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监理实习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02 15:03: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监理实习心得体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监理实习心得体会

第1篇

【关键词】 体检中心; 护理细节服务; 受检者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1-0116-02

体检中心是医院为社会群众提供预防和检查自身疾患的主要科室,体检中心护理质量会直接影响医院施行预防和检查群众身体疾患功能的发挥,如果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态度恶劣、工作疏忽、不注意细节会直接影像受检者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必要的体检项目,可能造成受检者重大身体隐患不能发现而出现严重后果。所以,体检中心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应加强体检中心护理工作质量,在常规模式内引入护理细节服务。细节管理是指针对单位企业内部进行一定的细节分析、补充、管理的一个措施[1]。医院现代化不可忽略细节管理的重要性,是现代化企事业单位不可忽视的管理观念。围绕医院管理战略方向前提下,应加强护理水平再教育,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细节管理观念。护理细节服务是一种更贴近受检者感受、重视受检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模式[2]。其目的是使受检者在生理、心理上获得一种舒适状态减少因体检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积极配合医生工作。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积极引进护理细节服务于体检中心常规护理中,取得积极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3年3月受检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23~69岁;对照组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22~70岁。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体检中心常规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体检中心常规护理方式,体检前告知受检者关于体检的注意事项,解答受检者关于体检项目的意义,及时解答受检者疑问。

1.2.2 护理细节服务相关内容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护理细节服务模式[3-7]。(1)岗位再教育。要求体检中心护士每年参加学习护理安全教育和细节管理讲座5次;订购护理安全手册及报刊,以实例实时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细节意识,将细节管理贯彻实施于实际护理工作中。(2)构筑三级经验交流程序。建立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三级经验交流程序,保障突发事件及时处理,经验实时总结归纳。以月为单位,发生不良护理事件要组织本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内部交流总结,避免同类不良事件发生。(3)创新细节管理。体检项目相关物品摆放、抽血、发放相关健康宣教等环节采用标示、提示等安全标志方法加以提示,严格把控各个护理细节;对于已经污染或者是淘汰的体检产品应加以标示,防止污染物品应用于体检中。(4)构筑护理安全监督体系。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每级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岗位能力,保障护理工作能及时反馈、总结、处理。(5)体检过程相关注意事项。体检过程中要帮助受检者保暖,各项操作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护受检者隐私,尽量避免与受检者之间沟通不畅的情况,体检前详细告知所进行体检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况,让受检者有心理准备。体检后及时与受检者进行交流,对于受检者有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积极解释,需实施相关措施,给予指引和帮助,帮助发现健康问题的受检者树立相关康复的信心,尽可能避免受检者因消极情绪影响相关效果;体检之前向受检者介绍体检项目的目的和大致过程,并且第一时间让受检者了解体检中心大致环境,避免因为对陌生环境恐惧而出现体检过程不配合情况。(6)体检中心护理人员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体检人员的种类和范围很广,与之接触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个人专业水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水平,可以定期请科室专家及高年资护士讲课、派护士外出参观学习、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各种学习班、开展护理知识竞赛;每月评选理论之星等方式调动护士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以便满足不同体检人员的需求。(7)熟练掌握体检注意事项。体检前3 d请勿进食油腻食物及大量饮酒;体检前1 d晚20∶00后禁食,可少量饮白开水,原服用的药物可继续服用(体检时向内科医生讲明);体检当日穿宽松内衣,女士勿穿连,勿配戴金属饰品;体检当日晨禁食,可用少量白开水送服原服用的药物;妇科常规检查前需排空小便,女性经期不宜进行妇科常规检查,可在经期结束3 d后再行检查[8];怀孕或准备近期怀孕的女性不做放射科检查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受检者对体检中心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士的护理态度,体检中心医师的技能水平等,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比较两组的调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受检者对体检中心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0%,远高于对照组的73.7%(P<0.05)。观察组受检者更满意急诊护理工作质量,详见表1。

