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04 14:49: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旅游业 文化创意产业 协同促进

一、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分类关联度分析

1.旅游业定义及其六环节服务

旅游业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六个环节服务而获取收入。

其中游览是旅游业核心内容,其余几部分是由于游览而派生出的几个需求。但是,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依然将旅游业按照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六个环节来划分,以便分析旅游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

2.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情况

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九个大类,即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及其他辅助服务。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该分类项下的第九大类——旅游、休闲娱乐。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文化创意产业囊括了整个旅游产业。但是,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点来说,旅游业中的六大服务环节,并不全都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因此,我们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本质,根据旅游业六大环节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九大分类,分别去分析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二者之间的关联度。

3.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包含关系

首先,旅游业中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四个环节的服务,明显不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理念,并不能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其次,旅游业中娱乐这一环节,该环节中的内容可以归结为文化创意产业,其中属于娱乐的文化艺术表演、舞台剧等等,均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对于游览这一环节,要一分为二的去考虑,对于人文类的景观,例如美术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公园等等,都可以算作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而自然类的景观,可以算作是传统旅游资源带来的旅游项目,不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总体来说,文化创意产业中,旅游、休闲娱乐这一类所包含的旅游业是指娱乐、游览(其中一部分)这两个方面的服务,并不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这四个方面的服务。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旅游业的一部分。二者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旅游业间接的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购物环节虽然不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但是旅游业中购物的环节却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

二、旅游业对九大类文化产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们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九大类中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设计服务,五类文化创意产业标记为A类。根据A类的特点,我们发现旅游业对于A类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关联,也就是说旅游业与A类文化创意产业不能产生促进作用。

将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划分为B类。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B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旅游业购物这一环节,虽然不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但是,却可以带动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例如游客在旅游购物中购买手工艺品等的行为。同样,旅游中的娱乐,也带动了游客对于文化艺术产品的需求,推动了文化艺术类、艺术品的消费。

我们单独将旅游、休闲娱乐列为C类,该类既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别,又属于旅游业的一部分。其本身的发展,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部分。

对于其他辅助服务,在此不作过多的分析。

通过上述分类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旅游业的购物环节对于文化创意产品中文化艺术和艺术品交易有着间接的促进作用;娱乐、游览环节本身就属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范畴,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有着直接作用。

三、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脉络图

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笔者绘制了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关联的示意图。可以直观的明了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图示如下:

其中①表明,旅游业中游览这一环节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旅游、休闲娱乐的范畴,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部分。②、③表明,旅游业中购物这一环节对于艺术品交易、文化艺术类的文化创意产品有着促进作用。④表明旅游业中文娱这一环节属于文化创意产品中旅游、休闲娱乐的范畴,本身的发展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部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业中,游览、娱乐环节本身就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推动;购物环节则间接的拉动了艺术品交易、文化娱乐的消费。清楚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后,我们就可以从旅游业游览、娱乐、购物三方面入手,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通过发展旅游业提升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

立足中国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历史名城,北京市在发挥旅游业优势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优势。

同时,放眼海外,北京想通过旅游业打造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城市,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与揣摩。首先可以从模式上入手,通过由国内大型旅行社进行针对北京文化旅游线路的改革,将几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价值内容融合到旅游当中,采取逐步试点的方法,一点点的在旅游线路中加入如宋庄、798艺术区之类的站点,来达到整合文化创意园区与旅游业协同促进的格局。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两大旅游平台上的北京旅游路线大多以北京老建筑为主,参观中国历史遗迹以及体验北京的胡同文化,然后就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形象建筑参观,虽说有的路线中加入了798的参观,但它并不作为一次旅游中的重点和吸引点,这使得人们会觉得此地并不那么的重要或者不具有旅游价值,更无法在短时间的走马观花中获取其文化创意的闪光点。在北京的旅游仍然依靠古建筑、历史遗迹、本土传统文化以及国家代表景点来吸引游客,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的文化交流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可以说古老的满汉文化并不能跟随时代潮流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旅游需求与价值期望,所以有针对的将旅游群体进行细分,开发不同主题旅游路线,组建志趣相投旅游团,以北京几大文化产业园区为站点,革新旅游老思路将会有利于重新焕发北京旅游业的活力,注入文化创意产业这只新生智力元素,会使具有传统血脉的旅游获得时代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洁.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5-156.

第2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104 ― 02

一、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文化在我国传统生活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与人文相关的生活方式,而忽略了它的生产方式,文化的商品属性被弱化。所以直至20世纪末文化产业在我国才开始全面建设,21世纪初文化产业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高端形态,更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且具有投资期限长、轻资产、风险大等特征决定了其独特的资金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高端形态,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化资源包括显性文化资源和隐性文化资源,显性文化资源不需要开发,也不可再生,所以过度开发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毁损。隐性文化资源需要开发,但也用之不竭。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主要是对隐性文化资源的开发,隐性文化资源包括市场、人才和文化。该类资源积聚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基础差的国家和地区,对人才、资本的吸引能力弱,导致隐性文化资源的缺失,因此在强调文化强国战略时,不仅要关注显性文化资源,更要关注隐性文化资源的的开发,文化强国除对显性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外,更要通过对隐性文化资源的开发来实现,二者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对隐形文化资源的开发更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存在强烈的金融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对资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产品、项目等研发设计阶段对资金需求较多,并且在该阶段文化创意企业一般没有资金回笼,特别是投入期较长的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往往会超预算。

