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5:43: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程管理专业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单纯的将学习环理论引入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中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该模式对教学的组织、科研的管理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理念。Kosir等人(2008年)将Kolb的学习环理论应用到美国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外科手术课程当中,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结合文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基于经验学习理论的学习环模式比较适合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而工程管理专业就是一个具有极强操作性的专业。此外,陶金元(2008年)从学习环模式等角度分析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及其不足,以期能为更好地组织和实施体验式培训提供依据。王艺璇等人(2008年)阐述了“学习环”的教学法以及其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文献更进一步说明了基于经验学习理论的学习环模式具有广泛适用性。而谭帮换和胡绪(2011年)则针对国内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环节,指出高校教师可以依据“引入环节探索环节概念建构环节概念应用与拓展环节评价环节”的步骤运用学习环模式,以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其推理能力及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相关研究的理论回溯,对文章研究的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应努力丰富学习环各阶段的内容,用实际的教学活动安排替代学习环各个环节抽象的阐述。一般而言,不同专业学习可以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学内容则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应当尝试围绕学习环来组织和设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和相应的教学内容。第二,对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学习环的使用。除了对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外,还需要对教学科研管理架构进行调整从而创造一个经验学习的环境,搭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学习环的具体设计研究
将学习环模式应用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将现有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第一,具体经验阶段。学校教育的基础是理论学习,这是学生获得对本专业认识的基础。还可以通过录像放映展示工程建设的若干环节和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通过模拟操作熟悉与工程管理工作相关的工器具,通过课程设计熟练掌握工程管理所需的具体专业技能(如工程计量计价),通过参观工地培养对施工现场的直观认识。第二,观察反思阶段。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相关教材并不能反映工程管理的全部和实际。而通过其它活动获得的具体经验也可能是片面的。那么,在具体经验的基础之上,就可以通过文献查阅、课堂讨论、课下答疑这些环节进一步对这些具体经验进行对比和梳理,为下一阶段做准备。第三,抽象概括阶段。将对具体经验的观察反思进行抽象概括是一件繁琐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投入时间和努力才能实现。具体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演讲、平时作业和研究报告等。第四,假设检验阶段。将抽象概括的结果“带入”到实际的活动中进行检验,一方面是对抽象概括结果的“验证”,另一方面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积累经验,促进下一阶段学习的顺利开展。该阶段不仅包括诸如案例分析之类的理论活动,还应当包括工地实习等实践环节。
三、学习环相关的各项制度建设研究
如前所述,具体学校的发展目标及规划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及规划制定的。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制定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规划。但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这些内容都不是他们每一天会接触到的,学生更多的是通过每一天的日常学习来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因此,学习环模式也应当和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学习生活相互融合才能发挥作用,而学习环相关的各项制度建设也必须围绕这些内容来进行,从而有效推动学习环的循环发展。
(一)课程体系建设
一般而言,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这些不同的课程之间付出同样多的努力和时间是错误的,将学习环模式应用到所有的课程之中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理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处理好各课程的关系,促进本专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贪大求全,围绕这两类课程实施学习环模式下的教学策略,实现学习的循环持续发展。
(二)专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任何一个高校的任何一个本科专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像工程管理这样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更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领域的变化进行优化与调整。基于适应性、竞争性和发展性来对本专业进行优化,不仅要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调整(内容调整),还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适时新增课程(增量调整)、删减课程(存量调整),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的构成进行调整(存量调整)。
(三)学科专业布局的落实
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校内,更要走出学校,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从而构建学习环所需的内容和素材。其中,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由于工程实践的特点,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可能存在一个“跟工地走”的现象。因此与其他专业相比,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可能显得不规范,也较难以实现。所以,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着重于与大型、实力雄厚的工程企业挂钩,从而确保实习的质量和连续性。
四、结论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74-02
一、工程管理专业与其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专业覆盖范围。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的划分
实践实习体系分为四大块,即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校外实习、毕业实习( 顶岗实习)。
1.认识实习。包括建筑施工图识图、参观施工现场等,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标准,建筑施工图的运用以及建筑施工的过程和质量控制,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有助于学好专业课,同时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点有所了解。
2.教学实习。按照实践大纲和实习指导书的要求,通过图纸抄绘、建筑构造节点设计、建筑测量现场实习、施工技术现场操作以及工程预决算模拟实习,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在考核上尽可能与企业接轨,聘请企业专业学者,以企业用人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或者选用国家技能试题库的形式加以考核。
3.校外实习。是与已签订实习协议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专业技能。要注意实习单位要有相对稳定的指导老师,学校要进行实习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对新知识、新问题的掌握情况。带队教师要善于总结,找出与企业标准的差距,以便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可行。
