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02:10: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垦日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业部农垦局日前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农垦种业联合、联盟、联营,打造一个300亿元市值、50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的民族种业航母;打造若干个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润2亿元的区域龙头种业企业;培育一批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服务的种子公司。
目前,农垦种子占我国粮食作物种子商品总量约三分之一,成为了我国的大种商。经过多年发展,农垦种业在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去年,全国农垦种子生产量为17.84亿公斤,销售商品种子16.78亿公斤,有192家产加销种子企业、340个新品种试验站、8477个种子经营网点。
各垦区都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主动利用现有平台开展多领域合作。上海农垦将旗下原有3个农场的种子公司合并组建了光明种业公司。安徽农垦通过增资扩股引入4家战略投资者,建立了皖垦种业公司。
“要充分发挥农垦土地、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以现有商品种子量5万吨以上的12个垦区为主体,以280个万亩以上的粮食种子生产农场为基础,推动农垦走出自我循环的发展路径。”农业部农垦局局长王守聪说,重点要在巩固传统生产基地优势的同时,提升种业科技创新和商业化育种能力。要在垦区内加快种业产业的整合,做大做强垦区种业龙头;要加强垦区问合作与联合,组织大生产,建立大市场,提高农垦种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要利用好国家支持种业发展的环境,吸引育种人才向农垦种子企业集聚,增强自主研发品种的能力。
不同类型的垦区,发展的步骤也不相同。王守聪说,直属垦区、集团化垦区可考虑通过收购、兼并、股份合作、种业板块上市等措施,做大种业规模,做强种子企业,建设国家种业航母。非集团化垦区要加强农垦系统内部种子生产要素的整合,充分利用农场生产基地较多的优势,积极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在产品结构上做好“三加快”。―要在巩固种子市场的同时,加快打造农垦自主品牌。二要在巩固常规种子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杂交种子产业。三要在做好粮食种业的同时,加快开拓蔬菜瓜果种子市场。 (摘自:经济日报)
>> 海南农垦大改制 清华北大改制奖学金政策等 “老字号”在改制中获得重生 在旅行中寻找 中国新生代电影中的寻找与回归 刘春雄:从新生代中寻找商机 在单纯中寻找快乐 在无解中寻找答案 在危机中寻找前景 在寻找差距中前行 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在艺术中寻找秩序 在冲突中寻找和谐 在“错爱”中寻找幸福 在音乐中寻找健康 在束缚中寻找自由 在传统中寻找财富 在递推中寻找规律 在乒乓中寻找快乐 在无用中寻找价值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1-28.
[2] 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2-12-28.
[10] 我省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启动[N]. 湖南日报,2013-01-15.
[11] 河南首批39家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正式启动[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7-06.
[12] 我省公布首批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名单[N]. 长江日报,2012-04-10.
[13] 浙江省首批35个非时政类报刊今年完成改革[EB/OL].,2012-12-28.
[15] 非时政报刊53家将转企[EB/OL].,2013-01-28.
[20] 2013年出版业前瞻:纸质书籍将消亡[EB/OL].,2013-01-28.
[23] 美国五大杂志巨头联合推出数字报刊[J]. 新浪传媒,,2013-01-28.
[25] 首款双语iPad文摘类读物《中国文摘》亮相[EB/OL].,2013-01-28.
[27] Flipboard推iPhone中文版[EB/OL].http://.cn/i/2012-03-22/06016862620.shtml,2013-01-28.
[28] 新华社首款新闻类互动数字杂志问世[EB/OL].http:///politics/2012-07/03/c_112350662.htm,2013-01-28.
[29]《读者》智能手机上市,传统期刊“探路”数字阅读[EB/OL].http:///fortune/2012-10/22/c_113453356.htm,2013-01-28.
[30] [美]托马斯・达文波特,约翰・贝克. 注意力经济[J]. 谢波峰,王传宏,陈彬,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3.
[31] [加]亨利・明茨伯格. 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M]. 魏江,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19-222.
[32] 国务院关于对期刊出版实行自负盈亏的通知[EB/OL].http:///article/fgxwj/198412/19841200277825.shtml,2013-01-28.
[33] 《大家》杂志复刊[N]. 新京报,2013-02-01.
[34] 《收获》55周年庆:一切以作品说话[N]. 文学报,2012-11-29.
各位领导、同志们:
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险工作是中央、省、市各级的重点工作,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到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去年,这两项工作都纳入了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考核,今年又纳入了各级政府的实事内容。*年,在工委、区委、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镇、办事处、机关各责任单位及管理处、社区居委会的共同努力,我区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区工作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面我就*年全区的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并对*年的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年工作的简要回顾(一)劳动就业工作根据上级关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部署,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有关政策,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全区开发城镇就业岗位4073个,新增城镇就业458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2人,失地劳动力就业894人;培训各类人员3382人,其中失地劳动力1292人,下岗失业人员4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株洲日报》和株洲电视台对我区创新的就业培训工作做了多次报道。我区南方阀门董事长黄靖被推荐评为“全国再就业优秀个人”,仲利预制构件公司的刘美丽被评为“全省再就业优秀个人”。南方阀门公司和湘银物业公司被认定为“株洲市再就业基地”。嵩山办事处、泰山办事处、区商贸粮食局、高新区工商分局等10个单位被评为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完善就业政策,落实就业责任。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管委会、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新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的政策。为确保全面完成就业工作任务,将上级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全区24个促进就业工作成员单位,并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定期督查通报制,建立了目标管理、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年,24个成员单位都能履行好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尤其是两镇两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区商贸粮食局多次提供商贸企业的用工信息,指导商贸企业招用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523人;区工商分局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年减免办证、工商管理等费用21.4万元;地税四分局全年减免地税71.4万元,国税四分局减免税费1000多万元,卫生局为贫困职工减免12万余元的费用,等等。加快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自主研发建立了“株洲高新区人力资源网”,开设了政策咨询、求职、招聘、网上办公等栏目,在全市率先开展劳动就业工作网络化服务,完善了下岗失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了滚动式的用工需求信息库和求职人员档案库,实现了区、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信息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人员、场地、设施、台账等全面到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建好培训基地。在铁道职院、冶金职院、化工职院和株洲技术学院建立了株洲高新区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审核认定了6个再就业基地。重点指导培训基地、社办学校、相关企业和基层服务机构举办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二是组织开展好委托培训工作。先后与株洲技术学院、天元职业技术学校、中南电脑学校、开畅服饰公司、长江宝饰公司、南方阀门公司、天鹰驾校等20余家单位签订培训失业人员的协议,指导其办好各类培训。三是拓展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失地劳动力就近培训意愿和白天时间紧的特点,在隆兴管理处开办了1期失地劳动力园林绿化专业的夜校培训班,帮助失地劳动力利用晚上时间全方位学习了园林绿化知识与技能,受到失地劳动力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四是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通过自办和联办的方式,根据失地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实际,结合新区就业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办电子电器、计算机、园林绿化、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绣花技术、汽车驾驶、管道安装、电动缝纫、宝石加工等专业的短期技能培训22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1755人。大力开展就业推荐和就业援助工作。主动到区内用人单位联系,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搜集空岗信息,筹办现场招聘会,以“会”促进就业。组织开展“走千家、进万户”援助4050人员活动。