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1 15:38: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力生产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燃料生产;管理模式;状态检修;策略
中图分类号:U673.37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发电厂的附属专业,燃料专业所辖的设备既多又杂,它承担着输送供应全厂燃煤、燃油的任务。燃料生产设备的现代化水平目前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了很大的提高,且早以实现了燃料系统的程序控制,技术也在逐渐成熟,科技含量也随之逐渐的增加,全厂针对燃料生产现场的环保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使燃料生产现场的整个环境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因此,在整个电厂运行投入中,燃料生产(不含燃料采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1 燃料生产设备的特点
燃料生产设备在运行方式上大部分是间断运行,始终在燃料系统的设计中遵循单套满足运行出力、一套备用、一套运行的原则。所以,和主机设备比较,其自成系统具备相对的独立性,也正是由于其具备相对的独立性,所以才在检修上相对具备更灵活、更自由的检修时间。
2 加强电厂设备的检修管理
设备状态检修实施的首要原则就是要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要对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对检修项目和检修间隔进行调节,制定的设备点检周期要合理,设备状态检修标准的编制要合理、科学,而且要加强分析和检测设备状态。
2.1 工作规模和方法的选择
由检修结果评估、检修管理、监测状态、分析状态、设备/系统分类等模块组成了典型的检修设备状态的工作,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这对燃料专业同样适用,如下是主要的工作流程图。
管理要求高、设备的基础管理好、人员的整体素质较高的电厂可以深入、全面的对包括燃料专业在内的整体状态检修进行开展。
2.2 设备、系统的分类
对设备状态检修实施的设备范围进行确定,对合理的检修各设备的方式及各设备的重要程度进行选定,这是设备/系统分类的目的。分类标准的制定主要是根据该设备对费用、工期的大小、检修的难易程度、环保、对系统效率和出力的影响及燃料生产安全等的重要程度进行,还要准确的评估设备及系统的重要性。设备可分成A,B,C三类。要优先考虑对A,B类设备实施设备状态检修。
2.3 点检周期及监测状态手段的选择
监测燃料设备的状态主要以监控常规的设备性能参数为主,也就是指,通过点检员、检修人员及运行人员的五官,定点、定期的监控常规的设备性能,并且按照被测设备的故障特性,对适合的点检周期及特征参数进行选择,对必要的监测软件和设备进行适当的配置。燃料的状态检修也能够对常用的电厂监测技术进行参照配置。
2.4 对设备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相应的状态检修标准进行制定
具体包括:检修设备状态标准的编制;对有关国家、电厂、公司、行业的规定、规程及标准等进行参考;对同类设备的检修经验及故障信息进行收集;对包含台帐更改、检修记录、故障记录、安装记录、说明书及设备图纸等在内的设备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对设备状态的监测数据即所测各种监测设备的数据进行制定;对常规检测数据也就是点检数据进行规定;对包含运行分析记录、运行巡检记录、运行日志、运行实时数据等在内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
2.5 诊断分析,提出检修建议和设备状态报告
各级点检人员应该对所辖设备进行点检工作,内容包括:趋势和异常分析,设备状态报告的提交及初步的检修建议。各类的状态信息由专业层的人员进行汇总,然后综合分析,提出检修建议及综合的设备状态报告,再由决策层做出检修决策,为了准确的判断状态,必要时可以借助专家的力量。一般的状态报告分为以下各项内容:
检修工作的建议和后续的监测工作,评估产出及投入;临时的处理方法;今后及目前可能被影响的系统及设备,评估后果的严重性;评价设备的状态;简要描述设备的异常现象;设备状况的分析和数据;采用的监测技术及监测项目。
2.6 闭环运行,使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水平不断的提高
完成每一个检修项目后,都要结合检修结果及检修中找出的问题,对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和管理制度判断是否可行,分析和诊断状态时与否准确、点检的标准科学与否、点检周期和检测技术合理与否,所使用的检修方式是否适当,等重新进行审视,进行准确的评估。应该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不断的对设备状态检修进行改进和完善,另外还应适当的调整原定检修方式、点检周期、监测手段及监测参数等。
结语
为了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火电厂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必须以结合不同设备的可维修性、可控性及重要性,对不同的检修方式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从而形成一套综合的、优化的,集主动检修、定期检修、故障检修和状态检修为一体的检修方式为前提。本文认为,从检修的经济性及安全性来考虑,在燃料专业中适合而且易于推广状态检修。
参考文献
[1]王栎涛.电厂发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
[2]张聪.基于点检数据的状态检修支持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关键词大豆;生理特点;产量构成因素;高产栽培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
1大豆低产的生理特点
一般认为大豆是低产作物,在相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只相当于玉米的1/3~1/2。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为35%。而玉米相应的含量分别为10%、4%、84%。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3 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1 685.98kj,这是大豆比玉米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大豆植株光合积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强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叶面积)、光合时间(主要指生育期长短)、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等5个因素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大豆与玉米比较,光合强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净光合强度为18.0~32.3mg co2/dm2·h,而玉米净光合强度则达到了51.0~58.5mg co2/dm2·h。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对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而且,大豆的co2补偿点很高,为40mg/kg,而玉米的co2补偿点仅为5 mg/kg。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应求[1,2]。三是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较玉米矮,叶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垄之后,除顶部叶片光照较好外,中下部叶片由于遮荫,其光照条件较差。而玉米则植株高大,每层叶片都可以接受阳光,中下部也较好。而且大豆的光饱合点又低,一般在0.3%(co2浓度)时的光饱和点为2.1万lx。而玉米的光饱合点高达10万lx。说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则可以。据测定,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为1.3%,而玉米田则达到2.18%。
