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22 15:05: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教育投入 盲目投入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91-01

1 学龄前儿童教育盲目投资问题的主要表现

教育投入主要指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家财政部门.集体经济部门乃至个人向教育领域中投资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总和,那么,落实到学龄前儿童教育上,它主要是指家庭投资,不仅包括金钱投资,还包括文化投入,时间投入及精神投入等.当前存在的学龄前儿童教育盲目投资的主要表现有:

1.1 倾其所有,重金投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大多数家庭的收入较前些年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从孩子出生之日起便将金钱开始大把大把的投资在孩子身上:为孩子买各种益于智力开发的“高科技”玩具,买各种高档营养品,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培养班”,甚至买来各种早期教育辅导资料或者干脆以现金和物质进行学习奖励刺激……总之,只要他们认为有利于孩子学习的,都会毫不吝啬地将辛辛苦苦赚来的钞票投资到上面。

1.2 陪读乱点谱

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学习,近年来家长陪读现象愈演愈烈,并发展到了学龄前儿童家长身上。家长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陪伴孩子学习,几乎可以用“贴身”一词来形容,孩子参加什么兴趣班她便陪什么,逐渐形成了学必陪读的趋势,更有甚者为了贯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连自己的事业都舍弃掉,在家做起了“专职妈妈”。

1.3 “赶场”参加各种兴趣班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入学之前比别的孩子掌握更多技能,或在孩子求职与人竞争时能因多一砝码而胜人一筹,商家们便瞅准了这一市场,迎合了家长们的需求,开办了五花八门的“学前兴趣班”。据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城市家庭学龄前儿童人均参加兴趣班1.4个,孩子们往往今天到这儿学这个,明天又要跑到那里学那个,这被有些学者戏称为“超级赶场”。

1.4 片面投资,进行“一半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赵忠心曾指出“不少的家庭教育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突出的表现就是只进行一半的教育”。“一半”与“全面”相对应,具体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上主要表现有:家长片面重视智力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开发;重视特长培养,忽视孩子全面发展;重视书本知识,忽视生活技能的训练等等。

1.5 超前教育

适当的早期教育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有些家长却将其理解为“超前教育”,无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向自己的孩子提出了他们根本就不能够完成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2 学龄前儿童教育盲目投资的原因

2.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在中国社会,几乎所有家长都在潜意识中深深地浸透着一种无法去除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的佼佼者。尤其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这些“独苗苗”们更是承载了更多长辈们的希望与期待。加之社会普遍重文凭、重学历的导向,使他们认识到教育才是唯一途径。

2.2 “功利主义”观念盛行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心目中,拥有了高学历就意味着拥有了高收入、高地位,因此家长们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为育儿作出了宏伟计划,而计划的最终目标就是考上重点大学,获得高学历文凭。而且还有一些条件稍差一点的家庭也希望能依靠孩子的成功提升自己的地位,因此在投资孩子教育问题上也决不能落后。

2.3 盲目攀比,随大流

当今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使得所有长辈们都将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为了让孩子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为孩子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的攀比对象,而全然不顾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实际发育水平及其承受能力。

2.4 商人趋利投机

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和舍得投资的心态被社会上的一些投机商人和所谓的“专家”看好,他们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所谓的科学 “育儿方案”,甚至有些幼儿园也在利益的驱使下,将一些日常的教学内容改为兴趣班的内容,一旦孩子不参加则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使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参加兴趣班的重大影响,更加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地为孩子大把掏钱,这就进一步推动了商家绞尽脑汁赚钱的欲望,使其几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系统。

3 教育盲目投资带来的不良后果

首先,学龄前儿童作为教育对象将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再次,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盲目投入还会加重家庭负担,影响到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最后,从长远来看,这种盲目的教育投入还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因为孩子就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健康全面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的繁荣与否,这也正是重视学龄前教育的必要之所在。

4学龄前儿童教育盲目投资问题的对策

4.1 家长要循序渐进,了解并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4.1.1 了解儿童年龄特征,克服急于求成。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因此,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习者,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内容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著名幼儿专家陈帼眉指出“对于学龄前儿童,培养其技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对孩子非智力方面的发展进行培养、教育,即现在所说的“情商”。

