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流信息的定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24 15:04: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物流信息的定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物流信息的定义

第1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平台;商业模式

一、商业模式概述

商业模式可以定义为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一个商业模式,是对一个组织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是对其主要活动的提纲挈领的概括。它定义了公司的客户、产品和服务,还描述了公司的产品、服务、客户市场以及业务流程。商业模式一般由9个要素组成,可以通过对比其9个要素的差别,来区分不同的商业模(如表1)。

通过这个9元素的商业模式描述框架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可以随着个别元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相似的项目,也可能随着个别元素的微小差异而形成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在分析商业模式时,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办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业模式分析

经调查比对国内多家物流信息公共网站或平台后,发现虽然国内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公用物流信息平台,但是没有一家能够成为行业主导。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虽然拥有大量的物流园区,但是依托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还没有见到成功的案例。国内大量的公用物流信息平台主要由中小型企业提供,普遍存在着缺少实体作为依托,缺乏运营资金和缺乏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当前互联网站的商业模式主要可以依据其收入模型的不同进行归类。例如,同为门户网站的新浪和网易,从网站外观上看区别不大,但新浪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网络广告,而网易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网络游戏。

当前很多物流信息平台运营商来自于IT产业而不是物流产业,因此他们的主要商业模式一般沿用互联网站的商业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如表2)。

第2篇

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物品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直接到达购买者手中,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物流过程。

在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中,电子化的对象是整个的交易过程,不仅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而且还包括物流。

1.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时至今日也没有最终的标准定论。在这里,我们总结各种电子商务的定义,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的定义如下:①IBM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②康柏在其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是这样定义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就是引领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业务操作的流程联接”。③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上实现物资与人员流程的协调,以实现商业交换活动的过程。④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有些专家在定义电子商务时,就注意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原始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过程的第二类电子商务概念:①电子商务是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②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③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④电子商务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1.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基本要素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它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等。电子市场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它由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以上的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1.3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1.3.1物流保障生产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

1.3.2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定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1.3.3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我们必须摒弃原有的“重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而忽视物流电子化”的观念,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2.1电子商务流关系的演变与发展①“以物易物”阶段;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③物流和资金流开始分离,多种交易方式的产生与发展;④电子商务阶段。

2.2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的特点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

2.2.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2.2.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

2.2.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

2.2.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

2.2.5柔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2.2.6集成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在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运作模式向社会化、共同化的方向发展,在数据与功能、技术与设备、人员和组织等各个层次上都在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3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行业需要成为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3.1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多功能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3.2现代物流企业的追求目标:一流的服务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

3.3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3.4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全球化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物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

4结束语

第3篇

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物品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直接到达购买者手中,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物流过程。

在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中,电子化的对象是整个的交易过程,不仅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而且还包括物流。

1.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时至今日也没有最终的标准定论。在这里,我们总结各种电子商务的定义,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的定义如下:①IBM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②康柏在其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是这样定义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就是引领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业务操作的流程联接”。③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上实现物资与人员流程的协调,以实现商业交换活动的过程。④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有些专家在定义电子商务时,就注意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原始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过程的第二类电子商务概念:①电子商务是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②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③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④电子商务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1.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基本要素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它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等。电子市场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它由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以上的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1.3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1.3.1物流保障生产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

1.3.2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定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1.3.3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我们必须摒弃原有的“重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而忽视物流电子化”的观念,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2.1电子商务流关系的演变与发展①“以物易物”阶段;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③物流和资金流开始分离,多种交易方式的产生与发展;④电子商务阶段。

2.2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的特点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

2.2.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2.2.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

2.2.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

2.2.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

2.2.5柔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2.2.6集成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在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运作模式向社会化、共同化的方向发展,在数据与功能、技术与设备、人员和组织等各个层次上都在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3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行业需要成为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3.1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多功能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3.2现代物流企业的追求目标:一流的服务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

3.3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3.4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全球化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物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

