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24 15:04: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身体素质;重要性

纵观国内外众多社会新闻,我们不难发现现代文明在带给人们充分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不少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初中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增加,加上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如果身体缺乏锻炼就很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睡眠不足,造成易生病身体素质差等问题,同时身体的不适也会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很多家长在这一阶段通常不会控制学生的饮食,这就很容易造成I养过剩加之缺乏锻炼,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容易超重或肥胖,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同时对身心健康成长也造成一定的障碍。

一、帮助学生认清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初中时期的学生喜欢玩却不喜欢锻炼,尤其是现在网游、手游等的泛滥对学生的诱惑也无处不在,如果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就更不愿意锻炼身体,节假日一坐一整天的情况也时常发生,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体育课不仅仅是在课上教学生跑步、打球还需要老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系统的体育知识的传授结合体育项目才更能让学生了解体育,了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例如:现在很多学生容易生病,这就是身体素质差的一种体现,很多家长、学生忽视体育锻炼,沉浸在学校学习和课外培训班中,长时间的学习和面临较大的压力,并且得不到及时休息和放松,身体素质差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等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看相关影片资料或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学习等,通过案例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重要性,通过案例或者到现场实际考察的方式授课对学生来说更有代入感,更容易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二、鼓励学生开展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套用我们经常讲到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到体育教学中是最合适不过了。很多人都说西方社会年轻人喜欢运动,体质也很好,其实有一方面便是环境的因素造成的,例如在巴西,人人喜欢踢足球,对巴西人来说足球是运动更是文化,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人在踢球;另一方面便是“偶像效应”,一个有成就的球员的精神能感染成千上万的人。所以说,培养学生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至关重要。很多学生不喜欢锻炼身体的原因是因为耐力差、怕吃苦,但是如果学生有目标和榜样后,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学生就会克服重重困难,也会喜欢上体育课并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抗打击力对文化课的学习也会获益匪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对体育教学来说意义深远也责任重大。

三、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学生日常学习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人类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不少人也都发现很多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在学习时头脑活跃反应速度快,学习成绩提高的也快。更多的实验也表明了不少学校和家长担心学生的学习会被耽误,而不重视体育课或减少体育课的课时的做法是缺乏科学依据且很不合理的,劳逸结合才是利于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方法。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长身体的阶段,学习不是很稳定,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的集中精力,对学习、对兴趣爱好都是三分钟热度,这主要是学生缺乏耐力和持久力且不擅长坚持。我们都知道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主要鼓励运动员要不断地参加活动、努力追求进步与追求自我的突破,这和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身体素质提高了,整个人的精气神就有了,对高强度的学习和备战升学考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对自身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重视体育学习。

四、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作为初中体育老师,我们在强调体育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应该同步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更具现代化和人性化的教学让学生和家长对初中体育进行改观和重新认识。同时,通过调整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家长促进学生锻炼身体和积极参加体育课的观念。初中学生还处于爱玩的年纪,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采用以游戏或比赛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锻炼。例如,通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既能增加童趣,又可以在活动中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和随机应变能力。还有不断的重复和循环练习也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一项体育项目,能更有效率的培养学生拥有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类型。很多体育老师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都是严格、刻板,这其实是刻板教学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只有教师改变和积极进化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改变这一现状。

第2篇

关键词 教学现状;教师能力;学生兴趣;重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很多中职院校培养的都是工厂与车间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二十一世纪的重要通行证之一的英语,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与工作中的强大助力。英语这门科目在中职学校的设立不仅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现在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更高要求。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1.多数学生基础偏低、对英语缺乏兴趣

普遍而言,中职学生除少部分依然对英语“不离不弃”、主动学习外,其它学生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觉得英语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由此偏重于对专业课的学习,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上只是在被动的吸收;第二类学生则完全对英语产生了抵触心理、以不识英语为荣,甚至相互攀比谁的英语更差;第三部分学生相对公平,他们对所有的学科都不感兴趣;这一现状导致在英语课上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不足两成的学生在以他们孜孜以求的学习劲头鼓励着英语老师将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从而可以假装没注意到其他三成左右看专业书的同学以及剩下的近半打瞌睡玩手机看小说的现象。

2.教师与学生间缺少沟通,课堂气氛沉闷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由于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因素的作用,重视考试的应试能力培养而忽略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才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不平衡及对英语这门学科兴趣的缺乏。多年来为了应试的教育导致英语教师往往一味只顾自己在讲台上填鸭式教学,忽视了根据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与教学内容创设良好、互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激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课堂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学往往陷入一种沉闷、无生气的状态。

