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学资源短缺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25 14:48: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学资源短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学资源短缺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共享;适应性

一、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背景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为教学现代化、多样化,丰富教学课堂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职业学校都有许多优秀的专业课教师,人力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许多专业没有专门的教学资源库,造成学校的硬件资源时有浪费现象发生。为了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群策群力,去同存异,实现资源共享,建设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将资源与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实训、管理等平台整合在一起,将会给广大师生提供一套全新的教学素材和模块。然而许多学校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而难以发挥硬件资源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造成了设备的大量闲置与浪费。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建设适合本校教育教学需要的专业课资源库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策略。因此,自建专业课教学资源库是推进课堂改革、改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

建立教学资源库有利于资源共享、减少老师的重复劳动、提高备课效率、改变教学形式等,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教学多样化;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工作效率,集合集体智慧,寻找教学设计的最佳方案,提供最丰富的教学参考,实现先进教学经验、教学成果、学习成果的数字化共享,培养年轻教师,使他们在教学上少走弯路,尽快适应教学需要。

三、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施目标

根据各专业、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应用的需求,结合

企业的调研,制订适合企业生产需要的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库,实现以服务学生和用人单位为宗旨,以适应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宗旨,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目标,培养出手脑并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而

不是培训出单一的技术操作工人。建立专业课教学资源库有利于优化专业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信息资源,使专业更具有特色,使资源库在提高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流素质和技能的人才

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在资源库建设方面注重结合学校环境和周边地区需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化教学项目,不断地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使资源库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法宝。具体内容可分为:

1.专业课教案、试卷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2.专业课PPT课件、动画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3.专业课教学、实训实验设备和图纸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4.专业教具、典型零件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5.专业课仿真软件及统一版本的专业软件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五、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

1.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1)结合企业制订计划

我国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满足本地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本地的企业,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有所用,所有参与资源库建设的老师都要经常去企业调研甚至下到

一线去工作学习,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

(2)规范结构化教学资源与个性化资源

规范统一的资源模式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因此,必须研究出一套完整科学的资源模式结构来学资源的内容,而个性化的资源建设可以保证资源的丰富形式和特殊需要。

(3)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重在教学实际需要

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与教学实际无缝对接,在资源选取、资源结构上更要体现出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借助资源建设研究深化课题教学改革。

(4)专业课资源库建设应有序推进

资源库建设应理清思路:统筹规划,积极推进,有序发展,边应用边改进,不断完善专业重点科目的资源建设,分步实施。

2.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方法

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方法应本着“调研—分析—开发建

设—应用—反馈—完善—推广”的原则。技术路线采用人人参与,群策群力,要求具体项目专人负责。

六、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应思考的问题

1.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以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遵照国家或省级信息化建设标准,进行有教育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

2.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应侧重于仿真功能建设

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实习设备短缺落后、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等问题,学校通过虚拟实习工厂建设、仿真实训教学,可解决职业学校设备短缺、师资不足等问题。

3.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方式可采取多元合作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探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延伸到教育领域,正在影响着高校的教育。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促使其已经成为当下主要的辅助教学工具。成功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有效弥补了各种弊端。然而,我国多媒体教学资源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一旦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将导致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一、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对于高校来说,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的长期工程,在高校长远稳定地发展道路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高校校园网发展的好坏。许多人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陷入一个误区,将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等同于传统的教学资源电子化和教学化,导致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逐渐显示出诸多的问题。

1.低水平资源重复建设。由于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在短暂的发展时间内,尚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导致具有使用性能的教学资源非常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但是实质上这些资源很多都存在重复建设、形式不规范、数量庞杂等不良现象。其中,对教学资源建设水平较低,导致严重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适应网络环境的特点。

2.优质教学资源结构性短缺。目前,虽然我国高校校园网具备多种功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根本没有充分发挥校园网的积极作用,即使发挥校园网的功能绝大部分也只局限于科研方面的使用,剩下来都用于辅助教学或者教育行政管理。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尚且停留在浅层次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上,将多媒体教学资源充分结合高校教学尚未贯彻落实到位。另外,由于课件是由教师全权管理的,教师享有充分的行使权力,加上没有统一的课件建设标准,实行全面的规划与管理存在诸多阻拦因素,不能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最终导致出现信息孤岛的严重不良现象,逐渐突出教学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的严重性。

