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9 15:35: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集团公司投资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指规范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形成相互之间的制衡关系,以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激励制度、组织结构等内容。
集团公司治理结构比一般的公司治理结构还要复杂。集团公司内部与一般公司的治理是相同的,但集团公司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和协调好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而且由于在股权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经营者的激励方式等方面,集团公司与一般公司有较大区别;再者由于集团公司存在着资本、技术、人事、组织等方面的联结纽带,使企业间出现了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从而同样的治理机制在集团公司和一般公司的作用力度和方式上出现差异。
公司治理结构下有关投资的管理模式有集权式、分权式以及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等方式,本文综合考虑集团投资环境、集团投资特征、集团投资目标以及投资决策的责、权、利的划分等因素,提出集团公司进行“归核化”投资管理。
一、集团公司“归核化”投资管理体制
集团公司投资管理体制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部分,是指集团公司组织和管理集团公司对内直接投资的制度、方式和方法的总称。集团公司“归核化”投资管理体制,就是借鉴“归核化”理念,将集团公司投资中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划分放到集团投资管理的核心位置,遵循一定的管理法则,形成集团公司投资的核心目标、核心主体、核心管理对象和核心管理方式,突出投资中核心产业的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核心方向,通过激励、奖惩等核心制度的规范,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以实现集团公司投资的核心目标,最终形成和增强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归核化”(Refocusing)一词最早是在1990年由英国学者C.C.Markides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并使用的。其原意是摄影术语:重新聚焦或再聚焦。“归核化”一词主要用于企业归核化经营战略中,其理论思想的形成过程源于对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研究之中。至于“归核化”的内涵至今依然是众说纷纭,这个词汇只是近几年才在理论界得到公认并普遍使用。所谓“归核化”经营战略,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围绕价值创造这个核心目标体系,对处于过度多业务经营状态下的企业,重新确定其内部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一种经营战略。这种战略主要采用企业组织重构的方式,或通过资产剥离、分立以及集中、撤退等多种战略手段,以“回归主业”和主业重构的表现形式,降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程度,将企业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到主营(核心)业务上来,并重新恢复企业活力,提高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的战略操作过程。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市场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的创新。集团公司的投资活动关系着整个集团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发展态势,关系到整个集团公司的方方面面。对投资活动的有效管理标志着整个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是各个集团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难以解决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形势,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必须要找到一种创新的管理体制,以适应集团公司的发展和投资管理的要求,切实有效地进行有关投资的决策、实施和评价,满足集团公司竞争优势形成的需要。“归核化”的提出,源于人们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的结果与原因的分析。当人们意识到过多的经营业务不仅不能分散企业经营的风险,反而会影响企业的竞争态势时,人们通过各种实证分析,提出采用各种战略手段缩小多元化经营的范围,回归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对于经营战略来讲,“归核化”的核在于核心业务。而在本文中,将“归核化”用于集团公司的投资管理,主要是借鉴“归核化”的思想,创新性地提出“归核管理”的概念,将“归核化”的理念用在集团公司的整个投资活动的管理中,定位于以各种“核”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以有效提升整个集团公司的价值,形成整个集团公司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
(一)随着经济的发展,集团公司的经营规模、范围、领域以及产业等,都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势头。而对于投资的管理模式,无论是集权化的管理,还是分权化的管理,以及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都已无法满足集团公司的投资活动的要求,无法对集团投资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
(二)自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提出以来,人们都意识到一个企业的存亡关键在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而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企业投资取向的确定。对于集团公司来讲,也是如此。因此,如何在集团公司的投资管理中体现出“核”的要求,是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方面。而这一点是集权或分权所无法解决的。
(三)集团公司投资管理的关键在于投资的权、责、利的划分,原来的集权或分权的重点体现在投资权利的划分上,至于为什么集权、为什么分权、以什么标准来划分权利等问题,无法提供给人们一个明确的说法。如果用“核”来解释,就会使事情明了、简单。
(四)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集权到分权,或从分权到集权,或者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这其中体现着一个权变的过程。到如今的经济形势下,已不是仅仅靠决策权的划分来达到决策目标的时代,是该“归核”的时代,只有“归核化”才能满足现代化集团公司对投资的管理要求。无论是投资的目标、决策权的划分,还是投资的实施与评价,以及投资中核心技术的创新、核心人才的培养,都体现着“归核”的特征。
借助于“归核化”的理念,建立集团公司投资的归核管理体制,对集团公司投资的管理核心要素依据核心法则实施核心管理。“归核化”的投资管理要素包括竞争力、效益、产业、产品、技术、人员,以及投资战略、战术等。而这些管理要素的核,即管理核,包括核心竞争力、核心效益、核心产业、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人员,以及核心战略、核心战术等。实施投资的“归核”管理的核心法则是以绝对优势力量集中管理少数有关投资的核心部分;少数核心部分在整体中形成绝对优势地位,创造和驾御绝大部分集团公司资源。
二、集团公司“归核化”投资管理体制下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股权控制结构
股权控制结构的优化是集团公司建立有效治理结构的前提,股权控制结构影响着集团内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股权控制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股权的多元化和分散化,而投资是优化股权结构的必要手段。
集团公司作为投资的核心主体,欲对所属子公司实施有效地控制,必须要通过投资来保证集团公司在子公司的位置,这取决于子公司在整个集团中的重要程度,是一个归核的问题。在集团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对整个集团核心竞争力影响重大的子公司,是集团公司的核心子公司,按照归核管理的思想,集团公司必须是核心子公司的绝对第一大股东。因为股权比例不同,控制权的稳定性、权利制衡程度以及资本杠杆效应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各个子公司等集团所属单位在整个集团公司中核心位置的不同,决定着集团公司对他们的投资倾向。越是对集团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影响重大的子公司,集团公司借助于投资对其股权控制比例也就越高,反之则相反。
集团公司作为股东在子公司中的位置与子公司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子公司资本规模的扩大,股权集中程度变小,股权比例分散,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就相应降低,这就需要集团公司按照归核管理的理念,以投资手段根据子公司在集团中核心位置的不同,取得相应的股东地位并保证不予丧失。但是如果子公司的股权过多地集中于集团公司手中时,会影响集团的有效治理。因为股权过度集中,缺乏其他股权的有效制衡,极易导致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投资权利的滥用,而这势必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引起彼此间矛盾的冲突,从而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甚至扰乱集团的运行秩序,造成集团公司整体效益的降低和竞争能力的下降。因此,按照归核管理的相对性要求,集团公司一方面要保证对核心子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另一方面要根据各个子公司在集团公司中核心位置的不同建立具有内在制衡约束机制的“相对归核”的股权控制结构,以实现集团治理的高效率性。这就需要借助于投资来调整股权控制结构,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和分散化,同时也要实现对核心子公司股权的绝对化控制。
(二)投资决策权结构