全年举办现场招聘会11次,全省联动招聘会天元区分会3场,向新一佳超市、大中华海鲜城等20余家单位推荐失地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2775人次,有459名“4050”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在社区从事保洁、保绿、治安巡防等公益性的工作。组织引导劳务输出。为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主动与浙江、广东等地联系,收集外出务工信息,组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8月,向香港黄河家俱集团(东莞)公司输送了73名农村劳动力,既让投资者了解了株洲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又达到了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二)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新区的不断发展,原园艺场职工的社会保障、失地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直接关系和影响新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一年来,我们以湘政办发[*]44号文件为契机,紧紧抓住园艺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个工作重点,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思想认识、养老保险金的支付、上级财政资金的争取等关键问题,全面启动并稳步推进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使原园艺场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决和缓和,为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的充分肯定。目前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参保5299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2539人,累计收缴农垦系统养老保险个人保费292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892万元,争取了中央、省财政转移资金594万元。健全机构,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区委王群书记、市政府翟笃培副市长、管委会杨平主任等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和协调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丁乾峰、副区长邓尚文等同志为领导的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劳动、农业、民政、、财政、社保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班子。区社保中心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增加5个事业编制,各街道办事处增加2个专门编制,管理处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并保证了工作经费。按照市、区领导指示,全面开展调查摸底,起草了《株洲市园艺场参加全省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宣传提纲》。建立了市园艺场农工参保对象基本数据库,设计了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测算等十几种资料表格,规范了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全过程的工作。宣传发动,切实做好政治思想和稳定工作。印发44号文件和《宣传提纲》,开辟农垦系统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栏,公开办事程序和工作职责,定点接待群众政策咨询,积极开展一系列宣传发动工作。分级、分批举办了20多期农垦系统养老保险知识培训班,使基层干部对文件政策吃得透、讲得清、说得准。启动初期,为了及时向区领导汇报每日工作进展情况,编辑《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快报》共16期供领导参阅,及时掌握信息,把握动态,处置突发事件。在工作过程中,虽然也发生了多次群众集体到市、区政府上访事件,但在市区领导多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政策宣传劝解工作后,事态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未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保证了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按计划、稳步的开展。分级负责,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详细制定工作程序,明确了区社保中心、街道办事处、管理处、生产队各级的责任,并由区政府与两个街道办事处签订园艺场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有力地推动了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现在,园艺场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达到了区委、政府对园艺场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赢得了广大园艺场职工的理解和欢迎,真正体现了区委、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总体要求,维护了新区的大稳定和大环境,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二、今年工作的几点意见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区委、政府和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分不开,与各基层单位、责任单位的辛苦工作分不开,在此,特向在座的各位表示感谢。认真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失地劳动力“等、靠、要”和“要舒服地赚钱”这些陈旧的就业观念越来越成为阻碍就业工作的绊脚石,帮助失地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业致富,我们还需下大功夫,认真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把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我们的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我们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业务信息和准确运用新的政策能力还有待加强;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新险种启动后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等等。*年,新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二次创业”阶段,工委、区委要求我们的工作“突出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对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也将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纳入了新一年的10件实事考核。要促进新区的快速发展,要构筑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充满信心。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继续贯彻就业政策促进再就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年的两大重头戏;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制订出台《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就业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对新区实施的重点发展战略,把新区推到了全市乃至全省发展的前沿;新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进程,项目建设的深入,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环境的优化,都为我们继续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新的一年,我区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将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具体工作目标是:组织12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举办推荐就业现场应聘会8场,推荐就业2000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年各种保险扩面4000人,征缴基金2300万元。(一)创新思路,扎实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创新培训思路,以培训促进就业。一是全面开展夜校培训班。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征地较多的管理处全面开办夜校培训班,让失地农民利用业余时间提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前实现由农民向技能工人的转变。二是开办SYB创业培训。创造条件开办2期SYB创业培训班,帮助60名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自主创业。三是组织开办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指导农村乡镇劳保站创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启动失地劳动力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区就业政策,制定失地劳动力申请小额贴息贷款程序,落实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支持失地劳动力申办小额贴息贷款,促进失地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购买岗位援助就业。开发购买一批公益性岗位,援助大龄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新建园区和城区的环卫、城管、保安等公益性岗位,由政府出资统一购买,统一安排“4050”人员上岗就业。组织就业现场应聘会,以“会”促进就业。利用劳动人事流动服务站,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搜集用工信息,以新区企业扩产、新办企业投产、第三产业开发为契机,举办各类推荐就业的现场应聘会,直接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继续完善职业介绍所和“一站式”服务窗口,真情做好职介工作,以职介促进就业。(二)规范管理,完善和推进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严格落实省市政策。按照政策、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征缴扩面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认真做好农垦系统养老保险调整待遇工作,让参保人员得到真正的实
