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5 14:45: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关于低碳环保的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化学教育 低碳生活 中学师生 调查与分析 绿色化学
低碳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家于新春在2009年底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主要是将“低碳生活”的内容和“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理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化学学科,中学化学教育还承担着加强环保教育的责任,让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形成低碳与环保的意识。目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将“低碳理念”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中学生学习化学后低碳意识是否增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通过化学学科教育对中学师生低碳生活影响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给中学化学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化学新教材的改编和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形式
本次调查以粤北地区8所城乡中学九年级、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2所省、市重点中学,2所区重点中学和4所普通乡镇中学,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以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为主,个别交谈采访为辅。现场调查向中学领导和教师发放问卷41份,全部回收;向九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向高一、高二的学生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网络调查回收中学领导和教师问卷64份,学生问卷121份。此调查在不记名的方式下由师生独立完成,不对调查对象作任何提示,只要求他们实事求是回答,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调查内容与结果
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1、表2。
3.调查结果分析
3.1中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高达93.9%的学生表示对“低碳生活”这一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说明低碳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只有23.0%的初中学生是通过化学课堂了解低碳生活,而高中学生只占11.9%,说明化学课堂上的低碳生活教育还相当缺乏。仅有66.4%的中学生对提倡“低碳生活”的做法表示会积极响应,随大流和与我无关态度的学生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学生认为考试更重要的观念有关。91.5%的学生表示学习化学对低碳生活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有关“碳足迹”、“碳汇”等具体的低碳知识却不了解。只有9.2%的学生表示不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低碳问题,觉得学不学习化学,对践行低碳生活没有影响。有12.9%的高中生表示化学知识对解决家庭低碳生活没有帮助,而初中生只占4.3%,66.9%的学生表示,只有当试卷上出现了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时,老师才会对“低碳”知识进行讲解,这种现象在高中更为明显。84.1%的学生表示化学教学中一般不会主动讨论低碳,只有谈及环境保护时老师才会讨论,还有16.2%的学生认为从没有讨论,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对低碳生活的讨论次数越来越少。当问及“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辩论赛”等对低碳生活的影响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践行低碳生活。91.6%的学生表示对有关低碳生活的新闻越来越关心,说明低碳环保教育成效初步显现。
从表2可知,购买衣服时首选化纤的只有10.7%,说明如今的中学生大都比较享受生活。选购食品和用品包装时首选简易包装的只占22.1%,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注重外表,具体到自己践行低碳生活时缺乏行动。还有13.8%的学生从没使用过淘米水等近天然清洁剂;主动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也只占50.9%;从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和餐具的只占14.6%;循环利用处理派发传单的只占37.7%;每次都能随手关灯、电脑、水龙头等的只占46.4%;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只占53.4%;在生活中重复使用塑料袋等再生资源的也只占59.3%,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今的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具体践行还远远不够,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低碳环保生活知识,特别是具体落实到如何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的教育还任重道远。
3.2中学化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3可知,所有的化学教师都对低碳生活等环保政策表示赞同,同时认为化学教学与践行低碳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掌握化学知识对实际践行低碳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这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65.4%的教师认为低碳生活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这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只有6.6%的教师表示没有好好把握有关环保活动进行低碳教育。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都会结合如节能降耗、微型实验、循环利用等进行低碳教育。在开展低碳教育活动的形式方面,高中教师多采取辩论赛、模拟实验、课外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而初中教师选择模拟实验的高达75.0%。有33.3%的高中教师认为有关“低碳生活”试题与教材的知识匹配不合理,说明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与教材的结合还有差距。只有44.9%的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适合,而71.4%的高中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太少,这为教育部门改编新教材提供了参考。还有不少老教师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平时极少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学生很难真正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4.几点建议
4.1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建议
当今中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让低碳环保教育形同虚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在高考和中考等重要考试中适当增加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更加重视低碳环保教育。建议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使低碳教育内容更明确和系统化,开发出更多更好有低碳特色的化学教材。建议建立新的低碳教育考核评比制度和激励监督机制,同时加强教师低碳环保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自身具有科学的低碳生活理念。加强低碳教育先进教师的培养,推广低碳教育先进典范的经验和做法,使低碳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必须营造浓厚的校园低碳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低碳教育活动,开展如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节约资源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能低碳环保意识;组织学生举行低碳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进行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4.2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建议
化学教师要将低碳理念放在首位,备课时努力获取并理解与低碳有关的知识,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低碳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对低碳生活进行深层次思考,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重新改造利用。如用泡沫和吸管制作有机物结构模型;用矿泉水瓶作为钠与水的反应容器;一次性输液器可以做导气管,大针管做反应器,药片包装盒代替点滴板等。化学实验过程中,结合废弃药品的回收利用方法,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并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药品回收,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过程来回收利用二氧化锰。教师要立足教材,领会新课标精神,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好“低碳教育”的结合点,如教材中的“探究蜡烛的燃烧”、“奇妙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治理大气污染”等的教学内容都与“低碳”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通过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意识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适当增加低碳生活方面的实验探究设计,帮助学生从低碳角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选取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材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低碳生活的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启发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教师要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不断反思,将低碳理念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化学教学中贯穿低碳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碳汇