3 讨论

护理细节管理是护理安全相关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节管理实施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受检者满意度,及时有效的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同时可以增加受检者满意度,保障医院更好的惠泽民众。通过构筑三级经验交流程序,保障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之间交流畅通,及时反馈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通过岗位再教育,强制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安全讲座和相关法律讲座,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增强细节管理意识;通过创新细节管理,鼓励护理人员创新细节标示与措施,提升自我创新细节管理意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构筑护理安全监督体系,及时监督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隐患,加以总结,提高体检中心护理质量[9-10]。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将细节管理措施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有了全新认识、对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加强、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受检者满意度[11]。细节管理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因素,同时可以增加受检者满意度,有效提高体检质量,提高受检者满意率。另外,医院施行预防和检查社会群众身体健康主要是依靠体检中心的医护水平而开展的,体检中心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施行预防和检查疾病的能力[12]。目前体检中心多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体检前告知受检者关于体检的注意事项,解答受检者关于体检项目的意义,及时解答受检者疑问。并不会与受检者进行深入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受检者一年内身体状况,会明显影响体检的针对性和质量。护理细节服务模式是针对受检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缺乏、对各种体检项目意义不理解,与受检者进行深入交流,使其详细了解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以及根据自身情况该进行何种体检项目。只有让受检者真正认识到定期体检的意义,体检中心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以及提高体检中心的工作质量。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受检者对体检中心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0%,远高于对照组的73.7%,观察组体检护理工作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护理细节服务融入体检中心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内,可以有效提高体检中心工作效率和受检者满意度,增进与受检者的信任关系,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惠洁,赵爱兰.人文关怀融人体检护理初步的探讨[J].国际医药杂志导报,2011,13(17):115-117.

[2]冯志英,王建英,张黎明.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2(1):63-65.

[3]胡绍辉.护理细节服务十预对呼吸科受检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49-50.

[4]王志琴,金桂龙.对门诊受检者展开精品化护理服务的做法及体会[J].护理杂志,2010,25(14):63-64.

[5]聂小容.加强细节管理减少护理纠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40):85-86.

[6]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 防范护理缺陷[J].中华护理杂志,2010,39(3):192-193.

[7]来鸣,潘淑慧,杨明丽,等.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0(12):922-923.

[8]席淑华,周立,张晓萍.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1(3):196-197.

[9]张秀霞,杨雪飞,刘爱梅.细节管理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11):91-92.

[10]蔡立侠,张玉芝,李文静.正性暗示语及细节护理干预对减轻手术受检者焦虑水平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5(6):188-190.

[11]刘苏华.试述护士礼仪的隐形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1):1312-1313.

第2篇

一、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能让学生具备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和尊重,学生会感到人格的尊严,又会对老师产生朋友般的信赖。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真心付出。

九年2班的班主任调动到另一个单位,学校安排我接这个班级,刚接手的社会还真的吃了不少的“醋”。孩子们对原来的班主任有着深厚的情感,一开始对我特抵触,班级管理的一些事情,只要我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孩子们就马上大叫前班主任是怎样做的,对我的做法提出各种质疑。我没有生气,因为我觉得这些孩子重感情,这是多好的品质啊!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那些维护以前班主任做法的学生,我夸他们是重感情的好孩子。以后,只要班级有什么事情我都会主动向学生询问以前班主任是怎么做的,在以前班主任做法的基础上适当的加以修改。慢慢地,孩子们对我的情感越来越深了,大事小情都爱聚在我身边说说,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再提要求,他们很乐意就接受了,我终于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从而达到彼此尊重、信任。

二、师生间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师们习惯于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总是说:“你的缺点是:……”但老师就是从没找过自己的缺点,这就是不平等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们不再一味地听从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老师的要求和接受程度也不同。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从不怕学生找到我的缺点,让学生明白老师与他们之间是一样的,可以互相提意见,感受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更理解你,信任你,才能更愿意接近你,和你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融洽。

三、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教师要想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教学上,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以自己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学生自然会看出来“老师多么认真地工作,这都是为了我们好。”从而才能爱戴老师。

第3篇

见习1个月,感受最深刻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练,让我重现在校学习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嘛要读这些药理病理?背了对我有什么用?好像知道了以后还是一点儿意义也没有,知识是统揽了,但学过后总的感觉是,一直只为考试而学习,没有几分属于我自己.在学校里,没有人问我这些药吃了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即使我知道有这些不良反应,但是我从来没有真正见到过,我不知道一种药用错后有多么严重,没有人问我这种病有什么临床表现,我也没有真正见到过这些临床表现,到底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就是书本上的一样呢?等等……半个多月的见习生活也对我在将来工作时做到医护配合大有帮助。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给病人解决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只有当医护做到密切配合,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作为将来的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护士的工作,所以这次见习我觉得既起到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桥梁作用,又增进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信心。

