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2 17:14: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精准农业发展模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农I;数据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3-11 -03
一、引言
精准农业是一种以大数据科学为核心的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理念,其发展颠覆了我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手工劳作方式,打破了粗放的传统生产模式转而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促使我国农产品由线上零销售改成私人订制。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精准农业进行研究,建立了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和黑龙江友谊农场的“精准农业示范项目”试验基地;2012-2013年在黑龙江垦区农机推广产品中,GPS自动导航和驾驶系统全部由国外进口,这表明我国亟需自主研制开发精准农业设施装备。总体上看,我国对精准农业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概念的补充和延伸,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学术思想。在实践中,并未建立较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等都不及发达国家。因此,需对精准农业的发展作进一步研究,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精准农业内涵及主要技术组成
(一)精准农业内涵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A)又称精细农业,精确农业或处方农业,是以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它的全部概念建筑在“空间差异”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上,在定位、导航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单元的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的需要,管理作物的每个生长过程及各种农资投放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壤和农作物的潜力,做到既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又减少农资的投入,从而降低物质消耗、增加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组成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是支撑精准农业发展的关键部件,精准农业技术通常不以单项技术的形式出现,在组装集成单项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形成了精准农业所独有的技术体系,如产量图、配备有“3S”技术的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
1.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组成,其基本含义是把农技措施的差异从地块水平精确到平方厘米水平的一套综合农业管理技术。这项技术依赖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控制定位,精确定量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种子、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同时在管理决策环节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纯获取高产”“以适量投入获取较高经济利润”或“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不同优化目标。
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差融合的产物,其中核心是基因工程技术。随着人们对动植物基因学和蛋白质学的认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通过对动植物基因重组,可增强农作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农作物单产,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改善食物的营养结构和口感。例如,在棉花中引入抗虫基因,可减少病虫害对棉花的侵蚀,减少农药的使用;在水稻中导入能产生维生素A的基因,可以提高稻米的营养价值。
3.工程装备技术
农业工程装备技术是精准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精准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用于我国精准农业生产的农机装备主要有新型高效拖拉机、播种施肥灌溉机、精量植保机、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设备、高效能收获机械等,可实现精准平整土地、建立模块信息,为农作物生产管理收割做好准备。我国于2009年建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自主研制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近几年,我国农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较快,2016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63%。
三、我国精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精准农业的成本较高
精准农业技术在新疆兵团棉花的大面积种植应用中取得了客观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平均单产增加17%,每亩播种量减少2千克,氮磷肥的利用率提高3%-8%。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检测,节约检测成本高达90%,检测效率提高500%以上。但这些农业机械价格昂贵,适合大面积作业,主要面向大型农场。而我国地形复杂,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户多分散且产能较低,导致发展精准农业的成本较高,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作业规模。
(二)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近年来,市场的各种优质资源也逐渐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在农村形成了“38、61、99”部队、“空心村”“末代农民”等现象,进一步降低了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文化知识的缺乏,降低了农业从业人员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导致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推广运用,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向高端升级的进程。虽然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精准农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基础薄弱,农民吸纳新技术的能力差,精准农业在我国的推广实践困难重重。
(三)精准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
我国精准农业技术装备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目前我国精准农业的生产机具多从国外进口,尤其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型行业,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精准农业装备研发和创新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适用农业机具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而且可靠性极差,远不能适应精准农业发展的需要。另外,精准农业机械设备价格高昂,我国零散的农户和小型农场无法承担高额的费用,导致精准农业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限
我国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农业数据库及农业信息系统,将3S等各项高科技应用到精准农业的生产发展中,并在北京、黑龙江、新疆等各地建立了大规模的精准农业实验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劳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总体来看,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精准农I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都是空白。如:基础设施建设、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VRA播种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基本上都处于空白状态。
四、我国精准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降低精准农业生产成本
加快精准农业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国情的低成本精准农业机械设备,促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降低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成本,降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迈向精准农业的门槛,改变我国精准农业“只有理论,不能实施”的尴尬局面;建立大型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如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同时简化精准农业技术,提高精准农业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有效降低精准农业生产成本。
(二)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精准农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精准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而“空心村”等现象导致我国农村人才匮乏,尤其是精通精准农业生产过程专业人才的匮乏。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精准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一,完善中小学课程,把精准农业添加到教科书中,保证下一代全面彻底地了解精准农业;二,加强对现有劳动者的专业化培训,加快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和农技推广;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使其在精准农业的发展中起到“领头雁”的作用,为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大力加强精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精准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指智能化精准农业装备,其研究与开发是精准农业能否得到推广实践的关键。目前我国精准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技术含量低,特别是大型的农机设备,几乎是从国外进口的,因此应从不同层面加强精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精准农业生产条件。一是政府要加大对精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强智能化精准农业装备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应用。二是增加精准农业主要农机装备的生产数量,如多功能谷物精密播种机,可自动调控配比的自动定位施肥机和喷药机,可控制喷水量的定位喷灌机等。
(四)拓宽现代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面
加快精准农业核心技术研究,简化精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骤,降低精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促使尽可能多的农民将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植物信息数据库,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给出合理的操作建议;结合全国各地农业发展特点和现状,加快自主研制开发适合不同模式精准农业发展的“3S”技术及高科技产品,并将“3S”技术及高科技产品全面运用于精准农业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拓宽现代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田家治.精准农业的作用及发展现状概述[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03):68-69.