自上世纪90年代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逐渐发生改变,极端天气、旱涝灾害出现频率的增加,到如今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已经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危机。因此从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2008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G8峰会提出的节能减排的长期目标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召开,无不表明发展低碳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火热增长,资源需求量的日益扩大,特别是对于煤炭、石油资源的需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升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我们有责任与义务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意识到行动真正落实“低碳环保”。为此,我们设计了低碳环保调查问卷,选取金梅花苑社区、花溪兰庭社区、常州工学院、南大街等为调查地点,随机抽样共获得200份有效样本。本文基于调查数据,统计样本情况,并估计常州市民的低碳意识及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低碳环保生活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从本次调查样本的交叉分析列表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男性高于女性。样本中被调查者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50岁,月收入以4000-8000元的工薪水平为主,被调查者的学历段主要为本科。各交叉段中,男性数量同样高于女性数量。
通过样本可以看出,本次调查数据更侧重于中青年男性的低碳环保意识行为的调查,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低碳环保行为影响的不仅是一个家庭,更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共同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在低碳环保意识及行为的调查数据上,男女性别表现比例近似平衡。所以性别特征对于低碳行为及建议的提出在本文列为较次要因素。
二、低碳环保意识及行为分析
(一)低碳环保意识分析
尽管“低碳环保”已经为大家广为所知,甚至随口即可说出与其相关的“低碳经济”、“低碳排放”、“低碳消费”、“碳汇”等词汇,但是大家对于“低碳环保”到底有多少了解?从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样本中“从未听过”和“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的占77%,“熟知含义和具体内容的占”23%,以上说明“低碳”理念已经逐步渗透到市民的思想中,但对于“低碳环保”的理解并不完全,且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并且根据表1可以看出,男女性别与总体在各水平上比例相近,可见男女性别在低碳环保意识上基本没有差异。
(二)低碳环保行为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尽管对于“低碳环保”的理解及理论措施并不是十分通透与了解,但是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行为中都有体现低碳环保行为或者向低碳环保行为改善的一些行动措施。
1.衣
在问题“衣质选择”(为尽量减少单纯的材料选择而特意标明的环保考虑)中,有81.4%选择棉质衣服,9.8%选择化纤衣服,还有14.7%的人选择其他面料。在问题“不着急穿的情况下,洗衣服后的晾干方式”中,65.4%选择自然晾干,34.6%选择洗衣机甩干。在问题“洗衣用水如何处理”中,43.2%选择直接倒掉,56.8%选择重复利用。这个结果反映了从整体上而言,市民在此方面的环保低碳行为意识较好,且有的被调查者表示今后将会注意这方面的行为方式,做到低碳环保从自身做起。
2.食
对于问题“在餐厅乐意使用的餐具”中,24.4%选择一次性餐具,58.5%选择消毒的可重复利用餐具,17.1%的被调查者选择自带餐具。尽管对于当前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较为普遍,人数较多,但是仍然有近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带餐具,可见这部分被调查者的低碳意识已经带动了低碳行为,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而言是受到消费理念与消费环境的影响。在问题“垃圾分类”中,51.2%选择经常,24.3%选择偶尔会,而24.5%选择没有。根据此数据,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垃圾分类,资源的再利用。
3.住
在电源使用类问题中,“及时关闭不用程序、电器及电源”的选择比例均在55%—65%之间,在问题“空调温度设置”中,51.2%选择23-26度,仅有37.8%的被调查者选择国家推荐设置温度27度以上。特别是问到“选择家电因素”中只有26.8%的被调查者将节能环保因素放在第一位,43.9%选择质量优先,保证质量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质量与环保是不矛盾的。在问题“洗漱时是否关闭水龙头”中,仅有25.6%被调查者选择关闭,74.4%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关闭,此种情况较为堪忧。在问题“打印偏好”中,有51.2%的被调查者选择双面打印,48.8%的被调查者选择单面打印。在问题“是否自带购物袋”中,64.6%选择自带,35.4%选择不带。在问题“废旧报刊处理方式”中,29.3%选择直接扔掉,59.7%选择卖掉,11.0%选择捐赠。在问题“种花种草”中,24.4%的被调查者经常会,51.2%偶尔会,24.4%被调查者没有,在此项中种花种草人数比例较预计偏低。以上数据表明市民对于低碳环保的意识逐渐加强,也更愿意选择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但是可能由于缺乏相关的低碳知识,或是为了贪图方便,有一部分市民在低碳环保方面做的并不完善。
4.行
出行方式的选择是家庭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在问题“上班的交通工具”中,36.5%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37.8%选择公交车,25.7%选择私家车或打车。加之常州快速公交(BRT)线路的完善,取得了交通改善的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公民选择了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三、调查结果反映出的市民低碳意识及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民个人意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的大部分人不了解“低碳环保”概念,即使是了解,在实际中能做到低碳环保行为的是很少一部分人。这里的不了解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关注,二是不习惯。单在用水上来说,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水文地理条件优越,人们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并不关注。
(二)政府支持欠缺
第一,在低碳环保行为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些生活中的举手之劳,修养身心的行为却没有做到,比如种花种草,比如垃圾分类。在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上,部分被访者表示即使分类了,也没有配套的收集单位,所以就不会继续分类。
第二,在宣传上似乎过度强调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和转型经济增长模式,忽视了城市本身环境恶化现状与市民个人的直接关系,长远来看,环境的持续加速恶化造成的危害必然会抵消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而在经济框架下环境保护会造成与个人行为脱节的假象。
(三)科技发展不完善
节约并不是目的,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是现代社会所着眼的课题,市民的低碳行为的确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但高新科技带来的新能源以及成本缩短及技术会让市民更加便利的做到低碳环保。教育在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低碳环保的选择多为青年中年人注重。
四、对低碳环保生活的建议
(一)对政府发展低碳的建议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例如:常州以创意产业为重点,以创新基地为支撑,着力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2008年动漫及衍生产品销售超10亿元。动漫企业正由简单承接加工向具有原创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企业转变。同时以园区为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等7大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第二,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如借鉴英国的伯丁顿低碳社区,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实现零矿物能源使用,在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方面基本实现循环利用。
第三,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作为自己的主要出行方式。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例如天然气客车等。
