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1 14:51: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光合作用含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金鱼藻是一种高等沉水植物,有关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以每克鲜重每小时释放O2的微摩尔数表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探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金鱼藻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其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度为_________________lx。在黑暗中,金鱼藻的呼吸速率是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μmol。
(3)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随pH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精析】本题综合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考生的识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其中第(2)小题易出错,原因是学生没有注意到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此题正确答案为:(1)光照度、pH、NaHCO3浓度 净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2)12.5×103 8;(3)酶活性受pH的影响。
【避错技巧】在解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曲线图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对“黑暗”、“光照”条件的理解。黑暗(光照强度为零)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在此条件下,测得的数值反映的是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2. 搞清楚几个“量”的含义。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题中,涉及的“量”往往都有它的特殊含义。如吸收量和固定量,释放量和产生量,有机物产生量,净生产量(或积累量)和消耗量等等。如果搞不清楚这些量的含义,解题就很容易出差错。
3. 明白光合作用强度的不同表示方法:(1)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2)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3)单位时间内释放CO2的量。
4. 搞清楚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三者的关系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其中,净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或者氧气的净释放量或有机物的净积累量来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量或者单位时间内氧气的产生量或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产生量来表示。
5. 理解图形中几个点的含义。如图2所示,其中的关键点有:
(1)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A点表示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2)当光照强度大于0小于B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纵坐标表示植物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呼吸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
(3)当光照强度等于B时,真正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植物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为零。
(4)当光照强度大于B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纵坐标表示植物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实验测得的数据就是净光合作用速率,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积累有机物,能正常生长;当光照强度小于B时,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为负值,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消耗有机物,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不能正常生长。
作者:薛婉豫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题是最重要的高考压轴题之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试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且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学生在作答时对这样的习题觉得很熟悉,能得高分,但对过答案后却往往是很苦恼,为什么会的内容得不住分呢?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谈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主要的命题角度:①多以坐标曲线、生理过程图解为背景切入,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②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核心的实验设计题;③相关计算题。
二、应对策略:
(一)对于曲线、图解试题,首先,要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有彻底、全面的掌握,要以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为主线,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等为主要内容,特别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其次要注意题干和问题的表述,正确提取解题信息:要辨析清楚相关概念,一般“生产量”、“合成量”、 “制造量”、“实际值”、“叶绿体O2释放量”等词表示总光合作用量;“积累量”、“增加量”、“测得值”、“产量”、“叶片O2释放量”等词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再次要读懂曲线表示的含义,包括曲线的起点、交叉点、最高点的含义,并能根据题意正确处理坐标系中横纵坐标所示数值。最后要注意呼吸速率的大小及变化。一般认为在实验条件下,如果温度不变,呼吸速率在光下和黑暗处相等。事实上,相同温度下,光下与暗处呼吸速率相差很大,有时要专门考虑,做题时需具体分析。
(二)关于实验设计试题的类型: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或释放的气体的定性验证,定量测定和呼吸商的定量测定②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的验证等。其解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测定时选取的方法是:酸碱指示剂或观叶片沉浮法或半叶法或黑白瓶法,其次要仔细审题,确定试题类题,再次,要了解相关方法容易产生的误区及原因,最后,多练习同类试题,掌握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三)对于相关计算题,此类题的解题程序可归纳如下:确定是净光合作用量还是总光合作用量列方程求出第三个量根据需要求出其他物质的量根据需要求出有关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程中,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评讲和练习,但效果却不甚理想。
我认为原因可能有2个,一是学生虽掌握基础知识,但还不能熟练运
用。二是缺少实题感悟,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题。以上问题的解
决都需要教师精选例题,利用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及时选择配
套的练习进行变式训练,及时进行巩固,深化。下面就以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中的一些难点为例讲讲例题的选择。
一、曲线中各点所代表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关系的分析
在解题时经常遇到分析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且大都都是在
曲线图上。如下图:哪些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是c,。这源于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反复强
调。如学生能真正弄懂原因,那教师立即进行变式训练:如下图: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是D,H。但很多学生可能都会说是E
点。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比较两个图的纵坐标的含义有什么不
同?CD段上升的原因?DE段下降的原因?
从“CD段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DE
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可知,D点时应该
是光合速率增大至与呼吸速率相等。
这时,还可进行再次变式训练,如下图:
该图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哪些?该题中纵坐标与上图的
区别是由二氧化碳改为氧气。上图弄懂的学生能很轻松的得出是B,C
点。
这样通过3个图形的分析,学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较好的掌握。
二、光合作用中午休现象的分析
学生常会遇到下图:e点的形成原因?教师对这一问题强调较多,大
多数学生都能答出“气孔关闭”。这时,教师可再继续研究:
是否是所有植物都有午休现象?什么情况下会没有?