在集团公司投资管理中,投资的决策权历来是集团及其成员企业关注的焦点,因为投资决策权是投资利益的保障。投资决策权是决定投资项目的取舍、投资区域的选择、投资方向的确定、投资数额大小等的权利,它关系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股权结构的优化和公司政策的制定等。因此,关于投资决策权的集权管理还是分权管理始终是集团公司投资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由于集团公司是具有一定层次的投资决策权结构,处于这个层次结构中最高位置的应是股东大会的投资决策权。由于股东权利的分散化,往往是以所拥有股份的份额选举的董事会来具体执行,这是由股权结构所确定的。至于投资决策权的集权与分权之差别,并不是简单地权利集中或分散,而主要在于决策权界限的划分及其所体现的层次结构特征。笔者认为由于最高投资决策权的位置――即决策权层次结构中的最高层次――不存在分权的问题,必须要集权。只是按照归核管理的要求,这种集权并不是完全的集权,是一种相对归核的集权。
相对归核集权化的投资决策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集团投资中的核心部分是集权管理,而对于非核心部分,投资决策权划分到比较接近信息源的各层次的成员企业或组织机构。而核心投资与非核心投资的划分遵循二八法则,往往以各个子公司所上报项目投资额的大小来决定。例如,2000万元以下的投资项目具体由母公司本身、各个子公司来决策,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将决策权归由董事会。二是对于纳入集团投资决策权范围的子公司等集团内所属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相应的股权来划分。对于该范围内的各个单位的投资决策权集中于董事会,而对于没有进入该范围的集团内的一些单位的投资决策权则分散到相应的单位。根据集团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应纳入集团公司投资决策权集权管理的单位包括:事业部、分公司和子公司中的全资子公司、绝对控股子公司和一般控股子公司。在此基础上,再按照投资项目的核心与非核心部分划分的标准进行归核管理。
(三)董事会与监事会职能
本文所研究的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等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其核心内容。股东通过股东大会的形式将企业委托给董事会,从而使董事会同时拥有法人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经营权。为有效地进行制衡与监督,董事会又将财产经营权委托给经营者――总经理,由此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董事会的决策督导权与日常经营管理与事实执行权彼此制衡分立的格局与机制。因此,对于集团投资来讲,集团公司的董事会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关系。一方面,董事会承担着股东大会取得投资收益的受托责任;另一方面,还要承担集团公司自身重大投资事宜的决策职责以及对投资项目执行者的督导责任。所以,集团公司的董事会,通过设置直属于董事会的投资发展专业委员会,进行大量地调查研究,做好整个集团的投资战略规划,为集团指明投资战略导向,制定有关投资管理政策,以实现集团整体的投资高效性。同时,集团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者入主子公司董事会,同样发挥投资决策与督导的作用,处理好子公司与股东大会、董事会、其他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利益关系。因此,集团公司的董事会有关投资的职能定位是:决策与督导。即决策母公司、子公司的投资发展战略及核心投资事宜,并督导投资执行者履行受托责任,实现集团投资目标。
1.电力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的特点分析
对于这方面内容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财务公司的内涵,这里所讲的财务公司主要指的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利用效率为最终目的,同时为企业集团成员单元提供财务服务的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需要注意的是,它的这一功能是在银监会的监督和监管体系下的,是符合银监会所出台的功能定位规定文件的。那么从这方面来讲,电力集团的资金特点就直接决定了它的组建财务公司资金的特点,那么从实际的经营运行现状来看,电力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资金来源单一,外部融资很少。电力集团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集团的成员单位活期存款为主,一般是不需要有外来融资的[1]。对于电力行业的集团成员单位来说,为了对资产负债率有良好的控制,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会对货币资金的存量有严格的控制,最基本的是要确保日常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的充足,那么它的货币资金运用形式也就以现金和活期银行存款为主。从财务公司的性质来讲,它作为一种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可疑对集团成员的存款进行容纳,这样可以达到集团系统内资金集中的目的,所以它的资金负债也主要是以集团成员单位的活期存款为主,而且它的监管作用也限制了外来负债资金的来源,确保了财务公司流动性的安全。
1.2活期存款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上述提到电力集团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是以集团成员的存款为主的,这种存款是活期形式的,但是集团成员单位为了确保生产经营的安全稳定运转,就需要保持以合理稳定的资金备付余额,那么从这方面来讲,资金存量就会在合理备付余额的范围内有一定的上下波动,趋于稳定状态,基于此,电力集团财务公司的存款稳定性就很好,不会受到较大的外部影响因素干扰,它的相当一部分就形成了资金来源的稳定渠道。
1.3资金的运用以贷款为主。电力行业的融资需求较大,这就直接决定了财务公司集中资金的主要运用目的,是为了解决集团公司存款贷款双高的现象,使得集团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有效降低,进而起到优化集团公司整体资金配置的方向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可以重点支撑集团支柱产业和成员单位的实际融资需求。那么对于电力行业来说,它的财务公司资金的主要运用途径就是发放贷款,以合理的信贷结构来对集团的融资结构进行优化和改善,实现集团资源的配置优化。
2.电力集团财务公司做好资金头寸管理的要点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当前形势下要实现经营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就需要做好资金的头寸管理工作,把握其要点所在,依据集团资金的特点和自身资金特点,运用资金市场工具,根据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要求,对集团成员单位的资金进行合理预算。
2.1重视资金的集中管理。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对集团成员单位货币资金的集中管理和银行账户流量进行监管和控制,而这也是整个资金头寸管理的基础所在。通过集团公司财务部或者是结算部门的资金集中管理要求,进行内部统一的阶段和对外收付结算的统一,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财务公司的闲置资金,对于资金利用的高效率是有重要作用的,对于头寸的变化有及时有效的掌握,从而使得电力集团资金头寸可以始终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之内,从整体上来讲,这对电力集团来说是十分有益的[2]。
2.2抓好资金的计划管理。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管理资金的专业性公司,它可以依靠集团的集约化管理所具有的优势,对集团成员单位资金计划的掌控发挥独特的优势。由于电力企业自身性质的特殊性,在集团管理和控制力度不断加强的形势下,实施统一的财务政策,财务公司可以嫁接起内部结算和成员单位财务预算、财务核算以及公司ERP无缝对接的全过程现金流量控制系统。那么在对集团成员单位资金计划的提前掌握下,就可以提前做好资金平衡计划,克服电力行业集团成员单位现金的大幅度波动对财务公司资金平衡所带来的冲击性影响,而且对于财务公司来说,也可以根据较为精确的资金计划,最大程度的减少备付资金的留存限额,从而使资金运作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
2.3资金期限的合理配置。电力集团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主要结构使得它的资金来源是以成员单位的活期存款为主,采用的是以短中期贷款为主,因此,就会不可避免的存在错配风险,这就会对资金的头寸安全平衡带来严峻的挑战[3]。从这方面来讲,做好资金的头寸管理,就需要提前做好资金的期限配置,短期资金配置短期资产,长期稳定资金则是配置长期资产。通常情况下,资本金以及长期的金融债,主要配置的是长期贷款或者是长期投资,而存款中长期稳定部分资金则是配置部分中期贷款或者是短期贷款,如果是波动性较大或者是季节性的存款,则主要是配置短期投资或者是货币市场产品为主,在确保收益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资金头寸安全调度的实际需求,保证电力企业资金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城投集团公司资金管理 问题 新模式
前言
安庆市城投集团公司是2003年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公司主要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和部分城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等任务,是政府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的平台和载体。下辖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近8家,业务涉及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房地产、金融典当等领域。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即提高资金的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发挥集团协同效率,强化监督考核。为此,本文在借鉴其他行业集团公司成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城投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结算管理模式。
一、城投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问题。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众多城投集团公司出现资产多、规模大,子公司分散、现金流充足或参差不齐的特点,随之而来的却是集团公司内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其突出表现在资金预算管理“虚”,结算管理“散”,使用效率“低”,运营成本“高”,和监督考核“弱”等问题。一般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的弊端愈加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子公司多,控制力弱,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资金的预算、存量及运行状况无法实施有效、及时的监管、跟踪。
