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节约资源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03 16:58: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节约资源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节约资源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 节约集约

1.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重要意义

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结果。

1.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保护耕地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保护耕地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节省投资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土地投入,提高用地布局和人口分布集聚程度。城镇建设应尽量集中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以减少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提高城镇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加强土地管理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同功能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利用强度,了解某一具体地块开发利用潜力,从而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指导方针和对策,合理布局用地,制定最佳开发方案,发挥土地利用最大效益。

1.4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土地市场发展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人们对土地利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使资源共享、功能互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土地优化配置原则,能有效抑制因盲目性、随意性而造成行为失当,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2.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我国虽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建设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耕地总量在逐渐减少,用地形势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如下:

1)土地利用十分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率低,长期以来的粗放用地,各地均存在滥占滥用土地现象,没有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2)用地结构不合理滥用土地现象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用地规模逐渐扩大,有些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公路、广场、绿化用地、空闲村、空心村、闲置住宅、闲散地块大量存在;

3)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破坏耕地、圈占集体土地炒预期、非法出租、转让土地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盲目招商引资,为了使项目尽快“落地”,采取“以租代征”、超占面积、未批先建、未批先用等违法手段。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4)监管机制不健全,执法监察不到位有些地方节约集约用地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建立监管机制、动态巡查机制,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动态巡查不及时,对各种违法违规用地执法监察不到位,影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际效果;

5)后备资源、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空间不足由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耕地、林地、草地、山地等资源均被利用,后备资源潜力明显不足,有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无法实现。

3.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

1)科学规划用地,从源头严格把关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严格确定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大力提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的用地项目一律不批,从源头制止浪费土地现象;

2)要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定期开展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普查,制定鼓励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投资强度、土地容积率,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

3)要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规范土地市场运行通过土地收购储备,使政府能够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备以备供应土地,真正实现土地招牌挂出让;

4)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节约挖潜并重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占用耕地,要“占多少,垦多少”,占补平衡。通过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盘活存量土地来增加土地,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来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节约挖潜并重;

5)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建立促进集约节约用地激励约束机制。政府部门可以运用价格机制调控土地,通过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各种税收,增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动力。抑制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占用土地行为,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这间接要求用地者增加投资强度、提高建筑容积率、加大对地下空间和建筑立体空间开发,高效利用土地。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和严格保护耕地的意识;

6)加强监督检查,动态巡查,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责任。机制执法监察工作要遵循“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加强日常动态巡查,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责任机制,批前、批中、批后要全面跟踪监督检查,实施全程监管,杜绝少批多占、未批先建、滥占滥用土地现象的发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使新开工项目基本不再出现闲置现象。

我们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宣传,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人地矛盾也日益尖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布置格局,不仅浪费了我国土地资源,更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尤为重要。作为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培养每一位公民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保证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实现土地生产力可以持续增长,保护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而达到生态合理、经济有效和社会可接受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却很少,而日益增加的人口更对土地尤其是耕地进一步的增大需求,人增地减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不合理

在城市里,建筑用地不够集中,盲目的批地和上项目,导致结构失衡,整体的集约利用程度不高,而在农村,闲散土地大量的存在,低效利用,导致土地浪费非常严重。

2.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工业、建筑用地的增加,耕地数量越来越少,可以耕地的面积也越来越少,虽然一些土地为潜力土地,但是要根本变成耕地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将日益加剧土地的供需矛盾。

3.不合法用地

部分地区为了GDP的增长,盲目的进行招商引资,为了项目可以尽快落地,不惜违规违法,使用农用地搞非农建设;私自突破开发区的范围,并以各种名义设开发区,最后就是没有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就擅自征地和供地用于施工建设。

二、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合理规划,总体调控

只有规划才能有计划,才能使得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适度的利用,才能保证土地的利用强度和收益水平可以达到最佳的状态,而且其影响也是长远的。但是目前土地利用方式、结构不合理,这些都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所以只有从整体上规划好和统筹协调好,才能充分发挥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作为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好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严格控制用地总量,尽可能的使每一个项目都做到用地合理,布局合理,每一寸土地都得到节约,大力提倡集约用地势在必行。