[2]张福贵.孟庆国,张树宝.黑龙江垦区精准农业试验与发展[J].现代化农业,2006,(01):41-42.
[3]董力伟.我国精准农业发展现状[J].产业观察,2014,(02):52-54.
[4]赵国锋.国外精准农业发展及其对中国西部地区(下转第67页)(上接第12页)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6,(06):175-179.
[5]许海云,张娴.精准农业技术与系统专利分析[J].科学观察,2015,(05):15-33.
[6]梁瑞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大棚智能管理系统构建[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06):346-352.
[7]聂兵.我国精准农业的实施路径及其方向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09.
[8]军.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农垦农机化,2015,(06):114-119.
[9]何志文.我国精准农业概况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9,(06):23-26.
[10]张纯洁.基于巧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以江汉平原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1]赵春江.对我国未来精准农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0,(04):5-8.
[12]何志文.我国精准农业概况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9,(06):23-26.
[13]宁建.智能化精准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03):77-79.
作者简介: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农业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农业装置以及农业机械在工作状态之下或者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依赖手工而进行的自动化操作。最早的牵引性控制装置是借助油压升降来实现耕深变化的,进而确保牵引力被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目前,专业化的牵引控制装置被广泛应用到大中型拖拉机农业机械中。此外,随着微处理机和传感器等先进装置的自身较快发展,我国已研制出大量输出或者是输入自动化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水平。
一、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分析
(一)精准化农业发展水平低下
目前,因我国的农业水平较低,相应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机械操作方面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计算机GPS监控系统以及GLS系统等,特别是传感器与动态化控制系统等一些能够适合精准农业快速发展的硬件化设备在实际发展水平方面显著较低,从而使得我国的精准农业发展水平不够成熟。
(二)农机制造业发展不成熟
实质上,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水平较低,农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也不例外,总体来说水平不高。诸多农业机械仅仅是对国外农业机械产品的仿造,而且在一些农业机械自动化装置当中,只是对农业机械的一部分做了改进或者是增添了部分设备零件来有效提升整个农业机械的实际工作效率与整体操作性能,但是这种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机械在构造方面的复杂程度,还将会因生产成本的不断提升而使农业机械的购买价格更昂贵,从根本上促进维护成本的增加,阻碍其广泛应用与推广。所以,大力研发能够符合生产需要,而且价钱合理的自主化品牌农业机械设备属于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途径
(一)促进精准化农业发展
目前,我国精准农业在发展方面还不成熟,与部分发达国家农机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大力推进精准化农业的实际发展进程,不但有助于促进农业机械在自动化技术发展上的日益完善,还是我国有效展示科技发展水平以及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与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条件。现阶段,国际方面在社会化精准农业上的具体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到节水技术体系以及节肥技术体系控制管理方面,要求以上技术都实现自动化操作,节水以及节肥都能够借助精准化灌溉以及施肥来完成,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提升农业化肥利用率的效果,与此同时,这也是有效建立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集约型现代化社会的重要体现。所以,在对外国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要集中增强科技研发力量,攻关科技难题,突破精准灌溉技术以及精准施肥技术,促进精准化农业的进步发展[1]。除此之外,随着先进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方面的人工智能发展将会成为新时期农机自动化的具体发展重点。部分农业机器人以及智能化系统在发达国家农业方面的大力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国农业发展诸多借鉴,由于我国在农业智能化上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国农业机械的相关研究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差距,然后奋起直追,紧抓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及自主研发,大力促进我国的农业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提升农业机械利用率。
(二)科学选择农业机械自动化模式
为实现农业机械在自动化模式上的科学化,相关人员必须按照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条件与技术化水平,以工作效率的高效化、作业精度的精细化、安全性能的合理化以及节约能源等为发展标准,准确评价自动化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效果,之后再按照顺序对相应的自动化模式进行合理选定,进而阶段式推进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进程[2]。
(三)推动认识上的转换
针对农业机械自动化装置在操纵性能以及作业性能方面的提升问题,之前大部分都是借助改善机械结构或者是增加装置来实现所要获得的效果,这种操作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机械构造复杂化以及价格上升,农业机械的维护修理也会更加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自动化进程的推进,不能仅仅将眼光放到机械改造上,而应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农作物以及土壤等因素,积极开发能够适合生产条件,且价格便宜的机械,例如应充分考虑到小规模生产模式,从普及大型机械逐渐转化为价格相对较低的小型自动化机械。
(四)强化政府引导,落实扶持政策
为加大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程度,政府可以借助农机购买补贴政策以及其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民购买响应的自动化农业机械,从而使农机得到广泛应用,扩大农业机械的实际推广范围。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减税等政策来扶持相应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设置科技创新奖来鼓励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科研创新,切忌一刀切政策的制定,国家政府以及主管部门需综合考虑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包括自然条件、作物种类与劳作方式等,出台适宜农业经济进步发展的优惠政策,从根本上推进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和社会化服务的大力推广,促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强化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监督管理。此外,农业机械的相关生产企业也应加大科研力度,确保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推广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自动化推广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针对自动化发展中常见的精细农机水平低下等问题,通过促进精准化农业发展、科学选择农业机械自动化模式以及强化政府引导等手段,促进农业机械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辉.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浅析[J].科技展望,2015,17:50.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推进模式