二是文化创意项目、产品研制成形后,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销售过程中要借助于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消费者体验等,以期被认可或接受,这些活动的都会带来后期的资金需求。

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完整的产业链较长,创意产品一旦被市场接受,创意产业链条会被无限延伸,多形式的衍生产品会被不断地开发、生产和销售,在该阶段也会有资金需求,但相对于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会减少,产出会不断增加。

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需求不仅体现在文化创意项目或产品的开发、创造与销售上,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以及技术的开发同样需要金融的全面支持。

二、 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资金仍然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文化创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限制了其前进的脚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持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为了提高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效果,我们要深入的研究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以便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经过分析我认为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方面的影响因素

1.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不足

2006年之后我国不断推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且支持的范围不断扩大,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强,使银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并获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比如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积极相应号召与文化部和一些文化企业签署合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投资力度助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颁布的大部分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有些条款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分类指导而导致政策缺乏操作性,很难得以执行,政策虽然有了却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文化产品出口贴息,没有规定该项资金的来源和出处,也没有规定执行的部门、出口贴息的标准以及具体执行的程序方法等,所以该政策很难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也没有建立统一的统计评价体系。导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自为政,没有协调性,各省市竞相上马大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使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投向严重失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出台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予以支持,应加大支持的力度,如加大税收支持和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等。

2.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法律不健全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我国已制定了衣蛾法律法规,但相对于其他立法而言有以下不足:(1)立法层次较低,而高阶位的法律如“文化创意产业法”目前还未出台,所以低层次的法律制定时没有统一的依据,不同法律之间相互抵触或矛盾;(2)立法进程落后,文化创意产业的立法进程滞后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进程,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遇到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当现问题时才开始着手起草法律,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无法可以;(3)现有的法律内容比较空泛,没有可操作性。

3.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未完全发挥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是一种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仅靠企业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因此政府应积极深化其公共服务功能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这其中包括鼓励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成立和组建,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此外,政府还应加快建立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组织展示会、研讨会等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二)金融主体方面的影响因素

1.金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支持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金融企业为文化创意企业的信贷支持仍然主要是传统的信贷,由于文化创意企业多是无形资产,缺少信贷抵押的不动产,很难获得信贷资金,而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特点是金融产品和服务较少,金融机制创新不足。

2.信贷结构不合理

从近几年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规模快速增长,但投放的领域大都是一些大型集团企业和传统领域。而对新兴领域和中小规模的文化创意企业信贷支持严重不足。在中小型的文化创意企业中,也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有信誉、有市场的企,金融企业对它们应区别对待,量身定做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3.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就银行而言,贷款手续复杂,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对资金需求的时效性,没有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特点提高便捷的个性化服务。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缺少专业性的服务。金融服务网点不能遍布到文化创意产品消费的各个角落,给消费支付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文化创意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

1.文化创意企业资产结构的特殊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主要依靠知识产权和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因此它的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较多,有形的固定资产很少。并且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成立时间不长、规模小,有的可能只有一个创意,或一些知识产权,价值不确定,这种严重的轻资产特性使金融企业缺乏介入的积极性。

2.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风险性

文化创意企业的业务大多是业务性的,其创造的产品是一种创意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它赋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它的价值不仅取决于生产者的创造,更取决于消费者的体验,正是由于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市场交易和消费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现金回报不确定,即收入的不稳定性。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的轻资产性和高风险性使金融企业很难准确掌握它的财务状况和资信水平,也就制约了金融企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

(四)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1.缺乏文化创意类项目的价值评估机构

文化创意产品多属无形资产,目前各省市缺少权威性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机构,造成很难信贷审核和风险评估,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无法流转。同时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担保机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获得。

2.缺少文化创意产业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所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的城市成立了“版权交易中心”,但没有完善的无形资产的评估机制,缺少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参数,文化创意产品的著作权、版权等保护机制不健全,没有成熟的交易市场,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

3.缺少服务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对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有着共同的需求。应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是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需求服务,如人才服务、产品研发设计服务、投融资服务、市场拓展服务、技术服务、产业信息服务等,以实现政府、金融机构、文化创意企业的信息沟通。

4.保险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保险公司所设立的险种和保险产品不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还没有针对文化产业的保险产品,使文化创意产业避险途径缺失,也阻碍了资本市场的进入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金融发展体现为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和完善金融金融结构。金融规模扩大可以扩大文化创意产业部门资本的形成规模,同时规模的扩大必然有强大的储蓄量,强大的储蓄量会刺激高涨的投资需求,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外源的资金支持。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金融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金融风险控制力也就越强,为控制盒管理文化创意产业风险提供保障,通过金融系统的协调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金融效率的提高使得金融的宏观功能强大,文化创意产业由于高风险的特征决定了资本缺口是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内源融资和财政融资都不能满足时,可以通过宏观金融功能提高资本形成和运营效率。另外金融资源的敏感性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优胜劣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和优化。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金融的大力支持,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金融业,为金融业拓宽了业务渠道,不断开拓了金融业的服务领域。所以金融业应抓住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机遇,开发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内涵,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推波助澜的同时也为金融业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金融业的发展可以提高金融企业的资金融通能力,把资金从供给者融通到文化创意产业资金不足者手中,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生态金融环境,最终实现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校无缝对接。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又反作用于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风险性同时也具有高收益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会带动其他产业同步发展,会创造很高的经济增加值,金融业吸纳文化创意产业的存款,扩大资金来源,开发创新金融产品,以更好的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良性循环,金融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参 考 文 献〕

〔1〕杨忠华.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建设分析〔J〕.价格月,2013,(01).

