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文教学的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22 15:05: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文教学的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文教学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学;改革;行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技工学校语文教学都有较高的关注度,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早在2003年就颁布了《技工学校语文课教学大纲》,《大纲》中明确的指出了:“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技校语文课程体现的更为突出,语文教学功效的不可替代性的本质决定了技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技校语文教学仍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单一化。虽然经过若干次的教育改革之后,“满堂灌”式的教育方式已被基本杜绝,但技校语文教学仍大多以传统的讲解为主,教师月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很少,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无法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学生基本素质偏低。技校学生的基本素质一直令人担忧,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并不明确。同时基本语文能力较低,半数以上学生不能写完整一张请假条,绝大多少学生偏爱鬼故事、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的快餐文化。

3.技校重技能轻文化。技校大多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对文化课内容并不看重,单纯以专业技能培训为目的的“实用”教育在技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造成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一条腿细一条腿粗,导致教师与学生双方对语文都存在认识偏差。

二、技校语文的改革建议

1.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法是德国创造的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行为导向教育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做为教学目标,把“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做为最终教育目的。语文作为工具性极强的基础学科,更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让现代职业教育体现更多的价值。本文认为,行为导向法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有如下几种实际运用的方法:

(1)丰富学生想象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运用头脑风暴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在语文学习中,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丰富的联想能力。在学习散文和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和欢迎学生各种离奇的遐想,想象的数量越多越好,他人不对发言者有任何缺点的评价。运用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并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锻炼其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和应用文相对较为枯燥,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并考虑可行性和难易度,设置出不同的角色让同学们分组扮演,用学生们自导自演的形式学习原本枯燥的课本内容。运用角色扮演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让乏味的学习变的津津有味。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使用项目教学法,把一项或几项具体的项目或者任务交给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应该是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有实际意义的,例如:求职信、销售计划书、合同签订、工作总结等等。让学生们认识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融合专业技能与语文教学

实用性和工具性是技校语文教学的根本特征,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课堂实践性教学很难组织实施,本文建议实施仿真模拟教学,把不同专业技能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1)模拟情景设计,岗位化仿真训练。语文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先了解所教班级的专业特征,了解其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特点,并依次为基础,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设计仿真度较高的工作情景,给学生提供本专业“准真实”的工作环境,把语文教学和专业知识相融合,为学生今后成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同时满足企业对技工语文素质的要求。

(2)因材施教的口语交际训练。与传统的日常交际训练不同,融合专业技能的语文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专业性更强的沟通环境。根据学生专业不同,选择不同的口语交际方案,同时可以邀请或聘请相关企业和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模拟训练,让学生以专业角色的身份学习口语交际的一般技巧与交际礼仪,进行综合全方位锻炼。

3.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网络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了语文教学课堂。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技校语文课堂也可以引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利用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声情并茂、感染力增强,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很难唤起学生的视觉美,难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从互联网下载相应的影音资料,给学生展现一个视觉的、直观的感受,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要了解课文、探究课文的强烈欲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技校语文教学改革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一名光荣的技校教师,我们应当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更加合理地推行改革,发挥语文教学在技校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仓焕.浅谈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7(11).

第2篇

1.必要的古诗词底蕴的欠缺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亟待加强。

3.学生质疑、解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培养。

考试的问题出现在学生身上,而问题的根子却在我们教学本身。是我们忽视语文知识的启发和点拨。阅读教学,重分析,轻感悟;重讲解,轻欣赏。教学方式上重包办代替,轻学生自主探究。新课程标准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规定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从这样的理念出发,没有一定的知识,就形不成相应的能力,没有适当的过程和方法,就不会产生自主创新的冲动,没有相应的感悟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难以体现。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知识教学和点拨外,重视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感悟和体验经典,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产生自主创新的冲动尤为重要。

二、引发的思考与教学建议

我经常遇到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新课程新教材,有什么样的新方法?有什么样的新模式?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常常无言以对。新课改到底要改的是什么?是方法吗?是模式吗?我以为都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只有方法运用得不恰当,而没有什么新方法,更没有什么新模式。语文教学从来没有模式,一旦有模式,就不是语文教学了。我认为,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四个转变: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反对“一言堂”“满堂灌”,提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讲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在:

1.进一步抓好预习。预习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节约许多时间。所以,大家要重视预习,对学生的预习要提出具体要求,检查、评价要落实。

2.“综合性学习”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老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搜集资料、参与活动,大力提倡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