第一,1个月的见习使我重新认识了护士这个职业的崇高.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护士就是耐心和细心的代名词。我一直以为,她们的工作很轻松、很简单,只需要执行医生的医嘱,“照方抓药”就行了,其他的工作也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情。这一次我通过护理见习,第一次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一回做护士的苦辣酸甜,才发现原来做护士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护士的工作就是一个字“累”,我每天跟着他们跑都累得不行,而他们不但要不停的在病房间走动,还要给病人扎针换药,实际上比医生累多了,但他们一句怨言也没有。一名护士,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她就充满了力量。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一场战斗中:把自己的活力完全展现在病房内外;把自己的能量连同微笑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病人。

交班一般在早晨8点,护士医生都要参加,当然我也不例外。科室主任站在最前面,昨晚值夜班的护士开始做他们的护理病理交班报告,然后是值班医生,另外各位医生还要说一下自己管辖的危重病人的情况,最后两位主任和护士长进行总结便结束了每天必做的交班。我个人认为交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医生和护士的一种纪律的约束,让我们医护人员明白,病人的生命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做一名认真负责的医护工作者。

第二,一月的见习使我开拓了眼界,增加了见识。

见习期间,我跟随老师,细心听取讲解与指导,了解了许多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观摩并实践了许多种医疗操作,比如生命体征测定体重、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等。有许多专业仪器我都是第一次见到。有许多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并非如此。在医院的短短五周,新鲜事物接踵而至,时时给我带来兴奋的冲击。我充满好奇,留心观察,积极提问,护士们耐心的给我讲解,使我了解到了一些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了护理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她们生动的分析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并且在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给我很多实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设备,实践护理操作。这些都使我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第三,一月的见习使我对医护配合的整体护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一点对我将来的工作极其重要,也是本次见习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了解我认识到,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高度统一的,目标都是为了给病人缓解或解除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只有当医生和护士做到密切配合,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也是我这次护理见习的最大收获。具体地,我了解到:

1、整体护理要求医生与护士高度协作,其中科主任与护士长的密切配合是关键。在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前,护理部主任下科室首先与科主任取得联系,将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向科主任介绍,争取科主任的支持。护士长在制定实施整体护理工作计划、制度、职责、人员分工、排班方式等方面都须与科主任商量。科主任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在交班会上强调实施医护配合整体护理的意义、具体工作计划,并要求医生积极支持与配合。科室组织护士进行整体护理知识培训时,科主任和医生也须参加学习。

2、医护必须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共同管理。病区每个病人的床头都挂有一个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姓名。新病人入院时,主管护士都要向病人介绍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使医护明确自己的责任,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全程服务,从而使医护配合更加密切。

3、医护共同查房。这样有利于解决病人的医疗、护理问题。护理部规定病区的主管护士每天必须参加医生查房,并作记录。护理部不定期检查查房记录情况。护士参加医生查房,能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管病人的情况、治疗方案,以利于护士找出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医护配合可以让医生了解新的护理理念。护理制度的改革,是使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变了多年来护士执行医嘱的简单被动局面。新的护理模式,如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需收集病人资料,书写护理病历,制订护理计划、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心理护理、护患沟通等工作,这些都要让医生了解,以得到支持和帮助。

5、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共同的责任。病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大的影响。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处理病人,是医护共同的责任。改变过去那种见病不见人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病人在生病时会产生种种不良的负性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主管护士发现有上述不良情绪时,可以与主管医生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第4篇

建筑垃圾面临的另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大量的建筑垃圾混入到生活垃圾中,严重影响了生活垃圾处理厂的使用年限。因为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的标准非常高,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也非常高,如混入大量的建筑垃圾,可能原计划使用10年的,只能使用3~5年,成本非常昂贵。因此,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共识就是:建筑垃圾的占地非常大,但如果进行再生利用,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必须而且必要。

一、进一步规范已成必然

建设部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一向十分重视,1996年就颁布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对促进建筑垃圾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专业管理,但它只是一个规范性文件,总体显得力度不足。据了解,现在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赚钱,降低施工成本,往往到处偷偷倾倒建筑垃圾,如雇用私人的“黑车”,晚上倒入郊区河道等,对这种情况以前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或者只是根据其它的一些法规进行少量的罚款,不够严厉的,也不能引起这些人的重视,受利益的驱动,一些人敢于冒险。

建设部从2000年就开始了重新修订《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论证工作,2001年以来先后召开了三次有关的座谈会,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更把建筑垃圾制定纳入到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保障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建设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二、三个突出点