中图分类号:S24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指农业机械或装置在自身操作过程中或工作状态不依赖人手工或感官而自动将其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劳动舒适性、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产品品质,因此,农业机械的研究应该立足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产品品质的改善,向着高精尖的自动化方向发展,以谋求能达到节约资源、安全生产和优化人力资源的目的。
1 国内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迅猛发展,国内农机数量急速攀升,农机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促使我国农业经济也相应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业经济的繁荣也证明了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机械自动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全国农机总动力、农机作业面积和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大功率农业机械动力设备数量增多,农机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凸显,有效保障了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不断增强,我国农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农机厂家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机械产业化不断加快,涉及领域不断拓宽,形成的农机销售、田间作业和设备维修三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学习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提高了国产农机的质量和生产效益。
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我国农机制造业水平不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制造业水平不高,多种农机目前仅是仿造国外产品。在部分农机自动化装置中,只是对农机的部分做了改进或增添了一些设备来提高整机的作业和操控性能,此举不但增加了农机构造的复杂程度,而且会因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使农机价格更加昂贵,增加了维护成本,限制了应用和推广。因此,自主研发符合实际生产需要且价钱合理的农机设备,应该作为我国农机制造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1.2 我国精准农业发展不成熟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相关科技在农业机械方面未得到应用,计算机GLS、GPS、监测监控系统(尤其是是传感器)和动态控制执行系统等适合精准农业发展的硬件设备发展水平不高,国内相关农业主管部门加快对精准农业的研究,导致我国精准农业发展还不够成熟。
2 关于我国以后农业机械自动化推进模式的讨论
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生产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要得到良好的推进,就要克服各种各样困难,在不断的尝试中持续前进。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和实际生产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认为要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强化政府部门引导、服务和调控职能,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民购买农机进行补贴等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使农机的应用和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减税等优惠政策扶持农机生产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奖励等政策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农机设备的科研创新,此外,也要切忌出台一刀切政策,国家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该综合考虑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作物品种以及劳作方式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地区,出台适宜该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农机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应用,并强化农业机械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而农机企业也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实现行业内良性竞争,积极主动参与国内竞争。
2.2 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的成熟度
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研发和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农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的成熟程度,即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可靠程度。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的成熟度,就需要我国科研机构、农机生产企业考虑到我国农民当前对农机装置售价的购买能力、所采用的农机自动化技术在田间作业、农产品品质改善等过程中的实用性、农民在农机的操作、使用、维修和保养等过程中的方便性。
2.3 进一步推进精准农业发展进程
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进一步推进精准农业发展进程,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也是我国展示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需要。目前,国际社会精准农业的发展重点集中在节水、节肥等农业技术体系的自动化控制方面,节水、节肥可通过精准灌溉和施肥来实现,以达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这也是我国建立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集中科技研发力量,搞好科技攻关,实现精准灌溉和精准施肥技术的不断突破,实现精准农业的不断进步。此外,伴随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是新时期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重点,目前,农业机器人和智能化系统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我国在农业机械智能化方面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有了不小差距,因此,要奋起直追,抓住新时期新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进一步促进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向智能化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胜强.浅析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和推进模式[J].科技风,2013(08):265.