4.1.2 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避免盲目攀比。

由于遗传、环境及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作为家长,一定要实事求是的看待自己的孩子,通过活动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理性分析孩子的发育水平,要“量其力而教之”,避免盲目攀比,随大流,要懂得“学而适才优”。

4.2 家长要奋发进取,同孩子共同进步

家长们要有事业心和进取精神,既不能甘于无聊,也不能将自己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要选择自己的事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的成就,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并满足和丰富自己的精神需求,用这种自己的奋斗精神来感染孩子。

4.3 家长要树立正确、全面的人才观

当今社会竞争的确日益激烈,但这决不意味着只要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就一定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就一定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因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其次才是各种各样的能力,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缺乏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1] 马箐箐.家庭教育投资的误区与对策[J].中华家教,2007,(3).

[2] 赵忠心.不能只进行“一半的教育”[J].中华家教,2007.

[3] 赵忠心.家长首先要端正心态[J].学前教育,2007,(5).

第2篇

【关键词】师资力量;“副课”现象;学习兴趣

To the agriculture herding area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present condition of shallow slightly analysis

Yang Yong-fang

【Abstract】The agriculture herding area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get not good result, the reason be various, most importance of is society the public to English of value the degree be not enough, lack support, lack understanding and cause the student lack to learn English of interest.To make teaching and ages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herding area English synchronous have to investigation counterplan, support, match English teaching normal carry on.

【Key words】Teachers strength;"Pair lesson" phenomenon;Study interest

本人从事农牧区英语教学年限短,在工作方法手段、经验等方面不能做周全的总结概括。就近几年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农牧区英语教学得不出好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学校领导、执教师、家长、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支持、缺乏督导、缺乏认识,导致学生缺乏英语的兴趣。师资力量水平、教学安排、教学设备、语言环境诸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师资力量。

英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根本无法合理安排英语教学,在加上校舍不足,班级人数严重超额,很难周全照顾、关心学生的学习,很难找到存在的问题,也就谈不上进行个别辅导,在对教师进行进修培训方学习面根本不可能实现,由于专业英语教师缺,专业方面的基本功不扎实,在英语知识的扩充,英语教学方法的更新上不能实现,难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创新,不能使死硬的课堂变得有生机,因而探究对策方面很茫然。

2.教学课时安排与重视。

由于当地实际条件和教学要求的限制,各界对英语课不够重视,把小学英语课当做“副课”,课时安排少,给老师安排工作量时把语文、数学列在首位,而英语名存实亡,这相应的减少了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对教学质量的检查、督导不够,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严重的是小学升中学英语成绩不列其中,因此,学生家长对英语课不重视,到初中这种英语为副的态度很难转变。

3.教学设备。

农牧区学校电教设备严重短缺,没有语音室,视听设备,有时停电连最基本的录音也无法视听。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才”,由于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依照书本,有步骤、有引导地进行限制性学习,不能扩充视野,灵活学习。

4.农牧区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

农牧区孩子的家长,受文化素质、身处环境诸方面的限制,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不管那一门课程都不给予支持、配合。因此,认为小学英语课的开设,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给家长带来经济负担,家长的这种态度,或多或少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甚至跟家长保持一种看法,排斥英语,抽挤时间学习所谓的“主课”,在英语自习课上,好多学生逃离教师的监护,搞其他科目的学习,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5.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诚然,学习语言也不例外。大部分农牧区学生,尤其是男生,对学习英语根本没有兴趣。除了课堂上“强制”的学习之外,平日里英语课本就是一叠废纸,没有任何吸引力,更谈不上自愿自觉的学习,对英语作业的态度,由巩固复习变为负担任务,无任何趣味性。《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可是,这方面在农牧区学生的身上目前不可能实现。觉得平时课外实践说说英语怕羞、怕讥讽。

通过以上现状的分析,要使农牧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时展同步,使英语学科健康、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我认为有以下的要求急待克服解决。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有一定和基础的教师和现任教的非专业的英语教师进行分批培训充电,多举行一些英语观摩,英语教学方面的交流活动。通过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创新教学方法。