第四,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政策,扬长避短,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低碳经济技术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
第五,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间的协调。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于2010年10月31日在常州武进高新区启动的江苏省低碳示范区,江苏省低碳示范区的建立将为常州市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的技术支持。
第六,设立碳基金,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我国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入资金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
第七,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英国、美国、日本、丹麦、芬兰等国近年来分别退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有的国家制定了气候变化税、能源税和碳税制度等经济政策,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燃料开征国家碳税。
总之,常州应该积极响应发展低碳经济相关,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
(二)对企业发展低碳的意见
在基础建设方面,企业应改善硬件条件,提高技术水平,向低能耗高效率方向发展,绿色金融的蓬勃开展越来越有利于企业环保信贷的实施,加强企业自身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企业行为方面,排污企业的减排工作迫在眉睫,仅是在监督下才减污减排,检查结束便肆无忌惮,对人对己都是不利的,从排污源头解决污染,便是企业的低碳行为作用了。
在技术进步推动能源消耗效率方面,企业有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企业自身是最为了解企业技术及发展方向的,单纯的科学院研究并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应建立以企业为中心带动科学院配合的技术研究中心。此外,在产品上做足低碳效应,以低碳消费为产出重点。
(三)对公益机构、基金组织宣传低碳的建议
公益机构将各种名人宣传、植树捐赠等活动转变为面向大众的、更多人参与的活动。基金组织也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并辅以捐款来支持低碳环保事业,特别是发展碳汇经济。公益机构等组织是将众多个体汇成低碳环保强大力量的重要组织。募集的基金不仅可以加强造林绿植事业,也可以作为环保科技研发的资金。
(四)市民个人从身边小事做好低碳环保
低碳环保生活不是对生活的一种限制,而是现代生活的时尚导向,从日常行为灌入低碳意识,每个人都为地球环境做出贡献,衣着上多选棉麻制品,环保还耐穿,废旧衣服可做抹布;出门多乘公交地铁,不赶时间时步行和自行车更加健康。随手关灯、拔电源,购物自带购物袋,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等。注重低碳消费,杜绝铺张浪费,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我们做一点或许不能立刻看到成效,但是不注重环保很快就会见到其危害。另外,对于低碳环保应用,可以自主创新或者借鉴,例如洗衣机与盥洗池的结合。
本次抽样调查常州市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及行为,意在以小见大,意识、行为自小而大,低碳建设却是自大而小的,分散的个人和家庭行为也可折射出常州市低碳环保的宣传影响效果。在环境情况成为热点的今日,推进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不仅是政府、事业单位的责任,更是每个地球居民应尽的义务。构建低碳城市,从意识着手,从行为处罚,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各个方面努力为构建低碳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雪梅,刘欢欢.我国生态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比较研究——关于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考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任慧玲,等.常州市低碳城市的建设与发展[J].经济导刊,2011(2).
[3]王可达.建设低碳城市路经研究[J].开放导报,2010(4).
[4]戴星翼.论低碳城市的推进架构[J].探索与争鸣,2009(12).
[5]谭富.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J].科技信息,2010(5).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环保;节能;践行;调研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与意义
(一)低碳生活的定义
“低碳经济”在当前是个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其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而相应的,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就是“低碳生活”的概念了。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二)低碳生活的意义
低碳生活时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生活和企业运作过程中适度减低碳量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1、创导低碳生活对社会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推行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空气的质量,延缓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也可以使人们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科学普及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环保的实现还有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且逐步的替代一些落后的高能耗产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的绿色健康。
2、低碳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对于以后工作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会低碳生活有利于传到健康高效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目前新的一种生活方式,象征着新的理念的形成。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对我们来说既是时尚的,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
本次调研共发放了500份问卷,通过课余时间在校园内随机发放以,经整理统计后得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实际行动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
在发放的500份问卷中,被问及你是否了解低碳概念时,3%的同学表示没听说过,了解低碳和基本了解的只分别占到30%和25%,有45%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低碳概念,对于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有近一半的同学不了解,还有30%的同学对其没有基本认识,说明大家对低碳环保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我们大学生还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可见我们当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低碳生活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在低碳环保方面更是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指导。调查显示我们大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浪费成自然的消费观念和我们对低碳知识认识不足够有很大的关系。
2、大学生还未做到真正将“低碳”体现在行动中
我们在问卷中提到了几个具有代表大学生生活中是否注意低碳的具体生活细节问题。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时,是否采用精包装?”的问题时,只有18%的人,认为包装没必要精装,以环保为主,大部分人视情况而定,另外有17%的人则认为一般都买精装,显然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代学生对于环保低碳没有主观认识,缺乏低碳环保的主动性。
(2)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食堂吃饭是否会剩饭”时,从不会剩饭的只有占到总数的14%的比例,24%,的人经常会剩饭,62%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剩饭剩菜。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这种不好的习惯。虽然食堂上的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桌上墙上到处都是,但是同学们剩饭剩菜现象仍然不见减少的趋势。
(3)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夏季空调合理温度”时,虽然有60%的同学认为应该将空调设置在26度以上,任然有接近40%的同学将空调温度开到了20度到25度之间,甚至开到了20度以下或者更低,可见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只注重自身的清凉而无视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损害。
由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意义,有心参加低碳生活并接受低碳宣传教育。但是主要仍停留在理论基础上,生存在现代社会虚荣、物质的风气中,或多或少影响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没有让我们真正付诸行动,而是受社会影响,有选择的适当的进行低碳生活方式。
3、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动机不纯
