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0 15:30: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知识管理的核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分享 核心环节
1 知识管理
1.1知识管理发展历史
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知识作为组织资源的重要性以来,知识管理不到五十年的发展,已经为企业、政府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在此期间,德鲁克和斯特阿斯曼强调了知识作为组织资源的不断增长的重要性;彼得圣吉则将重点放在“学习型组织”上;荣格和托马斯艾伦的研究为我们理解组织内知识如何产生、利用和扩散做出了贡献。
到了八十年代,知识作为竞争性资产的重要性已逐步明晰化。用时,依赖于技术手段的知识管理系统取得一定发展,产生了诸如“知识获取”、“知识工程”、“基于知识的系统”等观点和名词。八十年代末,“知识管理”这个术语正式被编入词典,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和专著也不断涌现。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咨询公司的加入,美国、欧洲日本的许多企业建立了重点知识管理项目。越来越多的专业组织加入到探索知识管理与他们各自领域关系的行列中。
1.2知识管理的定义
本文侧重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和要求出发,探讨狭义上的知识管理。目前对“知识管理”这个概念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可归结为三个学派,即行为学派、技术学派、综合学派。
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学派认为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代表定义如“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Bassi)
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主要研究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这一学派认为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综合学派结合了以上二者的观点,并引入创新,强调知识管理是企业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也将从这个角度探讨知识管理与知识分享。
2 知识分享及其重要性
2.1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分享
知识管理分为以下几个主要过程:知识定义、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储存、知识分享、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销售。由于知识与其他资产的相比具有特殊性,体现在知识不具独占性并且不会损耗, 即使拥有知识的主体把知识传递给他人,其自身依然拥有这些知识。甚至在知识提供者(拥有者)与接收者的互动之中,双方所获得的信息与经验都会增加。在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ant提出的知识管理概念中,将知识管理用公式定义为:KM=(P+K)S。其中,KM表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P指人员(people);符号“+”是指以信息通讯技术协助知识管理的建构;K是知识(knowledge);最后, 以s (share) 分享为次方。公式说明了人员、知识和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知识分享在知识管理的成效上尤其发挥着重要作用。当s= 0 时,KM只会等于1。由此可见,知识分享可使知识管理产生指数成长的效果,促使其效能充分地发挥。另一方面,根据有相关研究及实际的经验指出:知识管理最大的难题就在知识分享, 同时也是组织衡量知识管理或组织学习绩效最主要的一项要素。所以,知识分享在知识管理领域具有核心作用。
知识分享是在特定环境下,在知识拥有者意愿的基础上,借由一定的技术实现手段,由知识拥有者向知识接收者扩散其拥有的知识,接收者通过接收、内化进而分享并利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对原始拥有者的价值也在增加。这一概念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涵:
(1)知识分享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这里的特定环境包括有利于知识分享活动的技术平台、组织体系、文化氛围等要素,Nonaka曾提出“bar”的概念来概括这种特定环境。
(2)知识分享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如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设备等。
(3)知识分享是一个行为过程,只有在知识拥有者拥有知识并愿意拿出来与别人分享的前提下,知识分享才成为可能,知识拥有者需完成的知识转化过程包括社会化和外化。
(4)知识分享的最终实现,还有赖于知识接收者接收、内化和利用的程度。如果接收者不能完成知识的转化(包括整合化、内化),这样的知识分享是失败的。
(5)知识分享是企业产生创新知识的重要手段。知识分享是知识共享的前提,知识共享是知识分享的结果。彼得圣吉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的知识是通过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相互学习产生的,这种学习是使他人获得有效行动力的过程。员工相互交流和组合已有知识的效果将超过个人知识的简单叠加,在此过程中不仅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增值,企业也获得了创新知识。
2.2知识分享的重要性
2.2.1员工需要知识分享
员工在知识分享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他们既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提供者,又是知识的接收者,对个人而言,知识分享将带来许多优点。
知识分享可以检验员工的知识技能,个人拥有的内隐知识常常是经验性的、个性化的、甚至原因不明的,知识分享可以通过员工之间的互动找出其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剔除错误因素,并加以推广。
员工可以在学习中成长,圣吉已经指出,真正的知识分享不是给他人什么,,或是从他人处得到什么,而是一种学习,是一种使他人获得有效行动力的过程。知识分享帮助他人和自身发展新的行动能力。
知识分享还能体现员工的价值。个人的价值存在于自身之外,取决于他能为他人做出什么贡献。知识拥有者(提供者)通过知识分享使接收者获得了知识、有效行动的能力,也为所在组织的绩效做出贡献,其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承认和提升,员工的自身价值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2.2.2组织需要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使知识与其原始拥有者分离,由个人知识升华为组织知识,减少了组织对自然人的依赖。组织不用担心由于员工的流失导致组织失去某些重要知识,从而也减少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知识分享能显著提升知识管理绩效。由KM=(P+K)S的定义明确指出知识分享对于衡量组织知识管理绩效或组织学习绩效的重要性,随着知识分享的发展,组织学习绩效相应将发生指数倍的提升。
知识分享有助于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借助于组织提供的技术平台、组织体系、文化氛围等构成的知识分享平台,组织成员在此平台下将更易发展出组织特有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更可能是有价值的、稀有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从而成为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来源,发展出其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一种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左美云.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科学决策,2000,(3):31-36.
[2]山建琴.论知识管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3]蔡宁,黎常.知识分享及其理论研究基础.[J]情报科学,2007,25,(1):31-36.
[4]米家乾,孙波.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分享.[J]国际经贸探索,2003,l19(4):44-46.
[5]龙跃.论知识分享的意义及其障碍[J].新西部,2007,(16).
[6]左美云,许珂,陈禹.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5):71-76.
[7]Beckman, T. ,A methodolog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 IASTED) AI and Soft Computing Conference[M] .Banff ,Canada ,1997. 15.