4.毕业实习。是学生综合提高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按照其发展方向安排毕业实习的岗位,要学生带着任务出去,带着成果返校。并且要有专人负责、指导,为学生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部分学校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没有从政策导向上和考核机制上对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进行鼓励和引导,影响了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缺乏科研水平高或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缺乏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设计,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的重视与指导。
2.课时分配过少。中国现行的土建类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与德育课、公共基础课和自然科学基础课,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基础课;限选课为主辅修课群组课程;任选课为专业方向性课程或兴趣课程。在课程总体结构上,必修课程占据核心位置,实践教学所占比重明显少于理论教学。
3.培养目标弱化,缺乏专业特色。由于多数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是在原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大都参照土木工程进行,实践大纲的制定偏向专业技术训练,实践的安排缺少工程管理专业应有的特色,如计价管理、成本管理、招投标与合同谈判、采购管理等。另外,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通常在一年以上,而学生生产实践安排仅几周,只能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部分专业技术内容,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认识。
4.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由于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过高,加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需要支付一定的培训、管理成本,学生在实习期间只带来麻烦不能带来效益,而学校实践教学经费又严重不足,不能给予企业一定的责任风险补偿,导致大多数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即使部分项目接收了学生实践,但实际上也没有给学生分配任务,不能为学生做好现场专业指导,不能使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5.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考核评价缺乏柔性。多数院校对学生生产实践效果主要通过实践日记、实践报告、专题作业、实践单位评价意见、实践单位考勤记录、实践答辩几个方面评价,这其中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实践效果的主要是实践答辩,其他几方面指标缺乏柔性,从而不易体现“软管理”的实践效果,特别是分散组织实践时,由于缺乏教师与学生实践场所的有效沟通,缺乏对学生实践全程的持续监督,容易出现学生抄袭或造假的情况,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6.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交流和总结。多数院校在生产实践结束后,没有适时对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或组织答疑会。生产实践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生实习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或答疑会,认真听取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的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7.实践教学师资薄弱。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实践教学的师资一直不受重视,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水平不高、待遇较差的现象,甚至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由理论课教师兼任,而理论课教师兼任实验教学的一个最大弊端是实验项目及要求往往由他们自己确定,一些难度较大、费时、费力的实验项目得不到落实,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考虑不多,实验室开放的要求更是难以实现。同时,实践教学人员中缺乏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兼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部分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工程实践和技术应用锻炼。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加之课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生产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
四、对策
1.明确学科定位。学科定位对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只有根据定位准确的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确定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中国工程管理学科定位应为: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的学科。中国工程管理教育应走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实用性的道路。培养单位应“突出工程领域特色”不动摇,在充分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管工结合、工为基础、管为主干”的办学特色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2.调整教学内容结构,适当增加实践课时。在课程设置上,要强调知识体系完整、协调与平衡,要协调工程技术与管理课程的比例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方面,工程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应把工程技术内容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的融合;另一方面,工程技术是工程管理的基础,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所以强化工程技术与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总之在课程结构上,要注意充实有关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课程与实践性环节,压缩与工程管理无关的泛泛而谈的一般管理课程。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满足实践要求的实验室、实训室。对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另外,根据行业特点,不断更新试验设备,在设备配置方面体现高标准、高起点的特色。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当地建筑企业经过协商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学研合作,使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科研上从项目论证、市场调研到技术攻关不断进行交流,使校企双方的产学研工作真正达到一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4.建立客观科学的生产实践考核方式。考核是衡量实践效果好坏的手段,以往的考核方式是实践结束后,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践日记、实践报告或总结以及实践单位给学生的评语和实践答辩情况,按各项内容的所占比例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但在教学中发现这种以提交实习观摩资料为主的考核方式,易出现抄袭或造假现象。建立灵活机动、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如在任务书中设计若干单项与综合训练任务,对实习结束后需提交的书面资料设计统一模板,细化需提交内容,保证深度及完整性要求,从而降低对书面资料的考核计分权重,加大现场机构对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和对应的答辩考核权重,计分权重可达60%以上,并实行否决制,即通过答辩及相关材料印证,若发现提交资料存在造假情况,判定其实习成绩不及格。从而改变生产实习=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专题作业这种考核模式,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5.组织必要的生产实践交流与总结。实习结束后,工程人员与教师联合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答疑会。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通过实习反映的意见和工程人员对课堂教学或实习提出的意见,甚至可以邀请工程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大纲制定的优化,使其贴近工程实践,以实习促进教学。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为相关课程的案例教学建立典型案例素材库,加强对实践教学经验的储备与共享。