惠,看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巩固工作成果,完善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参保资料和各种手续,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整体运作程序规范、机制正常。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区政府、劳动人事局、基层单位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维护新区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总结经验,搞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们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对如何完善农垦职工的参保、停保、续保手续,如何建立参保职工、退休人员、职工个人帐户数据库,如何规范个人帐户管理和基金管理等方面,有目的地开展调研,全面理顺新区社会保险关系。探索建立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有效信息传递的新方式,及时掌握基层动态,主动开展工作。同志们,让我们积极投身新区“二次创业”的热潮,在工委、区委、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新区“加快发展、增强实力”的工作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据云南糖网2月1日消息, 2011年9―12月期间,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对2011年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4省(区)甘蔗种植面积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4省(区)甘蔗种植面积为2556.97万亩,较上年增加187.87万亩,增加7.93%。
华中农大克隆出水稻基因PMS3
据生物通网2月6日消息,来自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张启发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日前成功克隆出了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加速水稻“两系”不育系的培育,促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论文于1月30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于1973年在湖北沔阳(今仙桃)发现,被认为是一个极其宝贵的遗传资源。光敏感核不育水稻杂交体系又称为“两系”杂交稻,与传统“三系”杂交稻相比,“两系”杂交稻简化了杂交育种和制种程序,降低了种子成本,且自由配种,能充分发挥杂种优势。1987年启动的中国国家“863”计划,就将利用光敏感核不育培育“两系”杂交稻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列入生物技术领域。从那时开始,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课题组就一直致力于克隆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2011年再度成功克隆出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
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粮食生产面临灾害频发、成本上升、市场波动、资源约束趋紧等几道“坎儿”,需要金融业提供有力支撑,以推动农业生产驶入产业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贷款如何不用抵押担保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备受关注。设在人民银行克山县支行的克山信用信息中心,是全省首家县级信用信息中心,也是克山县全县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搭建这个平台,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实现了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不仅使我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支农惠农服务,还极大改善了金融环境。”人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行长李生龙说。
2013年3月6日,在对全县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信息采集和信用评定基本完成之后,克山县信用信息中心正式成立。
笔者登录“克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后看到,该系统已将全县绝大部分农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信用信息收录其中。任意点击农户姓名,种植面积、农机类型和数量、房屋资产、家庭年均收入,甚至连是否有不良嗜好或违法记录等都明确显示,并被纳入到其评级之中。点击农业专业合作社,显示的信息更为精细,其评定的指标和权重也更为复杂。
“我们采集农户的基本信用信息,然后村委会、乡镇和县里的农村信用等级评价小组进行评级,如A级、AA级、AAA级,我们在3A级信用户中再择优选出‘黄金信用户’。”人行克山县支行行长杜宏林说,在全部信用信息采集完后,金融机构可根据农户情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而评级高的农户也可享受相关贷款政策的优惠。
克山县河南乡大河村的农民杨利伟对此深有体会。5年前,他和妻子在山东省青岛市粮油批发市场租了个店面,花了10多万元,再把自家种的大豆、玉米等运去销售。“最初向农信社贷款,采用的是五户联保,但找人比较麻烦,手续也不太容易弄齐全,遇到急缺周转资金的时候,真是火烧眉毛啊!”杨利伟说。
前年,杨利伟被评为AAA级农户,农信社还将他家评为“黄金信用户”。“贷款不需要抵押和担保了,利率还比别人低2厘左右,借贷手续也很简便。”杨利伟说。
近3年来,杨利伟每年都从县农信社获得20万元贷款,他的小本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去年销售了近4000吨大豆,一年的利润约40万元,还贷不成问题。”杨利伟表示,去年他家的收入增加了5万元,这主要得益于农信社的贷款支持。
据杜宏林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克山县各项贷款余额24.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为16.7亿元,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前的2009年增加了3.6亿元,增长27.5%。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主体在信用环境建设中实现了双赢。
如何买得起大型农机具
汽车从齐齐哈尔市一路向北行驶,前往位于黑河市嫩江县的农垦九三管理局,一望无垠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大豆。这个被誉为中国“绿色大豆之都”的九三农垦,其农业机械化率已达98%。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目前我国高精端的农业生产设备大都依靠进口,一台农机具往往在百万元以上,绝大多数农户都得贷款。”人行黑河市中心支行行长安玉书说,为了帮助农垦区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金融机构纷纷创新金融产品,为垦区农户购买大型农机具提供贷款支持。
以农行九三支行为例,自去年以来,该行就创新推出“助农购置大农机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单笔金额可达100万元。据九三支行行长韦友富介绍,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投放助农购置大农机贷款1400万元,较好地满足农机户购买大型农机具的需求。
作为农机具贷款的直接受益者,尖山农场宏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静力对此很有感触。成立于2011年4月的宏伟种植专业合作社,总耕地面积达4.6万多亩,去年粮食产量居九三农垦所有合作社中的第三位。
“这几年,我们合作社的农户购买大型农机具的累计贷款在500万元以上,并多为3~5年的长期贷款,年利率不到10%。目前合作社农机具固定资产约有2000万元。”王静力说,在银行贷款支持下,合作社农业生产实现高度现代化,去年社员平均收入近10万元,其中最高的达30万元。
对于那些种粮大户而言,通过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机具贷款而成功购买到了农机具,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实现粮食增产增收,也是件大喜事。作为合作社里的种粮能手,穆少峰这几年通过土地的流转承包,种植面积都在600亩左右。
谈起农机具贷款的事,他一脸笑容。“2010年,我购买了迪尔7820型轮式拖拉机和配套农具,前后花了约200万元。除了国家补贴的8万多元和自己出的42万元之外,其余部分就是靠银行贷款。”
穆少峰说,贷款购买现代化农机具,不仅银行提供7厘2的较低利率,还可以享受与农机贷款配套的种田贷款,在利率和还款期限上都比普通农户的贷款更优惠。另外,合作社在分配土地时也向这些农机户倾斜,适当扩大其耕种面积。
产业链融资渠道如何拓宽
肥沃的黑土地,高精端的农机具,加上专业的合作社,农垦区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粮食生产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随着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如何将粮食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是九三农垦面临的重大课题。
“就九三垦区而言,去年直接用于种植养殖业的资金缺口在17亿~18亿元,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发放贷款满足了这类资金需求。但实际上,金融机构还有25亿~30亿元的资金可用于支持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目前加工企业整体发展不足,这笔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农垦九三管理局副局长范学斌的话语中流露出一些惋惜。
为了将原粮经济转型升级为食品经济,今年以来,当地金融机构大力拓展“加工企业+银行+农户”信贷链条,创新商品融资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九三农垦顺势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
作为种粮大省,黑龙江其他地区也面临着九三农垦类似的问题。在克山县,当地金融机构润生村镇银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探索出了一种新的信贷模式,即“银行+合作社+社员+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加工企业”的新型金融链条,其中担保公司和加工企业的参与成为一大亮点。
“润生村镇银行成立快3年了,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三农。2012年以来,我们在3.2亿元支农再贷款支持下,发放新型融资链贷款4.7亿元。”克山县润生村镇银行行长陈利说。
与润生村镇银行密切合作的克山县大豆深加工龙头企业――昆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和依托于该公司的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及社员农户,是这一新型融资链贷款的受益者。去年,润生村镇银行向昆丰合作社发放贷款3.7亿元,年利率为8.4%,预计今年贷款额约为4亿元。
据昆丰公司总经理刘宏彦介绍,这一模式的具体操作是,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价格具有竞争力的种子、化肥,免费为其缴纳农业保险,并代表农户与加工企业签订粮食购销合同。根据合同,合作社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依据信用程度发放贷款,贷款由担保机构提供担保,银行按农时需要将款项打进合作社账户。
而在生产周期结束后,农户将粮食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按略高于市场价格将粮食出售给加工企业,企业按收购进度将资金划入合作社在银行开立的账户,银行收回贷款本息。
我刚生完小孩不久,现在经常出现眼睛干涩、怕见强光、看东西模糊的症状。去医院眼科检查,医生认为我的各项检查结果都很正常。请问这些症状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应如何治疗?