7.加强管理指导,加大检查、督导和考核的力度。

合理安排英语课时,把小学英语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当中,多检查、勤督导,努力转变学生及家长对英语课程的认识,并把其列为入学考试的范围,对教学及时总结,表扬肯定先进,批评指正后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说服家长,让家长配合老师,督促学生养成自愿学习英语的习惯。

8.努力改善英语教学条件。

有专门的语音视听室,影碟播放室,配备放像机、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让学生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接受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篇

关键词:职业口译员;口译教学;言外知识;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24-02

口译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与国家的国情和经济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口译的教学模式也应该能够充分体现市场的需求与变化。目前国内的口译教学尽管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仍难以满足市场对口译人才的需求。本文从口译市场现状分析目前口译教学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培养职业口译员为目标的口译教学方案。

一、口译教学理念的发展沿革

自20世纪40年代初正式的口译教学机构在日内瓦大学和维也纳大学成立以来,口译教学已走过了七十年的历史,口译教学从最初的培训课程发展成为今天的专业课程。在西方,早期的口译教学理念以译员的直觉和经验为基础,采用学徒式培训方式。到了20世纪60年代,口译教学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教学理念。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西方口译研究追求科学范式的背景下,口译教学研究也开始探索“科学”理念,形成了以口译认知处理过程和口译技能分解为基础的教学理念。

在中国,口译教学理念在近年经历了从“专题型教学”到“技能型教学”的转变,“专题型教学”关注的是口译的专题内容及其口译表达;“技能型教学”关注的是口译的技巧,如听辨理解和口译笔记等。近年来,随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等系统翻译学科建制的成立,专业口译教学在中国有了迅猛发展[1]。

但我们必须看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专题教学”还是“技能型教学”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最近几年中国的口译市场蓬勃发展,口译职业化不断加快,这对我们口译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职业口译员的能力构成

许多研究者认为,职业口译员的“口译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即:双语能力,言外知识和口译技巧[2,3]。“双语能力”指译员两种工作语言的水平和能力,主要指源语听辨理解能力和目标语表达能力。“言外知识”包括百科知识和专业主题知识,“口译技巧”包括听辨理解、逻辑分析和整合、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口译转换、口译表达等方面的技巧。除此之外,职业口译员的表现还会受到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译员的心理素质,承受压力的能力。通过多年的口译教学与实践,我们深知,中国目前的口译教学在培养“口译技巧”以及“双语能力”方面已经有比较成型的较为科学的培训体系和方法;但比较而言,在“言外知识”培养以及非语言因素应对训练方面相对落后。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以了解资深职业口译员对口译市场现状的一些看法。调查结果(6位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资深口译员的反馈)显示,“专业知识”的匮乏与非语言因素(压力)被一致认为是职业译员的最大挑战,也是职业口译员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以下将着重从这两点分析职业口译员的能力构成以及当前口译教学模式在这两方面能力培养的欠缺与不足。

1.职业口译员的心理素质。焦虑是在口译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显著的一种心理现象,由焦虑所引发的听力障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口译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智力活动。听者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声音进行识别、理解、加工连接、记忆储存等一系列的解码处置,才能使声音转换为具有特定意义的信息。因此,由于听不懂而焦虑和急躁是一种相当普遍和极易产生的心理现象。听不懂与焦虑状态互为因果,对口译活动产生负面影响[4]。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译员顺利产出译文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而且它极大地影响译文产出的过程与结果。因此,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的问题引起了职业译员极大重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译员表示压力是影响他们译文产出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作为一种非语言因素,往往在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当中被忽视。这种模式仍然把口译作为一种“单打独斗“的智力工作,学生的压力仅仅来自于语言与技能的欠缺,忽视了非语言智力因素对口译的影响。