建设部城建司有关负责人认为,新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突出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制定了建筑垃圾处置的收费制度。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市场,实施对建筑垃圾的全面管理,有个管理成本问题,而建设、施工单位对创造良好的市容环境也有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必须实施收费制度。这里遵循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谁产生垃圾,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依据是国家计委、建设部、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2002)872号文件精神中的有关规定。

2、设立了建筑垃圾的处置核准制度。这是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中规定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为一项确需保留的行政许可”而制定的。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实施了这种核准制度,实践也证明,核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垃圾随意堆放和垃圾围城的问题,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城建司市容处处长卢英方总结了核准制度的诸多好处:核准制度要求建立城市建筑垃圾的调配计划,对哪个地方施工有渣土产生,哪个地方需要土方,可以进行综合的调配;通过核准制度,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全面掌握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流向,进行精确性的规范管理;核准制度有利于保持市容的整洁,对一些运输工具、包装方式、运输处理的组织管理以及时间方式提出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可以减少扰民,消除安全隐患。

第5篇

从前很喜欢看影视节目中关于急诊科的故事,觉得故事中的医生和护士是那么的果断和干练,具有魅力,让我羡慕不已。没想到多年后长大学成的我现在也有幸成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渐渐找到规律,这才真正体会到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谈何容易!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是省里名列前茅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不仅接诊正常的急重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急诊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急诊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东西。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其次,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交予诊室的护士;对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疗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解决不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从而便于我们开展下面的护理工作。最后,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受外伤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第一时间为其找到接诊医生为其救治,而挂号等手续可以稍候补齐。

以上只是我在急诊短暂工作的浅谈,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急诊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抢救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第6篇

关键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化;信息化;一体化

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体现了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和现代化方向,是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反映了深化平安建设、维稳反恐处突的迫切需要,是驾驭社会治安形势的积极作为;顺应了现代警务的核心理念和改革趋势,是实现警务机制改革的必然途径。

一、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公安部全面部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首次明确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总体框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正式形成。实践以来,各地公安机关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保障防控警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警力处于倒三角状态,使得数量本就不多的警力在治安防控和基层工作中显得更加捉襟见肘。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通过机构改革、部门重组等方式,调整管理体制,精简机关人数,释放机关富余警力充实基层,推动警力下沉,深入推进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建设,增强一线警力;同时,整合各警种巡防力量,屯警街面,提高街面见警率,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实现警务前移。

(二)加强硬件投入

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需要有基础、装备等硬件的强力支撑,先进的硬件能够规范警务工作,提高警务效率,各地公安机关在政府的财政经费支持下,在硬件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如城市视屏监控系统、公安信息化作战系统、街面警务综合服务站、侦查破案高精尖装备、巡逻车防暴车、民警单警装备等。

(三)坚持信息主导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制度的客观要求。信息化警务在各地被不同程度的贯穿到公安工作特别是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中,鼓励动员民警收集上报各类情报信息,通过治安监控系统、大情报平台收集的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研判,能及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状况,定期信息预警、信息导警、信息导防,从而实现有效预警、精确打击。

(四)网上网下同控

当今社会是个网络社会,公安机关应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各地公安机关通过街面视频监控、社区警务、街面巡逻防控、行业场所阵地控制等手段管控网下战场的同时,将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着力打造虚拟社会防空网。通过开设“网上公安局”、“网上警务室”、“社区民警QQ群”等警民联系平台,扩大虚拟社会防控触角;强化网络运营商、网站、网吧等单位网络安全管理;加强舆情24小时监控,及时筛选、研判有价值的情报线索,及时开展引导,确保舆情稳定。

(五)发动群防力量

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要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构建综治牵头、公安主导、社会参与的群防群治格局。公安机关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充分发动和组织基层治保会、村民小组长、治安中心户等群防群治组织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在单位学校指导成立护院队、护厂队、护校队,发动居民区的居民和商业街的商户,积极开展看楼守院、调解纠纷、义务巡防、安全提醒等治安防范工作。

二、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问题与成因

(一)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不高

构建多维度的立体化防控体系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公安机关起着主导和纽带作用,同时也离不开政府及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及各种群防群治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但是当前,少数地方党委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统筹规划、整体部署不到位,投入不够,推进不力,使得宏观上缺乏有效的制度框架和有力的协调支持。一些部门和组织认识不到位,片面认为治安防控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与自己无关,出现安全责任不落实、不愿参与支持配合公安工作的情况。此外,有些地方的群防群治力量薄弱,有的甚至基本虚设或处于瘫痪状态,使得公安机关往往陷于单打独斗的困境。