由此我们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出发点和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时,存在很大的挑选性,不是全面接受和以低碳生活为主要出发点考虑和行动的,而是出于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新潮和时尚等别的目的,只有2%的学生在买东西的时候从环保角度考虑,几乎一半的同学从时尚新潮考虑购买。例如,在具有时尚新潮气息的节能电器选项中几乎100%同学认为自己会接受并使用该电器。而在一次性消费品的选项中则应为贪图方便只有30%的同学认为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为了方便会选择使用。此外,iphone的热销和富士康代工厂污染员工中毒事件频频,却仍然在世界上大卖特卖就是很典型的大学生忽视环保,只注重部分环保产品的新潮性质而忽视环保本身的伪环保案例。由此可见在低碳生活的普及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和障碍。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见,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存在的困难和原因主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来看。
首先,主观上,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够。当前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热门问题,还停留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即使在新闻中看到听到“低碳”的概念,也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因此就更不会去想作为个人,应该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此外,由于缺乏对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就会导致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重视不够。在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被低碳”的层次上。
其次,外在环境的刺激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和社会对“低碳”概念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大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学校在低碳消费知识的普及上存在着不足,学校不仅没有相关系统的课程,而且很少有相关宣传普及活动,只有少量的学生或学生社团自发的活动,显然缺乏系统性。此外,当前社会中对于“低碳生活”的行动也不足坚定。以塑料购物袋为例,只要顾客花费几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次性购物袋。这样塑料购物袋还会大量使用,因为它的使用成本太低了。所以说这种采用收费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低碳观念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
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的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付诸实践。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先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通过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意识付诸于行动,从而为“低碳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代社会,消费已成为推动社会自身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连年上升,客观上也拉动了内需。当代大学生是市场中庞大而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牵动着许多产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潮流。大学生在社会环境和消费广告无孔不入的刺激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对象、消费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经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会参加低碳生活的校园活动,只有8%的同学表示不回去。看来对于,接受环保宣传知识,大部分同学都是持支持态度的。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宣传,应该在学校内开展比较有效和容易实施。能够提高学校同学的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通过现场答疑解惑、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让同学了解了“低碳生活指南”和“垃圾分类指南”等环保行为,建议每周需同学搜集有关环境污染危害和环保意识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想,综合生活实际,列举低碳行为,“变废为宝”的活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宣传让同学们学会简单的辨别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学校也可以开设低碳教育课程。
四、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一)寝室生活
提到学校住宿,不得不说我们男女生寝室夜间灯火通明,通宵不息这一怪现象。由于大学生们正值壮年,年轻力壮,活力十足,所以在大学生寝室无论男生女生,通宵现象大行其道。加上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带电脑以后,通宵这一现象就更加频繁了。这样的生活状况,不但不利于节约低碳生活的方式,也不利于大学生第二天的上课效率。经常有学生在宿舍通宵,到了上课的时候就埋头大睡,不仅仅无法听课,而且会影响课堂氛围。对此现状我们建议可以联系学校后勤处在宿舍里开展“熄灯一小时”等活动,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都固定一个日期举办该活动。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二)在校饮食
在饮食方面建议我们大学生三餐最好在校食堂食用,减少订外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的频率,而且可能会有害身体。学校周边固然有很多小吃,各种风味,但是不排除其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建议学校禁止外卖送进寝室楼,既可以保护学生财产安全,又促进学生下楼吃饭,从而从侧面减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三)外出交通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社会环境优势,对于坐落在市区(杭州市)的学校,自行车租赁十分方便,只要一张市民卡就可以在市区各个自行车存放点借存自行车。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存放点对于租借自行车十分方便。建议大学生办理市民卡或公交卡,出门都使用自行车代步,既不会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又可以行赏沿途的风光。同时进行骑单车宣传低碳活动,呼吁大学生走出寝室,去户外活动,组织大家骑车环绕西湖骑行。既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又促进宣传环保知识,十分有意义。对于坐落在郊区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交车,尽量少坐的士,让公交车“公共交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论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低碳经济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和前提条件。随着低碳生活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大学生这一社会主流人群对低碳生活方式随暴露出不小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变方案和建议。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对整个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各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深刻剖析其原因,不断探索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使当代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薛妙勤.低碳生活的伦理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46.
[2]李培志.低碳生活: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型[J].理论界,2011(8):37-38.
[3]王莉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60-62.
[4]李文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生活方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4):69-61.
[5]刘淑美.推进低碳生活革新人类幸福观[J].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经济视角,2011(7):10-11.
[6]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74.
[7]葛金田.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变[J].济南大学校报2011(7):61-71.
关键词:低碳;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88-01
一、概况
近年来大行其道的快时尚、高速流通意味着浪费是无法避免的。时尚品牌的销售主要面向大学生,他们大都未形成成熟的消费观念,容易追求时尚,很少关注材质与面料。赶时髦的后果,容易导致换衣频率过快,堆积起大量废旧衣物无从处理。为了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消费模式,同时满足广大消费者快速转换的时尚需求,把“快”时尚变成“绿”时尚,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提倡与实行是十分必要的。
二、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目的:本项目针对大学生废旧衣服的处理方法及对废旧衣物对环境污染的认知等问题做了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实现与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理念。