湖北省 张玉珍
蒲昭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分娩后的产妇若经常出现眼睛干涩、畏光、视力模糊的症状,可能与其在怀孕期间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一般来讲,这种视力下降的发病时间较短,也容易自然恢复。如果女性在产后出现了较严重的视力模糊、眼睛干涩等症状,可选用一些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妇女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全身的气血消耗都较大,很可能因气血不足而出现眼睛干涩、怕见强光、视力模糊等症状。此类患者应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具有滋肝补肾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也可将适量的枸杞子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或将适量的枸杞子、红枣和杭白菊一起煎汤饮用,这对改善眼部不适的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分娩后的产妇在平时不易长时间看电视,也不要在强光下或阴暗处看书读报,以免对视力造成损害。
(摘自《求医问药》)
头发大把脱落怎么办
最近几个月我的头发掉得很厉害,基本都掉光了。医生说可能和免疫力有关,查了血压、红细胞等,没有异常。请问,中医有什么治疗方法?
北京市 奚女士
吴作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就病情介绍来看,可食疗也可中药治疗。多吃黑木耳、黑芝麻、核桃、海带、黑豆、黄豆,加强营养,核桃每日2~3个,黑芝麻可压粉后加红糖做成粥,根据喜好适量食用。黑木耳和海带都是人体血管的“清道夫”,老年人也同样适用。上述食品有健脑、软化血管、补肾、乌须黑发、补益经血的功效。此外,可适当饮用玫瑰花茶,舒缓神经紧张度。如果食疗没有效果,可就医服中药进一步治疗,药物和食疗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摘自《新京报》)
尿毒症患者
为何会多尿
我的一位亲属患有尿毒症,现在有多尿的症状,请问尿毒症患者也会多尿吗?
黑龙江省黑河市 赵先生
罗长江(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人体尿液主要由水和各种代谢产物组成,尿毒症患者肾小球功能被破坏,机体代谢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水很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球囊,而绝大部分的原尿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回体内的,尿毒症患者对水的重新吸收功能受到损害,因此会出现多尿症状。
(摘自《家庭保健报》)
怎样改善绝经后遗症尿频现象
我今年56岁,前段时间开始排尿频繁,并感觉有东西压迫腹部。妇科诊断该症状属于“绝经后遗症”。请问,怎样改善这类尿频现象?
江苏省南京市 梅女士
摘要:
为了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下的肥密组合对红小豆群体产量和个体性状的影响,通过设定3种耕作方式[平作、大垄(110cm)、小垄(65cm)]、3种肥料梯度和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不同栽培模式对红小豆群体产量和单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10cm垄作(N)的耕作方式优于平作(P)和65cm垄作模式(S);高施肥量(240kg•hm-2)的增产效果不明显;中低密度处理(13万~17万株•hm-2)有利于提高单株生产力和群体产量;3种耕作模式下的肥密互作效应显著。3种栽培模式中,65cm垄作(S)和平作模式(P)的应用需结合实际情况而定;110cm垄作模式下,商品肥施入量80~160kg•hm-2、种植密度13万株•hm-2的处理组合(NF2M2和NF1M2)分别比对照(SF1M2)的产量提高28.3%和32.1%,是兼顾产量和效益的处理组合。
关键词:
红小豆;栽培模式;产量;单株性状
随着国家农业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的相继出台,“镰刀弯”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布局着重调减高纬度冷凉区的玉米种植面积[1],改种生育期较短的小麦、牧草和杂粮杂豆[2]。其中,黑龙江省北部≥10℃积温介于1900~2300℃的地区面积在“镰刀弯”地区内的比例较大。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输出地,在响应国家政策和落实举措上,黑龙江垦区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3],以农垦九三管理局为例,玉米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2万hm2调减至2016年的5.8万hm2[4]。在围绕市场需求和订单农业的基础上,杂豆面积扩增比例较大,黑龙江省北部多以种植红小豆、芸豆和双青豆为主。在杂豆的种植比例中,由于红小豆的品种类型多、种植年限长、产品加工技术成熟且市场需求量加大,广大种植户对种植红小豆的积极性高于其它类型品种[5]。近些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栽培技术的更新,现有的栽培模式多采取农艺和农机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零散的种植户来说,多采取小马力机械进行耕种和收获;而对于大型国有农场,多采用大马力机械作业,这就造成种植模式、管理方法、种植规模和产量效益等各个方面的差异。近些年来,红小豆在国内外市场较受欢迎,在农业生产上有关红小豆栽培措施的报道较少,主要是有关品种[6]、播期[7-8]、种植密度[9-10]、肥料[11-12]等因素对红小豆产量等性状的研究报道,而针对栽培模式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着眼于生产实际,在不同耕作方式下设计不同的肥密配比,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处理间差异,为黑龙江省北部不同区域内的红小豆生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于2015和2016年在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农业园区实施,播种日期分别为5月24日、5月27日,供试的红小豆品种为农安红,试验区土壤质地为壤土,前茬为马铃薯,土壤中碱解氮237mg•kg-1、有效磷35.6mg•kg-1、速效钾174.5mg•kg-1、有机质含量5.4%、pH为5.7。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为耕作方式,分别为110cm垄作、65cm垄作、平作;副区为施肥量,施肥量设3个水平,其中,N∶P∶K=1∶1.5∶1,施肥量(kg•hm-2)分别为80(F1)、160(F2)、240(F3);副-副区为种植密度(株•hm-2),种植密度(万株•hm-2)分别为:9(M1)、13(M2)、17(M3)、21(M4)和25(M5);其中,以生产中常用的小垄低肥、中低密度处理(SF1M2)作为对照(CK)。
1.2.2产量测定
在红小豆单株荚数超过60%呈现白色时,起拔晾晒,每个小区选取2m2,记录收获区域内的收获株数,将测产区域内的植株装入网袋后晾晒、脱粒,剔除瘪粒后称重,并折算成公顷产量。
1.2.3单株性状指标
在临近测产区域取5株作为室内考种指标的样本,调查单株性状指标中的株高(cm)、茎粗(mm)、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g)等指标。
1.2.4数据分析
不同处理的产量数据采取“裂-裂”区设计的LSD检验方法,分析主区(栽培模式)、副区(肥料)、副-副区(种植密度)3个因素内部的处理效应。由于两年的产量差异趋势一致,本文以2015年数据加以分析说明。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因素处理的产量比较
