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6 15:52: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物流信息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 要 物流信息化在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连锁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物流信息化的内涵入手,以重庆本土的连锁企业――乡村基为例,阐述了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同时论述了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发展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物流信息化 必要性 策略
一、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或全部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①。具有辅助市场交易、业务控制、工作协调等功能。
二、连锁企业构建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以乡村基为例
重庆乡村基快餐连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采用直营连锁形式、集中式生产、标准化产品、中央配送等方式,来持续保证所提品和服务的质量。到2010年5月,乡村基现已发展成为在重庆地区拥有直营连锁餐厅56家、全国范围98家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并于2010年9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乡村基连锁经营模式的成功,除了店面选址、商品价格、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因素外,还包括对物流配送系统与信息系统建设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包括乡村基在内的连锁企业物流具有商品种类繁多、订单频繁、多配送地点等特征,而这些都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支撑,因此,构建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是十分必要。
(一)物流信息化是连锁企业不断壮大的内在动力
连锁企业如重庆乡村基快餐连锁店,若要得到不断地发展壮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让顾客满意。而顾客的数量众多,喜好又各有不同,如何使“众口不再难调”?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化系统将顾客意见及时地反应给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再由服务中心安排最合理的物流服务,快速、准确处理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是留住客户的有效办法之一。
(二)物流信息化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资连锁企业进入我国零售市场,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肯德基等,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国内的连锁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考虑产品特色外,还应该利用物流信息化,在商业配送环节普遍采用机械化、自动化配合信息系统的整合作业模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及准确性,同时,物流信息化还可以减少在物流方面的一些不必要的步骤,节约人员成本。
三、发展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诚然,物流信息化对连锁企业的发展有诸多益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例如:物流信息化意识不强、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处理体系不健全等,使得物流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稳步发展适合中国连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物流信息化能否在中国连锁企业内部顺利应用实施,最首要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者是否真正意识到了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了解、掌握物流信息化的运作原理,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物流信息化,从活学活用到为我所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其次,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
人才始终是经济发展、企业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除了在思想上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还应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尤其是既懂管理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全面通晓财务、营销、人力资源、企业经营管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人才是成功建设企业信息化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具体可以考虑“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请到企业内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或者将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送到其他相关机构进行考察学习,将先进的经验技术带回本企业。
再次,改进现有的物流信息技术。
虽然我国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相对迟缓,但是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商品信息识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成本低、识别效率高等优点,已日渐成为物流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但是,另一方面,条形码技术也具有承载信息内容相对较少、标签容易污损脱落等不足。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在暂时还没有条件采用更高级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从现有的信息技术入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改进条形码技术,来提高其物流运作效率及服务水平。
最后,加快连锁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联合各连锁企业,在其供应链中推广标准化的物流信息,可以物流信息更加快速、准确地在各个企业之间传递。具体包括:合同、单据、计量单位、统计指标以及采购、运输、储存、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
注释:
①戚莉莉.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
参考文献:
[1]周旭东.浅析我国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国市场•现代商业.2006.
[2]陈中浩.重庆乡村基市场成功之道.商场现代化.2007(4):60.
[3]李莉.通过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连锁企业的竞争力.集团经济研究.2007(5).
[4]朱鼎勋,沐林英,张丽辉.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研究.物流科技.2008(5).
关键字: 物流信息化 信息化现代物流
中图分类号:U65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在信息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信息化成为企业的发展命脉和核心竞争力。虽然我国钢铁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其物流业务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网络经济正日益渗透到现代的经济活动中,因此,我国钢铁行业的物流发展仍然面临信息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2、我国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虽然我国钢铁企业现有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己经解决了物流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企业全面实施物流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初步调研发现,目前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日益复杂多变的物流管理要求普遍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绝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加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我国很多钢铁冶金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公司网站多是用于企业宣传、信息服务、内部通讯,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低,大部分企业都是利用网络技术解决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企业最重视的是将财务核算深入到各业务环节中去,小部分基础较好的企业对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有一定需求,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优化方案等。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需求市场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比较快。至于利用信息系统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传输、反馈,从供应链的高度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还比较少见。
2.2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系统极为罕见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征集的物流与采购信息化案例中,8O%的企业都有新型管理信息系统或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等。这些软件可以有效杜绝“信息贪污”,可以使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更灵敏,使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提高运行效率,尤其是采用科学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和效益分摊至各物流环节,通过系统分析,为改善物流流程提供施策数据,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和总体物流效益逐步趋向最优化。l5%到2O%的企业物流信息化以流程改造为主,具有较强的操作优化功能。突出表现在集中采购、集中库存、优化运输管理等环节。一般来说物流改造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的变革,难度比较大,所以经常是一个个环节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如河钢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经过设立专门流程改造,确定了部分资源集中采购新模式,成立集团采购公司,经过实践运行,这套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武钢开发的整体仓储电子管理项目,则是根据优化理论, 建立一套数学模型, 可以在仓储集中管理等多项约束下进行仓储方案的优化,确保每天的运行都在高效率、低成本的状态。