关键词:高校 知识管理 核心竞争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迅速发展,高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和提高能使学校在未来人才和科技市场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培养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将知识管理作为其管理活动的中心,并有效地推进知识管理。
1 知识管理和高校知识管理
1.1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迄今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商业届尚未就知识管理形成一个标准的定义。目前,关于知识管理国内外学者大致分为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技术学派专注于信息技术,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行为学派则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注重对组织和学习过程的研究。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仅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综合各学派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即:知识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组织内部成员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手段开发、管理和利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的过程,同时变革组织结构,实现知识增值,从而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1.2 高校知识管理 随着对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深入,以及在企业界应用的成功,各高校也正在将知识管理的思想引入到高校管理中。所谓高校知识管理,是指高校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获取与教育和科研相关的各种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存储、利用、共享和创造,以达到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提升服务社会综合能力的理论与技术系统。
高校作为一个知识高度密集的集合体,是以知识为对象,专门从事知识的传播、创造、应用和整合的学术组织。高校内部分布着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显性知识,如教学文档、管理制度、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等,也隐藏着富有创造性和各具特色的隐性知识,如教学经验和方法、科研能力、学术技能、学术氛围、管理经验、协作方式、沟通技能等。高校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在于有效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间的不断转化,特别是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不断创新,提高学校整体和全校人员的知识能力,进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2 知识管理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机理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源于企业,但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议题不仅限于企业,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业,也亟待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在于高校独特的知识资源,而知识管理的实施正是为了增强组织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高校导入知识管理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战略。
知识既是高校独特的资源,更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根源。高校内部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有些是高校悠久历史的积淀,有的是教职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升华成的经验、技能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等,所有这些都是难以被对手模仿的。高校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责是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间的不断转化,实现知识的不断创新来满足社会和高校发展的需要,从而也使高校获得了知识方面的优势即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高校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提升。高校知识管理是全员式管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只有每个人积极参与到知识管理中,高校才能真正缩小知识差距,保持或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3 高校知识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转变学校全体员工的观念 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只有领导重视是不够的,是一项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高校员工特别是领导对实施知识管理的态度和观念是开展知识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他们认识到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对挖掘、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知识特别是隐性共享及创新的新型管理机制,才能站在高校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高度以知识管理的理念改革学校管理,实现高校知识管理的目标。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高校领导需要深刻意识到知识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实施且充满挑战的渐进过程。同时,广大的教职员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知识是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构成的,更要重视知识的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诸如教学技能、科研技能、沟通技巧等借住知识管理平台实现在个体之间共享、创新提高教师教研综合水平,进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2 整合学校资源,降低知识管理成本 知识管理离不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搭建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目前各高校都已建成了现代化的办公系统,计算机网络触及各个职能部门、教研室、教室及实验室及教师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技术最有价值的作用在于扩展了知识的可触及性,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为知识的挖掘、共享提供了技术保证。成功的知识管理的关键是依赖现有的基础设施,及当前高校已有的网络设施和存储能力,而不是另搭平台。
3.3 创新激励机制,培养知识共享和创新文化 Davenport和Prusak认为,如果缺少文化支持,再成熟的知识共享机制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高校应建立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积极营造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使教职工接受知识共享的理念,摒弃非赢即输的竞争观念,树立共赢的竞争关系,通过知识共享把自己、他人和集体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时,应注意到知识共享仅仅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而知识创新才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校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知识创新,如果学校拘泥于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不进行知识创新,终将会在知识经济的历史进程中被淘汰。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创新的广深、深度和方向将最终决定着高等学校的前途和命运。高校中,知识共享与创新文化的形成将会极大提高高校的文化力,进而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3.4 构建高校知识管理系统 积极向上的知识管理氛围是建立在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基础上的。这种文化不仅需要职能部门、机制、制度等保证,也需要硬件环境即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来支撑。构建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框架,创建知识共享和创新的技术平台,形成包括知识的搜集、储存、共享、应用、创新和评价功能的有机网络系统。以满足师生员工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寻找知识、在线培训与学习等需要。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框架见图1:
■
图1 高校知识管理系统
3.5 协调高校管理、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高校管理主要涉及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和文化管理。其中文化管理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主要负责知识管理文化的建设,使知识管理建立在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职能管理由行政、人力资源和知识资产管理构成,是开展知识管理的保障,重点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业务管理包括教学、科研、学生和社会服务管理四个方面,他们是培养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也是知识管理的主体。高校只有将文化建设、职能管理和业务管理融入知识管理系统平台,才能够有效开展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的获取、储存、共享、利用和创新等知识管理活动,使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与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所培养的人才更优秀,科研成果更丰硕,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大学的整体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
参考文献:
[1]牛西.浅谈知识管理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8(11):214-216.
[2]张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研究[R].成都:四川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2008:1.
[3]Ryu,C.,Rao,H.R.,Kim,Y,J.Knowledge Acquisition viaT-
hree Learning Processes i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s: Learning-by-investment,Learning-by-doing,and Learning-from
-others[J].MISQuarterly,June 2005,29(2):245-278.