方差分析表明,主处理(栽培模式)中,110cm垄作的产量(2692.5kg•hm-2)略高于平作(2563.4kg•hm-2),两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两个模式下产量平均值显著高于65cm垄作(F=50.7399,P=0.0014),65cm垄作模式下,红小豆产量仅为2146.8kg•hm-2,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副处理(肥料)3个梯度的产量比较中,F3(2564.3kg•hm-2)和F2(2512.5kg•hm-2)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两个肥料处理显著高于F1(2326.1kg•hm-2)。相比于F2肥料水平而言,高肥料量处理F3对红小豆的增产效应不显著,中肥量梯度F2下处理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低肥量梯度F1(F=10.4322,P=0.0014)。副-副处理(密度)的产量比较顺序为:M2>M3>M4>M1>M5,产量分别为2796.4、2753.7、2425.4、2317.9、2044.5kg•hm-2,其中M2和M3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两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F=66.6960,P=0.0001),说明中低密度水平处理有利于提高红小豆的群体产量。
2.2不同因素处理的互作效应
不同模式内各措施的互作效应比较中,栽培模式×肥料(F=6.231,P=0.006)、栽培模式×密度(F=6.4654,P=0.001)、肥料×密度(F=4.9951,P=0.0001)、栽培模式×肥料×密度(F=2.7631,P=0.007)的互作效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根据主处理(栽培模式)的分析结果,110cm垄作处理的产量优势显著;副处理因素(肥料)的梯度设置中,F2更有利于提高红小豆的群体产量;M2和M3两个密度设置更利于提高群体的产量。综合表2各个模式处理产量的多重比较结果,本试验中110cm垄作栽培模式下,NF3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考虑到经济成本和植株倒伏的风险,中、低梯度肥量(F2和F1)和中低密度(M2)的模式搭配更有利于提高红小豆的群体产量,其中,NF2M2略高于NF1M2,两个处理间的差异虽不显著,但分别比对照(SF1M2)产量提高32.1%和28.3%。
2.3不同栽培模式下肥密处理的产量比较
由表2中各个主处理(栽培模式)下肥密处理的产量和多重比较结果可知,平作栽培模式下,PF2M3显著高于PF2M2以外的其它处理,相同肥料施用量下的各个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65cm垄作模式下,低肥量(F1)处理下的各个密度处理之间差异较小,高肥中密处理(SF3M3)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是65cm垄作栽培条件下肥密互作的增产效益低于110cm,SF3M3的产量水平未及110cm下低肥、中密度处理(NF1M2),低肥量(F1)处理下的各个密度处理之间差异较小。110cm垄作栽培模式下肥密调节对红小豆的产量影响显著,其中NF3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相比于NF2M2和NF1M2两个处理,考虑肥料投入成本,增产幅度和倒伏风险,NF3M2处理不适宜生产中大面积应用。
2.4不同栽培模式下肥密处理的单株性状比较
由表3可知,耕作方式(主处理因素)对株高的影响效应是,平作处理(P)显著高于110cm垄作(N)和65cm垄作(S),110cm垄作(N)和65cm垄作(S)处理在株高上没有显著差异;而茎粗的比较结果与株高相反,平作处理显著低于其它两个处理,3个处理在茎粗上差异均显著。在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4项指标的比较结果中,110cm垄作(N)和65cm垄作(S)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平作处理(P)。由此说明,相对于两种垄作耕作方式(N和S)而言,平作处理(P)的单株表现为植株相对徒长、茎秆较细,单株生产能力较低。肥料(副处理)因素中,高施肥量(F3)的株高显著低于F1和F2(F=10.9,P=0.002),其它单株性状中,3个肥料梯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可见,肥料用量对于北部冷凉干旱区红小豆单株性状(株高除外)的处理效应不明显。密度(副-副处理)的设置梯度对各项单株性状指标影响显著。株高的比较结果中,M4和M5两个处理的植株徒长程度较大,显著高于M1(F=2.62,P=0.04)。M4和M5的茎粗显著低于M1、M2和M3处理(F=6.63,P=0.003),M1、M2和M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分枝数和单株荚数两项指标的比较中,M1和M2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都显著高于其它3个密度处理。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两个指标比较结果中,由于群体数量少,个体生长优势强,M1显著高于其它4个处理;M2与M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随着密度增加,处理间单株生产能力的差距增大,M2显著高于M4和M5(F=20.5,P=0.001;F=22.2,P=0.001)。3个处理因素中,耕作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红小豆单株性状影响显著,尤其是种植密度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这说明,垄作结合密度设置对黑龙江省北部冷凉区的红小豆生产影响程度较大。
3讨论与结论
黑龙江省北部“镰刀弯”地区涵盖地方市县和国营农场,由于受种植制度、栽培技术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对于大型国有农场来说,大马力机械数量多、农机具种类齐全,机械化水平高,适宜采用大垄平台模式种植红小豆。本试验中,主处理(耕作方式)中,采用110cm的耕作方式优于平作和65cm垄作;副处理(肥料施用量)中,中高肥量(F2和F3)的增产效果显著;副-副处理(种植密度)对红小豆的群体产量影响显著,中低密度处理(M2、M3)更利于该品种提高群体产量,这与陈志斌等[13]的研究结论相反,这可能是土壤性状或品种差异所致。肥料与密度的互作对提高群体产量效果明显,尤其对于单一栽培模式内肥料与密度处理组合的比较,65cm和110cm垄作模式下中低密度(M2、M3)处理在3个肥料梯度处理的产量增幅显著,这说明这两种模式下的肥料和密度互作效应明显,其中,110cm垄作模式下的NF2M2和NF1M2两个处理分别比对照(SF1M2)产量提高32.1%和28.3%。另外,高密度处理(M5)与高肥量(F3)不利于群体产量形成,反而会造成植株徒长、产量锐减,NF3M5处理的产量结果就能说明这个问题。综上所述,供试品种农安红若在地方县市地区种植经营,由于受经营地块小而分布零散,不适宜大马力机械作业,栽培模式只能采用65~70cm的小垄耕作模式,在65cm栽培模式下,若考虑高施肥量下的成本压力,采用中肥中密(F2M3)和低肥低密(F1M2)处理组合,即:商品肥投入在80~160kg•hm-2,种植密度介于13万~17万株•hm-2,以获得小垄种植红小豆的理想产量。平作模式主要是考虑秋施肥、秋起垄作业后,若遇冬季降雪较大、耢雪作业后地表趋于平坦、春季播种期延迟的情况而设计的种植模式,在平作种植模式下,中肥中密(PF2M2和PF2M3)更利于提高红小豆的群体产量,即:商品肥投入在160kg•hm-2,种植密度采用13万~17万株•hm-2。对于土地连片、机械化程度高大型国有农场,采用大垄耕作模式对提高红小豆产量最有利,若考虑肥料成本因素,供试品种农安红适宜采用中低量肥料投入与低密度的组合(NF2M2和NF1M2,商品肥投入在80~160kg•hm-2,种植密度采用13万株•hm-2)是兼顾产量和效益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我国“镰刀弯”地区玉米将调减5200万亩[J].大豆科学,2016,35(1):79.