出示下图:
春季的某一晴天 盛夏的某一晴天
由上图可知,盛夏季节有午休现象。由此进一步深入分析,午休的
原因是由于温度过高,植物防止丢失大量水分,从而关闭气孔。进而分
析气孔的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这时,教师可以选
择例题进行这一知识点运用的训练。如下题:
(2011·广东理综,26)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02吸收方式以适
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02并贮存在细胞
中。
1.依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填“有”或“无”)
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此时段_____(填“有”
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
2.10—16时无明显C0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
该题中可以看出蝴蝶兰在干旱时有午休现象,原因由于缺水。缺水
时气孔关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但由于夜间吸收了二氧化碳,所以
在10~16时是有光合作用的。
三、一段时间内,植物有机物的合成及消耗分析
在题目中,除了比较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还会让学生分析
有机物的变化量。如下图:
一昼夜后,该植物有机物的量的变化?这对于学生而言较难。教师
需分析到位,先比较24时与0时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得出24时二
氧化碳浓度下降,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
二氧化碳。从而得出答案:增加。分析完这条题目后,教师应立即进行变
式训练:
一昼夜,植物有机物量的变化?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析纵坐标含义的
变化。在弄懂上题后,能轻松得到该题的答案:减少。
四、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实验
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还有一类题目较为常见,就是光合速率
和呼吸速率的测定实验。该实验需学生始终记住植物时刻都进行呼吸
作用,而光合作用只在光下才进行。所以,若用植物研究呼吸作用,装置
需放在黑暗条件下。而在光下,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
用,所以学生一定要理解并牢记实验测得的数据应表示的是净光合速
率。在理论分析后,一定要及时进行例题训练:
(2010·扬州市第一次调研)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
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
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
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I.实验步骤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_____;
②_____;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_____;
②_____;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乙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Ⅱ.实验分析: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
少1 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_____g/小时。白天光照15
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_____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本题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1),(2)两小
题考查学生基础的实验操作。第(3)题则较难,需学生能理解乙装置的
作用:用于校正由于气体膨胀而造成的误差。第Ⅱ题则更难,需要学生
会处理校正的数据,并还考查学生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有机物
的计算”的能力。
关键词:坐标曲线 识别曲线 分析曲线
生物课程中的坐标曲线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了等许多特点,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揭示生物体变化的重要形式。通过坐标曲线能更好地揭示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性,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等问题,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直观简约的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高,能较好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水平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故此类题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比重较大,几乎每套题中都有出现,有的在选择题中,有的在非选择题中,因此,对这类题在教学中要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使学生轻松、准确地作答这种类型的习题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明图
让学生明确知道生物教材中主要有哪些知识点能用坐标曲线的形式反映出来,这样一旦高考中有出现此种类型的题目时答题速度就会明显加快。纵观高中生物人教版的教材,常见的用坐标曲线反映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分裂的时间与染色体、DNA的关系;酶的活性与温度、PH、底物的浓度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根的呼吸强度与矿质元素吸收的关系;种群增长的曲线;细菌的生长曲线等等的知识点都可以用坐标曲线来揭示。
二、识图
识图的关键是三看。一看面:坐标平面上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二看点:看坐标曲线中的特殊点如顶点、始点、终点、拐点、交叉点的含义。三看线:看曲线的走势及图形(走向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正态、偏态等的变化)。
三、析图
这是将知识与图像结合的关键能力。通过联想,把课本所学的有关生物学的概念、原理、规律,与图像中曲线的图形和相关点建立联系,在分析图像时需要弄清这样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坐标曲线中的特殊点如顶点、始点、终点、拐点、交叉点的含义是什么?曲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的变化的因果关系。
四、用图
这是知识的迁移。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图像曲线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曲线――知识体系。然后运用新的曲线――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以下面两题为例来分析说明:
例1.下图为在夏季晴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观察后回答:
(1)曲线的哪一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 。
(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过高,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 供应大量减少,以致
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 的形成大为减少。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以致光合作用
反应发生的 减少,因而影响 反应的进行。
解析:该图表示植物在一昼夜间(24小时)对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曲线大体呈现一个大写的“M”型。这是一道综合考查植物两大重要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的题目。从中可以考查的内容相当多:从曲线变化表明什么时候开始光合作用到什么时候结束;如何表示一天内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什么中午(12点左右)曲线会有一个低谷出现;为什么早上的最高峰会比下午的最高峰来得高等等。另外还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一是这张曲线图是一种理想状态(夜间温度变化没有表示出来);二是这张曲线还有注意适用范围,这是根据非封闭的场所的植物所绘制,如果是密闭情况下所呈现的图像就变成一个正弦曲线了。
例2.下图所示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被测植物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量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的曲线,据图回答:
(1)在该实验条件下,植物体中有机物增加量最快的温度是 。
(2)在该实验条件下,植物体中有机物开始减少的温度是。