2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及提高对策
大豆产量=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每粒重量。只有每个因素都增长且互相协调时,乘积才会增大。而株数与每株荚数是相反方向的,就高产田而言,株数容易达到,且每株荚数、每粒重量受品种影响一般变化不大,粒重受水分影响大一些,但相对于荚数而言变动还是小的。4个因素中,荚数变化最大,是决定大豆产量的主导因素,增加单株荚数是栽培的主要攻关目标。据研究,单株荚数主要是受主茎节数的影响,主茎节数由栽培条件和品种共同决定。选择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荚数,栽培条件主要是水肥条件和密度大小,群体发育状况与受光条件关系很大。在相同的密度条件下,不同的田间排列对大豆光照条件是不同的,其产量差异也明显,所以等距匀播人工手间苗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3大豆高产栽培措施
(1)选用高产品种。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是铁丰31、辽豆15号。最近出现的新品种有铁豆39、铁豆40、丹豆13等。
(2)选择土层深厚、平坦肥沃,且玉米产量在6 000kg/hm2以上的地块。
(3)保证有灌水条件。旱能灌,涝能排。要保证结荚至鼓粒期灌水,是关键性的措施。
(4)增施农家肥。农家肥是解决co2不足的重要措施,一般施45t/hm2以上。口肥要氮磷钾配合,要保证施过石750 kg/hm2、碳酸氢铵150kg/hm2,或复合肥225kg/hm2左右。开花初期追尿素150kg/hm2,可减少花荚脱落。
(5)注意防止徒长。当花期大豆田里呈现徒长迹象时(叶面积系数超过2、主茎节长超过5cm时),喷施2,3,5-三碘苯甲酸(用纯品45~75g/hm2,酒精溶解后对水525~750kg/hm2喷雾),有改变株型、短化壮杆作用[3],增强叶片功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芽分化保荚,可早熟3~5d。
(6)应用光呼吸抑制剂,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用亚硫酸氢钠,可以抑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阻止大豆在光下释放co2,达到减弱光呼吸的目的。用100mg/kg的亚硫酸氢钠喷雾处理大豆叶片后,光合作用强度提高15.6%,抑制光呼吸达32.2%[4,5]。
(7)防治病虫害。大豆蚜虫、红蜘蛛、大豆食心虫三大害虫非防不可,不可延误。可用1.5%乐果粉,或40%乐果乳剂或2 000倍乐斯本喷粉(雾)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用敌敌畏乳油蘸玉米秸或利用缓释卡防治大豆食心虫[6]。
4参考文献
[1] 缑国华,刘俊峰,侯俊奎.粘土地夏大豆机械免耕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5):57.
[2]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3] 于兆成,高岭巍,于会勇,等.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24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1):33-34.
[4] 姜海英,徐宝峰,许正学,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05-106.
1 山东省茶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坚持“南茶北引”,大力发展茶生产,取得了显着成就。山东省的茶生产经历了5个阶段,目前已形成3个重点茶区。
1.1零星种植阶段(1952~1961年)
1952年泰安县率先开始引茶种植于徂徕山。1959年,省商业、农林、供销等部门从安徽黄山引进茶籽,在东南沿海7个县种植约330hmz,除青岛中山公园所剩几株外,其余全部死亡。1960年从中国茶叶研究所运来茶籽,栽植于省园艺研究所(泰安),法如种麦,越冬死亡。
1.2计划引种阶段(1965~1970年)
1964年省委书记谭启龙在青岛考察工作,见到中山公园的成活茶树,即向农林、商业、供销部门交待了引种任务。1965年首先在五莲、青岛、临沂等地试栽,1966年扩大到淄博、烟台、潍坊、泰安等地。在总结以前引种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种茶的地形必须是背风向阳半山坡,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1967年在26个县播种近130hm2,成活率达45%,1968年播种成活率达85%,1970年种植160hm2,成活率达95%。自此总结出山东种茶必须抓好四个结合:种茶与植树造林(防护林)相结合、种茶与深翻改土相结合、种茶与兴修水利相结合、种茶与畜牧养殖相结合。
1.3扩种和高产攻关阶段(1971~1980年)
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登载山东省“南茶北引”成功的报道。197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日照县召开了6省区(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与会专家认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这一结论打破了理论界长期认为北纬30度以北不能种茶的历史。到1978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近7300hm2,以后又在日照、胶南、五莲、荣成等地安排了茶叶高产栽培攻关试点,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1.4总结提高阶段(1980~1990年)
在计划经济时期茶叶的生产发展采取的是行政手段,许多地方不顾客观条件提出“千亩茶园一条线,万亩茶园连成片”的口号,而一些新建茶园因立地条件差,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导致茶园面积又大幅度回落,到1980年,全省茶园面积仅剩4700多hm2。1984年,国家取消了茶叶统购统销,但茶农面对放开后的市场却束手无策,所产茶叶无处可卖,挫伤了茶农的积极性。为此,省农业厅于1980年和1985年对茶区进行了两次系统考察,提出了“在没有选育出茶树抗寒品种及有效地解决越冬问题之前,不宜大面积发展新茶园,应巩固提高现有茶园;即使是在东南沿海茶区,发展新茶园也应严格选点,进行集约栽培,提高单产,质量第一,讲究效益”的发展思路。
1.5面积扩大、质量提高、效益增长阶段(1991~至今)
我省“南茶北引”工作在经历了引种、发展、回落之后,自90年代初开始,又呈现出面积逐年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效益显着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17200hm2,茶叶产量9800多吨,茶园666.7m2产值达5000~8000元左右,高于相同立地条件下其他农作物收入,效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茶叶生产已形成了3个优势区域:东南沿海茶区,主要包括崂山、胶南、日照、莒南、莒县、五莲和临沐等县市;鲁中南茶区,主要包括沂水、沂南、平邑、泰安、新泰和莱芜等市县;胶东半岛茶区,主要包括海阳、乳山、文登、荣成、即墨、莱西、平度等市县。茶叶生产在农业种植业中比重虽小,但在主产区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 目前山东省茶产业的几个特点