关键字:知识管理 高校图书馆 核心竞争力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构成、读者服务、人才队伍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与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何应用知识管理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关系到高校图书馆未来生存与持续发展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目标
核心竞争力简单说指某一企业或单位所具有的独特资源、价值创造能力、人力资源及其持续性、竞争性和不可复制性。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也是企业在社会与时代大浪潮中的生存能力与持久发展能力的预测与评估。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有别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研究角度必须围绕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学术科研的重点与方向来展开,主要研究图书馆资源文献组织建设、特色优质的读者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等方面,同时要重视横向比较、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状况,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总之,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建设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引进知识管理,更好的发挥馆藏资源利用价值,提供给读者便捷、高效、优质的资源利用与服务,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保障本校师生的文献需求及发挥一定社会资源服务功能。
二、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资源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知识逐渐由隐性的生产力上升为显性的生产力,知识管理的关注度与应用程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管理就是围绕知识为中心,根据不同需求,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加工、开发管理,实现知识利用与共享及价值的最大化。知识管理的重点之一是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进行合理的组织、开发与转化,即将不被人们重视的个人隐性知识和集体的隐性知识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显性化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创新、共享与服务的目标。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保障全校师生文献资源需求的重要任务,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其建设重点从以资源提供者为主向以知识服务者为主的方向转变,越来越重视知识的运用与开发,重视知识服务的提供。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有助于文献资源有效组织与建设,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管理与二次开发,有利于开展知识服务活动,满足读者的深层需求。总之,这些方面都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点方向。因此,各高校图书馆馆必须转变思想,重视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其应用的深度、广度都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状况。
三、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是多方面的,知识管理指导并贯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个过程,合理配置馆藏纸质次源与数字资源,提升并扩展文献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效率,建立一个以读者为中心,具有层次性、针对性、个性化的用户服务模式与机制,建设一支具有知识创新、知识开发能力的优秀人才队伍,保障高校图书馆系统高效、快速运作,推动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1、知识管理在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上的应用。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要重视知识管理的作用。无论是文献资源的采集、加工整理还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都要应用知识管理的原则,结合本校文献需求来合理配置各种文献资源比例,如纸质图书期刊与电子图书与期刊资源的配比,并根据学科特色,进行具有独特性次文献资源的二次开发工作。
2、知识管理在读者服务上的应用。
知识管理在读者服务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如何向读者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由消极被动服务走向积极主动服务。结合馆藏特色、学校重点学科及师生需求进行分析,并制定一套可行性强的知识管理方案,深入开展各项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有:(1)广泛开展学科资源和数据库的推广,如定期、不定期的讲座培训、在图书网站上提供数据库使用说明文档下载等。(2)开展多渠道、便捷的文献参考咨询,如通过QQ咨询、留言板及专业的参考咨询平台,进行信息的咨询、交流与反馈工作。(3)提供专业的课题及专项研究的跟踪咨询服务,指定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馆与科研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向服务。
3、 知识管理在馆员队伍建设上的应用。
培养一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优秀馆员队伍,是建设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应用知识管理来建设一个具有创新、协作、竞争精神的知识型、学习型人才组织。根据每个馆员所在部门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知识学习组织的规划,如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加工及开发能力、与读者的沟通协调能力、用户知识教育及服务能力等等,从整体提升馆员的学习素质与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竞争力。实践出真知,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开展各项积极有效的知识服务活动来锻炼提高信息服务、知识服务能力。
4、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总量与更新速度非常迅猛,无论哪一行业工作者都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搭建一个知识学习平台,将知识的推介、转化、服务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实践活动。学习型图书馆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建设:首先要注重馆员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记录、转化与共享,经验性的隐性知识非常重要,但容易被人忽略,各部门及其馆员需要及时记录,并要互相沟通共享,达到知识利用最大化,;其次要注重知识的组织、更新与创新,不断学习其他部门知识与国内馆图书馆的先进技术;第三要注重馆员与读者的知识互动与沟通,通过各种活动与共享平台进行交互学习,如自建学习平台、博客、QQ群等进行交流学习;第四是要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的进行各项专题学习竞赛活动,鼓励激发馆员与读者的学习激情,并具一定的持续性。
总之,高校图书馆加强知识管理的应用,是个长期过程,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来设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又要结合馆员的实际水平来分别对待,不能脱离本校实际性况来空谈。知识管理的应用必将极大提升文献资源组织建设与开发利用,提高馆员的综合管理素质和知识管理水平,实现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文献资源服务优势,及其创新服务和深层次服务竞争优势,持续、动态地提升核心竞争力,保障信息资源中心地位,实现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注:本文为2010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江平,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
[2]周晓梅,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管理[J]. 晋图学刊,2010,(1).
[论文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及知识管理的理论,知识管理与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房地产企业应以知识为基础、以管理为保证,通过对企业资源的整合与管理,走自主创新道路,以实现房地产企业的持久繁荣。
一、知识管理与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将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看作企业财富的核心,通过人(People)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Technology)对知识(Knowledge)的学习和运用、创新和传播以及企业内部知识共享(Share)的结构和机制进行管理(Management)的过程。
(二)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一种稀缺的有别于其它房地产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其最直接体现是在品牌、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市场营销、物业管理、土地开发、资本运作等外围因素上,但实质上其灵魂是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而组织制度和人力资源开发是不可或缺的支撑体系,其最根本最深层的核心竞争力土壤是基于知识的强势企业文化。
(三)知识管理对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知识管理通过捕获企业内、外部资源中的指示,将其作为知识源融入到企业内部,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分别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分类处理,形成一种技术优势,最后通过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 target=_blank>营销管理使这种技术优势转化为独特的市场优势,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挖掘、培育到形成市场独特竞争优势这一管理过程。
二、基于知识管理来提升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总体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内部结合流程,以知识为基础,以管理为保证;外部综合开发土地、人力和资金三种资源,从而打造知名品牌,走自主创新之路。
(一)内部结合企业运作流程,营建强势企业文化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学说认为房地产开发过程 “基本业务活动”包括前期开发策划、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营销销售和售后服务5个主要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的某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2]。结合流程分析企业核心能力,就是通过审视组织的资源状态,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的重要核心能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房地产企业必须营建强势企业文化:
1.确立企业核心层面的精神文化。核心价值观不是自发产生的,它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者有意识的引导与锲而不舍的执著追求和长期培养。
2.切实执行各项规章要求。有了制度,没有执行,还是会没有结构,所以企业的制度必须体现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上。因此,还要建立合适的行为文化。
