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23 14:58: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第1篇

尽管宁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晚,但是在各方合力作用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4年宁德市文化产业体量实现平稳增长,全市“三上”文化产业单位93家,同比增长10.7%;从业人员9189人,同比增长0.7%;主营收入64.64亿元,同比增长11.2%。①一批项目如闽东民俗文化工艺博览城、宁德(霞浦)国际滩涂摄影基地、中国(宁德)科教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省、市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

(一)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宁德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工艺美术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在业界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强的竞争优势。据宁德工艺美术协会统计,宁德市现有工艺美术企业超过300家,涵盖陶瓷,剪纸,油画,根雕,畲族银饰,仿古家具等10大类逾30个品种,宁德市工艺美术行业列入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非遗3项、市级非遗6项;获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6人;获得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3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l5家;获得省级著名商标2个,老字号2个;市级知名商标1个。2011年全行业实现产值40多亿元。

(二)多样性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②而目前宁德的文化创业产品类型比较单一,向动漫游戏,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方面基础薄弱,要形成规模效应难度很大。

(三)具备一定的文化创业产业发展优势

首先是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宁德形成了颇具个性的畲族文化,廊桥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等。其次是政策优势,近几年来,宁德市相继出台了《宁德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宁德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宁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其次是日益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目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已逐渐进入到不同的生活群体。“文化惠民演出”“文化一条街”“电机电器博览会”等大型文化交流展览活动涵盖人群和阶层日益多元。

二、传播学视角下宁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传播内容

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较之以前都有质的飞跃。从这些大类来看,宁德文化创业创意产业涵盖面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闽东诗群,摄影基地,民俗文化,工艺美术等方面。从传播内容来看,宁德的文化创意可开发因素较多。

(二)传播渠道

当年宁德的文化创意产业借助载体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如下方面: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价值。目前宁德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出版物,有闽东日报和宁德晚报两种报纸、侨刊乡讯等有6种,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有7种。各类书报刊音像制品发行网点217个,各类印刷复制企业274家。③在新媒体的传播方面,目前,宁德的新媒体迅速崛起,数字报纸、电子期刊、各类网站,如宁德网、大宁网,蕉城在线等网站,公众微博微信平台也一跃而起。在体现文化创意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方面,宁德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工艺美术品为主,如柘荣剪纸、畲族银饰、古田油画,福鼎木雕、霍童线狮等,其文化创业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随着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而延伸。

(三)传播生态环境

传播环境主要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所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具有开放性,无限性,差异性等特点。在宁德的传播生态环境语境下,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下,决策层对文化创业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文件政策等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济方面主要体现在物质和资金支持。文化环境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在文化的土壤里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如宁德福安依托畲族银饰文化,将企业做大做强。

三、传播学视角下宁德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一)传受者文化差异不平衡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其富含个性化的创意因子是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最大特征之一,这就要求传播者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其市场占有才有可能,文化创意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要能够精准迎合市场,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要在文化二字上下功夫。从整体上来说,那么就要求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群体表现出强烈的创造特征,能够提供让人印象深刻的想法或者作品。从学历上分析,当前宁德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人员过少,在一些文化企业,如银饰根雕等,技艺传授主要靠师徒间的心口相传,尽管可以在工艺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但要能够充分领悟文化内涵,加快产品的再创造,那么就会遭遇知识的瓶颈。“传播关系”主要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关系,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受众主要是指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他们之间的交集在于对某一文化产品或者文化因子拥有共同的理解。传播者希望接受者快速理解自己的产品,进而产生后续行为(消费),那么创意才有可能产生价值,量的累积后为实现产业化打下基础。这也势必要求接受者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欣赏理解并接受蕴含在产品之中的创意因素。在当前的宁德文化创意消费市场,良好稳健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渐构建,这也说明接受者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素养正在提高。

(二)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体现

在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过程中,考量产品在消费市场的接受程度,除了在数量上有所体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蕴含有创意的文化特征有没有被目标受众所理解。理想的循环状态应该是传播者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有个性的文化产品,销售过程中不仅是消费行为的达成,更是文化的一并传递。其创意想法被消费者接受并消化,进而逐渐培养一个更加充满人文内涵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在此循环过程中,会促使传播者不断更新思维,在市场的需求下更新更多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文化创意产业也因而才显得欣欣向荣。当前,宁德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民俗文化产品诸如根雕,畲族银饰等,在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中,销量逐年增加,宁德(霞浦)国际滩涂摄影基地经过数年的打造,在摄影界声名鹊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解码与再创造处于一个良性循环当中。

(三)传播媒介的公关特征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要让文化创意产品在更广范围为更多受众所熟悉,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公关特征就会体现得比较明显。公关策略就是企业通过对周边生产经营环境进行沟通和协调,营造利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环境的组织或个人的行为。(来源百度百科)文化创意产业是个新兴产业,也就表示其被广泛接受有一个过程。对于传播媒体来说,公关策略一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基础性宣传公关,通过媒介的传播,告诉受众在当地有这些文化现象并已经逐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行业。这方面,宁德的媒体诸如电视台,报纸,网站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宁德电视台开办的《闽东文化大观园》,电台的《东侨新视听》,报纸的专题报道等,逐渐在受众心目中形象了文化内涵丰富,产品多样,前景可观等印象。第二步采取的就是精准路线,针对特定的目标受众和目标市场,进行公关宣传。在当前的公关宣传中,宁德的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是通过参加大型展会,博览会,行业比赛,主题活动等形式在大范围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具体细化到营销方面,其个性化智慧特征就体现不明显,基本上采用的是软硬广告结合的方式,重要的是广告质量不高,以促销类型为主。

(四)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广义指传播行为所引起的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影响和后果。狭义是指传播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或目标的程度。②在多方合力作用下,宁德的文化创业产业发展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表现在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推进建设方面,如宁德工艺博览城项目再次入选2014年度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7个在建或基本建成园区(含宁德工艺博览城)被列入省文化产业园区名单;宁德飞鸾军旅文化旅游区项目目前已进入立项审查阶段。市十佳文化企业2014年主营收入合计近25亿元,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升。福建省珍华堂工艺品有限公司2013年主营收入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24%。

四、宁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一)传受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更足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主导者及其参与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更多好的创意,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从宏观方面来说,作为起到扶持鼓励引导的政府,其主动性体现在根据宁德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科学制定更多的利好政策;出台更多的措施,为文化创意产业保驾护航。微观层面来说,传播者指的就是创意提供者,这就要求他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传播文化产品的某些创意的时候,不仅仅只是简单告诉消费者蕴含有这种因素,更应该通过特定方式,内化成为消费者主动消化接受的动力。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提升创意质量,提升传播者的知识水平是必经之路,在这方面,宁德应该采取多项措施,引进各类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处于不同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等,当前要做的工作是基于他们对文化创意产品或者服务有需求的基础上,科学洞悉受者的实际需求。