在国外物流企业中普遍采用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在国内的物流企业中可谓少之又少。严格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收集的案例中不超过5%。但是供应链管理思想正在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种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去, 比如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来协同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使整个供应链都能受益。衡水板业有限公司物流管理系统就是供应链建立的一个例子,钢铁流通的链条涉及原料(生产者)、管理机构(调运)、银行(信贷)、财政部门(补贴)等环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物流管理系统,还是以产供销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值得关注这样一些特点:现在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多半是ERP 的某种延伸,说明制造业的物流外包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发展很快,国内主流的观点仍然认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是ERP。连锁分销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则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支柱。
2.3 各销售网点与物流部门之间没有进行信息共享与集成
集团公司各销售网点不能将销售、成品库存信息快速准确地反馈给各物流部门,也无法实时查询集团总部的库存情况,而物流部门对销售点的库存情况也不得而知,妨碍了物资调运,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
2.4 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统一规划
目前,大多企业没有从整体上对物流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规划,物流各部门只负责本部门物流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工作,没有考虑与其它部门信息系统的集成,更没有考虑今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公司规模的壮大,物流管理系统如何与公司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如财务系统、生产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进行集成,如何满足公司将来物流管理的远程控制需要。
3、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目前,有关现代物流发展中信息化问题的讨论已经很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广为接受。但是中国现阶段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下面就如何有效地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出个人看法:
3.1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设信息系统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对于信息的依赖可能是其他行业难以相比的,而信息技术毫无疑问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信息技术只有在存在需求的时候才有可能起到推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在进行信息化的全过程中,应注意人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态度,这就要求物流提供者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跟客户的需求要保持同步增长。要真正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就必须紧紧抓住需求这根主线,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却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3.2 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实效性
在企业信息化实践的层面上,我们的设计目标和实施方案需要客观、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是通过无数个个体企业的核心业务的发展壮大实现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实效性。因此,对于目前流行的ERP、CRM (客户关系管理)、SCM (供应链管理)、BPR(业务流程重组)等技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应该客观准确地寻找自己的定位,不可盲从。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的企业ERP改造,实施难度大,风险高。目前,中国的软件行业普遍缺乏传统行业业务操作和实际管理经验,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既难全面、准确地把握国外的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的精髓,也难深刻地了解中国物流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所以早期实施ERP管理改造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步子迈得越大, 改造的范围越广,教训通常也越深刻。对于广大的中、小规模的物流企业,由于ERP管理与现有业务流程的严重脱节,相关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困难重重。
3.3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强物流信息监控
现代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最重要的应用,应该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射频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分布在约2万公里高空的多颗卫星对地面目标的状况进行精确测定以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主要用于船舶和飞机导航、对地面目标的精确定时和精密定位、地面及空中交通管制、空间与地面灾害监测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陆地救援,运用内河及远洋船队最佳航程和安全航线的测定、航向的实时调度、监测及水上救援,用于空中交通管理、精密进场着陆、航路导航和监视。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GIS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人)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主要是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C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射频技术(RF)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和有智能等。我国铁路系统使用RF记录货车车厢编号的试点已运行了一段时间。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射频技术,能够对物流实体在时空上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和进行单证的图像及数据传输,从而更快和更广泛地提高物流的功能。
3.4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信息化管理队伍
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需要一批具有全新的现代物流理念、现代物流系统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技能的人才,他们不仅应具有“顾客导向”观念和服务意识,精通物流管理,还应该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他们的角色应该是多元化的:优秀的管理人员、合格的网络维护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等。
4、钢铁物流企业信息化价值
信息化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对于钢铁物流企业而言,信息化的主要意义在于:
(1)规范内部管理,固化运作流程,实现对经营流程各环节的优化和控制,提高企业管控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2搭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钢材采购、销售、仓储、配送、技术开发、质量、计量检斤、加工的集成管理和数据共享,帮助企业科学制定销售、采购、加工和配送计划,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能观性和能控性。。
(3)财务数据从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资金周转效率。
(4)建立科学、实时、准确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统计分析体系,满足经营分析、绩效考核和管理决策需要
(5)实现全过程的客户关系管理,密切顾客联系,科学进行顾客需求和行为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6)实现与供应商流程、数据集成,密切供应商联系,及时掌握资金和订货动态。
(7)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销售、竞价、状态查询、资金结算。
(8)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现数据,支持管理决策。
5 结束语
传统物流只有融合信息技术才能称之为现代物流,钢铁企业物流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降低成本,实现快速反应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实现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过程的安全;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商业机会的增加、资金周转迅速和服务能力提升;有利于实现物流产业经营运作的规范、行业环境诚信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体流通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供和产业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刘万强,王 博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研究,北京:电子物流,2006(29)49-50
[2]戴定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DB/OL].(2005-O2-16)
[3]陈章跃,阔师鹏,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7-22.
[4]严新平,朱汉民,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25-28.
[5]吴青,基于条码技术的信息流、实物流的同步融合架构[J].物流技术,2002(5):15―18.