〔2〕孙晓春.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兰州学刊,2013,(03).

〔3〕罗艳.金融支持与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11,(07).

〔4〕许一帆.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机制创新探索〔J〕.生产力研究,2013,(07).

第3篇

文化教育及创意产业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产业,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文化教育及创新产业受到全球普遍的重视。

纵观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门类多样且规模庞大,全球创意产业风头正劲,已经占到全球GDP的7%,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超过10%的速度递增。

横看国内,2005年,中国创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较发达区域,形成了京沪领先,众多城市跟进的局面。2006年9月13日,我国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创造了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同是创意产业,各地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市场定位并不一样,甚至差别极大。创意产业不可一窝蜂似地拥起,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本地的特点,制定有特色的、差异化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思路与策略,才可能获得成功。

要分清“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是有区别的。各地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一定不能与文化事业混淆在一起,以为建座文化广场,建几个影院、剧场就是在发展文化产业。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根据我国甚至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确定一些市场发展前景好的领域作为本地发展的重点。

第4篇

摘要:书刻造型艺术是一种新兴的传统手工艺术与现代造型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有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造型设计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促进了我国艺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一些活力。将既古老又现代的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拥有持久的活力,有利于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书刻造型艺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市场;发展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第三产业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在各种文化艺术的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兴起,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文化和创意结合起来的产业,它更加注重人的文化知识和创造力的提升,使得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产业经济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书刻造型艺术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产物,极具传统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的出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不断发展。

一、书刻造型艺术的发展及其特点

书刻造型艺术的来源要从古老的传统刻字说起,中国刻字到现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历史底蕴深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的刻字艺术更加注重的是书法本身,对“刻”的关注度不够。后来出现了现代刻字,它以书法为主体,将刻字、版画、绘画等融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再后来对现代书刻形式进一步的继承和创新形成了书刻造型艺术,书刻造型艺术将造型和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现代语言与传统样式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展现出多维立体的感觉,使得书刻有了新的内涵和形式,赋予了书刻新的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书刻艺术作品在形式上,运用多维的视角展现立体空间,在主题创作上更加注重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刻的内涵。书刻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内涵丰富,有的凝重、有的新巧、有的朴素、有的浩瀚、有的轻盈……它以其独特的形式使人在中国书法美的世界里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是时空间的各种意境美。

书刻艺术作品在选材上遵循低碳环保的原则,选择被废弃了的,腐朽了的木材以及还会融合利用一些废旧的铁皮、铆钉、麻绳、水管等材料,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并且在刻画的过程中会根据木材的特征而做,保持着原生态的特点,给人足够多的想象空间。书刻艺术作品还会综合运用一些特殊的技法,如焊、刻、点、卯等都是书刻造型艺术上的技术新形式。

因此,书刻造型艺术由于是中国书法与刻字的艺术使其具有了独特的民族性,书刻造型艺术是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具有原创性,风格迥异体现出书刻造型艺术的个性化的特点,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和多种艺术形态结合使之具有了多元化的特点。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最先在西方国家流行开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企业在中国发展开来,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行业以及服务业向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经济产业,是通过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是文化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化,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文化创意产业重在“创意”,它能突破传统文化产品原有的死板生硬,改变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使其表现得更加富有生机。

文化创意产业有一项明显的性能就是其自身的功能性。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创意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文化创意产业的表现形式是商品,其商品凝聚了设计者智慧、灵感、技艺等各方面的心血,其本身是一件艺术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美感,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同时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审美水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通过产品给人以正面的教育,影响人的思想,提高个人修养,塑造良好的人格,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但是,由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比较晚,各方面还不太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在发展的道路上要不断探索,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三、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书刻造型艺术源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书刻造型艺术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这种艺术与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得两者间可以相互统一、相互作用,同时书刻造型艺术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书刻造型艺术可以通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为书刻造型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可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来积极的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关注文化艺术,感受到艺术的美,了解艺术品的内涵,同时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文化消费品需求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间接的带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也为书刻造型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发展产业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开发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可以发挥出越来越大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价值。但是,由于文化产业在我国起步时间比较晚,因此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在两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发展。

四、结语

书刻造型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书法、雕刻的不断创新和延伸,是传统文化工艺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当前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完美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为书刻造型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书刻造型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了新的元素和发展的动力,使得二者在不断地完善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了书刻造型艺术品的价值,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德辉.艺术、设计与文化产业[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2(04)

[2]刘研.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产业接轨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

[3]全香春;殷玉静;宋梅梅.高校书刻造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4]李棣.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研究概述[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5]李涛.文化产业对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影响[J].艺术百家.2006(02)