(二)公关策略的与时俱进,个性化

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当中的网络媒介为公关策划的实施提供了通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户外广告等媒介,使得文化创意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在公关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宁德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将自己产品创意与传播方式的个性化结合起来。例如,广告制作将文化因素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很好结合,不能局限于简单的促销广告。在公关活动策划上,结合特定的节庆,时节或者大事件,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科学策划典型活动。

(三)培育创意产业宁德品牌,加速拓展市场

第2篇

福建是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先驱,而台湾是中国最活跃的产业经济之地和最具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地区之一。《201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CCIDI)指出了全国31个省、区、市文化产业新十强分别为: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天津、湖南、福建、辽宁。其中文化产业附加值福建省达到600亿元人民币。福建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积累还有闽台在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的关系使得闽台在打造有海西文化特色的闽台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十分独特,其发展核心主要围绕在文化产业化及产业文化的思维中。福建与台湾的独特地理优势,两地在文化特征以及文化认同等许多的方面都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在闽台产业对接的过程中,闽台有着非常多相似的以及互补的地方,面临着优势互补以及产业拓展的共同议题。福建的地缘优势在产业发展和产业机构生态化的构面上有着很多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地方,闽台两地致力于相互文化交流的共同目标,根基于海霞文化的基础,可以在文化创意产业和闽台产业对接的各项规划中都有着非常多的合作交流的基础。

两地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文化历史的因素,使得海峡文化成为闽台文化生态的坚实基础。海峡两地的精神物质文化构成很多方面的结构失调。福建软环境的欠缺也是造成了福建创意产业地区力量比较分散,导致规模相对较小,文化的产业集群也是还没有形成,导致了文化产业还未成熟,围绕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条还有一段路要走。这种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福建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内在运动无疑起着精神意识的历史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台湾面临资本全球化更剧烈的社会转型压力,出台了一系列调整应对的政策,加强了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十分独特,其发展核心主要围绕在文化产业化及产业文化的思维中。本课题研究归纳出文化生态(cultureecology)的构面,用来探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的发展经验,此概念包括了三大要素,包括创意经济、文化资本及创意阶级等面向。透过三者间交互的关系,辩证福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的困境,透过辩证文化产业化、閒置空间再利用、补助经费、文化身份认同等文化创意产业关联性的现象,反映出其中的困境,并分析福建发展经验中需要被调整与重新思考的部分。

在文化生态的概念中:创意经济、文化资本及创意阶级的特性,找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有的思维模式,比对台湾的发展经验,本研究发现,福建如果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域内成功,去中心化的思维及阶段政策必须建立,以便于文化生态的营造,且公共政策必须回应各类阶段性的发展需求,文化组织需要固定的补助资金来源,补助及协助地方的人才将能力转化为商品价值,以及政策在环境及产业条件的支持,这些都属于文化资本的建立,也就是无形的文化符号影响力的塑造,文化资本的价值也将影响区域的文化表述力,也将回馈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与方向

第3篇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提到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强调其为依靠个人或团队的创造力、创新意识,通过技术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一种主体文化,突出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视觉艺术、广播影视、动漫、表演艺术、音像、传媒、工艺设计、服装设计、雕塑、软件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造力 1.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文化产品创新

文化产品有其自身的特性,不同于其他的物质产品,创意是文化产品的魂。文化产品是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没有创意就没有文化产品的生命。缺少文化产品的创新,缺乏发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最薄弱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与文化产品创新的基本原则是分不开的。

2.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创造型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不同是高度依赖文化的创新意识,包括艺术的、技术的等方面,但创新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和释放,尤此更显出对文化创造型人才更迫切的需求。文化产业真正发达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培养和释放人的创造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能和无限的创造力。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质量,文化人、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是文化创造的技术保障。任何文化资源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可能成为具有丰厚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因此,应鼓励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改变僵化落后的制度体制,努力营造和鼓励创新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培养大量的创造型人才。

三、艺术原创性的建构 1.艺术原创性要形成艺术化

文化产品必须有艺术属性,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遵循全方位考察和调查的原则,要有科学的发展观,让文化产品不仅仅只注重本身的实用性,更应该注重产品的艺术性。文化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和心情上的愉悦,以及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刺激。因此,为了人们充分获得审美心理的满足,文化产品必须充分追求艺术性,充分发挥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

2.艺术原创性要形成品牌化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要培植文化品牌,要学习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创意产业园的运作经验,要加强领导文化名园、名品、名馆的建设,组建一批综合实力强、品牌优良的文化产业集团,进而不断加强艺术原创性水平的提高。同时,充分考虑当前文化产品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消费习性,突出产品的知识性、娱乐性,更加巧妙地体现品牌的艺术性和原创性,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艺术原创性要形成特色化

在实现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中,要将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充分结合,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这也是文化品牌真正形成的一个关键所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十分注重文化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点或民族文化特色,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区域性文化资源,吸取不同区域的文化精髓,加强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学等各方面的融合,让文化产品的艺术原创性达到充分的发挥。

四、艺术原创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意义与价值 1.艺术原创性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原创性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出创新的文化产品,用以区分传统产业可以大规模的复制和无限生产,而艺术原创正是这个复制时代不和谐的最强音,这也正突显了艺术原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在这些资源中,原创性的根本性质是赋予文化产品新的生命,让人们感受到消费和心理新的愉悦感。让人们意识到,必须通过文化产业的艺术创新,改变过去的产业发展模式,寻求新的指导思想理论,以促进文化产业走向一条更繁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艺术原创性的文化价值

第4篇

【关键词】动画;创意;文化;产业

水墨画以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特有技法和独特的表现材质,以意象呈现内心世界的独有方式,体现出了东方文化独有的心境与感觉,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水墨画的独特意境、气韵、技法、材质与工具等充分体现了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和艺术思想,以其形、色、神、意延续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折射出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意蕴,成为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水墨元素”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园林设计、动画设计及艺术设计等,“水墨精神”反映出浓郁的东方文化情结。正如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阐释龙飞凤舞的图腾符号是“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感性自然中积淀了人的理性性质”。“水墨元素”符号将其浓郁的中国历史文化特色沉积于感性和理性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之中,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发现和发明”,文化创意产业也是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崛起的一门新兴产业。学术理论界、政府有关部门对文化产业如何快速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如何界定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学术界看法不同,众说纷纭。