[关键词] 连锁 物流 信息化
一、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二、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连锁经营是现代零售业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近年来零售连锁化进程比较快,尤其是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和便利店。
1.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的特点
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既有一般零售物流的特点,同时又符合连锁经营的原则,呈现出如下特点 :
(1)变价快,即商品的进货价格变动快:通常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的快速消费品的价格随着市场供需会有较快的变化,同时生产商或零售商的促销频繁也经常引起变价。
(2)订单频繁:连锁零售企业店铺多,订单频率高,同时有时间要求。其中有些小型的连锁零售企业,如: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
(3)拆零:供应商大包装供货,物流中心需要按照各连锁店的 订货要求进行拆零、分拣。
(4)退货:物流中心还需要处理诸如赠品、退货(正品、残次品)等问题,物流工作量大。
(5)更换:商品新增汰换的频率也很高――增新品,汰换滞销品。
(6)保质期:连锁零售企业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且每种商品通常都有不同的保质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保质管理。
简言之,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呈现了商品的多品种、小批量化、高配送频率、多配送点、快速配送要求,这些都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支撑。
2.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内在需要。
(1)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由于连锁零售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卖场多且分布广,各卖场的销售状况不同,要保证各个卖场能得到全面、及时的商品供应,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使卖场的情况能快速、准确的反馈到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中心或者仓库,及时反应。
(2)降低成本的需要。目前,连锁零售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在商品的种类方面差异较小,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然在价格和服务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利用物流信息化,使物流信息进行准确、及时的传递,使作业效率和速度大大提高,同时作业准确性也得到很大提高;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并行作业,减少人力投入;同时,物流信息化可以减少在物流方面的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减少费用,降低成本。
(3)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需要。“顾客是上帝”,连锁零售企业的服务是以顾客为中心的。连锁零售企业成功经营的一个关键是让顾客满意。顾客需要的处理的速度是顾客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物流信息化建设能使顾客的需要及时反馈给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安排最合适的物流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以此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
三、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转变物流信息化建设理念。转变传统物流管理理念,主要指充分认识信息化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用自己所需,并自主创新
2.合理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包括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连锁零售企业应因地制宜的利用信息技术及其他交叉学科技术提升其综合管理水平。
3.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要解决整个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公共信息平台是向各类用户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的开放式的网络信息系统,如物流信息的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互。这些信息化需求不可能由某一企业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外部的服务供应商或政府部门负责满足。这一层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连锁零售企业要更新旧观念,开放必要的信息,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及通讯技术等将各个企业收集到的信息公布在公物流共信息平台上,实现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内以及连锁零售企业之间的高度共享。
4.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在连锁零售企业的供应链中推广标准化的物流信息,使其在供应链中能最大程度的快速化、准确的传递,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就要求各连锁零售企业联合起来,使用标准的物流信息化信息,具体包括: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基础模块等方面的标准化;合同、单据、标签、管理报告的标准化;业务统计指标、关键绩效衡量指标的标准化;客户开发、供应商选择、成本结算等业务流程规范化;采购、运输、储存、终端销售等操作流程与作业行为规范化等。
5.加强物流信息相关人才的培养。要解决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主要的办法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在培养中,一要加强物流企业与各高校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二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以便形成一支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三要重视所有员工的基础培训、业务培训和观念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通过这三种方式,可以为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快速、持续的提供所需人才,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速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物流信息化管理体系设计
一、引言
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是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的管理系统。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形成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供需对应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解决以最小的成本,提供快速、及时、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问题,是现代物流信息化管理的研究课题。基于因特网的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为企业的商务活动提供了快速、高效、成本低廉的商务沟通手段,在全国特别是全球业务中,优势将更加明显。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1.信息的可得性
物流信息系统所存储的信息,必须具有容易而且可持续的可得性。例如订货和存货的信息。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信息的存入,物流信息系统必须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将以书面为基础的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保证第一时间提供最新的信息;二是信息系统应能够向信息需求者提供简易、快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不受时空的限制。信息的可得性能够 减少企业作业上和制订计划上的不确定性,减少损失和浪费。
2.信息的精确性
物流信息必须精确地反映企业当前的状况和定期活动,以衡量顾客订货和存货水平。信息精确性的含义既包含了信息本身由书面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时的准确性,同时又包含了信息系统上所显示的存理论探讨量信息与实际存货的一致性。通常要达到平稳的物流作业要求,企业实际的存货与物流信息、系统提供的存货其吻合度必须达到以上,信息越是准确、企业不确定性运作情况就越少,缓冲存货或安全存货的需求量也越少,甚至根本就不需要。
3.信息的及时性
物流信息必须及时地提供快速的管理信息反馈,及时要求一种活动的发生与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的可见时间耽搁应尽可能小。信息系统必须及时地更新系统内的信息,信息更新的时间间隔越长,信息系统所报告的信息与实际情形的偏差就越大,对物流过程和其他活动过程的危害也就越大。
4.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物流信息系统必须以处理异常情况为基础,依托系统来突出问题和机会。管理者通过信息系统能够集中精力关注最重要的情况,包括存量的居高不下或严重不足,促使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决策。
5.信息系统的灵活性
物流信息系统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以满足用户和顾客的需求。因为顾客的广泛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提供能迎合特定顾客需要的数据。
6.系统界面的易操作性
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是友善和易于操作的,这一方面是为了使管理者便于使用操作,同时也可提升工作效率。适当的系统界面要求提供的物流信息要有正确的结构和顺序,能有效地向决策者提供所有相关的信息,避免管理者通过复杂的操作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1.手段信息化