(3)要使该植物有机物减少时的温度降低,可以改变实验中的 两个条件。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搞清两条曲线的含义。光合量和呼吸量这两条曲线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25℃以前,光合量曲线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在25℃到达最高点,在25℃以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光合作用受温度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一系列参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酶的催化效率受到温度的影响。呼吸量曲线随温度上升而上升,表明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催化效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植物体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不间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最远时,即表明此时有机物的增加最快。在40℃时两条曲线出现了交叉,表明光合量和呼吸量相等,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在此之后,则会出现负增长,即有机物减少。
关键词: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曲线 表格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和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更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并常综合图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本文结合典型例题就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曲线表格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
一、曲线题解题策略
坐标曲线题能将大量的信息隐藏在图像之中,较全面地考查学生获取、处理和用运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二看曲线的特殊点(起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终点)所示的含义;三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如上升、平衡、转折等。
例题:图中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
(2)图甲中的“b”点表示 。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 。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的含量 ;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C中的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解析:本题以曲线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学生的识图、分析推理能力。从图甲中可以看出a点时完全没有光照,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为零,此点对应的值为呼吸速率;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该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c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即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曲线a到c段,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这时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限制光合速率;c点以后光合速率不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将是CO等。
(1)A和B两条曲线相比较,B植物适宜在弱光下生长,长时间连续阴雨A植物生长受影响。
(2)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3)考查叶绿体中ATP的合成与水解,即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场所。ADP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膜合成ATP。
(4)分析图乙可知,d点与e点比较,CO浓度相同,而光照强度d点低于e点,影响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不足,C的还原受阻,因此叶肉细胞中C的含量d点高于e点;e点与f点相比,光照强度相同,是CO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f点CO的浓度低,暗反应中CO的固定受限制,而e点不受影响,因此叶肉细胞中C的含量e点较高。
二、表格题及解题策略
表格数据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通过数据的变化及关系反映生物学现象及规律之间的联系,具有文字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的特点,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题: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新鲜菠菜叶的CO释放量(表中为相对值),请据表分析回答:
(1)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件上应特别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
(2)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0.1%上升到3.0%时,CO释放量下降,其原因是O含量上升,抑制了 呼吸的 阶段;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是 。其原因 。
(3)就图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CO的产生场所是 。
解析:解答表格题首先要完整提取表中的信息,读表的方法有:一看(看第一横行和第一纵列所示的统计内容和指标),二比(纵横比较找出数据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三找(找出表格中的特殊数据,如最大、最小、关键数据或某数据处出现拐点的独特数据等)。做到这三点,表中信息就不会有遗漏,然后挖掘表中的隐含信息,联系相关知识点,将表中数据的进行处理和转换。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93―01
一、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一课主要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根据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设计与分析及相关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光合作用的发现(了解);(2)叶绿体中的色素(理解);(3)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意义(应用)。
2.能力目标。(1)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解读实体中以图解、图表、文字等形式所传达生物信息的能力;(2)在分析实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多媒体演示光合作用的发现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 教学过程
教师课前制作好Microsoft 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如下:
1.明确学习任务。(1)光合作用的概念;(2)光合作用的发现;(3)叶绿体中的色素;(4)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5)光合作用的过程;(6)光合作用的实质;(7)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8)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2.边引导边学习,并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完成学习任务。
(1)提问:光合作用的概念;
(2)多媒体演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①18世纪中期,荷兰赫尔蒙特的实验。②1771年,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③1864年,德国萨克斯的实验。④ 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的实验。⑤20世纪30年代,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在学生观察每个实验之后,通过教师提问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回答实验的原理、结论。
问题1:恩格尔曼的实验在设计上有何巧妙之处?
(3)依次投影出示:①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②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立体结构模型图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图。③叶绿体中的色素系统示意图。④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溶解度、扩散速度、各种色素的颜色、生理作用及在条形滤纸和圆形滤纸上的扩散图谱 。
问题2:为什么通常看到的叶片是绿色的?
