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风险管理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31 14:51: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风险管理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风险管理方法

第1篇

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技术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信用风险正以指数形式增长着。从居民个人来看,消费信贷的使得居民个人作为一个重要的信用提供者出现。万事达卡的一份报告这样写道:“1995年,万事达信用卡的发行增长率(以美元为记价单位)为:欧洲25%,亚洲22%,拉美36%,中东和非洲22%。”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公司帐户上都有应收、应付款项,还有很多企业发行大量的公司债券。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各国的债务都在不断的上升。这一切都说明了信用的巨大发展。

毋庸质疑,信用的可获得性以及人们从观念上对信用的接纳促进了的发展。信用使得一个人即使收入菲薄也能买得起房子、汽车和其他消费品。这样反过来又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信用能促使企业快速地增长,如果没有信用的存在,企业仅凭自有资金的积累很难发展成国际性的大企业。信用还使得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满足公众对一些公共产品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随着信用的迅速发展,各种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借款人个人不能按时还钱,到银行呆帐、坏帐的增多,一直到债务国不能偿还债务本息。这一切已经到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这种无力履行交收责任的原因往往是破产或其他严重的财务。信用风险可进一步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如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证券或价款,造成以交付的价款或证券的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受因市场价格变化不利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信用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贷款的偿还一般通过取得经营收入、出售某项资产,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借入资金而实现。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生产经营,由其经营所得来偿还。因此,衡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最主要还要看其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如何。这一点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而言都是如此。第二类是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借款人的品格决定的。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具备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借款人(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必须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能够努力经营。对于国家而言,一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过,借款人品格是难以用加以计量的,一般只能根据过去的记录和经验对借款人进行评价。如果存在完备的信用档案,那么借款人在过去时间里违约的次数基本上可以反应出借款人的品格。

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演变

近20年来,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80年代初因受债务危机影响,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其结果是《巴塞尔协议》的诞生。该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来量化风险,是对银行风险比较笼统的一种方法。

1999年6月3日,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关于修改1988年《巴寒尔协议》的征求意见稿,该协议对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更为现实的选择。一方面,对现有方法进行修改,将其作为大多数银行资本的标准方法,并且对于某些高风险的资产,允许采用高于100%的权重。另一方面,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摩根等国际大银行使用的计量信用风险模型。但是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模型的有效性,信用风险模型目前还不能在最低资本限额的制定中发挥明显作用。委员会希望在经过进一步的和实验后,使用信用风险模型将成为可能。

2.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大银行认识到信用风险仍然是关键的风险,并开始关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的问题,试图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与模型。其中以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最为引人注目。

1997年4月初,美国J.P摩根财团与其他几个国际银行——德意志摩根建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和BZW共同研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评估银行信贷风险的证券组合模型Credit Metrics。该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计算某项贷款或某组贷款违约的概率,然后计算上述贷款同时转变为坏账的概率。该模型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信贷产品,包括传统的商业贷款;信用证和承付书;固定收入证券;商业合同如贸易信贷和应收账款;以及由市场驱动的信贷产品如掉期合同、期货合同和其他衍生产品等。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金融业风险出现了新特点,即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联合造成。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以及操作风险的量化问题,由此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引起人们的重视。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机构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金融机构提出的一种要求。在新的监管措施得到落实后,这类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会更广泛地得到。

继摩根银行推出Credit Metrics之后,许多大银行和风险管理咨询及软件公司已开始尝试建立新一代的风险测量模型,即一体化的测量模型,其中有些公司已经推出自己的完整模型和软件(如AXIOM软件公司建立的风险监测模型),并开始在市场上向金融机构出售。全面风险管理的优点是可以大大改进风险——收益分析的质量。银行需要测量整体风险,但只有在具有全面风险承受的管理体系以后,才有可能真正从事这一测量。

4.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信用衍生产品逐渐成为金融界人们关注的对象。简单地说,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交易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在使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信用风险的过程中,信用风险被从标的金融工具中剥离,使信用风险和该金融工具的其他特征分离开来。虽然最早的信用衍生产品早在1993年就已产生,当时日本的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为了防止其向日本金融界的贷款遭受损失,开始出售一种兑付金额取决于特定违约事件的债券。投资者可以从债券中获得收益,但是当贷款不能按时清偿时,投资者就必须向信孚银行赔款。但只有最近几年,信用衍生产品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97年底,全球信用衍生产品未平仓合约金额只有1700亿美元,1998年底的这一数字为3500亿美元。而到了2000年底,这一数字更是增加到了7400亿美元。

三、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防范信用风险

1.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

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的原理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收取一种类似于贷款者资产看跌期权的出售者可以得到的报酬。这是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时,其风险等价于出售该贷款企业资产看跌期权的风险。这样,银行就会寻求买入该企业资产的看跌期权来对冲这一风险。

对这种信用风险对冲方式的最早运用是美国中西部的农业贷款。为保证偿还贷款,小麦农场主被要求从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购买看跌期权,以这一期权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如果小麦价格下降,那么小麦农场主偿还全部贷款的可能性下降,从而贷款的市场价值下降;与此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抵消贷款市场价值的下降。图1显示了小麦看跌期权具有的抵消性效应。

附图

图1 利用小麦看跌期权对冲贷款的信用风险

如图所示,当小麦价格为时,农场主的资产(小麦)价值恰好保证能偿还银行贷款,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为零;当小麦价格从下降时,银行贷款的报酬下降,但是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上升;当小麦价格从上升时,银行贷款的报酬保持不变,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进一步下降。但是,小麦看跌期权是由农场主购买的,作为贷款的抵押,因此银行贷款的报酬并不发生变化。此时,农场主的最大借贷成本是购买小麦看跌期权的价格。

这种信用风险的对冲方法看上去很完美,但是存在着下列两个问题:

(1)农场主可能由于个人的原因,而不是因为小麦价格的下降而违约。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只保证了贷款者的还款能力,但是对于贷款者的还款意愿却没有任何的保证。可是从前面我们知道,信用风险的产生是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农场主要想获得贷款必须购买看跌期权,从而必须支付一定的期权费,使得农场主贷款的成本上升。从农场主的角度来看,他肯定不愿意这样做。如果银行强迫农场主购买期权就有可能会损害银行和农场主的关系,农场主也可以不选择这家银行贷款。

现在,我们可以考虑一种更直接的对冲信用风险的方法——违约期权。这种期权在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期权购买者,从而对银行予以一定补偿的期权。如图2所示,银行可以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购买一个违约期权,与该笔贷款的面值相对应。当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期权出售者向银行支付违约贷款的面值;如果贷款按照贷款协议得以清偿,那么违约期权就自动终止。因此,银行的最大损失就是从期权出售者那里购买违约期权所支付的价格。这类期权还可以出现一些变体,比如,可以把某种关卡性的特点写入该期权合约中。如果交易对手的信用质量有所改善,比如说从B级上升到A级,那么该违约期权就自动中止。作为回报,这种期权的出售价格应该更低。