而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因大多数同学对英语的反感导致的课堂气氛沉闷现象更为严重,如此单调沉闷的氛围不但会影响仅有的那部分愿意学习英语的学生的状态,也会影响任课老师的情绪,久而久之,英语课堂几乎就变成了十几个人或仅仅几个人的课堂,看到学生如此不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尤其是课后交流自然就越来越少,由此发展只会导致教师除了上课外,很少和自己的学生交流和接触,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心理特征知之甚少,这样更容易容易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距离感,形成恶性循环。

3.学校对英语重视程度不够,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在中学,英语是主科,初中有中考、高中有高考,老师压力大、教得辛苦;学生压力大、学得痛苦。在大学,英语是必修课,大学生为了拿到学位证还得通过四级考试。因此学校对英语学科的建设相当重视。

而在中职院校,英语教学则是多是考查科目。于是无论是在课程的编排、相关设施的设置及英语类课外资料的购置上都无法和专业课程相提并论。英语相关的课外活动、教研活动与英语教师队伍的培训计划也是为数不多。

二、教师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对课程及学生把握得不好就会回到当前英语教育的一贯教学模式,即以“教材”和“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中职英语采用的基础性的英语教材大多只停留在初中的英语知识巩固方面。中职生毕业以后面临的是就业问题,是社会的需求,对于没有看到任何和将来可能的工作有任何契合点的中职基础英语、大多数厌烦了甚至是憎恨英语初中教学模式的学生自然难以提起兴趣。这就是所有奋斗在教学第一战线上的中职英语教师们通常都会遇到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对中职英语教师的一大挑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单纯的教学理论知识并不足够,教师应当更加着重培养自己的综合技能,开阔自己的视野,调整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情况因才施教,以教材为助力而非唯一依据,将实用性体现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从而激起更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提起学生的兴趣

英语是一门语言技能,进行英语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英语语言教学一定要注意精讲多练,使学生最终把所学语言知识转变为应用能力。随着英语教学模式的进步与发展,各种各样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了英语教学里;如“情景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及“任务型教学法”等。只有掌握了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中信手拈来,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激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较之单纯的通过跟读课本内容来熟悉“月份”“日期”的单词与询问日期的用法,学生们对用“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个句型询问相邻同学生日、然后回答完问题的同学继续向下一个同学提问这种游戏形式的练习更感兴趣。若将这种形式结合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某个或某组同学在课堂上问到其他几个同学的生日的话,课堂将会更加活跃。当然,这时考验的又将是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了。

2.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与课堂状况的幽默处理方式是拉近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

在英语课堂、学生对相关的课外知识往往比课堂知识还感兴趣,在教学中应当适当的加强相关知识的输出,经笔者实践观察,在课堂上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或常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一种媒介、是一座桥梁,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应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并组织和控制好课堂。中专的课堂是从来不乏各种状况的,因为中专生和高中生的区别,处理问题的方式不能同一而论,职业中专的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和心理辅导能力,就事论事,对于每一位学生都要一样给予尊重与热情,这样才能更恰当的处理各种情况,总所周知,共同语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幽默的处理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

笔者在讲解“How Much Is It?”这课时使用了情境教学法,用本单元教材提供的三幅图“Bakery”、“Cloth Shop”和“Stationary Shop”里的东西作为商品分别叫学生扮演店主与顾客来操练对话,有的学生只是老老实实根据课文的东西来练习,而有几个平时相对调皮的学生则不按课本要求,想“卖”点其它不同的东西,有一个学生想卖“Pirated CD”(盗版光碟),另一个甚至想干“Traffic in Persons”(贩卖人口)的勾当,逗得大家大笑。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结构,接受能力,自觉性、学习态度等方面都不一样,作为教师,应当充分留意个体差异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注意观察,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提起学习兴趣。课堂之外,对于喜欢故事和笑话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去借阅或下载一些简单的英语故事和笑话;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介绍一些流行的、好听的英文歌曲给他们;对于喜欢看动画片的学生,带他们观看诸如“Kong Fu Panda”之类的经典动画。尽量让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感知多元化而非局限于课堂学习的那点内容。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4.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良好助力

现如今、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英语教师,多媒体的使用是必修课。英语是一门语言课,其情景性要求很强,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限制,由此很难使很多知识难以进入课堂。多媒体的运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比起人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笔者更喜欢的是把教师比作“一湾小溪”,溪水常流常新,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遗憾的是,很多在英语学习中寻觅或挣扎的中职学生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这个老师。其中固然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但换位思考一下,身为英语教师的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么?自己真的把想到的办法都用了,把应当掌握的技能技巧都掌握了么?