3.缺乏统一标准与素材库。由于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因此,尚未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制定一系列标准与规则。在长期的实践中,缺乏统一的多媒体课件标准与风格,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的意愿为主,导致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与风格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且课件不能够重复使用,无法彰显高校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高校对多媒体教学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高校没有意识到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想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只能另寻途径,从互联网上下载可使用的素材,不仅浪费了教师的精力,而且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实现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问题的措施

1.加强培训,强化高校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指路灯,指引学生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媒体教学资源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教师的积极辅助。然而,由于高校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偏文科的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水平较低,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其实际能力无法满足数字时展的需求。即使有大量可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但是教师缺乏有效的使用与指导,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强对教师多媒体使用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的信息素养。同时,引导专业教师逐渐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开发,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能力,切实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

2.建立素材库,统一课件的风格和标准。素材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因素。因此,建立素材库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在统一的课件风格和标准的限制下,能够大大提高课件的可重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渗透入高校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学科,缺乏丰富的素材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必须建立丰富的素材库,辅助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切实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为了彰显出高校的文化底蕴,在课件模板中可以结合高校自身的特色设计出一致的图案,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例如,使用校训、校徽与简单的线条配合,制作出独特的模板,不仅提高了课件的实用性,而且有效弘扬了高校的文化精神,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3.丰富资源类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普及,新课程教学也逐渐显示出鲜明的开放性。然而,由于高校教师缺乏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全面的认识,导致高校在资源类型开发方面存在局限性,并且资源制作的水平偏低,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扩大多媒体资源开发的类型,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资源内容,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必须加强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刘辉,黄务兰,严密.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2(01).

[2]白茹,孔令治,济一农.基于高校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04).

第3篇

关键字: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资源平台;平台搭建;试验效应

一、专业教学资源的现状分析

自创办信息技术专业以来,我校根据当地制造业发展的优势,确立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传统建设专业的办学目标,硬件投资逐年增多。但硬件质量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办学质量的提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软件缺乏的矛盾却逐渐显现,特别是很多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资源明显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图片资源严重短缺。

每个专业所涉及的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很广泛,而专业教材仅能提供不足20%的静态图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专业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图片资源难以随着新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变化。

(二)用文字和静态图片难以反映动态过程。

在信息技术的项目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把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和动作原理向学生讲解,仅凭语言表述和静态图片展示难以突破理论难点,如某些功能电路的原理是在瞬间完成,传统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三)项目实训环境难以再现真实的工作场景。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模拟环境和实际工作场景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校企合作的一道鸿沟。如何让受训的学生不出校门,又能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工作场景是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课题。

(四)项目实训及考核缺少交互性。

传统的项目实训和考核手段由于客观上的交互性差,急需要用一种新的手段来替代。

二、项目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受到现代教学技术的启发,我校提出了构建 “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资源平台”的设想,具体包括以下两大部分:

(一)搭建项目教学资源平台。

项目教学资源库平台是依托互联网环境,方便师生上传和下载资源的交互平台,也是师生和资源库实现对话的窗口,它的功能就像一个能容纳大容量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容器,界面简捷和直观,操作方便,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以方便师生上载和下传。

(二)组建素材资源库。

素材资源库根据项目教学资源特点细分为电子课本、动画视频、动作动画、电路原理图形、实物图片库、交互文本和其它类别。

三、项目教学资源库的特点

(一)数字化的专业教材——电子课本。

将教材通过扫描仪作数字化处理,再经专业软件编辑,使图文产生分离,制作成html格式的电子档文件,师生只要通过互联网登录到教学资源库界面即可方便读取。数字化的电子课本不是传统教学课本的简单复制,更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方便师生教和学,主要特点有:

(1)方便读取和查阅。电子课本的页面和教材页面相统一,但经数字化后所保存的格式不同的文字和图形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时可根据需要只提取其中的文字或图形。大量的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资源形式为教师制作电子教案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2)电子课本的页面间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相互关联,师生查阅和读取时可方便跳越,方便师生阅读和检索,读取功能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工具书所具备的常规功能。

(3)方便素材的提取与再合成。在电子课本中,由于采用图文分离的形式,师生可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要方便地提取其中的任何一幅图片或文本,可为制作教学课件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可重放和慢放的动作片断——动作动画。

在专业课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有些工作过程是在瞬间就产生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静态的图像试图将学生带进活动的时空,对于结构和变化较复杂的过程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化解知识的难度较大,且效率极低,学生难以接受。而通过模拟、慢放和重放等手法可真实再现动作过程的动作动画,可轻易地突破这一难点。我们所开发的FLASH动画素材,通过慢放和重操作,使教学活动轻松自如,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目了然。动画的重放和慢放并不是对动作过程的简单重复和分解,在动画中合理使用交互功能可增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如在电子线路的动画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动画将电路工作的因果关系和动作顺序通过点击动画按扭去分步操作,指导教师根据这种因果关系进行讲解和分析更具逻辑性,使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变得通俗易懂。

(三)自主学习的好帮手——交互训练。

为及时把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平台增设了“课堂学习检测模板”,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对话平台,任何一门学科只要提供所要检测的文本资料,都可利用这个平台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做出及时的检测,平台系统会自动对所测试的结果做出正确的统计和判断,帮助指导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或结构,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真实的场景再现——活动视频。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某些工作环境及场景无法在实验室中去模拟,视频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例如我们将企业中的真实工作场景“搬”到了室内,学生足不出户便能亲身体验到室外大型设备的安装过程,基本解决了在实训室中根本无法模拟的难题,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空间能体验到广阔的真实工作场景。

(五)资源查询与管理的捷径——教学资源平台。

第4篇

关键词:蒙古语授课;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

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当中蒙古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辖区有12个盟市,101个旗县。大部分盟市和旗县几乎都有蒙古语授课的普通高中,这些蒙古语授课高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内蒙古边远地区的农村牧区。随着我国教育部把信息技术纳入普通高中必修课后,这些蒙古语授课高中也逐步开设了这门课程。蒙古语授课高中生总体上对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也很努力上课,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并寻求解决对策将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一、高中信息技术蒙古语授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1.生源的影响

位于祖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地域辽阔,8000里边防线,横跨祖国“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内各盟市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各盟市初中阶段的信息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学生之间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存在差异。这些初中生升到高中后往往会出现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机水平有高有底,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的现象。

2.语言的影响

蒙古语授课高中生比起汉语授课高中生多学一门蒙古语课程,这样导致信息技术课的安排就有缺斤少两的现象,比如,我校蒙古语授课部只在高一年级安排一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蒙古语授课高中生平时都是用蒙古语来交流,而在参考汉语版的材料时,会出现逻辑混乱和语序倒排的问题,或者意思理解错误的问题。因此,在搜集网络素材做作业时有绝大多数学生存在语言障碍问题。

3.信息技术基础差

多数蒙古族学生上高中之前,对计算机的了解太少,虽然有的初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也都是形同虚设,偶尔上一两次课,认为上与不上一样,导致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是可有可无,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也不参与中考。这样心理作用下的学生升到高中后信息技术基础极差。

4.教师和教学方法的因素

有些教师在给蒙古语授课的高中生上信息技术课时,没有依据蒙古族学生的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而是对课本内容照抄照搬,教学计划与教学过程主要是在参考汉语授课的学生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步伐,或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有些教师是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照搬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讲授法等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太适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太好。

5.蒙古语文教材的因素

普通高中蒙古语授课信息技术教材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现用教材中必修部分与汉语授课学生一样外,选修部分只有一个“信息技术应用”蒙古语版本的模块教材,但汉语版的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教材的有些名词术语不准确、与其他刊物著作不统一。尤其是蒙古语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特别短缺。