企业物流管理依靠Internet(信息中心),可以进行迅速的决策、指挥、信息反馈,为管理层实现统一指挥,对企业内物流的各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提供基础。基于此,建立企业信息中心,通过企业内部网(信息中心)支持物流管理平台,可以使管理层高效地、直接地渗透到物流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包括购买先进的网络资源、终端设备以及管理、分析软件;引进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对企业原有的渠道、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设计。
2.管理职能化
职能化是指根据物流职能的划分建立企业物流的管理平台,进而通过各项职能的发挥实现对物流过程和行为的管理。职能化的组织设计充分考虑到对物流要素软件与硬件的协调和有效控制,实现专业化的经济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管理体系设计并不排斥管理平台的开放性,符合企业市场竞争,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需要。构建职能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从物流方面为企业利润的增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资源共享化
资源共享化模式打破单个企业物流合理化的局限,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整合,实行与其他企业联合,实现进一步的资源共享。这种联合,可以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与本企业业务范围相关的物流中心,可以以契约为基础,增强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对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的共同使用。共同化符合企业进行资产经营和规模扩张的要求,将企业自身富余的资本,物流设备充分利用,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又能整合社会资源为企业服务。
4.物流大量化
所谓大量化指增大一次物流量。采用大量化模式因实现物流合理化能节约费用成本,这对于确定采购、销售物流合理化批量具有物别重要的意义。对于生产上来说,由于顾客需求的多样化,相应产品品种也必须多样化;而为了节约物流成本,需尽可能地使发货量增大。对于需求方来说,为了降低风险,则减少每次订货量,提高进货速度。通过大量化这一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供需双方存在的矛盾,达到了物流效益与效率的统一。
5.整体效率最优化
销售物流信息化管理是以系统整体最优为目的,是通过对整个销售物流过程的最优化,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销售物流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是订单驱动的数字化运作方式,要求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服装设计与生产、作业控制、成本管理等进行有效的集成,通过销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内部数据库的无缝连接实现各种业务的协同、控制与管理。
四、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途径
1.Internet
Internet又称为国际互联网,是一种集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网络系统。今天的Internet己经发展成为具有各种信息资源、贯通整个世界、连接千家万户、充满巨大市场潜力和商机的商业网。以前由于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的外部信息源比较有限的企业的产品信息只能通过广告和一些促销活动传播给潜在的顾客。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自觉有效地利用了国际互联网资源,直接面对顾客。
2.Intranet
Intranet又称企业内部网,它是在Internet基础上,将企业内部的各个分支机构和管理部门连接起来,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的电子网络。企业内部网的划分依据并不是地域,而是企业范围,即如果企业有设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都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实现信息的共享。在企业内部网络,企业的机密信息受到防火墙等安全技术的保护,只有企业内部人员才能访问机密信息,供应商和客户等外部人员只在许可条件下才能进入企业内部网。
3.EDI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指通过电子通讯的方式,将企业与企业之间往来的商业文件,以标准的电子数据格式彼此进行交换传输,以降低整个运营体系的数据流通时间和消除空间障碍。
以上三种方式,从物流信息网络化的交易对象上讲,分为三个层次:①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如通过Internet进行的网络购物等。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如企业通过EDI交换数据,实现整个交易。③企业内部的交易,如在企业内部通过Intranet交流信息和共享资源。
五、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的整合与重组
以企业销售物流业务流程再造为例,说明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的整合重组的内容与思路。
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业务整合重组的内容包括组织重构、业务流程重组和管理职能的重新划分等方面。大多数企业现有的销售管理系统是一种面向终端零售户的多级层次结构。销售公司是总公司的一个管理机构,区销售分公司是按地区划分的有相对独立经营权的会计核算主体。销售以分公司为实体,实行全面的经营管理。现有的企业销售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不足:①销售和配送都由区销售分公司统一管理,各分公司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为实现分公司的利润最大化,有可能将自己的货降价销售到别的区域,造成分公司之间相互低价冲货,给总公司造成市场机会损失。②多层次结构的销售管理系统使信息滞后。虽然公司可以用计算机管理,但仅仅是手工管理模式的仿真,销售网点的数据不能共享,是通过逐层汇总上传,不能及时反应市场的变化,不利于总公司领导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信息。③从总公司整体来看,现有的销售配送系统的配送效率不高,配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服务水平。④总公司的利润中心分散,容易造成总公司的利润流失。重组后的销售配送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重组后销售系统的业务流程
重组后的销售体系从组织结构方面取消了区销售分公司的独立核算主体资格,使企业的利润中心上移,保证了企业的利润稳定、不流失。将各分公司的仓库以及运输送货部统一由物流公司管理,减少了管理层次。从业务流程方面,将商流、资金流与物流分离,分别由销售公司财务部和物流公司分别运作,这样可以根治由于经营管理体制不顺给总公司造成的利润流失和市场机会损失。打破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行政区划的限制,有利于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整体优化,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六、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计
支持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要为总公司内各个MIS留有接口,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与销售公司MIS的信息集成与共享,以及销售配送作业的协同与管理。物流MIS与销售公司MIS可以通过共享集中式数据库与分布自治系统相结合的方案完成对业务流程重构后的相互协同又相对独立的业务管理与运作。物流公司也要实现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以及供应链节点的管理功能,要求物流MIS与物流公司电子商务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使企业MIS与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物理上保持相对独立,但业务上保持紧密的一致。因此,支持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的信息系统总体设计要考虑企业MIS和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整合。
1.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与集成性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而且是一个能够通过互联网与其他相关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和无缝连接的开放信息系统。开放性要求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数据库结构、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要采用标准化、模块化技术,要满足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连和系统扩展的需要。
2.管理体系的人性化与智能化
物流管理是以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要考虑人性化与智能化的特征,要实现顾客服务的快速准确反映。主要体现在订单管理的接单方式、界面,客户关系管理中顾客投诉处理、货物运输跟踪的查询,客户库存决策、物流成本控制等子系统的设计中。
3.管理体系的柔性化与可重构性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要满足企业的组织变动,业务重组和新业务开拓的需要,进行规模扩张,产生规模效应。可重构性要求软件系统设计时采用先进的软件体系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根据市场和管理的需要装配成柔性结构的应用系统。
4.管理体系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敏捷供应 物流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74-0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顾客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导致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经营上的挑战。交货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服务质量的竞争,使企业必须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物流管理被当作企业运营的重要方面。