3.以物质文化作保障。仅有行为还不行,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以盈利为前提的,所以企业文化最终必须体现在优良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在满足消费需求的程度和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受让价值上。
(二)外部综合开发三大资源,重构企业竞争支撑体系
1.抓好土地的开发与管理,奠定稳固根基。房地产企业对土地的开发与管理,主要是指土地开发权的获取以及生产高质量产品两个方面。这里,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首先,认真研究国家的土地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关注最新动向;其次,严格进行可行性论证,避免决策失误;再次,作好市场调研,因地制宜,生产适销对路的房地产产品;最后,运用知识网络模型,及时跟踪调查,优化用地结构。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作好“开源”工作。知识经济时代,房地产企业要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投入,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规范人的行为,激发人的潜能,培养知识型员工,从而加快知识创新的步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注意两点:注重知识型员工的学习与培训;以人为本,实现分散式管理。
3.完善融资与资金管理体系,实现有效“节流”。房地产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房地产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融资能力和资本规模上[3]。首先要调整心态和思路,面对现实,制定多元化融资发展战略。笔者认为比较好的途径有:
(1)买壳上市。同样是进入证券市场,与IPO上市相比,房地产企业选择买壳上市的方式具有很多优势:不用考虑IPO上市对经营历史、股本结构、资产负债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特殊要求;只要企业从事的是合法业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符合《公司法》关于对外投资的比例限制,就可以买别人的壳去上市。
(2)房地产信托以资金成本降低时间成本的新型融资方式。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实施信托计划,虽然资金成本约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上浮20%,但相比之下,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成本”,许多资本金不够的开发商在拿到土地后,在办理各项审批的“时间差”里,通过信托计划可以很快筹集到资金,进行拆迁等前期投入。
(三)塑造房地产企业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品牌属性、名称、价格、历史、声誉等的无形总和。它所强调的是与消费者的一种关系。众所周知,万科凭借其品牌优势,成为中国地产界的第一品牌。鉴于此,笔者认为房地产企业品牌的构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准确的品牌定位。房地产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根据市场的细分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找准市场切入点,进行一个准确且明确的品牌定位。例如碧桂园的“大规模,快速生产、价廉物美的房屋工厂”,其针对的市场主体是买得起房但又不是很有钱,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一批人。
2.做好品牌传播。品牌传播,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广告运动等传播形式向消费者展示项目卖点和传播企业理念的系统活动,是积累品牌资产的重要途径。因此,房地产企业品牌的传播应将短期项目销售目标和长期企业核心理念传播结合起来,采用大众媒体、互动式媒体等形式的组合模式,构筑全方位的传播策略。
3.正确实施品牌延伸战略。我国房地产企业品牌的延伸战略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由住宅地产向商业地产延伸,例如保利地产成功开发了保利花园等多个住宅产品,随后将品牌“保利”延伸到商业项目中,开发了北京新保利大厦、保利佛山水城等项目;由最终产品向房地产产品整个价值链延伸,即由房地产开发向设计、施工、物业管理、会所管理等延伸,例如万科、金地都承接了各自旗下的所有楼盘的物业管理。
基于知识管理,实现人、技术与流程的和谐统一,从而塑造的品牌是房地产企业的生命和灵魂。品牌运营是企业短期迅速发展、克敌制胜的营销法宝,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资的冲击下,构建企业品牌才是决胜之道。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强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商业和市场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强劲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今天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因行业地位的不同导致构成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不同,但最根本的要素是知识管理能力。
一、知识资源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知识管理是知识生产力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知识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是企业运用集体、团队的智慧提高自身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已全球化、现代社会已信息化、经济生活已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背景下,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知识资源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商战中获胜,就必须在竞争中赢得市场,谁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谁就赢得了胜利。企业靠什么也赢得市场?只能是靠不断创新。而知识资源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资源。因此,企业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开展全方位知识管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知识资源,分为隐性知识资源和显性知识资源。潜藏在企业内各个体身上的为隐性知识资源,个体身上的隐性知识资源发挥了出来,形成了企业能力,就由隐性知识资源变成显性知识资源。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实现个人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进而达到知识共享,形成企业特有的隐性知识。知识作为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是因为企业的隐性知识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而且还在于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企业内各种资源效能发挥程度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决定的,各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从客观上说差别是不大的,但由于企业的知识结构和由此形成的创新能力的不同,才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差别,分出了胜负。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知识管理能力上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是一企业内处在核心地位并能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企业在某一领域建立的独具的竞争优势,它能够使企业保持可持续性竞争优势。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长期积淀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协调多种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形成的基础性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能力,规模扩张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文化凝聚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体现在企业的研究性知识和开发性知识的释放,体现在企业的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体现在企业的研究性知识和开发性知识的释放,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上。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转化的能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尤为重要。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体现在企业制度的科学安排上。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竞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证。一个企业如果能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创新活动,在制度安排上经常推出一些非常新颖的,而又能够和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制度,企业就能始终保持竞争优势。企业的规模扩张能力,是企业知识和企业智慧的展示,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知识和智慧谋取规模优势的结果。企业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实现联合兼并、组建行业集团。企业的文化凝聚力,其本身就是企业知识能力的表现。企业的文化凝聚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独特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在文化上的自我塑造。它通过蕴藏在企业内部的知识不断的凝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管理能力,一个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管理能力,可以制造出众多意料不到的新市场和新产品。一个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因行业地位的不同导致构成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不同,但最根本的要素是知识管理能力。