图2 违约期权的收益曲线

附图

另外,类似于与利率相联系的期权,债券的发行者可以利用期权对平均信用风险贴水进行套期保值。例如,A公司信用评级为BBB+1,它计划在两个月后发行总价值为100万元的1年期债券。如果在这两个月内该公司的信用等级下降,那么它付给投资者的信用风险贴水就会上浮,则公司势必要以更高的利率发行债券,融资成本必将升高。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A公司可以购入一个买入期权,双方约定在信用风险贴水上浮到一定限度后,由期权的出售方弥补相应多出的费用。具体的说,若A公司买入一个在两个月后发行100万元债券的风险贴水的买入期权,期权价格为1万元,双方约定的信用风险贴水为1%。如果风险贴水升至2%,就会使A公司多付出1万元的融资费用,这些多付出的费用由期权的出售者负责偿付。同样,如果信用风险贴水降至0.5%,则买入期权无任何收益,但A公司可以以较低利率借款而较预定的借款费用节省5000元。因而,买入期权在信用贴水上升时可以使其购买者以固定利率借款而避免损失,利率下降时则可以享有相应的好处。当然,享有这样权利的代价是要付出相应的期权费。

2.利用互换对冲信用风险

信用互换是银行管理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信用互换主要有两类:总收益互换和违约互换。在总收益互换中,投资者接受原先属于银行的贷款或证券(一般是债券)的全部风险和现金流(包括利息和手续费等),同时支付给银行一个确定的收益(比如图3中所示的LIBOR),一般情况下会在LIBOR基础上加减一定的息差。与一般互换不同的是,银行和投资者除了交换在互换期间的现金流之外,在贷款到期或者出现违约时,还要结算贷款或债券的价差,计算公式事先在签约时确定。如果到期时,贷款或债券的市场价格出现升值,银行将向投资者支付价差;反之,如果出现减值,则由投资者向银行支付价差。

举例来说,假设一定银行以固定的利率15%给予某一1亿美元的贷款。在贷款的生命周期内,如果该企业的信用风险增加,那么贷款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而造成的损失,银行可以同其他机构达成一笔交易。在该交易中,银行以年利率r向作为交易对手的金融机构支付,该年利率r等于贷款承诺的利率。作为回报,银行每年从该金融机构收到按可变的市场利率支付的利息(比如反映其资金成本的1年期的LIBOR)。在贷款到期的时候,银行还要同其交易对手结算价差。

很显然,总收益互换可以对冲信用风险暴露,但是这种互换又使银行面对着利率风险。如图3所示,即使基础贷款的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只要LIBOR发生变化,那么整个总收益互换的现金流也要发生变化。

附图

图3 总收益互换的现金流

为了剥离出总收益互换中的利率敏感性因素,需要开发另外一种信用互换合约。这就是违约互换,或者可以叫做“纯粹的”信用互换。

如图4所示,银行在每一互换时期向作为交易对手的某一金融机构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类似于违约期权价格)。如果银行的贷款并未违约,那么他从互换合约的交易对手那里就什么都得不到;如果该笔贷款发生违约的情况,那么互换合约的交易对手就要向其支付违约损失,支付的数额等于贷款的初始面值减去违约贷款在二级市场上的现值。在这里,一项纯粹的信用互换就如同购入了一份信用保险,或者是一种多期的违约期权。

附图

图4 违约互换的现金流

3.信用联系票据(Credit-linked Notes)

信用联系票据是(CLN)指同货币市场票据相联系的一种信用衍生品。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提供信用保护。一旦信用联系票据的标的资产出现违约,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就要承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信用联系票据的发行者则相当于保护的购买者,他向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支付一定的利率。如果违约情况未发生,他还有义务在信用联系票据到期的时候归还全部本金;如果违约情况发生,则只须支付信用资产的残留价值。图5展示了信用联系票据的整个现金流过程。

附图

图5 信用联系票据的现金流

银行可以利用信用联系票据来对冲公司贷款的信用风险。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因为它还为其发行银行带来的现金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联系票据是对银行资产的一种重组。但是,同其他信用衍生产品一样,贷款本身还保留在银行的帐户上。

随着信用联系票据的,出现了专门从事信用联系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通常以SPV(special-purpose vehicles)的形式发行信用联系票据,发行SPV所得的收入用于购买安全性较高的资产,例如国库券或者货币市场资产。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机构可以同SPV的发行者签订一种“纯粹”的信用互换合约。当违约事件发生时,SPV的发行者负责向购买者赔偿违约资产的损失,这一支付过程由发行SPV所购买的安全性资产所保证。对于SPV的发行者而言,这一交易过程不存在什么风险,它实质上是位于信用保护的需求者(例如,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银行)和信用保护的提供者中间的中介机构。SPV的购买者是信用保护的提供者,其收入就是安全性资产的利息以及SPV发行者从信用风险对冲机构那里收取的一部分费用。具体交易过程参见图6。

附图

图6 以SPV形式发行的信用联系票据

(1)SPV的购买者向SPV的发行者购买SPV;

(2)SPV的发行者用发行SPV的收入购买安全性资产;

(3)SPV的发行者同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机构(银行)签订“纯粹”的信用互换合约;

(4)SPV的发行者向SPV的购买者支付安全性资产的利息以及一部分从银行收取的费用;

(5)SPV的购买者向银行间接提供信用保护。

与违约互换相比较,信用联系票据减少了交易对手风险,因此有着对冲信用风险需求的机构更乐于采取这种方式。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信用联系票据的一个具体的例子。某信用卡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债券。为降低公司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可以采取一年期信用联系票据的形式。此票据承诺,当全国的信用卡平均欺诈率指标低于5%时,偿还投资者本金并给付8%的利息(高于一般同类债券利率);该指标超过5%时,则给付本金并给付4%的利息。这样,信用卡公司就利用信用联系票据减少了信用风险。若信用卡平均欺诈率低于5%,则公司业务收益就有保障,公司有能力给付8%的利息;而当信用卡平均欺诈率高于5%时,则公司业务收益很可能降低,公司则可付较少的利息,某种程度上等于是从投资者那里购买了信用保险。投资者购买这种信用联系票据是因为有可能获得高于一般同类债券的利率。在这个例子中,债券的购买者是保护的提供者,因为在购买债券的同时也就购买了债券附属的信用联系票据;债券的发行者即信用卡公司是保护的需求者;所要规避的信用风险是信用卡公司从事的信用卡业务。

四、信用衍生产品的作用

1.分散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发放贷款并提供相关的其他配套服务来获取利润的。这一点使其不可避免地处于信用风险持有者的地位。一家银行贷款组合的收益—风险特征可以由下面两个参数表示:(1)预期收益,根据利差和预期贷款损失;(2)意外损失,根据最大可能损失计算。

预期收益依赖于利差和信用损失,而信用损失则是根据违约概率和挽回率计算的。意外损失的计算要基于许多贷款同时损失的假设。意外损失还常常和贷款的违约相关性有关。预期收益和意外损失的比是一个类似于股票基金夏普比率的指标。这一比率的增加可以提高贷款组合的预期业绩。这可以通过下面的两种策略来实现:

(1)减少具有较高意外损失,较低预期收益的贷款;

(2)添加新的资产,这些资产能对贷款组合的“夏普比率”产生正的贡献。

在以前,银行只能通过购买或出售贷款资产才能实施这两种策略,而且这种贷款出售规模很小,缺乏流动性。然而,利用信用衍生产品,这些策略就能够很容易地实现。分散信用风险,这是信用衍生产品最基本的一个作用。

2.具有保密性

以前,银行主要通过贷款出售来管理信用风险,但这往往是银行客户所不愿看到的事情。这种会对银行和客户的关系造成损害,银行可能会因此丧失以后对该客户的贷款机会以及其他一些业务,如获利颇丰的咨询业务等。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则可以避免这种不利。通过与信用保护者签订信用衍生合同,银行可以在客户不知道的情况下将信用风险转移。