2.1 政策扶持,为茶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茶叶是我省农业种植业中的特色产业,但由于种植规模较小,所产茶叶远远满足不了省内市场需求。为此,日照、临沂、青岛、威海等地相继出台了支持茶叶生产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的思路,结合土地延包工作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把发展茶叶生产列入了议事日程。
日照市提出了“抓住新机遇、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战略部署,把打造“北方绿茶之乡”作为日照市八张城市名片之一,不仅将茶业生产作为农业中的特色产业来扶持,而且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茶叶科研和推广水平,成立了隶属市农业局管理的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对岚山、东港两区发展新茶园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青岛市把提升茶叶产业体系作为重点,通过资金扶持,引导茶农成立或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实现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使投资获得长期效益。计划投资1500万元,以“万亩市、千亩镇、百亩园(村)”的建设为依托,建设52处百亩示范园,重点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叶生产。
临沂市把茶叶生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抓管理增效益、抓加工创品牌、抓市场促发展,落实了市、县、乡三级茶叶生产责任制,建立起四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真正把茶叶生产提高到重要位置来抓。实施了茶叶发展财政补助资金专项,按照《临沂市茶叶发展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共核定市级补助资金121万元,受益茶农2796户,茶园超过3700hm2,制茶机械补贴412台套。
威海市茶叶生产目前正处于恢复性发展时期。为鼓励茶叶生产发展,荣成市制定了新发展茶园每666.7m2给予500元的资金扶持,并把茶叶生产列入了农业十大产业之一,先后组织农业、工商、技术监督、旅游、宣传、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茶叶发展中的问题。
2.2科技推动,促进茶叶产量质量不断提高
茶叶质量的提高、产量的增加、效益的增长,最终还是要靠加大科技投人才能实现。山东省“南茶北引”以来,在茶树适密适矮区田种植、茶园设施栽培、名优茶加工等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适合山东的技术体系。为了将这些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到生产中去,各级业务部门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培训提素质。根据茶树生长不同季节,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采用课堂与田间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传授技术。二是抓评比提质量。近年来,组织开展了茶叶评比工作,并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的名优茶评比,形成了争创名优茶生产的局面,从而促进了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抓先进提技能。为了提高茶叶加工水平,通过现场加工,评选出加工技术能手。四是以示范带基地,建设高标准的茶叶示范园,重点产茶区、县都建立了茶叶科技示范园,做给茶农看,带着茶农干,推广普及科技知识,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和茶叶质量
2.3名牌带动提升茶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关键词:山东省;茶;历史;现状;特点
山东历史上有无茶树栽培,说法不一,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山东人饮茶始于唐宋时期,却有可靠的记载。唐代宗李豫时(公元762年至779年)《封氏闻见记》中记有“南人好饮茶,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723年左右)泰安灵岩寺……,到处煮茶,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到了中唐,北方饮茶已较为普及,江南大批茶叶长途运往华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自宋代至今,茶已成为山东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1 山东省茶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坚持“南茶北引”,大力发展茶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山东省的茶生产经历了5个阶段,目前已形成3个重点茶区。
1.1零星种植阶段(1952~1961年)
1952年泰安县率先开始引茶种植于徂徕山。1959年,省商业、农林、供销等部门从安徽黄山引进茶籽,在东南沿海7个县种植约330hmz,除青岛中山公园所剩几株外,其余全部死亡。1960年从中国茶叶研究所运来茶籽,栽植于省园艺研究所(泰安),法如种麦,越冬死亡。
1.2计划引种阶段(1965~1970年)
1964年省委书记谭启龙在青岛考察工作,见到中山公园的成活茶树,即向农林、商业、供销部门交待了引种任务。1965年首先在五莲、青岛、临沂等地试栽,1966年扩大到淄博、烟台、潍坊、泰安等地。在总结以前引种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种茶的地形必须是背风向阳半山坡,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1967年在26个县播种近130hm2,成活率达45%,1968年播种成活率达85%,1970年种植160hm2,成活率达95%。自此总结出山东种茶必须抓好四个结合:种茶与植树造林(防护林)相结合、种茶与深翻改土相结合、种茶与兴修水利相结合、种茶与畜牧养殖相结合。
1.3扩种和高产攻关阶段(1971~1980年)
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登载山东省“南茶北引”成功的报道。197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日照县召开了6省区(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与会专家认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这一结论打破了理论界长期认为北纬30度以北不能种茶的历史。到1978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近7300hm2,以后又在日照、胶南、五莲、荣成等地安排了茶叶高产栽培攻关试点,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1.4总结提高阶段(1980~1990年)