三、知识管理是提高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今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且,明天还会更激烈,为了不在今天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败,企业就要重视和强化知识管理;为了不在明天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下,企业就要通过重视和强化知识管理提高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它强调的是企业拥有和内外部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着眼于在整个经济运行环境中如何致力于企业的创新。由于知识的边际报酬不是递减而是递增的,所以企业运用知识管理,加强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与其它管理相结合,给企业带来的创造价值的潜力将是十分巨大的。企业的物质资源无论多么雄厚,但总是有限的,如果不注重知识资源的为之结合,那么通过管理来创造新价值的潜力将是十分有限的。在这一方面,知识管理具备独特性和持久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知识管理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知识和技术基础所决定。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知识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可以说,知识管理以外的很多东西,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你的企业知识管理。可见,企业知识管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知识管理,这个知识管理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从而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人们都认同这样的道理:谁具备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在激烈无情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一个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利益中获得国际利益,必须重视和强化知识管理,必须通过重视和强化知识管理实现管理创新,提高和保持管理创新能力。管理是对生产力的组织,它即表现为对企业生产关系的处理,又直接表现为企业的生产力。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的组织起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进行管理。因此,要加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巩固和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通过重视和强化知识管理提高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系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勇,钱省三,应力.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实施 [J].华东经济管理,2001,(1):23-25.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源泉,在企业的发展中将占据着中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知识管理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发展趋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应用,以及如何形成和发展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论述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
知识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发展趋势
知识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企业来讲,知识管理是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各种来源产生的信息,通过加强组织内部知识的运用和组织外部知识的应用和管理,为企业实现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共享提供有效途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知识的生产、共享和应用能力等管理活动。它产生于企业,它在企业中的应用也是最普遍和最成熟的。作为现代企业的新型管理形式,知识管理代表着21世纪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经理人的一大挑战,是各行各业都在研讨并注重的焦点问题。目前,知识管理因其丰厚的内涵和传统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被各行各业纷纷引入、自创,开发研讨出适合本身特性的应用计划,既普遍应用于制造业、房地产等各种传统行业,也普遍应用于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运营形式和消费运营范畴。
二、知识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为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所具有发展性的能力,建立在难以替代,不易被模仿的基础之上,是对知识的深度挖掘和对企业知识的灵活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企业知识的管理。
1.知识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品质、创新意识、决策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创新意识淡然,只是管理能力差的组织管理者,不可能组织协调好企业各个环节的运用。因此,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知识管理运用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动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者的个人素质也会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为基础,企业的技术人员是技术活动的主体,是企业新技术扩散的传播者;管理人员是将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的组织者;而一线生产者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实施者,都要有长远发展眼光,不能观念保守,墨守成规,惧怕风险,这些都阻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2.知识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掌握大量的企业知识,对市场经济的变化及时作出预判,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创新能力不断发展,奠定企业始终进步发展的基础。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培育和提升创新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愈演愈烈,科学技术更新的日新月异,企业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必须掌握社会所需求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管理的重要特征就是运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所需信息取得方式,从而不断传递新的信息,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能力,以此达到知识管理,产生新观念、新技术方法,等等,适应企业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与时俱进研发企业新产品和服务,保持旺盛的发展势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3.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适应能力。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融合了企业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水平和现代企业发展所需求的相差甚远,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得到所需的信息,按照企业的理念和需求将感知到的商业信号进行重新处理;能够对企业突发或临时事件产生应急信号,及时作出保障措施;运用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作为巩固和加强企业资源管理的成本,提高企业内部和外部发展协调统一的能力,创造出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三、培育与提升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1.促进知识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来讲,它的核心是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从这个层面来看,企业要不断加强员工的知识层次结构,营造企业文化良好氛围,推动知识交流与企业文化共享。构建知识交流平台,可以扩展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储备,实现企业中知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运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的经营模式,增加企业的效益,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各种知识,建立相互沟通和交流渠道,通过学习新知识增加企业快速应变、创造企业未来发展的新源泉和新动力。
2.在企业中建立知识集约的管理模式。知识集约通常是指通过企业中的质量、成本、组织、制度、文化、服务等内部和外部的收集、整理、运用知识手段的全过程。企业知识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知识存储量的多少,企业的知识存储量又作用于企业文化、企业配置资源、企业信息技术发展等企业创新能力,最终在企业外在表现中彰显出企业竞争实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形成的。企业知识集约一般产生于两方面:一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知识。这里的知识包括存在于企业数据库中的那些已编码的知识(如生产报告、统计报表、数据库、说明书、产品标准、样本等)和质量、成本等;还包括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各种规章制度等体现在企业员工行为的各种知识管理。知识生产的目的就在于将知识与个人分离,经过重新处理,使知识得到有效的集中。二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表现形式。企业展现出来的技术战略、营销策略、服务等都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快速、准确地收集和整理市场最前沿的、最新的信息,形成有序的知识,作用于企业的发展中,这对于企业形成有力的竞争因素,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有效反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多加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性知识,可使企业在持续发展的前进过程中少走弯路。
3.加强知识管理,完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注重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和运用能力,注重对员工技术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培训,完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第一,注重发现企业员工个人能力在知识发展中的作用。挖掘企业员工的知识潜能,调动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合理运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个人知识才智、知识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二,创造企业员工成长成才环境。积极开展各种激励活动,要善于发现、使用、储备优秀人才,培养一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团队。第三,维护知识资源共享。树立榜样作用,用激励措施鼓励善于和他人分享自己成果的员工,使得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企业员工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他人优秀的成果和闪光点,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斌.企业知识管理的导入模式和要素整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
[2]盛小平.知识管理关键成功因素解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6)
[3]党延忠.企业知识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童利忠,丁胜利,马继征.企业核心竞争力新论———理论与案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李彦华(导师:徐继开;郭丕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北大学硕士论文,2005
关键词: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整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理论界有两大理论学说引人瞩目:一是战略管理理论中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二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迅速发展的知识管理理论。回顾这两种理论发现,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最终都将焦点集中在企业的“知识”以及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上面。