2.职业口译员的言外知识。言外知识往往包括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特定主题的专业知识和口译现场的场合知识;狭义上也指“专业技能”,即使专家能够在某一专业领域的一系列代表性任务中有持续优秀表现的一整套认知资源和能力,而“专家”则指能够在某一专业领域的一系列代表性任务中有持续优秀表现的个体。根据已有文献,专家译员和新手的口译专业技能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别,包括:知识的组织方式、口译技巧和策略、信息处理方式,乃至于认知神经基础等;一些研究者使用“新手/专家比较范式”,发现专家译员和新手在口译技巧和策略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别[5]。因此,言外知识的积累在口译教学发展之初就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所以几乎所有口译教学课程都是以“专题”进行。但是很可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目前口译教学所用的“专题素材”过于浅显,根本不能满足市场对职业口译员“专家”层面的要求。就资深职业译员对口译行业与相关口译教学的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口译员们选择会议频率最高的行业包括“信息通讯”、“金融”、“医药”和“化工”,而难度最大的行业是“通讯技术”“医药”和“法律”。绝大多数的职业译员认为:目前的口译专题教学与“口译职业所需能力相脱节”,“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或“语料过于理论以及理想化”。

三、以培养“职业口译员”为目标的口译教学模式

根据传统口译教学难以满足目前市场需求,结合着对资深译员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培养“职业口译员”为目标的口译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1.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最早由N.S.Prabhu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在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总的来说,任务型教学法是指运用一些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言的学习与实践,它关注语言实践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单纯语言技能的提高。最近几年,许多学者开始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译教学当中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为口译教学的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的分层进行。“任务前”主要设定口译场景,进行发言人-译员-听众角色的分配,由教师选定主题和素材进行模拟会议,“任务中”由学生独立完成口译任务,然后在“任务后”接受听众的评价。职业口译的特点使得任务型教学法更适合口译的教学[6]。相比传统教学,任务型教学口译更能还原口译任务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能够模拟职业口译员面临的压力,迫使学生独立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将口译过程内化,提高了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这也是成为合格职业口译员的必然要求。

2.课程设置与语料选择。根据一些学者对口译教学语料库以及教学资源的相关研究表明:目前MTI口译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于网络资源,或是基于分类明确的语料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贸易、教育、科技、农业、旅游、医疗卫生、核能科技等专题。这种教学资源的选择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与目前口译市场有一定的脱节。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这种脱节主要表现在目前口译市场对职业译员“专业知识”有更细、更深的划分要求,往往具体到行业内部的市场行情、技术发展与产业现状。而且,会议往往有一定的集中性,会议频率较高、难度较大的专业往往集中在几个领域,比如“信息通讯”、“能源化工”、“医疗”、“法律”和“金融”。而传统口译教学模式所使用的教学资源没有触及“高精尖”的行业知识,只是泛泛而谈,点到即止。关于口译教学的教学材料的选择,一些译员提出的“国外专业公开课”、“口译会场录音材料”或当地“行业专家的专题讲座”应该成为口译教学资源的首选;而教学素材应该以突出专业性和真实性为主,避免理论性太强和过于书面化的材料。因此,“以培养职业口译员”为目标的口译教学应该充分面向市场,在语料与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专业性,现场性”的特点。

总之,基于对职业口译员的问卷调查,我们分析了我国传统口译教学与口译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并实施了任务型教学法,结合真实的专业语料,提高了学生使用言外知识的能力以及口译实践中的心理承压能力,初步探索了一个市场定向并以培养“职业译员”为目标的口译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斌华.从口译能力到译员能力:专业口译教学理念的拓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6).

[2]蔡小红.交替传译过程及能力发展―中国法语译员和学生的交替传译活动实证研究[J].现代外语,2001,(3).

[3]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2001,(2).

[4]龚龙生.心理压力对口译解码过程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学,2006,(2).

第4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 有效途径

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获得开展创业实践所必备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的教育。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至今只有十余年,创业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当前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目前,教育部尚未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体系之中,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导致学生对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过渡,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趋势明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难,尤其是在当前发达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解决当前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1.学校层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视度不高

近些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引入了创业教育课程及创业实践内容,但是其中大部分院校对此并没有高度重视,比如一些院校虽然进行了创业教育,开设了专门的创业课程,但也只是停留在业余时间的第二课堂,收效并不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也不强。

2.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中,担任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是从事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和从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这些教师一般是刚从学校毕业就担任教师,自身没有创业实践的经历,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因没有创业实践和创业实务,上课时也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无法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

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环境与制度不健全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而一些高职院校的文化环境不佳或在学校制度层面不够完善,不能为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很好地引导、塑造和培养,不能保障创业教育的实效。