2 调查过程:本项目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10-12月在绍各大高校投放问卷3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此外还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全部有效问卷共433份。
3、调查结果:通过调查结果发现这方面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但一些潜在的问题已逐渐浮出水面,相对比较典型的问题表现如下:
(1)缺乏政策保障: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工作不仅要提升民众意识,官方的支持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明确政策保障将有利于回收工作的开展。
(2)回收渠道有限:目前我国的回收渠道非常有限,缺乏专业回收机构。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回收渠道则多样化,包括通过各种慈善机构上门回收等,全民普及,使废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形成一种风尚。建立多种回收渠道是开展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基础。
(3)民众观念落后:目前国民大多数观念落后,旧衣物再循环意识较薄弱,导致废旧衣物多半是被扔掉而不是用于回收或捐赠。
三、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实施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与现有条件,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市场上衣服设计的面料,也没有办法阻止快时尚的流通,但是我们可以对低碳的倡导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消费理念。通过项目实践,针对废旧衣物循环再利用方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材料的循环再利用:任何衣物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可认知的面料构成的,衣物被废旧之后,其构成衣物面料的材料本身的性状并没有发生改变。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明确政策保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鼓励并推动企业开展旧衣物回收再利用。
2、功能的循环再设计:功能的循环再设计就是指在发挥服装原有的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它的造型对其进行再设计,发展出多样组合方式的变化,并构成可以适应各种形态的多样化的产品。在大多数废弃服装中,它的口袋、腰头等部分都可以拿来利用。通过将艺术造型方法和创新的思想运用在这些废弃的衣物上,重新定位它们的使用功能,利用拼接、打破、解构等手段赋予它们新的形态,为这些废弃纺织品带来二次生命。
3、道德情感的循环再利用:世界各地尚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员,需要全社会去帮助,与其衣物废弃后直接丢弃或掩埋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如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而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恰好解决了他们的烦恼,既能助人为乐又为环保事业做贡献,两全其美。这里就需要制定针对旧衣物回收再利用评价体系,设立规范的废旧衣物回收机构与回收渠道及健康的运行机制。
四、结语
让淘汰的废旧衣物重新实现利用价值,不仅仅是实践了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更是助人为乐的爱心体现。当然这也需要全社会形成氛围,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才能使这项环保的事业持续开展下去,有效第减少可再生资源的浪费,进一步促进我国走向低碳环保的资源节约型社会道路。
本文为2011年度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基于“低碳·快乐·时尚”理念下的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实现与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低碳行为;低碳意识;校园低碳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211
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新时期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是否具备环保意识并且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次研究涉及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区和浙大紫荆港校区。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覆盖三个高教园区和一所高校,共计发放问卷950份,其中有效问卷912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6%。
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基本信息问题、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对低碳态度的探究、对低碳外部条件的探究。在利用传统的SPSS、Excel等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同时使用Euiews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使之更具说服力。
根据因子分析,归纳提取出环境因子,包括政府引导、低碳教育、低碳技术、媒体宣传、榜样效应、环保组织和自身条件因子,包括责任感、传统习惯、利益冲突、低碳知识度。下面为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21杭州大学生低碳意识与行为现状描述性统计分析
“低碳”概念认知分析部分包括调查学生对于世界低碳环保组织或事件的认知程度。从结果来看,目前大学生对于国际新闻关注度较高,而对于大学生本身的低碳组织关注度较低。即大学生对于低碳相关组织还了解不足,受影响不深。今后,要加快建立大学生组织,低碳生活从大学生自身做起。
在针对不愿意参与低碳生活大学生的原因探究分析中发现,在杭大学生不愿参与校园低碳的主要原因是个人低碳责任意识不;另外是低碳执行比较麻烦和缺乏校园组织和设施的引领,针对前三大症状对症下药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低碳参与度。
校园低碳现状满意度分析的结果显示,SPSS相关性分析得出大学生对5分制低碳生活满意度平均打分(Mean)为297,处于中等偏下位置,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在杭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低碳生活践行度未能达到满意程度,有近两成学生对大学生低碳现状表示堪忧,身边的低碳行为方式有待提高。由此可见,提出有效方案让大学生知晓低碳、提高自身低碳践行能力、引导社会对低碳价值的正确认识迫在眉睫。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己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对环保意识的认知感和传承。
根据对低碳生活方式传播途径效果的分析可知:互联网在日常传播中效果明显且容易受到大众接受,另外影视也是传播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新媒体在低碳生活方式传播中具有主导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图书和报纸杂志的传播效果普通,专家咨询和广播对低碳生活的传播效果中等偏上,而且教学培训和知识竞赛在特定人群中也起到显著作用。因此,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应该秉承多点开花,广覆盖、突重点的方式,让人们对低碳生活方式有更多的获知途径,有利于实现全民低碳,共创环保社会的大目标。不仅如此,我国各大媒体与社会对低碳的宣传依然不够,大学生对低碳的认知仍不足,加强对低碳的宣传迫在眉睫。
从遵循校园低碳条件的分析来看,校园推出低碳新规的强制性和学生参与程度成正比关系,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推动一部分人的行动力需要辅助规章制度牵引着。另外还有少数同学表示跟随大众,可见没有主见的更依赖于榜样的作用,跟随大众行动力,从众比例也占一部分,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
校园低碳参与度分析结果显示,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课的方式最受欢迎,另外为节约用水用电,而参与校园低碳活动和垃圾分类得分则较低,由此可见,在垃圾分类宣传和地毯活动参与度方面今后都需要加强。
22杭州大学生低碳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交叉性分析
221大学生低碳参与度分析
从性别和参与意愿交叉分析来看,愿意参与低碳生活中男性的倾向度更高,而在一般不排斥低碳生活上女性比例稍多于男性。表明愿意参与低碳生活的男性的主动性稍高于女性,这改变了我们对“女性更愿意参与到低碳活动中”这一传统认知。
从学历分析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大学生多数人认为低碳与日常生活非常紧密,而在认为低碳生活与其无关的选项中,专科学历人群所占比重最大。总体来说,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对低碳认知的层次性也体现了教育程度对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正向影响,高校的教育及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低碳生活的普及。
经管文史专业、理工专业、艺术专业和其他专业类型更愿意去关注低碳生活,其次是理工科专业,紧接着是艺术专业。理工科专业学生在校园低碳参与意愿上比经管文史科高。总体表现理工科人的倾向度更高,对于校园低碳生活更愿意参与。
以月生活费为对比因素来说,月生活费较高的同学对于校园低碳参与意愿更高,参与积极性更高,而对于月生活费较低的同学对于校园低碳的参与意愿显示较低。
222校园低碳生活与大学生的联系程度分析
男性、女性在对于大学生与低碳生活联系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认为低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数据表示男性对于低碳的关注度更高于女性。
以户籍为对比因素来看,城镇户口的学生认为在低碳生活与大学生联系程度上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认为两者联系很紧密。
223大学生对校园低碳生活满意度分析
总体上看,大学生普遍对当前校园低碳生活满意度打分分值在3分左右,处于中间的位置,可见,在杭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身边的低碳行为方式有待提高。学历高者对当前校园低碳的满意度打分均值偏低,其次是本科学历、专科和其他。学历高者对当前的满意度偏低,认为当前的校园现状需要改变,校园低碳还存在很多不足,由此可见,对于校园低碳的建设也显示出更强烈的、迫切的改变想法。