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突破创新,增强教学有效性,提升课堂效益;而且有助于教师开放地驾驭教材,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双赢之举,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0(c)-0170-02

作者简介:杨家银(1965,10—),男,汉,广东广州人,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刘新红(1981,10—),男,汉,河南信阳人,研究生,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

建筑施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越来越多,由于建筑施工专业岗位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来说则更为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高强度施工作业下就无法更好的完善施工任务,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的身体素质培养。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基本上都能够适应施工岗位的需要,但仍然存在一些身体素质欠佳的问题,这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的培养,导致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不强。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培养,着力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加适应不同强度、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建筑施工需要,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

1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因而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提高施技术水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欠佳,即使有再高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能力,那么也是无技可施,因而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如何,对其技术水平的运用与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确保施工质量,质量是建筑施工的“生命线”,对于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来说,只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强度、不同环境的施工需要,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确保建筑施工质量不出现任何差异,试想如果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出现了问题,必须会对施工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人的身体素质如何对于能否做好自我保护、能够确保施工安全到位到关重要,因而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好否,必然会对建筑施工安全造成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建筑施工企业还是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都要把强化身体素质作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2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足够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的培养,目前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更多的是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养,面对于一线的各类人员来说,还没有建立专业素质培养机制,必然会影响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的整体水平。比如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还没有将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培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因而在身体素质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也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必然影响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工作,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2投入比较匮乏

从目前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情况来看,尽管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培养,但在投入方面仍然比较匮乏,这就直接导致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培养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要瓶颈。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重视经济效益,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本身就相对较少,有限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投入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方面就更少,这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欠佳。

2.3培养模式落后

培养模式对培养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培养,必须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模式,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符合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需求的管理模式。比如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方面,普遍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更多的是强调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做好工作,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往往忽视;再比如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思想、培养计划、培养措施等都缺乏完善性。

3加强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的对策

3.1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工作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把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领导要对此给予认真对待。建筑施工企业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思路,强化培养成效。建筑施工企业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体系,既可以在人力资源部门建立组织机构,也可以单独建立,为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奠定组织基础。

3.2加大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投入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在提高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建筑施工专业岗位的身体素质培养能够更好的组织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特别是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要大力加强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要聘请专业的身体素质培养人才开展工作,这样能够提高专业化水平,使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应当成为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要措施。

3.3创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方面,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高度重视理论培训,又要高度重视实践锻炼;既要重视系统培养,又要重视自我锻炼,总之要在创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模式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对于专业化培养来说,更要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取得突破,比如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设计出一套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自我培训的教学课程,使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能够每天自己通过锻炼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再比如可以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性身体锻炼活动,既能够形成凝聚力,也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危险性以及艰巨性,这就对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否则就会成为重要的隐患。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原则,着眼于提高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积极推动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培养工作创新,特别是要在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工作、加大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投入力度、创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模式等方面狠下功夫,最大限度的提升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为确保建筑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彬.新环境下对建筑施工人员基本素质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3):374,386.

[2]季红.施工企业提升员工素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3(17):94-95.

[3]寿继平.浅谈土建施工劳动力素质对施工的影响[J].现代妇女(下旬),2013(9):185.

第4篇

关键词:身体素质;原因;对策

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非凡群体,是促使时代前进的发扬者。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低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身体素质也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问题表现

1.知而不行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如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存在疑惑。在问及大学生“是否了解自身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的具体数值”时,40%的学生“了解,但无所谓”,32%的学生“不知道,但关心”,大部分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强身体素质,甚至有部分学生完全不了解自身身体素质。

2.良好的锻炼习惯未养成

当代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相对成熟的价值观。身体素质的改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锻炼方式。当问及大学生“平均每周锻炼的次数”时,49%的学生选择“一次到两次”。所谓“用进废退”,这种间隔时间长、次数少的锻炼方式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无太大帮助。60%的学生有喜爱的运动,但身体力行的很少。大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能够坚持锻炼的寥寥无几。