2.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出台《关于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的实施意见》,推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等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形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氛围和改革创新的政策环境;其次就是要完善用地指标项目管理,试行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差别化”管理,试行“集中下达、一次审批、分期执行”新机制。最后就是要优化征地报批程序,完善好失地农民的保障体系,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扩大土地有偿使用面,试行地下空间有偿使用制度。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节约集约用地,不能一搞建设就使用新的土地,要想方设法将废弃的、闲置的和低效的土地作为重新利用的研究对象,对这类土地进行全面的清查,并加以处置,起初处置起来肯定有困难,所以一定要制定详细的方案,以此为突破口,进而带动整个闲置土地,闲置土地一般成因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执行法律法规的时候一定要多考虑历史因素,重在问题的解决上,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的效益,不同的闲置土地要区分对待,收回确实是一项比较强力的措施,但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收回,而在于重新建设,让闲置的土地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总之,闲置土地处理的整个程序一定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审批,让土地和开发利用状况清晰明了,新开工项目不要再出现闲置现象。

4.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

目前,我国土地的现状正处于政府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化中,为了增强政府对土地调控的能力,解决土地市场早期出现的总量失控,促进土地市场可以健康发展,建立起来土地储备制度。通过土地储备,使政府具有掌握土地的“统一收购权”,确保土地供应合法性,减少违法用地的出现,为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高效土地市场打下基础,这样既可满足城市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还可以有计划的适时适量的供应土地,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大大提高。

5.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土地的开发利用涉及各行各业,所以有必要吸收社会公众参与土地规划制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还可以增强社会意识,更有利于规划的实施。虽然公众参与会浪费一些时间和金钱,但是这样的举措充分体现了民主意识。从社会角度、社会公平和提高规划科学性的角度分析,提高公众在规划制定中的参与程度是必然的趋势;具体做法就是首先要建立民主科学的规划程序,让公众参与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取得共识;其次,在土地规划中要考虑弹性,以便于依法修改,尽量做到不损害广大群众的利益;最后就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监督,建立起公众监督的制度环境和渠道,从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在增加,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所以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不可动摇,而且要保证发展必须是科学、协调和可持续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正确的用地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积极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证用地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坚持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的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大程度的维护土地的合法权益,推行;尽管此项任务责任重大,但是关于我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思考要继续进行,不能间断。

参考文献

第3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创新,进而带动观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一、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把节约资源与控制人口和保护环境一道列为基本国策,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

二是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特别是,要把资源生产率、消耗降低率、回收率、循环利用率以及清洁生产工艺采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理率、生态环境保护率和修复率、生态监测系统完善度等纳入政绩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转变管理角度。一要搞好规划。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作为编制和细化“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二要明确步骤。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三要完善产业政策。加快出台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定或指导目录,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项目,促进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项目发展,淘汰技术水平低、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

四是创新管理手段。一要加强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诉讼制度,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制不完善的问题。二要加强准入监管。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条件。三要加强标准监管。加快制定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等。四要加强回收管理。逐步推行废电子电器、废轮胎、废弃包装物等的回收处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五要加强示范推广。推行节能自愿协议,推动企业或行业采取自愿方式实现节能目标;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六要加强宣传教育。政府要带头厉行节约、推行节能采购和利用,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五是理顺政府机构。按照“同一管理对象的同一事项只能由一个部门管理,同一性质的不同事项原则上只能由一个机构协调处理”的原则,可考虑:将现行分散于水利、建设等部门的水资源管理职能归并,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成立能源管理机构,实行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核能及各种再生能源的统一管理等。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建立生态税收体系。着眼于完善绿色节能型税种和污染控制型税种,建立生态税收体系。一是扩大资源税课税范围。将现行资源性税种(如土地使用税)以及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等并入资源税,并逐步将水、森林、草原乃至矿产、动物、海洋资源等纳入课税对象,最终形成对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从节约石油、控制大气污染出发,必要时开征能源税。二是开征环境保护税。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噪音等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三是扩大消费税的课税范围。把资源消耗量大和对环境有破坏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四是建立“绿色关税”体系。对国内原材料、初级产品及半成品等资源性出口征收出口附加税;对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对其进行贸易制裁;对国内不能生产而直接用于清洁生产的进口设备、仪器和技术资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与上述四个方面相对应,制定税收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级差调整,实现奖优罚劣。

