步了解专业词汇和表达的基础上,强调向专业化、深入化方向倾斜,选用的教材力求涵盖环境工程专业的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水、气、固废、甚至噪声的污染与治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工艺介绍要全面,作用、原理要简洁,并指出发展方向与最新进展,发明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这一阶段的教材可以选用国外大学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概论类的外文原版教材或影印版,或由教师根据教课内容和要求进行选编。这一阶段,仍然要加强听说读写以及译的训练,“译”包括中英文互译,由于涉及专业知识,一词多意、长句、复合句增多,能够阅读、理解并正确的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看懂别人的研究成果,并讲给同行听或者将自己的东西翻译给别人听,这也是交流的一个方面,因此需要认识到“译”的重要性。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比较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的专业外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3)第三学期开设专业拓展课
至此,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了解了相关专业课,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一门新领域课程的能力,此时可以专业课程的某一个方面为切入点,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巩固并提高学生的外文学习能力。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人们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专业发展越来越全面,新技术日新月异。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学习内容,继续加强“听说读写译”的训练。由于这部分内容阅读量大,专业性强,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阅读完,在课堂上可以分组、分部分阅读,然后以交流式、讨论式或演讲式的方式相互学习,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英语交流的学习氛围。上课可采用双语课的形式,但仅在必要时辅以汉语作为必要的补充。
(4)第四学期为专业英语应用课
大四下学期的毕业设计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专业外语实践,使其成为专业外语教学课堂的延伸。教师选取环境工程专业sci、ei的期刊文章讲述其投稿要求,并提供几篇内容较简单、不同题材的文章作为范例,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按照投稿要求写出英文摘要,并与作者摘要做对比,找出差距,逐
步提高。毕业论文完成后,要求写出英文摘要,并按照国际会议的要求,制作幻灯片,做不多于10分钟的答辩演讲,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制作、准备英文幻灯片和编制报告的过程中,受到了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将英文学习、应用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新探索,是将英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一种新尝试。
四、结语
专业外语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专业上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和做学问一样,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下功夫才行,必须从上到下包括领导、教师、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围绕专业英语教学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切实提高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浩峰,李建新.进行专业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高等工程教育,1993,(1):27-28.
[2]黄天寅.浅议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的改革.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83-86.
[3]吉雪花,庞胜群,辛建华.新疆高校农业专业外语教学之我见.中国西部科技,2009,8(3):95-96.
[4]陈莉娜,贾国欣.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75-77.
[5]郑朝红,张殿清.与中国近代专业外语教学.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8(2):110-112.
[6]魏栩,边丽英.关于计算机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网络与信息,2009,(3):33-33.
论文摘要:“仪器分析”是河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课是加深和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剖析了“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增加实验课时、实行实验预习制度、合理安排实验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方法和实验形式等措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论文关键词:环境工程;仪器分析;实验教学
“仪器分析”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内容涉及物理学、化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等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然而,“仪器分析”实验课是学生对仪器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加深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关系到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实验课程的质量备受关注。近年来,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方面的报道不少。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指出河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时设置不合理
“仪器分析”学习的难点在于学生对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实践证明,实验课程对仪器设备的感性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室里教师面对仪器讲内部构造与原理,并通过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且学习效果明显。但河南理工大学在该课程的学时设置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实验学时有限,学生很难在较短的实验学时内掌握仪器的重点内容,这种课程的设置方式不利于发挥实验课程的特点。
2.实验预习环节薄弱
实验课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是掌握和提高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验前做好预习是提高实验效果的必要途径。在实验前要对实验原理、所用试剂、方法步骤、数据分析与处理手段、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过程中游刃有余。但实际过程中,由于大型仪器精密贵重,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学生对这些仪器都很陌生,在没有见到仪器之前,即使通过理论的学习,也很难想象,甚至难以理解其结构与特征。即便通过简单的预习,也对一些复杂的仪器琢磨不透,因此,学生往往对实验预习过程抱着应付心理,重视程度不够。
3.实验组织形式不当
“仪器分析”实验课涉及到的设备均为贵重的大型仪器,并受到仪器数量的限制,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将2个班60个学生分为4组,15个人一组进行实验,容易造成小组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主动操作,而多数学生只是观摩实验过程,未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具体操作。在这种传统的模式下,不能保证学生人人动手实验,限制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锻炼,抑制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4.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多数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采取先讲解实验题目、所需仪器、试剂等内容,再进行实验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的模式。由于“仪器分析”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多数为贵重、精密的大型仪器,因此,教师担心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误操作而造成仪器的损毁,而将实验操作步骤讲解得过于详细,使学生机械、被动地完成实验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抑制学生的积极性,使实验质量大打折扣。
5.实验形式亟待丰富
在仪器价格昂贵和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中通常采用传统的验证性“告诉—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演示后学生再现实验过程。在整个实验中,学生只是“照方抓药”,按照设定好的流程来进行实验,依赖性和固定性强,缺乏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且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增加实验教学课时
合理增加实验教学课时,突出实验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手脑并用、独立进行仪器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过程,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与巩固又是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培养。目前,“仪器分析”课程为4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仅为8学时,学生很难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对仪器设备的感性认识,难以实现实验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适当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和操作仪器的机会,可以促进学生对枯燥难懂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实验预习制度
实验预习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实验质量的好坏,加强学生实验预习情况的检查是确保实验效果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实验教学前进行必要的预习,要了解实验题目、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并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加强实验预习可采取以下形式:一是通过学生撰写实验预习报告、教师检查报告内容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实验预习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课教学前批改报告,对预习报告合格的学生可以进入实验教学环节,不合格的学生则重新预习实验内容,直到报告内容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环节。二是在课堂教学环节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的了解情况,掌握学生对实验内容的预习程度,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枯燥、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仪器构造、原理等)做成仿真动画提供给学生,使这些内容变得直观和形象化,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并对实验内容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3.合理安排实验组织形式
目前,仪器分析实验共涉及4个内容,15个人一组,这样不能保证每个学生亲自操作仪器,不利于学生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也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与提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增加实验学时,为学生提供10个实验内容,2~3个人一组,并且采取大循环的方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的各个步骤,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大型仪器设备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业余时间的情况,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可以选择创新性实验题目,也可以自拟实验题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4.丰富实验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动性。在实验教学环节,采用提问式、启发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答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离子色谱法测定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的实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工作曲线的测定顺序。为何在做工作曲线时测定溶液的浓度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如果测量进样浓度时从高到低,会对工作曲线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两种测定顺序的差异,对照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测定工作曲线的方法,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掌握工作曲线的测定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5.实验形式多样化
以往的实验教学内容偏重于验证性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很难主动去思考问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方式,开出一些内容新颖、趣味性和实用性强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开放实验,甚至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自己设计实验内容,从而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糅合相关知识并掌握综合技能。例如,在“荧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D含量”的综合性实验中,使学生掌握生物样品溶液和维生素D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学会用直接比较法测定样品中维生素D的含量,既巩固了理论课的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创新性实验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分析技术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学生自拟实验题目,要求学生从查阅文献、确定所用试剂与仪器、拟订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内容到完成实验,整个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