3.课堂上,要重视主动参与、积极交流、注重合作和深入探究。

(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作为学习引导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作为学习参与者,要把自己当着学习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作为学习促进者,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三)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

1.由教向学转变,要变以往的教读、自读为精读、略读,原则上,精读2课时,略读1课时。

2.教学目标要依据“单元导语”“课文提示”中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和学生共同制定。

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要重视整体感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二要突破重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三要注重探究、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善于联想,由此及彼,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重视积累,多读多背,课堂上多朗读,每册的“课外古诗词”要背诵。

(四)综合性学习方式的转变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1.要端正态度,对“综合性学习”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2.活动要扎实,要注重评价。作文批改和评讲、口语交际、语文活动要加强。

3.活动内容要依据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

第3篇

大胆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唱主角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学习的兴奋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明白,通过我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我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我们应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语文教学“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获得知识,找到最佳学习方法和途径。我们要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大胆放开学生的思维,用“语文”的情境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实用的高效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实现教学的高效优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实现教学的高效优质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视频等感官刺激加以利用,并通过具体而形象形式提供给学生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正是由于中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这种特征,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老师应当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备课,将教学内容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课件。并且,多媒体技术有着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有利于学生课后可以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复习。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中,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学生不易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幻灯片的展示,同学更加深入理解了文中的情感,教学课堂也是充满了趣味。

多样化的课堂作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巩固课堂作业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设置多样化的课堂作业有利于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复习巩固知识。传统的初中语文作业如背诵课文,熟悉生词,写话题作文等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习时间强制规定但是学习效果不佳。

第4篇

【关键词】高考 语文 全国卷 教学建议

一、前言

今年教育部要求语文等部分学科要开始使用高考全国卷,争取明年高考时全部统一使用全国卷,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而且对于语文教学也要求作出相应的改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调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工作。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全国卷的形式、特征以及规律,才能发现其与本省语文教学的共通点,从而实现二者的衔接。

二、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研究

从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新课标全国卷I、II两种,一直以来江西等省份就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整体难度比较适中,而甘肃等省份使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II,整体难度较低。根本本省的情况来看,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下文主要是对全国卷I进行分析。从试卷考点的角度进行分析,高考全国卷I主要由各大板块构成,其中诗歌鉴赏、默写以及现代文阅读等部分占了相当大的分值,且难度有所增加,例如默写并不只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更强调考查他们的理解能力;从结构与层次的角度来看,试卷内容含有阅读题与表达题两大题型,这类题型主要是检验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总之,整个试卷不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识记考察,而是着重于考查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从写作题的角度来看,写作题紧扣社会的时事热点,择取的都是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该题型强调各学科间的联系,重视传统美德与精神内涵的传承,考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虽然以往各个省份所使用的语文高考考卷不一样,但是考查的重点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在使用高考全国卷后,各省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不需要做出太大的改变。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扬原有的教学经验。全国卷与其它版本的语文高考试卷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继续采用以往总结的优秀教学技能,在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各个版本的语文高考考卷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即使全国卷的题型与地方考卷的题型不一样,但是知识结构是一样的,全部都是围绕高中语文教学展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对而言,全国卷比较注重翻新,各大题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整个试卷中并不是很注重考查学生的本土性东西,而是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度,给予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根据形势作出改变,逐渐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在全国通过使用全国卷后,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但是并不需要全部翻新,而是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的适应教材。高中语文教师可在实践中一边探索一边转变,尽可能保持稳中有变,在当前的教学基础上重点攻破全国卷的疑难点问题。例如,在全国卷的几大考查板块中,诗歌鉴赏题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对于习惯地方自主命题的学生而言,一时难以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点对这一模块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实际教学中可以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对学生进行指АM时,诗歌鉴赏题模块的内容通常都是择取学生不是很熟悉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语文教材的所有相关知识,不能只记重点,对于较为生僻的知识也要了解,这样才能在高考中从容的答题。而且题型有所偏向于主观性,并不是很注重学生考查学生的纯粹知识性,更加注重考查其对于问题的自主思考能力。

四、结语

高考语文全国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总体上来看,虽然它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继续使用以往总结的教学经验,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改变,以便更快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黄金萍. 整体稳中有变,着眼素养能力――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分析与评价[J]. 湖南教育(B版),2016,07:22-25.

[2]席作禹.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3]曹佳,杨美霞,王璐.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 中国校外教育.1.