6.加强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一项迫切的任务。可以积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教学,改善师资结构;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支持教师到国内外参加有关课程的培训和研讨;鼓励教师从事与其教学有关的社会兼职;加强师资的实践认识提高实践经验;完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建立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对教师采取考核机制;促进教师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要建立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区域化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168
1施工企业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现在建筑施工企业存在不少突出问题,由于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筑企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可供招投标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施工企业项目逐年增加,由于新增项目较多,许多项目的管理人员配置不全或者配置不合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利润率的不断下降和施工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使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更加困难,尤其是在2016年5月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开始缴纳增值税,营改增税制的变革使建筑企业成本核算更加不可控,项目成本管理稍有疏忽可能就会带来成本的较大波动。现在很多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是一线施工人员,管理观念比较淡薄,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对项目的管理主要重点是进度、质量和安全,以完成工作量为第一目标,甚至出现不计成本以确保完成进度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国有施工企业较多,没有把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控制成本支出提到日程,导致项目产值完成任务但利润很小。施工企业要解决以上各种问题必须进行战略转型,才能使企业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2施工企业转型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1)在新型区域化经营和内部承包制度下,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财务人员的配置以及财务人员定位将如何变化。
(2)区域化经营模式是对公司经营力度方面最直接的加强,项目部有时要做一些经营开发的工作,也会发生相关的经营开发费用,甚至有些地区和项目会利用项目人员的力量自行承揽小型工程,在项目承包制下,经营开发费用如何承担,如何评价区域事业部、项目部的市场开发业绩。
(3)实行区域化经营战略后,短平快类项目将可能越来越多,此类项目的人员、账务、资金及考核等问题如何安排。
(4)因项目管理人员频繁变更,从而导致核算数据不准确、债权债务不明晰、应收款项回收期长而损失资金时间价值甚至增加坏账风险等问题。
(5)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的问题。各项目实行内部承包制度以后,项目部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公司垫资情况会对项目最终盈亏产生很大的影响。
(6)随着税制改革的推进,建筑业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流转税核算方式的变化,区域化经营下的税务管理,项目经营过程中的税务规划等新型问题,以及其他税种原有问题(例如同一税种不同区域征管要求不同,各地方特有附加费的征收等)的处理,内部承包制下项目内部承包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和缴纳等均对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7)实行项目内部承包制度后,公司对项目的指标制定工作以及考核工作,都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企业转型过程中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1)施工企业财务部门要紧跟公司区域化经营战略的转变步伐,合理优化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参照公司的行政管理架构,逐步形成多层次的财务组织架构,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继续推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度,财务实行双重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逐步使财务管理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2)企业要合理评价各区域事业部、项目部对各自区域新进市场的开发和已有市场的巩固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深化区域化改革,扩大全员经营范围,加大经营开发力度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经营开发积极性,可以采取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合理的经营支出抵交管理费;对于区域市场经营较好的事业部(项目部)可以在考核的时候考虑加分;对于事业部(项目部)自行承揽的工程可适度降低上交系数等方式。
(3)实行区域化经营后,有时会因为市场开发、工期安排等原因承接部分短平快的小项目,此类项目具有工期短、金额小、突击性强、回款快的特点,不适合单独设立账套。针对这些特点可以将此类项目分两种情况处理:第一种,由大项目团队在项目施工间隙承接的小项目,建议并入大项目账套核算,不单独设置账套,人员、设备也都沿用大项目配置;第二种,单独成立的在某一区域内专门承接各种维修加固、养护和市政工程的,要单独设置账套,区域内的此类项目统一在一个账套里核算,人员也要相对固定,考核时按年度对事业部(项目部)进行考核。财务人员应该合理使用科目辅助核算,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共同费用进行分摊,以确保可以比较客观地对各个小项目进行核算。
(4)在项目建设中全面建立书面工作交接制度,工作交接要求详细、认真,交接人对之前的未完工作在交接表中列明,尤其是在财务账上有未完事项的经办人,工作调动时需将未完财务工作交接完成后,方可调动。财务岗位交接须有上级领导监交,交接表签字齐全后单独归档保存。
(5)进一步加强应收款项清收工作,每年度下达应收款项控制指标,并将应收款项工作纳入年度和项目最终考核,应收款项未清理的项目不进行项目最终考核评价。
(6)完善应上交款项制度及项目借还款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的上交管理,保证款项的及时回收,对于不按时上交或还款的项目实行征收资金使用费的办法。
(7)鼓励财务人员通过各种专业考试、专业培训和工作交流会等方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熟悉各项税收制度和征管办法。营改增以后,施工企业的税负水平将不再是固定比率,而是会和项目管理水平、财务人员对政策理解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各区域财务人员除了要对行业内税务政策有一个通盘的了解以外,还要对本区域的税收政策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及时总结并上报公司,以便于公司对该区域的税收规划和投标成本分析作出调整。
(8)建筑业营改增后,公司应加强对进项发票的管理,所有业务都要有发票,增值税范围内的发票都要开具专用发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抵销项税额,降低公司综合税负。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地规划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在营改增前夕的设备采购计划尽量延后到营改增之后统一采购;同时在消费型增值税前提下,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购置固定资产是有利的;严格劳务队伍准入机制,由于营改增之后我们的税负水平主要是由进项税额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进项税额,个人劳务队伍除了在工程管理上难度较大,资质不全外,税务上他们一般是小规模纳税人,发票的可靠性较差,即使能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他们的增值税税率仅为3%,可抵扣税额较小,因此必须严格劳务队伍准入,倒逼劳务队伍专业化、正规化。
(9)完善指标制定及考核制度,在合理制定项目各项指标基础上,将应收款回收工作也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建议引入经营业绩相对数指标(例如项目净利率、毛利率等),对一个项目采用中期考核(如年度考核)和完工后整体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4结论