4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平台;区域物流;Web Service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一个面向整个物流系统的、集成的、智能的物流信息管理中心。它为平台的用户提供所需的基础物流信息,包括: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用户需求信息、物流供应商信息、物流市场信息、物流交易信息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信息。随着区域物流的发展,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需要对内和对外提供更多的业务功能,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需要交换和共享。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不仅内部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子系统,还需要向工商、税务和银行等部门提供更多的业务信息。不同系统架构、不同数据结构的系统之间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需要开发应用接口,信息平台的维护和扩展将会越来越困难[1-2]。Web Service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能够构建一个具有松散耦合、灵活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本文对基于Web Service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Web Service技术

1.1 Web Service定义。一般而言,Web Service 是构件技术在Internet 上的延伸,采用了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它定义了一组标准协议,用于接口定义、方法调用、基于Internet的构件注册以及各种应用的实现[3]。Web Service具有跨平台、与开发语言无关、可以跨越防火墙、易部署与维护等特性。Web Service 实现的功能可以是响应用户一个简单的请求,也可以是一组更为复杂的应用。一旦一个Web Service在网络上后,其它应用程序或其它Web Service就可以发现并调用其提供的服务[4-5]。

1.2 Web Service体系结构。在Web Service 的体系结构中包括3种实体和3种操作,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3 种实体分别为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服务注册器;3种操作分别为、查找、绑定(如图1所示)。

(1)Web Service中的3 种实体:①服务提供者:服务的所有者,可以所提供的服务,并且对使用自身服务的请求做出响应;②服务请求者:服务的消费者,在服务注册器中查找需要的服务,然后调用该服务;③服务注册器:也可称服务,用来注册服务描述信息。服务提供者在这里它们的服务;服务请求者在这里查找所需的服务,获取服务的绑定信息。

(2)Web Service中的3 种操作:①:服务提供者向服务注册器注册自己提供的功能及访问接口;②查找:服务请求者向服务注册器查找需要的服务,并获得调用服务所需的相关信息;③绑定:服务请求者与服务提供者进行绑定,从而可以使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

2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架构

2.1 软件体系结构。基于Web Service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多层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4个层次:表示层、Web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数据库服务层。

(1)表示层:主要是人机交互界面,负责信息的输入、显示。

(2)Web服务层:主要负责对表示层传来的SOAP请求的授理及信息。

(3)应用服务层:主要负责事务处理和逻辑运算处理,以Web Service封装了各项服务,根据具体业务提供多个Web Service。

(4)数据服务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放、组织与数据库的各种管理。

2.2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架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信息系统有联系的,存在一定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可以通过Web Service和内部的运输、仓储、配送、销售、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全球定位、地理信息子系统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也可以通过Web Service和外部的工商、税务、银行、海关、保险、政府等部门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并且上一级物流信息平台可以通过Web Service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下一级物流信息平台也可以通过Web Service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因此,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内部系统之间的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也能够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6-7]。基于Web Service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具有松散耦合和灵活的特点,可以在不同体系结构、不同数据结构系统之间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只需要将需要交换的业务功能封装成Web Service就可以被其他系统调用。图3显示了基于Web Service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结构。

3 结束语

随着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基于XML、SOAP、WSDL、UDDI等开放标准的Web Service技术已成为系统开发和应用集成的理想技术实现,本文提出的基于Web Service的煤炭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系统架构解决方案,不需要全盘原有系统,重新开发,很好地保护原有系统的投资;另外,此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参考文献:

[1] 刘海滨,王立杰,赵志明,等. 煤炭企业信息化框架结构及建设模式[J]. 中国煤炭,2004,30(7):17-18.

[2] 甘早斌,李志欣,彭彬. 多异构系统集成模型的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10):16-17.

[3] 徐慧,张虹. 基于Web Service的GIS动态服务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2005,31(3):110-112.

[4] 郑晓东,王志坚,周晓峰. 一种基于Web Service 的分布式计算模型研究及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1):144

-147.

[5] 谭显东,李存斌,樊建平,等. 基于Web Service 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7):21

-23.