2.资金分散、闲置、利用率低;信贷融资不统一、整体信用等级不高,融资渠道单一、成本过高;导致整个集团存、贷两高,资金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3.资金综合盈利能力低,财务结算成本高;子公司担保、抵押等行为无法全面监控和掌握,给资金管理和企业经营增加了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4.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失真、滞后,共享不畅,信息化管理成本高,为决策提供的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全面。
目前所面临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符合城投集团公司要求的资金管理模式,通过资金纽带加强财务管理,从而实现集团公司的跨越式全面发展。
二、城投集团公司建立资金结算中心模式
城投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区域性的企业,主要从事城市基础及民生工程的开发及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融资方面的优势,整合内部金融资源,通过资金集中结算管理(即成立集团财务结算中心),实现对资金的统一调度、管理、运用和监控, 盘活了存量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减少贷款规模,降低财务费用;以集团公司经济实力、社会影响以及政府的支持,扩大了集团公司的对外信用, 提高企业整体信贷信用等级,扩大信用的功能,丰富融资渠道。同时通过结算中心对各子公司进出资金的审查,从而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资金内部监控的功能。
建立和完善资金结算及管理体制,整合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资金集中结算、统一信贷融资及还款、资金预算与监控等方面入手,应用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软件系统建立资金集中结算机制。
1.集中结算:
资金集中结算就是资金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模式,各子公司依旧是独立的核算主体,在集团公司建立财务结算中心,所有子公司的资金都通过结算中心与商业银行进行结算。先集中子公司的现金收入,再由结算中心根据各子公司上报的资金预算,向子公司拨付所需的资金,同时监控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子公司之间的内部往来结算由结算中心通过“走账不走钱”的方式进行内部结算,富余的存款根据需求情况先偿还银行贷款,将大大减少银行贷款的额度,降低财务费用。
2.统贷统还:
统贷统还,即整个集团公司统一对外融资、担保及还款,子公司不单独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和还款,全部由集团公司实行统贷统还。通过集团公司存款和政府背景等资源优势与金融机构谈判,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银行授信额度。统贷统还的办法有利于掌握集团和子公司对外信贷情况,通过整合集团的资源,形成统一的合同台帐分类管理和预测分析平台,把子公司的各自优势集中起来,降低风险和成本。对于内部子公司的资金拆借,采取有偿使用和授信管理的原则,借款使用商业银行贷款的授信评级管理办法,进行审查和借款资金使用跟踪。
3.预算与监控:
资金预算是实现资金良性循环的首要环节,是资金管理的基础。实行资金集中结算时,资金预算的授权、审批及考核都应集中在集团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如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资金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年度预算总目标,并层层分解至各子公司预算责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各责任单位再进行调整并反馈到上级资金预算管理部门。最终资金管理部门将资金预算上报预算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执行。这样把预算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将集团公司的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又发挥了预算对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全过程的控制和协调作用。
因为资金的收付全部通过结算中心软件平成,该中心根据财务结算中心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预算、合同,对各子公司资金流向及使用的合规性、安全性、效益性进行审核,确保资金合理使用,从而使集团内子公司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集团的监控之下,最终实现资金预算的事先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和监控的管理功能。
4.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化是最终实现科学管理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资金集中结算管理信息化通过网络实现网上资金结算,各子公司可随时通过网络软件平台了解本单位资金运营情况,实现结算中心系统内部银行网上拨款、收款、对账、打印等业务。既提高了财务结算、资金预算、信贷管理等方面业务流程的速度,减少资金在途时间,降低了管理费用,又提高了资金安全运行和使用效益,保证整个集团公司运营的准确性、及时性、高效性。
5.决策支持:
公司领导的决策需要各种相关信息的支持。结算中心所掌握的资金信息将是最准确和最完整的,以资金集中结算、统贷统还、资金预算和监控等业务数据形成的数据库为基础,根据领导层的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提供原始信息或者经过初步分析的财务信息,帮助集团公司及子公司中高层领导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三、结语
从城投集团公司长远发展角度,资金集中结算管理是必须的,资金集中结算管理带来的弊端通过优化管理程序,确定科学的管理体制,强化结算中心内部职能,提高管理部门的服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集团决策层从战略发展的眼光对其进行调控,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良好的资金运作,将为投融资和公司运营提供极其重要的决策基础和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管辉.2011.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及优劣势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第4期
关键词:海外经营 国际营销 案例 走出去
1.甘肃省建设投资集团总公司海外经营的主要业绩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原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率先走出国门实施海外经营的企业之一。依托经援和使领馆项目,自1978年承建多哥“人民联盟之家”工程跨出国门,三十多年克服各种困难,逐步发展走向参与国际工程承包,曾转战津巴布韦、加纳、印度、瓦努阿图、安提瓜和巴布达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甘肃建总在亚洲和非洲18个国家设立了7个驻外公司、5个施工技术组和1个经济技术合作组,累计签订对外经济合同400多个、合同总额15亿美元、完成海外营业额12亿美元,分别占甘肃省外经业务的41%、80%、76%,完成竣工面积400万平方米,派出工程技术、各类管理及劳务人员20000多人(次),使用当地劳工60000多人(次)。开展的经营业务涉及房屋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物资贸易、电力电讯、建材加工、投资开发等领域。建成了一大批在亚洲、大洋洲特别是在非洲有较大影响的总统府、国家宫、体育场、电视台、国家大剧院等经援工程、国际承包工程和中国驻外使馆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全集团总公司完成总产值202亿元,同比增长76.77%,实现利税2亿多元。
2.甘肃省建设投资集团总公司海外经营经验
2.1 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紧跟时代步伐
甘肃建总作为甘肃省最早“走出去”发展的企业,三十多年之所以能跨出国门、成功前行、走到现在,先后进入35个国家和地区,注册成立7个驻外公司,购置土地,建设办公、生活基地,开展施工、商贸、技术合作、投资办厂等多元化业务,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取得不菲业绩,首先是得益于解放思想,敢于实践,紧紧抓住国家改革开放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时代合拍。
2.2 准确定位,谋局布点,紧盯市场变化
发展海外经营,必须不断提高对海外经营规律性的认识,要紧盯国际建筑市场变化,适时针对不同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不同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实事求是制定海外经营的策略和方针,准确定位,谋局布点。要不断创新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思路、改善经营手段、转变经营模式,通过经营领域和经营地域的不断突破,以实现海外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多元化。约旦、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市场的进入,就是该公司经营策略和方针实施的典型事例。
2.3 一国一策,创新模式,全力开拓市场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莫测,海外经营市场形势时好时坏,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甘肃建总始终坚持一国一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例如,华陇马拉维公司最初进入该国市场,由于“”势力干扰,几乎站不住脚,但甘肃建总坚守阵地,等到2007年12月马拉维与中国建交后,迎来了开拓发展的新局面。华陇加纳公司在建筑市场萧条时,采取依托首都阿克拉并走出阿克拉的经营思路,发扬“四不计”精神,共克时艰,谋求发展,最终成为甘肃建总目前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多元化经营最为出色、本土化建设最有成效的驻外公司之一。华陇安哥拉公司抓住该国战后重建大好时机,积极进军安国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并取得显著成效。
2.4 建章立制,加强管理,追求效益最大化
三十多年来,甘肃建总始终重视依据中国有关政策、规定,同时结合东道国法律、法规,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对事和对项目的管理,以适应海外经营和强化管理的需要。先后八次召开海外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制定规划,并特别注重对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的修订完善,因地制宜,调整思路,区别情况,加强管理。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甘建驻外华陇公司在东道国的信誉、品牌、规模和效益,为提高甘肃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做出了积极贡献。