(二)公安机关警务理念有偏差

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部分领导和民警在打防理念上还存在认识误区,有的认为治安防控方面的工作有关业务警种和部门都在抓,建设防控体系是搞花架子,作用不大;有的认为破案打击是公安主业,打击易出成绩、防范难见成效;有的认为构建防控体系涉及面广、任务重、周期长、难度大,特别是整合资源难、统筹协调难、推进落实难,公安机关孤军奋战难有作为。另外,运动式打击、设置各种考核性的指标体系等都是基层公安机关构建防控体系的常规做法,多数公安机关很少考虑本地性化的建设方案,而是简单执行上级要求或参考复制其他地方做法。

(三)各警种协作联动不紧密

一些地方各警种、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和整体联动,在情报信息、警力资源、应急处突、打防管控等方面各行其道。比如,公安机关中与治安防控直接相关联的警力有派出所民警、交警、城区巡逻民警等,这些巡逻防控力量缺乏统筹整合,导致巡防网络不密,既造成警力重置浪费,又出现部分街面场所存在巡防死角等问题;侦查和治安管理部门没有建立打防信息通报交换制度,打击和防范工作脱节;另外,各警种的业务信息由于权限问题,还不能互联互通,造成情报信息重复收集、利用率低等。

(四)信息化运用程度不高

目前,公安科技化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未能得到全面推广及应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部分地区用于治安防控的财政资金紧缺,软硬件建设滞后,无法满足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其二,公安机关在加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物的投入的同时,对警务人员信息化运用技能的培训则显得相对薄弱,而警员由于年龄、学历、知识结构的差异,对治安防控信息化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警务机制与工作流程的了解则无法满足警务信息化的要求。

三、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一)社会化是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根本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以公安的有限资源根本无法应对社会的无限治安需求,无法维护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社会化是完善和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必须坚持的路径。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充分依靠综治部门协调各方的牵头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实施整体规划,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调动各方社会资源参与防控体系建设。其次,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各类社会组织、各企事业单位治安综合治理职能,加强协作配合,积极整合社会力量,高效配置防范资源、有序衔接防范机制,大力推进治安防控社会化进程,使治安防控由公安单打独斗变为社会共同管理。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出资”原则,打造治安防范共同体,建立安全防范互助资金制度;按照“分类管理、行业自律”原则,指导成立行业治安管理协会,建立等级化管理制度等,推动实现治安管理组织化。再次,发动社会人力资源,创新开展群防群治。过去发动群众以教育宣传的手段、自觉志愿的方式为主,实践证明这些经验和做法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社会治安动态化、信息化、多样化的要求及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迫切需要以创新的思维来抓人力动员工作。社区民警和基层组织除了要继续强调各种社会组织和辖区群众承担治安责任义务的自觉性以外,还要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通过政府统一购买、企事业单位认领、社会组织有偿合作等方式,动员更多的社会人力参与群防群治,推动实现安全服务市场化、治安防范全民化。

(二)信息化是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有力支撑

信息主导警务是新形势下提高治安防控效率和效果的客观需要,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稳定、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技术支撑。做深信息警务,首先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动员全警采集,加速信息录入、整合;大力推进治安、交通、消防、出入境等警种基础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复杂场所、特种行业的治安基础信息系统建设;充分挖掘使用海量的指纹图像、交通安防等监控视频数据资源,使用云计算进行智能化处理;依托“公安云”建设和大数据应用,构建“云搜索”、“云指挥”、“云侦控”等深度运用信息化系统,为治安防控体系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其次要推进信息整合,要全面整合警种、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资源,将公安指挥中心平台、警务综合信息系统、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系统、政府各部门联网的信息资源系统和视频监管控系统有机整合,最大限度的开放治安、交通、消防、网监、出入境等警种业务信息系统查询管理权限,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信息化应用格局。第三要推进实战应用,加强警员信息化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系统的强大实战功效,通过警情监控、数据分析,实时对社会治安形势开展研判,研究发案规律、查找防控短板、制定有效措施,做到分色预警、动态布防、精确打击,把有限的警力用在刀刃上,使警力跟着警情走,不断增强警务部署的科学性、打击整治的实效性、巡逻防控的针对性。