第5篇

【关键词】物流园区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化

一、物流园区的定义及内涵

1、物流园区的定义

目前在国内物流园区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物流园区应是指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形成的物流节点活动的空间集聚体,是在政府规划指导下多种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和多家物流组织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大型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它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园区内各经营主体通过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进而实现物流集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促进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物流园区的内涵

物流园区将众多物流企业聚集在一起,实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挥整体优势,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共享相关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其内涵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物流园区是由分布相对集中的多个物流组织设施和不同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构成的具有产业组织、经济运行等物流组织功能的规模化、功能化的区域。这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概念一样,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拥有集中连片的物流用地空间。

(2)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管理中心等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

(3)物流园区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3、物流与物流信息

物流不仅仅运输物,同时也在传递信息。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所生成的信息,一般是随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而产生的信息流,并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各种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信息是事物内容、形式及其发展变化的反映。物流信息和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关系密切,起着相当于人的大脑的神经中枢的作用。

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的作用类似于神经系统,主要通过它的几项基本功能来实现。

(1)辅助市场交易功能。市场交易需要记录接货内容、安排储存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制定价格及相关人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作用就是记录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其主要特征是程序化、规范化、交互式,强调整个信息系统的高效性、精确性和集成性。

(2)业务控制功能。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要有信息系统做相关的控制,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作业计划和绩效进行评价和鉴别。这里强调了信息系统作为控制工作和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

(3)工作协调功能。在物流运作中,加强信息的集成与流通,有利于加强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系数。这里,物流信息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管理协调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活动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这是强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决策和战略定位作用。

二、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现状

2005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再次对中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和趋势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物流信息化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提高

企业每年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高。根据调查,大约1/3(35.7%)的企业每年IT投入不足10万元,10-30万元的占23.2%,二者合计接近60%的比例。企业每年IT投入超过100万元的不足18%,与上述超过亿元营业额的企业47.4%的比例形成一个明显反差。这说明即使是大型企业,其信息化平均投入占企业营业额的比例也不足1%,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差甚远。从信息系统投资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来看,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低于5%。

2、应用整合困难

(1)企业数据库整合的比例低。采购、库存整合比例最高,但也仅有54%和43.7%。单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整合的比例不足40%。供应商评估、运输、配送整合的比例尚不足30%。

(2)与合作伙伴或上下游企业实行系统对接的比例低。根据调查,只有订单系统对接的比例超过60%,输配送系统对接比例不足35%,库存系统、共用操作平台和数据库共享对接的比例分别仅有24.6%、24.6%和21.7%。

3、对系统建设总体评价不高

(1)缺少科学、统一的方法论指导。已建信息系统的企业,在系统建设中进行项目规划和人员培训的比例最高,但也未到60%。系统评价和系统维护的比例最低,说明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缺乏统一的方法论指导。

(2)信息系统对决策的支持力度不强。从调查结果来看,约一半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决策的支持力度不强,其中38%起到初步的支持作用,13%基本与决策无关。另一方面,大约39%的企业正在利用数据分析对决策进行优化,大约10%的企业开始采用数据挖掘和智能系统。这也说明,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决策支持的潜力和市场空间十分巨大,目前仅仅是个开始。

(3)系统开发费用高、功能不够、跟不上业务流程变化是最主要的三个问题。

(4)信息化的作用不十分明显。已建信息系统的企业大约有三分之一对系统比较满意,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信息系统提高了效率和规范管理水平,分别占51.3%和38.5%。还有约三分之二的企业对所建信息系统不满意。

总之,国内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研究及建设还处在起步的摸索阶段。但可以肯定,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建设将成为中国物流园区未来信息化的主流应用模式。

三、中美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差距分析

物流概念起源于美国,美国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也最具代表性。因此,国内外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差距分析,主要选择美国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水平作为参照进行。见表1。

从国外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看,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我国应大力加强对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使国内的物流信息化跟上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潮流,提高物流效益。和国外相比,我国信息化水平有待大力提高。

四、建议

1、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必须服从物流园区整体战略目标

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建设作为大的物流园区规划的一部分,要在物流整体规划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要符合物流规划的目标和原则,服务于物流规划,使物流规划的效果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物流信息平台应该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信息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稳步前进。

3、政府推动,第三方实施,市场化运作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各类物流企业及货物的供需双方,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需要有政府的协调和推动。物流信息平台需要采取第三方实施的原则,确保平台具有独立性,从而实现其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提供有序竞争的环境,满足广大客户对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功能的需求。物流信息平台的经营要实行市场化的运作。为了调动主要经营者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主要经营者持股方式,并实行风险抵押,使经营业绩和经营者的利益挂钩,增加实体运行活力。