2.5 借船出海,扩大合作,增强竞争实力
实施“走出去”战略,经营海外市场35年,甘肃建总之所以没有象有些企业一样在国外倒下、卷铺盖走人,除了自己付出艰辛努力外,其中最重要的是同中央企业和国内有实力的其它企业真诚合作、团结共赢,并积极融入当地,建立政界、军界和商界广泛的社会关系,推进本土化建设,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承接经援、使领馆项目到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发展多种经营的。例如,甘肃建总同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组成的“三方联合体”拿下了安哥拉国家电视台、情报局大楼等项目,和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总公司联合实施了约旦军营宿舍项目,和深能源公司实施了加纳特玛电厂项目,和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实施了印度尼西亚英特马尤电厂项目等。
2.6 招贤纳能,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
开拓国际市场,海外经营三十多年,甘肃建总深刻认识到:只有立足自身,高度重视和大力培养和造就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各类复合型人才,才能保证海外经营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才从哪里来?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待遇条件相对较差的企业来讲,除了从社会吸纳有限的人才外,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培养。三十多年来,甘肃建总时刻都不放松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先后锻炼培养了一大批比较熟悉国际市场竞争的经营管理、项目承包和市场开发人才,许多现在还在国外的人都是“三出国”、“五出国”,一干就是十几年。
2.7 有的放矢,开展教育,抓好职工队伍建设
在三十多年的海外经营实践中,甘肃建总始终把重视加强驻外职工队伍建设,特别是驻外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强化思想教育工作,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这也可以说是甘肃建总一路走来所贯穿的一种“魂”,正是基于这种“魂”,甘肃建总的驻外职工挺过了“条件艰苦关”、“身体生活考验关”、“思乡念家关”和“发展步履艰难关”,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身心困难,才成就了企业今天的辉煌业绩。这种精神也就是“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在经营海外事业30多年的历程中,派出20000多人(次)中方人员中,甘肃建总没有出现过一起违反外事纪律的现象,这曾多次得到甘肃省领导和外事部门的肯定及表扬。
2.8 他山之石,用来攻玉,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
三十多年来,甘肃建总还积累了一条重要经验,那就是: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一条海外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中外先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特别是要学习跨国集团公司先进的国际项目承包运作和管理实施经验,扬长弃短,开阔视野,捕捉商机,创新实践,规模化发展产业,集约化精细管理,多元化开展经营,从而切实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要重视防范汇兑风险、提高经济索赔水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信息时代 集团公司 资金投资 风险因素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集团公司得到飞速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各类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其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发展模式已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而资金投资越来越广泛,加强对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一、信息时代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一)信息时代使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关系已经突破了空间的距离和限制,任何社会组织包括集团公司都不可能进行封闭化和孤立化发展,必须将集团公司的发展置于全国乃至便于经济一体化发展当中,必须时刻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行高度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必须加强与集团公司外部的协作和联系,因而集团公司的资金投资与整个社会密不可分,这也就成为集团公司资金投资的风险因素。信息时代使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变幻莫测,随时都有可能发展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可能,而集团公司在进行资金投资过程中,如果对信息时代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影响分析不足,极易导致资金投资失败,特别是当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集团公司的投资就难以获得利润,甚至出现亏本,对集团公司投资造成重大影响。
(二)信息时代使集团公司投资风险更高
信息时代使信息资源更加海量性、便捷性、传导性、互动性、共享性等诸多特点,使集团公司投资与科技信息化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一方面信息化为集团公司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使集团公司充分运用科技信息化来提高投资质量、投资效率和投资效益,能够使投资通过电子商务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集团公司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类市场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但与此同时,由于信息时代具有透明度高的特点,使集团公司的资金投资需要更加公开和透明,否则根本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种投资的公开和透明,极易使集团公司的商业秘密被泄露,进而对集团公司造成重要影响。
(三)信息时代对投资管理人员提出挑战
要想提高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能力强、具有较强职业道德的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无论是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都必须由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进行。在信息时代,集团公司资金缺乏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现代管理素质、财务专业素质、信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但从目前看,我国很多集团公司资金投资管理人员尽管都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但真正具备能够将专业素质与信息化管理结合起来的人才还比较少,很多管理人员还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能力,因而也就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管理人员提出的新要求,这也就形成了一种挑战。
二、强化信息时代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强化信息时代资金投资风险意识
集团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特别是资金投资决策层和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时代对集团公司资金投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对信息时代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因素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资金投资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和提高管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信息时代资金投资风险意识,就必须大力加强对信息时代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全面深入分析,将集团公司资金投资工作置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将资金投资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来提高资金投资质量和效益,又要最大限度的规避信息化对资金投资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二)提高资金投资的信息化管控能力
集团公司无论是对资金投资的前期评估,还是对资金投资的过程管理,以及对资金投资的后期评价,都必须着眼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信息化接轨。首先集团公司必须建立资金投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制度,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要在资金投资前期评估、过程管理、后期评价中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辅助评估、管理、评价系统,特别是要将建立集团公司资金、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等数据库,并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分析和预测,切实提高资金投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能力。
(三)加强资金投资管理专业人才建设