6.蒙古文数字化、网络化资源短缺的因素

首先蒙古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滞后。近年来,虽然内蒙古的蒙古文软件企业开发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古文软件,如,蒙古文智能整词输入法、蒙古文编码转换工具、蒙汉数字辞典等,为蒙古文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由于不同的蒙文输入法编码标准不统一,录入计算机的蒙古语文字互不兼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蒙古文资源的共享使用。其次,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现有蒙古文数字化资源关注意识薄弱,所以蒙古语数字化教学资源数量特少。这样的条件下,蒙语授课高中只能直接利用汉语资源或翻译汉语资源后使用,很难用蒙古语来网上查找解决信息技术课上遇到的问题。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蒙古语授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怎样才能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蒙古语授课教学效果呢?教育部门、学校、教师需各负其责,共同努力寻求问题解决对策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1.教育部门要尽快实现蒙古语授课小学和初中均衡发展,改变高中生源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和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的现象

要重视蒙古语授课教育的统筹兼顾,促进蒙古语授课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教育投入的资金,大力支持蒙古语信息技术教材开发工作,要改善蒙古语数字化、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滞后的现象,尽早实现名词术语统一正确的、共享的蒙古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库,为蒙古语授课高中生用蒙古语上网查资料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全面提高蒙古语授课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

2.学校层面要改变应试教育依然横行的现象,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制订考试考核制度,让教师以及学生重视,开齐开满信息技术课程

定期对高中信息技术蒙古语授课程专任教师进行培训或参加比赛,经常组织教师之间的信息技术教学评比活动,从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资源搜集等多方面考查蒙古语授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对信息技术相关理论的掌握运用。加大对蒙古语信息技术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明白蒙古语信息技术教育的功能。如,请我区一些蒙古族信息技术专家或先进个人进行讲座或报告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激发广大蒙古语授课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和激情。

3.教师层面要参加过信息技术相关的理论培训或比赛后,一定要将其运用到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

课堂上,采用精讲多练、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针对蒙古语授课高中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存在差异的现象采取因“人”施教、分组教学等授课方法,使每名学生都不掉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应考虑提高学生汉语水平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尽量结合其他学科课程内容以及汉语学习,使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提高对其他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37-02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环境中资源获取的方式。教学资源的多媒体化、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现实。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是教育创新、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的必由之路。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缓解教学资源的供需矛盾,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资源的共享互换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

1.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地域、专业的限制,灵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学习过程从单纯的被动接收转变为师生互动和自主建构,增强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能聚合区域的优质教学资源,还能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理想的支持环境。对于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有着深远影响。

2.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层次不同,区域内校际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学资源占有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使得教学资源成为离散、孤立的信息孤岛,互换共享的范围窄、效益低,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通过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可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教育成本,均匀分配教育资源,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教育公平。

3.促进区域内校际教学资源均衡、协同发展。高职院校发展不同,有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普通高职院校还有民办高职院校,各校教育信息化进展快慢不同,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一些院校的成功经验,促进区域内校际教学资源均衡发展、协同发展。

4.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多样性等特征。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有效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美国是网络教育发展最早国家,不仅建立了丰富的数字文献资源、专门的教育门户网站,还在学校之间共建共享教育资源,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提供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层次课程资源供社会共享。英国在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方面主要采用产业化模式,英国产业大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社会提供学习产品与服务,连接了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与浪费。加拿大致力于以学习对象为核心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EduSource项目由政府、企业、学术专家联合负责建立了加拿大互联互享的教育网络资源库,对所有加拿大公民民开放。澳大利亚由各个洲组建的澳大利亚教育网EDNA覆盖整个国家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享环境;2000年在政府部门引导,地方政府和各级培训部门开发的AFLF环境融合了精品课件源和跨组织的学习对象,使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5年建成了中国教育与科研网,到200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有750所连入了中国教育与科研网。在软件建设方面开发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库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现今区域间、高校间教学资源共享主要是以“教学联合体”、“教学共同体”为组织形态,在课程、专业、师资等主要共享方式上不断完善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与管理机制,重复建设,优质资源匮乏等问题,使得资源共享的水平、程度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三、河北省高职院校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1年9月29日,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育信息化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比较滞后。以河北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共享的现状、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教师需求等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份调查问卷,选取河北省多所高职院进校行调查问卷与深入访谈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高职院校存在教学资源共享实际进展与实施效果因种种原因并不理想,教学资源共享的形式和内容比较简单,教育观念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层次与力度不够,导致共享资源的受益面较窄等问题。因此,本文研究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逐步实现课程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推动高职教育的特色性发展,促进我省教育科学发展,更好地为河北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河北省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案及策略