当前,国内一些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还存在认识和操作上的偏差,比如对于物流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看到先进的物流管理对企业革新生产流程的重大意义;多数企业没有对物流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的管理,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进物流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支撑。企业通过提升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增强应变和决策能力,大幅降低物流费用,并最终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该文将以敏捷供应为基础,分析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的途径。
1 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信息流
在物流过程中,随着物流活动的开展会产生大量的动态数据,包括物流的输入和输出、流向和流量、库存数量、物流费用等,这些数据持续进行的传输和反馈就构成了物流信息流。在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恰当的运输方式、库存数量、运输路线等,都需要掌握详尽准确的物流信息。
1.1 企业物流信息的特点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中,物流信息具有重要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物流信息与商品、资金一样,对于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物流信息具有的特点主要有:
(1)系统性。系统性指的是反应物流活动内容的信息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形成系统、有序的信息。
(2)动态性。动态性指的是企业内部物流活动中,多品种小批量、多频度小数量配送信息,使物流作业非常频繁,也要求系统能够动态处理相关物流信息。
(3)共享性。共享性指的是物流信息拥有者在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时,并没有失去信息的享有,而信息的接受者又能够共享这一信息。这一特性能够提升物流信息的使用效率。
物流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等活动,能够为决策提供依据,为物流活动起到支持和保障作用。
1.2 企业物流信息的作用
具体地,物流信息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主要是:
(1)沟通联系。物流信息能够建立起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细致、准确的信息能够降低物流管理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2)协调配合。物流信息的快速、及时、准确分享,能够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平衡,提升各环节活动的协调性,促进企业各流程的相互配合。
(3)管理控制。准确、全面、及时的物流信息,能够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将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和控制。
(4)辅助决策。物流信息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物流活动中的决策既是一个对信息的深度加工过程,也有助于管理者进行物流管理方案的必选。企业管理者通过对物流信息的删选、评估,确定符合企业利益的市场策略、物流管理策略。
(5)价值增值。企业物流活动中产生的物流信息本身具有很大的价值,而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物流信息也能够不断实现增值。
2 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所在省市的一些企业进行了调研,可以看出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2.1 现代物流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企业对物流的认识局限于传统的库存、仓储和运输、卸载等方面,企业的物流活动分散于各个不同部门,缺少对物流活动的统一、集中管理,缺乏对物流体系的规划和运作,企业管理层对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缺少供应链管理角度的思考、规划和实际操作。
2.2 信息化程度较低
在部分企业运营过程中,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主要应用在日常事务处理和办公自动化方面。不少企业没有对信息资源做出系统规划,也缺少可核查的信息标准,使得企业经营各环节所产生的各种信息不能够快速传递、共享并用以支撑决策。采购、销售和生产、库存、运输等方面相互独立,难以实现信息集成,信息的质量较低,实质上形成了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障碍。
2.3 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物流管理不够顺畅,造成时间和空间的极大浪费,物料搬运、流动路径混乱,产品供货周期长,废料回收不利,对企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也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拖累企业发展速度。在对物流的管理上,缺少先进的物流管理设备和技术,对EDI、POS、GPD、扫描等技术缺乏了解,更谈不上配送自动化和网络化了。
2.4 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控制缺少清晰的认识。多数企业更重视外部的各种显性成本,比如运输费用、仓储和装卸费用等,但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损耗缺少重视,特别是在间接材料费、存货机会成本、信息维护成本等方面。企业对于内部的成本耗费情况缺乏整体了解,导致人员、物资和设备处于浪费状态。
2.5 流程不规范
企业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比较繁琐,出现了很多非增值环节,经常导致信息回流和业务等待现象发生,影响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及时的沟通,以部门自身利益为核心,协调困难,在一体化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障碍。企业内部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管理、物料计划编制和成品检验等工作分布在不同部门,效率低,易出现把关不严、标准不一等问题。
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对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赢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在物流管理方面采用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而其中,敏捷供应链管理(Agi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SCM)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ASCM可以整合资源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改进企业经营模式和物流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3 基于敏捷供应的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方案
(1)敏捷供应的优点。
敏捷供应具有明显的优点:
①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和跟踪。通过互联网操作,客户、供应商和系统用户能够及时查阅信息、协同和信息共享。
②促进物流作业间的协同。通过统一的平台,企业能够集中完成采购、库存、销售、运输等任务,与上下游之间形成流畅的协同信息流,降低风险,快速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③优化物流决策。在信息平台的支持下,企业可以确定合理的库存量,对于运输途径、路线和批量也能够进行及时调整。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资源的集成、梳理和挖掘,能够为企业进行物流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④提升企业物流管理自动化水平。以以往依靠手工作业的方式不同,ASCM方式能够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差错,能够及时地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动态跟踪,提高管理水平。这一方式能够针对业务流程和单据信息的变化,进行快速应对,显著提升效率。
(2)基于敏捷供应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是建立实施ASCM系统的整体规划。从企业的物流战略入手,了解企业物流管理现状,明确业务信息化的优先顺序;确认实现企业物流战略的主要业务和流程,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诊断现有信息系统在满足企业战略和流程需要上存在的不足;设计出基于敏捷供应的新系统。在整体规划中,应当注重子系统结构的统一、产品代码的一致、资源的共享和信息反馈速度。
二是实现新系统与企业业务流程的协调。ASCM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提出了重构要求,需要从整体出发,对原先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供应链其成员协同进行流程改造,克服采购、配送、库存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敏捷管理和运作一体化。
三是技术层面的详细规划和实施。ASCM基于B/S和XML技术,能够动态重构,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开放性。在B/S结构和XML网络技术标准的支撑下,供应链各成员能够就生产环节各流程进行协作,完成网络化业务处理,优化物流管理决策。
4 结语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借助敏捷供应链管理的思路转换经营机制和物流管理模式。敏捷供应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信息集成,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外部各环节间的有效协调和沟通,减少物流管理中的环节浪费,提升运营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道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2):23-26.