3.提高资本回报率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一家银行的总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总额的8%。银行持有的低违约风险资产,如经合组织国家银行之间的贷款,其风险权重为20%;银行持有的高风险资产,如对企业的贷款,其风险权重为100%。这样,一家持有商业贷款的银行可以通过向另一家银行购买信用保护的方法来达到降低信用风险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资本回报率。

假设有A、B两家银行,A银行的信用等级较B银行高。A银行的资金成本是LIBOR-0.20%,B银行的资金成本是LIBOR+0.25%。现在,A银行向企业发放利率为LIBOR+0.375%的1000万美元的贷款,它必须为该笔贷款保持800000美元的资本来满足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假设LIBOR为5.625%,则:

A银行净收益:10000000×6%-(10000000-800000)×5.425%=100900美元

A银行资本回报率:100900/800000=12.6%

如果A银行不愿意承担该笔贷款的风险,则与B银行签订一个信用互换协议,B银行每年从A银行收取37.5个基点的费用,同时在合同违约后承担向A银行赔偿损失的义务。这样,贷款违约的风险全部转移给B银行,A银行只承担B银行违约的风险。A银行1000万美元贷款的风险权重变为20%,即A银行只要为该笔贷款维持160000美元的资本就能达到资本充足的要求,此时:

A银行净收益:10000000×(6-0.375)%-(10000000-160000)×5.425%=28680美元

A银行资本回报率:28680/160000=17.9%

从以上的中,我们可以看出,A银行通过签订信用互换协议不仅避免了该笔贷款的违约风险,同时还使其资本回报率增加了(17.9%-12.6%)/12.6%=42%。

五、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一方面减少了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也给其使用者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正如其它柜台交易产品一样,信用衍生产品是法人之间所签订的金融合约。这些合约将使其使用者面临着操作风险(Operating risk)、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和风险(legal risk)。

1.操作风险(Operating risk)

信用衍生产品最大风险的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指投资者不是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而是用来进行过度的投机。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因为其交易员进行了不当的衍生产品交易。一方面,操作风险造成的后果可能极为严重;另一方面,操作风险也是较容易控制的一种风险。只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并且坚决执行,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操作风险。

2.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

交易对手风险指交易对手不履约的风险。因为交易对手风险的存在,使得信用衍生产品并不能完全消除信用风险。但是同一般的信用风险相比,信用衍生产品本身的交易对手风险是微不足道的。这是因为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对手或为一流的商业银行,或为信用等级为AAA级的投资银行。这两类机构必定是资本充足并且违约概率较小。

3.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

流动性风险指对冲原有头寸的不确定性。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购买者而言,其目的是规避信用风险,而不是投机获利,从而流动性风险并不是特别重要。3但是,若是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发行者(出售者)或是希望对冲其原有头寸的信用衍生产品的使用者则而言,流动性风险则必须加以考虑。,信用衍生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从而使得信用衍生产品的使用者无法及时变现。随着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流动性风险将会降低。

第2篇

关键词:风险;软件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094-03

0引言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但是,由于软件产品的纯知识性,随之而来的软件项目高失败率也成为一个焦点。20世纪80年代末,软件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应运而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由于对风险管理技术和实践缺少了解,风险管理技术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鉴于此原因,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对软件开发企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定义

SEI认为[1],“风险”就是承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指在项目中含有过程、方法和工具的管理风险实践,它建立了预先决策的规范环境,使得:①连续地评估风险;②明确了哪些风险因重要而需要处理;③③实施处理这些风险的战略[1]。Hall[2]认为风险管理是评估和控制影响软件项目、过程或产品的风险的实践,该实践围绕目标设定、项目计划、执行、度量、改进和发现新信息 6 部分展开。

Boehm认为[3] ,软件风险管理指的是“试图以一种可行的原则和实践,规范化地控制影响项目成功的风险,其目的是辨识、描述和消除风险因素,以免它们威胁软件的成功运作”。

2软件风险管理技术、工具和方法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其中,软件工程研究所(SEI)为整个风险管理提出了一整套的标准步骤。这篇论文将对具有代表性的6个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2.1 软件风险评估(SRE)技术

SRE 模式是由SEI开发的,旨在对与系统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沟通、缓解。SRE系统包括风险管理流程、软件开发风险分类图(SDRT)以及基于问卷的分类法(TBQ)。该模型有五个过程,分别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计划、风险跟踪和风险控制,即对软件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行识别并加以分析评估,对风险进行优进化排序, 并对TOP风险加以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最后进行跟踪控制。

SRE不但是一种诊断工具而且还是一种决策工具。该技术从产品,过程和约束条件上进行风险处理,识别和分类。另外,项目成员参与风险识别与分析过程,并设法规避风险领域以面对自己的开发计划。因此,项目经理可以在早期阶段了解项目风险。

2.2 团队风险管理(TRM)技术

Ronald P・Higuera, David P・Gluch, Richard L・ Murphy 指出,团队风险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所有项目直接涉及到包括组织,团队,部门和等都作为团队的参与者参与其中,协同进行对组织结构和操作活动的风险管理。团队风险管理,为政府和承包商提供了过程、方法和工具,从而使这两个组织都能够单独的或者共同的参与决策过程,从而防患于未然[4]。”团队风险管理活动使所有人包括从开发者到客户都参与到一个组织当中。这种技术确保通过项目可以反复地和协作地进行持续风险管理[5]。TRM工作程序是风险识别,定期评估和分析新风险,计划资源的合理利用以降低风险,风险跟踪和风险规范行动,开始风险控制并将之变成问题,最终,项目中的伙伴关于风险开始沟通。

2.3 Softrisk 模型

Softrisk[6]风险管理技术是由于一些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出现的。Softrisk模型结合其它项目管理来探讨风险管理,确保了风险管理自动化并且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项目[7]。Ayad Ali Keshlaf,Khairuddin Hashim指出, Softrisk模型“是建立在一种思想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这种思想就是风险文档化和集中注意力在最大风险上是节省开发者时间和精力并且在降低软件风险上能达到好的结果的最好的方法”[6]。

模型步骤概括如下[6]:

Softrisk模型第一步就是风险识别。Softrisk模型识别不仅针对可能发生在任何类型项目的一般风险也针对仅发生在特定项目的特定风险。第二步就是对第一步中识别出的每一种风险都要确定它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风险的概率和影响都由特殊的风险清单进行评估。利用风险清单,将风险分为很低,低,中等,高,很高五类。第三步,风险文档化阶段。在这一阶段,Softrisk将所有一般的和特别的风险数据文档化。这个文档用来跟踪项目情况、统计业务和预测未来风险。第四步,风险评估。Ayad Ali Keshlaf, Khairuddin Hashim定义了风险暴露(RE)公式:

RE=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造成的影响

第五步,排序。RE值是用来对所有风险进行分类并列出十大风险。第六步,把一图形分成红、黄、蓝三个区域来表示RE值。第七步,控制阶段。根据风险严重程度来选择一个合适的风险减少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是缓解偶然性或危机计划。在应用了这种技术后,再估计,再评估,再排序是必须的。最后一步,确定没有任何风险存在。如果有新的风险,就要再转到第一步。

2.4 ARMOR

M・R・Lu, J・S・Yu, S・R・Dalal认为, ARMOR(Analyzer for Reducing Module Operational Risk)“是一种自动识别软件项目模块操作风险的软件风险分析工具”[8]。ARMOR的工作程序是访问数据仓库,项目数据库,失败数据库和项目开发数据库。该工具创建风险模型,并显示项目管理的各种统计数据。通过提高用户界面,简化了风险建模程序。ARMOR建立了可行的项目评估风险模型,能够衡量软件项目风险。并且可以识别出风险源,指出如何提高软件项目以减少它们的风险水平,并决定数据资料得来的风险模型的有效性。