一、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自从波士顿大学信息管理学教授达文波特1997年所著的《营运知识》一书标志着知识管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以来,知识管理在国内外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种相关的理论探讨层出不穷,涉及的内容也很庞杂。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奎达斯则认为知识管理看作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维格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国内学术界的一般定义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适当的知识在最适当的时间传递给最适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以及各种组织知识的整合与提升。核心能力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迄今企业战略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它对指导企业增强竞争实力、营造竟争优势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探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属性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从这个初始概念中可以提炼出该定义的三个关键点:一是知识性。“技能”属技能知识,“技术”属事实知识,它们显示了知识的实体性。二是整合性。“协调”与“结合”的对象是知识。它们表明了知识的动态性,如知识的获取、处理、交流、共享等活动。三是积累性。“积累性”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日积月累的结晶,也说明核心竞争力是具有生命周期的。
企业核心竟争力这一概念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深深地印上了“知识”的烙印。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以知识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实体性与过程性相统一的成长协调系统,它包括核心知识竞争力和核心能动力两个维度:核心知识竞争力是从知识的实体性角度说明企业的知识、技术、技能等具有独特性与用户价值性。如基因技术公司拥有的基因分离技术;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代码技术:3M公司的腐蚀剂与胶粘剂技术等,它们之所以在国际上独占鳌头,关键在于其产品含有的独特知识价值;核心能动力是从知识的过程性方面显示企业转移、交流与共享知识而使其物化成为能为顾客提供特定好处的产品或服务的效率。两者的有机统一组成了体现知识实体性与过程性的知识体系―企业核心竟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的知识流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知识体系,当然不能自动形成,它是企业长期实践生成的积累性学识。一般而言,它的培育生成需5-15年的时间。它的培育只能靠自主开发,不可能从外部移植,原因如下: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决定它是难以被模仿、移植的。二是企业间的异质性决定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生成环境及机制是不同的,这种一一对应性意味着它的不可复制性和难以模仿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高级管理层向企业员工的“自上而下”式的自主性开发和企业员工向企业高级管理层的“自下而上”式自发性开发的双向互动的结果。知识在管理层之间及同一管理层的不同部门之间互相流动(见图1)。
(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造过程
综合知识和整合知识由于弱流通性和高扩散性而变得很复杂,这样来分析企业的竞争力是比较困难的:企业就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和学习的组织系统,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和长期绩效根本上就是企业的知识进化和发展的结果,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知识发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动态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造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企业资源的识别和发现过程;能力的发展阶段;竞争力的生成阶段(见图2)。
企业的竞争力有多种,能适应市场的、具有自学习性和创造性的竞争力的整合,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一定时期、一定市场范围的核心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变为企业的一般能力,这时需要重新整合企业资源,发展一种新的、适应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延续,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
三、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整合策略
(一)知识管理运作过程与核心竞争力
知识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但知识不能自动形成竞争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维持取决于企业的知识积累、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即知识管理的能力。如何有效地利用知识、使知识增值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目前企业管理实践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按照协作和信任的原则建立起开放的企业内外部交流环境,通过知识共享和应用集休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涉及四个运作过程,它们是知识集约、知识应用、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
知识对于企业的价值在于知识本身的增值以及在企业活动中的应用。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企业对知识的积累、应用、交流和创新的能力,所以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有效地完成“知识集约-知识应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的过程。而企业知识管理则是将企业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于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同时不断地扩展企业整体的知识储备,并创造出新知识、新思想、新体系,从而在提高企业驾驭知识能力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相应的知识管理战略
目前,人们对知识的概念、特性、知识与信息的区别、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转化等基本概念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和一致的看法。从不同的背景出发,国内外的学者对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研究的角度和重点不同,形成的理论体系和看法就各异。目前就企业的知识管理,国内外就形成了多个学派,但是,这些理论流派都只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而没有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知识管理不能就“知识”论“知识”,知识管理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该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知识管理必须与一般的职能管理区别开来,应该将其提升到战略的层次。
因此,知识管理的研究应该跳出技术和信息管理的范畴,从战略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提出知识管理战略的概念。所谓的知识管理战略就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为了企业的长期生存,以企业内外的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的战略谋划、策略、战术和管理方法的集成,以此来提高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形成并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使得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知识管理战略研究的核心在于通过企业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构建知识型企业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大多是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结构,其缺点是官僚结构、层层负责、人浮于事;企业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失真、工作效率较低;营销网络环节多,管理难度较大。企业知识管理则要改变这种组织设计,建立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在这样的结构里,员工之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得到鼓励并有切实的保障,学习成为一种日常的、自觉的事情,知识能得到尽可能自然地流动,而且流动的渠道尽可能的畅通,尽量避免知识的流失和信息的失真。总之,企业要重新调整自己的重心,将它建成知识型企业,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近年来,知识扩展在企业组织结构化建设中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以产品为核心的技术交换、特许交换;合作生产和OEM协议;联合销售和分销等。一些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技术先进的企业可以在同行企业中起示范作用。企业通过不同程度的松散式联合方式,如通过项目合作、产品开发、学习、培养、参观访问、成果交流等来实现优势互补,实现知识扩展和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润彤,曹宗媛,朱晓敏.知识管理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小舟.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3、项国鹏.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南开管理评论,2001(6).
劳伦斯普鲁萨克(LaurencePrusak)曾经指出:唯一能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什么,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企业管理领域知识已经渐渐替代了传统的资源,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量化和质化的知识体系,让企业赖以生存的相关知识技能得到记录、保存、整合、分享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从而使企业保持先进性,不会被时代所抛弃。通过周而复始的积累形成企业管理的智慧资本,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新时代下加强知识管理,发挥其应有的战略价值,是当下企业管理必须要重新审视的重点话题所在。
2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发展现状
“知识管理”在我国管理领域之前作为“新词汇”,现在已被企业家所广泛认知,各类企业机构和部门需要系统考虑知识传承和创新的工作,也有许多人主动去做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以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在具体实践方面,因知识管理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厚的内涵,传统管理方式很难望其项背,因而备受各行各业管理者青睐,被普遍应用各行各业。不少大型企业已建立了知识管理的推动部门,购买了知识管理软件或系统,并指定了相应的负责人员,建立了与文档的分类体系和相配套的制度,并收集了不少知识管理相关文档。在这些实践中也有少数取得较好效果,但大部分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作为当代企业的新型管理方式,知识管理不仅代表着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还是各行各业都在钻研并注重的焦点问题。