现代企业经营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可靠性和实时性。作为供应链上节点的仓库,其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因此,仓库管理系统(WMS)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基点。也是众多软件公司的开发重点。
2008年1月18日,在供应链与物流集成管理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今天国际集团,结合自身多年来在企业物流系统集成应用领域的案例实施经验,推出了智能仓库管理系统软件(SWMS)o该产品会在深圳举行,深圳软件协会以及华为、西门子、德马泰克等8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均派代表参加,此外还包括中国物流产品网(省略)、中国物流软件网(省略)、赛迪网等专业媒体。
扎根行业应用,服务物流集成
今天国际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专业的物流系统集成、供应链管理及软件供应商。自1999年起。今天国际已经在广东、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陕西、江苏等省的20个城市完成了多种类型的项目,成为烟草行业知名的物流系统集成商之一。
今天国际始终保持着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系统规划方面的优势,拥有先进的物流思想和丰富经验、成熟稳定的软件和集成技术,且对中国烟草企业的工艺流程、管理与运作模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能够提供适合烟草企业需要的各种物流解决方案,协助客户减少投资成本、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强整体竞争力。
物流供应链及软件解决方案一直是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经过这几年扎根行业应用,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技术,公司的软件产品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智能仓库管理系统(SWMS)更是逐步完善,从最初的V1.0版本到目前的V3.0版本,无论是软件架构还是管理理念都有很大的提升。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凝聚了今天国际多年的行业经验,模块已经非常成熟,不仅在烟草行业有多个成功应用案例。一直得到客户的好评;同时,该软件在其他行业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智能仓库管理系统的优势
会圆满结束后。中国物流产品网记者就智能仓库管理系统(SWMS)的特点及优势对今天国际集团技术总监陈东伟进行了专访。
据陈东伟介绍说,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在很多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仓库管理软件:
首先,智能仓库管理系统采用的是微软的WCF技术,该技术使最新的SWMS产品能够和任何网络协议相兼容。并且运用了很多先进的开发工具,使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比同类产品要技高一筹。
第二是软件的功能强大。今天国际运用BMP(业务流管理)模式开发软件。重视软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前瞻性,使该产品不仅根据客户当前的需求而设计,更为今后的发展需求做好准备。具体表现在SWMS集成性和扩展能力特别强,可使客户的物流系统达到利益最大化、投资最小化,精益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降低客户的运营成本。
第三是软件的易用性。考虑到客户的非专业特性,智能仓库管理系统特别人性化,允许客户自己选择一些功能来方便操作,非常便于应用。
第四是软件的通用性。陈东伟告诉记者,不管什么行业,始终不会离开两个问题,一是业务流程。二是管理的次序与重点。今天国际在研发最新SWMS软件的同时注意到了这两点,提供了智能化、模块化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软件通用问题。
此外,技术壁垒的建立也是今天国际十分重视的一块。陈东伟透露,最新的SWMS采用微软的平台开发,同时又运用了很多技术,比如WCF支持的通讯协议,该协议有利于客户以后的系统扩充以及软件的对接,在这个平台上的所有接口都可以满足。
在客户关心的技术安全方面,今天国际也做了很多努力。虽然微软公共系统平台有时出现漏洞,但仓库管理软件属于企业内部的执行系统,是一个局域网内的管理系统,相对大众的信息平台已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公司在给客户做规划时根据客户需求,还有一些严格安全措施与规定。2008年公司将陆续在一些新的技术平台上推出SWMS软件,并确保在其他相应平台上保障软件安全。
深化服务,合作共赢
专业服务共赢一直是今天国际的营销观念。秉承这一理念,公司在烟草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最新研发的SWMS也首先在烟草领域推广,凭借此产品,今天国际集团希望能够把公司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广大客户分享,为客户建立一个精益的、数字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巩固公司在烟草行业的强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将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推向其他行业。
关键词:粗糙集分析;物流信息化;规划;因素
一、引言
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化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物流也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物流需求的日益复杂化,企业物流信息化不断成为企业战略决策中的重点。企业物流信息化本身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极为复杂的综合工程,因而必须在工程实施之前确定一套可靠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明确各个战略期的具体目标、任务,以避免工程盲目实施。
在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实行过程中,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内部因素和宏观外部因素,因此规划的执行必须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反复比较,筛选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一定的定量方法进行影响程度分析,为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二、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的基本概念
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企业物流战略规划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进行长远性总体谋划。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在执行中可分为三个步骤:物流信息化战略定位、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和物流信息化战略描述。
1.物流信息化战略定位
物流信息化战略定位即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的价值以及发挥的总体效用。可采用五个层次来反映物流信息化战略定位:物流信息服务满意度提高;物流信息化治理和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优化;物流信息化业务协同发展,初步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物流信息化业务简化,流程更加便捷,信息快速获得;为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而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2.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
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实施过程中涉及许多业务,而战略决策会对这些业务产生影响,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各个业务的战略目标,从而达到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总体战略目标。
3.物流信息化战略描述
再确定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之后,需要对其进行一定描述,从而进行衡量。而在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影响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因素成为需要描述的重点对象。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从而促进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成效,必须对重要的影响指标进行衡量。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
1.内部因素
(1)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既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基本依据和着眼点,也是企业对战略计划实施所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1: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2)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原则
企业的物流活动对物流信息化提出较高要求,在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便于物流活动各个流程相互协调。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2: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原则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3)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分析
精确的物流信息分析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实际物流需求,直接影响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编制、实施及取得成效。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3: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分析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4)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
良好的物流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改进企业资产利用,强化物流业务组织与信息组织的交流,促进企业物流信息技术资源合理配置。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4: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5)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
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致力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促进企业物流业务系统框架向物流信息系统框架转变。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是在物流信息系统模型基础上确定实施策略和计划的。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5: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6)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是开放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服务平台,是企业物流活动的重要载体。笔者提出假设:
H6:物流信息平台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7)高素质物流人才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可以说,拥有高素质物流人才是企业物流信息化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7:高素质物流人才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8)其他内部因素
除了以上内部影响因素之外,企业领导着的能力、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合理的战略规划方法和规划项目的管理效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向或实施进度。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8:企业领导着的能力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9: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10:合理的战略规划方法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11:规划项目的管理效能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2.外部因素
除了内部因素外,外生的宏观因素也能影响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包括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物流建设环境、行业发展动态等。本文选取主要外部因素指标,并提出以下假设:
H12: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13:社会环境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14:物流建设环境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15:行业发展动态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四、基于粗糙集分析的实证检验
1.样本说明
下面采用粗糙集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实证数据,根据前面提出的15个假设以及包含的影响因子设计量表,并通过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量表问项采用李斯特五分法进行设计,从1至5分分别为“极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
