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7 16:25: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保护生物学的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敏感好奇,活泼爱动
初中学生对事物十分敏感,常常表现出好奇、猎奇等心理特点;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非常旺盛,常常表现出爱动不爱静的心理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采集、组织生物学知识竞赛,或开展以生物学为内容的春游活动、夏令营活动等。同时,初中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荣誉感有所增长,在各项学习活动中,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扬。
二、乐于学习生物学
初中学生对生物有特殊的爱好,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上是少年期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一花一草、蛇、鸟、兽等生物;客观上生物界千奇百怪,奥妙无穷,什么蚂蚁搬家、鸡狗斗、蜻蜓点水、大雁迁飞,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开始学习生物学以后,他们一般都向往了解和掌握更多生物学知识,希望知道其中的奥妙。据上海的有关调查,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低于其它学科,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
三、向往了解自身
初中学生已进入青春发育阶段,生理变化会影响到心理变化。他们开始从对性的神秘感转向追求了解;他们开始从回避异性转向爱慕异性,甚至会出现早恋现象。这个时期,学生若受到黄色书刊和音像品等的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品质劣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学习上。初中适时开设《生理卫生》课程,正符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利用这一向往了解自身的心理优势,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对他们进行青春期卫生教育,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等。
四、抽象思维明显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人格教育;学生
义务教育的生物新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只有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人格教育,才能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的方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人格教育。
一、探究创新,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科学态度在生物学科中主要是指有对自然、生命等的好奇心、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力、诚实与合作的意识,这些都可以通过观察、制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在生物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观点及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支持这些观点的生物学事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学生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生物学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使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对于生物学的大部分具体事实,学生在结束学业后也许会忘掉,但科学态度和生物学基本观点一旦形成,则会保留很长时间,将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关注国情,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中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只是呈现的方式和手段有所不同。结合生物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自然资源状况的教育和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的教育两个方面。我国的爱国教育一改过去侧重“地大物博”的优越感教育,变为现在侧重“黄河——母亲河断流”的危机感教育,这是明智的。事实如此,“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沙土飞掠、生物种类的灭绝、人口剧增和老龄化等严酷的现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以祖国为骄傲”的爱国教育,我国物种丰富、地域广阔、生态系统多样、历史悠久,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生物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介绍祖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如我国动植物种类繁多,并且有着许多特有物种等,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介绍我国在生物学、农业及医学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如介绍《本草纲目》、杂交水稻培育等,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珍爱生命,进行卫生保健教育
生物学新课程目标及《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都对卫生保健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青少年时期,正处在全面的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卫生保健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要教育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来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保证身体健康,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维护公共卫生,以增强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中各单元都有相应的卫生保健的内容:如体育锻炼对身体发育的影响、应注意的卫生保健知识、疾病的防治知识等等。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卫生教育和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也是中学生物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青春期卫生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注意做到适时、适度和适效,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并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针对初中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特点,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引。这对于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克服不必要的困惑,促进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呵护生态,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我国基础教育培养总目标中明确的要求,生物课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因此,我国新的生物学课程中更加注重了环境保护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从初中生物课的结构看,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十大主题,也突出了这一教育的地位。在多数主题中,都渗透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也是体现这一主题实现的,如“环境现状调查”、“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等。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全体公民的理解和自觉行动。而生态学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新版教材中渗透了生态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一种崭新的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以便更好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地关注人类社会的未来。