[2]毛留喜,赵俊芳,徐玲玲,等.我国“镰刀弯”地区春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宜性与调整建议[J].应用生态学报,2016(12)∶1-12.
[3]玉米稍稍往后退杂粮杂豆往前走———看农垦“镰刀弯”地区如何压减玉米调结构[J].种子科技,2016(3):28-29.
[4]刘伟林.黑龙江九三垦区调减玉米近百万亩[N].农民日报,2016-04-26(03).
[5]濮绍京,金文林,赵波,等.发挥产学研相结合优势推进红小豆产业化进程[J].中国农学通报,2003(3):158-161.
[6]杨延兵,管延安,张华文,等.引进的绿豆、红小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水平的比较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6(4):10-11.
[7]赵阳,孙桂华,葛维德,等.不同播期对春播红小豆产量性状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0(3):85-87.
[8]赵阳,葛维德.不同播期对春播红小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园艺与种苗,2013(4):53-56.
[9]赵志强,王巍.红小豆不同密度、播期、施肥量对产量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86-87.
[10]李培,杨小龙,邓洪庚,等.玉米/红小豆间作模式中红小豆种植适宜密度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5(3):41-42,38.
[11]崔洪秋,张玉先,祁倩倩,等.不同氮磷密度水平对红小豆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5)∶30-34.
[12]金喜军,马苏玉,郑浩宇,等.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6(17):37-38.
关键词 棉花;机械采收;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057-01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棉花采收作业效率,棉花机械化采收势在必行。国内棉花收获机、宜机采品种及机采种植模式等方面的技术研究[1-3]日渐成熟,推广应用面积日益扩大。近几年,内蒙古作为新兴棉区,在棉花机械采收技术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对采棉机田间作业及相关配套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并进行了推广应用[4-6]。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花机械化采收的农艺技术要求、机械采收前田间准备、采棉机技术准备等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西部棉花种植区域。
2 农艺技术要求
2.1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优质、高产、抗病、始果枝节位不低于18 cm、株型紧凑、抗倒伏、吐絮集中、成熟一致的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棉花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7.1的规定。
2.2 行距配置
依据自走式采棉机机型要求,行距配置标准:66 cm+10 cm,实际行距与规定行距相差不超过±3 cm,行距一致性合格率和邻接行距合格率应达90%以上。
2.3 脱叶催熟
采收前20~30 d,喷施低残留、污染小、药效稳定的脱叶剂和催熟剂,并严格按照所选脱叶剂的使用说明使用。棉花的吐絮率达到40%左右时,选择无风无雨天气进行施药,施后3~5 d的日最低气温应≥12.5 ℃,日平均气温≥18 ℃。注意喷洒均匀、不漏喷,遇雨重喷。药剂的使用方法可参照GB 4285的规定执行。
2.4 适时采收
当棉田脱叶率90%以上、吐絮率95%以上、纤维含水率12%以下时适时采收。棉花收获机的安全性应符合ISO 4254-1的规定,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1133的规定。
2.5 采收指标
水平摘锭式采棉机要求采净率达93%以上,总损失率不超过7%,含杂率在10%以下。
3 机械采收前田间准备
机械采收前田间应做好以下准备:一是对田边地角难以机械采收,但机具又应通过的区域进行人工采收;二是机械采收前,应把田间地埂、引渠进行平整,确保机具顺利通过,保证采收质量;三是做好破损残膜的清除和压盖工作[7-9]。
4 采棉机技术准备
4.1 作业前技术调试
检查轮胎气压;确保各指示仪表正常[10];检查发动机机油、柴油、冷却液及各传动部件间隙;启动设备,检查转向行走机构间隙;检查液压升降系统;运转采摘滚筒,进行清洗保养,并检查调整摘锭与脱棉盘、刷座及压紧板的间隙。检查传动齿箱,加注摘锭油;连接风机装置,检查负压管道气压;加注清洗剂、调试润湿系统压力,检查泵、阀压力及喷嘴的雾化情况。
4.2 田间作业现场技术调试
检查调整轮距,校准行走路线;检查调整采摘头的前倾角度和压紧板的间隙;根据棉花成熟度情况及空气湿度情况,检查调整润湿水压;检查报警装置间隙及灭火器配置。
4.3 拉花运输车的准备
车辆工作应确保“五净”(机净、油净、水净、空气净、工具净)和“四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安装防火罩;网箱车辆应安装安全销及链、关闭机构灵活可靠、配置盖布和灭火器[11]。
5 机械作业及人员
要求采收机械技术状态完好,牌证齐全,并具备防火设施;操作人员在持证(驾驶证、操作证)的前提下培训上岗;能够正确处理交接行采摘;田间作业速度4~5 km/h;随车拉运棉花机车的数量应根据棉花产量及运棉距离确定;每台采棉机配1名助手;运棉机车应服从采棉机手的统一指挥、调度。
6 安全作业要求
机械作业前认真阅读机具操作手册;机组人员着紧身工作服;非机组人员不得随意上车;机车运转情况下,不得进行故障排除;机车行走运转前应发出行走运转信号;机车作业时,严禁在拖拉机和收割台前活动;夜间工作保证照明;作业区禁止使用明火;确保机车具备防火设施;严防机车漏油或加油时撒油发生。
7 参考文献
[1] 端景波,张晓辉,范国强,等.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的现状与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3):62-65.
[2] 温长文,高清海,王建合,等.我国棉花机械化收获技术现状分析与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15(5):81-85.
[3] 喻溲福周亚立,何磊.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棉花,2015,42(8):1-4.
[4] 侯殿亮,甘寿春,贾文明,等.浅谈新疆昌吉州机采棉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15(7):39-40.
[5] 张枫叶,刘卫星,贺群岭,等.我国棉花机械化采收现状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6(6):4-5.