二是完善财政体制。一要在经常性预算中,设立“资源节约”支出科目,主要用于资源节约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宣传教育、政府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政府节能改造等所需费用。二要对资源节约重大项目和重大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三要逐步扩大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产品的政府采购范围。四要设立环境整治与保护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环境整治与保护项目。五要选择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如重要城市供水水源河流的上下游),进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由下游经济发达地区从受益收益中按适当比例支付上游欠发达地区,作为其保护源头水质的补偿),形成反哺的生态补偿机制。

三、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一是深化价格改革。一要全面推进水价改革。继续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酌情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方式改革;逐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试点,依法整顿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水价秩序;在强化成本约束、综合考虑上游水价和水资源费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力度。二要积极推进电价改革。在现行成本补偿型电价定价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反映电力供求和促进节约用电的电价形成机制;在厂网分开的前提下,建立与发电环节适度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机制,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并逐步优化销售电价结构;加大实施峰谷分时、丰枯分季电价力度,扩大执行范围;对高耗能行业中国家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继续实行差别电价。三要完善石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其他产品的比价关系,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建立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形成天然气计划内外执行同一价格,引导用户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天然气;改进成品油价格定价方法,使国内油价更加贴近国际市场实际情况,促进企业合理用油、节约和替代石油,引导消费者购买节油型汽车。四要建立市场化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科学的煤炭成本核算体系,使煤炭成本能够反映其资源成本、生产成本、环境成本以及退出、发展成本;实施煤电价格联动;研究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五要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扩大市场化方式形成土地价格的范围,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使土地价格能够及时充分反映土地市场供求和土地价值。

二是加快完善自然资源权利制度。一要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排他性。其基本方向是,明晰和强化资源的所有者及其各级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避免所有权主体虚设。二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资源使用权的初级市场,严格按市场化运作,恢复资源使用权的经济激励作用。三要有序开放和完善资源产权的二级市场,解除资源产权流转的限制。比如,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明确国有水资源使用权出让、转让的一般条件和程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国有水资源使用权流动;国家通过对水权市场的垄断和控制,从总体上决定和调节进行水权交易的水资源总量。四要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

企业是经济运行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微观基础。企业加快改革、推进集约化经营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

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完善企业内部机制。一要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在商业目标与资源目标、环境目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二要确立突出核心竞争力、突出主业、突出整体优势的发展战略,扭转企业盲目扩张、盲目实行多元化发展的倾向。三要以成本、资金、质量管理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特别是,要健全企业资源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的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建立车间岗位责任制,改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此外,要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培育和推广节约型消费和绿色消费。

第4篇

1 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含义

资源节约型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所谓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种领域中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资源节约型企业具有丰富的内涵。“节约”这两个字包含双重的含义,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解释;二是要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尽可能用少的资源和能源或者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或者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但是必须明确指出,节约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控制成本而限制发展,而是要求企业彻底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入的技术革新,走集约、持续、高效地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

2 创建节约型林业企业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工作,建立节约资源的系统

因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现阶段其他林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存在差异和冲突,而且还可能会对经济效益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企业的效益,不少林业企业都没有参与资源节约型的改造工作。这使需要借助政府部门和法律的理论,指导和管理林业企业,运用强制性的方法介入。

在建立节约资源法律系统过程中,我国已经颁布了《森林法》等相关的法律文件,然而单纯地依赖相关的法律规定无法满足当前对于节约资源法律系统建设的需要。因此,我国还应该进一步的加强节约资源的法律系统工作,积极地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比如建立鼓励与强制相结合的制度等。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管理林业企业,主动借鉴国外成功创建法律系统的经验,调控消耗资源较多的企业生产过程。与此同时,还应该颁布一些激励型的法律规定,以此来激励林业企业开展并运行资源节约型的操作模式。总而言之,在法律规定的支持下,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才能够更好地进行。