1.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在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基础上,积极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政府引领教育资源建设方向,鼓励各相关单位与部门共同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上来,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教学资源共享问题触及教育体制和教育体制管理根本问题,在资源配置上存在教育资源占有权问题,在资源共享中要加强校际间合作,加强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承载体,包括技术平台与管理平台。技术平台建设的关键是教学资源共享硬件与软件配置的统一标准,信息检索与数据库标准等;管理平台是制约教学资源共享发展最主要的因素,管理的水平至关重要,包括资源共享观念体系、协调组织、管理方法程序等。

2.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对河北省多所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进行调查及访谈,分析发现问题,目前建设资源不能满足教师需要,教学素材中缺少教学动态交互资源,教学资源库与教材脱节、资源不够利用率低、教师应用水平不高,缺乏培训指导、各学科资源分布不均匀等。因此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应遵循如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结合本院校实际需要、结合用户需要,有针对、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最大限度满足用户进行教学、科研需求,更多关注它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实用性。(2)发展性原则。制定并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发展的标准与规范,研究制定优质教学资源发展政策与规划,避免形式化、简单化,成为摆设不能有效发展利用的状况。(3)合作性原则。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共享原则基础上,各单位共同制定共建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的相关政策,保持单位的利益平衡,并积极履行责任义务。

3.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策略。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河北省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研究策略主要有:(1)高职院校要建立专职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维护的组织机构,专职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负责相关项目的技术支持与技术管理,组织项目开发小组,保障校园网络、环境设施的正常有序运行。(2)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成一批有水平、有特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培养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高素质的教育技术专业团队为资源共享提供优质的保障。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树立资源共享意识,持续建设与维护这些资源,保障优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发挥资源共享的最大效益。(3)通过共享吸引学生互选课程与专业,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提高资源共享效益,加强共享资源管理与评价。在教学资源共享研究中倡导课程共同开发,考试标准化,对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条件等环节形成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给不同校际课程互选创造条件。

建设信息化的职业教育,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河北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广泛开展校际交流合作,依托特色专业,提出合理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案及策略,惠及高职院校师生和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了区域内校际教学资源均衡、协同发展,教学资源共享深化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世美,韩庆兰.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及模式探析[J].南通大学学报,2009,(2).

第6篇

【关键词】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探索与研究

随着大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都面临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瓶颈是生均教学资源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农业高校更是普遍存在无法培养更多质量高、专业技术扎实的农业创新人才也是因为教学资源问题。高校教育技术是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关心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研究是极其迫切的任务。而高校科研成果,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研成果是高校校教师根据学科或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系统研究而形成的新观点或新结论, 这种研究是结合学科或专业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创新性研究,曾芳芳认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缓解和解决课程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需要、是提高师资质量的需要、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实现教学创新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为了提高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水平,适合农业发展需要,激发更多大学生、研究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同时积极投身国家农业的建设中,而农业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是农业高校和教育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效地编入教材,转化为教师的知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中受益,这不仅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而且还增加了教学资源的数量,提高学生就业率。但是在转化的过程中还是有相当多的问题存在,我们要通过探索和研究解决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把教学资源的可行性及创新性。

一、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就目前课题、论文和成果数量仍然是高校科研成果实力的评价与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导致科研导向出现偏差。因此很多高校的科研人员与教师还没有认识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而是更注重个人发展,只满足于撰写论文,职称晋级、找项目、选课题,做科研等,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一方面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更多的是靠讲台及简单或低质量的实验等,缺乏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资源,另一方面,只重视科研成果的获得及评奖等,为评职称或获得科研项目就是最大愿望, 至于科研成果能不能得到应用与转化,是否转化为教学资源则很少关心考虑,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