1、欧美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只从一般产业发展的视角即系列化、标准化、生产过程分工精细化和消费的大众化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比如:书籍报刊等印刷品、声、视、听等电子出版物以及相关的服务。

发达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认识还不统一。美国主要是从知识产权角度来对文化产业进行界定的。日本是从产业的关联度和产业的内容来界定文化产业,称之为 “内容产业”。 1912年著名德国经济史及经济思想家熊彼得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1997年英国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随后了《创意产业专题报告》,《报告》首次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理查德·凯夫斯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提供具有广义文化、艺术或仅仅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霍金斯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产业的总和,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以上各国专家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不同的行业领域,对文化产业的理解、认识、看法和界定有相同和相近之处,也有差异。进一步说明了文化产业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和产业。

2、国内术界对文化产业的界定

党的十六大以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产业门类,但从学科分类来说,目前还没有文化产业学这门学科,文化产业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对文化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

2003年,中国文化部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把文化产业界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一是从产业的属性来界定。把“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界定为文化产业;二是从是否盈利的角度来界定。提出“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三是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界定。指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界定。强调“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2012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规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其范围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金元浦教授认为创意产业的基础是“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创意产业的支撑手段是“高科技术”,创意产业的传播途径是“网络等新媒体”,创意产业属于“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创意产业是“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

3、文化产业的定义与内涵

文化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学界和政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定义和概括,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文化产业还没成为一门学科,本文作者对文化产业进行研究后认为,文化产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文化产业的定义应界定为:“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新创意为核心、以传播为手段,以产品为载体,以产业为途径,以提高广大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产业。”本定义有四层含义:一是充分肯定了文化作为一门新兴产业的基础地位;二是确定了创新创意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和价值;三是强调了传播、产品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载体;四是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创新、没有创意的文化很难形成产业,因此创新、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水墨动画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水墨动画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用

1、水墨动画的迅猛发展

近几年,水墨动画迅速发展,成为创意产业的一支新兴力量。水墨动画越来越多的在电视片头、栏目包装、商品广告中被应用。由于水墨动画本身时而清新淡雅,时而浓烈厚重,时而意趣高洁的独特艺术感染力,以及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诉求和审美情趣,水墨动画彰显艺术的魅力,使得水墨动画自然的成为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也极大的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中央电视台于 2009 年播出的“CCTV 相信品牌的力量”这一广告,使用生动连贯,气韵和谐一致的水墨动画,将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进行了有机的、完美的结合,该片用这种方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在配以震撼、雄浑的交响乐,带给观者以激昂的力量,使观者耳目一新。该片以墨在水中逐渐晕开,形态变换的灵动过程为开头,进而变换为水墨画中的大山,在变换为一副水墨的海景,从仙鹤至于游龙,进而出现了长城、太极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变为列车、飞机、鸟巢国家馆、央视大楼等现代中国的文明标志,最后墨定笔离画面凝结为“CCTV 相信品牌的力量”几个大字。2010年上海世博会,水墨动画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表现形式大放异彩,既有三维水墨动画的演绎,也有传统水墨动画的创新形式,水墨动画成为世博会上宣传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力量。如安徽馆,巧妙运用水墨元素,以“粉墙黛瓦马头墙,配以一方朱砂印”这样的展馆外观,体现出浓浓的江南风情,雅致的徽派建筑,厚重的山水风光,让观众置身于秀丽的江南风光之中,这清新雅致的水墨动画如梦如幻,让观众在无形中对安徽省的历史人文风貌产生了认同,成功地将安徽人、安徽馆风雅的形象表现给了观众。而在中国国家馆播放的主题电影《和谐中国》中水墨动画又在八分钟的时长中占有了三分钟的长度。影片以大写意的水墨,变幻的城市实景,再配以彩墨的收尾,用这一种新颖而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城市30年来的发展例程。这一影片运用传统水墨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手法,将实拍生活场景与水墨动画虚幻场景进行了贴切的融合,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突破性的尝试。120 米的巨幅长卷让每一位观众都真切地领略到了水墨画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互碰撞的魅力,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与和谐之美。

2、水墨动画的在推动创意产业中的贡献

水墨动画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水墨动画与目前美日韩等国动画在表现手法上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别,用水墨在表现动画中有三大贡献,一是突破了传统动画的表现手法,将中国画的绘画元素代入动画这种动态表现之中,使得画面语言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多样化;二是水墨动画从感观上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观,从思维上更加符合国人的哲学思考,使得动画不再是有所谓的“中国元素”而是真正成为“中国动画”。三是水墨动画作品不再是单纯的动画片形式,更多的是以视觉元素出现在电视广告、音乐录影带、电脑游戏和新媒体装置中。新媒体装置艺术方面,出了许多优秀的互动展示作品。人们正积极将水墨动画与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结合,将水墨动画古朴悠远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风格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3、水墨动画目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水墨动画近年来虽然在媒体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就水墨动画本身来说,发展还有一定的难度和问题。一是表现语言局限性太大,难以突破传统绘画的限制,使得其应用领域受到局限;二是制作过程复杂,周期过长,投资效益收回较慢,使其难以适应高效率、高速度的现代动画制作要求;三是同时具有优秀水墨画功底与动画制作功底的人才稀缺,使得水墨动画本身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推动水墨动画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组建结构完整、实力强大的制作团队。目前有不少工作室和个人在从事水墨动画制作,但由于水墨动画制作过程复杂,单个的小工作室和个人要制作出大型的有影响的水墨动画作品还难以完成,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将这些工作室和个人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团队,形成合力。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水墨动画属于新兴的创意产业,能够充分反映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其制作周期过长,投资效益回收较慢,所以仅靠个人的投资是难以完成,需要政府在融资方面给予帮助。三是加大对水墨动画的推广和宣传。为了充分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的软实力,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其进行扶持,对其成果进行推广和宣传。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水墨画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也是世界的优秀文化,把优秀的水墨动画文化与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和现代传播手段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推动水墨动画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墨动画的发展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也是体现我国自主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金元浦.创意产业的全球勃兴[J].社会观察,2005.