第5篇

关键词 文化产业;女性;就业;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1-0102-03

一、文化产业及其就业者的特质

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不是简单的传统的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更不同于制造业,不是“汗水”产业,更不是劳动密集产业。现代文化产业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二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也是文化创意与科技的高度融合,是科技高端产业。现代文化产业借助文化创意和现代科技,推动着文化事业的产业化、数字化,改变传统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形成全新的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现代文化产业链也很长。以文化产业为核心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显现出完整的产业集群。

现代文化产业从业者的特质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归纳:

(一)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是知识型人才

知识型人才是高素质、创造型的人才,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化产业依靠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文化产业的产品不是全物质的,它不完全依靠体力产生,而是通过各种思维的碰撞,从而进发新的创意,推动优秀产品和服务的产生,推动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核心,需要的是创意,是与现代科技接轨的创意,是以先进文化为内涵的创意。

(二)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视觉

文化产业的“创意”,表明了“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关键,是文化产业的生命。如果离开了“新”,那么文化产业也将不复存在。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时刻走在信息的前沿,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新的信息,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察觉到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敏锐的视觉,将给从业人员带来知识的更快更新,并且对于自己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开发提供一个较为精确的方向。假如缺乏敏锐的视觉,就不可能开发出反映新事物、新现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是专业人才

假如只具备敏锐的视觉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也是无法把握所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更无法知道文化产业中何为“新”。从业人员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只有具备深厚的基础,才能在第一时间提出新的创意理念和技术实现手段,而不是只重复同行做过的事情。因此,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还必须对专业问题有足够的理解,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并注重积累行业经验。

(四)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心灵手巧

文化产业的终端毕竟是新的产品,这就必须将创意付诸于实施,不能付诸实现的想法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纸上谈兵。如何应用于产业实践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文化产业从业者要有较好的手脑协调能力。一个既能有创意,又能动手实现创意的从业者才是文化产业中最佳的从业者。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手能力更为关键,因为具备良好的动手实现创意的能力,才能将大脑中的创意转化为现实,成为产品。创意只有成为现实,成为产品,才能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五)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有勇敢的创新精神

现代文化产业是在打破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出现的新兴产业。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意,而创意的本质是创新。如果墨守成规、胆小怕事,又何来创意?从人看到鸟在飞,到人类发明飞机,这是一个天马行空、勇于幻想、打破常规的过程。有些事就算在当下可能不切实际,但是,也许有那么一天,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可能变成现实,成为创新。不具有勇敢精神,墨守成规的人只会在原有的旧框框里兜圈子,没有勇气跨出固有的思维。只有勇敢的人,才能走在创新的前沿,才能去尝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六)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良好的学习精神

文化产品是为人类的精神服务的产品。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在快速的发展变化,而文化产品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服务,就必须根据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发展变化不断更新换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学习精神,不断向社会和书本学习,不断生产新的创意,打造新的产品。

二、文化产业与女性的发展机遇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女性学历等自身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文化企事业单位,并成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的发展,全面拓宽了女性就业渠道,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也为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6年文化产业人才调研报告》对文化产业中从业人员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男性占58.76%,女性占41.24%,从比例上看虽然男女构成比例差不多是“开”,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2006年文化产业人才调研报告》也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进行了分析,53.61%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认为创新精神是文化产业人员必备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文化产业的特征。然后依次是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能力、灵活性、开拓精神、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见下图)

著名心理学者布罗伊宁格曾开发出一套评价企业潜在接班人能力的测验。在1000多份测验中,好学、勇敢、勇于创新,重视合作和团队建设是女性接班人的最突出优点。女性的特点正是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较制造业等行业更高的原因。

新西兰著名女导演坎皮恩的《钢琴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搁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和最佳女主/配角奖、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最佳女演员奖、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墨西哥著名的女导演诺瓦洛致力于将女性的日常生活编入电影中,体现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家庭和感情双重压力下的自我拯救。阿根廷女导演,玛丽亚·路易莎·班姆伯格在58岁时才开始自己的导演生涯。她的电影短片剧本《玩具》,指出父母为儿女买的玩具是造型男女不平等的罪魁祸首。德国女导演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她的电影《克里斯蒂娜的第二次觉醒》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女性之间可能发展的关系,这部电影还被列为德国十部电影精品之一。荷兰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玛琳·格里斯的《安东尼娅家系》荣获1995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上举例都足以说明女性在文化产业的重要部门之一的电影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电影导演的角色一样,女性在一些文化产业部门出现伊始,或许真的不如男性。但是,随着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她们逐渐进入该行业,逐步显示职业性别优势,崭露头角,进而成为该行业的重要力量。

三、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女性就业的建议

文化产业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的产物,也是全球化下的必然产物。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结构转型时代,各国都加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科技中注入文化,把文化产品商品化、科技化是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从美国到加拿大、欧洲、日本、韩国无不把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城市经济而言,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能给城市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和展示的平台。据联合国统计,文化产业已占全球GDP的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在一些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达12%。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2009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2.6%,2010年上海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9.75%。在我国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省市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文化产业要达到的目标。