五、实行美育,陶冶学生情操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抓住青少年爱美并对美追求的心理倾向,努力挖掘生物教材中美育因素,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对生物界美的感受中发展智能和陶冶情操。
自然是神气的,是美丽的,她的美表现在生命滋养中的勃勃生机,表现在默默自立中的古朴与自在,表现在营运自我中的从容与大气。毫无疑义,自然界是美育的自然课堂,除了可观察蝴蝶的活动、聆听鸟的声音、观看“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直接的感官感受外,更多的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
总之,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要尽可能进行人格教育,使学生能够欣赏生物之美,感悟生活之道,从而明白我们学习生物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是否有所感悟,有所明白,并用明白所得改善我们的生活,珍爱我们的生命,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植物保护 普通微生物学 课程分析
2012年,青岛农业大学被评选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我校的植物保护专业不仅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而且是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了全面落实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出台了《青岛农业大学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强调应用型导向、产业导向、行业导向和专业导向,让毕业生切实面向产业、行业和专业生产一线需求。
植物保护专业是青岛农业大学的特色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植物病源生物的诊断和识别及综合治理等植物保护学科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植物病源生物预测和综合治理的基本技能,能胜任在科研院所、检验检疫部门及相关公司从事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应用推广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2014年实施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毕业生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中第一条就明确规定毕业生应该掌握数学、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和普通微生物学等学科相关理论与知识。而且将普通微生物学位列植保专业十大专业核心课程之中。由此可见,普通微生物学对植保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主要因为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农业生产、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1]。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人才,本文对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普通微生物学这门课程进行了课程分析。
一、课程定位和性质
在我校,普通微生物学主要是针对植物保护、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烟草、园艺、茶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微生物学基础。
在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中,普通微生物学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课。相关先修课程包括高中时学习的《生物》,大学一年级已开设的《普通化学Ⅰ》、《有机化学Ⅲ》和《分析化学Ⅲ》。在第四学期同时开设的相关课程有《基础生物化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微生物学实验》。通过高中《生物》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相关知识体系[2],对普通微生物学中关于微生物的细胞结构、遗传变异和微生物的生态等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有所帮助。已修的化学课程为普通微生物课程中关于渗透压、化学消毒剂、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普通微生物学中对于这些知识点的介绍可做相应删减。普通微生物学跟同时开设的《基础生物化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微生物学实验》之间相关性更大。比如,《基础生物化学》中关于代谢途径的知识点是重点讲解内容[3],因此关于微生物代谢的知识点在普通微生物学课程中可以简化讲解。《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关于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关于原核和真核微生物这部分的知识[4]。《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是普通微生物学理论课的配套课程,通过实验印证课堂内容,加深对微生物的感性认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及原理理解[5]。
普通微生物学的后续相关课程包括《普通遗传学》、《农业植物病理学Ⅰ》、《农业植物病理学Ⅱ》、《植物化学保护Ⅰ》、《植物化学保护Ⅱ》、《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和《植保专业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设计)》等。扎实的微生物知识可以为后续理论或实践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后续课程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选择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人才,普通微生物学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分为不同的目标层次。首先,从知识目标上,学生应该从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掌握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及构造、类群、营养与代谢、生长及控制、遗传和变异、生态分布、分类鉴定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研究微生物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其次,从能力目标层次上,要求学生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研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具有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最后,在素质目标层次上,使学生在学习普通微生物学课程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不折不挠、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将选用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本书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本书是一本结构严密、内容丰富、知识新颖和可读性强的基础课启蒙教材。本课程总计32学时,共2学分;每周2课时,每次2学时,历时8周。根据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及学时安排,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对教材略作删减和调整,比如,把教材关于传染与免疫的内容更换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如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进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微生物化肥和微生物农药等跟植物保护专业息息相关的知识。同时,在讲解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及病毒等章节时,联系实际、多举例介绍该种微生物对植物的致病或保护作用。
总体上,本课程共计十章内容,具体安排是:绪论(2学时);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及功能(4学时);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及功能(4学时);病毒和亚病毒因子(4学时);微生物营养和代谢(4学时);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2学时);微生物遗传和变异(4学时);微生物生态(4学时);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2学时);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4学时)。