二、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深受重视,至今已颇具规模,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也是拓宽学生就业途径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因此,在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采用以下途径:

1.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锤炼

高职院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个性发展和情绪调节等问题,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其承受和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2.突出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人才从而为社会经济服务。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必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努力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创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专业指导老师共同建立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等,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学生创业与公司企业合作的项目等。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这一活动平台,开展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融入到社团活动中,高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走出校园,结合所学的专业特点,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在项目经营中亲身体悟创业的过程,在当今信息时代化,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3.强化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中,首先要加强专业学科与其它学科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经济、管理、法律、艺术等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创业课程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创业综合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全面地获取创业所需的知识,虽然目前各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但大多通过选修课、第二辅修的方式设置,而且创业教育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教育理念层次上,可操作性不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需要,高校应将创业教育课程逐步纳入公共基础课范围。同时,要注重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创业教育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下,进行体验式的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鼓励大学生投入创业实践之中,培养学生创业的自信心、提高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2012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印发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标准。河南省公布的《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规划目标。要想科学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就必须首先摸清家底,了解目前我国和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人才数量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学前教育教师是非常缺乏的。我们获得的数据截止于2012年,这是因为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止于2012年,2013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从2006年到2012年,学前教育教师的缺额比例。从分析数据来看,目前全国学前教育人才的缺额是非常大的。

目前河南省学前教育人才的缺额也是非常大的。我们获得的数据截至于2013年,这是因为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截止于2013年,201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

根据《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2020年,幼儿园在园幼儿要达到31万,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要由2009年的0. 9%提高到7%。目前,河南省制定的2020年幼儿园毛入学率指标,在2013年己经提前实现。但是,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草案),河南省的师幼比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而这些专任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经历的,即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师幼比呈逐年恶化状况,2013年略有好转。也就是说,目前河南省幼儿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严重地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学前教育人才质量现状分析

教育部公布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数据,只公布了幼儿园教师的总数量。在这些教师中,有多少教师具备从业资格证书,有多少是各级学前教育学校或专业的科班毕业生,这些都没有一个基本的数据,我们无法对这些数据做出非常精确科学的分析。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数据中,2009年之前的数据也只公布了幼儿园教师的总数量,缺乏更为具体的数据,2009年(包括2009年)之后的数据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数量,便于我们分析学前教育人才的质量。根据数据,结合我们所做的抽样调查,经过科学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高等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二是各类师范学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三是大量的非专业人才甚至根本不具备从业素质的社会人员。

第6篇

关键词:课程结构;学前教育;问题;对策

一、引言

我国学前教育的课程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地从本土化的课程设置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方向,随着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市场的热潮化,使得学前教育课程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的课程模式是通过典型和特定的课程方案来与某种教育理念相适应,并产生育人的功能的课程结构。学前教育中的课程结构是指学前教育学校在开设课程所采用的比例关系。从目前学前教育课程结构的发展状况来看,本土化和多元化是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在课程结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照搬、盲目跟风以及小学化的倾向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主要通过笔者对幼儿园课程现状的了解,并且对多所幼儿园的考察了解,分析了我国目前学前教育课程结构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二、学前教育课程开设的现状分析

(1)课程类型

学前教育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游戏型、基础型与特色型三种课程,游戏型的课程是幼儿园针对幼儿的需求所设置的包括户外游戏在内的活动性的学习内容:基础型的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是每天都会安排和实施的课程,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特色型的课程幼儿园根据幼儿的需求和自身条件,专门为幼儿开发和打造的选择性的课程,包括艺术类的课程。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采用游戏型教育的幼儿园,所采用的游戏类型有创造性的游戏、教学游戏以及区域性的活动,其中教学游戏占游戏总课时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创造性的游戏包括角色表演等,是教学游戏的补充。基础性的课程几乎在所有的幼儿园都开设,是以主题教学为主,主要包括艺术、数学与健康三个方面的内容。特色型的课程目前主要包括艺术类、英语以及奥尔夫和体育等内容,几乎每一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