第5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 语文教学 现状 思考

语文修养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进一步影响到他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好的语文修养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个人适应社会,跟上时代的飞速发展。基于此,语文课应该是基础中的基础,在职业技术学校里应该是被重视的基本课程,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一、天津市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1.学校与社会环境的现状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很多学生和家长选择职业技术学校几乎都是抱着同一种态度,即“掌握一门技术,将来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之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为主,这一特性使得职业技术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偏重于专业技能课,并沿袭至今。在日常工作中,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常常要求语文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尽可能缩减课文篇目、减少课时,以达到增加专业课课时的目的;有的学校甚至商议取消语文课。经笔者所在语文中心教研组研究讨论,以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技工学校语文课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天津市技工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天津市技工学校语文课教学实施安排》,全学年共120学时。之后给天津市各技工学校发了《通知》,征集各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大纲,共收到语文教学计划17份,占技校总数的36%。

据统计,征集到的教学大纲中有4份的总课时大于120学时,即课时完成度大于100%,2份大于90%,6份大于60%。依据所选授课文章数统计,只有1份选择了《实施安排》规定的全部文章,还安排了部分课下阅读课文,完成大纲度达111.1%;3份大于80%,3份小于45%。综合看来,有9份大纲的课时完成度和完成大纲度达到60%以上,占征集到大纲总数的53%。在接下来的语文统考中,参加的学校只有17所,仅占技校总数的36%。天津市技工学校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学”与“教”的现状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地区,基本上是落榜生和分流生,他们的基础差,底子薄,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时学生走神、玩游戏、睡觉,根本不听讲。这种学习态度导致的结果从统考的语文试卷中就能一目了然。基础题部分漏洞百出,除了拼写错误,词语解释也五花八门,古文翻译题不是空着不写就是敷衍两句了事,应用文格式不规范,作文更是语句不通,词不达意。

面对学生这种“学”的现状,教师们“教”的激情大打折扣,有些语文教师宁可改行也不愿到纯男生班级教授语文知识。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如和尚念经般将书本念完了事,将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抛之脑后。这样,教师对学生没有信心,学生对老师不抱希望,教和学的差距就越大,如此恶性循环,结果是教和学“双输”。

二、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亟须改进

1.明确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

(1)语文课是职业技术学校各门课程的基础。职业技术学校处理各课程之间的关系有一句老话: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课服务。每个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接受正规的语文教育,好的语文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思想和科学文化素养等。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并不意味可以不用学习语文。教师的授课是语言活动,学生课本上知识的载体是文字,学好语文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能使学生的技术革新如虎添翼。

(2)语文与就业息息相关。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要走进社会就业,做简历求职、应聘,都需要学生在语文修养的基础上充分表现自己的优势,以博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如果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准确书写产品报告,不能正确展示创新发明,甚至不能与人有效沟通,那势必会影响到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职业前景渺茫。

职业技术学校首先要肯定语文的基础地位,因为学校这个大环境可以让学生们对语文课形成最初的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学校就必须从自己做起,以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

2.语文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

笔者所在语文中心教研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交流技校语文教学方法和经验,组织教师们去学习优秀示范课,目的是为了使教师们快速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除了教学方法,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孔子云:有教无类。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本身基础差,所以教师不能按照重点高中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

首先,既然学生的基础差,教师就从基础入手,教拼写,教发音,但是技工学校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这是语文教师普遍都感到头疼的问题。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举了一个例子:笔者曾经去听一位老师的优秀示范课,他不像其他老师一样按常规导入板书课题,然后讲解,而是先给学生讲几个故事,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能聚精会神地听下面的内容。在讲课中他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将本课的重点、难点以Flas的形式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听得很仔细,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在最后的课堂小结中,笔者很高兴地看到,学生们都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整篇课文也有了很充分的理解,示范课的效果很好。后来笔者了解到,这位老师在课余时间和学生打成一片,用心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点并运用到教学中,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使自己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肯定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千万不要吝惜赞美之言。当学生发挥想象力解答教师的问题时,先不要因为错误答案而急着制止,要充分尊重学生。要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对学生的正确答案要给予赞扬。只有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贴近了,学生才不会产生厌烦的抵触情绪,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

再次,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几年来,笔者和同事每年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有许多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有很多教师把装饰学校黑板报的任务交给学生,对学生来讲,这不单单是教师对自己的信任,还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有了舞台,学生当然会尽力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唐诗宋词”教学;思考