问题3: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原因是什么?
(4)投影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问题4:光合作用生成物C6H12O6、H2O、O2中氧分别来自何种反应物?
(5)多媒体演示:光合作用的动态过程,以问题导学,解决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产物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讨论1:光照与CO2 的变化对C5、C3、NADPH、 ATP以及葡萄糖的合成量的影响。
(6)提问:光合作用的实质。(要求依据光合作用的动态过程回答)
(7)提问:光合 作用的重要意义。(依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回答)
(8)演示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讨论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①光的波长和光照强度(注意: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②温度。③CO2浓度(注意:CO2的补偿点和饱和点)。④ 必 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
讨论3:光合作用中CO2 的浓度是否越高越好?
(9)课后思考题:图解说明下述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并指出每一个图解中关键点的含义及基本应用。①单因子影响:光照强度、叶面积、CO2 浓度、温度、叶龄。②多因子影响:当温度分别为10℃、20℃、30℃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当光照强度分别为:高光强、中光强、低光强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当CO2 浓度分别为:高CO2 浓度、中CO2 浓度、低CO2 浓度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1.例题
(2006年四川卷)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2.分析
在光照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图中a点为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的外界CO2浓度,称CO2补偿点;b点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时的最低CO2浓度,称CO2饱和点.若增强光照,在CO2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增强.所以增强光照时要达到与呼吸作用相等,需要的CO2的浓度应小一些,即a点向左移动;而光合作用增强,要达到最大时,需要的CO2的浓度应大一些,即b点向右移动.
3.模型构建与考例分析
(1)基本图形和问题模型一:(图形如例题中所示)
考例1在上图中,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减弱,问a点和b点位置分别如何变化?
分析a点CO2浓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当其处于弱光照时,同等CO2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基本不变,要达到与呼吸强度相等,则需要较高的CO2浓度,故a点右移.而光合作用减弱,要达到最大时,需要的CO2的浓度应小一些,即b点向左移动.
(2)基本图形和问题模型二:
下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中B点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光补偿点,C点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饱和时的最低光照强度,称光饱和点.
考例2在上图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环境中CO2浓度,问B点位置如何改变?
分析单独降低CO2浓度,会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要使光合作用强度与原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必须增强光照,即B点右移.
考例3上图中如视为无土栽培中的情况,用缺镁的“全培养液”代替全培养液,则曲线中B点位置如何改变?
分析植物缺镁,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而呼吸强度不变,要使植物有机物总量平衡,则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B点向右移动.
考例4上图中的植物如为松树,现改成人参,问B点和C点位置分别如何变化?
分析人参为阴生植物,松树为阳生植物.一般地说,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在全光照的3%~5%,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在全光照的1%以下,因而B点应左移;又阳生植物只有在较强的光照下才能长得好,而阴生植物太强的光照反而不利于其生长,因而C点应左移.
考例5上图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环境中的CO2浓度,问B点和C点位置分别如何变化?
分析单独增加CO2浓度,会使细胞呼吸强度减弱(从化学平衡分析),因而要使光合作用强度与减弱后的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必须减弱光照,即B点应左移;据图分析,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应是温度和CO2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O2浓度增加,生成的C3化合物增多,需要光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NADPH才能还原,因而C点应右移.
4.适应性训练
题1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30 ℃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已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若温度降到25 ℃(原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d移动分别为
A.下移;右移;上移B.下移;左移;下移
C.上移;左移;上移D.上移;右移;上移
题2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最适温度下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O点时ATP的来源场所为,影响O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因素有.
②a点的含义是,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CO2浓度,a点将(左移、右移).