纵观幼儿园不同类型课程的结构以及所占的课时,可以看出在学前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国家没有统一的要求,因此,不同的幼儿园在各种类型课程所占的课时上有较大的差异。整体来看,基础课程在我国所有的幼儿园中所占的课时是最多的,主要的差异体现在对游戏课程与特色课程的课时分配上。挤压和侵占幼儿的游戏课程时间、尤其是特色课程的时间,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2)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

首先,过于强调基础课程中主题课程的重要性。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幼儿园对基础课程的教学都以开展主题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很多幼儿园开展的主题并非与领域实现有机的结合。一半以上的幼儿园在开展主题课程的同时还开设了分科课程,呈现出主题课程与分科课程并存的现状,但是主题课程与分科课程都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采用不同的教材实施不同的课程,使得主题课程统摄性较弱。

其次,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在特色课程选择上倾向于选择见效快的课程。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色课程已经几乎被所有的幼儿园所开设,但是,特色课程的开设类型却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趋势,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外显的、见效快的课程是很多幼儿园所选择特色课程的主要依据准,这些课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展现给家长,比如,奥尔夫课程和蒙氏,都有成熟和完整的教学体系与教具,直观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取得家长的信任,还有助于教师进行操作。但是,这些特点都反应出我国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展中存在的跟风与照搬的现象。

最后,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小学化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目前学前教育所开展的课程种类繁多,而且课程之间缺乏联系;还表现在当前学前教育所开设的课程数量与课时比例超量。幼儿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时间都属于集中教育的时间,而户外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除此之外,小学化的倾向还表现在教师对幼儿的学习与活动安排非常紧凑,控制性过强。幼儿几乎是在教师的安排和要求下学习和生活的,因此,幼儿缺乏自主与自由活动的时间。

三、学前教育课程结构的改进策略

第一,更新学前教育的理念,确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课程结构。只有具备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的课程理念,才能设置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结构。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课程结构设置还处于摸索阶段。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在学前教育领域也应该重视幼儿的主体性,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应该是帮助儿童成长,而非按照成人的要求塑造儿童。因此,学前教育者应该重视深入到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建设中,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践可以转化的桥梁。

第二,完善当前学前教育的课程结构。一是对基础课程教学中主题教学应该进行再拓展和延伸。由于当前主题教学的统摄性较弱,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对教材过于依赖,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为此,幼儿园教育应该尝试抛开对教材的过于依赖,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关注课程的生成性,选择适合本园幼儿活动的主题。二是游戏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给予幼儿游戏和活动的自,教师应该减少对游戏的控制。

第三,调整学前教育课程结构和教学活动的时间比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在教学活动的课时安排上应该不能超过一定的比重,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幼儿可以充分享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减少教师对幼儿的控制,实现真正的以活动为中心的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杨雪萍.学前教育国民性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09)

第7篇

关键词:农村 学前教育 现状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特点

1.学前教育机构分布比较集中。从分布状况看,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即幼儿园,主要分布在县、乡、镇周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2.家长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成反比。在调查中,有95.3%的家长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同时我们也发现,在83.7%的自然村都没有基本的学前教育机构,这明显的体现出家长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中的矛盾。

3.教育内容小学化。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存在小学化教育。幼儿从小班就开始学习写字、数学等学科性知识,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

4.没有完善的农村幼儿园课程体系。农村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大多借鉴或照搬别的城市或省、市的教材,其中许多目标、内容与当地幼儿发展实际水平及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等严重不符。

5.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机构以民办教育为主。农村学前教育办学基本都是个人,其身份有农民、工人、商人等,他们发现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而教育机构又不足。为此,他们开办以营利为目的的学前教育机构,其管理水平、教育观念等都非常落后。

6.学前教育师资水平落后。在县、乡一级政府或私人幼儿教育机构中,其教师来源大都是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年青教师。而在镇村一级的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方,教师大都来源于高中、初中毕业生,所以,整体师资专业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

二、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

1.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环境。对于农村教育方面,我国在经济方面的投入是逐年增长的,尽管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支持给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学前教育方面我国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所以总有些偏僻地区的教育环境是非常落后的,学前教育甚至直接被忽视,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没有物质基础的农村教育很难再涉及到“学前教育”那就更别谈发展了。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一大问题,留在偏僻地区教学的年轻的教师并不多,而对当地的教育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精神需求,都让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2.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的质量理所当然的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上面分析农村学前教育的环境并不尽人意,所以在教育质量方面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整个的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以后的发展,不管是知识基础还是心理铺垫都是要在教育目的中表现出来的。农村教育并没有这样一直专门负责学前教育的专业队伍,有的老师直接负责整个学校的全部教学过程,实属不易。当然,就算一个老师再怎么优秀,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如此长的战线,谁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呢?