在农业高校科研成果的活动中,农业高校的专业教师及相关科研人员一般重视项目新颖性与学术水平,导致科研人员思想上的偏差,大学生的参与度很低。因科研人员与教师比较“重论文与成果,轻实用与效益”的科研立项的新颖性的现象 ,而学生的教学资源非常缺乏,导致农业高校培养人才面临的教学资源不足,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降,无法应对社会需求,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问题正困扰着许多农业高校。

二、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可行性

农业高校科研成果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表现的基本特点为教学型,适用性和学术性。所有的高校科研成果都是需要科研人员和教师对专业相结合而发展成系统研究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它的新知识学术价值分为不同的层次,农业高校科研成果价值主要表现在人才专业的培养上和实际生产上,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科研成果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现在的高校一直在强调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的教师应把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自己的毕生追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都有一种荣誉感,都希望自己所研究的科研成果得认可,也希望自己的成就能转化为教学资源。然而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对转化起到关键性的影响。我国农业高校这块的教学资源严重的缺乏,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质量的降低,造成现今专业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难以在社会生存,这对农业大国的中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一个学校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教学相互结合而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

三、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对策建议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一项产业,农业高校是我国重点培养的教育主体,在贯彻实施农业教学的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了师资质量的,也是教学资源的核心内容,高校教师的职责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做好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只有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带到科教与实践中,对教学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进而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高校已不仅仅是教学的场所,而且根据不断演进和扩充,发展为集教学与科研,全面开展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性工作。

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进教堂,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一个涉及较广的系统性工作,要有效而全面的促进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先于学校教师中达成共识,在提高对转化基础上要有个认识,一是转变思想观念,从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着眼,去完善农业技术的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二是转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三是与科研人员长期对农业研究工作的条件,通过他们完成研究规划的任务同时,其中一部分工作有学生设计并运作,让学生再现一个研究规划的过程,最后经过教师的点评与讲解,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这样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不断更新,也让科研成果第一时间进课堂的教学。

通过组织各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各种实践,运用多种形式及方法促进成果在教学资源方面的真正转化。

四、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创新

农业高校科研成果是研究人员、教师根据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而产生的结论或观点,有一定的针对性,然而它是结合了专业或学科的情况实行创新的研究,所以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对于学科专业形成其特色,提高专业的竞争力,利于学生学习到广泛的知识。学校安排有关教师撰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案例汇编》,实现教学的创新。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过程里,教师不仅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创新研究传授给学生,改善了知识层次的结构,扩大了知识面,也不会造成教学资源短缺,人才培养的流失,也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创新,探索,拓宽思维和知识面,丰富教学资源,利于创新农业人才的培养。

农业高校应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一个实质性的政策,开发专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机构,积极创新,不仅引导教师的积极性,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与自身的教学相结合,推动学生的创新,让学生的资源广泛,专业人才培养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带动教师的自觉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习惯。

五、结语

目前很多农业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工作没有采取激励机制,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专业人士研究,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于没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相同地,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其科研工作也很显然要好于教学质量差的教师。一般教学质量高的教师的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互促进的关系,相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成果有着显著的相关联。所以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提升专业水平与学科,从而培养了专业人才的质量提升。所以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必须解决。第一,高校教师注重教学,注重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第二,教师对科研成果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第三,教学资源短缺,应与科研机构及科研团队相结合,相互促进。创新教学资源;第四,要摆脱传统的思路,只有创新思路,这样学生不会跟不上时代脚步,也不会造成社会的人才缺失;第五,农业高校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曾芳芳,朱朝枝,张雪玉.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J].理论观察,2012年第5期.

[2] 高明伦.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23(2).

[3] 梁忠怀,魏林.试论制约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2(4).

第7篇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资源是体育教学的“能源”保障,是实施一切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包涵人力、财力、物力,软件与硬件,校内与校外,师生与家长等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各种财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资源多寡不一,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为了改变当前之不良状况,本文对体育教学资源整合所包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究.