[关键词] 农业经营模式;现代农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70-01
1 现代农业主要经营模式
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为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经营形式,经营方式是对农业技术的描述,经营形式是对当前我国的农业制度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按照经营方式来分析,我国的现在农业经营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以下几个形态的变化:
1.1 家庭作业
家庭经营方式主要是通过家庭的成员进行生产经营或者小型承包的方式进行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中最原始和简单的方式,在家庭生产团队中,每个成员具有独立的生产能力,这种经营模式较为灵活,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自主性,但是家庭成员在拥有自主性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1.2 联合协作
引导农民自主联合,聚集土地资源,使得吓呆农业经营模式由初级向中级形态过渡,其协作方式有“中介组织+农户”和“公司+农户”。协作双方以合同、合约作为合作的纽带,比如:公司向农户提供生产所需的资料、技术或者市场信息及销售网络等。农户则在土地上劳作。该种经营模式形成了双方的优势互补,明确分工。都能获得自己的收益。
1.3 农业公司
现代股份公司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发展较为科学的形态,具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特点,如企业管理化,法人化,独立经纪人等。这种经营方式更加注重科学、高校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不断的按照市场分布和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引进科学的生产技术,创造合理化的生产理念,同时按照市场需求培育新品种等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
1.4 农科工贸一体化
农科工贸一体化是当前农业产生的高级形态,以产权的方式进行合作,实现“农、科、工、贸”一体化,在整个过程中,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避免环节过多而产生的低效率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一般是由“农、科、工、贸”集团联合经营,“强强联手”来进行市场垄断。
2 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建议
2.1 加强政府的调控和扶持
当前阶段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民对于现代农业认识不够,依靠当前农民的意识和力量是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从宏观层面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农产品质量、价格等各项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农业区划与规划工作,当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者、规划者和组织者,并通过法律、经济以及行政手段引导和督促农业生产者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为农业经营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应该加大对农业经营的资金扶持,建立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基金制度,从财务和技术上对现代农业的发展给予支持,维护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就应该使得农村土地承包趋于稳定。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完善共赢的联结机制,强化企业在创新实践中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添加路径。
2.3 积极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
虽然从理论上讲精准农业不仅适合大规模生产也适合小规模生产,但精准农业的发展要求尽量扩大生产规模。农户联户经营方式比较适合精准农业的发展。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等方式来实现。制定相应的制度,实现一定程度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土地的合理流动,使土地规模适当集中,这是精准农业模式的客观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业专业化,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适应家庭承包经营的实际,强化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
2.4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
一是提高精准农业研究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政府及企业的资助下,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的高性能的智能化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实现优质、高产和低耗,提高产品竞争力,争创良好效益。通过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促进精准农业技术的产业化。完善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加快精准农业技术以及其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二是着力培育涉农人才,为经营模式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围绕着改造传统农户、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其发展集约型规模经营的能力,使其成为集约型规模经营的引路者。对于应用型人才,要以现有的农村技术人员为基础,广泛推行培训制度。
3 结束语
构建生态型、增收型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目标。从家庭经营模式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农业技术参与到土地资源、劳动力及资金的管理中,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重要部分,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是农业模式改革的强大推动力,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晗,姜太碧,朱文. 成都市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创新调查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119-123.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过去的小农经济,还是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发展伴随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加深使得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进模式。
关键词:
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推进模式
最近几年,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可耕种面积却不断下降,使得我国的人均耕地逐渐接近最低红线,粮食是解决温饱的根本,面对这样的情况,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实现有限耕地面积的最高效应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那么,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面临着怎样的现状呢?未来又该以怎样的模式推进机械自动化呢?