3.学前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地位。孩子的学习不只是个人的事,更是一个家庭的事,对于很多父辈而言,“学前教育”他们并没有经历过,自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这是我国农村教育历史遗留下的恶性循环。作为家长,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忽视心理的承受能力,大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味道。可见,学前教育在整个农村教育中并有得到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国的农村教育想要有所突破,实属一件不易之事啊!

三、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对策

1.明确政府职责,履行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自身在农村幼教发展中的职责,不可以出现推诿现象。比如:县级人民政府应该抓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幼教的规划及建设、幼教师资队伍的稳定、园长的培训等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该尽力筹措经费,并指导各行政村改善办园条件;而各行政村负责好本区域的幼儿入学工作,组织家长也能够积极参加一些早期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县、乡以及村等各级职责明确了,职能认真履行了,才能真正承担起推动农村幼教发展的任务。

2.注重幼儿特点,形成农村幼教体系。首先,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应该符合幼儿的特点。由于受到农村环境及条件的限制,农村幼儿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娇气。因此,农村幼儿在入园后,老师应更加注重坚强、勇敢以及不畏困难的品质,可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理活动;其次,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区性及季节性,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或者农村生活作为参照内容,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让幼儿积极地去探索。一般情况下,农村幼儿班集中教育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而户外的时间也不应该任意缩短与取消,应该采取动静结合、室内外交替、个人与小组活动替换等模式进行幼儿教育,真正创设有利于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幼教体系。

3.加强幼教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目前,农村地区的幼教人员匮乏已经是较难改变的现状,因此对于在岗的农村幼教人员,应该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及培训的机会,这才是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农村幼教机构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一些职专或者幼师函授毕业生。幼教人员的培训主要涉及: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技巧等方面。政府机构或者其他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借助于灵活的方式,多提供一些带有学历提升的培训,能够根据幼儿特点及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组织符合本地农村幼儿的教育内容及方法。

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凝聚着许多人的期盼,我们在追问“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在农村行得通”的过程中,独立性问题理应成为一个研究的主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实践性;导向;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

一学前教育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一些高校对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授课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比较空洞,课堂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性教育,实践内容缺少等问题导致课堂上学生没有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考核的内容以成绩为标准,这样的考核只能反映出学生对理论成绩的掌握情况,但是不能对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进行真实的反映。因此,学前教育学要做到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前教育学课堂质量,为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铺平道路,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

二以实践性为导向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策略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以实践性为导向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策略。1.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学前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学前教育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从生活实际中获取教育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是学前教育学课程发展的宗旨。学前教育学在授课的同时,要多与企业合作交流,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岗位,同时,也可以将幼教企业的一些资源引入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当中,丰富学前教育学的教育内容,构建新的授课体系。同时,应该将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合作学习,探索和研究学前教育学中的奥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前教育学的质量。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手段,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学带来方便,使教学更具实效性。根据学前教育学教育现状来看,学前教育学科的教师工作认真,备课扎实,对教材的研读和课程标准的研究十分彻底,并且对课本的延伸也做得相当好,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所教内容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还有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说教式,不能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依然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具,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因此,学前教育学的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和演练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3.改革教学评价模式。评价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前教育学的评价方式只是期末考试成绩单一的评价,这种评价只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评价,不能对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并且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因此,对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评价,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等全面的、多方位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学的教学质量。

总之,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在了解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要有目的性地以实践性为导向,对学前教育学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作者单位:曾祥兰,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作者:曾祥兰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粟华.以实践性为导向的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2)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建议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的70%左右。但是由于经济、交通等等许多的原因,农村的教育条件虽然比过去进步了许多。但是仍然算是比较落后的。我国普及九年业务教育,给小学、初中带来了便易。但是农村的学前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给广大的农村儿童,一个质量高的早起教育,农村的学前教育问题还是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意义