施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财务管理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障企业成功地由专业化管理向区域化管理过渡,使公司的发展不断壮大,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选题方向 研究趋势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5、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低碳管理方面发展
关键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问题
面对世界范围内管理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为了克服国内在本科层次工商管理教育方面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中国地质大学于2001年针对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了全程双语教学试验班,以“探索宽口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等”为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采取全程英语或双语授课,学生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以期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虽然己初见成效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改革和创新且在国内缺乏成熟的、可借鉴的范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全程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一、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本专业的多数双语教学老师虽然能够较好地用英语向学生表达清楚课前精心准备的讲授内容,但由于其英语水平很难达到“原汁原味”,也难以达到完全用英语思维的境地,因而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阻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及交际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是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齐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相对较差,针对部分授课内容,老师不得不在用英语讲述的基础上再用汉语进行解释,影响了教学进度;另外,英语水平的薄弱容易单方面地造成学生注意力只集中于对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解释与理解,而忽视了本课程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造成学科损伤从而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三是缺乏与专业全程双语教学要求相匹配的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工商管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因此其实习和实践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尽管目前通过院系的努力建立了部分相关的实习基地,但与本专业双语教学的培养要求相比还相差较远,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实习基地和教学实验室,需要在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
四是缺乏相应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考评机制来衡量。在教师激励方面,由于双语教学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老师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教学任务与科研工作。虽然学校在双语教学的工作量计算方面按照实际授课学时乘了1.8的系数,但大部分双语任课教师认为其为双语教学的付出和所得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学生激励方面,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对工商管理(双语教学)专业充满了极高的期望和热情,而目前对于学生生源选择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与普通班级一样,没有体现出双语班的特色和先进性,加之双语班学生在学习上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较普通班多得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发展。
二、完善我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的思考
1.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取决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特别是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能力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涉及教师的专业素养、英语水平及二者的有机结合。虽然本专业的教师为全程双语教学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高标准、高起点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表现在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水平方面。因此,学校应在考虑专业结构和年龄梯队的基础上兼顾近期与长远需要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师的培训机制,通过长抓不懈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使教师在英语水平及专业素养方面有一个持续的提升;同时,还应加大聘请外籍专家的投入和力度,通过定期聘请具有良好学术造诣的外籍专家来校讲学和带教,以帮助国内教师了解、把握世界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并营造国际化的教学和校园氛围,推动全程双语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完善。
2.建立有效的学生评价与激励机制
评价机制的改革是实施全程双语教学的保证。要有效地进行全程双语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旧有的学生评价手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从源头抓起,严把生源质量;在学生的学业和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上要将结论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兼顾专业知识、英语、综合技能等多方面考核内容。只有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学生在专业全程双语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果才可能得到科学公正的反映,评价机制才能成为学生双语学习积极性的又一种推动力。
3.完善双语教学的教师考评和激励机制
作为一种教学改革实践,全程双语教学没有成熟的经验借鉴因而具有较大的难度,同时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因此,学校在涉及双语教师的考评和激励时要充分考虑上述特点,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在严格执行教师“双语教学资格认证”上岗政策的同时,还应结合双语教学特点来确定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并通过定期的教师“双语教学资格审核”制度来促进在岗教师教学水平的保持和改进;另外,除了在工作量计算方面的倾斜政策外,学校还应考虑在津贴发放、上岗、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以更好地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4.进一步探索合理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
首先,需要在双语教学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要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专业和英语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确定合适的模式,把握好课堂里中英文运用的比例与内容,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以形成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另外,作为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双语教学的实践教学也急需新的模式,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特别是与国际型企业建立稳定的联合办学实习基地,使学生不仅能在课外和校外的实践教学中增强其专业感性认识和岗位适应性,还能有效提升其专业和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秋.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9,(19).