3.不合理的生活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营养水平理应达到较高的层次。然而,大学生身体普遍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许多大学生的饮食、作息存在问题,64%的学生“一日三餐”的摄取不规律。男女生在饮食方面存在不同的现象,男生基本遵循“一日三餐”,部分女生出于对身材等外观因素的考虑,会少吃或不吃,造成身体营养摄入不够,身体素质状况堪忧。49%的学生一天睡眠时间为“六到七小时”,人体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八小时左右。虽然大学生正年轻,但足量的睡眠能为明天带来更多活力,更有利于身心的发展。3%的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这类学生中大部分是熬夜晚睡,生物钟极其紊乱,对自身身体健康不负责任。

二、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高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竞争压力大,高校采取的应试教育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面临大一、大二紧张的课时,体育课数量少,学生没有经常锻炼的机会,而到了大三、大四,学校不安排体育课时,这让本没有锻炼计划的学生更加失去了动力,身体素质的下降必然发生。

2.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带来的影响

高科技的产生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但凡事都存在利弊。网络科技的应用,使大部分学生拒绝外出运动。当问及大学生“如何处理空闲时间”时,40%的学生以“上网、看视频、打游戏”度过,甚至有学生熬夜上网打游戏,大大地危害了自身身体健康。

3.身体素质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弗里德曼等认为,认知由关于客观对象的信念构成,也就是思想、信念和知识的集合。由于近年来经济文化的发展,国需栋梁之材,军需可用之兵,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富国强兵的最佳人选,政府及教育机构对其身体素质的关注度确实提高,高校的改革以及学生锻炼意识的提高摆在眼前。然而,部分教师对身体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主义。学校所提供的体育设施较少,以致学生身体活动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

三、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身体素质是表现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程度的一种状态,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多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依靠体育课的锻炼,但高校的体育锻炼状况明显不达标准。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的活动强度,教师在传授学生规定的体育项目的前提下,适量地补充其他形式的活动。学校需制订身体素质评价表,记录学生各阶段的身体素质情况。

2.政府完善有关身体素质的政策

传统的政策忽视了大学生的体能发展,政府应完善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政策,并严格执行。政府有义务对高校体育事业进行投资赞助,从而改进高校体育设备。教育部门等机构应严格监督大学生体能测试是否达标,帮助大学生维持身体素质状况。

3.社会舆论与家庭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予社会舆论更好的平台传播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开设专家讲堂,能为大学生了解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搭建桥梁,有益于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也很重要,作为家长,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形成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

4.大学生自觉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透彻身体素质的增强对将来自身成长的意旨;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搭配;努力养成锻炼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学校或其他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西尔斯,卡尔斯密斯.社会心理学[M].高地,高佳,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张建强.大众体育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当代大学生对身体素质关注度的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4ysj31。

第5篇

关键词:高中 体育 身体素质 培养\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禁锢,不仅学生自己不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就连教师对此也是抱以应付的态度。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是现今所有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而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呢?本文总结出以下三点策略。

一、准备活动是前提

任何体育运动都离不开适当的准备活动。在以往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将体育课视作“玩乐课”,以为上体育课就是可以随便打闹随便玩耍,不仅对体育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缺乏对自身身体保护的意识。适当的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身体,避免学生在激烈的活动中受伤,还可以起到教育作用,让学生明确热身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准备活动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时,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其先是带领学生做一些扩胸运动、徒手操、伸展运动等,以激发学生的身体机能,唤醒学生的身体器官。此外,必要的准备活动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柔韧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度,从而更好的保护学生身体免受拉伤。在徒手操做完以后,教师还应进一步要求学生参加400米或800米的慢跑,以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活动他们的关节,为其完成最后一步的预热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学生再进行剧烈的运动时,其表现也就要好得多,而且更不容易受伤了。

准备活动可谓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提高其运动能力的第一步。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只有让学生明白了预热的重要性,保证准备活动的充分度,才能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并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训练技巧是根本

身体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之事。许多学生对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强烈的主观愿望,他们也都很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但是,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训练技巧,这些学生往往一上来就进行超负荷的激烈运动。这种行为不仅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没有任何意义,还会造成学生身体机能的破坏,严重者更有可能受伤。如此一来,学生的身体素质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会因为受伤而变差。岂不得不偿失?因此,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技巧,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下进行身体素质锻炼,就十分重要。