2.2 增强林业产业政策的指导性

考虑到我国现阶段林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和态势,如果想要保证企业顺利地进行转型,需要坚持资源节约的运行方式和方法,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和领导等。因此,我国不仅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还需要颁布有关的政策来支持林业产业。林业产业的政策能够促进企业有秩序地进步,运用较少的成本完成计划的工作量,防止盲目和激烈的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和有序发展的层次,制定林业企业的工程计划和产业政策,促进市场有秩序地进步。需要确定淘汰类、限制类和激励类的工程项目,禁止发展污染程度大、高耗能以及浪费资源的产业,严格制止盲目的投资和质量低的反复建设工程;需要完善投资方面、上税方面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大力支持耗能少、低排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林业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进步。

2.3 促进林业企业的自律,落实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目标

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过程中,法律的监督和政策支持工作都属于辅的措施。只有林业企业内部加强自律,落实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才能够真正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林业企业应该以节约资源和能源为工作核心,推动节约资源理念和先进管理方式的运用,加快企业的转型进程。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完整、统一,具有权威性的资源节约管理部门

为了加强林业企业的资源节约工作。应该形成完整、统一,又具备权威性的资源节约管理部门。安排专业人员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大型林业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一个独立的公司级的能源部,全面负责能源生产和燃气、蒸汽等能源介质的系统供需平衡,负责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能源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中小林业企业还可以成立资源节约管理中心,直接负责企业的能源信息动态管理和系统能源平衡调配,统一优化配置企业的内部能源,提高资源节约管理的效率。

(2)制定以节能、节材、节水为中心的全面节约资源战略

每个林业企业必须从人力的使用,原材料和燃料的消耗,机器设备的利用,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效能,成本和利润等方面,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产出。所以,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是推进集约型的全面节约资源战略,创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核心问题。

(3)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目前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和林业产品经济效益方面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科技含量也较小,这对于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林业企业应当积极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增添性能完善的现代化技机械设备,为资源节约管理提供必要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而对于林业产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则可以通过三方面来实现。即加大代替木材的新型材料研究力度,以实现木材节约代用;提高木材保护技术水平,使木材的使用寿命更长,消耗量更小;提高次小薪材的利用效率,减缓大径木材的市场供需矛盾,提高林业木材资源利用效率。

第5篇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对这一重大部署和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人民群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力量源泉,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好,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切实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使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加快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方式。要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学、电影、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发表,鼓励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要在中小学进行国情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环境文化,努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企业应自觉遵守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理所当然地包括企业在内。实际上,每一个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在生产产品、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源资源,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企业,这既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绿色生产、节约生产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本着对人类社会和资源环境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节能、节材和环保方面的投入,完善有关设施,生产绿色产品,承担相关社会责任。每一个企业,都要积极开发应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产品,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污染排放标准,完善和落实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三,各级政府应切实发挥好管理和服务等职能。创造良好的节约能源资源氛围、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扎扎实实地解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要实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增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投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环境公共设施建设,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加环保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要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决不允许违法者逍遥法外。

第6篇

我国目前处于全面建设的时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资源能源的消耗日益加剧。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施工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浪费现象尤为严重,为此我国提出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也成为节约资源的重点观察对象。节约型施工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施工过程中节约资源能源的目标。

节约型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型国家,建筑行业是一个资源能源浪费极为严重的行业,因此实行节约型施工现场管理,有效遏制浪费资源能源现象,是我国实现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环节。节约型施工现场管理对于节约国家资源、节约企业成本都有着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带来经济效益

节约型施工现场管理可以为建筑行业带来各种节约资源能源的方法,在为国家节约大量资源能源的同时也降低了施工单位的建筑成本。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时遵循节约的理念就会使得建筑物的布局结构绿色环保,实现节约型施工现场管理有利于施工单位管理体系的变更,提高施工单位的管理效益。这能够给施工单位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提高施工单位竞争力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于我国施工单位来说既是新的历史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节约型施工现场管理可以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与施工技术,从而为我国施工单位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技术基础。另外,我国还可以增加与大企业的合作。这一国际背景就促使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实行节约型施工现场管理,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3. 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数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极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这资源的急速消耗,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建筑行业每年大概消耗总资源的三分之一,并且严重污染环境,建筑行业对自然资源的威胁给我国敲响了警钟。节约型施工现场管理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施工现场管理策略的应用