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大胆涉足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吸引了大批企业的目光,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如,电子业的深圳华强集团,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成为国内文化主题公园的新锐。化纤业的广西维尼纶集团参与投资《印象·刘三姐》,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名片。地产业的大连万达集团,文化产业已上升为企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旗下的电影院线公司拥有400块电影银幕,2009年电影院线票房收入居全国第一。索具业的河北巨力集团巨资投入影视产业,影视产业成为公司的3大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不仅服务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服务于工业发展的需求。各国都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将很快从新兴产业转化为支柱产业,这点可以从文化产业对于GDP的贡献和创造的就业岗位显而易见。未来将是一个充斥创意的时代,文化产业也将成为推动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时代,女性应该抓住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根据产业的特点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产业的发展和需要,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女性应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有很多部门,女性应该根据性别特点和自身的教育背景、特长、素质、能力等特点找准自己发展的产业部门。一般而言,影视业、广告业、演艺业、艺术品制作等文化产业部门女性显现的优势更大。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女性应抓住自己在文化产业中确定的就业方向,加快知识的储备和转型,只有立足于知识的不断储备和更新,才能在现代文化产业中追求成功。

(二)女性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强化性格特点

男性与女性在文化产业中的就业比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男性与女性在文化产业质比较,女性处于相对优势。女性应该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主动适应文化产业的特点。女性管理者应该在文化企业管理上表现得更加人性化。特别是目前很多文化企业还处在创业初期,对于创业初期,资金相对短缺的中小型文化公司是难以以薪酬福利来吸引和激励员工的,运用女性以情感和沟通留人的方法就具有很大的亲和力,更能使创业获得成功。

第6篇

(一)财政政策扶持重点不突出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不统一,大都较宽泛,包括了北京、上海、深圳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间文化资源的差异,也体现了各地的不同倾向。但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界定过宽,使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不突出。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标目录》,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甚至一些群众性文化事业、电子信息产业也列入其中。由于范围过大,扶持项目中,个别项目属文化产业,但创意性不足,有些项目创新性较强,但缺少文化内涵。从调查看,融资困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房租压力大是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三大难题。知识产权保护属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文化创意产业就难以实现大发展。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的通病,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由于经营成果难以把握,盈利来源不稳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文化创意企业对房租异常敏感,北京市几个自发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等,其初期集聚的主要原因在于房租成本较低,便于创业者的进入。但大城市往往寸土寸金,办公用房的购买和租用成本往往使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因此,财政资金要发挥引导性和杠杆作用,找准重点,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财政政策支持范围过宽也容易助长产业雷同现象。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纷纷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由于区域间缺乏协调,导致各地区创意产业结构存在趋同现象。以北京市和相邻的天津市、河北省为例,就有9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发展动漫产业。财政政策应支持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对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都进行扶持,会使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劣势产业本无竞争优势,政策投入也可能是无效的。

(二)财政政策针对性不够

各地区现有支持政策基本上采取“一刀切”模式,即采取一定标准,入围的企业就可以得到支持,这种支持模式更多地起到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在一系列的标准之下,入围企业多是规模相对较大、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而小微企业以及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则很难得到扶持。但前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政策扶持要么是锦上添花,要么会使企业形成“等靠要”的思想,不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而后者竞争力薄弱,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夭折,应是政策扶持的重点。财政支持政策缺乏针对性也与对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认识不清有关,且现有政策对不同特点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区分不够。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体系,包括若干子产业,它们虽然都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即创新性、文化性和产业性,但在市场结构、组织方式、市场绩效、外部性强弱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如,广告策划和电影制作,前者适合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后者则适合规模较大的企业;新闻出版和建筑设计,前者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后者基本上没有外部性。正因为各产业具备不同的特点,所以制定财税支持政策要体现足够的区分度。

(三)对财政补贴风险的认识不深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但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就有可能干扰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使市场出现人为的失灵。如,原创性环节、技术含量高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支持,投资风险大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担保。而对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如广告业、印刷业等,依靠市场调节就可良好发展,无需政府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政府干预的两面性,意味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支持如果不加以选择和优化,容易产生消极后果,如,有的文化创意企业可能更关心如何获得财政支持而不是去吸引客户关注,有些文化创意企业在未能形成有效盈利途径的情况下,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可能出现层层外包、坐吃财政补贴的问题。

二、完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明确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与重点

1.明确界定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按特定标准适当缩小政策覆盖面,合理界定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应紧扣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性和文化性的属性,剔除不具备这两个基本属性的产业。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这类产业,而是没有必要对它进行特殊扶持。应遵循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供求机制来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它源于文化产业,但又超越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文化性。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产品是附加创意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便是无源之水。二是创新性。创新性是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如果缺少创新性,即使该产业具有文化特征,也难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三是产业性。一些应归于“文化事业”甚至不属于“文化产业”的行业不应归入其中。如,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群众文化服务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应由财政予以保障,而不应享受产业性政策。产业性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应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区别开来,同时生产某种物质或精神产品的主体应与其他主体有明确的界限。如,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指导目录中,有些行业具有公益性或半公益性,并不适合进行产业化发展,如博物馆、纪念馆、一般性广播与电视服务、卫星传输服务、文化性社会团体等;有些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别过于宽泛,如新闻业作为一个小类,其涉及面较宽,报刊、广播、电视等都涉及新闻业。因此,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应把范围集中于充分体现文化与创新相整合,同时具有产业化发展潜力的行业。