党的十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表明我国已经把人才建设放在了战略高度。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高资金投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要牢固树立“人才意识”,把“不惜血本”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引进具有投资管理和信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加强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奠定人才基础。集团公司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发挥人才在资金投资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资金投资收到预期效果。
三、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给集团公司资金投资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集团公司必须着眼于加强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深刻认识信息时代对集团公司资金投资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特别是要在强化信息时代资金投资风险意识、提高资金投资的信息化管控能力、加强资金投资管理专业人才建设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努力适应信息时代对集团公司资金投资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严伟.企业投资风险管控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3(02)
[2]曾莹.浅析投资风险识别与衡量[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
[3]齐凤祥.投资与风险-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风险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
显然,企业的投资战略作为企业的分战略,应该在发展方向、目标水平及主要对策等方面与总体战略相互协调一致,并保证总体战略的实现。因为,企业的投资战略制定的依据是企业的总体战略。投资战略只能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所给定的框架内进行企业投资方面的谋划,包括投资方向、投资重点、投入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投资的具体方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企业投资战略也是总体战略在投资管理方面的具体分解和落实。事实上,企业的投资战略还受到企业产品战略、竞争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具体战略的制约和影响。
如果投资战略不能与企业的总体战略相协调一致,就会出现重大的投资失误,影响企业的发展,严重的甚至使企业破产。以某集团公司为例,在“八五”期间,企业的投资战略偏离了企业的总体发展方案,急功近利,结果投资方向多为与企业急需发展的主业无关的其它产业,不仅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而且由于投资过于分散,投资的效果也不好。而企业急需发展的主业,却因为资金不足,技术改造迟迟不能执行,产品技术含量低,规模上不去,市场份额不断缩小,错失发展良机。因而在“九五”期间,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举步维艰。
由于投资战略是进行投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投资管理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投资战略。而投资战略的制定又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只有在准确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科学制定总体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制定企业的投资战略,才能真正管理好企业的投资工作。
企业的投资战略管理
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投资战略进行,而投资战略又要紧密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管理的时候,随时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部署,对投资项目进行监管,以保证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集中到企业急需发展的关键产业上去。
在进行投资战略管理的时候,主要依据的对象就是企业的投资战略。企业的战略发生了变化,企业的投资战略就需要随之调整,具体的投资业务也就需要随之变化。如投资方向、投资重点、投资金额等等。投资战略管理的实质就是根据企业的战略不断对企业投资业务进行调整。
实证分析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集团公司是由一个地方小企业发展而来,在企业发展中,集团领导层的集权倾向明显。通常投资决策由企业领导层作出,较少通过职能部门参与。1994年集团有下属法人企业300多家。但是在进行投资多元化的时候,由于对投资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缺少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加上政府行为的干预,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由于投资分散,在主业上的投资急剧下降,造成技术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没有新的技改项目,主业竞争力下降,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以后逐步开始进行调整,收缩产业,使投资集中到主业上来。1996年有60家,2000年压缩为不到10家,现在主要集中在主业上。
集团公司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为:集团公司作为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依法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价值形态的经营与管理,对所持股企业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和产权转让等权利。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不直接参与下属子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公司法》,母公司委派董事或委派股权代表进入子公司董事会,参与决策,进行调控,并以集团章程和制度的形式对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集团子公司的权利与义务为: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经管的法人财产负保值增值责任。对集团公司现有存量资产,按专业化和市场化原则进行重组,组建股份公司。
根据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和权责明确的原则,建立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或管理机构。集团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依照《公司法》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成其法人治理结构,不设股东会。董事会是国有资产授权的代表,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并按授权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能。董事会下设决策支持机构(战略管理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和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室)。决策支持机构主要职责是根据董事会的要求,对董事会决策的集团发展战略、重大投资方向和项目、财务预算等问题进行事前审议并提出方案和意见,以备董事会决策。
(二)企业总体战略
(1)战略指导思想。按照社会主义主市场经济模式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本经营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争取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著名”的国际化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2)战略目标。计划到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争取比“九五”期间翻一番,集团在全国百强企业中的排位跃居前列,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实现国际化经营,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财团,步入世界大公司行列。
(3)战略重点。为了确保上述战略目标的实现,集团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突出三个战略重点,即资本运营战略、科技进步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三)企业投资战略
集团围绕形成和加强焊接材料、输变电设备、电子及金刚石、机电产品等四大支柱产业的需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对现有主导产品的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达到1/4以上,集团公司技改投入不少于10亿元,集团各成员企业的技改投入原则上不得少于固定资产原值的1/3,同时要加强重点技改项目的管理,确保集团的产业和产品发展目标的实现。技改项目的预算总额为18.871亿元,资金的来源如下:企业利润及折旧4.871亿元;银行贷款8亿元;债券和股票3亿元;引进外资3亿元。
(四)企业投资管理
集团公司投资管理体制是以集团公司为母公司而投资形成的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为子公司的母子型投资管理体系。
(1)集团计划投资部负责核心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各子系公司设立专管或兼管投资的管理部门。
(2)投资形式可以用固定资产、存货、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誉、资金投资,也可以用产权换产权的形式进行投资。
(3)在集团内部实行计划管理。集团各投资单位及时将投资方案报送集团计划投资部立项。集团领导依据国家政策、集团发展方针,对该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平衡、协调和决策。计划投资部根据集团发展计划下达年度投资方向和项目的框架。
(4)集团内的各投资企业和投资机构对规划投资的项目,先作好可行性调查研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集团计划投资部,并联合组织经济、技术等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项目论证和风险评估。