1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农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不管是的推进,还是农业税的免除,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飞速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使得我国由传统农业向机械化农业不断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机械自动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在逐步增多,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装备在不断提高等。但是,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并存是目前农业机械自动化面对的主要现状。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程度不高。精准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是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发展中应用最多的农业技术,通过对美国、德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过程中,正逐步实现精准自动化。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性的实现,需要让计算机的GPS、GLS技术与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证机械自动化精准定位,对于预防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动态精准更能以最快最准确的定位找到问题所在,进而将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GPS、GLS技术与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结合能力还很低,这是未来发展中需要提高的部分。其次,农业机械自动化创新不足。除了精准程度不够以外,创新不足也是目前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对于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而言,也不例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一项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都在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所以说,当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时,农业机械自动化也就有了更多的发展和创新空间,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照搬和完全借鉴,自主创新明显不足。所以,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创新也是农业机械自动化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农业机械自动化推进模式
根据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未来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进模式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模式
正如上面我们提到的,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程度还不够,但是我们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情况。近年来,农业机械专业科研人员队伍逐渐壮大,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关于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度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所以,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模式,是未来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其中,关于节水、节肥等的精准度研发更是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理念之下,精准模式下资源节约的理念必然更受社会欢迎,也必然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这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模式的深入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这是良性循环的模式。总之,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模式,将是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模式选择。
2.2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创新模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是最近我国最为重要的发展理念,不管是哪个行业,都已经开始了深入的创新活动,农业机械自动化以技术为支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其创新模式是必然选择。所以,以国外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先进理念为借鉴,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充分考虑各地区农业发展的特色,完成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技术创新,是未来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的必经途径。总之,技术创新模式也是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模式。
作者:叶秋楠 单位:辽宁省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及时;农技推广;应用探讨
21世纪是信息高速运转的网络时代,现代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也应用了网络上的信息技术。将农业推广上的运行机制加入了网络信息与数据库技术。这样的改变使得农业推广上的工作获得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这样的改变可以保障农业得到高速的发展。
1.信息技术在农技推广技术中的应用
1.1物联网技术
信息技术在农技技术中推广物联网技术主要是通过温度、适度、视频、光照等形式收集相关的数据做好数据采集。另外需借助相关的数据情况做实时的数值分布控制图构建,结合仪器中设置的报警值向智能手机或者电脑里面发送联动报警机制。例如,大棚空气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和IP摄像头等装置主要是收集现有数据,然后结合植物的生长状况控制棚内的气候变化状况,并结合新兴技术对无线信号做同步传输,将信号全部上传到互联网上面,如果有需要查询的数据需要及时的根据提供的IP地址或者密码进行连接,利用电脑或者手机等相关的网络终端做数据的查询工作,能时刻的了解大棚内的各类植物生长状况并结合生产情况进行下一步的实际操作,并结合操作页面上的相关信息做好操作规范,这样能完成对农作物种植的远程管理。
1.2精准的施肥技术
精准的施肥技术主要利用电子地图提供土壤中养分盈亏状况,结合当前的土壤情况,了解土壤的类型,并结合产量的水平或者作物的具体种类,根据现有的土壤肥力进行信息化的系统管理,并对培养的土壤做分析和采样,结合现有的分析状况做数据的整合和处理,控制地块土壤中的肥沃程度,结合软件工程的方法做好精准的施肥数据设计。在土壤施肥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现有的科学配比状况对氮磷钾、有机肥等进行微量元素配比,进而达到针对性的施肥。该方式能够更好的减少当前由于过渡施肥形成的农产品质量下降的状况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的前提下,在多系统之间形成自由的操作以及共享,让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输,最终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
1.3精准种植技术
精准播种技术主要结合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种技术的优点,根据地块状况进行播种,但是由于土壤具体状况的不同,所以要结合土地状况做适度的土地能力变化,开展精准的播种操作,并在播种量控制和开沟深度控制方面做好适度调整,目的是让播种的深度保持一致,均匀的播种,满足精量化种植的要求。精准播种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种子,避免播种过程中的浪费,同时能让作物可以在田间较好的散布出去,这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用以提升农作物对太阳能或者营养成分的吸收效率。
1.4精准的灌溉及施药技术
精准灌溉要求建立在自动化控制的前提下,在自动监控的基础上做好灌溉技术的处理,通过远程监控让灌溉更精准和及时。另外精准灌溉能够在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时期根据土壤中水量或者土壤的具体营养量做好及时的准确灌溉,目的是节约用水,增加农产品的产量,现在实行集约化灌溉,原有的粗放灌溉形式静不利于灌溉的精准以及高效。
2.农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
2.1强化培训,推动农机信息化发展