2.政策支持应突出区域特点,塑造比较优势。在扶持企业选择上要突出区域特色,避免与其他地区的产业雷同。区域间的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发展的侧重点就应有所不同。各区域应适当控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量与规模,避免“大而全”,不能有利可图就盲目推动。应在对创意产业消费市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大众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详细的发展规划,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

3.对原创能力较强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财政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应明确定位为自主创新,将重点放在创意的形成及创意企业的孵化体系支撑方面。一方面,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创意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引导企业的资本投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创造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各类创意产业发展平台的孵化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聚合能力的提升。如,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将政策优惠延伸到创意研发及市场转化阶段,提高研发加计扣除的比重;对创意企业进口必要生产设备给予相应优惠;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创意开发基金,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二)增强财政扶持政策的针对性

应从实际出发,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内,选择优先发展的重点,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重点扶持,力求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优势行业。可按企业成长阶段进行针对性扶持。企业发展初期,资金少、规模小,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小,融资的途径和方式有限,这类企业应是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随着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壮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也相应拓宽,尤其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使企业用较少的成本获得大量资金。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应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可考虑上市融资,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资金规模,在合理运用资金的基础上,使企业成长产生质的飞跃。文化创意产业可细分为核心产业、外围产业和边缘产业,应以此进行分类支持。核心产业中创意主体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业,广告会展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休闲娱乐六大产业。这六大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五大主体(创意主体、制作主体、传播主体、服务主体和延伸主体)中,最能体现“创意”这一核心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基本特点。这类产业应是财政扶持的重点。外围产业主要有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这些产业的规模和产值都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这些产业的“创意性”较弱,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新闻出版业的管制还较为严格,应将其列入外围产业。边缘产业主要由传播服务及相关服务业构成,包括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提供辅助服务的各种相关支撑机构及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机构,文化科技与科研、文化经纪与等。对于边缘产业,当前应以规范为主。

第7篇

关键词:新观念 创意产业 基础 对策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市依托深厚的草原文化和昭君文化为底蕴,按照“以人为本,以文化为魄”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之路,已取得可喜成绩。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将十分有利于呼市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并提高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文化大市建设进程。

一、要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创意产业的内涵和意义

(一)创意产业是新概念新理念

创意产业简单地说就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产业化。它是一种在全球化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创意产业还被理解为内容产业、核心产业、智力产业、思想产业、版权产业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首先。创意产业不再简单地囿于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它是适应新产业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它是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市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群。英国提出13类创意产业类型,主要包括新生的产业类型,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软件设计、手机增值文化产品、也包括电影、电视、服装设计等传统类型,但内涵已大大变化。其次。创意产业的新理念在于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英国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就力图把文化产业扩大到相关的制造业。通过“越界”。打破二、三产业原有界限,使二产三产化、创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务化,通过“越界”,寻找、提升和融合制造业的新的增长点。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增长模式,培育新的消费市场。第三,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强辐射性、灵活性、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等特点。第四、值得提出的是,尽管几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创意或创造性,但在传统的行业或领域中,创意或创造性不处于产品的核心地位,而创意产业其创意或创造性处于产品的核心地位。创意或创造性还决定着产业的性质、管理和操作。创意产业尽管十分推崇个人创意,但它又不同于艺术家的作品完全由个人独立完成。创意产品必须由创意策划、技术制作、传播操作、管理协调、商品销售等多方合作才能最终完成。

(二)发展创意产业的意义

1 创意产业能促进经济增长。比尔・盖茨说过“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难以计数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好的创意,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知名度,创意衍生出无数新产品。能使许多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 创意产业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独立的产业形式存在,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是通过产业渗透的方式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形式拉长产业的生命周期。从而拉长了产业的价值链。

3 创意产业能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创意产业多以中小企业或个人创意工作室的形式出现,为人们自主创业提供了渠道。创意产业涉及的专业领域范围很广,产业链很长,能容纳大量就业人口。

4 创意产业能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意产业代表着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创意产业是高附加值、低能耗、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产业,是时尚畅销消费品的生产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盈利空间非常大。发展创意产业可大大减轻因发展经济而给城市资源供应带来的压力。从国内外情况看。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城市复兴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城市会出现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意产业中心或园区,这些城市市场发育完善、政府管理透明、法制健全、文化氛围自由、居住环境良好,创意产业与城市整体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潮流的、极具竞争力的城市。

二、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和存在问题

(一)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1 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呼市地处内蒙古大草原中部。是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内蒙古的草原文化是中国文化三大主源之一,草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蒙古素有“歌乡舞海”之美誉,民族艺术独具特色。呼市是“中国乳都”、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大窑文化”遗址,还是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遗址,或是明清时期的召庙艺术等都显示了呼市的悠久历史,昭君出塞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深厚的草原文化、悠久的建城历史。鲜明的民族艺术为呼市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同全国其它城市相比,草原民族文化资源是呼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最大优势。

2 科技文教信息资源丰富。呼市是国家科教兴市试点城市。2006年又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现拥有科研机构上百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0万人。