学校有系统化低碳管理和学校没有系统化低碳管理的对比下,数据显示受访者普遍在系统管理下满意度更高,可见校园美化建设的系统化对低碳管理,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校园低碳的满意度。校园低碳设施的建设提升大学生们的满意度,从而让大学生在低碳氛围中熏陶,强化低碳意识观,提升校园低碳行动力度。
23回归分析
本文分析包含第一个公共因子F1主要解释的是x1(政府引导)、x2(低碳教育)、x3(低碳技术)、x4(媒体宣传)、x5(榜样效应)、x6(环保组织),可以命名为环境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F2主要解释的是x7(个人责任感)、x8(传统习惯)、x9(利益冲突)、x10(低碳知识度),可以命名为自身条件因子。
由下表可以看出,前两个因子解释了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的64158%的原因。其中,F1解释了50515%的原因,表明政府引导、低碳教育。低碳技术、媒体宣传、榜样效应、环保组织这六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低碳实施度的重要因素;F2解释了13643%的原因,表明大学生个人责任感、传统习惯、个人利益冲突、低碳知识不足是四个较为主要的因素。
在经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第一个公因子可归入模型中,且对影响因素t检验结果表明其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分析意义。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的数学意义,可以得到影响因素对实际行为测度的影响关系模型可以如下表达:Y=1455+0544F1。分析回归系数,发现环境因子回归系数较大,可以看出它对大学生校园低碳实际行为测度及参与度的影响较为显著。由此可见,为了推广校园低碳,满足大学生的外在需求尤为重要,如政府引导、低碳教育等。
3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低碳观念的普及在大学生人群中得到一些成效,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小部分大学生能在生活中贯彻低碳行为。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大学生的低碳现状仍不可观,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普及仍值得继续研究。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参与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阶段问题,才能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发展。
31大学生校园低碳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参与低碳校园中意识和行动力度不匹配,没有很强的低碳意识,行动力度缺乏,主观能动性不高,经探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1大学生个人问题
一是低碳生活参与度低,责任感不强。大学生对校园中的环保组织、活动的关注度较低;大学生主动向他们身边同学、家人及朋友宣传环保知识,进行低碳传播的较少,大学生自身责任感也有待提高。二是缺乏低碳知识。现在大学生对低碳生活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不能满足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对低碳生活深层次理解,多数学生表示对低碳专业知识的需求迫切。
312高校管理问题
一是在低碳宣传上,学校做得不够深入和全面;二是低碳配套设施差,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应有的低碳意识与校园内低碳生活必备的生活设施不同步,造成实施难。校园内很多低碳生活设施不够完善,这是导致不能低碳的直接原因;三是高校缺乏制度和机制建设。由于没有建立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因而难以明确减排目标、策略以及实施体系,学生很难在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上有所作为,使得建设低碳型校园往往成为口号和流于形式。
32关于大学生校园低碳的建议
321对于大学生
行为引导。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体验对比等形式,大学生对照低碳生活方式,找出自身与其不相一致的行为习惯,并加以改进,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322对于高校
第一,文化带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低碳行为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使他们的低碳行为和习惯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加强低碳教育,开展低碳课程,普及低碳知识,把大学生低碳生活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培养平台,充分发挥环保社团辐射带动作用,把绿色学习、低碳生活变成每一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携手营造“爱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第二,改善设施。学校应增加对低碳设施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利用率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校内的基础设施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打造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低碳环保校园与运营模式,如学校水处理与循环系统改造等。通过这些设施的改造直接让师生体验低碳生活,从而自觉接受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形成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323对于政府
第一,提高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加大对环保研究的投入,降低低碳产品的价格从而减少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经济成本,使低碳生活更亲民易现,直接推动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参与度。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目前关于低碳环保方面法律仍有欠缺。立法等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加快确立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环境污染的行为要提出明确的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将行为规范转变为社会压力,推动大学生乃至社会全体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324对于媒体
当前社会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生活文化需求,对于低碳观念的宣传更应采取多种形式、多样化渠道的方式,创新媒体宣传模式,使低碳环保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彭淼,史云峰,董园低碳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9):23-24
[2]袁楠,毕润成低碳时代下的低碳校园建设:概念、特征与对策[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2):43-46
[3]敖四江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4]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
[5]郜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3
[6]卜玉辉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7]狄洋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餐桌要充满绿色
春节团聚少不了吃。春节期间,每家餐桌上都是琳琅满目,饭店也是一桌难求。但怎样才能吃得更健康、更环保呢?事实上,如今春节餐桌上的浪费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种浪费不仅表现在金钱上,而且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春节期间往往是食用野生动物的高峰。尽管近年来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加强了,但春节期间购买、食用野味的事情还不少见。引起人们食用野生动物欲望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有相当部分是来自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为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消费者应自觉放弃这种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有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建议大家春节不购买野生动物,让那些野生动物商贩发不了昧心财;下餐馆不点野味,走亲访友时不食用野味,让野味从餐桌上消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时一日三餐已基本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没有必要仍按老传统那样大吃大喝。春节餐桌造成的浪费不是个小数目。大家应常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念,过一个欢乐而又节俭的春节。
礼品要重内在品质
讲究“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逢年过节,大街小巷,人们大包小裹地购买礼品,或孝敬父母,或访问亲朋。可礼品中那大盒小盒、方格纸板、泡沫塑料、绸布等就有一大堆,宛若鸡肋,弃之可惜,留之无用,最终也只是墙角的一堆垃圾。有的商家为哗众取宠,不惜为原本价格一般的商品配上名贵红酒,甚至金银水晶饰品来提高“身价”。无数礼品虽然因为外包装的华美上演了“灰姑娘”童话,但过度包装产生的垃圾却令人头痛。
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和假象,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次过多、材料过当;结构设计过当、包装功能过剩;表面装潢过度、包装成本过高等。过度包装就是制造垃圾,因为这些包装没有实用价值,只能当作垃圾扔掉,严重地浪费了原本就稀缺的资源。而且,相关的垃圾处理费用也很大。北京市曾做过统计,如果避免或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包装,仅垃圾处理一项费用每年至少可以节省2亿元。专家建议,消费者过节选择礼品别盲目追求外观的华丽和价格的昂贵,关键要货真价实。