(5)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下列内容:投资单位概况及其经营状况;投资环境是否优良,主要包括:投资地区政策法规是否有利;市场环境是否能有利于投资,如资源条件、交通运输、产品销售网络,产品是否有竞争优势等;开发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是否能占领市场,其开发潜力如何;工艺及工程的基本设计方案;投资收益预测及风险分析;投资数额及形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货币资金);组织机构及劳务安排。
(6)各部门参与项目论证,除对上述投资条件进行充分论证外,还应对投资的资金来源进行平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择优投资。参与项目论证会的人员在结论书上签字。
(7)对于可行性项目的审批权限:集团对外的投资项目,由集团董事会批准;集团全资子公司的可行性项目,50万元以上由集团公司董事会批准,50万元以下的由子公司董事会(不设董事会的由企业法人代表)批准;集团控股子公司的可行性项目投资,原则上都由公司自行按程序审批,但集团委派的产权代表或经营者在决策时,超过5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向集团公司董事会请示,经同意后,方能表示赞同意见;集团公司参股子公司的可行性项目投资,由子企业自行按程序审批,但集团委派的产权代表在行使决策权时,要以保证集团投资的安全性为原则。
显然,企业的投资战略作为企业的分战略,应该在发展方向、目标水平及主要对策等方面与总体战略相互协调一致,并保证总体战略的实现。因为,企业的投资战略制定的依据是企业的总体战略。投资战略只能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所给定的框架内进行企业投资方面的谋划,包括投资方向、投资重点、投入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投资的具体方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企业投资战略也是总体战略在投资管理方面的具体分解和落实。事实上,企业的投资战略还受到企业产品战略、竞争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具体战略的制约和影响。
如果投资战略不能与企业的总体战略相协调一致,就会出现重大的投资失误,影响企业的发展,严重的甚至使企业破产。以某集团公司为例,在“八五”期间,企业的投资战略偏离了企业的总体发展方案,急功近利,结果投资方向多为与企业急需发展的主业无关的其它产业,不仅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而且由于投资过于分散,投资的效果也不好。而企业急需发展的主业,却因为资金不足,技术改造迟迟不能执行,产品技术含量低,规模上不去,市场份额不断缩小,错失发展良机。因而在“九五”期间,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举步维艰。
由于投资战略是进行投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投资管理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投资战略。而投资战略的制定又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只有在准确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科学制定总体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制定企业的投资战略,才能真正管理好企业的投资工作。
企业的投资战略管理
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投资战略进行,而投资战略又要紧密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管理的时候,随时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部署,对投资项目进行监管,以保证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集中到企业急需发展的关键产业上去。
在进行投资战略管理的时候,主要依据的对象就是企业的投资战略。企业的战略发生了变化,企业的投资战略就需要随之调整,具体的投资业务也就需要随之变化。如投资方向、投资重点、投资金额等等。投资战略管理的实质就是根据企业的战略不断对企业投资业务进行调整。
实证分析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集团公司是由一个地方小企业发展而来,在企业发展中,集团领导层的集权倾向明显。通常投资决策由企业领导层作出,较少通过职能部门参与。1994年集团有下属法人企业300多家。但是在进行投资多元化的时候,由于对投资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缺少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加上政府行为的干预,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由于投资分散,在主业上的投资急剧下降,造成技术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没有新的技改项目,主业竞争力下降,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以后逐步开始进行调整,收缩产业,使投资集中到主业上来。1996年有60家,2000年压缩为不到10家,现在主要集中在主业上。
集团公司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为:集团公司作为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依法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价值形态的经营与管理,对所持股企业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和产权转让等权利。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不直接参与下属子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公司法》,母公司委派董事或委派股权代表进入子公司董事会,参与决策,进行调控,并以集团章程和制度的形式对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集团子公司的权利与义务为: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经管的法人财产负保值增值责任。对集团公司现有存量资产,按专业化和市场化原则进行重组,组建股份公司。
根据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和权责明确的原则,建立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或管理机构。集团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依照《公司法》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成其法人治理结构,不设股东会。董事会是国有资产授权的代表,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并按授权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能。董事会下设决策支持机构(战略管理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和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室)。决策支持机构主要职责是根据董事会的要求,对董事会决策的集团发展战略、重大投资方向和项目、财务预算等问题进行事前审议并提出方案和意见,以备董事会决策。
(二)企业总体战略
(1)战略指导思想。按照社会主义主市场经济模式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本经营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争取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著名”的国际化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2)战略目标。计划到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争取比“九五”期间翻一番,集团在全国百强企业中的排位跃居前列,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实现国际化经营,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财团,步入世界大公司行列。
(3)战略重点。为了确保上述战略目标的实现,集团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突出三个战略重点,即资本运营战略、科技进步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三)企业投资战略
集团围绕形成和加强焊接材料、输变电设备、电子及金刚石、机电产品等四大支柱产业的需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对现有主导产品的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达到1/4以上,集团公司技改投入不少于10亿元,集团各成员企业的技改投入原则上不得少于固定资产原值的1/3,同时要加强重点技改项目的管理,确保集团的产业和产品发展目标的实现。技改项目的预算总额为18.871亿元,资金的来源如下:企业利润及折旧4.871亿元;银行贷款8亿元;债券和股票3亿元;引进外资3亿元。
(四)企业投资管理
集团公司投资管理体制是以集团公司为母公司而投资形成的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为子公司的母子型投资管理体系。
(1)集团计划投资部负责核心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各子系公司设立专管或兼管投资的管理部门。
(2)投资形式可以用固定资产、存货、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誉、资金投资,也可以用产权换产权的形式进行投资。
(3)在集团内部实行计划管理。集团各投资单位及时将投资方案报送集团计划投资部立项。集团领导依据国家政策、集团发展方针,对该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平衡、协调和决策。计划投资部根据集团发展计划下达年度投资方向和项目的框架。
(4)集团内的各投资企业和投资机构对规划投资的项目,先作好可行性调查研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集团计划投资部,并联合组织经济、技术等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项目论证和风险评估。
(5)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下列内容:投资单位概况及其经营状况;投资环境是否优良,主要包括:投资地区政策法规是否有利;市场环境是否能有利于投资,如资源条件、交通运输、产品销售网络,产品是否有竞争优势等;开发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是否能占领市场,其开发潜力如何;工艺及工程的基本设计方案;投资收益预测及风险分析;投资数额及形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货币资金);组织机构及劳务安排。
(6)各部门参与项目论证,除对上述投资条件进行充分论证外,还应对投资的资金来源进行平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择优投资。参与项目论证会的人员在结论书上签字。