这类题型,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大量的信息,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对某些生理过程的认识。另外,理科综合生物部分,高考中还未出现过画图作答的题型,因此,不但要加强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画图作答能力的训练。
一、关于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思路
1、单一变量问题
坐标曲线图中,常见的是二维坐标,X轴表示自变量,Y轴表示因变量,如果图形中没有其它的变量出现,我们把这类图形归纳为单一变量问题,通常只有一条曲线。如图一,研究的是其它条件(温度等)不变的情况下,植物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这类曲线的解答常分三步:
①读图:
识标:读懂坐标X、Y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定量时注意数值和单位),理解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如图,CO2吸收量是随光照强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找点:读懂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终点,顶点,低点,交点等)的含义。如图一, A点体现了一定条件下植物的呼吸强度; B点为光补偿点;C点为光饱和点。
走线:读懂曲线的走势及线形,即从全局上把握曲线的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或者稳定,线形是“S”形、“J”形或者其它。
②.析图:
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为什么曲线有这样的趋势?分析过程中,要分点、分段地研究,要把图中曲线体现出来的知识与课本内的有关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建立起联系。
如图一,CO2的吸收量体现了净光合速率,考查的内容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等。图中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有呼吸作用,CO2放出量(吸收量为负值)就是呼吸量;AB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放出量逐渐减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植物需要吸收更多的CO2。C点以后,由于CO2浓度、温度等的制约,影响了暗反应的强度,从而制约了整个光合作用的强度,所以C点以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
③作答:
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结合以上的分析,用曲线帮助思考,理清头绪,挖掘信息,抓住曲线的本质,确定解题思路。
总之,解题时,基础是读图,关键是分析,目的是将图中信息与课本知识建立起联系,强调的是收集图中的信息。如果出现画曲线图的试题,在解题思路上,首先要对材料和题意进行分析,确定X轴和Y轴,建立坐标系,标上数值和单位。关键找出因果关系:X轴是原因,Y轴是结果。第二,确定一些特殊点的位置,包括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交点、拐点等。第三,将这些特殊的点连起来后,确定曲线的变化趋势和整体形状是否正确。
2、多变量问题
如图二,共有三个变量:光照强度、CO2浓度、光合速率。该图是反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我们把图中有三个或更多个变量的题型归纳为多变量问题。图中常出现多条曲线。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其中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
(1)造成A、B两点光合速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由于A、B两点位于同一曲线上,即同一CO2浓度下,因此就转化成了单一变量的问题了,答案是:光照强度。(2)造成B、C两点光合速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由于B、C两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相同,同样也转化成了单一变量的问题,答案是:CO2浓度。(3)几个因素综合,这类曲线图的分析有这样的规律:P点以前,影响纵坐标(光合速率)的因素是横坐标所示的变量(光照强度);Q点以后,横坐标所示的变量,不再是影响纵坐标的因素,要改变光合速率,就要适当改变图中其他的变量(CO2浓度);而在PQ之间,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共同影响到光合速率。
二、坐标曲线图与其他形式的转换
曲线图与其他图形之间,与表格数据之间,都可以进行转换,这是命题的热点,复习的重点。现在以曲线图与直方图的转换为例进行讨论。直方图的特点是在坐标中,使数据更加直观化。解题的关键不仅要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而且更强调所示数据的本质。
如图三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变化。根据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 O2的吸收量等于有氧呼吸中CO2的释放量。因此,P点以前,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该器官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同时进行,且阴影部分就是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P点以后,两线重合,说明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P点是无氧呼吸的消失点。
图三也可转换成图四所示的直方图形式。对照两图,a点就是氧浓度为0时的情况; c点就是CO2总释放量为最低时的情况;d点就是图三中P点的情况。
三、典型例题
例1.如图可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
A.如X表示蔗糖溶液浓度,Y可表示溶液中萝卜块质量的变化。
B.如X表示光照强度,Y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C.如X表示环境温度,Y可表示变温动物的耗氧量。
D.如X表示氧浓度,Y可表示酵母菌产生酒精的量。
【解析】当蔗糖溶液浓度增加,萝卜细胞渗透作用失去水分增多,溶液中萝卜块质量减小。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一定范围内温度增强,变温动物体温增高,耗氧量增加。随氧浓度增加,酵母菌无氧呼吸减弱,酒精量减少,直至完全停止。
这是一种下降趋势曲线,其它还有上升趋势、上升后下降、下降后上升等等。建议复习中,将一些动态的生理过程按趋势归纳到对应的曲线中。
答案是A。
例2.某植物种子在适宜条件下,鲜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表示萌发的种子,B表示休眠或死亡的种子。据图判断,种子萌发时干重发生的变化是
A.在第Ⅰ阶段显著增加,第Ⅱ阶段相对不变。
B.在第Ⅰ阶段显著减少,第Ⅲ阶段显著增加。
C.在第Ⅰ、Ⅱ阶段变化很小,第Ⅲ阶段显著减少。
D.在第Ⅰ、Ⅲ阶段显著增加,第Ⅱ阶段变化很小。
【解析】除了对图中两条曲线分析外,还要从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特别要注意萌发种子形态变化,第Ⅲ阶段是胚根突破种皮长成根,并非长出幼叶。第Ⅰ阶段通过吸胀吸水、第Ⅲ阶段主要通过渗透吸水,鲜重显著增加。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光合作用,反而在第Ⅰ、Ⅱ阶段通过无氧呼吸,消耗一定量的有机物。进入第Ⅲ阶段,有氧呼吸增加,有机物大量消耗。
答案是C
例3.细胞增殖过程中,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例3-1所示。据图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解析】根据横坐标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有丝分裂。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三组细胞分别对应细胞周期的哪个时期,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对照图例3-2。甲组包含间期末复制的细胞(包括子细胞,因为子细胞进入了下一细胞周期的间期),如果细胞周期阻断在复制前,甲组细胞会增多;乙组指的是间期正在复制的细胞;丙组包括了复制完成后,一直到子细胞形成前的各个时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在后期细胞着丝点分裂以后,才出现染色体加倍。
答案是D。
例4.如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其鲜重和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②表示______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走势?