我在开展体育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足球这项运动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学生缺乏相关技能知识但却做出超负荷的行为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我先是严格规范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行为和活动,避免学生因为参加超剧烈的活动而受伤。其后,将学生按兴趣分组,比如喜欢足球运动的分为足球小组,喜欢篮球运动的则分成篮球小组等,并在这些小组中选出组长。因为学生数量一般很多,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便针对各个小组所属运动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的传授各个组长技术动作特点,然后再要这些组长传授给小组的学生。在指导学生进行允许范围内的自主活动时,只需要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不合理、不规范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就可以了。这样做,不仅大大简化了教师的工作内容,还提高了整体教学效率。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的很快。

技巧的传授不仅是保证学生安全健身、科学锻炼的根本,同时还是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学习训练技巧的过程中,会逐渐获得成就感,并从自身的变化中获得激励。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的体育教学而言,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

三、持之以恒是关键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一样,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过程。所以,要想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持之以恒是关键。教师在平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的锻炼量,避免出现太大落差,绝对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一曝十寒”,这样的做法对于学生而言毫无意义,反而还会使其厌恶体育课,从而产生消极厌学的态度。

我在开展体育课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我尽量每次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的励志故事、小知识或是趣闻,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能参与体育运动,还能像其他课堂一样学习到有用的知识。通过言传身教,不少学生都明白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即使是在体育课结束之后,或是课余时间,也会有不少学生自发组织篮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得到了提高。

第6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 高中学生

我国的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大多数受到严重影响。家长、教师、学校,为了追求文化课的高分,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改变这一事实,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将转向与终身体育相连并成为终身体育重要的一环。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们体育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充分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和其余学科的地位是趋于平行的。体育训练一直被误认为是单一的身体训练,但事实上是身体、情感、意志、个性的综合性训练。随着国家倡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才开始慢慢被重视。《教育规划纲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战略主题中和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中学体育教育做出了重要论述,强调了体育教学的时代性和重要性。加强中学生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当前世界经济飞速发展,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愈发的激烈,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人才,才能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与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一批高素质人才。只有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避免出现教育缺失的情况,实现教育公平,任何一项教育缺失都是不公平的教育,不是优质的教育。同时,我国正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和谐社会不仅仅要求生活物质的丰富,也要求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极大地满足,体育教学做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加强课堂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在学校里仅凭每周两节体育课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体育课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采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教学。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节奏,调节好课堂气氛,因为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保持适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那种只注重技术动作准备而忽视教学艺术的研究,只注重自己“教授”而忽视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很难收到好的锻炼效果。

体育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如游戏法和比赛法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的安排练习内容,合理搭配教学内容,避免片面的枯燥乏味的练习。体育教师应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吃不消”的学生应降低难度和要求,例如:越野长跑,就可以减少距离;跳跃项目,可以降低高度和远度。让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使他们感觉自己进步了、提高了,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信心,养成自己锻炼身体的习惯。对于“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开小灶”,为选择和输送优秀体育苗子做准备。另外,体育教师要注意加强运动保护和帮助,避免学生发生运动伤害,因为发生运动伤害后,学生便会产生畏惧情绪,如此就很难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了。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后,才会发现自己身体素质的不足之处,才会自觉的锻炼身体,弥补自己身体素质的不足,形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积极开展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

早操和课间操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坚持做早操和课间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做早操和课间操能增加氧气的摄取量,通过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能加大关节的活动幅度,能增强肌肉力量和韧带弹性,能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其次,通过早操的肢体活动刺激能使一夜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逐渐提高兴奋性;通过做课间操能消除前两节上课的疲劳和局部肌肉的紧张,使高度紧张的思维活动能得到调整和放松。天天做早操和课间操,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锻炼身体的习惯。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它不仅能与体育教学相互促进,而且也能与运动训练和竞赛紧密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应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的人参与,以具有一定竞争性的项目为主,如拔河等,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时,不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更主要的是活动内容能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这样才能对运动习惯的养成有较深远的影响。因此,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在体育课堂上学过的内容来组织比赛,如:学生学过一些篮球技术后,可以组织篮球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觉主动锻炼身体的习惯。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意志品质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确立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不懈的开展两操和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使学生形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 要 本文首先使用文献分析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结果表明学生身体素质的优秀率在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其次作者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体育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设备有限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比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课堂的身体素质训练,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人施教,加大体育教学的财政投入等措施。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大学生 身体素质