另外,塑料袋仍在污染我们的环境。在我国的668座城市里,有2/3被垃圾环带包围, “垃圾围城”不仅影响着气候,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垃圾主要来自我们用过的东西,虽然禁塑令推出有一段时间了,但基于各种原因,一次性塑料袋还没有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消失。它们多年不腐,长年不烂,集中起来堆积如山,分散开去处处可见,随风飞扬。在房屋周围、马路旁边、花园的树根草丛常现塑料袋的踪迹,在城郊农田、公路、河道也有塑料袋的身影。
娱乐要适度
春节,少不了娱乐。家长大多会买一些玩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亲友聚会时,唱歌、燃放鞭炮也是常有的“节目”。但长时间泡在娱乐场所,不知不觉中会受到彩光污染。因为这些场所一般安装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灯光等设备,会造成彩光污染。研究表明,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另外,过春节时,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大量的烟尘严重污染空气,散飞的纸屑又影响地面卫生,而且还会发出剧烈声响,形成噪音污染。特别是烟花爆竹使人们在体会浓浓年味儿的同时,也给人带来许多危险,由此产生的烟尘、噪声和纸屑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小觑。
“低碳”在于意识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赞成以各种“低碳”的方式过春节,但反对的声音也在不断响起。诸如“失去了年味”、“对传统文化的伤害”等都成了反对的理由。
其实反对的理由也并非没有道理,毕竟放鞭炮、通宵点灯等方式是很久以来中国人过春节最习以为常的做法,但是“低碳春节”这一概念的提出,或许当初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人们培养节能环保的“低碳”意识。
过去的这两年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低碳”概念开始不断渗入到生活和工作的许多方面中来。吃、穿、住、行,样样都希望能做到“低碳”,各种各样的“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也扑面而来,常见的比如“少开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少用空调”等,夸张一点的建议像是“不使用大尺寸的显示器”、“尽量不叫外卖打包送餐”等。
春节期间,很多地方的报纸都报道了有关“低碳”过春节的新闻,虽然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很多低碳方式可能使得这个“年”过得或多或少缺了些年味,但从培养更多人拥有“低碳”意识的角度上来看,并没有错。
“低碳”概念自提出以来并没有历经多长时间,尽管对于很多具有良好环保意识的人而言,这已是老生常谈,但面对中国十几亿的人口来说,还是有很多地方和很多人需要了解并认识“低碳”的重要性。
不少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国家任务,用类似“拉闸限电”“工厂停工”等非常极端的手法以达到减少能耗的目标,特别是某些地区在面临高温天气考验的同时,却被迫无法用电消暑。
不少媒体极力反对这样的极端做法,节能减排绝对不是今年或者明年的事,这是个长久持续下去的话题。要“低碳”,除了升级使用低能耗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外,还有就是尽可能让更多的普通大众在一点一滴中把能源和资源都节省下来。
关于“低碳”过春节的提议,有媒体撰文表示,过一个低碳的年不仅是一个新的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节约环保型的春节生活,你只需要小小的留心和付出,节能减排的效果就会立竿见影。
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提出“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在新春佳节中节约能源,改变高耗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过一个低碳绿色的春节,既是传统习俗与新年趣的有机结合,又是一种时尚的追求。
环保部人员指出,编制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就是要通过对产品、工艺、设备进行深入分析、科学论证,来反映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有差别化的政策,将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价值内化为企业内部成本,强化企业的生态环境责任。同时,通过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差别化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监管政策,遏制“双高”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鼓励企业采用环境友好工艺,逐步降低重污染工艺的权重,加大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投资,达到以环境保护倒逼技术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
专家说,这次的新名录,类似于产品核对标准,取消出口退税将遏制“双高”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推动企业采用环境友好工艺并加大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投资,达到以环境保护倒逼技术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对生产企业来说,是一次环保和产品出口的博弈。我国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达到13%,大型出口商需依赖出口退税政策来获得与国外企业同等的竞争条件。大规模产品出口公司的天平更倾向于出口退税,因为这关系到企业成本问题。企业面临抉择时,会通过加大环保设备投入来避免被取消出口退税的资格。
第二,利于环保行业全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关于节能环保政策的颁布数量和标准要求是空前的,此前做出的总体规划和细则直接针对污染企业,处于被动减排状态的公司积极性不大,减排效果不尽人意。环保部门此次以取消出口退税为条件,涉及企业根本利益,推动其积极购买环保设备和上马环保工程设施,强化企业的生态环境责任。
关键词:低碳旅游;消费方式;认知程度;国内游客
低碳旅游是在旅游活动中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以获取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发展低碳旅游不仅对旅游规划开发和产业发展提出了规范标准,而且对旅游者消费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其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降低污染。通过对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国内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程度和消费现状,分析国内游客的低碳旅游消费的不足与缺陷,进而提出如何提高国内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及完善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行为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旅游消费模式朝低碳化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为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制定低碳旅游政策、开发低碳旅游产品提供启示和借鉴。此外,以大连市为例来研究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行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低碳旅游消费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感知与消费行为分析
(一)游客对低碳旅游认知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的来连国内游客非常了解低碳旅游,74%的游客对低碳旅游略知一二,21%的游客没听说过“低碳旅游”这个名词,这说明大连国内游客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大部分游客对低碳旅游不太了解。
(二)游客对低碳旅游影响旅游质量的态度
当被问及“您认为低碳旅游会影响您的正常旅途生活吗?或者说降低您的旅游体验质量吗?”52%的来连国内游客认为,低碳旅游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旅途生活或旅游体验的质量,有37%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不确定”,只有11%的回答的是“会”,这说明大多数人还是认可低碳旅游的,可以接受这种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
(三)游客对低碳旅游必要性的态度
在对“您认为目前倡导的低碳旅游是否有必要时”问题的回答中,有8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有必要的,有15%的认为“无所谓”,只有4%的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这也和上述的低碳旅游能否降低旅游质量的问题形成了呼应。由此可见,人们对待低碳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的态度还是能够接受的。
(四)游客对低碳旅游的推荐程度
在被调查的大连市国内游客中,约有52%是很愿意向周围的人推荐低碳旅游的,只有16%的人是不愿意的。由此可见,人们不管有没有进行过低碳旅游,大家对待低碳旅游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在低碳旅游的起步阶段人们可以有这样的认识,这对于低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有32%的被调查者持不确定态度,证明低碳旅游的内涵、理念以及相关益处还应广泛传播。
(五)游客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33.4%的被调查者出行会选择火车,其次是公共汽车,约占22.3%,选择飞机和私家车的次之,选择徒步的约占8.9%,选择自行车者占4%。据有关资料显示,自行车和徒步应该是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首选,如果是本地游最好选择这两种。公共汽车和火车是大部分人选择的旅行方式,这相对于私家车和飞机,由于其乘坐的人数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相对是比较小的。
(六)游客入住酒店时对于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态度