在这个工具中,用户可以将软件风险分布的各种统计数据显示出来。最后,用户应用回归分析验证风险模型的有效性。经验证的风险模型通常保存在一个模型库。该模型将进一步应用于其它项目或完全不相关的项目当中。

2.5 Riskit模型

Riskit方法是由Maryland大学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支持系统风险分析,避免危险区域的出现,并使用合理的步骤评估风险。Riskit方法使用了图形形式化工具,支持在定量分析之前对风险情景的定性分析。该方法根据历史数据的有效性,准确的评估效用理论以其对风险进行量级,其特征就是支持多目标和利益相关者的多项需要。Riskit分析图是Riskit模型的一种图形形式,用来描述风险。使用Riskit分析图不同的是使风险得到了明确的定义,因此,它比口头交流更加形式化。Riskit分析图在Riskit程序中将风险分解成风险元素。

2.6 基于CMM的软件风险控制优化模型

在基于CMM的模型中,软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遵循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在这个模型中,过程数据库用来识别风险和制定相应的风险缓解计划[9]。此模型在相似项目历史数据基础上实行软件风险控制策略[10]。在这个模型中,软件风险管理过程分成两个活动:软件风险评估和软件风险控制。软件风险评估主要是识别风险源,找出它们的潜在影响因素,最终确定风险的优先级。软件风险控制主要是制定风险缓解计划,监控风险情况,启动风险缓解计划,并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识别和优化后,制定结构化的计划以使列表中高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小化。其中,过程数据库或风险库对于识别和制定风险控制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3比较与分析

软件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兴学科,目标就是在风险因素对软件的成功运作构成威胁之前,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描述和消除。

软件风险评估(SRE)方法是风险管理方法中比较好的例子。这个方法根据分析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制定计划,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在识别和分析阶段仅有项目开发人员而没有其他利益相关人员如客户的参与。这可能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项目的主要风险都是由利益相关者提出的需求因素引起的。因此,如果缺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项目开发团队可能没有得到明确的需求,从而导致项目的失败。

相反地,TRM确保了所有人员参与到风险管理过程中,使得项目经理很容易得到项目的明确需求。在团队风险管理中,个人同组织一起参与到风险管理活动中,它包括了组织内部活动和组织间的进程。

Softrisk方法的重点是文档化。这个模型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项目的任何阶段。该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对风险进行量化并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模型将风险进行优先排序,并对TOP风险重点采取减缓措施。Softrisk方法利用图形进行风险监控,并根据风险缓解计划提出风险减缓建议。跟ARMOR方法一样,Softrisk方法也利用了风险数据库。

ARMOR方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不仅识别风险,还可以确定风险源并通过降低风险水平积极地对项目进行完善。

Riskit管理模型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该模型使用图形对不同方面的风险进行定义。一方面,模型拥有在TRM模型中相关参与者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模型还突出了在Softrisk模型中有主要特征的重要风险。

在基于CMM的软件风险控制优化模型方法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与ARMOR方法在运行程序上的相似之处。两种方法都从之前应用的启发式知识失败数据库中收集数据。CMM方法以通过研究所遵循的SEI标准为基础。

第3篇

一、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运用现状

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运用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还比较简单,大部分还是由独立的定价部门(负债)和投资部门(资产)进行管理。具体方法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和风险监测等来实现风险控制。这套方法只是单纯的进行风险控制,但是不能够达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同时,目前我国有较少的保险公司在运用单一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管理其自身的资产和负债,具体的管理方法有麦考利久期和凸度等。但这两种方法在运用上相对保守和单一。

二、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

资产负债管理(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简称ALM)是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其源于西方商业银行,是指金融机构(包括保险企业)因市场利率变化对企业现金流造成冲击而对资产/负债进行协调管理的行为,是以利率风险为研究对象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它是企业金融风险管理、资本管理以及战略业务管理的高度整合。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利率风险管理,因为利率的波动给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资产配置、准备金评估等诸多方面造成了相当不利的影响,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就要选择恰当的理论方法,对资产和负债组合的利率风险予以规避。

(一)雷丁顿免疫理论简介

90免疫理论最早是由英国精算师雷丁顿于1952年提出的,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一定时间内,无论利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免疫的投资策略仍能实现预定的价值。雷丁顿免疫策略在保险实际中的运用非常有效,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近似免疫策略的方法。

用A(i)表示资产现金流现值,L(i)表示负债现金流现值,At表示资产现金流,Lt表示负债现金流,则

其中PVA、DA,CA分别表示资产的现值、久期和凸度,PVL、DL,CL分别表示负债的现值、久期和凸度。

(二)与目前运用方法的比较

1.与久期的比较

久期是用来衡量金融工具对利率变化敏感性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债券、年金、保单,甚至股票期权等金融工具。只要某种金融工具能产生未来现金流,并按照某个利率计算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则久期必然适用于该金融工具。

久期最早是由麦考莱于1938年提出的,他对久期的定义是:根据债券的每次息票利息或本金支付时间的加权平均来计算的期限是债券的久期。久期的产生主要是用于计算债券的实际持有期限,分析和管理债券组合的利率风险特征。

由于久期表示的是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如果资产和负债的久期相等,则利率变动将引起资产和负债价值的等量变动。这就是本文提出使用的久期免疫策略,也正是单纯使用久期的缺陷。同时虽然久期的计算比较简单方便,但实际应用却存在局限性,如用它来衡量利率风险的准确度受到利率变化幅度的影响,只适用于利率微小变化的情况:假设收益率曲线是平坦的,也就是说,当利率变动时,所有期限条件下的利率都发生相同的变动,这一点很不现实;另外它没有考虑债券隐含的期权性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久期通常只适合于无选择权的、固定收入的金融工具。然而,免疫理论则是一个比久期更全面的可行方法。

2.与凸度的比较

由于债券的价格――收益曲线是一条有凸度的曲线,而久期仅表示了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特征。因此,当利率发生大的变化时,久期对债券价格变化的估计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债券的利率风险,我们还需看债券价格一收益曲线的凸度,即债券价格对利率的二阶导数,如下式

其中k为年付息次数。

由式可知,若其他条件相同,则债券距到期日期限越长,凸度越大,这种情况类似于与久期的关系,即凸度随有效期限的增长而增大。当收益率与久期保持不变时,息票率越高,凸度越大。而当收益率下降时,凸度会增加,反之亦然。

债券价格对利率的一阶导数即久期表示的是现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同理,债券价格对利率的二阶导数即凸度表示的是久期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如果久期随利率下降而上升,这种性质称为正凸,如固定票息债券,这种性质对资产持有人是有利的;如果久期随利率下降而下降,这种性质称为负凸,如可赎回债券,这种性质对资产持有人是不利的。理想而言,资产应具有正的凸度,而负债应具有负的凸度,因为这样资产在利率下降时的获利大于利率上升时的损失,而负债在利率下降时的增长值小于利率上升时的减少值,则无论利率如何变化,保险公司的盈余都不会下降。