农机系统信息化人才市场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很多农业技术人员不愿意深入到基层去参与工作,所以此时政府应充分运用自己的宏观调控能力制定出更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建立更多的人才培养基地,加强高新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现代农业生产中的要求,在培养农机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可以采取口传相受的培训班模式进行培训,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观看视频或是语音完善培训上的效果。培训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技术人员实践能力上的塑造,培养出一批技术高端,知识面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我国农业上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2加大投入,促进农机信息化建设
通过技术与资金上的投入可以加快农业发展的脚步,并尽快实现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此时企业在农业使用机械的生过程中要积极做出调整与科学上的规划。这样的改变是为了提升市场中的占有份额与竞争实力,在实际的竞争过程中企业要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尽量将资金使用在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内容上,使得生产上的工作运转得到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帮助,可以让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占有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不仅利于农业上的进步也可以促使企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企业研发与生产出的新型农机投入生产过程中,应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做到两者的无缝衔接,促进农业更加顺利的发展。
2.3加强领导,注重农机技术推广
怎样使得企业信息化与农业技术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融合效果,此时企业的管理层应积极发挥领导上的作用,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制定出更加科学与合理的管理政策,对农机信息进行妥善的管理,并做好管理部门与农业用户之间的协调与互动。信息推广连结技术让农机技术得到普及并创造更多的利益,农业发展的现状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也让农机信息发展能够更加科学,更加稳定。企业想要在未来的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占据一个具有优势的位置,首先企业中的领导应积极的接受与学习新型的推广技术,只有这样,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才能获得一个思维模式上的带头人。通过企业领导层的积极宣传可以让农机上的技术推广工作得到高效率的开展,并在运行的过程中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3.结语
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使用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意味着在未来农业发展中信息技术会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所以国家相关部门与企业应积极对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与开发,针对农业生产上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上的调整与技术革新,推动农业在未来得到,更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体系化发展趋势探讨[J].导航定位学报.2013(01)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智慧农业;农产品;三农问题;一体化
农业体系相关概念
(一)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顾名思义,就是农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农产品的数字化交易运作形式所衍生的农业产业链新生态,也是集产供销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的综合型商务模式,使农业与市场的连接更加紧密。目前,农产品除了在主流的B2B和B2C电商平台交易外,一些专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也相继成立。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并非只是改变了农产品的交易形式,而是相关主体根据国家的政策形势和经济形势进行精准预测而进行的差异化生产与经营,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流通、服务等各方面,使得传统农业的管理、经营和贸易的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深远变化,并为农业业态增加了物流、信息、金融等新要素,使得农业向精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综上所述,农村电子商务对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和提升其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与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和智能软件设备对农业生产和加工等环节进行精准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监测和决策,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生产环境智能分析、精准种植、危险预警、远程诊断和指导等功能。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产品安全,使得农业生产和交易等过程更为健康可持续。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智慧农业是国家智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是关乎民生的根本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三农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金融扶持。2018年全年,国家为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成立4个国家级示范区和24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图1可以看出自2010年起,我国农业财政支出逐年递增,推动农业发展科技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也呈持续提升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得益于财政支出的支持,也得益于智慧农业的进步。仅2018年来说,我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初步形成,“天地空”一体化农业遥感应用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总体来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导向明晰。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指明了农业发展方向,即通过互联网推动对农业精细化生产模式和操作模式的应用,加快智慧农业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提升其智能感知、监测、分析、诊断、预警、作业和控制等功能的完善和成熟,培育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可复制模式。二是大数据平台日益完善。农业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与地理、气候、土壤、虫害以及人类活动等客观因素密不可分,加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作物种植模式和经验不能完全复制,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有限、稳定性和可控性较差。2015年底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大数据分析,可对不同地区的作物、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进行分析、指导和监测,帮助农业生产进行科学决策,有效提升了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和产量。三是现代化农业科技企业的崛起。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科技和技术要素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一大批科技型农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推动农业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物联网的发展为农业科技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农业科技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软件开发企业,中游为设备制造企业,下游为设备维护和运营企业,共同推动农业向智能化不断迈进,实现农业种植的智能化管理,极大提高了农业种植的规模和效率。