在计划经济时期茶叶的生产发展采取的是行政手段,许多地方不顾客观条件提出“千亩茶园一条线,万亩茶园连成片”的口号,而一些新建茶园因立地条件差,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导致茶园面积又大幅度回落,到1980年,全省茶园面积仅剩4700多hm2。1984年,国家取消了茶叶统购统销,但茶农面对放开后的市场却束手无策,所产茶叶无处可卖,挫伤了茶农的积极性。为此,省农业厅于1980年和1985年对茶区进行了两次系统考察,提出了“在没有选育出茶树抗寒品种及有效地解决越冬问题之前,不宜大面积发展新茶园,应巩固提高现有茶园;即使是在东南沿海茶区,发展新茶园也应严格选点,进行集约栽培,提高单产,质量第一,讲究效益”的发展思路。
1.5面积扩大、质量提高、效益增长阶段(1991~至今)
我省“南茶北引”工作在经历了引种、发展、回落之后,自90年代初开始,又呈现出面积逐年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效益显著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17200hm2,茶叶产量9800多吨,茶园666.7m2产值达5000~8000元左右,高于相同立地条件下其他农作物收入,效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茶叶生产已形成了3个优势区域:东南沿海茶区,主要包括崂山、胶南、日照、莒南、莒县、五莲和临沐等县市;鲁中南茶区,主要包括沂水、沂南、平邑、泰安、新泰和莱芜等市县;胶东半岛茶区,主要包括海阳、乳山、文登、荣成、即墨、莱西、平度等市县。茶叶生产在农业种植业中比重虽小,但在主产区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 目前山东省茶产业的几个特点
2.1 政策扶持,为茶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茶叶是我省农业种植业中的特色产业,但由于种植规模较小,所产茶叶远远满足不了省内市场需求。为此,日照、临沂、青岛、威海等地相继出台了支持茶叶生产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的思路,结合土地延包工作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把发展茶叶生产列入了议事日程。
日照市提出了“抓住新机遇、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战略部署,把打造“北方绿茶之乡”作为日照市八张城市名片之一,不仅将茶业生产作为农业中的特色产业来扶持,而且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茶叶科研和推广水平,成立了隶属市农业局管理的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对岚山、东港两区发展新茶园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青岛市把提升茶叶产业体系作为重点,通过资金扶持,引导茶农成立或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实现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使投资获得长期效益。计划投资1500万元,以“万亩市、千亩镇、百亩园(村)”的建设为依托,建设52处百亩示范园,重点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叶生产。
临沂市把茶叶生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抓管理增效益、抓加工创品牌、抓市场促发展,落实了市、县、乡三级茶叶生产责任制,建立起四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真正把茶叶生产提高到重要位置来抓。实施了茶叶发展财政补助资金专项,按照《临沂市茶叶发展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共核定市级补助资金121万元,受益茶农2796户,茶园超过3700hm2,制茶机械补贴412台套。
威海市茶叶生产目前正处于恢复性发展时期。为鼓励茶叶生产发展,荣成市制定了新发展茶园每666.7m2给予500元的资金扶持,并把茶叶生产列入了农业十大产业之一,先后组织农业、工商、技术监督、旅游、宣传、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茶叶发展中的问题。
关键词:服装生产;技术管理;基本特点
中图分类号:TS941.67文献标识码:A
技术管理部门是服装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部门之一,主要是负责组织、协调、控制、指挥企业的所有技术活动。加强技术管理主要是为了能够不断丰富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类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物资消耗,在确保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将生产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服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大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适体性、外观造型美观性、个性风格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服装生产企业已经转换了服装生产形式,这也使得技术管理在现代服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1加强服装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现代服装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得最大的经营利益,会综合考虑国内外贸易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企业各项生产技术活动进行预测、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协调、创新、挖掘、鼓励等处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使企业能够处于同行业竞争中相对领先的位置,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技术、生产、计划、劳动人事、成本、设备、质量、经营、物资等诸多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体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秩序是否正常;是否可以按时完成生产计划;相关的机械设备是否适用;消耗的物资是不是合理;企业经济效益高低;产品成本高低;劳动人事安排是否合理等等,这些管理内容都和企业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紧密相关。有的企业为了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往往会执行总工程师负责制,同时也会安排专职的技术副厂长协助厂长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以及技术管理工作。按照《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厂里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由厂长亲自负责,这些都说明了企业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2服装技术管理是现代工业生产发展的产物