凸度弥补了久期的不足,反映了久期也会受利率变化影响的事实。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凸度对金融工具价格行为的影响比久期小,但市场利率变化幅度越大,杠杆作用越大,类似期权的性质越强,凸度则越重要。同时,在目前这种金融工具对市场影响越来越大的时期,我们需要对风险进行完整和全面的免疫,因此凸度不如免疫理论。免疫理论强调,如果资产和负债的凸度相等,则二者的久期随利率变动的速率相等,于是动态上实现了资产和负债的匹配――这正是免疫理论的优势所在。

3.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目前,在中西方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具体的有动态偿付能力检测,退保期权定价,利率期限结构等。

DST有时被称为动态财务状况分析,即使用模拟模型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保险公司的现存业务和未来业务。通常分析假设资本大于负债,即承认资本和盈余,然后在多种利率假设和其它假设下预测未来的现金流。

退保期权定价是根据金融工程无套利理论,对保险投资人而言,投资一份寿险保单的收益率应该与购买一份与该保单具有相同信用等级和期限的定期债券收益率相同,即以下条件成立:

定期债券收益率=保单收益率+退保期权价值

退保期权价值=定期债券收益率-保单收益率

如果上式不成立,则一定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利率期限结构是利率和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它是金融工程理论的基础内容,涉及到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

上述方法在运行中需要进行新知识的完全更新,涉及到金融工程等方面,不能够完全适应我国目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水平。同时每种方法的针对性都较强,操作起来比较繁杂。然而免疫理论中,只要达到实现免疫的条件:S′(i)=0,S″(i)>=0并通过目前正在使用的久期和凸度就可以实现风险的最小规避,运用方便,不需要建立新的模型系统或是通过金融工程等理论的学习,也适合我国保险公司现有人员的学习和使用,既达到了风险控制的目标,也实现了最大程度上的经济效益。

三、雷丁顿免疫理论在我国保险公司利率管理的应用

(一)我国保险公司现已具备的条件

1.环境引导

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的保险市场逐步开放,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民族保险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但挑战的背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目前许多西方的知名保险公司已经使用了各种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并视其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我国保险公司为迎接世界挑战,就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2.理论基础

ALM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商业银行。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ALM模型。20世纪90年代,中国也开始关注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多数是介绍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存在的问题、管理手段以及西方的管理经验。同时,又在不断创新,寻求适应我国发展国情的新方法,为我国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3.体制适应

体制适应分为两个方面:一,保险公司自身体制适应;二,我国保险公司资金投资体制适应。我国保险公司的公司体系为总公司―分公司―中支公司―营销服务部,其中只有总公司及分公司才具有独立的投资部门。因此,对于利率风险控制,资产负债管理的运用部门就较简单,运作人员较少,从经济角度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更具有可行性。再加上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中的金融工具较少,金融工具相互交换较难,因此变换资产而使资产现金流发生改变的情况较少。另外,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非常有限,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比例最大的除了银行存款之外就是国债了,而免疫理论最适合用于对债券组合的管理。

4.有一定的运作基础

目前我国有较少的保险公司在试着运用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其中运用较普遍的是久期和凸度,其中运用久期来衡量利率风险的准确度受到利率变化幅度的影响,但只适用于利率微小变化的情况,用凸度来反映债券的利率风险。这两种方法的运用为我国保险公司使用免疫理论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二)结论和建议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对于我国现状而言,针对利率市场化下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还不具备完全采用的条件,因此需要改进一些现状,使免疫理论得到更好的运用。其中包括:

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所谓资产负债管理,从最简单最原始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将资产和负债协同起来管理,尤其是免疫理论,更是一套系统性的理论,这只有通过部门之间的沟通才能够得以实践,其中,又以定价部门(负债)和投资部门(资产)之间的沟通最为重要。我国保险公司应该改变定价部门和投资部门完全独立的局面,在产品设计和定价时就考虑到今后支持产品的资产投资问题,才能为公司ALM的运用创造良好的基础。

2.建立适用的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分析能够使公司比较清楚了解公司的状况,寻找最佳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公司没有很好的控制风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的风险分析基础。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分析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及这些风险对于资产和负债可能引发的影响是建立免疫理论的第一步。

3.进一步放开保险业投资渠道

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工程造价; 管理现状;风险识别

Abstrac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ue to time limit, the choice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put factors, affecting many unpredictable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terprises will face various risks, influence of building enterprise benefit and norm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cost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ra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chedule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the potential risks in construction cost,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scheme for reference, industry participants.

Key word: risk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status; risk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占有很大的份额,在各项基础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后,这些基础建设项目还会不断增多。在施工中由于工期长、投资大、工艺繁琐、环境因素较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将会面临很多风险,对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等都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做好风险管理是保证建筑施工控制成本、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工程造价指的是在施工建设中投入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全部费用,这些费用的投入与产出,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片面的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就会增加企业施工的风险因素,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也会增加施工企业的风险因素。协调好效益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安全管理体制,对于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功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风险管理理论不健全,对风险识别和风险处理的手段相对落后,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步晚,发展缓慢,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处理风险的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够满足于多样化的风险变化。

2. 对造价风险的管理意识欠缺,没有形成系统的风险评估机制。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前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不能充分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对施工造价风险评估不足,甚至是在合同签订时被人为的隐瞒风险,出现意外风险时,只能由企业自行承担,或者向业主索赔,造成很多的结算麻烦。

3.工程保险尚未推广实行,由于施工方和保险业都未对工程保险有足够认识和充分了解,保险也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对于工程保险的制度实行缺乏科学依据,执行起来非常困难,施工单位也没有兴趣购买工程保险,在这方形成了管理空白。4. 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行业诚信欠缺,比如合同欺诈、投资商的压价和回扣、工程转包和资质挂靠、供应商以次充好和拖欠货款等行为,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拖欠工资等,都会给工程造价产生不可预计的风险。

三.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维护企业效益和正常运行的保证,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和掌握,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造价风险管理的要点主要由以下几点:

1. 造价风险管理体制的科学设置,首先要根据系统内部部门划分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由专属部门负责风险管理中涉及的招投标、项目施工、合同签订、建筑规划设计、勘察和竣工验收等,并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确定风险的种类、潜在损失因素和损失的大小,然后制定预防措施,提出保护方案,在风险发生时负责索赔事项的各项工作,包括协议的签订和索赔谈判等,同时要积极的协调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外部机构的沟通渠道畅通,制定分散或转移风险的方案,确保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

2.控制资金使用风险,如果资金使用管理不当,可能影响施工的进度,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控制资金的使用风险包括: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成本控制计划、根据施工进度确定资金支付计划等,在施工中的资金开支要按照以收定支的要求,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强化合同管理控制风险,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认真审核合同中的内容,包括权利与义务的执行、造价、工期等要求,确定合同内容执行时不会发生意外风险,合同签订后,按照合同内容逐项对照,确保本企业的所有行为都符合合同条款时,根据合同条款向建设单位提出正常的管理需求,然后分解实施责任人划分,实施严格的激励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跟建设单位沟通协调,控制各种可能的风险。

4.合理采取风险回避策略,当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较高时,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为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建筑企业可以主动放弃该项工程或者终止继续进行的工程项目,这也是规避风险的最彻底的方法策略。但是,必须在项目进行初期及时准确的辨识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设计标准的变更、投入资金不到位、施工环境发生大的变化、预算不合理等,可能会给企业或者业主带来巨大损失的,可以采取风险回避策略。

5.采取针对性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比如转移、规避、自留和控制几种形式,通过这几种形式有针对性的管理风险,实施造价的风险管理。例如,在某小区改造建设施工项目中,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控制工程造价的风险及危害,确保企业利益的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小区改造过程的分析中,针对拆迁户补偿措施和补偿款的到位情况,拆迁安置方案的可行,重建施工的环境影响等,进行了全面的经济评估,编制了项目投资估算,和可行性施工技术方案,然后再根据具体进展情况对造价风险进行了控制,同时加强了进度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等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了工程造价风险的有效控制。

五.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在项目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工程施工都具有工期长、规模大、设计的因素多等特点,在施工中的风险就很难避免,做好项目施工的造价风险管理,在合同控制、资金支付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管理,力求使风险降到最低,才能够保证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企业利益的实现。因此,为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加强项目的造价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增慧,刘金铎,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J].河北水利,2006(6).