所谓体育教学资源就是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信息、技术等来源和保障,它包含人力、物力、财力等校内外的能服务于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各种“财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资源多寡不一,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为了改变当前之不良状况,笔者对体育教学资源整合所包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究。

1.人力资源。从广义上讲,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我们这里所讲的人力资源是狭义的,是指能够促进和推动体育教学工作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人们的总和。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 1各级领导。特别是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与否,情感如何,对学校体育工作影响很大。因此,国家、市级教育部门在出台有关法规、条例的同时,对基层教育部门、学校还要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估,更新领导观念,提高认识,让有关领导从心里对学校体育工作予以重视。同时,我们体育工作者,也要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力求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1. 2学校教师。这里不仅仅指体育教师,同时还包括其他学科教师和员工。他们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敬业精神、文化修养和合作态度,决定着全面育人这出“戏”是否精彩。

1. 3在校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具体实践者,也是教育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

1. 4学生家长。学校虽然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它毕竟是有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言行的潜移默化,对孩子学习的支持与帮助等,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实践告诉我们,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和沟通交流,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 5其他人士。包括教研人员的指导;他校教师的献课、支教;企业老板的赞助等等。

2.物力资源。物力资源,简而言之就是资源中的有形硬件。我们这里所说的物力资源是指对体育教育教学有影响的各种硬件设施,它是保证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等等。按其“地域”和“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

2. 1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包括学校里的各种运动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校外资源包括其他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社区体育场馆及设施等等。

2. 2配送资源和自购资源。配送资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分配的各种教学器材、设施,以及其他单位、社团组织和个人热心支助、赠送的教学器材与设施等:自购资源是指学校为了保证教学所需而购置的各种体育器材及添置的有关设施。

2. 3集体资源和个体资源。所谓集体资源,是指学校、班级、团队等开发、购置的物质财富。如:体育设施、器材、校本教材等;个体资源是指教师、学生等自己(个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如:自己购买所喜爱的运动器材、购置或编写适用的教学资料等等。

2. 4自制教学资源:它包括教师自制教具,以及改造利用废、旧器材和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制教具、扩充和平整场地等等。

3.财力资源。财力,就是经济力量(多指资金)。我们把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全部资金,称为财力资源,它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财力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 1划拨经费。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区(县)有关部门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人数等标准每年下拨一定的体育专项经费。此经费虽少,但能定额、定期下拨,较有保障。当然,由于这个标准是在二十年前制定的,物价己涨数倍,仅靠这点经费是难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

3. 2学校投入。指除了国家下拨的体育经费外,学校从自由资金中列支的体育经费。目前,全国实施义务教育,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学经费十分短缺,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将会力不从心。

3. 3争取资金。为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学校向上级部门、对口支援单位等争取体育专项经费是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物力匾乏的重要渠道。据悉,我区部分学校扩建场地、购置的大件体育器材都是通过此途径解决的。当然,像比邻单位、社会团体和热心人士等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多形式地寻求他们的资助。如:他们开展各项活动时,学校给予人员、技术、场地、器材等全方位的支持,动之以情,让他们感到学校是他们的朋友,争取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资助。

3. 4学生自筹。学校(年级组等)通过成立某种组织(协会、俱乐部)等,学生自愿出资购买器材、添置设置,参加组织活动。

4.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对学校体育教学有一定影响、帮助和推动作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包涵软件(意识)和硬件(物质)两个方面内容:

4. 1软件(意识)方面。主要包括:国家、地方的政策法规。国家、地方的政策法规既包括教育政策、法规,也包括专门的体育政策、法规。如:体育课成绩计入初中升学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上级有关教育和体育方面的文件、指示等: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运动会、单项赛事、体育活动等;体育规则、技术标准和健康指标等。体育健康知识。它既包括体育技术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包括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趣文轶事。如:中外著名运动员成长经历、先进事迹等等。

4. 2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场地、设施;社区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场(馆),少年宫的体育场地、设施等,一切能为学校所用的社会资源。