[2]李春茂,巫跃凤,刘玉.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进展研究.高校教育管理,2007,(5).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不断增多,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工程质量问题的背后隐藏的原因使得人们不得不认真对待,其中公路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我国公路工程质量水平受到很大影响。笔者作为一名公路工程相关工作人员,深知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也对公路工程管理缺失导致的公路质量问题深有体会。因此,笔者在认真分析我国公路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基础上,仔细分析了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1、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公路工程管理作为一项专业的工作,要求工作者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工程管理经验。根据笔者对我国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调查发现,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中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相对缺乏,甚至有些项目都没有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有些具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工程,其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知识水平不高,公路工程管理经验相对缺乏,这就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专业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工程管理水平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足,常常会导致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及时整治,结果可能会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工程管理人员的水平不足还会使得工程难以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难以提高公路工程的效率,往往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工程的各项成本。
1.2公路施工单位的工作缺失
施工单位也即承包商作为整个公路项目参与的重要主体之一,负责整个公路工程的建设,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公路施工单位往往存在工作上的缺失。笔者调查发现很多施工单位并不注重自身的职责和权限,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为了降低整个成本,提高利润,尽量不采用比较先进的设备开展工作,这就使得有些公路工程在缺少先进设备的情况下质量难以保障。另外,施工单位通常没有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相关机制,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很缺乏,这也影响到整个公路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再者,施工单位对施工材料的采购管理也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甚至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选择购买劣质施工材料,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存在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管理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发展。
1.3公路工程后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工程并不单一是公路的建设施工过程,它还包括工程建设施工完毕之后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公路工程管理往往只注重公路施工阶段的管理,而缺少了对公路竣工之后的养护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我国的公路工程养护管理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其养护管理水平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滞后。我国公路工程管理的滞后现象不仅影响了我国公路质量水平的长期有效性,而且也导致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水平难以提高。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管理养护工作必将成为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所以公路工程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1.4公路工程管理体制有待改善
我国公路工程管理的起步时间较晚,工程管理的发展时间不长,工程管理体制与先进国家相比还不够完善。现阶段我国的公路工程管理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体制,传统管理体制中对于工程文书管理的分类不够科学和明确,导致很多工程管理的文书有漏洞或者是缺失,使得很多工程管理资源的浪费。另外还有一些工程文书管理工作人员对文书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工程相关文书档案和资料与工程项目建设之间存在差距,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
2、解决我国公路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笔者在前文中根据自身的调查和对相关文献的分析,论述了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和工程施工单位以及工程后期养护工作和工程管理体制,都对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作用。所以笔者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解决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提高我国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
前文中笔者论述了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水平,所以提高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首先,注重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现阶段我国比较缺乏完善的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培养机制,这大大影响了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因此,要建立完善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培养的机制,让工程管理人员接受到专业的管理知识培训,促进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学习等,总之,要完善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机制,提高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强化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公路工程管理不仅是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应该是他们的一项责任。公路工程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更加关系到整个公路质量的好坏,也关系到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发展。因此,应该注重公路工程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提高,让他们清楚意识到做好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促进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水平,做好公路工程管理工作,实现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2.2强化施工单位的职责,提高其管理工作水平
施工单位的职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其管理水平更是对整个工程质量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强化施工单位的职责,提高其管理水平。首先,应该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存在施工不良记录或者是缺乏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的施工单位尽量不予批准,这样才能提高施工单位对于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视。具备了足够的责任意识才能指导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严格按照国家各项规定和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施工,尽量减少为了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或者以次充好的行为。其次,赏罚严格。对于比较具有社会责任心的施工单位要加以鼓励和支持,积极促进其发展,以扩大社会责任心在施工单位中的影响力。对于缺乏社会责任心导致国家工程质量低劣,浪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资源的施工单位要严加处罚,以对其他施工单位起到警示的作用,进而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再次,多加鼓励施工单位提高其管理水平。以政策引导或者国家部分资金支持施工单位引进先进的公路工程管理理念和管理专业人才。由于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所以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选择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设备,引进和培养专业管理人员的资金也比较缺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国家可以在这些方面给予施工单位积极的引导或者是资金的部分支持,使其得以引进比较先进的公路工程管理理念和管理设备以及管理人才,促进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保障我国公路工程质量有所进步。
2.3提高公路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水平
由于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后期养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发展受到制约,因此,笔者认为要增强对公路工程后期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我国公路后期养护工作的管理体制,并保障相关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其次,要强化公路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赏罚分明,对养护管理工作完成较好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公路后期质量问题严重的管理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北方交通,2012,1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实践教学