(三)一体化是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重点内容

集打击、防范、管理、控制于一体,建立一体化的大格局是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应有之意和重点内容。一体化要求视频监控、路面巡控、社区防控、阵地管控、网络导控、边界堵控一并防控布局,形成全覆盖、全时空、立体化的防控网络。完善视频监控,需要政府加大公共部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投入,鼓励社会单位积极开展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做好本单位视频监控全覆盖的基础上向单位周边辐射。通过织密视频监控网,消除违法犯罪的空间盲点,实现全方位防控;织密路面巡控,积极整合以巡特警、派出所民警为骨干、社会化专职辅助力量为重要组成部分,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的街面巡逻资源,逐步完善巡防机制,积极推行网格化巡逻模式,最大限度地屯警街面。强化社区防控,要加强创新社区警务室建设,提升社区治安防范水平,遏制社区可防性案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同时积极整合群防群治力量,提升社区警务效能,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加强阵地管控,要求治安民警结合日常检查等工作开展基础信息大采集,及时、全面地将辖区内场所、行业、人员等基础信息采集入系统;构建网络导控,要求治安民警与网安部门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实名登记措施,加大舆情引导及舆情监控,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严密边界堵控,要求各地公安机关结合地方路网现状,对各级公安检查站、卡点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设置,构筑治安屏障,提高查缉管控能力。

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工程,也是重点难点工程。公安机关要不断摸索方法、创新机制,才能使防控工作适应多变的社会治安环境。要通过改革,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增强防控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实现防控全时空、全天候、全覆盖。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章就经济生活当中应普遮遵循的诚实信用准则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并从公众的价值认同、法制建设等角度,对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推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在现行体制和法制框架下,人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还有限,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规范行为,其中突出表现就是社会诚信的缺失,导致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破坏了市场秩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正确认识社会诚信的真正内涵,尽快建立与法律法规相对应的社会诚信体系,已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当务之急。

1正确认识诚信的内涵及其作用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大而言之,与一个社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小而言之,与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有关。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行政当局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全面直接干预,社会诚信与经济发展似乎没有任何必然联系,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政治觉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政抬觉悟的概念日渐式微时,社会诚信的意识也似乎随之淡漠。换句话说,公众由于对社会诚信的认识有误,导致诚信意识淡漠,进而造成社会诚信的缺失。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不再是一个空洞的道德概念,也不是泛泛的政治术语,而已成为一种可量化的社会资本。随着社会诚信的累积,其社会效用和经济效用会成几何级数迅速放大,社会诚信体系也已成为经济体制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机制。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与法制相比,诚信机制是一种成本较低的维护交易秩序的机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完善的诚信机制,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就不能得到有效约束,交易规则形同虚设,交易秩序也就难以正常维持,这不仅大幅增加了经济运行的社会成本,也使投资者和消费者失去了对市场的合理预期,无法正常地安排投资和消费。

2获得公众的价值认同是完善诚信体系的前提条件

中国的传统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已经包含了诚信的规范。特别是儒家文化或教义,可以说是一种准宗教,它教导人们要诚实守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惜的是这种诚信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受到了重大损害。如今一些企业愁贷不愁还,逃废债务成风,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念已经被许多人所遗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转轨经济时期,经济体制处于变革和探索阶段,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绝大部分经济主体的首要目标,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已受到挑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要为不守诚信付出近6 000亿元人民币的惨痛代价。如果诚信危机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受害的是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形象。因此,诚信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为迫切的内容之一。所以,继承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是我国现阶段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是我们治理和净化社会、经济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诚信体系完善的前提条件应当是使公众正确认识诚信的社会、经济价值,培养公民的诚信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提高公民的理性化程度,进而可以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也不应再是传统思想道德的翻版,而应是它的提炼和升华,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要求相适应,并形成新的道德规范。要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基础上,使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使社会公众能站在战略的全局的角度,深刻认识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加入WTO的要求,从而牢固树立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社会无信不稳、国家无信不强的观念,使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社会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行为准则,而对失信行为则形成并保持强大的道德舆论压力,使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3健全的法制是诚信机制正常运行的盆要保障

第8篇

关键词:会计行业;激励机制;激励体系;行业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也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就我国目前的会计人才市场的现状来看,高素质和复合型的人才比例过少,同时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比较突出。而会计人员本身就掌握着企业的财务信息,如果不能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那么必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通过观察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处理,发现他们都有相对完善会计激励体系,能够持续的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而反观我国的会计行业,在这方面的建设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会计行业激励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会计行业激励理论概述

1.内容激励理论

内容激励理论主要是以员工自我价值实现为最终目的,通过满足其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在公司中给员工创造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最终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在这种激励理论中,员工最终能够达到的成就事实上与每个人的进取心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一个员工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那么在企业中就能够更快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够顺应企业的激励体系达到双赢发展的目的。这也要求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就将进取心作为员工的一个评价标准,同时在之后的工作管理中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职业规划。