从实际工作效果来看,新课标下高中选修课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选修课的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建设互相促进。但是,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具体到“唐诗宋词”选修课程,缺乏传统诗词理论学养和符合诗词教学规律的成型教学模式,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鉴于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与同行交流。

1.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唐诗宋词理论基础

1.1 全面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题材。中国古典诗词的题材发展到唐宋时期,可谓大全。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所选取的诗词题材众多,有别情,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等;有情爱,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有边塞戎旅,如王维《使至塞上》等;有伤春悲秋,如杜甫《登高》等;有田园山水,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等;有政事,如李白《行路难》等;有思乡怀人,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教师应该认真梳理各类诗词题材,掌握其发展历程,熟知各类题材的表现方式。如别情诗词,作者大多会从两种情感体验来反映别离之痛,一是别离之时的难舍难分;二是别离之后的无尽相思。以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例,诗人以暮春时节百花凋零来烘托分手之时的悲戚情感,而别离之后的相思,诗人以誓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极写之,并以“对面”写法描摹“夜吟”的场景,来侧面摹写。以此为基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同类题材就能驾轻就熟。

1.2 全面、深入地掌握诗词体裁。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取诗词体裁丰富,既有近体诗,七律如杜甫《登高》,七绝如刘禹锡《乌衣巷》,五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五绝如贾岛《剑客》;有古体诗,如李白《蜀道难》;有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词,大多是双阕,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有三阕,如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古体诗不限句数,格律也较为宽泛,如李白《将进酒》。反之,格律诗就有严格的限制。以律诗为例,题目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律诗题目限定了内容,诗句必须紧扣题目,全诗完全围绕题目来写,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如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首联即点明“左迁”,颔联点明“蓝关”,尾联点明“示侄孙湘”。有些词也遵照律法,题目紧紧限定了正文。律诗的结构讲究“起、承、转、合”。起,即破题;承,即承接,承上而来;转,即转折、转换;合,即收合、总结。起贵“突兀高远”,有高屋建瓴之势;承与起连得越紧密越好;转最忌衰弱、疲沓,尽量做到如异军突起,别开生面;结有三种情况,或总结前意,或做期望和联想,或与前面诸联、特别是起联相响应。

1.3 对诗词意象和意境有较为深入地理解。诗词创作是形象思维活动,是创作主体内在情志与外界触媒的感发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古典诗词形象性的表述主要有“象”、“意象”、“意境”等范畴。“象”是对自然物的模拟、形容和象征,设象以表“意”。象又分物象、意象。物象指对外物或景象的模写,意象指意义的形象。情与景,一直被认为是古典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诗家直说》)。情与景的关系,也往往就是意与象、兴与寄的关系,意(情)因象(景)而物态化,象(景)因意(情)而意象化,这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

诗词是思维跳跃性很大的文体,意象与意象之间内在联接,构成完整意境。连缀意象、填补空白的工作要靠联想和想象去完成。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每句各由三个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是三个意象连缀,构成黎明野外独行的画面,虽是写景,但旅途的清苦和野行的孤寂都蕴含其中。诗词中情与景往往不能截然分开,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再美妙的景物在伤心人看来也只会唤起感伤情绪。诗常一句一境,一联一境,通篇合起来,又构成一个整体的意境,故诗之境阔,博大雄浑,旷远开阔;词常是一阙一境,一首一境,故其境多尖新轻巧,精工密丽。

1.4 对诗法、词法有一定的了解。如“离合”,是一个表现手法的问题,是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是侧写、旁写与正写的关系问题。诗里的离合问题以咏物诗最为突出。前人曾有“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和“不切而切,切而不觉其切”的说法。这就是说,咏物诗如果只求形似,虽然刻画得很逼真,品格也不能算高;如果能写其形而传其神,通过咏物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那才是好的咏物之作。如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与“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折柳”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故友离别最为感人。“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玲・塞蝉凄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都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诸如此类的还有“赋比兴”、“空与实”、“直与曲”等。

2.“唐诗宋词”选修课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

目前,“唐诗宋词”选修课的教学法宏观上具有代表性的是“三步”法,即知人论世、直观感受(观词、观象、观景)、整体领悟。微观上较有代表性的是阅读教学法,即将阅读分成读准字音、找准节奏;知人论世,读出文意;品味语言,读出意境;把握主旨,读出感情;放飞想象,联想阅读等五个环节。应该承认,这些教学法在发挥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选修课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取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比较而言,“合作学习”是一种能有效促进学生非认知性品质主动获取的教学模式,应该受到重视。