四、学情分析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级实施)规定,学生在第四学期需要修满21门课程,课内学时数超过512个学时,平均周学时数为30.4个学时,因此学生学习压力大,业余时间少。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微生物课程时,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包括微生物营养类型、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等。加之本课程教材内容多,学时少,记忆型知识较多,教学内容枯燥,晦涩。因此,学习本课程时,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做笔记。但现代学生普遍对手机依赖性高,自控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跟植物和动物相比,微生物形态小,肉眼几乎不可见,较为抽象。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抓住学生注意力为核心。
在课堂上,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以PPT多媒体为主要载体,以讲授为主,PPT的呈现形式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对知识点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增加图片、表格动画等,减少文字,并且讲解时做到先形象(图片、流程图、视频动画),后概念(文字);难点问题要结合板书讲解。知识点讲解要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结合,与教师自身经历、科研相结合,同时语言幽默生动,增强教学效果。每次上课,先以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内容,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知识连贯性。课间放些微生物相关视频、歌曲,提高学生兴趣。
课堂外,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线答疑解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技能大赛或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六、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分三部分:即卷面成绩占70分,平时占20分,考勤成绩占10分,满分100分。试卷分基本题型、扩展题型和提高题型,要求试题内容覆盖整个课程,难易适中。考勤主要通过不定期点名、课前提问等方式检查,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无故缺席,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提问、检查课堂笔记。
七、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包括多种形式:首先,学校学院组织相关领导、督导或同行随机听课,在监督的同时给出建设性意见并传授教学经验;其次,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意见、建议,教师快速、及时和高质量地反馈;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学校评教系统给教师上课情况和学生打分。考试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卷面情况给出详细的试卷分析,真正做到“以教评教”、“以学评教”相结合。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课程分析,我们对植保专业的普通微生物学具体授课环节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较好普通微生物学综合技能的应用型和创新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朱正威,赵占良.生物[M].北京: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新产,高玲.基础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4]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翻转课堂;通识教育;海洋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64-02
“翻转课堂”又译作颠倒课堂,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的知识,通常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1]。在翻转课堂中,老师的角色已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不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
海洋生物学是苏州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的一门自然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而学生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因此,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保留学生的好奇与兴趣,是本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探索的课题。为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并做了初步的探索,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海洋生物学利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有利基础
1.通识教育的特点。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海洋生物学,与专业课程相比,其宗旨重在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开课时间相对早且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拓宽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跨领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将普遍规则运用到具体环境的能力。另外,其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海洋生物学通识课程的学生来自于全校不同专业,生物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及生活实例的引入。以上特点,促使海洋生物学的教学可以把学生课外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与翻转课堂的课外学习环节相吻合。
2.海洋生物学课程的特殊性。海洋生物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在学科构建及内涵上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海洋占据了地球三分之二以上的空间,不仅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神秘的海洋,一直是人类梦想探索与开发的辽阔区域。其次,海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现实问题与海洋生物联系紧密;网络、媒体、甚至电影娱乐等都蕴藏着广泛的学习资源。第三,在海洋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的特点。
二、翻转课堂在海洋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
1.教学分组。针对我校不同校区的2个选课班,15人的小型教学班和52人的中型教学班,涵盖了应用心理学、药学、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多种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了海洋生物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小型教学班中2-3人为一小组,中型教学班中3-6人分成一组,分组过程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鼓励跨专业组合。