[6] 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试行草案)[J].新疆农机化,2002(5):20-21.
[7] 刘向新,周亚立,闫向辉,等.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J].新疆农垦科技,2005(5):38-39.
[8] 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N].兵团日报(汉),2006-05-01(3).
[9] 夏中茂,邹彩霞,陈建.石河子总场采棉机田间作业技术规程[J].新疆农机化,2003(6):35-36.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成果;思考;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511.2+1;S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353-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4.008
两系杂交稻是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湖北省为两系杂交稻的发源地,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这些成果及目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可以启迪思维、总结经验,有利于湖北省两系杂交稻育种更好更快地发展。
1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发现的意义
湖北省基层育种家石明松先生于1973年10 月在湖北省原沔阳县沙湖原种场的晚粳稻品种农垦58的群体中发现了一株不育水稻,经观察是一种受环境控制的不育材料,在短日照下可育,在高温长日照下不育,在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上价值巨大,被命名为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1],从此拉开了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利用,拓宽了仅在三系法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途径,由于其杂组自由,突破了三系杂交稻配组的核质互作的限制,能更好地做到米质、抗性、产量等性状的综合协调,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是20世纪水稻杂种优势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其研究利用对水稻乃至植物界的杂种优势利用意义深远;作物育种家受此启迪,分别在油菜、大豆、大麦、小麦、高梁等作物上陆续发现了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在作物育种的技术路线上形成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崭新途径,拓宽了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或成果。在油菜上,育成了一大批优质两系杂交种应用于生产,为油菜的增产、增收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据科技日报2012年11月28日报道[2]:中国二系杂交小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小麦杂交育种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选育出增产10%~20%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组合30余份;审定二系杂交小麦京麦6号、绵杂麦168、云杂6号等8个新品种。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发现以后受到业界的广泛重视,被列入国家“863”中长期计划,经过遗传育种学家的努力,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以“湖北光温敏核不育”发展为基础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荣获2013年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3]。
2 湖北省两系杂交稻的育种成果
湖北省自开展两系杂交稻研究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育种成果,在有些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选育了一系列两系法杂交水稻种。
2.1 早稻品种
在早稻类型的不育系“HD9802S”育成后,以其为母本选育了一批两系法早稻杂交稻,取得了早稻杂交稻选育的突破,实现了米质、产量、熟期的综合协调,在熟期适中、可获得较高产量的前提下,米质达到了国标一级;在早稻杂交稻育种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此类品种以两优287为代表。两优287[14]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域试验比金优402减产2.21%,差异不显著,在2005和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湖北省区试统一送样至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稻谷品质达国标一级,两优287全生育期113.0 d,比金优402短4.0 d,有效穗数21.2万/667 m2,株高85.5 cm,穗长19.3 cm,每穗总粒数110~138粒,实粒数84~113粒,结实率79.3%,千粒重25.31 g。2006年,两优287被农业部评定为超级稻,不仅填补了湖北省无超级稻的空白,而且也填补了中国杂交早稻无国标一级米质的空白,此项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除两优287外选育了两优1号、两优17、两优25、两优42、两优302、两优9168等早稻杂交稻,以及W两优3148(以W3148S不育系为母本)、华两优103(以不育系华M102S为母本)等品种;值得一提的是两优1号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486.12 kg/667 m2,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38%,全生育期106.9 d,比金优402短6.0 d;突破了三系杂交早稻产量与熟期之间的“早而不优、优而不早”的多年限制关系。
2.2 中稻品种
湖北省在两系杂交中稻育种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以后,选育了国审品种两优932(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5],两优932适应性好,为多穗稳产型品种,另选育了两优273(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两优1193(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等品种,早期由于对两系杂交中稻的制种主要在省内进行、技术尚处于摸索阶段,制种产量较低且不稳定,推广受到限制。
两优培九从2001年推广以后,湖北省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和生产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两优培九耐肥抗倒、产量高、品质好,加上在江苏盐城地区已探索出较成熟的制种技术,全国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受此影响,培矮64S在湖北省的育种上受到重视、广泛地利用其配组或进行改良;育种技术路线调整以后,陆续育出了苯两优9号、培两优3076、培两优1108、两优537、培两优986等品种,这些品种在某些性状方面比两优培九均有改进,如培两优3076生育期比两优培九短3 d,米质达国标2级[6],苯两优9号的不育系导入了除草剂苯达松隐性致死ber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制种过程中不育系自花结实的问题[7],培两优986的恢复系导入抗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提高[8],两优537、培两优1108米质达到国标优质稻2级。此类品种育成的技术路线针对两优培九恢复系和不育系进行改良,选育的品种虽然产量与两优培九相比虽无明显提高,但在单个性状上改进明显(表1)。
扬两优6号审定推广以后,由于其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千粒重较高、出米率高、米质较好深受稻农及米商欢迎,生产上推广面积发展很快;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抗病性差、生育期偏长等等。在一段时间内湖北省两系杂交中稻育种工作的一部分主要针对扬两优6号的不足进行改良,方针也是改良其不育系和恢复系,先后选育出广两优476[9]、广两优15[10]、广两优香66[11]、两优234[12]、广两优5号[13]等品种,米质与扬两优6号相比均有幅度不同的提高,有些品种的抗性也有提高,代表性的品种有广两优476及两优234,前者生育期比扬两优6号缩短5~7 d,米质有4项达国标一级,仅直链淀粉含量为15%,综合评定为三级,耐肥抗倒性也有提高; 后者对不育系和恢复系都有改良,效果更明显,生育期比对照缩短10.6 d,对稻飞虱的抗耐性均有提高,米质为国标三级。
2.3 晚稻品种