4、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现在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还是封闭运作的,信息在内部网络按共同的标准协议进行数据交换。物流信息平台要对不同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进行交换,就特别需要标准化的物流信息,以实现不同物流信息系统数据的顺利交换。如果物流信息数据不是标准、规范、统一的,势必加大数据交换的难度,降低物流信息平台的利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失真。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

5、加快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因此必须加快对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机制,增强对内部人员物流信息技术的培训。同时,应积极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加大对物流信息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如果需要,也可以从国外引进高质量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1).中国物质出版社,2002.7。

[2] 王谦:电子政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第6篇

目前,我国只有很少的结构在从事物流基础理论研究,有很多的局限性存在于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中;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物流管理专业还没有被广泛开展于各类高等院校中,这样就没有足够的物流人才,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程度的制约作用。二是物流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方割据现象,无法有效整合物流资源:物流作为一种复合型产业,需要跨多个部门。但是却没有良好的协调物流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部门,规划不够统一;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并且地域特征在物流企业中较为明显。这些现象的存在,就无法充分的利用设备及人员资源,闲置了大量的资金,对物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三是物流企业没有较高的信息化程度,没有较好的时效性:通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依然将手工操作方式给利用过来,如电话、传真等,这样就没有较高的效率。很多企业虽然都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国产物流管理软件层次较低,无法有效的集成和实时控制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这样运营成本就无法得到有效降低,工作效率也不能得到提高。此外,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也无法实时的和管理物流信息,这样就会影响到物流信息的畅通流通,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不利作用。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物流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调查发现,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很大一个部分就是物流产值。因此,我国在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具体来讲,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市场交易活动功能,对接货内容进行记录,对储存任务进行安排,选择作业程序以及制定价格等,以此来规范交易活动,增强其交互性,促使信息系统的效率和集成得到有效提高和增强;业务控制功能,主要是控制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控制现有管理个体和资源管理;工作协调功能,信息的流通在物流运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样工作的时效性就可以得到保证,促使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劳动强度系数也可以得到降低;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对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协调,评估活动,分析成本和收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一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首先是完整性原则,要有完整的功能,促使企业全面完整的物流管理信息化需求得到满足;系统开发的完整性指的是要对相应的管理规范进行科学制定,以便完整和持续的进行系统开发和操作。其次是可靠性原则,在正常情况下,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得到保证,在非正常情况下,系统的可靠主要指的是灵活性,也就是如果有故障发生于软硬件环境下,仍然可以使用系统的部分内容。最后是经济性原则,企业的目标就是扩大利益,那么在系统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就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扩大受益,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压缩软件的开发费用;投入运行之后,需要对运行维护费用进行降低,促使管理费用得到有效减少。二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流程: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调查和分析选定对象,明确目标之后,将模型给提出来,对系统设计报告进行完成。在系统分析方面,首先要分析物流管理业务状况,分析系统环境和新系统的条件,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如现有系统的物流管理水平、业务信息的精确程度以及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等等,分析系统结构和用户结构,将与系统任务相关的部门、人员及层次关系给了解清楚,将用户结构图给画出来;分析物流信息流程,对物流信息载体的种类、格式、用途等进行了解,这样就可以对各个环节需要的信息、来源、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方法等进行熟练的掌握。其次,目标分析,结合系统分析结果,将问题表给列出来;列出来问题表之后,进行倒置目标树的构建工作;找出方法来对目标冲突进行解决,然后将具体措施的考核指标给确定下来。然后,需求分析和功能分析;对事务处理能力需求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决策功能需求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将关键需求给找出来,然后提出计划来对问题进行解决。结合以往资料,功能分析现行系统,还需要进行功能层次分析,并且分析层次之间的关联性。最后是数据流程分析,将业务流程中的实物流给去掉,对信息流进行抽象,将数据流程图给绘出来,结合数据的属性和处理功能,将流动数据的属性、存储情况和查询要求给了解清楚,然后对其定量的进行描述和分析。在总体规划方面,首先要将基本功能给确定下来,通过信息流,可以紧密结合物流的不同层次,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有效的采集、传输、处理以及显示物流信息,基本功能应该能满足收集和录入数据、存储信息、传播信息、处理以及输出信息等。其次,对层次结构进行确定,部门和人员处于不同的才能够此,对信息需求就存在着差异。那么,对于物流管理系统来讲,就需要具备完善的层次;数据层,主要是以数据库的形式来存储收集和加工的物流信息;业务层,主要是日常处理合同、票据等业务表现形式;运用层,对仓库作业计划进行制定,选择出最优路线,并且构建控制与评价模型等。通过物流系统分析模型的构建工作,来促使管理人员做出更加科学和准确的物流战略计划。最后是进行系统规划,信息系统的构建,不能够单单是简单组合了单项数据处理,系统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较广的范围,有着较强的协调性,并且需要紧密结合人机。只有制定了系统规划,才可以更好的分析和设计系统。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定义,对不同层次的差异化管理要求和目标进行确定,组织总体目标要统领各个局部目标;要对管理功能进行定义,对管理工作中会出现的活动和决策等进行决定;对数据分类进行定义,在对管理功能进行定义之后,需要分类数据。此外,还需要对信息结构进行定义。在设计方法方面,有着多种的方法以供选择,如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等,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库技术应用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物流行业正在迅速的发展中,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和提升已经越来越重要。寻找数据资源,提高物流运输的工作效率,优化物流结构等是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一、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数据库结构