(二)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者受教育水平较低。当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科学技术与人才。农业作为我国最为传统和古老的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不仅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十分严重,目前专业务农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十分有限,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淡薄,导致大部分务农人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对农业智能化趋势的认知程度和对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使用意愿更是有限,智慧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极度匮乏。二是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较低。由于我国当前土地政策是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大多沿袭数千年的传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规模小、效率低、盈利十分有限。而农村经济活力较低,农业设备价格昂贵,农民既不愿意也无力承受智能化生产设备的购置成本,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此外,我国农耕地规模较小,无法通过智能设备投入生产带来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实现盈利,也极大限制了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偏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限,体现在农业领域就表现为农业科研体系仍然未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硬件制造和软件开发能力都较为欠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政府部门对第一产业的培育力度十分有限;农业科研机构规模较小,且分布分散,全国没有统一的组织部门对农业科研项目进行系统化指导和协调;农业科研大多是缺乏农业实践经验的学者进行,由于理论与实践脱离,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
从农村电子商务角度探析智慧农业发展之路
(一)农村电子商务对智慧农业的重要作用农村电子商务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电子商务加快了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规模效益,不仅让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互联网+农业”,原本的农业经营主体也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获得更大的增长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和技术涌入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使得智慧农业需要的软硬件系统得以不断完善。同时,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加快了三大产业的融合,带动体验农业、旅游农业、绿色农业等新业态企业的成长。二是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农业生产及经营方式转型。依托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改变了农业的产销结构,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销售规模都成倍扩大,带来的规模效益更是显著增加,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显然无法与之匹配。相关主体必须通过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以提升管理效率,减少经营成本,引领绿色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培育智慧生态农业。三是农村电子商务加快了农业产业链的高效链合。农村电子商务得益于信息技术,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农业管理、经营、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更加快捷,同时降低边际成本;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元素的加入使得行业上下游成为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大趋势驱使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四是农村电子商务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保障。农村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交易模式,以销定产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资源损耗,同时电商平台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对农产品的供需情况以及消费者消费倾向进行分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农业生产、销售、服务更为高效和精准,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为智慧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保障。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地是突飞猛进,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电商平台呈井喷式的扩充市场,毫无疑问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所谓的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就是指的农村地区特色农业农产品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和推广,促进农村网络创业,拉动网购消费。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帮助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社会共同目标下,电商扶贫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一、 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一) 网络覆盖,农村地区有了传送带
目前,甘肃省70%以上的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网络覆盖,40%以上的贫困乡能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交易额的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宽带就像是一条传送带,将信息、人才、资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北农村地区。
(二) 三大电商助力,电商交易平台遍地开花
2015年,三大电商京东集团、苏宁易购和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的农村电商计划相继落地甘肃,数千个的县级运营中心和数十万个村级服务站的建立,将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到甘肃省70%强的县以及50%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已在甘肃遍地开花。
(三) 快递也下乡,农村物流网逐渐建立
“要致富先修路”,同样的,要发展农村电商对贫困地区而言,首先就需要克服物流问题的困难。在加快“快递下乡”的政策性指导下,甘肃省80%的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物流网,但多数偏远贫困农村地区的物流网仍在建立当中。
二、 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
(一)甘肃省农业现状概括
以草食畜、蔬菜、林果等产业为主要农业发展方向的甘肃省目前形成了粮、经、饲“三元”一体的农业结构,另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加快发展农业区域化布局。
目前,该省六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蔬菜产品、中药材人工种植、马铃薯六大特色农业在全国范围具有重要地位。
(二)农业发展瓶颈
1.自然灾害频发
甘肃省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多样,农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很大。近几年,甘肃省极端天气增多的趋势,如持续性的干旱就严重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