2.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主要是指利用外界环境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和改变,使其行为准则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实际上,这个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但将其用在激励体系中也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在这个理论中,外界环境对于行为改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够大大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企业整体经营业务变得更有效率。但行为改造对于员工来说本身也有着正负之分,因此要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进行深入的反复考量,避免其产生消极结果。

二、我国会计行业激励机制体系建设现状

1.物质激励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行业激励体系中的物质激励跟其他行业一样,都是分为薪酬激励和福利激励,并且以薪酬激励为主。自2012年到现在,我国会计行业中各类人才的薪酬待遇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际提升幅度并不大,并且跟地区有着明显的关系。另一方面,整个会计行业的不同岗位薪酬差别也非常大。比如注册会计师的薪酬已经超过了一万元,而基层会计人员仅有二千到三千。想要在会计行业拿到高工资,往往需要十年左右的工作经验,这也是很多应届毕业生纷纷从会计行业跳槽的主要原因。

由于会计行业本身比较特殊和敏感,因此各个单位会计人员的福利标准就非常透明。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会计行业的福利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甚至有的企业为了保障会计部门的公正、廉洁、诚信,还会刻意的降低会计人员的福利标准。在一些跟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企业,为了更好的吸引会计人员,往往会增加其薪酬待遇。但这些岗位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因此基本上很难保证正常的休假和福利。

2.精神激励现状

精神激励相较于物质激励来说,是更高层次的激励方式。特别是目前会计人才基本上都是知识型员工,这类员工更加看重自己的发展前程以及在企业中的价值实现,因此精神激励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目前,会计行业的激励机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个人荣誉、发展与晋升、教育与培训三个方面。

首先,在个人荣誉方面。在以前的时候,我国经济发展层次比较低,难以给会计人员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因此会计人员的荣誉激励应用的非常广泛。但在物质奖励已经比较丰厚的今天,会计行业已经很少使用荣誉激励了。特别是会计行业本身比较特殊,难以量化每个工作人员自身工作的质与量,也就无法考核会计人员的工作绩效,从而无法发放个人荣誉奖励。

其次,在发展与晋升方面。纵观我国各个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都很难参与到企业发展的实际决策中。除非是在那些本身就与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的企业,比如会计事务所、金融证券机构等,否则基本上无法在自己的职位中获得晋升,最高只能达到部门主管。这也表明着会计行业在晋升激励方面比较欠缺,难以调动起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最后,在教育与培训方面。目前会计行业的人才是知识型员工,因此非常重视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价值的实现,而培训与教育则是实现这一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当今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上的合作越来越深入,并且这个趋势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这也使得目前会计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即会计人才除了要深入掌握本行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有对其他关联行业具有较为广泛的认知度,比如法律、贸易等。在目前我国会计行业中,针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少,很多培训体系都是流于形式,很难真正提高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

三、我国会计行业激励体系存在的问题

1.激励制度不完善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激励制度并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有效的激励制度。在物质激励方面,会计行业的薪酬不仅低于其他行业,并且成长周期非常长,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真正站在行业的顶端,并且成长高度本身也比较有限。在精神激励方面,会计行业根本没有有效的精神激励,并且现阶段也难以落实符合会计行业的精神激励体系。这种现状也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往往没有过多的专业素质,并且职业道德素质也普遍不高。在目前高校专业中,很多高校学生在选择会计行业的时候都非常谨慎,并且还有许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选择了其他行业。我国会计行业的人才素质本身就不高,而高校学生又因为会计行业环境不优良而不选择会计专业,必将影响我国会计行业的人才储备。事实上,我国会计行业人才素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也应该归咎于会计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所以,解决我国会计行业激励体系的欠缺已经成为了会计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法律法规有一定滞后性

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会计行业的激励机制已经有了大致的雏形,但是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针对会计行业激励体系的法律法规有很大欠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体系中,针对劳动者激励机制实现在较早的时候就有了明文规定,利用法律法规来保证员工激励效益的实现。而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应的《会计法》还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这种现状也使得会计行业激励体系的运行无法可依,其推行深度基本都要依赖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

3.政府监管不力

我国政府部门对于会计行业的监管本身力度就比较小,目前的监督力度还没有到会计行业的激励体系中。也正是因为政府在这方面的不作为,再加上法律法规本身就有较大的缺失,使得我国会计行业激励体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形同与无,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激励体制本身就不是说说而已的,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力监管其实施。