现代物流行业中,企业进行物流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以便于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清晰的观察和分析,做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规划。因此,数据库技术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使得企业对物流信息的管理更有效。在进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时可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四个方面。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普遍是将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来运用,使得企业可以对数据进行大批量的、有序的管理,提高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数据库结构是由浏览器、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服务器组成的。例如,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基于Web的网络数据库技术系统结构(如图1)。数据库服务器在整个应用过程中主要负责数据的组织和管理,物流信息的存放、存取控制等都是由它完成,从而保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便于企业的操作。

二、 数据模型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需要的数据模型可分为两种: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一) 概念数据模型。网络数据库技术中,数据模型为数据库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关系着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在物流企业的使用过程中是在计算机系统上操作完成的。因此,数据模型需要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图形来表示概念、具备足够的表达力用以清楚的表达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和用以组合成其它模型时表达的意思清楚明了,没有歧义。这些特点都是为了方便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管理时,保证物流运输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 结构数据模型。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网络数据库技术常用的结构模型有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网状模型等,他们都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因此,结构数据模型是主要为了实现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表示,用以对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从而达到数据和相关物流信息之间的制约和依赖的目的。

三、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现代物流企业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网络数据库技术的运用,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物流企业的重视。因此,数据库设计中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非常重要,它可以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使企业可以很系统的进行物流信息的浏览和对比。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中,软件开发人员在开发软件时,数据库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物流运输物品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以便于企业对物理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增强软件的实用性。

所以,数据库的设计需要以下五个步骤:

(一) 数据表的定义。数据库中数据表的逻辑结构由类型、属性、名称、形式等组成。由于各个物流企业之间的不同,所以数据表在进行结构设置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组成部分,以增强数据表的实用性和提高物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 数据使用权限的设置。物流企业中运输物品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数据权限,以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安全性,提高企业的信誉度。

(三) 数据字典的设计。数据字典的设计是为了物流企业在进行数据的输入发生误差时,进行及时的修改,以及相关物流数据信息的维护,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四) 数据库结构的定义。数据结构的定义需要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来进行,每个企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数据库的结构也存在多样性。

(五) 存储设备和存储空间组织。企业在进行数据的存储时,根据工作人员的特点设置存储路径、存储空间、存储地点等,保证数据信息在查询时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

结束语: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网络数据库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使企业对物流信息的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提高物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服务质量。所以,物流企业应高度重视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而开拓物流行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银玲,徐慧娟. 基于Web网络数据库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研究[J]. 天中学刊,2009,05:38-40.