2.信息化辅助教学。“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充分搭建并应用信息化平台,尤其网络平台的使用起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创建了“海洋生物学”课程网站。学生从网站上不仅可了解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科研情况等介绍,而且可完整地看到本课程教学课件的建设情况及相关视频。有的栏目包含了要求学生阅读的一些电子材料,通过外部链接,学生可了解一些常识问题以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论题。课程互动栏目中的论坛主要遴选了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及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内容,欢迎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论坛除了唤起青年学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外,还注重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例如以长江现已几乎灭绝的鲥鱼和处于灭绝边缘的中华鲟为例,分别从文学的角度、张爱玲对鲥鱼的盛赞,从物种的古老稀缺、未天然产卵的角度,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人类的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从这2个濒危物种中可窥见冰山一角,从而唤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
其次,创建了课程学习的QQ群。QQ群的建立,不仅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课后随时进行互动,课后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可及时解决。而且,在每章内容的教学前,都把相应的文献、电子资料上传至群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资料的下载,课外进行阅读和自主学习。因此,大大增加了学习资源,为“课前学习”提供了有效的物质基础。
另外,鼓励学生关注一些网络新闻,了解生活中发生的与海洋生物学有关的实际案例,例如2016年3月江苏海域两头抹香鲸搁浅事件。充分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事例选取、消化,并能透析其背后的根源,渗透建构主义学习的理念。
3.翻转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构建了一个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这个课堂的主角,教师则负责引导和总结,将学生的视角提升一个高度,采用的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在以探究学习为主的翻转课堂中,主题的牵引作用不容忽视[2]。在教学过程中,拟定了海洋污染、转基因三文鱼、海洋噪音污染引起鲸鱼的交谈消失、中华鲟的资源与保护、从鲸类搁浅看海洋变化、海洋生物与食品保健、海洋生物的进化、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等8个主题,这些主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不乏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社会责任的引导。在确定了主题之后,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探究学习,既有个人的独立探究,也有小组的交流协作。在小组范围内进行任务分工、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交流心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班级交流PPT的制作,互相协商,最后推举一个同学进行课堂上的交流。
课堂是学生交流、思想火花碰撞的平台。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既是参赛者,又是评委,制定了评分标准,学生可以互相提问、打分。教师此时的角色除了引导者外,还是一个高级的专家点评者。对学生交流中涉及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点评、讲解,从理论的高度深度剖析某个重点议题,使学生在已有一定基础的视角上更有收获。而当不同的小组选择了同一个主题进行汇报交流时,小组间的提问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视角。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品尝了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对海洋更是心怀敬畏,感恩自然。
三、教学效果评价
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翻转课堂用于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是成功的。以下是学生对本课程的一些评价:
1.我的专业是法英双语,海洋生物学让我眼前一亮。或许我不能为海洋做多大贡献,但我知道,海洋与人类是好朋友,我们应当热爱地球上这79%的面积,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2.如今关于海洋健康状况的新闻令人担忧,作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从海洋生物方向进行电池的研究,改善环境。
3.这门课最重要的还是教会了我们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如何能达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既保护生态与物种,又能从中获利,达成科学发展,是我学完本门课后认为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4.课程的学习,使我对海洋动植物、微生物了解了大概,了解了它们对医学的价值、对科研的价值,这是我所向往的。或许今后在科研这条路上,我会向着开发海洋资源前进。
5.学了海洋生物学,我感受到了我国目前还是存在着很多污染引起的严重的海洋问题,让我有了一种对海洋生物同情、怜悯之心,而这种情怀,正是一个医生所需要的品质。
6.我的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海洋生物学》让我了解到化工行业的不足之处,从而让我对如何处理化工废水产生了一点想法。这门课让我对我的专业有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四、小结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晓各种基本知识,帮助其发展远大报负和目标。在通识教育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调动了学习热情,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中值得尝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柳萍,杨栩,辛宁,等.基于“翻转课堂”的中药商品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94-95.
[2]梁超.基于“翻转课堂”的《海洋法》主体教学的研究与设计[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5(3):64-6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Teaching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Taking Marine Biology as Example
WU Ping
(School of Biology & Basic Medical Sciences,Soochow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123,China)
一、《植物生物学》教材简介
2011年编辑出版的第三版《植物生物学》,在保持了2004年编辑出版的第二版《植物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和特点的基础上,本着加强基础、提高质量、跟进植物科学发展新进程、培养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进行了修订,本版教材有如下四个特点:
(1)教材设置十七章节。本版教材内容包括绪论和17章正文,主要知识板块为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发育;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和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界的多样性,主要植物类群及其系统发育与进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植物与环境和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的基本知识,以及真菌界的系统地位和主要代表特征,内容设置科学合理,适合中职涉农专业学生生物学学习的需要。
(2)知识更新遍及各章。本版教材在内容上的修订力度较大,吸收了近年植物科学领域的有关新成果,加强和充实了植物生理方面的内容,其知识更新遍及各章。其中,对于有些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客观介绍而不急于下结论,以供读者分析思考和探索。
(3)知识“窗口”特色突出。设置知识“窗口”是本教材的突出特色,本版的知识“窗口”共有28个,大多由相关专家撰写,这些“窗口”从多个方面反映了植物科学的新进展,知识处于学科前沿,有助于师生了解植物科学的一些研究近况。
(4)教材配套数字课程。本版教材配套建设了数字课程,这些数字课程包括各类群代表植物的彩色照片、部分植物生长发育的录像片段,植物拉丁文及其发音,以及与植物生物学有关的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网站等。
二、对《植物生物学》(第三版)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通过对教材《植物生物学》(第三版)特点的分析,我认为,作为中职涉农专业生物学课程,其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提高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第三版)价值的认识