四、我国会计行业激励体系的建设策略

1.建立全面的会计激励体系

(1)加强制度建设

想要保障会计行业激励体系的完善运转,必须要制定针对于激励机制的完整制度。目前在会计激励体系建设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因此我国也应该着手建设配合激励体系的相应制度。在这之中,管理制度应该能够针对不同会计岗位而细化相应的准则,能够涉及到工作中的每个细枝末叶。特别是要保障激励机制的实施,从而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效果。

(2)细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首先,在物质激励方面。对于薪酬激励,我国应该适当的提高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薪酬,特别是要削弱不同会计岗位的薪酬差距。只有适当调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才能真正吸引那些高素质人才留在会计行业中。另一方面,我国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设定,即实行动态薪资机制。这个机制主要是企业在每个季度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定,从而评价其薪资标准。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也应该综合考量企业经营环境慎重选择。对于福利激励,应该进一步的做好福利的透明化和标准化,根据会计人员的不同岗位层次而设定不一样的福利标准。在这之中,除了原有的福利之外,还可以考虑加入绩效奖金等福利。而鉴于目前会计行业的福利标准远远低于其他行业,我国可以适当的提高会计行业的福利标准,比如加大五险一金的力度等。

其次,在精神激励方面。对于荣誉激励,应该结合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而设定不一样的荣誉奖励。比如定期评价行业带头人或工作模范、不定期举行会计职业能力评比活动等。但是在进行荣誉激励的时候,还应该配合以物质奖励,否则荣誉奖励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对于发展与晋升,会计行业应该摒弃传统理念,拓展新的晋升途径。目前会计行业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不但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还要整合出能够给企业提供决策参考的会计信息。因此,在发展与晋升激励中,可以将会计行业的晋升途径引入到决策层中去,让会计人员转变对于自身岗位的认识,同时也让会计行业真正成为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教育与培训激励,企业更应该真正的落实培训机制,结合本企业的战略发展有计划的培养和储备人才,并将会计人员的培训体系当做企业战略发展的支撑。这就需要企业针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应该实行“精英计划”,对不同的员工进行不同的培训,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提升的合作共赢。

2.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会计行业本身比较特殊,完善会计行业的相关法律,不仅能够有效的保障激励体系的运转,同时也能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在这方面,我国应该参考西方成熟的法律体系,同时还要结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一步步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现阶段,先要完善会计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从而避免会计舞弊和会计诚信等事件的发生。在使用法律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的同时,在辅佐与激励机制法律法规的完善,保障会计人员本身的权益不会受到侵害,进而全面的规范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

3.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督

政府在会计行业激励体系实现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当会计激励体系有了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指导的时候,政府更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保障每一条法律法规能够切实的实施到位。一方面是要保障法律法规本身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另一方面也是要提高我国会计行业的激励标准。在这之中,政府的监管不仅要包括会计人员本身的行为规范和专业素质,还要制定相应的细化制度保证会计人员的奖励和惩罚真正实施到位,同时要好积极关注会计行业的培训力度,强化法律的实施效果。

五、结论

我国会计行业的激励机制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激励内容还是激励实现,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国会计行业之所以平均人才素质不高,很大的原因都要归咎于激励体系不完善。因此,会计行业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定要逐步完善激励体系,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全身心的投入会计行业中,保障我国会计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张亚丽.人力资源激励会计:激励创新催生的核算整合[J].财会通讯,2014(7):20-22.

[2]杜丽.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及其实现[J].科技风,2014(9):181.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本人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方法

(一)教师演示型

采用Authouware,PowerPoint,Flash等课件制作工具制成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采用课件上课比传统方法上课有许多优点。我们可以设计出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画面,更能模拟出一些用肉眼、实验或其他电教手段无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让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模式,使其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素质教育真正进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生参与型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可以直接调用教师课件或直接上网(要有很好的上网限制软件)查找所需的资料。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站,让学生自己去找所需资料,教师只是起组织引导的作用,最后再由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通过网络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保证

(一)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一个不懂课件制作、不懂网络技术的教师,在教学中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也必然会处于非常被动的窘境。

(二)业务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过去陈旧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教育现实。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使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学习。只有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才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达到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意义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个和谐的教学情境中,这样学习效率才会极大提高。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四、在进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如果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二)不能为用多媒体手段而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不能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

利用微机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就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它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邓鸠洲.浅析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性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2(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