2. 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市场竞争力在全国来说相对较弱。现如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很大,该省农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易受到其影响。
3. 农村劳动力不足
因缺乏资金、技术,甘肃省农村地区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缓慢。
三、 电商精准扶贫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一) 电商精准扶贫政策的成果
1.信息先行,提供网络信息平台服务
目前,甘肃省已经建成1个省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80多个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4000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点。政府在工程总投资出资3100万元,各村级信息服务点日常运行费用也由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列支,不增加农民负担。
2.以点带面,建立电商扶贫示范点
2016年,甘肃省以点带面在全省建立了一批兼具典型特点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电商示范县和示范村,数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也在贫困县建立起来。
(二) 政策推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甘肃省电商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的互联网和电商扶贫意识仍有待加强;贫困农村地区的资金及融通方面活力不够;电商专业人才比较紧缺;农村地区的电商平台虽然基本建立,但是技术层面仍有待提高。
(三)电商精准扶贫为农业经济提供新思路
1.电商+农业+人才
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引进大学生人才边学边干成为技术骨干,手把手教农民如何掌握现代技术,使农民真正成为“能手”。用技术留下青壮劳力,推动新型职业化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生力军,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人才缺乏的瓶颈。
2. 电商+农业+资金
近两年电子商务逐渐向金融领域发展,电商精准扶贫“电商+农业+资金”模式为解决农村融资难、资金缺乏等困难提供了新路径,在农村融资问题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为便于农村地区资金的融通,在国内知名三大电商平台的支持下,甘肃省积极培育兼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本土农村电商平台。
3. 电商+特色农业
甘肃省电商扶贫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创新,敢于尝试,开辟了“电商+农业+旅游业”、“电商+绿色农业”等新的模式,为该省特色农业真正地、长远地、可持续地发展提供新思路。
4.电商+物流网+品牌建立
在电商精准扶贫政策下,互联网和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达到了高度融合。电子商务平台和物联网的建立增强了区域间联系,以县带村,联合发展,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培育农业农产品等特色品牌。
关键词:3S技术;精准农业;应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2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近8亿的农民,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国际上近年来把精准农业作为农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是农业生产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它的特点是“精确”,它充分体现的是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思想观念,其核心技术是“3S”技术与计算机控制系统。
1 精准农业
1.1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的核心思想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简称PA)是农业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的重要途径,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1], 实时获取地块中每个小区内的土壤信息、农作物信息,诊断作物的长势和产量在空间上形成的差异是PA的内涵思想,并对每一个小区做出分析,决策,随后进行灌溉、施肥以及喷药,从而使水、肥以及杀虫剂的利用率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增加产量,减少环境污染,进而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2 精准农业的技术核心
实现PA,它的核心是除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还有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传感器以及检测系统等。前3项组成了 “3S”技术,若要对农作物抽样调查,获取作物生长的各种影响因素数据,那就离不开3S技术,同时可以实时采集时间、空间变化信息,绘制电子地图,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还可对精准农业的效果、效益进行评估(图1)。
1.3 S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综合应用
1.3.1 GIS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作为农田空间数据库采集、分析、处理和显示地理空间信息的计算机软件平台。其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GIS能作为农田空间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它即管理农业空间数据库,也能实现对土壤性状、自然条件、农作物长势状况及产量等数据远程查询,也能参与分析,最终显示与输出分析的结果; GIS能绘制农作物产量分布图。在新型联合收割机上安装GPS,每隔几分钟,GPS就记录下它的位置, 而产量计量系统能自动称出农作物的重量,此时计量仪器能测出农作物流入Υ娌值乃俣群筒獬鲆丫流出的总量,所以一旦结果显示,就记录在农田空间数据库中; GIS可以分析农业专题图。GIS有空间叠置功能,能将不同类型农业专题数据叠置在一起,形成新的数据集,从而能分析出土壤中各种限制因子与作物的相互影响。
1.3.2 GPS技术的应用
GPS在精准农业中非常重要,它可以精准定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喷药以及精准耕作,GPS根据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差别以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盈亏状况,作物的差异和作物的需求状况,将微量元素与有机肥科学配方,做到精准施肥;同时,GPS利用土地参数采样器,采集植物的生态环境等参数,通过GPS中心控制基站,然后让专家系统进行植物分析,可以做到精准调控节水灌溉系统;GPS也能监测病虫草害,它能连接高质量的视频摄像系统,可以收集原始数据,分析图像,实时监测田间作物,从而能得出受灾范围与位置,还可跟踪虫害的迁飞路线、种群数量和受灾程度,病虫害发展方向及流行趋势,随后可选择装有差分GPS的飞机引导飞行员在特定的路线与高度进行喷洒;精确种子与播种工程有机结合,能让播种机均匀播种,深浅一致,这样可以使田间作物获得充足的营养,收获机械不但可以颗粒归仓,而且还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准确分级,所以GPS能减少肥料和农药的消耗、精确灌溉、精准播种,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
1.3.3 R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RS)是不接触物体,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新型技术。RS不仅全面、准确、实时地提供作物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提供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所以RS是获取田间数据的重要来源,因此RS在作物产量预测,农情宏观预报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2 结语
目前,关于3S技术的运用仍然是精准农业发展的核心,精准农业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系统,用GIS将土壤和作物数据进行存储、整理、分析,利用RS可以全面、准确及时的获取多光谱、大范围的田间遥感数据,利用GPS技术,配合RS和GIS,能够对农作物产量分布,土壤成分进行监测,做到合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喷洒农药和精细耕作,从而实现了农业低耗、高效和优质,精准农业在3S技术支持下具有精准定位、技术性强,定量化的特点,其中,GPS与GIS的结合提供了精准位置;提供了定量的田间作业与管理的技术手段,RS与GIS的结合能提供建立农田基础数据库所需的多种数据源,因此可以优势互补 , 从而促进精准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铜.精准农业概论[M].气象出版社,2002.
[2]何勇.精细农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唐俊华.对地观测技术与精细农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