服装企业技术管理是随着企业生产技术创新以及企业生产发展慢慢产生形成的。在个体经营管理阶段以及作坊式生产阶段,服装生产的管理技术以及生产技术并没有严格区别,基本上都是个体经营者一个人独立完成业务承接、服装裁剪、人体测量、用料计算、缝制、熨烫、锁钉、包装、产品运送、收款结算等各项作业。个体经营者不仅仅是服装生产的经营者,也是服装生产者,而且还是兼职管理,由经营者本人自己独立协调处理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随着服装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服装实际生产过程中引进了一些专用的设备配备,服装的生产形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原本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生产方式逐渐由批量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不管是服装流行趋势,还是生产效益、产品质量改进等方面分析,现代化服装生产形式相对于个体手工业生产形式而言,会更加依赖技术管理,基本上没有技术管理的情况下,无法确保正常的生产。现代服装生产已经形成了一项系统的工程,每一道生产工序都应该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但每一道生产工序之间也会存在某种必然的相关性,从而有机结合各生产工序。因此一件服装产品往往是由多个人共同合作制成的,如果缺乏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没有合适的指挥者、组织者的话,很难有效协调、督促、检查工序系统,这样也就不可能确保能够有序地进行各项生产活动。技术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指企业内部,同时按照现代服装生产特点可能还会向其他的单位延伸,如外购件生产单位、联营单位、外协作单位等,对和生产相关的各方面都进行严格控制。技术管理工作只有全过程、全面地开展才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经济效益。
3服装生产的基本特点
3.1服装生产之间的相互协作
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加上各种先进专用设备配备的引用,服装生产形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以往的个体生产方式逐渐由批量性成衣生产代替,这种转变也大大增加了生产管理难度。实际上这种困难主要体现生产过程中更需要良好的相互协作,比如应该怎样做好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怎样有效衔接每一道生产工序,如何使涉及到生产方面的各方建立有效、和谐的协作关系。
3.2依赖材料
实际上服装也就是进一步加工处理纺织工业生产产品所得,服装生产加工并不会使面料的质地以及性能出现改变,只会使面料以及辅助面料的用途以及形状发生改变,将辅料的位置适当转移。因此,只要是涉及到面料、辅料的问题都会出现在服装产品上,这样只会影响到成品服装的质量。因此,服装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面料上的任何瑕疵,包括纬斜、色差或者疵点等等,同时也要严格控制辅料的质量缺陷。如果原料以及辅料经过检查,并没有合格的情况下严禁投入生产应用中。
3.3生产技术比较专业
相同的服装市场可以发现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服装,然而因为生产专用设备以及专用生产技术的限制,一个企业很难生产出每一样服装,就算是大型服装公司,在一个生产车间也不可能生产出所有品种服装。根据面料结构划分的话,服装可以分为皮革、针织、梭织等几种类型;根据实际用途划分的话又可以划分成工作服、制服、睡衣、睡袍、时装、休闲服装、礼仪服装、雨衣、男衬衫、防寒服等等。因为大多数企业生产服装都是应用流水作业模式,生产过程中也会应用到各种相应的专用设备,因此服装生产技术的专业性比较突出。
4服装生产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内容
服装企业一定要进一步完善技术管理措施,形成全面、系统的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局面,有效的管理、控制服装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而确保服装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人为因素对于服装生产的影响最大,而技术质量管理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生产稳定性不足,这样很难有效控产品质量。因此一定要加强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服装企业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标准的技术管理文件。具体的职责以及内容如下。
4.1主要职责
服装生产技术管理职责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严格根据国家以及上级组织制定的相关技术文件执行;制定各种具体的技术工艺文件,并且严格贯彻落实;在积极开发新的产品过程中,也应该对原有产品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改进、升级;深入研究相关科技,积极广泛推广和应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积极开展质量教育,加强技术培训,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水平,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将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将企业所有技术资源高效整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工作程序;积极引进现代化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以及措施,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应该严格控制,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不断降低服装企业生产的各种成本,将服装生产周期尽可能缩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服装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收集产品售后,客户的反馈信息,做好相应的处理。
4.2主要内容
服装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严格监督执行,不断修正完善;收集、整理、传递各方面技术信息;研究、开发、鉴定新产品;制订工艺文件,并且全面贯彻落实执行,加强过程的监督、检查;在材料投入生产之前应该做好理化检测,同时应该做好相应的技术预案;积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改造、创新、引进新的技术;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的科学技术研究;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并且加强档案但管理;对用料进行定额管理以及定额控制;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统计功效,做好工时定额。总而言之,服装生产技术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会直接影响服装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在现代这种拼质量的时代背景下,服装生产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标准文件不断提高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严格把关服装生产质量,促进服装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萌,张小曼,王颖.由品牌自主化窥探中外服装企业发展差异[J].神州.2014(18).
[2]做服装生产“一进一卖”学问大[J].家庭科技.2007(11).