在两系法双季晚粳杂交稻的育种研究上,湖北省处于领先地位。利用自主选育的不育系N5088S与恢复系R187配组,育成了中国第一个两系法水稻杂交稻鄂粳杂1号[14],199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均在中抗以上,米质达到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1992-1993年参加湖北省区试,两年平均每公顷产量6 754.05 kg,居参试品种首位。鄂粳杂1号在武汉1992年晚粳杂新组合高产试验示范中,每公顷产量7 378.35 kg,比鄂宜105和威优64分别增产22.24%和7.99%,在生产中鄂粳杂1号表现出比三系籼杂交稻增产明显、比粳稻常规品种增产幅度更大,鄂粳杂1号的育成突破了粳杂优势不强的瓶颈。不育系N5088S经农垦58S与粳稻品种农虎26杂交选育而成,分类上为典型粳稻;R187为苏512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其农艺性状表现出偏籼性的特征,鄂粳杂1号可定义为“粳不籼恢”类型杂交稻。继鄂粳杂1号育成以后,又选育出鄂粳杂2号、鄂粳杂3号、华粳杂2号、华粳杂3号等品种。鄂粳杂1号不仅在湖北省推广,在云南省保山等地也有种植,鄂粳杂2号主要在云南省推广种植。在湖北省双季晚稻面积在水稻种植总面积上所占比例小,双季晚粳杂在生产上还受到双季晚籼杂竞争的冲击,近期两系法双季晚粳杂研究发展受到限制。
3 对湖北省两系杂交稻育种发展的思考
两系杂交稻发源于湖北省,投入了很大力量加以研究,从早期的遗传机理研究到后来的大批不育系的育成,再到不育系突遇低温出现育性波动以及对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机理再认识,及后来鄂粳1号的选育及两优932杂交稻的育成,在理论及应用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两系杂交稻进一h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湖北省两系法杂交稻的选育在早、晚稻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中稻上亦选育了很多的品种,但在创新上略显不足。
从湖北省中稻杂交稻在区域试验的产量比较来看,两系杂交稻与三系杂交稻各具千秋,互有胜负,两系杂交稻在产量上与三系杂交稻并无明显优势;即杂交稻从三系法到两系法的衍替过程里品种在产量上并无显著的增加,即产量上无明显的突破,这值得水稻遗传育种者思考,这可能与长期以来对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不够重视有关。有学者认为:三系恢复系和不育系(保持系)基本上分属两大杂种优势群,即南亚、东南亚中籼生态型和中国华南早籼生态型[15]。长久以来,三系亲本没有新的杂种优势群为依托,而群内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例如到2010年,利用明恢63作为恢复系选育的骨干亲本,先后至少育成了617个新恢复系,其中543个恢复系配组的922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167个组合通过了家级品种审定,利用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543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922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从1990-2009年,以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衍生的新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8101.3万hm2,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28.22%[16],这也许就是三系杂交稻育种产量多年徘徊不前的症结所在。两系杂交稻恢复系的重要亲本“9311”追溯其亲本系谱来源(图1)有东南亚的皮泰品种、IR24、IR26等[17],两系恢复系与三系恢复系可能依然同属一个杂种优势群,虽然“9311”及其衍生系对三系不育系不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两者已有明显的遗传分化;有研究认为两系和三系组合间的产量等性状的差异主要是来自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品种间差异,与不育类型并没有必然联系[18]。可以认为两系杂交稻的杂种优势来源可能并没有突破三系杂种优势来源模式,或者两者的杂种优势模式是相似的,这可能就是两系杂交稻的产量较三系杂交稻产量并无明显突破的症结所在。因此必须加强水稻杂种优势群基础理论研究,以期寻找新的、更好的水稻杂种优势模式。
从杂交玉米育种的发展历史来看,玉米的杂种优势群理论对玉米的杂种优势育种影响巨大,或许杂交玉米育种经验可资水稻杂交稻育种者借鉴。杂交水稻的不育类型来源较多,但对引领组合杂种优势研究的杂种优势群理论研究较少,出现组合水稻杂交优势的途径较多,组合杂种优势模式单一,以至多年来杂交稻的产量提高不多,产量增加出现瓶颈现象。相对于三系杂交稻配组的核质互作的限制,两系杂交稻配组自由,理应在产量育种上更容易取得突破;因此,拓宽两系杂交稻亲本材料来源,不断研究和开发水稻新的杂种优势群,并不断导入优良基因,丰富群内的遗传基础,也许是促进两系杂交稻产量育种发展的重要途径。
水稻籼粳杂交具有强大的优势,在两系杂交稻里开展籼粳交优势利用值得重视。籼粳交在常规稻开展研究多年,出现了一系列成果,在东北已选育出许多的粳稻超级稻,在湖北省早期的亚籼粳杂交理论都是很好的研究基础,宁波农业科学院的“粳不籼恢”杂种优势模式是很好的借鉴。可借鉴玉米的经验,在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上建立起不同来源的相对隔离的系群,形成一系列不育系群和恢复系品系群,充分利用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自由配组优势,广泛大量配制杂交组合,以期筛选具有强大杂种优势的组合。
近年来在江苏盐城两系杂交稻的制种自交结实问题严重,究其原因是两系不育系的育性受环境温度控制所致。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显得非常重要。现在生产上实用的不育系多为偏籼型不育系,可考虑选育实用的偏粳型或粳型不育系以增加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降低种子生产风险;另一方面寻找一些更安全的种子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选项。
参考文献:
[1] 石明松,邓景扬.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鉴定及利用途径[J].遗传学报,1986,13(2):107-112.
[2] 吴劲珉.中国二系杂交杂交小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科技日报,2012-11-28(8).
[3] 杨金松,张再君,邱东峰.湖北省水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15,54(22):5504-5508.
[4] 焦泰文.湖北农业年鉴[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9.
[5] 杨国才,费震江,牟同敏,等.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两优932[J].杂交水稻,2002,17(4):56-57.
[6] 费震江,董华林,卢兴桂.优质杂交中稻新组合培两优3076[J].杂交水稻,2006,21(6):83-84.
[7] 胡 旭.自主创新攻克两系杂交水稻纯度安全难题[J].中国种业,2006(5):4.
[8] 夏明元,戚华雄,李进波,等.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稻培两优986的选育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5):1055-1057.
[9] 夏明元,戚华雄,李进波,等.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广两优476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0,25(6):18-20.
[10] 王 欢,吕锐玲,周 强,等.中稻新品种广两优1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33-34.
[11] 汤俭民,张似松,曹庆云,等.香型优质高产杂交中稻新组合广两优66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0,25(3):14-16.
[12] 朱仁山,黄文超,胡 骏.抗褐飞虱两系杂交不育系Bph68S及其组合两优234的选育[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 59(1):24-28.
[13] 凯,徐得泽,杨国才,等.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稻广两优5号的选育及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5970-5971.
[14] 王长义,冯云庆,戚华雄,鄂粳杂1号选育与应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96(增刊):42-46.
[15] 王胜军,陆作楣.我国常用杂交籼稻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1):14-18.
[16] 吴方喜,蔡秋华,朱永生,等.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6):1101-1112.
[17] 李育红,戴正元,李爱宏,等.水稻骨干亲本BG90-2在扬稻系列培育中的作用及对白叶枯的抗性[J].中国水稻科学,2011, 25(4):439-442.
[18] 王际凤.籼稻CMS和TGMSR不育基因互作及育性稳定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19] 王效宁,孟卫东.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