3知识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管理者通过加强对与组织运作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并不断更新的过程。提供有行之有效的途径,使知识在企业中高效传播,进而提高企业对知识的生产、共享和应用能力,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1知识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首先,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要想使企业发展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知识的不断更新,也只有知识更新的速度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企业才不至于在向前发展的阶段被淘汰。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成为知识竞争。知识管理是知识资本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吸收、整合、分析、共享和应用知识到管理层。企业引领市场的必要条件是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产品保持先进性才能让企业与时展保持同步。创新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性是单一的,这种单一选择性让产品在市场上可以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领导地位。知识管理无疑是一种非常理性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其次,未来竞争中,知识就是企业的重要资本之一,可以说知识即资本。在竞争过程中,拥有资本多的一方就很大程度上会生存并且发展。所以知识管理是培养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最后,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在不断向前发展,企业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终将会导致企业在竞争失败。只有知识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资本、创造未来,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3.2依靠知识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1)强化企业知识结构系统的管理。知识管理是指对组织拥有的、可以反复使用并且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增长的知识资源的管理。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以计算机存储系统为基础的知识库来管理显性知识,让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学习相关知识;企业可以建立知识资源图用于管理隐性知识,并为员工提供查找知识资源图的相关途径以方便员工根据资源图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并通过在知识库中进行检索来获得所需的知识。(2)对知识资产的积累和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资产除了包括有形资产外还包括知识资产。知识资产是指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其中包括企业的商誉(品牌价值、客户认可度等)、人力资源资产、知识产权和企业管理资产(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哲学等)。认识自身的知识资产并加强对知识资产的管理和积累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应注重企业品牌的培育,统一对外宣传,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并利用新闻媒体宣传企业,以扩大企业声誉。同时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企业职工的整体价值观,并培养员工的荣誉感、地位感和责任感。从而实现员工自我管理的目标,为知识资产的积累和管理提供保障。(3)对知识型员工的教育和激励。德鲁克认为:根据需要和机会的变化,保证企业和成员的持续成长和提高,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形势下,知识型员工如果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就很难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会面临着被淘汰的窘境。为此,对知识型员工的教育和激励显得尤为重要。
4建立先进有效的知识型组织结构
以A公司为例,A公司是一家集珠宝首饰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一体的企业。主营业务为珠宝的设计研发,品牌运营,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并且A公司将不断整合设计资源、品牌客户数据资源、线上线下终端门店资源、现代物流智能化生产及服务资源,构建面向客户体验的业务生态系统。A公司在创建知识型组织过程主要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几项关键工作:
4.1A公司的组织文化创新
A公司的提出“让黄金珠宝走进寻常百姓家”,这种观念是A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化,代表着每位A公司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A公司创造了无边界化、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建立组织结构健全的内部激励机制。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使员工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为企业创造财富并且不断创新的这一领域,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4.2基于知识形成及发展战略规划
知识是没有边界的,A公司依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结构构建出适合公司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集知识的记录、保存、整合、分享及更新为一体的知识管理架构,并且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与行动原则。A公司依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资源和企业发展阶段来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虽然在珠宝产业方面有许多的竞争者,但在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制定战略的过程也是知识创新的过程,A公司也意识到知识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力。A公司这样清晰的知识战略规划可以使组织具有可靠的竞争优势。同时,发展离不开实践。A公司将每一次活动、每一款新品、每一个项目都当作一次宝贵的经验,并通过对其进行测评、验证来进行不断地改善。在此基础上A公司决定按照产品和服务来给客户进行分类,并积极寻找机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把握战略机遇。
5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持续发展,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在社会不断前进的浪潮中不被优胜劣汰。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促进组织知识与个人知识的整合与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苏墨.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应用与研究[J].经济师,2016(1).
关键词:知识管理 地方高校 核心竞争力 培育
一.引言
地方高校为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进行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日常行政管理、师生管理、资产与资源管理、实验仪器与设备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还包括一些软性知识与资源的管理,其中对于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极其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即是知识管理[1]。知识管理是指对地方高校所产生或形成的各种知识资源,科学地进行产值、增值、保值的一种管理活动,具体而言包含文化知识或技术知识的生产、销售、专递、应用、升值等环节,这对于社会财富的共享和知识技术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地方高校获取长久的竞争优势从而形成其核心竞争力。
二.知识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1.知识管理的概念及其理论
知识管理,顾名思义简而言之就是对于知识这种特殊资源的一种管理,知识管理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包括对于管理对象(即知识)的计划、组织、控制、创新等,通过将已有知识的有效整合、专递、共享、应用、升值等实现知识资源的创新[2]。2010年至2016年的这段时间是知识管理理论的快速发展阶段,对于补充最新的管理学丛林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一度被学术界成为管理学大厦的“知识管理学派”,关于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其中对于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两者关系的研究更是近年来的焦点。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为地方高校的管理与改革提供了全新视野。地方高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属地地方化和专业行业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行业经济和地域经济,其有必要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高度加强知识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地方高校的知识管理既是对以往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包括经典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流派)的继承和整合,更是继往开来的整合基础上的一种超越和创新。
2.地方高校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地方高校由于其自身属性和禀赋特点,有意识地加强知识管理对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意义重要不言而喻[3]。进入21世纪后,在知识资源领域产生了知识的大融合和大创新,目前知识整合的趋势还在加速,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融合,理工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融合,任何创新理论和管理活动的进步都离不开知识管理的综合化。因此,有效地组织和开发地方高校的知识资源,加强高校知识管理,对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作用巨大。
首先,知识管理的资源配置环节对于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可或缺。如图1所示,知识的集聚和差异性构成了知识资源总体,地方高校的知识资源产生后,经市场选择、资金运作、优化配置、融合增值,可以极大地促进地方高校竞争优势的生成与发展。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地方高校而言,其知识资源的生产重点应该在于知识信息的生成、加工、共享、传递上面,虽然多数地方高校研发的投入即使收益比不上名校,但对于自身科研队伍的锻炼、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作用很大[4]。即使新建的高职高专学校,也可以用一定的高科技投入,促进品牌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利用行业优势,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发挥自身的特殊作用,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重点加强知识的保存、传递和应用。地方高校要做好知识产品的应用,促进知识产品的转化,最终将知识应用到区域、行业经济的发展中,使知识真正成为生产力,为区域、行业经济发展服务,从而构建自身的特色核心竞争力。