特高压: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战略选择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和负荷中心不匹配。我国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如2/3的煤炭资源、风能、太阳能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4/5的水电资源分布在西南部。煤炭保有储量约75%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地区,未来将要开发晋东南、晋中、鄂尔多斯、锡盟、呼盟、哈密、宁东等煤电基地。此外,水电资源分布在四川、云南、等西南部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东北等“三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其中国家规划的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蒙西、蒙东、吉林、江苏沿海等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有六个位于“三北”地区,另外,适宜规模化集中开发的太阳能发电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沙漠地区。而2/3的用电负荷集中在东部地区,因此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很不匹配。
我国西部、北部地区的能源基地与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的距离一般为800-3000公里,依靠现有输电技术很难满足大规模、远距离输送需求。而特高压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适应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和大规模电力交换的需要,(2)减少线路损耗、降低运行成本。(3)节省输电走廊。(4)降低负荷集中地区的短路电流,(5)获得巨大的联网效益,从长远看经济性优越。一回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可达到500kV常规输电线路输电能力的4至5倍以上。在输送相同功率情况下,1000kV线路功率损耗约为500kV线路的1/16左右。因此需要建立特高压以实现将西北能源资源大容量、远距离电力输送,起到优化我国能源资源配置作用。更为重要的一点,特高压建设将加强区域互联,扩大清洁能源的消纳范围和消纳能力,有利于风电,光伏产业等清洁能源的发展。
“十二五”特高压将进入建设高峰期
“十二五”期间,特高压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超高压用于对特高压的配套,投资额并不会同比减少,所以特高压的投资完全是一个增量。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电网投资总额将达到2.5万亿元,其中高端电网(特高压和超高压)投资约为7500亿元左右。是“十一五”高端电网投资的2.5倍,其增长完全由特高压投资贡献。
特高压交流投资达3080亿元。根据国家电网规划,到2015年“三华”地区特高压电网将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届时锡盟、蒙西、张北、陕北能源基地通过三个纵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三华”送电,北部煤电、西南水电通过三个横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和长三角特高压环网送电。“三纵”:锡盟一南京、张北一南昌、陕北―长沙。“三横”:蒙西一潍坊、晋中一徐州、雅安一皖南,“一环网”:淮南一南京一泰州一苏州一上海一浙北一皖南一淮南长三角特高压双环网。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特高压变电站37座,特高压交流预计总投资将达3080亿元。
“十二五”特高压直流投资达2000亿元。特高压直流工程方面将配合西南水电、西北华北煤电和风电基地开发,建设锦屏一江苏等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同时建成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满足供电,实现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根据国网公司的规划,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将有9条±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投运。另外有2条±800kV直流线路将于2016年投运,因此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如果这两条线路50%按交货投资铡算,则“十二五”期间±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将达2080亿元。这不包括±400kV和±660kV超高压直流线路,如果考虑+400kV和±660kV超高压线路投资,则投资将更大。
主设备商受益特高压加速发展
特高压交流主设备
特高压交流主要设备包括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GIS组合开关、互感器等设备。在特高压投资中,设备投资约占45%,其中变压器(含电抗器)占设备投资约30%,GIS约占25%,互感器约占10%。根据此前特高压交流投资测算,则“十二五”期间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含电抗器)投资将达420亿元、GIS投资迭350亿元,互感器投资达140亿元。
特高压交流设备市场竞争格局。特高压变压器:在晋东南一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特变电工和天威保变分别中标6台和4台特高压变压器,中国西电中标11台电抗器,目前中国西电已经具备特高压变压器生产能力。因此预计在“十二五”特高压建设中,特高压变压器(含电抗器)特变电工约占40%市场份额,中国西电约占30%,天威保变约占30%。特高压GIS:在特高压示范工程中6个间隔GIs被平高电气、中国西电和新东北电气三家平分。各家技术来源不同,产品技术差距不大,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保持目前的市场份额。
特高压直流主设备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设备包括换流器、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交流滤波器、直流避雷器及控制保护设备等。其中主要设备为换流变压器、换流阀。在特高压直流‘线路投资中,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的45%。其中换流变压器占比约达40%,换流阀约占18%,直流控制保护设备约占5%,其他辅助设备约占37%。
换流变压器:和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市场格局一致,主要由特变电工,中国西电、天威保变提供。未来将继续由这三家分享特高压直流变压器市场。换流阀是换流站的关键设备,其功能是实现整流和逆变,目前换流器多数采用晶闸管可控硅整流管组成三相桥式整流作为换流桥单元,一般由两个或多个换流桥组成换流系统,实现交流变直流、直流变交流的功能。目前国内能够生产换流阀产家有中国西电、许继集团,市场基本由中国西电和许继集团平分。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西电和许继集团继续平分换流阀市场份额,享受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市场的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特高压在全国电网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特高压必须将安全性与稳定性放在首位,对于设备生产厂家来说,品牌与技术是必要的核心竞争力。特高压示范工程的国产化率超过90%,特高压投资的受益者将主要集中于国内龙头。按照各龙头公司在特高压建设中,所获贡献的业绩弹性,依次推荐:特变电工、三普药业、中国西电、天威保变、平高电气。