幼儿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可以说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标志。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是农村教育体制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息息相关。如果学年教育工作不好。那么必然会影响到以后的教育。研究表明,幼儿在进入到小学之前,在对于知识的掌握、良好习惯的养成、社会能力的适应水平以及个性形成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个虽然使得城乡儿童之间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是他们的起点却是非常不平等的。这样的不平等会一直影响到以后他们的学生生活。所以,与城镇地区相比之下,农村的辍学率就比较高,但是,长期以来,农村的学前教育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这也就成为教育体系当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在构建教育体系的时候,应该具有全局性。要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状况相比还是欠发达的,文化与教育同城市相比是比较落后的,也就导致了学前教育的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学前教育在农村的实施还是延续了以上世纪80年代末“学前班”的形式开展幼儿教育。但是由于农村幼儿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农村教育者主观意识的影响,也就导致了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整体影响,导致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危害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具体问题体现如下:

第一,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简陋。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的幼儿园的园舍十分简陋,大都是以“家庭自建式”的幼儿园园舍为主,办园人主要选取租用居民的老式的自建住宅,是因为现在农村都实行“城镇化”而很多老式的自建住宅闲置,房东便低价外租,幼儿园园主出于节省成本的原则,也就导致了大部分农村幼儿园都是以“家庭自建式”开办的,十分不符合我国办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因此,幼儿园不能为幼儿创造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也就阻碍了幼儿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以及最基本的智力与行为能力的开发。

第二,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组织管理不严格,教师授课单一化。首先,农村的幼儿园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课堂的讲课方法都是简单的教幼儿写字、简单的加减法。跟们没有完成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主题式的教学新方案,依旧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机械式的讲、念、做,学生机械式的听、读看,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儿童在幼儿园中失去了儿童与生俱来的自由活泼性格,都是同意的“双手背后”式的课堂标准,必须要听老师的安排,儿童自己的智力开发与行为发展被限制。此外,由于农村幼儿园的资金匮乏,以及师资力量的质量低下,幼儿园面积小等原因,导致了幼儿们无法获得新鲜的教育信息和帮助成长的儿童娱乐设施。比如在农村幼儿园中,游戏器械、学习用具以及体育设施,都是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东西,并且,不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玩具,基本上都是大伙共享某一个游戏器械和体育设施等,因此,农村幼儿园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治理水平的开发。

三、 试分析解决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几点建议

俗话说,“穷不能穷教育”,所以,要想使农村儿童快乐活泼地成长,就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目前,我国在大力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同时,必须要社会儿童学前教育的改革,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农村的孩子们一样能够获得优质的学前教育,故本文试分析解决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首先,提高各级部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认识,改善现有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农村教育还是实行政府的统一领导,由地方负责进行分级管理,并交由各级部分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所以,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变的尤为重要,提高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以及针对学前教育的责任制管理变的尤为关键。

其次,加大学前教育的投资,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停滞不前的关键因素是学前教育的资金匮乏,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另外,学前教育大部分是由个人承办的盈利性机构。因此,政府部分应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加大力度。就目前来看,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资相比发达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资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如果政府能够制定相关的投资计划,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制定相关的收费政策,不仅能够规范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而且能够让更多家庭中的儿童和乡村儿童享受幼儿教育给儿童带来的快乐,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如果政府能够给农村幼儿教师提供相应的补助和一些政府组织的幼儿教师培训,这样的话对儿童智力水平的开发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可见,给学前教育多投资一些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学前教育。当下的农村学前教育倾向于“小学化”的教育发展轨迹,以认知和算数等课程为主,而脱离了农村儿童的幼儿本性。因此,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者对学前教育的认识,结合农村自由的办学特点和办学条件,创办具有农村特色的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比如,安排的课程符合农村儿童的生活实际特点,利用农家院、庄稼地等农村自由特点,培养儿童对农产品的认知,使其在生活正学会学习等。(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汪冬梅.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研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双河乡学前教育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余永德主编.农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利.200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