(7)对于可行性项目的审批权限:集团对外的投资项目,由集团董事会批准;集团全资子公司的可行性项目,50万元以上由集团公司董事会批准,50万元以下的由子公司董事会(不设董事会的由企业法人代表)批准;集团控股子公司的可行性项目投资,原则上都由公司自行按程序审批,但集团委派的产权代表或经营者在决策时,超过5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向集团公司董事会请示,经同意后,方能表示赞同意见;集团公司参股子公司的可行性项目投资,由子企业自行按程序审批,但集团委派的产权代表在行使决策权时,要以保证集团投资的安全性为原则。
1、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原则
(1)投资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清洁、高效、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和强制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对能源产业节能降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力行业排放指标的标准越来越严格。(2)投资管理工作必须符合业主的发展方向。大型火电项目一般都由国企承担。按照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要坚持做强做优主业,严把投资方向关,严控在效益差的区域投资,严控非核心业务的投资。电源产业是发电集团的核心业务,应不断提升主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3)投资必须符合企业投资能力。资金链风险可能从两个方面造成,一个是企业内部,另一个是国家货币政策。一旦国家货币政策紧缩,银行压缩信贷规模,企业的资金就无法流转,建设项目就要停止,生产经营就不能保障,企业经营发展就难以为继。
2、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1)投资战略和规划。包括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的编制、滚动调整及其实施评价。(2)投资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机会研究、立项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评价以及监督考核等投资周期的全过程管理。(3)投资计划和统计。包括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和调整,季度投资计划的编制,投资计划执行以及投资分析。
二、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几个主要阶段及目标任务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该阶段对工程造价和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影响。有关资料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25%~35%;而到了施工阶段,影响的可能性只有10%。前期工作中,项目法人要深入细致地搞好调查研究,抓住影响项目造价的主要外部因素;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比较多个厂址建设方案,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投资估算要全面准确,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设计阶段
项目一经决定,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造价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设计费只占建设工程全部费用的2%左右,但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却高达70%以上。初步设计决定工程建设的规模、产品方案、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设计概算,确定投资的最高限额。项目管理者通过方案比较、技术经济分析,评估选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
3、招投标阶段
该阶段是工程投资管理的重点环节,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通过招投标,将形成若干重要文件和重要资料,如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投标书以及施工合同等,是影响投资管理控制的直接因素。施工招标是招投标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竞争机制,可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造价、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更好地实现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等综合管理目标。
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的关键阶段,是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该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程质量管理。若施工质量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则返工返修,重则无法正常投产或报废,因此,要将质量管控置于所有目标的前列。二是工程进度管理。项目工期延误越长,形成的费用支出就越多,因此,改善项目进度管理是控制工程投资的重要措施。三是工程变更管理。工程变更对项目进度及投资造价会产生直接影响。频繁变更会打乱正常的施工程序,造成诸多的返工和浪费,形成人工与设备材料的损失,是项目投资管理中需严加控制的负面因素,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5、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是指在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完工并经验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依据承发包合同条款的约定或通用计价规则的规定,据实计算施工中的实际工作量(含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并编制形成经济文件,以确认该项工程最终实际投资的经济行为和管理过程。竣工结算的原则和方式以合同约定为准,项目法人可聘请专业造价咨询公司协助完成此项工作。竣工结算阶段最重要的内容是确定工作量、调整人工和材料价差、处理合同纠纷,这三方面工作对合理确定工程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后评价阶段
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与控制工程投资有关的工作,就是项目后评价。通过对工程建设从立项到竣工的全部环节的分析,总结在工程投资控制和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找出引起各阶段工程投资失控的原因,制定和修改管理措施,进一步改进项目法人的管理水平并形成制度化的良好规范,促进项目投资控制工作形成闭环、螺旋上升。
三、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控模式和程序
1、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大型发电集团投资管理模式大多是三级管理,即实行集团总部、省级实体二级公司、发电厂(项目公司)三级单位的管理模式。投资实行集中管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集中管控指集团公司通过战略、规划、计划以及投资项目审批(备案)、后评价对所有投资项目进行管控和统筹;分类管理指不同类别的投资项目执行不同的管理规定;分级负责是指集团公司本部负责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二级单位负责投资的组织实施和经营管理。集团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办公会是集团公司投资决策机构,对集团公司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投资项目进行决策。集团公司设立的计划与投资管理委员会(简称计投委会)是集团公司常设的投资议事机构,对投资决策机构负责。计投委会通常设在计划部门。集团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分、子公司)是投资实施和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职责有:依据公司治理情况,相应建立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投资决策制度;编制、上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实施经批准后的战略规划;编制、上报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建议,执行集团公司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准确完成例行或临时性投资统计数据、信息的上报与公布;开展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
2、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和计划管控程序
大型发电集团公司投资项目实行立项、审批、开工、竣工验收和后评价五个环节的过程管理。投资实行分级负责。集团公司负责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二级单位负责投资的组织实施和经营管理,三级单位负责组织工程开工和建设。二级单位根据集团公司立项批复,组织编制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核准(备案)所需的环评、稳评、能评、水资源、土地、接入等专项研究报告。投资决策请示经投资决策机构批准,二级单位根据批复意见,开展组建项目公司等工作。项目公司组织工程开工、建设。二级单位提出年度投资计划建议上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审核二级单位年度投资计划,根据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能力和实际需要经综合平衡后研究提出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建议,年度投资计划建议经集团公司批准后由计划部门下达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和季度投资计划。根据项目现场进度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集团公司经营情况,年度内对投资计划进行局部调整。每年底,二级单位组织三级单位开展项目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和投资完成情况分析,审核后向集团公司报送分析报告和投资项目统计年报。
四、完善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措施及实例分析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计划类管理制度是根本