选取浙江省浙北地区120家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实际收回107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98分。
2.实证分析
(1)约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影响因素
首先,利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影响因素的特征值,并根据以下公式:
H(Rd/Rc)= (1)
计算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d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依赖程度H(Rd/Rc)。
然后,根据以下公式:
wj=H(Rd/Rcj)-H(Rd/Rc),(j=1,2,…,15) (2)
其中,H(Rd/Rcj)= (3)
计算得到各个因素cj(j=1,2,…,15)在条件属性集合C中的权重值。并根据标准化处理公式:
w*j=, (j=1,2,…,15) (4)
计算得到各个因素cj(j=1,2,…,15)在条件属性集合C中的归一化权重值,结果如表1所示。这里,若w*j越大,则表明因子cj对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d的影响越重要。若w*j趋向于零,则表明因子cj对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d的影响不显著,于是该因子可从原条件属性集合C中删除。
表1 各个影响因素的归一化权重及排序
(2)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影响因素的关系规则
根据前面约简以后的样本数据,我们可根据公式:
L={r:c(x)d(y)|[x]∈U/Rc, [y]∈U/Rd} (5)
得到影响因素的基本相关规则集合。这里,每一条规则都含有一定的置信度,具体可有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P(r)=P(c(x)d(y))=card([y]∩[x])/card([x]) (6)
根据上述规则可知:
①当P(r)=P(c(x)d(y))=1时,表明规则c(x)d(y)属于确定性规则,即若对象u的因素特征为c(x),那么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则成效d即为d(y)。
②当P(r)=P(c(x)d(y))=0时,表明规则c(x)d(y)是不成立的,即若对象u的因素特征为c(x),那么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则成效d不为d(y)。
③当0
对约简条件属性集合进行规则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结果可知,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显著与否,与12个因素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其中,企业拥有良好的物流信息技术、企业领导者具备良好管理能力、企业拥有合理的战略规划方法这三个因素是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显著的基础因素,三种因素对应的规则即为确定性规则;企业拥有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高素质物流人才比例较高这两者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的影响较高,它们的置信度在80%以上;企业已定位战略目标、企业拥有良好的物流信息平台、企业已对物流信息的需求进行严谨分析、行业发展动态良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的影响处于中等影响水平,它们的置信度在50%左右;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物流建设的环境良好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的影响较低,它们的置信度在40%以下。
表2 各类主要规则及对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的重要程度
五、结语
通过对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筛选了15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粗糙集分析方法,选取一定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拥有良好的物流信息技术、企业领导者具备良好管理能力、企业拥有合理的战略规划方法这三个因素是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显著的基础因素,同时企业拥有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高素质物流人才比例较高这两者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的影响也较高。
根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粗糙集理论在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通过一种新的途径得到不同因素对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影响程度。但是,影响因素的筛选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从而探寻更内在的因素,这也是本文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岑磊.物流信息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J].物流技术,2013(21):438-440.
[2]杨波,吴涵.影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因子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8):82-87.
[3]Havelka D,Lee S.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Gathering[J].Information Strategy.2002,18(4):36-46.
关键词:物流企业 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物资流通、商品交易早已突破了地理的限制,生产要素、商品、服务、信息的跨地域流动规模和形式也在不断增加。这在客观上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与生产环节之间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企业供、产、销、储、运等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实现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企业运营和管理,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有机统一,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各种信息技术为核心,应用数据采集系统、电子商务(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仓库管理系统(W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促使物流单体数字化、物流过程信息化、物流网络数据化、物流中心管理数字化最终形成“物流”与“信息流”融合。而IT技术是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增值服务。可以说,谁掌握了IT技术,谁就获得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信卫星和计算机系统率先在美国的汽车公司中得以应用,从此拉开了用信息系统整合供应链资源的管理序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际物流企业已经面貌全新。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不属于劳动密集型或资产密集型行业,其关键是一种资源的整合能力。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交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而物流企业指的是对物品的流向进行操作的行业,它是集物品仓储、运输等流程为一体,把货物从生产地送到用户手中的全过程。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1.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基础,2.以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3.物流信息化覆盖物流活动的全方面,4.物流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物流信息化是一个过程。
物流信息化分三个层次:1.基础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产生效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此层面基本不涉及或较少涉及流程改造、优化问题。2.流程改造的信息化。企业为了不断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信息系统作用在于固化新的流程、管理制度以及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3.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作用的提升,物流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而物流信息系统则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
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时段。第一个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第二个时段(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第三个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第四个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H)、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使物流信息管理进入“高级”阶段。
物流业是现代商品流通环节的基础行业,对商业流通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物流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物流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有几台计算机,开发几个信息系统,买几台物流设备,不能称其为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意味着整个物流作业环节从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到配送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进行铺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
中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效率低、浪费大的问题尤为突出。据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18.6%,而发达国家多为9%左右,两者差距1倍多。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以外,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信息化装备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物流管理意识淡薄。现代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专业化和高效化,这就要求由独立的物流企业利用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物流活动的组织。
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目前,许多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足够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不能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企业还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资应产生的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方面的应用不仅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计算机应用多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多数国内物流设备也都比较陈旧,包括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在内的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与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物流管理自动化相比,差距很大。
缺乏物流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多数物流企业的不少员工不知道现代物流为何物,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也一知半解,相当大比例的员工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到使许多自动化处理过程不能实施,阻碍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步伐。
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仍未确立权威地位。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立项、设计、开发到实施,不断的改进完善需要漫长的过程,也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因此,随着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提高,需要有独立的IT部门来负责有关工作,尽管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经过规划与设计(占90%),但是,仅有55%的企业有独立的IT部门,二者形成了明显反差。这一方面与企业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有关,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现阶段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作用有限,尚未建立权威地位。
此外,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物流信息化的系统标准较为混乱,影响了互联互通和实现信息共享;软件开发成本高昂;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基础技术服务应用还有待提高,等等。
作者单位:湖南省矿产测试利用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朱道立,龚国华,罗齐.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17-339.