(2)能否确定幼苗的光合作用是从时间B开始的?
(3)综合图中信息,设计和绘出植物在此过程中CO2吸入量变化的曲线。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生物学试题,考点分布有如下特点:
《新陈代谢和酶》与《新陈代谢和ATP》这两节中,重要考点有:①酶的特性及酶在不同环境条件(如PH、温度)下活性的改变,这样的题目往往是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去分析归纳。②ATP的结构及与其他物质的转化可能是选择题,也可能是简答题。
《植物的新陈代谢》中,高考的重点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尤其是光合作用,因为它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试题往往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等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程度。
《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中,高考的重点在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物质交换,以及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过程。如某种消化液的作用,运动员剧烈运动时的能量供应等。
《新陈代谢的类型》中,可能会结合到具体的题目中去考查某种生物的代谢类型,也可以在选择题中直接考查。
二、高考要求
(1)要求学生能解释和说明所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运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本部分内容重要概念多,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化、吸收、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外呼吸、内呼吸、交换吸附、自养型、异养型、需氧型、厌氧型、兼性厌氧型生物、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等重要概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等图解,内环境中的成分、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图解,都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2)要求学生能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并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中,本部分有四个实验,当然有关实验方面的考查也将以本专题为主。
(3)要求学生读懂自然科学中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本部分知识涉及酶、ATP、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矿质代谢等诸多重要内容,资料、图表相当多,要能认清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的本质,读懂资料信息中与本部分相关的内容。
(4)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部分内容可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知识较多,如水分代谢与灌溉、矿质代谢与施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大棚作物及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等。
三、复习对策
(一)把握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内在联系
1.水分代谢为光合作用提供反应物和反应介质。充分吸水能维持植物枝叶充分伸展,以利接受更多的光照。水分代谢与矿质代谢相对独立,前者为后者提供良好的溶剂,有助离子的运输,而后者可通过改变浓度差而影响水分的代谢等。
2.呼吸作用通过维持细胞的活性而影响水分代谢的总体强度,还可以影响矿质代谢而间接作用于水分代谢。
3.矿质代谢为光合作用提供必需的N、P、Mg等矿质元素,光合作用又为矿质代谢提供需要的有机物等条件。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O2、有机物和能量,而呼吸作用又为光合作用提供CO2等原料及C3、C5等可能的中间产物。
(二)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1.细胞中各种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1)分解代谢的全过程:①首先大分子降解为组成它们的单体分子,如多糖降解为葡萄糖或五碳糖;脂肪降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②第二阶段,多种分子转化成较少种类的更小分子;③第三阶段,通过共同的代谢途径最后氧化成CO2和H2O。
(2)合成代谢的全过程与分解代谢正好相反。以蛋白质为例:①最简单的前身小分子;②由前身小分子转化成氨基酸;③氨基酸合成肽链。
(3)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系:两种代谢的“生返”过程看似基本一样,但两个过程所需的酶常有差别;同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各有通道、互不干扰。
2.肝与血糖的调节
四、高考应对策略
由于本专题考点内容多、分数比例大、能力要求高、联系实际广,做好本部分试题,在各类考试中至关重要。
1.应全面复习本专题知识,并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本专题的各知识点牢牢地刻在大脑。
2.找出与相关章节、相关学科交叉的知识点,经过大脑的过滤、梳理,做到心中有数。
3.关注本专题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科学发展相联系的知识点,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相关的生物学原理。
4.要搞清书中的四个实验,包括其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材料器具、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实验结果,还要注意与初中生理、理化等自然学科共用的实验器具、科学探究方法的联系,并学会独立设计相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