[2]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5篇

我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文厚重,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有大幅增长。但还未充分发挥出草原文化独特优势,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需要应用创意的理念,拓宽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深度发掘和整合我区文化旅游资源,延伸产业链,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赢得发展先机,使文化旅游跃上新的台阶。为此,就促进我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树立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观,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认识,加强组织和领导,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沟通协调合作,并按职责分工搞好行业管理和企业服务工作,使创意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大力发展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带动全区经济总量的提升。

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调整完善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跳出内蒙古来看内蒙古,在现有的《旅游业发展规划》等规划及实施方案基础上,聘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论证,予以丰富。同时高起点编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推进高端文化旅游创意项目集群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融入创意,整合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存量调整。对现有旅游区、旅游景点、度假村,以创意产业链的思维进行筛选论证加以整合,推动旅游创意产业化发展,形成龙头带动。二是增量引导。立足内蒙古优势,高标准规划,充分体现田园风情和草原牧歌的特色,建设高档次、高品位的特色旅游休闲村。尤其是要深度开发闻名中外的昭君墓、喀喇沁亲王府、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月亮湖沙漠生态探险度假营地等自然奇观与历史文化古迹,增加传统旅游产品的体验值。三是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城市形象,大力发展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旅游设施和内容。四是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文化旅游创意、制作、经纪、营销机构,利用其人才、技术、资金、品牌和营销渠道,增加动态参与性产品,扩大草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立足市场,发挥优势,拓展延伸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链。瞄准高端方向,集成政策平台,将知识的原创性、变化性与文化旅游资源和活动经营互动互融,开发出具有知识性、艺术性和体验消费性的旅游产品,实现传统“观光游” 向现代“体验游”的转变。重点开发草原文化、昭君文化、论坛文化、重大节庆文化、精品演出剧目为代表的文化品牌,发展富有草原文化和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娱乐项目,促进艺术精品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彰显文化旅游的魅力。挖掘自然风光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特色旅游景点,促进旅游业优化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建成最佳度假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养生与老龄度假基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草原户外活动基地、自驾游与自助游基地,力争成为国际认可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优先旅游目的地。

五、科学谋划,推动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切实保护、充分挖掘和整合内蒙古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充分发挥现有知名旅游区、旅游景点、度假村旅游业的关联作用和乘数效应,激发活力,赢得先机,使文化旅游跃上新的台阶,助推周边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总量的提升。二是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融入创意,对演艺广场、酒吧、影剧院、KTV等进行整合,增加体验和展示活动。三是提升草原、森林、沙漠、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水平,打造一批国内外驰名的黄金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促进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把生态旅游区建设作为自治区级重点工程,开发生态旅游创意产品和项目,建设多位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四是建立系统化的旅游产品、商品的研发、设计、创意构架,通过增添文化和创意元素,进一步开发旅游产品和商品。

第6篇

关键词: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位于中国河北省东北区域的秦皇岛,是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亦是京津冀的后花园,四季气候舒适,历史文化丰厚,汇集了北戴河、老龙头、山海关等诸多旅游景点,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热情与日俱增,各地旅游产业异军突起。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更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及需求,发展意义重大,因而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创意是一种隐存于心的思维、情感、观点等,就其特点而言具有类型多样、核心价值差异化的特点,因此在发展模式方面与旅游产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对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发展现状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1类型

综合来看,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分为渗透、延伸、重构三种不同的融合发展类型。具体来讲,渗透型的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倡导旅游与文化创意在产业发展上的相互渗透融合,并借助对各种互联网科技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在传统旅游产品当中体现出文化创意的元素。从而实现创意世界与真实景点的交融,继以带给受众全新的感受。从产业内容维度分析,我们可以将旅游与文化创意在产业发展之间的融合看作是科学技术时展的结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旅游景点的传播渠道,又增强了文化创意产品的真实体验性。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重构融合型发展模式,更多的以节庆会展为纽带,是第三产业领域的内部融合,亦是大数据时代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就可以在秦皇岛当地的旅游形象得以树立传播的同时,促进了当地旅游销售业绩的提升,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独特的魅力来吸引大量受众群体消费,如著名的爱登堡艺术节提供了成功典范。相比于传统旅游业,文化创意以更加新颖的方式满足了大众精神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延伸融合型发展模式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向旅游产业领域的延伸,其凭借强大的吸引力创造出题材新颖的旅游项目,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可以说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最彻底的表现。

1.2现状

在产业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逐步迈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附带的价值和未来潜力毋庸置疑,因而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尤其是对于秦皇岛地区而言,其天然的生态旅游环境与丰厚的文化历史积淀,都为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条件基础,但是由于尚处于萌芽时期,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阻碍,分别体现在能力、技术及体制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精神领域的消费日渐增长,对相关服务品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现实状况是,无论传统或新兴景区,似乎都无法摆脱客流量增加而旅游收入、服务及设施停滞不前,消费与满意程度不成正比的现象。究其根本,主要原因在于同质化竞争问题恶化,文化创意旅游的价值根本未能得到全面体现。与此同时,旅游产业发展科技感不足亦是导致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上述分析,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创新科技,是经营宣传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只有被大众认可和熟知,才可能实现游客数量大幅增长,由此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此来实现旅游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建立健全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将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相关层级的有效管理及参与。体制方面的障碍,如权责分配不清、资源分布失衡、部门沟通不力等,都不能直接体现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促进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两者相互依存。因此,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必须要着重解决产品供求关系,同时各相关层面积极介入。笔者基于上述认识,结合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发展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2.1推进产业融合

本质上,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文化创意企业与旅游企业深度合作关系的具体呈现,双方可持续发展都因此而大受裨益。体验经济时代,各利益相关方都应准确、深刻地认识到在秦皇岛旅游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产业融合都必将其是其新时期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必须通过主动参与,建立彼此间紧密的合作关系,来开拓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以此为基础,文化创意企业与旅游企业应理性客观分析自身资源优势及特点,结合现实情况,选择包括渗透、延伸、重构三大融合发展模式在内的合适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以长远的战略目光审之视之,讲求循序渐进,打造文化创意旅游精品,进而谋求双方更深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注重把控好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核心,即“标新立异”,以新形象、新概念、新形式刺激游客消费欲望,通过对秦皇岛文化价值的整体分析,准确地抓住其中极具历史意义和文化氛围的地方对旅游创意主题文化点进行创建,如涂鸦墙、各种博物馆、动漫城、艺术街、音乐街等,以打破同质化竞争怪圈,体现文化创意的价值本质。

2.2加大政策支持

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业企业的自主发展特点得到了有效释放,政府作为引导主体,其在政策支持及法规保障方面的建设,亦是推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更是进一步促进产业模式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对近年来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时段政府分别扮演着开拓者、规范者以及协调者三重角色。其中,在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初期,政府作为开拓者,应充分利用行政制动员所掌握的一切资源,来对多样式、内容丰富的文化创意旅游平台进行构建,并通过集中化管理模式,施行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同时,面对严重的同质化竞争现象,政府作为市场经济规范者,应依据我国知识产权、版权维护等相关法律文件,出台一系列细化实施规则,有效规范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行为,推动产业创新,提高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此外,秦皇岛地方政府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功能,通过对社会各方力量、资源的整合,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来对企业创新发展的行为予以激励,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地区旅游形象、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尽快解决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行业壁垒问题。