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的参与课堂的学习。不断的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逐渐的改变学生的单一的喜欢体育运动同时又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状。在实际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不断的客服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的精神。所以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如何;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如何根据大学生现在的身体素质采取相应的体育教学对策,对现有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在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体育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2001级、2002级、2003级以及2004级四个年级的学生共计5628人,并从2002级的学生中抽取男生和女生各一百名,对他们的身体素质从入学到毕业期间进行观察。体育测验的主要项目有五个:1.五十米;2.女子八百米,男子一千米;3.立定跳远;4.实心球掷远;5.女子一分钟仰卧起坐和男子引体向上。

二、学生的身体素质分析以及体育教学对策研究

(一)分析结果研究

这四个年级的样本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02级、2003级以及2004级的体育实测率均达到了98%以上,这说明学校能够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入这项对身体素质的全面检测中来,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身体素质的优秀率在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的下降。

(二)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就是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学生终身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要学会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真正的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教育思想。由于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比较重视的是学生智育的培养,从而严重忽略了体育的培养。2.多数学校在体育教学上长期的投入不足,很多学校在扩招以后并不能够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要求。有的学校办学观念落后,并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大学体育场馆设施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3.现行的体育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育部在1984年推行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提出了标准合格率,把现有的体育课程变成了测试项目的达标课程。(4)现行的体育考核制度难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针对现有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作者通过相关参考文献的调研,结合目前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体育教学的对策和措施。1.体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课堂的身体素质训练。2.不断的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的主管部门应该充分的意识到体育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3.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投入,学生家长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智力投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健康投资,笔者认为只有不断的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4.大学体育的教育模式应该由应试体育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不能盲目的追求教学目标,应该把具体的教学目标不断的溶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并逐步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人施教,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小结

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文首先使用文献分析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结果表明学生身体素质的优秀率在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其次作者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体育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设备有限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比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课堂的身体素质训练,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人施教,加大体育教学的财政投入等措施。

参考文献:

第8篇

在人的一生中,体质变化伴随着个人的年龄变化有着一定的自然生理规律,身体素质作为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伴随个人成长而提高,随个人衰老而下降,但教育、锻炼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教学因素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1.什么是身体素质

《体育词典》认为,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们在运动、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人体机能能力。身体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顺利完成学业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整个体质素质的基础。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素质正是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心智和体能素质水平的,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还可以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有利于人们更了解自身。

2.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现状

自1990年国家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校在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更加科学化,为现代体育提供了获取先进信息的便捷条件。普通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身体素质变化伴随着个人的年龄变化有着一定的自然生理规律,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伴随个人成长而提高,随个人衰老而下降,但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因素

1.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一般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4个学期大约144学时左右(含军训),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得4学分,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来说,按照现有的课程设置,大一、大二学生每周上2学时体育课,按学生实际练习密度的50%计算为l小时,也就是说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学生因受场地、器材、及课外体育活动不具强制性的影响,实际上每周参加锻炼的时间为1小时.根据“用进废退”的理论,肌力增长的前提是肌肉被使用,肌肉对废用非常敏感,成年鼠肢体制动后,肌肉的失重在第3天即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估计废用性肌萎缩实际开始的时间还早于此,正常人上臂石膏固定30天,握力下降44% ,因此仅上体育课而平时不参加课外活动也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原因之一。

2.教师的自律性影响学生体质

体育是一门科学,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体育课按人体运动的科学规律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虽然各部分没有严格的时相性但不同部分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有些教师不按科学规律教学,出工不出力,身在曹营心在汉,对课堂教学缺乏周密设计和认真组织,使学生达不到增强体质应有的运动负荷,而负荷是决定锻炼效果的决定因素,没有负荷就没有超量恢复,体质就不会提高,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学生体质下降将不可避免,大学体育课的班级授课制存在与否必将会产生争议,这是在为学校撤销体育课,体育教师集体下岗提供“根据”,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3.体育设施的社会化影响着大学生体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后,各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各地高校不断修建了新的体育场馆,然而体育场馆每年的水电费、维护费和人工费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一些经费有限的高校来说,资金压力很大,无力承担高额的维护费用,无奈走市场化道路,选择在课余和周末时间有偿开放体育设施,以盈利弥补运营费用, 以馆养馆。可是作为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讲,一般无力承担到收费场馆锻炼的费用,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良好的设施保障,提高学生体质只能是空谈,这也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原因所在之一。