一、引言
由于国际化工程的日益增多,国际化工程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备外语交流能力和较高的跨区域现场管理水平。在这一形势下,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开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然而,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模式中却无法充分得到体现,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教学内容单
一、与实践工程相脱
离等诸多问题。为此,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环节安排及教学质量监督等方面。陈建国、许凤(2010)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实践教学的基本架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环节安排方面,戴晓燕(2011)结合现行教育实际,提出构建校内实践平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并对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的优点和具体教学设计进行了论述。在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方面,张灵辉(2014)等学者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监督要教学贯穿始终,并且要和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能够动态调整。综上,可以看出许多学者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研究均是基于一般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下的情况,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则鲜见。因此,本文以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总结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根据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特点,为总结出较为准确的问题因素,本文秉持科学性、准确性、便捷性的基本原则,对华东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主要问题因素,得出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师资配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四个方面,如表1所示。1.教学模式方面。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和国际英语两个专业。而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对实践环节的考虑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部分课程安排实践环节的时间紊乱,施工组织设计等部分课程并未安排实践环节,特别是将集中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四学年度的第一个学期中期至第二个学期中期,而最后一学年往往是学生出国学习的一年,时间上明显冲突。2.师资配置方面。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国际班)现有国内专业教师10名,外籍专业教师8名。国内专业教师职称结构为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学历结构为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4名。尽管大部分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从事现场管理的时间较少,故严重缺乏现场管理经验,这阻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可持续进行。3.实践环节方面。实践环节主要存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和集中实习两种情况,现行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分为技术类和管理类,譬如一些工程材料实验、工程结构实验、沙盘模拟、施工组织仿真设计等。这些实验由于经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删减。其次是集中实习的施工现场不好对接的问题,由于现场环境恶劣,许多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整体的实践效果不佳。4.毕业设计方面。华东交通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由于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设计实行动态规划,一般情况下仍然是安排在毕业实习完之后进行。根据对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调查可知,部分学生会选择以论文的形式作为毕业设计,这就更与工程实践相脱离,整个毕业研究有悖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内涵
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在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合作办学项目结合两所学校各自的特色,培养目标为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及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和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构建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演变,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海外工程投资成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体现影响力的重要形式。面对这种大趋势,工程一线需要大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但由于国内传统的教学形式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训练。为此,要达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构建国际化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而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接触实际工程,消化并融合理论知识,有效检验了理论教学的质量,两者总体呈现一种互补的关系。因此,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关乎到教学质量的保障,更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需求。2.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形式进行培养,目的在于国际化视野的训练,这是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首要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教学体系设定的人才规格应该是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跨区域综合管理能力等,将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相衔接,构建适应国际工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国际化实践教学的体系框架,理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进度。为保证国际化实践教学计划的有序实施,将该计划与课程教学计划相配套,重点做好理论学习和各种实践环节在时间方面的错开设置,实现整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多样。
四、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3+1”学习年限安排,学制总共为四年,其中最后一年可赴英国就读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并获得中方和英方两所院校的学士学位。因此,整个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应围绕这一时间安排而进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1.明确培养目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希望培养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实践能力较强、创新务实的专业人才。这对实践教学提出三点基本要求:首先是夯实理论基础,学校开设了WesternConstructionTechnology、Measurement&AnalysisandControlofProductionCosts、ConstructionPlanningandProgramming等英方主干课程,项目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修满课程学分,充实理论基础。其次是应用技能的锻炼,要求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通用技能,且要具备较强的现场技术操作水平。最后是基本能力的培养,根据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跨区域综合管理能力。2.以校企合作为引导。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华东交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中国中铁集团合作的“中铁国际班”项目相配合,工程管理专业完成前三年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后,可选择进入中铁国际班的国际工程专业学习,这一学年的学习由企业主导,课程安排会根据企业需求单独设置,力争通过3—5年培养,逐步成长为中国中铁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骨干人才。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现有的师资配备情况,在实践环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大部分中方教师缺乏海外学习经历,进行全英文教学存在较大问题;其二是大部分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然后进入到高校教学,没有足够的工程现场管理经验。针对此类情况,华东交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出两点建议措施,一方面在合作协议下,组织中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老师到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集中学习,在提高英语交流水平的同时学习英方院校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项目跟踪学习。
五、结论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正日益成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热点内容。这一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得以保障。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到学生自身的就业前景,更是满足国家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建坤,成虎.对工程管理专业地位和学科体系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7):5-7.