特变电工:提早布局特高压,高成长将延续。公司目前两块业务变压器与输电电缆全部受益于特高压建设,公司于2010年8月公开增发2.3亿股用于特高压相关产品的建设。管理层独到的战略眼光将增加公司受益于特高压建设的确定性。
三普药业:特高压促成产品结构升级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电线电缆企业,产品结构齐全,特高压投资的强势拉动将为公司提供调整产品结构升级的契机。公司在电线电缆行业具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先发优势,未来成为该行业整合者是大概率事件,龙头地位明显,预计市场份额将继续攀升。
中国西电:受益特高压产品最多的上市公司。公司与国电南自合资成立西电南自,用于研发智能一次设备组件,此举将加强公司在变电领域的竞争力,为扩大市场份额打开基础。此外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大豆;生理特点;产量构成因素;高产栽培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
1大豆低产的生理特点
一般认为大豆是低产作物,在相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只相当于玉米的1/3~1/2。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为35%。而玉米相应的含量分别为10%、4%、84%。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3 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1 685.98kj,这是大豆比玉米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大豆植株光合积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强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叶面积)、光合时间(主要指生育期长短)、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等5个因素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大豆与玉米比较,光合强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净光合强度为18.0~32.3mg co2/dm2·h,而玉米净光合强度则达到了51.0~58.5mg co2/dm2·h。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对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而且,大豆的co2补偿点很高,为40mg/kg,而玉米的co2补偿点仅为5 mg/kg。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应求[1,2]。三是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较玉米矮,叶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垄之后,除顶部叶片光照较好外,中下部叶片由于遮荫,其光照条件较差。而玉米则植株高大,每层叶片都可以接受阳光,中下部也较好。而且大豆的光饱合点又低,一般在0.3%(co2浓度)时的光饱和点为2.1万lx。而玉米的光饱合点高达10万lx。说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则可以。据测定,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为1.3%,而玉米田则达到2.18%。
2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及提高对策
大豆产量=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每粒重量。只有每个因素都增长且互相协调时,乘积才会增大。而株数与每株荚数是相反方向的,就高产田而言,株数容易达到,且每株荚数、每粒重量受品种影响一般变化不大,粒重受水分影响大一些,但相对于荚数而言变动还是小的。4个因素中,荚数变化最大,是决定大豆产量的主导因素,增加单株荚数是栽培的主要攻关目标。据研究,单株荚数主要是受主茎节数的影响,主茎节数由栽培条件和品种共同决定。选择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荚数,栽培条件主要是水肥条件和密度大小,群体发育状况与受光条件关系很大。在相同的密度条件下,不同的田间排列对大豆光照条件是不同的,其产量差异也明显,所以等距匀播人工手间苗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3大豆高产栽培措施
(1)选用高产品种。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是铁丰31、辽豆15号。最近出现的新品种有铁豆39、铁豆40、丹豆13等。
(2)选择土层深厚、平坦肥沃,且玉米产量在6 000kg/hm2以上的地块。
(3)保证有灌水条件。旱能灌,涝能排。要保证结荚至鼓粒期灌水,是关键性的措施。
(4)增施农家肥。农家肥是解决co2不足的重要措施,一般施45t/hm2以上。口肥要氮磷钾配合,要保证施过石750 kg/hm2、碳酸氢铵150kg/hm2,或复合肥225kg/hm2左右。开花初期追尿素150kg/hm2,可减少花荚脱落。
(5)注意防止徒长。当花期大豆田里呈现徒长迹象时(叶面积系数超过2、主茎节长超过5cm时),喷施2,3,5-三碘苯甲酸(用纯品45~75g/hm2,酒精溶解后对水525~750kg/hm2喷雾),有改变株型、短化壮杆作用[3],增强叶片功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芽分化保荚,可早熟3~5d。
(6)应用光呼吸抑制剂,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用亚硫酸氢钠,可以抑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阻止大豆在光下释放co2,达到减弱光呼吸的目的。用100mg/kg的亚硫酸氢钠喷雾处理大豆叶片后,光合作用强度提高15.6%,抑制光呼吸达32.2%[4,5]。
(7)防治病虫害。大豆蚜虫、红蜘蛛、大豆食心虫三大害虫非防不可,不可延误。可用1.5%乐果粉,或40%乐果乳剂或2 000倍乐斯本喷粉(雾)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用敌敌畏乳油蘸玉米秸或利用缓释卡防治大豆食心虫[6]。
4参考文献
[1] 缑国华,刘俊峰,侯俊奎.粘土地夏大豆机械免耕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5):57.
[2]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
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3] 于兆成,高岭巍,于会勇,等.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24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1):33-34.
[4] 姜海英,徐宝峰,许正学,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05-106.