1. 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强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节约水源、节约建材的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大力宣传,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明确奖励、惩罚的目标,将节约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形成施工人员讲节约的良好施工环境,确保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树立节约观念,加强管理,保证节约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应用节能新技术

建筑施工单位要能够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淘汰陈旧的、耗能大的旧设备,提高施工设备的科技含量,有效带动施工单位科技的进步、促进资源的节约。这就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不断引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要能够考虑到技术、模式的实用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来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的浪费现,做到节能环保。例如应该积极推广智能化控制开关、节水型闸阀开关、高效节能照明灯具等等,这些节能工艺都能够为节约型施工现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3. 回收利用建筑垃圾

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这就需要安排施工人员在建筑现场对施工垃圾进行专门收集,在收集垃圾之后要能够进行分类。例如将木块、砖瓦、建筑钢筋等分类堆放,对这些垃圾进行回收加工。例如可以将一些废钢丝、旧铁块、钢筋等可以卖到废品站;废木块、木屑可以卖给木屑厂,这些都可以为建筑单位节约成本。建筑施工单位对于那些对环境有害的建筑垃圾要用包装袋密封包装,送到指定的场所进行无害处理。建筑施工单位要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时刻谨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

4. 循环利用建筑用水

第7篇

资源供不应求的瓶颈制约和危机感,主要源于人类社会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规模所引发的资源需求的过快增长和资源消耗过程中存在的大量浪费。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往往具有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双重属性,但由于环境价值具有经济外部性,在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中往往得不到反映,从而使资源的市场价值定位偏低。从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到循环再生的过程看,资源的供应能力和需求规模取决于资源的开采、使用、(废弃物)排放、(废弃物)回收、再生和替代等各个环节的综合协调。

从微观经济看,税收直接影响价格,在节约资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方面,税收不仅具有使经济外部成本和效益内在化的功能,而且可以在资源的上述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影响其供求水平。具体表现在:

第一,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环节征收资源税,使资源的环境价值内在化。从理论上说,当征税额能够充分反映自然资源的环境价值时,就可以使资源的市场价格回归到资源的完全价值(即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之和),从而真实反映资源的供求关系。这是税收促进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所能发挥作用的第一个环节,可以采取的税收措施是征收资源税或提高资源税税率。

第二,在资源的使用(消费)环节,一方面可以对有利于节约资源消耗的投资实施税收优惠来降低"节耗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对资源的使用征收或提高使用税(即消费税),以增加资源的消耗成本。这是税收促进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所能发挥作用的第二个环节,可供选择的税收措施有:节耗投资税收优惠(如所得税投资抵免)、节耗投资设备或节耗产品的税收优惠、节耗技术优惠;对资源产品和资源高消耗产品征收消费税或提高其消费税税率。

第三,在资源消耗后产生的废弃物排放环节,可以通过征收排污税或提高排污税税率,来增加废弃物排放成本。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节约资源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促使资源的回收利用。因为,从理论上说,只有废弃物的回收成本低于其排放成本时,废弃物的产生者才会有回收废弃物的意愿。在废弃物排放环节征收排污税是税收促进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可以发挥作用的第三个环节。

第四,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环节,可以通过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回收资源的成本。这是税收促进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可以发挥作用的第四个环节,可供选择的税收措施有:资源回收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回收资源产品的流转税优惠,资源回收技术、设备的税收优惠等。

第8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7-0156-02

1 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并不是指绿色的建筑,它其实也可以称作生态建筑或者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即在建造建筑的过程中,通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既能够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够满足人们居住功能需求的健康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是在结合施工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通过采用各种先进的设计技术、先进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既能够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内保障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又能够满足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等多角度综合考虑的设计决策。建筑寿命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拆除再利用等多个阶段,而设计阶段的决策将直接影响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之初就应加强设计管理, 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节省投资, 还要考虑节约运营与维护费用及对环境的影响等等多方面的问题。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