新课标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特征,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围绕共同目标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②。它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德国交往教学论、20世纪70年美国群体动力理论、20世纪80年代原苏联合作教育学理论而产生一种学习理论③,它注重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促进学生非认知性品质,能大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教育界对“合作学习”教学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第7篇

关键词: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 329-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地方纷纷开始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和当前流行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联系起来,各种各样的公开课给广大的教师,学生,乃至一些家长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但是,在热烈的气氛背后,是不是还隐藏着一些不足呢?从哲学角度上讲,凡事都存在着两面性,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如此的“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又损失了什么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放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我们到底是应该更依附于现代的信息技术,还是以“文”为本?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看着信息技术的作用,过于热衷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课堂教学有些变味。由于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过于放大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导致目前语文教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学主体及目标淡化、语文教学的功能性丧失殆尽、评价标准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显现出来。

对于以上提出的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只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真正使得“新课程标准”落入实处,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对此,笔者也尝试给出一些初浅的建议。

首先,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重塑语文教学的主体和目标。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教学过程也可以被理解成为一种管理活动,国外称之为教育管理(Educational Management)。既然是管理活动,我们就应该首先明确其目标和主体。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识字,而是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文字本身的理解能力。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声音和图像只能让学生体会到感性的认识,却无法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于花哨的教学,只会让学生的精力更加分散,更不能投入到真正的语文学习当中。作为老师,我们要把握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不能相互取代,应该相互补充,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着实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其次,艺术的介入方式的调整。对此,笔者并不反对,毕竟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但是笔者以为在语文课上唱歌跳舞实在是有待商榷。语文是语言的艺术,尽管唱歌跳舞也是艺术,但是此艺术非彼艺术也。如果仅仅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而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或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唱歌跳舞的内容,就会极大地冲淡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题。笔者认为,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在语文教学中添加一些与语文教学紧密相关的活动是可以,也是有必要的。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课堂讨论,或者是课堂演讲,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来向大家阐述其观点,这样,我们在课堂气氛得到合理的调节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和口才,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评价机制的调整。华丽的课件的确能够取得学生的吸引,但是如果学生过分注意课件的娱乐性,而非其作为媒介本身所传递的信息,那就有问题了。所以笔者认为,对一堂课的优秀与否的考察,课件的技术应该作为辅助手段,而应重点考察其内容结构体系,课堂时间的安排,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教师对意外情况的处理等等。“本末倒置”式的评价体系只能促使改革方向和其初衷相背离。

最后,应该“返璞归真”,“以文为本”。在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就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为分析,而新教改下连段落大意都免了,如果教学中,学生连每一段内容的意思,整篇课文的意思都搞不清楚,谈何学懂了课文。对此,笔者感到非常的惋惜和遗憾。本人以为,如上所述,我们应该基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考虑,引导他们从文字的角度,去揣摩,去感悟作者的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绵绵的情意。尤其对于一些散文和诗词,更应该如此。对于古诗词,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古诗词方面的文学常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以课文《麻雀》为例,其中有一句描写:“像石头一样直落下去”。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比喻,为了说明麻雀的速度之快,“落”这个字道出了速度,“直”表明了很明确的目的性,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果断,毫不犹豫,如此这般的讲解,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文字所蕴含的内容,进而体会到文字的内涵。笔者以为,这才是语文真正的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向冬临.多媒体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现状

语文是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开设口语交际课。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形式比较陈旧,教师的口语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等,总体来看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堪忧。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现状调查与问题提出

通过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卷调查和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后,笔者总结出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形式陈旧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形式主要还是按照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备课,讲课,学生听课,完成课后作业。传统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置于较低地位,学生难以在实践中操作所学到的实际技能,简单来说,学生没有锻炼口语交际的平台,这对于口语教学来说是重大失误,口语是需要不断训练的。

2.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从调查情况来看,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按照书本上的规定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较远,自然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场景,学生觉得这样的学习对于日常生活是有用的,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3.学生参与度不够

这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形式陈旧有密切关系,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不断的讲授,学生难以有效接收,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舞台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课堂上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学生参与度不够。

二、归因分析

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的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的并不明显。教师坚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尊重。另外对于口语交际教学不够重视,因为口语交际不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口语交际上,而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尽快适应。