关于“在旅游入住酒店时是否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问题的回答,选择“会使用”的游客占64%,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另有13%的人会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由此可见,人们出行入住酒店大多情况下还是会选择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这可能是因为方便,大多数人没有考虑到低碳环保的层次。而有些人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可能是考虑到卫生消毒方面的问题。更少数的人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是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些人自己不但了解和支持低碳,而且还能够建议酒店服务低碳化,他们对待低碳旅游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
(七)游客出游最喜欢的烹调方式
众所周知,煎炸烧烤食品都是用食用油制成的,而食用油在加热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排放,污染环境,必然不是低碳的烹调方式,而比较环保低碳的烹调方式就是蒸煮和涮汤类的了,这样既能保证营养,也是支持低碳的一种表现。37%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出游时喜欢蒸煮的烹调方式,选择煎炒和烧烤的人也分别占28%和20%,有15%的被调查者选择涮汤。可见多数游客比较热衷于蒸煮、涮汤一类的烹调方式,这有利于低碳旅游发展。而选择煎炒、烧烤的人所占比例也不小,这可以说是最高碳的一种饮食方式了,是不应该提倡的,尽管这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八)游客旅游购物时购物袋的选择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出行购物时会倾向于选择商家提供的购物袋,这部分人群所占比重是74%,而自备购物袋的人只占26%。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追求方便。但是,众所周知,塑料的原料主要来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塑料袋被使用后,当做垃圾回收是一种非常难以降解的材料,更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不利于低碳环保。
二、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感知与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度不是很高
在被调查的游客中,大多是中青年,而且总体的文化水平不是很低,但在问卷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游客对于低碳旅游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很多游客并不能正确回答低碳旅游的概念。调查结果显示,对低碳旅游“非常了解”的人仅占5%,“略知一二”的人占74%,其中能正确回答低碳旅游概念的国内游客更是寥寥无几,只有13%。由此可见,不管是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或者政府对于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
(二)游客对低碳旅游的态度与行为偏差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对“低碳会不会影响旅游质量”的回答,多数人认为低碳不会降低旅游质量,有些游客甚至会倡导并且向周围人推荐低碳旅游。但是,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看,真正能践行低碳的人仅占少数。在选择交通工具时,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传统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大多不会考虑低碳;在住宿方面,多数人还是会考虑自己的方便而选择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购物时,多数人会选择商家提供的购物袋。
(三)游客比较偏好传统的旅游方式
从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游客虽然很希望发展低碳旅游,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低碳旅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体验的质量,这说明游客还是相当注重旅途过程中的舒适程度,选择自己熟悉并习惯了的旅游方式。比如,多数游客在旅途中喜欢吃烧烤、喜欢开私家车等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高的旅游方式。
三、针对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旅游行政管理层面——宣传鼓励,监督指导
政府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在旅游行业推行循环经济,制定低碳标准,鼓励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倡导低碳消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引导旅游者选择低碳化旅游方式,促使每一个旅者从自身做起,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了解低碳旅游的内涵与意义。例如,每年5月20日是“全球低碳日”,可以组织大型活动开展低碳旅游宣传,通过举办徒步大会、低碳旅游博览会,扩大低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旅游企业层面——科学规划,节能减排
首先,旅游开发商应当加快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品由大尺度线状的传统观光型向小尺度点状的休闲度假型转变,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旅行社应当科学合理地设计旅游线路,在让游客安全达到旅游目的地的前提下,开发碳排放量最低的旅游线路。此外,旅行社还应当把环保节能型酒店作为游客住宿的首选,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景区(点)优先纳入低碳旅游项目和线路中。第三,旅游景区应当严格控制或禁止环保不达标的机动车辆进入景区,提供环保型内部交通工具。同时,景区还应控制好环境承载量,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应当预约和限制客流。第四,旅游酒店应当积极实施绿色饭店行业标准,扭转奢华之风,突出酒店方便、舒适的低碳环保主题。
(三)旅游者层面——理性消费,健康环保
如果旅游目的地较远,旅游者应尽量选择火车、公共汽车、轮船等比较低碳的交通工具,倘若必须选择飞机,尽量选择直达的航班,这样可以减少换乘航班造成的过多气体的排放;如果旅游目的地较近,比如本地游,尽量选择自行车或者徒步这样零排放的交通方式。出游时,旅游者应带好牙刷、拖鞋、毛巾,以减少酒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这不仅能减少碳排放量,而且有助于养成健康卫生的好习惯。同时,在饮食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素食为主,少吃烧烤等。
总之,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载体、介体,构成了旅游业的产业链条,应有机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2]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12-01.
[3]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本质上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核心思想的新型城市。我准备从以下几点来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我认为要建设现代田园城市,靠单纯的政府倡导以及制度约束是完全不够的,而是要将这种思想意识深入到民众内心,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那么,这种“积累”的力量将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有一句话就叫做“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所以我提倡:要加大力度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思想上的问题才是根本问题。以我自己为例吧,以前不懂得什么叫做“低碳环保”,所以在行为上就做得不够好,而当我参加过成都搜房网组织的“低碳环保行”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小手牵大手,低碳每一天”活动以后,才好奇地去了解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懂得了它的重要性,现在的我,已经养成习惯做“环保小卫士”了。所以,我希望相关部门能更多地宣传这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很重要的,有很多人并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意识到,也不懂得什么是“低碳环保”。
第二,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能完成科学成长。我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每年一次“节电日”改成每季度一次。这样一来,一年就有四次“节电日”。并不是说要刻意地通过这几次节电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而是通过增加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具备这种理念。据了解,一年一度的节电日当天,就拿今年来说吧,山西太原机电响应“地球一小时”节电45万度,与去年相比,今年山西市参与 “地球一小时”的单位多,参与范围广,这就说明了民众意识得到了提升。从全世界范围看,“地球一小时”活动是民间公益组织举办的活动,目的是鼓励企业、单位和个人,在不影响工作或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参与熄灯活动。“我们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希望通过短暂的黑暗,唤醒更多人的节能意识。”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光靠节能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只靠节约来满足人们无止境的消耗,而要懂得如何让能源再生。所以,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爱护好我们的家园,才能让世界田园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样的道理,我建议,一年有两次“植树节”,将此种理念加大力度植入人心,增强影响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大程度地受到了影响,那么,我们只有更多地通过这些活动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