[2]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9(1):89-94.
[3]戴晓燕.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162-168.
[4]张灵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3):118-120.
关键词:工程管理生产时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工程管理是一项对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学科,而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更是工程管理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对提升工程管理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我们还应明确,只有通过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才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实践性专业人才。但是就目前工程管理教学的情况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无法有效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实践性人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寻找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程管理使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其包含了包括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以及心理等多种学科在内的多种知识,因此,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员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极多,也需要极强的学习能力。另外,在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其工作的范围也比较广,服务项目也比较多元化,对从事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基于以上特点,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教师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引起做够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管理的教学质量,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通过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也通过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对自己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更好的巩固。在实践工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以及对知识理解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欠缺进行弥补,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完善。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实践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出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避免日后教学过程中相同问题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前,在工程管理工作中,企业更重视的是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因为,在以往的工程管理的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工作人员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是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却比较低下,只会纸上谈兵,根本就胜任不了实际的工程管理工作。而在工程管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就能够有效避免该问题的出现,通过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可以同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培养,并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其与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更好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对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不够重视
当前,高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当前高校的工程管理的教学中,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无法保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对实践的教学。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没有足够好的条件来开展实践教学,既无法对实践教学进行设计,保证教学的系统性,也无法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实践教学中缺乏交流和总结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在实践结束之后,教师还应该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但是,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做好这一点。首先,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大多都是自己顾自己的,极少进行交流,也就无法做好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在实践结束之后,教师也没有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无法掌握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对其进行解决,进而导致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效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限制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三)高校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当前,在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学中,对实践教学都不够重视,因此,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导致实践课教师不仅薪资低、待遇差,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很少有人愿意担任工程管理实践课的任职教师,不得以情况下,只能是理论课的教师同时担任实践课的教师。由于理论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没有亲身经历过管理实践,缺乏实践管理经验,自身的动手能力也满足不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因此严重影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一)重视实践教学
在工程管理的教学中,应该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引起足够重视,为此学校应该将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列入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并有对学科进行准确定位,设定学科的培养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确定教学内容,以培养出具有高能力、高水平以及高素质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在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进行实践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将实习的目的、内容以及实践方法进行确定,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践,进而确保实践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在实践过程中重视交流和总结
在实践教学中,将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和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的总结列为实践教学中一部分。首先,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整个实践教学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实践结束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对自己的实践心得进行分享,并总结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待教师进行解决。其次,在实践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对其进行解决,逐渐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效,使得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目的[2]。
(三)加强师资力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任务。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方面的资金的投入,提高实践任课教师的薪资待遇,肯定实践教师的地位。其次,聘请专业的、具有丰富的工程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进行实践教学,改变以往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教师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没有亲身经历过管理实践,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问题。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加强高校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进而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
当前,在企业工程管理职位的招聘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甚至已经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这就对高校的工程管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工程管理教学应该积极改革,重视实践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动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日益竞争激烈,一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则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各大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鉴于此,首先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其次指出目前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