[2]李艳霞. 基于Web的网络数据库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第8篇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仅引起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更多数量的流动,同时也使企业间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中国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费用,提高国家物流竞争力。另外,随着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结构不断调整,对为之服务的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是中韩两国建交20周年,随着经济往来与贸易、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两国的物流技术合作需求不断升高。分析、比较两国物流技术竞争力,可以正确地把握中国与韩国的物流技术竞争关系,对提升中国物流技术水平及其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可为国家竞争力奠定理论研究基础与分析依据。运用因子分析技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众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来方便地找出影响国家物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力(权重),为国家物流竞争力分析提供很好的依据,因此,本文综合应用国家竞争力理论与现代物流理论以及因子分析法,对中韩两国的物流技术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中韩物流技术竞争与合作建议。

    二、中韩物流技术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中韩物流技术概念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将“物流技术”一词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现代物流技术除了搬运、运输和物资保管等技术之外,更多的是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个领域技术创新结果进行综合和集成,如物流信息与网络技术、物流管理技术、物流标识技术、物流仓储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卫星跟踪定位技术等。

    韩国将“物流技术”定义为:使物流职能(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包装和物流信息)更有效、环保、安全和标准化的设施、设备和软件的技术,以便在物流领域(采购、制造、销售、回收、收集和处置)实施物流业务(运输、操作和服务)。根据此定义,韩国设定了物流技术的范围。换句话说,通过四个维度,包括物流领域、物流业务、物流功能,以及产品的组合可以设定物流技术的范围。

    在对物流技术分类方面,中国更注重基于流程的分类,而韩国则依据“基础技术”、“支持技术”和“系统操作和管理技术”进行分类,使分类体系更为明确富有层次。

    由此可以看出,两国对于物流技术概念的理解有所区别,但是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既包括涵盖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装备在内的物流硬技术,又包括以物流信息技术及物流管理技术为主的物流软技术。

    (二)中韩物流技术发展特点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特别在物流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管理水平还不高。中国物流技术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先进性、信息化、多样性与专业性、标准化与模块化、系统性与可扩展性、智能化与人性化、绿色化与节能化等特点。另外,中国越来越关注物流技术领域研发,很多企业希望通过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借助于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重建自己的物流系统,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韩国物流深受欧美物流发展的影响,起步较早,发展水平相对中国更高,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物流技术发展趋势特点如下:降低物流成本是重要关注点,JIT、快速响应(QR)、供应链管理(SCM)等现代物流技术在韩国得到大力发展。专业化的基于ASP物流信息网络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受到认可,包括海陆联运,海铁联运等在内的多式联运技术逐步发展起来。随着韩国B2B电子商务业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物流技术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配送车辆自动定位技术、电子文档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开始大行其道,由于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韩国人对复杂运输系统下“一站式”的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中韩物流技术合作与竞争

    随着中韩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两国间贸易量不断增长,以及两国间贸易品类的日益繁杂,两国贸易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需要两国在不断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所以加强中韩物流合作,不仅可为两国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支持,良好的合作将提高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效益和效率,提高两国的经济竞争力。

    三、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技术实力是一个国家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建立国家物流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全面、系统评价物流实际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根据物流技术的内涵与特征,经过反复筛选,从物流需求规模、物流供给能力、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技术人才与物流发展宏观环境等6个方面建立了国家物流技术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物流需求规模。包括人口总量、国民经济核算、商业、对外贸易、财政等二级指标。一般说来,这些指标对物流需求有正向影响,即数值越高,物流需求越大。

    2.物流供给能力。应用铁路、公路、水运的货物运输总量来反映物流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供给规模。

    3.物流技术基础设施。包括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等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物流技术发展的基础水平以及间接决定一个国家物流技术的发展潜力。

    4.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从邮电通信业务水平、通信终端总量、网络覆盖率、数据交换能力等方面提取邮电业务总量、有线电话覆盖率、移动通信覆盖率这三个指标,对国家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及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总体评价。

    5.物流技术人才储备及研发实力。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校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及专任教师数等硬性指标来分析物流人才的培养能力与物流技术研发潜力。

    6.物流发展宏观环境。从交通区位条件、地理区位条件、产业发展规划、国家政策力度与物流装备竞争力等方面,以定性的指标分析外界环境为物流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客观条件。