[5] 郭公正,郭慧,岳振国.河南省夏大豆的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9):17-18.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
1大豆低产的生理特点
一般认为大豆是低产作物,在相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只相当于玉米的1/3~1/2。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为35%。而玉米相应的含量分别为10%、4%、84%。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3 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1 685.98kj,这是大豆比玉米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大豆植株光合积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强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叶面积)、光合时间(主要指生育期长短)、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等5个因素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大豆与玉米比较,光合强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净光合强度为18.0~32.3mg co2/dm2·h,而玉米净光合强度则达到了51.0~58.5mg co2/dm2·h。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对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而且,大豆的co2补偿点很高,为40mg/kg,而玉米的co2补偿点仅为5 mg/kg。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应求[1,2]。三是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较玉米矮,叶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垄之后,除顶部叶片光照较好外,中下部叶片由于遮荫,其光照条件较差。而玉米则植株高大,每层叶片都可以接受阳光,中下部也较好。而且大豆的光饱合点又低,一般在0.3%(co2浓度)时的光饱和点为2.1万lx。而玉米的光饱合点高达10万lx。说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则可以。据测定,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为1.3%,而玉米田则达到2.18%。
2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及提高对策
大豆产量=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每粒重量。只有每个因素都增长且互相协调时,乘积才会增大。而株数与每株荚数是相反方向的,就高产田而言,株数容易达到,且每株荚数、每粒重量受品种影响一般变化不大,粒重受水分影响大一些,但相对于荚数而言变动还是小的。4个因素中,荚数变化最大,是决定大豆产量的主导因素,增加单株荚数是栽培的主要攻关目标。据研究,单株荚数主要是受主茎节数的影响,主茎节数由栽培条件和品种共同决定。选择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荚数,栽培条件主要是水肥条件和密度大小,群体发育状况与受光条件关系很大。在相同的密度条件下,不同的田间排列对大豆光照条件是不同的,其产量差异也明显,所以等距匀播人工手间苗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3大豆高产栽培措施
(1)选用高产品种。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是铁丰31、辽豆15号。最近出现的新品种有铁豆39、铁豆40、丹豆13等。
(2)选择土层深厚、平坦肥沃,且玉米产量在6 000kg/hm2以上的地块。
(3)保证有灌水条件。旱能灌,涝能排。要保证结荚至鼓粒期灌水,是关键性的措施。
(4)增施农家肥。农家肥是解决co2不足的重要措施,一般施45t/hm2以上。口肥要氮磷钾配合,要保证施过石750 kg/hm2、碳酸氢铵150kg/hm2,或复合肥225kg/hm2左右。开花初期追尿素150kg/hm2,可减少花荚脱落。
(5)注意防止徒长。当花期大豆田里呈现徒长迹象时(叶面积系数超过2、主茎节长超过5cm时),喷施2,3,5-三碘苯甲酸(用纯品45~75g/hm2,酒精溶解后对水525~750kg/hm2喷雾),有改变株型、短化壮杆作用[3],增强叶片功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芽分化保荚,可早熟3~5d。
(6)应用光呼吸抑制剂,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用亚硫酸氢钠,可以抑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阻止大豆在光下释放co2,达到减弱光呼吸的目的。用100mg/kg的亚硫酸氢钠喷雾处理大豆叶片后,光合作用强度提高15.6%,抑制光呼吸达32.2%[4,5]。
(7)防治病虫害。大豆蚜虫、红蜘蛛、大豆食心虫三大害虫非防不可,不可延误。可用1.5%乐果粉,或40%乐果乳剂或2 000倍乐斯本喷粉(雾)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用敌敌畏乳油蘸玉米秸或利用缓释卡防治大豆食心虫[6]。
4参考文献
[1] 缑国华,刘俊峰,侯俊奎.粘土地夏大豆机械免耕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5):57.
[2]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3]
于兆成,高岭巍,于会勇,等.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24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1):33-34.
[4] 姜海英,徐宝峰,许正学,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05-106.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融入到了社会生产当中,并且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在信息时代下,企业生产管理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企业产生也朝向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现代化企业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独特性,通过融合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后,能够推动企业财务统一管理,从而形成一体化的企业生产链。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并发展,必须要全面分析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并立足于市场,制定短期、长期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1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特点分析
1.1覆盖面更广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水平都有了极大程度上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生产管理改革。现代化生产模式相比传统生产模式覆盖面更广,不仅深入了传统生产模式的各个层面,同时也实现了产品将开发、创新、研究等。在现代生产管理中,不仅能够全面保障生产系统高效运行,并且能够解决过量生产滞销问题。现代生产管理将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进行整合。根据市场实际需求量制定生产计划,将生产管理特点融入到品牌形象、销售策划、财务管理中,从而让企业各个部门连成一个整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1.2绿色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也尤为迅速,但却带来了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极为不平衡,因此,绿色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绿色经济下,国家也加大力度对传统生产企业进行了整改,近些年在绿色经济领域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绿色生产作为生产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内容。绿色性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一大特点,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材料、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温室气体、有毒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从本质上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生产率、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加强人才挖掘与应用能力,为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并提供更高的晋升平台,并??建有效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从而激发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与工作热情,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生产管理改革进程,保障企业全面发展。
2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特点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2.1加强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
虽然当代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部门不断增多,但所有部门的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自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想要获取更多的效益就必须要加强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共同协作,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也正是现代财务管理的这一特点,才将企业财务管理深入到各个部门之中,拓宽了财务管理的涉及范围,从而加强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取得有利位置。再者,企业任何经济活动都与资金挂钩,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主流的经济活动就是生产。由此可见,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关系越密切,越能够强化内部资源配置,并且职能划分层面上也趋于融合,将各个部门连接成一个整体,共同为了一个发展目标不断努力。
2.2人力资源与财务管理融合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指上就是人才竞争,人资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甚至影响力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是提高企业价值的重要渠道。如今的人力资源也称之为人力资产。企业人才队伍的招聘、任用、培训、奖惩等都与企业财务直接挂钩,这表示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存在相通之处,并且财务管理人员更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人力资源队伍工作水平与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只有人力资源获得保障,才能够保障企业各个部门正常运转。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统一对构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有着重要意义,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
2.3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近几十年来,全球生态环境变得愈加恶劣,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社会各个阶层也加强了对绿色工程的重视程度。虽然企业财务管理与生态环境恶化没有直接联系,但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与其他部门相挂钩,加强绿色财务研究也是势在必行,通过不断加强绿色要素、绿色假设、绿色计量、绿色披露、绿色审计的研究,从而构建绿色的财务管理体系。从绿色财务管理模式运作情况分析,很多环境保护计划与方案在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资源配置等层面都获得了极大助力,绿色财务管理也获取了巨大的成功,推动了我国绿色工程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