2.3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给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新形势下,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应审时度势、紧跟潮流,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技术应用,藉此扩大产品服务宣传范围,夯实广泛的市场基础,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具体而言,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可借鉴韩国济州岛创意宣传成功典范,着力从宣传手段多样化入手,采取灵活多变的产品服务营销模式,如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等,及时更新行业动态,并与游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了解他们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与需求,扩大创新主体,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实现“标新立异”的文化创意旅游。从产品服务质量维度讲,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其综合素质能力水平高低,将对该产业的良好发展构成直接的影响。为此,在对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相关人才队伍组建工作,通过对其工作理念的更新,促使其在工作中树立其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意识,培育员工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为后续发力提供持续保障。

2.4引导消费转型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网民整体数量逐渐攀升,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影响效力与日俱增。受此环境影响,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迈入了快速革新时代,这也极大地加深了其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程度。为此,面对此种情况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需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通过对互联网旅游平台的构建,来拓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受众面,促进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大众化、普及化可能性,为产品服务消费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心理需求方面消费者具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有待我们通过创新来对其进行激发。而就目前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来讲,这也是其发展根本所在。严格意义上,文化创意旅游属于精神需求产品,其产品服务的设计应以顾客价值创造为引导,结合顾客需求及价值认同差异,有针对性地推出更多创意产品服务,扩大经济市场占有率,从而创造新的财富。

3结语

总而言之,秦皇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未来发展潜力不可估量。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随着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深入,而且发展模式中暴露的问题不断增多,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笔者希望学术界持续关注此研究项目,结合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薛兵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通效应与发展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

[2]田菲.需求视角下的旅游创意产业驱动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08).

[3]姚湘晖.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3).

第7篇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扶持 政策建议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文化创意产业以其特有的产业优势,展示着朝阳产业的旺盛生命力和发展潜力,逐渐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今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州、杭州等众多城市都相继出台文化发展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和今后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产业。对于南京而言,大力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同样是不二选择。

一、政府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1.从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来看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下,选择正确的战略产业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会对今后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几年来,不少城市和地区都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积极扶持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被作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尽管属于一个新型产业,但它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对其他产业产生渗透、融合作用,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明显优势,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效产业,有利于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符合战略支柱产业确立的要求。很显然,各地政府都希望通过确定文化创意产业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并加以大力扶持,从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一个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往往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政府一定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持续的支持。特别是在建设“两型社会”的大环境下,面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和严重的压力,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选择。

2.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来看

文化创意产业,是和高科技产业紧密联系的,其进入门槛和发展成本都比较高。与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类似,存在可能高收益的同时,经过较长时间的研发和推广阶段,创意能否转化为创意产品和创新成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创意孵化的不确定导致了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因此,私人投资的有限理性决定了他们不会冒险介入。为了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在政策上给与扶持,实行多种优惠手段降低创意开发的市场准入门槛,从而解决创意开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企业在起步期,多数具有规模小、市场推广能力弱等特性,而一旦度过“生存期”,则会展现出很强的扩张力和带动力。目前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体实际上是广大中小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其自我造血功能,要实现产业的规模发展则远远不够,只有在资本的强力支持才能高端起步,跨过原始的自我积累阶段,走向规范、规模经营。而这些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投入需求较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价值评估难于确定的问题,这正是导致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制约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瓶颈。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政府提供政策扶持和激励,以此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有力保障,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活率”与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呼吁强有力的立法保护。在我国,由于缺乏创意保护立法,常常使创意开发处于一个“二难境地”:公开创意会导致剽窃创意现象的发生,而不公开创意就会导致创意资源的浪费。

3.从文化创意产业产生的效益来看

文化创意产业是传统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型而兴起的“朝阳产业”,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巨大潜力,这既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又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文化创意产业对物质、资金等前期准备投入要求较低,需要的只是相关知识技能以及创新开发能力,有助于增加知识型人才的就业,在创意产品化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市场,充分挖掘各类人才潜力,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而在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民众都可以从中获得收益,政府可以吸引资金,开拓税源,企业可以获得利润,市民则能够享受丰富的文化产品和由文化产业发展而进一步提升的城市功能和营造的良好环境等。可以说,今天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无疑是因为它的效益十分丰厚,不仅有经济作用也有文化作用,不仅有商业价值也有社会价值。不仅如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发达的创意产业体现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正在成为一座城市的核心能力之一,成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地位。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推动城市功能再造,为城市规划提供新思路,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氛围,使城市更具魅力。

4.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

推进创意产业发展并能取得预期成效离不开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其中,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和作用举足轻重。这是为世界各地的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作为世界上最早提出创意理念的国家,英国从一个世界制造工厂成功转型为“世界创意中心”,而这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英国是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为了使政府切实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英国政府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专门小组, 负责跟踪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规划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制定吸引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条款,致力于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在国内,以北京为例,文化创意产业从概念的提出,到实施发展战略,北京市政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支持。2005年8月提出的《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规划研究》,将北京市定位在“成为世界的创意中心,提高北京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成为能与纽约、伦敦等创意城市相提并论的、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世界城市”。同年年底,北京市财政工作会议决定从2006年开始设立的每年5亿元的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扶持资金(三年累计投入15亿元,带动社会资金146亿元,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202个项目)。2006年1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成立。2006年4月,北京市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领导亲自担任,成员由各相关委办局组成,通过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同时,市政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资金规模5亿元,分三年投入,重点支持集聚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产业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2007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运行;2008年北京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并设立了16个专项资金支持贷款贴息项目。这样一种从政策、资金、学界研究全方位、多角度的政府支持,为首都北京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如今已成为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北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南京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针对市文化资源特色,南京近年来逐步明确了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产业布局和主要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从环境配套、服务平台、贷款贴息、纳税奖励、重大项目扶持等5个方面加大了对创意产业的倾斜,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集聚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于南京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处于起步培养阶段,发展过程中还难以避免地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足,整体规划、指导和服务不力