生物科学是影响21世纪人类生产的一大重要学科,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生物技术在高科技领域中的特殊地位,并予以高度重视。我国也已把生物技术列入“863”高科技计划,作为重点研究和优先发展的课题。2011年修订的《植物生物学》(第三版)包括绪论和十七章节,其知识反映了当今植物科学的新进展,知识处于学科的前沿,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教师在对中职涉农专业学生授课时,应先介绍本门课程的发展史、研究对象、知识体系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让学生明白《植物生物学》(第三版)乃是目前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农业生物技术人才的最适用教材,以增强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学习《植物生物学》(第三版)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二)让《植物生物学》(第三版)教学活起来
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活起来是生物教学活起来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源情况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进而使生物教学活起来。例如,在《植物生物学》(第三版)课堂教学中,对于生物微观结构和生理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教师可灵活运用幻灯、动画、多媒体、网络等多样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生物发生的现象和过程,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同时,视听结合教学能使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第三版)遍及各章的新知识进行轻松愉快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生物科学最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植物生物学》(第三版)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改革《植物生物学》(第三版)教学模式
在《植物生物学》(第三版)的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变通,让教学遵循灵活性原则,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独特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中职涉农专业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目前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授课――总结――复习本课内容――处理习题――下课,这种单纯的知识教学是当前广为盛行的所谓“规范”的教学模式。从本人多年的教学体会来看,这种完全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模式无法吸引现在的中职涉农专业学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也起不到真实的教学效果。本人提倡采用讲授、阅读、学术讨论、小组学习、现场调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它将传统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增加讨论课,以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目的。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28个知识“窗口”的阅读以及对教材配套的数字课程的学习,或由教师指导适当开展一些学术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使学生了解植物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或热点,十分有助于活跃学生的学术思想,并可引导和激发学生探求植物科学未知领域的欲望。
(四)拓展《植物生物学》(第三版)教学视角
对《植物生物学》(第三版)的教学,教师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尽量拓展教学视角,以培养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1.哲学视角。尽量拓展哲学视角,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向学生开展生物科学方法论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树立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性是其突出特点的观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哲学素质。
2.美学视角。从不同的方面让学生感受美,如生物的自然美,生物学知识的科学美,教学语言和课堂结构的节奏美,教学器具的结构美,生物学家的心灵美等。正确引导学生追求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做到以美引真,以美促善。
3.心理学视角。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和运用其规律指导教与学,可使教师更有效地教,学生更有效地学,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4.伦理学视角。让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像人口、健康、粮食、环境、能源和资源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观和对人类的爱心,最终实现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随着教育部对高考制度的改革,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比例越来越小,学生对此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不重视。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初中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不在乎,甚至一些学生认为生物科目的学习与升学根本无关,已经没有学习的必要。这与初中生物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热爱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也为部分学生今后从事生物事业打下基础的目标相悖。因此,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必要性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今生物学教师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绝不是只是在解决升学的问题。而生物学科在当今科学发展领域所占的比例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是很大的。在医学、遗传学、仿生学等领域内,生物科学都处于不可忽视的领先地位。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甚至世界无数的贫困人口就是因为这一生物学方面的伟大成就而远离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是实用的,是必要的。
再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学好生物学的关键。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笔者有这样的几点建议:
1 以高科技实例激发
如多利羊的诞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是顶尖的、实用的、可以造福人类的科学。神舟六号的升空,激起了无数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的血液运输是科学家难以解决的难题,通过研究长颈鹿,从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了特殊的器械,让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也能正常运输血液到离心脏较远的下肢。另外,蝙蝠的回声定位用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以及正在模拟人脑的智能机器人等仿生技术,都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及立志为生物技术作贡献的决心。
2 以生物学实用实例激发
(1)生物与医药:1999年英国PPL医疗公司培育出100只转基因羊,其奶水中含有能够治疗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血友病和先天发声缺陷的人体蛋白。另外,随着"非典""H1N1"的流行,中医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日趋上升,这与生物学中所讲的植物息息相关,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及激起学习的热情。大量农村中一些小的疾病,都是依靠传统的经验,自己找相应的中草药医治,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实用,激起学习的兴趣。