3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市加强了文化大市建设进程。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昭君文化为特色。积极发展现代都市文化,初步形成政府引导、民间投资、社会协办、企业经营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建立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发展了教育培训、传媒广告、旅游、民族工艺、文体娱乐等文化产业。成功举办了八届昭君艺术节。以及中国草原文化节、中国西部文博会等,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六大新兴支柱产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美元,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2.4%。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文化特色功能、城市宜居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1 全社会包括决策层仍然缺乏对创意产业这一新概念新理念的认识,更缺乏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

2 创意产业发展存在体制。政府缺乏对创意产业进行指导的专门机构或组织,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还没有完全从办文化事业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各部门缺乏协调。因此,文化资源分配缺乏有效整合和集聚。

3 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而新兴创意产业比重较低。创意产业类型少、产业链短、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缺乏著名品牌。

4 对草原民族文化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开发性研究不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一样,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作才能够成为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品。没有开发性研究,没有创新,文化资源不能转化成为创意产品。

5 创意产业的发展缺乏保障体系。对创意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对创意产业的发展缺乏政策引导和项目咨询评估;与创意产业相关密切的IT产业和轻纺工业不够发达。

6 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传媒艺术类院校专业缺乏创意教育,创意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缺乏创意产业领军人物。

三、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

(一)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要在学术界、教育界、经济界、文化界及政府开展创意产业理论研讨。对创意产业的概念、内涵、发展规律、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展社会调查,积极探索呼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本土模式。

(二)出台创意产业规划

要根据自身特点,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科学规划,确定呼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产业政策、划分产业类型、明确发展重点、布局创意产业园区。

(三)加强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要摸清家底。对呼市地区现有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相关人才予以统计,掌握呼市创意人才队伍现状,建立创意人才库,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第二,要注重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创意人才到呼市来发展创意产业。第三,要加强教育培训。要以新的观念和理念加强学校创意教育和社会创意培训工作,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当前。重点是既要培养懂创意的专业人才,又要培养有较高创新意识和文化品味、懂市场运作、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四)要有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要有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保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执行力度。在资金投入、立项、用地、税收、价格、信贷、融资、外贸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尊重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

要有一批创意产业园区。同其他产业一样,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呈集聚现象。集聚可共享资源、形成市场规模、扩大市场影响、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扩大。

要有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服务为保障。要充分发挥其在资源供给、产品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促进各产业链的渠道畅通。呼市要组建一个非赢利性的协会并培育中介组织,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服务。

(五)找准市场定位,不断开发产业内容

呼市依托草原文化和昭君文化的深厚文化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要通过文化创新不断发掘新的文化题材、打造新的文化品牌,通过创意衍生出无数的创意产品。目前。应根据呼市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在节日会展文化、乳都文化、酒文化、民族旅游文化、草原艺术、蒙餐文化、大窑文化、明清古城和召庙文化、航天文化、民族品牌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第8篇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文化创意是创新、创造、创意及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产物,文化创意对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以文化创意推动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 努力实现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模式。

文化创意对传统产业的重要意义

创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 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和资源,以创意为手段,以推进文化本身的提档升级、价值实现,因此文化创意意味着先进的生产力。“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已不再是资本,而成了创新、创造、创意。”文化创意可以创造产品的核心价值,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的动力。从另一个层次上看文化创意是创新、创造,能够凸显经济活力和企业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盈亏兴衰。因此文化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能够起到改善产品文化层次、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打造企业品牌等作用。

河北省传统产业的现实情况

河北省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30多年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 成就巨大。在河北省的经济结构中,传统产业如钢铁、建材、医药、纺织等产业占有重要地位。但这些行业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技术层次不高、龙头企业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能源消耗量高、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易受国内外贸易环境影响等问题。经济发展方式仍属于粗放式、外延式的, 而非集约式、内涵式的,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简单劳动,而非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形成“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现状,导致发展的后劲不足,消耗不少却效益不高。

河北省正面临着从资源消耗、投资拉动、粗放发展向资源节约、创新驱动、集约发展的模式转变的局势,传统产业面临着提档升级的巨大压力。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利润微薄的形势下,大力发展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传统产业,将成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化创意可以使文化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其转型升级,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

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在文化创意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工业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牌形式,消费观念的发展将带动传统产业的革新和发展,因此文化创意可以带动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在具体产品中提高产品价值。“按照现代文明的理念,利用高科技、互联网等现代文明的成果,以当地的历史名人、名事、名景以及历史传说、文化典籍、艺术精品等传统文化为资源,将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分为企业精神、企业制度、材料和能源、设备和工艺、宣传推销、形象识别等若干环节,在其中的某个环节或融入名景、名物、名人、名事等形象文化资源,或融入精神、理念等无形文化资源,独出心裁地进行创意,使产品、服务及其工艺、包装、商标、门牌等表现出独特的民族、地方及创意者个人的风格、特色,从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实现产品、产业的提档升级[4]。”使得文化创意在传统产业中的调整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传统产业将利用文化创意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1.利用文化创意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为手段,文化意味着先进独特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文化创意融入传统产业意味着成本低、投资回报率高的产品出现,意味着传统产业文化竞争力的提高。能够吸引传统产业的增量资本、存量资本等资源的转化和提高,增进文化创意整合传统产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文化产业引导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方向,引起传统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持续性发展的延续性。