由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研究还相当薄弱,对文化创意产业缺乏统一而明确的界定,致使产业统计缺乏指标体系,产业发展缺乏指导目录,工商登记难以准确界定产业范畴。也正是由于认知程度的不够,迄今为止,我市还没有一个高级别的、能统一协调各方力量的专门领导小组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规划、协调和指导,文化创意产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尚未出台,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条块分割、管理政出多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缺乏系统引导,不少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无序状态,具有明显的盲目跟风倾向,产业布局重叠、同质化倾向明显,缺乏主打的品牌文化符号,这对于优质特色产业资源的集聚十分不利。

如今,虽然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迅猛,但是由于前期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研究论证,对产业园区的战略定位尚处于初级实践阶段,很多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还只是停留在做房地产和物业配套服务上,不仅缺乏明确的规划,而且内部的协调和交流也还不够充分,未能很好建立与文化产业发展配套的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等,不善于策划和举办各种展示、推广、交流、交易等活动,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驻企业较少,资源利用率不高。与北京、上海等先锋城市相比,南京集聚效应呈现明显差距。

2.政策扶持体系尚不健全,政策的执行力和综合效益尚未整体显现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中指出,经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南京市先后施行33部设计推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政策支撑体系可以说初步形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政策和规定都是由宣传、文化、经委、广电、科技、新闻出版、旅游、体育等各职能部门依据职权分别制定,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策和规划制定的部门化、部门利益制度化的倾向。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一些更为重要的政策和规划,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工业布局时,在主城区如何保留产业用地,如何利用原有的工业厂房建设适合的创意产业园区等,至今仍是空白。另一方面,综观我市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制定的一些政策,总体来说,一来政策的配套性、统筹性不够强,力度不够大,政策导向尚不明显,二是总体上比较宏观,没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措施,迫切需要出台土地、工商、科技、财政、税收等领域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 市场培育和带动不足,产业发展基础有待提升

尽管南京处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第一方阵,在江苏13个省辖市中位列第一,但与同类城市相比,南京的民营文化创意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除少数拥有自主创新体系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依靠的仍然是还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些企业在低水平、同质竞争的状态下勉强生存。在创意人才瓶颈方面,南京的情况仍未取得明显突破。早在《2007年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度报告》中,这一问题就得以提出,但时至今日,南京创意人才培养、发掘和引进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人才瓶颈问题仍未有所缓解。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在依靠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同时,部分政府拥有的文化资源和大量的社会文化资源常常处于闲置状态,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文化产品的消费环节,尽管随着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南京市民文化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而且与同等城市相比南京市民的文化素质不低,但南京市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文化消费只占可支配收入的3%,而周边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等则达到12%以上。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市场自身发育的阶段性表现,但也与政府培育和带动不够积极有效有着很大关系,政府在此方面的工作尚有很大的加强和改进空间。

4.未能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产业发展环境不尽如意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撑,其中,知识产权为其核心资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文化产品的易复制性使创意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风险更大、成本更高,只有实施比传统产业更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承认和保护产品的原创性,才能为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就会损害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再创新的积极性,创意产业的发展就不能健康有序。现在许多文化产品如音像制品、图书出版、电子出版物等盗版严重,就严重影响着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从法律和制度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适宜创意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当务之急。然而目前,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知识产权中介体系和交易平台尚未建立。而且由于知识产权涉及专利局、版权局、工商局等多个部门,难以有效协调、统一步调,再加上有关部门对假冒产品打击乏力,未能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营造一个公平交易、多方共赢的市场环境,因而极大地打击了创意产业进行文化创意的积极性。

三、构建政策扶持体系的建议

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当然,政府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是有限度的,否则就会削弱社会资本的力量。所以,最佳的方式就是政府营造各种平台,在知识产权、市场竞争、融资方式、政策引导等方面加强制度供给。针对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政策扶持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就是要在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创意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大资金、税收和投融资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1.加强对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切实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吸收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建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对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指导和协调;二是大力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和规划本身的研究。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要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南京的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和城市定位,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适时出台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颁布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通过全面和系统梳理目前所有政策和规划,对政策和规划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综合效益的发挥。可以召集国内外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不定期地对一些重大课题、项目进行深入和长期的跟踪调查和研讨,为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三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动尽快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门服务机构。要引导创意产业协会及其各个分行业协会的成立与功能机制的逐步建立健全,以强化导向、构筑平台,调动各创意产业企业与创意人才的积极性。要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中介和经纪人市场,大力发展经纪机构、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竞争的文化中介体制,充分发挥其在资源供给、产品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促进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渠道畅通。要采取建立公共(指基础的或共有技术的)开发平台、提供必要的设备、组织专业学术研讨、提供风险资金支持等有效措施,支持创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意产业的规模。

2. 积极创新思维,努力拓宽创意产业投融资渠道

创意产业要发展,资金投入是关键。针对目前创意产业投资主体仍相对单一的现状,政府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一是深化财税改革,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扶持。要利用财政支出方式创新、税收制度优化等手段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形成的财政税收政策,并通过优惠投资政策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向成长性好、有发展优势、有市场潜力、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势整合中的促进作用;二是努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对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要通过制定和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鼓励商业银行重点支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建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促进企业、民间、外商对我国创意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可探索建立文化创意产业评估中心等机构,对拟进行融资的企业进行动态权威监测与评估,以打通投融资瓶颈,鼓励社会资本向评估等级高的企业注资;三是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政策,积极设立和筹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尤其是对具有公益性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应当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在设立基金方面,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建立对股本进行投资的创意卓越基金,以及对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融资的地区创业资本基金。四是可以通过财政贴息、政府信用担保、产权质押等方式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建立更为灵活的民间信贷机构,并大胆尝试和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培育壮大创业板市场,为中小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3. 加快引进和培育人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意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核心因素。目前南京的文化创意人才还比较缺乏,使文化创意企业的原创力不足,自主开发的创意品牌不多,因此,迫切需要引进和培育文化创意人才。一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利用南京的区位优势,重点引进一批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宽阔国际视野的海外留学归困人才。在人才引进时,要引进具有较高原创水平的人才,更要引进那些既懂创意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性人才;二是建立多渠道人才培育开发机制,保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供给。经验表明,在人才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大学周围,容易形成各种创意工作室乃至创意群落,政府可以顺势推动,依托南京相当雄厚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已经建好和正在建设的大学城或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要加强岗位的职业培训,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优势,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专业资格培训,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系统规范的社会培训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专业竞赛、行业评比、资格认证、公开招聘等方式,打破学历、资历和身份限制,发现和集聚人才,选拔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到国外进修、观摩、学习深造,拓展文化创意人才的开发途径,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三是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吸引各类创意人才的良好环境。通过培养和引进文化经纪人及中介机构,为创业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制定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如房屋租赁补贴政策、优秀作品奖励政策等,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优秀人才给予奖励和支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人才的生活、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要吸引创意人才,就必须营造优质的城市生活环境,特别是通过完善包括教育研究机构、文化设施、会议场所,以及相关社群结构与社会网络系统,构建文化产业人才良好的工作设施和优质的生活圈。