三、高校体育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培养高校知识经济时代的体育教师

注重大学体育老师的培养,应注重高等体育教师具有一专多能、复合型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智力结构,通过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自身良好的思想修养、精湛的体育技能体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这就必须要求高等体育院系科学规划培养出结构合理、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体育教师,来解决我国高校发展体育培养等问题的症结所在。

2.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不正确认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盲目地进行不恰当的身体运动,不仅不利健康,还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即便是一些较系统的科普材料,也让人一知半解,造成了学生运动的无所适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体质健康的顺利推进,自己要明确适合自己最佳的、全方位的、目标明确的运动处方,并且考虑健康安全,从而带动学生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3.配备体育运动相关的设施完善条件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学校在锻炼场地器材等多方面为学生参与和坚持身体锻炼提供服务和支持,要有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使学生“把体育运动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得以全面发展,这对国家的进步还是大学生个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4.强化学生的兴趣开展校园体育活动

大学体育课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应把兴趣培养和保持作为体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明确地写入体育教学大纲。在校园内举行一定规模的体育比赛,可以营造良好体育氛围,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传播,宣传运动。

第9篇

摘 要 基层羽毛球训练的有效性,尤其是针对少年儿童所开展的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训练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到学员未来在羽毛球运动专项上的发展水平和我国竞技羽毛球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注意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开展、重视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重视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等三点有助于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训练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我国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训练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羽毛球训练 少年儿童 有效训练 训练策略

一、注意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开展

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正处于身心各方面素质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良好身体素质是羽毛球运动员形成和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所以,在开展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时,一定要重视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开展。要确保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性,应注意关注如下两点问题:一是,少儿阶段是神经系统和平衡系统发育的关键阶段,进行灵敏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的效果比较好。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灵敏素质训练和协调性能力训练;二是,对于女性来说,力量素质和爆发力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在16-18岁之间,对于男性来说是在18-22岁之间。所以,在针对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进行力量和爆发力的极限训练。但是这并不是说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不可进行,而要注意在少年儿童运动员现有的基础之上,根据人体力量素质和爆发力素质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以促进其力量素质和爆发力素质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另外,在开展少年儿童羽毛球身体训练活动时还要注意,由于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年龄偏小,所以普遍对于身体素质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认为身体素质训练与羽毛球运动关系不大又枯燥乏味而抱有消极抵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练员就要注意在开展教学训练实践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采用感知训练法,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来对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进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并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训练活动之中。例如:可以讲述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小故事、分析点评“多球拉锯战”中胜利一方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优势等等,以此来逐步的加深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对于身体素质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二、重视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

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后期发展。只有在少儿阶段的训练过程中,让运动员全面、准确、熟练的掌握了羽毛球的基本技术,具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在后续运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运动潜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否则,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止步不前的问题。因此,抓好少年儿童羽毛球的基本技术训练,是确保其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运动潜力,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并在长时间内保持自身运动优势的关键。

为了确保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一是要注意结合少年儿童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来组织和安排训练内容,确保所组织的内容符合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和技能发展规律;二是要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应用游戏、竞赛等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感兴趣的训练形式,以尽可能的将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变得生动有趣;三是在开展基本技术训练时,一定要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注意强化运动员对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的准确理解和基本技术动作的灵活运用;四是在开展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初步培养。对羽毛球战术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也是一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基本功。虽然少儿羽毛球运动训练中受训的对象都是少年儿童,但是,仍然要从启蒙阶段就将羽毛球的战术意识传递他们,并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启发他们进行运用,以初步的培养他们的战术意识,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定必备的基础。

三、重视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的迅速发展,羽毛球赛事的竞争性和激烈程度开始越来越高。而在紧张激烈的现代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要想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水平和技战术水平,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来做保障。所以,在开展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不屈不挠、敢于拼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但是,由于少年儿童的心智特点决定了,其在这一阶段仍然是无意注意占优势的,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这无疑是不利于其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的。因此,针对少年儿童的这一心智特点,教练员就要注意有针对性的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通过注意力训练让少儿羽毛球运动员学会将注意力全神贯注的集中到当前的学习和训练任务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注意能力,加强其意志的努力程度,促进其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少年儿童阶段是羽毛球运动员学习基本技术、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教练员只有结合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合理的身体素质训练、基本功训练以及意志品质训练,才能够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