第8篇

一、民办高职院校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意义

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一个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制作精美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对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引入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建设和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借助资源库开展教学改革,如翻转课堂、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等,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同时利用数据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在建设过程中,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资源的制作水平,而且能使教师一直保持工作热情,不断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库实现随时随地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同时平台中微课、速课、虚拟仿真、企业案例等各种教学资源生动有趣,易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碎片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师生互动模块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无时间、无地点限制的平台,有利于及时解决学生疑问,实现师生畅通无阻的交流与协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丰富高职内涵建设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注重“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倡“校企合作”[1],资源库建设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民办高职院校因在专业、生源、区域特点、建设特色等方面的不同,根据自身需求,因地制宜,建立可适性强、有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四)有利于规范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根据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定位是“能学、辅教”,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统一文本、动画、音频、视频、图片、仿真等各类素材的建设标准,能达到资源有效共享共用,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教学资源重复建设,适应高效教学不断变化的新需求。

二、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现状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是当前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一个教学改革项目,民办院校正积极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资金主要依靠学费,来自于政府的补助相比公办而言太少,而大部分优质的教学资源被分派到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甚至在一些公办院校中出现优质教育资源过剩的情况。

(二)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师资队伍稳定性较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人员不足,日常教学工作繁重,二是教师有限的知识水平决定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质量和深度,大部分教师非计算机专业出身,对各种资源制作工具不熟悉,不利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完善和健全。

(三)资源建设持续性不强。资源库建设流程包括顶层设计、素材整理、前期制作、后期编辑、测试、、管理和更新等[3],因此要保障资源建设的持续性,需要组建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但在民办高校,由于资金、技术等限制,资源库的管理手段滞后于资源库内容的?U充,导致资源维护和持续建设较慢。

(四)资源质量不高。由于资金与技术限制,绝大多数素材资源由专业老师制作整理,资源呈现的方式单一,文本类较多,虚拟仿真、动画、微课等形式的资源较少,有的素材教学性弱,故提高资源精制作、精加工,加强资源上传前的管理和审核,增强资源的教育性和教学适用性。

(五)资源库功能有待提高。部分资源库功能单一,功能实现性较差,如检索功能、题库在线测试功能、师生互动交流功能等。因此,提高资源库功能,有利于切实保障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利用。

第9篇

一、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在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用适当的课堂用语,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都采用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词汇和语法的讲解,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应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尽量减少中文的使用,通过适当的课堂用语的使用为学生营造适当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水平,使用的课堂用语应以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为原则。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陈旧

尽管新课改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但很多高中学校对于英语的教学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陈旧,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且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师只注重单词、句型和语法的讲解,将重点的教学内容陈列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记录笔记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降低了教学效率。

2. 对于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

很多高中学校对于英语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英语教学方面的教学资源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使得高中英语的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影响了英语的教学效率。教学资源的不足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只有教材,只能通过黑板的板书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难以真正的理解,只能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1】同时,仅限于教材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英语的文化背景进行学习,才能实现对英语的掌握和应用。由于教学资源的短缺,英语的教学无法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符。

3. 英语方面的师资力量短缺

英语教师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英语教师的素质不高会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很多高中学校聘用的英语教师是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且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难免出现教学不流利的情况,对课堂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教师的不标准的口语或是错误的教学方法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很多英语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新课改对英语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不能将新课改的内涵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中。

三、新课改背景下加强高中英语课堂效率的策略

1. 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中的英语教学应建立在对新课改的内涵和要求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创新和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积极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英语文化的讲解,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教学,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通过不断的对话练习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2. 加强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

高中学校为加强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必须加强对新课改下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视,加大对英语方面教学资源的的投入力度。为满足新课改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应完善学校的相关资源。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如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英语的歌曲或电影片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加强教师的培训

高中学校在聘用英语教师时,应制定严格的用人标准,以提高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确定聘用的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加强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教师的任教资格进行严格的考查,以保证上岗的教师都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3】此外,还应加强对在岗教师的培训,通过定期对在岗教师的培训,使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建设一支优秀的英语教学师资队伍,以保证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应加强高中学校之间的联系,通过英语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有助于学校之间实现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高中学校的共同发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