4.真正落实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保证文化创意创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关键。对知识产权保护主要依赖于人们对其认知的程度,以及国家的相应的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一是要制定健全的知识产权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给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许多新问题,目前的法律尚存在一些不明晰的地带,需要尽快制定、完善和补充相关法律制度,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刺激创意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要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齐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尤其要突出对出版、网游、动漫、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影视制作等重点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可考虑建立版权中心,集知识产权的登记、展示、、保护、策划、交易、服务于一起,重视企业和个人的专利申报和保护,积极发展知识产权的、推介和交易等全方位的服务,以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借鉴英国政府的做法,设立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网站,提供使用者和创作者关于版权、商标、专利及设计等信息,促进资讯的自由流通。三是必须将保护知识产权上升到战略高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与教育,组织和支持有关社会团体参与管理反盗版活动,不断增强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鼓励和保护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的文化氛围,创造出保障文化创意产业有序发展的软环境。

5. 培育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积极刺激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

一方面,要加快发展艺术品展示、收藏、拍卖交易市场,重点扶持瞻园路、夫子庙工艺品市场,积极发展动漫、音像、广告等文化产品服务市场和要素市场,在交易方式,服务规范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要激发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这一方面可以学习新加坡。政府要带头使用优秀的创意作品,在公众场合和公众节日积极采用艺术和文化作品来装扮和设计;可以实施“创意社区”计划,将艺术、文化、设计、商业、技术等整合进社区的发展计划;可以设立媒体城、建设艺术博物馆;等等。这些都是实践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可以促进文化消费的措施和手段。此外,政府还可以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在打造设计师们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同时,激发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随着南京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相当的产业集群,政府还要积极帮助产业拓展国外市场,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政府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国际化的博览会、论坛等咨询交流与推广机制,健全政府采购、后期赎买等一站式后期扶持政策,设立相应的国外创投陪同基金与出口引导基金,支持和引导优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赵瑾璐 潘志恒:浅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

[2]黄 瑶 林东东: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第2期

[3]徐机玲 蔡玉高:“文化南京”催生文化产业.望,2008年第5期

第8篇

[关键词]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095-02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一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江西人杰地灵,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与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区域比邻,是“长珠闽”的共同腹地,具有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文化内涵,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文化基础。近年来,江西文化及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江西文化及创意产业总资产近1000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比2007增长20%,最近两年,江西文化创意产业产值更是突飞猛进。江西文化、全省文化及创意产业等九大分类中,新闻出版、艺术品交易等行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人均资产收入等方面居于前列,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链环节主营业务收入中,制作和出品、产权交易、服务配套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态势明显,艺术品交易、新闻出版、文艺演出、茶文化、传媒等成为产业品牌。但是,和香港、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较,江西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规模小、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各种行业竞争力还比较差、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还未发育健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试图从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财政支出、产业龙头等六个方面措施来推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

1 以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力

传统文化体制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但迄今为止,“政府办文化”的体制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没有用市场机制来整合文化产业资源。行业垄断现象较为突出,非国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江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功能与职责,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完全分离,成立专门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的部门,形成独立、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监督体制;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作为政府来讲,应做好以下工作:注重对全民创造力的培养,鼓励文化创新,培养创新民族,创建创意产业园;增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周期性消耗的规划及支持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规划,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建立有效的本地发展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实行税收优惠,政府与融资机构共担风险,设立专门为文化创意产业担保的公司,同时也可建立信用评级机制,为创意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建立自由、开放机制,实行政策扶持,吸引创意人才;金融危机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重点培养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推进文化创意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2 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完整产业链条,重视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环节,撇除单利润运行的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

从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本身来讲,企业在获得政府优惠政策和社会资金支持的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在保证文化创意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的前提下,做大做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公信度,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转变传统的单一产品生产模式,生产多种文化创意产品,突出特色,丰富形式,以市场为导向,借鉴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注重技术创新和文化内涵创意,由劳动集约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加大研发的资金投入和高级创意人才的聘用。

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链完善方面应加强有效的引导,结合江西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弥补短缺,重点支持动漫产业、新媒体产业、工业设计等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利用好全运会产业,融入背景的文化特色,精心运筹谋划,做好全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为文艺演出、广告会展、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等开辟新的空间,为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积累资金和声望。

3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法制环境,创新理念,大力培育创意人才

针对产业立法滞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盗版猖獗、创意氛围缺失或者创意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江西省政府首先要加强立法、执法力度,规范企业生产、行业创造和市场流通,此外立法要与国际接轨,为产业走向国家化提供强有力的法制后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增加砝码,然后是对法制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素质培养,依托江西多所品牌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乃至个人都要注重创意研发,深入创意理念和创意宣传,政府企业要培养创意人才,个人也要积极上进为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创意人才的产生一方面可以依托高校教育、专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培养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设立文化创意相关专业,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江西有实力的高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营造有利环境,积极引进创意人才。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江西市要努力做到培养和引进并重。注重加强与国外教学机构的合作交流,省委宣传部与美国、英国、德国的多所大学进行合作,相继开办了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新闻宣传人才等多期培训班,逐步建立起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

4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流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从而激发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活力。

为探索解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领域存在的投资方与项目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江西市依托产权交易所,构筑面向文化创意企业的股(产) 权融资服务平台,会聚文化创意企业资源和金融资源,为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提供专业化服务。平台的构架以文化创意企业为核心,通过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为企业在债权融资、私募融资、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并购与重组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务。

通过组织研讨会、洽谈会、推介会、博览会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中介机构,活跃交易市场、推动社会资本流向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措施包括:披露有关文化创意企业资金需求信息,构建项目推广平台、投融资中介服务和电子服务平台,组织专门推介,规范融资服务,以及组建江西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协会。

5 优化文化产业组织内部结构,创新运行机制

合理的组织内部结构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是产业有序快速发展的基础。霍步刚认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机构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传统的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而来,二是在市场中新生的一部分文化产业组织,这决定了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完善这些市场主体。第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文化企业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依据出资额来承担有限责任,而文化企业可以依法支配其法人财产,从而改变以往政企不分的情况。第二,建立健全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第三,优化文化产业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架构,降低成本,提高管理运营效率。第四,培育文化产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同样,江西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必须建立健全文化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公司法人制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以及培育产业龙头和具有整合效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6 财政税收政策向文化创意产业倾斜,提供资金支持