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方法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运用。方法 根据风险管理方法的程序,找出产后出血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护理标准和制度。结果与结论 风险管理方法在产后出血护理中非常重要,可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风险管理方法;产后出血;护理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目的是使医疗风险系数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安全[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2]。全世界每年约有125000例妇女死于产后出血,在美国的孕产妇死亡中,产后出血占30%,而在我国,产后出血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为此我科找出产后出血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护理标准和制度并组织实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分娩中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100例。其中剖宫产48例(48%),胎吸助产2例(2%),自然分娩50例(50%)。年龄17~39岁,平均年龄23.6岁,平均妊娠次数为2次,出血量最多为1600ML,最少为500ML。此100例作为对照组(A组),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观察产后出血120例,此120例作为观察组(B组)。

1.2 方法找出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A组)产后出血的病例,根据风险管理方法的程序,列出风险原因种类并制定相应措施,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并对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B组120例产后出血实施风险管理办法。

2 风险种类和控制方法

2.1 休克休克多发生在子宫出血量多时,产妇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要控制好休克的风险就必须及时准确地判断产后出血的原因,从而针对其原因进行有效地控制。常见出血原因有以下四种:一是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有研究报道产后出血中由宫缩乏力引起的60%~95%[3]。针对此情况我们要准确评估:产妇的心理是否紧张恐惧;产程的时间和产妇体力消耗的情况;子宫肌纤维伸展及受损情况。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及时解除继续引起出血的原因,从而阻止休克的发生。二是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针对此因素护士要正确地判断胎盘是滞留、粘连植入还是部分残留,通过找出原因及时处理,从而减少出血。三是软产道损伤。通过及时行阴道检查发现损伤的部位,进行缝合从而达到有效止血。四是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妇入院时要认真询问病史,和查看有关的化验结果从而了解有无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以做好预防。因此在临床中一旦发现产后出血,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原因,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做好针对原因的处理措施,针分夺秒,防止进一步出血,减少休克的风险。

2.2 感染产后出血后产妇免疫力下降,加上子宫复旧不良,而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产褥感染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做好产后出血后引起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非常重要。针对产后出血的病人要加强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及时按压宫底,清除宫腔残留物,保持会清洁,垫消毒的卫生垫,勤换内衣,防止逆行感染,同时及早应用抗生素。

2.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妊娠时母血呈高凝状态,大量出血时,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出现难以控制的全身广泛性出血,典型的特征是出血不凝,全身皮肤黏膜有出血。此风险重在早期控制,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对于产后出血要及时发现原因及时处理,正确处理产程,提高预见性,防止DIC的发生。

3 结 果

产后出血常见风险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两组比较,P

表1常见风险发生率 例(%)

组别 休克 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A组(100例) 8(8.00) 7(7.00)3(3.00)

B组(120例) 2 (1.67)2(1.67)0 (0.00)

P

4 讨 论

产后出血虽然是产科急症之一,但愈后跟医务人员的抢救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当、程序是否规范有密切的关系。以往我们在抢救及护理产后出血时只注重争分夺秒,做好医生的助手,而很少考虑到病人日后的生活质量。自从我科开展风险管理方法,对产后出血的风险有全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真正实现了在紧急情况下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考虑病人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原则。休克、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产后出血常见的风险,降低三者的发生率能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产后出血的原因虽然有四个大的方面,但在临床中往往不是一层不变,或不是单一出现,有时多种原因同时存在,因此要想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必须减少产后出血的量,及时找出出血的原因,快速止血。在处理产后出血的病人时,一定要做到认真评估,准确测量出血量,严格执行风险管理的程序。

本研究显示,风险管理方法降低了产后出血的风险,同时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学联.护理务实―风险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5.

第6篇

【关键词】资本充足性 发行股票 保险次级债务

由于我国寿险业面临着资本不足的问题,同时我国寿险业正值发展时期,不能通过减少高风险业务而是要通过筹资来解决问题。由于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强,寿险业正面临规模扩张而利润大幅下降的境况,因此内部融资的能力十分有限,外部融资则成为解决资本充足性的有效策略。笔者主要介绍以下两种方法:

一、寿险公司上市发行股票

2003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完成股份制改造先后成功地在香港和纽约公开发行股票,2004年中国平安又首次以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方式,在香港募集到19亿美元的资本。但是寿险公司上市中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新股发行定价方法的选择

传统的市盈率法不适合寿险公司。市盈率法即以发行前一年发行公司的每股净利润乘以一定的倍数来确定发行价格。但是,由于保费收入与保费支出在时间上不对称,销售费用集中在前几年,使寿险公司前期利润较低,低估了其真实价值。而且,寿险公司的经营周期较长,主要险种的缴费期都在10年以上,因此现有业务带来的现金流入可延续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寿险公司的价值评估也应体现在未来收入的预期上。但是市盈率法依据的每股收益是由公司会计报表提供的静态财务指标,不足以反映寿险公司未来的预期业绩状况。而且,寿险公司负债的不确定性、投资收益水平的不稳定性都决定了难以用市盈率法进行价值评估。最后,人寿保险会计着重于公司的资产运用形式和负债项目尤其是责任准备金的管理。影响寿险公司利润指标的很大部分是责任准备金的计提,而计提行为是一种人为的或法定的估计,因此,同一公司采用不同的准备金计提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利润结果。因此,单单依据利润指标就判断寿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显然有失妥当。

近几年,内在价值定价法逐渐被了解和接受。公式如下:

(1)内在价值=调整后的净资产价值+有效业务价值。其中,调整后的净资产价值,是由股东的资本和获得的盈余分配,加上投资在未来实现的资本收益,减去未来收益的延期税金;有效业务价值,是公司的有效保单在未来可分配利润的折现值。

(2)评估价值=内在价值+新业务价值。其中,新业务价值,是指评估日以后销售的新保单未来可分配利润的折现值。

(3)保险公司价值=评估价值+非财务价值。其中,非财务价值,是指公司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员工素质、品牌价值等资源的价值。

从前面的三个公式可以看出,内在价值法需要对各险种的经营假设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实际投资收益率,费用率等,才能使价值计算建立在可靠地基础上。并且涉及的分析要素很全面,能够克服传统市盈率法的某些缺点,正确评价寿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

(二)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资产重组带来的问题

在已上市的三家保险公司中,除平安之外,中国人保和人寿都是经过拆分重组上市的。其中存在着两方面风险:

首先,拆分后的子公司与剩下的控股母公司之间存在关联交易关系,容易使投资者对两者之间的资金运作心存疑虑,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事实上,有些企业的确存在利用子公司大量圈钱,导致国内上市公司股票“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的现象。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上市公司与其控股母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上市公司自身要自觉遵守规定,严格披露信息,消除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疑虑。