2.教材内容没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

从目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来看,以教科书的内容为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环境脱节,学生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纯粹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操作性不强,加之不纳入学生成绩考核,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一直上不去。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实际用途,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持续的语文学习兴趣,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如此。

3.新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没有运用到实际中

新课程改革以来,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法等方法逐渐被一线教师采纳使用,这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有帮助的,而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操作你能力。而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较好的理解其基本内涵,即使有部分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1.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师尝试将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到口语交际教学当中,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讲授基本的技巧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及时的训练所学的新方法和新技巧,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学生之间的交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生关系,帮助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占据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学习。

2.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教学方式单一,形式单一是制约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学生也认为如果口语交际教学能够活泼一些,更愿意去学习。因此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是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最佳方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尊重小学的个性发展特点,尊重学生兴趣发展特点,例如课堂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带领孩子走向课外,在课外帮助学生以实际的生活场景训练口语交际技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

口语交际教学不是教师的独奏,学生应该更广泛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被彰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口语需要不断的训练,纸上谈兵是难以收获实效的,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在选择适当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导到学生的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教学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第9篇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改革;打破传统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性教学办法,这就代表了教育事业的教师教育需要进行全面的创新改革,这不仅对学校的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给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它要求当代教师能够适应中国基础教育不断发展下的现代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还要求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及教育实践能力。总之,本文旨在强化和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的应用性和实`性。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创新问题

尽管教育部进行了很多革新,课程改革推广了课程教学的新理念,但许多的教学课堂依然秉承着传统的陈旧理念。

(1)“重结果不重方法,重知识不重能力,重机械记忆不重自学能力培养”,这些传统思维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在评价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仍然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机械的去学习,严重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把学生都培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

(2)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忽视了语文的文科性质。语文就是一门语言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十分紧密。目前,多数语文老师仅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本这个狭隘的世界里,他们在课堂上做的仅仅是讲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强调基础知识;他们却远远认识不到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的重要性,以及由课文内容拓展我们的实际生活的必要性。作为新时代的老师,首要任务应是把课堂上“枯燥无味的讲座”改变成充满乐趣和智慧的课程,因此,要多向学生传授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才会在无形之中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

2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

(1)应彻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会积累很多的经验,而教学观念也是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单方面讲,学生就单纯的听,导致教学气氛死气沉沉,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不仅会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而且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更新教学理念,开拓学生视野。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双重目的:既让学生获得高分,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知识,真真切切体会到语文课程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也也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审美观念和思想道德修为,为他们的综合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2)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践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本,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一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而学生则不断培养了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在课堂上师生们积极交流,不仅能使老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和提高自身水平,打破逐条书写、死套格式等传统教学方法,还能及时反映教案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3)构造创新型课堂,创新教学思路。传统的课堂一般是老师滔滔不绝讲个不停,让学生对老师讲述的知识毫无反应,而如果实现创新型教学,让老师能够以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效果会事半功倍。其次,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去零距离接触大自然,会使学生内已、深处那种最

纯真、最美好的品质得到培养。让学生全身已、体验语文课本里的那些自然画面;由此,便可使学生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同时也唤醒了他们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

3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优点与特色

(1)广泛扩展数字资源。我国在2003年时由教育部门成立了“课程与教学论资源库”项目,截止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这个项目能够提供素材、教材、视频、试卷、案例等资源。在2012年时教育部门有成立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源库”项目,通过这两个项目反映了教师教育领域全新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的及时反映不仅能让学生利用丰富、多样化的数字资源资源,为开展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提供开放性的数字化资源,而且在学生面向资源广泛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指导、练习作业、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考核测试起着不可替代的铺垫作用。

(2)通过实战训练不断提高其职业化。“实战训练”是一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教学全程都有所体现,能使学生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得到较好的综合训练和提升。第一,老师从专业角度出发,提供相应的教学背景,并给学生提供任务;第二,在课题选择、文献分析、实证研究、撰写论文等过程中,遵循“思出粗知一论明细节一究求突破”的学习环节,并在该过程中训练自己的基本研究能力使其得到提升;第三,让师生结合,实施由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的项目,在这过程中遵循以“专业活动为载体,职业经验为目标”的模式。

4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专业的知识和基础技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理论和实践良好结合,通过实践不断探索、敢于尝试,让实践性教育在各个小学落实下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林发,刘海涛.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3(0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