(2)生物与遗传学: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完成。这为人类战胜癌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家参与了3号染色体基因的测序。2002年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激发起学生想要为基因工程献身的豪情。并结合本校有一位白化病患者的实例,宣传优生优育的知识,认识到学习生物也有益于自身。
(3)生物与养殖、种植:针对部分城市学生喜欢饲养小动物,饲养成功及失败的经历,以及许多农村家庭种植经济作物致富,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必要和重要。
(4)生物与环保:由于传统的柴薪使用方式,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而许多人根本认识不到其中的问题。但近年由于破坏植被造成的泥石流,特别是前段时间的大渡河阻断事件以及各地发生的泥石流,让许多人造成极大的损失,从而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保护植被的重要。
(5)生物与社会:蚁群之间形成的组织,成员之间的明确分工,社会分工,折射出的社会行为。为人类的相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6)生物与防治: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园曾经每年花费3500万美元购买农药,来杀灭危害柑橘的害虫,后来仅用3.5万美元引进了三种热带寄生蜂,就解决了柑橘的虫害问题。如以鸟治虫,以菌治虫,这些都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很能激起学生的研究热情。
3 以生物科学的特点激发
针对生物学科有许多实验,以激起学生的动手热情和探索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理论,边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运用及体验成功的喜悦。此外,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观察生物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的奇妙性,勾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4 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针对生物科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进自然,将适当的课时教学安排在室外,在大自然中让学生轻松学习生物知识,同时释放和净化自己的心灵。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求不同的答案,体验协作的必要与探求的艰辛。
(2)改变单一的以"填鸭式教学的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一味的课堂教学变成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课堂。让部分课堂教学的时间变成总结课、讨论课、体会课、课外实践课。
(3)从生活中提炼出新的素材,让生物知识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且实用。
5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学生对教师的言行是否认同,从而形成自主合作的教学关系的前提。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可敬可亲的形象,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消除自卑、内向等消极的心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绝不是只是在解决升学的问题。而生物学科在当今科学发展领域所占的比例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是很大的。在医学、遗传学、仿生学等领域内,生物科学都处于不可忽视的领先地位。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甚至世界无数的贫困人口就是因为这一生物学方面的伟大成就而远离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是实用的,是必要的。
再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学好生物学的关键。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笔者有这样的几点建议:
一、 以高科技实例激发
如多利羊的诞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是顶尖的、实用的、可以造福人类的科学。神舟六号的升空,激起了无数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的血液运输是科学家难以解决的难题,通过研究长颈鹿,从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了特殊的器械,让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也能正常运输血液到离心脏较远的下肢。另外,蝙蝠的回声定位用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以及正在模拟人脑的智能机器人等仿生技术,都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及立志为生物技术作贡献的决心。
二、 以生物学实用实例激发
(一) 生物与医药
1999年英国PPL医疗公司培育出100只转基因羊,其奶水中含有能够治疗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血友病和先天发声缺陷的人体蛋白。另外,随着“非典”“H1N1”的流行,中医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日趋上升,这与生物学中所讲的植物息息相关,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及激起学习的热情。大量农村中一些小的疾病,都是依靠传统的经验,自己找相应的中草药医治,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实用,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 生物与遗传学
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完成。这为人类战胜癌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家参与了3号染色体基因的测序。2002年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激发起学生想要为基因工程献身的豪情。并结合本校有一位白化病患者的实例,宣传优生优育的知识,认识到学习生物也有益于自身。
(三) 生物与养殖、种植
针对部分城市学生喜欢饲养小动物,饲养成功及失败的经历,以及许多农村家庭种植经济作物致富,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必要和重要。
(四) 生物与环保
由于传统的柴薪使用方式,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而许多人根本认识不到其中的
问题。但近年由于破坏植被造成的泥石流,特别是前段时间的大渡河阻断事件以及各地发生的泥石流,让许多人造成极大的损失,从而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保护植被的重要。
(五) 生物与社会
蚁群之间形成的组织,成员之间的明确分工,社会分工,折射出的社会行为。为人类的相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六) 生物与防治
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园曾经每年花费3500万美元购买农药,来杀灭危害柑橘的害虫,后来仅用3.5万美元引进了三种热带寄生蜂,就解决了柑橘的虫害问题。如以鸟治虫,以菌治虫,这些都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很能激起学生的研究热情。
三、 以生物科学的特点激发
针对生物学科有许多实验,以激起学生的动手热情和探索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理论,边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运用及体验成功的喜悦。此外,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观察生物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的奇妙性,勾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针对生物科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进自然,将适当的课时教学安排在室外,在大自然中让学生轻松学习生物知识,同时释放和净化自己的心灵。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求不同的答案,体验协作的必要与探求的艰辛。
(2)改变单一的以“填鸭式教学的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一味的课堂教学变成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课堂。让部分课堂教学的时间变成总结课、讨论课、体会课、课外实践课。