其次,知识管理理论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地方高校的组织机构图。管理学的经典理论诠释了知识型组织的特点是非常规的知识相关部门异常偏大,并随着知识资源的快速膨胀而增大,但是相关职能部门还有,这就产生了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新型组织的柔性较强,具有极强的自学习和自组织特点。知识管理链条上的各种物力、人力、信息等快速流动和融合,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凝聚。不同的学习研究和知识管理活动日益增多,经常因形势需要而变化。加强知识管理的内容之一是加强知识的主体管理,这必然促使地方高校结合自身特点优化自身组织机构,改变以任务为目标的管理,促进地方高校知识内涵的快速流动,从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第三,知识管理有利于地方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知识管理活动的推行和人力资源的融合相辅相成。通过知识管理使得各种相关的人力资源形成了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资源链条,对于教师资源的交叉、创新、融合具有极大助推作用,同时也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层次结构等。另外,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倾向于复合型人才和综合性人才的趋势也促使知识管理发挥更大作用,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等,从而侧面支持了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三.地方高校的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地方高校作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专业集中型组织,在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中,知识成为地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区域、行业经济发展需求的核心资源,成为地方高校的核心资产,对知识进行科学管理就成为地方高校进行科学管理的重点。因此,能否有效地推进地方高校的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就显得异常重要。
1.对不断更新的知识加强管理是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创新的源泉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形成其他高校所不具有的持续竞争优势,途径之一即是加强知识价值发掘与应用能力。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有众多方面,包括:社会声誉、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情况,还有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社会服务能力、运行效率、组织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等,还有师资队伍水平和学生素质,以及高校研发水平和知识推广能力,等等[5]。这些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方面都是将知识管理作为核心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所形成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隐性和经验性,归根结蒂还是组成了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进一步验证了知识管理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同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和提高,必然要求对出现的新知识和技术加强管理。可见,对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术加强管理,既是地方高校培育特色和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也是进行核心竞争力持续创新的源泉,如图2所示。
2.对不断拓展的知识加强管理是地方高校建立新兴、交叉学科的依托
加强学科建设,根据区域、行业经济的变化趋势,进行学科、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是培育地方高校学科竞争力的重点,也是培育核心竞争力、进行核心竞争力动态管理、促进核心竞争力创新的主要方面。地方高校面对外界环境的压力很大,劣势也很突出,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上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就必须发展交叉、新兴学科,在学科交叉中发展学科群,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对学科进行调整的过程就是对不断拓展的知识进行科学管理的过程。不断拓展的知识为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也为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导向。不断拓展的知识结构的优化趋势,就是区域、行业经济可能发展的方向,也是区域、行业经济对地方高校提出新需求的方向,从而成为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创新的方向。可见,对不断拓展的知识加强管理是地方高校建立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进行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托。
3.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有利于地方高校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
学科性是地方高校的本质特征,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创新知R成果的过程。无论是获取和整合资源,还是加强战略管理、质量管理、民主管理,抑或是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学科建设,都离不开对知识的科学管理。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更新的动态管理过程,使地方高校不断提高对知识这种核心资源的重视程度。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可以帮助地方高校按照学科、专业需要,按照教学科研需要进行分类,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保存、传递、共享、应用,建立起从知识产生、知识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应用与知识增值的良性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加强知识的生产和获取,开发新的知识共享方法与形式,从而实现科学化的知识管理活动,培育地方高校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四.地方高校加强知识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1.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正确进行知识管理决策
地方高校的知识管理具有“区域化”和“行业化”的特点,因为地方高校所处地域的差异,伴随着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其拥有的周围环境资源也不同,各个学校的知识管理容量和知识需求也各异。因此,地方高校合理地结合自身禀赋管理知识管理的各项活动,优化设置发展目标与计划,正确进行知识过程决策,是地方高校获取知识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要掌握学校内部知识及管理的现状,包括学科、专业的分布,课程的结构体系,网络、图书、资料的现状及管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需求热点和重点,本校知识创新与运用的优势和劣势,知识管理中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等;另一方面,要了解和掌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生产、转化、应用的需求,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对科研成果的现实需求及本校的特色定位情况,了解掌握与本校学科、专业相关的知识发展动态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正确进行知识管理决策,明确学校的层次、科类、功能定位,明确学校近期和长远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要求。
2.加强网络、图书、资料、信息管理,构建完善、高效的知识网络
知识管理的内在机制是一套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如图3所示。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点,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不可能单纯依靠个人努力的结果,需要形成团队协作机制。加强网络、图书、资料、信息管理,促使知识加快交流,有效地提高知识的共享。要充分认识知识收益递增的特殊性,构建完善、高效的知识网络体系,在地方高校内部、校际以及与企业、行业之间,架起知识交流的桥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知识资源,为我所用。建立起可以在学校内部公开交流知识的学校内部网络,为师生提供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便利的环境。
3.加强知识成果的应用推广,提高知识成果的价值和效益
知识管理的瓶颈环节在于知识的应用和推广,这也是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弱势所在,尤其是对于一些新成立不就的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地方高校不仅要从导向的角度加强管理,更应该适当增强组织研发力量和水平,科学的管理自身的研发实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并注意有意交叉融合,优化配置长期项目和近期项目。第二,要积极筹集资金投入开发,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针对区域、行业经济的需要进行研究,提高知识成果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第三,要有目的地甄别研发领域和产业开发项目,规范研发成果的转让与推广,最好能够形成知识的生产、传递、应用、增值一条龙,加强校企合作的联盟力度,最大化地发挥各位的资源优势。第四,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的效率,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针对性建设,注意师资结构的年龄和知识组成,不断融合与吸收校企联盟的研发成果,缩短知识资源管理的替换周期,增强竞争机制,适度优胜劣汰,提高知识成果的价值和效益。如某新建高职高专学校,冶金专业是其品牌专业,该校利用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作用,和某钢铁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行对口技术支援、对口技术服务、对口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的价值和效益,提高学校在区域经济中的服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知识管理的水平。
4.加强知识的推广、应用和创新,提升知识的利用效率
为了优化知识管理的推广和应用并提升利用效率,有必要扩充师资力量,大力引进丰富研发经验和优秀教学水平的人力资源,并缩短知识更新的生命周期;同时适当增强竞争意识,建立能上能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强教师素质和知识利用率的提升。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集中地方高校有限的优势资源,实现知识和技术的研发上面,追求知识集成、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价值目标,并科学引导人才资源服务于区域和行业经济。
参考文献
[1]李勇强,张卫莉.知识管理视阈下的管理工作创新[J].人民论坛,2011,06:36-37.
[2]侯光明,黄莉.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建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45-46.
[3]张振刚.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的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宋大成.论地方高校科学发展机制的构建[J].人民论坛,2011,02:65-66.
[5]陈东红.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探析[J].人民论坛,2010,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