其次,分拆后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重组的核心是剥离利差损,即由集团公司承担所有高利率保单责任。为解决上市子公司的投资者对集团公司的巨额利差损问题的担心,财政部允诺充当最后的出资人。由于财政兜底后,管理层将不再对非政策性业务亏损承担任何责任。而根据虚拟期权的安排,部分高管将获得股票增值权。这种约束激励机制的不对称,可能促使管理层为追求满足投资者预期的高业务增长而采取激进的定价方法,引发道德风险。因此,政府对这种兜底政策应该作出调整,尽量保持激励与约束的平衡性,避免管理层对个人利益的一味追求。

二、发行次级债券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风险 策略

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就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导致工程造价的大幅增加。因此,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研究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1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的在建项目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要想很好的完成建设项目,就必须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虽然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与工程造价的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结合却存在这许多空白点,也有待开发和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大量的国家投资项目及各种各样的企业投资项目正在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急需对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性有着比较准确的预测和估计,以便全面提高投资工程的经济效益。

2 工程造价风险的特点

2.1 复杂性。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开发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作为风险的一种,工程造价风险也同样具有复杂性。

2.2可变性。工程造价风险的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可以变化的。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2.3 全程性。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即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即工程造价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全程性。

2.4被动性。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

3 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3.1规划设计方案陈旧,目标优化错误或未进行优化优选。设计中未采用现代优化设计方法。

3.2 项目规划、设计深度不够。在目标设计中,可能存在构思的错误,规划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内容不全,重要边界条件的遗漏;采用规范不恰当,设计参数选用不合理;未考虑当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行性等。

3.3 地基勘测资料不全,地下埋藏物未事先考虑,临时处理不当。

3.4承发包方式选择不当;合同类型选择有误;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不严谨;合同管理不力,引起大量索赔。

3.5项目实施期间通货膨胀,材料、人工费用上涨;或国家调整产业政策,采用新的要求或更高的技术标准,从而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外大幅增加。

3.6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现象,例如地震、火山爆发、雪崩、暴雨、暴雪、飓风、洪水、泥石流等;也包括某些社会现象,如政府禁令、战争、爆炸、火灾等。

4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的策略

4.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环境

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管理的控制环境直接影响着项目组成员的控

制意识和可控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着控制环境的因素有许多方面,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管理成员的素质,尤其是造价工程师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在项目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对项目风险性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

上,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会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为企业节约更多成本。因此,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完善项目内部控制环境。

4.2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在工程项目中,良好的风险评估有利于提高整个项目内部控制效果。如果对整个项目造价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那么在项目开工前,管理人员就会对影响项目造价的关键因素做充分的准备,因此就能够对整个项目尽可能的采用有利的措施来化解已知的造价风险。例

如,在某个招标过程中,投标方在投标前就已充分分析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对可能减少工程量的项目报低价,而对可能增加工程量的项目报高价,这样在工程决算时,增加的工程款将大大超过减少的款项,承包商也因此会获得可观的利润。工程项目造价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一般要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工程项目在建设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风险管理。

4.3为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是为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而对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会出现在整个项目组织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工程项目应该按照业务的流程设立控制活动,并对重要的业务环节制订详细的控制措施。

4.4加强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

如果各组织成员要顺利的开展工作,就必须要做到及时准确的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将自己所掌握的优质信息反馈给其他成员。项目信息系统是整个项目控制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项目管理人员能够正确地使用信息系统,那么该项目将有可能大大的降低成本,因

此,加强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对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认真的执行且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强项目的内部监督。通过上述的风险管理策略的内容研究,对于提高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水平,丰富管理措施及方法起到了很好的

借鉴作用。

5 结束语

通过对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研究中, 我们不难发现, 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 运用正确的方法, 去自觉地展开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活动,真正的风险性是可规避的。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全过程性的管理体系。如果按部就班的依照老一套的管理方法是绝对不够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研究, 分析了国内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的现状同时也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对策。而对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 可以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有一个良好的参照。因此, 对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的有效管理, 可以做出防范风险的措施, 把风险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并发挥其最大的投资效益, 成功地管理项目风险, 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风险, 从而更能体现进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风险评估;验证;偏差管理

1.背景介绍

某企业新建一个口服固体制剂厂房,该厂房需要通过中国2010版GMP,需要对整个厂房进行验证,本文介绍了该厂房前期的验证/确认活动,包括设计确认(DQ)、工厂验收测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等。

2.验证/确认流程

整个厂房的验证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对厂房所涉及的所有系统进行目标结构分解(OBS),然后对每个系统进行系统影响评估(SIA),编制验证主计划(VMP)和验证计划(VP)、用户需求说明(URS)、用户需求分级(RCL)和需求追溯矩阵(RTM),接下来根据项目进度依次执行DQ/FAT/SAT/IQ/OQ,最后编写验证报告(VR)和验证主报告(VMR)。以下将详细介绍每部分的内容。

图1 验证流程图 图2 系统影响评估流程图

2.1目标结构分解(OBS)/系统影响评估(SIA)

该新建厂房要符合GMP要求,需要进行验证,但并非该厂房所有的系统都需要验证,只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系统才需要进行验证。OBS列出了厂房所涉及的所有系统,并对每个系统进行了编号。然后对每个系统执行SIA,判断该系统是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或无影响系统。按以下问题进行评估:

(1)系统是否直接接触产品?(2)系统是否提供赋形剂,是否生产某一组分或溶剂?(3)系统是否用于清洁、消毒或灭菌?(4)系统是否用于保持产品状态?(5)系统是否产生数据,用于放行或拒收产品?(6)系统是否用于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过程,且没有对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独立控制的系统?

回答以上几个问题,若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有一个或几个为“是”,那么该系统是直接影响系统;若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那么该系统是间接影响系统或无影响系统,需要继续进行判定。若系统与直接影响系统相关联,用于支持直接影响系统(如冷却水系统),且系统和直接影响系统之间有一个屏障(barrier)存在(屏障是指一种措施或手段,可以将直接影响系统和其相关联的系统隔离开来,使相关联的系统对产品质量无影响。例如冷却水系统用于工艺设备的降温,工艺设备上会安装温度传感器来控制降温温度,且温度传感器会定期校准,那么温度传感器就是一个屏障,使冷却水系统和工艺设备隔离开来),则该系统是间接影响系统;若系统不与直接影响系统相关联,则该系统为无影响系统。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无影响系统都需要遵循GEP的原则进行调试。所不同的是,直接影响的系统还需要进行验证;间接影响的系统不需要进行验证,但隔离的屏障(barrier)需要进行验证;无影响的系统,不需要进行验证。系统影响评估流程如图2所示。

2.2验证主计划(VMP)和验证计划(VP)

VMP对验证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描述,包括验证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报告。需要验证的系统按其功能属性分为三大部分:

(1)厂房,包括C级、D级洁净区及其相应的空调系统(HVAC系统)。(2)洁净公用工程(制药用水系统、洁净压缩空气系统等)(3)工艺设备(压片机、包衣机、包装线等),针对每一部分,均有一个对应的VP来规定其验证活动的详细步骤。VMP里规定了验证模式以及调试、确认和验证的顺序。如图3所示:

图3 验证模式图

上图中,DQ/FAT/SAT/IQ/OQ阶段中的每一步在报告未批准的情况下,不能进入下一步骤。某些简单系统的IQ和OQ可以合并在一起起草方案并执行。

如果经过评估,测试环境未改变,且测试成功或相关的偏差已关闭,重新测试已完成,那么IQ/OQ可以引用FAT/SAT的测试结果,不需要进行重复测试。用户3.需求、分级及追溯