    四、中韩国家物流技术竞争力影响因子分析

    由于中国国土面积是韩国国土面积的96倍,总人口的27倍,若将中国整体指标与韩国相比,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另一方面,中国物流技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无论从物流总量还是从物流技术水平上较中西部内陆地区有明显的优势,若 不分区域地对中国物流技术进行评价,会产生忽略优势,掩盖劣势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中国区域划分标准,将中国大陆地区的31个行政区域(省、区、市)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其各区域划分标准及构成如表1。

    (一)数据采集

    本文构建的国家物流技术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1个指标。表2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物流需求规模、物流供给能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人才为定量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韩国统计年鉴2005-2010》、《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2010》、《中国物流技术装备发展报告2005-2010》、《韩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2010》等文献资料;物流发展宏观环境为定性指标,将其划分为9个等级,即(极好,很好,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很差,极差),分别对应区间的整数,采用专家评价方法进行打分。以2009年为例,各指标数值如表2所示。

    (二)评价过程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指标数据进行计算,步骤如下:

    1.定义变量,设置相关的求解算法。

    2.求出所有变量的共同方差数据,提取分析因子。

    3.计算各因子的解释总方差,如表3所示。

    

    

    2.表中数据金额为当年现值;

    3.表中采用2009年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1:6.8310,美元对韩元平均汇率1:1276.33。

    

    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特征值为15.333,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49.463%;前3个因子共同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近100%,几乎反映了原有变量的全部信息,分析效果非常理想。其中,第一个因子特征值很高,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

    4.得到变量的成分矩阵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的特征,物流信息技术水平和物流需求的变量在第一个因子上负荷很高,将第一个因子命名为物流信息技术水平因子,将第二及第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物流技术政策因子和对外贸易及投资因子(见表4)。

    

    5.求出各公因子得分,计算得出综合得分。

    采用回归估计法得到每一地区各个因子得分,并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由各因子的线性组合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函数,计算综合得分。即:

    

    其中W为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见表5)。

    五、中国与韩国物流技术竞争力结果分析

    (一)中国与韩国物流技术水平整体评价

    根据表1中中国各区域土地所占比重及人口比重,分别求得中国整体物流技术水平评价结果如表6。

    由表5分析可知,我国仅有东部地区物流技术竞争力得分为正数,其余皆为负数,区域物流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明显,且中国整体物流技术较韩国差距较大。中国物流技术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

    1.物流技术发展水平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逐渐降低,在西部地区达到最低值-1.62。这与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相吻合,说明经济发展是物流技术发展的根基,且直接决定物流技术发展程度。

    2.全国大部分地区物流技术水平较低,仅东部地区发展较好,其面积仅为全国总面积的9.55%,人口的36.79%。

    

    (二)中韩物流技术差距

    1.中韩物流最大的差距在于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水平因子韩国高达4.12,而中国所有地区皆为负值,这与中国物流产业重有形的物流设备,轻无形的信息及管理技术有直接关系。相比韩国,中国物流目前信息化程度低,且多依靠传统通信手段。

    2.物流技术装备企业竞争力也是影响中国物流技术竞争力评价的又一重要因子。中国物流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与韩国物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差距主要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且多停留在基础的托盘,货架等劳动、能源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的制造,高端物流技术设备的制造鲜有涉及。

    3.中国在公路、铁路里程上拥有绝对优势,但是在物流供给能力因子上得分很低。其原因是,设施与货运量的比重偏低,映射到物流技术层面上就表现为中国物流技术设施利用率低,虽然拥有高的吞吐量,但是相比于巨大的设施总量,这一比率变得相对较小,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中国物流技术水平竞争力相对较小的结论。

    (三)中国物流技术优势

    在所列关键因子中,中国在物流政策因子的评价中高于韩国。虽然中韩两国都十分重视本国物流技术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规划与政策,但是在执行层面上,中国明显优于韩国,无论是近几年物流园区、港口的建设,还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对中国物流技术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中韩物流技术合作建议

    根据上述比较分析,结合中国物流技术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中韩物流技术合作建议:

    1.建立合作机制

    建立中韩两国物流技术交流合作机制,包括成立研究中心、企业研发部门。定期组织相关学者进行交流学习,增进相互了解。通过对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比较分析(表5),建议优先与东部地区进行区域物流合作,再逐步扩展至其他地区。

    2.国际物流关键技术共同研发

    针对国际物流、国际通用物流技术应加强合作,共同研发,如信息技术、装卸设备关键技术等。这对促进中韩贸易及物流联运拥有深层次的影响。

第9篇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 主要问题 解决方案

2005年5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对加快物流企业的发展,规范物流市场竞争秩序,引导物流企业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标准对物流企业的定义是: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该定义指出了相应的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的必要条件。

在我国物流企业中,中小物流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企业基本上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信息系统的应用并不普遍。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施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甚至有些企业仍采用纯手工操作。新标准的出台,为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提出了非常紧迫的要求,也为中小企业从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变注入了一剂催化剂。

一、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我国的物流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中小物流企业之所以没有进行信息化有如下原因:

1、传统观念及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许多中小物流企业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而来,由于人员素质及资源有限,习惯于用传统的思想解决问题,使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同时,作业模式也习惯于手工作业,害怕甚至抵触企业信息化。

2、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软件有限。这里的适合其一是指价格适合,其二是指物流软件适合。现在市场上有不少所谓的物流软件,大多数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软件发展而来,价格较高,而且存在不大适用中小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的现象。

3、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物流平台发展缓慢。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中小企业,企业资金、规模和经营能力有限,自己开发或购买物流信息系统软件的可能性不大,故迫切需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主要解决方案

1、ASP方式。

ASP(Application Server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指那些通过Internet或VPN(虚拟专用网络),将运行在自己服务器上的应用系统出租给商业用户并收取租金的公司。ASP以互联网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各种应用功能服务,如市场信息、销售管理、帐务处理、电子付款、人事管理、工资管理、电子邮件等;提供各种信息技术服务,如企业配套系统的配置、应用系统的管理、应用软件的维护、专业技术的咨询等。企业不需要昂贵的、用以支持信息系统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相关的设备。在企业需要这些服务时,只要有上网的终端设备和浏览器,就可以通过网络接入到ASP服务网站,通过身份确认后即可使用各种软件及享受各种服务。ASP计费方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按应用软件计费,也可以按使用的连接数和数据流量,或数据存储量计费,还可以按月租的方式计费。

采用ASP方式,可以大大减轻中小物流企业运用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解决了中小物流企业对信息系统购买、开发或维护的成本,绝大部分技术性的工作由ASP服务提供商来承担。同时,ASP系统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用性,可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进行定制,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协同方式。

中小物流企业规模、财力有限,独立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或平台耗资巨大,因此,中小物流企业急需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同使用,共同维护。目前,国内这种平台规划、研究和建设还刚刚起步,进展较慢。

3、利用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

在中小物流企业中,大多数是由传统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有些从事运输的只有几台车,规模非常小,难以独立开发或购买物流信息系统,又缺少和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条件,此时,利用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提供的信息平台,进行高效率的物流运作。如传化物流基地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运输中心、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运转中心及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是杭州湾、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个重要的公共物流运营基地。到目前为止,传化物流引进了大约400家小型物流企业。传化物流基地的信息系统由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平台,引导他们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业务运作,实现业务流程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和传输管理,直接促进物流企业的业务拓展和运营成本的降低。

4、校企联合方式。

对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来说,个性化需求比较多,标准化流程比较少,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从而导致信息化实施成本增加,需要软件开发商付出很大的代价进行系统开发与实施。而多数开发商又认为,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而且主要应用在基础信息化层面;高层次的应用,如促进业务流程改造和优化、支持决策支持系统、优化整合资源等还不多见。根据国外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经验,企业物流信息化一般物流信息系统在低端市场上不具备开发价值。从商业化运作而言,中小物流企业在目前还无法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地开展信息化。因此,这种状况为学校和企业的联合提供了基本条件。中小物流企业一般业务比较简单,信息系统的开发相对也比较简单,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有开发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廉价、可靠性比较高地开发出中小物流企业所需要的物流软件。这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开发经验,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个性化需求,实现中小物流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