2. 利用文化创意提高传统产业文化内涵和内在品质

文化创意融合传统产业是工业生产产品具有创新特性,赋予传统产业一种全新价值属性。目前消费者要求传统产业提供的产品必须注重产品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在大众需求引导下,传统产业将文化创意渗透到产业中,就必须在产品中注入文化创意元素,在经营过程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创意内涵,在品牌塑造中注重品牌文化的打造等。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以创新理念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研发设计新产品激活市场,推动传统产业跨界经营,从品牌命名、形象提升、文化融入、产品研发、包装创新、信息传播等全方面为企业提供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提升企业的品牌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利用文化创意塑造企业文化

文化创意使得传统产业商品具有整体性、多元化、个性化的象征特点,当文化创意意象融入商品并具体呈现于消费者,透过外在表现的图像或是符号造成明显的不可替代,将有力的促成消费者运用商品的符号意义去表达消费者的自我形象。同时通过文化创意,塑造企业形象,引导企业理念形成,确立传统产业企业的价值观和消费的认同感,通过文化创意使传统产业企业内在的、抽象的经营意识和商业哲学外显,从而赢得消费者, 带动传统产业的企业文化塑造。

4. 借文化创意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手段

传统产业中融入创新要素和文化元素,创意与科技相结合,文化创意渗透到传统经济的活动之中,衍生出新的工艺和市场,衍生出更加质优或价廉的新产品,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鉴于此应通过文化创意,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实现设备的更新和工艺的优化,推动传统产业由资源驱动型向科技驱动型、文化牵引型转变。

5. 借文化创意进行品牌塑造

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特色化经营,是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化创意的市场价值在于其传达着一个能够令消费者信服和感动的品牌故事,从而将商品拟人化、生活化。故事和符号正是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某一品牌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也是最能体现文化创意的特点。“价值创新基础上的,是由创意引领的产业活动的集成,也是产业与创意融合基础上的商业创新[5]”。有品牌就有无形资产,从而增强其吸引力和市场号召力,增加市场价值。文化创意在传统产业的渗透将改变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形成企业响亮的品牌。品牌的轰动效应,能够促进企业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区域发展。

6. 借文化创意提升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文化创意融合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既包括生产过程的创意升级,还有产业经营过程的创新,文化创意的融入改革传统产业企业整体模式的变革,引起新的产业模式的建立。进而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结 语

第9篇

一、视觉传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一)视觉传达的概念和特点

视觉传达是指通过视觉符号传递各种信息,其内容与形式多样。主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的传递,是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通过视觉和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交流。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数字化多媒体的出现要求视觉传达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刚开始传统工艺美术、装修等发展到现在复杂的传递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其主要的视觉传播方式有网络广告、多媒体电子显示屏、多媒体互动广告等,其运用的方式也愈加的多样化和人性化。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而文化产业很重要。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其主要包括动漫、音像、传媒、视觉文化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文化存在形式、结构以及格局的变化,也导致文化商品化和消费化,从传统、抽象的文化观念,变成了一种具体的、形象的文化观念。

二、视觉传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视觉传达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都同属于文化产业,两者对人类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深远而持久的。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视觉传达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并且,这种文化也渐渐深入人们的心中并被认可。视觉传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念。

(一)视觉传达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

视觉传达是从文化创意产业中分离出来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在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的时候,视觉传达的内涵和性质也在迅速的变化着,由传统的工艺美术、装修发展成可以传递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形式的一种文化。从传统领域到一个新兴领域,可以说它是依赖于现代的先进技术和传播媒介的一种文化实践方式,并且,视觉传达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传达是从文化创意产业中分离出来的,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市场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繁荣,这就要求文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健康性,只有发展好的文化,才能使我国经济、政治发展快速,也只有经济、政治发展好了,才能更好更快捷的发展视觉传达艺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视觉传达与文化创意产业是相辅相成的。

(二)视觉传达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增长点

视觉传达理念的提出与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与商业经济、传播媒介的发展,以及社会学、传播学等是密不可分的。视觉传达的发展可以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的市场营销中,人们的选择观念不再是产品观念,而是喜欢多功能、有特色的产品。通过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运用现代数字化多媒体的方式,提升产品的内涵,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视觉冲刺,丰富人们的日常选择,从而提高其价值。

(三)文化创意产业是视觉传达艺术创新的重要媒介

视觉传达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同属于文化产业,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视觉传达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规模和产业。虽然视觉传达艺术的成长期很短,但是它却是一个具有多种细分专业和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它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现代艺术设计形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现代艺术的进步、成长与发展,扩大了现代艺术的领域和范畴,尤其是传播媒介方面。而且文化创意产业也为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视觉传达艺术也随之进入人心,即使视觉传达从文化创意产业中分离出来了,但人们对它却也不会感到陌生。并且,因为视觉传达艺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念。这对视觉传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三、如何通过发展视觉传达艺术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因而,要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就必须要通过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发展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意产品的支撑是科技,现代先进科技使得这一产业发展并成长,因此,发展视觉传达艺术,必须要通过科技的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摄影、电影的发明,再到多媒体电脑的出现,这些都是伴随着科技的出现与创新后才使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不断扩大。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者只有正确的认识到了科技对视觉传达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更好的使视觉传达进步与发展,最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意产品的灵魂是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所以发展视觉传达艺术必须依靠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将中华文化与其相结合,才能使视觉传达艺术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