结合项目公司实际情况,健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用制度规范权力运作,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机制。目前汉川公司已形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基建管理制度”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其中,计划类管理制度共九项,分别是:招标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付款管理制度、工程竣工结算管理制度、工程技经管理制度、零星工程管理制度、综合计划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工程造价分析及控制管理制度。汉川公司严格执行招标管理制度,严格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首家推行单位,标书编制得到国电集团肯定并在内部推广;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每份合同均严格履行谈判、审核会签程序,并按照合同管理制度执行价款支付、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另行委托手续。同时,依据《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做好项目划分、费用归口管理。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原则,审核建安工程施工产值。做好合同台账、价款支付台账、建安工程产值报表等基础数据统计工作。
2、充分发挥基建工程管理软件、办公自动化、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
在项目公司、各施工单位和设计院全面推行基建MIS和P3工程项目管理。根据里程碑计划,编制完成了二级网络进度计划;三、四级进度计划(标段控制计划和施工作业计划);分标段把整个项目施工作业进行层层分解;加载各类资源;建立反映项目实际安排的逻辑网络;标明关键路径;并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主线,关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所有条件(施工图交付、设备到货、和其它标段接口等)。实现了对工程安全、质量、造价、工期“四控制”的动态管理。基建MIS和办公自动化相结合,合理设置审批环节,精简工作流程。强化执行,明确责任,加快公文和各类审批单等文件的流转速度,促进基建工作高效推进。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计划口与财务口之间项目划分和费用归口的统一。
3、加强与各部门、各专业分工协作
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文字材料和数据的收集、录入、统计、核对,涉及到的部门较多,专业较多。前期项目进展情况需联系综合部;里程碑计划、各级进度计划、工程形象进度需联系工程部和关注工程现场;主辅设备到货、甲供乙供材料、备品备件入库等情况需联系物资部门;资金支付需要走财务信息系统,资金到位、建贷利息和部分其它类费用需联系财务部;工程产值的确定需要工程部、监理、造价咨询几个专业审核,结算时还要通过工程审计单位审定。团结协作和密切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工程管理制度,与领导、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团结共事,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内耗”,实现管理体系整体功能的优化。
4、持续开展设计优化
建设期内,加强同设计院的沟通,在确保设计图纸按计划交付的前提下,督促设计院做好设计优化工作,加大施工图纸会审力度,力争将设计问题解决在图纸交付承包商之前,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经过优化设计,汉川某厂5#机组概算投资比初步设计节约5.27亿元,降低年运行费用约3460万元。
5、推行造价控制管理模式
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确定单价、施工图控制工程数量的造价管理模式。施工过程中与造价咨询公司同步核对工程量,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变化。施工过程中清单漏项和工程量调整部分在合同中都有相关条款严格界定,必须按制度执行。虽然开工以来,物价及人工工资发生了较大涨幅,但由于各项工作做得较细,各主标段的预计结算造价均可控制在造价目标及合同价内;没有发生重大工程造价的变更或设计修改。汉川某厂2×1000MW工程批准概算静态投资705127万元,动态总投资735715万元,上级部门下达的造价控制目标动态投资为669888万元。目前估算各标段结算情况,工程造价约为659203万元,比批准概算减少76512万元,降低10.39%;比造价目标减少10685万元,降低1.59%。第一台机组工程批准概算动态总投资427912万元,目前估算各标段结算情况,工程造价约为392341万元,比批准概算减少35571万元,比造价目标减少10685万元。
6、科学编制投资计划
投资计划的编制按照概算表二深度(有合同的则按合同价)从紧从严编制,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标段。原则上保证重点标段施工进度的资金要求。同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合理的起扣点及扣回比例,及时全额扣回预付款,减少资金占用。
7、努力降低财务费用
通过合理调配资金、减少资金的滞帐时间;通过与多个银行谈判、多方竞争,使用长短贷结合及减少提前付款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利息支出,最大限度地实施承兑汇票,进一步消减建贷利息支出。
五、结语
关键词:投资管理;油田企业;市场经济;管理体系
一、构建市场经济机制下的投资管理新模式
自1988年起,胜利油田先后历经了石油石化大重组、股份制改造以及法人身份D换等多次体制机制变革。胜利油田在计划经济阶段投资计划管理的主要及特征是按照石油部下达的指标,负责组织、编制生产会战建设中的长期及年度投资计划,并提出年度基建、技改及引进项目计划的资金来源,上报石油部批准后执行。油田为提高生产单位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以全面提高经济效果为指导方针的包干经济责任制,促进了油田原油产量的逐年攀升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油田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从投资权限高度集中的统一计划管理,向扩大二级单位的自转变,油田逐步改进了承包模式,实行项目管理方式下的计划投资管理机制,促使各单位在增收、节支上下功夫,同时加大了存量资产的盘活度。在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投资管理模式下,油田投资管理部门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完善投资管理方式,为油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生产经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市前根据集团公司“母子公司、三个中心”的新型管理体制,集团公司负责核定投资规模,胜利油田负责项目立项与实施,开始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以及实行项目承诺书和项目后评估制度。该阶段油田投资逐步探索和完善老油田项目管理制度,按照“储量、产量、投资、成本、效益”五统一原则,强化“三项成本”、“两率”的考核力度,充分利用内控、ERP等手段进行项目全过程管理。一体化阶段,按照集团公司上市与非上市实行一体化管理要求,油田每年依据上级下达的投资计划和工作量,结合定额及项目,将投资分解,并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体系。在国外石油公司投资管理方式的影响和带动下,胜利油田逐步建立起了投资计划管理新模式,促进了油田科学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二、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体系
胜利油田开发四十多年来,在投资计划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投资计划管理方法。一是依托体制变革和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借助内控制度,完善细化投资管理制度,并建成以项目管理为主线,涉及局相关处室及二级单位相关业务的《投资项目一体化管理系统》。二是推行项目管理模式,确保投资决策科学合理。在对投资规模进行科学分类基础上,加强项目前期论证评价和方案优化,加强项目实施过程跟踪评价。坚持以效益为中心进行决策,保证了资金的有效使用并提高了投资回报率。三是强化投资规划的编制,实现投资计划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油田年度投资计划和项目服从规划的整体布局,使其针对性更强,同时也发挥了规划的综合平衡和导向作用,使得油田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及计划达到了“三位一体”。四是适度放权,探索出了对采油厂切实可行的投资考核办法。近几年,随着体制机制
变革、政策调整以及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在投资管理运行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胜利油田的发展。
产量与投入不匹配。在“三个中心”的划分上,集团公司虽然把胜利油田定位为成本中心,但在具体执行上,却过分强调胜利油田的产量指标,另一方面还要求胜利油田“低成本、高效益”,这种投资和生产两难的境地,是胜利油田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投资管理程序不适应。集团公司总部投资决策时未能充分考虑油田生产特点,即老油田资源状况的变化,此外,年度项目的投资审批程序较为繁琐,逐级审批,常常导致投资计划实施与生产实际脱节,延误时机,从而为投资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这种总部投资审批程序中的不适应性,直接影响了油田投资管理作用的发挥。投资政策不灵活。总部对老油田的投资限额实行“一刀切”,投资审批限额标准不尽科学,不能充分体现胜利油田特点。油田维护投入缺口逐渐加大。目前集团公司取消了油田维护费,但实际上,胜利油田开发的环境日益严峻,如安全环保标准提高、工农关系协调难度加大以及油田配套设施腐蚀老化等,导致维护费缺口逐年加大,作为投资项目的实施者,油田二级单位受非生产性因素影响过多,同时也增加了油田的投资管理协调难度。
三、进一步完善油田投资管理模式的思路
强化投资管理规划与计划的综合平衡职能。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中长期投资规划对年度投资计划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企业在下达投资规划与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二者的匹配关系,要真正的做到规划经过科学严密评估,有效指导前期工作和年度投资计划;同时真正建立支撑规划的项目储备库,达到投资规划与计划协调平衡、一体化管理的效果。
严格执行投资决策程序。在投资决策前期,从集团公司总部到油田各计划部门,需要严格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和内容,区分各油田差异,细化项目分类标准和审批权限,在投资决策程序上,突出经济评价对投资方案的作用,建立目标、开发方案、建设项目后期、中长期规划及措施的科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