第9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 发展对策

一 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很大程度上能带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运作有助于地区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青岛市有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其创意产业的发展能极大地推动青岛市经济文化建设。但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政策保障措施不完善,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平台载体建设滞后,这导致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内容创新不足、新兴业态不突出、升级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以期有效促进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主要围绕国外经验分析、产业聚集、发展机理及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在国外经验分析借鉴方面,王国颖(2013)分析了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王曦(2013)以“昆士兰模式”为例,分析了澳大利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焦阳等(2013)借鉴英国经验,从法律法规、投入机制、培养创新人才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王学人(2013)评析了文化创意产业跨界发展;蔡荣生等(2009)分析了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

在文化创意产业链及产业聚集方面,钟韵等 (2012)以广州为例,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效益;尹宏(2013)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化;贺媛媛等(2013)探讨了基于价值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路径;金波(2012)借鉴“杭州模式”的经验,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鲍枫等(2013)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与集聚水平的关系;陈小平等(2012)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董承华等(2013)指出产业链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文化产业价值扩散及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朱欣悦等(2013)指出文化创意产品边际效益递增,拥有了创意源,产业链上衍生出很多的附加值;厉无畏等(2009)指出完善的价值系统能促进创意、技术、产品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在内的产业群,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认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与农业的有机融合,能够提升农业附加值,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互融互动;李勇军等(2014)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及其组织网络构成;Muller等(2009)认为创意产业通过与新技术结合,拓展了文化内容创意的传播渠道。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方面,王晖(2010)指出纽约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是其一个显著特点;王慧敏(2012)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提出了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能级提升和政策体系的创新;余振等(2013)总结了国内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模式,提出了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链,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对青岛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并形成了以制造业为基础,数字电视和动漫产业等多种文化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滨海集聚区,并形成集群联盟发展的态势。文化科技园区和基地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如黄岛万达影视城、李沧M6虚拟现实创意产业园等。青岛市重视文化创意项目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发展,大力培育龙头文化创意企业,重点建设了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以项目带企业、以企业带园区、以园区带产业,广泛吸收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外资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重视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培育文化科技企业,数字影视、动漫产业、动漫游戏、电子图书、电子票务等逐步成为消费文化产品的主要形式。

(二)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青岛市文化创业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但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存在某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市场化水平不高;第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第三,文化创意企业总量偏少,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实力不强;第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联盟发展的绩效不高,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意识薄弱,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合作层次偏低。

四、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一)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了促进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导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应制定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积极扶持政策。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先进的区域创新文化、完善的创意氛围、健全的人才政策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制定文化创意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及科技中介组织协同创新的政策,推动产业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研发平台协同创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增值效应的立体化网络扩散。完善财税政策,从税种设置、税收增减等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制定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态补偿等政策,完善产业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区上的合理分布和集聚发展。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引进,完善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建立与世界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熟的地区联合培养人才的制度。

(二)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地区经济互动机制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地区分布,科学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地区经济互动的机制,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生态系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链群效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附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延伸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纽带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协同联动发展,对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进行纵向和横向延伸,促进青岛市工业和农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增值效应的立体扩散,形成“文化创意+农业” “文化创意+工业” “文化创意+服务业”的系统发展模式。

(三)建立多元化、市场化投融资机制

政府出资在文化创意产业起步阶段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完善投融资机制,以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往往会遇到技术上的问题,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通过建立正确的引导资金、风投基金注入机制,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攻关专项补贴等激励措施,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良性发展。通过完善资本市场系列的激励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一个完善的资金链。建立起孵化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完善天使投资机制、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形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的投融资支撑体系,完善产业链与资金链的互动机制,使之共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积极培育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

针对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层次较低的特点,应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内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科学引导文化创意资源向具有发展优势的企业聚集,培育出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完善行业标准和文化创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运行机制,树立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目标,培育文化创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五)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

加强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产业平台的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纵向和横向延伸,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值效应的立体扩散。紧跟模块化生产和世界微笑曲线的总体趋势,以形成国际上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为目的,科学合理地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出资或者政府参与投资并给予优惠政策等,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构建以开放与共享为核心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情报信息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公共政策服务平台。在遵守市场规则的前提下,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协同技术创新需求,通过各种技术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以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六)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政府为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专门的创新平台,为各有关机构提供一个有效交流的途径。要对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进行统筹规划,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的发展和布局,并在整个青岛市内科学培育创新主体,推动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创新。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必须符合青岛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区域的特点,对文化资源雄厚的地区要重点扶持,积极培育好创新型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等创新主体,使这些创新主体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具体可分为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和服务性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化平台是将研发平台产生的创意实现产业化生产的过程,该平台的成果是生产出大量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性平台是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衔接性平台,该平台为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平台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保障措施和技术支持。建立各平台之间的衔接机制,促进各平台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国颖.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37- 40.

[2] 王曦.从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实践视角浅析大学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前沿,2013,(8):20- 22.

[3] 焦阳,曾品固.借鉴英国经验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思考[J].软科学,2013,27(4):80- 82.

[4] 王学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印度的实践与借鉴[J].南亚研究季刊,2012,(3):81- 87.

[5] 蔡荣生,王勇.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8):77- 84.

[6] 钟韵,刘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经济特性及其启示[J].热带地理,2012,32(5):515- 520,574.

[7] 尹宏.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2):39- 45.

[8] 贺媛媛,刘军.基于价值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1- 2.

[9] 康胜,金波,李建林等.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演进的驱动模式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35(8):104- 109.

[10] 鲍枫,沈颂东.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与集聚水平的关系分析[J].当代传播,2013,(1):84- 86.

[11] 陈小平,何清湖.我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方法研究――以湖南为例[J].学术论坛,2012,35(12):125- 129.

[12]董承华,王莹莉.产业链研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环节[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30- 33.

[13] 魏后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4] 张艳辉.价值链视角下创意产业功能演化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15] 朱欣悦,李士梅,张倩.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及拓展[J].经济纵横,2013(7):74- 77.

[16]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2):11- 14.

[17] 李勇军 ,黄柏青.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及其组织网络构成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133- 136.

[18] Muller,K.,R ammer,C. &Truby,J..The R ole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n Industrial Innovation [J]. Innovation: Management Policy and Practice,2009,11(02): 148 - 168.

[19]王晖. 北京市与纽约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比较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6):32- 37.

[20]王慧敏.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3.O理论模型与能级提升术――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J].社会科学,2012(7):31- 39.

[21]王学人,杨永忠.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105- 1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