工程管理;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纵观我国多年的经济发展态势,建筑行业这个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地位岿然不动。以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几乎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纯粹的工程方面的投资在固定投资中的所占比例最大。这就拉动了市场对工程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这里面尤其以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口量最大。鉴于此,近些年各大高校都纷纷开设了工程管理这个专业。相对于其他工民建这些老专业来说,工程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教育部正式把这个专业列在专业目录的实时间并不是很长。就在这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目前已经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这300多所高校中,国家重点“985”“211”知名高校很少,绝大多数为地方性的新建普通本科学校[1]。尽管这些普通高校几乎无一例外地给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但事实上绝大多数高校由于这方面或那方面的因素,这个目标没有真正落实。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无可厚非,这是当前市场形势的需要也是要求。随着建筑工程业的兴起,对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加大,而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要求培养出能适应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里的应用型人才是指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对工程技术十分熟练,而且具有一定的行业前瞻性,具有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的复合型人才。然而从近几年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就业来看,情况不是很理想,离我们的定位还有相当的差距[2]。就目前从就业或者用人单位来看,主要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好多毕业生又存在着招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满意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需要那种去了就能上手的人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的高校毕业生由于大学期间应用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所以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目前工程管理培养的人才还是集中于理论教学,有些高校虽然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却不是没有落到实处,就是没有真正弄懂如何进行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所以,十分有必要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探索,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也是教育的职责所在。
二、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想要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工程管理人才,首先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切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用实践性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绝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或者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查阅各个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会发现不同的高校其定位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有的高校培养目标为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有的高校则强调培养技术性人才或者应用管理型人才等。其实,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通过调研发现,工程管理这个专业各个高校分属院系、学科各种各样,有的设在土木工程院系,有的设在经管院系,有的院校把它归为工学范畴,有的则归为管理学范畴。这就造成了专业定位的模糊性以及培养目标定位的不明确,很多高校甚至在没有明确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情况下就随意新增这个专业。所以来说,如何规范这个专业的属性,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是目前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一个课题,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第一步。
(二)实践训练缺乏
必要的实践训练是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模块,这里的实践训练包括实习基地实习、模拟实验等。但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实验室配置不够,校外实习基地没有或是很少。工程管理专业很多课程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着重依靠专业实验室或是实习基地来提升的。例如CAD制图设计、造价实训等课程,必须让学生在相应的实验室反复练习,才能提升其应用实践技能。而有的高校由于没有专业的实训室纯粹进行理论讲解,本该实训的课程也是理论讲解,学生的实践技能就没有得到锻炼。再如,土木工程施工、建筑测量等课程必须有一定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如果没有实践环节,这两门课就失去了其开设的意义。
(三)教材选用及课程配置不当
教材的选用对人才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对于工程管理这个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要求知识的前沿性,例如很多教材上讲的一些施工工艺、软件技能等在目前工程上早已淘汰,学生学完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学了早已落后不用的知识。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教材普遍比工程实际前沿知识滞后[3]。一些高校选用的教材还是十年以前出版的,试想在一个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时代,这样的教材又怎么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此外,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众多的课程中,一些理论性的课程所占比重太大,而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很小或者基本没有。例如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高校在大学的前两年基本没有开设专业课程,主要上一些诸如高等数学、英语等基础性课程或者管理类等大众化课程;在后面的两年里才陆续开设了几门专业课,有些高校还把专业核心课程放在大四上。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大四学生一般都出去实习或者考研等,不像前三年那么专注于课程的学习,导致专业知识构架的缺失。除了上述三个基本问题外,师资力量不足、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毕业设计等问题都是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三、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尽管工程管理专业各个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但是有着统一的衡量尺度,即能否培养出能够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换而言之,就是工程管理专业应该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这个目标一旦明确,就有利于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去除一些无足轻重的课程,加大一些不可或缺课程的比重。优化课程设置中的不合理之处,如应按专业课的相关属性来确定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将核心专业课程开设在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管理等。
(二)加大实训投入力度
实训是培养工程管理应用人才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加大实训的投入力度。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训硬件设施的投入不够,如缺乏相应的模拟实训室、没有或者仅仅是名义上有实习基地。对此,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实训室,学校建设自己的实习基地或者建立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应用技能的锻炼,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三)做到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也就是掌握前沿性的专业知识,应用人才就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生满足时代市场的需要。对于教材陈旧落后等问题,就要求我们在选用教材上一定要仔细,尽可能选用最新或者最接近当前实际的教材;对于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实行双师制度培养模式,即理论课由在校教师来讲,实践课程可请企业工程专业人士来带领完成;要关注专业的前沿知识,例如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比较前沿的软件BIM等[4]。
四、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是目前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指出了工程管理专业应用人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改革措施。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如何真正落实工程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还有一段路要走。
作者:李俊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管理学系
参考文献:
[1]胡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改革探讨[J].河南科技,2013,(10):247-248.
[2]陆仁强.新建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模式构建———以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学周刊,2016,(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