①注重综合性和整体性。绿色建筑设计要注重综合性和整体性,从刚开始的建筑规划设计,到后续的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甚至到最终的拆除阶段,整个过程都要充分能够实现绿色建筑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系,即在建筑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且日后运营时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和居住环境,即便在以后拆除后,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最低。在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以后各个阶段要面临和应解决的问题。

②满足建筑的本质功能需求。建筑其功能就是满足使用者的居住或者使用需求,绿色建筑也是如此。绿色建筑强调要在建设、运营及拆除绿色建筑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是也不能够舍本逐末,为了节约资源而损害使用者的利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比如可以通过增加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运用多种科技手段使建筑在功能、系统以及使用上提高效率。

③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造建筑的过程中,通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既能够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够满足人们居住功能需求的健康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与普通建筑的区别就在于能够节约资源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设计绿色建筑过程中,必须要着重强调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尽可能的减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④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建筑是顺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而提出的概念,我们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建筑、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改变过去的建筑业的高污染、高消费等传统建筑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发展绿色建筑,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城市生态建筑的需要。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3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①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自绿色建筑推行以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一直是紧跟世界潮流的,然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与国外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是差别很大的。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经济总量虽然是世界前列,但是人均GDP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相差很大的距离。所以,引进先进且昂贵的绿色建筑产品和技术进入我国时,我们实在承受不起这昂贵的费用。如果仅仅是个别的项目实现了绿色目标,而其他项目没有,那么其对社会的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所做的贡献也是很小的,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从整体出发,切勿做表面工作。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地理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绿色建筑必须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设计建造。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在实践中去探索适合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新路。

②应以节能为核心。只要是进行建筑设计活动,那么其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最大的浪费是规模和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的空间、土地、设施等的闲置问题。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满足人们健康、环保的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下,在建筑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在这个目标基础上,中国的绿色建筑设计应以节能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建设观念,避免浪费。因此,要在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及拆除等整个过程中都能够实现低耗的目标。

③以科技创新实现精细化设计。精细化设计首先体现在个性化的定性分析中,其次为科学化的定量验证,第三为合理化的设计措施。从我国实际来看,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处于建筑设计的关键和首要环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变设计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精细化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必由之路。我国绿色建筑并非是只满足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这两个要求,还要因地适宜结合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因此,每个绿色建筑都有其个性化设计的要求。在设计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必须从地域性、经济性和阶段性出发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

第9篇

“十一五”期间,兖矿集团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围绕兖矿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强化节约意识和节约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化方向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企业,构建和谐兖矿。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末,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降至12.52立方米,初步建成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内容,产业结构优化,增长方式集约,消费方式科学,工业污染状况显著减轻,矿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各类能耗持续降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十一五”时期,兖矿集团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工作重点:

建设节约型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事业。

(一)围绕集团战略规划,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十一五”期间,是兖矿集团发展战略机遇期,要围绕兖矿集团战略规划目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三大基地、三个化工园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构建循环经济模式,从而构建起兖矿集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体系和管理考核体系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要求,依据规划目标,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体系和管理考核体系,将资源节约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岗位和每个人员身上,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资源节约目标的实现。

(三)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生产中的节能工作,实施节能工程

兖矿集团未来发展中的重大项目,都是以煤炭综合开发利用为基础的,资源投入量大,排放量也大。如果从项目的立项即着手考虑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在项目设计中充分体现这一思想,优化工艺、优化设计,精选节能设备,施工中加强环保节能措施,就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

(四)继续加大节能科技创新力度

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方法,开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优化产业结构,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实施多联产技术,可极大地提高企业节约水平,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推进煤炭转化深加工、矿产资源利用、“三废”综合利用三项技术研发创新,实施供水系统优化、高耗能设备改造、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五项节能工程,形成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

(五)继续抓好节能基础工作

继续抓好节能基础工作,集中力量开展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对照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科学制定节能降耗考核管理办法,编制和完善环保节能具体标准与消耗定额,加强计量统计监测工作,搞好仪器仪表的校定,抓好节能专业队伍建设,为搞好节能工作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