(3)从生活中提炼出新的素材,让生物知识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且实用。
五、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学生对教师的言行是否认同,从而形成自主合作的教学关系的前提。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可敬可亲的形象,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消除自卑、内向等消极的心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一、探究创新,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科学态度在生物学科中主要是指有对自然、生命等的好奇心、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力、诚实与合作的意识,这些都可以通过观察、制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在生物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观点及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支持这些观点的生物学事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学生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生物学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使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对于生物学的大部分具体事实,学生在结束学业后也许会忘掉,但科学态度和生物学基本观点一旦形成,则会保留很长时间,将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关注国情,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中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只是呈现的方式和手段有所不同。结合生物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自然资源状况的教育和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的教育两个方面。我国的爱国教育一改过去侧重“地大物博”的优越感教育,变为现在侧重“黄河――母亲河断流”的危机感教育,这是明智的。事实如此,“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沙土飞掠、生物种类的灭绝、人口剧增和老龄化等严酷的现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以祖国为骄傲”的爱国教育,我国物种丰富、地域广阔、生态系统多样、历史悠久,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生物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介绍祖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如我国动植物种类繁多,并且有着许多特有物种等,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介绍我国在生物学、农业及医学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如介绍《本草纲目》、杂交水稻培育等,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珍爱生命,进行卫生保健教育
生物学新课程目标及《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都对卫生保健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青少年时期,正处在全面的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卫生保健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要教育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来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保证身体健康,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维护公共卫生,以增强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中各单元都有相应的卫生保健的内容:如体育锻炼对身体发育的影响、应注意的卫生保健知识、疾病的防治知识等等。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卫生教育和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也是中学生物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青春期卫生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注意做到适时、适度和适效,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并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针对初中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特点,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引。这对于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克服不必要的困惑,促进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呵护生态,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我国基础教育培养总目标中明确的要求,生物课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因此,我国新的生物学课程中更加注重了环境保护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从初中生物课的结构看,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十大主题,也突出了这一教育的地位。在多数主题中,都渗透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也是体现这一主题实现的,如“环境现状调查”、“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等。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全体公民的理解和自觉行动。而生态学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新版教材中渗透了生态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一种崭新的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以便更好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地关注人类社会的未来。
五、实行美育,陶冶学生情操
一、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德与智协调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提出的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教学目的有三点,即: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②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③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在传授学生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生物教学内容的特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将思想和情感教育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教学中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阐述生物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殖、发育和生物界发生发展的规律,向学生进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进化观点和生态观点等生物学基本观点的教育。结合我国国情,向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离开了基础知识谈能力,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把握好生物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在传授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探究和自学等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平面教育与立体教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