3.1用户需求说明(URS)

URS详细描述了系统用户对于系统功能的要求,URS应当具备可测试性,以便在今后的确认测试中可以进行测试。该厂房的所有验证/确认活动,都是基于URS来进行的。

3.2用户需求分级(RCL)

在RCL中,每条URS会根据是否影响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或相关的文件来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分成高、中、低三类,如下:

(1)高风险:对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和/或相关文件有不良影响,且没有预防措施。

(2)中风险:对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和/或相关文件有不良影响,但有预防措施(如报警、联锁或屏障等)确保在出厂前可以对产品/文件进行调整或拒绝放行。

(3)低风险:对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和/或相关文件无影响。

其中,高风险的条款将被划分为“Q”项,需要进行验证;中风险的条款将被划分为“C”项,不需要进行验证,但是其预防措施(如报警、联锁或屏障等)需要进行验证;低风险的条款将被划分为“C”项,不需要进行验证。

3.3需求追溯矩阵(RTM)

RTM是用来对URS进行追溯的工具,可以用在DQ/FAT/SAT/IQ/OQ各个阶段。

(1)DQ阶段:确认URS里所有的Q项都进行了适当的设计;

(2)FAT/SAT阶段:确认所有的C项和Q项要求都在FAT/SAT的方案里分配了测试内容,并在随后的测试活动里进行了测试;

(3)IQ/OQ阶段:确认所有的Q项要求都在IQ/OQ的方案里分配了测试内容,并在随后的测试活动里进行了测试。

在OQ结束时,更新出最终版本的RTM,确认所有的URS已执行了测试,没有遗漏的部分。

4验证/确认活动的执行

4.1良好记录规范(GDP)&良好测试规范(GTP)培训

在验证/确认活动开始前,对所有执行测试活动和报告编写的人员进行GDP和GTP的培训,确保人员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测试和记录。

4.2设计确认(DQ)

DQ是对系统或设备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确认URS里所有的Q项要求都已经进行了适当的设计。

4.3工厂验收测试(FAT)

FAT是对供应商制造完成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其符合URS要求。FAT将在供应商工厂进行。FAT完成并得到业主认可,设备可以发货。

4.4现场验收测试(SAT)

SAT将在厂房现场执行。当所有的设备、仪表、管道管件等已正确安装和连接,机械竣工完成,可以开始SAT。执行SAT是为了确认URS中所有C项和Q项要求均通过测试,符合可接受标准。SAT的测试项目类似于FAT,一般不重复做FAT已执行的测试,但如果测试环境改变,影响了测试结果,那么SAT将会对FAT已执行的测试进行重新测试。

4.5安装确认(IQ)

IQ是通过文件化的记录来确认厂房、设备、公用工程等设施设备已按照URS正确地进行了安装。只有直接影响系统需要进行安装确认。

4.6运行确认(OQ)

运行确认是用文件化的记录来确认厂房、设备、公用工程等设施设备可以按预期要求正确运行。只有直接影响系统才需要进行运行确认。

至此,新建厂房前期的验证已完成,下一步将进行系统性能确认(PQ)及后续的工艺验证、清洁验证等工作。

4.7偏差管理

在验证/确认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偏差,需要有一个偏差管理程序来对偏差进行记录、调查和处理。偏差大致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管理:

(1)描述所发生的偏差,包括偏差发生的原因,并评估该偏差是否影响已进行的和未进行的测试。(2)提出更正措施,确定是否需要重新测试,并评估该更正措施是否影响已进行的和未进行的测试。(3)执行更正措施。(4)重新进行测试。

5.验证报告(VR)和验证主报告(VMR)

VR详细描述了各个阶段验证活动的执行情况,记录了所有验证文件的文件名、文件号、版本、批准状态、出现的偏差数量及偏差批准状态等,确认所有的偏差已关闭,所有的验证文件已批准并存档,仪表已经过校准,相关的SOP已存在,系统符合用户需求,被批准用于日常运行。

三个验证报告完成后,需要生成VMR,VMR对整个厂房所有验证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确认需要验证的所有系统已按照VMP规定的验证策略完成了验证活动,整个厂房前期的验证活动已结束。

6.总结

基于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验证是当下主流的验证模式,本文的新建厂房验证从系统影响评估入手,确定了验证的范围,用户需求的编写也根据风险评估的方法,将每一条需求条款确定为“Q”项或“C”项,进一步确定了详细的验证条款,这样缩小了验证的范围,这不仅有助于节约资源,更有助于重点把握真正关键的部分,更好地保护产品质量。

第9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管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53-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对医疗事故处理以及医疗诉讼举证等都有新的规定和政策出台,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和提高,这就使得手术室在护理管理工作方面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对某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7月期间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并对两阶段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践证明,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和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每年的手术量能够达到4000多例次。手术室内设置有8个手术间,其中护理人员有17名,全部是女性,年龄大约在22岁-42岁之间。护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程度不一,本科学历的有2名,大专学历的有14名,中专学历的有1名。职称等级也存在差异:护士有9名,护师有5名,主管护师有3名。本次调查分为两个阶段,即风险管理方法应用前(2011年2月——10月)和应用后(2011年11月——2012年7月),并对风险管理在这两个阶段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价 明确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其评价的内容具体包括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责任意识、服务理念、技术因素、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1.2.2 手术室护理风险识别 目前,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主要是以客观存在风险居多,例如输错血、用错药、弄错手术病人、手术不当、做错手术部位、止血带损伤、异物遗留体腔、手术器械不足、电刀损伤、导管脱落、病人摔伤等造成的损失和风险。具体可以将其划分成5大部分,即法制观念、责任意识、服务理念、技术因素、质量管理。并将这5大类的风险评价结果作为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的参考依据。

1.2.3 风险预防措施

1.2.3.1 建立和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各项制度政策和程序规范,包括人员职责、班次流程、护理标准等等。

1.2.3.2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小组,并定期召开例会,对风险事件进行确认、分析和讨论,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和监督措施。

1.2.3.3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手术室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定期通过专家讲座、研讨会等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普法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教育培训,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能够重视潜在风险,加强风险防范,从而有效减少和杜绝风险的发生。

1.2.3.4 完善应急预案,包括麻醉意外、心跳呼吸骤停、外科休克、大批伤员入室、停电、停水、火灾等,并制定和完善特殊事件应急的报告内容、程序、时限和途径等。

1.2.3.5 完善节假日护理管理制度,并加强其在护理文书管理和书写方面的规范。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运用相应软件对风险管理应用前后两阶段手术室投诉与纠纷的发生情况及手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通过利用通过X2对其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2.1 投诉与纠纷的发生情况分析 经过统计调查,风险管理应用后的投诉和纠纷明显少于应用前,达到了0发生率。两阶段在手术室护理投诉与纠纷方面的比较存在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运用风险管理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能够让医护人员更好的了解和理解患者对疾病的以及手术的看法和期望,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风俗习惯,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降低了医疗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较好的维护了患者和医院双方的权益和利益。

风险管理还进一步加强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风险意识。能够针对手术室患者病情复杂、人员流动量大、意外情况多、工作节奏快的特点,不断增强医护人员自律性、责任心以及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认真、严格的遵守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法律规定和制度规范,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提高自己对手术室相关工作的法律意识,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预防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胡俊.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2):1535-1536.

[2] 郑新玲,王玉华.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406-1407.

[3] 易红.风险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520-52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