[2]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50-228.
[3]郝渊晓.现代物流信息化[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美)罗纳德.H.巴罗著,王晓东,胡瑞娟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37.
[6]夏文汇.企业物流――竞争优势[J].物流科技,1999(1):11-13.
[7]陈万海.信息化对发展物流业的技术支撑作用[J].通信企业管理,2006(11):17.
[8]杨涛,董德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33-37.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流; 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基本的模式过度到了物流中心管理阶段。而在物流中心管理时代,如何设计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与规范性,逐渐成为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
1 电力物流信息化建设内涵
电力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 从发电起始端到终端用户的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电力流动与各流程环节的服务和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在传输过程中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行业供应链的循环系统,也是行业运作的中枢神经。应切实贴合实际物流平台, 结合公司自身的发展与外部需求,以“效益为导向”,有计划、有控制的进行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2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电力企业的物流发展现状,虽说整体发展是建立在生产信息化的基础上,但总体发展没有实现与生产自动化的有机融合,在其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从目前众多企业的发展来看,许多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都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缺少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能力。即使有部分电力企业采取了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式,但仍是建立传统业务基础上,没有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有的企业缺少快捷、规范化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制约了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质量,而且不能形成完善的体系,致使企业物流之间供应链频繁出现问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投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应用,增加了物流管理的成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
2.2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机构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缺少专业的部门设置,许多电力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岗位和建制,而缺少专业化机构对物流管理工作的推进,容易致使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推进的减缓。物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转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完成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此外,电力企业缺少技术革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相对落后,有些企业的管理系统虽然进行了革新,但是管理模式未能实现相应改进,从而也会使得信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3 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利于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受传统模式的影响,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管理过于分散或者权利过于集中,这种管理模式对现代化电力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应该采用自上而下控制的组织形式,实现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扁平化,从而实现物流管理和信息化发展的同步进行。在业务过程高度集成的网络组织中,能够实现各个职能部门的有机融合,使电力企业原有的组织机构更加适合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要求,加速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3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构建目标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了传输过程中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全过程。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指行业供应链的循环系统,也可以称之为行业运作的中枢神经。因此,电力企业要贴合企业的发展实际,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实际,在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建立覆盖全电力公司物资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查询和监督的应用。
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作用于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当中,并实现无缝衔接的,这就会从根本上降低整个物资周转流程的成本。从电力企业的发展变更来看,原国家电力公司作为一个自然性质垄断国有大型企业,集发、输、配、售于一体,极其缺乏自身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为扭转电力发展的变化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需要从自身环节上入手,即引入一个新的物流概念,转变新的思维方式,大力实施物流信息化管理建设工程。
4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管理层面大多构建了日常管理需要的MIS、OA 等管理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但存在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 一是生产过程中控制自动化与生产管理信息化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由于电力企业根据生产、调度的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对控制自动化的水平比较重视,而对物流业务管理信息化的构建认识重视,使得两者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滞后于生产控制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二是,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 信息管理部门一直都没有一个专门的配置机构,更没有规范的岗位建制。三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标准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各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不统一,实现不了企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大大阻碍了电力行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四是,企业管理革新滞后于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进程。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革新处于相当落后的状况,有的企业虽然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管理系统, 但未实施有效地革新,使得信息化管理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
5 构建电力企业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
物流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是“物流中心”管理模式的信息与技术支撑,主要包括政策支持系统、信息与管理系统、安全支持系统三部分。所以,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电力企业应清醒认识到,唯有大力实施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才能实现公司的整体协调发展, 努力实现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电力企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集团效益的最大化, 这也是新时期物流中心模式下,电力企业面临的重大抉择。具体措施如下:
(1)以全局的角度看待和规划电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首先必须得到企业本身的重视,尤其是电力企业领导层的重视,这是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动力。第二,从全局用战略的角度,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设置专门部门负责执行。规划时应增强信息化意识,认真对待,明确各系统的功能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提出针对性强、利于自身工作的需求,与开发商保持通信联系,明确各系统间接口,避免产生信息孤岛。
(2)加强人才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对物流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控制当前电力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专门的信息化制度。信息化的培训要增强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增加其专业知识。所以电力企业应经常组织各种应用培训,从最基础的日常软件应用、网络安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再到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应用软件培训。
(3)有效分析、合理投入,重视物流信息化平台的价值产出电力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发展阶段与客户需求,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的对物流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将自身信息平台融入整个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针对核心业务、瓶颈业务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整合资源,预留升级嵌入模块接口,将电力行业物流平台整合到地区物流业信息平台中,利用多种宣传、沟通渠道,提升物流信息化平台的价值产出,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先进的技术设施。
6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物流中心管理的模式下,电力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强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避免企业处于信息孤岛,将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统一配置,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大多电力企业所追求和认可的。所以,加强电力物流信息管理,实现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规范性,对于建立一个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化电力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薇、张洁.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创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09):80-81.
[2] 郭晶晶. 对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0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